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课程标准2017
《外国文学》课程教学大纲
![《外国文学》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8a11df1f69dc5022abea009f.png)
《外国文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本课程就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必修课程。
1、课程要求系统介绍西方文学发展概况,重点分析各国﹑各时期﹑各流派代表作家与作品。
要求学生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以开放得心态,广泛了解各国优秀文学遗产,初步掌握其思想﹑艺术特征,提高分析﹑鉴赏外国文学作品得能力。
ﻫ2、本教程讲授一学年,包括从古代到二十世纪上半叶得外国文学.二十世纪盛行得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得发展情况,列入专业选修课《西方现代派文学》中讲授。
因课时得原因,东方文学部分也列入专业选修课《东方文学》中讲授.ﻫ3、本大纲就是作为参考性得文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在完成教学大纲基本内容得前提下作出调整。
ﻫ二、课程教学大纲本课程教学大纲里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时数与教学内容概要。
绪论1、教学目标:理解学习外国文学得意义、外国文学得基本特征、发展历程及掌握学习外国文学方法。
2、教学重点:外国文学得知识体系。
3、教学时数:2学时。
4、教学内容概要:学习外国文学得意义;外国文学得特征、课程知识体系;如何学习外国文学.第一章古代文学1、教学目标:了解欧洲得上古文学得概貌;荷马史诗得基本内容与艺术成就;戏剧得产生、发展与成就。
2、教学重点:神话、史诗、戏剧(特别就是悲剧)。
3、教学时数:概述:4学时;荷马史诗:6学时;古希腊戏剧:4学时4、教学内容纲要:第一节概述欧洲古代文学就是指古希腊罗马文学。
古希腊文学发展及主要文学成就。
古罗马文学发展及主要文学成就.维吉尔《埃涅阿斯纪》。
第二节荷马史诗史诗得题材-—特洛亚战争。
作者及作品得形成—-“荷马问题”.史诗内容--《伊利昂纪》:战争史诗;《奥德修纪》:海上漂泊。
艺术成就:“荷马式得比喻”。
第三节古希腊戏剧古希腊戏剧得起源--酒神祭祀。
戏剧内容-—命运悲剧。
三大代表作家作品及其创作特征.埃斯库罗斯《被缚得普罗米修斯》;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欧里庇德斯《美狄亚》。
古希腊喜剧:阿里斯托芬《阿卡奈人》。
《外国文学》2017年
![《外国文学》2017年](https://img.taocdn.com/s3/m/fb92f955cf84b9d528ea7aad.png)
• “多余人”
最早由赫尔岑在《往事与随想》中提出。 “多余人”是19世纪俄国文学 中所描绘的贵族知识分子的一种典型。他们的特点是出身贵族,生活在优裕 的环境中,受过良好的文化教育。他们虽有高尚的理想,却远离人民;虽不 满现实,却缺少行动,只能在愤世疾俗中白白地浪费自己的才华。他们既不 愿站在政府的一边,与上流社会同流合污,又不能和人民站在一起,反对专 制制度和农奴制度,成了社会的“多余人”。多余人的形象包括普希金笔下 的叶甫盖尼·奥涅金、莱蒙托夫笔下的毕巧林、屠格涅夫笔下的罗亭、赫尔 岑笔下的别尔托夫、冈察洛夫笔下的奥勃洛摩夫等。
现实主义文学——《简爱》
简爱形象:
从简爱的经历我们看到,她走的是内涵发展之路。她倔强、勇 敢、正直、真诚、富于独立意志和斗争精神,这种内在的性格品质 是她能从逆境走向顺境,由寄人篱下到缔结理想婚姻的关键所在。 1、在里德太太家,受尽歧视、冷落。 2、在洛伍德学校,独立的人格逐渐的得以建立。 3、在桑菲尔德庄园,因为尊严而离开。 4、在约翰家,摆脱神恩的束缚,勇敢的追求自己的幸福。 婚姻幸福密码:
文艺复兴——人文主义
(1)用人性反对神性。 (2)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 (3)用理性反对蒙昧主义。 (4)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
文艺复兴——卜伽丘
《十日谈》——挑战禁欲主义的“人曲”
内容:①对教会和僧侣进行了猛烈的抨击。 ②反对禁欲主义。
文艺复兴——巨人拉伯雷
乌托邦国 “特来美修道院” “庞大固埃主义”(畅饮知识、畅饮真理、畅 饮爱情)
“红”——红军装,拿破仑军服——对第一帝国的向往 “黑”——黑道袍,教士黑袍,及教会及复辟时期的反动统治。
·于连形象:是法国复辟王朝时期个人奋斗者的典型 • 《红与黑》艺术特色:
《外国文学》课程教学大纲
![《外国文学》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9940db1aaa00b52acec7ca68.png)
《外国文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外国文学课程类别:学科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小学教育考核方式:考试总学时、学分: 48 学时、3 学分其中实验学时: 0 学时一、课程教学目的本课程重在廓清西方文学的历史和概貌,对西方文学史上的重大事件进行描述和解析,指导学生深入阅读外国经典作家作品,有意识地提升学生阐释、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必须做到系统地了解外国文学发展的历史背景,并能结合所学哲学、文学理论等知识对外国文学史上的各类文学现象进行分析,尤其要有重点地通过文本细读,把握文学作品的基本内容与艺术特点,以及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藉此提高学生阐释文学经典的能力,并增进他们对外国文学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
三、先修课程现代汉语、古代汉语、现当代文学四、课程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外国文学发展的基本线索、文学思潮、文学流派、文学现象形成背景、原因、过程及其特点。
2.教学难点:各个历史阶段重点作家的创作思想、主要作品的思想艺术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讲授教师应灵活运用问题式教学、情境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归纳教学法和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独立思考;以课堂讲授形式为主要教学手段,并恰当、充分地使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辅助、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
六、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古代欧洲文学(6学时)1.教学内容(1)古希腊文学发展状况;古罗马文学与古希腊文学的关系。
(2)古希腊神话的产生;基本内容;艺术特征;对后世文学艺术的影响。
(3)荷马史诗的作者及形成;思想蕴涵;人物形象;艺术成就。
(4)古希腊戏剧的起源形成;三大悲剧诗人的创作;阿里斯托芬的喜剧。
2.重、难点提示(1)希腊神话、荷马史诗等文学中所表现的人本思想。
