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平价
第五讲利率平价和费雪平价
i = r + E (p)+ r E (p)
18
如果一个国家面临很高的通货膨胀率,上面等式的最 后一个乘积项的作用则 显得非常重要。但是在发达国家里, 通货膨胀率和实际利率一般都很低,这时费雪效应常常用 以下公式表示:
i=r+E(p) 名义利率%=实际利率%+预期通货膨胀率% 为了实施费雪效应理论中套利行为,人们应该在通货 膨胀率很高但尚未完全反映在名义收益率上的时候买入商 品、卖出金融资产。而当通货膨胀率下降时,人们则会选 择持有金融资产而不是囤积商品,从而获得较高的回报。 当费雪效应成立时,可以从名义资产(即金融资产)上完 全反映出通货膨胀 预期和保有的实际收益率。
100×(1+0.0596/4)=101.49美元 投资于英镑的预期美元收益为:
(100/1.5)(1+0.08/4) ×1.4925=101.49美元
从上面的计算可知,虽然英镑处于远期贴水(为什 么),如果利率平价成立,必然有英国利率水平高于 美国利率水平。
7
如果例中的远期汇率是1.52美元/英镑,而不是1.4925美 元/英镑,就存在套利机会,其套利过程如下表:
• 费雪平价 在金融市场上,价格的变化往往包含着某种
信息。而费雪平价理论讲述的便是如何通过考察 当前的利率水平而获得有关通货膨胀和汇率发展 的预期。费雪平价反映了一国国内名义利率和预 期通货膨胀率之间紧密联系。此外费雪认为,两 种货币的利率水平存在差异往往也包含了一定的 信息,即汇率可能发生变化。我们将后一种关系 理论称为国际费雪效应,一些学者则称之为无抵 补利率平价。
当 F S 0,远期升水,必然会有i i* S
利率平价的概念
利率平价的概念利率平价是指不同货币之间的利率差异被汇率的预期调整所吸收,从而使得不同货币的资金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能够获得相似的回报。
它是国际金融市场上的一个重要理论,对于国际金融的平衡和利率的调整具有重要影响。
利率平价理论的核心观点是,国际金融市场实际上是一个统一的市场,利率是该市场的一个重要变量。
在没有任何交易成本和汇率风险的情况下,资金将会在不同货币之间自由流动,并追求最高的回报。
因此,在不同货币的国际金融市场上,资金的流动将会导致利率趋于平衡,从而实现利率平价的状态。
利率平价理论的实现主要通过汇率的调整来实现。
当两个国家的利率不同的时候,投资者会倾向于将资金从利率较低的国家转移到利率较高的国家,以追求更高的回报。
这种资金的流动将导致货币供求关系的变化,从而引发汇率的变动。
一般情况下,资金流出的国家的货币将会贬值,而流入的国家的货币将会升值,从而使得汇率的变动能够抵消不同国家利率之间的差异。
利率平价理论的一个重要前提是购买力平价理论。
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在没有交易成本和贸易障碍的情况下,两个国家之间的货币汇率将会调整到能够使得相同商品在两个国家之间具有相同的价格水平。
购买力平价理论的成立对于利率平价理论的实现至关重要,因为它能够保证汇率的变动是基于商品价格的基础上进行的,而不是基于利率差异。
利率平价理论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首先,它可以作为分析国际金融市场的工具,帮助投资者和决策者预测汇率的变动和利率的调整,从而制定相应的投资和经济政策。
其次,利率平价理论也为国际金融市场的参与者提供了一种理论框架,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解释国际金融市场的运行机制,从而更好地进行投资决策和风险管理。
然而,利率平价理论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和争议性。
首先,由于实际的金融市场存在着各种交易成本和贸易障碍,利率平价理论的完全实现有一定的难度。
其次,利率平价理论忽略了金融市场上的风险因素,没有考虑到利率差异的背后可能存在的风险溢价。
国际金融第七讲利率平价
• 在不进行远期交易时,投资者是通过对未来汇率的 预期来计算投资活动的收益的,如果投资者预期一 年后的汇率为Eef一则在乙国金融市场投资活动的最 终收入为:
Eef (1+i*)/e
• 如果这一收入与投资本国金融市场的收入存在差异 ,则投资者会在市场上进行相应的操作以使两者相 同。这样,在市场处于平衡状态时,有下式成立:
• 把投资于美国国库券和进行套利活动的结果加以比较,套利可多嫌 508.657万—506.25万=2.407万(美元)
套补利率平价理论推导
• 假设: --投资者只关心两种选择; --忽略买卖差价,即我们假设对即期外汇、远期 外汇只有一个报价。 --当事人将执行该合同,即我们假设没有不履行合 约的风险,排除了随机事件决定利润结果的可能 性; --国际间的资金转移没有限制; --没有交易成本。
• 一个持有500万美元的人发现,美国三个月 期国库券的年利率为5%,而英国同期限国 库券的年利率为7.5%,即两国三个月期 国库券的年利率水平之间出现了250个基点
的利差。设当时纽约外汇市场上英镑现汇 汇率1英镑=1.4185美元,三个月期英镑1 英镑=1.4165美元。
• 方案1:如果把500万美元投资于美国三个月期国库券,到期时本利之 和为 500万十500万×5% × 90/360=506.25万(美元)
因为预期的汇率变动率是一个心理变量,很难获 得可信的数据进行分析,并且实际意义也不大。
三、CIP和UIP的统一 当预期的未来汇率与相应的远期汇率不一致时,
投资者就【认为】有利可图了:
假定Eef>f,投资者将购买远期外汇,假定 Eef<f,投资者将卖出远期外汇,直到
f Eef
此时,CIP和UIP同时成立:
第15章 第三节 利率平价理论第三版
f −e e
3.抛补的利率平价 3.抛补的利率平价
本币存款的收益率= 本币存款的收益率=
i
;
外币存款的本币收益率为: 外币存款的本币收益率为: i* +
