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材料
七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教案
七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教案第一章:有理数的加法一、教学目标:1. 理解有理数的加法概念,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
2. 能够运用有理数加法法则正确进行计算。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有理数的加法概念。
2. 有理数加法法则。
3. 有理数加法计算方法。
三、教学重点:1. 有理数加法法则的掌握。
2. 有理数加法计算方法的运用。
四、教学难点:1. 有理数加法法则的理解。
2. 有理数加法计算方法的灵活运用。
五、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引导学生理解有理数加法概念和法则。
2. 运用例题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掌握有理数加法计算方法。
3. 运用练习法,巩固学生对有理数加法的理解和运用。
六、教学步骤:1. 引入有理数加法概念,引导学生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
2. 讲解有理数加法法则,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讨论,理解法则的合理性。
3. 演示有理数加法计算方法,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掌握计算方法。
4. 运用例题,让学生运用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计算,并及时纠正错误。
5.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第二章:有理数的减法一、教学目标:1. 理解有理数的减法概念,掌握有理数减法法则。
2. 能够运用有理数减法法则正确进行计算。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有理数的减法概念。
2. 有理数减法法则。
3. 有理数减法计算方法。
三、教学重点:1. 有理数减法法则的掌握。
2. 有理数减法计算方法的运用。
四、教学难点:1. 有理数减法法则的理解。
2. 有理数减法计算方法的灵活运用。
1. 采用讲解法,引导学生理解有理数减法概念和法则。
2. 运用例题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掌握有理数减法计算方法。
3. 运用练习法,巩固学生对有理数减法的理解和运用。
六、教学步骤:1. 引入有理数减法概念,引导学生理解有理数减法的意义。
2. 讲解有理数减法法则,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讨论,理解法则的合理性。
七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教案
七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教案第一章:有理数1.1 学习有理数的概念,理解有理数的定义及特点。
1.2 学习有理数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运算,掌握运算法则。
1.3 学习有理数的比较,掌握有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2.1 学习整式的概念,理解整式的组成及特点。
2.2 学习整式的加减法运算,掌握运算法则。
2.3 练习整式的加减法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3.1 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及特点。
3.2 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掌握解题方法。
3.3 练习一元一次方程的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第四章:不等式4.1 学习不等式的概念,理解不等式的定义及特点。
4.2 学习不等式的性质,掌握不等式变形的方法。
4.3 学习不等式的解法,掌握解题方法。
4.4 练习不等式的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第五章:函数的概念5.1 学习函数的概念,理解函数的定义及特点。
5.2 学习函数的性质,掌握函数的表示方法。
5.3 学习函数的图像,理解函数图像的特点。
5.4 练习函数的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第六章:平面图形6.1 学习平面图形的基本概念,理解平面图形的性质和特点。
6.2 学习线段、射线和直线的概念,掌握它们的性质和运算。
6.3 学习角的概念,理解角的度量和平行线的性质。
6.4 练习平面图形的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第七章:三角形7.1 学习三角形的基本概念,理解三角形的性质和特点。
7.2 学习三角形的分类,掌握不同类型三角形的特征。
7.3 学习三角形的角的度量,理解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7.4 练习三角形的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第八章:数据的收集与处理8.1 学习数据的收集方法,理解数据收集的重要性。
8.2 学习数据的整理和表示方法,掌握图表的制作技巧。
8.3 学习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计算方法。
8.4 练习数据处理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第九章:概率初步9.1 学习概率的基本概念,理解概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七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教案
七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教案一、章节内容:第一章:有理数1.1 整数与分数1.2 负整数与正整数1.3 零1.4 有理数的分类二、教学目标:1. 理解整数、分数的概念,掌握有理数的分类。
2. 能够运用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法进行计算。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整数、分数的概念,有理数的分类。
难点: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法运算。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整数、分数的概念,有理数的分类。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讲解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法运算。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引入整数、分数的概念,讲解整数与分数的关系。
2. 讲解负整数与正整数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正负数的意义。
3. 讲解零的概念,强调零在有理数中的特殊地位。
4. 讲解有理数的分类,引导学生理解有理数的多样性。
5. 通过案例分析,讲解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法运算。
6.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自主探索有理数的运算规律。
7. 总结本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章节内容:第二章:几何图形2.1 直线与射线2.2 线段2.3 角2.4 平行线2.5 三角形七、教学目标:1. 理解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掌握角的度量。
2. 能够识别各种类型的三角形,了解三角形的基本性质。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几何分析能力。
八、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角的度量,三角形的基本性质。
难点:对各种类型三角形的识别和应用。
九、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教学法,利用教具展示直线、射线、线段的特点。
2. 运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通过折纸、测量等实践活动来理解角的度量。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讲解三角形的基本性质及应用。
