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异义几种情况
文言文古今异义词差异解析原文及译文
文言文古今异义词差异解析所谓“古今异义”是指文言词语古义与今义有差别,甚至词义相差很远。
这种词义的差异,是由词义发展变化造成的。
古今词义的变化有下列几种情况:1.词义扩大。
例如:①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渡荆门送别》)②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愚公移山》)“江”、“河”在古文中专指长江、黄河;现泛指一般河流,比过去词义扩大了。
2.词义缩小。
例如:③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桃花源记》)④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孟子》三章)例③中“妻子”,指老婆和孩子;今仅指老婆。
例④中“亲戚”,兼指同姓家族、异性亲属;今专指族外亲属。
二者词义都缩小了。
3.词义转移。
例如:⑤蒋氏大戚,汪然出涕。
(《捕蛇者说》)⑥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岳阳楼记》)例⑤中“涕”,指眼泪;今指鼻涕。
例⑥中“去”,指离开;现在的意思正好相反,去,是到某地去,而不是离开某地。
它们属词义转移。
4.感情色彩发生了变化。
例如:⑦先帝不以臣卑鄙。
(《出师表》)⑧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曹刿论战》)例⑦中“卑鄙”,古代的意思是身份低微,出身鄙野,是一个表示谦虚的中性词语;今天指品质恶劣,变成贬义词了。
例⑧中“牺牲”,古代指祭神的猪、牛、羊等祭品,属中性词;现常指为正义的事业而献身,变成了褒义词。
以上几种情况,很容易望文生义,歪曲文意。
因此,我们学习古文时,要认真阅读注释,比较每个词的古今差异,对照上述词义变化规律,深入理解,分类整理,牢固记忆。
附:初中文言文主要古今异义词1.中间古义:中间夹杂今义:两种事物之间的位置2.稍稍古义:渐渐今义:稍微3.布衣古义:平民今义:布做的衣服4.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各种运输和邮电业的总称5.妻子古义:妻子和孩子今义:妻子6.绝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无路的境地7.无论古义:不用说今义: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的连词8.不足古义:不值得今义:不满(指数目)9.亲戚古义:兼指同姓家族、异性亲属今义:专指族外亲属10.牺牲古义:古代指祭神的猪、牛、羊等祭品今义:常指为正义的事业而献身11.往往古义:到处今义:表示某种情况时常存在或经常发生12.会计古义:聚会商量今义:管理财务的工作人员13.开张古义:扩大今义:店铺开业14.感激古义:感动奋发今义:感谢15.痛恨古义:痛心和遗憾今义:深切痛恨16.卑鄙古义:身份低微,出身鄙野今义:品质恶劣17.汤古义:热水今义:食物煮熟后所得的汁水18.可以古义:可以凭借(用来)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19.狱古义:案件今义:牢房20.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21.走古义:跑今义:行22.去古义:离开今义:到23.股古义:大腿今义:机构中的组织或量词24.几何古义:多少今义:数学的一个学科25.江(河)古义:长江(黄河)今义:泛指一般河流26.虽古义:即使今义:虽然27.再古义:第二次今义:重复动作28.池古义:护城河今义:池塘29.是古义:这,指示代词今义:判断动词30.致词古义:对……说话今义:举行某种仪式时说勉励、感谢、祝贺、悼念等的话。
初中语文必须掌握的95个古今异义词
初中语文必须掌握的95个古今异义词古义和今义不相同的词叫古今异义词。
古今异义词主要有这样几种情况:1.词义扩大,即今义大于古义;2.词义缩小,即今义小于古义;3.词义转移,即一个词由表示某事物变为表示另外的事物;4.感情色彩发生变化。
现代汉语中有些双音节词,在古代汉语中是由两个单音节词组成的短语,大部分双音节的古今异义词的古义是把每个字单独解释,所以古今意义词有章可循,只需要记忆规律以外特殊的词语,来降低记忆难度。
下面这些是课文中出现也是必须掌握的95个古今异义词。
1.鄙:(古义:边境。
今义:品质低下。
)蜀之鄙有二僧(《为学》)2.顾:(古义:反而,难道。
今义:有看的意思;还有照管、注意的意思。
)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3.爷:(古义:指“父亲”。
今义:指“爷爷”。
)卷卷有爷名(《木兰诗》)4.但:(古义:只、只不过。
今义:转折连词)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木兰诗》)5.安:(古义:疑问代词“怎么”。
今义:常用于“安静”、“安全”)尔安敢轻吾射(《卖油翁》)6.再:(古义:专指第二次。
今义:常用于重复,表“又一次”的意思。
) 如是再三(《宋定伯促鬼》)7.交通:(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泛指交通运输或邮电事业。
) 阡陌交通(《桃花源记》8.妻子:(古义:是妻子和儿女。
今义:是专指男子的配偶。
)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9.无论:(古义:更不必说。
今义: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 无论魏晋(《桃花源记》)10.如此:(古义:像这样。
今义:“这样”的意思。
