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弹力 弹簧测力计》教学设计
九年级物理 《弹力弹簧测力计》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和构造,知道弹簧测力计的刻度特点。
2. 培养学生使用弹簧测力计进行测量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构造和使用方法。
2. 教学难点:弹簧测力计的刻度特点,如何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进行测量。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和构造。
2. 采用实例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交流分享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弹簧测力计的实物,引导学生思考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和作用。
2. 探究原理:讲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引导学生了解弹簧的弹性特性。
3. 认识构造:介绍弹簧测力计的构造,让学生了解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
4. 学习使用:讲解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正确测量力的大小。
5.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弹簧测力计进行力的测量,并记录数据。
6. 数据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刻度特点。
7.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弹簧测力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课后作业1. 绘制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图,并标注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
2. 编写一个关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说明书。
3. 结合生活实际,思考如何运用弹簧测力计解决相关问题。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弹簧测力计原理、构造和使用方法的掌握情况。
2. 实验操作: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是否规范,数据分析是否准确。
3.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弹簧测力计构造、使用方法和实际应用的理解。
七、教学反思1. 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反思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是否适中,教学方法是否有效。
2. 思考如何改进教学过程,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更好地掌握弹簧测力计的相关知识。
3. 探索更多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弹力 弹簧测力计》教案
《弹力弹簧测力计》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
2、了解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原理。
3、能正确使用弹力测力计。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弹力测力计的结构。
2、通过自制弹簧测力计以及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物体形变大小与外力的关系、使用弹簧测力等活动,提升学生的探究和实验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物理学习、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习惯和意识,进一步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与难点:重点: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
难点: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
教学准备:橡皮筋、弹簧、直尺、气球、铝导线、橡皮泥、钩码、弹簧测力计。
教学过程:一、弹力(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演示实验,注意观察所发生的现象:1、将一把直尺的两端分别靠在书上,轻压一把直尺,使它发生形变,撤去压力,直尺的变化情况。
2、把橡皮筋拉长,松手后,橡皮筋的变化情况。
3、取一块橡皮泥,用手捏,橡皮泥在外力的作用下会变形,失去外力后橡皮泥的变化情况。
4、取一张纸,将纸揉成一团,松手后纸的变化情况。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以上现象的共同点是:受力时发生形变。
不同点是:不受力时有的能恢复原来的形状,有的不能恢复。
2、像直尺、橡皮筋、弹簧等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能恢复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特性叫做弹性。
3、像橡皮泥一样,一旦受力变形后,不能再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做塑性。
(三)弹力:我们在压尺子、拉橡皮筋、拉弹簧时,我们的手都有受到力的感觉,这种力叫做弹力。
弹力的产生是由于物体发生了弹性形变而产生的。
举例:弹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射箭、跳高、跳水等)二、弹簧测力计:阅读教材52-53页,完成以下内容。
1、了解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出示演示测力计):由挂钩、弹簧、刻度板、指针、吊环构成.2.交流、让学生自己归纳出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1)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得长度与拉力成正比。
弹力弹簧测力计教案
弹力弹簧测力计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术: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
2.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3.知道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
4.能正确利用弹簧测力计。
进程与方式: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弹簧测力计的构造。
2.经历选择材料自制弹簧测力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具有踊跃探索制作和利用弹簧测力计的意识。
2.在利用弹簧测力计时具有保护仪器的意识。
【教学重点】1.理解弹簧的伸长跟所受的拉力成正比的关系2.让学生经历用弹簧测力计测力的进程。
3.掌握用弹簧测力计测力的正确方式。
【教学难点】1.形变、弹力【教具准备】臂力器,体重秤,弹簧秤,握力器,拉力器,气球分组实验:弹簧、铁架台、刻度尺〔30cm〕、钩码【教学进程】〔一〕引入新课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跳水运发动在跳板上跳水的比赛录象,创设轻松的学习环境。
