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教案正版44444

合集下载

初中数学下册第四章教案

初中数学下册第四章教案

初中数学下册第四章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角的度量方法,能够正确使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1. 角的度量方法。

2. 正确使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

教学难点:1. 角的度量原理。

2. 量角器的使用方法。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量角器。

3.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复习旧知识:回顾上一章内容,让学生回忆三角形、四边形等图形的性质。

2. 提问:你们知道角的大小是如何度量的吗?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角的度量方法:使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

2. 演示量角器的使用方法:量角器有两个量程,0°~180°和0°~360°,如何正确选择量程?如何准确地测量角的大小?3. 角的分类: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

三、课堂练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完成练习题,巩固角的度量方法。

2. 教师挑选部分练习题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小组合作(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角进行度量,记录测量结果。

2. 各组汇报测量结果,讨论交流角的度量方法。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确角的度量方法及量角器的使用。

2. 学生反思自己在课堂练习中的表现,找出不足之处,制定改进措施。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练习、合作等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掌握了角的度量方法及量角器的使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 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让学生明确角的度量原理。

2. 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熟练掌握量角器的使用方法。

3. 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课后作业:1. 完成练习册相关题目。

语文三年级第四章教学方案

语文三年级第四章教学方案

语文三年级第四章教学方案教案一、教学目标1. 掌握第四章中的生字词及其拼音。

2. 能够正确朗读并理解课文。

3. 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练习。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和拼读。

2. 课文的朗读和理解。

三、教学准备1. 教材《语文三年级上册》。

2. 多媒体设备。

3. 黑板、粉笔、教具等。

四、教学步骤Step 1:引入1. 通过观看图片和听录音,复习上一章的知识点。

2. 提问学生,让他们回忆并回答上一章的相关问题。

Step 2:学习生字词1. 将第四章的生字词写在黑板上,并注明读音和意思。

2. 分别读出每个生字词的中文解释,让学生模仿发音。

Step 3:课文学习1. 分段朗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每段的大致内容。

2. 解释课文中的生字词和短语,让学生通过例句理解其意思。

Step 4:理解课文1. 分组讨论,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2. 结合课文细节,引导学生推理并解释课文中的难点。

Step 5:运用知识1. 开展小组活动,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创作一段小故事。

2. 学生互相交流并提出改进意见,加强写作能力的培养。

Step 6:课堂巩固1. 组织学生进行课文朗读比赛。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第四章生字词的发音和意思,能够读懂并理解课文。

通过课堂互动和小组活动,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培养和提高。

六、课后作业1. 默写第四章的生字词及其拼音。

2. 完成课后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

3. 阅读下一章的课文并做好预习工作。

本节课按照教案的格式进行设计和整理,让学生能够清晰地了解教学目标和重点,以及课堂的具体安排。

教学步骤的设置使得课堂内容更加有序,学生的学习效果也能够得到有效提升。

在课程结束后,适当安排课后作业,加深学生对本章内容的记忆和理解。

语文一年级第四章教学方案

语文一年级第四章教学方案

语文一年级第四章教学方案一、教学目标本教学方案旨在帮助一年级学生达到以下目标:1. 理解并能正确朗读第四章课文中的基本字词;2. 理解并能正确书写第四章课文中的基本字词;3. 掌握第四章课文的基本意思;4. 学会正确运用第四章课文中所学的基本字词。

二、教学重点1. 学生能准确朗读第四章课文;2. 学生能准确书写第四章课文中的基本字词;3. 学生理解第四章课文的基本意思。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 第四章的教材教辅资料;- 教学用具:黑板、粉笔、教学卡片等;-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2. 学生准备:- 教材;- 笔、纸等。

四、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 通过图片或多媒体展示一些与第四章课文内容相关的事物,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与好奇心。

2. 学习新课(15分钟)- 教师逐段引导学生阅读并朗读第四章课文,讲解生字词的意思和正确发音;- 师生共同学习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并逐句解释、翻译;- 师生互动,对课文中的重点内容进行提问和回答。

3. 拓展与巩固(20分钟)- 教师提供一些相关的图片或实物,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巩固新学课文的内容;- 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给学生一些相关练习题,以帮助学生深化理解。

4. 课堂练习(15分钟)- 师生共同完成课堂练习册中与第四章相关的练习题,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5. 小结(5分钟)- 教师对本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学生在课后的复习任务。

六、作业布置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要求,布置相关的作业,鼓励学生及时完成并及时订正。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第四章的课文内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能正确书写和朗读基本字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和实物的展示,与学生进行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在复习和巩固环节,可以设计一些寓教于乐的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同时,教师应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及时给予正面鼓励和认可,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小学语文四年级第四章教学方案

小学语文四年级第四章教学方案

小学语文四年级第四章教学方案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四年级语文第四章的重点知识和技能;2.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3.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教学内容:本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风筝:学生了解风筝的起源、种类和制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2.寓言故事:学生学习寓言故事的特点和寓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3.写人作文:学生学习写人的方法和技巧,培养良好的写作风格和表达能力;4.民谣:学生听取并学唱一首民谣,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和语感;5.联想猜词:学生通过联想和猜测的方式学习生字词,增强词汇记忆和联想能力。

