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导学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9137bebc83d049649b66585a.png)
六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2、《郑成功》第1课时导学案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活 动 方 案导 学 设 计调 整 改 进活动一:通读文本,学会生词。
1.自由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语句。
2.小组合作:①练读生词,注意加点字的读音。
犁 奴役 驻军 兽肉 载歌载舞 慷慨激昂耙 镰刀 融洽 瞭望 风帆蔽空 负隅顽抗②交流词意,组内不能解决的做上记号。
3.展示朗读,解决疑难问题。
活动二:再读文本,理清文脉。
1.快速默读课文,思考: ①课文主要写了什么?②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注意用词准确)2.组内交流。
3.全班展示。
【检测反馈】1. 在加点字正确的读音下面画横线。
活动一:通读文本,学会生词。
1.自由轻声读课文,思考《郑成功》一文向我们介绍了他的那些事迹呢? 2.检查生字词。
⑴读准字音。
残酷奴役慷慨激昂允许铁甲舰街头巷尾融洽酋长 ⑵注意字型。
指导写“街头巷尾”的“巷”,“融洽”的“融”。
⑶指名读课文。
⑷概括课文重要内容。
活动二:再读文本,理清文脉。
根据提示理清文章脉络。
初读了课文,你能说说郑成功的主要功业是什么吗?(一是收复台湾,二是建设台湾) 那么课文哪些自然段分别写了这两件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第1课时导学案教学目标: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第2课时导学案斗争的最佳方式就是——音乐。
他是怎么做的呢?三、总结。
肖邦的爱国就体现在他忍痛离国时的满怀悲愤,体现在师生送别时对祖国的无限依恋,体现在彻夜工作时对祖国日夜的思念,更体现在与世长辞前的深情嘱托。
4、《古诗两首》第1课时导学案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理解诗的内容,了解写作背景,体会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
活动方案导学设计调整改进活动一:知诗音。
1.自由大声朗读古诗,读准字音和节奏,识记生字“涕、巫、洛”。
2.组内按序号轮读古诗,读出全诗的韵味。
3. 展示朗读。
六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全册
![六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0165d7066f1aff00bfd51e51.png)
六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全册一、分数乘法新课题知一个分数乘以整数课型探编号 Zzzxx6101 究学习内教科书第2页-3页学具准容及相应习题备 1、我会在已有的分数加法及分数基本意义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学习目实例,通过对分数连加算式的研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标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学习过程学案自学自学教材第2.3页小组合作小组讨论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 提示:从两算式表示的意义和两算式的特点进行比较。
(让学生展开讨论)。
班级展示教师点评教师明确: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相同,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出两算式的意义?(引导学生说出都是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达标检测 1.完成教材练习一的1.2.3题。
教后反思在复习整数乘法的基础上学习分数乘法,难度不是很大,但是表示的意义学生难以理解,借助多媒体课件的演示,直观表示出分数乘整数的意义,简单、易懂。
课题一、分数乘法新课型知编号 Zzzxx6102 分数乘法(二)探1 / 40究学习内教材第3页及相关学具准容教学内容” 备学习目我会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就是“求一个数的标几分之几是多少”。
学习过程学案自学自学教材第3页小组合作先小组讨论,再汇报交流。
计算法则: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用分母相乘的积分母。
班级展示达标检测 1.完成教材练习一的4、5题。
教后反思在教学中,我对教材进行了有效的处理,选择了充满生活原味、趣味性强、形式多样的练习,从谈话激趣引入,口算突显计算方法,涂一涂明算理,到各种变式计算,综合应用,让学生在算一算、说一说、想一想中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明白分数乘法的算理,知道分数乘法从生活中来,从而进一步认识到了数学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激发了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和积极情感,无疑使学生变得爱练想练。
新课题一、分数乘法课型知Zzzxx6103 分数乘法(三)探编号究课本第5页的例4,学习内完成“做一做”和容练习四的第3、6、7、学具准备 9题。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全集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全集](https://img.taocdn.com/s3/m/3e916bed0c22590102029dc5.png)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全集一、学案的编写意图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更有效的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更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体现新课程标准倡导的“语文教学应该是师生积极互动、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教材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教育。
为此,我们编写了集教与学于一体的学习资料。
小学语文“以学定教,同案协作”教学模式,融入了我旗“小语整改”、“自主探究式教学”等科研成果,突出了语文学科的特点,强化了读书训练,重视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积累,读中得法。