) 诣太守,说如此(《桃花源记》)11.识:(古义:记今义:知道,认识) 默而识之(《论语》十则)12.居:(古义:停留、过了。
今义:居住、住所。
) 居十日,扁鹊复见(《扁鹊见蔡桓公》)13.益:(古义:更、更加。
今义:多用于名词,利益、益处。
) 不治将益深(《扁鹊见蔡桓公》)14.请:(古义:“问”的意思。
今义:邀、聘、求之意。
) 臣是以无请也(《扁鹊见蔡桓公》)15.走:(古义:“跑”的意思。
古今异义词类活用
二、方法点拨
在汉语中,句子的某个语法位置上总是由某 几类词语充当,某个句子若不是这样,就必然发生 词类活用。可以这样去识别: (1)一个句子,动词谓语的位置上不是动词, 而是其他词性的词,这个其他词性的词一定活用为 动词。如“一狼洞其中”(《狼》),“洞”是名 词但处在动词谓语的位置上,所以活用为动词,是 “打洞”的意思。
知识点3 古今异义
一、知识梳理
许多词语古义与今义存在很大的差异,我们把这 种现象称为古今异义。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绝境”今义为“没有出路的境地”,而这里的意思 是“与世隔绝的地方”。 古今异义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A.词义缩小:如“国”,古义“国家”或“京 城”,含义只指“国家” B.词义扩大:如“江”“河”,古义专指“长 江”“黄河”,今义指“所有的江河流水”
当堂练习
知识点4 词类活用
一、知识梳理
词类活用是指文言文实词的词性活用现象。古 代汉语中的实词,在某种特殊条件下偶尔具有另一 类词性的语言特点,在它本来意义的基础上,产生 了一个新的意义。 根据不同的情况,词类活用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情况:1.使动用法,如“无案牍之劳形”,劳, 使……感到劳累;2.意动用法,如“吾妻之美我 者”,美,以……为美;3.名词活用为动词,如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名,命名;4.形容词 活用作状语,如“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用 箕畚。
C.词义转移:如“走”,古义一般是“跑”的意思,
今义主要指“行走” D.褒贬色彩的转换:如“能谤讥于市朝”中的“谤”, 古义指“公开批评、指责别人的过失”,是中性词, 今义主要指“诽谤,中伤”,为贬义词。 E.区别单音词和又音词:文言文以单音词为主,双音 词很少,而现代汉语则以双音词为主。如“先帝不以 臣卑鄙”中的“卑鄙”是两个单音词,“卑”是“出 身低微”,“鄙”是“见识浅陋”。瑞现代汉语中的 “卑鄙”是一个词,意为“语言或行为恶劣,不道德”
古今异义-Microsoft-Word-文档
古今异义-Microsoft-Word-文档古今同形异义词语孙长江归纳所谓“古今同形异义词语”,指的是两个古代的单音节词合在了一起,恰好与现代汉语中的某个复音节词的外在的形式一样,但在意思上却截然不同的一类特殊的词语。
作为高考课外古文阅读中必考的一个知识点,在考前,如果能对这类词语有所留意,在考试中就可免却许多麻烦。
这类词语的数量很大,下面只对其中的100个进行简要的分析。
1、其实今义:副词;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承上文而含转折。
如:这个问题表面上看很难,其实一点也不难。
古义:①它们的果实。
如: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晏子使楚》)②他实际上。
如:(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赤壁之战》)2、春秋今义:春季秋季。
古义:①年龄。
如:天子春秋鼎盛。
(《治安策》)再如:公父母春秋高。
(1998年高考题)再如:上初即位,富于春秋。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②指整个一年。
如:蝼蛄不知春秋。
(《庄子·逍遥游》)③书名。
如:孔子春秋作而乱臣贼子惧。
(《孟子》)3、卑鄙今义:品质恶劣。
古义:出身卑微,低贱。
如:先帝不以卑鄙。
(《出师表》)4、不过今义:①转折连词,用在后半句话的开头,表示对前半句话的限制或修正。
如:胃口不好,不过精神还不错。
②副词,含有往小里、往轻里说的意味。
如:当年他参军的时候,不过十三岁。
古义:不会超过。
如:今以实校之,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
(《赤壁之战》)再如:度道里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
(《廉颇②意外的事故。
如: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鸿门宴》)13、可怜今义:①值得怜悯;怜悯。
②(数量少或质量坏到)不值得一提。
古义:①可爱。
如: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
(《孔雀东南飞》)②可惜。
如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阿房宫赋》)14、无赖今义:①游手好闲,品行不端的人。
②刁钻泼辣无理取闹。
古义:①活泼好玩。
如: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辛弃疾《西江月》)②胡作非为。
古今异义词
古今异义词我们把古义和今义不相同的词叫古今异义词。
概括起来,古今异义主要有这样几种:1、词义扩大,即今义大于古义。
如“江”“河”二字,古代一般专指长江、黄河,现在除了指长江、黄河外,更多用于泛指,指一切江、河。
2、词义缩小,即今义小于古义。
如“寡助之至,亲戚畔之”中的“亲戚”,古代除了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外,通指自己家庭中的成员,现代汉语中则不能用于自己家庭中的成员。
