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共混改性综述
聚丙烯改性的主要的几种方法
聚丙烯改性的主要的几种方法聚丙烯(PP)是一种重要的塑料,具有较高的力学性能、耐化学腐蚀性和隔热性能,广泛应用于包装、电器、纺织、建筑等领域。
然而,PP在一些方面的性能仍然有待改善,这就要求对PP进行适当的改性。
以下是聚丙烯改性的几种主要方法。
1.添加剂改性:添加剂改性是通过向聚丙烯中添加各种添加剂,如增塑剂、抗氧剂、阻燃剂、光稳定剂等,来改善聚丙烯的性能。
添加剂可以提高聚丙烯的柔软度、耐热性、阻燃性等,从而扩展了聚丙烯的应用范围。
2.共混改性:共混改性是将聚丙烯与其他聚合物进行物理混合,在共混体系中形成相容相并形成新的材料。
常用的共混改性体系包括聚丙烯/聚乙烯、聚丙烯/ABS共混体系等。
共混改性可以综合利用不同聚合物的优点,改善聚丙烯的力学性能、热稳定性、耐冲击性等。
3.界面改性:界面改性是通过在聚丙烯和填充剂之间插入界面剂,来增强聚丙烯与填充剂之间的相容性。
常用的界面改性剂有硅烷偶联剂、聚合物接枝剂等。
界面改性可以改善聚丙烯的强度、韧性、耐冲击性和耐热性等性能。
4.离子辐射改性:离子辐射改性是通过辐射聚丙烯,引入交联结构或引发化学反应,改善聚丙烯的性能。
辐射改性可以显著提高聚丙烯的强度、热稳定性、抗老化性能等。
5.高分子改性:高分子改性是将聚丙烯与其他高分子化合物进行共聚或接枝反应,形成新的共聚物或共聚物接枝聚合物。
常用的高分子改性剂有聚苯乙烯、聚氨酯、聚酯等。
高分子改性可以改善聚丙烯的强度、韧性、耐热性和低温性能。
总之,聚丙烯改性的方法有很多种,可以通过添加剂、共混、界面、辐射和高分子改性等不同途径来改善聚丙烯的性能。
这些改性方法可以提高聚丙烯的力学性能、耐热性、耐化学腐蚀性和耐冲击性等,从而满足不同应用领域对材料性能的需求。
汽车用改性PP材料改性原理及主要品种
1、汽车用改性PP 材料改性原理PP 材料由于其来源广泛、密度小、力学均衡性好、耐化学腐蚀、易加工及价格低廉等突出优点,因而被广泛使用。
但通用PP 材料收缩率大,制品尺寸稳定性差,容易产生翘曲变形;低温易脆断,低温韧性差;耐光老化、耐热老化性能差等缺点(1)。
无法满足汽车保险杠、仪表板、护风圈、发动机风扇等部件的特殊使用要求,因此必须对通用PP 材料进行改性。
利用溶度参数相近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聚合物材料及助剂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机械掺混,得到一种新材料的方法叫机械共混改性法。
由于这种方法投资少、见效快,材料性能设计自由度大,目前被广泛应用。
PP 材料的共混改性方法就是在PP 材料中加入增韧剂(南京塑泰)、填充剂等改性剂得到改性PP 材料。
在PP 材料中加入弹性体(增韧剂)可显著改善PP 的冲击韧性及耐低温性,这就是增韧的作用。
但弹性体的加入会带来材料的强度和热变形温度的下降,为克服这一现象,在增韧体系中填充高耐热、高刚性的无机物填料,可显著提高材料的刚性,耐热性及尺寸稳定性。
通过对PP 基体、增韧剂、填充剂三者间配比的协调,可制造出一系列不同性能的材料,满足汽车不同部件的功能要求。
与未改性的PP 材料相比,改性后的材料性能大大拓宽,既可制造超高韧性的增韧材料,又可制造增韧、填充并举的高刚性、高韧性的填充增韧材料及高刚性、高耐热的填充材料。
2、汽车用改性PP 材料的主要品种及性能要求目前国内外汽车用改性PP 材料主要分为以下四大品种:(1) 增韧型即以弹性体为主增韧的改性PP 材料,具有极高的冲击强度和低温韧性,主要用来制造汽车保险杠。
(2) 填充增韧型即以无机物填充、弹性体增韧的改性PP 材料,具有模量高、刚性及耐热性好、尺寸稳定性好等突出优点,克服了通用PP 材料收缩率大、热变形温度低、力学持久性差等缺点,广泛用来制造汽车各内外装饰件,如仪表板、车门内护板、水箱面罩等。
(3) 填充型采用高含量无机物填充的改性PP 材料,可大大提高通用PP 材料的刚性、耐热性及尺寸稳定性,主要用来制造耐高温的非受力结构零件,如护风圈、暖风机壳体等。
聚丙烯的共混改性
当加入PP-g-MAH后,PP/PA6共混 物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均提 高。这是因为两者共混时相互排 斥,难以互容。加入PP-g-MAH使 得两个不相容聚合物通过亲和力 取得协同效应,增加了相容性, 所以混合的更均匀,从而改善共 混物各方面的性能。
PP/LDPE共混物的熔体流动速率与LDPE含量的关系
12
10
熔体流动速率(g/10min)
8
6
210℃
4
230℃
2
0 0
20
40
60
80
100
LDPE含量/%
的PP/PE共混物中,TAIC主要分布在PP/PE 共混物的相界面。由辐射引发的TAIC参与的界面反应 ,增强了不相容共混物的相间粘接,改善了共混物的相容 性,提高了共混物的力学性能。
通过改性,可以使PP的性能得到显著改善。
聚丙烯的改性方法
物理改性
化学改性 表面改性
共混改性 复合材料
增强填充改性 共聚改性 接枝改性 交联PP
这里主要讲聚丙烯的共混改性。
