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组成和垂直分层-教学设计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教学案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教学目的1.了解大气的组成及其作用;认识人类活动对大气成分的影响;知道大气的结构,掌握对流层和平流层大气的特点。
2.培养读图、阅读和概括能力;运用对比法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3.了解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和作用,树立人类与环境相互协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观念和意识。
★重点、难点1.重点:大气主要成分的环境意义;对流层、平流层大气的特点;人类活动与各层大气的关系2.难点: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对流层、平流层大气的特点。
★教材内容分析本章是讲述人类生存与发展的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第一章地球的宇宙环境相比,它所揭示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更为密切,阐明为人类提供的生存空间的条件更为广阔。
大气环境是人类三大环境,即大气、海洋和陆地环境之一,是海洋和陆地两环境的物质、能量交换的动力和媒体。
本节教材的涉前、涉后的知识较多,是整个单元的基础。
如:臭氧对紫外线的吸收,二氧化碳的保温作用,人类活动对大气的影响等等,对于这些内容要主要不要讲得太细,要点到为止,考虑到以后的教学。
★教学方法启发式;读图分析法;对比讨论法;资料分析法★课时安排:1.5课时★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地球是宇宙中既普通又特殊的一颗行星,特殊的是它拥有生命,正是因为有了大气才使得生命的形成有了可能,从今天开始我们一起学习第二单元“大气环境”。
新课讲授:[板书]第二单元大气环境读书第28页,思考:地球表面的大气有什么作用?[板书]引言围绕在地球周围的厚厚的大气,阻挡了来自宇宙和太阳的有害辐射,成为地球上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保护层;大气既提供了动植物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要的各种气体,又对地球自然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
例如,地面上的水蒸发成水汽进入大气,大气中的水汽又凝结成雨、雪等降落地面,使得地球上的水循环不止。
又如,增温、降温、刮风、下雨等大气现象,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不断地雕塑着地球表面的形态。
如果地球上没有大气,也就没有生物界,没有人类及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大气组成和垂直分层教学设计
大气组成和垂直分层-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理解大气的组成及其重要性;2. 掌握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其特点;3. 了解大气层的变化对人类活动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教学重点:1. 大气的组成及其重要性;2. 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大气层的变化对人类活动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的教学PPT;2. 学生准备笔记。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询问大气的组成是什么。
2. 引出本节课的新课题: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二、大气的组成(15分钟)1. 展示大气的组成图,解释大气的组成包括氮气、氧气、水蒸气、二氧化碳等。
2. 解释大气的组成对地球的重要性,如氮气和氧气是生物呼吸的重要气体,水蒸气影响天气和气候等。
三、大气的垂直分层(20分钟)1. 展示大气的垂直分层图,解释大气分为对流层、平流层、跳跃层和外层等。
2. 解释每个大气层的特点和温度变化规律。
四、大气层的变化对人类活动和生态环境的影响(15分钟)1. 解释大气层的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如跳跃层中的臭氧层对保护地球免受紫外线辐射的重要性。
2. 解释大气层的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如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气候变暖对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五、小结(5分钟)1. 总结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的重要性;2. 强调大气层的变化对人类活动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六、课堂讨论(15分钟)1. 分组讨论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对人类活动和生态环境的影响;2. 每个小组选出代表分享讨论结果。
七、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短文,描述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对人类活动和生态环境的影响;2. 提醒学生按时提交作业。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的重要性,以及大气层的变化对人类活动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通过课堂讨论和作业布置,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调整和辅导,以提高教学效果。
3.1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教学设计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
c.探讨大气分层:利用实物模型、板书等教学资源,展示大气垂直分层结构,引导学生探究各层的特点和作用,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d.分析大气环境问题:结合实际案例,如雾霾、温室效应等,让学生了解大气污染和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3.搜集有关大气环境问题的新闻报道或政策文件,分析我国在应对大气环境问题方面的举措,了解国家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的政策导向。
4.请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并撰写一篇小论文:
a.大气层对人类生活有哪些影响?
b.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产生了哪些影响?
c.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环保理念,保护大气环境?