4.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十、教学步骤:1. 引入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讲解它们的特点和区别。
2. 通过教具演示,讲解角的度量方法,让学生亲身体验。
七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教案
七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教案第一章:有理数1.1 学习有理数的概念,理解有理数的定义及其性质。
1.2 学习有理数的运算,包括加法、减法、乘法、除法,掌握运算规则。
1.3 学习有理数的比较,包括大小比较和相等比较。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2.1 学习整式的概念,理解整式的定义及其性质。
2.2 学习整式的加减法,掌握同类项的概念和加减法规则。
2.3 学习整式的乘法,掌握整式乘法的法则。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3.1 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及其解法。
3.2 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掌握解方程的方法和技巧。
3.3 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求解。
第四章:不等式4.1 学习不等式的概念,理解不等式的定义及其性质。
4.2 学习不等式的运算,掌握不等式加减乘除的规则。
4.3 学习不等式的解法,掌握解不等式的方法和技巧。
第五章:数据的收集和处理5.1 学习数据的收集方法,掌握调查法和实验法。
5.2 学习数据的整理方法,掌握数据的分类、排序和筛选。
5.3 学习数据的处理方法,掌握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计算。
第六章:二元一次方程组6.1 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定义及其解法。
6.2 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掌握解方程组的方法和技巧,包括代入法、消元法等。
6.3 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组求解。
第七章:平面图形的认识7.1 学习平面图形的概念,理解常见平面图形的定义及其性质。
7.2 学习平面图形的测量,掌握平面图形的周长、面积等计算方法。
7.3 学习平面图形的变换,掌握平移、旋转等变换方法及其性质。
第八章:实数与乘方8.1 学习实数的概念,理解实数的分类及其性质。
8.2 学习乘方的概念,理解乘方的运算规则及其性质。
8.3 学习实数与乘方的应用,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乘方运算。
第九章:概率初步9.1 学习概率的概念,理解概率的定义及其性质。
七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教案
七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有理数的加减法运算,能够熟练运用有理数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有理数的加法:同号两数相加,异号两数相加。
2. 有理数的减法: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3. 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运用有理数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有理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能够熟练运用有理数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有理数减法的运算规律,能够灵活运用有理数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有理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
2. 合作交流: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3. 实例讲解:结合具体实例,让学生深刻理解有理数的加减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小学数学中的加减法运算,引出有理数的加减法。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学习有理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思考并解答课后练习题。
3. 合作交流: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解决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实例讲解:结合实际问题,讲解有理数的加减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5. 练习巩固:布置课堂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有理数加减法的拓展问题。
7.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有理数的加减法运算。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评价:检查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小组合作评价:评价学生在合作交流过程中的表现,包括沟通能力、协作精神等。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检查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实际需求,难易程度是否适中。
七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教案
七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整数、小数和分数的基本概念,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能够进行四则运算,并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协作精神,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整数1.1 整数的概念与分类1.2 整数的运算1.3 整数的应用2. 第二章:小数2.1 小数的概念与分类2.2 小数的运算2.3 小数的应用3. 第三章:分数3.1 分数的概念与分类3.2 分数的运算3.3 分数的应用4. 第四章:四则混合运算4.1 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法则4.2 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技巧4.3 四则混合运算的应用5. 第五章:实际问题与方程5.1 方程的概念与解法5.2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5.3 方程的实际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整数、小数、分数的基本概念与运算方法;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法则;方程的解法与应用。
2. 教学难点:分数的运算规则;方程的解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和教具,直观展示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4. 分组讨论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与测验: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实践应用:考察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的知识掌握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材: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材2. 多媒体课件:整数、小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方程的课件3. 教具:计数器、实物模型等4. 练习题:各类练习题和测试题5. 网络资源:相关数学学习网站和教学视频七、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章:整数(2课时)2. 第二章:小数(2课时)3. 第三章:分数(2课时)4. 第四章:四则混合运算(3课时)5. 第五章:实际问题与方程(4课时)八、教学活动设计1. 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新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一数学备课教案5篇
