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采集系统的历史与发展
数据采集SCADA系统
数据采集SCADA系统数据采集系统是指为了实现对数据的采集、传输、处理和存储等功能而设计的一种系统。
SCADA系统(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监控与数据采集系统)是一种用于对工业过程进行监控和控制的系统,它通过数据采集来实时监测和分析工业过程,并通过控制指令对工业设备进行远程操作。
在数据采集SCADA系统中,数据采集是一个关键环节,它主要通过传感器、仪表和设备接口来获取现场数据。
传感器可以是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流量传感器等,它们可以实时采集现场的温度、压力、流量等参数,并将数据传输给数据采集系统。
仪表是用于测量和记录设备的工艺参数,如液位仪表、流量仪表等,它们可以实时监测设备的运行状态,并将数据传输给数据采集系统。
设备接口是用于将设备和数据采集系统连接起来的接口,如Modbus接口、OPC接口等,它们可以实现设备数据的传输和交互。
数据采集系统不仅要能够实时采集现场数据,还要能够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存储。
数据处理主要涉及数据的清洗、校验、转换和计算等过程,以提高数据的质量和准确性。
数据存储主要通过数据库来实现,它可以将采集到的数据按照特定的格式进行存储,并提供查询和分析功能,以支持后续的数据处理和决策。
在实际应用中,数据采集SCADA系统通常还需要具备以下功能:1.实时监控和控制:可以通过图形界面实时显示监控参数,并可对设备进行远程操作和控制,如开关机、调节参数等。
2.历史数据分析:可以对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以发现设备运行的趋势和异常情况,并提供相应的预警和报警功能。
3. 报表生成和导出: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生成各种报表,并支持导出为Excel、PDF等格式。
4.可靠性和安全性:系统要有高可靠性和安全性,能够实时备份和恢复数据,同时要有权限管理和防火墙等机制,以保护数据的安全。
5.扩展性和兼容性:系统要支持模块化设计和接口扩展,以适应不同场景和设备的需求,并能与其他系统进行数据交互和集成。
RFID的发展历史
RFID的发展历史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用于识别和跟踪物体。
它通过无线电信号将数据从标签传输到读写器,实现自动识别和数据采集。
下面将详细介绍RFID的发展历史。
1. 早期发展阶段(1940年代-1970年代)RFID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二战期间。
当时,英国和德国的军队使用无线电信号来识别飞机。
1945年,英国科学家Léon Theremin发明了一种被称为“被动无线电标签”的设备,可以通过无线电信号来识别物体。
然而,由于当时技术限制和高成本,RFID在此阶段并未得到广泛应用。
2. 成熟阶段(1980年代-1990年代)1980年代,随着微处理器技术的发展,RFID开始迈向成熟阶段。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研究人员在1983年首次提出了使用RFID技术进行自动识别的概念。
随后,IBM公司和其他一些公司开始研发商用RFID系统。
在1990年代,RFID技术逐渐应用于物流和供应链管理领域,以提高物流效率和减少人工操作。
3. 标准化阶段(2000年代)2001年,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了一项关于RFID技术的全球标准。
这一标准为RFID的应用提供了统一的规范,促进了RFID技术的全球推广和应用。
随着标准的制定,RFID技术开始在零售、医疗、交通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4. 发展阶段(2010年至今)进入21世纪,RFID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创新。
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物联网(IoT)的兴起,RFID技术作为物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
RFID标签的成本逐渐下降,读写器的性能不断提高,使得RFID技术在物流追踪、智能交通、智能零售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目前,RFID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的重要工具。
它可以实现对物流环节的实时监控和管理,提高物流效率和准确性。
同时,RFID技术也被应用于智能交通系统中,实现车辆自动识别和收费。
测绘技术的历史与发展趋势
测绘技术的历史与发展趋势测绘技术,作为一门重要的地理信息科学,负责收集、整理和解释地球表面的地理数据。
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当时人们利用各种手段对地理形貌进行观测和绘制。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测绘技术逐渐演变为一门专业科学,其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
本文将探讨测绘技术的历史发展和未来趋势。
历史上,测绘技术的发展与军事作战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古代,国家之间经常因领土争端而发生战争。
