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下历史第一单元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教案(6)

人教版七下历史第一单元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教案(6)
/c8106d6ca45177232f60a244.html
日本对唐朝的交流方式关键词:遣唐使、留学生、留学僧、使团。
新罗对唐朝的交流方式关键词:使节、留学生、商人。
交流对日本产生的影响关键词:政治制度大化革新;日本文字;社会习俗(和服、重阳节登高、书法、饮茶(道)、唐式菜肴;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唐朝与日本。天竺的交往时本课的重点?
难点:正确理解唐朝对外交往为何如此频繁?它对今天的对外开放有何借鉴意义?
四、教学方法
初中一年级学生思维活跃,好动性强,但学生的历史知识量不够。因此,在教课的时候应该发挥学生思维活跃的长处,提供充分的历史材料丰富学生视野,弥补学生的短处,力争使本课课堂教学活泼生趣。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课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有:史论结合教学法、多媒体演示教学法、讲述法、合作探究教学法。
交流对新罗产生的影响关键词:政治制度、科举制、唐朝诗文、医学、天文、历法等。
三、合作探究
(一)思考为什么唐朝的对外交往如此发达?(从政治、经济、对外政策、交通四个方面思考)
学生:小组讨论,形成较为合理的答案,然后学生展示答案。
教师总结:针对学生回答的情况进行点拨、总结
(二)唐朝的对外交往的发达对当今的对外开放有何启示?
A.鉴真东渡日本B.日本第一批遣唐使到中国C.高僧玄奘西游天竺取经D.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
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对玄奘和鉴真的生平、主要的成就已经有了较深的认识,鉴真六次东渡终于到达日本,双目失明依然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贡献;玄奘为了解决佛学疑问,历经磨难,取得真经,称为中印交流的使者。
问题:想一想:玄奘、鉴真两人身上有哪些可贵的品质值得学习?
学生回答:不畏艰难、坚持不懈、百折不饶、为了理想敢于牺牲一切……..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单元 第六课 对外友好往来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单元 第六课 对外友好往来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一、教材分析本课主要叙述隋唐时期对外交往,着重介绍唐朝与日本、朝鲜半岛、印度半岛国家的友好往来。

我国历史上,最为开放的朝代,当属隋唐盛世。

当时国家强盛、经济繁荣,在中国封建时代是空前的、在当时的世界上也是仅有的。

所以当时的中国是世界各个国家学习的典范,中国与各国的交流,特别是与亚洲周边国家的交流也达到了空前的繁盛。

二、教学对象分析鉴真东渡的与玄奘西游的故事都是学生们较为熟悉的内容,但概念化与系统的认识还没有建立起来。

因此在教学中要尽量创设直观情景丰富学生感性认识,激发学习兴趣,促成学生由旧知识向新知识的迈进。

三、教学目标◆课标要求以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日本派往中国的遣唐使与唐文化对日本产生的深远影响。

2.了解鉴真和尚东渡日本、隋唐与新罗的频繁往来、唐玄奘西游取经等史实。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唐朝文化与日本文化的相似之处的比较,认识到唐朝文化对外影响的世界意义。

2.通过对鉴真、玄奘的经历的了解,探究出中华民族勇于探索的精神品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到隋唐文化是中国封建文化的高峰,对世界特别是对亚洲周边国家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激发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2.认识到鉴真、玄奘等人的传奇生涯体现了中华民族不屈的奋斗精神和探索精神。

四、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一)重点、难点1.重点(1)掌握唐朝与日本的交往。

(2)掌握玄奘西游。

2.难点了解唐朝文化对日本文化的深远影响以及这种文化传播所体现的民族精神。

(二)解决方法1.唐朝与日本的交往自汉代有史料记载以来,中国与日本岛上国家的交往就一直持续不断,到了盛唐时期,双方的交往则更加的频繁。

中日友好交往,既对日本政治、经济制度的转变、社会生活的进步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同时也丰富了唐朝的经济文化生活,所以唐朝与日本的交往作为本课的重点。