PP共混改性是物理改性中的一种重要技术。 它是指用其他塑料、橡胶或热塑性弹性体混入PP中较大的 晶球内,以此改善PP的韧性和低温脆性。按共混物组成可 分为塑一塑共混及橡一塑共混体系,其中较常见的是PP/ 高密度聚乙烯(HDPE)、PP/低密度聚乙烯LDPE)、PP/尼 龙等体系。常用的橡胶增韧PP体系有PP/EPR(乙丙橡胶)、 PP/EPDM(一元乙丙橡胶)、PP/SBS(苯乙烯一丁二烯.苯 乙烯热塑性弹性体)、PP/BR(顺丁橡胶)和PP/POE等。PP 还可采用三元共混体系,此时某些共混改性剂对改善PP的 脆化温度有协同效应,即三元共混体系的抗冲击性能及其 他各项力学性能均优于二元体系。
聚丙烯(PP)的共混改性
EPR在PP/HDPE共 混物中的增容效果
第1节: 通用塑料的共混改性
1.3 聚乙烯(PE)共混改性
LLDPE通常在更低温度和压 力下,由乙烯和高级的a烯 烃如丁烯、己烯或辛烯共聚 合而生成。
高压法 低压法 LLDPE具有比一般LDPE更
操作 条件
聚合压力,MPa 聚合温度,℃ 引发剂
98.1-245.2 窄的分子量分布,同时具有 <2 150-330 60 线性结构使其有着不同的流 微量氧或有机过氧化物 齐格勒-纳塔引发剂 变特性。
70 60 50 40 30 20 10 0 0
a b c d
3.5
3.0
2
2.5
2.0
1.5
1.0 0 10 20 30 40
10
20
30
40
content of EPDM (wt%)
Content of EPDM (wt%)
第1节: 通用塑料的共混改性
PP/EPDM共混物冲击断面的SEM照片 脆性断裂——韧性断裂
第1节: 通用塑料的共混改性
1.2.3 PP/EPDM
1) 机械共混法 PP/EPDM 抗氧剂 双螺杆挤出造粒 挤出机各段温度:150、160、170、190、190、185 注塑机制样
第1节: 通用塑料的共混改性
4.0
90 80
relative impact strength
Impact strength (KJ/m )
第1节: 通用塑料的共混改性
第1节: 通用塑料的共混改性
玻璃态聚合物在应力作用 下会产生发白现象。这种 现象称为应力发白现象, 亦称银纹现象 银纹化与剪切带一样也是 一种局部屈服形变过程。 银纹化的直接原因也是由 于结构的缺陷或结构的不 均匀性而造成的应力集中。
聚丙烯的共混改性
增容剂
高分子增容剂
反应型增容剂 非反应型增容剂
低分子增容剂
非反应型增容剂的应用实例
类型 聚合物B
A-B型
PS
PP
聚合物A 增容剂
PB PA66
PS-g-PB PP-g-PA66
A-C型
PE
PP
PS
CPE, SEBS
PE
EPDM
C-D型
PVC
BR
PMMA
PP
EVA SEBS
马来酸型增容剂;丙烯酸改性聚合物 反应型增溶剂:本身含有反应基团的增溶剂,在共混时能 与其它聚合物含有的基团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化学键增加 增容性。 表 反应型增容剂的应用实例
聚合物A
聚合物B
增容剂
PP,PE PP,PE
PA6, PA66 PET
PP-g-MA, PP-g-AA PP-g-AA, 含羧基PE
目前解决相容性的主要方法还是加入带反应性官能团的 增容剂与PA6和PP共混,使增容剂与PA6在共混过程中生成 具有增容作用的共聚物,实现PA6与PP相容性共混,进而影 响PP/PA6共混物的微观结构和性能。早期的研究者认为, 共混过程中增容剂发生了迁移,分布到了PP和PA6两相界面 上,减小了两相界面张力,产生了一种强的物理相互作用 ,与液—液不相容体系的乳化机制相似。后来研究者发现 ,增容剂能与PA6反应生成新的共聚物,正是该共聚物对 PP、PA6起实质性的增容作用,即通过相间的化学反应,产 生类似于聚合物—玻纤或矿物填料的偶联机制,增容剂可 视为一种聚合物—聚合物化学偶联剂。已研究的增容剂主
通过实验得到的最佳配方为:m(PP)/m(PA6)/m (CaCO3)/m(PP-g-MAH)=100/15/12/25
PP共混改性综述
北京化工大学高分子材料改性原理及技术论文论文题目:PP共混改性的概述提交论文时间:2018年 12月5日目录第二章PP的共混改性 (4)1.改进PP耐低温冲击性 (4)1.1 PP/EPR、PP/EPDM (5)1.2 PP/SBS (5)1.3 PP/POE (6)1.4 PP/POE/PE (7)2.改进PP透明性 (9)2.1基体树脂的选用 (9)2.2成核剂的选用 (10)2.3成核剂用量的确定 (10)2.4其他助剂对透明性的影响 (11)2.5挤出工艺温度的影响 (11)2.6聚丙烯透明改性后的典型性能分析 (12)3. 改进PP着色性 (12)3.1工艺路线确定 (12)3.2结果与讨论 (13)4. 改进PP亲水性 (13)4.1 亲水助剂 (14)4.2 共混体系相容性 (14)4.3 其它工艺条件 (15)4.4 共混对聚丙烯其它性能的影响 (15)5. 改进PP抗静电性 (15)5.1实验试剂 (16)5.2核一壳结构聚苯胺粉末的制备 (16)5.3聚丙烯/聚苯胺复合材料的制备 (16)5.4测试 (16)5.5 结果与讨论 (16)参考文献 (17)第二章PP的共混改性聚丙烯 ( PP)是由丙烯聚合而得到的高分子化合物。
由于其原料丰富, 合成工艺比较简单, 与其他通用热塑性塑料相比, PP 具有相对密度小、价格低, 并有突出的耐应力、开裂性和耐磨性, 近年来发展迅速。
