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简史》名校考研真题(魏晋南北朝隋唐美术)【圣才出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章魏晋南北朝隋唐美术
一、名词解释
1.传神论[厦门大学2005年研]
答:“传神论”是中国古代美术史中有关美学的一个命题,东晋画家顾恺之是已知画史上最早用“传神”评价美术现象的。历来传神论者,大体有两种意见:一类贵神贱形;另一类形神兼得,由形似求神似。一般文人写意画家为前者,宫廷、肖像画家为后者,从理论意义上看,彼此是相互补充的。前者并非完全否定形似,要求的不过是约形;后者也并非外形的酷似,而是要求更严。为达到传神的目的,对观察与描绘方法古代画家主张整体、运动地观察对象,反对孤立、静止的表现方法,这一原则在元代以后传神论述中取得一致认同。
2.颜真卿[厦门大学2012年研]
答:颜真卿,字清臣,人称颜鲁公,是唐代中期杰出书法家。他创立了“颜体”楷书,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楷书四大家”。他的行书遒劲郁勃体现了大唐帝国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被后世誉为“天下第二行书”。颜真卿用笔匀而藏锋,内刚劲而外温润,字的曲折出圆而有力。楷书代表作品有《东方画赞碑》《中兴颂》和《颜家庙碑》等。真书墨迹有《自书告身》,其行草书《祭侄文稿》《争座位帖》抑扬顿挫,上下气脉连属,信笔书来。通篇气势完足,皆无妩媚之态。
3.《步辇图》[厦门大学2012年研]
答:《步辇图》是唐朝画家阎立本的名作之一,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描绘了贞观五
年,唐太宗下嫁文成公主与吐蕃王松赞干布的联谊事件。画幅右面是坐在步辇上的唐太宗被九名肩抬步辇和掌扇的宫女簇拥着,画幅左面是身着小团花衣、拱手致意的禄东赞,他被典礼官引见给太宗皇帝。禄东赞及其随从的举止、相貌有着强烈的高原民族特色,容貌神情恰当地刻画出禄东赞睿智聪颖而又谦和的性格特征;唐太宗的形象表现则更为成功,在深沉谦和的外表中流露出深才大略和非凡气度。这幅作品忠实地表现了唐代中央政权与边远民族的友好交往,至今仍然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同时人物形象和性格特征的成功塑造也表达出肖像画创作的成就。
4.曹衣出水[厦门大学2011年研]
答:“曹衣出水”指的是画家曹仲达的一种绘画风格。曹仲达,来自中亚曹国,为北齐重要画家,以画“梵像”著称。其画风以细劲的线描表现衣纹,犹如从水中出来,后世评述他的风格说:“曹之笔,其体稠叠而衣服紧窄”,即有“曹衣出水”之说。与唐代画家吴道子的“吴带当风”画风并称画史。“曹家样”的风格对佛教美术具有重要影响,并概括了佛教艺术最初传入的几个世纪中外交融的艺术风格。
5.《画品》[厦门大学2010年研]
答:《画品》是南齐画家、理论家谢赫的作品,是保存至今的最早一部绘画理论著述。除对27位画家分品第高下外,其序中提出的“六法”作为品评绘画的标准,对后世影响极大。所谓“六法”,即“一气韵生动,二骨法用笔,三应物象形,四随类赋彩,五经营位置,六转移模写。”“六法”的提出是古代长期实践和理论探讨的具有总结意义的完整知识,在绘画发展史上有重要意义。
6.“吴带当风”[厦门大学2006、2009年研]
答:“吴带当风”指的是唐朝画家吴道子的一种绘画风格。吴道子是古代最负盛名的画家之一,被誉为“画圣”。他善画佛像,笔势圆转,所画衣带如被风吹拂。后人便以“吴带当风”称美其高超画技与飘逸的风格。吴道子结合内容的表现和形象的创作,在运用线条上,渗透着强烈的情感,大大提高了绘画艺术中诸种表现因素的统一性,为后世积累了丰富的艺术经验。
7.“外师造化”[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研;厦门大学2007年研]
答:“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唐代画家张璪所提出的艺术创作理论,是中国美学史上“师造化”理论的代表性言论。造化是指大自然,心源是指内心的感悟。“外师造化”是指画家应以大自然为师。艺术创作来源于对大自然的师法,但是自然的美并不能够自动地成为艺术的美,对于这一转化过程,艺术家内心的情思和构设是不可或缺的。
8.六法[厦门大学2007年研]
答:“六法”出自南齐前后的画家、理论家谢赫的绘画理论著作《画品》,这是古代第一部对绘画作品、作者进行品评的理论文章。“六法”即:①“气韵生动”,是把生动的反映人物精神状态和性格特征作为艺术表现的最高准则;②“骨法用笔”,是指通过对人物外表的描绘而反映人物特征的笔法要求;③“应物象形”,是指画家的描绘要与所反映的对象形似;
④“随类赋彩”是指色彩与所画的物象相似;⑤“经营位置”,是指绘画的构图;⑥“传移模写”,是指绘画的临摹和复制。“六法”的提出是古代长期绘画实践和理论探讨的具有总结意义的完整认识,在绘画发展史上有重要意义。“六法”是一个互相联系的整体。“气韵生动”是对作品总的要求,是绘画中的最高境界。
9.洛神赋图[厦门大学2006年研]
答:《洛神赋图》是著名画家顾恺之的作品,它是依据曹植的《洛神赋》而作。此图分为三个部分,曲折细致而又层次分明地描绘着曹植与“洛神”真挚纯洁的爱情故事。人物安排疏密得宜,在不同的时空中自然地交替、重叠、交换,而在山川景物描绘上,无不展现一种空间美。画中的洛神含情脉脉,若往若还,表达出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惆怅情义,使人体验到顾恺之概括为“悟对通神”艺术主张的绘画表现。此图卷无论从内容、艺术结构、人物造形、环境描绘和笔墨表现的形式来看,都不愧为中国古典绘画中的瑰宝之一。
10.吴道子[厦门大学2005年研]
答:吴道子,唐朝著名画家。早年孤贫喜欢作画,未及弱冠,便能“穷丹青之妙”。他是中国山水画的祖师,被后人尊称为“画圣”,素有“吴带当风”的美誉,他的人物绘画更是“冠绝于世”。擅画佛道人物,远师南朝梁张僧繇,近学张孝师,笔迹磊落,势状雄峻,生动而有立体感。曾在长安、洛阳等地寺观作佛道宗教壁画三百馀间,情状各不相同。落笔或自臂起,或从足先,均能不失尺度;写佛像圆光、屋宇柱梁,或弯弓挺刃,不用圆规矩尺,一笔挥就。所绘人物,善用状如兰叶或蓴菜条之线条表现衣褶,使有飘举之势,人称“吴带当风,”又喜以焦墨勾线,略加淡彩设色,又称“吴装”。
11.顾恺之[厦门大学2004年研;清华大学2006年研]
答:顾恺之是东晋最伟大的一位画家,也是早期的绘画理论家,字长康,小字虎头。顾恺之的绘画注重表现人物精神面貌,尤其重视眼神的描绘。据记载。他作画数年不点眼睛,认为绘画中人物形体的美丑对绘画的意义不是最紧要的,而传神的关键是描绘眼睛。张彦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