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21《化石吟》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化石吟》教案(精选14篇)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化石吟》教案(精选14篇)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化石吟》教案(精选14篇)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化石吟》篇1一、教材分析本单元的几篇文章都与科学密切相关,内容丰富多彩。

新课标在这一单元中要求: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练习概括课文内容要点。

1、《化石吟》是一首科学诗,写的是化石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科学家通过它,能给我们展示出亿万年前地球上的奇异画面。

它以诗的形式写科学的内容,也正是许多学生所喜欢的。

课文以诗歌的形式,传达科学的内容。

兼具科学与文学之美。

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爱科学、爱文学的热情。

2、学习这一课时,为了准确理解课文内容,有必要联系生物学的内容,就文中涉及的如鱼类的进化、鸟类的进化、两栖类的进化、被子植物、恐龙、猛犸等内容。

但要注意的是不要讲解过多,不能上成生物课。

3、本单元重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而《化石吟》作为第一篇课文,应是引导学生走进科学宫殿的前奏。

所以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探究科学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热爱科学的热情。

4、《化石吟》也是一首语言优美的诗歌,节奏鲜明,声调和谐。

应指导学生反复诵读,细细品味。

体会作者由衷的赞美之情,感受诗歌的韵律之美,激发学生热爱文学的热情。

二、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教材分析,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积累“奇幻、葱茏、幽雅、海枯石烂、日转星移”等词语。

2)了解化石展现的亿万年前奇幻的生物世界。

能力目标:1)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节奏韵律之美和前后照应的结构特点。

2)学习快速阅读、筛选、概括要点的阅读方法。

情感目标:认识到科学的美,培养对生物世界的兴趣和对科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节奏韵律之美。

教学难点:联系生物学的相关知识,激活联想想像思维,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三、关于教法:1、朗读法:诗歌教学首先应重在朗读吟诵,诗歌节奏鲜明,声调和谐,富有韵律美,同时运用拟人手法,以第二人称“你”称呼化石,亲切自然,字里行间流露出赞叹之情。

七年级语文上册 21《化石吟》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21《化石吟》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化石吟》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这种文学样式;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

2.教材分析《化石吟》是一首科学抒情诗,展示了人类对化石的研究成果,再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从而赞美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诗中一系列的疑问将人们带入奇幻的神话般的生物世界,又用优美的语言富有感情地赞颂了会讲话的奇异的化石。

学习这首诗,让同学们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像来理解诗中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感情。

3.中招考点识记课文生字词,通过联想和想象理解诗歌内容。

4.学情分析这首诗便于引导学生展开想像和联想。

因而在教学中应放手让学生去读去想去说,把语文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结合起来。

教学中适合让学生反复诵读,感受音乐美和情感美;还要联系自然科学知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想象远古生物世界那奇幻的景象。

二、学习目标1.通过查阅资料,朗读课文,能写出重点词语。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概括诗歌内容,描述赞颂之情。

三、评价任务1.针对目标1,设计一个活动,学生查阅资料,掌握生字词。

2.针对目标2,设计一个活动:通过整体感知文章,必须把握准文章大意,采用小组讨论合作的方式进行最后由教师指导总结。

四、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化石中保存了古生物生命的信息,让我们窥见了一万年前神话般的世界。

下面就让我们阅读张锋的《化石吟》,认识这些神奇的石头,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二)预习检测1.作者介绍张锋,当代科普工作者,诗人。

代表作有小诗《本草纲目》。

其诗作被评为“第三代诗歌”。

(三)新课讲解(四)当堂训练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描述一个小动物的化石。

(用时3分钟)要求:至少用一种修辞或一处关键词。

(五)课堂总结用诗的语言诗的情感表现科学内容,节奏明快;用第二人称、拟人的手法,将化石当可说话的人来写,显得自然亲切;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展示有关化石的知识;最后一节回应开头,使全诗结构完整,有放有收,有问有答。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1课《化石吟》教案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1课《化石吟》教案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化石吟教学目的:1.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并体味本诗的节奏、韵律美。

2.调动联想想象,理解诗歌的内容。

3.培养学生爱科学爱文学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2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的理解课文基本内容。

教学内容与步骤情景激趣:在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随着自然环境的变迁,许多物种相继灭绝,但它们的生命信息被化石保存了下来。

