医学物理 电离辐射及其医学应用
电离辐射安全与防护基础
电离辐射防护基础一单元1.X线谁发现的?——1895,德国伦琴2.贝克勒尔发现了什么现像?——放射性3.哪位科学家提出了放射性术语?——居里夫人4.居里夫妇发现了哪两种放射性元素——钋,镭5.哪位科学家分离出了纯的金属镭——居里夫人1.什么是辐射——携带能量的波或粒子2.什么是电离辐射——能量阈值成为自由电子3.电离辐射有哪些:粒子,高能电磁波4.哪些电离辐射不带电——光子Y, X射线,中子5.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射线携带的能量和电离能力1.原子同什么组成——原子核核外电子2.原子核由什么组成——质子中子3.电子、质子、中子的质量都是多少——0.000549amu 1amu, 1amu,4.原子为什么呈现电中性——核外负电子数=核内正质子数5.原子核的质量不等于核内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和,为什么——质量亏损1.同位素指的什么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2.U 各个数字和字母和含义是什么3.什么是衰变把不稳定核素自自发地蜕变成为另外一种核素的转变过程4.活度的单位贝克Bq5.电离辐射的类型 a b y x射线,中子二单元1.目前电离辐射应用到哪些领域中医疗工业农民军事考古航天核能等2.ICRP和IAEA分别是什么国际组织/机构简称。
Icrp,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aea国际原子能机构3.辐射防护早期认识阶段,辐射损伤的主要危害表现及主要产生原因是什么早期对辐射损伤主要是大剂量外照射和食入性放射元素。
X线球管制造者和应用x线的技术人员从事放射性物质研究的科学家铀矿工人及用含镭夜光涂料的操作女工4.辐射防护概念和辐射防护体系是怎样一步步建立起来的早期对辐射损伤认知不足中期对辐射损伤限定了剂量限制近期对辐射损伤建立了完整详细的体系1.吸收剂量,当量剂量,有效剂量的概念。
2.辐射权重因子的作用考虑了特定类型的辐射对组织或细胞的损伤3.组织权重因子的作用评估当不同的器官或组织在受到相同的照射时,多产生的风险应组织器官不同而不同。
医学物理师:作用和职责
国际医学物理组织(IOMP)第1号政策声明(2010年6月17日)医学物理师:作用和职责IOMP第1号政策声明工作组11 引言本政策声明为IOMP成员组织在确立医学物理师的作用和职责时提供总体指导方针。
它可以作为医学物理专业组织和各成员组织国卫生主管部门在筹划和发展临床医学物理服务时的参考,亦可作为学术机构在教育和培训医学物理师时的参考。
本文件应当与IOMP第2号政策声明(教育和培训医学物理师的基本要求)一起结合阅读。
2 定义2.1 医学物理学医学物理学是应用物理学的一个分支,医学物理师所从事的学科。
他利用物理学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以改善人类健康和福祉为具体目标,来实施和研究人类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
医学物理学可以进一步分类为一系列分支学科(专业),包括以下方面2:2.1.1 肿瘤放射物理学2.1.2 医学影像物理学2.1.3 核医学物理学2.1.4 医学保健物理(包括医学辐射防护)学2.1.5 非电离辐射医学物理学2.1.6 生理测量学2.2 医学物理师(MP)2.2.1 医学物理师是受过应用医学物理原理和技术的教育及专门培训的专业人员。
医学物理师在临床、学院或研究机构任职。
2.2.2 从事临床工作的医学物理师是卫生专业人员,在将物理应用于医学领域的原理和技术方面受过教育和专门培训,足以独立胜任医学物理学的一个或多个分支学科(专业)的工作。
医学物理师成为卫生专业人员所需接受的教育及专门培训的要求请参考IOMP第2号政策声明。
卫生专业独立执业资格需得到国家或国际专业认证机构的认证,和(或)国家登记(或授权)。
关于这方面的进一步说明请参考IOMP 第2号政策声明。
1成员:Kin Yin Cheung (主席), Cari Boris, Stelios Christofides, Anchali Krishanachinda, Tomas Kron, George Starkschall2根据不同的专业环境,可能与邻近学科,如生物物理学、保健物理学等有关。
电离辐射基本知识
镭(228Ra,224Ra)
氡(222Rn)
氡(219Rn)
氡(220Rn)
短寿命子体 (218Po,214Pb,214Bi)
短寿命子体 (216Po,212Pb,212Bi)
终止核素(206Pb)
终止核素(207Pb) 终止核素(208Pb)
辐射基本知识
人工放射性核素
加速器生产; 反应堆生产。
Example: 重核裂变产物 :90Sr , 137Cs , 99 Mo。 反应堆: 125I, 131I, 60Co, 99Mo。 加速器: 186Re, 18F, 11C。
辐射基本知识
苏州大学 公共卫生学院 曹毅
医学博士 国家注册核安全工程师 yicao@sBiblioteka 65881552
辐射基本知识
基本内容
• 辐射概念 • 原子与原子核 • 放射性 • 活度及衰减 • 电离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
辐射基本知识
19世纪末,人类相继发现了X射线、放射性和电子,这 三大发现揭开了近代物理的序幕,物质结构的研究开 始进入微观领域。
光子同(整个)原子作用把自己的全部能量传递给原子,
壳层中某一电子获得动能克服原子束缚跑出来,成为
自由电子,光子本身消失了。
γ + A A* + e- (光电子)
原子
A + X 射线
2)康普顿-吴友训效应(Compton--Wu effect)
如果入射光子的能量比原子中束缚 电子的结合能大很多,则就光子而言, 可认为原子中的束缚电子是”自由”的。
+ ++-++-+-++--++--++--+-++----
电离辐射防护与安全基础
电离辐射的发现和利用过程
钋、镭的发现
1898年,物理学家居里夫人(1867-1934)在寻找比铀 的放射性更强的物质的过程中,先发现了一种新的放射性 元素,为纪念她的祖国波兰,她将其名命为“钋”。 居里夫妇又花了4年时间,发现了镭,并在极端艰苦的 条件下,从几吨沥清铀矿渣中分离出0.12克纯氯化镭,后 又测出其原子量为225,其发出的射线比铀强200多万倍。 贝克勒尔与居里夫妇因发现放射性荣获1903年诺贝尔 物理学奖。另外,居里夫人因此获1911年诺贝尔化学奖。