大量的套利活动和掉期交易, 大量的套利活动和掉期交易,使得低利率货币的现汇 汇率下降和期汇汇率上升, 汇率下降和期汇汇率上升,高利率货币的现汇汇率上升和 期汇汇率下降。直到两种资产的收益率相等, 期汇汇率下降。直到两种资产的收益率相等,抵补套利活 远期汇率差价(?表述是否正确) 动才会停止,此时远期汇率差价(?表述是否正确 动才会停止,此时远期汇率差价(?表述是否正确)正好 等于两种货币的利差。 等于两种货币的利差。
e
元本币用于购买外币一年后的本利和为: 将1元本币用于购买外币一年后的本利和为:
1 1 + i* ) × f ¥ / $ = ( $ e
i +
(1 + i ) f
*
e¥
(6)
f 单位本币; 将1元本币用于购买外币存款一年后的收益为 (1 + i* ) ¥ − 1¥ 单位本币; e 外币存款的本币收益率为: 外币存款的本币收益率为: * f − e 。
在19世纪末金本位制的条件下,英国政策制定者就意识到通过调整利 19世纪末金本位制的条件下, 世纪末金本位制的条件下 率能够影响汇率,即提高利率本币升值,降低利率阻止本币升值。 率能够影响汇率,即提高利率本币升值,降低利率阻止本币升值。 早在1889年 劳兹( 在观察维也纳远期外汇市场的交易时, 早在1889年,劳兹(Lotz)在观察维也纳远期外汇市场的交易时,就 1889 曾用利率差来解释即期汇率与远期汇率之间的关系。 曾用利率差来解释即期汇率与远期汇率之间的关系。 但是直到1923年 才由 但是直到1923年,才由John Maynard Keynes(1923)在《货币改革论 1923 (1923) 》(A Tract on Monetary Reform)中才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利率与汇率之 ) 间的关系,指出两国间的利差导致套利性资本的国际间流动, 间的关系,指出两国间的利差导致套利性资本的国际间流动,这种资本流 动对汇率尤其是短期汇率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动对汇率尤其是短期汇率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凯恩斯的上述汇率理论被称 古典利率平价理论。 为古典利率平价理论。 1950年代,英国经济学家艾因齐格( Einzig) 1950年代,英国经济学家艾因齐格(Paul Einzig)提出了利率平价动 年代 态理论的“互交原理” ),从动态的角度考察了 态理论的“互交原理”(the theory of reciprocity),从动态的角度考察了 ), 远期汇率与利率的相互关系,真正完成了古典利率平价体系。 远期汇率与利率的相互关系,真正完成了古典利率平价体系。
利率平价说的内容
试述利率平价说的主要内容:利率平价说,又称远期汇率论或利率裁定论,最早由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于1923年提出,后由其他的经济学家如爱因齐格等发展而形成。
该理论认为,在两国间利率存在差异的情况下,资金将从低利率国流向高利率国去获取较高的收益。
但是投资者在比较金融资产的收益率的时候,不仅考虑两种资产利率提供的收益率,还要考虑两种资产由于汇率变动所造成的收益变动。
套利者为了规避汇率风险,往往将套利业务与掉期业务同时进行。
即投资者将资金调往高利国获取利差的同时,卖出远期高利率国货币,买进远期低利率国货币。
结果造成远期外汇市场上高利率货币贴水,而低利率货币远期升水。
随着这种套利活动的不断进行,远期价差就会不断扩大,直到两种资产提供的收益率完全相同,这时远期汇差正好等于两国利差,利率平价成立。
利率平价说在描述汇率与利率之间的关系起了重要的作用,但也忽视了外汇管制、交易成本、投机等其他因素的影响。
按照利率平价去预测远期汇率往往与实际情况有一定程度的差异。
答题要点:国际收支说基本思想国际接待说基本内容国际收支说基本原理,要求有公式推导并分析各变量对汇率的影响国际收支说的评价下面是北大金融系的整理的答案:试析利率平价学说。
答:该学说解释了汇率与利率之间的密切关系。
当各国利率存在差异时,投资者为了获得较高的收益,愿意将资本投向利率较高的国家。
但是这一较高的投资收益率是否能够实现,不仅取决于利率,而且取决于该国货币的汇率。
如果汇率对投资者不利的话,他有可能不仅得不到较高的收益,还会遭受损失。
为避免这种汇率风险,投资者往往会在远期外汇市场上卖出高利率国家的货币。
这种货币转换会使高利率国家货币的汇率在即期外汇市场上上浮,而在远期外汇市场上下浮;同时低利率国家货币的汇率在即期外汇市场上下浮,而在远期外汇市场上上浮。
这样,高利率国家货币出现远期贴水,低利率国家货币出现远期升水。
当资本在两国间获得的收益率完全相等时,抛补套利活动就会停止。
利率平价名词解释
利率平价名词解释利率平价,也称作无风险利率,是利率期限结构的一种形式。
它指出了无风险债券利率和市场无风险回报率之间的关系。
在这条利率曲线上,所有期限的债券都具有相同的无风险回报率。
*。
定义一:凯恩斯于1930年发表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指出,如果市场上利率是不确定的,则所有无风险证券组合在利率平价时是相同的,即其回报等于市场回报。
这个观点实际上反映了利率平价的基本思想,即认为无风险证券组合的回报等于无风险债券组合的回报。
由于金融资产和无风险证券不能完全分离,因此这种关系只是理论上的,实际操作中可能并非如此。
(1)凯恩斯:是最早提出的。
从收益率曲线看,它将随机的无风险证券组合与债券市场利率联系起来,而无风险债券又同市场利率无关。
因此,这种关系并非严格的直线关系,只是从利率角度考察的一种近似的方法。
(2)欧文·费雪(OwenFisher)和拉尔斯·霍尔德·汉密尔顿(LarsdalHulkeyhan)。
费雪首先引入了这个概念。
费雪证明了市场利率与预期的投资回报率是一致的。
后来,汉密尔顿对费雪的工作进行了更详细的说明。
由于无风险资产很难找到,所以二者并没有多大关系。
(2)其他货币当局通过对商业银行贷款进行再贴现,也会使得短期利率保持固定。
定义二:美国人乔治·贝克于1935年创造了名为国债收益率曲线的曲线。
