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七年级上学期复习提纲
七年级上册数学总结归纳提纲(2篇)
七年级上册数学总结归纳提纲1.有理数:(1)凡能写成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不一定是负数,+a也不一定是正数;不是有理数;(2)有理数的分类:①②(3)注意:有理数中,1、0、-1是三个特殊的数,它们有自己的特性;这三个数把数轴上的数分成四个区域,这四个区域的数也有自己的特性;(4)自然数0和正整数;a>0a是正数;a<0a是负数;a≥0a是正数或0a是非负数;a≤0a是负数或0a是非正数.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3.相反数:(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2)注意:a-b+c的相反数是-a+b-c;a-b的相反数是b-a;a+b的相反数是-a-b;(3)相反数的和为0a+b=0a、b互为相反数.(4)相反数的商为-1.(5)相反数的绝对值相等4.绝对值:(1)正数的绝对值等于它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等于它的相反数;注意: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2)绝对值可表示为:或;(3);5.有理数比大小:(1)正数永远比0大,负数永远比0小;(2)正数大于一切负数;(3)两个负数比较,绝对值大的反而小;(4)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5)-1,-2,+1,+4,-0.5,以上数据表示与标准质量的差,绝对值越小,越接近标准。
6.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注意:0没有倒数;若ab=1a、b互为倒数;若ab=-1a、b互为负倒数.等于本身的数汇总:相反数等于本身的数:0倒数等于本身的数:1,-1绝对值等于本身的数:正数和0平方等于本身的数:0,1立方等于本身的数:0,1,-1.7.有理数加法法则:(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3)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8.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1)加法的交换律:a+b=b+a;(2)加法的结合律:(a+b)+c=a+(b+c).9.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b=a+(-b).10有理数乘法法则:(1)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2)任何数同零相乘都得零;(3)几个因式都不为零,积的符号由负因式的个数决定.奇数个负数为负,偶数个负数为正。
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提纲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提纲
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提纲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提纲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提纲一、整式的加减1.单项式:表示数字或字母乘积的式子,单独的一个数字或字母也叫单项式。
2.单项式的系数与次数: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称单项式的系数;单项式中所有字母指数的和,叫单项式的次数。
3.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多项式。
4.多项式的项数与次数:多项式中所含单项式的个数就是多项式的项数,每个单项式叫多项式的项;多项式里,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叫多项式的次数。
5.整式:①单项式②多项式。
6.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单项式是同类项。
7.合并同类项法则:系数相加,字母与字母的指数不变。
8.去(添)括号法则:去(添)括号时,若括号前边是“+”号,括号里的各项都不变号;若括号前边是“-”号,括号里的各项都要变号。
9.整式的加减:一找:(划线);二“+”:(务必用+号开始合并);三合:(合并)。
10.多项式的升幂和降幂排列:把一个多项式的各项按某个字母的指数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排列起来,叫做按这个字母的升幂排列(或降幂排列)。
二、一元一次方程1.等式:用“=”号连接而成的式子叫等式。
2.等式的性质:等式性质1: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等式性质2: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3.方程:含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4.方程的解:使等式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方程的解;注意:“方程的解就能代入”。
5.移项:改变符号后,把方程的项从一边移到另一边叫移项.移项的依据是等式性质1。
6.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并且含未知数项的系数不是零的整式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
7.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ax+b=0(x是未知数,a、b是已知数,且a≠0)。
8.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一般步骤:化简方程__分数基本性质。
去分母__同乘(不漏乘)最简公分母。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大纲【五篇】
关注我谢谢你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大纲【五篇】
【篇一】第一章有理数
--------------1.1正数与负数
①大于0的数叫正数。
②在正数前面加上“-”号的数,叫做负数。
③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是的中性数。
④搞清相反意义的量:南北;东西;上下;左右;上升下降;高低;增长减少等。
⑤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结合数轴和一元一次方程出题),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分数。
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⑥非负数就是正数和零;非负整数就是正整数和0。
