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题目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辩论题目——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正方:英国剑桥大学队
反方:中国复旦大学队姜丰(担任一辩)、季翔(担任二辩)、严嘉(担任三辩)和蒋昌建(担任四辩)
主席:各位来宾,观众朋友,今晚的辩题是: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双方的立场是抽签决定的。
正方是英国剑桥大学队;反方是中国复旦大学队。
现在我宣布:1993年国际华语大专辩论会初赛第四场正式开始。
首先请正方第一位代表汤之敏表明立场和观点,时间三分钟。
正方汤之敏:各位好!今天的命题是: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温饱是人最基本的生存需要,而谈道德是推行道德。
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也就是说,我们不能脱离温饱而空谈道德。
什么是道德,有人说,道德是判断是非好坏的价值标准。
那么我问对方同学:判断是非好坏的基础到底是什么,归根到底是它是否符合人的需要;我再问对方同学:人要生存最起码基本的需要是什么,就是温饱;再问对方同学:在温饱都达不到的时候,我们还要不要道德;——当然不要。
这就是说,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什么是道德?有人说,道德是人的行为准则。
我问对方同学,那么定出行为准则是干什么的?定出行为准则是为满足人们生活需要的。
我再问对方同学,人们要生存最基本最起码的需要是什么?就是温饱。
我再问对方同学,人们定出这些行为准则如不能成为达到温饱的基本保证时,我们还要不要这些行为准则?当然不要。
所以说“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饥寒,对于饥寒的能不能脱离温饱而谈道德?当然不能。
请问大家那么对于饥寒人最需要做的是什么?我们最需要做的是为他们解除饥寒,所以此时,我们最应该讲的是能够帮助他们求得温饱的道德,饥寒人最爱听的是什么?是能够帮助他们解除饥寒的道理,而不是脱离他们生活实际的空洞说教。
我们谈道德,如果连温饱都不能保证,是不可能成立的。
也就是说,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仁人志士一生奋斗,为了什么?为的是救天下。
那我再问大家:天下人要生存,最基本最需要的是什么?——就是温饱。
我还要问大家,如果仁人志士一生奋斗连人们的肚子都填不饱,他们还会不会那样做呢?当然不会。
所以说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笑
声,掌声。
)
主席:谢谢汤之敏同学。
接下来我们请反方第一位代表姜丰同学表明立场和观点,时间也是三分钟。
(掌声)
反方姜丰:谢谢主席,谢谢各位。
刚才对方辩友把温饱放在了统包一切的地位,还问了我们很多问题。
我要告诉对方辩友的是——温饱,比温饱更重要的是道德。
人活着不仅仅是为了吃饭。
我方认为,温饱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有理性的人类存在,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只要有理性的人类存在,不论什么情况,都能谈道德,在追求温饱的过程当中,也应当谈道德。
第一,温饱决不是谈道德的先决条件。
古往今来,人类尚未解决衣食之困的社会比比皆是,都不谈道德了吗?今天,在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埃塞俄比亚就不要谈道德了吗?在国困民乏的索马里就不要谈道德了吗?古语说,人无好恶是非之心,非人也。
人有理性,能够谈道德,这已是人与动物的区别所在。
无论是饥寒交迫还是丰衣足食,无论是金玉满堂还是家徒四壁,人类能够而且应该谈道德。
第二,道德是调节人的行为的规范,由社会舆论和人的良心加以支持。
众所周知,谈道德实际包括个人修养、社会影响和政府倡导三个层面,而且从事实层面上看,人类历史上有衣食之困但仍道德高尚、品德非凡的例子,实在是不胜枚举。