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一段有关风筝的视频介绍风筝的起源和种类,激发学生对风筝的兴趣。

2.探究:教师与学生一起制作风筝,了解风筝的制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3.拓展:学生阅读一篇关于寓言故事的文章,理解故事的寓意,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4.创作:学生选择一个人物,运用所学的写人方法和技巧,写一篇有关该人物的作文。

5.欣赏:学生集体欣赏一首民谣,了解民谣的特点和意义,培养音乐感和语感。

6.巩固:通过联想和猜词的活动,学生复习和巩固本章的生字词和词语,提高词汇记忆和联想能力。

7.总结: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章的学习内容和要点,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资源:1.风筝的制作工具和材料;2.寓言故事的阅读材料;3.写人作文的写作模板和范文;4.民谣的音频资源;5.联想猜词的练习题。

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制作风筝时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2.评阅学生的寓言故事阅读理解和写人作文的写作水平;3.记录学生在学唱民谣和联想猜词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4.听取学生的总结和反馈,了解他们对本章学习的理解和收获。

教学反思:本节课设计了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通过实践、阅读、写作、欣赏和游戏等多种方式来帮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和技能。

初中七年级生物第4章教案

初中七年级生物第4章教案

初中七年级生物第4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认识不同类型的组织,掌握基本生物学术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和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激发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不同类型的组织。

2. 难点:生物学术语的理解和记忆。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资料:教科书、图片、实验器材等。

2. 实验准备:可以设置细胞观察实验,让学生观察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3. 教学环境:保持教室清洁整洁,方便学生观察实验。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与学生讨论生物学的重要性以及细胞和组织在生物学中的作用,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知识讲解:介绍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例如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部分;同时讲解不同类型的组织,如上皮组织、结缔组织等。

3. 实验探究:设计实验让学生观察细胞的结构和功能,通过实验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细胞和组织的特点。

4. 学生讨论:组织学生讨论所学知识,引导他们思考细胞和组织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在生物体内的作用。

5.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了解更多生物学知识,并鼓励他们参与课外科学活动,提升科学素养。

6. 总结反馈:与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堂作业:1. 完成教科书相关知识点的习题。

2. 选择一个细胞学习资料,做一个小研究。

3. 做一个关于细胞和组织的PPT,展示给同学。

六、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细胞和组织的认识更加深入,观察实验也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多采用案例教学、课外活动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课第四章教案

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课第四章教案

一:课题:《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二: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平行四边形有关概念和性质的过程,使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和性质。

2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相等的性质。

3在进行探索的活动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交流的习惯。

三:教学知识点: 1平行四边形的概念 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四:教学重点:探索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教学难点:通过操作升化出结论 五:教学方法:探索归纳法 六:教材分析这节内容通过拼图引出平行四边形的定义,让学生经历探索、探究研究、讨论的过程,对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及性质有本质性的理解,同时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很多性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具体的背景适时的提出问题,满足学生多样化的要求,这节内容对以后的菱形、矩形内容的引入埋下伏笔。

七:过程设计:(一)设置问题情境,引入课题。

1、 让学生进行如下操作后,思考以下问题:(幻灯片展示)将一张纸对折,剪下两张叠放的三角形纸片,设法找到某一边的中点,记作点 将上层的三角形纸片绕点 旋转180度,下层的三角形纸片保持不动,此时: 两张纸片是平行四边形吗?是一个怎样的四边形?观察它还有什么特征?(学生思考、操作后,教师用Z+Z 教育平台展示) 答:(1)AB=CD ,AD=CB(2)∠1=∠3 ,∠2=∠4,∠B=∠D(3)AD//BC ,AB//CD2、针对学生指出 AD//BC,AD//CD 分析究其原因。

让学生分析,分小组讨论。

得出结论:∠1和∠3 是内错角,∠2和∠4是内错角,依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 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即“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二)、传授新课1、 请学生举出自己身边存在的平行四边形的例子。

例如:汽车的防护链,折叠衣架,篱笆格子(用幻灯打出实物的照片) 2、将实物转化为几何图形。

(用Z+Z 教育平台展示) 3、介绍平行四边形的书写方式及对角线。

(用Z+Z 教育平台展示)4、学生动手画一个平行四边形,同时用几何语言表示平行四边形的定义。

七年级生物第四章教案(全)

七年级生物第四章教案(全)

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七年级科目:生物主备:审阅:审核:学生姓名:教学过程导入繁忙的运输线,穿梭的陆路运输,航运、航空运输,保障了人员往来的需求,同时也为不同地区货物的往来提供了便利。

人员、货物的往来运输,有赖于运输线的正常有序的运转。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59-P63,完成《天下通》练习册上相对应的填空题,并在书上勾划,找出自己认为是重点的内容,做好标记;上课的时候要跟着老师的思路注意听讲并做好笔记。

1、为什么失血过多会导致死亡?2、为什么通过化验血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检查健康的状况或诊断疾病?3.鲜红的血液里面有什么?4.血液对人有什么作用。

