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整理知识点

合集下载

组织行为学知识点

组织行为学知识点

第1章什么是组织行为学一、管理者做什么管理者通过别人来完成工作,他们做出决策、分配资源、指导别人的活动从而实现工作目标。

1. 管理者的职能20世纪初,法国工业家亨利·法约尔(Henri Fayol)提出,所有的管理者都发挥五种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今天这些职能简化为四种: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1)计划计划活动就是要设定或明确组织的目标,制定实现组织目标的途径或方案。

(2)组织为了实现计划活动所预定的目标,实施计划活动制定的行动方案。

(3)领导管理者就运用各种适当的方法,去影响组织的成员,努力营造起一种使组织中的成员能够全心全意、士气高昂地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奋斗的氛围,以便使管理的领导职能得到更大的发挥。

(4)控制为了确保组织目标的顺利实现,组织的管理者从头到尾地对组织各项活动的进展情况进行检查,一旦发现或预见问题后就要及时采取措施予以纠正,以保证组织活动按计划进行。

2. 管理者的角色20世纪60年代末,麻省理工学院(MIT)的研究生亨利·明茨伯格对5位高层经理进行了一项精心研究,明茨伯格得出结论:管理者扮演着10种不同的但又互相关联的角色。

这10种角色可以归纳为三大类:人际角色、信息传递者角色以及决策角色。

(1)人际关系方面的角色人际关系角色指所有的管理者都要履行礼仪性和象征性角色。

(2)信息传递方面的角色信息角色是指所有的管理者在某种程度上,都从外部的组织或机构接受和收集信息。

(3)决策制定方面的角色在决策角色中,管理者处理信息并得出结论。

亨利·明茨伯格界定的10种管理角色如表1.1所示。

3.管理者的技能罗伯特·卡茨(Robert Katz)提出了三种基本的管理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

(1)技术技能技术技能,指为了完成或理解一个组织的特定工作所必需的技能,也就是业务方面的技能。

(2)人际技能人际技能,指与组织单位中上下左右的人打交道的能力。

组织行为学知识点归纳

组织行为学知识点归纳

组织行为学第一章概述一、组织行为学的含义1. 组织行为是指一定组织中个体、群体和整个组织三者之间以及整个组织与外部环境之间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各种行为。

2. 组织行为学是采用系统分析方法,研究一定组织中个体、群体、以及组织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从而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

3. 研究对象:成员个人,群体,整个组织以及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所形成的行为。

4. 本质: 1)组织对其成员的思想、感情和行为的影响方式2)组织的各个成员的行为方式及其绩效对整个组织绩效的影响5. 研究组织行为的目的:描述、解释、预测、控制员工的行为二、组织行为学的性质与特点1. 组织行为学的主要特征有: 1)边缘性、综合性、跨学科性2)两重性:艺术性,科学性3) 实用性2. 相关学科和组织行为学的关系: p83. 组织行为学的学科内容4. 管理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的关系与异同定义研究内容异同5. 研究和应用组织行为学的意义: p10三、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与发展1. 管理科学的发展 p219 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主要理论有:泰勒:科学管理理论——侧重于企业基层人员的操作分析、组织原则和工作监督;法约尔:管理过程理论——主要集中于高层的管理原则,如企业的计划、不同层次组织的协调、 控制等马克斯•韦伯:组织理论——认为组织应是一个等级森严、层次分明、分工明确的金字塔结构, 为“直线式”组织结构奠定了理论基础。

这三种理论的共同缺点是,轻视或忽视组织中人的因素,仅仅把人看成是一台机器,而完全没有 考虑人的思想、情感、主观能动性。

2. 行为管理理论的产生 p4产生原因 ——古典管理学派缺陷:强调物质因素作用,忽视人的主观能动;强调物质鼓励,忽 视了社会需要;强调正式组织,忽视非正式组织。

单纯科学设计、奖金刺激、等级分明指挥系统不能带来 持久活力。

紧张而单调劳动和日益严重剥削激起工人们有组织反抗。

标志性事件——梅奥及其领导的霍桑试验(1924 年~1932 年在美国芝加哥郊外的西方电器公司霍桑电话机工厂中进行的试验。

组织行为学考点归纳

组织行为学考点归纳

一、名词解释1、行为科学:研究人的行为规律,借以解释、预测并控制行为,为实现政治、经济、文化的目的服务的科学。

2、霍桑实验:在美国芝加哥西部电器公司所属的霍桑工厂进行的一系列的心理学研究的总称,实验1924年开始,直到1932年。

3、瓦格纳法案:承认工会是工人的合法代表可以与雇主进行集体谈判,因而也被称为“劳动宪章”。

4、归因理论:说明和分析人类行为活动因果关系的理论,最早由F.海德提出。

5、人格(个性):影响个体行为的心理特征。

具有A.整体性和层次性B.独特性和一般性C.稳定性和可变性的特点6、智商:智力商数的简称,表示智力高低的数量指标。

7、组织承诺:译为“组织归属感”、“组织忠诚”等。

一般是指个体认同并参与一个组织的强度。

它不同于个人与组织签订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角色方面的合同,而是一种“心理合同”,或“心理契约”。