初一数学备课教案5篇初一数学备课教案5篇教案中也包含了教学评价的方式和标准,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根据评价结果调整教学策略。
下面给大家分享初一数学备课教案,欢迎阅读!初一数学备课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道有理数加法的意义和法则2、会用有理数加法法则正确地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3、经历有理数加法法则的探究过程,体会分类和归纳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学重点:有理数加法则的探索及运用教学难点: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的理解及运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展示足球赛图片,你知道足球赛中“净胜球”是怎么回事吗(学生口答,教师介绍净胜球的算法:只要把各场比赛的结果相加就可以得到,由此揭示课题。
)二、探求新知1、甲、乙两队进行足球比赛,(1)、如果上半场赢了3球,下半场又赢了2球,那么全场累计净胜几球(2)、如果上半场赢了3球,下半场输了2球,那么全场累计净胜几球足球比赛中赢球个数与输球个数是一对相反意义的量.若规定赢球为正,输球为负,例如赢3球记为“+3”,输2球记为“-2”,你能把上述结果用加法算式表示出来吗(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得到两种情况下的净胜球数,从而列出算式:(+3)+(+2)= +5;(+3)+(-2)= +1,教师板书。
)(3)、除了上面所说的“赢了再赢”,“先赢后输”,你还能说出其它可能的几种情况并用加算式表示吗(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输赢球其它可能的情况,尽可能完整地说出所有的可能,由此感受两个有理数相加的各种情况,让学生自由发言,相互补充,教师板书算式:(-3)+(+2)= -1,(-3)+(-2)= -5,(-3)+0= -3,0+(+2)=+2,教师还可根据学生回答情况补充:上半场赢了3球,下半场输了3球;上半场打平,下半场也打平,最后的净胜球情况,由学生说出结果并列出算式:(+3)+(-3)= 0,0+0=0 )2、你能举出一些运用有理数加法的实际例子吗(学生列举实例并根据具体意义写出算式)3、学生活动:(1)、把笔尖放在数轴原点处,先向正方向移动3个单位长度,再向正方向移动2个单位长度,这时笔尖的位置表示什么数你能用数轴和加法算式表示以上过程及结果吗(2)、把笔尖放在数轴原点个单位长度,再向负方向移动2个单位长度,这时笔尖的位置表示什么数你能用数轴和加法算式表示以上过程及结果吗(3)、你还能再做一些类似的活动,并写出相应的算式吗(教师示范活动(1)的操作过程,学生列出算式并完成(2)(3),得到一组算式,教师板书。
七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教案
七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整数、分数、小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数学计算和问题解决。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整数教学内容:整数的概念、整数的运算(加、减、乘、除)、整数的性质(整数的相反数、倍数、因数)。
2. 第二章:分数教学内容:分数的概念、分数的运算(加、减、乘、除)、分数的性质(分数的简化、分数的比较)。
3. 第三章:小数教学内容:小数的概念、小数的运算(加、减、乘、除)、小数的性质(小数的位数、小数的比较)。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和解决问题。
2.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3. 利用多媒体教学辅助工具,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教学资源:1. 教材:《七年级数学(上册)》2. 多媒体教学辅助工具:PPT、教学视频等3. 练习题:根据每章节的重点内容,编写适量的练习题,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单元测试:在每个章节结束后,进行单元测试,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安排:1. 第一章:整数课时:2课时教学内容:整数的概念、整数的运算(加、减、乘、除)、整数的性质(整数的相反数、倍数、因数)。
2. 第二章:分数课时:3课时教学内容:分数的概念、分数的运算(加、减、乘、除)、分数的性质(分数的简化、分数的比较)。
3. 第三章:小数课时:2课时教学内容:小数的概念、小数的运算(加、减、乘、除)、小数的性质(小数的位数、小数的比较)。
七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材料
七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材料教学内容2.13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熟练进行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的混合运算)2.14 近似数(近似数的意义、对于大数根据要求确定近似数)2.15 用计算器进行计算2.16 总复习(全章复习)知识点2.13有理数的混合运算(2课时)2.14 近似数(1课时)2.15 用计算器进行计算(1课时)2.16 总复习(2课时)课标要求2.13 1.在基本掌握加、减、乘、除、乘方这几种运算的前提下,学习混合运算,首先应注意的就是运算的顺序问题。
2.能熟练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通过对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过程的反思,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
3.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敢于发表个人意见。
2.14 1.了解近似数的概念,对给出的由四舍五入得到的近似数能说出它的精确度。
2.给出一个数,能按照指定的精确度要求,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近似值。
3.近似数的应用十分广泛,多了解近似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热爱生活的乐观态度。
2.15 1.要求学生学会用计算器做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运算和它们的混合运算,让学生初步体会解决问题的程序思想,经历运用计算器探求规律的活动。
2.使学生领悟到解决问题要按程序进行,感受用计算器计算的好处。
2.16 1.有理数这部分的概念比较多,有些比较难以理解,如有理数、数轴、绝对值、相反数、倒数等,概念与概念之间又容易混淆,为了加强对概念的理解和辨析,要从多角度联系、灵活掌握。
2.混合运算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必须能熟练、正确的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3.近似数的应用十分广泛,培养学生大胆尝试,勇于探索的精神。
中招考点1.在中考试题中,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融入于各种计算题当中,只有计算熟练,不管填空题、选择题、还是解答题都容易做对得高分。
但是,一定要注意运算顺序,能简算的要简算。
2.近似数在中考试题中也经常出现,以填空题和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例如河南省在2015年中考试题中的第3个选择题、2016年和2017年中考试题的第2个选择题,都是关于近似数方面的试题。
七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教案
