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21《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基础巩固训练

合集下载

人教版必修三 2.1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精选练习)

人教版必修三 2.1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精选练习)

人教版必修三 2.1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精选练习)一、单选题1. 如图为反射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刺激a点,则除b点以外,c、d、e点均可检测到神经冲动,据此可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神经冲动在同一神经元上是单向传导的B.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是单向传导的C.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方向受突触限制D.神经冲动由d传导到e需要突触间隙中的液体为传导媒介2. 神经元受到刺激后,细胞膜的电位变化是①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②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③膜外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④膜内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③3. 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是由Na+、K+维持的,受到刺激时,这种平衡被打破,主要是A.膜外Ca+流入细胞B.膜外Na+流入细胞C.膜内K+流出细胞D.膜外K+流入细胞4. 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方向是A.轴突→树突→细胞体B.轴突→细胞体→树突C.(上一个神经元)树突→轴突→细胞体D.细胞体→轴突→(下一个神经元)树突5. 构成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是A.神经组织B.神经元C.突触D.神经纤维6. 轴突是神经细胞的A.一种细胞器B.保护结构C.分泌物D.长的突起7. 皮肤中存在各种感受器接受外界刺激并转换为神经信号。

据此分析,手指和唇部皮肤感觉灵敏的原因是该部位A.皮肤较薄B.细胞分裂迅速C.含有丰富的神经末梢D.细胞均可传导神经信号8. 递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方向为()A.突触小泡—突触间隙—突触后膜B.突触小泡—突触后膜—突触间隙C.突触小泡—突触后膜—突触前膜D.突触后膜—突触间隙—突触前膜9. 下列关于细胞的物质输入与输出的叙述,正确的是A.植物根尖成熟区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离子主要依赖于渗透作用B.葡萄糖在线粒体内彻底氧化分解,膜上有葡萄糖转运载体C.小分子物质可通过被动运输或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出细胞D.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对 Na+的通透性比 K+的通透性高10. 如图表示反射弧的结构,在b、c两点之间连接有一个电流计.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刺激a点,其膜外电位由正变负,电流计的指针会发生2次偏转B.在a点处切断神经纤维,刺激Ⅰ、Ⅱ时,均不发生信号转换C.在c点的右侧神经纤维上给一适宜的刺激,电流计的指针只偏转1次D.②处神经元的活动可能受到大脑皮层的控制11. 如图为人体某神经调节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针刺肌肉后,图中电流计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B.图中反射弧的效应器是肌肉C.针刺手指皮肤后,兴奋到达脊髓中枢,经过分析综合产生痛觉D.针刺取血时未出现缩手反射,与脊髓中枢内突触的抑制有关12. 如图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图.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过程2、6受阻时,会引起组织水肿B.乙液中可以存在乙酰胆碱,甲液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C.淋巴细胞可以存在于甲液和丙液中D.丁中O2浓度不可能比甲中的高13. 下列关于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有()①严重腹泻后只需补充水分就能维持细胞外液正常的渗透压②刺激支配肌肉的神经,引起该肌肉收缩的过程属于非条件反射③垂体功能受损的幼犬会出现抗寒能力减弱等现象④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后,就会引起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为外负内正⑤在寒冷环境中能促进人体代谢产热的激素主要是胰岛素和肾上腺素⑥甲亢病人体内促甲状腺激素的含量低于正常值⑦糖尿病患者体内细胞吸收利用血糖的速率加快。

高考生物总复习试卷: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专题练习含答案分析

高考生物总复习试卷: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专题练习含答案分析

必修三第2章第1节1.下列关于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刺激某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出神经,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B.反射弧中的感受器和效应器均分布于机体同一组织或器官C.神经中枢的兴奋可以引起感受器敏感性减弱D.任何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都位于脊髓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反射弧的相关知识,感受器和效应器多数不在同一个器官或组织中,非条件反射的中枢在脊髓,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

b5E2RGbCAP本题易误选B。

认为感受器与效应器应分布于同一组织或器官中。

实际上感受器与效应器是反射弧的两部分结构,感受器的功能是感受外界刺激,产生兴奋,通过传入神经向神经中枢传导,由感觉神经末梢组成。

效应器接受神经中枢传来的兴奋,支配肌肉或腺体活动,由运动神经末梢与相应的肌肉或腺体组成,二者的传导方向是相反的,不一定分布于同一组织或器官中。

p1EanqFDPw答案:A2.(2009年江苏生物)下列有关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 A.静息状态时神经元的细胞膜内外没有离子进出B.组织液中Na+浓度增大,则神经元的静息电位减小C.突触间隙中的神经递质经主动运输穿过突触后膜而传递兴奋D.神经纤维接受刺激产生的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解析:静息状态时神经元的细胞膜内外仍有离子进出,但不改变细胞膜内外的电位。

组织液中Na+浓度增大,则神经元的静息电位增大。

突触间隙中的神经递质刺激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完成兴奋的传递。

神经纤维接受刺激产生的兴奋以电信号形式在神经纤维上传导,以化学信号形式在神经元之间传递。

DXDiTa9E3d 答案:D3.下列关于兴奋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B.神经纤维上已兴奋的部位将恢复为静息状态的零电位C.突触小体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D.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解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与膜内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一致。

