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2课《大道之行也》知识点整理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2课《礼记二则》知识点梳理及练习题
虽有嘉肴《礼记》,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四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
虽(即使)有嘉肴,弗(不)食,不知其(代词,它的)旨(需词作形容词,味美)■ • • •也:虽有至道(最好的道理),弗学,不知其善(妬好处)也。
是故(所以)学然(这• • • • • •样)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困惑)。
知不足,然后(这样以后)能自反(自我反思)• • • • •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教,名• • • •词,学习)也。
《兑命》曰“学(动词,同“敦S教导)学半",其(副词,表推测,• ■大槪,或许)此(这个)之(代词,代指道理)谓乎!■ •1.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即使有美味的菜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美2.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3. 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所以学了之后这样才知道不足,教了之后这样才知道自己有困惑4.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知道不足,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反思,知道困惑,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勉励5. 故曰:教学相长也。
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6.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兑命》中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大道之行也大道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行也,天下为(动词,是)公.选贤(指品徳• • •髙尚)与(同“举”推举)能(指才干出众),讲信(诚信)修(培养)睦(和睦)。
故♦• • • • •(因此,所以)人不独亲其亲(敬爱自己的父母,第一个“亲”名词的意动用法,以……9 9 9为亲,第二个“亲”名词,指父母),不独子其子(疼爱自己的子女,第一个“子”名• • •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子,第二个“子”指子女),使老(形容词做名词,老年人)有所终,壮(形容词做名词,壮年人)有所用,幼(形容词做需词,幼童)有所长,矜• • •(同“鳏”老而无妻人寡(老而无夫人孤(幼而无父)、独(老而无子)、废疾(有残• • • • •疾而不能做事)者(……的人)皆有所养,男有分(职分,职守),女有归(女子出嫁儿• •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岀于身也,不必为(介词,为了)己。
八年级语文大道之行也的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语文大道之行也的知识点总结八年级语文大道之行也的知识点总结大道之行也是八年级语文的一篇重点文章,里面有很多知识点需要掌握。
店铺为大家力荐了大道之行也的知识点总结,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大道之行也的知识点梳理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选贤与jǔ能睦mù 男有分fèn货恶wù其弃于地点拨:注意多音字“与”“分”“恶”的读音。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人不独亲其亲。
亲:以……为亲。
(2)男有分,女有归。
分:职分,指职业、职守。
归:女子出嫁。
(3)货恶其弃于地。
恶:憎恶。
(4)盗窃乱贼而不作。
乱:造反。
作:兴起。
3.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与通举解释为:选拔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1.用原文填空。
(1)“大道之行”具体表现在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三方面。
(2)希望全社会亲如一家的句子是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3)希望人人都能安居乐业的句子是男有分,女有归。
(4)希望社会能物尽其用,人尽其才的句子是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
讲求诚信。
培养和睦(气氛)。
点拨:重点理解“与”“信”“修”等词语。
(2)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因此人们不单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单抚育自己的子女。
点拨:重点理解“亲”(第-个“亲”意思足“以……为亲”,第二个“亲”指父母)的意思。
(3)男有分,女有归。
男子有职业,女子有归宿。
点拨:重点理解“分”“归”等词语。
(4)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白己谋私利。
点拨:重点理解“恶”“弃”等词语。
(5)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2课《礼记》二则 知识点整理
部编版语文八下《礼记》二则知识点整理《虽有嘉肴》一、文学常识。
1.《虽有嘉肴》选自《礼记正义》。
《礼记》,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朝代)经学家戴圣(人名)编纂的。
2.“四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二、给加点的字注音。
嘉肴.(yáo )自强.(qiǎng )兑.命(yuè)学.学半(xiào )三、划分节奏。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2.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3.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4.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5.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6.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四、重点字词解释。
1.虽.有嘉肴..虽:虽然;嘉:好、美;肴:鱼、肉之类的熟食。
2.弗食..,不知其旨.也弗:不;食:吃;旨:味美。
3.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至道:最好的道理;善:好处。
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是故:所以;困:困惑。