主要包括三个因素:情感承诺、连续承诺、规范承诺8、工作中的政治行为:“在存在不确定性及选择方案意见不一致时,获取、开发和使用权力及其他资源以取得期望结果的行为。

”9、团队情商:一个团队的综合情绪控制调节能力。

10、从众行为:群体成员在团体中在受到团体的压力和影响时骑在知觉,判断和行为上倾向于群体多数人保持一致的做法11、群体动力论:主要研究群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特别关注群体规范对个体行为的制约和影响。

12、文化资本:由企业价值观、信念、行为规范和模式等企业文化以及文化的物质载体所构成的资本。

13、越级报告:是一种普遍发生的非正式上行沟通机制,常被誉为小报告。

14、管理跨度:一个领导者直接指挥下级的数目。

二、考点归纳1、组织行为学研究的三个层次:个体。

这种方法把重点放在心理学的发展理论和解释的规律上,研究个体行为以及他们对不同的组织政策、实践和过程的反应。

群体,重在分析组织成员在群体工作中的相互影响,应用了社会心理学的知识和理论。

组织,把组织视为一个整体来分析,重点放在社会学规律的理论和概念上。

组织行为学(自己整理知识点)

组织行为学(自己整理知识点)

第一章:何为组织行为学1.含义:①不仅研究可观察的行为,如:员工日常工作,人际交往等,还关注隐含在这些行为中的个体内在状态,包括知觉,态度,决策。

②三角度:组织和群体成员,资源,人本身③研究群体和组织行为,个体解释不了的现象可以用群体和组织加以解释经历,直觉,权威,科学2.多学科性:心理学:测量,解释,预测及改线特定情境下个体的行为社会学:研究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关注较多的一个领域是变革人类学:人类和环境之间的互动,特别是文化环境政治学:政治环境中个体和群体的行为3.研究领域:①个体层面:最基本的构成要素,也是组织行为最直接的实施者与影响者研究人格,能力,动机,说明组织中个体行为产生的原因及绩效取得的途径②群体(两个或两个以上)及团队层面:是组织目标实现的基本单位,也是个体任务完成及价值体现的工作单元。

③组织层面4.发展轨迹:①科学管理理论(泰勒:工作专业化与生产效率,寻找“最佳操作方法”)②古典组织理论(韦伯:关注如何将大量的员工与管理者组成最有效的整体)③行为科学理论(霍桑实验,人际关系运动)麦格雷戈XY理论X理论:人性假设大多数人是懒惰的,尽可能逃避工作。

大多数人没有雄心壮志,宁愿接受别人领导,不愿负责任。

大多数人的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是矛盾的。

大多数人缺乏理智,不能克制自己,容易受人影响。

大多数人为将选择那些经济上获利最大的事去做。

Y理论:一般人都是勤奋的,只要环境条件有利,工作就会像娱乐、休息一样自然。

人们是能够自我管理、自我控制的。

个人自我实现的要求和组织目标并不矛盾,条件适当,人们会将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统一起来。

在正常情况下,人们会主动承担责任,力求有所成就。

大多数人都具有高度的想象力、聪明才智和解决组织中困难问题的创造性。

④开放系统理论⑤新趋势:积极组织行为学:内心,个体,人际五核心:自信效能,希望,乐观,主观幸福感,情感调适5.组织行为学与管理:①管理职能:规划,组织,领导,控制,对组织的物料资源,人员资源,财务资源,信息资源进行有效协调与配置,从而促进组织目标实现。