γ射线与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无线电波等一样,也是一 种电磁辐射,能量较高,穿透本领强,要比β射线大50~100倍, 比α射线大10,000倍。
不同射线的穿透能力
电离辐射的本质——放射性衰变及衰变规律 半衰期 (T1/2) 定义:一定量的某种放射性原子核衰变至原来 的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时间 t (T1/2 ) 放射性原 子核数目 0 N0 1 2 3 N0 /16 4 N0 /32 5 N0 /64 n N0 /2n
卢瑟福、索迪——元素衰变
以后,卢瑟福和索迪等人进一步研究放射 性元素递次变化(即衰变链系)的线索,发 现如下衰变链:
U T1 / 2 几百万年 Ra T1 / 2 1000多年 Rn Po Bi Po Pb
索迪因此及对同位素起源和性质研究获 1921年诺贝尔化学奖。 元素衰变理论打破了自古希腊以来人们相 信的原子永远是不生不灭的传统观念,而认 为一种元素的原子可以变成另一种元素的原 子。
探测器
传送带上的物品
源
核子秤
传送带称重仪器
物位测量仪
Level Gauges
通常一个或多个仪器和探测器被用作“开/关”,用来控制料箱或料斗中物料 的位置等,大、厚壁容器可能使用GBq的 60Co 。
电离辐射的生物效应
2)核工业、核动力对环境的污染
主要是排放放射性“三废”和由事故释 放出的放射性核素所造成的局部污染。据联 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UNSCEAR )报1956—1990年由核工业产生的累积集体 剂量也仅为世界居民一年内所受天然辐射产 生的集体剂量的1/10 。虽然给人类造成的附 加剂量负担很小,但必须防止较大放射事故 的发生。
3)医疗照射和日常生活中接触的放源
医疗照射 是指接受治疗或诊断时患者或
被检查者所受的照射。医学中所应用的辐射 种类越来越多有:医用诊断X线 ,牙科X线, 核医学,放射治疗,介入放射,CT扫描,皮 科敷贴等等,几乎医学各科都离不开辐射的 诊治。医疗照射给人类造成的剂量负担人均 年有效剂量为0.4—1.0mSv,约为天然辐射的 1/4。随着人类生活水平和医疗水平的提高, 其应用频率呈增长趋势。
质子质量为1,带一个正电荷。 反冲核,是中子与物质的
原子核碰撞时把能量传给被 碰撞的原子核,带有能量的 原子核脱出原子而成为反冲核。
(2) ,X 射线 射线又称 光子,是放射性核素
核衰变时由核释放出的,它不带电, 穿透力强,运动速度同光子。
X 射线是高速带电粒子通过原子核 附近时,受到原子核库仑电场的作用 而急剧减速,一部分能量以光子的形 式辐射出来,称X 射线。其物理性质 同 射线。
1. 作用于人体的电离辐射源
(1)天然辐射源
1)宇宙射线(cosmic rays) 是从宇宙 空间发射而来的高能粒子流,由初级宇宙射 线和次级宇宙射线组成。地球上每个人受到 来自宇宙射线照射的平均剂量率约为: 0.38mSv ·a -1
2) 环境介质中的天然放射性核素
地球上存在的天然放射性核素有两大 类,一类是具有衰变系列的放射性核素 ,即铀系、钍系、பைடு நூலகம்系,每一个系都可 连续衰变十几次,才变为稳定性核素的 子体,母元素均为 原子序数大于83的重 的天然放射性核素,半衰期都在1010年以 上;第二类是无衰变系列的天然放射性 核素,如40K 、87Rb等。
电离辐射后不同杂合基因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及分子机理
少。 结论 基因杂合与肿瘤发生存在相关性 , 其导致细胞在外源刺激条件下基 因表达量不足 , 而影响损伤识别 、 从 细胞 凋亡、 周期调控等 , 致使相对较 多的损伤未经修 复即传递给子细胞 , 最终导致细胞转化 、 肿瘤发生。 关键词 杂合基 因 染 色单 体功能不全 辐射 肿瘤发生 A M R A1 T B C
De r a eo 4 CD8 t y c ye a s d t f t h p p o i lv 1 Cel y l a it n o F c l siv siae y c e s f CD + h mo tsw su e r l e a o tss e e . l c c ev r i ME e s oee t c ao f wa e t td b n g u igf w c t mee . y o h l i - lc e c n ce sa s y w o d c e t rd n a g ti i ga d . H2 sn o yo tr C tc aa n B b o k dmir u l u a a c n u td wi Ac i e Or esan n n l s o s s h i n y AX o iw r s o e i lf o c n r fe e c rd w t u r s e ti u o itc e e l s i i g e ll e mn n h s h mia t nn .Re u t h or lt n b t e e e h tr z g s y a d o a s l T e c reai ewe n g n ee o y o i s o t n t mo g n s a o f e y t e o sr a o e h g e t r n fr ain f q e c n AT u r e e i W c n r d b h b e v t n o t ih s ta so i s s i m i f h m t r u n y i【 M ̄ RC o be h tr z g u o e A1 d u l eeo y o s
放射辐射——精选推荐