它是通用热塑性塑料中增长最快的品种, 在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成为塑料中产量增长最快的品种, 但聚丙烯也存在低温脆性、机械强度和硬度较低、成型收缩率大、易老化、耐温性差等缺点。
为了长期使用并扩大应用范围, 需对聚丙烯塑料进行改性。
PP改性的主要方法有化学法(共聚、交联、接枝)和物理法(填充和共混)。
国外对接枝等化学改性法研究较多,而且总的来说,化学改性法难度大,对经济技术等要求较高,所生产的树脂牌号较少,满足不了工业上对材料的高抗冲需求,而共混法工艺简单,经济实用,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PP共混增韧改性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PP 共混增韧改性的研究及应用进展黄兴(广西塑料研究所梧州 543003摘要综述了国内外 PP 增韧化共混改性的研究和应用 , 包括弹性体改性、聚合物改性和无机粒子改性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关键词聚丙烯共混改性增韧弹性体聚合物无机粒子1引言,, 1996年已达万吨 [1], 但其韧性差 , 低温下表现为脆性 , 限制其应用范围。
近年来 , 国内外普遍采用共聚、共混改性方法提高 PP 的冲击韧性。
但由于共聚技术难度较大 , 所生产的树脂牌号较少 , 满足不了汽车工业的高抗冲需求。
为此 , 国内外更热衷于研究以共混方法制备高韧 PP 材料。
本文综述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与应用状况。
2弹性体共混增韧改性弹性体的增韧机理 , 目前被广泛接受的理论有“多重银纹”理论和“银纹 -剪切带”理论。
研究表明 :弹性体增韧改性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共混体系的形态、分散相和连续相之间的界面特征、分散的粒径及其分布以及弹性体的含量等因素 [2]。
国外学者主要在下面几个方面作了较为充分的研究。
211体系形态的影响F 1C 1Steh ling 等人研究表明 :在弹性体增韧体系加入第三组分 , 弹性体与第三组分会组成复合粒子结构 , 该共混体系就是通过]PP HD PE SB S (苯乙烯 2苯乙烯嵌段共聚物三元共混物研究中进一步认为 :这种复合粒子具有包藏结构 , 而这种包藏结构有利于增韧 [4]。
华北工学院阎瑞萍等人和 M asah iro Kokugo 等人也得出类似结论。
212弹性体品种的影响显然 , 不同弹性体对 PP 的增韧效果不一样。
从表 1可以看出 :三元乙丙橡胶 (EPDM 增韧效果最好 , 而 SB S 最差。
另外 , PP 的熔体流动速率大小也影响各种弹性体的增韧效果 [5、 6]。
表 1各种弹性体对 PP 的增韧情况 [7]弹性体种类 (PP ∶弹性体常温冲击强度(J mEPDM 80∶ 1019880∶ 20747BR (丁基橡胶 80∶ 101098020216SBR 80∶ 10122(合成丁二烯橡胶 80∶ 20177SBS 80∶ 108880∶ 20109213弹性体含量的影响根据 B ragan 的银纹动力学支化理论 , 增韧材料的冲击强度近似地与作为增韧组分的41进展与述评 R evie w &F ea ture 国外塑料 1999年第 17卷第 2期弹性体粒径的平方成正比。
PP与LDPE的共混改性
增韧原理
PP与PE都是结晶性聚合物,它们之间没有 形成共 晶,而且各自结晶,形成相容性不良的多 相体系。
但两者晶体之间却发生相互制约作用,可 破坏PP 的球晶结构,PP球晶被PE分割成晶片,使 PP不能
原料的称量与干燥
称量:用电子秤分别称取 PP 850g 、LDPE 150g 设备:干燥机
塑料名称
冷却时间:23s
后抽 52 ** 48 102
PP加工时易出现的问题:
1. 吸湿性小,易发生融体破裂,容易高温热氧老化,长期与热金属 接触易分解。 2. PP熔体的粘度随剪切速率的增大而降低。 3.保压时间长,制品的收缩率低,但由于凝封压力增加,制品会 产生内应力,故保压时间不能太长。 4.塑料壁厚须均匀,避免缺胶,尖角,以防应力集中。 5.收缩范围及收缩值大,易发生缩孔.凹痕,变形。
PP与PP/LDPE共混试样的检测
LDPE加入主要为了提高PP的韧性,相应的如冲击强度, 拉伸强度,弯曲强度等,我们小组主要对拉伸强度,熔体 流动速率进行了探究与试验。为了进一步认识PP与PP /
LDPE共混体,我们最后还做了燃烧试验。
PP与PP/LDPE共混试样外观检测
现象:
1) PP 制品比PP/LDPE制品更黄
燃烧试验
• 仪器:铁架台,酒精喷灯,秒表 • 试样规格:长8.76㎝ • 试验过程: 各取PP,PP/LDPE试样五个,分别放在铁架台上 作水平燃烧试验,记录其在1min内所燃烧的长度。
试验现象及分析:
PP PP/LDPE
有黄色火焰
燃烧后伴有熔融物滴落
PP的高温 氧老化速率 为PE的30 倍
吹熄后发生拉丝现象 燃烧处呈黄色 燃烧处稍显黄色
试验数据统计:
聚丙烯的共混改性
8.2.1
•
显示了采用四螺杆挤出机制备的PP/UHMWPE 二元共混物冲击样 条断裂面的SEM照片。可以注意到,其冲击断裂面的形态与采用双螺 杆挤出机制备的样品完全不同。在断裂面中形变加大的同时,可以发 现分布均匀且尺寸非常细微的小颗粒,颗粒直径约在013μ m 左右,其 尺寸随UHMWPE 含量增加而减小,并在UHMWPE 含量为15 %(wt) 时达 到最细化。对比图9 和图10 ,也表明四螺杆挤出机对UHMWPE 的分散 作用远大于双螺杆挤出机。
