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疫苗接种 ppt

合集下载

新生儿期疫苗接种及相关问题建议-ppt课件

新生儿期疫苗接种及相关问题建议-ppt课件

•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2013年制定的《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预防临床指南》[8]中也建 议:早产儿如果生命体征稳定,出生体重≥2 000 g,即可按0、1、6月3针方案接种;如果生命体征 不稳定,应先处理相关疾病,待稳定后再按上述方案接种。如果早产儿出生体重<2 000 g,待体重到 达2 000 g后接种首针(如出院前体重未达到2 000 g,在出院前接种首针);1~2个月后再重新按0、1、 6月3针方案进行接种。Lian等[9]研究表明,在临床状态稳定时接种乙肝疫苗,78%体重≤1 800 g的早 产儿可获得血清学保护。Arora等[10]通过对82名早产儿和60名宫内发育迟缓足月儿进行对照研究发现,
(一)接种时间
• 1.母亲HBsAg阴性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我国1992年起对所有健康足月儿按0、1、6月方案接种乙 肝疫苗,出生体重≥2 500 g且胎龄>37周的健康新生儿,出生24 h内接种首针。国内有研究发现,早 产和低出生体重为新生儿出生后未及时接种首针乙肝疫苗的主要原因[4]。国外多项研究已证实,出 生体重2 000 g以上、生命体征稳定的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应该与足月儿一样常规接种乙肝疫苗。 大多数情况下,出生体重和胎龄不应作为疫苗接种的限制条件[5]。美国儿科学会建议临床状态稳定、 体重≥2 000 g的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应与足月儿一样,在生后不久完成首针乙肝疫苗接种[6]。生后 日龄不足30 d出院的早产儿和体重≤2 000 g的低出生体重儿,应在出院时完成首针乙肝疫苗接种[7]。
低出生体重儿,严重出生缺陷、重度窒息、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应在生命体征平稳后尽早接种首针 乙肝疫苗。
• 2.母亲HBsAg阳性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HBsAg阳性母亲新生儿是HBV感染的高危人群,如不采取 免疫预防,HBsAg阳性、HBeAg阴性母亲的新生儿12月龄时发生慢性HBV感染的比例高达40%~50%, 而HBsAg和HBeAg同为阳性母亲的新生儿12月龄时90%发生慢性HBV感染[12]。孕妇HBsAg阳性时,无 论HBeAg阳性与否,足月新生儿必须及时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 hepatitis B immunoglobulin,HBIG)和 全程接种乙肝疫苗(0、1、6月3针方案)。HBIG需在出生后12 h内(理论上越早越好)使用,其有效成分 是抗-HBs,肌肉注射后15~30 min开始发挥作用,保护性抗-HBs至少可维持42~63 d,此时体内 已主动产生抗-HBs,故无需第2次注射HBIG。

预防接种安全注射 ppt课件

预防接种安全注射 ppt课件

●按消毒隔离制度原则处理用物
(2)清理用物
五、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
1、注射部位应避开神经、血管处,局部无炎症、瘢痕、硬结、皮肤受损处进 针。 2、对长期注射的病人应经常更换注射部位。
六、现配现用注射药液 以防药物效价降低或被污染。 七、注射前排尽空气 特别是动静脉注射,防止血管栓
塞。 八、注射前检查回血 动静脉注射须见回血;皮下、肌内
二、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严格执行“三查八对”,仔细检查药物质量,如发现药物变质、变色、混浊、 沉淀、过期或安瓿有裂痕等现象,不可使用。如同时注射多种药物,应检查 药物有无配伍禁忌。
三、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
注射时做到一人一套物品:包括注射器、针头、止血带、小棉垫。所用物品 须按消毒隔离制度处理。对一次性物品应规定处理,不可随意丢弃。
0.5ml
6周岁
0.5ml
8月月龄
0.5ml
18-24月龄
0.5ml 0.5ml 0.5ml 1ml
8月龄,2周岁月龄, 2周岁
3周岁6周岁
周岁、6周岁周岁、6 周岁
18月-24月龄接种一
预防接种安全注射
一、皮内注射 二、皮下注射
三、肌内注射
四、静脉注射 五、动脉注射
股外侧肌注射定位法 上臂三角肌注射定位法 臀大肌注射定位法 臀中肌、臀小肌注射定位法
5.二次核对,排尽空气
●操作中查对
6.穿刺、注射 一手绷紧局部皮肤,一 ●注入剂量要准确
手持注射器,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成5° ●进针角度不能过大,否则会刺入皮下
刺入皮内。待针头斜面完全进入皮内后, ●若需作对照试验,则用另一注射器及针头,
放平注射器.用绷紧皮肤的手的拇指固定 在另一前臂相应的位置注入0.1ml生理盐水

