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Ubuntu)硬盘”分区“图文教程

合集下载

ubuntu分区方案

ubuntu分区方案

ubuntu分区方案Ubuntu分区方案。

在安装Ubuntu操作系统时,分区方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

一个合理的分区方案可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同时也能更好地管理数据和系统文件。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Ubuntu分区方案,帮助您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案。

1. 根目录(/)。

根目录是Ubuntu系统的核心目录,所有文件和目录都存储在根目录下。

因此,根目录是必须的分区,它通常包括操作系统文件、用户数据、系统配置文件等。

推荐将根目录分配一个较大的空间,以便系统正常运行并存储足够的数据。

2. 交换分区(swap)。

交换分区是用于Ubuntu系统的虚拟内存,当物理内存不足时,系统会将部分数据存储到交换分区中。

一般情况下,交换分区的大小应该是物理内存的1.5倍到2倍。

如果您的计算机配备了较大的内存,也可以考虑不设置交换分区,而是使用swap文件来代替。

3. /home目录。

/home目录是用来存储用户的个人数据和配置文件的目录,包括文档、图片、音乐、视频等。

将/home目录单独分区的好处是,当系统出现问题需要重新安装时,用户的个人数据不会丢失。

此外,如果需要对系统进行升级或更换发行版,也可以保留/home目录,以便简化操作。

4. /boot目录。

/boot目录包含了启动Ubuntu系统所需的文件,如内核、引导加载程序和引导配置文件等。

通常情况下,不需要为/boot目录单独分区,除非您的系统引导文件较多或者有特殊需求。

5. 其他目录。

除了上述几个主要目录外,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其他分区,如/var目录用于存储系统日志和临时文件、/tmp目录用于存储临时文件等。

这些分区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设置,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综合来说,一个合理的Ubuntu分区方案应该考虑系统的稳定性、性能和数据管理。

在设置分区时,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和计算机配置来进行选择,以便更好地管理数据和系统文件。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您选择适合自己的Ubuntu分区方案,提高系统的使用体验。

Linux学习基本命令篇(五)Ubuntu硬盘分区管理

Linux学习基本命令篇(五)Ubuntu硬盘分区管理

Linux学习基本命令篇(五)Ubuntu硬盘分区管理原文链接:/zhaom_916/article/details/81887081.系统初始化:1)系统初始化时根据MBR来识别硬盘设备的。

2)在MBR中包括用来载入操作系统的可执行代码。

这个可执行代码就是MBR中的前446个字节的boot loader程序,引导加载程序。

3)在boot leader之后的64个字节的空间就是存储分区表的相关信息。

4)分区表的相关信息包括:分区号,分区的起始磁柱和磁柱的数量,所以Linux操作系统就可以根据分区表中的以上3中信息来识别硬盘设备。

•ox5或0xf:可扩展分区•0x82:Linux的交换分区•0x83:普通Linux分区•0x8e:Linux逻辑卷管理分区•0xfd:Linux的RAID分区。

MBR留给分区表64个字节,而每个分区表的大小为16个字节,所以在一个硬盘上最多可以划分4个主分区。

一个IDE硬盘最多使用63个分区。

一个SCSI的硬盘最所可使用15个分区。

分区的原因:•方便管理和控制。

•提高系统的效率•使用磁盘的配额功能限制用户使用的磁盘量•便于备份和恢复2.使用fdisk和partprobe命令来管理硬盘分区。

[plain] view plain copyprint?1.[root@localhost ~]# fdisk -l /dev/sda2.3.Disk /dev/sda: 17.1 GB, 17179869184 bytes4.255 heads, 63 sectors/track, 2088 cylinders5.Units = cylinders of 16065 * 512 = 8225280 bytes6.7.Device Boot Start End Blocks Id System8./dev/sda1 * 1 33 265041 83 Linux9./dev/sda2 34 1053 8193150 83 Linux10./dev/sda3 1054 1314 2096482+ 82 Lin ux swap11./dev/sda4 1315 2088 6217155 5 Exten ded12./dev/sda5 1315 2088 6217123+ 83 Lin ux[plain] view plain copyprint?1.[root@localhost ~]# fdisk -l /dev/sda2.3.Disk /dev/sda: 17.1 GB, 17179869184 bytes4.255 heads, 63 sectors/track, 2088 cylinders5.Units = cylinders of 16065 * 512 = 8225280 bytes6.7.Device Boot Start End Blocks Id System8./dev/sda1 * 1 33 265041 83 Linux9./dev/sda2 34 1053 8193150 83 Linux10./dev/sda3 1054 1314 2096482+ 82 Linux swap11./dev/sda4 1315 2088 6217155 5 Exten ded12./dev/sda5 1315 2088 6217123+ 83 Lin ux从左到右的解释:1)硬盘分区所对应的设备文件名(Device)2)是否为boot分区,有 * 为boot分区,否则不是3)其实磁柱4)结束/终止磁柱5)分区的数据块6)分区号码(id)7)分区的类型[plain] view plain copyprint?1.[root@localhost ~]# fdisk /dev/sda2.3.The number of cylinders for this disk is set to 2088.4.There is nothing wrong with that, but this is larger than 1 024,5.and could in certain setups cause problems with:6.1) software that runs at boot time (e.g., old versions of LIL O)7.2) booting and partitioning software from other OSs8.(e.g., DOS FDISK, OS/2 FDISK)9.mand (m for help): mmand action12. a toggle a bootable flag 是否是启动盘的标志为13. b edit bsd disklabel14. c toggle the dos compatibility flag15. d delete a partition 删除一个已经存在的分区16.l list known partition types 列举已知的分区类型17.m print this menu 列出fdisk中使用的所有命令18.n add a new partition 增加爱一个新分区19.o create a new empty DOS partition table20.p print the partition table 累出分区的内容21.q quit without saving changes 不保存的退出22.s create a new empty Sun disklabel23.t change a partition's system id24.u change display/entry units25.v verify the partition table26.w write table to disk and exit 保存27.x extra functionality (experts only)[plain] view plain copyprint?1.[root@localhost ~]# fdisk /dev/sda2.3.The number of cylinders for this disk is set to 2088.4.There is nothing wrong with that, but this is larger than 1 024,5.and could in certain setups cause problems with:6.1) software that runs at boot time (e.g., old versions of LIL O)7.2) booting and partitioning software from other OSs8.(e.g., DOS FDISK, OS/2 FDISK)9.mand (m for help): mmand action12. a toggle a bootable flag 是否是启动盘的标志为13. b edit bsd disklabel14. c toggle the dos compatibility flag15. d delete a partition 删除一个已经存在的分区16.l list known partition types 列举已知的分区类型17.m print this menu 列出fdisk中使用的所有命令18.n add a new partition 增加爱一个新分区19.o create a new empty DOS partition table20.p print the partition table 累出分区的内容21.q quit without saving changes 不保存的退出22.s create a new empty Sun disklabel23.t change a partition's system id24.u change display/entry units25.v verify the partition table26.w write table to disk and exit 保存27.x extra functionality (experts only)3.分区的格式化:使用mke2fs /dev/sdb1使用partprobe重新初始化内核中的分区表创建文件系统;mke2fs [ 选项 ] 设备文件名•-b:定义数据块的大小,默认1KB•-c:在创建文件系统前,检查设备上是否有坏块•-i:定义字节数与i节点之间的比率,多少字节对应一个i节点•-j:创建带有日志的ext3文件系统。