科学家研究这些化石,从中窥见了亿万年前像奇幻的神话一样的生物世界。

在课本这首诗中,诗人以优美的语言,富有感情地赞颂了会讲话的奇异的化石。

探究生趣第一步,泛读课文,理解大意一、探究结构学法指导:理解文章整体结构,要注意通过文章的结构特色、文中提示思路的词语或句子加以理解。

㈠划分段落,概括大意:1.(一二节):引发读者的想象。

2.(三至六节):抒写遐思的内容。

3.(七节):回应一二节的内容。

㈡本诗的结构对你的写作构思有何启示?二、探究中心学法指导:理解中心,要找出诗歌的写作重点和抒情或议论的部分。

本诗表达的中心是什么?明确:这是一首赞颂化石的抒情诗,更是一首科学诗。

全诗是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从而赞美了科学的神奇和人类的伟大。

三、反复朗读总结固趣:布置作业深入阅读课文,并对课文作个性理解。

第2课时教学目的1.积累语言2.深入理解课文教学内容与步聚情景激趣在化石中,我国最著名的恐怕要数恐龙化石了。

我国最早的恐龙化石发现于1902年(某某),1938年,杨钟健、卞美年、王存义等在某某省禄丰盆地发现了举世闻名的中国早期禄丰蜥龙动物群,这一发现奠定了中国恐龙研究的基础,禄丰龙成为国内第一具装架展示的恐龙。

某某红色盆地、某某禄丰盆地是恐龙最活跃之所。

先后发现20余个种属,分布于某某40余个县。

其间,在某某大山铺2800平方米的X围内采掘出的蜥脚类、翼龙类、蛇颈龙类、肉食类、鸟脚类、剑龙类等恐龙化石,且保存完好,是我国珍贵的恐龙化石宝库。

为此,某某建立了一个占地2.5万平方米的亚洲最大的某某恐龙博物馆。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1课 化石吟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1课 化石吟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21课化石吟【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理解、积累词语,感知诗歌内容。

2.了解化石展现的亿万年前奇幻的生物世界。

3.体会诗歌的节奏韵律之美和前后照应的结构特点。

4.掌握诗歌中使用的修辞手法,理解其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学习快速默读、筛选、概括要点的阅读方法。

2.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对生物进化的兴趣,激发学生爱科学爱文学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1.抓关键性语句整体感知课文,赏析文句,体会、理解课文所蕴涵的科学精神。

2.组织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加强对文章的深刻理解体验,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力。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设想】以朗读帮助理解,在熟读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积累的生物知识和丰富的想象力,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思想感情和音乐美,激发学生爱科学爱文学的热情。

再品析语言,了解这首诗的主要手法,理解其作用。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预习课文1.借助工具书,给生字新词注音释义。

2.朗读课文,思考课后“研讨与练习”。

二、导入新课:(展示鱼、树叶、始祖鸟、猛犸、恐龙等化石图片)在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随着自然环境的变迁,许多物种虽然相继灭绝,但它们的生命信息却被化石保存了下来。

科学家们通过研究这些化石,从中窥见了亿万年前像奇幻的神话一样的生物世界。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赞美化石的诗歌《化石吟》。

三、诵读课文,整体感知1.听录音。

2.各自练习诵读。

(要求学生注意音节的停顿,语调的变化,体会文章的节奏韵律美。

)如:最早的鱼儿怎么没下巴?最早的鸟儿怎么嘴长牙?最早登陆的鱼儿怎么没有腿?最早的树儿怎么不开花?3.学生在小组内朗读。

4.每小组找一名学生朗读,师生共同评价。

(在朗读中要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对读的出色的进行表扬,给予掌声。

)5.让2—4名学生说出自己读完这首诗后的初步印象、第一感受。

(学生只要敢说,就多鼓励,让学生大胆发言。

)6.学生思考下列问题: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诗的主要内容。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化石吟》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化石吟》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十一课化石吟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颂读课文,把握内容,体会感情。

2.理清结构,展开合理联想和想象。

3.增强求知欲,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把握诗歌的内涵,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丰富情感,通过朗读体会诗歌的美,认识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蝴蝶化石三叶虫化石自然界有很多形态各异的化石,它们是从哪儿来的呢?科学告诉我们: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埋藏在地下变成的跟石头一样的东西。

是什么原因使这石头一样的东西令作者李锋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乃至要为之写下一篇诗歌呢?我们先听读一遍课文,试着感受一下诗歌的大体内容。

在听读时,请大家注意诗歌的节奏、重音,从范读中汲取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教师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诗歌的朗诵。

(注意字词教学)屏幕展示读音易错易混的词语,做适当点拨。

二、整体感知:1、学生齐读课文;自由朗读,并在朗读中大体感知诗歌内容。

问:读过诗歌之后,你知道了什么?(由学生作答)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必然导致自主阅读的结果存在差异,此环节教师只须把握学生对诗歌了解的程度,不要求学生讲得很细、很全。

2、同学们从诗歌中了解了化石的一些知识。

那么,这首诗歌是如何运用恰当的语言艺术告诉我们这些知识的?集体诵读1、2节诗歌问:这两节有什么突出的修辞方法?(可以提示学生注意这两小节标点符号的特点)设问问:通过设问得到了怎样的答案?苏醒神话奇幻苏醒:化石从亿万年前的岩石中被人类发掘出来;化石打开了人类认知地球生物进化史的大门。

