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达《金融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20章~第21章【圣才出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0章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配合[视频讲解]
20.1复习笔记
一、与金融紧密联系的一些财政概念
1.赤字的口径
财政的赤字就是财政支出超出财政收入的部分。但对政府债务收入是否计入财政收入,以及债务的清偿是否计入财政支出之中而使赤字有不同的口径。计与不计,使赤字基本上有两种口径:
(1)财政赤字=经常性财政支出-经常性财政收入
经常性收入主要是指税和费的征收收入;经常性支出主要指对政府、军队、文教卫生、经济建设的拨款。项目的特点是不以“归还”和“付息”为条件。
(2)财政赤字=(经常性财政支出+债务还本付息支出)-(经常性财政收入+债务收入)
(3)IMF的口径
财政赤字=(财政支出+净增贷款)-(财政收入+补助总额)
财政收入包括税收和非税的各种传统财政收入项目以及出售固定资产和股票等资本性收入(capital revenue);补助(grant)则指来自国内外的无偿补助收入。财政支出包括行政、国防、文教卫生、社会福利、经济服务、对国内外的补助等传统支出项目以及获取固定资产和股票等资本性支出(capital expenditure),净增贷款指本期对国内外提供的贷款数额与贷款回收数额之间的差额。
2.账面赤字和隐蔽赤字
隐蔽赤字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虚收”;另一方面是应由财政安排的支出但并未安排却由银行以扩大信贷途径解决的部分。
所谓“虚收”,并不是指财政没有收入而在账面上假造收入。它是实实在在的财政收入,但从经济过程的实质来说是“虚假”的。
虚收实支的隐蔽赤字与公开赤字在性质上并无不同,都意味着财政支大于收而不得不靠扩大货币供给来弥补,从而造成货币流相对于市场供给流偏大。
赤字不论是公开还是隐蔽,对扩大货币供给的压力,在性质上没有区别。
3.预算外及制度外
预算外资金的性质,是指属于不纳入国家预算的一种财政性资金。严格意义上的预算外资金,是指按国家财政制度规定不纳入国家预算的、允许地方财政部门和由预算拨款的行政事业单位自收自支的资金。
我国预算外资金是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为履行或代行政府职能,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收取、提取和安排使用的未纳入国家财政预算管理的各种财政性资金。
目前我国的政府收入中既有预算内收入,又有预算外收入。预算外收支数额巨大。
除此之外,还存在“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形成的“制度外”收入,也可以算是“预算外之外”。
二、财政赤字和基础货币
在比较发达的市场经济中,政府弥补财政赤字的办法有三种:增加税收、增发政府债券和变动基础货币。
1.增加税收
增税,通常属于紧缩措施。虽然从短期效应来说,它并不会直接缩减货币供给,货币供给总量不变,但是它会降低新投资的积极性,降低对贷款的需求,从而可能成为控制货币供给增长的因素。当然,如果增加课税所得收入的货币财政不再投出,那直接就会压缩货币供给量。
2.用发行债券的方式来弥补预算赤字
这些债券的购买者如果是公众或商业银行,并不产生增加货币供给的效应。因为政府用债券取得货币后,流通中的货币虽以同等数额减少,但当政府将出售债券获得的货币再用于购买支出时,这些暂时退出流通的货币又会回到流通之中。其具体的过程是公众开出商业银行的支票或商业银行开出由自己支付的支票,这都使各银行在中央银行中的准备金减少。但财政支出之后,这些准备金又会恢复。准备金不变,创造货币的规模也不会变。
对于公众的购买有两种情况:
(1)用现钞和活期存款购买,意味着M1的相应缩减。财政用以再支出,通常会形成M1的供应。这就是说,M1供给规模是不变的。
(2)用储蓄或定期存款购买,这意味着M2中准货币的减少。所以,当财政支出形成M1时,虽然按M2计的货币供给总规模不变,但M1的规模却增大。
3.用增加基础货币的方式来弥补赤字
(1)如果财政部拥有发行通货的权力,可以通过发行通货来支付开支,这将导致基础货币增加。但此种情况很少见。
(2)财政部发行债券,中央银行直接收购。财政部用出售债券的收入支付其财政支出。公众收入货币存入银行,银行则相应地增加了在中央银行的准备存款。或者,债券出售给公司、个人或商业银行,从而造成银行准备金的减少,但这些债券或抵押或出售给中央银行,中央银行购买债券的支出又会补足了商业银行的准备金。而财政把出售债券的收入再支出,
仍然成为准备金增加的因素。
(3)如果国库直接向中央银行借款,结果相同。
用增加基础货币的方式来弥补赤字,会增加货币供给。
概括地说,现代货币供给的形成机制,一方面已完全排除了国家财政对货币供给的直接操作;另一方面,国家财政对货币供给的状况依然有巨大的作用,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
三、财政收支与货币供给联系的理论模型
1.一个最简单的理论模型——财政赤字决定现金发行量
当流通只有现钞这一种形态的货币时,财政赤字必然需要发行现钞来弥补。但当现代经济生活中已经发展有存款货币时,则不一定。
如果用“货币供给”替换“现金”,经济生活中也不存在任何其他可以引起货币供给变动的因素,那么赤字的大小对整个经济中货币供给总量的增减变化存在着一对一的决定关系。
2.加进银行信用因素的模型
在现代经济生活中,决定货币供给增减的原因并不限于财政收支这一个因素,信贷的扩张与紧缩更直接左右着货币供给的数量变化。信贷的扩张与紧缩,首先是源于经济生活对贷款的需求;此外,也源于由国际收支顺差和逆差所引起的外汇储备增减变化。
赤字与货币供给总量之间只有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才有可能存在一对一的关系。
如果其他条件使得供给增加了,那么由赤字所增加的货币供给,只不过是货币供给所增加的总量中的一部分;只有当这一部分在总量增大中是绝大部分时,其他因素才可忽略。但这绝非普遍的、必然的规律。
假设其他条件造成货币供给减少,在这样的条件下可出现三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