⑦“基准”题:有固定的基准数,和的求法:基准数×个数+与基准数相比较的数的代数和;平均数的求法:基准数+与基准数相比较的数的代数和÷个数(写出原数,也可用小学知识解答);“非基准”题:无固定的基准数,如明天和今天比,后天和明天比。
-------------1.2数轴
①通常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数轴。
②数轴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③数轴上的点和有理数的关系: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
15。
七年级上册数学期中复习知识点提纲
七年级上册数学期中复习知识点提纲
整数与运算
- 整数的特点和基本性质
- 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规律
- 整数的乘法和除法运算规律
- 整数的绝对值和相反数
- 整数的大小比较和排序
分数与运算
- 分数的概念和性质
-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 分数的乘法和除法运算
- 分数与整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 分数的化简和约分
方程与不等式
- 方程的概念和解方程
-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
- 一元一次方程的实际应用
- 不等式的概念和解不等式-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
-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实际应用
平面图形的认识
- 点、线、线段、射线的认识- 角的概念与分类
- 三角形的分类与性质
- 四边形的分类与性质
- 圆的认识与特性
数据的整理与统计
- 数据调查和收集
- 数据的整理和分类
- 数据的统计和表示
- 数据的分析和应用
三维几何与轴对称
- 空间几何图形的认识
- 立体图形的展开和折叠
- 点、线、面、体的认识
- 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和性质
乘法与因式分解
- 乘法的定义和性质
- 乘法表的认识和应用
- 整式的乘法和同底数幂的乘法- 因式分解的概念和方法
分式与运算
- 分式的概念和性质
- 分式的加法和减法
- 分式的乘法和除法
- 分式与整式的运算
已知条件判断与证明
- 基于已知条件作判断
- 基于已知条件进行证明
测量与单位换算
- 长度、面积、体积的认识和计算- 常用的长度、面积、体积单位换算
數和量
- 數形结脉的发生,原因和条件
- 归纳和偏见,基本部分概念的形成。
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提纲
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提纲
一、数的概念
1.自然数、整数、有理数、无理数、实数的概念及各自的性质
2.数的分类与比较
3.数轴的概念
二、整数的运算
1.带符号的整数加减法和乘法
2.整数的混合运算
3.解一元一次方程
三、平面图形
1.二维坐标系的概念
2.平面图形的分类及性质
3.平面图形的计算:周长、面积、体积
四、相似与全等
1.相似的概念及判定
2.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3.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和判定
五、比例与比例关系
1.比例的定义及性质
2.比例的化简与扩大
3.比例关系的应用
六、数据的统计
1.统计量的概念
2.频数表、频率表和频率分布直方图的制作
3.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计算
七、解析几何初步
1.坐标系的建立及其基本性质
2.直线的解析式
3.平面图形的解析式
总之,七年级上册数学包含了数的概念、整数的运算、平面图形、相似与全等、比例与比例关系、数据的统计以及解析几何初步等知识点。
只要掌握了这些基本的知识,就可以为后面的数学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
(完整版)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提纲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提纲第一章有理数1.1 正数与负数①大于0的数叫正数。
②在正数前面加上“-”号的数,叫做负数。
③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是唯一的中性数。
④搞清相反意义的量:南北;东西;上下;左右;上升下降;高低;增长减少等。
⑤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分数。
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1.2 数轴①通常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数轴。
②数轴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③数轴上的点和有理数的关系: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但数轴上的点,不都是表示有理数。
④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例:2的相反数是-2;0的相反数是0)⑤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记作|a|。
从几何意义上讲,数的绝对值是两点间的距离。
⑥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⑦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1.3 有理数的大小①数轴上不同的两个点表示的数,右边点表示的数总比左边点表示的数大。
②负数小于零,零小于正数,负数小于正数。
③两个负数的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1.4 有理数的加减法①有理数加法法则: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②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1.5 有理数的乘除法①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②有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
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1.6 有理数的乘方①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幂。
初一上册期末数学复习提纲【五篇】
初一上册期末数学复习提纲【五篇】第一章有理数--------------1.1正数与负数①大于0的数叫正数。
②在正数前面加上“-”号的数,叫做负数。
③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是唯一的中性数。
④搞清相反意义的量:南北;东西;上下;左右;上升下降;高低;增长减少等。