5.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反:反思;自强:勉励自己。
6.教学相长.也。
长:推动、促进;7.《兑命》曰:“学学..半。
”前一个“学”同“敩”,教导。
后一个“学”,学习。
8.其.此之谓..乎其:表示推测的语气词;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谓:说的。
五、字词归纳。
1.通假字《兑命》曰:“学.学半。
”“学”同“敩”,教导。
2.古今异义(1)不能知其旨.也古义:味美;今义:意义。
(2)虽.有至.道古义:最好的;今义:到。
(3)教然后知困.古义:困惑;今义:困难。
(4)教学相长.也。
古义:推动、促进;今义:增长。
3.一词多义(1)其①不知其.旨也(代词,它的)②其.此之谓乎(副词,表示推测,大概,恐怕。
)(2)之①其此之.谓乎(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②大道之.行也(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大道之行也(八下)》知识点梳理归纳
①废疾者②皆有所③养,④男有分,⑤女有归。⑥货⑦恶 ①废疾者:有残疾而不能做事的人。者,……的人。②皆:都。③养:供养。④男有分 (fèn):男子有职务。分,职分,职守。⑤女有归:意思是女子有归宿。归,女子出 嫁。⑥货:财货。⑦恶:憎恨。
【课文诵读节奏】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 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 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 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用,幼有所长”,意思是对各种年龄段的人群都要做出合适的安排。又特别提到,对“矜、 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要实行生活保障,更充分地体现了对全社会的关爱。 ②人人都能安居乐业。“有分”,就是有稳定的职业,能安心地工作;“有归”,就是男女婚配 及时,有和乐的家庭。古代男耕女织,妇女在家也要从事蚕桑,这样才能丰衣足食。以上两 个方面主要是就物质生活说的。 ③货尽其用,人尽其力。“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这是说人们珍惜劳动产品,但毫 无自私自利之心,不会将它据为己有;“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这是说人们在共同 劳动中以不出力或少出力为耻,都能尽全力地工作,却没有“多得”的念头。这主要是就人们 的思想观念说的,因为只有树公心、去私心,才能达到货尽其用、人尽其力的境界。 4.“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这一层是全文的总括语。 文章选择了一种特殊的总括方式,就是拿现实社会跟这个理想的“大同”社会作对比,从而顺 理成章地指出,现实社会中诸多黑暗现象如搞阴谋、盗窃财物、作乱等等,在“大同”社会里 将不复存在,代之而兴的将是一个“外户而不闭”的和平、安定的局面。这个结论非常鼓舞人 心。 5.课文中所提到的“大道”“大同”各指什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和认识? 文中“大道”就是指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其治理的效果就是国泰民安的理想状态。 “大同”可以理解为儒家的理想社会或是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 “大道”和“大同”都是当时人们头脑中的理想境界,两个词都带有明显的理想色彩,寄托着人 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 6.本文是从哪三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 ①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②人人都能安居乐业。③人人都珍惜劳动成果,却毫无自私 自利之心(或: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7.怎样理解孔子关于“大同”社会的思想? “大同”社会是夏以前的社会形态,过去有“孔子以五帝之世为大同”的说法。由此可见,“大 同”社会是以“五帝之世”的传说为依据,经过加工提炼而后构想出来的一个理想社会模式,孔 子的原意是建立一个合理的社会,以消除现实社会中的黑暗现象和不合理的地方,因此,孔 子“大同”理想社会源自于“五帝之世”,同时又高于“五帝之世”。 8.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文章表达了作者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的思想感情。 9.“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 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这句话同《孟子》中的哪句名言有异曲同工之妙?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0.写出表现人人都能关爱他人,人人都能得到他人关爱,能安居乐业的句子。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 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11.《大道之行也》中与“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意思相同的是哪一句?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2.《大道之行也》中的成语:天下为公、老有所终、矜(鳏)寡孤独。 13.你认为“大同”社会会实现吗?我们现在的社会是“大同”社会吗?
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大道之行也》知识点
《大道之行也》知识点一、重点字词大道: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讲信修睦修:培养不独亲其亲亲:父母不独子其子子:子女矜、寡、孤、独寡:老而无夫男有分分:职分,职守女有归归:女子出嫁货恶(wù)其弃于地也。
恶:憎恶盗窃乱贼而不作乱贼:作乱害人作:兴起二、通假字1.选贤与能“与”同“举”,推举,选拔2.矜、寡、孤、独、废疾者“矜”同“鳏”,老而无妻三、词类活用选贤与能贤:形容词作名词,品德高尚的人能:形容词作名词,才干出众的人不独亲其亲亲:用作动词,以……为亲不独子其子子:用作动词,以……为子使老有所终老:形容词作名词,老年人壮有所用壮:形容词作名词,壮年人幼有所长幼:形容词作名词,孩子四、古今异义1.大道之行也古义: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今义:宽阔的路2.讲信修睦古:培养。
今:修改。
3.女有归古义:女子出嫁今义:归来,归属4.矜、寡、孤、独古义:孤:幼而无父独:老而无子今义:一个词,独自一人5.盗窃乱贼而不作古义:害人今义:小偷,窃贼6.故外户而不闭古义:门今义:窗五、一词多义1.修:讲信修睦(培养)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长)2.为: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雕刻)天下为公(是)不必为己(为了)3.能:选贤与能(才干出众的人)能以径寸之木(能够)4.分:男有分(职分,职守)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长度单位)5.不独亲其亲:(第一个“亲”:以……为亲)(第二个“亲”:亲人)6.不独子其子:(第一个“子”:以……为子)(第二个“子”:子女)。