二、探究展示1.、各小组展示合作第二环节合作探究老师提出的问题,没一小组派一个代表回答,其他组员可以补充。

各小组展示以上问题,老师总结板书:血液的组成和功能血浆:成分作用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三、达标检测(一)完成《天下通》上对应练习题(二)熟练记忆以下内容1、血液在人体内不仅担负着体内物质运输的作用,同时还具有吞噬病菌的防御功能以及止血和凝血作用,所以血液对人体的健康和相关生理功能的发挥起着重要的作用。

2、血小板数量偏低,容易出现受伤不容易止血的现象。

因为血小板可以聚集在伤口处,并释放与血液凝固有关的物质。

3、红细胞以及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的。

我前一段时间,被诊断是轻度缺铁性贫血,有时偶尔头晕,医生当时建议我注意加强营养,同时要适当补铁4、数量最多的是红细胞,颜色是红色,形状像两面凹的圆饼。

还有一些个头比红细胞大些,但形状不是很规则的,数量没有红细胞多,这是白细胞。

(三)练习题1、小明做了一个实验:在新鲜的血液中加入抗凝剂,经过一段时间后,血液分为上下两层。

请帮小明分析下列哪项叙述是正确的?()A、上层为血浆B、下层为血浆C、上层为血细胞D、血浆中有机物含量过少2、人患急性炎症时验血,往往会发现血液中哪一成分增多?()A、红细胞B、白细胞C、血小板D、血浆3、世界卫生组织号召普遍使用铁制炊具,是因为:()A、铁有利于蛋白质的吸收B、铁是骨和牙齿的重要成分C、铁是维生素的主要成分D、铁是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4、血液是由___和___组成的。

幼儿园第四章正版教案

幼儿园第四章正版教案

幼儿园第四章正版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a. 能够认识并掌握数字4的书写和认读;b. 能够认识并掌握与数字4相关的基本图形和颜色;c. 能够认识并掌握数字4的基本用途和应用场景。

2. 能力目标。

a. 能够通过游戏和活动,培养幼儿对数字4的认知能力;b. 能够通过手工制作和绘画,培养幼儿对数字4的审美能力;c. 能够通过故事讲解和角色扮演,培养幼儿对数字4的想象能力。

3. 情感目标。

a. 培养幼儿对数字4的兴趣和好奇心;b. 培养幼儿对数字4的积极态度和自信心;c. 培养幼儿对数字4的热爱和珍惜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

a. 数字4的认知和书写;b. 与数字4相关的基本图形和颜色;c. 数字4的基本用途和应用场景。

2. 教学难点。

a. 让幼儿正确理解数字4的概念;b. 让幼儿掌握数字4的书写和认读;c. 让幼儿理解数字4的基本用途和应用场景。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识。

a. 利用数字4的卡片或图片,让幼儿认识并掌握数字4的形状和书写;b. 利用数字4相关的图形和颜色,让幼儿认识并掌握数字4的基本特征和属性;c. 利用数字4的应用场景和实例,让幼儿认识并掌握数字4的基本用途和意义。

2. 拓展教学内容。

a. 利用游戏和活动,让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和分类,培养对数字4的认知能力;b. 利用手工制作和绘画,让幼儿通过操作、表现和创造,培养对数字4的审美能力;c. 利用故事讲解和角色扮演,让幼儿通过想象、表达和交流,培养对数字4的想象能力。

3. 活动设计。

a. 数字4的认知游戏,将数字4的卡片或图片隐藏在教室的各个角落,让幼儿通过寻找和比对,认识和掌握数字4的形状和书写;b. 数字4的手工制作,利用纸板、颜料和贴纸,让幼儿制作数字4的立体造型和彩色画面,培养对数字4的审美能力;c. 数字4的故事表演,老师或幼儿讲解与数字4相关的故事情节,让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培养对数字4的想象能力。

小学思想品德四年级第四章教学方案

小学思想品德四年级第四章教学方案

小学思想品德四年级第四章教学方案第一节:培养团队意识在这一节中,我们将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通过团队活动,学生可以学到互相合作、互相支持的重要性,同时也能发展他们的领导能力。

活动一:小组合作拼图目标: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步骤:1. 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给予一副拼图。

2. 每个小组的成员需要共同合作,按照图片上的拼图示意图,将拼图完成。

3. 每一个小组都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

4. 完成任务后,可以鼓励学生展示他们的成果,并分享他们的合作心得。

活动二:共同目标接力赛目标: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步骤:1. 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站成一列,每个小组的队员之间保持一定距离。

2. 每个小组的第一位队员手持物品,例如一本书,然后依次传递给下一个队员,直到最后一个队员。

3. 最后一个队员将物品放置在规定的位置,并立即返回队伍。

4. 第一个完成的小组获胜。

第二节:培养勇气与坚强意识在这一节中,我们将以故事讲述和角色扮演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勇气和坚强意识。

通过讲述勇敢的故事和角色扮演,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勇气与坚强。

活动一:勇敢的小狗故事讲述目标:鼓励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勇敢面对困难步骤:1. 讲述一个关于勇敢的小狗的故事,故事中小狗需要面对各种困难,但他从不退缩,最终成功克服了困难。

2. 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和他们的同伴一起分析小狗所面临的困难和他是如何勇敢应对的。

3. 提醒学生,在面对困难时要勇敢,相信自己,坚持不懈。

活动二:勇气角色扮演目标:培养学生勇于面对挑战和表达自己的能力步骤: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勇敢的故事或者场景。