(2)希腊悲剧的起源、命运观、悲剧精神、艺术特征。
(3)欧洲古代几种文学样式的基本特征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外国文学》课程描述
![《外国文学》课程描述](https://img.taocdn.com/s3/m/51251768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0c78379.png)
《外国文学》课程描述外国文学课程为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必修课。
学习了解外国文学,对扩大学生的文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学素养,培养学生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具有实际意义。
外国文学课程开设于三年级,中国语言文学的学习是该课程学习的基础。
外国文学源远流长,浩瀚壮观。
本课程教学时间仅有126学时,在有限的时间内,力求使学生了解外国文学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各个时期文学的特点、文学现象,重点掌握各个时期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加强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研究能力,帮助学生提高阅读、鉴赏、分析能力。
在本课程的教学中,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坚持艺术鉴赏理念,对各个国家民族的文学、各种文学风格、文学思潮流派、各个时期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进行介绍、分析与评价,力求观点正确,评价公允,分析深透,线索清晰,具有学习的指导性意义。
本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广,内容多,教师讲授不能面面俱到,应突出重点,少而精。
课堂教学以文学史为脉络,重点介绍作家作品;在世界文学中,以介绍欧美文学为主;在上古、中古、近代、现当代文学中,以介绍欧美近代文学为主,在欧美近代文学中以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与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为教学重点。
在各个时期文学与作家的介绍中,帮助学生理清外国文学的发展历程,了解东方与西方文学发展的基本概况,鉴赏莎士比亚、巴尔扎克、托尔斯泰等世界文学大师的作品,认识基督教对欧美文学的影响,掌握分析研究但丁、歌德、陀斯妥耶夫斯基等类似复杂的作家及其作品的方法。
本课程的授课教师要善于启发式教学,做好讲授提示,引导学生参看参考资料、阅读书目。
根据教学内容,布置思考讨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对潜能大、有争议的作家作品可组织学生展开讨论。
本课程每一章都配有作业习题、讨论习题及思考题,这在一定的程度上帮助学生做好课后的复习与练习。
在可能的条件下,根据教学内容需要,组织学生观赏一定的外国文学名著改编的录像片,以音像资料的观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提高文学的欣赏研究能力。
外国文学课程标准
![外国文学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3a68178751e79b8968022639.png)
朔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英国文学》课程标准英语教育专业外语系英国文学教学大纲(专科)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专业必修课.教学目的: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专科)的专业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是讲授外国文学的性质、特点、发生及发展过程,介绍外国文学发展过程的历史文化背景及其演变规律,介绍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重要文学现象及重要作家作品、流派。
本课程拟订两大部分讲授:一、欧美文学;二、亚非文学;重点是欧美文学。
各部分又按历史年限具体分为上古文学、中古文学、近代文学和现代文学。
本课程通过课堂教学及其相关教学活动,使学生达到以下修读要求:系统地掌握外国文学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熟悉重要作家的创作情况,具备一定的理解、分析、鉴赏外国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学术修养,继承与借鉴属于人类文化发展史上优秀成果的外国文学,“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洋为中用,繁荣我国的民族文学。
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主要讲授外国文学的基本知识、历史和现状,介绍其的主要研究方法,评述外国文学研究的若干领域。
采用讲授和多媒体,课堂讨论,实践等方式最大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让学生爱上本门课程。
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绪论(一)欧美文学及亚非文学演变发展的基本线索。
(二)欧美文学及亚非文学的文化潜质。
(三)欧美文学及亚非文学的人学本质及其嬗变。
学时分配:本课程授课时数为112学时,2学期完成。
教材:《外国文学》翁长浩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外国文学课程的参考教材有:《外国文学史》,郑克鲁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外国文学史》,朱维之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外国文学史纲要》,何乃英等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考核方式:闭卷考试第一部分欧美文学(76课时)第一章古代文学(6学时)第一节古代希腊罗马文学一.古代希腊文学是欧洲文学的开端,其文学分期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第一阶段:公元前12——8世纪2.第二阶段:公元前8——6 世纪3.第三阶段:公元前6——4世纪4.第四阶段:公元前4世纪末——2世纪中叶二.古希腊文学的历史地位三.古希腊神话的产生、内容及其特征四.古希腊诗歌和《伊索寓言》五.古希腊的散文;柏拉图和亚理士多德的文艺理论六.古罗马文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历史分期、创作概况及其对欧洲文学发展的作用1.古罗马文学产生的历史背景2.历史分期古罗马文学通常划分为3个阶段:(1)共和国时期的文学(公元前3世纪至前1世纪)是古代罗马文学的发展时期。
外国文学课程教学大纲
![外国文学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c3740b6e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2c.png)