⑤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结合数轴和一元一次方程出题),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分数。
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⑥非负数就是正数和零;非负整数就是正整数和0。
⑦“基准”题:有固定的基准数,和的求法:基准数×个数+与基准数相比较的数的代数和;平均数的求法:基准数+与基准数相比较的数的代数和÷个数(写出原数,也可用小学知识解答);“非基准”题:无固定的基准数,如明天和今天比,后天和明天比。
-------------1.2数轴①通常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数轴。
②数轴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③数轴上的点和有理数的关系: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但数轴上的点,不都是表示有理数。
④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和为零)。
(例:2的相反数是-2,如:2+(-2)=0;0的相反数是0)⑤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记作|a|。
从几何意义上讲,数的绝对值是两点间的距离(无方向性,有两个点)。
⑥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M—N|⑥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⑦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⑧|a|≥0(即非负性);绝对值等于一个正数的值有两个(两个互为相反数)如:|a|=5,a=5或a=-5-------------1.3有理数的大小①数轴上不同的两个点表示的数,右边点表示的数总比左边点表示的数大。
②负数小于零,零小于正数,负数小于正数。
③两个负数的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1.4有理数的加减法①有理数加法法则: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023-2024年七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知识提纲
2023-2024年七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知识提纲
2023-2024年七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知识提纲如下:
一、数学基础知识
1.数与式子:整数、有理数、实数及其运算;代数式的分类与化简。
2.方程与方程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3.不等式与不等式组: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
4.函数:平面直角坐标系,函数及其表示,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二、数学思想方法
1.分类讨论思想:根据所研究对象的差异进行分类,然后逐类进行讨论,得出
结论。
2.化归思想:将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将未知问题转化为已知问题。
3.数形结合思想:利用数与形的相互对应关系解决数学问题。
4.方程思想: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通过解方程或方程组找到数学模型
的解。
5.函数思想:用函数的观点分析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利用函数的性质解决问
题。
三、数学应用
1.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行程问题、工程问题、调配问题等。
2.利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最值问题、优化问题等。
3.利用图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面积问题、体积问题等。
四、数学活动与探究
1.数学实验: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活动,探究数学规律和性质。
2.数学建模:根据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并利用数学模型解决问题。
3.数学探究:通过观察、猜想、证明等活动,探究数学规律和性质。
数学七年级上册知识点、考点大纲以及学时安排
第一章 有理数1.1有理数(6学时) 1.1.1正数和负数 1、负数的定义;注意: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标志:带“-”号,如:-2, -1.5, -0.7等。
但带“-”号的不一定是负数,如:-a (a >o,-a 是负数,a <0时,-a 是正数,a=0时,-a 是0)。
3、正数和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如;上升记作+,下降就记作-,收入记作+,支出就记作-,等等。
) 4、“+”“-”不再只是加减运算符号,它们写在数前区分数的正负性质,又叫数的性质符号。
5、负数所表示的实际意义。
如:温度上升-2℃,表示:温度下降2℃.海拔-100米,表示:低于海平面100米。
练习:1、写出5个负整数,5个负分数,5个负小数。
(注意体现不同类别)。
2、请分别赋予-2,-5%实际意义。
3、存折上-200表示 ,﹢1500表示 。
4、对下列数进行分类:-332,1,+0.75, -5.8,0,3.14,-15%,38,-10.1.1.2有理数1、掌握有理数的定义和有理数的不同分类方法。
能按以下标准对有理数进行分类。
按有理数的正负性质分; 按有理数的整、分性质分。
2、有理数分类注意几点常识;(1)对有理数进行分类时所有小数都看作分数。
(2)小学阶段学习的数π不是有理数。
(3)做到不重,不漏。
数与数之间要用“,”隔开。
末尾要加省略号。
3、弄清各种与数有关的概念之间的关系。
如:正数(正整数和正分数、小数)负数(负整数,负分数、小数) 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 分数(负分数、正分数)变形:不是正数的数?不是负整数的整数?既是整数又是负数的数?不是正数也不是正分数的有理数?不是分数也不是正整数的有理数?4、0和负数称为非正数,表示为a ≤0;0和正数称为非负数,表示为a ≥0。
5、根据各种数的概念想想,哪些数有最大的,哪些数有最小的,分别是多少?如: 没有最大的有理数,也没有最小的有理数。
初一上册数学复习提纲
初一上册数学复习提纲【提纲一】一元一次方程1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2一元一次方程:方程都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次),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例如:3_+8=7;8y+0.5y-10=3;4a+5a+9a=3等都是一元一次方程。