目录Content第一部分基础知识 (2)一、辐射的基本概念及分类 (2)二、电磁辐射的医学应用 (2)三、辐射防护目的与任务 (2)第二部分电离辐射的生物学效应 (2)一、电离辐射生物效应分类 (2)二、电离辐射的细胞生物学效应 (3)三、电离辐射的随机性效应 (3)四、电离辐射的确定性效应 (4)第三部分电离辐射对造血和免疫系统的影响 (4)一、电离辐射对造血系统的影响 (4)二、电离辐射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5)第四部分放射损伤的临床疾病 (6)一、外照射急性放射病 (6)二、外照射慢性放射性损伤 (7)三、内照射放射病 (7)第五部分临床诊断中的放射防护 (8)一、医疗照射的防护 (8)二、外照射防护的基本方法 (9)三、内照射防护的基本方法 (9)三、核医学诊疗的防护 (10)第六部分临床治疗中的放射防护 (11)一、介入放射学辐射的防护 (11)二、放射治疗的防护 (12)附录人体辐射计量学 (13)第一部分基础知识一、辐射的基本概念及分类1、电磁辐射(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是能量以电磁波形式在空间传播的物理现象。
2、电磁辐射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
电离辐射:指带电粒子或某些不带电粒子或两者混合组成的任何辐射,这种辐射能引起物质的电离或激发。
特点:①具有一定的穿透力;②视觉不能感知;③遇到某些物质能发出荧光;④能被照射物质电离或激发。
非电离辐射:自然界中还广泛存在着各种波长不同的其他辐射。
如电磁波、声波等,它们作用于靶物质不能引起分子或原子电离。
特点:①不能使被照物质电离;②引起物质分子、原子的转动或颤动;③生物学作用与其量子能量有密切相关;④通过热效应或非热效应产生生物学效应。
二、电磁辐射的医学应用X射线诊断学(放射诊断学)、放射肿瘤学(放射治疗学)、核医学、介入放射学。
三、辐射防护目的与任务1、辐射防护的目的在保障人类健康的条件下,发展核能和核技术的应用,防止有害的确定性效应的发生,限制随机性效应的发生率,使人员受到的照射和危险保持在可合理达到的尽可能低的水平。
电离辐射剂量学
结合物理学、化学、材料科学等学科,研究新型电离辐射剂量测量技术的物理机制和工程实现,提高测量技术的可靠 性和实用性。
环境科学
将电离辐射剂量学与环境科学相结合,研究环境中天然辐射和人工辐射的来源、分布和影响,为环境保 护和公共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电离辐射剂量学在医学、工业和安全领域的应用前景
特性
电离辐射具有穿透性、能量沉积性和电离作用等特性,使其在医学、工 业、科研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电离辐射剂量学基本概念
吸收剂量 表示单位质量物质所吸收的电离 辐射能量,单位为焦耳每千克 (J/kg)。
剂量学参数 描述电离辐射剂量学特性的参数, 包括吸收剂量、照射量、剂量当 量等。
照射量 表示电离辐射在空气中产生的一 次电离的平均电荷量,单位为库 仑每千克(C/kg)。
总结词
热释光是一种通过测量热释发光信号来推算辐射剂量的方法,利用的是某些物质在受辐射照射后能够存储能量并 在加热时以光的形式释放出来。
详细描述
热释光剂量计通常由涂有发光材料的玻璃或塑料制成。当受到电离辐射照射时,发光材料会吸收能量并存储起来。 测量时通过加热使存储的能量以光的形式释放出来,通过光电倍增管转换为电信号并进行计数,从而推算出吸收 的剂量。
研究目的和意义
目的
探究电离辐射剂量与生物效应之 间的关系,为辐射防护和放射医 学提供科学依据。
意义
保护人类免受辐射危害,促进核 能技术的安全应用,推动相关领 域的发展。
02 电离辐射剂量学基础
电离辐射概述
01
电离辐射
是一种能够使物质原子或分子的电子被剥离,导致物质电离的辐射。
02 03
分类
根据来源,电离辐射可以分为天然辐射和人工辐射两类。天然辐射主要 来自地球上的放射性物质和宇宙射线,而人工辐射则主要来自核设施、 医疗设备等人为活动。
医用物理学复习提要(药学药分卫检)-2023年个人用心整理
医用物理学复习提要第1章 物体的弹性1. 掌握物体弹性的基本概念:形变、应变、应力、模量线应变:0l l ∆=ε 正应力:S F =σ 杨氏模量:εσ=Y 切应变:d x ∆=γ 切应力:S F=τ 切变模量:γτ=G2. 理解应力与应变的关系1)了解低碳钢拉伸形变的阶段:弹性、屈服、硬化、紧缩 2)熟悉弯曲、扭转形变的应力分布特点 ☆人体骨骼的常见受力载荷?☆请从弯曲和扭转的角度来解释为什么人的四肢长骨是中空的?☆低碳钢材料,其正应力与线应变关系曲线的各段代表的物理意义。
延展性好是何含义?第2章 流体的运动1.熟悉理想流体、稳定流体、流线、流管概念 2.掌握并熟练应用流体连续性方程2211v S v S Q ==该方程反映理想流体作稳定流动遵守流量守恒,即流管不同截面的流量相等3.掌握并熟练应用伯努利方程222212112121gh v P gh v P ρ+ρ+=ρ+ρ+即单位体积中压强、动能、势能之和恒定 熟悉应用,掌握计算方法 4. 阐释体位对血压的影响5.熟悉层流、湍流、牛顿流体、流阻概念6.掌握牛顿粘滞定律的涵义dx dv s F η=7.掌握泊肃叶公式的涵义L PR Q η∆π=84流阻 48R LR f πη=8.了解雷诺数,粘滞流体的伯努利方程及斯托克斯公式 9.了解血压在血管中分布情况大气压: Pa P 510013.1⨯= 水的密度: 3kg/m 1000=ρ☆若两只船平行前进时靠的很近,则容易发生碰撞,试用连续性方程和伯努利方程解释原因。
☆利用伯努利方程简单说一说:人体从平躺到站立情况下的血压变化。
☆如果躯体中血液流经一段血管的流动作层流,血管截面上的流速分布大致是怎样的?☆简述黏性流体的两种流动形式有什么区别,并说明在圆管中决定流体流动形式的因素。
☆用落球法测量黏度,影响实验结果的精确度的因素主要有哪些?☆黏度差别大的液体,为什么要用不同的测量方法? ☆如果用如图所示金属丝框测量表面张力系数,结果会怎样?为什么?第5章5.5节 液体的表面现象1. 表面张力 表面能 表面活性物质2. 附加压强3. 润湿与不润湿 接触角 毛细现象 重要公式1. 表面张力 S∆α=α=W LT2. 附加压强 )(4)(2双液面、液膜单液面Rp Rp α=∆α=∆ 3. 毛细现象 gr cos h ρθα=2注意的问题1. 表面张力产生原因2. 气体栓塞3. 连通器两端大、小泡的变化4. 水对玻璃完全润湿,接触角为零☆位于表面层和液体内部的液体分子有何不同?简述表面张力系数α的单位“N.m -1”和“J.m -2”分别代表的物理意义。
物理学研究在医学方面的应用