为了对地理环境有所了解,各国开始使用测绘技术,以制图和绘制地图来获取对战场地形的详细了解。
在中国,古代的测绘技术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最早的测量活动可追溯到夏朝时期。
中国古代制作的《禹贡地域图》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该地图记录了当时的地理景观和水系分布。
随着时间的推移,测绘技术逐渐从军事领域扩展到了其他领域。
在19世纪和20世纪,工程建设的快速发展对测绘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测绘技术的应用逐渐扩展到土地规划、城市规划、资源勘探、环境保护等领域。
此外,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发展,为测绘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在当今社会中,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地理信息的大数据需求,测绘技术又迎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
传统的测绘技术在数据采集、处理和可视化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例如,激光雷达技术的应用使得空中测量和三维建模变得更加精确和高效。
卫星遥感技术的进步使得对地球表面的遥感影像进行解译和分析变得更加容易。
行业内还出现了一些新兴的技术和方法,例如无人机测绘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这些都为测绘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在未来,测绘技术将越来越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形成更加综合的地理信息科学体系。
例如,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将使得测绘技术在地理数据处理和分析方面更加智能化和自动化。
利用大数据分析手段,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表面的变化、预测地质灾害等。
此外,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将为地理学教育和旅游等领域带来更好的体验和视觉效果。
关于历史数据采集完成情况的通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们:为了全面了解公司历史数据的情况,我们对历史数据采集工作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汇总。
经过几个月的查阅、整理和分析,我们很高兴地通报,历史数据采集工作已经基本完成,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现将具体情况如下:一、数据采集范围我们对公司历史数据的采集范围主要包括但不限于财务报表、项目资料、人事档案、法律文件等方面的数据。
通过细致的调查和摸底工作,我们已经梳理清楚了公司历史数据的总体篇幅和分布情况。
二、数据采集情况1. 财务报表数据的采集我们对公司历年的财务报表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采集工作,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各类财务数据的收集,经过核对和整理,绝大部分财务报表数据已经被成功采集。
2. 项目资料的采集公司过去的项目资料是我们进行历史数据采集工作的重点之一。
通过查阅项目档案和相关文件,我们已经成功采集到大部分项目的相关资料,包括项目方案、执行进度、成果报告等内容。
3. 人事档案的采集公司的人事档案是历史数据采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我们对公司员工的个人资料、培训记录、绩效评价等人事档案进行了系统梳理和采集工作,目前已经完成了大部分人事档案的采集工作。
4. 法律文件的采集公司的法律文件和合同资料是我们历史数据采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过多方搜集和整理,我们已经成功采集到大部分法律文件和合同资料,并对其进行了初步的分类和整理。
三、数据采集成果通过历史数据采集工作,我们已经成功整理出了大量的历史数据,并对其进行了初步的分类和归档。
这些历史数据的采集和整理为公司未来的发展和决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也为公司的知识管理和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数据采集未完成的部分尽管历史数据采集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有一些数据尚未完成采集工作。
部分项目的详细资料、个别员工的人事档案、特定时间段的法律文件等。
我们将继续努力,尽快完成这些历史数据的采集工作,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在历史数据采集工作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例如数据来源不清、档案资料繁杂、信息交叉重叠等。
SCADA系统简介
SCADA系统是一个概念顾名思义它是:分布式的数据采集监控系统,它的由来和应用主要是用于数据采集,如电力的监控系统、输油管线的监控系统,它的特点是控制点分散,一个系统可能覆盖方圆数千功能,如北美的油气管道监控系统通信结构复杂,不是一般控制系统所能比拟的[从光纤到无线甚至卫星通讯]。
