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勾股定理教案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勾股定理》教案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勾股定理》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勾股定理》是学生在学习了平面几何基本概念和性质、三角形的知识后,进一步研究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重要性质。
本节课通过探究勾股定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为后续学习勾股定理的运用和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推理能力。
但勾股定理的证明较为抽象,需要学生能够克服困难,积极思考,理解并掌握证明过程。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勾股定理的定义和证明过程。
2.能够运用勾股定理解决直角三角形的相关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4.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探究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勾股定理的定义和证明过程。
2.教学难点:勾股定理的证明过程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探究法、讲解法、实践操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直角三角形、尺子、三角板、多媒体设备。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册、文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古代数学家赵爽的《勾股定理图》,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提出问题:“为什么说这是一个直角三角形?它的两条直角边的边长是多少?”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发现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教师呈现勾股定理的表述:“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斜边和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运用勾股定理计算直角三角形的边长。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系列直角三角形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勾股定理解决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教师选取部分学生进行讲解。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勾股定理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有哪些?”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勾股定理第1节《勾股定理》教案
初中数学《勾股定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勾股定理的文化背景,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了解利用拼图验证勾股定理。
2、了解勾股定理的内容。
3、能利用已知两边求直角三角形另一边的长。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拼图活动,体验数学思维的严谨性,发展形象思维。
2、在探索活动中,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探索的结果。
情感与态度:
1、通过对勾股定理历史的了解,对比介绍我国古代和西方数学家关于勾股定理的研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悠久文化的情感,激励学生奋发学习。
2、在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中,体验获得结论的快乐,锻炼克服困难的勇气,培养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索和证明勾股定理。
难点:用拼图方法证明勾股定理。
(三)教学手段:
1、使用导学法,讨论法。
2、运用合作交流学习的方式。
3、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4、调动学生动手操作,帮助理解。
(四)准备工作:
多媒体课件片段,辅助难点突破。
(五)教学程序
B
C
D
E
4和6,求底边上的高能够成为直角三角形三条边长的三个正整数,我们称之为勾股数,观察下列表格所给的三个数a,。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勾股定理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勾股定理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报告、文案策划、工作计划、作文大全、教案大全、演讲稿、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reports, copywriting planning, work plans, essay summaries, lesson plans, speech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勾股定理教案勾股定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勾股定理的概念和原理;2.能够正确运用勾股定理求解直角三角形的边长;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7.1勾股定理(教案)
(2)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掌握至少两种证明方法,如割补法、动态拼图法等,以便加深对定理的理解。
举例:通过割补法证明,将直角三角形分割成两个小直角三角形和一个矩形,推导出勾股定理。
(3)勾股定理的应用:学会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度,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等。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勾股定理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定理的概念和应用表现出较大的兴趣,但同时也存在一些理解和操作上的难点。让我来谈谈几个值得注意的方面。
首先,关于勾股定理的概念,大多数学生能够理解直角三角形两个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这一关系,但在具体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时,部分学生仍然会感到困惑。这说明我们在教学中需要更多实际案例的引导,让学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勾股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勾股定理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勾股定理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举例: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个直角边长度,求斜边长度。
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勾股定理》(初中数学)教学设计方案
《勾股定理》(初中数学)教学设计方案一、教学内容【参考教材】选自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八章【教学内容】1、勾股定理的探索和介绍重点:探索和证明勾股定理。
难点:理解不同的勾股定理证明方法。
2、勾股定理在生活中的应用重点:勾股定理应用的例子。
难点:勾股定理如何在生活中应用。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勾股定理的文化背景,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2、理解不同的勾股定理证明方法,能够分析它们的异同;3、理解勾股定理的原理,能够分析生活中有关勾股定理的应用实例,并可以运用勾股定理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索不同的勾股定理证明方法,体验数学思维的严谨性,发展发散思维;2、在完成小组任务的过程中,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探究结果;3、能运用勾股定理解决直角三角形相关的学习和生活问题;4、通过勾股定理证明及其应用,体会数形结合法在问题解决中的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勾股定理历史的了解,感受数学文化,激发学习热情;2、在寻找不同的勾股定理证明方法任务中,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
通过研究一系列富有探究性的问题,培养学生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品质;3、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勾股定理的美。
三、学习资源的设计学习资源系统结构图四、教学过程的设计(一)教学模式的设计在本节课中,我们采用的教学模式是基于webQuest的探究性教学模式。
根据新课程理念,数学教学将由“关注学生学习结果”转向“关注学生活动”、“重塑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的网络学习环境,在老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倡导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习、合作讨论,促进学生自我导向的主动学习,并发展主动探索、自我管理的能力,促使有效学习的发生,并在小组合作的模式下完成学习。
探究性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对当前教学内容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从而较好地达到课程标准中关于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要求的一种教学模式。
最新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 勾股定理教案
课后反思:
学生的拼图活动不彻底,没有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性。
活动4
欣赏图片了解历史
学生已经知道勾股定理后,教师展现勾股定理的有关有关背景知识,使学生对勾股定理的发展过程有所了解,感受勾股定理的丰富文化内涵,培养民族自豪感,提高学习兴趣。
活动5
简单应用勾股定理
通过一组练习让学生熟悉勾股定理,了解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初步掌握在直角三角形中知道两边求第三边的方法,利用勾股定理进行公式变形,建立运用勾股定理解决直角三角形相关问题的意识,及为下节课研究勾股定理的应用做好铺垫。
(2)、交流怎样求出正方形C的面积?
(3)、三个正方形A、B、C的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4)、你能用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a、b、c表示上述面积关系吗?
3、观察探究二
将等腰直角三角形变换为一个一般直角三角形,上述结论是否依然成立?观察图形、回答问题:
(1)、正方形A、B、C的面积分别是多少?
(2)、三个正方形A、B、C的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活动7:布置作业
(A)、巩固训练
教材第78页习题第7、8题
(B)、知识拓展
①、你还能用其它方法证明勾股定理吗?
②、查阅、收集有关勾股定理的历史资料及证明方法,下节课展示交流
1、教师布置作业
2、学生课后独立完成。
作业中包含两项任务,体现出分层教学思想。给学生留有继续学习的空间和兴趣,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尊重与理他人的见解,能从交流中获益。
活动3:
是不是所有的直角三角形都有这一特点?这就需要对一个一般的直角三角形进行证明:
1、证法一:面积计算
八年级数学下册《勾股定理》教案、教学设计
3.精讲精练,突破难点
(1)教师针对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
(2)设计具有层次性的课堂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勾股定理的应用。
(3)针对学生在练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突破难点。
2.各小组选取一位代表进行汇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心得体会。
3.组织学生互相提问、解答,共同探讨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和应用技巧。
4.引导学生思考勾股定理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鼓励他们举例说明。
5.对各小组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积极参与、合作交流的学生。
(四)课堂练习,500字
在课堂练习环节,我会设计以下练习题: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勾股定理的理解和应用,以及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我设计了以下作业:
1.基础巩固题:完成课本第56页的练习题1、2、3,要求学生通过计算给定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度,加强对勾股定理的直接应用。
2.实践应用题:选择一道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计算三角形广告牌的面积等,运用勾股定理解决问题,并撰写解题报告。此题旨在培养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的能力。
1.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和斜边之间有什么关系?