〔二〕进展新课一、弹力演示实验:当用手拉(或压)弹簧时,弹簧受力发生形变,这时,弹簧对手也产生一个拉(或推)的力。
举例:跳水运发动向下压跳板时,跳板受压后变弯,发生形变。
同时,变弯的跳板也在向上推运发动。
师:当物体发生形变时,会产生一个力的作用。
师:你还知道哪些物体在哪一种情况下产生弹力?生甲:撑杆跳高运发动在撑杆跳时,将杆压弯,杆会产生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就是弹力。
生乙:我将手中的尺子压弯时,尺子对手有力的作用,这个力也是弹力。
生丙:射箭运发动射箭时,将弓拉弯,被拉弯的弓对手也有力的作用,这个力就是弹力。
生丁:我将手中的橡皮筋拉长,橡皮筋也会产生弹力。
生戊:打篮球时,球与地面挤压(或碰撞),也会产生弹力。
师:以上同窗都说得很好,生活中产生弹力的例子还很多,例如咱们通常所说的压力、支持力,其实质都是弹力。
举例:把手指压在桌面上,手指发生形变,对桌面有一个力(弹力)的作用,一样,桌面发生形变,对手也有力(弹力)的作用,手对桌面的弹力就是压力,而桌面对手的弹力就是支持力。
师:对这个问题同窗们有疑问吗?生:桌面发生形变咱们都看不出来。
九年级物理《弹力弹簧测力计》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物理《弹力弹簧测力计》教案人教新课标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弹力的概念,知道弹力产生的原因。
2. 使学生掌握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能够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进行力的测量。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弹力的概念及其产生原因2. 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3.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4. 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与换算5. 弹簧测力计在实际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弹力的概念,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使用方法及读数与换算。
2. 教学难点:弹簧测力计的准确读数与换算。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弹力的产生原因。
2. 采用实物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
3. 采用操作练习法,培养学生熟练使用弹簧测力计的能力。
4. 采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运用弹簧测力计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生活中的弹力现象,引导学生了解弹力的概念。
2. 新课:讲解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演示其使用方法。
3. 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弹簧测力计的使用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 总结:讲解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与换算方法,强调注意事项。
5. 作业:布置有关弹簧测力计的实践作业,如测量日常物品的重力。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弹力概念的理解。
2. 通过弹簧测力计的使用练习,评估学生对弹簧测力计制作原理和操作方法的掌握程度。
3. 通过案例分析,评价学生运用弹簧测力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弹簧测力计:每个小组一台,用于实践操作。
2. 教学PPT:展示弹力弹簧测力计的相关知识点。
3. 实物模型:展示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
4. 练习题库:用于巩固学生对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课时:讲解弹力概念及弹簧测力计制作原理。
2. 第3-4课时:演示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学生分组练习。
3. 第5-6课时:讲解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与换算方法。
八年级物理7.2-2 弹簧测力计教学设计
7.2 弹簧测力计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师生活动)(一)复习引入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会产生弹力?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其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二)新授过程一.弹簧测力计1.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其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根据弹这一原理,制成了测力计,称为弹簧测力计。
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是怎么样的呢?播放图片,观察常见的弹簧测力计结构,思考各个部件的作用。
3、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和注意事项4、习题反馈讲解:主要由吊环、刻度盘、弹簧、指针、挂钩等部分组成。
吊环用来固定弹簧测力计,被测量的力应作用在挂钩上2.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提问:刻度尺的使用上面有什么注意事项,能否迁移到弹簧测力计?四个步骤:看、调、测、读1)看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测量力的大小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播放图片:观察并回答图示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与分度值。
2)调将弹簧测力计的指针调到零刻度线。
注:调零前先轻轻拉动弹簧,检查弹簧与外壳是否存在卡壳3)测测量的时候,拉力应该作用在挂钩上,力的方向通过测力计的轴线,4)读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刻度盘,记录数据与单位。
3.其他形式的测力计播放其他形式的测力计,如握力计,托盘秤等例:握力计,托盘秤以及弹簧秤练习:1.评一评,指出不当之处。
2. 测一个约为6 N的力时,应选用的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最恰当的是( )A. 10 N,0.2 NB. 5 N,0.1 NC. 15 N,0.5 ND. 上述三个都可以二.力的相互性二.力的相互作用性学生活动:将两个弹簧测力计在水平方向相互拉,稳定后观察哪边的示数大。
观察实验现象。
1、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2、弹簧测力计在力的相互作用方面的应用现象:两边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相同,学生:想一想,这是为什么?原因:这一对力是相互作用力,他们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迁移:同样,物体拉弹簧的拉力与弹簧对物体产生的拉力也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九年级物理 《弹力弹簧测力计》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物理《弹力弹簧测力计》教案人教新课标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弹力的概念,知道弹力产生的条件。