它的基本单元的RTU。
SCADA的重点是在监视、控制,可以实现部分逻辑功能,基本用于上位记住这不是某种设备的名字,可以用于组成该系统的设备很多,常用远程RTU(有PLC),关键是通信。
在电力系统中,SCADA系统应用最为广泛,技术发展也最为成熟。
它在远动系统中占重要地位,可以对现场的运行设备进行监视和控制,以实现数据采集、设备控制、测量、参数调节以及各类信号报警等各项功能,即我们所知的“四遥”功能.RTU(远程终端单元),FTU(馈线终端单元)是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今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建设中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说,只要是具有系统监控功能和数据采集功能的系统都可以称之为SCADA 系统。
一般来说,该系统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个部分。
SCADA是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 TI on的英文缩写,国内流行叫法为监控组态软件。
从字面上讲,它不是完整的控制系统,而是位于控制设备之上,侧重于管理的纯软件。
SCADA所接的控制设备通常是PLC(可编程控制器),也可以是智能表,板卡等。
SCADA控制系统硬件系统一般包括有数据采集设备及控制设备以及数据通信设备,SCADA系统一般都是通过数字量或者模拟量实现的,其典型采集及控制设备有开关量输入输出模块,模拟量采集控制模块等设备,数据通信设备一般都是基于数据通信方式而定,通信方式包括无线数据传输,现场总线传输,TCP/IP网络传输,光纤传输以及卫星通信。
计算机放在监控中心,对系统传送过来的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并且发出命令控制系统。
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软件系统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图形界面,以方便人们可以直观的监视整个系统,并且很方便的观看采集上来的数据。
DAS
• 三、数据采集系统的主要功能 • 经过较长时间的开发和应用实践,300MW 经过较长时间的开发和应用实践, 及以上发电机组数据采集系统的功能已经 比较完善和成熟。归纳起来, 比较完善和成熟。归纳起来,这些功能主 要有:报警、显示、打印、存储、 要有:报警、显示、打印、存储、统计分 析和操作指导等。 析和操作指导等。
• 数据采集系统经历了模拟显示向数字处理、显示、 数据采集系统经历了模拟显示向数字处理、显示、 存储发展的过程,大致可分为单元仪表、组合仪表、 存储发展的过程,大致可分为单元仪表、组合仪表、 组件组装仪表、小型计算机、 组件组装仪表、小型计算机、微机分散控制系统五 个阶段。由于以微处理器为基础的微型计算机及数 个阶段。 据通信网络的广泛应用, 据通信网络的广泛应用,微机分散控制系统进人了 机组自动化领域, 机组自动化领域,使得数据采集系统不仅包括了对 现场热工参数的数据处理、显示、存储、 现场热工参数的数据处理、显示、存储、打印等基 本功能,而且在运行操作指导、故障分析、 本功能,而且在运行操作指导、故障分析、统计报 表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表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 随着发电机组的容量增大,发电过程对数据采集系 随着发电机组的容量增大, 统的依赖性越来越大, 统的依赖性越来越大,传统的热控系统已不能满足 机组安全、经济运行的要求。 机组安全、经济运行的要求。微机分散控制系统顺 应了这一电力发展阶段, 应了这一电力发展阶段,使数据采集系统不仅满足 了机组运行的基本要求,而且其高智能化、 了机组运行的基本要求,而且其高智能化、高可靠 性的优势,为机组安全经济运行提供了可靠的帮助。 性的优势,为机组安全经济运行提供了可靠的帮助。
• (三)打印 三 打印 • 计算机应用于发电机组数据采集系统的一个显著 优势在于它的储存能力, 优势在于它的储存能力,数据可以存储并可重复 使用。但由于存储介质的空间有限, 使用。但由于存储介质的空间有限,数据的保留 时间也有限,所以, 时间也有限,所以,打印输出成为数据记录的一 种主要形式, 种主要形式,并在计算机监控系统中得到广泛应 用。 打印输出的主要内容有: 打印输出的主要内容有: • 1.报警打印 报警出现时即时打印,报警消除时 报警出现时即时打印, . 打印输出。 打印输出。 • 2.日志打印 定时打印有关参数,分班、日、周、 定时打印有关参数,分班、 . 年等不同打印周期。 月、年等不同打印周期。设计时可能根据现场需 要定义过程变量是否需要打印, 要定义过程变量是否需要打印,并可以在工程师 工作站上修改。 工作站上修改。 • 3.事故顺序记录 通过打印,记录事故顺序记录 通过打印, . 输出的机组主、 仪(SER)输出的机组主、辅设备故障发生的顺序。 输出 数据采集系统的报警功能包括模拟量报警、开关量报 数据采集系统的报警功能包括模拟量报警、 警和监控设备状态报警等方面。 警和监控设备状态报警等方面。 • 模拟量报警,是指现场采集的模拟量或系统输出的模 模拟量报警, 拟量超过其给定值,经计算机判断, 拟量超过其给定值,经计算机判断,在CRT或光字牌 或光字牌 上显示的过程。 上显示的过程。 • 开关量报警,是指现场采集的开关量或经系统输出的 开关量报警, 开关量发生状态翻转,经计算机判断, 开关量发生状态翻转,经计算机判断,在CRT或光字 或光字 牌上显示的过程。 牌上显示的过程。 • 报警情况既可以在任何包含已报警的模拟量的监视画 面上显示,又可以通过其他画面上的状态报警栏显示, 面上显示,又可以通过其他画面上的状态报警栏显示, 提醒运行操作人员注意, 提醒运行操作人员注意,同时还可以通过报警总貌查 看报警变化情况。对于分散控制系统, 看报警变化情况。对于分散控制系统,报警还可触发 CRT画面,根据预先拟定的步骤变化,使运行操作人 画面, 画面 根据预先拟定的步骤变化, 员迅速、准确地查看到报警内容。 员迅速、准确地查看到报警内容。