外国文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本课程旨在介绍外国文学的经典作品以及相关的文学观念和艺术特点。
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学生将能够理解、欣赏和评价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并且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1. 了解外国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流派,掌握外国文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2. 掌握一定的文学分析方法和批评视角,培养对文学作品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意识。
3. 阅读和解读外国文学经典作品,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色。
4. 掌握适当的学术写作和口头表达技巧,能够准确清晰地表达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分析。
三、教学内容1. 古代文学经典- 希腊古典文学:《奥德赛》、《伊利亚特》- 罗马古典文学:《埃涅阿斯纪》、《哥伦布》2. 文艺复兴与启蒙时期- 莎士比亚戏剧:《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 文艺复兴诗歌:《诗选》、《桂冠诗人传》- 启蒙运动小说:《格列佛游记》、《鲁宾逊漂流记》3. 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 浪漫主义诗歌:《托拉斯坦》、《离骚》- 现实主义小说:《战争与和平》、《巴尔扎克文集》4. 实验性与现代派文学- 俄国象征主义:《日瓦戈医生》、《动物农庄》- 美国现代派诗歌:《庞德之王》、《草叶集》5. 后现代主义文学- 法国实验文学:《欧根亲王》、《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 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四、教学方法1. 课堂讲授:教师系统讲解外国文学的历史背景、流派特点和经典名作。
2. 阅读讨论:学生独立阅读文学作品,并进行小组讨论和整体分享。
3. 文学分析:学生通过写作和口头报告,分析和解读文学作品,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评价。
4. 跨文化对比:探索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异同,并掌握多元文化交流的技巧。
五、评估方式1. 平时表现(30%):包括参与课堂讨论、完成阅读任务和小组项目等。
2. 作业与报告(40%):包括书面作业、文学分析报告和文学评论等。
3. 期末考试(30%):考察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整体掌握和理解。
四年制普通本科
![四年制普通本科](https://img.taocdn.com/s3/m/7c73bf00c5da50e2524d7f46.png)
四年制普通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类)外国文学课程教学大纲文学院2017年2月《外国文学》课程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课程编号: Z051104课程名称:外国文学英文名称: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课总学时: 72 学分: 4适用对象:汉语言文学专业本二年级学生先修课程:文学概论二、编写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外国文学”课程属于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课,学位课程。
外国文学是指我国各民族文学以外的全部世界文学。
在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体系中,它与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一起构成文学课群的三大支点。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为古希腊罗马文学到19世纪西方现实主义文学。
“东方文学”和“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另单独开课。
(二)课程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1.教学目标:本课程以欧美文学发展史为线索,着重评介欧美主要国家文学发展历史的一般过程,重要的文学现象和影响较大的作家作品,揭示外国文学发展的基本规律,尤其强调对外国文学自身审美特征的把握和审美观念的理解,重视对文学艺术家审美人生的生命力量的体悟。
进而在文学接受与艺术情感熏染的过程中,对现代社会中文学审美活动具有新的认识境界,以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建构艺术生命的心灵时空。
2.教学要求:要求学生阅读相当数量的指定作品,唯有用心而深入地阅读才可能既获得感性的品味也获得理性的提炼。
在阅读作品的同时,善于思考并发现问题,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了解相关研究状况,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参加课堂讨论,不断提高分析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三)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本课程的讲授跨1个学期,用时72学时。
本课程重点是西方主要国家文学发展历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西方文学发展的基本规律, 培养对西方文学审美特征和审美观念的理解,重视文学的审美体悟,提升自身人文素养;难点是在学习中形成对文本自主解读的能力并提升为中学语文教学的必备素养。
外国文学史的重点章节是第一章,第三章、第五章、第七章,难点章节是第五章、第七章。
(四)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外国文学史教学以课堂教学法为主,在教学中要多开展实践性的教学活动。
2017英语学科新课标
![2017英语学科新课标](https://img.taocdn.com/s3/m/20bfbd8a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aa.png)
2017英语学科新课标2017年,中国教育部发布了新的英语课程标准,旨在适应21世纪教育发展的需求,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新课标强调了以下几个方面:课程目标新课标明确了英语学科的教育目标,即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同时,也强调了学生应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以及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沟通和理解能力。