七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教案第一章:数的认识1.1 整数的认识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整数的定义,了解整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能够进行整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教学内容:整数的定义,整数的大小比较,整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教学重点:整数的定义,整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教学难点:整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教学准备: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讲解整数的定义,演示整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1.2 分数的认识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分数的定义,了解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能够进行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教学内容:分数的定义,分数的大小比较,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教学重点:分数的定义,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教学难点: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教学准备: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讲解分数的定义,演示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第二章:代数的初步2.1 代数式的认识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代数式的概念,能够正确书写代数式。
教学内容:代数式的定义,代数式的书写规则。
教学重点:代数式的定义,代数式的书写规则。
教学难点:代数式的书写规则。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教学准备: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讲解代数式的定义,演示代数式的书写规则,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2.2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能够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内容: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教学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教学难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教学准备: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演示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第三章:几何的初步3.1 几何图形的认识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几何图形的概念,能够识别和描述简单的几何图形。
七年级数学集体备课实施方案(5篇)
七年级数学集体备课实施方案(5篇)第一篇:七年级数学集体备课实施方案白沙中学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数学集体备课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本学期数学备课组组教研工作以课堂改革实验为主线,以提高初中数学教学优秀率、合格率为重点,认真搞好教学研究、扎实有效开展教研活动,促进教师、学生共同发展.。
切实加强级组建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结经验,发挥优势,改进不足,聚集全组教师的工作力和创造力,努力使数学备课组在有朝气、有创新精神、团结奋进的基础上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因此特结合本组的实际,制定本学期的工作计划。
二、本学期主要工作:(一)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1.按教导处统一部署,开学初组织本组教师认真学习课程标准。
组织学科教师围绕教材认真讨论,将学习所得用以指导教学工作。
2.在理论学习的同时,坚持业务学习,组织全组教师根据各年级教材特点,讨论教材教法,相互交流经验互相学习,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二)提高教研质量, 切实开展校本教研。
以备课组为单位,切实组织好常规教研,理论学习,说、讲、评要有实效,备课组要发挥备课组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加强常规教学的研究。
坚持集体备课,充分发挥教师的群体智慧,让每个教师的聪明才智融汇到教案和教学中。
在常规教学中使全组达到统一进度,集体备课,根据各班不同情况编写教案,布置练习,统一测评。
坚持每周一次的备课教研,重点研究教材,教法,备课,练习,考试和评点。
按学校要求,每次教研会,须有主讲并做好会议记录,以存资料,以备检查。
提倡相互听课,相互学习,相互帮助。
达到以老带新,以能带新,共同提高的目的。
听课节数按学校要求。
每位教师要上一堂公开课,听课后认真评议,就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使用,教学思想的渗透提出反思。
(三)开展课题研究不断地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的教育。
学习态度的好坏,关系到学习是否主动,是否刻苦,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初一数学教研组集体备课
一、备课背景为了提高初一数学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加强教研组内部交流与合作,我校初一数学教研组于2022年3月15日开展了集体备课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共同探讨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二、备课目标1. 提高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能力,准确把握教学重难点。
2. 丰富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4. 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备课内容本次集体备课内容为初一数学下册第一单元“一元一次方程”的相关内容。
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教材分析2. 教学目标与重难点3. 教学方法与策略四、备课过程1. 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本单元主要介绍了方程的概念、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以及应用。
内容包括:方程的意义、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方程的应用等。
(2)教材特点:教材注重基础知识与实际应用的结合,通过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方程的概念,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目标与重难点(1)教学目标:① 让学生掌握方程的概念,理解方程的意义。
② 让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③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重难点:① 方程的概念的理解与应用。
②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特别是移项、合并同类项等步骤的掌握。
③ 将方程应用于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教学方法与策略(1)教学方法:①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② 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③ 实例教学: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体会方程的应用价值。
(2)教学策略:① 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确保学生对方程概念、解法等知识的掌握。