scada数据采集系统
SCADA数据采集系统简介SCADA(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监控与数据采集系统)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全自动控制系统。
SCADA系统通过采集各种感知设备(如传感器、仪表、开关等)的数据,并进行实时监控和控制,以实现对工业过程的监控和管理。
SCADA数据采集系统的组成1. 传感器和测量设备在SCADA数据采集系统中,传感器和测量设备是最基础的组成部分。
它们用于采集各种现场参数,如温度、压力、流量等。
传感器将这些参数转化为电信号或数字信号,并送往数据采集器。
2. 数据采集器数据采集器是SCADA系统中的核心设备,负责收集传感器和测量设备采集的数据,并进行处理和存储。
数据采集器通常具有多个输入通道,可以同时接收多个传感器的数据。
它还可以根据需要将数据转发给其他设备,如上位机或PLC。
3. 上位机上位机是SCADA系统中的人机界面部分,负责显示和操作SCADA系统的各种功能。
上位机通常运行着专门的SCADA软件,可以实时监控各个传感器和测量设备的数据。
同时,上位机还提供了各种功能,如数据报表生成、事件报警和历史数据查询等。
4. 数据存储和分析SCADA系统需要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存储和分析,以便后续的数据处理和决策。
数据存储通常使用关系型数据库或时间序列数据库进行存储,方便对数据进行查询和分析。
数据分析可以通过各种算法和模型来实现,以发现数据中的规律和趋势。
SCADA数据采集系统的工作原理SCADA数据采集系统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描述为以下几个步骤:1.传感器和测量设备采集现场参数,并将数据发送给数据采集器。
2.数据采集器接收并处理传感器数据,并将数据存储到数据库中。
3.上位机通过网络连接到数据采集器,实时监控数据,并提供各种操作界面和功能。
4.用户可以通过上位机查询历史数据、生成报表、设置报警等。
SCADA数据采集系统的应用场景SCADA数据采集系统在工业自动化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数据采集系统
1、数据采集的必要性和历史背景
2、纳米软件数据采集分析系统
数据采集分析系统可视化是使用可视化大屏的方式来分析并展示庞杂数据的分析结果。
通过提供曲线、折现、饼图等多种展现手段,让用户了解自己目前所进行的工作的优势和弊端,满足趋势分析、实时监控、风险预警、潜在信息分析等多种业务的展示需求。
相比于传统图表与数据仪表盘,纳米数据分析系统可视化致力于用更生动、友好的形式,即时呈现隐藏在瞬息万变且庞杂数据背后的业务洞察。
无论在零售、物流、电力、水利、环保、还是交通领域,通过交互式实时数据可视化大屏来帮助业务人员发现并诊断业务问题,越来越成为大数据解决方案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3、系统优势
4、系统界面。
大数据的产生与发展史
大数据的产生与发展史近年来,大数据已成为信息时代的关键词之一,它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本文将从大数据的定义,历史背景和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等方面,探讨大数据的产生与发展史。
一、定义与历史背景大数据是指在传统数据处理应用软件工具无法处理的规模和复杂度下产生的大量数据集合。
随着互联网和计算技术的迅速发展,大数据的概念逐渐形成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20世纪90年代,随着互联网的兴起,数据量开始快速增长。
大型企业和机构开始采集和储存庞大的数据,但是这些数据大多无法得到有效的利用。
直到2005年,英国《金融时报》首次提出“大数据”这一概念,正式将数据与商业价值联系起来,大数据才开始得到广泛的认知和重视。
随后,各国纷纷投资于大数据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二、大数据的产生大数据的产生主要是由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而成。
1.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使得用户在上网冲浪、在线购物、社交媒体、移动支付等各个方面产生了海量的数据。
这些数据记录了用户的行为和喜好,从而为企业提供了精准的市场分析和个性化服务的基础。
2. 物联网的兴起:物联网是指通过各种传感器和互联网技术将物理设备、机器和物品连接起来的网络。
随着智能家居、智能城市、智慧农业等领域的发展,大量的传感器设备产生了海量的数据,为各行各业的创新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3. 科学研究的需求:生物医学、气象、天体物理等领域的科学研究需要处理大量的实验数据和观测数据。
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使得科学家可以更加深入地研究和探究各种领域的问题。
三、大数据的发展大数据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的演进,从简单的数据收集到数据分析,再到数据驱动的决策,逐渐形成了完整的大数据生态系统。
1. 数据收集阶段:在互联网时代的初期,数据的采集主要依靠人工的方式,这种方式无法满足数据量庞大和速度快的需求。