2. 让学生掌握弹簧测力计的原理,能够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进行力的测量。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弹力的概念及其产生的条件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2. 教学难点:弹簧测力计的准确使用和力的测量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弹力和弹簧测力计的相关知识。
2. 使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弹簧测力计若干个2. 实验器材(如钩码、细绳等)3. 教学PPT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力学基础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知识讲解弹力的概念及其产生的条件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3. 实验演示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演示实验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演示实验4. 学生动手操作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弹簧测力计进行力的测量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6. 板书设计弹力概念:物体因形变而产生的力产生条件:物体相互接触,发生形变弹簧测力计原理:弹簧的伸长量与受力成正比使用方法:正确安装、观察分度值、测量力的方向与弹簧测力计轴线一致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进行教学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以便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七、课后作业1. 请简要描述弹力的概念及其产生的条件。
2. 请简述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3. 请写出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步骤。
4. 请结合实验,说明如何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八、评价与反馈1. 学生自评:根据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自己在课堂学习中的收获。
2. 同伴评价:相互之间评价对方在实验操作和团队协作中的表现。
弹簧测力计教学设计
弹簧测力计教学设计《弹力弹簧测力计》教学设计篇一《弹力弹簧测力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来理解物体的弹性、塑性以及弹性有一定限度这些较为抽象的概念。
2.通过亲手去拉皮筋、压弹簧、搬尺子来感受弹力的作用,再通过抽象性思维归纳出弹力的一般概念,从中隐约地体会由特殊到一般,由表面到本质的科学思维方法。
3.通过演示“共同自制弹簧测力计”自然而然地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构造,并且能增强自我创造的自信心。
再通过观察生活中其它的形形色色的测力计能够找出它们的共性(都是利用了弹簧的形变大小与所受外力大小的关系,将抽象的外力的大小转化为直观的长度或角度的大小)。
并以此能拓展认识到其它基本测量工具都是如此。
4.通过“使用测力计”的分组实验总结出使用的要领,并且联系前面学过的温度计、电流表、电压表、刻度尺、量筒,理解它们有共同的使用要领,从而对逐类旁通的学习方法产生一些自发的认识。
教学重点: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教学难点:弹力概念的理解。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弹性、塑性及弹性限度1、演示一:(1)拉橡皮筋,观察其伸长,撤去拉力,观察其恢复原状。
{2} 拉泡泡糖条,观察其伸长,撤去拉力,观察其不能恢复原状。
(3)压海绵,观其变薄,撤去压力,观其复原。
(4)压橡皮泥,观其变薄,撤去压力,观其不能复原。
(5)压钢尺,观其弯曲,撤去压力,观其复原。
(6)压铁丝,观其弯曲,撤去压力,观其不能复原。
2、用示意图再现以上六个演示实验的现象。
3、学生分组讨论,将以上六个现象分类。
4、各抒己见再导向统一,得出弹性和塑性的概念。
5、演示二:用很小,较大,很大的`力分别拉同一根弹簧,观察其能否复原。
6、共同分析得出物体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
二、弹力1、学生动手实验:拉皮筋,压弹簧,搬尺子,感受皮筋、弹簧、尺子对手的力。
2、分析以上弹力的产生,得出弹力的概念。
(1)皮筋在被拉长时,对手施加的力叫弹力。
(2)弹簧在被压缩时,对手施加的力叫弹力。
弹力 弹簧测力计 教学设计
弹力弹簧测力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形变与弹力(2)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知道物体形变大小与外力大小的定量关系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收集信息的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和交流信息的能力(2)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程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2)参与观察、实验、探究等科学实践活动(3)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于他人交流的愿望,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教学重点:1、形变、弹力2、物体形变大小与外力大小的定性关系教学难点: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及弹力概念的建立。
学生特点:1、八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用于探究自然现象及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2、学生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与他人交流的愿望、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观点,也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
实验器材竹棍、气球、橡皮筋、橡皮泥、弹簧、刻度尺、铁架台、弹簧称、钩码、多媒体设备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讲解法当堂检测:(力弹力)1、在物理实验室常用_____________测量力的大小,它是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原理制成的.加在它的力不能超过它的_______。
2、发生________的物体所具有的能,叫弹性势能。
机械手表里的发条上紧后,具有_________能。
3、使用弹簧测力计不必要的是:( )A.弹簧测力计竖直或水平放置,不得倾斜。
B.使用前指针要“校零”。
C.使用过程中,弹簧、指针不得与外壳有摩擦。
D.拉力不得超过弹簧测力计的最大刻度值。