整个学习环节的设计,遵循了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语文学习的规律,注重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学生的读书活动有层次、有梯度,导学案的设计真正落实了有效教学的教育理念。
二、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导学案的基本结构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法提示学习准备课时六年级上册学案课前预习(基础知识主要内容学后疑问)我来盘点自我挑战学习过程合作探究自主、合作学习作业布置达标训练拓展延伸相关链接三、板块使用说明学生在学习每课前首先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法提示、学习准备”,在此基础上学生按要求进行课前预习。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要随时看看这些要求,切实做到心中有教材、有目标、有重点、有学法,一句话心中有数,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关于“课前预习”。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课前预习课文的能力,因此,我们设计了此环节。
学生按照预习要求认真的预习课文。
它包括三个小版块,即:基础知识、内容了解、学后疑惑。
基础知识:主要是本课的字和词认识、理解和书写,是依据中高年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独立识字和读书的能力而设计的。
内容了解:是为学生整体感知课文而设计的题目,是让学生通过预习对课文大意有所了解,为进一步学习做好铺垫。
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盼(1)
![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盼(1)](https://img.taocdn.com/s3/m/904e347f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2a.png)
六年级语文六上导学案第___周第___课时课题《盼》(1)课型新授课主备人备课组审核六年级语文组级部审核学生姓名教师寄语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士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
——苏轼1.阅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学习目标2.围绕中心组织材料。
学习重点运用心理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学习难点围绕中心组织材料的方法。
学法提示以问促读以读代讲读中感悟品味深情第一课时一、情景导入二、自主预习1.给加点字注音。
斗篷.()应和.()痱.子()浸.湿()烤.干()嘟囔..( ) 腥.味()喧.闹()2.重要词语。
(1)嘟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窸窸窣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理直气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学常识:《盼》作者是,1957年生河北赵县,代著名作家。
著有长篇小说《玫瑰门》《》,短篇小说《》。
三、合作探究1.快速默读课文,试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讲的是妈妈给“我”买了一件,而从那以后“我”每天总是盼着。
一天放学后,终于掉了,“我”想出了各种借口想到街上去,都没有实现。
第二天早晨,“我”背着书包上街突然掉下了,“我”地跑回家让妈妈帮“我”穿上了,走在街上,滴答的雨滴让“我”不已。
2.第一部分(1—2自然段):讲妈妈给“我”买了一件,“我”。
第二部分(3自然段):讲“我”开始着雨天,可是一连好多天,天空都是的。
第三部分(4—17自然段):讲一天放学后,果然掉了雨点儿,“我”找了许多借口想穿上到街上去,都没有实现。
第四部分(18—21自然段):第二天早晨突然掉下了雨点儿,“我”地跑回家让妈妈帮“我”穿上了,走在街上,滴答的雨滴让“我”不已。
3.雨衣样子的介绍:我打开一看,是一件、新雨衣。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导学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导学案(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d2e83371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8eb9f6f.png)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导学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导学案第【1】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根据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自学教材等活动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了解圆的各部分名称并能用字母表示对应的名称。
(二)过程与方法了解可以应用不同的工具画圆,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会用圆规正确地画圆。
运用画、折、量等多种手段,理解同圆或等圆中半径和直径的特征和关系。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圆的了解,进一步体会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圆的各部分名称和特征,用圆规正确地画圆。
教学难点:归纳并理解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圆规、尺子、剪刀、绳、钉子、各种物体表面有圆形的实物等)。
四、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揭示课题1.谈话引入。
教师: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有哪些?(1)学生回忆交流: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2)今天我们要更深入地来认识“圆”。
(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2.列举生活实例。
教师:在生活中,圆形的物体随处可见。