随着数据采集技术的发展,各种数据采集设备和传感器可以自动化地收集和记录数据。
2. 数据存储与管理阶段:大数据的存储需要解决海量数据的存储和管理问题。
第5章 SCADA系统
2022/3/23
39
收球控制
2022/3/23
40
报警 有新报警产生时,报警栏闪烁,提示操作员有 报警产生。 报警的级别可以通过颜色来辨别: 紧急报警为红色, 高报为黄色, 低报为灰色。
2022/3/23
41
事件
提供实时显示和打印功能。能够如实的反映以 前所发生的每一件事情,例如:电动阀何时开 ,操作员何时登录、又何时退出的,所有的报 警极其对报警的确认都记录在事件里,既任一 操作员在他值班时间里所执行的动作都可在事 件里反映出来。
2022/3/23
9
7 SCADA系统基础知识 – SCADA系统组成结构
2.1 SCADA组成结构
系统结构:三层结构,它包括调度中心、通信处理机和 RTU。 网络结构:在网络中的所有用户可以共享全部或部分信息 资源,实现硬件、软件和数据共享。 硬件配置:SCADA主机、操作员工作站、打印机、数据库 、UPS电源、通信处理机、网络服务设备、现场仪表。 软件配置:操作系统软件、SCADA系统软件、应用软件。
2022/3/23
12
7 SCADA系统基础知识 – SCADA系统组成结构
2.2 SCADA系统结构
2022/3/23
13
7 SCADA系统基础知识 – SCADA系统组成结构
2.3 SCADA网络结构
工作站
数据服务器
WEB客户
WEB服务器
Internet
以太网
以太网
SCADA 服务器
(或工业以太网)
SCADA系统
叶迎春
7 SCADA系统基础知识 – 目录
SCADA系统简介 SCADA系统组成与功能 SCADA系统典型架构 SCADA应用领域 SCADA应用实例
调度自动化SCADA系统简介
3
自动控制
根据预设的控制逻辑和算法,自动调整设备参数 和工艺流程,以实现稳定、高效的自动化生产。
数据存储与报表生成
数据存储
系统具备大容量数据存储能力,能够将采集到的实时数据和历史 数据存储在数据库中,方便后续查询和分析。
数据检索
提供灵活的数据检索功能,支持按时间、设备、工艺参数等条件 进行数据查询和导出。
报表生成
根据实际需求,系统可以自动生成各类报表,如生产日报、设备 运行记录等,提高工作效率和数据准确性。
04
SCADA系统的优势与挑战
优势
实时监控
优化资源配置
SCADA系统能够实时监控和采集数据,帮 助企业及时了解生产设备的运行状态和生 产线的效率。
通过数据分析,SCADA系统能够为企业提 供更合理的资源配置方案,提高生产效率 和资源利用率。
预防性维护
提高安全性
通过对设备运行数据的监控和分析, SCADA系统能够预测设备可能出现的问题 ,提前进行维护,降低设备故障率。
SCADA系统能够实时监控生产过程中的安 全参数,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隐患,保障 生产安全。
挑战
数据安全风险 随着SCADA系统的广泛应用,数 据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需要采 取有效的安全措施来保护数据不 被泄露或被恶意篡改。
监控中心通常包括计算机、显示器、操作台等硬件设备和监控软件,能够实现数据 可视化、报警处理、控制操作等功能。
监控中心的界面设计应直观易懂,方便操作人员快速掌握系统功能和操作方法。
执行机构
执行机构是SCADA系统的重要 组成部分,负责根据监控中心 的指令对现场设备进行控制。
执行机构通常包括电动执行器、 气动执行器、调节阀等,能够 实现开关、调节、控制等功能。
实时数据库和数据采集
宝信实时数据库功能-分析
宝信实时数据库功能-分析
宝信实时数据库功能-可视化
让顾客随时随处了解iHyperDB存储旳实时历史 统计
主要涉及: Web门户、组态画面(涉及趋势、 历史回放等控件)、Excel表格等
宝信实时数据库功能-可视化
访问iMV查看趋势
宝信实时数据库功能-接口
提供了数据接口和二次开发接口 主要包括:基于SQL旳数据访问ODBC、OPC
宝信实时数据库功能-采集
iHyperDB-Collector-采集器 提供数据采集功能并将其存储到iHyperDB中 涉及三个组件: hdBuffer缓存,数采机采集客户
端,关系型数据库数据采集器
宝信实时数据库功能-采集
宝信实时数据库功能集
新增 Tag
宝信实时数据库功能-采集
新增 Tag
宝信实时数据库特点
可支持50000设备并发连接。 采用服务端压缩技术内核系统存储达800万条统
计/秒,配合客户端压缩技术,整个系统可达千 万条统计/秒旳存储能力。 支持23年以上旳数据连续存储,可连续对数据进 行统计、分析、查询。 采用TSBT高速索引算法,1秒可查询上万条历史 数据。
宝信实时数据库主要功能
实时数据库 及数据采集
实时数据库历史
兴起:美国80年代中期(工业监控)
➢ PI、Uniformance(PHD)、InfoPlus、InSql-工程类实时数据库
➢
Eagle Speed RTDBMS-硬实时数据库
推广应用:世界范围内90年代(工业监控、控制、公 用工程)
➢ PI、Uniformance(PHD)、InfoPlus、InSql
Server、SDK (Java、C#、C++)、COM(支持 VB、VC调用)、Excel插件公式
SCADA发展历史
SCADA系统发展历程SCADA(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系统,全名为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
SCADA系统自诞生之日起就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紧密相关。
SCADA系统发展到今天已经经历了三代。
第一代是基于专用计算机和专用操作系统的SCADA系统,如电力自动化研究院为华北电网开发的SD176系统以及在日本日立公司为我国铁道电气化远动系统所设计的H-80M系统。
这一阶段是从计算机运用到SCADA系统时开始到70年代。