物理学研究在医学方面的应用[摘要]:医学物理是把物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应用于人类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保健的一门交叉学科,是物理学与医学实践相结合的一门独立的分支学科- 它是研究人类疾病诊、治过程中的物理现象,并用物理方法表达这种现象- 医学物理包括放射肿瘤物理、医学影像物理、核医学物理,其他非电离辐射如核磁、超声、微波、射频、激光等物理因子在医学中的应用,和保健物理等分支内容。
[关键词]:物理学;x射线成像;核磁共振成像;核医学成像;超声波成像●物理学在医药学方面的兴起医学物理是把物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应用于人类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保健的一门交叉学科。
该学科包括放射肿瘤物理、医学影像物理、核医学物理,其他非电离辐射如核磁、超声、微波、射频、激光等物理手段在医学中的应用,和保健物理等分支内容,确保其应用过程中的质量保证、质量控制,以及辐射防护与安全。
医学物理学有两项开创性研究:一是伦琴发现X射线并用于人体透视;二是居里夫人发现放射性元素镭并用于肿瘤的治疗。
这两项研究奠定了医学物理学的基础。
医学物理学是用物理学原理揭示和解释人类疾病诊、治过程中的生命过程和现象,并用物理方法表达这种过程和现象。
例如,X-CT是利用X射线与人体组织的原子相互作用引起的X射线强度的改变的程度显示人体组织(器官)的健康状态,通过CT图像表达。
同样,肿瘤放射治疗是利用X(或λ)射线,以及能量较高的电子、中子、质子、氦、碳离子等,与人体组织的原子相互作用后产生的次级粒子(如电子)将射线的能量传递给组织,通过吸收剂量的高低表达。
吸收剂量(单位为戈瑞(Gy))是宏观概念,它不研究次级粒子的能量转递给组织原子的微观过程。
研究和探测射线在人体组织中的吸收剂量分布和剂量分布的优化(包括使用不同射线源),是放射肿瘤物理的基本内容;研究次级粒子能量的微观传递及相关的生化反应是生物物理的基本内容;研究宏观吸收剂量和微观剂量产生的最终生物效应(通过中间的化学过程)是放射生物学的基本内容。
医疗照射放射防护名词术语
医疗照射放射防护名词术语医疗照耀放射防护名词术语Terminology on radiological protection of medical exposureGBZ/T146-20021 范畴本标准界定了与医疗照耀的放射防护有关的要紧术语及其定义。
本标准适用于涉及医疗照耀放射防护的有关领域。
2 基础术语2.1 医用辐射medical uses of ionizing radiation在医学上应用的电离辐射的统称。
电离辐射在医学上的应用已形成X射线诊断学(X称放射学)、核医学、放射肿瘤学(放射治疗学)等分支学科。
2.2 放射防护radiological protection辐射防护radiation protection研究爱护人类(可指全人类、其中一部分或个体成员以及他们的后代)免受或尽量少受电离辐射危害的应用性学科。
有时亦指用于爱护人类免受或尽量少受电离辐射危害的要求、措施、手段和方法。
辐射一词广义上可包括非电离辐射,而通常狭义上与放射同义仅指电离辐射。
本标准中辐射防护专指电离辐射防护。
2.3 防护与安全protection and safety爱护人员免受或少受电离辐射的照耀和保持辐射源的安全,包括为实现这种防护与安全的措施,如使人员受照剂量与危险保持在低于规定约束值的可合理达到的尽量低水平的各种方法和设备,以及防止事故和缓解事故后果的各种措施等。
2.4 实践的正当性justification of a practice国际放射放护委员会(ICRP)提出的辐射防护三原那么之一。
即辐射照耀的实践,除非对受照个人或社会带来的利益足以补偿其可能引起的辐射危害(包括健康与非健康危害),否那么就不得采取此种实践。
2.5 辐射防护的最优化optimization of radiation protection辐射防护三原那么之一。
即进行辐射实践时,在考虑了经济和社会的因素之后,应保证将辐射照耀保持在可合理达到的尽量低水平。
X线摄影技术篇
X线摄影技术篇(1)第Ⅰ章概述1895年11月8日,德国物理学家威²康²伦琴(W²C²Rontgen)发现了X射线,当年12月22日伦琴利用X线拍摄了夫人手的照片,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张揭示人体内部结构的影像。
1896年X线就开始应用于医学,至今它经历X线的医学应用、X线诊断学的建立以及医学影像学的逐步形成三个阶段。
1.X线的产生1.1 X线的产生X线的产生是能量转换的结果。
当X线管两极间加有高电压时,阴极灯丝发散出的电子就获得了能量,以高速运动冲向阳极。
由于阳极的阻止,使电子骤然减速,约98%的动能产生热量,2%动能转换为X线。
1.2 X线产生的条件X线产生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²电子源:X线管灯丝通过电流加热后放散出电子,这些电子在灯丝周围形成空间电荷,即电子云。
²高速电子的产生:灯丝发散出来的电子能以其高速冲击阳极,其间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在X线管的阴极和阳极之间施以高电压,两极间的电位差使电子向阳极加速;二是为防止电子与空间分子冲击而减弱,X线管必须是高真空。
²电子的骤然减速:高速电子的骤然减速是阳极阻止的结果。
电子撞击阳极的范围称靶面,靶面一般用高原子序数、高熔点的钨制成。
阳极作用有两个,一是阻止高速电子产生X线;二是形成高压电路的回路。
2.X线产生的原理X线的产生是高速电子和阳极靶物质的原子相互作用中能量转换的结果。
X线的产生是利用了靶物质的三个特性:即核电场、轨道电子结合能和原子存在于最低能级的需要。
诊断使用的X线有两种不同的放射方式,即连续放射和特性放射。
2.1连续放射连续放射又称韧致放射,是高速电子与靶物质原子核作用的结果。
当高速电子接近原子核时,受核电场(正电荷)的吸引,偏离原有方向,失去能量而减速。
此时电子所丢失的能量直接以光子的形式放射出来,这种放射叫连续放射。
连续放射产的X线是一束波长不等的混合线,其X线光子的能量取定于:电子接近核的情况;电子的能量和核电荷。
医学物理
医学物理医学物理是一门研究应用物理学原理和方法于医学领域的学科。
医学物理学家与医生、工程师和科学家密切合作,以提供医学影像学和放射治疗领域的专业技术支持。