课程内容新课标对英语课程内容进行了更新,包括了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文化知识、学习策略和情感态度五个方面。
语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功能、话题等;语言技能则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
教学方法新课标提倡采用任务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合作学习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同时,鼓励教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如多媒体和网络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
评价方式新课标对评价方式进行了改革,强调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注重评价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评价不仅包括笔试,还包括口语测试、项目作业、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等多种形式。
课程资源新课标鼓励开发和利用丰富的课程资源,包括教科书、教辅材料、网络资源等。
同时,也提倡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创造性地使用和开发课程资源。
教师发展新课标强调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鼓励教师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技能,参与教育研究,以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
学生发展新课标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倡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培养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提高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新课标的实施,旨在构建开放、灵活、多元的英语教育体系,以适应全球化背景下对英语人才的需求,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017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2017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27faceea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d8.png)
2017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是中国教育部发布的一份重要文件,它规定了高中阶段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内容、目标、要求和评价标准。
本文将从课程标准的背景出发,详细阐述这份标准的主要内容和要求,最后对其实施效果进行简要评价。
一、课程标准的背景2017年发布的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是对高中课程改革的重要一步。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对英语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对高中英语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2017年的课程标准是基于国际语言教学理论和实践经验制定的,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让学生具备在国际社会中交流和竞争的能力。
二、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1.课程设置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规定了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内容和要求,必修课包括英语语言知识、英语语言运用、英语阅读能力、英语写作能力等,选修课包括英美文学、英语词汇学、英语课堂教学法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进行选择。
2.学习目标课程标准明确了高中英语课程的学习目标,包括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英语文化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3.学习方法课程标准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学习,包括课堂教学、课外阅读、听力训练、口语交流等,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批判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评价标准课程标准规定了高中英语课程的评价标准,包括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个方面的评价,评价方式包括考试、作业、口头表达、课堂参与等多种方式,注重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课程标准的实施效果2017年的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实施效果是积极的。
一方面,通过这份课程标准的指导,学校、教师和学生更加明确了学习的目标和要求,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成绩。
另一方面,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得到了提升,他们更加有动力地参与到英语学习中来,从而提高了学习效果。
《外国文学》课程标准
![《外国文学》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ed9f30242e3f5727a4e96214.png)
川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国文学》课程标准系部:初等教育系教研室:语文教育专业教研室课程名称:外国文学课程编码:20401304\20401405 执笔人:段东升审核人:2017年9 月 1 日《外国文学》课程标准一、前言(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语文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理论课,以讲授东西方古代至现当代文学发展史和名家名作为基本内容。