在课前导入的环节,教师出示的各国唐人街的图片中就包含日本的唐人街,说明了中华文化在日本的重要影响。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6课 对外友好往来教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6课 对外友好往来教案 新人教版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在社会生活上至今还保留着唐朝人的某些风尚的是( )
A、新罗人 B、印度人 C、波斯人 D、日本人
3、六次东渡日本,最后成功的是( )A、鉴真 B、玄奘 C、晁衡 D、X和
4、居唐朝物产进口首位的是( )A、 日本 B、天竺 C、新罗 D、东罗马帝国
5、中印交流史上最杰出的使者是( )A、鉴真 B、玄奘 C、X致远 D、戒贤
6、日本派使团到中国来,规模最大、人数最多是在( )
A、 汉朝时期 B、隋朝时期 C、唐朝时期 D、五代十国时期
7、不仅在唐朝宫廷里演出,而且广泛流行于民间的音乐是( )
A、 大秦音乐 B、楼兰乐 C、天竺乐 D、新罗乐
8、下列事件发生在唐玄宗时期的是()
A、 第一批遣唐使来华 B、鉴真东渡成功C、玄奘西游 D、文成公主放藏
课题
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
教时






知识与能力:了解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的情况,包括日本派往中国的遣唐使与唐文化对日本产生的深远影响、鉴真和尚东渡日本、隋唐与新罗的频繁的来往、唐玄奘西游取经等史实。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述隋唐时期我国同亚洲各国,特别是日本、新罗和天竺等国的友好往来情况,启发学生思考隋唐时期出现频繁的交往高潮的主要原因,和这种友好交往对历史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比较日本、新罗与隋唐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生活等方面的相似性,以及佛教传播和发展过程中,唐朝所起的作用,总结出唐文化的世界意义。
3.学习唐朝与新罗的关系时,注意双方在频繁的交往中,各自都得到什么好处?




板书设计:
一、各国把中国人称为“唐人”
二、唐和新罗的外交关系: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教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教案 新人教版

【课程标准】以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主要史实:①唐朝的民族政策。

②唐朝周边主要少数民族的名称和地理位置。

③吐蕃统一。

④文成公主入藏。

⑤汉蕃“和同为一家”。

⑥唐朝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友好关系。

2、了解主要历史人物。

能力目标:1、收集藏族、维吾尔族、满族、彝族、白族的有关资料,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比较分析资料的能力。

收集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的有关故事。

2、动手设计少数民族方位图,让学生确立正确的历史空间概念。

3、讲述文成公主的故事,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历史事件的能力。

4、分析各民族与唐朝的关系,归纳唐朝民族关系特点,培养学生的比较概括能力。

5、编写文成公主入藏小品,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6、分组学习,培养学生与他人团结合作的能力。

情感目标:1、认识政府开明的政策,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保证。

2、认识祖国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民族友好有利于各族的发展。

3、唐朝与周边少数民族友好关系,是我国古代中央政权与周边民族关系的典范。

其开放的民族政策是今天非常值得借鉴的历史财富。

【教学过程】导入:提问:吴承恩的《西游记》实际上是以哪一个历史故事为题材写成的?《西游记》以玄奘西游天竺取佛经的故事为题材写成的。

一、对外友好往来根据《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学生讲解从哪些城市出发,经过哪些路线,到达哪些国家:从洛阳、长安出发向西通过丝绸之路,可以到达天竺、波斯、拂菻、大食,向东可以到达新罗;从广州出发,走海路可以到达东南亚各国、天竺,最远可以到达波斯湾;从扬州出发可以到达日本。

由此可见,唐朝对外交往相当频繁,与唐朝有贸易往来的包括亚非欧七十多个国家。

当时唐朝的都城长安,云集世界各国人士,成为世界性的大都市。

下面我们先来了解唐朝与日本的友好往来的情况。

二、唐朝与日本的友好往来由学生列举唐朝与日本的来与往:1、遣唐使(同来的还有留学生和留学僧)想一想:遣唐使来唐的主要使命是什么?从哪里可以反映出来?——学习唐朝的文化。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6课 对外友好交往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6课 对外友好交往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对外友好往来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隋唐对外交往的情况,包括日本派往中国的遣唐使与唐文化对日本产生的深远影响、鉴真和尚东渡日本、隋唐与新罗的友好往来、唐玄奘西游取经等史实。

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归纳、整理、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学生课前搜集资料、整理故事,课中阅读教材、分析地图、讨论问题,通过参与课堂活动,增强学习历史的兴趣,掌握重要的史实。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鉴真六次东渡和玄奘历时18年的西游及历时19年的译经生涯的史实学习,培养学生追求真知和为实现目标不懈努力的品质,增强学生对为人类友好交往做出巨大贡献的伟人的崇敬。