本文将介绍医学物理的定义、应用领域以及其在医学领域的重要性。
医学物理学是应用物理学原理和技术于医学领域的科学和技术学科。
它主要围绕着大量的物理原理和技术,包括电离辐射的相互作用、成像技术、剂量计量学、放射治疗计划和安全等方面。
医学物理学旨在保证医学影像学和放射治疗的质量和安全,同时提供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医学物理学家在医学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他们与医生合作,确保医学影像学设备正常运行并产生高质量的影像。
医学物理学家具有良好的物理学知识和技能,能够评估和解决影像设备中的技术问题。
他们还负责监测放射治疗设备的性能,以确保患者安全并精确地送达特定的剂量。
另外,医学物理学家在放射治疗计划和安全方面也起到关键的作用。
他们利用物理学原理和技术来制定患者的放射治疗计划,确保在治疗期间有效杀死肿瘤细胞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
此外,他们还负责评估和控制患者在接受放射治疗期间的辐射暴露,确保符合相关的安全标准。
医学物理学在医学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
首先,它在影像学中发挥重要作用。
医学物理学家可以根据不同的影像技术原理,调整和优化医学影像设备的参数,以获得高质量的影像。
其次,医学物理学家还负责研究和开发新的影像技术和方法,以提高影像诊断的准确性和效果。
此外,医学物理学在放射治疗中也非常重要。
医学物理学家利用物理学原理和技术,制定患者的放射治疗计划,并确保治疗期间服用的剂量准确无误。
他们还负责评估患者的治疗效果,并进行长期的治疗监测。
总之,医学物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通过应用物理学原理和技术,为医学影像学和放射治疗提供专业支持。
医学物理学家在确保医学设备正常运行、提供高质量的影像以及制定和监测放射治疗计划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他们的工作对于医学领域的发展和患者的诊断治疗至关重要。
电离辐射铅防护用具的应用与管理专家共识
电离辐射铅防护用具的应用与管理专家共识目录一、内容概述 (2)1.1 背景与意义 (2)1.2 目的与范围 (3)二、电离辐射与铅防护基础知识 (4)2.1 电离辐射的定义与来源 (5)2.2 铅的特性及其在防护中的应用 (5)2.3 电离辐射防护的标准与规范 (7)三、电离辐射铅防护用具的分类与特点 (8)3.1 防护服 (9)3.2 防护眼镜 (10)3.3 防护手套 (12)3.4 防护铅板与屏蔽材料 (13)3.5 其他辅助防护用品 (15)四、电离辐射铅防护用具的应用 (16)4.1 医疗卫生领域 (18)4.2 核设施与核技术应用 (19)4.3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 (20)4.4 环境监测与辐射应急 (22)五、电离辐射铅防护用具的管理 (23)5.1 指定与认证 (24)5.2 安装与使用 (25)5.3 维护与检修 (26)5.4 监督检查与效果评估 (28)六、专业培训与教育 (29)6.1 培训内容与要求 (30)6.2 培训师资与教材 (32)6.3 培训效果评估 (33)七、行业合作与信息共享 (34)7.1 行业协会与学会的作用 (35)7.2 国际合作与交流 (36)7.3 信息平台与资源共享 (37)八、结论与建议 (39)8.1 主要成果与贡献 (40)8.2 存在问题与挑战 (41)8.3 发展前景与建议 (42)一、内容概述电离辐射铅防护用具是用于控制和减少电离辐射对人体的危害,保护人员免受辐射伤害的重要防护设备。
这些用具包括各种形式的防护服、防护眼镜、防护面罩、个人剂量计等,广泛应用于医疗、工业、核设施等领域。
在应用方面,电离辐射铅防护用具的使用必须严格遵守相关的操作规程和安全标准,确保其防护效果。
使用单位应定期对防护用具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在管理方面,电离辐射铅防护用具的管理应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包括采购、验收、使用、报废等各个环节的监管。
由于电离辐射的两大生物学效应
由于电离辐射的两大生物学效应:确定性效应(具有较大剂量阈值才会发生,且其严重程度取决于受照剂量大小:如辐射导致的白内障)和随机性效应(不存在发生效应的剂量阈值,但发生几率与受照剂量大小有关:如诱发肿瘤与遗传效应)的存在,辐射剂量增加对人体的危害会相应地增加。
一般而言,CT 扫描比普通X 射线检查剂量大,照射剂量的增加导致辐射诱发癌症等随机效应的发生几率增加。
2009 年,位于美国洛杉矶的Cedars-Sinai 医疗中心的一名患者在接受CT 神经灌注扫描后出现头发脱落现象。
该医院经过调查发现,自2008 年 2 月开始在18 个月内,共206 名患者在CT 过程中被错误施加高达正常剂量值8 倍的辐射剂量。
为了规范CT 检查的行为,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推荐在CT 检查中评估患者的接受的辐射剂量。
中国卫生部于2012 年公布新版《GBZ165-2012 X 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放射防护要求》,首次公布了针对不同人群、不同部位CT 检查的诊断参考水平。
新版标准2013 年 2 月 1 日起实施,旧版标准同时废止。
根据《防护要求》,典型成年患者X 射线CT 检查头部、腰椎和腹部的诊断参考水平分别为50mGy、35mGy 和25 mGy,0 - 1 岁儿童患者胸部和头部诊断参考水平为23 mGy 和25mGy,10 岁儿童患者胸部和头部诊断参考水平为26mGy 和28mGy。
《防护要求》提出,CT 工作人员应在满足诊断需要的同时,尽可能减少受检者所受照射剂量。
在开展CT 检查时,做好非检查部位的防护,严格控制对诊断要求之外部位的扫描。
要禁止用成人的辐射剂量评估标准来评估儿童的辐射剂量。
为了保证临床医生获得剂量相关的信息,我们在每次检查结束之后都会得到图2 这样一张辐射剂量的报告表,在这张表格中,我们可以获得大部分和扫描相关的信息。