疫苗接种 ppt课件

疫苗接种 ppt课件
22
甲肝疫苗---规避亲密接触中的“安全隐患”
甲型肝炎是由甲肝病毒(HAV)引起的,HAV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也就是 消化道传播。甲肝病毒主要侵犯肝脏。 年幼儿童具有最高的感染率,并且经常 是其他人的感染源1。 有11%-22%的甲型肝炎患者需住院治疗 。 甲肝疫苗分为灭活和减毒两种疫苗: 灭活甲肝疫苗:18月龄接种1剂,间隔
国产
安全性
疫苗安全有效;
目前仅有一项III期临床试验安全性数据,
世界卫生组织称之为“常规免疫中最安全的 尚无上市后大规模使用的安全性数据
疫苗之一”
禁忌症*

(详见说明书)

对本品中的活性物质、任何一种非活性物质 或生产工艺中使用物质,或以前接种本品时 出现过敏者 发热或急性疾病期患者,应推迟接种本品
妈妈课堂 预防接种——— 儿童的保护伞
参考编码:SPCN.PENTA.15.111.0245
妈妈有“疫”识,宝宝更健康
宝宝出生后妈妈们就需要为宝宝陆 续接种几十种疫苗。
每一支疫苗的接种都关乎宝宝健康, 为宝宝筑起一道道健康的防线。
因此妈妈必须对疫苗有充分了解,才
能在疫苗接种和疫苗选择上从容应对

2
慢性乙肝是一种严重的进展性疾病,目前尚 无有效的根治方法,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HBV感 染的最有效方法。
乙肝疫苗接种程序
剂次
接种月龄
第1剂
出生时
第2剂
1月龄
第3剂
6月龄
i CL, Ratziu V, Yuen MF, PoynardT.Viral hepatitis ncet. 2003 Dec 20;362(9401):2089-94
接种脊灰疫苗可以有效预防这种疾病。

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和卡介苗接种技术培训PPT精选课件

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和卡介苗接种技术培训PPT精选课件
20
21
3.抽取苗液
22
23
排气
空气 苗液
排气 至锁 定刻 度
抽苗液前 抽吸苗液
指弹气泡 气泡上移
下拉芯杆,使气 泡与外空气相通
24
四、接种门诊具备的条件
-接种人员配备
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护士或乡村 医生资格,经县疾控中心培训考核合格
熟悉业务知识,有应急处理能力,相对 稳定
接种人员数配置,与辖区服务人口数量、 服务周期适应
剂量和用法: 0.1ml/人(1人份)。5人次用剂量BCG
加入 0.5ml所附稀释液,摇匀使之完全溶解成均匀悬液。 疫苗打开溶解后30分钟内用完。 用1ml蓝芯注射器
免疫程序: 接种1剂次。
8
卡介苗的使用
储存温度:2-8℃避光保存和运输,严禁冻结。 注射部位:左上臂三角肌外下缘皮内。 操作方法: 家长抱紧儿童,露出儿童胳膊; 用1ml一次性注射器或一次性蓝芯注射器配4.5号 针头吸取1人份疫苗,皮肤常规消毒,待酒精干后, 左手绷紧注射部位皮肤,右手持注射器,食指固 定针管,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10~15角刺入 皮内。
32
谢谢
严禁接种皮下和肌肉 10
接种实施--接种技术操作要点
皮 内 注 射 法
11
卡介苗的使用
禁忌症
1、患急性或慢性严重疾病者、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和发热者。 2、免疫缺陷、免疫功能低下或正在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者发热者暂缓接种。 3、对疫苗已知的任何成分过敏者。 4、患脑病、未控制的癫痫和其他进行神经系统疾病者。 5、早产、体重<2500g、难产或有先天性畸形的新生儿。 6、患湿疹或其他皮肤病患者。 注意事项
26
接种门诊具备的条件