(1)展示教材:从奇妙的自然界到文明的人类社会,从手工艺品到各种建筑……到处都可以看到大大小小的圆。
(2)教师:你能说说自己所见过的圆吗?(学生列举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简短的“平面图形有哪些”的谈话直接引出课题,简洁明了,同时无形中也巩固了“圆是平面图形”这一知识点;学生对圆已有一定的认识,因此通过主题图欣赏生活中的圆,让学生找找自己生活中见过的圆,使学生对圆有了初步的了解,激发了进一步学习圆的兴趣。
(二)利用素材,尝试画圆1.尝试运用不同的工具画圆。
教师:如果请你在纸上画出一个圆,你会怎样画?预设:(1)利用圆形的实物模型的外框画圆;(2)用线绕钉子旋转画圆;(3)用三角尺;(4)用圆规……2.运用圆规画圆。
(1)认识圆规。
课件出示圆规,帮助学生认识圆规。
圆规的组成:一只“带有针尖的脚”,一只“装有铅笔的脚”。
比的意义(导学案)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比的意义(导学案)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6c31899f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9500552.png)
标题:比的意义(导学案)——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比较思维和抽象概括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比的定义: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的一种关系。
2. 比的表示方法:用冒号“:”表示,如a:b。
3. 比的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比值不变。
4. 比的计算:求比值、化简比、求比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比的概念、表示方法和性质。
2. 教学难点:比的化简和求比例。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比的概念。
2. 新课导入:讲解比的定义、表示方法和性质。
3. 例题讲解:通过典型例题,让学生掌握比的计算方法。
4.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结:总结比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6.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练习的完成情况和正确率。
3.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比的意义,避免机械地记忆。
2. 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体会比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兴趣。
3.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总之,比的意义是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比较思维和抽象概括能力,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比的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因为这是整个教学设计的核心,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有效理解和掌握比的概念及其应用。
以下是对“教学过程”的详细补充和说明:教学过程详细补充1. 导入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可以问学生:“如果你有10个苹果,你的朋友有5个苹果,你们两个的苹果数量是怎样的关系?”这样的问题能够引导学生思考“比较”的概念,从而自然地引入“比”的学习。
2023-2024全册(导学案)人教PEP版英语六年级上册
![2023-2024全册(导学案)人教PEP版英语六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e11a2c87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20.png)
Unit 1 How can I get there?A.Let’s talk and Let’s learn一、写出下列单词或句子的中文意思。
hospital cinema post office bookstore science museumWhere is the cinema?It’s next to the bookstore.二、单项填空。
( )1. Hey, John. ____ is the zoo?A. WhereB. HowC. Who( )2. I want to borrow (借) a book. Where is the ____?A.parkB. libraryC. hospital( )3. ____. Where is the post office?A. Excuse meB. GoodbyeC. Sorry( )4. Jack: Is there a computer room in your school?Lucy: ____.A.Yes, there isB. Yes, there areC. Yes, it is( )5. ____ great museum!A. HowB. WhatC. What aB.Let’s talk and Let’s learn一、填上正确的单词,使句子完成。
1. It’s next the cinema.2. Please turn left Renmin park.3. How can we there?4.There is a nature park our city.5. What interesting film!6. How can I the bookstore?二、选择正确的答案。
()1. Is it birthday today.A. JohnB. John’sC. Johns’()2. How can I the hospital?A. getsB. getC. get to()3. Turn left at the cinema, go straight.A.butB. becauseC. then()4. I know Italian restaurant.A. aB. anC. /()5. The science museum is in front of the park Dongfang Street.A. fromB. onC. atB.Read and write一、根据句意,选择正确的单词,补全句子。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导学案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34d5ffafff00bed5b9f31dc6.png)