3、词义转移,即一个词由表示某事物变为表示另外的事物。
如“牺牲玉帛,弗敢加也”的“牺牲”,古代指祭祀用的牲畜,现在则表示为了正义的目的而舍弃自己的生命或利益。
4、感情色彩发生变化。
如“先帝不以臣卑鄙”的“卑鄙”,古代是中性词,“卑”指地位低下,陆游诗“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卑”即此义,“鄙”指见识短浅;而现在则是个地道的贬义词,用来形容人的行为品质恶劣。
现代汉语中有些双音节词,在古代汉语中是由两个单音节词组成的短语,这类词不是太多,但一定要引起特别重视。
如“无论”,现代汉语中是一个起关联作用的连词,而文言文里却是两个词,如《桃花源记》中“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无论”就是两个词:无,不要;论,说。
下面择要列出课文中出现的一些古今异义词。
1、绝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无出路的境地。
例句: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桃花源记》) 2、交通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主要用于称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
例句: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桃花源记》)3、穷古义:穷尽。
今义:经济贫困。
例句:复前行,欲穷其林。
(《桃花源记》)4、鲜美古义:鲜艳美丽。
今义:指(食物)味道好。
例句: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桃花源记》)5、布衣古义:平民。
今义:棉布衣服。
例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出师表》)6、感激古义:感动振奋。
今义:感谢。
例句: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
(《出师表》)7、痛恨古义:痛心、遗憾。
今义:无比憎恨。
古今异义
《。战国策·魏策》“以头抢地耳”。“抢”是“撞”的 意思。
今有成语“呼天抢地” 即是此义。现代是“抢劫”之 义。
.
该:古义:完备;今义:应该。楚辞《招魂》:“招具该备, 永啸呼些”。王逸注:“该,亦备也。”成语 有“言简意 赅”,“赅”是“完备”的意思。不过,字型有些不同。
古今词义的异同
.
一、古今词义异同的基本情况:
(一)古用今废词 (现代已经消亡)
指在漢語歷史上被淘汰、已經失去了交際作用、隨舊事物的消 亡而消失的詞。 古代表示等级的词:王、公、大夫、士、皂、舆、隶、僚、仆、 台。 区分牲畜种类的词:羜,五月生羔;羳,黃肚羊;犙,三歲牛; 牭,四歲牛;豯 (三月小猪)豝(二岁)豣(三岁)。 古代祭祀名称:祠,春祭;礿,夏祭;禪,祭天;社,祭地。 反映古代酷刑的词:劓、黥、 膑、刖 。 其它:俑、笏、媵、耒耜、 耦 、 薨。
醒:本指由酒醉的状态愎复到正常状态。后来词义扩大, 除“醒酒”外,又主要指睡眠状态的结束。
.
2.词义的缩小
指一个词的意义古义大于今义,今义包含在古义之中。其变 化形式与扩大类恰相反,演变后的词义比原来所反映的事物范 围小,由整体到部分,由一般到个别,由宽泛到狭窄。 臭:古义泛指各种气味。今义:专指秽气.
今义: 除主食以外的一切食物。到了吴敬梓《儒林 外史》时,菜已经由专指蔬菜而兼指肉、蛋等副食了。 如该书第四十二回:“都是些燕窝、鸭子、鸡、鱼…… 那菜一碗一碗的端上来。”
.
睡: 《史记·商君列传》:“孝公既见卫鞅,语事良久,孝 公时时睡,弗听。” 《史记·苏秦列传》:“读书欲睡,引 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文言文常见古今异义词145例
文言文常见古今异义词145例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字表达形式,其词汇丰富多样。
在文言文中,有很多词语存在着古今异义的情况,即在古代和现代的语境下有不同的意义。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古今异义词,以供参考。
一、人物篇1. 主公:在古代指尊贵的君主,现代常指老板、领导等。
2. 司马:在古代指官职,现代常指姓氏。
3. 父子:在古代指亲生的父子关系,现代常指师徒、良友等深厚的关系。
二、地理篇1. 洛阳:在古代指具体的城市,现代常指具体的地区或某种文化的代名词。
2. 千里之外:在古代指遥远的地方,现代常指距离较远的地方。
3. 海角天涯:在古代指极远的地方,现代常指遥远的、不易到达的地方。
三、时间篇1. 午时:在古代指正午时间,现代常指中午。
2. 昨夜:在古代指过去的一晚上,现代常指昨天晚上。
3. 日夜:在古代指一天中的白天和黑夜,现代常指连续不断的时间。
四、动植物篇1. 石榴:在古代指某种植物,现代常指一种水果。
2. 鱼翅:在古代指鱼的背鳍,现代常指一种奢侈的菜肴。
3. 葵花:在古代指一种植物,现代常指一种花卉。
五、感情篇1. 悲从中来:在古代指悲伤的情绪产生于内心,现代常指某种情绪来源于内部因素。
2. 心痛:在古代指心脏疼痛,现代常指内心的痛苦或遭受的打击。
3. 伤春悲秋:在古代指伤心失望的情绪,现代常指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怀念。
六、文化篇1. 四书五经:在古代指儒家经典著作的总称,现代常指儒家经典著作。
2. 音乐舞蹈:在古代指音乐和舞蹈,现代常指音乐与舞蹈分开的艺术形式。
3. 元曲:在古代指元代的戏曲,现代常指古代戏曲的一个分支。
七、社会篇1. 王侯将相:在古代指统治阶级的代称,现代常指有权有势的人物。
2. 孔子后裔:在古代指孔子的后代,现代常指学问、思想传承的人。