2.在直角三角形中,是否有一个规律可以计算斜边的长度?
3.你听说过勾股定理吗?它是什么意思?
(二)讲授新知,500字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会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回顾直角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如直角、斜边、直角边等。
2.引导学生观察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与直角边之间的关系,发现斜边的平方等于两条直角边平方和的规律。
(2)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总结学习经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人教版数学八下17.1《勾股定理》教案3篇
初中数学教学案例18.1勾股定理(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具教学过程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情景引人[活动1]讲述资料故事提出问题1:数学家大会为什么用该图做会徽呢?它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教师作补充说明:这个图案是我国汉代数学家赵爽在证明勾股定理时用到的,被称为“赵爽弦图”.问题2:你听说过“勾股定理”吗?教师关注:学生对“赵爽弦图”及勾股定理的历史是否感兴趣.引人课题18.1《勾股定理》(板书课题)[活动2]学生观察图片发表见解.生1.会徽是很具有代表性的东西,比如2008年体育奥运会的会徽是五环旗.生2.我在其他的资料里见过这个图案.生3.课本面上也有这样的图案.(同学们积极踊跃的发言,学习积极性很高)学生当听到是“赵爽弦图”时,好奇之心更加强烈,学习热情很高.对“勾股定理”表示不从现实生活中提出“赵爽弦图”,为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探索活动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同时为探索勾股定理提供背景材料.探究新知A BC你知道他是通过什么途径找到怎样的三边关系的吗?问题1.你能发现S A、S B 、S C之间的关系吗?问题2.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三边a、b、c之间有什么关系?出示幻灯片3169254913否也有这样的性质呢?在本次活动中,教师重点关注:(1)教师参与小组活动,指导、倾听学生交流.针对不同认识水平的学生,引导其用不同的方法得出大正方形C的面积.理解观察图片后结合课本上的内容,学生很快就发现这一关系式SA+ SB=SCa2 + b2 = c2纷纷举手回答,并总结: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的平方问题是思维的起点,通过问题激发学生好奇心和主动学习的欲望.为学生提供参与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组内交流(2)幻灯片展示答案(3)引导学生将三个正方形面积的关系转化为直角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并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出来:[活动3] 实践验证早在公元3世纪,我国数学家赵爽就用赵爽弦图验证了“勾股定理”幻灯片展示赵爽弦图教师详细介绍赵爽弦图的拼割过程.问题:.你能利用手中的材料通过其他的拼法验证勾股定理吗?试试看,你能拼几种在独立探究的基础上,学生分组(前后位四人一组)合作交流.用不同的方法得出大正方形C的面积生1:把C“补” 成边长为7的正方形面积的一半.生2:将正方形C分“割”成若干个直角边为整数的三角形当答案不同、意见有分歧时,所有同学都在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各抒己见,直到探求出正确结果.学生总结命题: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空间,让学生积极动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相互欣赏、争辩、互助中得到提高.,得出猜想实践验证在本次活动中,教师重点关注:(1)学生能否进行合理的拼图.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针对性地给予分析、帮助;(2)学生能否用语言准确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勾股定理(毕达哥拉斯定理)(板书)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7.1《勾股定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一组图片,包括古代建筑、现代桥梁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图形中的直角三角形,并提出问题:“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它们在数学中有什么特殊性质?”
2.学生观察后,教师总结直角三角形的定义,并引导学生回顾已知的直角三角形相关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5.针对教学难点,采取以下措施:
a.对勾股定理的证明过程进行详细讲解,通过画图、举例等方式,让学生在直观感知的基础上,理解证明的严密性。
b.专门安排一节课,让学生列举并分析勾股数的特点,总结规律,以便更好地辨识和应用勾股数。
c.结合实际情境,开展数学建模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探讨、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建模能力。
5.掌握勾股数的特点,能够辨识和列举出一组勾股数。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将通过以下方式来达成目标:
1.通过观察直角三角形的特性,引导学生发现勾股定理,培养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提高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数学问题的解答,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的能力。
4.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在直观的图形中理解抽象的数学公式,提高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能力。
5.通过分析勾股数的特点,让学生总结规律,增强数学归纳和总结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究数学问题的热情。
2.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7.1《勾股定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八年级数学《勾股定理》教案优秀10篇
八年级数学《勾股定理》教案优秀10篇年级数学《勾股定理》教案1[教学分析]勾股定理是揭示三角形三条边数量关系的一条非常重要的性质,也是几何中最重要的定理之一。
它是解直角三角形的主要依据之一,同时在实际生活中具有广泛的用途,“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正是这章书所表达的主要思想。
教材在编写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获得较为直观的印象;通过联系比拟、探索、归纳,帮助学生理解勾股定理,以利于进行正确的应用。
本节教科书从毕达哥拉斯观察地面发现勾股定理的传说谈起,让学生通过观察计算一些以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为边长的小正方形的面积与以斜边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的关系,发现两直角边为边长的小正方形的面积的和,等于以斜边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从而发现勾股定理,这时教科书以命题的形式呈现了勾股定理。
关于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有很多,教科书正文中介绍了我国古人赵爽的证法。
之后,通过三个探究栏目,研究了勾股定理在解决实际问题和解决数学问题中的应用,使学生对勾股定理的作用有一定的认识。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探索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掌握勾股定理,开展几何思维。
2、应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学会简单的合情推理与数学说理二、过程与方法引入两段中西关于勾股定理的史料,激发同学们的兴趣,引发同学们的思考。
通过动手操作探索与发现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经历小组协作与讨论,进一步开展合作交流能力和数学表达能力,并感受勾股定理的应用知识。
三、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对勾股定理历史的了解,感受数学文化,激发学习兴趣;在探究活动中,学生亲自动手对勾股定理进行探索与验证,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重点与难点1、探索和证明勾股定理2熟练运用勾股定理[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1、教师展示图片并介绍第一情景以中国最早的一部数学著作——《周髀算经》的开头为引,介绍周公向商高请教数学知识时的对话,为勾股定理的出现埋下伏笔。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十七章 勾股定理 17.1 勾股定理 数轴表示根号13》教案_1