六、重点句子翻译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译: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
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译: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3.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译: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
4.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译: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有残疾而不能做事的人都能得到供养。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2课《礼记》二则 知识点整理
22.《礼记》二则知识点整理《虽有嘉肴》1.文学常识《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的选集。
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
汉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称为“经”,他的弟子对“经”的解说是“传”或“记”,《礼记》因此而得名,即对“礼”的解释。
《礼记》和《周礼》《仪礼》合称“三礼”。
《礼记》全书用记叙文的形式写成,一些篇章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
有的用短小的生动故事表明某一道理,有的气势磅礴、结构谨严,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有的擅长心理描写和刻画,书中还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
2.字词解释虽(虽然)有嘉(好)肴(鱼、肉之类的熟食),弗(不)食(吃),不知其(它的)旨(味美)也;虽有至道(最好的道理),弗学,不知其善(好,美妙)也。
是故(因此)学然后(之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困惑)。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反省)也;知困,然后能自强(勉力,努力)也。
故(因此)曰:教学相长(促进)也。
《兑(同“说”)命》曰“学(教导)学(学习)半”,其(表推测语气,大概)此之谓乎!3.重点句子翻译(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就不能知道其味道的甘美。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迷惑不懂的地方。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思;知道了自己困惑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
(4)故曰:教学相长也。
所以说:教和学是相互促进。
(5)《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尚书·兑命》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4.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教学相长5.文章论述教与学的相互关系,为什么开头从“虽有嘉肴”谈起?类比推理,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说明实践才能得到真知,学习才能懂得道理。
6.作者是怎么论述的?(试理清论证的思路)首先类比推理强调要学习,要实践,接着指出“学”和“教”的作用,然后进一步讨论其效果,最后得出结论。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大道之行也》复习资料(含答案)
《大道之行也》复习资料导入(进入美妙的世界啦~)《桃花源记》中那个美、乐、奇的世界大家还记得吧,世界上任何一个人都盼望自己生活在一个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没有权、利的纷争,没有名誉的搏斗,没有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和睦相处、各尽其责,在这样的社会里生活是快乐的,陶渊明《桃花源记》一个人人幸福快乐,个个相处融洽的理想社会。
在秦汉以前我国的先哲们就已经对这样的时代进行了论述,先哲们把这样理想社会命名为——大同。
今天我们就走进《礼记》中的大同社会。
知识典例(注意咯,下面可是黄金部分!)一、文学常识:《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礼运》,礼运是《礼记》的篇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题目中的"大道"指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礼记》是儒家经典之一,它是由西汉(朝代)的戴圣(人名)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的。
全书共有49 篇。
你知道的儒家经典著作有《论语》《孟子》等。
二、单字解释、全文翻译:【参考课堂笔记和课件】三、中心思想:文章通过对理想中的社会特征的描述,阐明了儒家思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表达了作者对这个理想社会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四、词类活用:①不独子其子 (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子)②故人不独亲其亲 (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亲)③选贤与能 (形容词作名词,品德高尚的人、有才能的人)④谋闭而不兴动词用作名词,奸邪之谋⑤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形容词作名词,老年人、壮年人、幼童⑥盗窃乱贼而不作动词用作名词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五、一词多义:1、修(1)讲信修睦:培养(2)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修长2、为(1)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雕刻(2)天下为公:是(3)不必为己为了3、能(1)选贤与能:能人(2)能以径寸之木:能够4、分(1)男有分:职业(2)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长度单位5、闭(1)谋闭而不兴:杜绝(2)故外户而不闭:关闭6、归(1)女有归:女子出嫁(2)归来见天子:回7、亲(1)故人不独亲其亲:以……为亲(2)其亲:父母8、谓(1)是谓大同:叫做(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认为9、兴(1)谋闭而不兴:发生(2)水波不兴:起10、独(1)矜寡孤独废疾者:老而无子的人(2)故人不独亲其亲:单单,仅仅,只 11、故(1)是故谋闭而不兴:因为(2)故外户而不闭:所以12、乱(1)盗窃乱贼而不作:造反(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战乱13、子(1)不独子其子以……为子女(2)不独子其子子女14、于(1)货恶其弃于地在(2)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从六、古今异义:古义今义1、矜、寡、孤、独:古义:是两个词一个词,独自一人、孤单的意思。