8.2.3聚丙烯与其他弹性体的共混
SBS类热塑性弹性体与PP的共混,SBS可作为 PP的增韧剂。随SBS掺入量的提高,PP/SBS共 混物的冲击强度,断裂伸长率逐步提高,拉伸 强度,弯曲膜量和硬度下降。
CaCO3填充的PP/SBS体系,可提高其弯曲强 度,降低热收缩率,改善尺寸稳定性,但对冲 击强度又不利的影响。
8.2.1聚丙烯与聚乙烯的共聚
• 聚丙烯/聚乙烯共混为多相体系,其性质受组 成比例制约。此种共混物的密度与组成的关系 符合式8-3
m 0.9029 0.0544 PE % W
• PP/PE的拉伸强度一般随聚乙 烯含量增加而下降。如图8- 16,在大约含20%HDPE以内, PP/HDPE共混物的拉伸强度及 冲击强度均随HDPE含量的增加 而提高。 • PP/PE共混,韧性有所改善。
聚丙烯钙塑塑料
聚丙烯钙塑塑料中掺入LDPE亦有良好的改性效 果,例如可以提高聚丙烯钙塑塑料的冲击强度、刚 度、耐磨耗性能,而且制品较透明。此种共混物钙 塑材料管,可采用表8-19所示之配方: 原料名称 配比 (重量份) 90 10 原料名称 配比 (重量份) 50 1.5
PP
LDPE
重晶石粉
聚丙烯塑料的共混改性
Page 9
填充改性
填充改性 在塑料中加入一定量的填料是降低塑料价格,改 善性能的重要方法。如酚醛树脂中填充木屑和纸张制成实用的 电木材料,克服了性脆的弱点。加入有特殊功能的纳米粉体可 以制成相应功能母料,比如加入导电性能好的银粉、金粉等制 成导电母粒等。 改性塑料是涉及面广、科技含量高的一个塑料产业领域,而 塑料改性技术——填充、共混和增强改性更是深入几乎所有的 塑料制品的原材料与成型加工过程。从原料树脂的生产到从多 种规格及品种的改性塑料母料,为了降低塑料制品的成本,提 高其功能性,离不开塑料改性技术
Page 12
填充母料制作工艺流程图
塑料助剂
塑料助剂
Page 13
配方
增强型填充母料 配方组成(质量份) PP 硅灰石粉(400目) 偶联剂KH-550 聚乙烯蜡 RC-HSt
100 250 2.5 5 1
该配方增强效果明显,可用于以塑代钢工业制品,一般 添加量10份左右。
Page 14
硅灰石粉:能增强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冲击强度等指标,比且 可降低生产成本。还具有良好的绝缘性,同时具有很高的白度、 良好的介电性能和较高的耐热、耐候性能。可用作增强剂 。 偶联剂KH-550:能大幅度提高增强塑料的干湿态抗弯强度,抗 压强度,剪切强度等物理力学性能和湿态电气性能,并改善填 料在聚合物中润湿性和分散性。 是优异的粘结促进剂,应用于 丙烯酸涂料、粘接剂和密封剂。 聚乙烯蜡:有优良的耐寒性、耐热性、耐化学性和耐磨性。正 常生产中,作为一种添加剂可直接加到聚烯烃加工中,它可以 增加产品的光译和加工性能。作为润滑剂,其化学性质稳定、 电性能良好 。PP成型加工过程中做分散剂,润滑剂和光亮剂, 增强塑化程度,提高塑料制品的韧性和表面光滑度 。 RC-HSt:是一种100%活性的有机流变助剂,由氢化蓖蔴 油经特殊工艺改性制成,提供粘度控制,触变,抗流挂性 和防沉性能。不变色,不吸水,防止多余树脂渗入底材
PP与PA6共混改性
• 将 pp 与 PA6 进行共混改性 , 克服了 PP 、 PA6 树脂 固有的缺点 , 提高了综合性能。 由于 PP 与 PA6 极性相差较大 , 故需要加 入合适的相容剂改善两组分的相容性 。目 前使用 的相 容剂 主要有 : pp 一g 一M A H 、 P P 一g 一M M A等。
提高相容性的方法
• 1、化学改性:利用聚合物分子链中官能团 间的相互作用、改变分子链结构 • 2、加入相容剂、 • 3、形成互穿网络结构、 • 4、进行交联和改变共混工艺条件 在PP/PA6共混改性中,提高PP、PA6相容性 使用最多的是加入增溶剂。
PP/PA共混改性配方
原料 基本配方/ 价格/吨 份 13000 26500 15000 3500 MFRg/10 厂家 min 3 11 17.27 石家庄炼 化实业 上海程基 实业 大连海州 化工 蒙西高新 PP T30S 100 PA6 M2800 PP-gMAH 纳米 CACO3 14 6 12
成本:14.5元/kg
配方分析
PP-g-MAH:是一类用马来酸酐改性,带有羧 基的聚合物增溶剂,一边是亲油基,一边 是亲水基,能增强羧端基和PA6的胺基反应, 能降低界面张力,增加两相相容性。 纳米CaCO3:用作塑料填料具有增韧补强的作 用,提高塑料的弯曲强度和弯曲弹性模量, 热变形温度和尺寸稳定性,同时还赋予塑 料滞热性。
• 3、PP与PA6共混改性时,加入一定量的纳 米碳酸钙有利于提高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PP/PA6的粒料的制备工艺
• 1、PA6在80℃鼓风干燥箱中干燥8h. • 2、PP-g-MAH在75 ℃鼓风干燥箱中干燥4h. • 3、按配方称量在高混机中混合均匀,再经双螺杆挤出 机共混挤出造粒。 • 挤出工艺:
聚丙烯共混改性研究综述
贵 州 化
工
・l ・ 9
第 3 第 6期 6卷
G i o C e i l ds y u hu hm c l ut z an r