数轴表示根号13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勾股定理,并能灵活的运用勾股定理解决数学中的实际问题。
2.能运用勾股定理在数轴上画出表示无理数的点,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及数轴上的点与实数一一对应的理论。
重点与难点:重点:运用勾股定理解决数学中的问题。
难点:勾股定理的灵活运用。
一、课前预习1.叙述勾股定理的内容。
2、(1)在Rt△ABC中,∠C=90°,a=3, b=4, 求c(2)在Rt△ABC中,∠C=90°,a=2, b=3,求c3.什么是数轴?实数与数轴上的点具有什么关系?4.在数轴上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3、1、0、-2.5、-45.你能在数轴上表示出√13 的点吗?点拨:①:由于在数轴上表示的点到原点的距离为√13,所以只需画出长为√13的线段即可.②长为√13的线段能否是直角边为正整数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呢?设c=√13,两直角边为a,b,根据勾股定理a2+b3=c2即a2+b2=13.若a,b为正整数,则13必须分解为两个正整数的平方和,即13=22+32 所以长为√13的线段是直角边为2、3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二、自主学习请在数轴上作出√13 ,完成作图步骤:1、在数轴上找到点A,使OA=3;2、作直线l⊥OA,在l上取一点B,使AB=2;OA=33、以原点O为圆心,以OB为半径作弧,弧与数轴的交点C即为表示√13的点。
三、合作探究类似地,利用勾股定理,可以作出长为√2 ,√3,,√5……的线段。
按照同样方法,可以在数轴上画出表示√1,√2 ,√3 ,√4 ,√5……的点。
四、课堂练习1、在数轴上作出表示√17的点(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2、已知:如图,等边三角形的边长是6,求: A(1)高AD的长。
(2)这个三角形的面积。
五、课堂小结 C1.本节课你有些收获?2.预习时的疑难问题解决了吗?你还有那些疑惑?3.你认为本节还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六、课后作业必做题:教材第29页习题17.1第11、12题.选做题:教材习题17.1第14题.七、课后反思:151、你能在数轴上找出表示的点吗?请作图说明。
八年级数学《勾股定理》教案8篇
八年级数学《勾股定理》教案8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心得体会、工作报告、工作总结、工作计划、申请书、读后感、作文大全、合同范本、演讲稿、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insights, work report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application forms, post reading reviews, essay summaries, contract templates, speech draft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八年级数学《勾股定理》教案8篇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八年级数学《勾股定理》教案8篇。
2024年八年级数学《勾股定理》教案(通用篇)
2024年八年级数学《勾股定理》教案(通用篇)八年级数学《勾股定理》教案 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观察图形,勇于探索图形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2、过程与方法(1)经历一般规律的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2)在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几何图形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有趣的问题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的实用性.教学重点:探索、发现事物中隐含的勾股定理及其逆及理,并用它们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利用数学中的建模思想构造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引入新课(3分钟,学生观察、猜想)情景:如图:在一个圆柱石凳上,若小明在吃东西时留下了一点食物在B处,恰好一只在A处的.蚂蚁捕捉到这一信息,于是它想从A处爬向B处,你们想一想,蚂蚁怎么走最近?第二环节:合作探究(15分钟,学生分组合作探究)学生分为4人活动小组,合作探究蚂蚁爬行的最短路线,充分讨论后,汇总各小组的方案,在全班范围内讨论每种方案的路线计算方法,通过具体计算,总结出最短路线。
让学生发现:沿圆柱体母线剪开后展开得到矩形,研究“蚂蚁怎么走最近”就是研究两点连线最短问题,引导学生体会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建立数学模型,构图,计算.学生汇总了四种方案:(1)(2)(3)(4)学生很容易算出:情形(1)中A→B的路线长为:AA’+d,情形(2)中A→B的路线长为:AA’+πd/2所以情形(1)的路线比情形(2)要短.学生在情形(3)和(4)的比较中出现困难,但还是有学生提出用剪刀沿母线AA’剪开圆柱得到矩形,前三种情形A→B是折线,而情形(4)是线段,故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判断(4)最短.如图:(1)中A→B的路线长为:AA’+d;(2)中A→B的路线长为:AA’+A’B>AB;(3)中A→B的路线长为:AO+OB>AB;(4)中A→B的路线长为:AB.得出结论:利用展开图中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解决问题.在这个环节中,可让学生沿母线剪开圆柱体,具体观察.接下来后提问:怎样计算AB?在Rt△AA′B中,利用勾股定理可得,若已知圆柱体高为12c,底面半径为3c,π取3,则.第三环节:做一做(7分钟,学生合作探究)教材23页李叔叔想要检测雕塑底座正面的AD边和BC边是否分别垂直于底边AB,但他随身只带了卷尺,(1)你能替他想办法完成任务吗?(2)李叔叔量得AD长是30厘米,AB长是40厘米,BD 长是50厘米,AD边垂直于AB边吗?为什么?(3)小明随身只有一个长度为20厘米的刻度尺,他能有办法检验AD边是否垂直于AB边吗?BC边与AB边呢?第四环节:巩固练习(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1.甲、乙两位探险者到沙漠进行探险,某日早晨8:00甲先出发,他以6/h的速度向正东行走,1小时后乙出发,他以5/h的速度向正北行走.上午10:00,甲、乙两人相距多远?2.如图,台阶A处的蚂蚁要爬到B处搬运食物,它怎么走最近?并求出最近距离.3.有一个高为1.5米,半径是1米的圆柱形油桶,在靠近边的地方有一小孔,从孔中插入一铁棒,已知铁棒在油桶外的部分为0.5米,问这根铁棒有多长?第五环节课堂小结(3分钟,师生问答)内容:1、如何利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解决最短路程问题?第六环节:布置作业(2分钟,学生分别记录)内容:作业:1.课本习题1.5第1,2,3题.要求:A组(学优生):1、2、3B组(中等生):1、2C组(后三分之一生):1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八年级数学《勾股定理》教案 21、勾股定理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分别为a,b,斜边为c,那么a2+b2=c2.即直角三角形两直角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因此,在运用勾股定理计算三角形的边长时,要注意如下三点:(1)注意勾股定理的使用条件:只对直角三角形适用,而不适用于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2)注意分清斜边和直角边,避免盲目代入公式致错;(3)注意勾股定理公式的变形: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任意两边,可求第三边长.即c2=a2+b2,a2=c2-b2,b2=c2-a2.2.学会用拼图法验证勾股定理拼图法验证勾股定理的基本思想是:借助于图形的面积来验证,依据是对图形经过割补、拼接后面积不变的原理.如,利用四个如图1所示的直角三角形三角形,拼出如图2所示的三个图形.请读者证明.如上图示,在图(1)中,利用图1边长为a,b,c的'四个直角三角形拼成的一个以c为边长的正方形,则图2(1)中的小正方形的边长为(b-a),面积为(b-a)2,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为4×ab=2ab.由图(1)可知,大正方形的面积=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小正方形的的面积,即c2=(b-a)2+2ab,则a2+b2=c2问题得证.请同学们自己证明图(2)、(3).3.在数轴上表示无理数将在数轴上表示无理数的问题转化为化长为无理数的线段长问题.第一步:利用勾股定理拆分出哪两条线段长的平方和等于所画线段(斜边)长的平方,注意一般其中一条线段的长是整数;第二步:以数轴原点为直角三角形斜边的顶点,构造直角三角形;第三步:以数轴原点圆心,以斜边长为半径画弧,即可在数轴上找到表示该无理数的点.二、典例精析例1如果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与一条直角边的长分别是13cm和5cm,那么这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是cm2.分析:欲求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已知一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与一条直角边的长,则求得另一直角边的长即可.根据勾股定理公式的变形,可求得.解:由勾股定理,得132-52=144,所以另一条直角边的长为12.所以这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是×12×5=30(cm2).例2如图3(1),一只蚂蚁沿棱长为a的正方体表面从顶点A爬到顶点B,则它走过的最短路程为()A.B.C.3aD.分析:本题显然与例2属同种类型,思路相同.但正方体的各棱长相等,因此只有一种展开图.解:将正方体侧面展开八年级数学《勾股定理》教案 3重点、难点分析本节内容的重点是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及其应用。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数学精品教案:第十七章 勾股定理