组织行为学知识点

组织行为学知识点

性化与团队合作的冲突 ⑤员工多元化
1、尽管不同领域的学者对“冲突”内涵的理解各不相同,但我们可以归纳出这一概念的如
下共同点:①冲突是否存在不仅是一个客观性问题,也是一个主观的知觉问题。②冲突
产生的必要条件是存在某种形成的对立或不相容以及相互作用。③冲突的主题可以使组
织、群体或个人,冲突的客体可以使毅力、权利、资源、目标、方法、意见、价值观、
的集合 条件(特征):①有明确的成员关系 ②持续的互动关系 ③有共同规范 ④有共 同的目标导向 2、群体的主要功能 ①把个体力量汇集成新的力量 ②完成组织所赋予的任务 ③满足群体成 员的需求 3、群体的分类 ①假群体和实际群体 ②大群体和小群体 ③共同作用群体、协作群体和协调 群体 ④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⑤友谊群体和任务群体 ⑥实属群体和参照群体 4、角色及各自包含内容 ①自中心角色:阻碍者、寻求认可者、支配者、逃避者 ②任务角 色:建议者、信息加工者、总结者、评价者 ③维护者:鼓励者、协调者、折中者、监督 者 5、群体行为特性 群体压力、从众性和去个性化;群体士气;群体凝聚力 6、群体士气的七个特征:①群体的团结来自内部的凝聚力,而不是来自外部的压力 ②群体 成员中没有分裂为互相敌对的小团体的倾向 ③群体本身具有适应外部变化的能力和处 理内部冲突的能力 ④各成员间具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⑤每一个成员都明确掌握群 体的共同目标 ⑥各成员对群体的目标及领导者持肯定支持的态度 ⑦各成员承认群体的 存在价值,并且有维护此群体继续存在的倾向 7、群体凝聚力的影响因素:①群体成员间相处时间 ②进入群体的难度 ③群体规模 ④群体 中的性别构成 ⑤外部威胁 ⑥历史上的成功 8、群体发张五阶段模型:形成阶段、震荡阶段、规范化阶段、完成阶段、停止阶段 9、群体内互动:最常出现的现象:从众性和社会惰化 经常出现的现象:协同效应、社会 促进效应、社会致弱效应、社会标准化效应

组织行为学知识点

组织行为学知识点

第1章什么是组织行为学一、管理者做什么管理者通过别人来完成工作,他们做出决策、分配资源、指导别人的活动从而实现工作目标。

1. 管理者的职能20世纪初,法国工业家亨利·法约尔(Henri Fayol)提出,所有的管理者都发挥五种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今天这些职能简化为四种: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1)计划计划活动就是要设定或明确组织的目标,制定实现组织目标的途径或方案。

(2)组织为了实现计划活动所预定的目标,实施计划活动制定的行动方案。

(3)领导管理者就运用各种适当的方法,去影响组织的成员,努力营造起一种使组织中的成员能够全心全意、士气高昂地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奋斗的氛围,以便使管理的领导职能得到更大的发挥。

(4)控制为了确保组织目标的顺利实现,组织的管理者从头到尾地对组织各项活动的进展情况进行检查,一旦发现或预见问题后就要及时采取措施予以纠正,以保证组织活动按计划进行。

2. 管理者的角色20世纪60年代末,麻省理工学院(MIT)的研究生亨利·明茨伯格对5位高层经理进行了一项精心研究,明茨伯格得出结论:管理者扮演着10种不同的但又互相关联的角色。

这10种角色可以归纳为三大类:人际角色、信息传递者角色以及决策角色。

(1)人际关系方面的角色人际关系角色指所有的管理者都要履行礼仪性和象征性角色。

(2)信息传递方面的角色信息角色是指所有的管理者在某种程度上,都从外部的组织或机构接受和收集信息。

(3)决策制定方面的角色在决策角色中,管理者处理信息并得出结论。

亨利·明茨伯格界定的10种管理角色如表1.1所示。

罗伯特·卡茨(Robert Katz)提出了三种基本的管理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

(1)技术技能技术技能,指为了完成或理解一个组织的特定工作所必需的技能,也就是业务方面的技能。

(2)人际技能人际技能,指与组织单位中上下左右的人打交道的能力。

组织行为学整理知识点

组织行为学整理知识点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二.填空题:(每小题2 分,共16分。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1.组织:组织有两种含义:一种是动词,是指有目的、有系统集合起来。

另—种是名词,指按照一定的宗旨和目标建立起来的集体。

2.需要:就是人对实物的欲望和要求3.组织行为学:是行为科学在管理领域的应用,是综合运用各种与人的行为有关的知识,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科学.4.态度:是指个体对待一类人和社会事物(如事件、团体、制度以及代表具体事物的观念等)所持的评价和行为倾向。

5.价值观:指一个人对周围事物的是非,善恶和重要性的评价,看法,是个人对某种特定的行为方式或存在状态的一种持久信念。

6.情绪情感:人有喜、怒、哀、乐等心理体验,这种体验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一种反映,称为情绪情感。

7.从众行为:在群体压力下,个人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相一致的行为,也称随大流行为8.人际关系:群体成员之间相互交往和联系的状态,称为人际关系。

9.个性:是个体带有倾向性的、经常的、本质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品质的总和。

10.群体:群体是指为了实现某个特定的目标,由两个或更多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组成的人群集合体。

11.领导: 是关于影响别人来完成某项目标所发生的两个人或更多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过程。

12.权力性影响力:也叫强制性影响力。

权力性影响力是由社会赋予个人的职务、地位、权力等所构成的影响力13.群体规范:又叫群体常模,是影响和约束群体及其成员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群体意识中的一种,是一种思想观念,具有强迫其成员接受的规定形式。