2.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角色来扮演故事中的主人公。

3. 每个小组需要准备并表演他们所选择的故事或场景,注重展现主人公的勇气和坚强。

4. 角色扮演结束后,可以让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

第三节:培养珍惜友谊和互助精神在这一节中,我们将通过讨论和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珍惜友谊和互助精神。

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四章教学方案

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四章教学方案

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四章教学方案教学方案一、教学目标本教学方案旨在使学生掌握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四章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并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 了解和掌握加法的基本概念和加法的运算法则;2. 理解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掌握简单的减法运算;3. 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口诀,并能熟练运用;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5.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章主要内容为加法和减法的初步学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加法的概念和基本运算法则;2. 减法的概念和基本运算法则;3. 10以内的加减法口诀;4. 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本章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在于:1. 学生对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法则的理解和掌握;2. 10以内的加减法口诀的记忆和运用能力;3.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章的教学过程将采用以下步骤:1. 导入新知识:通过相关问题或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习的欲望。

2. 概念讲解:通过多种形式的讲解和示范,教授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和基本运算法则,确保学生掌握基本知识。

3. 练习巩固:通过大量的练习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可以采用口算、计算题、思维导图等方式进行练习。

4. 拓展运用:通过实际问题的引导和解答,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扩展学生的思维广度。

5. 总结归纳: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提供学生合理的学习框架。

6. 辅助教具: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运用计算器、数学故事、数字卡片等辅助教具,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五、教学评价为了检查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并了解教学效果,可以采用以下形式进行教学评价:1. 集体回答问题:在课堂上提问学生,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2. 报数游戏:通过口算游戏测试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记忆力。

3. 计算题练习:布置相关的计算题,观察学生的解题情况并进行评价。

四年级下册第四章教学方案

四年级下册第四章教学方案

四年级下册第四章教学方案教学方案:四年级下册第四章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第四章所涉及的词汇和知识点。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正确掌握第四章的核心词汇和句型,并能在口语和书面表达中正确运用。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并回答与第四章内容相关的问题。

三、教学准备:1. 教材:四年级下册教材。

2. 教具:幻灯片投影仪、多媒体课件、单词卡片、练习册、音频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在黑板上呈现第四章的标题和图片,引导学生预测即将学习的内容并回忆与其中有关的知识。

2. 新课讲解(25分钟)a. 通过幻灯片和多媒体课件介绍第四章的内容和重点词汇,引导学生理解词义和运用方法。

b. 利用单词卡片和图片进行单词教学,帮助学生记忆和巩固新学的词汇。

c. 给学生播放音频材料,模仿发音、理解对话内容,并回答相关问题。

3. 合作学习(20分钟)a. 学生分组合作,根据教师提供的话题,进行小组讨论与思考,展示各自的观点。

b.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同时加深他们对第四章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4. 实践运用(25分钟)a. 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练习,理解文章并回答问题,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b. 分角色表演对话,运用第四章的词汇和句型,增强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c. 让学生用所学知识写一篇小短文,描述自己喜欢的一本书,并表达出其中的观点和感受。

5. 总结和反思(10分钟)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在课堂上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延伸:1. 在家庭作业中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第四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鼓励学生利用课外时间阅读相关故事书籍,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和能力。

以上是四年级下册第四章的教学方案,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和合作意识,帮助他们全面理解和掌握课本内容。

小学四年级第四章教学方案

小学四年级第四章教学方案

小学四年级第四章教学方案第一节:整体规划本教学方案旨在帮助小学四年级学生全面掌握第四章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通过灵活的教学方法和多样的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并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第二节: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第四章的核心概念和知识点。

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第三节:教学内容1. 单元一:数学- 了解加减法运算规则,掌握两位数的加减法。

- 运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 学习数学排列组合,培养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2. 单元二:语文- 学习正确的汉字书写和拼音发音。

- 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 进一步掌握词语的词义和用法,丰富词汇量。

3. 单元三:科学- 学习有关天气、季节和气象的知识,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和认知能力。

- 进行简单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实际操作能力。

第四节: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和问题解决,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2. 合作学习:组织学生小组活动,培养团队合作和互助精神。

3. 实践教学: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4.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资源,提供形象生动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

第五节:教学活动1. 数学游戏:组织加减法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2.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就课文内容展开讨论,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3. 实验探究:设计天气变化实验,让学生亲自进行观察和记录。

4. 视听学习:观看相关视频和听取音频材料,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和听力技能。

第六节: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回答问题的准确率和课堂作业完成情况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2. 测试评估:定期进行小测验,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及时给予反馈。

3. 作品展示:鼓励学生制作相关作品,如口头报告、手工制作等,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

三年级第四章教学方案

三年级第四章教学方案

三年级第四章教学方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 掌握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2. 能够通过具体的实物和图形,理解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过程;3. 能够运用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解决日常问题。

2. 能力目标:1.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操作运算的能力;2.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1. 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态度。

二、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1. 小黑板、粉笔;2. 相关的教学课件和练习册。

2. 材料准备:1. 各种形状和颜色的实物;2. 相关的练习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给学生展示一些实物,引导他们思考如何组合和分拆这些实物,从而引出加法和减法的概念。