这扇被打开的大门,向我们人类展示的是什么?是一个个奇幻的神话。

那么它奇幻的表现是什么?3至6小节就是最好的回答。

二、研读(合作探究):1、研读对象:3至6节2、合作探究的目标:A、找出核心句;B、概括要点,举例。

3、学生分四个小组分别研讨3至6节。

4、研讨要点:①第3节:要点:否定造物主愚昧→科学例:西方,上帝造人;东方(中国),女娲造人。

平凡的真理:人是由猴子进化来的。

【配套K12]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1课《化石吟》教案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配套K12]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1课《化石吟》教案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化石吟教学目的:1.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并体味本诗的节奏、韵律美。

2.调动联想想象,理解诗歌的内容。

3.培养学生爱科学爱文学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2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的理解课文基本内容。

教学内容与步骤情景激趣:在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随着自然环境的变迁,许多物种相继灭绝,但它们的生命信息被化石保存了下来。

科学家研究这些化石,从中窥见了亿万年前像奇幻的神话一样的生物世界。

在课本这首诗中,诗人以优美的语言,富有感情地赞颂了会讲话的奇异的化石。

探究生趣第一步,泛读课文,理解大意一、探究结构学法指导:理解文章整体结构,要注意通过文章的结构特色、文中提示思路的词语或句子加以理解。

㈠划分段落,概括大意:1.(一二节):引发读者的想象。

2.(三至六节):抒写遐思的内容。

3.(七节):回应一二节的内容。

㈡本诗的结构对你的写作构思有何启示?二、探究中心学法指导:理解中心,要找出诗歌的写作重点和抒情或议论的部分。

本诗表达的中心是什么?明确:这是一首赞颂化石的抒情诗,更是一首科学诗。

全诗是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从而赞美了科学的神奇和人类的伟大。

三、反复朗读总结固趣:布置作业深入阅读课文,并对课文作个性理解。

第2课时教学目的1.积累语言2.深入理解课文教学内容与步聚情景激趣在化石中,我国最著名的恐怕要数恐龙化石了。

我国最早的恐龙化石发现于1902年(黑龙江),1938年,杨钟健、卞美年、王存义等在云南省禄丰盆地发现了举世闻名的中国早期禄丰蜥龙动物群,这一发现奠定了中国恐龙研究的基础,禄丰龙成为国内第一具装架展示的恐龙。

四川红色盆地、云南禄丰盆地是恐龙最活跃之所。

先后发现20余个种属,分布于四川40余个县。

其间,在自贡大山铺2800平方米的范围内采掘出的蜥脚类、翼龙类、蛇颈龙类、肉食类、鸟脚类、剑龙类等恐龙化石,且保存完好,是我国珍贵的恐龙化石宝库。

为此,自贡建立了一个占地2.5万平方米的亚洲最大的自贡恐龙博物馆。

七年级语文上册 21《化石吟》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 21《化石吟》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本诗,体会诗歌的节奏韵律之美。
2. 理解诗歌内容,,体味“吟”字的含义和前后照应的结构特点。
3.使学生从文学的角度认识生物史,从生物史的角度体味文学, 激发培养学生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兴趣。
重点: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节奏韵律之美。发挥联想和想像,认识科学的神奇与人类伟大。
学生思考、回答
引出板书:科学的神奇
自然如此神秘,科学如此神秘,神秘的自然又是通过神奇的科学来破译,那么是谁在感慨自然的神秘?又是谁渴望揭秘自然呢?又是谁掌握了揭秘自然的科学呢?这一切说明了什么?
学生思考、回答。
引四组同学读第二节,其他同学最后一节。提问:两节有什么关系?
难点:联系生物学的相关知识,激活思维,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有关化石的图片。
教学活动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景导入
采用多媒体大屏幕展放有关化石的图片,并配以音乐、旁白解说。
激发学生兴趣。引出板书:化石
二、整体感知
化石就像一位知识渊博的老爷爷,在给我们讲着很久很久以前的故事。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看看化石爷爷今天将给我们怎样一个故事。
学生带着思考朗读全文
感知全文
本文是首诗,请同学们朗读时注意停顿、节奏、语感,下面请听录音。
熟悉文本
三、文本探究
.刚才听了录音,下面我们请女同学为我们朗读本诗的第一节,男同学思考:这节诗在形式上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好处?
女同学朗读,男同学思考、回答(诘问句、排比句)。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为了满足大家的好奇心,化石便向我们讲述那奇幻的神话,下面我们一起来聆听化石的故事。请第一组同学读第三节,其他组同学思考:“平凡的真理”指什么?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21 化石吟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21 化石吟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21 化石吟教案(新版)新人教版教材分析《化石吟》是一首节奏鲜明、声调和谐、音乐性强的科学抒情诗,展示了人类对化石的研究成果,再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从而赞美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诗歌开篇,诗人用一组设问句组成排比句,从个体到整体,由鱼儿、鸟儿、树儿推及到整个世界,发出一连串有趣的诘问,激发读者的情思,激活读者的思维,引导我们去思索探究亿万年前的神奇世界。