四.问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为什么说气质能影响一个人的活动性质和工作效率?气质类型虽然在一个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中不能起决定性作用,但往往能够影响一个人的活动性质和工作效率。

由不同气质类型的人来承担不同的工作有可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例如,具有多血质和胆汁质的人比较适合于从事那些要求做出迅速灵活反应的工作,而具有黏液质和抑郁症的人则较适合从事较持久细致的工作。

组织行为学复习知识点

组织行为学复习知识点

组织行为学复习知识点第一章什么是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领域,它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目的是运用这些知识改善组织绩效。

人际技能的重要性:①决定管理者的职业生涯能否真正腾飞②有助于组织吸引和留任高绩效的员工③拥有优秀人际技能的管理者可能会使工作场所更令人愉悦从而带良好的经济效益④提高员工工作满意度管理者的技能:技术技能(运用专业知识和技术) 人际技能(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概念技能(掌握和统领全局的能力)第二章组织中的多元化多元化劳动力的两种主要形式:表层多元化:导致员工通过刻板印象和假设来感知彼此深层多元化:人格和价值观关键的传记特征:年龄,性别,种族,残疾,在职服务时间在组织环境中的作用:这些表层特征间的差异可能会成为歧视员工的根源,抵制年龄歧视也许有利于提高组织绩效。

组织如何有效地管理多元化:①构建多元化的积极氛围努力理解并尊重员工个体独特的传记特征;招聘、遴选、晋升公平客观②群体中的多元化有助于群体绩效(可以利用差异的优势)③有效的多元化项目通过多种努力来充分利用多元化;为招聘、遴选及培训和开发制定策略第三章态度与工作满意度态度的主要成分:认知、情感、行为这些成分之间的关联:态度的认知成分是对事物的一种描述或看法。

它为态度的另一个更为关键的成分——情感成分奠定了基础。

情感是态度中的情绪或感受,能够导致行为结果。

态度中的行为成分指个体以某种方式对某人或某事做出行动的意向。

态度始终决定行为吗?为什么?态度不始终决定行为。

有时行为决定态度。

认知失调,即个体可察觉到的两种或多种矛盾的态度。

或者行为和态度之间的不一致。

费斯廷格认为,任何形式的不协调都会令人不安,因此个体会试图减少这种不一致。

他们将会寻求一种能把失调降到最低程度的稳定状在所者源市得出结论,人们确实会在他们的态度芝间成者度与行为之间寻求一致性。

态度可以预测未来的行为,“调节变量” 可以加强两者之间的联系。

人们发现在态度方面,最有力的调节变量即为态度的重要性、态度与行为的一致性、态度的可提取性、社会压力的存在以及个体对于这种态度是否有过直接经验。

组织行为学考试重点知识整理

组织行为学考试重点知识整理

组织行为学一:组织行为学的定义1定义: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规律,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

这一定义包括三层含义:1)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

2)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范围是一定组织中的人的心理与行为规律。

3)组织行为学的研究的目的是在掌握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性的基础上,提高预测、引导、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达到组织既定的目标。

2组织:对完成特定使命的人的系统性安排它的存在必须具备三个条件(1)组织是人组成的集合(2)组织是适应于目标的需要(3)组织通过专业分工和协调来实现目标3三大要素:观察,个体,群体二:霍桑试验《案例》1:这一试验表明:为了维护班组内部的团结,可以放弃物质利:益的引诱。

由此提出“非正式群体”的概念,认为在正式的组织中存在着自发形成的非正式群体,这种群体有自己的特殊的行为规范,对人的行为起着调节和控制作用。

同时,加强了内部的协作关系。

2:主要内容(1)职工是社会人(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3)满足工人的社会欲望,提高工人的士气,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

3:案例反思为什么会有富士康11跳?梅奥等人通过霍桑试验得出结论:人们的生产效率不仅受到物理的、生理的因素的影响梅奥的“社会人”假设的基本要点是:(1)传统管理把人性假设为“经济人”这是不完全的,人应该是社会人。

除了物质条件外,社会心理的因素对调动人的生产积极性有很大的影响。

(2)传统管理认为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工作方法和工作条件。

霍桑实验结果表明:生产效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职工的士气,而士气取决于职工在家庭、企业及社会生活中的人际关系是否协调一致。

(3)传统管理只重视人的正式组织团体、注意团体结构、职权划分、规章制度等对人的行为的影响;而梅奥则注意非正式团体,无形组织的作用,其有着特殊的规范,影响团体成员的行为。

(4)提出了新型领导的必要性,这种领导关于倾听和沟通职工的意见,使正式团体的经济需要和非正式团体的社会需要取得平衡。

组织行为学重点内容整理

组织行为学重点内容整理

组织行为学重点内容整理组织行为学第一章什么是组织行为学1、从管理者的职能、角色和技能角度,如何理解组织行为学这一概念?答:管理者的职能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管理者的角色分为人际角色、信息传递者角色以及决策角色;管理者的技能有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