linux磁盘分区命令详细

linux磁盘分区命令详细

linux磁盘分区命令详细Linux磁盘分区命令详解在Linux系统中,磁盘分区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操作,它可以将一个物理磁盘划分成多个逻辑分区,从而更好地管理磁盘空间。

本文将详细介绍Linux磁盘分区命令。

1. fdisk命令fdisk命令是Linux系统中最常用的磁盘分区命令之一,它可以用来创建、删除、修改磁盘分区。

使用fdisk命令需要root权限。

1.1 查看磁盘分区信息要查看磁盘分区信息,可以使用以下命令:```fdisk -l```该命令会列出系统中所有的磁盘分区信息,包括磁盘分区的编号、起始扇区、结束扇区、大小等。

1.2 创建新分区要创建新分区,可以使用以下命令:```fdisk /dev/sda```其中,/dev/sda是要分区的磁盘设备名。

进入fdisk命令行后,可以使用以下命令创建新分区:``````该命令会提示输入分区类型(主分区或逻辑分区)、起始扇区、结束扇区等信息。

创建完成后,使用以下命令保存并退出:```w```1.3 删除分区要删除分区,可以使用以下命令:```fdisk /dev/sda```进入fdisk命令行后,使用以下命令选择要删除的分区:```d```该命令会提示输入要删除的分区编号。

删除完成后,使用以下命令保存并退出:```w```2. parted命令parted命令是另一个常用的磁盘分区命令,它可以用来创建、删除、修改磁盘分区。

使用parted命令需要root权限。

2.1 查看磁盘分区信息要查看磁盘分区信息,可以使用以下命令:```parted -l```该命令会列出系统中所有的磁盘分区信息,包括磁盘分区的编号、起始扇区、结束扇区、大小等。

2.2 创建新分区要创建新分区,可以使用以下命令:```parted /dev/sda```其中,/dev/sda是要分区的磁盘设备名。

进入parted命令行后,可以使用以下命令创建新分区:```mkpart```该命令会提示输入分区类型(主分区或逻辑分区)、起始位置、结束位置等信息。

Ubuntu 完整安装分区图解

Ubuntu  完整安装分区图解

Ubuntu 10.10 Netbook 安装图解友情提示:安装前请先完整的看一遍,以免发生问题,因为时间有限,只是简单的把过程记录下来,另外,由于截图的需要,本次安装是在VirtualBox虚拟机中进行的,对虚拟机或安装过程中有什么问题的,可以留言提问。

加载画面初始界面,选择中文安装,这里要说的是Ubuntu从这个版本开始已经原生支持中文,也就是说选中文安装完之后,所有界面都已经汉化,不用再重新更新语言。

开始安装界面,这里把第三方软件选上,如果有网络,最好把下载更新选上,以提供对一些非开源视频音频的支持,例如mp3音乐的播放选择磁盘,如果你想整个硬盘都用来安装,则选择整个硬盘,这里选择手动指定因为这里是一个空磁盘,所以要先新建分区表,选继续用鼠标选择空闲分区,如果是先装了Windows系统而没有空闲分区,需要找一个在windows中为空的磁盘删除,或者退出安装,在windows中分出至少8G的空闲空间,然后再运行安装程序,点添加后弹出对话框,在分区里填的是6G,挂载点选根目录,也就是右斜杠确定后继续添加,分区大小768MB,用于选交换空间,这个相当于windows里的页面文件,一般是内存有多大,交换空间就填多大,防止休眠时空间不够用,不过我的交换空间平时基本没用,所以内存又大,例如2G,又不休眠的,可以分个1G就足够了继续分,这里我把最后所有空间分给home目录,这是用来存放用户文件和配置的地方一切完成后如图所示,点击现在安装就可以安装了,如果觉得分区分得不好或分错了,可以点还原重新再分,在开始安装前,所有对分区的操作都未对磁盘造成物理影响,所以不用担心硬盘上的数据丢失。

开始安装后下方会显示提示,这里要选择时区,默认选重庆就行了键盘布局选China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现在可以边看幻灯片边等着了,多截几张图看看安装完成,重新启动即可系统界面摘自/zxppc/archive/2010/10/11/1847816.html。

安装Ubuntu时的硬盘分区方案

安装Ubuntu时的硬盘分区方案

安装Ubuntu时的硬盘分区⽅案如果你准备在硬盘⾥只安装Ubuntu⼀个的话,建议你采⽤⼀个“/”、⼀个“swap”和⼀个“/home”的三分区⽅案:/ :10GB-15GB。

swap:物理内存⼩于或等于 512MB,建议分配实际物理内存容量2倍⼤⼩的swap;物理内存⼤于512MB,建议分配与物理内存等容量的swap。

/home:/和swap以外的所有剩余空间。

你需要⼿动进⾏分区,⽽不是由系统⾃⼰来安排,在进⾏安装之前,你需要先学习⼀些基础知识:------分区基础知识------的发展⽇新⽉异,⽼旧的Linux⽂档很可能会对读者认识Linux产⽣误导。

Ubuntu已经取消了⽤hd和sd区分不同类型的硬盘的机制,取⽽代之的,⽤sda统⼀代表电脑中的第⼀块硬盘。

在Linux下,/dev/sdaX中的数字X的编号是有限的,最⼤的分区编号是16。

因此,主分区和扩展分区编号占⽤1~4,逻辑分区占⽤5~16。

即使你的硬盘中只有⼀个主分区(如,/dev/sda1)和⼀个扩展分区(/dev/sda2),剩下的两个主分区编号: /dev/sda3,dev/sda4也不会分配给逻辑分区。