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兴奋部位就会发生一次很快的电位变化。

版生物课后巩固作业(人教版必修3)2.1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版生物课后巩固作业(人教版必修3)2.1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课后巩固作业(三)(30分钟 50分)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2011·浙江高考)在离体实验条件下单条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示意图如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b段的Na+内流是需要消耗能量的B.b~c段的Na+外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C.c~d段的K+外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D.d~e段的K+内流是需要消耗能量的2.如图为某反射弧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若在B、E两点的细胞膜表面安放电极,中间接电表,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刺激D点时将会使电表的指针发生两次摆动B.C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C.若C处缺乏递质受体则D处将无法得到从C处传来的信息D.刺激B点时相应部位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A←B→C3.人体绝大部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是通过神经递质实现的。

下列关于突触和兴奋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A.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时发生的B.兴奋通过突触时由电信号(电位变化)转化为化学信号(递质释放),再转化为电信号(电位变化)C.构成突触的两个神经元之间是有间隙的D.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4.生活中有以下现象:①婴幼儿经常尿床,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现象会明显减少;②由于惊恐、害怕而出现无意识排尿。

以上现象说明( )A.婴幼儿在夜间产生的尿液较白天多B.婴幼儿排尿反射的传入神经兴奋只到达脊髓C.无意识排尿不属于神经反射活动D.脊髓的生理活动依赖于大脑皮层的功能状态5.考场上,当你专心作答生物试题时,参与的高级中枢主要有( )①大脑皮层H区(听觉性语言中枢)②大脑皮层S区(运动性语言中枢)③大脑皮层V区(视觉性语言中枢)④大脑皮层W区(书写性语言中枢)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6.如图是人体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结构:图中表示从树突到细胞体到轴突,方框甲、乙代表神经中枢。

当手被尖锐的物体刺痛时,先缩手后产生痛觉。

对此生理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多选)( )A.图中A为感受器, E为效应器,痛觉在图中的甲方框处形成B.未受刺激时,神经纤维D处的电位分布是膜内为正电位,膜外为负电位C.图中共有5个突触,当手被尖锐的物体刺痛发生缩手反射时,反射弧为A→B →C→D→ED.由甲发出的传出神经纤维末端释放的神经递质一定能引起乙的兴奋二、非选择题(共20分)7.请据图回答问题:(1)突触由_____________组成,N释放神经递质是否耗能?_____(是/否)。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2.1《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基础巩固(二)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2.1《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基础巩固(二)

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1.反射和反射弧的关系是()A.反射活动可以不完全通过反射弧来实现B.反射活动的完成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实现C.只要反射弧完整,必然出现反射活动D.反射和反射弧在性质上完全相同2.下列关于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A.刺激某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出神经,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B.反射弧中的感受器和效应器均分布于机体同一组织或器官C.神经中枢的兴奋可以引起感受器敏感性减弱D.任何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都位于脊髓3.以枪乌贼的粗大神经纤维为材料,如下图所示,这时观测到a、b间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是()A.在膜内是b→aB.在膜内可以是b→a,也可以是a→bC.在膜外是b→aD.在膜外是a→b4.某种药物可以阻断蟾蜍屈肌反射活动。

如下图为该反射弧的模式图。

A、B为神经纤维上的实验位点,C为突触间隙。

下列实验结果中,能够证明这种药物“在神经系统中仅对神经细胞间的兴奋传递有阻断作用”的是()①将药物放在A,刺激B,肌肉收缩②将药物放在B,刺激A,肌肉收缩③将药物放在C,刺激B,肌肉不收缩④将药物放在C,刺激A,肌肉收缩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5.做膝跳反射实验时,若实验前告诉受试者,在其有思想准备的情况下,膝跳反射可能表现得会弱一些,原因是()A.反射弧发生变化B.传出神经受阻C.感受器受到抑制D.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调节作用6.下图为反射弧简图,兴奋在反射弧中按单一方向传导,这是因为()A.在②中兴奋传导是单一方向的B.在③中兴奋传导是单一方向的C.在④中兴奋传导是单一方向的D.以上说法都对7.在神经元之间传递兴奋时,突触完成的信息转换模式为()A.电信号→电信号→电信号B.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C.化学信号→化学信号→化学信号D.化学信号→电信号→化学信号8.人体中绝大部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是通过递质实现的。

下列关于突触和兴奋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A.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时发生的B.兴奋通过突触时由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再转化为电信号C.构成突触的两个神经元之间是有间隙的D.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9.突触传递兴奋时递质一旦释放,无论是否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都会迅速地被分解或被重吸收到突触小体或扩散离开突触间隙,使()A.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2.1《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2.1《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同步练习(含答案)

第2章第1节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神经信号的传导与传递,说法正确的是( )A.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不消耗ATPC.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D.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局部电流完成的答案: C2.下列关于突触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神经元的树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最后每个小枝末端膨大形成突触小体B.突触小体可以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等通过一定的方式形成突触C.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突触的亚显微结构D.前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前膜和后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后膜共同构成突触答案: B3.下图为神经调节中两个重要的结构模式图,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A.图甲中③内的物质为神经递质,它可以和⑥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B.图甲为图乙中结构c的局部放大图C.在图乙中b受损的情况下,刺激a仍会有感觉,但是肌肉不能收缩D.图乙中的X为传入神经解析:图甲为突触的结构模式图,图乙为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

X为传入神经,c为突触结构,a、b为传出神经上的两个点。

若b受损,刺激a,兴奋不能传导到肌肉,肌肉不能收缩,由于突触的存在,兴奋也不能传到大脑,不能形成感觉,C错误。

答案: C4.将神经细胞置于相当于细胞外液的溶液S中,可测得静息电位。

给细胞一个适宜的刺激,膜两侧出现一个暂时性的电位变化,这种膜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

适当降低溶液S中的Na+浓度,测量该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可观察到( )A.静息电位值减小B.动作电位峰值升高C.静息电位值增大D.动作电位峰值降低解析:Na+的内流形成动作电位,所以细胞外液中Na+浓度降低,会使动作电位的峰值降低。