2. 讲解加法(15分钟)通过使用小黑板和教学课件,向学生详细讲解加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加法的意义和运算规则。

3. 游戏活动(20分钟)利用各种形状和颜色的实物,设计一些小游戏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加法运算的乐趣和实用性。

例如,让学生用玩具积木模拟加法运算,或者给学生分发一些糖果,让他们通过加法计算出总数。

4. 讲解减法(15分钟)向学生介绍减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并通过实例演示减法的操作步骤。

重点强调减法与加法的关系,让学生理解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5. 练习与巩固(20分钟)让学生完成一系列的练习题,巩固他们对加法和减法的掌握程度。

可以逐步增加难度,让学生逐渐提高运算的准确性和速度。

6. 拓展活动(10分钟)设置一些拓展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让学生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的情境问题,或者设计一些逻辑推理的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推理和解答。

7. 总结和反馈(5分钟)通过回顾本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总结加法和减法的要点和运算方法。

并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四、课堂延伸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和学习需求,可以进行一些巩固和拓展的课堂延伸活动。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教案第四章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教案第四章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教案第四章第四章: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教案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是园所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好的教育活动设计能够有效地帮助幼儿习得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

本章将通过介绍几个具体的教案设计示例,来探讨如何设计一堂生动的教育活动。

一、启发幼儿思维的猜谜游戏游戏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重要手段之一,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注意力。

为了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可以设计一个启发幼儿思维的猜谜游戏。

首先,准备一些代表动物、水果等常见事物的图片。

然后,将这些图片放在桌子上,让幼儿观察并猜测图片所代表的事物。

接下来,教师可以给出一些提示,如颜色、形状、特征等,引导幼儿进行猜测。

在游戏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加入奖励和惩罚,增加游戏的趣味性。

通过这个游戏,幼儿不仅可以学习到更多的事物,还能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二、培养幼儿团队合作能力的拼图游戏团队合作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重要目标之一。

为了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能力,我们可以设计一个拼图游戏。

首先,教师可以准备一些适合幼儿的拼图,然后将每幅拼图分成若干个小部分,并混在一起。

接下来,将幼儿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

代表依次选择一块拼图,并带回小组进行拼图。

小组成员需要合作,互相交流和协助,完成整幅拼图。

通过这个游戏,幼儿可以学习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并培养他们的协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三、培养幼儿创造力的绘画活动创造力是幼儿园教育活动中需要重点培养的能力之一。

为了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我们可以设计一个绘画活动。

首先,教师可以给幼儿一个主题,并提供一些绘画工具和材料。

然后,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自由发挥,创作自己的绘画作品。

在活动中,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但不限制幼儿的创作方向和形式。

通过这个活动,幼儿可以锻炼自己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同时也能够增强他们的审美和艺术修养。

四、培养幼儿思维逻辑能力的故事解谜活动思维逻辑能力是幼儿园教育活动中需要培养的重要能力之一。

科学四年级第四章教学方案

科学四年级第四章教学方案

科学四年级第四章教学方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以下知识和能力:1. 了解家庭和社区中常见的一些科学现象和规律;2. 掌握使用科学工具和仪器进行简单观察和实验操作的方法;3. 培养观察、实验和探究的兴趣和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学会使用科学工具和仪器进行观察和实验操作;2. 掌握部分家庭和社区中常见的科学现象和规律。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 教学内容:第一节家庭中的常见科学现象第二节社区中的科学现象和规律2. 教学方法:采用课堂讲授、实验操作和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

四、教学步骤1. 第一节家庭中的常见科学现象1. 导入:通过问答和图片展示等方式引发学生对家庭中常见科学现象的兴趣,如冰块融化、水沸腾、电灯亮等。

2. 讲解:通过示意图和实物展示,详细讲解冰块融化的过程、水沸腾的原理、电灯亮的原因等,引导学生理解科学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3. 实验操作:安排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如观察不同温度下冰块的融化速度、水的沸腾温度等,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4. 总结: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结果总结规律,形成科学概念和科学思维。

2. 第二节社区中的科学现象和规律1. 导入:通过图片和实例展示社区中的科学现象和规律,如植物生长、交通信号灯、声音传播等。

2. 讲解:详细讲解植物生长的原理、交通信号灯的作用、声音传播的特点等,引导学生理解科学现象的原因和规律。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究其他社区中常见的科学现象和规律,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展示观点。

4. 实践活动:安排学生进行实地观察和实践活动,如测量植物生长的高度、观察声音传播的路径等,培养他们的实践和探究能力。

5.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讨论结果,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实践经验,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五、教学评价方法1. 教师观察评价: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过程、观察和讨论的参与情况,及时给予肯定和指导。

2. 学生实验报告评价:要求学生书写实验报告,评价他们对实验步骤、观察结果和规律总结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小学三年级第四章教学方案

小学三年级第四章教学方案

小学三年级第四章教学方案第四章教学方案
引言:
教学方案是指教师为实现特定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教学安排和教学策略的总体规划。

在小学三年级的教学中,教学方案的设计尤为重要,它可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提供有效的学习内容和方法,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本文将就小学三年级第四章的教学方案进行详细讨论。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掌握第四章的核心知识点,包括xxx、xxx等。