通过系统地学习外国文学基础知识,使学生了解外国文学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及文学思潮,掌握重要作家、作品,使之能够借助工具书和参考资料,运用相关的理论独立分析、鉴赏外国文学作品,着重培养学生的外国文学素养和文化素质及自学能力、思考能力、审美能力,为以后的教育教学等工作和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二)课程基本理念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世界文学发展的过程及规律;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正确评价外国文学思潮、流派与作家创作;运用正确的文学批评方法去解读、鉴赏外国文学作品。
吸收世界文化精华,获得开放性的眼光与胸襟,使学生灵活掌握现代思维方式,以树立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意识。
同时,也为学生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及其它文化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三)课程讲授的设计思路1. 在保证完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基本内容的前提下,对讲授次序、课时分配、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的方式、方法可以根据专业教学计划作适当的调整。
综合运用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课本剧表演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在课程教学上,明确上课的重点和难点,突出课程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能力目标。
并在课后布置相关的课后思考题和课后实践项目,及时反馈教学效果。
2. 以多媒体教学手段为主,指导学生进行实践练习,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运用VCD、视频等现代教学手段来加强教学的生动性和直观性。
在教学过程应努力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应通过组织课堂讨论、布置课程练习、指导课外实践活动和推荐参考书等方式来锻炼学生的自学、独立思考和实践能力。
2017新课标1英语
![2017新课标1英语](https://img.taocdn.com/s3/m/8933972e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9e.png)
2017新课标1英语2017年新课标1英语课程标准是中国教育部为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需求,对英语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改革的成果。
这一课程标准的实施,旨在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并加强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课程目标:1. 语言知识目标:学生应掌握一定量的词汇、语法结构和语言功能,能够理解和运用基本的英语表达。
2. 语言技能目标:学生应具备听、说、读、写四项基本语言技能,能够在不同的语境中进行有效沟通。
3. 文化意识目标:学生应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际习惯和价值观,培养跨文化理解和尊重。
4. 学习策略目标:学生应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技巧,能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
5. 情感态度目标:学生应对英语学习持有积极的态度,愿意参与语言实践活动,享受学习过程。
教学内容:1. 词汇教学:注重词汇的实用性和文化内涵,通过上下文和情景教学帮助学生记忆和运用。
2. 语法教学:强调语法规则的实用性,通过大量的语言实践让学生掌握语法结构。
3. 听力教学:通过多种听力材料,如对话、故事、新闻等,培养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
4. 口语教学:鼓励学生参与口语交流,通过角色扮演、讨论等活动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5. 阅读教学:引导学生阅读不同类型的文本,如文学作品、科普文章等,培养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6. 写作教学:通过写作练习,如日记、书信、议论文等,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教学方法:1. 任务型教学:通过设计具有实际意义的语言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和使用英语。
2.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通过交流和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3. 情景教学:创设真实或模拟的语言使用情景,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和运用英语。
4.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如视频、音频、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
5. 反思性学习: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以提高学习效率。
评价方式:1. 形成性评价:通过课堂参与、作业、小测验等方式,持续跟踪学生的学习进展。
《外国文学》课程教学大纲
![《外国文学》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16151f51a45177232f60a273.png)
《外国文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必修课程。
1、课程要求系统介绍西方文学发展概况,重点分析各国﹑各时期﹑各流派代表作家与作品。
要求学生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以开放的心态,广泛了解各国优秀文学遗产,初步掌握其思想﹑艺术特征,提高分析﹑鉴赏外国文学作品的能力。
2、本教程讲授一学年,包括从古代到二十世纪上半叶的外国文学。
二十世纪盛行的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情况,列入专业选修课《西方现代派文学》中讲授。
因课时的原因,东方文学部分也列入专业选修课《东方文学》中讲授。