八年级语文下册《大道之行也》课文详细解析(部编本)
《大道之行也》课文详细解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译文】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选出那些有贤德、有才能的人(给大家办事),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因此人们不只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只抚养自己的父母,不只抚养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老有所养,中年人能够为社会效力,幼童能够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
(人们)憎恶财货被抛弃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所以(家家户户)大门不用上锁,这就是“大同”社会。
【注释】之:用于主谓之间,不译。
为:是。
与(jǔ):通“举”。
故:因此。
归:指女子出嫁。
是故:因此。
谋:奸邪之心。
作:兴起。
【段析】①“道之行也”这句话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②从第二层来看,大同社会有哪些基本特征? ③第三层从全文看有何作用? ④如何理解孔子关于“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⑤文中“大道”“大同”各指什么? ⑥“大同”社会的理想在当时社会条件下是根本无法实现的。
那么这种“大同”理想有什么积极意义呢? ⑦“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有哪些相似之处?) “讲信修睦”是说社会成员间应该建立良好的关系,要讲求诚信,消除欺诈。
全文共分三层,以上为第一层:是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
“男有分,女有归”是说男人承担起家庭和社会的担子,女人相夫教子,以达到家庭和睦,人人安居乐业。
“货恶其……不必为己”是说社会的财物,都能用到公众事业上,而不被私人无偿占有,没有不劳而获现象;人人都愿意为公众事业竭尽全力,不为个人谋私利。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22课《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知识点总结归纳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22课《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知识点总结归纳《诫子书》常考知识盘点1.资料链接(1)《礼记》《礼记》,亦称《小戴礼》或《小戴礼记》,是十三经之一,与《周礼》《仪礼》全称为“三礼”,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相传为西汉戴圣编纂。
《礼记》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又是一部重要的仁义道德教科书。
是孔子以后战国至秦汉之间儒家的作品,全书保存了先秦时代的重要史料。
《礼记》按照所述内容分为四类:记礼节条文;阐述周礼的意义;解释《仪礼》之专篇;专记某项制度和政令。
《礼记》全书用记叙文的形式写成,一些篇章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
有的用短小的生动故事表明某一道理,有的气势磅礴、结构谨严,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有的擅长心理描写和刻画,书中还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
(2)背景材料“大同”可以理解为儒家的理想社会或是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
“大道”和“大同”都是当时人们头脑中的理想境界,两个词中带有明显的理想色彩,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
大同社会是夏以前的社会形态,过去有“孔子以五帝之世为大同”的说法。
由此可见,大同社会是以“五帝之世”的传说为依据,经过加工提炼而后构想出来的一个理想社会模式。
孔子的原意是建立一个合理的社会,以消除现实社会中的黑暗现象和不合理的地方。
因此,孔子的大同理想社会源自“五帝之世”,同时又高于“五帝之。
2.文章中心概括《大道之行也》通过对理想中的社会特征的描述,阐明了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表达了作者对这个理想社会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3.写作特点(1)结构严谨,说理透彻。
文章第一层首先对“大同”社会进行纲领性说明,然后从三个方面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最后总括并定名为“大同”。
全面具体地展现了古人关于人类美好社会的构想。
(2)阐述道理,条理清晰。
文章在阐明“大同”社会政治纲领的内容时,按逻辑关系,由政权归属谈到政权所属的条件,最后谈到在德才兼备的领导者的管理下,所呈现的和谐、平等的人际关系。
第22课《大道之行也》知识点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大道之行也》知识点一、文学常识1.《大道之行》选自《礼记·礼运》。
《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相传是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
2.《大道之行》,是《礼记·礼运》开头部分中孔子的一段话,旨在阐明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孔子是因为生活在一个动荡不止、变乱纷呈的春秋末期,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一个理想社会,所以才有了这番言论。
二、字词积累1.给下列加点字标音。
选贤与.能(jǔ)讲信修睦.(mù)矜.寡孤独(ɡuān )男有分.(fèn )货恶.其弃于地也(wù)2.重点词语解释(1)通假字:与:通“举”,推荐矜:通“鳏”,老而无妻的人(2)词类活用:①亲:以……为亲;(名词的意动用法)②子:以……为子(名词的意动用法)③老、壮、幼、矜、寡、孤、独:(形容词作名词)(3)古今异义①大道之行也(古义:指儒家推行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今义:大路)②不独子其子(古义:指子女。
今义:现代汉语中专指儿子)③男有分,女有归(古义:女子出嫁。
今义:返回;归还)④货恶其弃于地也(古义;财物。
今义:货物)⑤盗窃乱贼而不作(古义:作乱)今义:(没有秩序,没有条理)⑥盗窃乱贼而不作(古义:害人。