通过对当时傲居世界文明之首的东亚文明及其中心唐朝的了解,使学生为自己祖先的业绩感到自豪。

【教学重点及处理方法】
唐朝与日本、天竺的交往。

处理办法: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加强直观性,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及处理方法】
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

处理办法:先让学生了解唐朝对外友好往来的基本史实,再指导学生结合所学的内容归纳、概括出唐朝经济文化繁荣、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交通畅通是其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

【教学方法】
采用问题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加强学科渗透,增强学习历史的直观性和现实性。

创设轻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教学准备】
教师的准备:将《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鉴真坐像》《玄奘》等图片和录像制作成多媒体资料。

学生的准备:收集有关鉴真六次东渡资料、玄奘西游天竺等资料。

【教学过程】。

七年级历史下册《对外友好往来》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历史下册《对外友好往来》教案、教学设计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系统掌握我国古代至近现代的对外友好往来历程,包括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等重要历史事件。
-理解我国对外友好往来的历史背景、原因及其对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2.教学难点:
-分析历史事件背后的政治、经济、文化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对对外友好往来的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丝绸之路和郑和下西洋在对外友好往来中的意义,从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进行论述,完成一篇600字左右的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
3.制作一份关于丝绸之路或郑和下西洋的手抄报,内容包括事件背景、过程、影响等,要求设计美观、内容丰富,下节课提交。
4.家长辅助作业:与家长共同观看一部关于丝绸之路或郑和下西洋的纪录片,讨论观后感,并撰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观后感。
(四)课堂练习
1.教学活动:教师发放课堂练习题,内容包括填空、选择题、简答题等,旨在巩固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
2.学生作答,教师批改: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练习,教师及时批改并给予反馈,针对共性问题进行讲解。
3.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简要回顾,强调重点内容。
(五)总结归纳
1.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背景、过程、影响等。
2.教师强调:对外友好往来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我们应当继承和发扬的友好交往精神。
3.布置课后作业:教师布置相关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拓展视野。
五、作业布置
1.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选取一个你感兴趣的丝绸之路或郑和下西洋的相关历史事件,查阅资料,撰写一篇400字左右的历史小故事,要求内容真实、条理清晰,下节课与同学们分享。

七年级下第六课对外友好往来历史教案

七年级下第六课对外友好往来历史教案

七年级下第六课对外友好往来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鉴真东渡日本,玄奘西行天竺,促进中日、中印文化的交流;认识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友好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式,掌握鉴真东渡日本、玄奘西行天竺、郑和下西洋的主要史实;学会分析历史人物在促进中外交流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古代历史上中外友好交流的典型事例,认识和平交流对世界进步的重要意义;学习古代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品质。

教学重点:1.鉴真东渡日本,玄奘西行天竺,郑和下西洋的史实;2.分析历史人物在促进中外交流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

教学难点:1.玄奘西行天竺的艰辛历程;2.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关注古代历史上的对外友好往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自主学习(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了解鉴真东渡日本、玄奘西行天竺、郑和下西洋的主要史实。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鉴真东渡日本教师介绍鉴真东渡日本的背景,引导学生了解唐朝与日本之间的文化交流;讲解鉴真东渡日本的历程,强调其在日本传播唐朝文化、建筑、艺术等方面的贡献;分析鉴真东渡日本对中日文化交流的影响,引导学生认识和平交流对世界进步的重要性。

2.玄奘西行天竺教师介绍玄奘西行天竺的背景,引导学生了解唐朝与印度之间的文化交流;讲解玄奘西行天竺的艰辛历程,强调其在中国佛教文化、翻译学等方面的贡献;分析玄奘西行天竺对中印文化交流的影响,引导学生学习其勇于探索的精神品质。

3.郑和下西洋教师介绍郑和下西洋的背景,引导学生了解明朝与亚非各国之间的经济交流;讲解郑和下西洋的历程,强调其在促进中国与亚非各国经济交流、加强友好关系等方面的贡献;分析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引导学生认识和平交流对世界进步的重要性。

四、合作交流(15分钟)五、课堂小结(5分钟)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请结合教材,简述鉴真东渡日本、玄奘西行天竺、郑和下西洋的历程及其对中外文化交流的贡献;2.请谈谈你从这些历史人物身上学到的精神品质,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这些品质。