接着,诗人用了四节诗,吟咏化石,盛赞化石的功劳,为我们展现了亿万年前奇幻的生物世界,最后,诗人专门用了一节诗照应第2节,巧妙作答,体现了一种回环往复之美。

学习本诗,要联系生物学的内容,让学生理解诗中所写的内容,在此基础上进行反复诵读,感受其中的思想感情和节奏韵律之美,从而深入理解本诗的内涵,进一步激发学生爱文学、爱科学的热情。

学情分析学生对化石等古生物方面的知识较为缺乏,也有些学生可能还未打开过憧憬的天地。

这首诗是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的好教材。

因而在教学中可以采用朗读法和联想想象法,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朗读课文,放手让学生去读去想去说,把语文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享受语文的同时也丰富自己的自然知识。

教学设计(一)●(设计者:张涛)教学分析●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体会赞颂之情。

2.展开联想和想象,理解诗歌的内容。

3.体会诗歌的节奏韵律之美和前后照应的结构特点。

4.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1.朗读诗歌,体会诗歌表达的丰富感情,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发挥联想和想象,认识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1.搜集有关化石生成的资料、图片。

2.制作带有重点问题及重点语句的幻灯片、课文插图等内容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显示古生物化石图片。

【教师解说】所有的化石都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逐渐形成的。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化石吟》教案设计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化石吟》教案设计新人教版

《化石吟》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理解、积累诗中的常用词语。

②了解化石的一般常识,丰富科学知识。

2、能力目标:①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感情美、节奏美、韵律美。

②感知诗歌大意,把握作者情感,理清诗歌结构。

③激活创新思维,培养丰富的想象力。

3、情感目标:激发求知欲,培养探索科学的兴趣与热忱。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①感受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节奏韵律之美;②发挥联想和想象,认识科学的神奇和人类的伟大。

2、教学难点:揣摩语言,激活联想想像思维,培养丰富的想象力。

三、教学时数:一课时四、教学过程: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多媒体显示古生物化石图片)同学们,每当走进自然博物馆,面对复原的古生物时,思绪总会把我们带进曾留下生命痕迹的远古洪荒。

冰冷的化石却是昨日生命信息的演绎,叙说着亿万年前那奇幻的神话。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赞颂化石的抒情诗——《化石吟》。

首先,我们看看本节课要完成的目标是什么。

(屏幕显示学习目标,指明学生读)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解决字词(屏幕显示字词,指明学生注音;师生评议;全班读两遍)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粗的字注音:奇 huàn() guǒ()藏 cōng lóng()zhuó yuè()骸()骨潜()行躯壳()档()案猛犸()(二)初读课文1、听读课文师:下面先请同学们标清诗节的序号,然后听朗读录音,注意体会诗歌的节奏、韵律美。

2、练读课文师:(朗读指导)既然是诗,就一定会有节奏和韵律。

节拍是诗歌的生命力的表现之一,而韵脚是诗歌具有音乐美的关键所在,所以,我们在朗读这首诗歌时要做到节拍鲜明,韵脚要突出,这样才能读出诗的味道。

下面老师以第一节为例,划分一下节奏,这一小节是5拍、5拍、6拍、5拍;押韵的字是“巴”、“牙”、“花”,我们读时要把韵脚读出来,要突出韵脚,这样才能使诗歌有韵律美和音乐美。

下面,请同学们用序号标明小节,并把诗行的节拍和韵脚划出来,注意,韵脚用空心的圈画。

七年级语文上册 21 化石吟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21 化石吟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师:很对。赞颂,赞美之情贯穿全诗。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想一想本文仅仅是赞美化石吗?
自读课文。
生:作者借赞美化石,赞美人类的伟大,科学的神奇。
师:为什么这样讲?
生:因为化石中“裹藏”的信息是科学家研究了,人们才知道的。
三 走进课文,品味语言。
1请同学们找出你喜欢的词语和句子。(竞争回答)
(第一段排比反问句、逝去万载的世界、奇幻的神话、平凡的真理、珍贵的密码、生命的档案、海枯石烂、日转星移、葱茏幽雅、高明的魔法师、卓越的雕刻家、神往、惊讶……)
21 化石吟
课 题
21、《化石吟》
课时
1课时
课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新授型
教学目标
1掌握“海枯石烂”“日转星移”“骸骨”等词语。
2了解化石在探索地球进化过程的作用。
3认识化石所展现的“逝去万载的世界”是怎样的?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想象力。
重点难点
1、品味文中科学而又优美的语言。
2、通过体会语言,理解作者如何赞美化石?
(文中语句是“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威力是留下一串珍贵的密码。”“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
4“逝去万载的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答案可灵活,根据课文知识,生物知识回答。)
五 拓展延伸
文中诗歌把化石称为“你”有什么好处?
(这首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作者将化石当作可以说话的人,并用第二人称“你”来称呼它,显得自然亲切。)
教学准备
1几块常见的石头。2多媒体课件
教 (导) 学 过 程
教 学 设 计
学生活动及建议
一 检查预习情况:1选读课文,竟读(比赛着读)课文。
2解决字词,课本77页读一读,写一写,学生可以补充。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1课《化石吟》教案(1)(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1课《化石吟》教案(1)(新版)新人教版