孔老夫子的好学生颜回曾经只有一箪食、一瓢饮,在逆境中,他不是照样严身律己有理性吗?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的时候,他不是还想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吗?说到政府,新加坡不也曾经筚路蓝缕,李光耀总理告诫国人:“我们一无所有,所有的只是我们自己”,他强调:道德是使竞争力胜人一筹的重要因素。
试想,如果没有政府倡导美德,新加坡哪有今天的繁荣昌盛、国富民强呢?第三,所谓“必要条件”,从逻辑上看,也就是有之不必然、无之必不然的意思。
因此,对今天的命题,我方只需论证“没有温饱也能谈道德”。
而对方要论证的是“没有温饱就绝对不能谈道德”。
而这一点刚才对方同学恰恰没有自圆其说。
雨果说过:“善良的道德是社会的基础。
”道德是石,敲出希望之火;道德是火,点燃生命的灯;道德是灯,通向人类之路;道德是路,引我们走向灿烂的明天。
以上,我主要从逻辑上阐发了我方观点,接下来,我方辩友还
将从理论、事实、价值三方面进一步论述我方观点。
谢谢各位。
(掌声) 主席:谢谢姜丰同学。
接下来我们再听听正方第二位代表孙学军同学的发言。
时间也是三分钟。
(掌声)
正方孙学军:对方同学刚才说,“温饱比道德更重要”,她还说,“人活着不仅仅是为了吃饭。
”大家都知道:不吃饭,我们还怎么活着?不活着我们还怎么谈道德?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温饱和道德这个问题是不能简单化的问题,这不仅包括在达到温饱之后再谈道德的问题,还包括在达到温饱之前,处在温饱不同程度上谈道德的问题。
在达到温饱后谈道德,是天经地义,不能忽视的事实。
在温饱前如何处理好温饱和道德之间的这种关系,如何处理好经济建设与道德建设之间的这种关系,这才是我们今天要谈的问题,也才是人们所关注的问题,而对方恰恰忽略了这个问题。
大家都知道,温饱是人类生存最基本最必须的条件。
一个人类社会要繁荣要发展,它必须有足够的经济力量来维持人们的生存。
所以,我们讲道德的时候,不能脱离人民的温饱。
对方似乎还讲,一个社会只要有了道德,经济就会自然而然地上去,只要有了道德,大家的肚子就填饱了。
真是可笑!这是一个做梦的幻想。
我方承认道德之于一个社会的重要性,但是,更深刻地体会到温饱对每一个人及每一个社会生存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性。
所以,我们提出谈道德不能与温饱相脱离。
建设一个国家,就像培养一个孩子。
我们都知道要教育孩子的重要性,要教育孩子遵守社会道德规范,要教育孩子好好做人。
但是,如果你不给孩子吃饭,这会出现一个什么样的后果呢?我们在教育孩子的同时,如果我们不对他进行养育,那么,做为父母的过失不就更大了吗?从现实看,一个国家只有坚持道德与温饱不可分割,才能取得成功。
对方同学从中国大陆来,对中国十几年来的经济变化所取得的成绩一定感触颇深,世界上对这个问题也是有目共睹。
这正是中国政府在坚持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两手抓的情况下取得的。
如果中国政府还像过去一样,像文革时期一样,只顾道德建设而不讲经济建设的话,那么,我们就很难想象中国会取得像现在这样的成绩。
谢谢大家。
(掌声)
反方季翔:谢谢主席,各位好!吃饭,是为了活着;但是人活着就是
为了吃饭吗?!我再次提醒对方辩友,你们今天所要论证的是“没有温饱,就绝对不能谈道德”,不管这种道德是保证温饱的道德,还是保证不了温饱的道德。
既然对方还没有能从逻辑上理解我方观点,我就进一步从理论上来进行阐述:第一,道德是随着人类的诞生而出现的,有了理性的人,有了人际关系,就有了道德规范,所以,不管人类存在于哪一个阶段,谈道德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应该的。
《礼记•礼运篇》中记载着: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描述的正是中国远古时代的道德状况。
而《圣经•旧约》里,亚当和夏娃偷吃禁果和原罪的传说,不也表明了道德的最早起源吗?有关贫困中人们谈道德的文化学和人类学的证据,在大英博物馆里是汗牛充栋的。
想必对方辩友对此也了如指掌吧?!第二,从本质上看,道德是一个社会历史范畴,尽管在温饱的情况下可能会给谈道德提供一些方便,但,这决不是必要条件。
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和文化背景下,人们都在谈道德。
达尔文在环球旅行中就发现,南非的布希曼人即使快饿死了,也不会独吞发现的一条小鱼,而是要与族人分享。