该曲线表明了长期无风险国债与市场无风险回报率之间的关系。
定义三:是由两条利率曲线的叠加,其中一条是由美国学者乔治·A·贝克(GeorgeA。
Beck)创建的,另一条是由美国人亨利·J·斯坦(HenryJ。
Stein)创建的。
定义四:是由布朗斯威克(J。
BruceBrown)创立的。
定义五:利率平价也称作无风险利率。
是指市场利率与无风险利率的关系,即市场利率与无风险回报率之间的关系。
根据这个定义,无风险债券与市场无风险回报率是一样的。
利率平价理论基础教程
利率平价理论基础教程利率平价理论的核心观点是利率是资本市场的价格,决定了货币的供给和需求。
在一个开放的经济体中,资本市场可以实现无障碍的国际资本流动,使得投资者可以根据利率差异来寻找更高的回报率。
根据利率平价理论,如果两个国家的货币可以自由兑换,那么在两个国家的利率之间存在差异时,资本将会从低利率国家流向高利率国家,从而导致低利率国家的货币贬值,高利率国家的货币升值,最终实现利率平衡。
利率平价理论的基础是国际套利行为。
套利是指在不产生风险的前提下通过买卖不同市场的资产来获得利润。
根据利率平价理论,如果两个国家的利率存在差异,那么投资者可以通过套利的方式来从利率差异中获利。
例如,假设美国的利率高于英国的利率,那么投资者可以将美元兑换成英镑,购买英国的债券获得较高的利息收入,然后再将英镑兑换成美元,从中获得套利利润。
这种套利过程将导致美元贬值,英镑升值,最终使得两国的利率趋于平衡。
利率平价理论还包括利率平价公式,即国际利差等于汇率变动率加上预期汇率变动率的和。
根据这个公式,利差差异可以由汇率变动和预期汇率变动来解释。
如果两个国家的利差存在差异,那么汇率将会调整以平衡利率差异。
例如,如果美国的利率高于英国的利率,那么预期美元将会贬值,英镑将会升值,从而弥补利差差异。
利率平价理论的应用范围包括外汇市场、国际投资和货币政策等领域。
在外汇市场中,交易者可以根据利率平价理论来预测汇率的走势,进行外汇交易。
在国际投资中,投资者可以根据利率平价理论来评估不同国家的投资回报率,制定投资战略。
在货币政策制定中,央行可以利用利率平价理论来预测汇率变动对国内经济的影响,调整政策利率以实现经济目标。
总之,利率平价理论是国际金融领域中重要的理论框架,用于解释汇率与利率之间的关系。
它认为在没有交易障碍和资本流动限制的情况下,利率应该趋于平衡,资本将会根据利率差异来进行国际资本流动,最终实现利率平衡。
利率平价理论的基础是国际套利行为,其应用范围包括外汇市场、国际投资和货币政策等领域。
利率平价理论
抛补利率平价条件
在美国投资 1+R f 在中国投资 (1+R h )*S/F
( 1 Rh ) S F
根据利率平价定理, 1 Rf 1 Rh F = S 1 Rf , ,
1 Rh F S S = S 1 Rf 1 F S S 1 Rh 1 Rf 1
利率平价理论 (INTEREST RATE PARITY)
试讲人:王惠惠
假设英国三个月期的利率是r,美国三个月期的利率是r*,即期汇率 是St, 三个月后的即期汇率是Se(用英镑表示的美元汇率)。如果英国投 资者在本国投资,则三个月后的收益为£(1+ r )。如果投资者将 英镑兑换成美元并投资于美国,则三个月后的收益为&(1+r*)/St, 引例 转化为英镑是£( 1+r* ) Se /St。即 £(1+ r )应该等于£( 1+r* ) Se /St,如果不等,则资本会在 两国之间流动,直到两边相等。 假设中国市场利率为3%,美国市场利率为1%,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 是 6.19% 分析: R,一个美国投资者分别在中美投资收益比较 R f : 美国市场利率 。 h : 中国市场利率
S : 即期汇率
在美国投资
1+R f =1+1%
F : 远期汇率
在中国投资
(1+R h )*S/F=(1+3%)*6.19%/F
若1+R f ≠ (1+R f )*S/F,存在套利机会,资本从流向收益高的另一个国 家
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利率对远期汇率起作用,主要表现在国际 金融市场的套利活动使资金跨国移动,并推动不同 国家想死金融工具的收益率趋于一致,通常被称作 利率平价定理。 利率平价理论的前提条件: (1)资本跨国移动没有障碍,在本国移动也没有障碍; (2)两国的收益率趋向一致; (3)不考虑交易成本。
套利与利率平价关系重点知识总结
第五章套利与利率平价关系本章仅讨论外汇市场与货币市场之间狭义套利与平价关系。
换个角度看,实际上本章是利用广义套利均衡原理,讨论理论远期外汇汇价的定价机制问题。
第一节外汇市场与货币市场之间的套利不同市场之间的套利和这些市场之间的平价关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利率平价(interest parity)是指外汇市场两种货币远期掉期率与货币市场对应两种货币同期短期利率差之间的均衡一致关系。
利率平价均衡状态是经过一系列抛补套利过程达到的。
一、套利基本概念定义:套利(interest arbitrage 又称时间套汇)其实质是套利者利用货币市场短期资金利率之差与外汇市场两种货币一定期限远期掉期率之间的不一致进行有利的资金转移,从中赚取利率差或汇价差利润的行为。
套利是外汇市场常见业务,需专门技术、充足资金、灵敏信息。
作用:套利活动客观上加强了国际金融市场的一体化,使两种货币之间的短期利率与掉期率之间趋于均衡并由此形成一个世界性的利率网络。
同时,套利活动也使各国货币的利率和汇率之间,形成了一种有机的联系,两者相互影响,相互牵制。
因此,套利活动实际上是促进国际金融一体化的一种重要力量。
2007年企业套利人民币升值导致美元贷款需求旺盛20070227_国际金融市场黑暗一周_套利交易和日元交叉盘demo.ppt2008年底,我国外汇储备达到2万亿美元二、套利形式套利活动按套利者是否承担货币头寸的汇率风险,主要有两种形式:l不抛补套利(uncovered interest arbitrage)l抛补套利(covered interest arbitrage)。