新生儿疫苗接种PPT课件

新生儿疫苗接种PPT课件
疫苗监管
各国政府对疫苗的监管非常严格,疫苗的生产、运输、储存和接种都有严格的规定,以确 保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疫苗接种与疾病预防的关系
1 2 3
预防传染病
疫苗接种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通过 接种疫苗,宝宝可以获得针对多种传染病的免疫 力,从而降低患病风险。
疫苗种类与疾病预防
不同疫苗针对不同的疾病,如百白破疫苗可预防 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脊灰疫苗可预防脊髓灰 质炎等。
提高生命质量
通过预防疾病,新生儿可以拥有更 好的生命质量,减少疾病对其成长 的影响。
社区安全
01
02
03Leabharlann 控制疾病传播新生儿疫苗接种可以有效 地控制疾病的传播,保护 社区中其他成员的健康。
维护公共卫生
疫苗接种是维护公共卫生 的重要手段,通过集体免 疫,可以减少疾病的传播 范围和强度。
保障社会稳定
健康的社区成员有助于维 护社会的稳定和安全。
接种时间表
3月龄
脊灰疫苗第2剂、白百破疫苗第2剂。
4月龄
脊灰疫苗第3剂、白百破疫苗第3剂。
5月龄
无接种计划。
接种时间表
6月龄
乙肝疫苗第2剂。
8月龄
麻疹疫苗第1剂。
接种方式
口服
脊灰疫苗、麻疹疫苗。
注射
卡介苗、乙肝疫苗、白百破疫苗。
03 新生儿疫苗接种的注意事 项
疫苗反应与处理
正常反应
发热、轻微皮疹、局部红 肿等,通常无需特殊处理, 持续时间较短。
准备宝宝的用品
带上宝宝的出生证明、健康手册和疫苗接种卡,以及必要的换洗衣 物和尿布等。
疫苗接种后的护理
观察宝宝反应
接种后需密切观察宝宝是否有异 常反应,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小儿预防接种PPT课件

小儿预防接种PPT课件
14
2.异常反应 发生于少数小儿,临床症状较重。
(1)过敏性休克:于注射免疫制剂后数秒钟或数分钟内发生。表现为烦
躁不安、面色苍白、口周青紫、四肢湿冷、呼吸困难、脉细速、恶心呕 吐、惊厥、大小便失禁以至昏迷。如不及时抢救,可在短期内危及生命 。此时应使患儿平卧,头稍低,注意保暖,给予氧气吸入,并立即皮下 或静脉注射l︰1 000,肾上腺素0.5~lml,必要时可重复注射。病情稳 定后尽快转至医院抢救。 (2)晕针:是由于各种刺激引起反射性周围血管扩张所致的一过性脑缺 血。儿童在空腹、疲劳、室内闷热、紧张或恐惧等情况下,在接种时或 几分钟内,出现头晕、心慌、面色苍白、出冷汗、手足冰凉、心跳加快 等症状,重者心跳、呼吸减慢,血压下降,知觉丧失。此时应立即使患 儿头低平卧,保持安静,饮少量热开水或糖水,必要时可针刺人中、合 谷穴,一般即可恢复正常。数分钟后不恢复正常者,皮下注射1︰l000 肾上腺素,每次0.5~lml。
10
4.严格掌握禁忌证
(1)一般禁忌症 患有急性传染病(包括有接触史而未 过检疫期者)、较重的心脏病、高血压、肝肾疾病、慢 性疾病急性发作期、严重皮肤病,以及正在接受免疫抑 制剂治疗的患儿应推迟常规的预防接种。
(2)特殊禁忌症 各种制剂的特殊禁忌症应严格按使用 说明书执行。有明确过敏史者禁种白喉类毒素、破伤风 类毒素、麻疹疫苗(特别是鸡蛋过敏者)、脊髓灰质炎 糖丸疫苗(牛奶或奶制品过敏)、乙肝疫苗(酵母过敏 或疫苗中任何成分过敏);发热、腹泻期忌服脊髓灰质 炎疫苗;近1个月注射过丙种球蛋白者,不能接种活疫 苗;有抽搐史者禁用百日咳菌苗。
轮状病毒疫苗、DTaP-IPV/Hib五联疫苗、兰菌净 等 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甲肝(灭活)疫苗、 A+C群流脑(结合)疫苗、乙脑(灭活)疫苗等