又如:.5_2+3_-9=0;_+y+3z=0等不是一元一次方程。
3解方程就是求出使方程中等号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这个值就是方程的解。
4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式子(整式或分式),等式不变(结果仍相等).2)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等式不变.注意:运用性质时,一定要注意等号两边都要同时变;运用性质2时,一定要注意0这个数.5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一般步骤: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1;(可以省略部分)6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与去分母一般步骤:去分母(方程两边同乘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1;以上是解一元一次方程五个基本步骤,在实际解方程的过程中,五个步骤不一定完全用上,或有些步骤还需要重复使用.因此,解方程时,要根据方程的特点,灵活选择方法.在解方程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去分母,在方程两边都乘以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不要漏乘不含分母的项;分子是一个整体,去分母后应加上括号;去分母与分母化整是两个概念,不能混淆;②去括号遵从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不要漏乘括号的项;不要弄错符号;③移项把含有未知数的项移到方程的一边,其他项都移到方程的另一边(移项要变符号)。
7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概念梳理⑴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是:①审题,特别注意关键的字和词的意义,弄清相关数量关系,②设出未知数(注意单位),③根据相等关系列出方程,④解这个方程,⑤检验并写出答案(包括单位名称).⑵一些固定模型中的等量关系:①数字问题:表示一个三位数,则有②行程问题:甲乙同时相向行走相遇时: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总路程甲走的时间=乙走的时间;甲乙同时同向行走追及时: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甲乙之间的距离③工程问题:各部分工作量之和=总工作量;④储蓄问题:本息和=本金+利息⑤商品销售问题:商品利润=商品售价-商品成本价=商品利润率 _____商品成本价或商品售价=商品成本价 _____(1+利润率)⑥产油量=油菜籽亩产量_含油率_种植面积.【提纲二】图形1多姿多彩的图形形状:方的、园的等几何图形大小:长度、面积、体积等位置:相交、垂直、平行等2几何体也简称体。
新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复习提纲
新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复习提
纲
一、知识点回顾
1. 数的读法和书写规范
- 十以内数的读法和书写规范
- 十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2. 十以内数的比较和排序
- 十以内数的大小顺序
- 十以内数的比较与判断
3. 十以内的加法
- 单位的概念及加法的基本性质
- 十的概念及十以内的加法计算
4. 十以内的减法
- 减法与相应加法的关系
- 十以内的减法计算
- 减法的特殊性质
5. 简便的算术变形
- 凑整算式的计算方法
- 退位算式的计算方法
- 转化算式的计算方法
二、应用题训练
1. 十以内数的应用
- 使用十以内数解决实际问题
- 解决日常生活中的计算问题
2. 加法和减法的综合应用
- 使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 根据问题选择合适的运算方法
三、题复
1. 选择题
- 选择正确的答案
2. 计算题
- 根据题目要求进行计算
3. 应用题
- 根据实际情境应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四、注意事项
1. 复并掌握各知识点的定义和性质
2. 理解应用题中的问题情境,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3. 多做题,加强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4. 遇到不会的问题及时寻求帮助和指导
5. 定期进行复,巩固所学知识,提高研究效果
以上为新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复习提纲,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七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提纲
七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提纲一、有理数1、正数和负数正数:大于 0 的数。
负数:小于 0 的数。
0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有理数的分类(1)按定义分:有理数分为整数和分数。
整数包括正整数、0、负整数;分数包括正分数和负分数。
(2)按性质分:有理数分为正有理数、0、负有理数。
正有理数包括正整数和正分数;负有理数包括负整数和负分数。
3、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数轴上的点与有理数一一对应。
4、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例如,2 和-2 互为相反数,0 的相反数是 0。
5、绝对值数轴上表示数 a 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 a 的绝对值。
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 的绝对值是 0。
6、有理数的大小比较(1)正数大于 0,0 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
(2)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7、有理数的加减法(1)加法法则: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 0;一个数同 0 相加,仍得这个数。
(2)加法运算律:加法交换律 a + b = b + a;加法结合律(a +b) + c = a +(b + c)(3)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8、有理数的乘除法(1)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与 0 相乘,都得 0。