理解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问题求解。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探索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
1. 知识内容:
(简要介绍第四章的知识点,如xxx)
2. 方法和策略:
(列举适用于第四章教学的具体方法和策略,如互动式教学、实验教学等)
3. 教学资源:
(介绍教学所需的教材、参考书籍等资源)
三、教学过程
(按照教学步骤展开,向学生介绍知识,提供实例和案例演示,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四、课堂活动安排
(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小组活动、实验活动、讨论活动等,以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合作交流)
五、课后延伸
(布置课后作业,如阅读、练习题等,以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结语:
通过本章的教学方案,教师将能够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同时,教学方案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也能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有助于他们在小学三年级的学习中全面发展。

第四章教案正版44444

第四章教案正版44444

【二:解疑探究案】活动1:探究直线、射线、线段的特征 1、出示课件,感知生活中直线的实例;2、小组合作探究直线的特征、射线、线段的定义;【出示课件汇总学生交流结果】3、操作与交流,议一议它们之间的练习与区别; 【课件展示汇总学生交流结果】 活动2:探究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 1、根据预习由学生直接总结; 2、课件展示汇总学生交流结果; 3、温馨提示①一定要在字母前写清图形的名称②射线必须把端点字母写在前面,只有射线的端点相同,延伸方向相同,才表示同一条射线 ③线段、直线的表示与字母的顺序无关④直线是无限延长的,我们为了方便研究约定成俗的用上面的方法来表示它们。

4、实例感知直线、射线与线段的区别与联系【出示课件学生独立完成表格填写】 活动3探究直线公理1.操作①:过一点A 画直线,可以画几条?2.操作②:过两点A 、B 呢?3.学生通过画图,得出结论:4.课件展示直线公理:【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活动4探究发现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及相交直线 1、出示课件请用两种方式表示图中的两条直线;2、拓展探究: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及相交直线【三:能力训练案】1.读句画图(如图示学生上黑板画图-课件展示) ①连BC 、AD ②画线段AB 、CD ③画射线AD④画直线AB 、CD 相交于E ⑤连结AC 、BD 相交于O2.读句画图:已知点O ,P ,Q (如图), (1)画线段PQ ,射线OP 和直线OQ 。

3.拓展:在2题中你能根据下面的语句画图吗? (1)延长线段QP(2)延长线段PQ 至点E ;(学生上黑板画图-课件展示-感悟收获)4.5.观察图形,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课件展示】 (1)直线OM 和直线MN 是同一条直线( ) (2)射线NM 和射线NO 是同一条射线( ) (3)射线OM 和射线ON 是同一条射线( ) (4)射线NO 比线段NM 短 ( )AC·Q ·0·P以A 为端点经过B 点的射线 连接A 、B 两点的线段5.观察上图,图形共有多少条线段,分别是什么?【课件展示】6.如果你想将一根木条固定在墙上,至少需要根钉子,原理是7.如图,在线段AB上任取D、C、E三个点,那么这个图中共有几条线段?8.A、B、C在直线l上,图中有几条线段,怎样表示它们?9.按照下面图形说出几何语句⑴⑵答:___________ 答:__________⑶答__________ 答:_________ __【四:互动探究案】①学生回忆今天这节课学过的内容进一步清晰线段、射线、直线的概念②强调线段、射线、直线表示方法的掌握【五:自主测评案】1.图1中有______条线段,_____条射线,_____条直线.DCBA图2 图3修订·补充·反思4.经过A、B、C三点可连结直线的条数为()A.只能一条B.只能三条C.三条或一条D.不能确定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线段B.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C.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射线D.经过两点有无数条直线6.如图3所示,能读出的线段共有()A.8条B.10条C.6条D.以上都错7.木工检验木条的边线是否是直的,常常用眼睛从木条的一端向另一端望去,如果看到两个端点及这条边线中的各点都重合于一点,那么这条边线就是直的,其中的道理是【六:作业设计案】课本108页习题4.1第1-3题【课外拓展】1.规律探究1:经过平面内n(n≥2)个不共线的点可以画几条直线?2.规律探究2:直线上有N个点则射线有几条?线段有几条?§4.2比较线段的长短教学目标:1.借助具体情境,了解“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2.能借助直尺、圆规等工具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3.能用圆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教学重点:线段比较大小的方法,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教学难点:正确使用尺、圆规作图 教学方法:观察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一:预习测评案】【预习课本110-113页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本节课你认为主要学习哪些知识?① ② ③2.生活事实告诉我们,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 最短,简称为:两点之间 最短所以动物总是走直线;3.两点之间的 长度叫做两点之间的距离。

八年级上数学教案第四章

八年级上数学教案第四章

第四章 一次函数4.1函数一、问题引入:1、当人坐在摩天轮上时,人的高度随时间在变化,那么变化有规律吗? 右图就反映了摩天轮上一点的高度h 与旋转时间t 之间有一定的关系. 你能从右图观察出,有几个变化的量,它们是 。

(1)t=3,h= (2)t=5,h= (3) t=9时,h= 2、在1的基础上下面这个问题也是否出现了两个变量,有同样的结论吗?如图,搭一个正方形需要4根火柴棒,按图中方式,动手做一做,完成下表:表格中有 个变量,它们是 。