预防接种知识培训PPT课件

预防接种知识培训PPT课件

二类疫苗
• HIB疫苗: HIB,5岁以下儿童最易感染此菌。HIB 不仅可引起小儿肺炎,还可引起小儿脑膜炎、败 血症、脊髓炎、中耳炎、心包炎等严重疾病,是 引起小儿严重细菌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世界上已 有20多个国家将HIB疫苗列入常规计划免疫。
二类疫苗
水痘疫苗: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引起的一种通过呼吸道传播的急性传染 性疾病。发病特点是皮肤及粘膜分批出 现迅速发展的癍疹、丘疹、疮疹与结痂。 水痘有高度的传播性,是儿童时最常见 的传染病之一,接触病毒后,患病率在 75%以上。传播途径主要是飞沫传播, 也可接触传播。未患过水痘的人群均易 感染,学龄前儿童发病最多。水痘在原 发感染后,病毒在体内可潜伏存在,以 后在成人期,遇到抵抗力低下时就可发 生带状疱疹。
一类疫苗
• 4-5、白破、百白破疫苗 • 疾病:百日咳和白喉都是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破伤风是 一种创伤感染性疾病。破伤风杆菌广泛存在于外界环境 中,宝宝得病的机会较多。 6、麻风疫苗 疾病:麻疹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在麻疹疫苗问世 以前,每隔1-2年就有一次麻疹的大流行。婴幼儿麻 疹常可并发喉炎、脑炎、肺炎、心肌炎等,引起婴幼儿 死亡。 7、麻腮风疫苗 疾病: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 传染病。除侵犯腮腺外,尚能引起脑膜炎、脑膜脑炎、 胰腺炎等。风疹是儿童时期常见的传染病,由风疹病毒 引起,临床症状一般为短暂的皮疹、低热等。麻腮风疫 苗是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疫苗,可预防这三种疾病。
二类疫苗
• 口服轮状病毒疫苗 :轮状病毒腹泻是由轮状病毒 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是婴幼儿死亡的第二位病因 主要以急性胃肠炎为主要症状,水样腹泻,伴有 发热、腹痛和呕吐,若治疗不及时或方法不正确, 病儿会死于严重的脱水和肺炎、中毒性心肌炎等 并发症。口服轮状病毒疫苗是预防婴幼儿轮状病 毒腹泻的唯一有效的手段。轮状病毒疫苗为甜味 的口服液,不用注射,适于孩子们服用,并且安 全有效,保护率达到90%以上。