答案: D5.下列有关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和在突触间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纤维上静息电位的产生主要是K+以主动运输的方式外流的结果B.神经递质以胞吐的形式外排需要消耗细胞代谢产生的能量C.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通过组织液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D.当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结合后,导致突触后膜实现化学信号向电信号的转换解析:神经纤维上静息电位的形成与钾离子的外流相关,但钾离子外流的过程不消耗能量,不属于主动运输,A错误;神经递质以胞吐的形式外排需要消耗能量,B正确;突触间隙中有细胞生活的环境——组织液,C正确;当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结合后,化学信号就转变成了电信号,D正确。

2017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22《通过激素的调节》基础巩固训练

2017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22《通过激素的调节》基础巩固训练

2、2通过激素的调节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2014·许昌高二检测)下列有关促胰液素发现历程的叙述,不正确的就是()A、促胰液素就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就是由胰腺分泌的B、沃泰默没有成功,就是因为她囿于定论,没有大胆去质疑、探索与创新C、斯她林与贝利斯在沃泰默研究的基础上,勇于向权威观点挑战,大胆质疑、探索创新就是成功的关键D、促胰液素就是由小肠黏膜分泌的,作用于胰腺,促进胰腺分泌胰液2、给小白鼠注射一定量的胰岛素后,小白鼠进入休克状态,要使其及时苏醒可注射适量()A、甲状腺激素B、生理盐水C、性激素D、葡萄糖3、以下关于人体激素及其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就是()A、激素就是信息分子,成分都就是有机物B、激素直接参与细胞内的许多代谢活动C、激素只作用于相应的靶器官、靶细胞D、神经系统的某些结构也可以合成与分泌激素4、(2014·新乡高二检测)给正常小狗实施垂体切除手术后,短期内小狗血液中的三种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a)、促甲状腺激素(b)、甲状腺激素(c)的含量变化见下图,其中正确的就是(横轴为时间,纵轴为激素含量) ( )5、阻断下丘脑与垂体的联系后,血液中含量变化最小的激素就是( )A、抗利尿激素B、甲状腺激素C、胰岛素D、性激素6、将蛙的卵巢放入含有蛙脑垂体提取液的培养液中同时检测某种激素的含量,经过一段时间培养后,再检测培养液中该激素的含量,发现该激素含量增加,这种激素就是() A、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B、促性腺激素C、促甲状腺激素D、雌性激素7、下列能反映正常人饭后血液中胰高血糖素含量变化趋势的曲线就是( )【延伸探究】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两者在调节血糖平衡中的关系就是怎样的?8、(2014·日照高二检测)已知下丘脑与垂体分泌的激素均为蛋白质类物质。

请分析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就是()A、切除①,图中所列激素的合成及分泌量都将减少B、切除①,下丘脑分泌的激素将不能被运输到②C、若让该动物口服促性腺激素,则②活动将增强D、若让该动物口服雌性激素,则①活动将减弱二、非选择题(共18分)9、下图为血糖的激素调节模式图,请据图回答:(1)填写①~⑤所代表的内容.①;②;③;④;⑤。

高中生物必修三:2.1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练习巩固

高中生物必修三:2.1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练习巩固

3
脏随尿排出体外 ④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强度的调节有利于维持血液 pH 的相对稳定 ⑤食物中的碱性物质与新陈代谢产生的酸性物质所构成的缓冲对调节了 血液 pH A. ① ①②③⑤ B. ①②③ C. ①②③④ D.
教学后记:
4
2
20.科学家在研究人类嗅觉系统的工作方式时发现, 有气味的物质会首先与气味受体结合, 使受体细胞产生兴奋, 该过程中的 变化是 A.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C. 电信号→化学信号 学信号 21.右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说 法正确的是 A.在 a中实现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 变,该信息传递需要能量 B.①中内容物以被动运输的方式释放至②中 C.兴奋传递时,②处的组织液含有特异性受体 D. ①中内容物使b兴奋时, 兴奋处外表 面分布着正电荷 22. 如果一个简单的反射活动, 只需感觉神 经元 A 和运动神经 元 B 参与完成,则当 A 接受刺激后,兴奋的传递方向是: A.A 的树突传递到 B 的轴突 C.B 的树突传递到 A 的轴突 B.B 的轴突传递到 A 的树突 D.A 的轴突传递到 B 的细胞体 B. 化学信号→电信号 D. 化学信号→电信号→化
1
17.右图为突触结构示意图,下列哪项叙述是 正确的 A. 若于 S 处给予刺激, 则在 A 处可测到电 位差的变化 B.若于 S 处给予刺激,则形成的电流在膜外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 C.若兴奋由 A 传导到 E,则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是通过递质形式传递的 D.若兴奋由 A 传导到 E,则 A→B 的传导速度大于 D→E 的传导速度 18. 下列过程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 A. 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 酸和[ H ] C. 食物中的蛋白质经消化被分解成氨基酸 19. 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描述,正确的是 教 学 内 容 与 教 师 活 动 设 计 D. 胰岛细胞合成胰岛素 因材施教 B. 葡萄糖分解产生丙酮

2017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必修三2、1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修改

2017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必修三2、1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修改