3、本大纲是作为参考性的文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在完成教学大纲基本内容的前提下作出调整。
二、课程教学大纲本课程教学大纲里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时数和教学内容概要。
绪论1、教学目标:理解学习外国文学的意义、外国文学的基本特征、发展历程及掌握学习外国文学方法。
2、教学重点:外国文学的知识体系。
3、教学时数:2学时。
4、教学内容概要:学习外国文学的意义;外国文学的特征、课程知识体系;如何学习外国文学。
第一章古代文学1、教学目标:了解欧洲的上古文学的概貌;荷马史诗的基本内容和艺术成就;戏剧的产生、发展和成就。
2、教学重点:神话、史诗、戏剧(特别是悲剧)。
3、教学时数:概述:4学时;荷马史诗:6学时;古希腊戏剧:4学时4、教学内容纲要:第一节概述欧洲古代文学是指古希腊罗马文学。
古希腊文学发展及主要文学成就。
古罗马文学发展及主要文学成就。
维吉尔《埃涅阿斯纪》。
第二节荷马史诗史诗的题材——特洛亚战争。
作者及作品的形成——“荷马问题”。
史诗内容——《伊利昂纪》:战争史诗;《奥德修纪》:海上漂泊。
艺术成就:“荷马式的比喻”。
第三节古希腊戏剧古希腊戏剧的起源——酒神祭祀。
戏剧内容——命运悲剧。
三大代表作家作品及其创作特征。
埃斯库罗斯《被缚的普罗米修斯》;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欧里庇德斯《美狄亚》。
古希腊喜剧:阿里斯托芬《阿卡奈人》。
(完整word版)外国文学课程标准
![(完整word版)外国文学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844c85857cd184254b3535e2.png)
《外国文学》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语文教育(专科)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理论课,以讲授东西方古代至现当代文学发展史和名家名作为基本内容。
通过系统地学习外国文学基础知识,使学生了解外国文学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及文学思潮,掌握重要作家、作品,使之能够借助工具书和参考资料,运用相关的理论独立分析、鉴赏外国文学作品,着重培养学生的外国文学素养和文化素质及自学能力、思考能力、审美能力,为以后的教育教学等工作和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系统地掌握外国文学发展史,并能结合所学文学理论等知识对外国文学史上的各类文学现象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分析,特别要掌握外国文学的发展规律,文学作品的基本内容与艺术特点,文学人物的性格特征等,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审美能力。
三、课程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本大纲所列内容均为教学重点。
难点:(1)处于东方文化语境下的中国学生对作为西方文化重要内容的西方文学的主体接受。
(2)在东西方文学之间建立有效的参照框架。
(3)灵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基本理论,运用所学美学与文学理论对具体的文学现象、文学作品进行具体分析,并能实际工作中灵活运用。
四、课程教学方法(1)授课方式:本课程以讲授为主,辅以适量的课堂讨论和学生试讲,强调学生对原著的泛读与精读,在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中提升授课质量。
(2)辅助手段:适当组织观看与教学有关的世界文学名著经典影视片,以多媒体方式加深学习印象和拓展视野,充分利用网络为学生学习搭建良好的平台。
五、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古代欧洲文学(6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古希腊、罗马文学发展概况。
(2)掌握神话与悲剧的特征及重要作家作品。
(2)理解古希腊、罗马文学在欧洲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影响。
(3)分析《荷马史诗》的思想艺术价值。
教学重点:(1)希腊文学神话、戏剧(特别是悲剧)的主要成就。
(2)《荷马史诗》的思想艺术价值。
英语课程标准2017版
![英语课程标准2017版](https://img.taocdn.com/s3/m/09feee88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98.png)
英语课程标准2017版
在学前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幼儿的语言感知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游戏、歌曲等方式引导幼儿接触英语,培养其对英语的兴趣和初步的语言能力。
在小学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和语言交际能力,同时注重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在初中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标准进一步加强了对语言知识和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包括阅读理解、写作表达、口语交际等方面的能力。
在高中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够运用英语进行更加深入和广泛的学术交流和实际应用,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总的来说,英语课程标准2017版在各个教育阶段都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交际能力和文化意识,强调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
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以适应当今社会的国际化发展趋势。
这一标准的出台对于规范和提高我国英语教育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外国文学》课程标准2017
![《外国文学》课程标准2017](https://img.taocdn.com/s3/m/db24902ba32d7375a4178027.png)
《外国文学》课程标准(一)课程名称:外国文学(二)建议课时:36 学分: 3(三)课程定位本课程是高职高专文秘与速录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
其功能在于培养学生掌握外国文学发展过程及其特点,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的和美学的观点方法,分析和评价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作家作品,全面系统地了解外国文学史上的文学思潮、文学运动和文学创作发展的基本概况以及外国文学的主要成就。