英文cover翻译为中文是“抛补”、“抵补”或“轧平”头寸。
其涵义是:当原头寸处于“多头”时,“抛”出多余头寸,使总头寸平衡;当原头寸处于“空头”时,“补”进尚缺头寸,使总头寸平衡。
抛补头寸的目的是为了避免汇率变动风险。
1、不抛补套利第一个含义是指投资者利用两种货币的市场利率差异,根据对汇率的预测,将利率较低的货币(按即期汇率)兑换成利率较高的货币进行一定期限投资,此间承受高息货币汇率变动风险,到期再兑换回原币,以谋取利息差额或汇价差收入的行为。
第二章 利率平价理论
2. 证券市场的交易成本:买卖本国与外国金融资产的交易 成本。 我们设: 买卖本国金融资产的交易成本为
T
T
(百分比);
*
买卖外国金融资产的交易成本为
(百分比)。
套利者的套利活动可以有两种形式:借入本币金融资产, 投资于外国金融资产;或借入外国金融资产,投资于 本国金融资产。
第一种套利:资金从本国流向外国。 设套利者在
:预期一年后名义汇率的变动幅度。
∆S ∆S
e t +1
>0 <0
表示预期本币贬值,外币升值;
e t +1
表示预期本币升值,外币贬值。
∴ 1 + rt = (1 + ∆S te+1 )(1 + rt* )
= 1 + rt + ∆S
* e t +1
+ ∆S
e t +1
⋅ rt
*
≈ 1 + rt + ∆S
,投资者会利用
供给弹性无穷大的套利资金进行套利,以获取超额利润。
如果金融市场是有效的,那么这种无风险套利机会就不 能长期存在,最终的均衡状态必定是投资于本国金融资 产和外国金融资产将获得相同的本币收益:
R=R
*
⇒
S * 1 + rt = (1 + rt ) St
e t +1
S
令
e t +1
− St e = ∆S t +1 St
终的均衡状态必定是:
St ∂π ' * = θ (1 + rt ) − (1 + rt ) ≤ 0 ∂k ' Ft
⇒ ⇒ ⇒
利率平价理论课件
利率平价理论的核心观点
远期汇率与未来即期汇率的关系
总结词
利率平价理论认为,远期汇率与未来即期汇率之间存 在一种关系,这种关系是由套利行为驱动的。
目录
• 利率平价理论概述 • 利率平价理论的核心观点 • 利率平价理论的实证检验 • 利率平价理论的局限性与挑战 • 利率平价理论的政策含义与实践应
用 • 利率平价理论的来研究方向
利率平价理论概述
定义与概念
利率平价理论是指两国之间的利率差异决定两国货币之间的汇率变动的理论。简单来说,当两国之间的利率存在差异时,投 资者为了追求更高的收益,将把资金从低利率国家转移到高利率国家。这种资金转移将导致高利率国家的货币升值,低利率 国家的货币贬值,直至两国之间的利率差异消除。
利率平价理论的实证检验
数据收集与处理
01 数据来源
收集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利率数据、汇率数据和宏 观经济指标数据。
02 数据筛选
对数据进行清洗和筛选,排除异常值和缺失值。
03 数据处理
对数据进行必要的转换和整理,以满足实证分析 的需要。
模型设定与检验方法
01 模型选择
选择适当的计量经济学模型,如利率平价模型、 汇率决定模型等。
根据实证结果,为政策制 定者和投资者提供参考和 建议。
利率平价理论的局限性与挑 战
数据可得性与质量
数据可得性
在某些国家或地区,由于数据收集和报告系统不完善, 导致相关数据缺失或不可靠,这影响了利率平价理论的 实证研究。
数据质量
即使数据可得,其质量和准确性也可能是问题。不准确 的数据会导致分析结果出现偏差,从而影响理论的适用 性。
浅谈利率平价理论在中国失灵现象
浅谈利率平价理论在中国失灵现象引言利率平价理论是国际金融领域一种常见的理论模型,用于解释不同国家之间货币利率的均衡情况。
然而,在中国的实际情况中,利率平价理论往往失灵,导致国内外利率存在明显的差异。
本文将对利率平价理论在中国失灵的原因进行探讨,并分析其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影响。
利率平价理论的基本原理利率平价理论认为,在没有交易成本的情况下,不同国家货币的利率应该处于均衡状态,以实现无套利的效果。
根据利率平价理论,如果两个国家的货币存在利率差异,投资者可以通过进行套利操作来获取无风险利润,从而引起资本的流动,最终导致利率重新平衡。
利率平价理论涉及多个因素,其中包括预期通胀率、资本市场的开放度、货币政策的效果等。
当这些因素发生变化时,利率平衡状态也会发生调整。
利率平价理论在中国的失灵现象在中国金融市场中,利率平价理论往往失灵的现象比较常见。
以下是导致这种失灵现象的主要原因:1. 资本管制中国实行着相对严格的资本管制政策,限制了本国资本与外国资本的自由流动。
这导致了中国金融市场相对封闭,无法实现利率的自由调节和平衡。
同时,资本管制还导致了外汇市场的扭曲,进一步造成了国内外利率之间的差异。
2. 货币政策中国的货币政策相对较为宽松,特别是在经济下行期间。
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了过度的流动性,同时也造成了资金供大于求的问题。
这使得国内利率相对较低,与国际市场上的利率存在明显的差异。
3. 预期通胀率中国的通胀水平相对较低,与国际市场上的一些发达国家相比,通胀压力较小。
在预期通胀率较低的情况下,投资者更倾向于投资国外市场,从而导致国内利率的失灵。
利率平价理论失灵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影响利率平价理论失灵对中国金融市场产生了明显的影响:1. 资金流出由于国内利率较低,外国投资者倾向于将资金投资到其他国家,以获取更高的回报率。
这导致了资金的流出,进一步加剧了国内外利率差异的存在。
2. 难以吸引外国投资国内利率过低使得外国投资者对中国市场的吸引力减弱。
利率平价理论
利率平价理论利率平价理论是国际金融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它是指在没有交易费用、限制和资本流动障碍的情况下,两个不同国家之间的利率应该是相等的。
也就是说,如果两个国家的货币之间的汇率保持稳定,那么两国的利率也应该相等。
