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水》说课稿

合集下载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水》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水》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水》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神奇的水”。

通过本章学习,让幼儿了解水的性质、用途以及在水中的简单物理现象。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水的性质,知道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具有流动性和溶解性。

2. 培养幼儿对水的节约意识,懂得水的重要性,了解水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3. 引导幼儿观察水中的一些简单物理现象,如浮力、折射等,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了解水的性质和用途,培养节约用水的意识。

难点:引导幼儿观察水中的简单物理现象,如浮力、折射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水、透明容器、色素、浮力实验器材、折射实验器材等。

学具:画纸、彩笔、调色盘、小勺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幼儿展示一个装满水的透明容器,让幼儿观察并描述水的性质,如无色、无味、透明等。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通过浮力实验,让幼儿观察并了解浮力现象。

(2)教师通过折射实验,让幼儿观察并了解光的折射现象。

3. 随堂练习(5分钟)(1)让幼儿动手操作,将色素加入水中,观察水颜色的变化。

(2)让幼儿用小勺舀水,体验水的流动性。

4. 教学难点突破(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幼儿了解水的溶解性和浮力原理,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

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板书神奇的水2. 板书内容:(1)水的性质:无色、无味、透明、流动性、溶解性(2)水的用途:生活用水、农业用水、工业用水等(3)水中物理现象:浮力、折射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的用水情况,记录下来并和同学们分享。

答案:略2. 作业题目:用画笔画出水的流动过程。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形式,让幼儿了解了水的性质、用途以及简单物理现象。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及时进行反思和调整教学方法。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神奇的水》说课稿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神奇的水》说课稿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神奇的水》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神奇的水》这一课,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探究,了解水的特性和水的作用。

教材从儿童的认知规律出发,以实验和探究活动为主线,引导学生发现水的神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操作,符合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

二. 学情分析针对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对水并不陌生,生活中处处都有水的存在。

但是,他们对水的特性和水的作用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探究,发现水的神奇,理解水的特性和水的作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水的特性和水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验和探究,发现水的神奇,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初步形成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明白水的重要性,培养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水的特性和水的作用。

2.教学难点:水的表面张力、水的溶解作用等。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以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为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让学生初步感受水的神奇,激发学生的兴趣。

2.探究水的特性:学生分组实验,观察水的表面张力、水的蒸发等现象,引导学生发现水的特性。

3.探究水的作用: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水对生物的影响,对环境的作用。

4.总结与拓展:学生总结水的特性和水的作用,思考如何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简洁明了,突出水的特性和水的作用,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将从学生的知识掌握、实验操作、思考讨论等方面进行,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九. 说教学反思在教学结束后,我将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这就是我对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神奇的水》这一课的说课稿。

《神奇的水》幼儿园大班教案5篇

《神奇的水》幼儿园大班教案5篇

《神奇的水》幼儿园大班教案5篇《神奇的水》幼儿园大班教案1活动目标:1、在玩的过程中积累对水的认识,直观地感知水的毛细作用,发现水的张力。

2、能够大胆猜想,细心观察,交流自己的观察研究发现,尊重事实。

3、初步感知和经历科学探索的方法及趣味,激发爱科学的情感。

活动准备:1、知识准备:幼儿玩过水,知道水的一些基本特点及与人们的关系。

2、物质准备:幼儿方面:一次性杯子(有大半杯水)人手一个;托盘4个(每组一个),内放装了蜡笔的小碗、放了餐巾纸的小碗、抹布;四小碗回形针。

教师方面:装了一半水的杯子一个,装餐巾纸、回形针的小篮一个,装满水的大雪碧瓶两个。

3、环境准备:置放好桌面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一、激发幼儿探索兴趣小朋友们好,以前老师带你们玩过水吗?(玩过)那你们发现水是怎么样的呢?其实,水还有很多有趣的地方,也能让我们知道一些道理,想不想再来玩?(想)看,老师请来了谁和我们一起玩?(取出餐巾纸并折叠)餐巾纸说:“我想把脚伸到水里玩一会儿,就伸到这里吧,画个记号清楚点。

你们猜猜,餐巾纸放进去后会发生什么事。

(要烂的)(要吸水的)到底是不是这样呢?怎样才能知道你们猜得对还是不对?二、通过操作,发现水的毛细现象和张力现象1、发现水会顺着纸往上“爬”这个特性(即水的毛细现象)。