② 通过实例教学,让学生了解方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七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教案
七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教案第一章:有理数1.1 学习有理数的定义,掌握有理数的分类,了解有理数在数轴上的表示方法。
1.2 学习有理数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运算,掌握运算律,能够熟练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1.3 学习有理数的乘方,理解乘方的意义,掌握有理数乘方的运算方法。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2.1 学习整式的定义,掌握整式的分类,了解整式在数轴上的表示方法。
2.2 学习整式的加法、减法运算,掌握运算律,能够熟练进行整式的混合运算。
2.3 学习整式的乘法,掌握整式乘法的方法,能够正确进行整式的乘法运算。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3.1 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2 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掌握解方程的方法,能够熟练解一元一次方程。
3.3 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并解决问题。
第四章:不等式4.1 学习不等式的定义,了解不等式的性质,掌握不等式的解法。
4.2 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掌握解不等式的方法,能够熟练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4.3 学习不等式的应用,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不等式,并解决问题。
第五章:函数的概念5.1 学习函数的定义,了解函数的性质,掌握函数的表示方法。
5.2 学习一次函数的定义,掌握一次函数的性质,能够熟练求解一次函数的图像。
5.3 学习一次函数的应用,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一次函数,并解决问题。
第六章:实数与数的运算6.1 学习实数的定义与分类,理解实数与有理数、无理数的关系。
6.2 学习实数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运算,掌握运算律,能够熟练进行实数的混合运算。
6.3 学习实数的乘方与开方,理解乘方与开方的意义,掌握实数乘方与开方的运算方法。
第七章:平行线与相交线7.1 学习平行线的性质,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能够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
7.2 学习相交线的性质,掌握相交线的判定方法,能够判断两条直线是否相交。
7.3 学习平行线与相交线在几何中的应用,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七年级数学集体备课记录内容
七年级数学集体备课记录一、前言本文档记录了七年级数学集体备课的内容,包括备课目标、备课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
通过集体备课的方式,希望能提高教师的备课质量,提升教学效果,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数学学习体验。
二、备课目标本次备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七年级数学中的基础知识和解题技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具体备课目标如下:1.掌握整数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2.知晓小数的定义和运算方法。
3.熟悉分数的概念和基本计算方法。
4.理解代数式和方程式的概念,并能解决相关问题。
5.掌握图形的基本属性和表示方法。
6.培养学生对数据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三、备课内容根据本学期的教学计划和教材要求,我们确定了以下备课内容:1. 整数主要包括整数的概念、正整数和负整数的表示方法、整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整数的性质及应用等。
2. 小数主要包括小数的定义、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小数的性质及应用等。
3. 分数主要包括分数的概念、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分数的性质及应用等。
4. 代数式和方程式主要包括代数式的定义和基本运算、方程式的解法和应用等。
通过代数式和方程式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5. 图形主要包括图形的基本属性、图形的表示方法、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等。
通过图形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几何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6. 数据与统计主要包括数据的收集、整理和表示方法、常见统计方法(如平均数、中位数等)的计算和应用等。
四、教学方法在备课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1.探究式学习:通过提出问题和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2.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案例教学:通过真实生活案例的引入,让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4.讨论式教学: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发表意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七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教案
七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教案教案章节:第一章至第五章第一章:有理数1.1 学习有理数的定义及分类,理解有理数的概念。
1.2 学习有理数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运算规则,掌握有理数的运算方法。
1.3 学习有理数的乘方,了解有理数的乘方运算规则。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2.1 学习整式的定义及分类,理解整式的概念。
2.2 学习整式的加减法运算规则,掌握整式的加减法运算方法。
2.3 学习整式的乘法,了解整式的乘法运算规则。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3.1 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3.2 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3.3 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第四章:不等式4.1 学习不等式的定义,理解不等式的概念。
4.2 学习不等式的性质,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4.3 学习不等式的解法,了解解不等式的方法。
第五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5.1 学习数据的收集方法,掌握收集数据的基本技巧。
5.2 学习数据的整理方法,了解整理数据的基本方法。
5.3 学习数据的描述方法,掌握描述数据的基本方法。
6.1 学习平面图形的定义及分类,理解平面图形的概念。
6.2 学习平面图形的性质,掌握平面图形的基本性质。
6.3 学习平面图形的对称性,了解平面图形的对称性质。
第七章:三角形7.1 学习三角形的定义及分类,理解三角形的概念。
7.2 学习三角形的性质,掌握三角形的基本性质。
7.3 学习三角形的全等与相似,了解三角形全等与相似的判定方法。
第八章:四边形8.1 学习四边形的定义及分类,理解四边形的概念。
8.2 学习四边形的性质,掌握四边形的基本性质。
8.3 学习四边形的判定与变换,了解四边形的判定与变换方法。
第九章:数据的统计处理9.1 学习数据的统计概念,理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
9.2 学习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计算方法,掌握数据集中趋势的表示方法。