利率平价理论是国际金融市场上货币利率与汇率之间的一种均衡关系。
利率平价理论的基本原理是利率的平价具有套利机会。
假设国家A的货币利率低于国家B的货币利率,那么在没有交易费用和限制的情况下,投资者将会倾向于将资金从国家B转移到国家A进行投资,以获得更高的回报。
这种资金的流动将会导致国家A的货币升值以及国家B的货币贬值,进而导致国家A的利率上升和国家B的利率下降,最终使得两国的利率趋于平衡。
同样地,如果国家B的货币利率低于国家A的货币利率,就会有资金从国家A转移到国家B进行投资,以平衡两国的利率。
然而,在现实金融市场中,利率往往并不会完全平价,因为存在一些因素限制了资本的自由流动。
这些因素包括资本控制政策、交易费用、政治不确定性等。
此外,国家的货币政策和经济状况也会对利率形成产生影响。
因此,在实际中,利率平价往往只是一种趋势,而不是绝对的规律。
利率平价理论对国际金融市场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利率平价关系,可以帮助投资者和决策者了解不同国家之间利率的关系以及货币政策的影响。
这对于跨国投资、外汇交易和国际资本流动的决策具有重要价值。
同时,利率平价理论也是国际金融市场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投资者可以通过观察不同国家之间利率的差异来判断市场的风险和机会。
然而,利率平价理论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它没有考虑到资本流动的风险因素,而实际上,跨国资本流动往往伴随着政治风险、汇率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等问题。
其次,利率平价理论基于一些假设,如完全竞争市场、无交易费用等,而在现实中,这些假设并不成立。
最后,利率平价理论也无法解释和预测短期利率变动和金融危机等现象。
综上所述,利率平价理论通过研究货币利率和汇率之间的关系,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参与者具有重要意义。
利率平价理论公式
利率平价理论公式利率平价理论公式是金融领域中常用的理论模型,其能够对利率市场进行有效的解释和预测。
本文将详细介绍利率平价理论公式的定义、意义和应用。
一、利率平价理论公式的定义利率平价理论公式是指在两个不同利率组成的金融交易中,根据利率间的差异确定一个合理价格的一个理论公式。
利率平价理论公式的通式为:FV(T) = PV(T) × (1 + Rf × T) / (1 + Rp × T)其中,FV(T)为未来某一时刻的资金价值,PV(T)为现在的资金价值,Rf为无风险利率,Rp为风险利率,T为投资期限。
通过这个公式可以计算出在不同利率下的资金价值,从而确定资产的价格和价值,实现利率市场的有效定价。
二、利率平价理论公式的意义利率平价理论公式的意义在于可以通过计算不同利率下的资金价值,实现对不同资产的准确定价。
在金融市场中,资产的价格和价值取决于市场利率的变化。
利用利率平价理论公式可以计算出对不同利率的应对价格和投资收益率,从而更加准确地评估资产的价值,提高投资决策的有效性。
利率平价理论公式还可以用于解释不同国家之间货币和债券市场之间的联系。
国际金融市场中货币和债券的供求关系通常是相互影响的,通过利用利率平价理论公式可以计算出在不同国家之间利率的联系,实现跨国金融交易的准确定价。
三、利率平价理论公式的应用利率平价理论公式在金融市场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债券市场债券市场中的利率平价理论公式被广泛用于债券的市场定价。
投资者可以通过计算不同债券的价值,选择合适的债券进行投资。
同时,不同债券之间的利率差异也可以通过利率平价理论公式进行比较计算,实现对债券市场的有效分析。
2.货币市场货币市场中的利率平价理论公式可以帮助投资者计算不同货币之间的利率关系,从而实现对跨国货币交易的有效定价和分析。
3.外汇市场外汇市场中利率平价理论公式通常被用于计算不同货币之间的利率联系。
利率平价理论
利率平价理论购买力平价理论的一个重要缺陷是它只考虑了商品和劳务,而没有考虑资本流动,利率平价就是对此进行了修正。
利率平价理论认为汇率由利率差异所决定,即一国货币的即期汇率和远期汇率之间的差异(升水或贴水)近似等于该国利率和所兑换货币国利率的差异。
利率平价包括非抵补利率平价、抵补利率平价和实际利率平价三种形式。
一. 非抵补利率平价1.Def :非抵补利率平价(UIP ,uncovered interest parity)是指投资者在进行没有抵补的外汇投资时,所获得的收益等于没有汇率风险所获得的收益,即等于预期获得的收益。
2.假设条件:投资者是理性预期和风险中性,没有交易成本和资本管制,套利资金是充分的,债券是完全替代的。
3.公式:假设*,i i 分别是指本国货币和外国货币投资在t 到t+1时期的利率。
t S 代表外汇市场即期汇率,1()t t E S +代表t+1时期外汇市场的预期汇率。
所以,公式为 *1[(1)](1)t t t t t E S i S i ++=+ 变形得, 1*()(1)(1)t t t t t E S i S i ++=+ → *1*()(1)t t t t t t t E S S i i S i +--=+当*t i 很小时,*(1)t i +→1,所以*1()t t t t t t E S S i i S +-=- 令1()e t t tt E S S SS +-= 代表汇率的贬值程度,那么原式可以写成*e t tS i i =- ,这就是无抛补的利率平价条件,用文字表达通常为:本国利率高于(低于)外国利率的差额等于本国货币的预期贬值(升值)幅度。
公式的另一种解释:如果某个人有1单位的本币,国内一年期资本市场利率为t i ,同期国外一年期资本市场利率为*t i 。
那么此人在假设条件下,本国的投资策略:一年后收益为(1t i +)。
外国的投资策略:先将1单位本币按即期汇率t S 兑换成1t S 单位的外币,在投资于一年期的外国资本市场,年末得到*(1)t t i +单位的外币收入,再按预期汇率1()t t E S +兑换成本币*1()(1)t t t t E S i ++。