①幼儿操作。

瞧,餐巾纸朋友已经在你们桌上了,轻轻拿起来,每人一张,可以用老师的方法,让水浸到有记号的地方,看看能发现什么,和你猜的是不是一样。

提问:谁来把发现告诉大家?(水是自己上去的还是你把纸都浸下去了?和你猜的一样吗?)看来,有时候猜想的和事实是不一样的,需要实验来证明。

②、教师验证。

老师也来试一试:我放到有记号的地方,看,水怎么样了?(爬上去了)太有趣了。

我们知道,水是往低处流的,怎么会往上爬呢?:原来,餐巾纸上有很多细小的毛孔,水会顺着毛孔往上爬。

这是水的一个本领。

想不想知道这个本领的名字呀?科学家把水的这个本领叫“水的毛细现象”。

苏教版科学三上《神奇的水》说课稿

苏教版科学三上《神奇的水》说课稿

苏教版科学三上《神奇的水》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神奇的水》这一课,通过一系列关于水的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水的一些基本性质和特点。

教材以实验为基础,注重学生的操作和实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对水有了初步的认识,知道水的一些基本用途,比如饮用、洗涤、灌溉等。

但是,他们对水的其他性质和特点的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引导他们通过实验和观察,发现水的神奇之处。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水的几种常见用途,了解水的一些基本性质和特点。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认识到水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增强节约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水的性质和特点,水的常见用途。

2.教学难点:通过实验和观察,发现水的神奇之处。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发现水的神奇性质。

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验器材,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关于水的谜语,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课的主题。

2.实验一:水的溶解性。

让学生观察和操作,发现水能溶解许多物质。

3.实验二:水的表面张力。

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水表面的分子间作用力。

4.实验三:水的过滤。

引导学生观察水的过滤过程,了解水的过滤原理。

5.讨论:通过实验,让学生发现水的神奇之处,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节约和保护水资源。

6.小结:总结本课的主要内容,强化学生的学习成果。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简洁明了,突出本课的重点内容,包括水的溶解性、表面张力、过滤原理等。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将从学生的知识掌握、实验操作、讨论参与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九. 说教学反思在课后,我将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3.3《神奇的水》说课稿2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3.3《神奇的水》说课稿2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3.3《神奇的水》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 3.3《神奇的水》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水的特性和水的作用。

教材从生活中的水入手,引导学生探究水的性质,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实验操作,又有思考讨论,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思考。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喜欢探究。

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有限,对水的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验和教学活动来丰富他们的认识。

此外,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来理解水的性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水的特性,知道水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探究水的性质。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珍惜水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水的特性和水的作用。

2.教学难点:理解水的表面张力、溶解等特点。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出示生活中水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水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水的来源和作用,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3.实验观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水的性质,如表面张力、溶解等。

4.讨论交流:学生分享实验观察结果,讨论水的特性和作用。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水的性质,强调水的重要性。

6.拓展延伸:学生思考如何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

7.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学生谈收获。

七. 说板书设计1.板书内容:水的特性和水的作用。

2.板书设计:采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示水的性质和作用。

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反思收获和不足。

2.同伴评价:学生互相评价,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3.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神奇的水》说课稿

《神奇的水》说课稿

《神奇的水》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我是新乡市新区小学的一名科学课教师,今天我说课的内容《神奇的水》,我准备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说。

一、说教材《神奇的水》是小学《科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课的内容,与《观察水》一课共同组成对水的认识。

本课是在学生已对水的颜色、气味、味道等物理性质有了基本的认识后,由教师带领学生研究水的毛细现象和表面张力现象,并了解水的这些本领在生活中的应用。

让学生从一般性地认识水到了解水的一些特殊性质,使学生对水的性质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

二、说设计思想在目前小学科学教学中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不仅要继承传统教学的优点,而且要结合现代教育理念和先进教学手段来进行。

本节课的设计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运用探索导学法,借助各种教学手段,依据从宏观到微观、从结构到功能的认知规律进行知识的传授。

(2)、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各种探究活动中,以师生共同探究来促进学生知识的建构,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实验能力和协作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

(3) 、注重直观性教学。

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想、实验经历基本的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的探究方法,培养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

三、说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观察与实验,理解水的毛细现象和表面张力,获得对水的初步认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实验、认真观察来获取知识与相关信息,并知道如何运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水的特征,知道要怎样利用水的特征为生活服务。