按图中方式搭6个正方形,需要 根火柴棒;按图中方式搭100个正方形,需要 根火柴棒;若搭n 个正方形,需要 根火柴棒。

3、在平整的路面上,某型号汽车紧急刹车后仍将滑行S 米,一般地有经验公式2300v s ,其中v 表示刹车前汽车的速度(单位:千米/时).(1)公式中有 个变量,它们是 。

(2)当v=50时,相应的滑行距离s= 米;当v=60时,相应的滑行距离s= 米;当v=100时,相应的滑行距离s= 米;(3)给定一个v 值,你都能求出相应的s 值吗? 以上三个问题的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一般地,在某个变化过程中,有 个变量 ,如果给定一个x 值,相应地就确定了一个y 值,那么我们称 的函数,其中 是自变量, 是因变量。

4、函数常用的三种表示方法是: 。

二、基础训练:1、李老师带领x 名学生到动物园参观,已知成人票每张10元,学生票每张5元,设门票总费用为y 元,则y = .2、如图所示堆放钢管.(1)填表层数 1 2 3 … x 钢管总数(2)当堆到x 层时,钢管总数如何表示? (3)上述反映了哪些变化量之间的关系?其中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你能将其中某个变量看成是另一个变量的函数吗?三、例题展示:例1、小红骑车从家到学校速度是12千米/时,你能表示出他走过的路程s 与时间t 之间的变化关系吗?S 是t 的函数吗?回顾摩天轮:h 是t 的函数吗,如果是,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 因变量?引伸:t 是h 的函数吗?例2、下图反映的过程是小明从家去菜地浇水,又去玉米地锄 草,然后回家.•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正方形个数 1 2 3 4 5 火柴棒根数(1)菜地离小明家多远?小明走到菜地用了多少时间? (2)小明给菜地浇水用了多少时间?(3)菜地离玉米地多远?小明从菜地到玉米地用了多少时间? (4)小明给玉米地锄草用了多长时间? (5)上述反映了哪些变化量之间的关系?其中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你能将其中某个变量看成是另一个变量的函数吗?四、课堂检测:1、已知矩形的周长为28,设它的一边长为x ,那么它的面积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 .2、计划用300元购买篮球,所能购买的总数n (个)与单价a (元)的函数关系式为______,其中______是自变量,______是因变量.3、函数2y x =+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A.2x >-B.2x -≥C.2x ≠-D.2x -≤4、如图,这是某地区一天的气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回答:在这一天中: (1)______时气温最高,最高气温是______;______时气温最低, 最低气温是______.(2) 20时的气温是______; ______时的气温是6 ℃; (3)______时间内,气温持续不变.(4)上述反映了哪些变化量之间的关系?其中哪个是自变量?(5)哪个是因变量?你能将其中某个变量看成是另一个变量的函数吗?5、等腰三角形周长为20㎝,若设一腰长为x ㎝,写出底边长y (㎝)与腰长x (㎝)的函数表达式,并求出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解疑探究案】
活动1:探究直线、射线、线段的特征 1、出示课件,感知生活中直线的实例;
2、小组合作探究直线的特征、射线、线段的定义;【出示课件汇总学生交流结果】
3、操作与交流,议一议它们之间的练习与区别; 【课件展示汇总学生交流结果】 活动2:探究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 1、根据预习由学生直接总结; 2、课件展示汇总学生交流结果; 3、温馨提示
①一定要在字母前写清图形的名称
②射线必须把端点字母写在前面,只有射线的端点相同,延伸方向相同,才表示同一条射线 ③线段、直线的表示与字母的顺序无关
④直线是无限延长的,我们为了方便研究约定成俗的用上面的方法来表示它们。

4、实例感知直线、射线与线段的区别与联系【出示课件学生独立完成表格填写】 活动3探究直线公理
1.操作①:过一点A 画直线,可以画几条?
2.操作②:过两点A 、B 呢?
3.学生通过画图,得出结论:
4.课件展示直线公理:【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活动4探究发现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及相交直线 1、出示课件请用两种方式表示图中的两条直线;
2、拓展探究: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及相交直线
【三:能力训练案】
1.读句画图(如图示学生上黑板画图-课件展示) ①连BC 、AD ②画线段AB 、CD ③画射线AD
④画直线AB 、CD 相交于E ⑤连结AC 、BD 相交于O
2.读句画图:已知点O ,P ,Q (如图), (1)画线段PQ ,射线OP 和直线OQ 。