今义:偷东西的人)⑦外户而不闭(古义:门今义:家)⑧是为大同(古义:这今义:判断动词,是。
)⑨矜、寡、孤、独、(古义:幼而无父的人。
今义:父母双亡的人。
)(4)一词多义①独故人不独亲其亲(单单,只是)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老而无子的人)②亲不独亲其亲(动词,以……为亲)不独亲其亲(名词,父母)③子不独子其子(动词,以……为子)不独子其子(名词,子女)子非鱼(你)庄子与惠子(尊称)④.修讲信修睦(动词,培养)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形容词,修长)⑤分男有分,女有归(名词,职分,职守)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量词,长度单位)⑥与选贤与能(同举,推荐)相与步于中庭(和)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这里是欣赏的意思)与朱元思书(给)⑦故故人不独亲其亲(连词,因此,所以)既克,公问其故(名词,原因)温故而知新(旧的)西出阳关无故人(老朋友)染病身故(死)⑧作盗窃乱贼而不作(兴起)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有作为)⑨闭是故谋闭而不兴(闭塞)故外户而不闭(用门闩插上)⑩.而是故谋闭而不兴(顺承)故外户而不闭(转折)潭西南而望(修饰)⑪归壮士十年归(回来)男有分,女有归(女子出嫁)⑫行大道之行(施行)复前行(走)⑬道大道之行(只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不足为人道也(说)行天下之大道(道路)妾妇之道(行为准则)得天下之道(方法)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施行仁政)三、重点句子翻译1.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第六单元22课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教案
在这次《大道之行也》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尤其是在词汇和句式的掌握上,需要我进一步耐心引导和讲解。通过举例和对比现代汉语,学生们逐渐能够理解“大同”、“小康”等词汇的深层含义,这让我感到欣慰。
在讲解儒家礼治思想时,我尝试将理论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践行“仁爱”和“礼治”。从学生的讨论和提问中,我发现他们对这一主题非常感兴趣,但同时也暴露出对儒家思想与现代价值观结合的困惑。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并将其融入现代社会。
-儒家礼治思想:文章所表达的儒家礼治思想是核心内容,需要通过具体案例分析,使学生理解“大道之行也”的含义,以及其在当代社会的价值。
-文章结构与主旨:分析文章的结构,理解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把握文章的主旨,是教学的重点。
举例解释:
-例如,文章中的“是故”一词,表示原因或理由,是文言文中常见的连接词,需重点讲解其在句中的作用,并通过例句加深理解。
-在讲解儒家礼治思想时,可以结合文章中的“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等句子,阐述“仁爱”和“礼治”的关系,强调其在道德教育中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
-文言文阅读理解: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文言文的阅读理解是一大难点,需要克服生僻词汇和句式的理解困难。
-儒家思想与现代价值观的结合:如何将儒家思想与现代价值观相结合,让学生在理解传统文化的同时,能够联系现实生活,形成正确的道德观。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大同”和“礼治”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礼治相关的实际问题。
部编版八下语文《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知识点归纳(含最新译文)
22《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句读划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译文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公共的,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够善终,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而不能做事的人都能得到供养。
男子要有职业,女子要及时婚配。
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但并非自己想私藏;力气,(人们)憎恨它不出于自己,但愿意多出力并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
这样一来,就不会有人搞阴谋,不会有人盗窃财物和兴兵作乱,(家家户户)都只是把门从外面带上而不关闭。
这就叫做“大同”社会。
重点字词①:施行。
②②天下为公:是,表判断。
②(jǔ):通“举”,推举,选举。
③信:诚信修:培养。
⑤故: 因此。
⑥亲其亲:以……为亲人。
亲其亲:指父母⑦子其子:以……为子女。
子其子:指子女⑧矜(guān):通“鳏”,老而无妻的人。
寡:老而无夫的人⑨孤: 幼儿无父的人独:老而无子的人。
废疾:有残疾而不能做事的人者:…的人⑩分(fèn ):职分,职守。
⑾归:女子出嫁。
⑿恶(wù):憎恨。
⒀是故:即“故是”,可译为“因此”“所以”“这样一来”。
⒂乱贼:指作乱害人的事。
⒂作:兴起。
(16)是:这。
课文理解:1、课文中所提到的“大道”、“大同”各指什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和认识?文中"大道"就是指政治上的最高准则,其治理的效果就是国泰民安的理想状态。
“大同”是指理想社会,是因为施行了政治上的最高理想才会有理想社会,也就是大道之行造就大同。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22课《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知识点归纳
《诫子书》常考知识盘点1.资料链接(1)《礼记》《礼记》,亦称《小戴礼》或《小戴礼记》,是十三经之一,与《周礼》《仪礼》全称为“三礼”,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相传为西汉戴圣编纂。
《礼记》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又是一部重要的仁义道德教科书。
是孔子以后战国至秦汉之间儒家的作品,全书保存了先秦时代的重要史料。
《礼记》按照所述内容分为四类:记礼节条文;阐述周礼的意义;解释《仪礼》之专篇;专记某项制度和政令。
《礼记》全书用记叙文的形式写成,一些篇章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
有的用短小的生动故事表明某一道理,有的气势磅礴、结构谨严,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有的擅长心理描写和刻画,书中还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