为学生学习《文学概论》等专业课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处理现实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从事文秘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课程设计思路1.课程开设的依据和内容选择标准该课程的开设依据和内容选择标准是《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人才培养方案》。
2.课程内容设计我们将课程标准按感知、记忆、理解和运用四个方面分别制定相应的任务目标,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完成课程内容设计。
(1)感知。
教师导入与本课程相关的知识和理论,学生能认识,了解并适当记忆相关文学史和文学流派等知识。
(2)记忆。
教师通过讲授和课外阅读的指导,传授有关文学运动和作家作品的基础知识,学生能牢固记忆或背诵相关知识及一定量的作家名作或片段。
(3)理解。
教师讲授有关文学运动的基本规律和作家的创作历程、风格流派,用以指导对具体文学现象和创作特色的分析。
学生能从宏观上掌握规律,准确把握文学现象和作家作品的特质。
(4)运用。
教师要将课堂教学和课下作业相结合,训练学生独立赏析作家作品的能力,学生要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独立分析作家作品。
3.内容编排、体系(结构)第一章古代欧洲文学第一节概述第二节荷马史诗第二章中世纪欧洲文学第一节概述第二节但丁及其《神曲》第三章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文学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塞万提斯及《堂吉诃德》第三节莎士比亚及其《哈姆雷特》第四章17世纪欧洲文学第一节概述第二节莫里哀及其《伪君子》第五章18世纪欧洲文学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歌德及其《浮士德》第六章19世纪初期欧美文学第一节概述第二节雨果及其《巴黎圣母院》第三节普希金及其《叶甫盖尼奥涅金》第七章19世纪中期欧美文学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巴尔扎克及其《高老头》第八章19世纪后期欧美文学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托尔斯泰及其《安娜卡列尼娜》第三节哈代及其《德伯家的苔丝》第四节易卜生及其《玩偶之家》第九章20世纪西方现实主义文学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海明威及其《老人与海》第十章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简介(五)先修和后续课程先修课程是:《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古代汉语》《现代汉语》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国文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名称:外国文学
(二)建议课时:36 学分: 3
(三)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高职高专文秘与速录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
其功能在于培养学生掌握外国文学发展过程及其特点,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的和美学的观点方法,分析和评价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作家作品,全面系统地了解外国文学史上的文学思潮、文学运动和文学创作发展的基本概况以及外国文学的主要成就。
为学生学习《文学概论》等专业课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处理现实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从事文秘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课程设计思路
1.课程开设的依据和内容选择标准
该课程的开设依据和内容选择标准是《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人才培养方案》。
2.课程内容设计
我们将课程标准按感知、记忆、理解和运用四个方面分别制定相应的任务目标,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完成课程内容设计。
(1)感知。
教师导入与本课程相关的知识和理论,学生能认识,了解并适当记忆相关文学史和文学流派等知识。
(2)记忆。
教师通过讲授和课外阅读的指导,传授有关文学运动和作家作品的基础知识,学生能牢固记忆或背诵相关知识及一定量的作家名作或片段。
(3)理解。
教师讲授有关文学运动的基本规律和作家的创作历程、风格流派,用以指导对具体文学现象和创作特色的分析。
学生能从宏观上掌握规律,准确把握文学现象和作家作品的特质。
(4)运用。
教师要将课堂教学和课下作业相结合,训练学生独立赏析作家作品的能力,学生要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独立分析作家作品。
3.内容编排、体系(结构)
第一章古代欧洲文学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荷马史诗
第二章中世纪欧洲文学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但丁及其《神曲》
第三章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文学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塞万提斯及《堂吉诃德》
第三节莎士比亚及其《哈姆雷特》
第四章17世纪欧洲文学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莫里哀及其《伪君子》
第五章18世纪欧洲文学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歌德及其《浮士德》
第六章19世纪初期欧美文学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雨果及其《巴黎圣母院》
第三节普希金及其《叶甫盖尼奥涅金》
第七章19世纪中期欧美文学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巴尔扎克及其《高老头》
第八章19世纪后期欧美文学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托尔斯泰及其《安娜卡列尼娜》
第三节哈代及其《德伯家的苔丝》
第四节易卜生及其《玩偶之家》
第九章20世纪西方现实主义文学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海明威及其《老人与海》
第十章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简介
(五)先修和后续课程
先修课程是:《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古代汉语》《现代汉语》等。
后续课程是:《文学理论》及各类专业选修课