什么是利率平价理论
什么是利率平价理论利率平价理论(Rate Parity),认为两个国家利率的差额相等于远期兑换率及现货兑换率之间的差额。
利率平价理论主张,两国间相同时期的利率只要有差距存在,投资者即可利用套汇或套利等方式赚取价差,两国货币间的汇率将因为此种套利行为而产生波动,直到套利的空间消失为止。
依据利率平价理论,两国间利率的差距会影响两国币值水平及资金的移动,进而影响远期汇率与即期汇率的差价。
二者维持均衡时,远期汇率的贴水或升水应与两国利率的差距相等,否则将会有无风险套汇行为存在,使其恢复到均衡的状态。
由凯恩斯和爱因齐格提出的远期汇率决定理论。
他们认为均衡汇率是通过国际抛补套利所引起的外汇交易形成的。
在两国利率存在差异的情况下,资金将从低利率国流向高利率国以谋取利润。
但套利者在比较金融资产的收益率时,不仅考虑两种资产利率所提供的收益率,还要考虑两种资产由于汇率变动所产生的收益变动,即外汇风险。
套利者往往将套利与掉期业务相结合,以避免汇率风险,保证无亏损之虞。
大量掉期外汇交易的结果是,低利率国货币的现汇汇率下浮,期汇汇率上浮;高利率国货币的现汇汇率上浮,期汇汇率下浮。
远期差价为期汇汇率与现汇汇率的差额,由此低利率国货币就会出现远期升水,高利率国货币则会出现远期贴水。
随着抛补套利的不断进行,远期差价就会不断加大,直到两种资产所提供的收益率完全相等,这时抛补套利活动就会停止,远期差价正好等于两国利差,即利率平价成立。
因此我们可以归纳一下利率平价说的基本观点:远期差价是由两国利率差异决定的,并且高利率国货币在期汇市场上必定贴水,低利率国货币在期汇市场上必定升水。
理论缺陷这一理论存在一些缺陷,主要表现在:1. 利率平价说没有考虑交易成本。
然而,交易成本却是很重要的因素。
如果各种交易成本过高,就会影响套利收益,从而影响汇率与利率的关系。
如果考虑交易成本,国际间的抛补套利活动在达到利率平价之前就会停止。
2. 利率平价说假定不存在资本流动障碍,假定资金能顺利,不受限制地在国际间流动。
套补的利率平价名词解释
套补的利率平价名词解释
套补的利率平价是指两种不同货币的利率之间的平衡点,使得
进行套汇交易时两种货币的预期收益相等。
套补是一种金融交易策略,利用利率平价来进行套汇交易。
当两国货币的利率存在差异时,投资者可以通过套汇交易来利用这一差异。
套补的利率平价是指在
套汇交易中,投资者可以通过同时买入和卖出两种货币,利用两国
货币的利率差异来获得收益。
具体来说,套补的利率平价是通过利用利率差异来实现套汇交
易的一种平衡点。
当两国货币的利率存在差异时,投资者可以通过
买入高利率货币、卖出低利率货币来获得利差收益。
然而,套汇交
易也存在风险,包括汇率波动风险和利率变动风险等。
因此,套补
的利率平价也需要考虑这些风险因素。
总之,套补的利率平价是指在套汇交易中利用两国货币利率差
异来获得收益的一种平衡点。
投资者需要综合考虑利率差异、汇率
波动和利率变动等因素,谨慎进行套汇交易。
利率平价原理
利率平价原理
利率平价原理是金融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指的是在同一货币体系下,不同期限的借贷利率应该是相等的。
这个原理的提出,是为了保证市场上的借贷资金能够在不同期限之间自由流动,从而实现市场的有效运转。
利率平价原理的核心思想是时间价值的平等性。
在金融市场中,资金的时间价值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不同期限的借贷资金所承担的风险和机会成本是不同的。
如果不考虑时间价值的影响,那么市场上的借贷资金就会出现不平衡,从而导致市场的失灵。
利率平价原理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它不仅适用于银行间市场,也适用于企业债券市场、政府债券市场等各种借贷市场。
在这些市场中,借款人和出借人都会根据不同期限的借贷资金所承担的风险和机会成本来确定利率水平,从而实现市场的平衡。
利率平价原理的实现需要市场的充分竞争和信息的透明度。
只有在市场充分竞争的情况下,借款人和出借人才能够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和机会成本来确定利率水平。
而信息的透明度则是保证市场公平和有效的重要保障,只有在信息透明的情况下,市场才能够实现有效的价格发现和资源配置。
利率平价原理是金融市场中的一个重要原则,它保证了市场上的借贷资金能够在不同期限之间自由流动,从而实现市场的有效运转。
在实践中,我们需要不断完善市场机制,提高市场竞争和信息透明度,从而更好地实现利率平价原理的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通过实证分析和论证,得出利率平价理论在我国并不适合及人民币利率上调对汇率并不存在升值压力的结论。
这一结论与利率平价基本理论的预测结果恰好相反。
通过使用格兰杰(Gran ger)因果检验、协整检验等方法进行了研究,试图对理论与实践的差异进行分析,并据此对我国现行的汇率机制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关键词:利率;汇率;格兰杰因果检验;协整检验一、问题的提出中国人民银行在2005年7月21日发布公告称,为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建立健全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
这是自1 994年中国进行汇率改革以来的重大变化,这次改革对人民币汇率做出了2%左右的上调幅度,远低于市场上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
尽管如此幅度的变动对整个经济的影响会是相当小的,但毕竟打破了长达十年盯住美元的汇率体制,这意味着人民币汇率开始更加灵活,并有可能进一步升值。