(2)背景材料“大同”可以理解为儒家的理想社会或是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
“大道”和“大同”都是当时人们头脑中的理想境界,两个词中带有明显的理想色彩,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
大同社会是夏以前的社会形态,过去有“孔子以五帝之世为大同”的说法。
由此可见,大同社会是以“五帝之世”的传说为依据,经过加工提炼而后构想出来的一个理想社会模式。
孔子的原意是建立一个合理的社会,以消除现实社会中的黑暗现象和不合理的地方。
因此,孔子的大同理想社会源自“五帝之世”,同时又高于“五帝之。
2.文章中心概括《大道之行也》通过对理想中的社会特征的描述,阐明了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表达了作者对这个理想社会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3.写作特点(1)结构严谨,说理透彻。
文章第一层首先对“大同”社会进行纲领性说明,然后从三个方面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最后总括并定名为“大同”。
全面具体地展现了古人关于人类美好社会的构想。
(2)阐述道理,条理清晰。
文章在阐明“大同”社会政治纲领的内容时,按逻辑关系,由政权归属谈到政权所属的条件,最后谈到在德才兼备的领导者的管理下,所呈现的和谐、平等的人际关系。
26.部语八下第22课《礼记》二则 《大道之行》知识点
26.部语八下第22课《礼记》二则《大道之行》知识点【原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译文】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
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因此人们不单敬爱、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疼爱、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而不能做事的人都能得到供养。
男子要有职业,女子要及时婚配。
(人们)厌恶把财物仍在地上(而要去收贮它),却不是一定要据为己有;(也)厌恶力气不出于自己,但愿意多出力并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
这样一来,图谋之心就闭塞而不会兴起,不会有人盗窃财物和兴兵作乱,(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
这就叫作“大同”社会。
【文学常识】《礼记》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与《诗经》《尚书》《易经》《春秋》合称为“五经”。
【字词积累】1.字音:选贤与(jǔ)能讲信修睦(mù) 幼有所长(zhǎng) 矜(guān)男有分(fèn) 谋闭而不兴(xīng) 货恶(wù)其弃于地也2.通假字:①选贤与能(“与”同“举”,推举,选举)②矜、寡、孤、独、废疾者(“矜”同“鳏”guān,老而无妻)3.古今异义:①大道之行也(大道:古义: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
今义:宽阔的道路。
)②女有归(归:古义:女子出嫁。
今义:返回,回归。
)③盗窃乱贼而不作(乱:古义:作乱;今义:没有秩序,没有条理。
)(作:古义:兴起。
今义:做某事,从事某种活动。
)④是谓大同(是:古义:代词“这”。
今义:常用作判断词,或与“非”相对。
2020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专题06 《大道之行也》(知识梳理)
《大道之行也》知识梳理一、作者作品《大道之行也》出自《礼记·礼运》。
《礼记》,亦称《小戴礼》或《小戴礼记》,是十三经之一,与《周礼》《仪礼》全称为“三礼”,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相传为西汉戴圣编纂。
共四十九篇。
《礼运》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
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礼记》是儒家五部经典之一。
“五经”包括:《诗》、《书》、《礼》、《易》、《春秋》。
“四书”包括:《大学》《中庸》《孟子》《论语》二、文章背景资料。
“大同”可以理解为儒家的理想社会或是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
“大道”和“大同”都是当时人们头脑中的理想境界,两个词中带有明显的理想色彩,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
大同社会是夏以前的社会形态,过去有“孔子以五帝之世为大同”的说法。
由此可见,大同社会是以“五帝之世”的传说为依据,经过加工提炼而后构想出来的一个理想社会模式。
孔子的原意是建立一个合理的社会,以消除现实社会中的黑暗现象和不合理的地方。
因此,孔子的大同理想社会源自“五帝之世”,同时又高于“五帝之。
三、课文内容概括。
全文可分三层:第一层:"大道之行也……讲信修睦。
"这一层是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
“大道之行也”是总提,以下分述:①天下为公②选贤与能③讲信修睦。
第二层:"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必为己。
"这一层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共有三个方面:①故人不独亲其亲……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②男有分,女有归③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为己。
第三层:"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
"这一层是全文的总括。
在与现实社会的对比中突出"大同"社会的特点。
四、字音字形天下为(wéi)公,选贤与(jǔ)能,矜(guān)、寡、孤、独,男有分(fèn)货恶(wù)其弃于地也,不必为(wèi)己五.词语汇总(一)重点词语。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2课《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课件(共22张PPT)
听朗诵,准节奏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 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 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 于身也,不必/为已。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 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https:///video/BV134411K7Yd ?from=search&seid=15638154857182376982
主题
通过对理想中的社会特征的描述,阐明 了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表达 了作者对这个理想社会的向往,同时,也反映 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你知道有哪些历史人物为此而呼吁过、 奋斗过?