第⼀个逻辑分区⼀定是从/dev/sda5开始编号的。

⽂件系统Linux⽀持很多种不同类型的⽂件系统。

Linux能够对FAT16/32和NTFS分区进⾏读写。

常见的⽤于安装Linux的⽂件系统主要有ext3, ReiserFS, XFS, JFS等。

通常我们都会使⽤ext3作为默认的⽂件系统。

我们使⽤Ubuntu是作为桌⾯系统来使⽤的,⼤多数情况下,⽂件系统的性能并不是我们所需要考虑的⼤问题。

也许你会看到很多对ext3的负⾯评价,但是ext3是最⽼牌,最久经考验的Linux⽂件系统,所以选择它没错。

Ubuntu默认采⽤的是ext3⽂件系统。

最⼤分区⼤⼩:ext3是4TB,ReiseFS是16TB。

FAT32在Windows下最⼤分区是32GB,⽽Linux中的FAT32可⽀持到2TB。

图解ubuntu分区

图解ubuntu分区

图解Ubuntu手动分区方法【转】如果你只是简单地想用上Ubuntu,可以这样操作:1)如果你是直接将整个硬盘都用来装Ubuntu,机器上没有需要保存的数据,或者已经做好备份的情况下,可以直接在Ubuntu分区时选择“向导──整个硬盘”2)如果你是做双系统,并已经在Windows下倒出一块空白空间(在磁盘管理中直接删除某个磁盘)。

可以直接在Ubuntu分区时选择“向导──使用最大的连续空闲空间”如果想更好地理解分区并实现自我定制,看看下面的内容补习一下文件系统和挂载点的概念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结合需求而定。

一、文件系统二、挂载点Linux中分区要以文件系统的方式挂载到系统中的挂载点上,就如同Windows中分区也要以Fat32或NTF S格式格式化成不成的盘符一样。

至少Linux需要一个/分区(一定要打开启动选项,好像在安装过程中直接分区时不会提示,那就不用管了),一般也都会有个SWAP交换分区(这东西类似Windows中的虚拟内存,但比那个还要专业,直接搞成一个分区形式了,而且Linux也有SWAP文件的形式出现。

),当然,如果你的内存足够大,也可以不要SWAP分区。

Linux中文件系统是以/文件系统(根文件系统)呈树状组织起来的。

请看wiki中的如何分区三、如何分区那这些文件系统都要以独立分区形式挂载吗?也不尽然,需要看你的情况和需求而定。

一般常见的分区方式有:/文件系统和一个SWAP分区;/文件系统、/home文件系统和一个SWAP分区、再详细点,再多个/boot系统、/var文件系统等Linux目录树、不属于Linux目录树的/back(名字自己定,/file也可以,这是自己用来存放备份数据的地方)只分一个/和swap也有它的好处,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硬盘空间(用户用时只要/没用完,就可以不去理会硬盘空间的问题),但这样重装系统时要先备份/home,不然重装就麻烦。

如果你给Ubuntu侵害的硬盘空间比较小,比如只有8G、10G的,采取这种方式比较好,虽然默认系统装完后,/文件系统只有3个G左右,但随着你安装软件的增多,/文件系统也会越来越大的,我现在给/文件系统分了6个G,就已经被占用近5个G了。

Window7环境下硬盘安装Linux ubuntu系统详细教程{双系统}

Window7环境下硬盘安装Linux ubuntu系统详细教程{双系统}

Window7环境下硬盘安装Linux ubuntu12.10系统详细教程(双系统)一准备资源:1 ubuntu-12.10-desktop-i386.iso系统包2easyBCD单文件3 DiskGenius分区工具二安装前准备1.打开磁盘管理右键我的电脑点击管理,选择磁盘管理在扩展分区(墨绿色框起来的部分)中要有10G以上可用空间,不够的可以通过压缩其他逻辑分区得到,或者直接删除多余的逻辑分区。

右键可用空间,新建简单卷。

建一个10G大,FAT32格式的分区:2.将Linux安装包放在刚建好的分区中要将iso中casper文件夹下的vmlinuz和initrd.lz两个文件提取到根目录下.。

完成后是这样:3.用DiskGenius工具查看分区号DiskGenius主要功能不是查分区列表,这里只是借用一下。

我看到很多教程中经常把分区号搞错,就特地找了这个可以查看分区号的软件,这样就不会弄错了。

打开DiskGenius。

找到刚才建好的分区,10G,FAT32格式,新加卷G序号是6,这个6表示(hd0,5)4.用easyBCD创建多重启动打开easyBCD:新建启动项:点击配置。

进入menu.lst记事本将下面划线文字复制到原有文本下:title Ubuntu 12.04 installroot (hd0,6)kernel /vmlinuz boot=casper iso-scan/filename=/ubuntu-12.04-desktop-i386.iso r o quiet splashinitrd /initrd.lz复制后如下图文本内容说明:这里ubuntu-12.04-desktop-i386.iso 名称要和根目录下Ubuntu 安装镜像文件的名称相同。

(hd0,6)中的6就是刚才那个序号必须一致,否则启动器找不到iso三安装重新启动,选择win7下面的选项:直接进入微系统,进入后不要着急开始安装,先点击桌面左上角应用程序—附件—终端,输入sudoumount -l /isodevice后回车。

ubuntu挂载ntfs分区(读写模式)

ubuntu挂载ntfs分区(读写模式)

ubuntu挂载ntfs分区(读写模式)
1.⾸先是安装ntfs-3g
sudo apt install ntfs-3g
2.编辑fstab,这个其实有简单的⽅法,就是⽤auto
fstab有六个部分,⽤空格或者tab分隔
例如:
/dev/sda3 /home/mydisk auto defaults 0 2
第⼀个部分,是物理磁盘的标志,可以是 /dev/sda3这样直接指定磁盘分区,也可以是磁盘的uuid(我看系统本⾝⾃带的,只写了磁盘的uuid,但它并没有指定分区的uuid,不知道它如何分辨的)。