3.拓展:在2题中你能根据下面的语句画图吗? (1)延长线段QP
(2)延长线段PQ 至点E ;
(学生上黑板画图-课件展示-感悟收获)
4.
5.观察图形,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课件展示】 (1)直线OM 和直线MN 是同一条直线( ) (2)射线NM 和射线NO 是同一条射线( ) (3)射线OM 和射线ON 是同一条射线( ) (4)射线NO 比线段NM 短 ( )
A
C
·Q ·0
·P
以A 为端点经过B 点的射线 连接A 、B 两点的线段
5.观察上图,图形共有多少条线段,分别是什么?【课件展示】
6.如果你想将一根木条固定在墙上,至少需要根钉子,原理是
7.如图,在线段AB上任取D、C、E三个点,那么这个图中共有几条线段?
8.A、B、C在直线l上,图中有几条线段,怎样表示它们?
9.按照下面图形说出几何语句
⑴⑵
答:___________ 答:__________
⑶答__________ 答:_________ __
【四:互动探究案】
①学生回忆今天这节课学过的内容进一步清晰线段、射线、直线的概念
②强调线段、射线、直线表示方法的掌握
【五:自主测评案】
1.图1中有______条线段,_____条射线,_____条直线.
D
C
B
A
图2 图3
修订·补充·反思
4.经过A、B、C三点可连结直线的条数为()
A.只能一条
B.只能三条
C.三条或一条
D.不能确定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线段
B.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C.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射线
D.经过两点有无数条直线
6.如图3所示,能读出的线段共有()
A.8条
B.10条
C.6条
D.以上都错
7.木工检验木条的边线是否是直的,常常用眼睛从木条的一端向另一端望去,如果看到两个
端点及这条边线中的各点都重合于一点,那么这条边线就是直的,
其中的道理是
【六:作业设计案】课本108页习题4.1第1-3题
【课外拓展】
1.规律探究1:经过平面内n(n≥2)个不共线的点可以画几条直线?
2.规律探究2:直线上有N个点则射线有几条?线段有几条?
§4.2比较线段的长短
教学目标:
1.借助具体情境,了解“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
2.能借助直尺、圆规等工具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
3.能用圆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教学重点:线段比较大小的方法,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尺、圆规作图 教学方法:观察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预习测评案】【预习课本110-113页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本节课你认为主要学习哪些知识?
① ② ③
2.生活事实告诉我们,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 最短,简称为:两点之间 最短所以动物总是走直线;
3.两点之间的 长度叫做两点之间的距离。

4.如果线段上一点把线段分为相等的两段,则这个点叫做线段的 ;如图点C 在线段AB 上,且AC=CB ,则C 叫做线段AB 的 ; AC=BC=AB ,AB=2AC=2BC 。

6.如图线段AB=4cm, BC=3cm, 点O 是线段AC 的中点,则线段OB= cm
7.点C 把线段AB 分成两条相等的线段,点C 就叫做线段AB 的_______,(也叫线段AB 的二等分点),同样如果
点M 和点N 把线段AB 分成三条相等的线段,则点M 和点N 就叫做AB 的_______. 5.通过预习你认为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有哪些?如何比较高矮不同的两个同学的身高?
【二:解疑探究案】
活动1:根据学生预习归纳结论
(1)连接两点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2)比较线段的两种方法
21
B
度量法:用刻度尺去度量它们的长度进行比较,此种方法可称之为“度量法”。

活动2:尺规做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教法设计】
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111页例题,
2.总结画线段的方法步骤:(1)画射线;(2)用圆规度量已知线段;(3)移到射线上;活动3:总结线段的二等分点和三等分点及表示方法
【三:能力训练案】
1.指导学生独立完成课本随堂练习1-2题【3分钟】
2.学生独立完成课本习题4.2第1题【1分钟】
3.小组合作完成习题
4.2第2-3题【5分钟】
4.【合作探究】在直线AB上,有AB=5 cm,BC=3 cm,求AC的长.
提示:⑴当C在线段AB上时,AC=_______.
(2)当C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时,AC=_______.
5.已知线段AB=10㎝,点C是AB的中点,点D是AC中点,则线段CD=___ 【四:互动探究案】【学生互动进行归纳总结】
1、线段的基本性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两点之间的距离: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

2、尺规作图: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3、线段的两种比较方法:叠合法和度量法。

4、线段的中点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五:自主测评案】
1.比较下列各组线段的长短
⑴线段OA与OB. 答:_________________
⑵线段AB与AD. 答:_________________
⑶ 线段AB 、BC 与AC . 答:________________
2.如图 AB=6cm ,点C 是AB 的中点,点D 是CB 的中点,则AD=____cm
3.已知线段a 、b 画线段c=a-b
课本108页习题4.1第4题
§4.3 角
教学内容:角的概念及角的表示方法,角度单位的换算 教学目标
1.直观感知角的组成及角的边与顶点的含义;会表示角;
2.结合角的旋转组成知道周角、平角的意思;
3.熟练进行角的单位度、分、秒的换算; 教学重难点:角的表示
教学方法:观察法、情境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预习测评案】
1.规定:角是由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两条公共射线叫做角的 ; 公共端点叫做角的 ;
2.一条线段绕着一个固定端点旋转而成的图形叫做角,固定的顶点叫做角的 ;
3.1周角等于 度;1平角等于 度;1直角等于 度
4.规定:1度= 分;1分= 秒
5. 想一想,用不同的方法表示题1图2图3中的所有角。

b
a
6.用字母表示图中的所有角
【二:解疑探究案】【小组合作探究】
1.如何表示一个角?角的表示要注意什么? 指导学生总结归纳角的表示方法和注意事项
2.明确度、分、秒的符号及换算单位
3.解读例题
4.学生合作完成课本做一做和随堂练习
5.探究:钟表上的时针每分钟转多少度?分针每分钟转多少度?秒针们分钟旋转多少度?
【三:能力训练案】
图1
C
图2
C
图3
B A
C 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