1.山中访友(第1课时)授课总时数:2 授课日期:2011 年 8 月 24 日主备人:一、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正确读写课文中生字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过程与方法3.学习作者认真观察事物,走进大自然。
情感态度价值观4.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感情。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理解本课将进山观赏景物比作山中访友的新奇构想。
2.难点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采用第二人称的巧妙之处,体会访友的心情。
三、知识梳理学会生字,了解课文大意。
四、学法指导以读促讲在读中感悟五、学习过程(一)出示目标流程(1分钟)出示学习目标,课前随堂设计。
(二)自学讨论释疑(8分钟)1.自学指导(1)读文时,用心,边读边想像。
(2)边读边画,并在印象深刻句子旁写出感受。
2.教师设问(1)作者到山中拜访的到底是什么?他为什么要这样称呼他们?(2)细读课文,品味语言感受作者的好心情。
3.小组讨论对疑难问题组进行讨论交流。
(三)展示汇报梳理(15分钟)1、展示汇报教师设计的问题1、2。
2、师生共同总结本课节的知识点、重难点,学生在课文中标注、记录。
(四)达标检测评价(8分钟)1、给加点字注音汩汩.( ) 嗅.到( )犬吠....( )..蕴藏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清爽( )依然( )宁静( )蕴藏( )陡峭( )热切( )奥秘( )3判断下列句子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①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 )②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 )③你好,清凉的山泉!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好,陡峭的山崖!你好,悠悠的白云!( )(查一查、评一评)1.山中访友(第2课时)授课总时数:2 授课日期:2011 年 8 月 24 日主备人:王春莲一、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读中感悟。
2.学习作者表达感情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3.读重点句子体会感情.并引导学生品析句子。
六年级上册英语全册导学案
![六年级上册英语全册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c4d7828a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f4.png)
六年级上册英语全册导学案I. 课程概述本导学案是针对六年级上册英语全册的研究内容进行的导学辅助材料。
通过本导学案的研究,学生将能够全面掌握六年级上册英语研究的重点知识和技能,并提高自己的综合应用能力。
II. 研究目标* 熟练掌握六年级上册英语的词汇和语法知识* 能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口语和书面表达* 提高阅读和听力技能,理解简单的英语文章和对话III. 研究内容1. 单词研究* 研究并记忆本学期内所涉及的核心单词和短语2. 语法研究* 研究时态的用法,包括现在进行时、一般过去时和将来时* 研究并掌握被动语态的构成与用法3. 句型研究* 研究并运用一些常用句型,如宾语从句、定语从句等4. 阅读理解* 阅读并理解课本中的文章和故事,能够回答相关问题5. 听力练* 听力练,提高听力理解能力,包括听懂并理解简单的对话和短文IV. 研究安排根据课程进度安排每周的研究内容,每天进行适当的复和练。
V. 研究方法1. 注重词汇记忆:通过复卡片、使用单词表等方法记忆和掌握核心单词和短语。
2. 扩展阅读:除了课本上的文章,还可以选择一些适合自己水平的英语读物进行阅读练。
3. 听力训练:通过听录音、听磁带和参加英语角等方式进行听力练,提高对口语和常用表达的理解能力。
4. 多练口语:通过语音练、模仿和交流等方式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VI. 研究评价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考试成绩等综合评价学生的研究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帮助学生解决研究问题。
VII. 总结本导学案为学生研究六年级上册英语全册提供了指导和辅助,希望学生能够根据导学案的研究安排,合理规划研究时间,充分利用各类资源,全面提高自己的英语能力。
小学六年级上册《古诗三首》导学案
![小学六年级上册《古诗三首》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3f217ded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7ff4269.png)
《古诗三首》导学案学习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 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3. 学习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4. 感受古诗的意境美,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学习重点难点:1. 重点: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2. 难点:领悟古诗的意境,学习古诗的表达技巧。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 我会读。
()()()()()浪淘沙九曲天涯莺啼酒旗2. 我会写。
huáng hé wàn lǐ shā rú qū组词:()()()()()()()3. 重点字讲解。
淘:是()结构,偏旁是()。
可以组词。
造句:。
书写指导:左右结构,左窄右宽,“淘”的右半部分“匋”要写得紧凑,撇和竖弯钩要舒展。
涯:是()结构,偏旁是()。
可以组词。
造句:。
书写指导:左右结构,左窄右宽,“涯”的右半部分“厂”要写得稍扁,“圭”的两个“土”字大小一致。
4. 多音字。
()曲()5. 解词义。
浪淘沙:;天涯:;二、合作探究1. 了解课文背景。
(1)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三位诗人的生平经历和创作背景。
(2)了解古诗所反映的时代背景和文化内涵。
2. 通读古诗,理清脉络。
(1)每首古诗分别写了什么内容?(2)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的主要意思是什么?3. 思考:(1)每首古诗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古诗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4. 对照注释和查阅的资料来理解古诗的意思。