其中对人的管理是管理者的职能、角色、技能中的一条共同的主线,不管它被称为管理者的“领导技能”、“人际交往的角色”,还是“人际技能”,显而易见,管理者要想在工作中有效,就必须开发自己的人际交往技能。

对于“人际技能”这一概念,普遍用的学科术语就是——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Organizational behavior,OB)是一个研究领域,它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目的是应用这些知识改善组织绩效。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涉及到以下领域:①对领导行为的研究,即对领导人个性、行为方式及领导效能等方面的研究,从而形成了丰富的领导理论,有利于实现管理者的领导职能;②对个体行为的研究,包括对人性的认识、对个体心理因素的认识,对人的需要的认识及有关激励理论的研究;对群体行为的研究,主要对群体的功能、分类、压力、规范、冲突、竞争、交流等方面的研究。

这些都有利于实现管理者的人际交往角色和人际技能。

概言之,组织行为学就是把研究个体、群体和结构对行为的影响所获的知识加以运用,使管理者的职能、角色和技能更为有实践意义。

组织行为学:组织中是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客观规律,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

2、识别并对比三种基本的管理角色。

答:明茨伯格的企业管理者的角色理论表明,管理者扮演着十种角色,这十种角色可被归入三大类: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和决策角色。

(1)人际角色。

人际角色直接产生自管理者的正式权力基础,管理者在处理与组织成员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时,他们就在扮演人际角色。

管理者扮演的三种人际角色分别是代表个人角色、领导者角色和联络者角色。

组织行为学知识点归纳总结(超详细)(精华)

组织行为学知识点归纳总结(超详细)(精华)

于指挥下属;
5,工作条件(工作环境)有所需要的材料和设备,安全舒服;
6,工作群体协作氛围(个人归属感,上下级关系)员工之间充分沟通,能够相互供应有助于改进工作的信息; 一般认为,前两点酬
劳和工作本身是最重要的因素;晋升机会和治理是次重要的因素;工作群体和工作条件是相对不太重要的因素;
23. 工作中意度对员工绩效的影响: 组织行为学对工作中意度的爱好,就在于它对员工绩效的影响;绩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考察:中意
19.价值观的特性(一)稳固性(二)可变性
(三)差异性
20.态度与价值观: (判定) 一个人的价值观也是对事物的评判;但是价值观与态度有所不同;这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分;
价值观——比较抽象和概括,往往不针对特定的对象,而且一旦形成比较稳固长久; 态
度——较为详细,通常指向特定的明确的对象,而且随着对象物的变化态度也会变化; 这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是,人的态度一般来说就是其价值观的详细反映; 价值观剧烈影
跨学科性 : 组织行为学是以行为科学(主要指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学)
,治理学(主要指人力资源治理学,组织治理学)的概念,理论,
模式和方法为主要学问基础, 同时吸取了政治资源治理学, 经济学, 历史学, 生物学, 生理学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中有关论述人类行为,
心理的内容,充分表达了这门科学的跨学科性;
2. 治理者不能只留意指挥,方案,组织和掌握方面的问题,更应重视职工之间的关系,培育和形成职工的归属感和整体感; 3. 实行嘉奖时,不主见实行个人嘉奖,要提倡集体嘉奖,培育员工的集体精神; 4. 提出新型“参与治理”的形式,即提倡职工参与企业的治理;
12. “自动人”假设 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其后,麦格雷戈将这一假设概括为 熟理论

组织行为学知识点

组织行为学知识点

组织行为学知识点1、知觉防御:是指人们保护自己的一种思想方法倾向。

这种倾向使人比较容易注意观察能满足需要的那些事物,而对那些与满足需要无关的事物,则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2、组织:存在于特定社会环境中,由人群构成的,为了达到共同目标,通过责权分配和层次结构所构成的一个完整的有机体。

3、激励:利用某种外部诱因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人有一股内在的动力,向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过程。

激励是行为的钥匙,又是行为的按钮。

4、气质:气质是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之一,它是指在人的认识、情感、言语、行动中,心理活动发生时力量的强弱、变化的快慢和均衡程度等稳定的动力特征。