例2 下列实例能够说明神经系统中的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控制 作用的是( D ) [2011·海南卷] A.针刺指尖引起缩手反射 低级中枢控制的非条件反射 B.短期记忆的多次重复可形成长期记忆 高级中枢控制的条件反射 C.大脑皮层言语H区损伤,导致人不能听懂别人讲话 D.意识丧失的病人能排尿但不能控制,意识恢复后可控制 排尿反射有两个中枢,低级中枢在脊髓,在婴幼儿时期控制排 尿功能,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随着婴幼儿脑的发育,高级排 尿中枢形成,脑与脊髓建立联系后,高级中枢可控制低级中枢, 从而控制排尿。 拓展:A项,某同学针刺指尖引起缩手反射,是先感觉到痛还是先 缩手? 先缩手。通过感受器把刺激传递到大脑皮层经过的突触比缩手反 射多,由于突触有时间延搁,故而先缩手。
第1课时
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调节方式与人脑的高级功能
1、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 神经纤维末梢 神经元的结构简图
树突 细胞体 轴突 髓鞘 神经纤维
2个神经元的连接方式
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反射 。 反射的定义: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动物和人体对内外 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思考1:草履虫受到酸刺激而躲避是不是反射? 不是,因为没有神经系统,它只是应激性的体现。 思考2:膝跳反射与认真听讲这两种反射活动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前者属于非条件反射,与生俱来,不经过大脑皮层; 后者属于条件反射,是后天训练而成,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例3 科学家在研究大脑皮层某些区域(如图)时,发现它与躯体运
动和语言活动功能有着密切的联系,下列叙述科学的是(
B
)
A.小脑内存在许多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如呼吸中枢 B.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C.S区受损,患者会得听觉性失语症 D.H区受损,患者会得运动性失语症 解析:本题考查人脑的功能及大脑皮层各言语区的功能。维持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同步练习含答案精编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同步练习含答案精编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同步练习含答案精编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第2章第1节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神经信号的传导与传递,说法正确的是( )A.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不消耗ATPC.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D.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局部电流完成的答案:C2.下列关于突触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神经元的树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最后每个小枝末端膨大形成突触小体B.突触小体可以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等通过一定的方式形成突触C.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突触的亚显微结构D.前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前膜和后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后膜共同构成突触答案:B3.下图为神经调节中两个重要的结构模式图,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A.图甲中③内的物质为神经递质,它可以和⑥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B.图甲为图乙中结构c的局部放大图C.在图乙中b受损的情况下,刺激a仍会有感觉,但是肌肉不能收缩D.图乙中的X为传入神经解析:图甲为突触的结构模式图,图乙为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

X为传入神经,c 为突触结构,a、b为传出神经上的两个点。

若b受损,刺激a,兴奋不能传导到肌肉,肌肉不能收缩,由于突触的存在,兴奋也不能传到大脑,不能形成感觉,C错误。

答案:C4.将神经细胞置于相当于细胞外液的溶液S中,可测得静息电位。

给细胞一个适宜的刺激,膜两侧出现一个暂时性的电位变化,这种膜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

适当降低溶液S中的Na+浓度,测量该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可观察到( ) A.静息电位值减小B.动作电位峰值升高C.静息电位值增大D.动作电位峰值降低解析:Na+的内流形成动作电位,所以细胞外液中Na+浓度降低,会使动作电位的峰值降低。

答案:D5.下列有关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和在突触间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纤维上静息电位的产生主要是K+以主动运输的方式外流的结果B.神经递质以胞吐的形式外排需要消耗细胞代谢产生的能量C.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通过组织液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D.当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结合后,导致突触后膜实现化学信号向电信号的转换解析:神经纤维上静息电位的形成与钾离子的外流相关,但钾离子外流的过程不消耗能量,不属于主动运输,A错误;神经递质以胞吐的形式外排需要消耗能量,B正确;突触间隙中有细胞生活的环境——组织液,C正确;当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结合后,化学信号就转变成了电信号,D正确。

高中生物人教新课标版3基础达标测试(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高中生物人教新课标版3基础达标测试(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人教新课标基础达标测试基础·巩固1.下列关于兴奋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B.神经纤维上已兴奋的部位将恢复为静息状态的零电位C.突触小体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D。

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间隙,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解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与膜内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一致。

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兴奋部位就会发生一次很快的电位变化。

突触小体可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

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发其电位变化,即引发一次新的神经冲动。

这样,兴奋就从一个神经元通过突触传递到了另一个神经元.答案:A2。

下列人体生理活动属于神经调节作用的是( )A.小肠黏膜上皮细胞以主动运输方式吸收氨基酸B。

躯体运动时骨骼肌的活动C。

皮肤伤口处,吞噬细胞对病菌的吞噬反应D。

青春期出现第二性征解析:青春期出现第二性征是性激素的调节作用,躯体运动时骨骼肌的活动属于神经的调节作用,A、C不属于调节。

答案:B3。

下列有关突触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突触前膜与后膜之间有间隙B.兴奋由电信号转变成化学信号,再转变成电信号C.兴奋在突触处只能由前膜传向后膜D。

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步的解析: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一是通过电信号传导,二是可以双向传导;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则是通过“突触”这一结构来完成的,电信号传到突触时,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传导到突触后膜,从而使兴奋从一个神经元传递到了另一个神经元.由于突触间的传导是单向的,所以神经冲动在神经之间的传导是单方向的,即兴奋只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而不能向相反方向传递。

答案:D4.关于大脑皮层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分布有非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B。

分布有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C。

感知外部世界D.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解析:大脑皮层是人的高级活动的中枢,主要与条件反射和思维的形成有关,而非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主要在脊髓。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同步练习含答案精编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同步练习含答案精编