第二代是80年代基于通用计算机的SCADA系统,在第二代中,广泛采用VAX等其它计算机以及其它通用工作站,操作系统一般是通用的UNIX操作系统。
在这一阶段,SCADA系统在电网调度自动化中与经济运行分析,自动发电控制(AGC)以及网络分析结合到一起构成了EMS系统(能量管理系统)。
第一代与第二代SCADA系统的共同特点是基于集中式计算机系统,并且系统不具有开放性,因而系统维护,升级以及与其它联网构成很大困难。
90年代按照开放的原则,基于分布式计算机网络以及关系数据库技术的能够实现大范围联网的EMS/SCADA系统称为第三代。
这一阶段是我国SCADA/EMS系统发展最快的阶段,各种最新的计算机技术都汇集进SCADA/EMS系统中。
这一阶段也是我国对电力系统自动化以及电网建设投资最大的时期,国家计划未来三年内投资2700亿元改造城乡电网可见国家对电力系统自动化以及电网建设的重视程度。
SCADA计算监测中心第四代SCADA/EMS系统的基础条件已经诞生。
该系统的主要特征是采用Internet技术、面向对象技术、神经网络技术以及JAVA技术等技术,继续扩大SCADA/EMS系统与其它系统的集成,综合安全经济运行以及商业化运营的需要。
SCADA系统在电气化铁道远动系统的应用技术上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应用上也有迅猛的发展。
由于电气化铁道与电力系统有着不同的特点,在SCADA系统的发展上与电力系统的道路并不完全一样。
热工分散控制系统DCS数据采集系统DAS简介
热工分散控制系统DCS数据采集系统DAS简介1、概述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DAS(DAS-Data Acquisition System),其主要功能是数据采集、运行监视、报警记录、跳闸顺序记录、事故追忆打印、报表打印、历史数据记录、系统流程显示等功能。
向运行人员提供大量有用的实时和经过处理的信息,指导和帮助运行人员正确的操作,以保证机组在正常状态下长期安全经济运行及事故和启停状态下的正确处理。
我厂4*330MW机组DCS系统采用北京和利时系统工程有限公司开发研制的MACS V6系统,该系统采用了世界上最先进的现场总线技术(PrifiBus-DP总线),对控制系统实现计算机监控。
系统配备工程师站(ENS),操作员站(OPS)作为人机接口界面(MMI),具有连续实时采集与处理机组在不同工况下的各种运行参数和显示设备运行状态功能。
运行人员可通过操作员站的CRT操作键盘,实现系统的MMI功能,监视、控制系统的运行,另外,DCS系统所配置的打印机可进行制表实时打印、条件触发打印、事件顺序打印、事故追忆打印及画面彩色拷贝等功能。
DAS系统作为DCS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按其功能可分为数据基本采集系统、显示系统、数据存储系统及报表打印系统。
数据基本采集系统可分为现场测点、I/O卡件、主控单元、历史站及MMI人机接口站。
2、DAS系统功能日常巡检注意事项为保证数据采集的准确、可靠、稳定,DCS维护人员应在巡检时注意:1)检查各控制站负荷、机柜温度是否在允许范围内,保证I/O卡件、主控单元在适宜的环境下工作。
2)检查DCS系统状态图内,操作员站、主控单元、各电源监视、网线的指示状态,确保网络数据通讯的正常。
3)检查DCS设备日志,及时发现DCS硬件设备的报警,其中有设备故障报警后,又恢复的记录应加强关注,及时发现异常,及时处理,避免不安全情况的发生。
4)检查DCS系统交换机的运行状态,包括电源指示、故障灯指示、光电接口指示灯的闪烁情况。
《数据采集系统》课件
THE FIRST LESSON OF THE SCHOOL YEAR
目录CONTENTS
• 数据采集系统概述 • 数据采集系统的技术原理 • 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 数据采集系统的应用案例 • 数据采集系统的未来发展
01
数据采集系统概述
数据采集系统的定义
总结词
数据采集系统的基本组成
总结词
数据采集系统的基本组成
详细描述
一个典型的数据采集系统通常包括数据源、数据传输、数据处理和数据存储等部分。其 中,数据源是数据的来源,如传感器、数据库等;数据传输部分负责将数据从源传输到 处理中心;数据处理部分负责对数据进行清洗、转换和聚合等操作;数据存储部分则负
责将处理后的数据存储在数据库或其他存储介质中,供后续分析和使用。
01
数据采集系统的未 来发展
人工智能在数据采集中的应用
自动化数据筛选
利用机器学习算法,自动筛选出有价值的数据,减少 人工干预。
实时数据分析
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实时分析,提 供即时反馈。
数据预测
基于历史数据,利用人工智能技术预测未来的数据趋 势。
5G技术在数据采集中的应用
01
02
03
工业自动化数据采集系统
总结词
工业自动化数据采集系统是利用自动 化设备和技术,对生产过程中的各种 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收集,实现 生产过程的智能化控制。
详细描述
工业自动化数据采集系统广泛应用于 机械制造、化工生产、电力监控等领 域,通过实时监测设备的运行状态、 工艺参数等信息,提高生产效率、保 障生产安全、降低能耗。
NoSQL数据库
如MongoDB、Cassandra等,适用于非结 构化和半结构化数据的存储。
数据采集系统
系统种类
设备类
网络类
是指从传感器和其它待测设备等模拟和数字被测单元中自动采集信息的过程。数据采集系统是结合基于计算 机的测量软硬件产品来实现灵活的、用户自定义的测量系统。比如条码机、扫描仪等都是数据采集工具(系统)。
c.数据处理在WindowsNT平台上采用VisualC++语言编程,处理能力强、速度快、界面友好,可实现网络数 据共享。
d.整个系统自行开发,符合我国国情。对发电厂原有系统的改动很小,系统造价较低,比较适合中小型发电 厂技术改造需要。
主要功能