主要表现在情绪体验的快慢、强弱、表现的隐显以及动作的灵敏或迟钝方面,因而它为人的全部心理活动表现染上了一层浓厚的色彩。

5、非正式群体:人们在活动中自发形成的,未经任何权力机构承认或批准而形成的群体。

非正式群体的存在是基于人们社会交往的需要。

在正式群体中,由于人们社会交往的特殊需要,依照好恶感,心理相容与不相容等情感性关系,就会出现非正式群体。

这种群体没有定员编制,没有固定的条文规范,因而,往往不具有固定的形式。

6、企业管理者对待非正式组织的态度应该是善加引导。

7、强化可以分为积极强化、消极强化、惩罚和倒退。

8、在以下诸因素中,能增强群体凝聚力的因素是群体与外界比较隔离。

9、勒温认为组织变革的过程包括三个阶段:解冻、改变和冻结。

10、过程型激励理论包括期望理论、公平理论。

11、组织设计的基本原则。

参考答案:(1)目标明确,功能齐全;(2)组织内部必须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3)有利于实现组织目标,力求精干、高效、节约;(4)有利于转换经营机制和提高经济社会效益;(5)既要有合理的分工,又要注意相互协作和配合;(6)明确和落实各个岗位的责权利,建立组织内部各种规章制度。

12、简述ERG理论的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ERG理论,又称成长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奥德弗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内容型激励理论。

组织行为学知识点整理

组织行为学知识点整理

组织行为学知识点整理第一章什么是组织行为学1.2管理者做什么管理者通过他人来完成工作。

他们做出决策、分配资源、指导他人的活动从而实现工作目标。

管理者在组织当中完成他们的工作。

管理者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管理者的角色人际角色头面人物领导者联络人信息传递者角色监控者传播者发言人决策角色创业者混乱处理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管理者的技能技术技能包括应用专业知识或技术的能力人际技能无论是独自一人还是在群体中,能够理解他人、与他人沟通、激励他人、支持他人的能力。

概念技能管理者必须具备足够的智力水平去分析和判断复杂的情况,这些任务要求具备概念能力。

对组织行为学有贡献的学科组织行为学是一门应用性的行为科学,它在众多行为科学分支的基础上建立起来。

对它有主要贡献的领域包括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

个体层次第二章组织多元化2.2个人特征\传记特点如年龄、性别、种族、残疾以及在职服务时间,是一些最明显区别员工的方式。

年龄:人们年龄越大越不愿离开现有的工作岗位。

年龄与缺勤率之间也存在着负相关。

与生产率和工作满意度的关系看书。

性别种族和族群残疾其他个人特征如:任职时间、宗教、性取向、性别认同。

2.3能力能力指的是个体能够成功完成工作中各项任务的可能性。

可以分为智力能力和体质能力两类。

智力能力即从事那些如思考、推理和解决问题等智力活动所需要的能力。

第三章态度与工作满意度1态度态度是关于物体、人物和事件的评价性陈述,这种陈述可以是赞同的,也可以是反对的,它反映了一个人对某一对象的内心感受。

态度主要由三部分组成:认知、情感、行为。

(三要素)陈述是态度的认知成分,这种态度是对事物方式的一种描述或者信念。

它为态度的另一个更为关键的成分——情感成分奠定了基础。

情感是态度中的情绪或感受部分。

最后情感能够导致行为结果。

态度中的行为成分指个体以某种方式对某人或某事做出行动的意向。

认知和情感是密切相关的。

态度的类型:工作满意度、工作参与和组织承诺另一些包括感知到的组织支持和员工敬业度、工作态度间的差异。

组 织 行 为 学 知识点总结

组 织 行 为 学 知识点总结

1.简述员工能力差异在组织管理中的作用1.制定与业务发展相匹配的人力资源规划,合理招聘人才,量才录用2.制定准确的人才评估和选拔标准,实现能力与工作相匹配3.团队和领导班子的能力互补4.有效地加强员工能力培训室组织管理的重要内容5.建立有效的业绩评估和人才选拔标准2.简述群体决策中:“冒险转移”现象发生的假设原因1.责任分摊的假设2.领导人物作用的假设3.社会比较作用的假设4.效应改变的假设5.“文化放大”假设3.简述阻碍团队成功的潜在障碍1.团队成员内部的冲突2.团队得不到相应的资源3.管理层过分干预团队4.团队与外部合作不力4.简述非正式组织产生的直接原因1.暂时利益的一致2.兴趣爱好的一致3.经历背景的一致或相似4.亲属关系5.地理位置的一致5.简述在组织结构设计中如何使设计的职位具有多样性1.按任务和目标需要设立岗位,不按人设岗2.干部的定期更换3.实施职工一专多能、一人多岗,使岗位人员有弹性4.实行多种用工制度,使组织内人员富有弹性1.论述在魅力型领导对下属的影响过程第一步,领导者清晰的描述宏伟前景。