自1993年下半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一直执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1994年汇率并轨后,人民币对美元的名义汇率从1994年至1997年基本上是一个小幅升值的走势,1997年到2005年基本上一直保持在1美元兑换8.28元左右人民币的水平,变化幅度始终不大,而同期人民币利率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993年7月和1995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两度提高利率,使得人民币利率远远高于美元利率。
而自1996年5月起,中国人民银行更是先后7次降低利率。
仅从1997年下半年开始,为了刺激国内外的需求,拉动国内经济的增长,央行就连续6次降息。
此后与连续降息同时出现的是人民币汇率的持续稳定。
除了1997~1999年人民币利率水平是低于美元利率水平外,我国人民币利率水平一直明显高于美元利率水平。
回顾1994—1995年人民币汇率的走势,我们发现,人民币从 1994年初的1美元兑换8.61元升至1995年12月底的1美元兑换8.35元左右,而且市场交易者及贸易商也普遍预期到了这一升值趋势,这种预期持续有两年之久。
如果根据利率平价的基本理论,当国内利率水平上升时,本币汇率应当是预期贬值的,而不应是升值的。
那就是说,如果根据利率平价理论,当人民币利率高于美元利率时,人民币汇率应该趋于贬值;当人民币利率低于美元利率时,人民币汇率应趋于升值。
这与我们上面所看到的实际情况正好相反。
1996~1997年人民币汇率继续保持稳中有升的势头,利率平价的预测正好相反;1998~2004年人民币利率水平高于美元利率水平,利率平价预示人民币应该升值,实际上,人民币汇率基本保持不变。
那么,人民币汇率与利率变动之间的关系究竟应该是怎样的呢?二、汇率和利率关系的理论分析经济理论中关于汇率和利率关系的理论研究有很多,而最直接给出利率与汇率之间关系的理论是利率平价理论。
利率平价理论的假定有两条:(1)资本在国际间可自由流动;(2)外汇市场高度发达与完善。
根据这样的假定前提,得出利率平价公式:Rf-Rs=Ia-Ib (1)式(1)即为利率平价公式,其中:Rf为远期汇率,Rs为即期汇率,Ia为一国国内市场利率,Ib为国际市场利率。
式(1)表明:当本国利率高于(低于)外国利率时,本国货币预期贬值(升值),本币预期贬(升)值的幅度等于国内与国际利率水平之间的差异。
因为远期汇率和国际市场利率要由国际货币市场来决定。
所以,一国政府可调控的对象就只能是即期汇率和国内市场利率。
而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即期汇率是不变的,这样政府可以调整的就只有国内市场利率了。
因此,如果资本具有充分的国际流动性,那么本国利率的上升,一旦超过了利率平价所要求的水平,本币将会预期贬值。
我国以往实行的是盯住汇率制度,是很接近于固定汇率制的。
实施盯住汇率制中国人民银行就具有了通过运用货币政策等政策工具来维护盯住汇率的义务,为维护盯住汇率制度所采用的主要方式就是人为增减国际储备。
而人为增减国际储备的结果,会使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有可能出现冲突,这是因为国际储备的增减会影响到中央银行的资产与负债,从而会引起中央银行货币发行量的变化。
当一国国内经济发生通货紧缩时,国内经济发展要求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以抑制通货紧缩,但此时如果国外经济对本币存在贬值的压力,为了维护本币汇率稳定,国家货币当局就应减少国际储备来减缓这一本币贬值压力,这样就形成了对国内经济的进一步紧缩效应。
这样政府就处于两难境地。
我国从1994年以来一直实施的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政策。
这一政策接近于盯住美元的盯住汇率机制。
从1996年开始,为克服日益严峻的通货紧缩,中央银行实行了不断降低利率的扩张性的货币政策。
这样做带来的结果是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与本国汇率的贬值。
有学者指出,在199 4—1997年,美元利率低于人民币利率,且两者的差距一直在加大,利率平价理论预示着人民币将有更大幅度的贬值,但人民币名义汇率1994年升值1.3%,1995年升值3%,1996年和1997年也持续升值,与利率平价的预测正好相反(叶莉,2003)。
利率政策方向与应有的汇率表现相违背的表象,使不少人认为我国利率政策与汇率政策存在冲突。
三、实证分析首先对利率和汇率进行因果关系检验,然后对二者之间进行一定的相关关系分析。
这里使用的软件为Eviews3.1和 Spss 13.0版本。
近几年来,我国实际采用的是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
因此,我们选取1994~2004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数据,利率指标选取的是1994~2004年间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1年期定期存款利率(见表1)。
格兰杰因果检验。
根据格兰杰检验的假设条件,结合实际,选择滞后期为1年,得出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检验结果表明;汇率与利率确实存在因果关系。
因为,1994年我国对外汇管理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完成了汇率并轨,初步建立了以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人民币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