9.3 学习数据的方差和标准差的概念及计算方法,了解数据离散程度的表示方法。
七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教案
七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教案第一章:有理数一、教学目标1. 理解有理数的定义及分类。
2. 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规则。
3. 能够运用有理数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有理数的定义及分类。
2. 有理数的加法:同号相加、异号相加。
3. 有理数的减法: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它的相反数。
4. 有理数的乘法:同号相乘、异号相乘。
5. 有理数的除法: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它的倒数。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有理数的定义及运算规则。
2. 利用例题,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掌握有理数的运算方法。
3.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合作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资源1. PPT课件。
2. 练习题及答案。
五、教学步骤1. 引入有理数的定义及分类。
2. 通过例题讲解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规则。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解决实际问题。
4.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一、教学目标1. 理解整式的定义及分类。
2. 掌握整式的加减运算规则。
3. 能够运用整式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整式的定义及分类。
2. 整式的加法:同类项相加。
3. 整式的减法:减去一个整式等于加上它的相反数。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整式的定义及运算规则。
2. 利用例题,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掌握整式的运算方法。
3.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合作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资源1. PPT课件。
2. 练习题及答案。
五、教学步骤1. 引入整式的定义及分类。
2. 通过例题讲解整式的加减运算规则。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解决实际问题。
4.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一、教学目标1. 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及解法。
2. 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加减法、乘除法。
3. 能够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及解法。
2.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加减法、乘除法。
3.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七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教案
七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七年级数学上册的基本概念、性质、定理和公式,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集体备课,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终身学习的观念。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有理数数的分类有理数的定义及性质有理数的运算绝对值2.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整式的定义及性质整式的加减运算合并同类项幂的运算3.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方程的定义及性质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方程的检验应用题4. 第四章:不等式不等式的定义及性质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不等式的应用题5. 第五章:数据的收集和处理数据的收集数据的整理和表示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计算数据的应用题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七年级数学上册的基本概念、性质、定理和公式,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有理数的运算、整式的加减、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不等式的性质和应用题的解答。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集体备课的方式,发挥团队合作精神,共同研究和探讨教学内容和方法。
2.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创新意识。
3.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和合作交流的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团队合作能力。
2. 作业与测验: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和正确性,定期进行测验,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掌握程度。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困惑,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
六、第四章:角的度量角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度、分、秒的换算量角器的使用角的分类应用题七、第五章:线段的性质线段的概念及其性质线段的测量线段的延长和缩短线段的应用题八、第六章:三角形三角形的概念及其性质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外角三角形的应用题九、第七章:四边形四边形的概念及其性质四边形的分类四边形的对角线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的性质四边形的应用题十、第八章:数据的处理和概率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数据的图表表示法(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等)概率的基本概念事件的概率计算概率的应用题六、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角的概念和度量方法,理解角的分类和性质。
初中数学教研集体备课(3篇)
第1篇一、备课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数学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们初中数学教研组决定开展集体备课活动。
本次备课活动旨在通过集体研讨,共同解决教学中的困惑,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二、备课目标1. 通过集体备课,使教师对教材有更深入的理解,明确教学目标,把握教学重难点。
2. 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4. 培养教师反思意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三、备课内容1. 教材分析(1)分析教材内容,明确教材编排意图。
(2)梳理教材知识结构,提炼核心概念。
(3)分析教材中的教学案例,为教学提供参考。