化石吟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把握诗歌节奏和诗歌的主要内容,培养赏析诗歌节奏美、音韵美、语言美的能力。

2.理清诗歌结构,深入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1、体会感受诗歌的思想感情,品赏诗歌的节奏、音韵、语言之美;调动学生的课外积累,2、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像能力。

教学设想:《化石吟》既是一篇科普文章,同时也具有现代诗的特点,这对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能力是一个考验。

为此,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对文章内容的把握,还要注意对文体的把握。

诗歌往往是把抽象化语言,用具体可感的事物进行描述,所以我们可以利用这一课,对学生进行初步的将“抽象化的语言具体化”的训练。

教学难点:1、了解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2、品析鉴赏诗歌的节奏美、音韵美、语言美;教学设想:一课时。

运用四环节循环教学模式,指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课前准备:预习课文,结合生物课了解生物的进化;教师可利用网络或书籍查阅有关化石的资料,并指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为学习本课做准备。

教学内容:《化石吟》是一首赞颂化石的科学抒情诗,展示了人类对化石的研究成果,再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从而赞美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作者先通过问句的形式引发读者的想像,然后具体书写遐思的内容: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

而赞美科学的神奇和人类的伟大时,诗歌节奏鲜明,语调和谐,富有音乐美。

学习这首诗,要注重让同学们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像来理解诗中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感情。

知识链接:远古时代某种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由于火山、地震、冰川等自然原因而被埋藏在地下,经过漫长的时间变迁,最终变成了像石头一样的东西,这就叫化石。

研究化石的目的:一是了解生物的进化,二是帮助确定地层的年代。

教学过程:第一循环导入新课:(根据具体情况,自己选择)①多媒体展放有关化石的图片,并配以音乐、旁白解说,可以通过直观的展现,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化石吟》教案三篇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化石吟》教案三篇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化石吟》教案三篇导读:本文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化石吟》教案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识记本课生字词语;学会抓住课文关键性语句,理清文章思路;通过反复朗读课文对文章内容进行整体感知。

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节奏韵律之美和前后照应的结构特点。

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理解课文内容,品味赏析诗歌优美的语句,培养学生对于未知世界无限丰富的科学想象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物进化的兴趣;增强求知欲,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抓关键性语句整体感知课文,赏析文句,体会、理解课文所蕴涵的科学精神。

●教学难点组织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加强对文章的深刻理解体验,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力。

●教学方法通过朗读体会诗歌的美,倡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讨论加深理解,不断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如果有条件采用多媒体教学,向学生展示化石图片(鱼、始祖鸟、恐龙等),并解说,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如果不用多媒体,可出示恐龙的图片,然后设疑:“你们现在看到的是-----”“恐龙”“我们在小学自然中学过恐龙在7000千万已经灭绝,那我们今天又怎么知道你看到的就是恐龙,而恐龙确实是长得这样呢?”学生自然就会想到‘化石’。

“那么什么是化石呢?”科学告诉我们: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埋藏在地下变成的跟石头一样的东西。

“那化石有什么用呢?”学生纷纷讨论。

总结:在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随着自然环境的变迁,许多物种虽然相继灭绝,但它们的生命信息却被化石保存了下来。

科学家们通过研究这些化石,从中窥见了亿万年前像奇幻的神话一样的生物世界。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赞美化石的诗歌《化石吟》。

二、学生练习朗读课文我们先听读一遍课文,试着感受一下诗歌的大体内容。

在听读时,请大家注意诗歌的节奏、重音,从范读中汲取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七年级语文上册 21《化石吟》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21《化石吟》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

《化石吟》教与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掌握现代诗歌的有关知识②理清结构,展开联想和想像,理解本诗内容。

③体会诗歌的节奏韵律之美和前后照应的结构特点。

2、过程与方法①引导学生以多种多样的方式朗读课文,把握诗歌内容。

②引导学生进行由此及彼的联想和想象,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创造,深入体会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情感和哲理。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爱科学爱文学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感受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节奏韵律之美。