(1)“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这句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2)“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慨?(3)“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这句诗中“等闲”是什么意思?诗人是如何描写春天的景色的?5. 分析每首古诗的意境和语言特色。
三、展示交流1. 各小组依次推举发言人汇报小组成果。
(1)朗诵古诗,展示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全册)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a77d563b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33.png)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全册)1《草原》导学案课题草原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正确读写“毯、陈”等9个字,会写“草原、线条”等22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如诗如画的草原风光,感受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
3.读懂课文,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4.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背诵第1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如诗如画的草原风光,感受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
课前准备1.搜集有关草原的文字资料与图片,制作课件。
(教师)2.自学生字词,熟读课文,能说出每个自然段的大意。
(学生)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f时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教学提示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用时:2分钟)1.揭题,板书课题。
2.欣赏草原图片,引导学生谈感受。
3.介绍作者老舍。
1.生齐读课题。
2.欣赏图片后畅谈感受。
3.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老舍及其作品的相关信息。
1.在学生介绍老舍及其作品后,教师相机补充。
2.对课前搜集信息多且能将搜集到的信息变成自己的内容的学生给予表扬。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用1.出示初读要求: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遇到生字新词多读几遍。
2.检查学生对新字词的掌握情况,重点指导多音字的读音,形近字及难写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对照拼音读对生字,努力将课文读流利。
2.相互提醒该注意的生字词。
1.要提醒学生注意生字的读音:“蒙古包”中的“蒙”读"ng:"衣裳"中的“裳”读轻声;“羞涩''的“涩”是平舌音。
2.要提醒学生注意生字时:10分钟)字的字形。
3.分段指名朗读课文。
组织交流:草原给你留下什么印象?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草原的?3.听同学朗读课文,纠正读错之处。
概括课文从两个方面介绍了草原。
(风光美、人情美)的书写:“陈”右侧是“东"不是"腐"是半包围结构,不要写成上下结构。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桥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桥导学案(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297798d7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b1.png)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桥导学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桥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相机教学“咆哮、狞笑、揪、瞪”等重点词语2、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3、抓住人物言行感受老汉伟岸的形象与不朽的精神。
教学重点:通过言行感受人物品质,指导朗读。
教学难点:难点是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直接揭题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桥》.2.桥是一篇小说,全文只有五百来字,由于篇幅短小也叫小小说,(师板书:小小说)它曾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到底有什么魅力获得如此佳绩呢?请你们也去读读课文,请同学们打开课本78页.二、初读课文,梳理内容1.自由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件什么事?(提个醒,你可以抓时间、主要人物、事件来说文章的主要内容)(评:同学们读得真认真,读了课文,谁来说说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交流反馈2-3人,(评:概括能力不错,概括得很准确)师随机板书:老汉村民师点拨:你们说的是故事感人的情节,(板书:情节)故事中的主人公“老汉为了让村民顺利过桥,自己和儿子却牺牲了。
(板书:人物)3.那么,故事是在怎样的环境中发生的呢?(板书:环境)三、学习环境描写,感受洪水的可怕1、快速浏览课文,把描写洪水的句子划下来。
2、交流:出示句子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
像泼。
像倒。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水渐渐窜上来,放肆(sì)地舔着人们的腰。
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1)分句读句子,正音,适机引导朗读。
(评:找得真准)第1句:这雨下得很大呀,声音响点,读的“这雨很大很大的样子出来。
”第2句:咆哮一般指什么?(人暴怒喊叫。
)这里什么在咆哮,洪水好像受惊的野马在咆哮这是运用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更能让我们感觉到洪水的——(洪水来势凶猛,奔腾呼啸。