新生儿疫苗接种PPT课件

新生儿疫苗接种PPT课件
• 新生儿在12小时内注射HBIG和乙肝疫苗后,可接受HBsAg 阳性母亲的哺乳。
.
卡介苗接种
.
新生儿为什么要接种卡介苗(1)
• 结核病感染和发病的严重性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目前全球大约有三分之 一的人已经感染了结核分枝杆菌,每年约发生 900万新结核病人,每年死于结核人数不少于 300万。因此,结核病属于全球性疾病。结核 病已成为青年和成年人死亡的第一杀手。
.
• 为了了解接种效果(即是否接种人体内足 够的活菌数),在卡介苗接种后2-3个月 (一般定为12个星期),可做结素试验, 如果反应阳性并有适当的反应强度(即适 当大的平均直径),表示接种良好;阴性, 表示接种不够好。
• 应注意有极少数人多次接种卡介苗不能产 生结素阳性反应,是何原故目前还不确切 了解。
–我国是结核病的高发地区,结核病患者数量居 世界第二位。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新生儿为什么要接种卡介苗(2)
• 卡介苗对新生儿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 卡介苗(BCG)是毒力很小,对任何动物均不致病,但对结核菌
却保持高水平特异性免疫力的活结核杆菌菌苗。
– 由于结核免疫不存在从胎盘传递给胎儿的被动免疫,因此应尽早 给新生儿接种BCG。新生儿接种BCG后,对结核病具有显著的预 防作用,其保护率约80%
• 接种禁忌证 患有发热、急性或慢性严重疾病者及 过敏体质者禁止使用。 .
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接种(5)
• 注意事项
– 接种过程中应注意避免将乙肝疫苗与其它疫苗在一个注射器内混 合后接种;
– 乙肝疫苗在使用前要充分摇匀,使疫苗液中的氢氧化铝胶体完全 悬浮。如果未能将乙肝疫苗中氢氧化铝胶体完全悬浮均匀,或因 贮藏不当导致氢氧化铝胶体呈块状,其接种效果将明显降低或完 全无效。

新生儿预防接种知识PPT课件

新生儿预防接种知识PPT课件
和细菌引起的最为常见,儿童肺炎常发生在上呼吸 道感染或支气管炎之后,也可一开始就患肺炎。
肺炎是中国儿童死亡的主要病因
肺炎 早产或 低出生体重
出生窒息
773.6 673.6 630.7
先天性心脏病
193.4
腹泻
192.8
意外窒息
148.7
溺水
134.8
神经管畸形
73.0
颅内出血
64.3
痢疾
32.4
0.0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700.0 800.0 900.0 (1/10万)
预防疾病:结核病 传播方式:密切接触史,呼吸道传播,消化道传

接种反应:接种后同侧腋下淋巴结肿大应就诊 提示:
正常:接种2-3天略红肿,3-4周结痂/留疤 8-12周持续不结痂,应就诊 接种部位溃疡可涂5%异烟肼软膏短暂观察
疾病常识-乙肝
预防疾病:乙型肝炎 特点:慢性乙肝1/4成人后转为肝硬化,肝癌 传播方式:母婴传播,血液传播,性传播,
有必要接种第二类疫苗吗?
一类疫苗与二类疫苗是一种行政分类,不是医学分类,一类苗和二类苗不 是绝对的,现在有些一类苗以前也曾经是二类苗,比如乙肝疫苗、无细胞 三联、麻腮风疫苗等。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提高,一类苗会越来越多的。
从医学和防病的角度看,所有上市的疫苗(包括一类苗和二类苗)都非常
。 重要。二类疫苗针对的传染病对人们威胁很大,如肺炎、流感、水痘、脑
“为了宝宝的明天”-— 疾病预防、预防接种及
母婴保健知识讲座
主要内容:
1.什么是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它们有什么区别? 2.接种疫苗前、后需要注意什么? 3.接种疫苗后遇到不良反应如何处理? 4.宝宝需要接种哪些疫苗,都是预防什么疾病的? 5.解决您的疑问?