想知道分区的uuid,可以⽤blkid命令,
会显⽰分区和磁盘的uuid, 格式是 UUID=7b3c-d941-986c 之类,不要引号(或许要引号也可以,没有试过),后来⼜仔细研究,发现不需要些PARTUUID,因为每个分区的UUID是唯⼀的
第⼆个部分,是挂载点,可以随意取名,不必预先创建同名⽬录,fstab写了就⾏。

创建了同名⽬录也不会报错。

第三个部分,分区类型,⽤auto就可以。

如果⾮要指定,那就是ntfs-3g
第四个部分,分区的属性,⽤default就够了,可以读写,否则就是很⿇烦的⼀⼤串
第五个部分,dump属性,0是dump的时候不管,1是dump的时候包含此分区
第六个部分,fsck属性,0是不检查,1是优先检查,2是普通检查,1最先查。

不知道是否可以⽤3。

linux磁盘分区详解

linux磁盘分区详解

linux磁盘分区详解标签: linux磁盘扩展idewindows2008-04-09 14:26 56786人阅读评论(14) 在学习 Linux 的过程中,安装 Linux 是每一个初学者的第一个门槛。

在这个过程中间,最大的困惑莫过于给硬盘进行分区。

虽然,现在各种发行版本的 Linux 已经提供了友好的图形交互界面,但是很多的人还是感觉无从下手。

这其中的原因主要是不清楚 Linux 的分区规定,以及它下面最有效的分区工具― Fdisk 的使用方法。

首先我们要对硬盘分区的基本概念进行一些初步的了解,硬盘的分区主要分为基本分区(primary partion)和扩充分区(extension partion)两种,基本分区和扩充分区的数目之和不能大于四个。

且基本分区可以马上被使用但不能再分区。

扩充分区必须再进行分区后才能使用,也就是说它必须还要进行二次分区。

那么由扩充分区再分下去的是什么呢?它就是逻辑分区(logical partion),况且逻辑分区没有数量上限制。

对习惯于使用dos或windows的用户来说,有几个分区就有几个驱动器,并且每个分区都会获得一个字母标识符,然后就可以选用这个字母来指定在这个分区上的文件和目录,它们的文件结构都是独立的,非常好理解。

但对这些初上手 red hat linux的用户,可就有点恼人了。

因为对red hat linux用户来说无论有几个分区,分给哪一目录使用,它归根结底就只有一个根目录,一个独立且唯一的文件结构。

red hat linux中每个分区都是用来组成整个文件系统的一部分,因为它采用了一种叫“载入”的处理方法,它的整个文件系统中包含了一整套的文件和目录,且将一个分区和一个目录联系起来。

这时要载入的一个分区将使它的存储空间在一个目录下获得。

对windows用户来说,操作系统必须装在同一分区里,它是商业软件! 所以你没有选择的余地!对red hat linux来说,你有了较大的选择余地,你可以把系统文件分几个区来装(必须要说明载入点),也可以就装在同一个分区中(载入点是“/”)。

ubuntu 12.04 分区方案

ubuntu 12.04 分区方案

Ubuntu 12.04 分区方案引言选择合适的分区方案对于安装 Ubuntu 12.04 操作系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适当的分区可以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安全性,并且可以更好地管理磁盘空间。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分区方案,帮助您在安装 Ubuntu 12.04 时做出明智的决策。

1. 单一分区最简单的分区方案是将整个硬盘作为一个分区使用。

这种方案适用于只有一个硬盘且不需要额外的分区管理的情况。

通过将整个硬盘作为一个分区,您可以轻松地管理磁盘空间,并且减少了分区错误的可能性。

然而,将整个硬盘作为一个分区存在一些缺点。

一旦系统出现问题,您可能需要重新安装操作系统并且可能会丢失所有数据。

此外,无法分离操作系统和用户数据,可能会导致系统性能下降且不易进行备份。

2. 分离 / 和 /home 分区第二种常见的分区方案是将操作系统和用户数据分开存放。

这种方案包括两个主要分区:/ 分区用于安装操作系统,/home 分区用于存储用户数据。

通过将操作系统和用户数据分离,您可以方便地进行系统升级和重新安装而不丢失用户数据。

此外,将用户数据存储在独立的分区中还可以提高系统性能,因为操作系统和用户数据不会相互影响。

3. 分离 /、/home 和 /var 分区在第二种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分离 /var 分区可以更好地管理系统日志和其他可变数据。

/var 分区通常包含系统日志、临时文件和其他与系统运行相关的数据。

通过将 /var 分区单独分离,可以防止系统日志过度增长而导致磁盘空间不足的问题。

此外,如果系统遭受到攻击或发生其他问题,此分区的文件将不会破坏操作系统或用户数据。

4. 分离 /、/home、/var 和 /tmp 分区最后一种更复杂的分区方案是将 /tmp 分区独立出来。

/tmp 是用于存储临时文件的目录,而临时文件往往是可被系统或应用程序删除的。

将 /tmp 分区独立出来可以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性能。

由于临时文件存储在独立的分区中,系统出现问题时可以轻松地清理它们,而且无法通过填满 /tmp 分区来攻击系统。

Ubuntu安装过程磁盘分区图文教程

Ubuntu安装过程磁盘分区图文教程

Ubuntu 安装过程磁盘分区图文教程其实分区很简单的,如果有Windows 下分区经验的,自己摸索着就可以搞定了,为了给不太明白Ubuntu 的网友提供一个直观的参考,做了这个教程。

由于是利用VM 虚拟机录屏出来的影音截的图,所以分区的大小可能不太合适,而且,这是相当于空白硬盘的分区过程,如果想用双系统的,可以参考一下本教程,但要注意,部分内容不一样,你只需要对调整出来的空白硬盘空间操作即可,不要动原来的Windows 分区。