教学重点是认识水的毛细现象、表面张力现象。

教学难点是认识水的表面张力。

四、说教法、学法本节课是在学生对水的颜色、气味、味道已有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对学科知识的整合,让学生采用分组合作的学习方式经过猜测、实验、观察、汇报交流的探究过程,认识水的毛细现象和表面张力现象。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我采用教师示范操作,学生分组实验,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汇报等方式,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方式来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水》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水》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水》一、教学内容《神奇的水》选自幼儿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内容涉及水的特性、水的用途、节约用水等知识点。

具体内容包括:水的三态变化、水的浮力现象、水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水的三态变化,知道水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转换。

2. 通过实践操作,感受水的浮力现象,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3. 增强幼儿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水的浮力现象及其应用。

教学重点:水的三态变化、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水、冰、热水、浮力实验器材、图片、视频等。

学具:彩笔、画纸、实验器材、记录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带领幼儿观察冰块,让幼儿触摸并描述感受。

(2)将冰块放入热水,观察冰块融化成水的过程。

2. 例题讲解(1)讲解水的三态变化,结合图片和视频,使幼儿更加直观地理解。

(2)通过实验,展示水的浮力现象,引导幼儿观察并思考。

3. 随堂练习(1)让幼儿动手做浮力实验,观察不同物体的浮沉情况。

(2)让幼儿分组讨论,分享实验心得。

(2)强调节约用水的重要性,教育幼儿从小事做起。

5. 课堂延伸(1)让幼儿观察生活中的浮力现象,如船只、救生圈等。

(2)组织幼儿参观污水处理厂,了解水资源的珍贵。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神奇的水》2. 内容:(1)水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2)浮力现象:轻物体浮在水面上,重物体沉入水底(3)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小朋友用自己的话描述水的三态变化。

(2)观察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了浮力现象,举例说明。

2. 答案:(1)水的三态变化:冰块融化成水,水蒸发成水蒸气。

(2)浮力现象:船只在水面上行驶,救生圈能让人浮在水面上。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次教学活动中,幼儿对水的三态变化和浮力现象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课堂氛围活跃。

但在实验环节,部分幼儿操作不够熟练,需要教师进一步指导。

中班科学教案《神奇的水》-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中班科学教案《神奇的水》-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中班科学教案《神奇的水》-范文模板及概述示例1:中班科学教案《神奇的水》引言:水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它不仅是生命的基础,还具有许多神奇的特性。

通过本次科学教案,让幼儿们深入了解水的特性和用途,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一、目标:1. 让幼儿了解水的特性和重要性;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3. 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水的特性:透明、无味、无色、流动;2. 水的重要性:饮水、洗涤、种植等;3. 水的三态:液态、固态、气态。

三、教学过程:1. 导入:以问题引导幼儿思考水的特性和用途;2. 实验:让幼儿通过实验观察水的特性,如流动性、透明性等;3. 游戏:设计有趣的游戏,让幼儿体验水的流动性和浸透性;4. 制作手工:利用水的流动性和凝固性,进行水彩画制作;5. 总结:让幼儿回顾所学内容,强化对水的理解。

四、延伸活动:1. 观察自然界中水的存在形式,如云、雨、雪等;2. 收集水的图片或资料,让幼儿展示并分享;3. 制作水的实验装置,观察水的三态转变。

五、评价:根据幼儿的参与程度和表现,进行个别评价,及时纠正错误,表扬优秀表现,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动手能力。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发现幼儿对水的认识有所提升,但还需进一步加强观察力和探究能力。

下一次教学可以引入更多有趣的实验和游戏,以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结语:水是一种神奇的物质,通过本次教学,让幼儿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欣赏水的特性和用途,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探究精神。

希望通过这次活动,幼儿们能够爱上科学,探索更多神奇的科学世界!示例2:中班科学教案《神奇的水》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水的来源和作用。

2. 培养幼儿观察和实验的能力。

3. 增强幼儿对水资源的珍惜和保护意识。

4. 提升幼儿的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教学用具:水壶、水杯、水瓶、水盆等。

2. 教学资料:有关水的图片、视频等。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水》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水》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水》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神奇的水”。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水的性质、用途以及如何保护水资源。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水的性质,知道水在不同环境下的变化。