与辐射剂量相关的参数主要有两个,CTDI vol和DLP。
那么那个是有效辐射剂量,如果不是,患者的有效辐射剂量如何计算呢?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辐射剂量的那些事儿。
电离辐射及其所致损伤
电离辐射及其所致损伤电离辐射是一切能引起物质电离的辐射总称,其种类很多,高速带电粒子有α粒子、β粒子、质子,不带电粒子有中子以及X射线、γ射线。
电离辐射存在于自然界,但目前人工辐射已遍及各个领域,专门从事生产、使用及研究电离辐射工作的,称为放射工作人员。
与放射有关的职业有:核工业系统的和原料勘探、开采、冶炼与精加工,核燃料及反应堆的生产、使用及研究;农业的照射培育新品种,蔬菜水果保险,粮食贮存;医药的X射线透视、照相诊断、放射性核素对人体脏器测定,对肿瘤的照射治疗等;工业部门的各种加速器、射线发生器及电子显微镜、电子速焊机、彩电显像管、高压电子管等。
天然辐射:人类主要接收来自于自然界的天然辐射。
它来源于太阳,宇宙射线和在地壳中存在的放射性核素。
从地下溢出的氡是自然界辐射的另一种重要来源。
从太空来的宇宙射线包括能量化的光量子,电子,γ射线和X射线。
在地壳中发现的主要放射性核素有铀,钍和钋,及其他放射性物质。
它们释放出α,β或γ射线。
人造辐射辐射广泛用于医学,工业等领域。
人造辐射主要用于:医用设备(例如医学及影像设备);研究及教学机构;核反应堆及其辅助设施,如铀矿以及核燃料厂。
诸如上述设施必将产生放射性废物,其中一些向环境中泄漏出一定剂量的辐射。
放射性材料也广泛用于人们日常的消费,如夜光手表,釉料陶瓷,人造假牙,烟雾探测器等。
相关职业还有锅炉及压力容器无损检测,常用的指令源以γ源为为信号源,射线拍片机发射X射线,以上两种是无损检测行业常用的方式,现在还同时使用磁粉和渗透及超声波,但射线机和γ源也是无法替代的工作必需电离辐射对人体造成的损伤主要有:1.急性核辐射性损伤随着照射剂量的增加,对机体是损伤部位及患者的临床表现各异。
当吸收剂量低于1Gy时,可出现头晕、乏力、食欲下降等轻微症状;剂量在1-10Gy时,主要损伤造血系统;剂量在10-50Gy时,消化道为主症状,若不经治疗,在两周内100%死亡;50Gy以上出现脑损伤为主症状,可在2天死亡。
医用辐射的防护
• 《患者放射防护国际行动计划》于2002 年9月经IAEA成员国大会批准并发布。
• 《职业辐射防护行动计划》于2003年9月 被IAEA和ILO成员国理事会批准并发 布。
《患者放射防护国际行动计 划》
• 行动计划的目的
• 促进患者安全在整体上的进步。强调国 际组织和专业学术团体参与行动计划的 实施和达到预期总体目标的重要作用。
• (6) 工作场所抬高的天然辐射 有必要制定 比较明确的守则来帮助法规制定团体决定什么 样的活动应进行控制和怎样应用分级的方法对 抬高的天然辐射进行管理,而且这种方法要与 人工辐射源防护方法相兼容。另外,还要与其 他工作场所有害因素,如石棉、一氯化碳、丙 稀酰胺和非电离辐射的防护协调一致成为有机 整体。为支持一述活动,IAEA已帮助有关当 局,在处理天然辐射问题中说明哪些可能是需 要控制的,并给出相应的工作场所指导水平。
• 我国于1998年由本所牵头组织的全国医 疗照射调查表明,拥有普通X射线影像设 备约7万台,CT体层扫描设备约4500 台,牙科专用X射线影像设备约2500台, 乳腺X射线影像设备约750台。每年全国 接受X射线放射学检查的总人次约2.5 亿,占全国总人口(按12.5亿计)的 20% 。我国每年约进行78万人次核医学 检查和50万病例的放射治疗。
• (b 提供剂量仪的标准和TLD质量核查服务;帮 助建立国家和地区剂量学质控计划。
• (c) 继续发展和传播剂量学实用准则。
(d)发展事故照射剂量估算方法,研究生物剂量 学方法在放射治疗QA中的应用。
《职业辐射防护行动计划》
• 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和国际劳工组 织(ILO)于2002年8月在日内瓦联合主 办了国际职业辐射防护大会并在此基础 上于2002年2月形成了《职业辐射防护行 动计划》,该计划于2003年9月被IAEA 和ILO成员国理事会批准并发布。
常用的辐射量和单位
3
常用的辐射量和单位
X线发现后首先应用于医学,便沿用医药学中 “剂量”一词来描述,于是电离辐射的计量 也称辐射剂量。 几十年来,各种射线在医学上的应用愈加广 泛,辐射剂量学有了很大发展(成了一专门 的学科--辐射剂量学)。 随着人们对电离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机制的 深入研究和逐步了解,辐射量及其单位的概 念经历了不少演变,不断确立了更为科学的 度量原则和方法。
X dQ dm
(C/kg)或(R伦琴)
SI单位 专用单位
4
1R 2.58 10 C/kg
22
照射量 X
伦琴的定义: 在X或γ射线照射下,0.001293g空 气(相当于0º C和101kPa大气压下1cm3干燥空气 的质量)所产生的次级电子形成总电荷量为1静 电单位的正离子或负离子,即
第二:带电粒子 X或γ光子传能 给带电粒子(K)
电离、激发
物质吸收 (D)
电离、激发(被物质吸收 D) 轫致辐射 (不被物质吸收)
30
31
比释动能 K
•定义:在单位质量物质中由间接致辐射所产 生的全部带电粒子的初始动能之总和。 •数学表述: 不带电射线使物质释放出来的全 部带电粒子初始动能之和与物质质量之比。
25
照射量是一个从射线对空气的电离本领角度说 明X或γ射线在空气中的辐射场性质的量,它不 能用于其他类型的辐射(如中子或电子束等), 也不能用于其他的物质(如组织等)。 dQ中不包括次级电子发生轫致辐射被吸收后产 生的电离。 由于照射量的基准测量中存在着某些目前无法 克服的困难,它只适用于射线能量在10kev到 3Mev范围内的X或γ射线。
K dE tr dm
(J/kg)或(戈端Gy)
1Gy=1J· -1 kg 1Gy=103mGy=106μGy
电离辐射防护名词解释
(电离)辐射(ionizing)radiation在辐射防护领域,指能在生物物质中产生离子对的辐射。
(辐射)源 (radiation)source可以通过发射电离辐射或释放放射性物质而引起辐射照射的一切物质或实体。
例如,发射氡的物质是存在于环境中的源,γ辐照消毒装置是食品辐照保鲜实践中的源,X射线机可以是放射诊断实践中的源,核电厂是核动力发电实践中的源。