第2章第1节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神经信号的传导与传递,说法正确的是( )A.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不消耗ATPC.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D.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局部电流完成的答案: C2.下列关于突触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神经元的树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最后每个小枝末端膨大形成突触小体B.突触小体可以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等通过一定的方式形成突触C.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突触的亚显微结构D.前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前膜和后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后膜共同构成突触答案: B3.下图为神经调节中两个重要的结构模式图,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 A.图甲中③内的物质为神经递质,它可以和⑥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B.图甲为图乙中结构c的局部放大图C.在图乙中b受损的情况下,刺激a仍会有感觉,但是肌肉不能收缩D.图乙中的X为传入神经解析:图甲为突触的结构模式图,图乙为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

X为传入神经,c为突触结构,a、b为传出神经上的两个点。

若b受损,刺激a,兴奋不能传导到肌肉,肌肉不能收缩,由于突触的存在,兴奋也不能传到大脑,不能形成感觉,C错误。

答案: C4.将神经细胞置于相当于细胞外液的溶液S中,可测得静息电位。

给细胞一个适宜的刺激,膜两侧出现一个暂时性的电位变化,这种膜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

适当降低溶液S中的Na+浓度,测量该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可观察到( ) A.静息电位值减小B.动作电位峰值升高C.静息电位值增大D.动作电位峰值降低解析:Na+的内流形成动作电位,所以细胞外液中Na+浓度降低,会使动作电位的峰值降低。

答案: D5.下列有关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和在突触间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纤维上静息电位的产生主要是K+以主动运输的方式外流的结果B.神经递质以胞吐的形式外排需要消耗细胞代谢产生的能量C.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通过组织液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D.当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结合后,导致突触后膜实现化学信号向电信号的转换解析:神经纤维上静息电位的形成与钾离子的外流相关,但钾离子外流的过程不消耗能量,不属于主动运输,A错误;神经递质以胞吐的形式外排需要消耗能量,B正确;突触间隙中有细胞生活的环境——组织液,C正确;当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结合后,化学信号就转变成了电信号,D正确。

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3作业:2.1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1 【含解析】

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3作业:2.1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1 【含解析】

课时分层作业(三)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建议用时:40分钟)题组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1.在反射活动中能够起分析综合作用的部分是()A.传出神经B.传入神经C.神经中枢D.感受器C[在一个完整的反射弧中,神经中枢可对传入的兴奋进行分析和综合,由此判定C项正确。

]2.在奥运会期间某运动员踝关节扭伤,医生喷涂外用麻醉药处理其伤处,使他暂时感觉不到疼痛,以便能继续比赛。

该药物作用的结构最可能是() A.神经中枢B.突触C.感受器D.效应器C[外用药物作用于皮肤,A、B错误;外用麻醉药物若作用于效应器,则肌肉无法完成反射活动,D错误。

]3.下列关于反射和反射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组成B.一个反射弧至少包括两个神经元,如膝跳反射的反射弧只含两个神经元C.反射弧中任何环节在结构或功能上受损,反射就不能完成D.在一个反射活动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以进行双向传导D[一个完整的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组成,A正确;一个反射弧至少包括两个神经元,如膝跳反射的反射弧只含两个神经元;B正确;反射弧中任何环节在结构或功能上受损,反射都不能完成,C正确;在一个反射活动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D错误。

]4.如图是没有绘完的反射弧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方框中没有绘出的结构名称:D____________、E__________。

(2)在发生反射时,神经冲动在此反射弧中的传导途径是__________(用图中的字母和箭头表示)。

(3)如果此图代表缩手反射的示意图,则图中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为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

如果A受到损伤,则反射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发生,受测者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感受到疼痛。

解析:(1)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图中C神经元上有神经节,为传入神经,与其直接相连的E为感受器,则D为效应器。

高中生物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课后强化作业3

高中生物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课后强化作业3

德钝市安静阳光实验学校【成才之路】高中生物 2-1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课后强化作业新人教版必修3基础巩固一、选择题1.反射和反射弧的关系是( )A.反射活动的完成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实现B.反射活动可以不完全通过反射弧来实现C.只要反射弧完整,必然出现反射活动D.反射和反射弧在性质上完全相同[答案] A[解析] 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动物体或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称为反射。

反射弧是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的完整性是完成反射的前提条件。

但反射的发生除具有完整反射弧外,还需一定强度的刺激。

2.下列有关突触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联系B.一个神经元只有一个突触C.突触由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构成D.神经递质能透过突触后膜[答案] A[解析]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突触进行的;一个神经元与其他相邻的多个神经元相连,所以可能有多个突触;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组成;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能识别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并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神经递质并未透过突触后膜。

3.神经冲动在体内的传导途径是( )A.树突→突触→神经元细胞体B.轴突→神经元细胞体→树突→突触C.树突→神经元细胞体→轴突→突触D.树突→突触→轴突→神经元细胞体[答案] C[解析] 神经冲动传导的一般途径是:神经元的树突接受或产生兴奋,然后经细胞体、轴突和轴突末端的突触,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

4.某人大脑的某个部位受到损伤,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也能听懂别人的谈话,却读不懂报刊上的新闻。

他的大脑受损的区域可能是( ) A.S区B.W区C.V区D.H区[答案] C[解析] 该病人能说话、能听懂别人的谈话,说明S区(运动语言区)、H 区(听觉语言区)均正常。

但看不懂文字,说明受损部位是V区(视觉语言区)。

故选C。

5.兴奋沿着神经纤维向前传导时,局部电流的形成是( )A.细胞膜内的兴奋部位与邻近的未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B.细胞膜内的兴奋部位与邻近的未兴奋部位没有电位差C.细胞膜外的兴奋部位与邻近的未兴奋部位没有电位差D.细胞膜内外的兴奋部位与邻近的未兴奋部位没有电位差[答案] A[解析] 兴奋沿着神经纤维向前传导时,局部电流的形成是邻近的未兴奋部位仍然是内负外正,兴奋部位变为内正外负,在兴奋部位和未兴奋部位之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