《对外友好往来》教案

《对外友好往来》教案

《对外友好往来》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友好往来历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感情。

2. 使学生掌握我国对外友好往来的主要表现形式,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

二、教学内容:1. 我国古代的对外友好往来事例。

2. 我国现代的对外友好往来活动。

3. 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我国古代的对外友好往来事例,现代的对外友好往来活动,以及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并体会到我国对外友好往来的意义和价值。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我国古代、现代的对外友好往来事例,以及其他国家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事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我国对外友好往来的具体情况。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我国对外友好往来展开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我国地理位置,引出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友好往来。

2. 新课导入:讲解我国古代的对外友好往来事例,如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等。

3. 案例分析:分析我国现代的对外友好往来活动,如一带一路、国际交流与合作等。

4. 课堂讨论: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我国对外友好往来的看法,以及如何与其他国家的人民友好交往。

6. 作业布置:让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对外友好往来的资料,下一节课分享。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分享环节的积极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对外友好往来的理解和认识。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搜集资料和完成作业的质量,检查他们对我国对外友好往来的了解程度。

3. 知识测试:通过问卷调查或小测验,测试学生对我国对外友好往来知识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延伸:1. 组织一次课外活动,如举办一个关于对外友好往来的文化节,让学生通过展览、表演等形式展示他们对对外友好往来的理解和认识。

2. 开展一次实地考察,如参观我国与其他国家合作的项目,让学生亲身感受对外友好往来带来的实际成果。

2014年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教案

2014年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教案

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教学设计一、课标要求以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的设定【知识与能力】了解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的情况,包括日本派往中国的遣唐使与唐文化对日本产生的深远影响、鉴真东渡日本、隋唐与新罗的频繁来往、玄奘西游取经等史实。

【过程与方法】1、通过设置情境,提供图片、视频等资料,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日本和新罗受唐文化影响的史实和对玄奘西游形成全面的认识2、通过材料,探究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并启发学生联系实际情况,古今结合说启示,培养学生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鉴真和玄奘事迹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任何事情的成功都离不开坚定的信念和个人的奋斗,这些历史人物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通过探究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唐朝的强盛,树立民族自豪感。

3、联系现实,讨论唐朝对外交往的活跃,对我们今天国家的发展有什么启示。

三、教学策略设计【教学重点】唐朝与日本、天竺的交往。

处理办法: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让学生自主学习,加强直观性,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处理办法:先让学生了解唐朝对外友好往来的基本史实,再指导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和老师所给的材料,归纳、概括出唐朝经济文化繁荣、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交通畅通是其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

【教法设计】创设情境法:采用爸爸去哪儿的方式,引入旅游的情境;用独立自学让学生自主学习,找到问题的答案。

用引导探究让学生讨论思考,培养思维能力。

用大量图片和音乐进行情感升华。

领略伟人的精神,感受唐朝的强盛。

【学法指导】学生的活动形式以情境教学为主,学生自主学习,找到答案,配合知识归纳、讨论思考、给学生充分的发散思维空间,培养个性并初步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

四、课堂教学过程设计幻灯片展示:日本、美国、英国、悉尼的唐人街图片。

【教师引导】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几幅图片是什么地方吗?这就是世界各地的唐人街,为什么外国人会称中国人为“唐人”?因为唐朝时期的对外交往十分活跃,给许多国家都带来深远的影响,所以外国人习惯把中国人称为“唐人”。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第6课 对外友好往来教案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第6课 对外友好往来教案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教案新人教版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教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教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1
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
2
3
4。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6课 对外友好往来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教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6课 对外友好往来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教案

第6课 对外友好往来教学流程的设计分为四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问题引领,导入新课 第一目 胸襟广阔兼收并蓄先给学生展示《唐人街》的相关图片:多媒体展示图片英国唐人街日本唐人街各国唐人街并提问:为什么外国人会将中国人称为“唐人”?今天让我们一起来领略唐朝对外交往的活跃。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当今世界唐人街有初步的认识,通过图片展示,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自然过渡到唐朝时期对外交往频繁,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

从而点明主题,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图片:《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看图说出与唐朝交往的国家日本新罗天竺[提出问题]1.唐朝时期与中国长期友好往来的有哪些国家和地区呢?2.从这幅图中我们还可以得到什么信息?方法引领:引领学生观察图片并进行小组讨论:结合图片及学过的地理知识,指出这些国家和地区并找出去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交通方式。