对于本标准的应用而言,位于同一场所或厂址的复杂设施或多个装置均可视为一个单一的源。
照射 exposure受照的行为或状态。
照射可以是外照射(体外源的照射),也可以是内照射(体内源的照射)。
照射可以分为正常照射或潜在照射;也可以分为职业照射、医疗照射或公众照射;在干预情况下,还可以分为应急照射或持续照射。
实践 practice任何引入新的照射源或照射途径、或扩大受照人员范围、或改变现有源的照射途径网络,从而使人们受到的照射或受到照射的可能性或受到照射的人数增加的人类活动。
干顶 lntervention任何旨在减小或避免不属于受控实践的或因事故而失控的源所致的照射或照射可能性的行动。
防护与安全 protection and safety保护人员免受电离辐射或放射性物质的照射和保持实践中源的安全,包括为实现这种防护与安全的措施,如使人员的剂量和危险保持在可合理达到的尽量低水平并低于规定约束值的各种方法或设备,以及防止事故和缓解事故后果的各种措施等。
J2 辐射与源氡 radon原子序数为86的元素的同位素222Rn,是铀系衰变的中间产物。
氡子体 radon progeny氡的短寿命放射性衰变产物。
气 thoron原子数为86的元素的同位素220Rn,是钍系衰变的中间产物。
气子体 thoron progeny气的短寿命放射性衰变产物。
(氡子体和气子体)α潜能 potential alpha energy(of radon progeny and thoron progeny )氡(222Rn)的子体完全衰变为210Pb(但不包括210Pb的衰变)和(220Rn)的子体完全衰变到稳定的208Pb时,所发射的α粒子能量的总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直接电离:粒子、 粒子、电子、质子、重离子等。 间接电离: X射线、 射线、中子。
电离辐射的医学应用 :放射学、核医学、放射免疫分析 (1) 放射学:包括诊断用的放射影像技术、治疗用的放射
治疗技术,以及作为介入手术导引的数字减影技术。
(2) 核医学:利用含放射性核素的放射性药物,通过其在
人体内不同组织器官及肿瘤的分布或放射性强度的变 化来进行诊断 (影像与非影像) 或治疗。
4. 中子束 ① 快中子束治癌中子的来源:氘和氚(d+T)的聚变反应;
氘和氘离子(d+D)的聚变反应,氘和铍(d+Be)的核反应; 质子和铍(p+Be)的核反应。 ② 超热中子硼中子俘获疗法中子的来源:反应堆引出的 快中子慢化成为超热中子。
第二节
电离辐射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8.2.1 X射线、 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作用形式: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和电子对效应 一、光电效应 光电效应是低能 X射线、 射线与物质相互 作用的主要机制。 X 射线、 射线撞击一 个原子内层轨道电子时, 其能量全部转移给电子,使其具有动能而脱离原子飞出, 而X射线、射线本身消失,这种过程称为光电效应。 出射光电子能量 =入射光子能量-电子结合能
1 N N0 2
t / T1 / 2
1 A= -dN/ dt =N =N0 =A0 A0 2 单位: 1Bq=1s-1, 1Ci=3.71010Bq 常用单位:mCi、Ci
e-t e-t
t / T1 / 2
三、核反应 1. 核反应概念 核反应是原子核与粒子、质子、中子、重离子等粒子 相互作用引起的变化。 核反应方程简写: A1 X(a,b) A2 Y X 表示靶核,a 入射粒子,b 出射粒子,Y 剩余核 2. 核反应类型 (1) 中子核反应 [(n,)、(n,)、(n,p)、(n,2n)、(n,f)] (2) 质子核反应[(p,)、(p,d)、(p,n)、(p,)] (3) 离子核反应[(d,)、(d,p)、(d,n)、(,p)、(,n)、(,)] (4) 光核反应[(,n)、(,d)、(,)]
(4) X射线基本特性 ①电离作用 ②荧光作用 ③光化学作用
④生物效应 二、高能电子束
⑤贯穿本领
电子加速器高能电子束
三、质子束和重离子束 质子加速器高能质子束 离子加速器高能离子束
8.1.2 基于核过程的电离辐射 基于核衰变: 射线、 粒子、 粒子、俄歇电子等。 基于核反应: 快中子束、 - 介子束等。 一、原子、原子核与放射性 1. 质子和中子
(b) Biblioteka 弹性散射非弹性散射一般是快中子、高能中子在重核上发生的。 (c) 中子核反应
慢中子和中能中子主要引起中子俘获效应, (n,)反应。 快中子主要发生散射,其次诱发(n, ) , (n, p) , (n, )。 高能中子则除以上反应外,还可能发生(n, 2n)反应。
中子活化分析: 中子俘获反应产生放射性物质的性质可 用于定性及定量检测微量或痕量元素,应用范围:环境、 地质、法医学、考古学、材料学、生物医学。
β β 2γ
A Z A 0 X e Z Y+ 1 0 ν E0
A Z
③ 轨道电子俘获(EC)
(3) 跃迁与内转换电子
① 跃迁:处于激发状态的核,跃迁到较低的激发态 直至基态,发射出 射线。
Am Z A XZ X0 0γ
② 内转换电子:在某些情况下,原子核从激发态向较 低能态跃迁时,产生的能量直接交给内层电子, 使该电子脱离原子束缚成为自由电子。
(3) X射线谱
X射线谱是指X射线光子强度与
光子能量(波长或频率)的关系。
(a) X射线连续谱 管电压<70KV 轫致辐射(bremsstrahlung)
h max
hc
min
eU
min
hc 1 e U 12.42 o 1.242 A nm U (kV) U (kV)
(b) X射线标识谱 X射线标识谱的特征 与阳靶材料有关,与管电压无关。 原子壳层结构模型
表8-2 医学上最常用的几种发射射线的放射性核素性质
2. 粒子 粒子用于治疗包括近距离放射治疗和核医学中的体内 药物治疗。常用的 放射性核素有 32 P, 89 Sr, 90 Y, 131 I, 153Sm, 186Re等等。基本上均通过反应堆制备。
3. 粒子
释放粒子的放射性核素在医学中尚未应用到临床。
(d) 医学应用
(i) 中子活化分析——痕量金属元素检测。
(ii) 中子刀 利用遥控后装技术将中子源送进肿瘤内部,借助中 子射线近距杀死癌细胞.中子射线的生物作用比 X、 射线强2~8倍,适用于敏感性较差的肿瘤或复 发性肿瘤.