17.1 勾股定理第1课时 勾股定1.经历探索及验证勾股定理的过程,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重点)2.掌握勾股定理,并运用它解决简单的计算题;(重点)3.了解利用拼图验证勾股定理的方法.(难点)一、情境导入如图所示的图形像一棵枝叶茂盛、姿态优美的树,这就是著名的毕达哥拉斯树,它由若干个图形组成,而每个图形的基本元素是三个正方形和一个直角三角形.各组图形大小不一,但形状一致,结构奇巧.你能说说其中的奥秘吗?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勾股定理【类型一】 直接运用勾股定理如图,在△ABC 中,∠ACB =90°,AB =13cm ,BC =5cm ,CD ⊥AB 于D ,求:(1)AC 的长;(2)S △ABC ;(3)CD 的长.解析:(1)由于在△ABC 中,∠ACB =90°,AB =13cm ,BC =5cm ,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出AC 的长;(2)直接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求出S △ABC ;(3)根据面积公式得到CD ·AB =BC ·AC 即可求出CD .解:(1)∵在△ABC 中,∠ACB =90°,AB =13cm ,BC =5cm ,∴AC =AB 2-BC 2=12cm ;(2)S △ABC =12CB ·AC =12×5×12=30(cm 2); (3)∵S △ABC =12AC ·BC =12CD ·AB ,∴CD =AC ·BC AB =6013cm. 方法总结:解答此类问题,一般是先利用勾股定理求出第三边,然后利用两种方法表示出同一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然后根据面积相等得出一个方程,再解这个方程即可.【类型二】 分类讨论思想在勾股定理中的应用在△ABC 中,AB =15,AC =13,BC 边上的高AD =12,试求△ABC 的周长.解析:本题应分△ABC 为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两种情况进行讨论.解:此题应分两种情况说明:(1)当△ABC 为锐角三角形时,如图①所示.在Rt △ABD 中,BD =AB 2-AD 2=152-122=9.在Rt △ACD 中,CD =AC 2-AD 2=132-122=5,∴BC =5+9=14,∴△ABC 的周长为15+13+14=42;(2)当△ABC 为钝角三角形时,如图②所示.在Rt △ABD 中,BD =AB 2-AD 2=152-122=9.在Rt △ACD 中,CD =AC 2-AD 2=132-122=5,∴BC =9-5=4,∴△ABC 的周长为15+13+4=32.∴当△ABC 为锐角三角形时,△ABC 的周长为42;当△ABC 为钝角三角形时,△ABC 的周长为32.方法总结:解题时要考虑全面,对于存在的可能情况,可作出相应的图形,判断是否符合题意.【类型三】 勾股定理的证明探索与研究:方法1:如图:对任意的符合条件的直角三角形ABC 绕其顶点A 旋转90°得直角三角形AED ,所以∠BAE =90°,且四边形ACFD 是一个正方形,它的面积和四边形ABFE 的面积相等,而四边形ABFE 的面积等于Rt △BAE 和Rt △BFE 的面积之和.根据图示写出证明勾股定理的过程;方法2:如图:该图形是由任意的符合条件的两个全等的Rt △BEA 和Rt △ACD 拼成的,你能根据图示再写出一种证明勾股定理的方法吗?解析:方法1:根据四边形ABFE 面积等于Rt △BAE 和Rt △BFE 的面积之和进行解答;方法2:根据△ABC 和Rt △ACD 的面积之和等于Rt △ABD 和△BCD 的面积之和解答.解:方法1:S 正方形ACFD =S 四边形ABFE =S △BAE +S △BFE ,即b 2=12c 2+12(b +a )(b -a ),整理得2b 2=c 2+b 2-a 2,∴a 2+b 2=c 2;方法2:此图也可以看成Rt △BEA 绕其直角顶点E 顺时针旋转90°,再向下平移得到.∵S四边形ABCD =S △ABC +S △ACD ,S 四边形ABCD =S △ABD +S △BCD ,∴S △ABC +S △ACD =S △ABD +S △BCD ,即12b 2+12ab =12c 2+12a (b -a ),整理得b 2+ab =c 2+a (b -a ),b 2+ab =c 2+ab -a 2,∴a 2+b 2=c 2. 方法总结:证明勾股定理时,用几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规则的图形,然后利用大图形的面积等于几个小图形的面积和化简整理证明勾股定理.探究点二:勾股定理与图形的面积如图是一株美丽的勾股树,其中所有的四边形都是正方形,所有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若正方形A 、B 、C 、D 的面积分别为2,5,1,2.则最大的正方形E 的面积是________.解析:根据勾股定理的几何意义,可得正方形A 、B 的面积和为S 1,正方形C 、D 的面积和为S 2,S 1+S 2=S 3,即S 3=2+5+1+2=10.故答案为10.方法总结:能够发现正方形A 、B 、C 、D 的边长正好是两个直角三角形的四条直角边,根据勾股定理最终能够证明正方形A 、B 、C 、D 的面积和即是最大正方形的面积.三、板书设计1.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a ,b ,斜边长为c ,那么a 2+b 2=c 2.2.勾股定理的证明“赵爽弦图”、“刘徽青朱出入图”、“詹姆斯·加菲尔德拼图”、“毕达哥拉斯图”.3.勾股定理与图形的面积课堂教学中,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满怀激情地投入到学习中,提高课堂效率.勾股定理的验证既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本节课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设计一些拼图活动,并自制精巧的课件让学生从形上感知,再层层设问,从面积(数)入手,师生共同探究突破本节课的难点.第2课时 勾股定理的应用1.熟练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重点)2.掌握勾股定理的简单应用,探究最短距离问题.(难点)一、情境导入如图,在一个圆柱石凳上,若小明在吃东西时留下了一点食物在B 处,恰好一只在A 处的蚂蚁捕捉到这一信息,于是它想从A 处爬向B 处,你们想一想,蚂蚁怎么走最近?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勾股定理的实际应用【类型一】 勾股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图,在离水面高度为5米的岸上,有人用绳子拉船靠岸,开始时绳子BC 的长为13米,此人以0.5米每秒的速度收绳.问6秒后船向岸边移动了多少米(假设绳子始终是直的,结果保留根号)?解析:开始时,AC =5米,BC =13米,即可求得AB 的值,6秒后根据BC ,AC 长度即可求得AB 的值,然后解答即可.解:在Rt △ABC 中,BC =13米,AC =5米,则AB =BC 2-AC 2=12米.6秒后,B ′C =13-0.5×6=10米,则AB ′=B ′C 2-AC 2=53(米),则船向岸边移动的距离为(12-53)米.方法总结:本题直接考查勾股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可建立合理的数学模型,将已知条件转化到同一直角三角形中求解.【类型二】 利用勾股定理解决方位角问题如图所示,在一次夏令营活动中,小明坐车从营地A 点出发,沿北偏东60°方向走了1003km 到达B 点,然后再沿北偏西30°方向走了100km 到达目的地C 点,求出A 、C 两点之间的距离.解析:根据所走的方向可判断出△ABC 是直角三角形,根据勾股定理可求出解.解:∵AD ∥BE ,∴∠ABE =∠DAB =60°.∵∠CBF =30°,∴∠ABC =180°-∠ABE -∠CBF =180°-60°-30°=90°.在Rt △ABC 中,AB =1003km ,BC =100km ,∴AC =AB 2+BC 2=(1003)2+1002=200(km),∴A 、C 两点之间的距离为200km.方法总结:先确定△ABC 是直角三角形,再根据各边长,用勾股定理可求出AC 的长.【类型三】 利用勾股定理解决立体图形最短距离问题如图,长方体的长BE =15cm ,宽AB =10cm ,高AD =20cm ,点M 在CH 上,且CM =5cm ,一只蚂蚁如果要沿着长方体的表面从点A 爬到点M ,需要爬行的最短距离是多少?解:分两种情况比较最短距离:如图①所示,蚂蚁爬行最短路线为AM ,AM =102+(20+5)2=529(cm),如图②所示,蚂蚁爬行最短路线为AM ,AM =202+(10+5)2=25(cm).∵529>25,∴第二种短些,此时最短距离为25cm.答:需要爬行的最短距离是25cm.方法总结:因为长方体的展开图不止一种情况,故对长方体相邻的两个面展开时,考虑要全面,不要有所遗漏.不过要留意展开时的多种情况,虽然看似很多,但由于长方体的对面是相同的,所以归纳起来只需讨论三种情况:前面和右面展开,前面和上面展开,左面和上面展开,从而比较取其最小值即可.【类型四】 运用勾股定理解决折叠中的有关计算如图,四边形ABCD 是边长为9的正方形纸片,将其沿MN 折叠,使点B 落在CD 边上的B ′处,点A 的对应点为A ′,且B ′C =3,则AM 的长是( )A .1.5B .2C .2.25D .2.5解析:连接BM ,MB ′.设AM =x ,在Rt △ABM 中,AB 2+AM 2=BM 2.在Rt △MDB ′中,MD 2+DB ′2.∵MB =MB ′,∴AB 2+AM 2=BM 2=B ′M 2=MD 2+DB ′2,即92+x 2=(9-x )2+(9-3)2,解得x=2,即AM =2.故选B.方法总结:解题的关键是设出适当的线段的长度为x ,然后用含有x 的式子表示其他线段,然后在直角三角形中利用勾股定理列方程解答.