3. 郎才女貌:在古代指男子才华出众,女子容貌美丽,现代常指人才出众、貌美的搭配。
以上是部分常见的古今异义词,涵盖了人物、地理、时间、动植物、感情、文化、社会等方面。
文言文古今异义词差异
文言文古今异义词差异所谓“古今异义”是指文言词语古义与今义有差别,甚至词义相差很远。
这种词义的差异,是由词义发展变化造成的。
古今词义的变化有下列几种情况:1.词义扩大。
例如:①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渡荆门送别》)②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愚公移山》)“江”、“河”在古文中专指长江、黄河;现泛指一般河流,比过去词义扩大了。
2.词义缩小。
例如:③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桃花源记》)④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孟子》三章)例③中“妻子”,指老婆和孩子;今仅指老婆。
例④中“亲戚”,兼指同姓家族、异性亲属;今专指族外亲属。
二者词义都缩小了。
3.词义转移。
例如:⑤蒋氏大戚,汪然出涕。
(《捕蛇者说》)⑥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岳阳楼记》)例⑤中“涕”,指眼泪;今指鼻涕。
例⑥中“去”,指离开;现在的意思正好相反,去,是到某地去,而不是离开某地。
它们属词义转移。
4.感情色彩发生了变化。
例如:⑦先帝不以臣卑鄙。
(《出师表》)⑧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曹刿论战》)例⑦中“卑鄙”,古代的意思是身份低微,出身鄙野,是一个表示谦虚的中性词语;今天指品质恶劣,变成贬义词了。
例⑧中“牺牲”,古代指祭神的猪、牛、羊等祭品,属中性词;现常指为正义的事业而献身,变成了褒义词。
以上几种情况,很容易望文生义,歪曲文意。
因此,我们学习古文时,要认真阅读注释,比较每个词的.古今差异,对照上述词义变化规律,深入理解,分类整理,牢固记忆。
附:初中文言文主要古今异义词1.中间古义:中间夹杂今义:两种事物之间的位置2.稍稍古义:渐渐今义:稍微3.布衣古义:平民今义:布做的衣服4.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各种运输和邮电业的总称5.妻子古义:妻子和孩子今义:妻子6.绝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无路的境地7.无论古义:不用说今义: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的连词8.不足古义:不值得今义:不满(指数目)9.亲戚古义:兼指同姓家族、异性亲属今义:专指族外亲属10.牺牲古义:古代指祭神的猪、牛、羊等祭品今义:常指为正义的事业而献身11.往往古义:到处今义:表示某种情况时常存在或经常发生12.会计古义:聚会商量今义:管理财务的工作人员13.开张古义:扩大今义:店铺开业14.感激古义:感动奋发今义:感谢15.痛恨古义:痛心和遗憾今义:深切痛恨16.卑鄙古义:身份低微,出身鄙野今义:品质恶劣17.汤古义:热水今义:食物煮熟后所得的汁水18.可以古义:可以凭借(用来)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19.狱古义:案件今义:牢房20.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21.走古义:跑今义:行22.去古义:离开今义:到23.股古义:大腿今义:机构中的组织或量词24.几何古义:多少今义:数学的一个学科25.江(河) 古义:长江(黄河)今义:泛指一般河流26.虽古义:即使今义:虽然27.再古义:第二次今义:重复动作28.池古义:护城河今义:池塘29.是古义:这,指示代词今义:判断动词30.致词古义:对……说话今义:举行某种仪式时说勉励、感谢、祝贺、悼念等的话。
古今词义差别情况汇总
古汉语中有一些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即古今异义词。
词汇的发展,体现在实词上,最显著的就是词义的古今变化。
古今词义的差别,因其演变情形的不同,大致有如下几种:一、词义扩大文言文中,某些词的原有意义比较狭小,后来它的意义有了发展,应用范围比原来广泛了,这种现象叫词义的扩大。
如,“水由地中行,江、淮、河、汉是也”(《孟子》)中的“江”“河”与“淮”“汉”并列,指“长江”和“黄河”。
“江”和“河”在古代是专有名词,现在扩大为用于泛指的通名了。
又如“是女子不好......得更求好女”(《西门豹治邺》)的“好”,专指女子相貌好看,不涉及品德。
而现在的“好”可泛指一切美好的性质,对人、事、物都可以修饰限制。
二、词义缩小词义的缩小,是指词的古义,随着时代的变化逐渐变得狭小的现象。
如,“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中的“金”原泛指一切金属,现在专指黄金。
又如,“瓦”古代泛指一切陶制品,现代只把“一种铺盖屋顶的建筑材料”称为“瓦”。
三、词义转移有的词古今词义差别很大,词义发生了转移,即由表示甲事物变为表示乙事物了。
如,“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中的“烈士”,本指有操守有抱负的男子,现在则专指为革命事业献身的人;“哭泣无涕,中心不戚”(《庄子》)中的“涕”指眼泪,现转移为“鼻涕”了;再如,“闻”,本指听见,是听觉,现一般指“嗅觉”。
四、感情色彩变化古今词义在演变历史进程中,褒贬意义相互转化的现象,叫做词义的感情色彩变化。
如,“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中的“卑”是指地位低下,“鄙”是指知识浅陋,并没有贬义,现在的“卑鄙”则指品质恶劣,已变为贬义词。