2. 培养幼儿对水的循环和节约用水的意识。

3.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和合作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水在不同环境下的变化,以及如何保护水资源。

教学重点:水的性质、用途以及水的循环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实物水、水杯、冰块、热水、放大镜、水循环图、水泵模型。

学具:画纸、彩笔、记录本、水循环实验器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冰块、热水、普通水,让幼儿观察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2. 讲解水的性质(10分钟)(1)介绍水的基本性质,如无色、无味、无臭、透明等。

(2)讲解水在不同环境下的变化,如冰、水、蒸汽。

3. 水的用途(5分钟)引导幼儿思考水的用途,如饮用、洗浴、灌溉等。

4. 水循环过程(10分钟)(1)展示水循环图,讲解水循环的过程。

(2)进行水循环实验,让幼儿观察并记录。

5. 节约用水(5分钟)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节约用水,培养幼儿的节约意识。

6. 随堂练习(10分钟)发放画纸和彩笔,让幼儿画出水的循环过程。

让幼儿分享本节课的收获,鼓励他们用语言表达。

六、板书设计1. 水的性质:无色、无味、无臭、透明2. 水的变化:冰、水、蒸汽3. 水的用途:饮用、洗浴、灌溉等4. 水循环过程:蒸发、降水、地表水、地下水5. 节约用水:关闭水龙头、回收利用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水的循环过程,并标注各环节。

答案:略2. 作业题目:思考生活中如何节约用水,记录下来。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讲解、实验、讨论等形式,让幼儿了解了水的性质、用途和水循环过程。

课后可以带领幼儿参观水泵房,深入了解水资源的珍贵和如何保护水资源。

大班神奇的水教案(优秀17篇)

大班神奇的水教案(优秀17篇)

大班神奇的水教案(优秀17篇)大班教案奇妙的水1活动目标:1、通过实验,了解浓度和水之间的关系,对科学现象感兴趣。

2、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看到的现象并愿意和同伴交流。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教师:红色的饱和糖水、透明水。

幼儿:抹布人一块第一次操作:普通红色水、透明水(每人一份)第二次操作:普通红色水、透明水(每人一份)、糖(每组一份)勺子(每人一个)第三次操作:@红色的饱和糖水(每组一份)@糖(每组一份)勺子(每人一个)普通的红色水、透明的水(每人一份)活动过程:一、教师表演魔术,引起幼儿活动兴趣。

1、导入,幼儿猜测。

教师:今天谢老师要给小朋友表演一个魔术,请你看看,老师手里有什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老师把手里的红色的水倒在透明的水里,会变成什么样子呢?2、教师实验。

教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老师慢慢的将红色的水倒在透明的水里,能不能变成两层?二、幼儿尝试探索实验。

1、试一试。

教师:小朋友,那么你们想做这样神奇的水吗?现在请你们用桌上的水来试一试,看看你们能不能做出这样奇妙的水来。

2、讨论:教师:小朋友,你们成功了吗?教师:为什么你们没有成功呢?(想一想,和你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

)三、出示神秘的添加物“糖”,幼儿再次进行探索。

1、出示糖。

教师:因为老师的水里加了一种的东西,而你们的水里没有,是什么呢?(糖)教师:老师的水里加了糖,可是你们看到糖了吗?糖去哪了?总结:糖都溶解在了水里,所以我们看不见。

2、幼儿进行探索实验。

教师:这一次请小朋友用桌子上的材料再来试一试吧!3、讨论。

教师:孩子们,这次你成功了吗?@成功了。

你是怎么做的?(和大家分享成功的方法)@没有成功。

为什么加了糖还是没有成功?(幼儿讨论)总结:放很多很多的糖。

四、出示红色的饱和糖水。

幼儿进行探索。

1、出示饱和的红色水,幼儿观察讨论。

2024年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水》

2024年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水》

2024年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水》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科学探究教材第四章《身边的科学》,详细内容为《神奇的水》。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让幼儿了解水的性质、用途以及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知道水的性质,了解水的基本用途。

2. 培养幼儿节约用水、爱护水资源的意识。

3. 提高幼儿观察、实验、表达等科学探究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水的性质、用途以及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难点:通过实验观察,让幼儿理解水的性质并学会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水、玻璃杯、色素、滴管、小船、浮力球、课件等。

学具:水、玻璃杯、色素、滴管、小船、浮力球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个装有水的小鱼缸,引导幼儿观察小鱼缸中的水,激发幼儿对水的好奇心。