这一前景将组织的现状与美好的的未来联系在一起,使下级对组织有一种连续组织。

第二步,向下级传达组织对员工的期望,并对下级达到这些期望表现出充分的信心。

这样可以提高下属的自尊心和自信。

第三步,通过语言和行动倡导组织的价值观,并以身作则。

第四步,魅力型领导者可以做出自我牺牲和突破传统的行为来表明他们的勇气和对未来的坚定信念。

2.论述“二维矩阵制”组织结构的优缺点优点:由于矩阵结构是按项目进行组织的,所以它加强了不同部门之间的配合和信息交流,克服了直线职能结构中各部门互相脱节的现象。

它同样具有工作小组那种机动灵活性,可随项目的开始与结束进行组织或给予解散。

一个人还可以同时参加几个项目小组,这就大大提高了人员的利用率。

此外,由于职能人员直接参与项目,而且在重要决策问题上有发言权,这使他们增加了责任感,激发了工作热情。

组织行为学 知识点整理

组织行为学 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组织行为学导论行为(behavior):指人们在社会活动中外显的运动、动作、活动或者反应行为特征:1.行为是外显的、可以观察的;2.行为是有目标指向性的;3.行为是在情景中发生的组织是在追求集体目标时,为了使行为表现可以被控制而做的一种社会安排。

组织存在的条件; (1)使命和目标(2)组织是多人组成的集合(3)专业分工和协作1.1 什么是组织行为学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性的科学;研究个体、群体以及结构等因素对组织内部行为影响的规律;其主要目的是利用组织行为学的相关知识来提高组织的效能。

个人经验个人对管理规律的总结;是基于自身体验的规律系统性研究(systematic study)通过系统的观测和分析得出管理的各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1.2 用系统研究完善直觉系统研究:通过对事物之间的关系的考察来试图解释其中的原因和结果,并把结论建立在科学论证之上。

对组织行为学模型的理解:因变量(六个关键的因变量)自变量(三个水平的自变量)系统的研究(systematic approach )权变的观点(contingency approach)2.1 组织行为学的核心主题六个关键因变量:1.生产率效率效果2.缺勤率3.流动率4.工作满意度5.组织公民行为(最早由Organ 在1988 年正式提出的,是指个体可自由决定是否实施,不被组织正式奖励系统直接或明确地承认,但在总体上能够提高组织效能的行为.)6.工作场所越轨行为(Kapla(1975)认为,工作场所越轨行为是指员工在各种情况下对组织成员、组织生存及其规则有着明显危害的主观行为)2.3 系统性研究直觉(intuition)对行为的“直观”理解。

系统性研究是试图解释行为的因果关系。

根据科学证据做出结论。

在控制条件下收集数据用合理、严谨的方式测量和解读数据2.4 权变的视角权变:对组织很难找到一套适用的管理原则,在所有的情境下都有效。

组织面临不同的情景(权变变量),需要不同的管理方式。

组织行为学知识点概况整理

组织行为学知识点概况整理

组织行为学(知识点概括)17、价值观的概念:价值观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在满足主观需要方面的有用性、重要性、有效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这是人们的一种观点和信念,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

18、价值观是指导人们行为的准则。

19、价值观和价值观体系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心理基础。

20、价值观取决于人生观和价值观. 21、价值观的分类:1)按人员的不同对象来区分。

有个人价值观、集体价值观和社会价值观。

2)按有无价值的不同标准来区分.3)按不同行为方式来区分(行为方式可分为:反应性、忠诚型、自我中心型、顺从型、权术型、社交中心型、现实主义型。

)4)按经营管理所追求的不同目标来分(最大理论价值观、委托管理价值观、工作生活质量价值观.)22、价值观在管理中的作用:树立和培育健康的价值观,是促使企业、组织各项事业成功的保证之一.23、态度的概念:态度是个人对某一对象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

24、态度由3种因素构成:1)认知2)情感3)意向25、态度的特性:态度的社会性、态度的针对性、态度的协调性、态度的稳定性、态度的两极性、态度的间接性。

26、工作态度的概念:共走态度是对工作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

27、工作态度的功能:作为工作的内在心理动力,引发各种工作行为,工作态度与工作绩效之间有着一致性关系。

28、组织认同感的概念:组织认同感是员工对组织认同的程度,包括三个方面1)对组织目标和价值观的信任和接受。

2)愿意为组织的利益出力3)渴望保持组织成员资格. 29、组织认同感对组织的作用:1)有认同感的员工很少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组织认同感与员工的辞职率成反比关系)2)有组织认同感的员工通常表现比较出色3)有组织认同感的而员工会坚持支持组织的政策,他们会自觉贯彻执行这些政策.4)有组织认同感的人能充分发挥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提高组织绩效。

30、工作参与程度决定于工作的特征。

投入工作能让员工暂时忘记对失业的担心。

31、管理者如何才能提高员工的组织认同感和工作参与度:1)表明他们真诚地关心着员工的利益2)为员工创造实现个人目标的机会3)改善工作,是更多的员工对自己的工作有更多的自主权4)寻找机会及时奖励员工5)同员工一起设置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二.填空题:(每小题2 分,共16分。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
1.组织:组织有两种含义:一种是动词,是指有目的、有系统集合起来。