学生活动预期效果:【生1】日本、朝鲜、和印度及中亚和西亚地区。

【生2】交通发达、便利。

【生3】唐朝时期周边各国的使臣和商人都纷纷前来中国。

……多媒体展示图片:《职贡图》外国使节来华教师总结:唐朝对外交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

而唐朝的经济文化对交往各国影响也很大,通过商业贸易,互派使者,中国的文明、友谊传向世界,理所当然地,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望,也成为中国的象征,各国人民开始把中国称为“唐人”。

教师过渡:大家应该都喜欢旅游的吧?今天我们就穿越时空隧道,回到唐朝,追寻古人的足迹,去领略与唐朝交往最突出的几个国家的风土人情,探访它们和中国的文化渊源。

首先我们去与我们一衣带水的国家——日本。

二、自主学习,分组导学,合作探究第二目游各国仰中华风情足迹一唐风洋溢奈良城多媒体展示:材料一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纪》材料二学生活动:六人为一小组,学生合作探究。

[提出问题]1.材料一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由此可以看出日本的目的是什么?2.为此日本是怎么做的?3.为什么日本遣唐使要源源不断地到唐朝去呢?学生活动预期效果:【生1】学习唐朝先进的文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外友好往来
一、教学理念
唐朝在世界上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

其实,从汉朝开始,直到明朝,我国政府一直采取积极的开放政策。

汉代的丝绸之路联通了欧亚大陆,唐朝的频繁交往远扬了中华国威,明朝的郑和远航缩短了世界距离。

尤其是唐朝,它海纳百川,吸收各国文明,丰富了我国人民的经济文化生活,促进了唐朝的繁荣昌盛;同时它又无私奉献,把中华文明的精髓传播到世界各地,扩大了“中华文化圈”的影响,对世界经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通过本节课学习使学生明确唐朝在历史上的作用,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领会“交流促发展的”深刻内涵。

本节课按课程改革的人本思想、创新精神,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着力发展学生主动探究的师生、生生合作的教学模式。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隋唐对外交往的情况,包括日本派往中国的遣唐使与唐文化对日本产生的深远影响、鉴真和尚东渡日本、隋唐与新罗的友好往来、玄奘西游取经等史实。

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归纳、整理、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学生课前搜集资料、整理故事,课中阅读教材、分析地图、讨论问题,通过参与课堂活动,增强学习历史的兴趣,掌握重要的史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鉴真六次东渡和玄奘历时18年的西游及历时19年的译经生涯等史实,养成追求真知和为实现目标不懈努力的品质。

了解当时傲居世界文明之首的东亚文明及其中心唐朝,增强民族自豪感。

4.教学重点及处理方法
重点是唐朝与日本、天竺的交往。

处理办法: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让学生自主学习,加强直观性,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5.教学难点及处理方法
难点是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

处理办法:先让学生了解唐朝对外友好往来的基本史实,再指导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归纳、概括出唐朝经济文化繁荣、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交通畅通是其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

三、教学背景分析
1.学情分析
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具有好奇心、好胜心较强的特点,由于年龄的局限性,接受能力较强,但条理性差,逻辑思维能力、理解能力、空间想像能力较弱,学习态度积极但学习方法比较单一。

针对这样的特点,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气氛,以完成教学目标。

同时这一史实学生比较熟悉,适宜做自主学习的资料来源。

2.课程资源的重组与素材的选择
本节课在介绍唐与日本、天竺时,许多内容都是学生较为熟悉的,而且影视节目中经常出现的“唐玄奘”“鉴真东渡”等故事,将这一内容给予补充,增加一些影视资料作为知识的拓展,使学生的思维具有连续性,同时更富有踊跃性。

3.教学过程的构思
本节课我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以学生对话交流为手段,达到师生和谐互动,采用问题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加强学科渗透,增强学习历史的直观性和现实性。

创设轻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以学生搜集资料为载体,融洽生生合作的关系,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给学生创设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为学生搭建展现自我的舞台,各个小组分工明确,将他们从课外书籍、网络上收集的文字资料、图片资料进行整理、加工,然后每一小组选一名代表汇报本组的学习成果,通过小组之间的合作交流构建充满活力的课堂。

四、多媒体的运用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并制作了“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鉴真坐像”“玄奘”等课件图片和录像制作成多媒体资料,展示了各种形式、丰富多彩的信息资料,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历史体验和感性认识,活跃思维,尝试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提高学习热情。

