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学生在历史课改中的收获与困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和学生在历史课改中的收获与困惑
程改平
自课改以来,我努力探索新形势下的初中历史教学模式,可以说伴随课改一起成长,收获颇大,感触颇多:、
一、历史课改中我的变化:
在历史教学的尝试与实践中,我在不由自主地发生着变化:从讲堂到学堂的空间转变;从灌输到探究的教学方法的转变;从接受到合作的师生关系的转变。我逐渐在课堂中做一个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这种变化是微妙的,更是欣喜的。要做好这些角色的变化并不是件很容易的事,我在课前、课中做了大量工作:
1、精心备课、备学生。课前我认真挖掘教材,精心设计每一个探究性的问题,设计每一个环节,力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历史课堂充满活力,充满生机。注重了解学生,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新问题,积极做好可以预测的应对。
2、关注学生和学生学习过程。教学中,我真正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学生身上,想想学生在做什么,需要什么,依据他们的学习情况,灵活地安排每一个教学环节,而不是机械地执行课前的课程设计。同时,还特别关注全体学生,注意学生间的学习差异,通过不断调整教学进程,使尽可能多的学生卷入到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中来。捕捉、放大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坚决避免被学生牵着鼻子走,而偏离了课堂的主题。
3、充分开发课程资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
具体说来,我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设计引人入胜的开场白,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②、利用新颖多样的教学方式和丰富多彩的学生参与活动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
③、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思维的积极性。
④、注意学科间的结合,尤其是文史不分家,正确运用诗词、俗语、
典故、成语等进行教学。
⑤、努力挖掘、充分发挥教材所蕴含的兴趣教学因素,来唤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愿望和动力。
二、历史课改中学生的变化:
随着课改的推进,现在班级已经形成主动学习历史的风气,并且取得一些效果:
1、在学生参与课堂的过程中,培养了他们的学习的自信心,同时这种
自信性也逐渐感染者周围的同学。
2、学生逐渐养成了遇到问题时,主动查找资料,主动找同学进行探讨,班级形成了较浓的学习气氛。
3、在整个实施的过程中学生很快乐,没有负担和压力,已经逐渐变成变压力为动力,也减轻了学生的记忆负担。
4、在实施过程中,更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及创新的精神。
但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学校课改并不是一路凯歌,课改过程中我也遇到一些困难和疑惑:
一、从教师方面来看,主要体现在:
第一、课堂驾驭上。我的课堂驾驭能力还很缺乏,有时上课较容易受学生情绪影响而打乱教学计划,比如学生“不愿动”时如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有些班级本身就较为安静,怎么鼓励都很少学生举手;或是让学生进行讨论时不能收放自如。这方面仍有待进一步向有经验的同事学习,以期改善。
第二、时间把握上。如果一节课采用的形式多样,或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思考和讨论的时间,就可能会造成时间上的不足而耽误了这节课的预定内容,影响教学进度。这就有一个过程与结果的矛盾,重视哪一个呢?照新课标要求应重前者,但是该掌握的没掌握到也不行吧?
二、从学生方面来看:
第一、学生展示时口述抓不住重点、难点。很多同学在展示时经常将某些感兴趣的内容讲得很详细,不能讲局部问题与教材的整体有机的结合;另外学生的能力弱,知识水平有限决定了讲述时与教材的要求偏差甚大。虽然也逐渐学会了构建一节课的知识体系图,但也出现了对知识点的泛泛的解释,很难抓住一节课中的重点和难点,这样就需要教师在之后的总结中再进行有效的点拨,进一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第二、学生的参与面有限。我在上课时往往希望班级的每一位学生都参与进来,尤其能激发后进生的学习兴趣,但班级有部分学生惧于走上讲台,因此课堂上活跃着的往往总是那么一部分人,部分学生参与不到其中。
总之,在课改实践中,我和我的同事们都有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危机感和紧迫感,觉得自己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往往是上了这一课又要忙着准备下一课的内容,有时为了一个探索性问题的设计而绞尽脑汁,还总觉得不尽如人意,总觉得自己知识太贫乏,迫切地需要去学习、去充实自己。如何使课改能够深入开展下去,让历史课改进行得更加有滋有味,历史教学更加活色生香?这的确需要我们坚持实践,坚持学习,不断解决遇到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