——他们有温饱吗?没有。
——他们谈道德吗?当然谈。
正如我们不能超出自己的皮肤一样,人类也不能超出乃至摆脱道德。
人类谈道德,在贫困时有贫困的谈法,在温饱时有温饱的路数。
谈道德既可以坐而论道,也可以言传身教,甚至特立独行;千万不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第三,从功能和目的上看,道德能够协调人际关系,达到至善的人生境界。
道德,自古至今目的是“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如果像对方所坚持的那样在温饱之前都不能谈道德,都不去谈道德,而是用牙和爪子来横攫天下的话,那么,人类恐怕早就销声匿迹于洪荒蛮漠之中了,又何来我们今天在这里辩论什么道德问题呢?!最后,奉劝对方辩友不要对大量的事实听而不闻,不要对人类的历史视而不见。
请对方举出实例,哪怕一个,人类社会在何时何地何种情况下,一点道德都不谈呢?谢谢。
(掌声) 主席:谢谢季翔同学。
我们再听听正方第三位代表吴俊仲同学怎么反驳,时间三分钟。
(掌声)
正方吴俊仲:各位好。
关于今天的辩题,我方的定义跟对方的定义不一样。
但是,对方没有针对我方的定义做任何答复,只是一厢情愿地在对
方的定义上加深发挥而已。
我们比较一下对方的定义进行思考。
首先,对方把我方所提的温饱是“相对温饱”的概念扩展到非常饥寒的境地,我们所讲的“饥寒”并不是对方所讲的那个“饥寒”。
如果照对方那个定义来讲,饥寒是什么样子呢?根据生物学的研究,就是长期饥寒,热量不足以维持生命,随时都可能发生突变,甚至死亡。
对方辩友举出新加坡的例子,那新加坡在发展的时候是饥寒的吗?大家都没有饭吃吗?其次,谈到道德,道德是大家都能实践的规范,大家都不能实践的规范不叫道德。
对方举出圣人英雄的例子,正因为大家都做不到,所以大家赞扬他,这是一种超道德的行为,这不是道德。
(掌声)比如说一个人冒着生命危险到瘟疫流行的地方去行善行医,大家都去称赞他;但是,如果一个人他不去做,大家都用道德谴责他吗?不会。
所以,道德不是超道德,对方定义错误。
如果那就是道德的话,那么,今天大家不要在这里辩论了,大家去索马里吧。
所以,道德的起源必须先有社会,在资源、制度具有的情况下才会产生道德。
如果十个人在沙漠中只有一块面包,那怎么可能产生道德呢?大家抢还来不及。
道德是这样产生的,必须资源、制度具有,资源价值有,而且分配能达到温饱,才能产生道德。
分配后不能达到温饱,也不会产生道德。
这些是人类学的研究。
从道德与温饱的逻辑关系看,人类的温饱需求是与生俱来的;但是,道德的产生是人类形成社会后才产生的。
道德的目的是维持社会的和谐,是只有在人类生存的前提下,才有社会,才能谈道德,所以谈道德必须以人类温饱为前提。
在我方的定义来看,我们谈道德不能脱离温饱。
如果在衣食充足的前提之下,我看到街上行乞的孤寡,我会掏出身上的零钱给他。
但是,我不能把我身上所有的钱,我的收入全部给他。
因为要考虑我的收入允许不允许我去做。
所以我们能做的只有这些。
下面再考虑一个饥饿的情形。
如果一个小孩子衣衫褴褛,他吃不饱,他偷了我一块面包,我会用道德谴责他吗?不会。
所以,我方说,人生存和温饱是他的全部需要,你不能用社会的需要来剥夺他那么一点点生存和温饱。
人一生只有一次,你不能用社会逼人。
假如我们现在一个人投票,赞成将对方三辩的财物充公,来满足大家的需要,这是大家公认的,这样就是对的吗?(时间到)谢谢。
(掌声)
主席:谢谢吴俊仲同学。
现在我们再来看看反方第三位代表严嘉同学是怎样反驳的。
时间三分钟。
(掌声)
反方严嘉:谢谢主席,各位好。
如果我的财产充公能够为很多的人谋福利的话,那我想我会选择这样做的。
因为人要做有道德的人。
(掌声)今天,为什么我方观点与对方会出现定义上如此大的差别呢?是因为对方辩友将“温饱”,这个衣温食饱的概念,混同于了生存。
如果照此办理的话,这个世界上就不存在不温饱的人了,因为,他们都不生存不活着了。
但,世界上还有很多不温饱的人存在啊!(掌声)下面,我从事实的角度进一步论述我方观点:第一,在贫困的情况下,完全可以谈道德。
鲁哀公六年,孔子和他的众学生“在陈绝粮”,困境之下,孔子是否就不谈道德了呢?不,孔子对子路说:“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其实,在中国历史数千年的流变过程之中,从不食周粟的伯夷叔齐,到北海牧羊的苏武;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到拒食嗟来之食的朱自清,这众多的志士仁人,用无愧之言行,甚至生命驳斥了认为“只有在温饱之后才能谈道德”的“肠胃决定论”。