我们的目标:在磁盘上分出一个/根文件系统和一个/home 家目录及一个Swap 分区。

其实也可以只分一个/和一个Swap 分区,但那样无法单独将你的数据保存在一个分区上,不方便保存数据。

在安装过程中出现磁盘分区时,图如下:可以使用的操作键是Tab 键,在项目间移动;空格键,选择;回车,激活选项。

当然也可以用上下光标键在项目间移动。

这时如果想自己分区,就移动选择“手动编辑分区表”。

回车后出现Illustration 1: 磁盘分区Illustration 2.这时选择代表硬盘的SCSI1(0,0,0)(sda)这一项,选择后回车。

注意:这里可能不一样,尤其如果你是想安装双系统,这里应该选择你调整出来的那个空闲空间(或者叫未用的硬盘分区)。

因为这时是对整个磁盘分区,会有个警告:Illustration 3.选“是”。

出现Illustration 4.选“msdos”,就返回:移动到“空闲空间”这一项,回车。

我们选择“创建新分区”,出现在此我们可以设置创建的第一个分区的大小,既可以直接输入分区大小(以GB 表示),也可以以百分比表示,如30%。

ps:我这里因为是用的虚拟机,所以整个硬盘只有7.5G 大,这里也就显示最大尺寸为7.5GB。

我们输入4GB 后点“继续”,出现Illustration 5.Illustration 6.Illustration 7.Illustration 8.在这里我们选择新分区的类型,是主分区还是逻辑分区,我们因为准备用这个分区来作为/根文件系统,所以要选“主分区”,回车后出现Illustration 9.系统问新分区的位置,我们当然要选择“开始”,回车后会闪过如下图Illustration 10.接着出现Illustration 11.在这里我们就可以设置第一个分区的一些设置了。

Ubuntu_Kylin _选择安装类型并处理硬盘分区

Ubuntu_Kylin _选择安装类型并处理硬盘分区

Ubuntu Kylin 14.04 LTS 系统安装——选择安装类型并处理硬盘分区一、选择安装类型这一步的界面会随着硬盘状况的不同而不同。

(一)若电脑硬盘是全新的,或者之前处理过,没有任何数据,界面如下(图1):(图1)(二)若硬盘有数据,通常是别的操作系统,其界面可能如下(图2、图3):(图2)(图3)上面的3 张图中,“清除整个磁盘并安装Ubuntu Kylin”、“将Windows … 替换为Ubunut Kylin”和“卸载Ubuntu ……并重新安装”选项是最简单的操作,几乎不用做任何事,一切交给系统去做;注意图中红色的“注意”的提示。

我们这里不管其界面如何,都选择“其他选项”,自己来处理硬盘分区。

点击“继续”,进入下一步,处理硬盘分区。

二、关于硬盘分区的基本知识硬盘分区是硬盘使用之前必须处理的工作。

若将硬盘比作书房里的书架,那么,分区就是给这个“书架”分“格子”,其目的是便于分门别类地存放资料。

而格子的多少是由实际需要和个人习惯来决定的,你甚至可以将整个书架只分一个格子,当然,最少也必须有一个格子。

(一)硬盘分区模式1. MBR(主引导记录)模式这种模式是传统的硬盘分区模式,也是现在用得最多的模式。

最大支持2TB 的硬盘容量。

2. GPT(GUID 分区表)模式这种模式是新型的硬盘分区模式,主要是为了突破硬盘的2TB 容量限制而出现的。

最大支持1024×1024TB 的硬盘容量。

(二)MBR 分区类型现在个人电脑的硬盘容量超过2TB 还不是太多,所以这里我们重点介绍MBR 分区模式。

这种分区模式有三种分区类型:主分区、扩展分区和逻辑分区,另外还有个活动分区的概念。

一块硬盘最多只能有 4 个主分区,扩展分区算是一个主分区,但其不是真正的分区,它是逻辑分区的容器,即扩展分区里可以划分出若干个逻辑分区;活动分区指的是用来启动系统的分区。

因此,若硬盘要划分的分区在4 个或4 个以下,则可以全部是主分区,也可以是n (n<4)个主分区加4-n 个逻辑分区(放在扩展分区中);若分区超过4 个,则最多只能有3 个主分区,剩下的分区再在扩展分区中去划分逻辑分区。

ubuntu硬盘分区方法

ubuntu硬盘分区方法
不管怎样保留swap分区有必要(哪怕你有4G的物理内存也最好留点swap),有些应用软件,没swap分区可能会反应不良。
安装linux至少要两个独立分区,/分区和swap分区(其实不用交换分区,改用交换文件也行,象win一样,但效率差很多);
----现在据说使用交换文件能和Swap分区一样快,不过目前各大发行版本的标准安装仍然使用Swap,所以当前还是以使用独立Swap分区为佳。
1+0 records in
1+0 records out
#整个硬盘的MBR和初始分区表为512B,就是放在硬盘的第一个扇区,所以用上面的命令就可以将包含MBR的第1扇区数据完整备份出来!
最后得到的mbr.bak0901可以多找几个地方存放.如果你的/Home是独立分区的话,在Home里可以单独建个目录mbrBACK,再把这个小文件放进去。
只要建扩展分区,建多个和建一个就是差不多的,反正要做分区表链接。
而且如果分三个主分区的话,很有可能出现盘符错乱,我以前也这样做过,结果易出问题,还是一主分区一个扩展分区最稳妥,不会出盘符错乱问题。
根据高手朋友的看法,Win系统也是可以不装在C盘上;但为了盘符或设备号的有序,以及照顾有些特殊应用软件,还是把Win装在C盘(sda1)为佳。
这样重装系统时所有数据均可保留,但一定要记得还是挂下/home下面。不过如果有大移动硬盘,能备份home数据当然更让人放心。
备份的工具有不少选择,最简单的可用tar命令。此外若想把整盘或整分区备份成镜像文件,台湾同胞的clonezilla可以考虑。
如果某些兄弟米多,拥有固态硬盘SSD(注意选择质量好的,否则还不如旋转硬盘!),可以大大提高linux系统的启动和程序运行速度。

Linux磁盘与磁盘分区

Linux磁盘与磁盘分区

Linux磁盘与磁盘分区Linux 系统中所有的硬件设备都是通过⽂件的⽅式来表现和使⽤的,我们将这些⽂件称为设备⽂件,硬盘对应的设备⽂件⼀般被称为块设备⽂件。

本⽂介绍磁盘设备在 Linux 系统中的表⽰⽅法以及如何创建磁盘分区。

说明:本⽂的演⽰环境为 ubuntu 16.04。

磁盘分类⽐较常见的磁盘类型有消费类市场中的 SATA 硬盘和服务器中使⽤的 SCSI 硬盘、SAS 硬盘,当然还有当下⼤热的各种固态硬盘。

SATA 硬盘SATA(Serial ATA)⼝的硬盘⼜叫串⼝硬盘,Serial ATA 采⽤串⾏连接⽅式,串⾏ ATA 总线使⽤嵌⼊式时钟信号,具备了更强的纠错能⼒,与以往相⽐其最⼤的区别在于能对传输指令(不仅仅是数据)进⾏检查,如果发现错误会⾃动矫正,这在很⼤程度上提⾼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串⾏接⼝还具有结构简单、⽀持热插拔的优点。