(2)乘法运算律:乘法交换律 ab = ba;乘法结合律(ab)c =a(bc);乘法分配律 a(b + c) = ab + ac(3)除法法则:除以一个不等于 0 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9、有理数的乘方求 n 个相同因数 a 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
在aⁿ 中,a 叫做底数,n 叫做指数。
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 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 0。
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及复习提纲
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我们与数学同行本章教学注意点:引导学生认识到我们是怎样从生活经验中发现并提炼数学知识的;培养学生思考数学,运用数学的能力;通过经历获得知识的过程来产生学数学的强烈冲动,并升级为对数学学习的广泛兴趣。
1.1生活数学知识点一:数字与生活基本知识:一些特定的数字能为我们提供许多信息,如我们每个人的身份证号码,通过它可以知道你所在的省、市、县及你的出生年、月、日等,我们每位同学都有学籍号的编码,通过它可以了解你所在的学校、班级等。
【典型例题】例1 邮政编码由6个阿拉伯数字组成,它的前两位数表示省(自治区、直辖市),第三位数表示邮区代号,第四位数表示市(县)代号,最后两位数代表邮件投递局(所)代号。
请你说出你学校所在地的邮政编码,并说出它的含义。
例2 据广东省防总最新统计,2005年6月18日以来暴雨洪水灾害造成54人死亡和直接经济损失23.58亿元,大约有20万人的生活受到影响,而且各地水情、雨情、险情、灾情的威胁依然没有解除,可能要持续一个月。
请推断:大约需要组织多少顶帐篷?多少千克救灾粮食?知识点二:图形与生活基本知识:小学中学习过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等简单的平面图形,学习过圆锥、圆柱、长方体、正方体、等简单的立体图形,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也处处可见。
生活中,我们离不开数学,数学已成为我们表达和交流的工具之一,如生活中数的计算,一些标志图形所表达的信息。
【典型例题】例1 下水道的出入口以及盖子的形状是圆形而不是正方形、矩形或椭圆形的。
为什么?你是如何解释的呢?例2 长方形旧羊圈长70米,宽30米,想拆旧羊圈扩大面积,但没有多余的篱笆,怎么围可使面积更大?说说你的方法。
1.2活动思考知识点一:根据图形寻找规律。
基本知识:用科学的观点解释事物。
在实际生活中,有许多观点都能解释事物,但往往使事物变得神秘,我们要学会用科学的眼光来看待事物。
比如魔术中,魔术师让你心里记下一个数字,按他的操作进行,他就能知道你心中的那个数,这其实就是很简单的数学。
浙教版《数学》七(上)第二章复习提纲
浙教版《数学》七(上)第二章复习提纲(原创编写,如有错误请批评指正)1、有理数的运算法则:(1)有理数加法法则:同号..两数相加,取_________________的符号,并把_______________相加;异号..两数相加,取_________________的符号,并用__________减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两个数相加得零;一个数同零相加仍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________________。
(3)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____,异号..得____,并把_________相乘;任何数与零相乘,积为_____。
(4)有理数除法法则:两数相除,同号..得____,并把_________相除;零除以任何一个____________..得____,异号都得零;除以一个数(不等于0),等于乘以这个数的_______。
(5)有理数混合运算法则:先算______,再算______,最后算______;如果有括号,则先进行______________的运算。
2、有理数的运算律:(1)加法交换律:a+b = __________;(2)加法结合律:(a+b)+c = __________________;(3)乘法交换律:a×b = _________;(4)乘法结合律:(a×b)×c = ________________;(5)分配率:a×(b+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配率可逆用)。
3、乘积为______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_____没有倒数;倒数是本身的数是:____________。
4、求几个______________的积的运算叫乘方..,乘方的__________叫幂.。
七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提纲
七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提纲一、算术运算1. 整数的加减乘除法•整数的相加和相减•整数的相乘和相除•整数运算中的优先级2. 分数的加减乘除法•分数的相加和相减•分数的相乘和相除•分数运算中的简化3. 百分数和小数的互化•百分数和小数的相互转换•百分数和小数的运算二、代数表达式1. 代数式•字母代表的含义•代数式的合并和展开2. 代数式的运算•代数式的加减法•代数式的乘法3. 代数式的应用•根据实际情境列代数式•利用代数式解决实际问题三、方程与不等式1. 一元一次方程•方程的定义和解法•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2. 不等式•不等式的定义和解法•不等式的应用四、图形的认识1. 点、线、面及其表示法•点、线、面的定义•点、线、面的表示法2. 直角、三角形和四边形•直角的特征和判定•三角形的分类和性质•四边形的分类和性质3. 平行线与相交线•平行线和相交线的定义和判定方法•平行线和相交线的性质应用4. 合同与相似•合同的定义和判定•相似的定义和判定五、数据与概率1. 数据的整理和统计•数据的搜集和整理•数据的表示和分析2. 统计图与图形预测•条形图、饼图、折线图的绘制•根据统计图进行数据预测3. 概率与事件•概率的定义和计算•事件的概率应用六、空间与立体1. 立体图形的认识•立体图形的分类•立体图形的性质2. 立体图形的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计算•圆柱体和圆锥体的计算3. 空间图形的展开图•空间图形的展开和还原•空间图形的组成和拼接七、数与式的计算1. 指数和根式•指数的运算和性质•根式的运算和性质2. 数列的性质•数列的定义和表示方法•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性质3. 平均数与比例•算术平均数和几何平均数的计算•比例的定义和计算以上是七年级数学上册的复习提纲,通过掌握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同学们回顾和巩固已学的数学知识,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建议同学们在复习过程中做好笔记,加强练习,理解重点概念,掌握解题方法,提升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实用5篇)