(笑)二次大战的时候,面对着法西斯的疯狂空袭,英国民众也并没有丧失他们讲究道德的绅士传统。
热爱祖国、伸张正义的信念,使得众多尚还在不温不饱状态下的英国民众们顽强抗争着。
面对着这些贫寒但是高贵的灵魂,来自英国的对方辩友难道还要告诉我们“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吗?第二,即使温饱了,富足了,道德水准也并不会自然而然地就得到提高;有的时候,甚至会倒退。
中国就有句古话,叫做“饱暖思淫欲”(笑)。
而古巴比伦王国、罗马帝国的由盛及衰,正是由于举国上下不重视道德修养与道德教化、物欲横流的恶果。
日本可以算是富甲天下了吧?但是,政坛丑闻却不绝于耳:竹下登被贿赂蹬下了台;宇野宗佑被美色诱下了水;而丁丸信呢?终究没有取信于民。
(掌声)第三,对于尚未实现温饱的社会来说,谈道德不仅应该,可能,而且,尤为重要。
马克斯•韦伯的新教理论与资本主义的理论,杜维明先生的新儒学与工业东亚的阐述,无不表明了道德在社会发展中巨大的不可替代的推进作用。
在经济资源越是困乏的时候,良心和社会舆论就越是应该、而且可能承担起它们的责任,历史和现实都已经昭示了我们……(时间到)谢谢。
(掌声)
主席:谢谢严嘉同学。
现在是他们正面交锋,大展辩才的时候。
在自由辩论开始之前,让我先提醒双方代表:你们每队各有4分钟发言时间;正方同学必须先发言。
好,现在,自由辩论正式开始——
正方季麟扬:我先请问对方同学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固然是圣人。
请问,在座的四位有几个人做得到?在各位的复旦大学里面有多少人做得到?如果只有少数人做得到,这种道德在社会上能推行得了吗?第二个问题:我们李光耀总统当初在新加坡推行道德建设的时候,他是不是也同样发展了经济建设?不然,哪会有今天丰衣足食的新加坡社会?请不要回避这个问题。
第三个问题:请教对方二辩,您的《礼运•大同篇》上边“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请问“皆有所养”是温饱还是道德?请回答。
反方蒋昌建:首先指出对方一个常识性的错误:李光耀是总理,而不是总统。
(笑声、掌声)我方认为,“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我请问对方一个问题:贫困的社会中有没有道德?(掌声)
正方吴俊仲:我请问对方一个问题,又饥又寒的小孩子偷你一块面包,你会用道德去惩罚他吗?
反方季翔:难道法律中就没有道德观念吗?(掌声)
正方孙学军:对方三辩提出的问题,从他的逻辑看,好像是说越穷道德就越好。
有这个可能。
但是,我认为这是一种虚伪的表现:让穷人去穷吧,可是,我可以说你好!这样,你就不用掏腰包去帮助他解决温饱了。
——这是一个很方便的很虚伪的做法。
(掌声)反方严嘉:“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欧阳修、笛卡尔和范仲淹,哪一个不是在贫困中培养起他们的高尚的道德的?(掌声)
正方吴俊仲:我方认为,温饱……你要求他谈道德就是,我吃得饱饱的,对方饿得很惨,但是大家为了我好,这有什么不好呢?——这种观念是错的。
其次,法律不是道德,法律规定了离婚,离婚是道德的吗?法律可以规定公司破产,公司可以破产吗?所以,法律不是道德,它是代表最低的道德水平加上风俗习惯及强制力的。
法律等于道德是苏格拉底那时候的观点,对方有两位学法律的,应该知道这些。
谢谢!(笑)
反方季翔:法律中难道没有道德观念吗?从《汉谟拉比法典》到《大清律例》,从宋《刑统》到《权利法案》,请对方告诉我,哪一部法律中不包含道德观念?(掌声)正方孙学军:我们这位同学已经告诉你了,法律所规范的道德是最低层的道德,暂且不提这个问题,请问,对方刚才说了英国民众在二次大战中发扬道德精神,但是要知道,英国当时所处的社会在资本主义国家中所处的经济地位是世界上领先的。
而且,据最近的资料表
明,在二战中,英国人民的温饱程度是有史以来没有过的;营养价值,在当时食物平均分配制度下也是最好的。
因此,你不能通过这个例子来否认它是在温饱程度上讲道德的。
反方严嘉:《邱吉尔传》这样告诉我们,那时候好多穷人是怎么去填饱自己肚子的呢?是去排队买鸟食——还买不到啊!(笑,掌声)
正方季麟扬:对方同学一直回避一个问题,你们总是举仁人志士的超道德行为,告诉我们社会上每一个人都做得到。
请问对方,那么今天在座的各位,包括你我在内,有几个人做得到颜回一箪食、一瓢饮?有几个人是欧阳修?有几个人是笛卡尔?有几个人是范仲淹?