【类型五】 勾股定理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如图,在树上距地面10m的D处有两只猴子,它们同时发现地面上C处有一筐水果,一只猴子从D处向上爬到树顶A处,然后利用拉在A处的滑绳AC滑到C处,另一只猴子从D处先滑到地面B,再由B跑到C,已知两猴子所经过的路程都是15m,求树高AB.解析:在Rt△ABC中,∠B=90°,则满足AB2+BC2=AC2.设BC=a m,AC=b m,AD =x m,根据两只猴子经过的路程一样可列方程组,从而求出x的值,即可计算树高.解:在Rt△ABC中,∠B=90°,设BC=a m,AC=b m,AD=x m.∵两猴子所经过的路程都是15m,则10+a=x+b=15m.∴a=5,b=15-x.又∵在Rt△ABC中,由勾股定理得(10+x)2+a2=b2,∴(10+x)2+52=(15-x)2,解得x=2,即AD=2米.∴AB=AD+DB=2+10=12(米).答:树高AB为12米.方法总结:勾股定理表达式中有三个量,如果条件中只有一个己知量,通常需要巧设未知数,灵活地寻找题中的等量关系,然后利用勾股定理列方程求解.探究点二:勾股定理与数轴如图所示,数轴上点A所表示的数为a,则a的值是()A.5+1 B.-5+1C.5-1D. 5解析:先根据勾股定理求出三角形的斜边长,再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即可求出A点的坐标.图中的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为1和2,∴斜边长为12+22=5,∴-1到A的距离是 5.那么点A所表示的数为5-1.故选C.方法总结:本题考查的是勾股定理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解答此题时要注意,确定点A 的位置,再根据A的位置来确定a的值.三、板书设计1.勾股定理的应用方位角问题;路程最短问题;折叠问题;数形结合思想.2.勾股定理与数轴本节课充分锻炼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分类比较能力、讨论交流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让学生充分体验到了数学思想的魅力和知识创新的乐趣,突现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使学生真正成为主动学习者.17.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第1课时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1.能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重点)2.灵活运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解决问题;(难点)3.理解原命题、逆命题、逆定理的概念及关系.(重点)一、情境导入古埃及人曾经用下面的方法画直角:将一根长绳打上等距离的13个结,然后用桩钉成一个三角形(如图),他们认为其中一个角便是直角.你知道这是什么道理吗?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类型一】 判断三角形的形状如图,正方形网格中的△ABC ,若小方格边长为1,则△ABC 的形状为( )A .直角三角形B .锐角三角形C .钝角三角形D .以上答案都不对解析:∵正方形小方格边长为1,∴BC =52+52=52,AC =32+32=32,AB =22+82=68.在△ABC 中,∵BC 2+AC 2=50+18=68,AB 2=68,∴BC 2+AC 2=AB 2,∴△ABC 是直角三角形.故选A.方法总结:要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构造出三角形,然后求出三条边的大小,用较小的两条边的平方和与最大的边的平方比较,如果相等,则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否则不是.【类型二】 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证明垂直关系如图,已知在正方形ABCD 中,AE =EB ,AF=14AD .求证:CE ⊥EF .解析:根据题设提供的信息,可将需证明垂直关系的两条线段转化到同一直角三角形中,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进行证明.证明:连接CF .设正方形的边长为4,∵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AB =BC =CD =DA=4.∵点E 为AB 中点,AF =14AD ,∴AE =BE =2,AF =1,DF =3.由勾股定理得EF 2=12+22=5,EC 2=22+42=20,FC 2=42+32=25.∵EF 2+EC 2=FC 2,∴△CFE 是直角三角形,且∠FEC =90°,即EF ⊥CE .方法总结: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可以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所以此定理也是判定垂直关系的一个主要的方法.【类型三】 勾股数判断下列几组数中,一定是勾股数的是( )A .1,2,3B .8,15,17C .7,14,15 D.35,45,1 解析:选项A 不是,因为2和3不是正整数;选项B 是,因为82+152=172,且8、15、17是正整数;选项C 不是,因为72+142≠152;选项D 不是,因为35与45不是正整数.故选B.方法总结:勾股数必须满足:①三个数必须是正整数,例如:2.5、6、6.5满足a 2+b 2=c 2,但是它们不是正整数,所以它们不是勾股数;②一组勾股数扩大相同的整数倍得到三个数仍是一组勾股数.【类型四】 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决面积问题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B =90°,AB =8,BC =6,CD =24,AD =26,求四边形ABCD 的面积.解析:连接AC ,根据已知条件可求出AC ,再运用勾股定理可证△ACD 为直角三角形,然后可分别求出两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两者面积相加即为四边形ABCD 的面积.解:连接AC .∵∠B =90°,∴△ABC 为直角三角形,∴AC 2=AB 2+BC 2=82+62=102,∴AC =10.在△ACD 中,∵AC 2+CD 2=100+576=676,AD 2=262=676,∴AC 2+CD 2=AD 2,∴△ACD 为直角三角形,且∠ACD =90°.∴S 四边形ABCD =S △ABC +S △ACD =12×6×8+12×10×24=144.方法总结:将求四边形面积的问题可转化为求两个直角三角形面积和的问题,解题时要利用题目信息构造出直角三角形,如角度,三边长度等.探究点二:互逆命题与互逆定理写出下列各命题的逆命题,并判断其逆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1)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2)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3)相等的角是内错角;(4)有一个角是60°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解析:求一个命题的逆命题时,分别找出各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将其互换即可得原命题的逆命题.解:(1)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真命题;(2)如果两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垂直于同一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真命题;(3)内错角相等,假命题;(4)等边三角形有一个角是60°,真命题.方法总结:判断一个命题是真命题需要进行逻辑推理,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需要举出反例即可.三、板书设计1.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及勾股数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2.互逆命题与互逆定理在本课时教学过程中,应以师生共同探讨为主.激励学生回答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课堂上师生互动频繁,既保证课堂教学进度,又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学生在探讨过程中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第2课时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应用1.进一步理解勾股定理的逆定理;(重点)2.灵活运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难点)一、情境导入某港口位于东西方向的海岸线上,“远望号”“海天号”两艘轮船同时离开港口,各自沿一固定的方向航行,“远望号”每小时航行16海里,“海天号”每小时航行12海里,它们离开港口1个半小时后相距30海里,如果知道“远望号”沿东北方向航行,能知道“海天号”沿哪个方向航行吗?二、合作探究探究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应用【类型一】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求角度如图,已知点P是等边△ABC内一点,P A=3,PB=4,PC=5,求∠APB的度数.解析:将△BPC绕点B逆时针旋转60°得△BEA,连接EP,判断△APE为直角三角形,且∠APE=90°,即可得到∠APB的度数.解:∵△ABC为等边三角形,∴BA=BC.可将△BPC绕点B逆时针旋转60°得△BEA,连EP,∴BE=BP=4,AE=PC=5,∠PBE=60°,∴△BPE为等边三角形,∴PE=PB=4,∠BPE=60°.在△AEP中,AE=5,AP=3,PE=4,∴AE2=PE2+P A2,∴△APE为直角三角形,且∠APE=90°,∴∠APB=90°+60°=150°.