五、名称说法改变文言中某些事物的称呼,在现代汉语中已换成另一种说法。
只在某些特定的场合或固定短语中还保留着。
如成语“目不识丁”现在已改用“眼睛”一词;“寡不敌众”中的“寡”现在已改用“少”字。
如“市”古义:买。
例:“愿为市鞍马”。
如“谢”古义:告诫(也有谢罪的解释)。
古今异义
古今异义1.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扁鹊见蔡桓公》)古:跑。
今:行下次。
2.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古:只有,只要。
今:转折连词。
3.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古:经常。
今:平常,一般。
4.少时,—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蒲松龄《狼》)古:离开。
今:到某—地方称“去”(古称“往”)。
5.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出处同上)古:大腿。
今:屁股。
6.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出处同上)古:多少。
今:数学中的一门学科。
7.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陶渊明《桃花源记》)古:鲜艳美丽。
今:食物新鲜,味道好。
8.复前行,欲穷其林。
(出处同上)古:极,尽。
今:资财缺乏(古时用“贫”)9.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出处同上)古:交错相通。
今:交通运输。
10.问所从来。
(出处同上)古:从哪里来。
今:从过去到现在。
1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出处同上)(1)妻子,古:妻子儿女。
今:男子的配偶。
(2)绝境,古: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没有出路的境地。
12.无论魏晋。
(出处同上)古:不要说,更不必说。
今:连词,表无条件关系。
13.便扶向路。
(出处同上)古:沿着,顺着。
今:扶持。
14.诣太守,说如此。
(出处同上)古:像这样。
今:这样。
15.欣然规往。
(出处同上)古:计划。
今:规则,成例。
16.愿为市鞍马。
(《木兰诗》)古:买。
今:集市。
17.木兰不用尚书郎。
(出处同上)古:不愿作。
今:没有必要。
18.当户理红妆。
(出处同上)古:窗户。
今:门19.坐我西阁床。
(出处同上)古:坐具。
今:卧具。
20.出入无完裙。
(杜甫《石壕吏》)古:衣服。
今:裙子。
21.天明登前途。
(出处同上)古:前面的路。
今:将来的光景。
22.缘愁似个长。
(李白《秋浦歌》)古:这样。
今:量词。
23.会宾客大宴。
(林嗣环《口技》)古:适逢,正赶上。
今:会见。
24.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出处同上)古:在这时。
古代汉语中的古今异义词语汇总(含高中、初中古今异义词)
古代汉语中的古今异义词语汇总(含高中、初中古今异义词)1、行李:古,出使的人,如“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今,行装。
2、师徒:古,军队士兵,如“寡君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今,师傅与徒弟。
3、左右:古,动词,调遣,如“惟君左右之”;今,名词,表示大约,不确定。
5、致死:古,效死命,如“有带甲五千人,将以致死”;今,导致死亡。
6、丈夫:古,男子,如“丈夫二十不娶,其父母有罪”,今,妻子的配偶。
7、其次:古,进驻,如“余何面目以视于天下乎?越君其次也”;今,次一等的。
8、行政:古,施行政令,如“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今,国家机关的管理工作。
9、地方:古,土地方圆,如“地方百里而可以王”;今,某一区域。
10、东面:古,脸朝东,如“东面而视”,今,东边。
11、面目:古,面部,如“于是河伯始旋其面目”;今,面貌。
12、至于:古,到了,达到,如“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到……结局,如“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到……时候,如“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今,表示另提一事。
13、大方:古,专家、学者,内行的人,如“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今,对财物不计较,言谈举止自然。
14、以致:古,两个词,而招致,有动词性,如“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今,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
15、非常:古,意外的变故,如“以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不寻常,作形容词,如“非常之谋难于猝发”;今,程度副词。
16、细说:古,小人的谗言,如“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今,详细说明。
17、足下:古,对人的尊称,如“再拜奉大将军足下”;今,脚下面。
18、幼稚:古,小孩子,如“幼稚盈室,并无储粟”;今,形容头脑简单或缺乏经验。
19、人事:古,做官,如“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今,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