·实时采集来自生产线的产量数据或是不良品的数量、或是生产线的故障类型(如停线、缺料、品质),并 传输到数据库系统中;
·接收来自数据库的信息:如生产计划信息、物料信息等;
·传输检查工位的不良品名称及数量信息;
·连接检测仪器,实现检测仪器数字化,数据采集仪自动从测量仪器中获取测量数据,进行记录,分析计算, 形成相应的各类图形,对测量结果进行自动判断,如在机械加工零部件的跳动测量,拉力计拉力曲线的绘制等;
主要设备
·配备RS232、RS485串口,可连接多个检测仪器实现自动数据采集; ·配备USB接口,方便数据的输出; ·配备RJ45接口,可通过网线接入网络; ·配备VGA视频输出及音频输出接口; ·内置WIFI模块,可通过无线方式接入,方便现场组网; ·最大支持32G数据存储空间; ·配备4.3英寸触摸屏,方便操作; ·用户可在网络中的任一PC通过接口获取数据,方便进行二次开发; ·配备4.3英寸触摸屏,方便操作; ·可移动测量,即时传输数据,也可测试完成后,通过网络上传数据; ·电源连续工作时间6小时,待机时间长达10天;
SCADA系统介绍
SCADA在制药行业中的作用: 制药行业各方面都要求遵循质量规范,其中数据的准确性和完 整性是药品生产过程质量控制中重要的一环。
在制药过程涵盖的各个领域和阶段,如固体制剂、无菌制剂、 生物制药等,SCADA 系统都能进行数据采集,从而保证对生产关 键工艺参数的采集准确性,并确保其有明确的验证文件支持。同时, 为了防止意外,SCADA系统还需要配备有UPS,并具备灾难恢复机 制,遇到突发状况能够迅速还原,最大程度减少数据损失。
网络式SCADA系统具有两种体系结构: 1.客户机/服务器结构(Client/Server结构,简称C/S结构)
C/S结构中的服务器通常采用高性能的PC或工作站,并配备使 用大型数据库系统。客户机需要安装专用的客户端软件。 C/S结构中客户机和服务器之间的通信以“请求-响应”的方 式进行。客户机先向服务器发出请求,服务器再响应这个请求。 C/S结构最重要的特征是:它不是一个主从环境,而是一个平 等的环境,即C/S系统中各计算机在不同的场合既可能是客户机, 也可能是服务器。如在SCADA系统中,当SCADA服务器向PLC请 求数据时,它是客户机,而当其他操作站向SCADA服务器请求服务 时,它就是服务器。这种结构可以充分利用两端硬件环境的优势, 将任务合理分配到客户端和服务器端来实现,降低了系统的通讯开 销。
通信网络
通信网络是SCADA系统能够实现数据通信的基础, 是SCADA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在在SCADA系统中,普遍采用适配标准TCP/IP协 议的以太网通讯方案,结合已经采用以太网通讯的上层 MES、ERP架构,可以实现以太网一网到底。 以太网通讯具有诸多优势,如通讯距离长,数据传 输量大,成本低,施工简单等等。 在SCADA系统中,各下位机之间通过现场总线进行 连接,各上位机之间则通过局域网络进行连接,还可以 通过设置WEB服务器,用于提供远程监控网络。
工业大数据之数据采集
工业大数据之数据采集引言概述:随着工业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工业大数据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源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管理中。
而数据采集作为工业大数据的第一步,对于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数据采集的定义、重要性、方法、工具和挑战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数据采集的定义1.1 数据采集是指从各种传感器、设备和系统中收集数据的过程。
1.2 数据采集是工业大数据处理的第一步,是确保数据质量和准确性的基础。
1.3 数据采集包括实时数据采集和历史数据采集两种方式。
二、数据采集的重要性2.1 数据采集是实现工业互联网的基础,是工业大数据应用的前提。
2.2 数据采集可以帮助企业实时监控设备运行状态,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2.3 数据采集可以为企业提供数据支持,帮助企业做出更准确的决策,提高生产效率。
三、数据采集的方法3.1 传统数据采集方法包括人工采集、自动化采集和远程采集。
3.2 现代数据采集方法包括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和边缘计算技术。
3.3 数据采集方法的选择取决于企业的需求、设备类型和网络环境等因素。
四、数据采集的工具4.1 数据采集的工具包括传感器、数据采集器、数据传输设备和数据存储设备等。
4.2 传感器是数据采集的核心,可以实现各种参数的实时监测和数据采集。
4.3 数据采集器可以将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中心服务器或云端进行存储和分析。
五、数据采集的挑战5.1 数据采集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数据丢失、数据延迟和数据安全等问题。
5.2 数据采集需要考虑设备的兼容性、网络的稳定性和数据的一致性。
5.3 数据采集还需要考虑数据的实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以确保数据的质量和可靠性。
结语:数据采集作为工业大数据处理的第一步,对于实现工业互联网和提高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企业应该根据自身需求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数据采集方法和工具,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为工业大数据应用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据采集系统的历史与发展