方法总结: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构造△APE为直角三角形.【类型二】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求边长在△ABC中,D为BC边上的点,AB=13,AD=12,CD=9,AC=15,求BD的长.解析: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可判断出△ACD为直角三角形,即∠ADC=∠ADB=90°.在Rt△ABD中利用勾股定理可得出BD的长度.解:∵在△ADC中,AD=12,CD=9,AC=15,∴AC2=AD2+CD2,∴△ADC是直角三角形,∠ADC=∠ADB=90°,∴△ADB是直角三角形.在Rt△ADB中,∵AD=12,AB =13,∴BD=AB2-AD2=5,∴BD的长为5.方法总结:解题时可先通过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证明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然后再进行转化,最后求解,这种方法常用在解有公共直角或两直角互为邻补角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的图形中.【类型三】勾股定理逆定理的实际应用如图,是一农民建房时挖地基的平面图,按标准应为长方形,他在挖完后测量了一下,发现AB=DC=8m,AD=BC=6m,AC=9m,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帮他检验一下挖的是否合格?解析:把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来解决,运用直角三角形的判别条件,验证它是否为直角三角形.解:∵AB=DC=8m,AD=BC=6m,∴AB2+BC2=82+62=64+36=100.又∵AC2=92=81,∴AB2+BC2≠AC2,∴∠ABC≠90°,∴该农民挖的不合格.方法总结:解答此类问题,一般是根据已知的数据先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然后再作进一步解答.【类型四】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决方位角问题第 11 页 共 11 页如图,南北向MN 为我国领海线,即MN 以西为我国领海,以东为公海,上午9时50分,我国反走私A 艇发现正东方有一走私艇以13海里/时的速度偷偷向我领海开来,便立即通知正在MN 线上巡逻的我国反走私艇B 密切注意.反走私艇A 和走私艇C 的距离是13海里,A 、B 两艇的距离是5海里;反走私艇B 测得距离C 艇12海里,若走私艇C 的速度不变,最早会在什么时候进入我国领海?解析:已知走私船的速度,求出走私船所走的路程即可得出走私船所用的时间,即可得出走私船何时能进入我国领海.解题的关键是得出走私船所走的路程,根据题意,CE 即为走私船所走的路程.由题意可知,△ABE 和△ABC 均为直角三角形,可分别解这两个直角三角形即可得出.解:设MN 与AC 相交于E ,则∠BEC =90°.∵AB 2+BC 2=52+122=132=AC 2,∴△ABC 为直角三角形,且∠ABC =90°.∵MN ⊥CE ,∴走私艇C 进入我国领海的最短距离是CE .由S △ABC =12AB ·BC =12AC ·BE ,得BE =6013海里.由CE 2+BE 2=122,得CE =14413海里,∴14413÷13=144169≈0.85(小时)=51(分钟),9时50分+51分=10时41分. 答:走私艇C 最早在10时41分进入我国领海.方法总结:用数学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建立合适的数学模型,注意提炼题干中的有效信息,并转化成数学语言.三、板书设计1.利用勾股定理逆定理求角的度数2.利用勾股定理逆定理求线段的长3.利用勾股定理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尽量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教师要帮助、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观察能力,又在教学中渗透了人文和探究精神,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教育思想.。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7.1第1课时《 勾股定理》教案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7.1第1课时《勾股定理》教案一. 教材分析《勾股定理》是中学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定理,它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一种简单而美妙的关系。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17.1节《勾股定理》主要介绍了勾股定理的证明和应用。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学生可以加深对勾股定理的理解,提高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基础知识。
但勾股定理的证明和应用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针对不同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勾股定理的证明过程,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
2.能够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勾股定理的证明过程。
2.勾股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学生对勾股定理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演示教学法:通过几何画板等软件,直观地展示勾股定理的证明过程。
3.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深入理解勾股定理的内涵。
4.小组合作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勾股定理的课件,包括证明过程的动画演示。
2.几何画板:用于展示勾股定理的证明过程。
3.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勾股定理的应用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篮球架、自行车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实例中是否存在勾股定理的应用。
让学生感受到勾股定理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利用几何画板,演示勾股定理的证明过程。
首先,展示一个直角三角形,然后通过动态变化,引导学生发现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存在的关系。
最后,给出勾股定理的数学表达式。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运用勾股定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数学:18.1勾股定理教案_(新人教版八年级下)
人教版八年级下《勾股定理》教学设计江西赣县第二中学李小平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初中八年级2、学科:数学3、课时:1课时4、课前准备:百度搜索勾股定理相关内容和图片5、学情分析:在学习了一般三角形的有关性质,进一步学习特殊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二、教学课题:用数形结合这一重要的数学思想来证明勾股定理,提高学生的解题技能。
三、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勾股定理是数学中几个重要定理之一,它揭示的是直角三角形中三边的数量关系。
它在数学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现实世界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学生通过对勾股定理的学习,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对直角三角形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分析和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勾股定理的文化背景,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了解利用拼图验证勾股定理的方法。
2、了解勾股定理的内容。
3、能利用已知两边求直角三角形另一边的长。
数学思考:在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中,培养合情推理能力,体会数形结合和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
解决问题:1、通过拼图活动,体验数学思维的严谨性,发展形象思维。
2、在探索活动中,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探索的结果。
情感与态度:1、通过对勾股定理历史的了解,对比介绍我国古代和西方数学家关于勾股定理的研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悠久文化的情感,激励学生奋发学习。
2、在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中,体验获得结论的快乐,锻炼克服困难的勇气,培养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索和证明勾股定理难点:用拼图方法证明勾股定理(四)学情分析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观察,几何图形的分析能力已初步形成。