新生儿接种疫苗宣教ppt课件

新生儿接种疫苗宣教ppt课件

02 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
操作要点
✓ 注药毕,用无菌干棉签轻压进针处迅速拔针,并继续按压片刻。 ✓ 再次核对后给婴儿穿好衣服,取合适体位,整理床单位,清理物品。 ✓ 洗手 ✓ 处理医嘱。 ✓ 填写卡片,出院时交产妇,并宣教。
02 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
注意事项
1、出生后24h内注射乙肝疫苗 2、无论产妇是否感染乙肝病毒,新生儿均注射5ug乙肝疫苗。 3、应避免将乙肝疫苗与其它疫苗在一个注射器内混合后接种。
孕妇是小三阳或大三阳者还需接种高效免疫球蛋白
02 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
用物准备
基础治疗盘1个、2ml注射器、乙肝疫苗 乙肝疫苗接种卡片
操作方法
✓ 核对医嘱 ✓ 新生儿评估
1.了解新生儿有无接种卡介苗的绝对禁忌症,如免疫力低下。
02 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
操作方法
2、了解新生儿有无接种卡介苗的相对禁忌症: (1)早产、难产、低体重儿或伴明显先天性畸形的新生儿 (2)发热>37.5℃、腹泻。急性传染病,心、肝、肾等慢 性疾病,严重皮肤病,神经系统疾病及对预防接种有过敏反 应史者。上述情况好转后可补种。
02 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
注意事项
4、乙肝疫苗在使用前要充分摇匀,使疫苗液中的氢氧化铝胶体完全悬浮均匀, 或因贮藏不当导致氢氧化铝胶体成块状,其接种效果将明显降低或完全无效。 5、如乙肝疫苗安剖破裂﹑容量不足﹑变质﹑有摇不散的凝快﹑超过有效期, 均不得使用。乙肝疫苗不得冻结,冻融后的乙肝疫苗不得使用。 6、遵医嘱执行。
第三部分
新生儿卡介苗接种
及时接种疫苗 共筑健康屏障
03 新生儿卡介苗接种
目的
通过人工自动免疫,使新生儿体内产生抗体,防止结核菌感染。 新生儿在出生24小时后,医院即在新生儿的左上臂接种卡介苗,卡介苗接种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儿的预防接种
妇科
张慧 2016.06.06
-
1
呵护孩子健康从预防接种开始,是我们 的重任!
2016年4月25日是我国第30个全国儿童预防接
种日,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免疫规划相关政策,广泛宣 传接种疫苗对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意义,消除“山东非法 疫苗事件”的负面影响,提高广大群众对预防接种工作 的认识和理解,倡导全社会重视、关心并参与儿童预防 接种工作,宣传的主题是“依法预防接种 享受健康生 活”
-
9
新生儿和婴幼儿对乙肝有明显易感性
• 新生儿HBsAg携带者中约有35-50%是由母婴围 产期传播。感染年龄愈小,预后愈差,约有80% -90%成为HBsAg持续携带者,其中约25%成年 后将发展成肝硬化或原发性肝癌。
• 对所有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免疫的主要目的是 预防HBV慢性感染及其后遗症(即肝硬化和肝细 胞癌)。
• 具体目标
–5岁以下儿童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降至1%以下; –全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降至7%以下;
-
15
《2006-2010年全国乙型病毒性肝 炎防治规划》(2)
• 工作指标 到2010年: –新生儿全程接种率以乡为单位达到90%以上; –新生儿首针及时接种率以县为单位东部省区、 中部省区、西部省区分别达到90%、80%、 75%; –2002年后出生未接种乙肝疫苗的儿童95%以上 得到补种; –人群乙肝防治知识知晓率达到80%以上;
-
7
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重要性
3.我国是世界上的乙肝大国,它不仅严重影响了 整个民族的健康素质,同时给社会与经济的发 展也带来沉重负担,全国每年仅用于乙肝病人 的治疗费用就达1 000多亿元,成为我国目前重 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针对乙肝高流行问题, 中国政府积极采取措施,严格执行献血员筛查 制度;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加强安全注射工作。 自20世纪90年代起,大力推行新生儿接种乙肝 疫苗策略。
-
12
乙肝疫苗免疫接种纳入计划免疫
• 对新生儿实行乙肝疫苗免疫是控制乙肝的最重要
措施。
• 1991年,我国就确定了把普及儿童乙肝疫苗接种 作为我国控制乙肝流行的主要策略。提出了经过 2~3代人的努力,将我国人群中乙肝病毒携带率 降至1%以下的长远目标。