SATA 硬盘主要⽤于消费类市场和⼀些低端服务器(下图来⾃互联⽹):SCSI 硬盘SCSI 硬盘即采⽤ SCSI 接⼝的硬盘。

它由于性能好、稳定性⾼,因此在服务器上得到⼴泛应⽤。

同时其价格也不菲,正因它的价格昂贵,所以在普通PC上很少见到它的踪迹。

SCSI 硬盘使⽤ 50 针接⼝,外观和普通硬盘接⼝有些相似(下图来⾃互联⽹):SAS 硬盘SAS 是 Serial Attached SCSI 的缩写,即串⾏连接的 SCSI,其⽬标是定义⼀个新的串⾏点对点的企业级存储设备接⼝。

串⾏接⼝减少了线缆的尺⼨,允许更快的传输速度。

SAS 硬盘与相同转速的 SCSI 硬盘相⽐有相同或者更好的性能。

SAS 硬盘⼀般⽤于⽐较⾼端的服务器。

固态硬盘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般称之为 SSD 硬盘,固态硬盘是⽤固态电⼦存储芯⽚阵列⽽制成的硬盘,由控制单元和存储单元(FLASH芯⽚、DRAM芯⽚)组成。

其主要特点是没有传统硬盘的机械结构,读写速度⾮常快(下图来⾃互联⽹):磁盘设备在 Linux 下的表⽰⽅法在 Linux 系统中磁盘设备⽂件的命名规则为:主设备号 + 次设备号 + 磁盘分区号对于⽬前常见的磁盘,⼀般表⽰为:sd[a-z]x主设备号代表设备的类型,相同的主设备号表⽰同类型的设备。

ubuntu硬盘分区方法

ubuntu硬盘分区方法

ubuntu硬盘分区方法一、双系统的分区方案(分区推荐选择GParted的LiveCD,可以从DistroWatch大本营下载回来刻成小光盘作为常备工具盘,当然其他分区工具也可以):1.要搞双系统先装winxp,然后再装Linux;发行版本的安装程序会自动装上哥伦布(grub),并且建好双启动的菜单选项的;2.各种分区方案比较多,我推荐一个考虑得比较全面的供兄弟们参考下:一个主分区,8G,给win的C盘;用Gparted的话,设备名是sda1;此分区用于安装Win系统,尽可能不要装应用程序,以减少镜像文件大小;一个扩展分区,分配给它所有剩下的硬盘空间;设备名是sda2,但这只是个标识,实际是没用的;说明:有兄弟提出为什么不建三个主分区,再建一个扩展分区,这样第一扇区的512B中分区表空间利用的更充分。

原因是这样的——只要建扩展分区,建多个和建一个就是差不多的,反正要做分区表链接。

而且如果分三个主分区的话,很有可能出现盘符错乱,我以前也这样做过,结果易出问题,还是一主分区一个扩展分区最稳妥,不会出盘符错乱问题。

根据高手朋友的看法,Win系统也是可以不装在C盘上;但为了盘符或设备号的有序,以及照顾有些特殊应用软件,还是把Win装在C盘(sda1)为佳。

3.在扩展分区上建7个逻辑盘,分别是:sda5----8G,fat32,留给win的D盘,装应用程序用;sda6----8G,fat32,留给win的E盘,装数据文件用;sda7----8G,fat32,留给win的F盘,作备份分区用,如输入法,火狐,中文办公软件,硬件驱动,各种应用软件,C盘的GHOST备份等;然后还要再建4个逻辑盘,是专给linux用的:sda8----10G以上,ext3,挂载为/目录;如果硬盘较少,可以只分7G,若硬盘较大,还是多几个G好,方便以后装大应用软件;sda9----512MBv1024MBv2048MB,swap格式,无挂载点;sda10----5G以上(如果不刻录DVD,1G也可以了),ext3,挂载为/tmp,硬盘若大,可多加几个G,这样备份操作时方便点;sda11----所有剩下的磁盘空间,ext3,挂载为/home;4.特别提醒注意,fat32文件系统对单个分区最大只支持32G(也有办法使分区大于32G,但效率低,不推荐分出超过32G的单个Fat32分区)!;此外如果到了明年,linux分区格式的ext3可以全换成ext4;或是几年后,可以考虑使用btrfs文件系统。

ubuntu系统分区方案和各分区说明以及分区的最佳顺序-汇总(单系统和双系统兼备)

ubuntu系统分区方案和各分区说明以及分区的最佳顺序-汇总(单系统和双系统兼备)

为什么 Ubuntu Linux 分区要有顺序?今天看到一个帖子/viewtopic.php?f=77&t=179311。

里面讲到“请注意分区的顺序、设备符和各目录挂载的次序,依次是/,swap,/tmp,/home;平均磁头移臂次数较少,读写综合性能较优。

”不是很理解,请问各位这样有道理吗?为什么?一、双系统的分区方案(分区推荐选择GParted的LiveCD,可以从DistroWatch大本营下载回来刻成小光盘作为常备工具盘,当然其他分区工具也可以):1.要搞双系统先装winxp,然后再装Linux;发行版本的安装程序会自动装上哥伦布(grub),并且建好双启动的菜单选项的;2.各种分区方案比较多,我推荐一个考虑得比较全面的供兄弟们参考下:一个主分区,6G,给win的C盘,可以命名为;用Gparted的话,设备名是sda1;此分区用于安装Win系统,尽可能不要装应用程序,以减少镜像文件大小;一个扩展分区,所有剩下的硬盘空间;设备名是sda2,但这只是个标识,实际是没用的;说明:有兄弟提出为什么不建三个主分区,再建一个扩展分区,这样第一扇区的512B中分区表空间利用的更充分。