2. 新课导入(10分钟)(1)教师通过课件展示水的性质,如无色、无味、透明等。

(2)教师提问,引导幼儿思考水的用途。

3.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演示滴管实验,让幼儿观察水滴在玻璃杯中的现象。

(2)教师讲解水的浮力现象,如小船、浮力球在水中的表现。

4.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发放学具,让幼儿进行实验操作。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的疑问。

(2)教师强调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发放作业纸,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完成作业。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神奇的水》2. 内容:(1)水的性质:无色、无味、透明、浮力等。

(2)水的用途:生活用水、农业用水、工业用水等。

(3)节约用水:关紧水龙头、一水多用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小朋友与家长一起调查家里一天的用水情况,并记录下来。

(2)思考如何节约用水,并与家人分享。

2. 答案:(1)用水情况记录表。

(2)节约用水的方法,如:洗澡时关闭水龙头,洗菜水用来浇花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观察幼儿对水性质的理解程度,以及对节约用水意识的培养。

神奇的水说课稿

神奇的水说课稿

神奇的水说课稿
《神奇的水》说课稿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课《神奇的水》,本单元选择水的话题,作为研究地球与宇宙版块中“地球物质之二——水”的切入点。

引导学生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待水与生命更深层次的关系,通过一系列动手实践活动认识水的溶解性、毛细现象、表面张力,认识全球范围的缺水问题,水污染问题等。

本课与《观察水》共同组成对水的认识。

本节课,老师要带领学生研究水的毛细现象、表面张力、溶解性等神奇现象,并了解水的这些本领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对水的性质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

同时教育学生在生活中要有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二、说教学目标
 1、知道水能够产生毛细现象,表面张力现象和溶解现象,了解水的其他本领;了解毛细现象、表面张力、溶解性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让学生经历实验的过程,能够通过观察,实验、归纳、发现水的性质。

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如语言、文字、图画等)描述水的神奇之处。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水》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水》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水》一、教学内容本活动选自幼儿科学教育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具体内容为《神奇的水》。

通过本章学习,让幼儿了解水的特性、用途以及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水的性质,知道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具有流动性和溶解性。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提高幼儿的科学素养。

3. 增强幼儿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水的流动性和溶解性的理解。

2. 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水的特性,学会节约用水。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水、杯子、色素、盐、糖、滴管、计时器等。

2. 学具:每组一份水、杯子、色素、盐、糖、滴管。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组织幼儿观察教室里的水龙头、水池等,让幼儿谈论自己对水的认识。

2. 讲解水的性质(10分钟)(1)教师展示水,让幼儿观察、描述水的颜色、味道、透明度。

(2)教师通过实验,展示水的流动性和溶解性。

3.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水可以流动?”(2)教师通过实验,让幼儿观察水流动的过程。

4.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幼儿分组进行实验:将色素、盐、糖分别加入水中,观察变化。

(2)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5. 小结与讨论(10分钟)(2)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节约用水。

六、板书设计1. 水的性质:无色、无味、透明;流动性和溶解性。

2. 节约用水方法:关闭水龙头、一水多用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小朋友画一幅关于节约用水的画。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参观污水处理厂,让幼儿了解水资源的重要性,提高幼儿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水的流动性和溶解性的理解。

2. 实践情景引入:确保情景与幼儿的生活经验紧密相关,提高幼儿的参与度。

3. 例题讲解:通过实验让幼儿直观地理解水的性质,特别是流动性和溶解性。

中班科学教案神奇的水说课稿

中班科学教案神奇的水说课稿

中班科学教案神奇的水说课稿简介在中班的科学教学中,我们将介绍有关神奇的水的实验,让孩子们深入了解水的特性和变化过程。

通过这个教案,孩子们将能够掌握一些有关水的基本知识,并通过实际操作来观察和感受水的神奇之处。

课堂目标•通过实际观察和实验,使孩子们了解水的特性和变化过程。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和实验探索能力。

•提高孩子们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准备材料1.水杯2.冰块或冰块模具3.热水4.一个空的透明塑料瓶5.食盐6.小量的食用色素7.色彩浓度不同的果汁(例如橙汁、苹果汁等)教学步骤1. 引入(5分钟)•向孩子们展示一个装有水的杯子,让孩子们观察水的颜色、状态等。