4、关于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可以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B.一个物体只能同时受到一个力的作用C.一个物体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D.一个物体施力的同时也必定有另一个物体受到力5、关于弹力产生的条件正确的是()A.两个物体接触必有弹力产生B.两个物体相互吸引必有弹力产生C.只有接触并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间才会产生弹力D.形变大的物体产生的弹力一定比形变小的物体产生的弹力大6、使用弹簧测力计时,若指针在“0”刻度的下方就开始测量,则所测得的力的大小将比实际的力()A、相同B、偏小C、偏大D、无法确定。
弹力弹簧测力计学案教案修订稿
弹力弹簧测力计学案教案修订稿一、教学目标:1.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和结构。
2.掌握使用弹簧测力计进行力的测量的方法和步骤。
3.能够运用弹簧测力计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和结构。
2.使用弹簧测力计进行力的测量的方法和步骤。
三、教学难点:使用弹簧测力计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内容及步骤:1.引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遇到需要测量力的情况,比如我们需要测量一个物体的重量、测量一个弹簧的弹力等等。
那么有没有一种简单、方便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测量力呢?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种可以测量力的仪器,弹力弹簧测力计。
2.知识讲解:a.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和结构。
弹簧测力计是一种利用弹簧的弹性原理来测量力的仪器。
它的主要部件是一个弹簧和一个刻度盘。
当我们施加力量使弹簧发生形变时,弹簧产生的弹性力会使刻度盘上的指针移动,从而可以通过读取刻度盘上的数值来测量出力的大小。
b.使用弹簧测力计进行力的测量的方法和步骤。
1)选择合适的弹簧测力计。
2)将被测力施加在弹簧测力计上,使其发生形变。
3)记录刻度盘上的数值。
4)根据刻度盘上的数值得出被测力的大小。
3.实践操作: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物体的重量,并记录刻度盘上的数值。
4.总结归纳:通过实际操作,我们了解到使用弹簧测力计进行力的测量是一种简单、方便的方法,而且测量结果比较准确。
五、课堂练习:1.下列哪个仪器可以用来测量力?A.温度计B.弹簧测力计C.电子秤D.尺子答案:B2.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是利用什么原理?A.电磁感应原理B.牛顿第一定律C.弹性原理D.光电效应答案:C六、拓展延伸活动:1.让学生分小组进行竞赛,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物体的重量,并比较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2.请学生回家后,观察家中的一些实际物体,思考能否使用弹簧测力计进行测量,编写实验报告。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
后续教学可以配合更多的实例和实验来进行拓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技巧,并能够灵活运用于实际问题中。
九年级物理《弹力弹簧测力计》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教案:九年级物理《弹力弹簧测力计》教案人教新课标版第一章:弹力的概念与测量1.1 弹力的定义引导学生回顾力学的知识,理解弹力的定义。
通过示例或实验,让学生观察和体验物体因形变产生的力。
1.2 弹力的测量介绍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和结构。
讲解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包括量程、分度值等。
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自操作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力的大小。
第二章: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2.1 弹簧的弹性特性讲解弹簧的弹性特性,包括弹性系数、形变与力的关系等。
引导学生理解胡克定律,即弹簧的伸长与所受力成正比。
2.2 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介绍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即利用弹簧的弹性特性来测量力。
讲解弹簧测力计的量程设定、分度值的确定等制作过程。
第三章: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与维护3.1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讲解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步骤,包括校准、测量、读数等。
强调使用时要注意的事项,如避免超量程、防止损坏等。
3.2 弹簧测力计的维护与保养介绍弹簧测力计的日常维护与保养方法。
教育学生正确存放、清洁、检查弹簧测力计,延长其使用寿命。
第四章:弹力弹簧测力计在实际中的应用4.1 弹簧测力计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介绍弹簧测力计在科学研究中的典型应用案例。
引导学生理解弹簧测力计在实验和科研中的重要性。
4.2 弹簧测力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讲解弹簧测力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称重、测力等。
引导学生关注弹簧测力计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第五章:弹力弹簧测力计的实验与探究5.1 弹簧测力计的实验设计引导学生设计弹簧测力计的实验,确定实验目的、原理、步骤等。
讨论实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5.2 弹簧测力计的探究与分析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测量不同力的大小。
分析实验数据,探究弹簧测力计的准确性、稳定性等性能指标。
教案:九年级物理《弹力弹簧测力计》教案人教新课标版第六章:弹簧测力计的误差分析6.1 弹簧测力计的误差来源讲解弹簧测力计的误差来源,包括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九年级物理 《弹力弹簧测力计》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物理《弹力弹簧测力计》教案人教新课标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知道其在物理学实验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使用弹簧测力计进行测量和数据处理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和乐趣。
二、教学重点:1. 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2.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三、教学难点:1. 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方法。
2. 弹簧测力计在实际应用中的误差分析。
四、教学准备:1. 弹簧测力计。
2. 实验器材:细线、钩码等。