20、扶老:古,竹制手杖,如“策扶老以流憩”;今,搀扶老人。
21、怀抱:古,思想抱负,如“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今,怀里抱着。
古今异义
3词义转移:词义由指甲事 物变为指乙事物,词义中 心转移。 (1)冬日则饮汤,夏日则饮 水。《孟子· 告子上》 (2)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诗经· 卫风· 氓》
4词义的感情色彩不同 (1)然谋臣与爪牙之士, 不可不养而择也 。 《国 语· 勾践灭吴》 (2)士传言,庶人谤。 《左传 · 襄公十四年》
5词义轻重不同
(1)构怨于诸侯。 《孟子· 梁惠 王上》 (2)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见
灵辄饿,问其病。曰:“不食三 日矣。”《论语·子路从而后》:“子路从而后。 遇丈人,以杖荷蓧。” 2《山海经》“夸父与日逐走。” 3《曹刿论战》:“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必以情。” 4《司马迁·报任安书》:“而长逝者魂 魄私恨无穷。” 5《报孙会宗书》:“下流之人,众毁所 归。”
1词义扩大:古义的范 围小于今义。 (1)晋师济河。《左 传· 成公十六年》 (2)大学始教,皮弁祭 菜。 《礼记 · 学记》
2 词义缩小:其特点是古义的范围 大于今义,今义一般包括在古义 之中。 (1)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 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 五曰鸟。 《三国志 · 魏志 · 方技 传》 (2)入于其宫,不見其妻,不祥也。 《易· 困》
古今汉语词义对应的情况大致如下: (一) 古今词义基本未变 古今汉语在词义上具有一定的继承性。 汉语的基本词汇,如自然现象的名称、 亲属的称谓、肢体的名称等,从古到今 意义都相同。 如“天”、“地”、“日”、 “月”、“星”、“风”、“雨”、 “雪”、“冰”、“水”、“火”、 “父”、“母”、“兄”、“弟”、 “心”、“耳”、 “手”、“口”等均
(二) 古今词义基本不同 举例: 抢 该 如《逍遥遊》:“我决起而飞, 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 已矣。”“抢”(qiāng)是触碰 的意思,与今天的表抢劫义的 “抢”(qiǎng)完全不同。就是 一例。
古今异义
2.词义的缩小
指一个词的意义古义大于今义,今义包含在古义之中。其变 化形式与扩大类恰相反,演变后的词义比原来所反映的事物范 围小,由整体到部分,由一般到个别,由宽泛到狭窄。 臭:古义泛指各种气味。今义:专指秽气.
3.词义的转移:
词所代表的概念发生转移,即由甲范围转移到乙范围,特点 是新义产生后,旧义就不存在了,而新旧意义之间又有一定的联 系。羹、向、涕、暂、汤
羹:古义指带汁的肉,今义指汤类的食品。 《左传·隐公元年》:“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
尝君之羹。” 《史记·项羽本纪》:“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
分我一杯羹。”亦指带汤煮熟的蔬菜。 王建《新嫁娘》:“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
汤。”“羹”“汤”同义连文。如今之牛肉羹、粟米羹、莲 子羹等。 向:本来指向北的窗子。《诗经·豳风·七月》“塞向墐户”。 引申为“面向”(面向),再引申为“方向”。用作名词。 后来,本义废了,词义发生了转移。
涕:古义指眼泪。上古鼻涕用“泗、洟”来表示。后来由眼泪变为 鼻涕。上古汉语中一般不用“泪”,汉代才有“泪”。
(2)古贬今褒:
锻炼:古义:玩弄法律对人进行诬陷,贬义。 《后汉书·韋彪传》:“忠孝之人,持心近厚;锻炼 之吏,持心近薄。”注:“锻炼,犹成熟也,言深 文之吏,入人之罪,犹工冶铸陶锻炼,使 之成孰 也。”
今义:通过体育运动使身体强壮,通过实践使思想 觉悟,工作能力提高,褒义。“锻炼”完全是褒义, 如“劳动锻炼”、“思想锻炼”、“锻炼身体”等。
雷,古人认为雷是“天鼓”,司雷之神是“雷公”,雷有 意志,可以罚暴惩恶。
虹,古人认为虹是一种有生命的虫类,传说它能吸饮,人 们叫它“虹饮”。甲骨文中 有“出虹自北饮于河”。这是由于 古今对同一现象的认识发生了变化。
(完整版)“重点古今异义词”归纳(答案版)
(完整版)“重点古今异义词”归纳(答案版)“重点古今异义词”归纳(答案版)一、古今异义的概念:所谓“古今异义”,就是指文言词语或短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中书写相同的词语之间的意思不同的现象。
这种意义和用法的差异是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出现的,辨明这些词语的“古”“今”意思和用法,有助于增强我们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二、古今异义的种类:1、词义的扩大所谓“词义扩大”就是说同样的词语在古代的意义小,而现代汉语中的意思变大了。
如:“江”“河”二字,古代指长江和黄河,现在泛指一切较大的河流。
“好”,古代指女子相貌好看,而现在泛指一切美好的性质。
2、词义的缩小所谓“词义缩小”,就是说同样的词语在古代词义大,而现代汉语中的意义变小了。
如:“臭”,古代表示好坏气味均可,现在只表示坏的气味;“让”,古代既可表示辞让谦让之意,又可表示责备之意,现在则只有第一种意义了。
3、词义转移所谓“词义转移”,就是说同样的词语在古代是一个方面的意思,到了今天却变成别的一个方面的意思了。
如:“涕”,古代指眼泪,现在指鼻涕;“偷”,古代指苟且、马虎、刻薄、不厚道,今义转移为偷窃。