•引导孩子们思考一些关于水的问题,例如:水是什么颜色的?水可以变成其他颜色吗?水可以变成固体吗?等等。

2. 实验1:水的状态变化(15分钟)2.1 观察冰块的变化•向孩子们展示一个冰块,并请他们触摸冰块并描绘它的特点。

•让孩子们将冰块放在一个容器中,观察冰块的变化过程。

•提问:冰块变成了什么?为什么会变成这样?2.2 实验观察热水的变化•向孩子们展示一杯热水,并请他们触摸杯子来感受水的温度。

•调动孩子们的猜测,问孩子们觉得热水还能变成其他状态吗?•将一杯热水放置在教室中,等待几分钟,观察热水的状态变化。

3. 实验2:水与其他物质的互动(20分钟)3.1 实验:水与盐的互动•向孩子们展示一瓶装有盐的瓶子,并让他们观察盐的颜色和形状。

•将适量的盐加入一杯水中,搅拌均匀。

•让孩子们观察和描绘水的变化,提问:水变成了什么?为什么会变成这样?3.2 实验:水与食用色素的互动•向孩子们展示几种颜色不同的食用色素,并让他们观察和描述色素的特点。

•将几滴不同颜色的食用色素加入一杯水中,观察水的变化。

•让孩子们描绘水的颜色变化和原因。

3.3 实验:水与果汁的互动•向孩子们展示几种颜色不同的果汁,并让他们观察和描述果汁的特点。

•将一些果汁加入一杯水中,观察水的颜色变化。

神奇的水说课稿

神奇的水说课稿

神奇的水说课稿神奇的水说课稿1各位评委,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第3课《神奇的水》,接下来我从一下几个方面来说说我上的这节课。

一、说教材:本课与《观察水》共同组成对水的认识,在《观察水》一课,学生已对水的颜色、气味、味道等物理性质有了初步的认识。

本节课,主要带领学生研究水的毛细现象、表面张力等神奇现象,并了解水的这些本领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对水的性质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结合三年级孩子的实际,遵循课标精神,我确定了以下目标:过程与方法1、经历从观察一发现一预测一实验—验证一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

2、通过观察、实验、测量、记录等方法获取知识与信息,能用语言文字或图画描述观察的现象与结果,能够在观察、实验中发现水的其他性质。

知识与技能1、能区分假设与事实,会猜测并通过做实验进行验证。

2、知道水能产生毛细现象,了解毛细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3、通过细心观察、比较实验现象,发现水面形状的变化,了解水的表面张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小组合作学习的好习惯,能够细心观察,尊重事实,尊重别人的意见,愿意与同学交流看法。

2、知道可以利用生活中的物品进行实验研究,在实验中能大胆猜测,科学验证。

教学重点通过探究感知水的毛细现象和表面张力。

教学难点:会进行恰如其分的猜测,并通过实验进行科学验证。

三、教学准备:报纸、曲别针、餐巾纸、粉笔、红墨水、水杯、硬币、滴管、学生直尺、布条、玻璃棒等。

四、说教法学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教法的体现必须在启发性原则和自主性原则的指导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

本节课对水的研究,就是以学生原有认识为基础,通过一系列动手实践活动,认识水的有关性质,如水的毛细现象、表面张力等。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突出学科知识的整合,强调探究过程中的体验,引导学生从多角度看待水,将有关说的学习置于生命之源的广阔背景下,使学生体会到联系生活的教育所带来的魅力。

苏教版科学三上《神奇的水》优秀说课稿

苏教版科学三上《神奇的水》优秀说课稿

苏教版科学三上《神奇的水》优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神奇的水》是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本课主要通过一系列关于水的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水的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课文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操作能力,对水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对水的性质和特点的认识还比较肤浅,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进一步深化。

此外,学生们的思维方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需要通过具体的实验现象来理解水的性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水的性质,学会用实验的方法验证水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水的性质,学会用实验的方法验证水的性质。

2.教学难点:理解水的性质的深层含义,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对水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验观察:引导学生进行水的实验,观察水的性质,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操作能力。

3.讨论交流:引导学生讨论水的性质,培养学生表达和交流能力。

4.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水的性质,深化对水的认识。

5.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简洁明了,突出水的性质,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八. 说教学评价本课通过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讨论交流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重点关注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