2.激活联想想像思维,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教学方法:1.朗读法。

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感受思想感情和音乐美。

2.联想想像法。

要联系生物学知识,充分调动思维活动,理解诗中所写内容,激发探究生物进化的兴趣。

3.讨论点拨法。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探究诗歌的内容要点和首尾圆合的结构美。

课前准备:1、要求学生在课前请教生物老师,或通过图书馆和因特网,查找有关古生物的图片或文字资料,写篇介绍某种古生物的小短文。

2、教师准备好录音机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用音乐导入。

播放音乐《木鱼石的传说》。

教师解说:“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美的石头会唱歌……它诉说善良……讲述美好……”同学们听了歌曲,也会想像到,精美的石头怎么会唱歌呢?它怎样讲述着善良和美好呢?有诗歌写道:“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请向我们一一讲述那奇幻的神话。

”石头真的能向我们讲述神奇的故事吗?让我们共同研读一首科学抒情诗《化石吟》。

二、学习新课(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快速地阅读课文。

通过工具书,扫除阅读的障碍,画出你认为重要的词语。

2、配乐范读诗歌(放录音)。

【学法指导】:听朗读时要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3、让学生自由朗读诗歌【学法指导】:要读出节奏韵律美。

反复吟诵感悟品味诗歌的思想感情,重点字词需要用心体会,通过联想和想象感悟诗歌的情感。

4、分组美读这首诗,请同学们合作交流设计最佳美读方案。

2019年七年级语文上册-21《化石吟》教学案1(新版)新人教版-

2019年七年级语文上册-21《化石吟》教学案1(新版)新人教版-

2019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21《化石吟》教学案1(新版)新人教版教师寄语化石就是人类的进化的历史学习目标1、理解、积累“奇幻、葱茏、优雅、日转星移、海枯石烂”等词语。

2、学习快速默读,筛选、概括要点的阅读方法。

3、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节奏韵律之美。

4、联系生物学的相关知识,激活联想想象思维,深入理解是个内容。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节奏韵律之美。

教学难点联系生物学的相关知识,激活联想想象思维,深入理解是个内容。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一、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课文简介:《化石吟》是一首科学诗。

科学诗是以诗的形式写科学内容,全诗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从而赞美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吟”是古诗中的一种体式,内容多有悲愁慨叹之意,形式上比较自由活泼,如同散文中的随笔,可以不拘一格。

这里是赞颂的意思。

2、课前预习:奇幻()裹()藏葱茏()卓越()骸()骨潜()行躯壳()档()案猛犸()悄()然3、初读诗歌感知韵律韵即押韵,律就是节奏。

在韵文的创作中,某些句子的最后一个字,都使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这就叫押韵。

押韵是诗词等韵文的语言特点之一。

韵文句末押韵的字,称为韵脚。

读者可通过捕捉诗歌节奏的变化来理解诗人的情感。

而诗歌的节奏是通过朗读时的停顿表现出来的。

4、朗读诗歌,思考:本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诗人为什么将这首诗题为“化石吟”?化石向人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世界?5、“学而不思则罔”今天你思考没有?整体感知诗歌: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

诗歌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诗歌可以分为哪几个层次?结构上有何特点?首尾呼应,使全诗结构完整。

一问一答,旋律回旋往复,加强了全诗的音韵之美.6、研读赏析:[来三到六节的含义二、当堂练习:见课件教学反思。

人教版初一上册语文《化石吟》教案三篇

人教版初一上册语文《化石吟》教案三篇

人教版初一上册语文《化石吟》教案三篇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理解、积累“奇幻、葱茏、幽雅、叹服、海枯石烂、日转星移”等词语。

⑵了解化石展现的亿万年前奇幻的生物世界。

2、能力目标:⑴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节奏韵律之美和前后照应的结构特点。

⑵学习快速默读、筛选、概括要点的阅读方法。

3、德育目标:培养对生物进化的兴趣和爱科学爱文学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节奏韵律之美。

【教学难点】联系生物学的相关知识,激活联想想像思维,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教学方法】1、朗读法:《化石吟》是一首科学诗,更是一首赞颂化石的抒情诗。

诗歌节奏鲜明、声调和谐,富有韵律美。

同时运用拟人手法,以第二人称“你”称呼化石,亲切自然,字里行间流露赞叹之情。

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感受思想感情和音乐美。

2、联想想像法:诗歌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

要联系生物学知识,充分调动思维活动,理解诗中所写内容,激发探究生物进化的兴趣。

3、讨论点拨法: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探究诗歌的内容要点和首尾圆合的结构美。

教师巧妙设疑,引导学生思维以突破重难点。

【教具准备】多媒体CAI课件、录音机及示范朗读磁带、投影仪。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教学要点〗引导学生诵读感知诗歌大意。