• 孟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 陶渊明: 《世外桃源》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 洪秀全 “有饭同吃,有衣同穿,有田同耕,有钱同使 ;无处不保暖,无处不均匀。”
教学目标
1、掌握《礼记》的基本知识; 2、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领悟 “大同”社会的实质; 3、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 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4、背诵并默写课文。
写作背景
本文是《礼记·礼运》开头部分里的一段话, 主旨是阐明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原 文此前还有一段文字记述孔子说这番话的来由,照 录如下:
力气,厌恶它不出于自己,但不一定是为了自己的私利。
因此
作乱害人 兴起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因此,图谋之心闭塞就不会兴起,盗窃、作乱害人的事也不会兴起,
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这是
所以,门从外面带上,而不从里面闩上。这是“大同”社会。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2课《大道之行也》知识点整理
部编版八下《大道之行也》知识点整理一、作者作品《大道之行也》出自《礼记·礼运》。
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相传为西汉戴圣编纂。
共四十九篇。
二、词语汇总(一)重点词语。
1.大道..之行.也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行:施行。
2.天下为.公为:是,表判断。
3.选贤与.能与:同“举”,选举,推举。
4.讲信修.睦修:培养。
5.亲.其亲,子.其子:名词用做动词,以……为亲,以……为子。
6.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矜(guān):同“鳏”,老而无妻的人。
孤:幼而无父的人。
独:老而无子的人。
废疾:残疾人。
7.男有分,女有归.。
分(fèn):职分,指职业、职守。
归:指女子出嫁。
8.货恶.其弃于地也恶(wù):憎恶。
9.是故谋闭....而不兴.是故:因此,所以。
闭:杜绝;兴:发生。
10.盗窃乱贼而不作.作:兴起。
11.故外户...而不闭.故:所以。
外户:从外面把门带上。
闭:用门闩插上。
12.是谓大同....是:这。
谓:叫做。
大同:指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最高准则。
同:有和、平的意思。
(二)通假字1.选贤与.能同“举”,选举,推举。
2.矜.、寡、孤、独同“鳏”,老而无妻的人。
(三)词类活用1.故人不独亲.其亲亲:动词作意动用法,以……为亲,奉养。
2.不独子.其子子:名词作意动用法,以……为子,抚养。
3.使老.有所终老:形容词作名词,老年人。
4.壮.有所用壮:形容词作名词,壮年人。
5.幼.有所长幼:形容词作名词,幼童。
6.选贤.举能.贤:形容词作名词,品德高尚的人。
能:形容词作名词,能干的人。
(四)一词多义。
1.亲:不独亲.其亲(动词,以……为亲)不独亲其亲.(名词,亲人)2.子:不独子.其子(动词,以……为子女)不独子其子.(名词,子女)3.独:不独.亲其亲(副词,仅,只有)矜寡孤独.(名词,老而无子)4.闭:是故谋闭.而不兴(动词,杜绝,闭塞)故户外而不闭.(动词,关门)(五)古今异义1.大道.之行也古义: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今义:宽阔的道路。
第22课 《〈礼记〉二则》之《大道之行也》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1.复习《礼记》的相关知识
2.疏通文意并积累重点词语 3.初步理解儒家的“大同”社会 理想
文常复习
1.《礼记》 儒家(家)经典之一, 战国(朝代)至 秦汉 ( 朝代)儒家 家论著的汇编,据传为西汉礼学家 戴圣 所编 2.四书五经 四书: 《大学》《论语》《中庸》《孟子》 五经: 《诗》《书》《礼》《易》《春秋》
1.1.“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请找出相关 语句,并作讲解。 2.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 特征的? 3.大同社会的局面是怎样的?. 4.从“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中,你感受 到了当时社会怎样的状况?
1.“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请找 出相关语句,并作讲解。
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
(第5、6句)
3.从“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中, 你感受到了当时社会怎样的状况?
“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是 大同社会安定、和谐的状况的反映,其中 折射出现实社会的黑暗、阴险,这正是人 们迫切追求理想社会的原因。
互动探究
根据文中阐述的内容和你对“大同”社 会的认识,你觉得“大状元同成才路 ”社会能实现吗?
文言句式
判断句: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也”表判断) 倒装句: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介宾短语后置句,应为“于己藏”)
精读课文
第一层: 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
理 清
(第1、2句)
文 第二层: 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章
(第3、4句)状元成才路
结
状元成才路
构 第三层: 总结语,大同社会的局面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
同“鳏”, 老而无妻
幼而无父
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语文八下《大道之行也》知识点整理一、文学常识。
1.《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正义》。
《礼记》,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
2.“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二、朗读节奏。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三、重要字词解释。
(1)大道..之行.也大道: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
行:施行。
(2)天下为.公为:是。
(3)选贤与能...贤:指品德高尚。
能,指才能出众。
与,同“举”。
(4)讲信修.睦修:培养。
(5)故.人不独.亲其亲故:所以。
独:只。
(6)不独亲.①其亲.②亲①:以……为亲,意动用法;亲②:指父母。
(7)不独子.①其子.②:子①:以……为子,意动用法;子②:指子女。
(8)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矜:同“鳏”,老而无妻。
寡:老而无夫。
孤:幼而无父。
独:老而无子。
者:……的人。
(9)货恶..其弃于地也货:财物。
恶:厌恶,憎恶。
(10)男有分.分:职分,职守。
(11)女有归.归:女子出嫁。
(12)盗窃乱贼..而不作.乱:作乱,造反。
贼:害人。
作:兴起。
(13)外户..而不闭.外户:从外面把门带上。
外:从外面,这里方位名词活用做状语;户:关门。
这里名词活用为动词。
闭:用门闩插上。
四、字词分类归纳。
(一)通假字(1)选贤与.能:“与”同“举”,推举。
(2)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矜”同“鳏”,老而无妻。
(二)古今异义(1)大道..之行也。
)(2)讲信修.睦(3)女有归.(古义:女子出嫁;今义:回家,回来。
)(4)盗窃乱贼.而不作(古义:害人;今义:小偷。
)(三)词类活用(1)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名词活用为动词,以……为亲;以……为子)(2)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老年人;中年人;幼童)(四)重要虚词1.之(1)其此之.谓也(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2)大道之.行也(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2.其(1)不知其.旨也(代词,它的。
)(2)其.此之谓也(副词,表示推测,大概。
)(3)故人不独亲其.亲(代词,自己的。
)(4)货恶其.弃于地也(代词,财货)五、重要句子翻译。
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译文: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
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译文: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3.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养,幼有所长。