高中生物必修三课后专题练习--2-1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高中生物必修三课后专题练习--2-1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课后强化演练第二章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选择题1.某人腰椎部位因受外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有感觉。

该病人受损伤的部位可能是在反射弧的()①传入神经②传出神经③感受器④神经中枢⑤效应器A.②④B.①④C.①②D.②⑤解析:使下肢运动的反射弧的任何一个环节受损,都能导致下肢运动障碍,该病人有感觉,说明其感受器、传入神经完好无损,由于该病人是腰椎部位受伤造成的,因而最可能是脊髓中的低级神经中枢和传出神经受损,可排除效应器。

答案:A2.(2012·湛江模拟)根据下图分析神经细胞,叙述错误的是()A.此图可表示突触小泡膜B.静息电位的形成可能与膜上的②⑤等载体有关C.若此图为突触后膜,则突触间隙位于图示膜的A面D.若将神经细胞膜的磷脂层平展在空气—水界面上,③与水面接触解析:由该图A面具有糖蛋白可知,应是神经细胞膜外侧;静息电位的形成与K+外流有关,可能与膜上的②⑤等载体对K+的运输有关;若此图为突触后膜,则突触间隙位于图示膜的A面,即膜外侧;若将神经细胞膜的磷脂层平展在空气—水界面上,亲水性头部③与水面接触。

答案:A3.(2012·烟台一模)神经冲动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时,以下生理活动不会发生的是()A.生物膜的融合和转化B.离子通道的开放和关闭C.ATP的合成和水解D.信号分子与突触前膜上受体的识别和结合解析:在突触处信号分子只能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

答案:D4.(2011·福建厦门模拟)对排尿反射弧不同部分受损引起的排尿异常的叙述正确的是()A.大脑皮层受损,排尿反射消失B.脊髓胸段以下损毁,排尿反射消失C.膀胱传入神经受损,一旦膀胱充盈就引起排尿反射D.膀胱壁的压力感受器受损,膀胱不能储存尿液,发生随时漏尿现象解析:排尿反射是低级反射,其神经中枢在脊髓,大脑皮层受损,排尿反射还存在,只是不受大脑控制;膀胱传入神经受损和膀胱的压力感受器受损,反射弧不完整,不能引起排尿反射。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2.1《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拓展练习及答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2.1《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拓展练习及答案

基础演练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反射弧的理解,错误的是( )A.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组成B.感受器接受适宜刺激后,能产生兴奋C.感受器由感觉神经元的神经末梢所组成D.效应器由运动神经元的神经末梢所组成解析:考查对反射弧的理解。

效应器是由传出神经(运动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组成。

答案:D2.下图表示一段离体神经纤维的S点受到刺激而兴奋时,局部电流和神经兴奋的传导方向(弯箭头表示膜内、外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直箭头表示兴奋传导方向),其中正确的是( )解析:神经纤维上的静息电位是外正内负,当受到有效刺激后,改变了膜的通透性,钠离子大量内流,刺激处电位变为外负内正。

局部电流方向是由正电荷流向负电荷,所以在细胞膜内是由刺激点向两侧流动,在细胞膜外却流向刺激点,兴奋的传导方向与细胞膜内的电流方向相同,C项符合题意。

答案:C3.右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对其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a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信息传递需要能量B.1中内容物释放至2中主要借助于突触前膜的选择透过性C.2处的液体为组织液,含有能被3特异性识别的物质D.1中内容物使b兴奋时,兴奋处外表面分布着负电荷答案:B4.刺激某一个神经元引起后一个神经元兴奋。

当给予某种药物后,再刺激同一个神经元发现神经冲动的传递被阻断,但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量与给予药物之前相同。

这是由于该药物( )A.抑制了突触小体中递质的合成B.抑制了突触后膜的功能C.与递质的化学结构完全相同D.抑制了突触前膜递质的释放解析: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经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受体结合,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

某种药物能使递质传递过程被阻断,但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量不变,说明该药物不影响突触前膜的功能,影响的是突触后膜的功能。

答案:B5.如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与此相关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A.图中包括了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B.刺激a时,d处可以产生局部电流C.刺激d时,a处可以产生局部电流D.b和c决定了神经冲动只能从e处传到f处解析:图中e是感受器,a是传入神经上的一点,b和c是突触结构,d为传出神经上的一点,f为效应器。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2.1《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基础巩固(一)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2.1《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基础巩固(一)

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选择题1.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方向是()A.树突→轴突B.树突→细胞体C.轴突→轴突D.2.在一条离体神经纤维的中段施加电刺激,使其兴奋。

下图表示刺激时的膜内外电位变化和所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横向箭头表示传导方向)。

其中正确的是()3.止痛药不影响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却能在一段时间内阻断神经冲动向感觉中枢的传导。

它的作用部位最可能是()A.突触前膜B.细胞体C.突触间隙D.树突4、如图是一个反射弧的部分结构图,甲、乙表示连接在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表。

当在A点以一定的电流刺激,甲、乙电流表的指针发生的变化正确的是()A.甲、乙都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B.甲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乙不偏转C.甲不偏转,乙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D.甲发生一次偏转,乙不偏转5.下图为反射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刺激a点,则除b点以外,c、d、e点均可检测到神经冲动,据此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神经冲动在同一神经元上是单向传导的②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是单向传导的③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方向受突触限制④神经冲动由d传导到e需要组织液为传导媒介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④6.某人腰椎部因受外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有感觉。