2.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本节课的核心概念、公式、定理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 教学重难点(1)重点:本节课的核心概念、公式、定理等。
(2)难点:对核心概念、公式、定理的理解和应用。
4.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激发学习兴趣。
(2)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情境教学: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5.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趣味故事、实际问题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新课讲解:运用多媒体、实物等辅助手段,生动形象地讲解核心概念、公式、定理。
(3)课堂练习:设计分层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5)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与实际生活相关的问题,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6. 教学反思(1)反思教学过程,查找教学中的不足。
(2)分析学生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3)分享教学经验,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四、备课实施1. 教研组长组织备课活动,明确备课时间、地点、内容。
七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材料
七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材料教学内容:知识点:2.5有理数的大小比较(1课时) 2.6有理数的加法(2课时)2.7有理数的减法(1课时) 2.8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2课时)课标要求:2.5 、进一步理解绝对值的意义,会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
2.6、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初步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并能准确地进行加法运算;使学生掌握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并能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运算。
2.7、理解有理数减法法则,能把减法转化为加法运算,熟练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2.8、使学生理解加减法统一成加法的意义,熟练地进行有理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使学生能适当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能运用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中招考点:有理数的大小比较:考查判断几个有理数中最大的数或最小的数是哪个,题型以填空题、选择题为主,有理数大小的比较与绝对值、相反数、数轴的综合运用,题型以填空题、选择题为主,难度较大,学习过程中应注意这几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对于本学段主要是考查有理数的运算,主要以填空题和选择题为主。
例如:2013(9)计算:-=3例如:2014(92-= .例如:2015(9)计算:(-3)0+3-1= .例如:2016(4)下列计算正确的是()A.﹣=B.(﹣3)2=6 C.3a4﹣2a2=a2D.(﹣a3)2=a5例如:2017(1)下列各数中比1大的数是(A)A. 2B.0C.-1D.-3例如:2017(11) 23-4=教学措施:创设情境,导入新知;合作互动,探究新知,学生分组讨论,规范解题步骤,加强学生数学逻辑推理的培养,通过随堂练习,尝试练习掌握新知,课堂小结,梳理新知,深入练习,巩固新知,及时合理布置作业。
授完课让学生谈收获,学到什么?还有什么疑惑?遇到问题及时解决,及时做好单元及章节测试。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和师生互动教学模式,交给学生“多观察、多动脑、大胆想、勤专研”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
朱桥中心初中七年级数学集体备课稿
朱桥中心初中七年级数学集体备课稿课题:9.3.3 分式方程(3)主备人:沈顺松班级:七(1)班上课时间:2015年5月19日第6节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掌握用分式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列分式方程、解决现实情境中的问题;并能根据实际问题的意义检验所得的结果是否合理。
2、方法能力:经历“实际问题—分式方程模型—求解—解释解的合理性”的过程,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公式变形的实质就是简单的字母分式方程,其在变形过程中的方法和分式方程的解法一致,但应注意谁是常量,谁是变量。
3、情感价值:通过列出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利用分式方程解应用题和公式变形;教学难点公式变形中用到字母分式方程的理解。
教法与学法师生共同分析、讲解演示教学准备多媒体幻灯片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引入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分式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和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类似)1.审清题意;2.设未知数(要有单位);3.列代数式,找出等量关系式,建立方程;4.解方程(组);5.验根;6.写答案(要有单位).2、分式变形:公式变形其实就是解字母方程,注意把要表示的字母当成未知数,其余的当成已知数。
公式111f u v=+已知f、v,求u的公式111v fu f v fv-=-=fvuv f∴=-二、探究新知:(列方程解应用题)例1、某工程队需要在规定日期内完成。
若甲队单独做正好按时完成;若乙队单独做,超过规定日期三天才能完成。
现由甲、乙合作两天,余下工程由乙队单独做,恰好按期完成,问规定日期是多少天?例2、我校初二年级的学生到距学校15千米的风景区秋游,一部分人骑自行车先走,40分钟后,其余的人乘汽车出发,结果他们同时到达,已知汽车的速度是自行车的3倍,求两车的速度.四、课堂练习:(备用)例3、在争创全国卫生城市的活动中,我市“青年突击队”决定义务清楚重达100t的垃圾,开工后,附近居民主动参与义务劳动,使清楚速度比原计划提高了1倍,提前4小时完成任务,求“青年突击队”原计划每小时清楚多少吨垃圾?五、小结:1、公式变形2、一般步骤六、作业:(1)书本108第1题、109 第5题;(2)基础训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材料(2.1--2.4)
教学内容:华师大版第二章《有理数》
知识点:
本章的教学时间大约需要23课时,建议分配如下:
§2.1 正数和负数-----------------------------2课时
§2.2 数轴---------------------------------------2课时
§2.3 相反数------------------------------------1课时
§2.4 绝对值------------------------------------1课时
复习----------------------------------------------2课时
课标要求:
1.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2.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相反值与绝对值(绝对值符号不含字母)
中考考点:
考点一、数轴(3分)
1、主要数轴的三要素,数轴上点的表示、利用数轴比较有理
数的大小及表示有理数的点在数轴上的移动问题、不等式的解集表示,多以选择题和填空题出现,有时和16题的计算结合。
解题时要真正掌握数形结合的思想,并能灵活运用。
例如:2015(5)5. 不等式组⎩⎨
⎧>-≥+13,05x x 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为( ) -5 2 0 -5
2 0 -5 2 0 -5 2
0 B A
C【解析】本题考查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在数轴上表示.由不等式x+5≥0,解得:x≥-5 ;
由不等式3-x>1,解得:x<2,则该不等式组的解集为-5≤x<2,故C选项符合.