设疑研讨,调动想像力,理解诗歌内容要点和结构美。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多媒体显示古生物化石图片)同学们,每当走进自然博物馆,面对复原的古生物时,思绪总会把我们带进曾留下生命痕迹的远古洪荒。

冰冷的化石却是昨日生命信息的演绎,叙说着亿万年前那奇幻的神话。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赞颂化石的抒情诗──《化石吟》。

二、解题《化石吟》是一首科学诗。

科学诗是以诗的形式写科学内容,全诗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从而赞美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吟”是古诗中的一种体式,内容多有悲愁慨叹之意,形式上比较自由活泼,如同散文中的随笔,可以不拘一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石吟
《化石吟》是一首科学抒情诗,写科学家通过研讨化石,
展现了亿万年前的奇特现象,然后赞许了科学的奇特与人类的
巨大。

这篇课文处于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四单元,这一单元重在培育学生的科学精力和探求不知道国际的爱好,而张锋的《化石吟》作为榜首篇课文,应是引导学生走进科学宫廷的序幕。

这首诗以诗的方法写科学的内容,正是许多学生所喜爱的。

所以在教育的进程中要充分调集学生探求科学的积极性,激起
他们酷爱科学的热心。

《化石吟》也是一首言语美丽的诗篇,节奏明显,腔调调和,爱情丰厚。

应辅导学生重复吟诵,细细品味。

领会作者由衷的赞许之情,感触诗篇的韵律之美,激起学生酷爱文学的热心。

教育是教师和学生的双方活动,遵从“教师为主导,学
生为主体,质疑为主线”的教育思路进行学法的辅导,选用了主体思想法、小组评论法。

在辅导进程中,先调集学生参加讲堂学习的积极性,然后依据一系列紧扣教育的问题,使学生自主地考虑、剖析、评论,然后解决问题。

使学生从感知到了解,
从理性到理性,从学会到会学,学生既学到了常识,又提高了才能。

1、堆集词语,流利、有爱情地朗诵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掌握作者的爱情。

2、了解诗篇内容,领会诗篇的节奏韵律之美和前后照顾
的结构特色。

3、培育学生的科学精力和探求不知道国际的爱好。

感触诗篇丰厚的思想爱情,领会诗篇的节奏韵律之美。

调集学生的课外堆集,发挥学生丰厚的幻想力。

一直“化石也能歌唱”的了解。

一课时
朗诵法:诗篇节奏明显,腔调调和,赋有韵律美,一同
运用拟人方法,以第二人称“你”称号化石,亲热天然,言外
之意流露出赞赏之情。

非吟诵不能领会其美。

引导学生重复吟诵,感触情感之美和音乐美。

联想想像法:亿万年前地球上奇特的现象,化石作了逐个的记载,科学家据此康复了古生物的形象,要求学生依据诗篇所供给的资料描绘出幻想中的远古国际,并以美丽的言语,有条理的思想描画一翻,这关于锻练学生的形象思想才能大有裨益。

评论指点法:教育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真实成为学习的主体,自主的探求诗篇的内容和首尾呼应的结构美。

榜首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问咱们一个问题:你化石了解多少?(学生答复)看来咱们对化石有必定的了解,化石便是日子在悠远的曩昔的生物的遗体或遗址变成的石头。

科学家通过研讨化石能够逐步知道悠远的曩昔生物的形状、结构、类别,能够推测出亿万年来生物来源、演化、开展的进程,还能够康复绵长的地质前史时期各个阶段地球的生态环境等。

面临化石咱们会发生许
多遐思,今日让咱们走进张锋的一首科学抒情诗《化石吟》,看看作者面临化石抒发了什么爱情?
二、了解作者
张锋,教授,男,1961年9月23日生,理学博士。

浙江杭州人。

民盟成员。

1963年结业于北京大学生物系。

1951年
从军,历任军干校学员,志愿军坦克二师四团运送连文明教员,科学出书社见习修改,我国科学院古脊椎古人类研讨所《化石》杂志修改、副主编,我国农业科技出书社副编审、总修改,编审。

我国科普作家协会科学文艺委员会榜首、二、三届委员,我国出书工作者协会校正委员会专家组成员,北京科普作家协会理事。

1973年开端宣布著作。

1984年参加我国作家协会。

译本《黑猩猩在呼唤》(英国Jane Goodall:On the Shado Wof Man)、《奥秘的黑猿国》、《非洲动物猎奇》、《爱尔莎重返天然》、《她和森林恶魔握手》等。