)学生读这句,分析后再让他读。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桥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桥导学案(推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b3227fc0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81.png)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桥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桥导学案第1篇】六年级《桥》教案一、教材分析课文《桥》是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也是一篇微型小说。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
故事叙述了一位老汉在山洪暴发之后,将村民们安全地送过桥。
作为党支部书记,他要求同是党员的儿子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作为父亲,生死抉择之际他推着儿子先走。
他用共产党员的信念和深沉的父爱筑起了一座不朽的生命桥。
作为一篇经典的微型小说,《桥》在情节和语言上都非常有特点。
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冲突不断。
山洪暴发,村民们抢着过桥的惊慌失措,与老支书如山一样的稳重形成第一次冲突。
混乱中,老支书提出“党员排在后边”,再以“可以退党”一锤定音维持秩序,这是第二次冲突。
第三次冲突是老支书揪出插队的党员小伙子。
第四次冲突发生在生死关头,老支书与小伙子都想让对方先过桥,结果两人都不幸遇难。
课文的语言形式也很有特点。
短句很多,自然段也极为简短,读来节奏急促而紧张。
用环境描写串联起整个故事。
既营造了情节发展的紧迫感与危机感,也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更暗示着人物的命运。
留白处意味深长。
比如,小伙子被发现插队后“瞪了老汉一眼”;被洪水冲走前老汉“似乎要喊什么”。
这“瞪”和“喊”的背后是什么?作者没有写,读者却能联想到许多。
小说的结尾是一个老太太来祭奠她的丈夫和儿子。
故事到这里戛然而止,但读者此时才恍然大悟:那小伙子不仅仅是党员,更是老支书的儿子!这样的结尾,达到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二、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通过之前的语文学习与阅读积累,对小说并不陌生,已经初步打下通过语言、动作、心理来理解人物形象的基础。
但学生还处于感性认识阶段,不宜求深求全。
对于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桥》,要让学生能在阅读中体会环境描写和情节塑造对人物形象的作用,还需要教师设计贴合学生认知基础的学习活动,一步步做好引导,切忌用晦涩的术语进行过度解读。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月光曲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月光曲导学案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54d5732d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03.png)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月光曲导学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月光曲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的】1、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贝多芬在一种特定的环境中谱写了《月光曲》,以及《月光曲》的内容,从而体会到贝多芬同情劳动人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熟读课文;3、从课文中找出一些像“幽静的小路”“断断续续的钢琴声”这样的词语,并抄下来。
【教学重点】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贝多芬在一种特定的环境中谱写了《月光曲》,以及《月光曲》的内容。
【教学难点】初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知道贝多芬是一位同情和热爱劳动人民的伟大的音乐家。
【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引出文中的主要人物导语: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即兴创作了著名的《月光曲》,你们谁能把你了解的贝多芬的资料介绍给大家?(学生交流贝多芬的生平和作品)二、检查预习情况1、出示生字,指名读──组词语读:莱茵幽券蜡瞎陌盲键粼缕恬汹录2、学生互相提示易读错、易写错的字券:quàn(下边是“刀”不是“力”)恬:tián(不念qià)蜡烛:这两个字的偏旁不一样。
幽的笔顺:3、解词:(学生互相质疑、解疑)幽静:幽雅寂静。
课文中形容小路很偏僻,很清静。
陌生:生疏,不熟悉。
清幽:凄清而幽静。
微波粼粼:水清澈的样子。
4、指名读课文,想一想,《月光曲》是在怎样的情境中创作出来的?三、默读课文把课文中讲贝多芬弹奏《月光曲》的内容找出来,多读读,把自己的感受简单批注下来,同时画出自己的疑问。
1、学生独立默读,完成批注。
2、在小组中质疑、解疑,记下在组内没有解决的问题。
3、在全班交流时提出问题,互相解答。
四、练习出示练习要求:从课文中找出一些像“幽静的小路”“断断续续的钢琴声”这样的词语,抄下来。
微弱的烛光十六七岁的姑娘清幽的月光微波粼粼的海面上轻纱似的微云雪亮的浪花恬静的脸上大大的眼睛波涛涌汹的大海美妙的琴声五、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新词。
六年级上册导学案
![六年级上册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97315eed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f230013.png)
六年级上册导学案一、数学1. 识字:观察右侧方框内的汉字,请尝试读音、认识意思。
2. 序数与基数:回顾序数和基数的概念,请完成下列题目。
⑴第五个数是几?⑵将“第七”用基数说出来。
3. 分数:将下列分数化为最简形式。
⑴ $\frac{6}{8}$⑵ $\frac{15}{20}$4. 乘法口诀表:背诵7、8、9乘法口诀表,并尝试快速计算以下题目。
⑴ 7×8=?⑵ 9×6=?二、语文1. 单词辨析:根据拼音提示,填写正确的词语。
⑴ tóng ____ (a) 同 (b) 筒 (c) 桶⑵ shēng ____ (a) 声 (b) 生 (c) 圣2. 成语接龙:继续前一位同学的成语,达到15个连续成语即可完成任务。