(iii) 硼中子俘获疗法
把含硼元素的肿瘤亲和药物注入人体,该种药物能 迅速浓聚于病灶部分,此时用超热中子射线照射, 可以在靶区引起核反应,所释放的高能射线只杀死 肿瘤细胞而不损伤周围组织.该疗法被认为是目前 治疗脑胶质瘤的最好方法.
频率由低到高分为: 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 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和 射线等。 粒子辐射既有能量, 又有静止质量 如 : 粒子、 粒子、内转换电子、俄歇电子、中 子、质子、重离子等。
(2) 依据作用的方式:非电离辐射和电离辐射。
非电离辐射不引起物质电离,只引起分子能级改变, 包括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等。 电离辐射则引起物质电离,
表8-1 X射线按硬度的分类和用途
名称 极软X射线 管电压/kV 最短波长/nm 5~20 0.25~0.062 主要用途 组织摄影,表皮治疗
软X射线
硬X射线 极硬X射线
20~100
100~250 250以上
0.063~0.012
0.012~0.005 0.005以下
透视和摄影
较深组织治疗 深部组织治疗
(3) 放射免疫分析:是利用标记了放射性核素的抗原与 非标记的抗原对特异性抗体进行竞争免疫反应,从
而进行体外超微量分析。
第一节
电离辐射基础物理学
电离辐射产生过程 :(1) 非核过程,(2) 核过程。 (1) 非核过程 核外电子碰撞过程(例如X射线),或电离后加速输出(例 如电子束、质子束、重离子束)。 (2) 核过程 与原子核本身密切相关,产生于核反应或核衰变 (例如 射线、中子束、 射线、 射线)。
天然稳定核素约280种,天然放射性核素约30种, 人工放射性核素(人造核素/人工核素)超过2000多种, 核衰变类型: 衰变、 衰变、衰变. 核衰变过程遵守的守恒定律: ① 质量能量守恒, ③ 核子数守恒,
② 动量守恒,
④ 电荷守恒.
(1) 衰变 ( decay)
放射性核素放射出射线(即粒子)的衰变过程。射线 就是高速运动的24He原子核 。 衰变方程:
A Z
X
A-4 Z -2
Y + α + E0
226 88
4 Ra(镭)222 Rn( 氡 ) 86 2 He(氦) 4.78MeV
(2) 衰变( decay)
衰变包括:-衰变、 +衰变和轨道电子俘获。 ① -衰变 ② +衰变 湮灭
A Z A 0 X Z Y + β +0 ν E 0 1 A 0 X Z Y + β +0 ν E0 1
二、放射性衰变基础概念 1. 半衰期 N=N0e-t 半衰期: 放射性核数目衰变为原数目的一半所需的时间。 T1/2= ln2/ = 0.693/ 平均寿命: = 1/ = T1/2 / ln2 2. 放射性活度 一定量的放射性核素在一个很短的时间间隔内发生的核 衰变数除以该时间间隔。 -dN =N dt
二、康普顿效应
康普顿效应是中能X射线、 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主要 机制。
当X射线、 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时,将部分能量转移 给电子使其脱离原子飞出这种过程称为康普顿效应。
三、电子对效应
当高能量(大于1.022MeV) 的X射线或 射线通过物质 时,在原子核强库仑场作用下,光子消失,转化为一 个正电子和一个负电子,这一过程称为电子对效应。
8.1.1 基于非核过程的电离辐射 一、X射线 (1) X射线发生装置 普通 X 射线机包括:电子源,球形真空管,加速电场 和阳靶。
碰撞损失 861 MeV 100 = 1 辐射损失 T Z T:高速电子动能(~100keV)
Z:靶原子序数(W74, Mo42) 碰撞损失 热量 辐射损失 X射线
四、基于核过程的几种医用电离辐射的来源 1. 射线 ① 放射治疗中射线来源
60 27
59Co(n,)60Co
Co60 Ni β 28
② 核医学的诊断中,由放射性药物释放射线
SPECT成像常用 99mTc,123I,67Ga,111In,201Tl,
PET成像采集的射线源于电子对湮灭,β β 2γ (11C , 13N , 15O ,18F)
E0=2mec2+E++E-
E+ +E- =E0 - 2mec2
四、物质对X射线的吸收规律 当X射线通过物质时,与物质的原子发生以上三种相互 作用, X射线的能量降低,强度随着 X射线深入物质的 程度而减弱,这种现象叫做物质对X射线的吸收。 朗伯—比尔定律 (1) 线性吸收系数 I=I0exp(- L )
A 核素: 具有相同质子数Z、中子数N的同一类原子核, ZX
99m Tc, 同质异能素: Z 同 A 同, 能态不同, 如 99 43 43Tc
2 3 同位素: Z同, 如: 1 H , H , 1 1 1H
2. 电子
电子及 “ 轨道 ”
3. 放射性核素衰变及其类型
放射性核衰变(nuclear decay): 不稳定的放射性核素能够 自发地以各种方式转变成另外的核。 衰变前的核称为母核,衰变生成的新核称为子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