数学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实用5篇)1.数学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第1篇一、数学的学习时间应该占全部总学科的50%左右数学是一个费时费力的学科,无论文理。
对于文科和理科来说,数学的高考成绩都是重中之重。
比如文科,鲜有听到一个班文综成绩能差60分以上的,但数学别说60,80都能差出来。
对于理科,物理,化学都需要大量的运算,数学的学习又是提供一种工具与思维。
因此,对于之前的文理科,抑或是现在取消文理以后的偏文,偏理科来说,数学都是非常重要的。
二、要有一个自己的错题记录本错题本的意义,不是把每一道你做错的题目都誊写一遍,而是要把那些反复做不对,反复做都有差错的题目保存下来。
错题本的本质,是对我们思维方式,思考习惯的一个纠正。
在这个错题本上的题目都应该是做了3遍还会出错的题目。
而错题本的记录内容,至少应该包括下面几个内容。
1是完整的题目信息;2是用自己的方式演算出的正确答案(将参考答案照抄一遍没有任何意义);3是自己对这个题目的评论,需要重点指出关键步骤,以及自己最初的想法与正确做法的差异在哪里。
三、要看课本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以后,比如是一个章节的学习,就一定要拿出数学课本,找一个连贯的时间,静静地读完数学课本里对应章节的每一段话,每一个字,包括所有的补充材料。
当然,课后的习题,也都要通读。
在读完这些内容以后,最后还要翻开课本的目录,对应这个章节的每一个小标题,静心回忆一下每一个小标题的最重要的知识点,你最感兴趣的内容等等。
2.数学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第2篇吃透考纲把握动向在对基本的知识点融会贯通的基础上,认真研究考纲,不仅要明确考试的内容,更要对考纲对知识点的要求了然于心。
平时多关注近年中考试题的变化及其相应的评价报告,多层次、多方位地了解中考信息,使复习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围绕课本注重基础从近几年的中考数学卷来看,都很重视基础知识,突出教材的考查功能。
试题至少有一半以上来源于教材,强调对通性通法的考查。
针对这一情况,提醒考生,在剩下的不多的.复习时间里,必须注意回归课本,围绕课本回忆和梳理知识点,对典型问题进行分析、解构、熟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七年级上学期复习提纲
许多时刻,我们的成长,靠的不仅仅是时间,而是自我的勤奋与努力。
1 正数与负数
(1)正数:大于0的数叫正数。
(根据需要,有时在正数前面也加上+)(2)负数:在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负数。
与正数具有相反意义。
(3)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
注意:搞清相反意义的量:南北;东西;上下;左右;上升下降;高低;增长减少等2 有理数
(1)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
(2)分数: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分数。
(3)有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或说正数、负数、零统称整数。
3. 数轴(1)定义:通常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数轴。
(2)数轴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3)原点:在直线上任取一个点表示数0,这个点叫做原点。
(4)数轴上的点和有理数的关系: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但数轴上的点,不都是表示有理数。
4 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例:2的相反数是-2;0的相反数是0)
5 绝对值: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记作|a|。
从几何意义上讲,数的绝对值是两点间的距离。
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6 有理数的加减法
(1)有理数加法法则:
① 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② 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③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④ 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7 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8 有理数的乘除法
(1)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2)倒数: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9 乘法分配律:a(b+c)=ab+ac 或a(b-c)=ab-ac 或a(b+c+d)=ab+ac+ad 或a(b-c-d)=ab-ac-ad等。
10 有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
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11 有理数的乘方
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幂。
在an(a的n次方中),a叫做底数,n叫做指数。
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
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次幂都是0。
12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法则: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
13 科学计数法:把一个大于10的数表示成a10n的形式,使用的就是科学计数法,注意a的范围为1a 10。
14 有效数字:从一个数的左边第一个非0数字起,到末位数字止,所有数字都是这个数的有效数字。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1 单项式:由数字和字母乘积组成的式子叫单项式。
(单项式指的是数或字母的积的代数式.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因此,判断代数式是否是单项式,关键要看代数式中数与字母是否是乘积关系,即分母中不含有字母,若式子中含有加、减运算关系,其也不是单项式)
2 单项式的系数:是指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
3 单项数的次数:是指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
4 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判断代数式是否是多项式,关键要看代数式中的每一项是否是单项式,是否是几个单项式的和).