该病人受损伤的部位可能是在反射弧的()①传入神经②传出神经③感受器④神经中枢⑤效应器A.②④B.①④C.①②D.②⑤7.在一个以肌肉为效应器的反射弧中,如果传出神经纤维受到损伤,而其他部分正常,感受器受到刺激后将表现为()A.既有感觉,又能运动B.失去感觉,同时肌肉无收缩反应C.有感觉,但肌肉无收缩反应D.失去感觉,但能运动8.当盲人用手指“阅读”盲文时,参与此过程的高级中枢是()A.语言中枢B.躯体感觉中枢C.躯体运动中枢D.A、B和C9.下列关于人脑高级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A.某人大脑皮层S区受损,能看懂、听懂文字,但自己不会讲话,不能用词语表达思想B.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及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C.记忆是将获得的经验进行储存和再现D.学习和记忆的中枢位于下丘脑10.下列有关学习和记忆的叙述,错误的是()A.学习是指获得外界信息的神经过程B.记忆是将已获信息进行贮存和再现的神经过程C.长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有关,与新突触的建立无关D.学习和记忆都属于脑的高级功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5分,共35分)1、(2014·贵阳高二检测)下列关于反射弧的组成及其中神经冲动传导的表述中,不正确的就是()A、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与效应器组成B、在一个反射弧中,兴奋始终通过电位变化传导C、在一个反射弧中,两个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导依赖神经递质D、反射弧就是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解析】选B。

反射弧就是反射的结构基础,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与效应器五部分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至少由两个神经元构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需要发生电→化→电的信号转变,其中的化学物质为神经递质。

2、在运动会的举重项目中,某运动员腰部受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有感觉。

该病人受损伤的部位可能就是在反射弧的()①传入神经②传出神经③感受器④神经中枢⑤效应器A、②④B、①④C、①②D、②⑤【解析】选A。

腰部受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有感觉,说明传出神经或神经中枢受到损伤。

【误区警示】解答本题时容易忽视题干中腰部受伤的信息,而认为就是传出神经与效应器受损伤,错选D答案。

因此解答本类题目审题时一定要瞧清破坏部位。

3、(2014·威海高二检测)神经细胞在静息时具有静息电位,受到适宜刺激时可迅速产生能传导的动作电位,这两种电位可通过仪器测量。

A、B、C、D均为测量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示意图,正确的就是()【解析】选A。

静息电位常见的测定方式就是将电表的两个电极一个放在神经纤维的外侧,另一个放在神经纤维的内侧,由于内外两侧存在电势差,因此电表指针会发生偏转。

【变式训练】如图表示连接有电表的一段神经纤维,且bc与cd的距离相等,下列说法错误的就是()A、刺激a点时,d点膜电位为内负外正B、当兴奋从a点传至d点时,b点膜电位为外正内负C、当兴奋从a点传至d点时,电表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D、刺激c点时,电表的指针发生一次偏转【解析】选D。

刺激a点时,a点发生电位变化,d点没有电位变化,膜电位为内负外正;当兴奋从a点传至d点时,b点膜电位由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后又恢复正常,即恢复为内负外正;当兴奋从a点传至d点时,兴奋先传至b点,发生电位变化,使电表指针偏转,兴奋传至d点时又使电表指针偏转一次,且与第一次方向相反。

由于bc与cd的距离相等,刺激c 点bd同时产生电位变化,电表指针不偏转。

4、在如图所示的结构中,兴奋传导或传递的方向不能就是( )A、①→②B、③→④C、②→①D、④→③【解析】选D。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以双向传导,即兴奋传导的方向可以就是①→②,也可以就是②→①;兴奋在突触中传递时,只能从突触前膜到突触后膜,即兴奋传递的方向只能就是③→④,不能就是④→③。

5、(2013·海南高考)关于神经递质的叙述,错误的就是()A、突触前神经元具有合成神经递质的能力B、突触前神经元在静息时能释放神经递质C、突触小体中的突触小泡内含有神经递质D、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能引起后膜电位变化【解题关键】解答本题的突破点就是:(1)轴突末梢形成突触小体。

(2)当神经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受到刺激,释放神经递质,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发生变化。

【解析】选B.本题考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A项,神经元之间信息传递就是由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故正确。

B项,当神经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释放神经递质,静息电位不会有神经递质释放,故错误。

C项,神经递质在突触小泡内,由突触前膜释放,故正确。

D项,释放的神经递质通过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故正确。

6、(2014·上海高二检测)下列有关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就是( )A、静息状态时神经元的细胞膜内外没有离子进出B、神经元的静息电位就就是膜电位为零C、突触间隙中的神经递质经主动运输穿过突触后膜而传递兴奋D、神经纤维接受刺激产生的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解析】选D.静息状态时,神经元的静息电位并不就是零电位,神经元细胞膜内外的电位特点就是内负外正,与K+外流有关,A、B项错误;突触间隙中的神经递质并不进入突触后膜,而就是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从而使突触后膜的电位发生变化,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C项错误;神经纤维上兴奋就是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的,D项正确。

7、乙酰胆碱就是兴奋性神经递质,通过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直接或间接调节细胞膜上离子通道,进而改变细胞膜电位.假如某一神经递质使细胞膜上的氯离子通道开启,使氯离子(Cl-)进入细胞内(如下图),下列判断中正确的就是( )A、形成局部电流B、细胞膜两侧电位差保持不变C、抑制细胞兴奋D、使细胞膜内电位由正变负【解析】选C.细胞兴奋时电位将由静息的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但若外界的阴离子(如Cl-)大量进入细胞,会使细胞膜内电位难以发生偏转,从而抑制细胞兴奋.二、非选择题(共15分)8、(2014·大连高二检测)下图甲表示缩手反射相关结构,图乙就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1)甲图中e表示的结构就是,乙图就是甲图中(填字母)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2)缩手反射时,兴奋从A传到B的信号物质就是。