聚丙烯共贵州 贵阳 500 ) 509
摘 要: 介绍聚丙烯增韧改性 的原 因和主要 方法 , 重点探讨 了当前共 混改性 中较 常见 的 P / P P / P M、 P E R、P E D
冲击性能及其他各项力学性能均优于二元体系。本 文主要介绍几种橡胶或热塑性弹性体对 P 共混增 P
韧改性 研究 。
1 1 PP . /EPR、 /EPDM PP
由于 E R与 P P P都含有丙基 , 根据相似相容性 原理 , 它们之间应具有较好的相容性。E R属于橡 P 胶类 , 具有高 弹性 和 良好 的低 温性 能 ( 脆化 温度可 达
伸强度 、 屈服伸长率、 拉伸断裂强度 、 断裂伸长率 、 邵 氏硬 度 、 曲弹性 模量 、 变 维卡软 化温 度及 脆化 温度 均 有不 同程度 下 降 J 因 而 常用 E D 代 替 E R来 。 PM P 改善其耐老化性能。 P P与三元 乙丙橡胶 ( P M) E D 共混, 制成的共混
一
更大 , 为结构件材料 , 作 存在许多不足 , 限制 了 P 应 P 用领域 的进一步拓展。目前 , 管我 国 P 尽 P产 量较 大, 但高性能的 P 却不多 , P 需求量较大 的高性能 P P
6c 以下) 0I = 。两者的共混既能分为两相 , 又有一定
依然依靠进 口。因此 , 国来讲 , 对我 提高 P P的韧性 , 可节约大量资金 , 产生可观 的经济效益 …。
提高共混物的冲击韧性 , 但共混物 的刚性都会 有不 同程度的降低 , 相对而言,O P E的降幅相对较小。许
PP、PE共混综述
PP、PE共混改性方法综述1.概述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人们对聚合物材料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例如期望聚合物材料既耐高温又易于加工成型:既有卓越的韧性,又有较高的强度:不仅性能良好而且价格低廉等等。
单一的均聚物材料往往难以满足上述要求,因此通过合金化技术对现有材料进行共混改性.制成综合性能优异的高分子合金.已成为新材料开发领域的重要支柱。
高分子合金就是把具有不同性能的单一聚合物复合而成的多组分聚合物,又称聚合物共混物。
高分子台金不仅形态结构上与金属合金相类似,而且也同样具有卓越的综合性能,这是单一组分的聚合物所不能比拟的。
高分子合金制备方法按形成的合金中不同高分子链之间是否有化学键分为两大类,即化学法和物理法。
通常前者主要指嵌段共聚和接枝共聚,后者主要指机械共混。
实际上,随着高分子合金的发展.其制各方法已经很难单纯用化学法或物理法来描述。
合金制备过程常常同时伴有化学反应和物理变化,如聚合物互传网络技术、反应性增容技术等.甚至在最简单的机械麸混中也存在接枝和嵌段等化学反应。
高分子合金材料的性能优劣与其各组分间的相容性密切相关。
从热力学角度来说,相容性是指在任意比例时都能形成分子程度上互相混合的均相体系的能力。
但在工艺上,相容性是指聚合物在热力学上不相容,而在动力学上相态长期稳定共存,不发生宏观相分离。
聚合物共混物的相结构有三种类型:完全不容体系、部分相容体系和完全相容体系。
完全不容体系混合时相畴较大,相间粘结力小.材料不能达到预期的性能;完全相容体系其性能是原始组份几何平均,也不理想:只有部分相容体系才能综合各组份的优异性能,取长补短。
同时还应注意到.对高分子合金的评价.除考虑材料问的相容性外,还必须从混炼、微细粒子化、分散性、反应性等进行综合考虑。
聚丙烯(PP)和聚乙烯(PE)是熏要的通用大品种树脂,PP具有比重小、耐应力开裂性和耐磨性能突出、较好的耐热性和化学稳定性等优点,但脆性和低温抗冲击性能差。
聚丙烯(PP)的共混改性
a) 断面光滑平整 b) 部分基体被拉伸变形: “脆韧转变”
c) 断面粗糙,基体明显被拉伸变形
第1节: 通用塑料的共混改性
τ
d
L
d
粒子表面间距模型
两相邻橡胶粒子间的最小距离为 基体层厚度L,当平均基体层厚 度L小于临界基体层Lc时,共混 体系表现为韧性;反之,材料表 现为脆性。 在临界基体层厚度Lc处发生脆 韧转变。 Lc与分散相体积分数及粒径无 关,仅是基体的一个特征参数。
第1节: 通用塑料的共混改性
EPR在PP/HDPE共 混物中的增容效果
第1节: 通用塑料的共混改性
1.3 聚乙烯(PE)共混改性
LLDPE通常在更低温度和压 力下,由乙烯和高级的a烯 烃如丁烯、己烯或辛烯共聚 合而生成。
高压法 低压法 LLDPE具有比一般 LDPE更
操作 条件
聚合压力,MPa 聚合温度,℃ 引发剂
第1节: 通用塑料的共混改性
随PA含量的增加和 FA分散相的层化, HDPE/PA共混物的 阻隔性明显提高。
第1节: 通用塑料的共混改性
为获得理想阻隔 性形态的HDPE /PA共混物, 必须保证加工温 度下PA熔体粘 度大于HDPE。 剪切应变速率: 20~50s-1
第1节: 通用塑料的共混改性
第1节: 通用塑料的共混改性
1.2.1 概 述
五大通用塑料中,聚丙烯(PP)发展历史虽短,却是发展最 快的一种。 PP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
相对密度小; 较好的耐热性,维卡软化点高于HDPE和ABS; 机械性能如屈服强度,拉伸强度及弹性模量均较高,刚性和耐磨都较优 异; 具有较小的介电率,电绝缘性良好,耐应力龟裂及耐化学药品性能较佳 等.