4、词义弱化所谓“词义弱化”,就是指同样的词语,在古代时所表示的语义较强,而今天所表示的语义则较弱。
如:“很”,古义是凶狠,表示的程度很高,很深,现在表示的程度不怎么高深。
“怨”,古义表示仇恨、怀恨,现在表示埋怨、责备。
所谓“词义强化”,就是指同样的词语在古代表示的意义较弱,而今天所表示的语义增强了。
如:“恨”,古代表示遗憾、不满的意思,今天表示仇恨、怀恨。
“诛”,最初只是责备之意,后来强化为“杀戮”的意思。
5、感情色彩变化有些词语在应用的过程中,感情色彩逐步发生了变化,这往往与它们意思的改变分不开。
如:“卑鄙”原指地位低,见识浅,中性词,现在表示品德低,含贬义。
“爪牙”古代表示得力的帮手,褒义词,现在表示坏人的帮凶,贬义词。
“锻炼,古代除有冶炼之意外,还有玩弄法律对人进行诬陷之意,属贬义词,现在是褒义词。
高中语文 文言文 古今异义
• 今义: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也有实在,确实的意思
• 交通:古义:交错相通 例:阡陌交通
•
今义: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 其次:古义:次第较后的;次要的
• 例:使为子师,其次为慈母,其次为保母
•
今义:在时间、地点或次序方面邻接或紧接发生的
常见常用古今异义词
词语 古义
今义
例句
亲戚 父母兄弟,统指 家里亲人
今义:表“仇恨、怀恨”,程度加重了。
5、感情色彩变化
“爪牙之士”中的“爪牙”古代是褒义词,是 “得力助手”之义;
今义:比喻坏人的党羽,变为贬义词。
“先帝不以臣卑鄙”的“卑”,是指地位低 下,“鄙”是指见识浅陋,是表谦虚的中性词;
今义:“卑鄙”指品质恶劣,是贬义词。
“乖”。古义指偏执、不驯顺。《林黛玉进 贾府》:”行为偏僻性乖张。“即是古义;
词语 古义
今义
例句
用心
因为用心
读书用功或 肯动脑筋
蚓…上食埃土,下 饮黄泉,用心一也
美人
妃嫔、君 王、理想
美貌女子
秦王大喜,传以示 美人及左右
鱼肉 左右 牺牲
鱼和肉
侍卫人员 作祭礼的 牲畜
鱼的肉 1、方位词 2、控制 为正义而死
如今人方为刀俎, 我为鱼肉
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牺牲玉帛,弗敢加 也
山东 崤山以东 山东省
古今异义P76
古汉语中有大量古今字形相同而意 义用法不同的词,即古今异义词。
如:“太丘舍去”中的“去”, 古义是“离开”,后来演变为“到某地去”。
舍:舍弃,放弃(等待) 去:离开 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
这类词语在阅读文言文时要加以注意。
(一)古今异义的类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文言文断句与翻译题
(1)断句类题型
:该类题可在通读全文,了解大意的基础上利用以下方法:
1虚词标志法
:句首常有“盖、夫、惟、凡、故、今、若夫、且夫、至于、至若”
等虚词;句尾标志词有“也、乎、焉、矣、耳、哉、与(欤)”等虚词。
2.实词标志法
(1)者:如
“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2)之: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3)„„之„„者:“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六)介词结构做状语后置
:(1)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翻译时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如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翻译时前置做状语。如
:
“具告以事。”(《鸿门宴》)。
无(有)以:没有(有)用
来„„的东西、办法。
无庸:不用,无须。无由:不可能,无法,无从。相率:竟
相,一起。向使:假使,如果。
之谓:说的就是――。
之于:对„„的态度,同„„
相比
“沛公安在?”疑问代词(如谁、何、奚、曷、胡、恶、安)
(2)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如
“时人莫之许也。”
(3)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取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如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唯利是图”等。
(4)
方位词、时间词做宾语时,有时也前置。
例如“业文南向坐。”(《史记?项羽本纪》
(五)定语后置
删、补、调。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翻译,要与上下文对应,这些字词是得分点。由现代词、
成语推导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注意词类活用、倒装、通假、偏义复词。复杂句子要作句子成
分分析,抓住主干,注意句间关系。意译词语根据上下文推导,不拘泥于原文结构,由实到
虚。组合成句子,前后通顺。
关键提示:
(1)严格执行直译的原则。
古今异义几种情况
①词义的缩小。如“五谷”中的“谷”指“谷类”,今专指稻谷。
②词义扩大。如“涉江”中的“江”指长江,今泛指江河。
③词义的转移。如“牺牲玉帛”中的“牺牲”指祭祀中的牛、羊等祭品,今义指献身。
④词义的感情色彩发生变化。如“先帝不以臣卑鄙”句中的“卑鄙”指地位低微鄙俗,
今义指品质恶劣。
⑤古今同形异义。
(3)名词做所谓语直接表判断(刘备,天下枭雄。)
(二)被动句
(1)单独用“于”“受”“见”或组合成“见„„于„„”,“受„„于„„”表判断。