部分学生解题思维能力比较高,能够正确归纳所学知识,通过学习小组讨论交流,能够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
现在的学生已经厌倦教师单独的说教方式,希望教师设计便于他们进行观察的几何环境,给他们自己探索、发表自己见解和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更希望教师满足他们的创造愿望。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7.1勾股定理(第一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4.总结归纳: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总结,让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勾股定理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通过总结归纳,教师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构建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2.教师设计具体情境,如测量未知边长的直角三角形,让学生面临实际问题,引出勾股定理的学习需求。
3.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勾股定理的动态演示,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勾股定理的含义和应用。
(二)讲授新知
1.教师引导学生从特殊到一般,思考直角三角形边长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发现勾股定理的规律。
2.教师给出勾股定理的定义,解释勾股定理的表达式,并通过几何图形的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勾股定理的含义。
(三)小组合作
1.教师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共同探究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
2.教师设计合作任务,如共同制作勾股定理的演示道具,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勾股定理的理解。
3.教师组织小组竞赛,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反思与评价
1.教师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如在学习勾股定理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如何克服等。
2.学生通过教师引导,运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勾股定理,培养逻辑思维与推理能力。
3.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运用勾股定理,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创新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了解勾股定理的历史背景,提高对数学学科的兴趣。
2.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克服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增强自信心。
五、案例亮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第十七章 勾股定理教案勾股定理(一)一、教学目标1.了解勾股定理的发现过程,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会用面积法证明勾股定理。
2.培养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总结规律的意识和能力。
3.介绍我国古代在勾股定理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促其勤奋学习。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勾股定理的内容及证明。
2.难点:勾股定理的证明。
三、课堂引入目前世界上许多科学家正在试图寻找其他星球的“人”,为此向宇宙发出了许多信号,如地球上人类的语言、音乐、各种图形等。
我国数学家华罗庚曾建议,发射一种反映勾股定理的图形,如果宇宙人是“文明人”,那么他们一定会识别这种语言的。
这个事实可以说明勾股定理的重大意义。
尤其是在两千年前,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让学生画一个直角边为3cm 和4cm 的直角△ABC ,用刻度尺量出AB 的长。
以上这个事实是我国古代3000多年前有一个叫商高的人发现的,他说:“把一根直尺折成直角,两段连结得一直角三角形,勾广三,股修四,弦隅五。
”这句话意思是说一个直角三角形较短直角边(勾)的长是3,长的直角边(股)的长是4,那么斜边(弦)的长是5。
再画一个两直角边为5和12的直角△ABC ,用刻度尺量AB 的长。
你是否发现32+42与52的关系,52+122和132的关系,即32+42=52,52+122=132,那么就有勾2+股2=弦2。
对于任意的直角三角形也有这个性质吗?命题1: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为a 、b ,斜边为c ,那么 。
四、合作探究:方法1:已知:在△ABC 中,∠C=90°,∠A 、∠B 、∠C 的对边为a 、b 、c 。
求证:a 2+b 2=c 2。
分析:⑴让学生准备多个三角形模型,最好是有颜色的吹塑纸,让学生拼摆不同的形状,利用面积相等进行证明。
⑵拼成如图所示,其等量关系为:4S △+S 小正=S 大正 AB4×21ab +(b -a )2=c 2,化简可证。
⑶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拼出不同的图形,进行证明。
⑷ 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达300余种。
这个古老的精彩的证法,出自我国古代无名数学家之手。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方法2:已知:在△ABC 中,∠C=90°,∠A 、∠B 、∠C 的对边为a 、b 、c 。
求证:a 2+b 2=c 2。
分析:左右两边的正方形边长相等,则两个正方形的面积相等。
左边S=4×21ab +c 2 右边S=(a+b )2 左边和右边面积相等,即4×21ab +c 2=(a+b )2 化简可证。
五、课堂小结六、作业 P28页习题第1题七、教学反思勾股定理(二)一、教学目标1.会用勾股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
2.树立数形结合的思想、分类讨论思想。
二、重点、难点1.重点:勾股定理的简单计算。
2.难点:勾股定理的灵活运用。
三、课堂引入复习勾股定理的文字叙述;勾股定理的符号语言及变形。
学习勾股定理重在应用。
四、合作探究问题(1)在长方形ABCD 中AB 、BC 、AC 大小关系?(2)一个门框的尺寸如图1所示.①若有一块长3米,宽0.8米的薄木板,问怎样从门框通过? ②若薄木板长3米,宽1.5米呢?③若薄木板长3米,宽2.2米呢?为什么?b b b cccc a a a a bb b b a ac c a C2例:如图2,一个3米长的梯子AB,斜着靠在竖直的墙AO上,这时AO的距离为2.5米.①求梯子的底端B距墙角O多少米?②如果梯的顶端A沿墙下滑0.5米至C.算一算,底端滑动的距离近似值(结果保留两位小数).O五、课堂小结六、作业 P28页习题第2、5题七、教学反思勾股定理(三)一、教学目标1.会用勾股定理解决较综合的问题。
2.树立数形结合的思想。
二、重点、难点1.重点:勾股定理的综合应用。
2.难点:勾股定理的综合应用。
三、课堂引入复习勾股定理的内容。
本节课探究勾股定理的综合应用。
四、合作探究:分析:利用尺规作图和勾股定理画出数轴上的无理数点,进一步体会数轴上的点与实数一一对应的理论。
如图,已知OA=OB,(1)说出数轴上点A所表示的数。
图17.2-2(2)在数轴上作出8对应的点?AO 1B变式训练:在数轴上画出表示22,13--的点。
五、课堂小结六、作业 P28页习题第6题七、教学反思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一)一、教学目标1.体会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得出过程,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2.探究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方法。
3.理解原命题、逆命题、逆定理的概念及关系。
二、重点、难点1.重点: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及证明。
2.难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
三、课堂引入创设情境:⑴怎样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⑵怎样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进行对比,从勾股定理的逆命题进行猜想。
四、合作交流:1、如图17.2-2,若△ABC 的三边长a 、b 、c 满足222c b a=+,试证明△ABC是直角三角形,请简要地写出证明过程.分析:⑴注意命题证明的格式,首先要根据题意画出图形,然后写已知求证。
⑵如何判断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现在只知道若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从而将问题转化为如何判断一个角是直角。
⑶利用已知条件作一个直角三角形,再证明和原三角形全等,使问题得以解决。
⑷先做直角,再截取两直角边相等,利用勾股定理计算斜边A 1B 1=c ,则通过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证。