3. 诗词欣赏:背诵朱自清的《春》并体会其中的意境。
4. 听写:老师朗读一段文字,请同学们仔细听写下来。
三、英语1. 单词拼写:根据图片和首字母提示,填写正确的单词。
⑴ c____ (cat)⑵ b____ (ball)2. 语法练习:选择正确的选项完成句子。
I ____ (is/am) a student.She ____ (is/are) my friend.3. 对话演练:与同桌进行一段日常对话,保持交流流畅。
4. 课文理解:阅读课本上的一篇短文,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四、科学1. 实验探究: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水的沸点是否受海拔高度影响。
2. 科学常识:回答以下问题。
⑴什么是自然界中最小的单位?⑵地球上最广泛分布的金属是什么?3. 探索问题:提出一个你对自然界中的某个现象的疑惑,并写下你的猜想。
4. 思维拓展:假设你是一名科学家,你会选择研究哪个领域并为什么?请简要说明理由。
五、体育1. 体育操练:进行一套简单的健身操练,保持身体活力。
2. 运动技能:尝试掌握跳绳、投球等基本的体育动作。
3. 游戏搭档:和同学组成小组进行各种体育竞赛,锻炼团队合作能力。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导学案(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3616de19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418ce40.png)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导学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导学案第【1】篇〗一、导入,激发阅读兴趣我们常说“千金易得,知音难求”。
“知音”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呢?是从何而来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与“知音”有关的故事。
二、走进故事,体会感情1、解题:《伯牙鼓琴》,鼓为“弹”的意思。
2、自学(读准、读通、读懂)。
3、互助学习:朗读检查、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的意思。
4、分享与释疑:重点强调“汤”的读音,最后一句的断句及意思“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补充资料:伯牙是著名的琴师,并且在朝为官;而锺子期是一位樵夫。
两人地位相差很大。
三、深度思考,理解“知音”1、提问:“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为什么锺子期死后,伯牙要破琴绝弦,终身不再弹琴?预设:因为伯牙认为钟子期是他的.知音。
(这是比较浅层的理解,学生可能会关注到这一因果,但不能体会其中深厚的情感由来。
)2、从哪里可以看出钟子期是伯牙的知音呢?请在文中找到依据。
预设:因为在伯牙“志在太山”时,子期能够评论出“巍巍乎若太山”;伯牙“志在流水”时,子期可以感受到“汤汤乎若流水”。
请你发挥想象,锺子期听到琴声后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呢?(引导学生细致描述)预设:当锺子期听到伯牙在弹高山时,他可能看到了巍峨的大山,山势连绵起伏,山峰高耸入云。
当锺子期听到伯牙在弹流水时,他可能看到了河水浩浩荡荡,奔流向前。
3、伯牙将子期视为知音,是否只是因为他能听懂自己的琴声?引导学生回到文本,关注到“志在太山”“志在流水”,琴声包含着伯牙的情操与志向。
子期听懂的不仅仅是外在琴声,更重要的是琴声中包含的志向。
由此,伯牙才将其视为知音,与那些表面上赞扬他琴声的人相比,子期才是真正明白自己的人。
因此,只有“知志”才是真正的“知音”。
4、此时此刻,伯牙的内心是这样的呢?预设:激动的、欣喜的、不在感到孤单的。
5、当锺子期死后,伯牙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他为什么一定要破琴绝弦?预设:伤心的,悲痛的,甚至是绝望的。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竹节人导学案推荐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竹节人导学案推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7841cd75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91.png)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竹节人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竹节人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会写16个生字,重点理解“疲倦、威风凛凛、别出心裁”等词语。
2.根据课文导语中给出的三个不同任务,采取不同的方法阅读课文。
3.联系生活实际,感受童年的时光是美好的,童年的生活是自由快乐的。
4.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如何把制作竹节人和斗竹节人的过程写得具体生动的。
5.品味文章生动、幽默的语言。
教学重点:了解做竹节人的过程,感受斗竹节人的快乐;品味生动、幽默的语言。
教学难点:学会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写“豁、凛、疙”等1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疲倦、疙瘩、威风凛凛”等词语。
2.对照课前导语和课后思考题,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梳理课文层次。
3.品读重点语句,体会语言的生动、幽默。
教学难点1.正确读写生字词。
2.理清课文的故事情节,梳理行文思路,根据阅读方法确定学习重点。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展示一些手工老玩具的,如木枪、弹弓、陀螺、毽子、风车等,再出示一些时下流行的玩具的,在对比中导入本课课题。
过渡:同学们,这些老式玩具你们认识几个?这些新式玩具呢?乍看上去,这边的玩具显得简单粗糙,这边的玩具显得精美有趣,它们是不同年代的孩子们的最爱,都给孩子们留下了珍贵的快乐记忆。
玩具永远是孩子们最好的朋友之一,特别是在物质十分匮乏的年代,那些手工玩具就显得格外珍贵了。
今天啊,我们就来认识一种有趣的手工玩具——竹节人。
它长什么样子呢?同学们可以翻开课本看一看。
2.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1.介绍作者及相关写作背景。
范锡林 1950年生于江苏无锡。
1990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系,199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著有专集《辟邪铜钱》《秘道》《小巷三杰》等,已发表小说、童话、散文三百多万字。