另—种是名词,
指按照一定的宗旨和目标建立起来的集体。

2.需要:就是人对实物的欲望和要求
3.组织行为学:是行为科学在管理领域的应用,是综合运用各种与人的行为有关的知识,研
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科学.
4.态度:是指个体对待一类人和社会事物(如事件、团体、制度以及代表具体事物的观念
等)所持的评价和行为倾向。

5.价值观:指一个人对周围事物的是非,善恶和重要性的评价,看法,是个人对某种特定
的行为方式或存在状态的一种持久信念。

6.情绪情感:人有喜、怒、哀、乐等心理体验,这种体验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一种反
映,称为情绪情感。

7.从众行为:在群体压力下,个人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相一致的行为,也称随
大流行为
8.人际关系:群体成员之间相互交往和联系的状态,称为人际关系。

9.个性:是个体带有倾向性的、经常的、本质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品质的总和。

10.群体:群体是指为了实现某个特定的目标,由两个或更多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
依赖的个体组成的人群集合体。

11.领导: 是关于影响别人来完成某项目标所发生的两个人或更多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过程。

12.权力性影响力:也叫强制性影响力。

权力性影响力是由社会赋予个人的职务、地位、权
力等所构成的影响力
13.群体规范:又叫群体常模,是影响和约束群体及其成员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群体意
识中的一种,是一种思想观念,具有强迫其成员接受的规定形式。

四.问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为什么说气质能影响一个人的活动性质和工作效率?
气质类型虽然在一个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中不能起决定性作用,但往往能够影响一个人的活动性质和工作效率。

由不同气质类型的人来承担不同的工作有可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例如,具有多血质和胆汁质的人比较适合于从事那些要求做出迅速灵活反应的工作,而具有黏液质和抑郁症的人则较适合从事较持久细致的工作。

因此,在组织管理工作中了解和识别员工之间的气质差异,利用和扩大个人气质特征积极的一面,抵制和减少其消极的一面,对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2.对人的激励,为什么要以正强化为主,奖惩结合?
正强化对于影响行为来说是最省力和有效的工具,因为它促进了员工有效行为的发生。

因此,在管理中,要以正面引导为主,以表扬为主。

正强化能够使人产生积极的情绪,精神受到鼓舞,优点和长处能够得到肯定和强化,并能产生较强的驱动力。

但是,有时候负强化也能起到正强化起不到的作用。

3.循环交替地应用目标导向行为和目标行为有什么意义?
由于目标导向行为对需要强度有不同的影响力,那么要想把动机强度经常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有效地方法就是循环交替地运用目标导向行为和目标行为。

当一个目标达到时,马上提出新的更高的目标,并进入新的目标导向过程,使人们的积极性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

4.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有哪些?
1、人际因素
(1)距离的远近和交往频率。

(2)报偿吸引效应。

很多实验研究及得这样的结果:一般来讲,人们倾向于喜欢那些与愉快的事物有关的或给人以报偿的人。

(3)、相似性吸引:人们最好的朋友是通常是同等地位的人。

(4)、互补吸引:互补包括能力特长,性格特征,需要利益、思想观点四个方面。

2、社会因素
3、组织文化因素
4、个人因素:一个人所具备的各种特质,会影响到人际交往。

◆仪表的吸引力
◆令人愉快的人格牲征。

◆能力。

能力对人际吸引的影响是很普遍的
5态度改变的理论有哪些?它们对人的管理有什么意义?
西方的组织行为学关于态度改变的理论主要有以下几种:凯尔曼的三程序理论、费斯汀格的认知失调理论、勒温的参与改变理论
6影响态度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1、个人欲望
2、知识
3、群体观念
4、个性心理特征
5、个体经验
7、如何有效地实施工作—家庭平衡计划?
组织上:1)实行弹性工作制2)实行员工支持计划3)关心员工身体健康
个人:1)重新考虑事物的优先级2)追求创造平衡的方法3)做出选择无怨无悔4)选择可以实现平衡的职业
8、如何改善和应用人际关系?
1、感受性训练法
2、角色扮演法
3、会谈训练法
9、组织行为学为什么要重视人际关系的研究?
(1)对群体团结的影响: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群体的团结和群体目标的实现。

(2)对工作效率的影响
(3)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人际关系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人们的情绪,而情绪会影响人的心理、生理健康。

10、为什么非权力性影响力比权力性影响力有更大的影响力?
非权力性影响力的特点是自然性,在这种影响力的作用下,人们的心理和行为多表现为自觉自愿、积极主动。

所以,在具体活动中,它比权力性影响力具有更大的影响,并起着权力性影响力所起不到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