(六)教学目标要求
本课程的目标主要是:
1.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了解世界各民族文学历史的发展线索,各阶段文艺思潮和文学流派的生成演变过程,重点作家的文学创作风格,重点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使学生对世界文化有一
个全球化的认识,以适应世界文化日益交融的时代需要。
2. 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对外国文学作品中所蕴涵的人文思想有较深入地分析和了解,运用多种文学批评方法让学生领略外国文学的风采,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鉴赏素养以及以不同视角解读文本的能力。
重点培养学生自主阅读、体悟、鉴赏、分析、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知识迁移、应用能力,实践能力。
3. 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升学生的人文境界,培养学生自我认识和终身发展的能力。
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文学批评能力和论文写作能力奠定坚实的实践基础。
(七)教学内容介绍
1 .第一章了解欧洲古代文学的发展情况,特别是古希腊文学的
巨大成就及其成因;《荷马史诗》在欧洲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巨大影响。
通过课下阅读,课上交流中希神话特点的比较,激发学生对
外国文学的学习热情,为下一步深入学习欧洲文学做好铺垫。
2.第二章了解中世纪欧洲文学的发展概况,但丁《神曲》的思
想内容和艺术特征,但丁在欧洲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通过勾画《神曲》的“三界”图,掌握中世纪神学的相关知识,使学生充
分认识封建教会对人性的摧残和禁欲主义的严重危害,树立以人
为本的理念。
3.第三章了解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的特点,人文主义文学的基本
特征,《哈姆雷特》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掌握堂吉诃德与哈姆
雷特形象;莎士比亚戏剧的艺术风格。
通过集体备课,制作课件
深入理解作家作品内涵;上台讲析,锻炼从教能力。
理论与实践
结合,使学生真正理解人性复归带来的文艺繁荣和人文主义的真正意义,树立人本意识,做一个自尊自爱的人。
4.第四章了解17世纪欧洲文学的发展情况,莫里哀喜剧的创作特点。
通过集体备课,制作课件深入理解作家作品内涵;上台讲析,锻炼从教能力。
理论与实践结合,使学生认识喜剧的真正作用是揭示人性的弱点和本世纪的恶习这一特点。
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做真正有信仰的人。
5.第五章了解18世纪欧洲启蒙文学的发展概况,歌德及其《浮士德》的主要内容。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卢梭等重要启蒙思想家对社会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关注社会人生,做一个自强不息,永远追求至真至善的人。
6.第六章了解19世纪初欧美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概况,特征,雨果、普希金等作家的创作。
通过集体备课,制作课件深入理解作家作品内涵;上台讲析,锻炼从教能力。
理论与实践结合,使学生认识浪漫主义文学的本质特征,培养学生树立人道主义与民主主义精神。
7.第七章和第八章了解19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概况,掌握巴尔扎克、哈代、托尔斯泰、易卜生、海明威等作家的主要作品及其成就。
通过集体备课,制作课件深入理解作家作品内涵;上台讲析,锻炼从教能力。
理论与实践结合,认识现实主义文学广阔真实反映现实的特点,学习各位伟大作家的人道主义情怀。
8.了解20世纪欧美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概况,掌握各种文学流派的创作特征及代表作品。
了解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诸位作家的创作特色和作品表现出的对社会人生的反思。
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八)教学建议
1.教学条件
1)学习条件
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读过外国文学名著,诸如《哈姆雷特》《巴黎圣母院》《老人与海》《安娜卡列尼娜》《玩偶之家》《德伯家的苔丝》等作品,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与阅读分析能力。
学生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
学习过中国文学史课程和世界文明史课程,具备鉴赏文学作品的一般能力。
2)教师条件
教师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教师应具有为人师表的基本素质,应能对所授内容做到深入浅出地分析讲解并能熟练举例印证,能根据学生实际,理论联系实际设计教学,能按照设计的教学情境组织教学。
能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能运用多元评价方法、多视角全过程评价学生发展;师德高尚、爱岗敬业。
3)实践教学条件
本课程校内实训条件
学校应有相应的图书资料供学生大量阅读;应有多媒体设备供学生观看名著改编的影视资料,能让师生运用现代化手段适时交流等。
本课程校外实习实训要求:
有相应的新闻单位作为学生见习、实习的基地。
2.教学方法
本课程基本采用讲授法、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法、自主探究法、案例教学法、情景再现法等实施教学。
3.教学组织
课堂教学中采用教师讲授第一二章内容,初步建立起本课程基本框架,边讲解课程内容边教给相应方法,从第三章开始,每一章的概述还是教师讲授基本知识,作家作品由学生以组承包自主探究、集体备课,制作课件,上台讲析,教师评定并补充的方式完成教学任务。
4.教学手段
采用多种媒体教学、网络化教学等教学手段。
(九)教学评价
采用过程考评和结果考评相结合的办法。
形成性考核+ 期末考查或考试两种方式。
两部分考核成绩比例为:
课程考核成绩= 形成性考核成绩(40%)+ 期末考试成绩(60%)。
形成性考核成绩= 平时学习考核成绩(50%)+ 平时作业成绩(50%)。
作业主要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到课率\课堂回答问题情况)和完成作业的数量和质量。
期末考查、考试范围为所学课程全部章节内容。
平时缺课三分之一的学生不得参加期末考查与考试,请假达二分之一的学生不给平
时成绩,总评不及格者可参加补考,补考不及格者按学校有关规定办理。
(十)说明
1.本课程标准适用于三年制中文系文秘与速录专业。
2.学习情景的内容和工作任务的设计,是根据行业发展和人才需求于2017年进行修订的。
3.本标准根据环境和条件变化可适时修订。
如有国家或行业出台了新的课程标准,以国家或行业标准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