• 卫生部于1992年将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管 理,并颁布了《全国乙肝疫苗免疫接种实施方
乙肝疫苗的中间试制,1995年获准生产。 –1998年后淘汰了血源乙肝疫苗,
-
11
反应小、效果好
• 目前用于预防接种的有重组(酵母)和重 组(CHO)乙肝疫苗。
• 乙肝疫苗接种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注射部 位的轻度、一过性疼痛,红斑及一过性轻、 中度发热,严重的不良作用极少。
• 因此,它是公认的安全性最好的疫苗,免 疫原性强,全程免疫后,持续保护时间最 少16年。
• 通过对儿童及时接种乙肝疫苗可以有效的预防乙 肝的发生,是国内外公认的预防乙肝病毒传播的 根本措施。
-
10
安全、
• 乙肝疫苗是目前唯一被认为是预防癌症的 疫苗。
• 乙肝疫苗的研制已有近30年的历史,
–1985年我国开始使用血源乙肝疫苗, –1992年研制成功重组中国仓鼠卵巢细胞
(CHO细胞)乙肝疫苗; –1993年完成了对从美国默克公司引进的(酵母)
-
6
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重要性
2.乙肝是长期危害我国人民身体健康的重大疾病 之一,根据1992-1995年全国病毒性肝炎血清 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一般人群的乙肝病毒 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为9.7%,估计约 1.2亿人携带乙肝病毒(HBV)。据估计,全国 约有2 000万例慢性肝病患者,每年约30万人 死于慢性肝病。肝癌的死亡率为14.8/10万,每 年因肝癌死亡约18万例。
-
2
新生儿预防接种
•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二章第十五 条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 度。”“国家免疫规划项目的预防接种实行免 费。”
• 目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有五种,即脊髓灰质 炎糖丸疫苗、麻疹疫苗、百白破三联混合 制剂、卡介苗和乙肝疫苗,预防七种相应的传
染病。 • 按照国家规定的接种程序,乙肝疫苗的首针接种
• 自2005年6月1日起,改为全部免费接种。 • 2006年1月28日,卫生部发布了《2006-2010年
全国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规划》,加速了全国乙 肝控制进程。
-
14
《2006-2010年全国乙型病毒性肝 炎防治规划》(1)
• 总体目标
–采取免疫预防为主、防治兼顾的综合措施,优 先保护新生儿和重点人群,有效遏制乙肝的高 流行状态,至2010年使我国人群乙肝发病率和 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有显著下降,并降低由乙 肝引发的肝硬化和肝癌的死亡。
应在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及时接种,卡介苗在 出生时接种,而此时婴儿多在医院产科,因此, 新生儿乙肝疫苗的首针和- 卡介苗的接种任务也就 3
-
4
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
-
5
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重全球流行的疾病,据估 计,全球约有20亿人感染乙肝病毒(HBV), 有3.5亿人患有慢性肝病。在慢性HBV感染者中, 有15.25%在成年前就死于慢性肝病,如肝硬化 和肝细胞癌(HCC)。全球每年约有60万人死 于HBV感染,其中多数(约93%)是慢性感染。 多数HBV感染发生在围产期和幼儿期,而这些 感染者多无症状,但很容易转变成慢性感染。
-
8
新生儿和婴幼儿对乙肝有明显易感性
• 乙肝可危害各年龄的人群,尤其是新生儿 和婴幼儿,感染HBV后形成慢性携带的机 率与受感染时的年龄关系密切,调查发现: 在我国HBsAg和HBeAg双阳性的母亲,所生 婴儿大约有90%受到HBV感染,成为 HBsAg携带者。
• 在乙肝流行区,新生儿出生后,HBsAg阳性 率以每年4%的速度递增,至3岁时达到高 峰。
案》,由于受当时经济条件的限制,接种乙肝疫
苗费用需自理,因此,导致各地乙肝疫苗接种率 不平衡,贫困地区的接种率一直处于较低水平, 一些边远贫困地区儿童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只有
10%左右,第一针及时接种率更低,达不到应有
的保护效果。
-
13
乙肝疫苗免疫接种纳入计划免疫
• 为使每个新生儿都有机会获得乙肝疫苗免疫服务, 我国政府决定2002年起将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 新生儿乙肝疫苗的费用由各省人民政府解决,新 生儿接种乙肝疫苗不再需要支付疫苗费用。但需 付接种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