数据采集系统起始于20设计50年代,1956年美国首先研究了用在军事上的测试系统,目标是测试中不依靠相关的测试文件,由非熟练人员进行操作,并且测试任务是由测试设备高速自动控制完成的。
由于该种数据采集测试系统具有高速性和一定的
灵活性可以满足众多传统方法不能完成的数据采集和测试任务,因而得到了初步的认可。
大约在60年代后期,国外就有成套的数据采集设备产品进入市场,此阶段的数据采集设备和系统多属于专业的系统。
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随着微型的发展,诞生了采集器,仪表同计算机溶于一
体的数据采集系统。
由于这种数据采集系统的性能优良,超过了传统的自是这一类的
典型代表。
这种接口系统采用积木式结构,把相应的接口卡装在专用的机箱内,然后
由一台计算机控制。
第二类系统在工业现场应用较多。
这两种系统中,如果采集测试
任务改变,只需将新的仪用电缆接入系统,或将新卡在添加的专业的机箱里即可完成
硬件平台中建,如果采集测试任务改变,只需将新的仪用电缆接入系统,或将新卡再
添加到专用的机箱即可完成硬件平台重建,显然,这种系统比专用系统灵活得多。
20
世纪80年代后期,数据采集系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工业计算机,单片机和大规模集成电路的组合,用软件管理,使系统的成本降低,体积减小,功能成倍增加,数据处
理能力大大加强。
20世纪90年代至今,在国际上技术先进的国家,数据采集技术已经在军事,航
空电子设备及宇航技术,工业等领域被广泛应用。
由于集成电路制造技术的不断提高,出现了高性能,高可靠性的单片数据采集系统(DAS)。
目前有的DAS产品精度已达16位,采集速度每秒达到几十万次以上。
数据采集技术已经成为一种专门的技术,在工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该阶段数据采集系统采用更先进的模块式结构,根据不
同的应用要求,通过简单的增加和更改模块,并结合系统编程,就可扩展或修改系统,迅速地组成一个新的系统。
该阶段并行总线数据采集系统高速,模块化和即插即用方
向发展,典型系统有VXI总线系统,PCI,PXI总线系统等,数据位以达到32位总线宽度,采用频率可以达到100MSps。
由于采用了高密度,屏蔽型,针孔式的连接器和卡
式模块,可以充分保证其隐定性急可靠性,但其昂贵的价格是阻碍它在自动化领域取
得了成功的应用。
串行总线数据采集系统向分布式系统结构和智能化方向发展,可靠性不断提高。
数据采集系统物理层通信,由于采用RS485双绞线,电力载波,无线和光纤,所以其技术得到了不断发展和完善。
其在工业现场数据采集和控制等众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
应用。
由于目前局域网技术的发展,一个工厂管理层局域网,车间层的局域网和底层
的设备网已经可以有效地连接在一起,可以有效地把多台数据采集设备联在一起,以
实现生产环节的在线实时数据采集与监控。
1 数据采集系统的发展与通信协议
施耐德电信公司的Modicom产品早在1978年就推出了世界第一个生产现场控制(PLC)和主机的通信协议modbus,该协议简洁,开放,可靠而逐渐成为事实上的工业标准。
1989年推出的世界上第一个对等的工业控制网络modbus plus,实现了数据的高速,实场总线的对比测试中,以太网显示出了明显的优势,使其能够胜任数据采
集和控制对实时性,可靠性,抗干扰性的严格要求。
以太网已被证明是未来数据采集
和控制网络发展的趋势,并将极大地速进信息从传感器到管理层的集成。
2 国内外数据采集器的现况
数据采集器是一种具有现场记录,分析功能的设备和现场记录,离线分析机器设
备等状态数据功能的便携式分析仪器。
它把安装在机器设备上的震动传感器和过程传
感器等所测得的信号作为为输入,配以各种测量分析技术以及多样化的显示格式所组
成的一个监测系统,主要应用于对机器设备进行定期巡回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等多种
领域。
它能和计算机一起组成独立的监测诊断系统,是机器设备的计算机辅助诊断手
段之一。
2.1 国外数据采集器的现状
随着国外微电子技术,计数机技术,测控技术和数字通信系统的发展,目前国外
数据采集技术已经较初期有了很大的发展。
从近来国外公司展示的新产品可以看出,主要的发展可以概括为功能多样,体积减小和使用方便等三个方便。
此外,数据采集
器的特点还反映在如下几个方面:
(1)它即使一台数据采集器,又是一台功能较全的机器状态分析仪,不仅有常用的时域分析和频域FFT分析,而且还可以做倒谱,细化,包络谱和时频
域分析等功能;
(2)它即是采集器,又可以兼做其它仪器来用。
如法国迈威公司的moviloc数据采集器,就可作为一台动平衡仪来用,它不但可以做单一平面的动平衡,
还可以做六个平面的动平衡;
(3)存储量大,从低频到高频频域率测量范围宽,能适应机器从低速到高速的各种监测范围需要;
(4)可利用振动传感器或过程传感器或电量传感器等输入多种物理量,如振动加速度,位移,相位,转速,温度,压力,流量,电压,电流,和功率等,
形成多叁数监测系统;
(5)数据采集器配套的软件是以通用窗口的软件为基础,功能较强。
一套软件可同时支持数中不同型号与不同档次的数据采集器。
(6)数据采集器已经安装了LCD背光显示屏,并尽量减少了操作键;元器件高度集成化,并减轻机器的重量;采用防水撞击的密封外壳,能适应恶劣的于一身及高抗干扰能力的方向发展。
这就对系统前端担任扫描及测量任务的分散式数据采集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速进了分散式数据采集器的发展。
目前,分散式数据采集器正朝着智能化,模块化的发展方向。
市场上也出现了不同型号的数据采集器,其基本功能大体相同,经常使用的三级数据采集器的性能比较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