5 多项式的项:在一个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
6 常数项:在一个多项式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7 多项式的次数:多项式里次数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例如:3x5+8x3-6x+5这个这个多项式中,次数是5.,一共有4项(分别是3x5,8x3,-6x,5)常数项是5.。
8 整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10 整式的加减
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与字母前面的系数(0)无关)。
同类项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1)所含字母相同;
(2)相同字母的次数相同,二者缺一不可.同类项与系数大小、字母的排列顺序无关
11 合并同类项: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
12 合并同类项法则:合并同类项后,所得项的系数是合并前各同类项的系数的和,且字母部分不变;
13 字母的升降幂排列:按某个字母的指数从小(大)到大(小)的顺序排列。
14 去括号法则: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同;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反。
15 整式加减的一般步骤:如果有括号就先去括号,然后再合并同类项。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1 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
2 一元一次方程:方程都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次),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例如:3x+8=7;8y+0.5y-10=3;4a+5a+9a=3 等都是一元一次方程。
又如:.5x2+3x-9=0;x+y+3z=0 等不是一元一次方程。
3 解方程就是求出使方程中等号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这个值就是方程的解。
4 等式的性质:
1)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式子(整式或分式),等式不变(结果仍相等).
2)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等式不变.
注意:运用性质时,一定要注意等号两边都要同时变;运用性质2时,一定
要注意0这个数.
5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
一般步骤: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1;(可以省略部分)
6 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与去分母
一般步骤:去分母(方程两边同乘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1;
以上是解一元一次方程五个基本步骤,在实际解方程的过程中,五个步骤不一定完全用上,或有些步骤还需要重复使用. 因此,解方程时,要根据方程的特点,灵活选择方法. 在解方程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 去分母,在方程两边都乘以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不要漏乘不含分母的项;分子是一个整体,去分母后应加上括号;去分母与分母化整是两个概念,不能混淆;
② 去括号遵从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不要漏乘括号的项;不要弄错符号;③ 移项把含有未知数的项移到方程的一边,其他项都移到方程的另一边(移项要变符号)。
7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概念梳理
⑴ 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是:
① 审题,特别注意关键的字和词的意义,弄清相关数量关系,
② 设出未知数(注意单位),
③ 根据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④ 解这个方程,
⑤ 检验并写出答案(包括单位名称).
⑵ 一些固定模型中的等量关系:
① 数字问题:表示一个三位数,则有
② 行程问题:甲乙同时相向行走相遇时: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总路程
甲走的时间=乙走的时间;
甲乙同时同向行走追及时: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甲乙之间的距离
③ 工程问题:各部分工作量之和= 总工作量;
④ 储蓄问题:本息和=本金+利息
⑤ 商品销售问题:商品利润=商品售价-商品成本价=商品利润率商品成本价或商品售价=商品成本价(1+利润率)
⑥ 产油量=油菜籽亩产量X含油率X种植面积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1 多姿多彩的图形
形状:方的、园的等
几何图形大小:长度、面积、体积等
位置:相交、垂直、平行等
2 几何体也简称体。
包围着体的是面。
3 常见的立体图形:柱体、椎体、球体等各部分不都在一个平面内。
4 平面图形:在一个平面内的图形就是平面图形。
5 展开图:识记一些常用的展开图。
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
6 点线面体:是组成几何图形的基本元素。
7 直线、射线、线段
线段公理:两点的所有连线中,线段做短(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连接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的距离。
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8 角
定义: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角。
角的端点为顶点,两条射线为角的两边。
1度=60分1分=60秒1周角=360度1平角=180度
9 角的比较与运算
角的平分线:从一个角的顶点出发,把这个角分成相等的两个角的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
余角: 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90度(直角),就说这两个叫互为余角,即其中每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余角。
补角: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180度(平角),就说这两个叫互为补角,即其中每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补角。
性质:等角(同角)的补角相等。
等角(同角)的余角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