五、教学流程
1.新课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旅游是一项很好的活动。

在国内旅游可以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到国外可以领略异国风情。

下面请大家跟我到世界各地去,看看这些是什么地方。

出示课件“唐人街”图片,教师介绍这是世界一些大城市的“唐人街”。

为什么在现代化大城市中,还称华人聚居的地方为“唐人街”呢?大家想一想。

2.学习新课
(1)教师概述
唐朝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唐朝政府采取开放的政策,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并允许他们长期在中国居住,所以对外交往比较活跃,那么,唐朝与哪些国家和地区往来密切呢?
出示课件:“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

让学生找到唐朝时与中国有交往的国家和地区,让学生感受唐朝的经济文化很发达,所以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唐朝成为中国的象征,所以各国开始把中国人称为“唐人”,这个称呼至今仍在一些国家沿用。

这些国家和地区就是今天的日本、朝鲜半岛、印度半岛和中亚、西亚的国家。

想到这些国家去看一看吗?好,现在我们就乘坐时空快车,穿越时空隧道,重回唐朝,老师就带大家一起,循着古人的足迹,去领略异国风情,去探访它们和中国的文化渊源。

今天我们先去三个地方:日本、朝鲜半岛和印度半岛。

(2)出示课件:日本风光、人文(配乐)、日本遣唐使船。

让学生感受到日本是我国一衣带水的邻邦,是一个风光秀丽的岛国。

唐朝时,日本天皇先后18次派出遣唐使团到中国,有时还亲自到海边为他们送行;遣唐使团先后2500多人冒着生命危险,舍身渡海到达中国。

学生边看边思考:“为什么他们要源源不断地到唐朝去呢?”
(3)出示课件:“鉴真像”“唐招提寺系列图片”“鉴真对日本文化的贡献”录相资料。

由学生讲述有关鉴真的故事。

体会鉴真东渡先后历经12年,六次起程,五次失败,出生入死,终于在他66岁高龄时,搭乘日本“遣唐使”回国的船只,克服种种艰难险阻到达日本,受到天皇和日本人民的热烈欢迎。

教师提出:“鉴真到日本后对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什么贡献呢?”
鉴真向日本传达了当时高度发达的中国文明,推进了日本的文化发展,这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是非常了不起的,所以鉴真被称为日本文化大恩人。

教师进一步提出:“在唐朝与日本的交往中,你有什么感想?”
日本非常善于学习其他国家的优秀文化,并且在吸收先进文明后,不断创新。

日本大和民族这种善于学习、勇于进取和敢于改革的精神是很值得我们借鉴的。

(4)出示课件:朝鲜风光、人文(配乐):
教师提出问题:“新罗与唐朝的文化交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在频繁的交往中,双方各自得到哪些好处呢?”
学生阅读教材得出双方在交往过程中互有影响。

教师导语:结束了东亚之行,我们再去拜访一个古老的国度,它就是印度。

在唐朝与天竺的交往中,最杰出的使者要数高僧玄奘了。

现在我们就沿着玄奘的足迹来寻找历史。

(5)出示课件:印度风光、人文(配乐)、“玄奘像”及影视资料、那烂陀寺遗址、《大唐西域记》。

教师概述:说到玄奘,同学们肯定会联想到《西游记》。

看过《西游记》的同学请举手,谁来说说《西游记》的主要内容?其中唐僧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刚才大家谈到的是在《西游记》中的故事,但在中国历史上,玄奘确有其人,到西天取经也确有其事。

那玄奘西游取经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知道在课前大家查阅了许多有关玄奘西游的资料,现在以小组为单位,来展示大家搜集的资料,讲讲你所知道的有关玄奘的故事。

玄奘取经与小说电视中的情节有何不同?
通过学生的讨论,得出做事应该坚持不懈,不畏困难,要有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回的精神,这样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也就是“有志者事竟成”。

(6)课堂小结
在我们为祖先的成就感到自豪的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今天的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时期,我们也应该像唐朝那样,与各国友好往来,吸收先进文化,与世界同步发展,这样,才能够使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富强。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强调了师生互动,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了每一位学生的成长过程,注意了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转变,注意通过历史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顽强精神和坚强意志。

注意激励性语言的应用,使每一位学生积极参与,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弘扬了学生的“人文精神”,体现了历史教育“以人为本”的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