他的作品曾获陈伯吹儿童文学奖、《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奖等40多项奖项。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只有一个地球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只有一个地球导学案(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381c23d6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2b.png)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只有一个地球导学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只有一个地球导学案第【1】篇〗教材简析:《只有一个地球》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的一篇课文。
题目贯穿全文,先讲人类拥有的地球美丽而渺小,接着讲地球上人类活动范围小、资源有限,然后讲人类不能够移居到别的星球,最后呼吁人类要精心保护这唯一可赖以生存的星球。
教学目标:1、学习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渺小、慷慨、枯竭、和蔼可亲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保护地球的自觉性。
重难点:使学生懂得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要精心保护好地球。
学情分析:使用本教学设计对学生有一定的要求:首先学生要有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有自己的独到见解。
其次,要求学生对环境保护,人与自然等方面有一定的感性积累,这样在课堂上才容易与文本共鸣,较快地进入情境。
最后要求学生有积极表达的愿望和一定的口头表达能力,这样师生、生生间的对话才会精彩,教学目标才能高质量的完成。
课前准备:1、学生搜集有关环保方面、地球知识方面的资料。
2、教师制作相关媒体课件。
教学策略:1、利用多媒体课件一方面为学生创设情境,让他们感受到地球的美丽壮观,另一方面真实地向学生展现人类对地球的破坏,两种画面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环保意识。
2、加强朗读指导与训练,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真正懂得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必须要精心保护。
第一课时(略)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上节课我们已初读了课文《只有一个地球》,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来学习。
2、板书课题只有一个地球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并根据文章最后两段填空(出示课件)因为(1)这个地球太,同时又太;(2)如果地球被破坏了,我们;(3)如果地球上的各种资源都枯竭了,我们,所以要精心保护地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圆圆的认识(一)
主备人王永辉
郑玉娟
单位
淇县前进小学
淇县实验学校
编号01
课型新知探究课课时第一课时小主人姓名
学习目标1、在观察操作中,知道圆的结构特征,认识圆各部分要素的名称。
2、会用圆规画圆,发现圆的半径和直径之间的关系,并会用字母表示。
3、知道圆心和半径的作用。
重点难点圆的半径和直径之间的关系,并会用字母表示。
学具准备圆规、直尺。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知识链接
画出以前所学过的平面图形,并想一想它们的相同之处在哪里?
2、自学提纲
(1)仔细观察书上P2最上面的情境图,说说小朋友们在做什么?在这个游戏中哪种方式更公平?为什么?
(2)请你想办法画一个圆,也可尝试用圆规画圆,说一说画圆时要注意什么?
(3)看书认识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并在你画的圆中标出它的圆心、半径和直径。
(4)请你推想一下,同一个圆中有多少条直径和半径,直径和半径有什么关系?你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它们之间具有这样的关系?
我还会用字母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5)请在右面以同
一个圆心画三个大小不
同的圆,再画几个圆心
位置不同而半径相同的
圆。
小贴士:
画图时一定要用尺子哟!
小贴士:
完成后要看看书对照一下。
小贴士:
理由要充分哟!
我的课堂我做主- 1 -
观察上面所画的圆,我发现:()决定圆的大小,()决定圆的位置。
二、合作探究
板块一:对子互学
1、请在对子间交流自学提纲,并把你不明白的地方说给同伴听,
让他帮帮你。
2、你们还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请写下来:
板板块二:小组智慧
1、讨论解决对子间不能解决的问题,组内进行互帮活动。
2、把小组内成果汇总到展板上,准备汇报。
三、展示点拨
1、小组合作完成后,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
2、在一个圆中,有()条半径,有()条直径。
半径
和直径之间的关系用字母表示是()或()。
3、()决定圆的大小,()决定圆的位置。
4、认真阅读书上P2,有需要补充的请补充完整。
四、达标检测
1、填一填
观察你所画的圆,针尖在纸上固定的点,叫做(),用字母()表示。
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的线段叫(),用字母()表示。
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用字母()表示。
2、用红色笔标出下面圆的半径,用蓝色笔标出直径。
3、填表
半径2dm 0.6cm 1.8dm
直径5m 8.32m
4、判断:
(1)所有的半径、所有的直径都相等,直径等于半径的2倍。
()
(2)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圆的直径。
()
(3)圆的直径是一条直线,半径是一条射线。
()
(4)在同一圆里可以画100条直径。
()
五、反思总结
本节课我学会,对自己最满意的是,还需要
提高的是。
总体表现:优良差
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小贴士:
1、逐题订正,及时改错。
2、发现问题,归纳总结。
3、展示方法,举例说明。
小贴士:
整理学案,不能放过每一道错题哦!(用好双色笔)
小诊所:
我的课堂我做主- 2 -
我的课堂我做主-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