反方姜丰:既然对方辩友不喜欢谈仁人志士,那我们谈谈普通人。
刚才的对方三辩讲到一个小孩子的例子,那我问对方辩友:如果你在吃不饱的情况下,你就不谈道德了吗?(掌声、笑)
正方吴俊仲:对方是基于道德已经在心里的概念,你设身处地地想,你饿得什么都没有了,你也要谈道德,这是人道的吗?这公平吗?谢谢!(笑)
反方蒋昌建:对方认为,教唆一个人追求温饱,这就是最道德的。
我们教唆一个贫寒的人去抢麦当劳,看样子是最道德的喽?(掌声)
正方孙学军:我们的这个同学可以在他饥寒的时候帮助他,但是,如果他身上什么东西都没有,他怎么帮助呢?我们讲问题要讲究功效。
要做到任何事件都要从结果考虑,如果他根本就达不到什么功效,他何必做这件事情呢?
反方季翔:我方从来不反对温饱时也能够谈道德。
但是,今天对方讲道德,就因为十年前你吃过一碗“莫莫咂咂”(注:马来西亚的一种流行食品)吗?(笑,掌声)正方吴俊仲:对方一直回避这样的问题:超道德行为到底是不是道德?请对方回答。
反方严嘉:超道德当然不是道德。
但,如果按照对方的逻辑,那么裴多斐的《自由与爱情》诗,大概就得改成:“爱情诚可贵,自由价更高,若为‘温饱’故,二者皆可抛”了?(笑声,长久掌声)
正方孙学军:难道我们能不顾温饱而只谈道德吗?请回答这个问题。
反方蒋昌建:对方还没有论证如果温而不饱该怎么样?减肥小姐可谓是温而不饱,那这个减肥中心按照对方的逻辑不是要变成拳击场了吗?(掌声,笑)
正方吴俊仲:对方已经承认所有的超道德行为都不是道德,对方所有的论证已经证明是错误的,减肥中心减肥小姐她是为了健美,那里是温饱的,对方理解错误。
谢谢!(笑)反方姜丰:对方讲的无非是温饱也能谈道德,这些我们什么时候反对过呀?问题是对方所要论证的是:没有温饱就绝对不能谈道德。
请对方举例说明,哪怕是一个,人类社会在何
时、何地、何种情况下,一点道德都不谈?
正方孙学军:请对方不要搞错,我方在开始就说:“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是指我们谈道德不能够脱离温饱。
对方能对这个问题做出批评吗?
反方蒋昌建:任何理论应用到任何一个历史时期,比解一个一次方程都简单。
请对方不要回避我们的问题,请举出你们的实例来。
正方吴俊仲:我方的论点,对方没有任何批驳,所以,我方的定义已经成立了。
(哄笑)其次,对方的解释依然是在饥寒的情形下你可以对他进行道德要求,这可以吗?请回答。
反方季翔:你的论点不是自己说成立就成立了,不然,还要评委们干什么?(全场大笑,掌声如雷)
正方吴俊仲:对我方的论点,对方没有任何攻击。
没有攻击,难道还不能成立吗?没有攻击难道我们就失败了吗?
反方姜丰:这是因为对方可攻击的地方实在太多了,我们攻击不过来嘛!(笑声,掌声)(正方铃响,时间到)
主席:请继续(指反方)。
反方蒋昌建:对方把温饱等同于生存,我们说人类社会一开始就处于饥寒状态,那么,按照对方逻辑,人类社会早就不存在了,你我之间恐怕不是在这里辩论了,而是在哪个阴曹地府里展开了。
反方严嘉:本该修身养性的和尚尼姑们如果信奉的都是“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的话,那恐怕是练不成什么正果的。
(笑声,掌声)
反方季翔:“世界上不是缺少道德,只是缺少发现道德的眼睛。
”莎士比亚早就告诫英国人:“如果丧失天良,即使用钢盔铁甲包装起来,也是赤身裸体的。
”
反方姜丰:荀子早就说过:“争则乱,乱则穷。
”所以我们走向温饱的过程当中,更要谈道德,否则越走越穷,什么时候才能达到温饱呢?
反方蒋昌建:对方认为由贫困向温饱的追求的过程当中,可以不谈道德,这就告诉我们一个基本的理论,就是:天下大乱,才能达到天下“大饱”。
(大笑)
反方严嘉:如果这样的话,那恐怕不是“争则乱,乱则穷”。
而是“争则乱,乱则饱”了!(大笑)
反方季翔:我方从来就不否认谈道德和温饱有关系。
但,关键是这个关系是什么?是谈了道德才能温饱呀!
反方姜丰:对方辩友一直是“坐飞机扔炸弹——空对空”。
讲来讲去,我们问了那么多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