3. 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力的概念,引入弹簧测力计的话题。
2. 讲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讲解弹簧在受到拉力时的伸长与拉力大小成正比的原理。
3. 演示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如何正确挂载、如何读取数值等。
4. 学生分组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力的大小,并记录数据。
5. 数据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探讨弹簧测力计的准确性。
6. 误差分析:讲解弹簧测力计在实际应用中的误差来源,如温度、湿度等因素的影响。
8.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弹簧测力计的练习题,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9. 拓展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弹簧测力计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时称重等。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2. 利用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3. 结合生活实例,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兴趣和实际应用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弹簧测力计原理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3. 课后作业:检验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
八、教学拓展:1. 邀请专业人士进行弹簧测力计的制造和使用介绍,增强学生对实际工作原理的认识。
2. 组织学生参观工厂或实验室,实际观察弹簧测力计在生产中的应用。
3. 开展弹簧测力计设计竞赛,鼓励学生创新和实践。
九、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弹簧测力计的准确性和安全性,使用前进行检查。
九年级物理《弹力弹簧测力计》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弹力的概念,理解弹力产生的原因。
2. 让学生掌握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3. 培养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弹力的概念及其产生原因。
2. 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3.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4. 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2. 教学难点: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方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学习弹力的概念及其产生原因。
2. 采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3. 采用分组讨论法,让学生合作完成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采用讲解法,讲解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方法。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力的概念,进而引出弹力的概念及其产生原因。
2. 讲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结合实物,讲解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
3. 演示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教师进行演示,让学生了解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4. 分组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力的大小,并记录数据。
5. 数据处理: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相应的弹力大小。
6. 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方法:讲解如何正确读取弹簧测力计的数值。
7.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留下思考题,引导学生进行课后思考。
六、教学评估1. 通过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弹力概念的理解程度。
2. 通过实验操作,评估学生对弹簧测力计使用方法的掌握情况。
3. 通过数据处理,评估学生对弹簧测力计读数方法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资源1. 弹簧测力计实物。
2. 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3. 多媒体教学课件。
八、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弹力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 介绍其他测量力的工具,如电子秤、拉力计等。
九、教学反思1. 课后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有何优点和不足之处。
2.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十、课后作业1. 复习弹力概念及其产生原因。
弹力弹簧测力计教案
弹力弹簧测力计教案教案标题:弹力弹簧测力计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弹力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2. 掌握使用弹力弹簧测力计进行力的测量的基本技能。
3.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 弹力弹簧测力计2. 实验台3. 不同质量的物体4. 笔记本和铅笔5. 实验记录表格教学过程:引入:1. 向学生介绍弹力弹簧测力计的作用和原理,解释弹力弹簧测力计如何测量力的大小。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需要测量力的大小?力的大小对我们生活中的哪些方面有影响?实验操作:1. 将弹力弹簧测力计固定在实验台上。
2. 将一个物体挂在弹力弹簧测力计的下方,记录下示数。
3. 重复步骤2,使用不同质量的物体进行实验,并记录下示数。
4. 根据实验结果,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弹力弹簧测力计示数与物体质量之间的关系。
讨论与总结:1. 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弹力弹簧测力计示数与物体质量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是否存在某种规律?2. 引导学生总结弹力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例如正确读取示数、保持弹簧垂直等。