原因是这样的——只要建扩展分区,建多个和建一个就是差不多的,反正要做分区表链接。

分区一次性搞好后,以后就不用动了,用到硬盘挂掉为止。

而且如果分三个主分区的话,很有可能出现盘符错乱,我以前也这样做过,结果易出问题,还是一主分区一个扩展分区最可靠,不会出盘符错乱问题。

根据高手朋友的看法,Win系统也是可以不装在C盘上;但为了盘符或设备号的有序,以及照顾有些特殊应用软件,还是把Win装在C盘(sda1)为佳。

3.在扩展分区上建7个逻辑盘,分别是:sda5----7G,fat32;,留给win的D盘,装应用程序用;sda6----8G,fat32;留给win的E盘,装数据文件用;sda7----9G,fat32;留给win的F盘,作备份分区用,如输入法,火狐,中文办公软件,硬件驱动,各种应用软件,C盘的GHOST备份等;然后还要再建4个逻辑盘,是专给linux用的:sda8----10G以上,ext4,挂载至/目录;如果硬盘较少,可以只分7G,若硬盘较大,还是多加几个G好,方便以后装大应用软件;sda9----512M Bv1024M Bv2048M B,swap格式;Linux交换分区,可以视作一条慢速内存条,无挂载点;sda10----5G以上(如果不刻录DVD,1G也可以了,当然硬盘大,8G也行),ext4,挂载至/tmp,若硬盘较大,可多分几个G,这样备份时方便点;sda11----所有剩下的磁盘空间,ext4,挂载至/home;4.特别提醒注意,fat32文件系统对单个分区最大只支持32G(也有办法使分区大于32G,但效率低,不推荐分出超过32G的单个Fat32分区)!;此外,从2010年起,linux分区格式的ext3可以全换成ext4;或是两三年后,某些分区可以考虑使用新生代的btrfs文件系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Ubuntu 硬盘”分区“图文教程(用于光盘,U盘安装Ubuntu)关于Linux系统下的“分区”问题,对于新手来说一直是很头疼的。

我来简单写一下,它的“分区”方法,规则。

郑重声明:1.我为了让没有接触过Linux系统的人,理解更加简单。

所以在言语表述上不是很规范,专业。

我只需要新手们能够明白基础知识,以后想提高,延伸。

大家可以去Linux专门的论坛,看帖子学习。

这个帖子,只给新手们起到“入门”的作用2.本教程虽然标题是Ubuntu分区,但其实大部分linux发行版系统,“分区”的方法,形式,都是基本相同的,我后面会给出另外几个发行版本的图,大家看看就知道了。

3. 对于Ubuntu来说,其安装方法现在有:wubi 硬盘安装,普通光盘安装,U盘安装,三种。

其中wubi安装不需要涉及到“分区”,另外2种安装方式,必须先学会“分区”方法再谈安装!大家都看到了,我一直是给“分区”,加了引号,因为在任何的“类Linux”系统里(比如红旗,红帽子,Ubuntu),他们并没有硬盘分区这个概念,这个和Windows是有本质区别的。

一.挂载点在Linux系统里面,“分区”,被称作“挂载点”,简单明了的说,“挂载点”意思就是:把一部分硬盘容量,“分”成一个文件夹的形式,用来干什么事情。

这个文件夹的名字,就叫做:“挂载点”。

所以,和Windows有着本质上的超级大的区别,你在任何linux发行版系统里面,绝对不会看到C盘,D 盘,E盘这样的,你能看到的,只有“文件夹”形式存在的“挂载点”。

在Linux 系统里面,有一些已经定义好,用来干一些事情的挂载点,常见的“挂载点”有:1. Boot大家应该很常见这个英文,是引导的意思。

对于Linux来讲,一部分容量,用来“挂载”Boot,就是用于存储系统的引导文件2. / 或者/ROOT就一个符号,是Linux系统特有的,是“根目录”的意思。

根目录,用来存储用户的一些基本配置文件,软件设置文件等等很多3. home“家”的意思,在Linux系统里面,它是用来存储用户的程序,文件,文档等等所有资源。

因此,进行“分区”操作的时候,它是要分的很大很大很大的。

4. SWAP这个,是Linux和Windows最大的区别了。

Windows没这个东西,只有Linux才有。

其实它也不是一个“挂载点”,为了菜鸟们理解方便,我这里姑且把它当作一种挂载点。

SWAP分区,是让“内存”临时存储文件的专用空间。

小知识:对于大部分常见的Linux核心的系统,上述的2,4.有它们2个“挂载点”,就够了。

当然,Linux下还有其他很多“挂载点”,可以进行详细的设置,我说的2和4,只是必须的,一定要有的,最最基础的!没有它们2个挂载点,根本不能继续安装系统的!5. usr用来存放系统自带的,或者通过更新安装的软件的地方。

6. tmp临时文件存储地方,大家可以理解为Windows下的: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Local Settings\Temp 目录。

^_^7. 自行设置“挂载点”咱们在Windows里面,可以通过“新建文件夹”来存储一类东西,当然在Linux下也行。

除了这个方法,你也可以在“分区”的时候,自己设置一个“挂载点”(其实功能就等于建立个专门的地方,存放专门的东西”)其他,还有很多很多。

我不一一细说了,下面有张图,里面有各个文件夹对应的功能,存贮的东西。

大家都可以在“分区”的过程中,手动“挂载”,设置具体容量。

二.Linux系统下,硬盘光驱等设备的命名规则Linux 好像很喜欢“另类”,它对硬盘设备的命名方法,也和Windows有很大区别。

在Linux 系统里面,你的硬盘设备信息,是专门存储在“dev”这个挂载点里面的。

上面我没有提到这个挂载点,大家知道就行了。

后面会见到。

它的硬盘命名方法是:1. IDE 接口的硬盘,Linux下称为(或者说是显示为):HD2. SATA 硬盘或者SCSI硬盘,称为:SD3. 光驱,就是CDROM 了。

如果有多个光驱,是按数字命名排列的,比如:CDROM0,CDROM1,CDROM24. 硬盘里面的Windows下的分区以Ubuntu 8.04以上为例,它已经很好很好的支持Windows分区类型(FAT32,FAT,NTFS)的读写操作了。

你系统安装好后,它就能自动识别这些Windows分区。

它们会以“该分区的容量大小+分区卷标”,来标明,比如:22.5G GAME, 30G System^^^这样。

在你系统的“位置”里面,就能看到的。

5. 如果你有多硬盘………………刚才说了,在Linux里面,硬盘被分为:HD 和SD,那么,根据英文26个字母的顺序。

第一块硬盘,就是hda,那么,这块硬盘的第一个挂载点,就是hda1,以此类推hda2,hda3^^^ 刚才说了,多块硬盘,是根据26个字母顺序排的,那么,hdb就是第二块硬盘了。