九. 说教学反思本课通过学生的反馈和自我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神奇的水教案

神奇的水教案

《神奇的水》说课一、教材分析《神奇的水》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生命之源——水》单元的第3课。

《神奇的水》这一课,让学生通过研究水的毛细现象、溶解现象、表面张力、浮力、压力等神奇现象,了解水的这些本领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使学生对水的性质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

本课重点是引导学生认识毛细现象、水的表面张力,难点是引导学生探究感知水的毛细现象和表面张力。

这一课很好地体现了科学探究的过程:观察——发现——推测——证实,能较好地训练学生运用实验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

二、学情分析从幼儿园到小学一二年级,学生在与水打交道的过程中,已经对水、水的神奇现象有一定的了解,但是这些信息在学生的脑中是零碎的、模糊的,所以,在学习《观察水》和《神奇的水》时,我们要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实验、比较等科学的方法来认识神奇的水,使学生对水的性质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

《神奇的水》是三年级的一节科学课。

三年级的学生刚接触科学课,他们喜欢上科学课,对科学课充满兴趣,特别是对科学实验充满好奇心,本课毛细现象实验较简单,实验现象也很明显;水的表面张力实验有一定的难度,对学生具有挑战性,所以本节课以实验、游戏贯穿始终,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发现问题、通过实验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快乐学习。

本单元首次安排了猜测,它是“搞科学”的重要一步,它对科学发现、科学概括具有重要作用,但是,三年级的学生对实验感兴趣,更多是学生觉得实验好玩,而对实验的最终目的不能很好的认识,因此教师要着重对学生实验习惯、实验方法、实验技能的培养。

三、设计思路《神奇的水》一课是学生通过观察、测量、体验、描述、实验、记录等方法对水的毛细现象和表面张力等水本身所具有的一些特性及奇妙现象进行学习和探究。

在设计时,首先分析如何正确的解决和处理“过程与结果的关系”的问题。

不把“表面张力”这一概念直接灌输给学生,而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着重学生们的探究过程,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探究活动,将科学探究、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的结合起来。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水》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水》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水》第一章:活动目标1.1 了解水的特点和作用,知道水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1.2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激发探索欲望。

1.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提高观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1.4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创新能力。

第二章:活动重难点2.1 活动重点:让幼儿了解水的特点和作用,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

2.2 活动难点:让幼儿通过实验观察,发现水的神奇变化。

第三章:活动准备3.1 物质准备:水、杯子、盐、糖、颜料、冰块等。

3.2 环境准备:宽敞的实验桌、充足的光线、舒适的座椅。

第四章:活动过程4.1 导入:教师出示一杯水,引导幼儿观察水的特点,引发幼儿对水的兴趣。

4.2 探索水的神奇:教师带领幼儿进行一系列实验,如盐水、糖水、颜料水等,让幼儿观察水的变化,引导幼儿发现水的神奇之处。

4.3 分享发现:让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实验现象,培养幼儿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第五章:活动延伸5.1 家庭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进行一次关于水的实践活动,如观察生活中的用水场景、尝试制作冰块等。

5.2 环境创设:在班级环境中布置“水的神奇”展示区,让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

5.3 区域活动:在科学区设置“水的神奇”实验角,提供相关材料,让幼儿自主探索。

第六章:教学方法6.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让幼儿了解水的相关知识。

6.2 实验法:教师引导幼儿进行实验操作,让幼儿直观地感受水的神奇变化。

6.3 观察法: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6.4 互动法: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之间进行互动,提高幼儿的参与度。

第七章:活动步骤7.1 第一步:教师出示一杯水,引导幼儿观察水的特点,引发幼儿对水的兴趣。

7.2 第二步:教师带领幼儿进行一系列实验,如盐水、糖水、颜料水等,让幼儿观察水的变化,引导幼儿发现水的神奇之处。

7.3 第三步:教师组织幼儿分享实验现象,培养幼儿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7.5 第五步:教师布置延伸活动,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进行实践活动。

中班科学教案神奇的水说课稿

中班科学教案神奇的水说课稿

中班科学教案神奇的水说课稿中班科学教案神奇的水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水的基本特性和用途。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探索和实验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和探索精神,并增强他们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学习水的基本特性和用途。

2. 进行简单的观察和实验。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放大镜、玻璃杯、喷壶、小漏斗等。

2. 实验材料准备:水、油、盐等。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1. 与学生互动,引发他们对水的思考。