3. 引导学生思考,弹力弹簧测力计在哪些实际应用中可以发挥作用?为什么?拓展活动:1. 让学生设计一个实验,探究弹力弹簧测力计示数与物体质量之间的关系是否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例如弹簧的材质、长度等。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使用弹力弹簧测力计测量非垂直方向的力?作业:1. 要求学生撰写一份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和结论等内容。
2. 要求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弹力弹簧测力计进行力的测量?评估:1. 根据学生的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弹力弹簧测力计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进一步研究弹力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和结构,了解其内部构造和工作原理。
2. 引导学生探究其他测力仪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比较它们与弹力弹簧测力计的异同点。
注意事项:1. 在实验操作中要注意安全,确保实验台的稳定和物体的悬挂安全。
人教版物理八下7.2弹力优秀教学案例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自然现象的欲望。
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善于思考的科学精神,增强他们面对问题的信心。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助互爱的团队精神,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4.培养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关心社会、关爱环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使他们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4.弹力的应用:教师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弹力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如弹簧床垫、橡皮筋、弹弓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围绕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a.弹力是如何产生的?
b.弹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c.弹力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d.如何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弹力?
2.各小组进行讨论,记录讨论成果,为接下来的汇报做准备。
3.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实验和总结,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这种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
4.实践性教学活动,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本案例注重实践性教学活动,如实验、数据分析等,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弹力的产生和变化。这种实践性的教学活动,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弹力的概念和原理。
(二)问题导向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围绕核心问题进行探究。例如,提出以下问题:
1.弹力是如何产生的?它与物体的形变有何关系?
2.弹簧测力计是如何测量弹力的?它的原理是什么?
3.胡克定律是如何描述弹力与弹簧形变的关系的?
4.弹力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如何将这些应用与物理知识联系起来?
弹力弹簧测力计教案
第二节弹力弹簧测力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2、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构造和使用方法。
二、过程和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力,并进一步掌握使用测量工具的基本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关心生活中有关弹力的现象;2、通过实验养成爱动手的好习惯和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
教学难点:弹力的概念及产生条件。
教学方法:实验法,分析归纳法。
教具准备:弹簧、粗铁丝、弹簧测力计、橡皮泥、乒乓球、橡皮筋。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力的一些初步知识,请同学们思考: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学生回答)。
在实际生活中,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发生了形变,当力撤去后,有的物体能恢复原状,有的物体则不能,这是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问题。
二、推进新课:(一)弹力1、实验演示:使弹簧、粗铁丝、橡皮泥、橡皮筋等发生形变时出现的不同现象。
引导学生观察,它们在外力撤去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指导学生对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类,一类可以在撤去外力进恢复原状,另一类在撤去外力时不能恢复原状,从而得到弹性和塑性的概念: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原状的特性叫弹性,这样的形变叫弹性形变;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发生形变,不受力时不能自动恢复原状的特性叫塑性,这样的形变叫塑性形变;3、引导学生利用手边的一些物品,如直尺、橡皮、饮料瓶等进行同样的实验,提示学生注意观察撤去力后的现象。
并找出哪些是弹性形变,哪些是塑性形变。
4、利用学生实验中可能出现的让弹性物体超过了弹性限度的现象,并用一根小弹簧演示这个现象,总结得出:具有弹性的物体,它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称为弹性限度,超过这一限度,物体就会失去弹性。
5、进一步引导:同学们在前面进行实验时,会感受到要让物体产生弹性形变要对它们有力的作用,并且在让它形变后要对它有持续的力的作用才能让它维持形变,那么根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很容易知道这些物体在弹性形变时对我们的手也有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
弹力 弹簧测力计教案
课题:弹力弹簧测力计第1课时总18课时
教学目标
目标描述
目标水平
记忆
理解
应用
综合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2.能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3.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V
V
V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培养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分析能力.