如“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徒见欺于王”
(2)“为”、“为„„所„„”、“„„为所„„”表判断;如:“臣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3)“被”(后起用法,如:周公之被逮)。
如“请指示王”
句中的“指示”,在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指”(指出)和“示”(示意给人看)
常见古今异义如下:
1亲戚2妻子3中国4所以5无论6更衣7殷勤8卑鄙9其实10春秋11结12约束13中原14烈士15牺牲16虽然17不好18根本19学者20地方21山东22县官23致意24从容
25便宜26故事27南面28可怜29以为30从而31至于32祖父33不必34因而35智力36前进37即使38向来39因为40老大
: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言”为标志,一般情况下碰到它
们都要停顿;文言文谓语
可利用此特点在它之前找主遇之后找宾语。
3.修辞标志法
:为使文章达到句式整齐,语气连贯的效果,古人写文章经常运用对
偶、排偶、顶真、层递、反复等修辞技巧,如果以此特点为依据,其准确性更高。
4.名物标志法
:名词和代词常作主语
温情提示: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和选项相关的句子,仔细地进行对照,找出其中的差异。有个别选项是对原文中的某一句中的一个词翻译得不对。注意细节(时间、地点、事件、官职、
迁调、人物等)。
【答题技巧】: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语句,一一对应。选项的叙述或分析
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是:
⑴个别实(虚)词故意译错;⑵人物的事迹张冠李戴;⑶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错
(句首)和宾语
(句尾)来断句。还要懂得古代文化常识,诸如年龄、称谓、纪年纪日、职官等方面的知识。
5结构标志法
:利用固定结构的成对搭配性(见后面常见固定结构)及位置的相对固定性,如有些关联词常常能承前启后,它们前面一般可断句,如“是故、于是、是以、向使”等。
(2)文言文翻译题:
粗知全文大意,把握文意的倾向性。详知译句上下文的含义。逐字对应翻译,做好换、留、
“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使-----来)
②
动词活用为名词
,如“则其至又加少焉”、“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附
2、常见文言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1)用“者,也”表判断:“„„者,„„也”“„„者也”、“„„也”、“„„者„„”;
(2)“为”、“乃”、“即”、“则”或否定词“非,未,弗”等表判断。
2.译准句式
(被动句,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
3
译准句子语气
(陈述疑问感叹祈使语气)
和句间关系
(并列转折因果等复句关系)
以火器困我也”。③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如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认为---怎么样。
(4)
形容词使动用法
:“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使――明显);
(3)动词的活用
①
动词的使动用法
(2)找准得分点:
重点实词、活用词、句式特点、重要虚词、通假、偏义复词。
(3)保持译句流畅通顺。
(4)译句和原文语境吻合。
(5)不随意改变顺序。
(6)翻译完要读一遍,看看是不是通顺。
做题方法:做好“换、留、删、补、调”。
一定要直译,不要意译,要字字落实,
忠实于原文。
赋分点:
1、译准词义
:实词(含词类活用、通假、偏义词,修辞语句)及虚词和固定结构。
(4)意念被动(无词语标志):兵挫地削
(三)省略句:
(1)省略主语:如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2)省略宾语:“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
(3)省略介词:“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注意:“以,与,从,为,因”五介词常省略宾语。
(四)宾语前置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
(抓住文言文中单音词较多的特点,对双音词进行切分)
4.内容归纳题
该题通常或给出若干事件,要求找出(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做该类题时可找出文段中
与选项解释相对应的语句,一一对应。中心、主旨重点分析议论的语句。总体把握文意。叙
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是顺序的颠倒、无中生有等。此类题设错误项时,有一个典型的做法,就是把两件事混在一起,或把属两件事的内容说成是另一件事的内容。
常见固定结构(熟记黑体字部分)
六,其它
否则:如果不„„就„„。
何乃:岂只是;为什么竟。、既而:随后,不久。既„„
且„„:又„„又„乃尔:竟然如此,这样。然而:这样却;但是。,
然则:既然
这样,那么;如果这样,那么。虽然:虽然如此,(但);即使如此,
但所谓:所
说的,所认为。谓之:称他是,说他是;称为,叫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