例如:“大家知道水是什么吗?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很多水,你们有没有想过它有什么特点呢?”2. 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水的认识,并将其记录在黑板上。

第二步:呈现(10分钟)1. 通过展示玻璃杯中的水,让学生观察水的颜色、透明度、形状等特点。

2. 引导学生用放大镜观察水中的气泡,并解释气泡是由水中的气体产生的。

3. 给学生展示一些不同形状的容器,让他们猜测在这些容器中会发生什么变化,然后进行实验验证。

第三步:实验(15分钟)1. 实验1:将一杯水分成两份,其中一份加入盐搅拌均匀。

然后观察两种水的不同之处,引导学生发现加入盐后水变咸了。

2. 实验2:将一杯水和一杯油倒入同一个容器中,观察两者之间的变化。

引导学生发现油和水是不能混合在一起的。

3. 实验3:用喷壶向空中喷洒水雾,让学生观察到水雾是由小小的水滴组成的。

第四步:总结(10分钟)1. 回顾实验结果,并引导学生总结出加盐后水会变咸、油和水不能混合、水雾是由小小的水滴组成等结论。

2.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日常生活中还能看到哪些有关水的现象?为什么水是如此重要?第五步:拓展(15分钟)1. 引导学生讨论水的用途,例如饮用、洗涤、种植等。

2. 通过图片和故事等形式,让学生了解水资源的重要性和保护水资源的意义。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节约用水,并鼓励他们在家中亲自实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奇的水》说课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3课《神奇的水》,本课与《观察水》共同组成对水的认识。

教材分析:
本科以新课标为依据,通过一系列动手实践活动,让学生体会到水的神奇本领。

在教学课程中,不但追求学科知识的严密性、完整性、逻辑性,更突出学科知识的整合,强调探究过程中的体验引导。

学生从多角度看待水,将有关学习置于生命之源的广阔背景下,使学生体会到联系生活的教育所带来的魅力。

本节课我将带领学生研究水的毛细现象和表面张力,并了解水的两个神奇本领在生活中的现象。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孩子刚刚接触到科学,对科学充满兴趣,但是没有掌握学习科学的方法,还需要老师细致的指导。

三年级的孩子在此阶段主要是学会观察,学会动手做,学会记录。

要培养良好的科学习惯,为以后科学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了解水有毛细现象。

2、了解水有表面张力。

3、亲自动手完成实验并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记录。

教学重点:
认识水有毛细现象和表面张力现象。

教学难点:
寻找水在生活中的毛细现象和表面张力现象。

教学设计:
首先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兴趣,爱玩是三年级孩子的天性,所以我在课的开始从学生日常生活中见过的水和怎么玩水入手,告诉他们老师会教他们新的玩法大大的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第二个环节,老师教孩子用纸棒做实验,让学生猜纸棒浸泡在红水里会发生什么现象,猜了以后让学生亲自动手做,通过实验发现水会爬上去。

接下来比较,水能沿着纸爬上去,能不能沿着其他材料爬上去,课前我准备了纱布条,粉笔,塑料棒和玻璃棒,通过不同材料的比较来发现水是沿着有孔的材料爬上
去的,引出毛细现象的概念,接下来又准备了两个演示实验,红水滴在纸上和玻璃上,让学生辨析是不是毛细现象,为什么是和为什么不是,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毛细现象的认识。

认识了毛细现象之后,第三个环节设计的任务就是认识水的表面张力。

同样先教会孩子滴管的使用,然后让孩子们猜一元硬币上能滴多少滴水水才会溢出来,同时用画图的方法把从侧面观察到的硬币上的水即将溢出来前的样子画在纸上。

汇报的时候把各个小组画的图作比较会发现虽然画的有差异,但是共同点都是水面都会鼓起。

发现这个现象以后,让孩子分组讨论为什么水鼓起来都不会溢出来,通过讨论更加深孩子对“团结的水”这一概念的形象认识,最后教师总结出水面张力。

然后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水面张力现象,把科学知识延伸到生活中去。

最后,为了更加深孩子的兴趣和对科学的热爱,我设计了一个游戏环节,利用水面张力让回形针浮在水面上,并让孩子上台试一试,没试的孩子就作为回家之后的兴趣活动。

将课堂教学推向高潮。

这时,学生的脑子就会冒出许许多多的问题,让孩子带着问题走出教室,从而激发学生课后探究的欲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