L = d [(π/ 6Vf)1/3-1]
PP改性
聚丙烯(PP)改性技术介绍1、填充改性填充改性是在塑料中添加相对廉价的非金属矿粉体材料或其它材料,从而降低制品的原材料成本,同时还可以改善塑料材料某些性能,比如刚性、硬度和耐热性等。
通常使用的非矿粉体材料有碳酸钙(轻钙、重钙)、滑石粉、云母粉、高岭土、硅灰石粉、氢氧化铝、氢氧化镁或水镁石粉、沉淀硫酸钡或重晶石粉等。
表1列出几种主要填充材料及在聚丙烯塑料中的改性效果。
表1 几种主要填料及对PP改性效果填料种类改性效果碳酸钙(重钙、轻钙)增量降低成本、提高抗冲击性能、改善印刷性滑石粉(片状)增量降低成本、提高刚性和耐热性、提高尺寸稳定性云母粉(片状)显著提高刚性和耐热性,提高尺寸稳定性和耐高温蠕变性煅烧高岭土提高电绝缘性硅灰石(针状)有一定增强效果、提高表面硬度沉淀硫酸钡(重晶石粉)提高制品表面光泽、增大材料密度氢氧化铝、氢氧化镁(水镁石粉)作为阻燃剂使用,达到填充、阻燃、消烟三重效果炭黑制作导电塑料,达到永久抗静电效果,提高耐光照老化性金属粉末制作导电塑料,达到永久抗静电效果木粉降低成本、有利资源再生利用石墨、二硫化钼、聚四氟乙烯提高润滑性、减小摩擦力填充改性中也存在填料在聚丙烯基体中的分布、分散是否均匀的问题,同时填料颗粒表面需经适当处理才能与非极性聚丙烯的分子有较好的亲合性。
填料的表面处理方法及处理剂的选择是决定填充改性成败的关键。
填充改性PP生产工艺,其主机都是混炼型挤出机,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采用不同的螺杆形式。
通常情况下多采用单螺杆挤出机或双波状螺杆挤出机或双波状螺杆挤出机,只有在特殊专用料的生产上采用双螺杆机挤出机,不过对用碳酸钙填充或滑石粉填充、选用单螺杆或双波状螺杆挤出设备完全可以实现。
2、共混改性采用机械的办法,在已经生成的聚合物中加入其它聚合物,使其性能发生变化称之为共混改性。
以聚丙烯为主体的共混改性可以达到的各种效果见表2。
表2 PP共混改性使用的添加物及改性效果改性效果改性用添加物提高抗低温冲击性乙丙橡胶、EPDM、POE、EVA、SBS提高透明性LDPE、乙丙橡胶、POE提高着色性聚酰胺、聚氨酯、聚丙烯酰胺、聚丙烯酸酯、聚酯、聚偏二氯乙烯提高气密性(气体阻隔性)聚酰胺、聚偏二氯乙烯改进抗静电性聚乙烯醇在共混改性中必须注意不同聚合物之间的相容性,在相容性较差的两种聚合物共混时,往往需要加入分别和两种聚合物相容性都好的第三组分,称之为相容剂。
PP共混改性配方大全
PP共混改性配方大全聚丙烯是目前用量最大的通用塑料之一,但较高的结晶度也给PP造成低温韧性差、成型收缩率大和缺口敏感性大等缺点,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更广泛的应用。
共混改性是PP增韧的最有效途径。
它是利用组份之间的相容性或反应共混的原理,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聚合物与助剂在一定温度下进行机械共混,最终形成一种宏观上均匀,微观上相分离的新材料。
通过对PP的共混故性,可以使其综合性能大大提高,从而和工程塑料及聚合物合金在众多应用领域里竞争。
PP共混改性使用的主要共混物物及改性效果如下表:PP接下来就是干货满满的具体改性配方和工艺啦!1、PP/LDPE共混改性配方树脂PP100;相容剂PE-g-MAH5;LDPE20;润滑剂HSt0.3;加工工艺将PP与PE、相容剂及助剂按配方比例混合、搅拌、挤出造粒,制成改性材料。
挤出机料筒温度为:一段210℃,二段215℃,三段210℃;螺杆长径比为25:1;螺杆转速为120~160r/min。
性能PP与PE共混,可改善PP的韧性,增大低温下落球冲击强度。
按配方比例的共混材料的屈服应力13.6MPa;屈服应变率为12.3%,断裂应力为4.78MPa;断裂应变率为114.6%。
2、PP/HDPE共混改性配方树脂PP57.35;抗氧剂10760.2;HDPE40;PEPQ0.2;交联剂叔丁基过氧基异丙苯0.15;加工助剂硬脂酸镁0.1;填充剂硅灰石2;加工工艺在常温常压下,将各组分按配方比例在高速混合机中混合10min,然后采用双螺杆挤出机进行熔融共混,挤出造粒。
挤出温度150-220℃,螺杆转速为300r/min,经切粒、干燥工序制得PP/HDPE共混改性材料。
性能拉伸强度34.8MPa,悬臂梁冲击强度49.3J/m。
该材料表面消光效果良好,可用于包装、日用品和建筑材料等领域。
3、PP/LLDPE共混改性配方树脂PP(EPF30R)60-70;钛酸酯偶联剂(ND2-311)适量;LLDPE15-20;抗氧剂增韧剂POE(8150)5~10;光稳定剂适量;填充剂滑石粉(平均粒径12μm)10~15;加工工艺等高速混合机预热至110℃,加入一定量的无机填料,低速搅拌15min后,分三次加入填料质量分数为2%的偶联剂,每次加入偶联剂后,高速搅拌5min,然后放出填料备用。
PP的共聚改性
PP的共聚改性
共聚改性是指采用催化剂,以丙烯单体为主在聚合阶段进行的改性。
丙烯单体与其它烯烃类单体进行共聚合可以提高聚丙烯的低温韧性,冲击性能,透明性和加工流动性。
例如在丙烯、乙烯共聚得到的聚合物中,由于乙烯和丙烯链段的无规则分布使得物的结晶度降低。
嵌段共聚2%-3%的乙烯单体可制得乙丙共聚橡胶,可耐-30℃的低温冲击。
当乙烯含量达到30%时则成为无规共聚物,具有结晶度低,冲击性能好,透明性好等特点。
聚丙烯共聚物的生产方法按照催化剂的不同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茂金属催化剂,一种是改进的Ziegler-Natta高效催化剂。
茂金属催化剂与Ziegler-Natta 催化剂相比它只有一个活性中心,而Ziegler-Natta催化剂有多个活性位点。
使用茂金属催化剂能够比较精确的控制分子量及其分布,共聚单体含量及其在聚合物分子链上的分布和结晶结构。
Ziegler-Natta催化剂应用于PP的共聚改性其优点是生产工艺简单、能耗低、能够改善大分子的成核性,提高聚合物的性能。