考点二、实数大小比较比较:
例如:2014(1) 1.下列各数中,最小的数是()
(A). 0 (B).1
3(C).-1
3
(D).-3
例如:2015(1)1. 下列各数中最大的数是()
A. 5
B.3
C. π
D. -8
A【解析】本题考查实数的比较大小.∵732
.1
3≈,π≈3.14,∴5>π8-,∴最大的数为5.
例如:2017(1).下列各数中比1大的数是()
A. 2
B. 0
C. -1
D.-3
考点三、实数的倒数、相反数和绝对值(3分)
1、相反数
实数与它的相反数时一对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零的相反数是零),从数轴上看,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所对应
的点关于原点对称,如果a与b互为相反数,则有a+b=0,a=—b,反之亦成立。
中考对于相反数的考察多以选择题和填空题出现。
例如:2013(1)1、-2的相反数是【】
(A)2 (B)2
--(C) 1
2(D)1
2
-
【解析】根据相反数的定义可知:-2的相反数为2
例如:2016(1)1.﹣的相反数是()
A.﹣B.C.﹣3 D.3
2、绝对值
一个数的绝对值就是表示这个数的点与原点的距离,|a|≥0。
零的绝对值时它本身,也可看成它的相反数,若|a|=a,则a≥0;若|a|=-a,则a≤0。
正数大于零,负数小于零,正数大于一切负数,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绝对值的考察多以选择题和填空题出现以及与其它内容综合考察。
例如:2013(9)9、计算:3-=
例如:2014(9)9.2-= .
例如:2016(21)21.某班“数学兴趣小组”对函数y=x2﹣2|x|的图象和性质进行了探究,探究过程如下,请补充完整.
(1)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x与y的几组对应值列表如下:
x …﹣3 ﹣﹣2 ﹣1 0 1 2 3 …
y … 3 m ﹣1 0 ﹣1 0 3 …其中,m=.
(2)根据表中数据,在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点,并画出了函数图象的一部分,请画出该函数图象的另一部分.
(3)观察函数图象,写出两条函数的性质.
(4)进一步探究函数图象发现:
①函数图象与x轴有个交点,所以对应的方程x2﹣2|x|=0有个实数根;
②方程x2﹣2|x|=2有个实数根;
③关于x的方程x2﹣2|x|=a有4个实数根时,a的取值范围
是.
3、倒数
如果a与b互为倒数,则有ab=1,反之亦成立。
倒数等于本身的数是1和-1。
零没有倒数。
近几年中考考察很少。
四教学措施:
本章教材注意突出学生的自主探索,通过一些熟悉的、具体的事物,让学生在观察、思考、探索中体会有理数的意义,探索数量关系,掌握有理数的运算,注重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来获取、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与传统教材相比,降低了对运算的要求,删去了繁难的运算,较复杂的运算使用计算器。
主要特点:
1、每节内容都提供了大量的生活实例,通过学生熟悉的、具体的事物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积极地带着问题去观察、思考、探索、发现,归纳,特别是新增了规范的概括内容和规范的运算解题过程(以前都是以填空题的形式出现)。
体会有理数的意义,注重体现知识的形成与形成过程。
如净胜球数、气温变化等。
各环节提供了大量源于现实生活的素材,营造一种富有吸引力的学习背景,突出“数学化”的过程,为学生提供探索交流的时间和空间。
2、每节内容都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数学活动,如:想一想、读一读、做一做、试一试、归纳、猜想、推理、计算、交流等。
体现了数学方式上的根本转变,从而真正实现以生为本,教师起引导、合作、组织的作用。
3、本章教材体现了众多的数学思想,如:数形结合、分类讨论、转化、化归、运算等思想。
注重数学应用培养初步的数感(如数轴、有理数大小比较,减法、除法转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