⑸先让学生动手操作,画好图形后剪下放到一起观察能否重合,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再探究理论证明方法。
充分利用这道题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由实践到理论学生更容易接受。
证明略。
2、.此定理与勾股定理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1)什么叫互为逆命题。
(2)什么叫互为逆定理。
(3)任何一个命题都有 _____,但任何一个定理未必都有 __ 3.说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
这些命题的逆命题成立吗? (1)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2) 如果两个实数相等,那么它们的绝对值相等; (3)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4) 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分析:⑴每个命题都有逆命题,说逆命题时注意将题设和结论调换即可,但要分清题设和结论,并注意语言的运用。
⑵理顺他们之间的关系,原命题有真有假,逆命题也有真有假,可能都真,也可能一真一假,还可能都假。
解略。
例1:判断由线段a 、b 、c 组成的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 (1)17,8,15===c b a ; (2)15,14,13===c b a . (3)25,24,7===c b a ; (4)5.2,2,5.1===c b a ;五、课堂小结六、作业 P34页习题第1题七、教学反思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二)一、教学目标1.灵活应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2.进一步加深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之间关系的认识。
二、重点、难点1.重点:灵活应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灵活应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三、课堂引入创设情境:在军事和航海上经常要确定方向和位置,从而使用一些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
四、自学展示: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 ,AD ∥BC ,AB=4,BC=6,CD=5,AD=3。
求:四边形ABCD 的面积。
归纳:求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时,要把不规则图形分析:⑴作DE ∥AB ,连结BD ,则可以证明△ABD ≌△EDB (ASA );⑵DE=AB=4,BE=AD=3,EC=EB=3;⑶在△DEC 中,3、4、5勾股数,△DEC 为直角三角形,DE ⊥BC ;⑷利用梯形面积公式可解,或利用三角形的面积。
五、合作探究例2 “远航”号、“海天”号轮船同时离开港口,各自沿一固定方向航行,“远航”号每小时航行16海里,“海天”号每小时航行12海里,它们离开港口一个半小时后相距30海里.如果知道“远航”号沿东北方向航行,能知道“海天”号沿哪个方向航行吗? 分析:⑴了解方位角,及方位名词;⑵依题意画出图形;⑶依题意可得PR=12×1.5=18,PQ=16×1.5=24, QR=30; ⑷因为242+182=302,PQ 2+PR 2=QR 2,根据勾股定理 的逆定理,知∠QPR=90°; ⑸∠PRS=∠QPR-∠QPS=45°。
六、课堂小结让学生养成“已知三边求角,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意识。
七、作业 P34页习题第3题八、教学反思EABCD E勾股定理复习(一)教学目标1.理解勾股定理的内容,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会运用勾股定理求第三边.2.勾股定理的应用.3.会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断直角三角形. 重点:掌握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难点:理解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应用. 一、复习回顾在本章中,我们探索了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得到了勾股定理,并学习了如何利用拼图验证勾股定理,介绍了勾股定理的用途;本章后半部分学习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以及它的应用.其知识结构如下:1.勾股定理:(1)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______和等于_______的平方.就是说,对于任意的直角三角形,如果它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a 、b ,斜边为c ,那么一定有: 这就是勾股定理.(2)勾股定理揭示了直角三角形___之间的数量关系,是解决有关线段计算问题的重要依据.22222222,,b a c a c b b c a +=-=-=,2222,a c b b c a -=-=.勾股定理的探索与验证,一般采用“构造法”.通过构造几何图形,并计算图形面积得出一个等式,从而得出或验证勾股定理. 2.勾股定理逆定理“若三角形的两条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则这个三角形为________.”这一命题是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它可以帮助我们判断三角形的形状.为根据边的关系解决角的有关问题提供了新的方法.定理的证明采用了构造法.利用已知三角形的边a,b,c(a 2+b 2=c 2),先构造一个直角边为a,b 的直角三角形,由勾股定理证明第三边为c,进而通过“SSS ”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证明定理成立. 3.勾股定理的作用:(1)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求第三边;(2)在数轴上作出表示n (n 为正整数)的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用来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也可用来证明两直线是否垂直,勾股定理是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它不仅可以判定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还可以判定哪一个角是直角,从而产生了证明两直线互相垂直的新方法: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通过计算来证明,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3)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a 、b 、c ,其中c 为最大边,若222c b a =+,则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若222c b a >+,则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若2<+c b a 22,则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所以使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时首先要确定三角形的最大边. 二、合作交流:例1: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是6cm 和8cm ,那么这个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分别是多少?例2: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C=90°,AB=13,BC=4,CD=3,AD=12,求证:AD ⊥BD .例3:.如图ABC ∆中,90C ∠=︒,12∠=∠, 1.5CD =, 2.5BD =,求AC 的长例4:.如图有两棵树,一棵高8cm ,另一棵高2cm ,两树相距8cm ,一只小鸟从一棵树的树梢飞到另一棵数的树梢,至少飞了 mABCD E四、学习检测:21EDCBA1.如果下列各组数是三角形的三边,那么不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一组数是( )A .7,24,25B .321,421,521 C .3,4,5 D .4,721,821 2.如果把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同时扩大到原来的2倍,那么斜边扩大到原来的( )A .1倍 B .2倍 C .3倍 D .4倍 3.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为5cm ,12cm ,其中斜边上的高为( )A .6cmB .8.5cmC .1330cm D .1360cm4.在△ABC 中,三条边的长分别为a ,b ,c ,a =n 2-1,b =2n ,c =n 2+1(n >1,且n 为整数),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吗?若是,哪个角是直角5.两只小鼹鼠在地下打洞,一只朝前方挖,每分钟挖8cm ,另一只朝左挖,每分钟挖6cm ,10分钟之后两只小鼹鼠相距( )A .50cmB .100cmC .140cmD .80cm6.等腰△ABC 的面积为12cm 2,底上的高AD =3cm ,则它的周长为 . 7.等边△ABC 的高为3cm ,以AB 为边的正方形面积为 .8.一个三角形的三边的比为5∶12∶13,它的周长为60cm ,则它的面积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