PP 的共聚改性做得比较好的企业有广州聚赛龙,研发人员还是挺专业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化工大学高分子材料改性原理及技术论文论文题目:PP共混改性的概述提交论文时间:2018年 12月5日目录第二章PP的共混改性 (4)1.改进PP耐低温冲击性 (4)1.1 PP/EPR、PP/EPDM (5)1.2 PP/SBS (5)1.3 PP/POE (6)1.4 PP/POE/PE (7)2.改进PP透明性 (9)2.1基体树脂的选用 (9)2.2成核剂的选用 (10)2.3成核剂用量的确定 (10)2.4其他助剂对透明性的影响 (11)2.5挤出工艺温度的影响 (11)2.6聚丙烯透明改性后的典型性能分析 (12)3. 改进PP着色性 (12)3.1工艺路线确定 (12)3.2结果与讨论 (13)4. 改进PP亲水性 (13)4.1 亲水助剂 (14)4.2 共混体系相容性 (14)4.3 其它工艺条件 (15)4.4 共混对聚丙烯其它性能的影响 (15)5. 改进PP抗静电性 (15)5.1实验试剂 (16)5.2核一壳结构聚苯胺粉末的制备 (16)5.3聚丙烯/聚苯胺复合材料的制备 (16)5.4测试 (16)5.5 结果与讨论 (16)参考文献 (17)第二章PP的共混改性聚丙烯 ( PP)是由丙烯聚合而得到的高分子化合物。
由于其原料丰富, 合成工艺比较简单, 与其他通用热塑性塑料相比, PP 具有相对密度小、价格低, 并有突出的耐应力、开裂性和耐磨性, 近年来发展迅速。
它是通用热塑性塑料中增长最快的品种, 在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成为塑料中产量增长最快的品种, 但聚丙烯也存在低温脆性、机械强度和硬度较低、成型收缩率大、易老化、耐温性差等缺点。
为了长期使用并扩大应用范围, 需对聚丙烯塑料进行改性。
PP改性的主要方法有化学法(共聚、交联、接枝)和物理法(填充和共混)。
国外对接枝等化学改性法研究较多,而且总的来说,化学改性法难度大,对经济技术等要求较高,所生产的树脂牌号较少,满足不了工业上对材料的高抗冲需求,而共混法工艺简单,经济实用,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PP(聚丙烯)的共混改性是指用其他塑料、橡胶、极性物质或热塑性弹性体与聚丙烯共混,以此改善聚丙烯的韧性、亲水性和低温脆性等性能。
因此本文按照对聚丙烯共混改性的主要作用进行分类整理。
1.改进PP耐低温冲击性改进耐低温冲击性:用其他塑料、橡胶或热塑性弹性体混入PP中较大的晶球内,以此改善PP的韧性和低温脆性。
按共混物组成可分为塑一塑共混及橡一塑共混体系。
其中较常见的是PP/高密度聚乙烯( HDPE)、PP/低密度聚乙烯(LDPE)、PP/尼龙等体系。
常用的橡胶增韧PP体系有PP/EPR(乙丙橡胶)、PP/EPDM(三元乙丙橡胶)、PP/SBS(苯乙烯一丁二烯.苯乙烯热塑性弹性体)、PP/BR( 顺丁橡胶)和PP/POE(乙烯和辛烯实现原位聚合的热塑性弹性体)等。
PP还可采用三元共混体系,此时某些共混改性剂对改善PP的脆化温度有协同效应,即三元共混体系的抗冲击性能及其他各项力学性能均优于二元体系。
1.1 PP/EPR、PP/EPDM由于EPR与PP都含有丙基,根据相似相容性原理,它们之间应具有较好的相容性。
EPR属于橡胶类,具有高弹性和良好的低温性能(脆化温度可达一6 0度以下)。
两者的共混既能分为两相,又有一定的亲和性而无宏观剥离现象,因此EPR是PP较好的增韧改性剂。
用EPR与PP共混可改善PP的冲击性能、低温脆性当EPR质量分数为20%时,PP/EPR常温缺口冲击强度比纯PP高10倍左右,脆化温度比纯PP下降4倍之多.但PP/EPR体系的拉伸强度、屈服伸长率、拉伸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邵氏硬度、变曲弹性模量、维卡软化温度及脆化温度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因而常用EPDM代替EPR来改善其耐老化性能。
PP与三元乙丙橡胶( EPDM)共混,制成的共混物是当前弹性共混物的重要品种,这种共混物经动态硫化,制得的共混物,具有良好的物理力学性能和化学性能。
EPDM/PP热塑性弹性共混物进行动态硫化的硫化体系可采用硫磺体系或有机过氧化物体系或酚醛树脂体系,它们对EPDM/PP共混物都具有良好的硫化效果EPDM/PP共混物制备工艺过程是将EPDM与PP共混,在共混过程完成共混物的动态硫化作用。
具体的可将共混物的共混及动态硫化过程分成2种方式,一是共混物在共混过程同时完成动态硫化作用,二是先对EPDM胶进行动态硫化作用,制成硫化的EPDM,它再与PP共混,制成共混物。
实践表明,共混物的2种共混方法对硫化共混物的物理力学性能无大影响。
为了使生产工艺方便,多采用共混后动态硫化方法。
1.2 PP/SBSSBS是丁二烯-苯乙烯-丁二烯的嵌段共聚物,是一种兼具硫化橡胶和热塑性塑料性能的热塑性弹性体。
SBS具有良好的耐低温性、透气性、抗湿滑性、高强力、高弹性等特点。
SBS与PP共混改性,能显著提高PP高低温冲击强度。
湖北工学院化工系采用SBS为相容剂、HDPE为补强相容剂与国产本体法PP 粉料进行共混改性。
并用偏光、相差显微镜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观察共混物连续相、分散相的亚微观结构,分析共混效果,筛选实验配方。
结果表明,二元共混物中球晶的分散程度和均匀性都差,SBS在基体中的分散效果亦不佳。
在三元共混物中,由于HDPE的加入,使共混体系的界面相互渗透,促使SBS颗粒表面张力和破碎能降低,使SBS颗粒细化、分散均匀,显著增加了Si t s分散相的有效体积。
同时,HDPE的加入。
能使PP球晶细化,改善了PP的结晶形态,起到了与SBS相似的增韧作用,减少了SBS的用量,从而提高了共混物的综合性能。
适量的PP/SBS/HDPE配比。