三、写作布景
《化石吟》选自《科学24小时》1982年第二期,略有改动。

其时,“十年动乱”刚完毕不久,变革的春风正吹遍祖国大地,一个科学的春天到来了。

祖国上下,学习科学文明常识的热潮正在鼓起。

作者在这个时分,写下了这首诗,以此鼓励人们向科技、向现代化进军。

四、全体感知:
1、查看字词预习状况:
裹藏(guǒ)骸(hái)骨潜(qián)行躯壳(ké)猛犸(mǎ)
①安静漂亮而不落窠臼。

(幽雅)②描述寂静无声的
姿态。

(悄然)
③称誉并且敬服。

(叹服)④(草木)翠绿旺盛。

(葱翠)
⑤描述阅历的时刻极长。

表明毅力坚决,永不改动。

(海枯石烂)
2、听伴奏范读,要求:朗诵时留意口气、语速、语调及
重音的掌握。

3、依据范读,学生自在朗诵课文。

4、小组内一听一读式沟通。

5、朗诵展现。

6、再读课文,考虑以下问题:
@了解标题的意义:“吟”是古典诗篇的一种称号。


容多有悲愁慨叹之意,这里是称颂的意思。

@从结构与内容上看文章是怎么打开的呢?
示例:本诗共七节,可分三层来了解:1、2节是榜首层,通过问句的方法,引发读者的想像,使读者和作者一同去想像亿万年前那奥秘的国际,去倾听化石叙述那奇幻的神话。

3、4、5、6节是第二层,为诗的主体部分,详细表达遐思
的详细内容。

终究一节为第三层,回应1、2节,使全诗结构完好。

五、问题探求:
1、你觉得榜首、二节作者选用问句的方法有什么效果?
提示:诗篇1、2节,通过问句的方法,引发读者的想像。

接二连三的问句(排比),增强语势,赋有激烈的节奏感,体现出作者稠密的科学爱好和激烈的求知愿望,也打开了读者思想的闸口,使读者和作者一同去想像亿万年前那奥秘的国际,去倾听化石叙述那奇幻的神话。

2、领会第3节中“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内行文中的效果。

“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是体现作者思路的语句,是
紧承问句之后引出详细表达遐思的内容。

3、为什么第3节顶用“你”这一人称?
“你”指代复苏的化石,用第二人称,显得亲热天然。

4、你喜爱哪些诗句?为什么?
示例:“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前史留下一
本宝贵的暗码”一句,运用比方的修辞方法写出了在化石中,
作为生命根本物质的有机化合物还保留着,为科学研讨供给了
必要的条件,为咱们打开了探求生命科学的大门。

5、化石注重的逝去万载的国际是一个怎样的国际?熟睡
亿年的石头说了什么话?(发挥幻想说一下)
生命的来源。

大约在46亿年前,地球刚刚构成。

那时分
地球的温度很高,天空中赤日炎火,电闪雷鸣,地上上火山喷射,熔岩横溢。

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如水蒸气、氨、甲烷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

后来,地球的温度逐步下降,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地上上,这些有机物又跟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终究聚集到原始的海洋。

海水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地相互效果,通过极端绵长的年月,逐步构成了原始的生命。

生物进化的进程。

原始的生命因为养分方法的不同,一
部分进化成为具有叶绿素的原始藻类植物,另一部分进化成为没有叶绿素的原始单细胞动物。

这些藻类植物和原始单细胞动物就别离成为各式各样的植物和动物。

人类的呈现。

人类和类人猿都来源于森林古猿,开始,
森林古猿在茂盛的森林里过着树上日子。

后来,地球上一些区
域,气候变得枯燥了,森林减少了。

在这些区域日子的森林古猿,被逼下到地上上来寻觅食物,通过绵长的时代,它们就逐步进化成了现代的人类。

依然日子在森林里的古猿,通过绵长的时代,有的灭绝了,有的就逐步进化成现代的类人猿。

6、齐读课文,考虑:诗篇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爱情?
示例:赞许了科学的奇特和人类的巨大。

7、你学到了那些写作技巧?
示例:开篇选用问句的方法,引发遥想;这首诗运用了
拟人的方法,使文章生动形象;用第二人称“你”来称号它,显得天然亲热等。

六、讲堂小结:
诗篇,作为一种文学方法,具有能吟,能唱,琅琅上口,又便于回忆等长处。

作为说明文的一种表述方法的科学诗是凭借诗篇向人们传达常识和信息,在科学性的基础上,又焕发了艺术性。

诗人张锋以一首科学诗《化石吟》,浸透爱情地称颂了会说话的奇特的化石,引领咱们去漫游那远古洪荒、白云苍狗。

给人深深地教育和启迪,怎么尽可能地去维护地球上濒临灭绝的珍稀动物,而不是让后世的人们在博物馆去慨叹、遐思,
这更多地需求全人类喜爱咱们日子着的这个星球,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七、安置作业:
1、堆集本课所学字词。

2、化石的故事心旷神往、惊奇,阅览全诗请挑选一种化石,合理想像,写一段故事,体裁不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