V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 小结
四.巩固练习:
五.布置作业:
1、教师引导,学生用眼睛观察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1、2、3.
3完成实验探究(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完成课后动手动脑第二题让学生总结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时注意事项。
板书设计
弹力弹簧测力计
一、定义:
弹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原状的特性.
弹力: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重点
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
难点
弹力的概念及产生条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及方法
师生活动
一.引入新课
日常生活中,用力压尺子,尺子发生形变,撤去压力后恢复原状,把橡皮筋拉长,橡皮筋变长,松手后,橡皮筋恢复原状。引入 “弹性”概念
二.新课教学
(一)弹性:
⒈举例引如 定义
⒉定义: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
1
100
5
2
150
6
3
请同学们分析表格中的数据,你能得到怎样的结论(学生回答)
5、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1)观察量程和分度值,便于读数
(2)观察指针是否指在零点,否则要调零
(3)轻轻来回拉动挂钩几次,防止弹簧卡壳
《弹力 弹簧测力计》教学设计
二、指导自学:
1、让学生做小实验:用手轻拉、压弹簧;轻压一把钢尺;轻拉橡皮 筋;分别观察物体发生形变,撤去外力后的情况。
2、请学生阅读课文第7页前三自然段,完成下列思考题:
(1)什么叫做弹性?什么叫做塑性?
(2)为什么使用弹簧时不能超过它的弹性限度?
教学 准备
较粗的橡皮筋、锯条、弹簧、钢尺、弹簧测力计
教学过程:
结合学科特点,体现单元组教学环节,学习内容,时间预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自主学习 设计,问题探究,单元组合作,同层竞争,人人参与,精讲足练,联系实际,点拨升华
集体备课
个人备课
一、揭示目标:(时间1分钟)
(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2)了解弹簧测力计的测 力原埋(3)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教学 重占
1、知道弹力和弹力产生的条件
2、探究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方法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教学 难点
探究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方法
学情 分析
弹力是一个比较难理解的概念,尤其是弹力产生的条件,弹力的几种类型:拉力, 压力,支持力,需要学生认真的理解,并通过丰富的实例巩固,弹簧测力计的原理,使 用方法,因为有实物弹簧测力计,所以学生学习起来应该稍微方便一些。
知|第二节、弹力弹簧测力计
识一、弹力产生的条件:
1、原理2、实验室中力的测量工具1、注意事项
三、弹簧秤的使用:{2、使用方法
点拨升华:
(2)让学生用手轻拉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亲自感受一下弹簧受到的拉 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由此说明弹簧测力计的测力原理。
拓展提高:
(3)指导学生根据课文第8页“探究”的提示进行实验,通过相互交 流与总结,得出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方法:
《弹力与弹簧测力计》教案
《弹力与弹簧测力计》教案第一章:弹力的概念与性质1.1 教学目标了解弹力的定义及其产生的条件。
掌握弹力的计算方法。
理解弹力的性质,如方向性和大小。
1.2 教学内容弹力的定义:物体因形变而产生的力。
弹力产生的条件:直接接触和形变。
弹力的计算:弹力的大小与形变量成正比。
弹力的性质:方向性(总是与形变方向相反)和大小的相关性。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弹力的概念和性质。
利用实物演示和图示,帮助学生理解弹力的产生和计算。
1.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学生能正确回答弹力的定义、产生条件和性质。
习题练习:学生能正确计算弹力的大小。
第二章: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2.1 教学目标了解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和原理。
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理解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精度。
2.2 教学内容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弹簧、外壳、指针等。
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弹簧的弹性变形与受力成正比。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正确安装、调零、测量。
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测力计能够测量的最大力值。
弹簧测力计的精度:测力计的测量误差。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和原理。
示范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并进行实际操作演示。