采用二阶共混(即先制母料)工艺,使共混物分散均匀,其冲击强度比纯PP可提高7.5倍,并具有良好的成型加工性。
刘南安、陈桂兰等发现:体系PP/EPDM/SBS的韧性明显优于PP/EPDM和PP/SBS二元体系,他也归因于三者的协同效应。
刘南安还发现,这三元共混体系中双组份增韧剂不等比时表现出不同的协同效应,与等比体系相比,有更高的冲击强度和断裂伸长率。
1.3 PP/POE聚烯烃弹性体POE中辛烯单体含量通常大于20%。
其中聚乙烯段结晶区(树脂相)起物理交联点的作用,一定量辛烯的引入削弱了聚乙烯段结晶,形成了呈现橡胶弹性的无定形区(橡胶相)。
与传统聚合方法制备的聚合物相比,一方面它有很窄的相对分子质量和短链分布,因而具有优异的物理机械性能,如高弹性、高伸长率和良好的低温性能。
又由于其分子链是饱和的,所含叔碳原子相对较少,因而又具有优异的耐热老化和抗紫外性能。
窄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使材料在注射和挤出加工过程中不易产生翘曲。
另一方面,CGC技术还可有控制地在聚合物骨架上嵌人辛烯长链支化结构,从而改善聚合物加工时的流变性能,又可使材料的透明度提高。
PP/POE共混物的相结构属于“海一岛”结构,海相(连续相)为PP,岛相(分散相)为POE。
遵循橡塑共混原理,共混物中分散相的粒径大小对共混物的性能影响很大,在最佳粒径范围内,粒径小时对共混物的物理性能有较好的贡献。
POE的粒径比EPDM小,且尺寸较均匀。
塑料共混弹性体有几种增韧机理,POE对PP增韧改性符合银纹一剪切带机理:脆性基体内加入弹性体后,在外来冲击力作用下,弹性体可引发大量银纹,而基体则产生剪切屈服,主要靠银纹、剪切带吸收能量。
具体过程为:产生银纹进一步发展并将终止于另一弹性体或剪切带;同时银纹与银纹、银纹与剪切带之间相互作用;如银纹与银纹相遇时,会使银纹转向或支化;银纹前峰处的应力集中,可以诱发新的剪切带。
所有这些作用,都会大大缓解材料的冲击破坏过程,并增加破坏过程的能量,从而提高材料韧性。
由增韧理论可知,添加相同质量的POE弹性体粒子粒径越小(平均粒径0.41 um) ,分布越均匀,其作为应力集中点时就能引发更多的银纹,消耗大量的能量;大量银纹之间相互干扰,降低了银纹端的应力,阻碍了银纹的进一步扩展,能有效中止银纹。
从断裂机理分析,POE 的侧链在分子间起到一种缠结、缓冲减少银纹因受力发展成裂纹的作用。
1.4 PP/POE/PE聚烯烃弹性体(POE)与上述传统的增韧材料相比,对PP的增韧改性效果则更为显著,尤其是三元共混体系下尤为突出。
以下以配比合适的均聚PP和共聚PP为基体树脂,以POE为主增韧剂,在保证共混材料刚性、冲击强度较高的前提下加入少量PE作为辅助增韧剂,以减少POE的用量,降低成本。
(1)POE含量对均聚PP性能的影响:均聚PP加入POE进行增韧时,对均聚PP的性能影响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POE对于均聚PP增韧效果完全符合增韧理论。
熔体流动速率、屈服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弯曲弹性模量均随着增韧剂POE含量的增加而下降,而缺口冲击强度随着增韧剂POE含量的增加而提高,只有断裂伸长率未发生变化。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POE本身较小的内聚能和其长的侧已基在分子间起的连结、缓冲,减小银纹因受力发展成裂纹的综合结果。
均聚PP 共混物的脆韧转变点在POE含量为25%左右,同时不难看出,随着体系冲击强度的提高,共混材料的刚性也下降较显著,相对材料成本很高。
(2)共聚PP对均聚PP/POE性能的影响为在提高PP冲击强度的同时保证共混材料具有一定的刚性,并充分考虑共混体系的材料成本以及加工性能,将共聚PP加入到共混体系中,把POE的质量分数定为16不变,然后逐渐加入不同质量分数的共聚PP,最终选出均聚PP与共聚PP的配合比。
所得共混体系的性能见表2。
由表2可以看出,共混体系随着共聚PP 的含量增加,体系的冲击强度得到改善,是同等质量分数POE增韧均聚PP的几倍,在得到同样冲击强度的共混材料时,完全可以降低POE的加入量,从而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同时3共混材料的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等刚性指标还得到了一定的保证,这说明共聚PP 是一种很好的相容剂,也是一种良好的增韧剂。
有关研究结果表明:POE对不同的PP共混物进行增韧时,都易得到粒径较小的分散相和较窄的粒径分布,平均粒径为0.34um,粒径分布为0.2-0.6um,其粒径越小,分布越窄,共混物冲击性能越好且共混物可在较低的弹性体含量时呈现脆韧转变。
由表 2 可以看出,正是共聚PP这个相容剂对整个体系的作用,使得POE在PP中分散性更好,在POE 质量分数为16%的条件下,就达到了以均聚PP为基体树脂时,POE质量分数需25%以上的条件要求。
从表2可确定均聚PP 与共聚PP 的质量分数比大致为1:1。
(3) PE对共聚PP均聚PP/POE性能的影响在PP共混改性研究中,常发现采用三元共混增韧体系效果更好,因此,在本共混体系中将POE的质量分数降为10%,加入质量分数为10% 的PE,共混体系中PE 、共聚PP 、均聚PP 、POE的比例为10:40:40:10,性能测试如下:由表3可以看出,随着PE的加入,共混体系的冲击强度并不随增韧剂POE 的适当减少而降低,共混体系的刚性也没有较大的变化,而材料的成本却降低了,因此,可以肯定PE的加入起到了一种辅助增韧剂的作用,可使PP 球晶形态不完整,分割成晶片,不能生成球晶,加上PE的熔点比PP 低30-40度,在熔体冷却时,部分增韧剂POE包覆在PE的外层,从而增加了增韧剂的有效体积分数,最终达到了细化PP晶体、增韧改性、降低成本,提高刚性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