而20年左右的人民币利率体制改革,使我国利率决定越来越多地依赖于资金市场的供求状况。
从检验结果可以看出,人民币汇率和利率之间的相关关系也越来越明显。
协整检验。
协整理论可以用来分析经济变量之间的长期关系。
在进行协整检验之前,必须进行单位根检验,以判断各变量的非平稳性及是否具有同阶的积分。
本文采用的单位根检验方法是ADF(Augment Dikey—Fuller)检验法。
运用上面的数据,ADF检验结果如下:从表3我们可以看出,人民币汇率和利率都是平稳时间序列。
因此,我们不能对汇率和利率再做协整分析。
接下来对这两个变量作线性回归分析和相关性分析。
回归分析。
在作回归分析时,我们加入外汇储备F这一变量。
首先建立三变量之间的回归模型:R=a+bT+cF (2)式(2)中,R表示人民币汇率,T为人民币利率,a为常数,即基期汇率,b为利率对汇率的回归系数,c为外汇储备对汇率的系数。
根据人民币利率、汇率和外汇储备数据,使用Eviews可得出回归方程如下:R=8.220-0.021T+0.000392F (3)上述方程中的计算系数所采用的方法是最小二乘法。
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汇率和利率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在基本汇率为8.220的前提下,若外汇储备恒定,利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汇率就会下降0.021个百分点,即升值0.021个百分点。
若利率不变,外汇储备每提高1个百分点,汇率就会贬值0.000392个百分点。
相关系数检验如表4:由表4可看出各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利率和汇率的相关系数为o.787,两者呈正相关关系,且显著度水平Sig·(2-tailed)小于0.05,因此,利率和汇率之间相关性显著。
外汇储备和汇率之间的相关关系为-0.423,虽呈显著负相关性,但显著度水平Sig·(2-tai led)大于0.05,所以,外汇储备和汇率之间的相关关系没有通过检验,即两者不存在显著性相关关系。
这方面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近几年所强制实行的结售汇制度、中央银行对金融市场的过度干预等。
许多学者认为利率的提高对人民币升值存在相当的压力,而从上面的分析我们看到,我国的近十年的利率和汇率之间存在着负相关关系,即我国利率提高,汇率水平跟着降,也就是人民币升值。
但是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却并不是很大。
分析说明,实际人民币汇率与利率的情况与利率平价理论的预期是相违背的,因此,利率平价理论在我国并不适用。
四、利率平价理论在中国不适用的原因分析1.国际资本的非自由流动。
利率平价理论要求的两个假定条件之一就是国际资本的自由流动。
这一条件在现实世界中几乎是不可能达到的。
具体到我国的资本市场,一方面是不完全的管制;另一方面,相对于金融自由化国家而言,却又是相当严格的,尤其是在短期资本管制方面尤其如此。
我国近几年实行的是资本和金融账户管制,这样的管制的好处是,一旦国内外利差出现时,就会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单边套利机会的出现,这样的做法会有效地抵制部分热钱的流入,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加息对汇率产生的压力。
这在上述回归模型里有所显现。
2.外汇市场的不完善。
由于法律监管力度不够,我国外汇市场上存在投机倒把和黑市等操作行为,同时加上政府对外汇市场的干预力度过大,这些说明我国外汇市场到目前为止还不很完善。
而不完善的外汇市场对于市场利率和汇率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
3.人民币利率没完全市场化。
为了实现我国经济稳定的发展,我国的人民币利率长期以来一直是由政府根据实际情况人为制定。
政府更多地注重利率的利益分配功能而不是其对经济的调节功能。
这样的结果是,现行的利率体系,不能很好地反映资金的均衡价格,也不能反映出市场的供求状况和风险程度,只是考虑了当时的物价上涨水平和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
正因为如此,所以人民币利率倒挂现象严重,利率结构不尽合理,利率种类繁杂,利率管理体制僵化,利率的经济杠杆作用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承认。
人民币利率市场化的不完全实现会影响到利率与汇率之间的传导机制的作用发挥。
4.汇率形成缺乏灵活性。
一直以来,拥有强大的外汇储备和货币供给权的中国人民银行已成为外汇市场上的最大主体。
为维护外汇市场的稳定,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买入外汇、卖出人民币、同时发行国债冲销等),把汇率稳定在央行所认为的合理水平上。
尽管我国近几年实行的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但事实上汇率的波动幅度非常小,尤其是1997年金融危机以来,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几乎固定在1:8.27。
汇率形成缺乏根据市场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的灵活性。
灵活性的缺乏使得汇率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汇率变动,除了受利率的影响外,还会受到预期通货膨胀率、国民收入水平、市场投机等因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