2.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学生能正确描述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和原理。
实际操作:学生能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进行测量。
第三章:弹簧测力计的制作3.1 教学目标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制作过程。
掌握弹簧测力计的制作方法。
理解弹簧测力计的校准方法。
3.2 教学内容弹簧测力计的制作过程:选择弹簧、制作外壳、安装弹簧和指针等。
弹簧测力计的制作方法:手工制作和机器生产。
弹簧测力计的校准方法:调整弹簧的弹性系数和指针的刻度。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弹簧测力计的制作过程和制作方法。
进行实际操作演示,展示弹簧测力计的制作过程。
3.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学生能正确描述弹簧测力计的制作过程。
实际操作:学生能参与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并理解校准方法。
第四章:弹簧测力计的应用4.1 教学目标了解弹簧测力计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2 《弹力弹簧测力计》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1.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2.注意学生的发展需要和认知特点,关心学生的原有经验。
3.适当淡化知识点的传授,鼓励进行实验反思,引导学生自主建构。
4.注意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教材地位分析】
本章是在前一章学过力的一般知识的基础上来研究力学中常见的弹力、重力和摩擦力,,本章知识是学习后续知识以杠杆、滑轮、压强、功、机械效率的基础,因此本章是初中物理基础的一章。
本节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具体类型的力──弹力,弹力也是一种很常见的力.教学实践表明,弹力的概念难已概括的.因此教材中没有给弹力下定义,而是通过大量实例说明了什么叫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本节通过一个比较完整的实验探究,利用弹力的作用效果来了解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原理,从而达到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感受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物理并不难学,引领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学情分析】
前面同学们已经知道了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及相互作用力、平衡力的特点,本节课就是以此为出发点展开学习活动,通过探究引导学生认识到弹性形变是物体的一种特性,进而自主弹力概念,通过探究影响弹力大小的因素,引导出弹簧测力计的原理,从而制作弹簧测力计,归纳总结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教学法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线索是利用物质特性鉴别物质的种类,教学法的设计主要依据是物理新课程标准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具体运用为:
1.情境导入,活动探究法;2.引导归纳,自主建构法;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探究弹簧伸长与受力大小的关系,难点是弹簧测力计制作方案的探究及其使用方法。
【实验探究活动的设计说明】
1.实验设计思路: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这是物理课程标准的明确要求,也是本节课的设计宗旨。
实现物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道理。
培养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的思维习惯。
培养他们对人类知识的浓厚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以及形成创造思维能力。
弹簧测力计制作原理、制作方案的探究及其制作过程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为突破这一难点,通过教师的演示、学生讨论、分析实验现象及数据等多种方式,顺利得出了弹簧秤的制作原理。
制作方案采用讨论的方式各抒己见,相互提出建议,教师引导、点拨,给难点层层铺设台阶,使难点问题在探究中顺利解决。
这样的设计,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他们的归纳分析能力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2.目的:(1)、探究弹簧伸长与受力大小的关系
(2)、引导学生自主制作弹簧测力计
3.器材准备:
教学演示准备:
自制弹簧测力计、拉力器、多媒体课件、。
学生活动准备:
自制弹簧测力计、弹簧、弹簧测力计、橡皮筋、橡皮泥、钢尺、头发若干多组。
投影3道应用练习:
1.用手压气球,气球发生了形变,下列关于此物理现象的理解正确的是()A.手没有发生形变
B.气球对手不产生力
C.手对气球的作用力不是弹力
D.气球对手的作用力是弹力
2.若将两个弹簧测力计水平方向互拉,哪个读数大?为什么?
3.如图所示,把测力计放置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在挂钩和提环上分别加上方向相反的4N的拉力,则此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