这个应该很容易理解吧?它的“分区”,自然就是:hdb1,hdb2,hdb3……………………同样道理,大家应该能知道,sdb3,是什么意思了吧?三.关于常见挂载点的容量设置每个人的硬盘大小都不同,自然也没有“定论”了,我大致说下,大家可以根据自己实际情况,酌情考虑1. bootLinux系统,它的引导文件很小很小,这个boot挂载点,大家分100M,就足够了(这个基本上能算是定论!不管你硬盘多大,就分这么多,足够足够了!等你安装完了系统,去看看它,其实就占45M——50M)小知识:BOOT挂载点,并不是必须的。

但是个人建议,如果你要做双系统,最好是单独分出来,等你安装grub引导器的时候,把它安装到boot上,就是双系统了,这样做,目的就是更明确,更方便。

2. / (有些linux发行版,这个也写做:/root,功能道理是一样的)刚才说过了,得大点,至少5G以上3. home刚才也说了,是要求最大最大最大的。

你就尽量分吧。

嘿嘿!网上常见的,80的硬盘,分给它70G的都有………………4. SWAP有一个不成文的小规律:电脑内存,小于1G的,SWAP分512M;内存大于1G的,分1G 就行。

5. TMP临时存放些垃圾的,自己看着吧了。

大不了用满了清理呗。

小知识:linux和windows不一样,垃圾很少很少,可以说是几乎没有,所以,在linux系统下,你完全不用考虑,系统垃圾文件的问题喔!所以,用linux,自然就不用天天吵着:我怎么清理垃圾阿!6. usr占你整个容量的15%差不多吧。

呵呵,自己酌情考虑,其实你不“挂载”这个都行的。

Linux的分区,之所以让大家头疼,就是因为它并不是给每个分区,分配一个“字母盘符”,而是通过具体的文件夹名字,来进行“挂载”,进行功能的区分。

其实,大家在潜意识里,明白这些挂载点的意思,就行了。

别非想着Windows,分区就得有个盘符。

^_^想用Linux,很多观念都必须要改变滴~四.实战Ubuntu 8.04.1 硬盘分区基础知识说完了,该进入正题了,以:Ubuntu 为例,来一步一步的图文说明分区过程。

硬盘“分区”,是Ubuntu系统安装过程的:第三步,前两步我实在觉得没必要说了。

1. 系统语言选择——都知道选择中文(简体)吧?而且默认就是,直接回车即可!2. 选择时区——默认就是(SHANGHAI),会拼音的都明白。

中国上海。

直接回车3. 开始头疼的硬盘分区首先出现的是这个界面,我们选择“手动”⑴这里,就是Ubuntu系统的“分区”软件界面了。

每种Linux系统,都自带分区软件,他们的界面和使用方法,也大致相同,菜鸟们学会一种,就完全可以应付所有的了。

虽然网上也有很多专门给Linux系统“分区”的第三方软件,但我个人还是推荐大家用系统自带的,方便,直接,快捷~如图,下面列出了我的硬盘设备:dev/sda ,还用解释么?sda:“sata接口第一块硬盘”⑵我们选中下面的“空闲空间”行,就能点击“新的分区”了。

⑶点击“新的分区”,我们来创建挂载点。

界面如图,我逐个解释★新分区的类型boot 和swap(交换分区)是主,其他的挂载点,都是逻辑。

这个不解释了。

当然不是定论★新建分区容量:自己填写吧★新分区位置:默认就行,选择“开始”★用于Linux的“分区”,也有很多种类,就像是Windows包括NTFS,FAT32。

现在这个时代,建议大家选择Ext3 日志文件系统就行了。

还有一种R...FS,具体名字忘了,^_^,也可以。

不过我都用Ext3,实质存放档案的分割区。

事实上除了ext3外,GNU/Linux可以使用ext2、xfs、reiser及jfs等档案系统存放档案,每个档案系统都有其长短处,不过初学者先使用ext3。

一会儿要建立SWAP挂载点,就是在这里选择!别忘了!★挂载点不解释了,前面开始时候就介绍了,“分区”软件里面罗列了常见的:boot, /, home,usr,temp 看看,这里面已经提供了如下这些挂载点,大家直接选择就行了:⑷第一步,建立BOOT 挂载点的“分区”,看图吧,最直接⑸第二步:建立SWAP ,交换空间⑹建立/,根目录挂载点⑺建立HOME,用户挂载点⑻到这里,最基本的,就建立忘了,教程里面,我就建立这几个,其他的,大家想建立,可以照猫画虎就行了,应该这个本事都具备吧?^_^ 看下面的图,是已经都挂载好的硬盘了。

4. 填写个人信息:用户名,密码(输入2遍),填写计算机名称5. 开始“全自动”安装。

6. 最后重启,就装完系统拉!我觉得写的够简单了,给菜鸟看应该足够了。

有什么具体问题,帖子上提吧。

能解决的,尽量帮大家解决。

至于装完系统后的操作,那就不是一句话两句话,甚至几千字能说清楚的了。

真有心学的话,可以去书店买书。

或者学生兄弟们,直接去“坐穿”图书馆吧。

我那时候就是图书馆借了3本书,回来研究了几个月。

五.其他linux发行版系统的“分区”刚才说过了,大家通过这篇文章,至少应该能知道,linux的“挂载点”的知识,linux对于硬件(硬盘,光驱)的命名方法,常见挂载点的用途、大致容量划分。

这些知识,对于任何一个linux发行版系统,都是完全彻底通用的,意思就是:不管你用什么发行版,redhat,红旗,麒麟,fedora,opensuse等等,它们的“分区”,都是按照:新建——选择格式(ext3之类的)——设置挂载点——填写容量,这个步骤进行的。

不同的是,嘿嘿,它们自带的安装程序,到了分区那个步骤,界面图形(背景颜色拉,按钮摆放位置拉)稍有不同罢了1.首先,是Fedora linux 的“分区”那个步骤的图:差不多吧?新建,编辑,删除,空闲的空间。

挂载点,文件系统,“指定的大小”。

我觉得大部分人应该会照猫画虎吧?2. Open Suse linux这个麻烦点,都是英文的,Creat(创建),Edit(编辑),Delete(删除),Resize(调整容量大小),format(格式化),file system(文件系统),Mount Point(挂载点)suse“分区”这里,容量稍微有点“麻烦”,它是以“段”来计算的,就是:cylinder,正如图里表示的,1 cylinder =7.64M,下面的2行,就是:启示段和结束段的“位置”咱们举个例子好了,刚开始的时候,肯定是从0 开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