(3)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引起B细胞产生,使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发生变化。

(4)[①]结构的名称就是。

在神经纤维未受刺激时,该处细胞膜膜(填“内”或“外")为正电位。

(5)发生反射时,神经中枢产生的兴奋沿神经传到突触前膜,导致突触小泡与前膜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乙酰胆碱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后,肌膜发生,引起肌肉收缩。

(6)重症肌无力就是自身免疫病,其病因就是患者免疫系统把乙酰胆碱受体当作抗原,使B 细胞被激活而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产生(乙酰胆碱受体)抗体与乙酰胆碱受体特异性结合,造成乙酰胆碱不能与乙酰胆碱受体正常结合,导致信号向信号转换过程受阻。

【解析】(1)甲图中a为效应器、b为传出神经、c为神经中枢、d为突触、e为传入神经、f为感受器。

图乙为突触结构,①为轴突、②为线粒体、③为突触小泡、④为突触前膜、⑤为突触后膜。

(2)神经元间传递兴奋的信号分子就是神经递质。

(3)神经递质有兴奋性神经递质与抑制性神经递质,因而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得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

(4)未受刺激时,膜外为正电位.(5)发生反射时,神经中枢产生的兴奋沿传出神经传到突触前膜,导致突触小泡与前膜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乙酰胆碱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后,肌膜发生电位变化,引起肌肉收缩。

(6)突触小体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化学信号,通过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信号转换为化学信号→电信号.答案:(1)传入神经 d (2)神经递质(3)兴奋或抑制(4)轴突外(5)传出电位变化(6)化学电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5分,共35分)1、当人瞧到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量增加。

对此现象的分析,错误的就是()A、这一反射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B、这就是一种反射活动,其效应器就是唾液腺C、酸梅色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D、这一过程中有“电—化学—电”信号的转化【解析】选C。

当人瞧到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量增加,这就是条件反射,反射路径就是酸梅的形态、颜色等条件刺激→眼睛上的感光细胞→传入神经→大脑皮层的视觉及其她中枢→传出神经→唾液腺。

这一过程经历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肯定有“电—化学—电”信号的转化。

由于条件反射就是后天获得的、经后天学习才形成的反射活动,因此,条件反射需要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才能完成。

【延伸探究】任何一个反射过程中都会发生“电—化学—电”信号的转化过程不?为什么? 提示:会。

一个完整的反射至少需要两个神经元才能完成,两个神经元之间必须要有突触连接,一定会发生“电—化学—电"信号的转化。

2、(2014·厦门高二检测)如图为人体某反射弧的部分模式图,虚线框中代表神经中枢,下列叙述不正确的就是( )A、刺激a点不能引起c处电位变化B、b处的液体中可能含氧气、神经递质等C、c的末端可膨大形成突触小体D、a、b、c任何一处的细胞膜外测得负电位,则表明其处于兴奋状态【解析】选A。

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部分。

兴奋可以沿反射弧依次传导,图中反射弧的顺序就是a→b→c,所以刺激a点可以引起c处电位变化,A项错误;神经元就就是一个细胞,神经元之间的液体就是组织液,所以b处的液体中可能含氧气、神经递质等,B项正确;神经元包括细胞体、树突与轴突等,轴突末梢膨大形成突触小体,C项正确;静息电位静息状态就是指在未受刺激时,神经纤维所处的状态;膜外侧带有正电荷,膜内侧带有等量的负电荷。

神经元受刺激部位处于膜外侧带负电荷,膜内侧带有等量正电荷的状态,D项正确。

3、(2014·临沂高二检测)下列关于学习与记忆的说法正确的就是( )A、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神经元的产生有关B、人类的记忆主要可分为4种不同形式C、学习就是将获得的经验进行贮存与再现D、学习与记忆中枢位于下丘脑的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解析】选B。

记忆就是将获得的经验进行贮存与再现,分为4种形式:瞬时记忆、短期记忆、长期记忆、永久记忆;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尤其就是与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4、(2014·济宁高二检测)下图就是反射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①与②为两个灵敏的电表.下列说法错误的就是( )A、已知a点不在两电极的中点,刺激a点,电表①偏转一次,电表②偏转两次B、刺激c点产生兴奋,若e点无电位变化,有可能就是由于突触前膜释放的就是抑制性递质C、刺激b点,兴奋由b点传到c点的过程中需要消耗能量D、若bd=de,刺激d点,兴奋不会同时到达b点与e点【解析】选A。

在a点施加一定强度的刺激,会引发局部电流,使①电表左接触点先变为内正外负,电表偏转;当局部电流流过后,左接触点恢复内负外正,右接触点变为内正外负,电表再次偏转,共偏转两次;兴奋通过突触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②电表基本同理,共偏转两次,故A项错误。

刺激c点,若突触前膜释放抑制性递质,则e点不发生电位变化,故B项正确。

刺激b点,兴奋传导过程需要消耗能量,故C项正确。

若bd=de,刺激d点,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速度快,要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需要转换成化学信号,速度慢,则兴奋先到达b点,故D项正确.【方法规律】解答指针偏转问题的模板(1)明确原理:电表指针的偏转取决于针脚处能否变为负电荷,即兴奋能否传递到针脚。

(2)判断方向:明确结构中兴奋的传递方向,根据方向判断刺激能否传递到电表的针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