译文:因此人们不单敬爱、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疼爱、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有终老的保障,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成长。
4.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译文:(人们)厌恶财物被扔在地上的现象(而要去收贮它),却不是一定要据为己有;(也)厌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但愿意多出力并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
5.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译文:因此图谋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盗窃财物和作乱害人就不会发生。
6.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译文:所以(家家户户)都只是把门从外面带上,而不是从里面闩上。
这就叫作“大同”社会。
六、成语积累。
1.天下为公:原意是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后成为一种美好社会的政治理想。
2.老有所终:年老者能有终老的保障。
3.矜寡孤独:泛指没有劳动力而又没有亲属供养的人。
4.夜不闭户:指夜里间睡觉不用闩上门。
形容社会治安情况良好。
七、内容探究。
1.治理“大同”社会的三个准则是:(1)天下为公;(2)选贤与能;(3)讲信修睦。
2.作者认为治理大同社会的最高准则是:行大道。
3.课文从哪三个方面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答: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人人都能安居乐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4.写“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的句子是: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写“人人都能安居乐业”的句子是:男有分,女有归。
写“货尽其用,人尽其力”的句子是: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5.《孟子》有句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大道行也》一文与此句类似的句子是: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6.《礼记》中拿现实社会与理想的“大同”社会作对比,以鼓舞人心(与“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意7答:有。
《桃花源记》其实就是“大同”社会生活的艺术再现。
如“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就体现出文中的“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8.读了《大道之行也》,请归纳儒家的大同社会理想包括哪些方面。
答:儒家大同社会理想的核心是“天下为公”,内容有:选贤任能,诚信和睦;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人人都能安居乐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社会风气好(杜绝奸邪之心,害人之事,人们道德水平普遍提高,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八、比较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16分)【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节选自《礼记·礼运》【乙】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於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民怪之,莫敢徒。
复曰“能徒者子五十金”。
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卒下令。
於时太子犯法。
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
”将法太子。
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
明日,秦人皆趋令。
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节选自《<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第八》【注释】①布:颁布,公布。
②於:同“于”。
③卒:终于。
④嗣:继承。
⑤刑:处罚。
⑥傅:老师。
⑦黥:即墨刑。
用刀在面额上刺字,再涂以墨。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1)选贤与.能与:____________ (2)不独子.其子子:____________(3)女有归.归:____________ (4)秦民大说.说:____________2.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B.故/外户/而不闭C.令/既具,末布,恐/民之不信 D.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费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译文:(2)募民有能徒置北门者予十金。
译文:4.乙文卫鞅(商鞅)在实施新法令之前,作了“立木南门,徙者奖励”这件事。
他这样做的目的是,甲文中的“”二字也能体现这一点。
(2分)5.有同学读完乙文后得出“秦国己进入甲文所说的‘大同’社会”的结论,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1)同“举”,推举。
(2)以……为子 (3)女子出嫁 (4)通“悦”,愉快。
2.A3.(1)译文:因此图谋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盗窃财物和作乱害人就不会发生。
(2)招募能搬(木头)放置(到)北门的百姓赏给十金。
4.取信于民(表明不欺骗百姓);“讲信”5.不同意。
示例 1:因为太子当继承人不符合“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的特征;示例 2:太子老师代罚不符合“修睦”(成员间建立良好关系)的特征。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4分)【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大道之行也》)【乙】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①。
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②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③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以起也。
(节选自荀子《礼论》)【注释】①穷:困境。
②分:区分、辨别。
③屈:竭尽。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天下为.公_________________ (2)矜、寡、孤.、独、废疾者_________________(3)故.制礼义以分之_________________(4)以.养人之欲_________________2.翻译下列句子。
(4分)(1)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译文:(2)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于欲。
译文:3.【甲】文首先对“大同”社会的纲领进行说明,接着具体阐__________ ,最后指出“大同”社会的美好;而【乙】文则主要阐述了_______________。
(2分)4.根据【乙】文,说说荀子是从哪几个角度阐释礼制产生的原因的。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1)是。
(2)幼而无父。
(3)所以。
(4)来。
2.(1)使老年人能够善终,中年人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够顺利地成长。
(2)使人们的欲望决不会由于物资的原因而得不到满足,物资决不会因为人们的欲望而枯竭。
3.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礼制产生的主要原因。
4.避免天下混乱;确定名分;平衡人的欲望;使物资和欲望相互制约。
【参考译文】礼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呢?回答说:人生本来就有欲望;如果想要什么而不能得到,就不能没有追求;如果一味追求而没有个标准限度,就不能不发生争夺;一发生争夺就会有祸乱,一有祸乱就会陷入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