5.设计一项实验或观察活动,探讨以下问题:
2.利用图表、模型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大气层结构,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通过小组讨论、汇报等形式,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4.设计课堂提问和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自然奥秘的热情,增强学生对地球环境的责任感和保护意识。
e.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梳理和总结,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f.课后作业:布置具有实践性和思考性的作业,如让学生调查当地的大气污染情况,撰写调查报告,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通过展示地球大气层的美丽图片,引发学生对大气层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随后,提出问题:“你们知道我们生活在地球上的大气层是由什么组成的吗?”“大气层是如何分成不同层次的?”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入新课的学习。
2.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二)讲授新知
1.大气组成:介绍大气的主要成分,如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以及稀有气体、水汽、杂质等。通过图表展示各成分的体积比例,解释各成分对环境的影响。
2.大气垂直分层:讲解大气层从地表到太空的分层结构,包括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外层空间。详细介绍各层大气的特点、高度范围、温度变化规律等。
5.拓展阅读:
-推荐阅读一本与大气科学相关的书籍或文章,如《大气科学概论》、《气候变化与大气层》等,拓展知识面。
6.环保主题活动:
-参与学校或社区组织的环保活动,关注大气环境问题,提高环保意识。
作业要求:
1.思考题和实践活动需认真完成,体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研究性学习报告要求观点明确、论述清晰,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问题。
3.答疑解惑:教师针对学生答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答,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五)总结归纳
1.教学活动: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梳理大气组成、大气垂直分层、大气层对生物、气候、天气等方面的影响。
2.学生发言:请学生谈谈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和感悟。
3.教师总结:强调大气层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鼓励学生关注大气环境问题,提高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掌握了地球的基本结构和地理环境的基本概念。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对大气各层的具体特征、相互关系及其对环境的影响认识不够深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对大气组成的认知程度,特别是对稀有气体、温室气体等成分的了解,需要通过实例进行解释和强化。
-结合所学的GIS知识,制作一份关于大气层特征和影响的电子地图,展现各层大气的特点及其对环境的作用。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教案学科领域:地球科学、环境科学年级段:八年级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大气的组成及其比例;2. 掌握大气垂直分层的基本概念;3. 理解各大气层的特点及作用;4.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大气的组成及比例;2. 大气垂直分层的概念和特点。
难点:1. 大气各层的作用和相互关系;2. 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分析大气分层现象。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大气的组成、比例及垂直分层的基本概念;2. 实验法:观察大气分层现象,分析各层特点;3. 讨论法:分组讨论大气分层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2. 实验器材:透明塑料袋、水、尺子等;3. 参考资料。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利用PPT展示大气层结构图,引导学生关注大气层结构;2. 提问:同学们知道大气是由哪些气体组成的吗?它们的比例如何?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讲解大气的组成及比例,重点介绍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的含量;2. 引导学生理解大气层的作用,如保护地球生物、维持温度等;3. 讲解大气垂直分层的基本概念,如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等。
三、课堂实验(15分钟)1. 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大气分层现象;2. 引导学生分析各大气层的特点及作用;3. 讨论实验结果,总结大气分层规律。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大气的组成、比例及垂直分层的基本概念;2. 强调大气层的作用及实际应用。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同学们能简要回顾一下吗?;2. 引导学生思考大气分层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课堂讲解(10分钟)1. 讲解大气各层的特点及作用,如对流层的气候变化、平流层的生命保障等;2. 引导学生了解大气层间的相互关系,如臭氧层对地球的防护作用;3. 举例说明大气分层在航空、气象等领域的应用。
大气组成和垂直分层教学设计
大气组成和垂直分层教学设计第1篇:上海教材“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一课教案“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一课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知道大气的组成;1.2知道大气理解大气的分层依据;1.3能够说出大气的受热过程,理解大气在调节地球表层温度发挥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2.1学会对有相互关联的事物进行系统性分析2.2懂得从对比的方法去认识同一事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认识到天气现象的科学性3.2意识到事物之间客观存在着的相互关系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方法:讲述法、板书图示分析法教学过程:一、教学引入:前面同学们学过月球的环境,由于月球上没有大气,没有“防弹衣”,由于各种流星体的撞击,月球表面坑坑洼洼;月球上没有大气,没有“遮阳伞”,白天太阳辐射强烈,温度高达100多度;月球上没有大气,没有“保温被”,夜间月球大量散热,温度大减,降到零下一两百度。
地球表层有厚厚的大气层,对地球生命起到保护作用,它是怎样发挥“防弹衣”、“遮阳伞”和“保温被”的效果的呢?我们先看地球表层大气的组成成分。
二、大气的组成—简单叙述:常常这样描述,今天天气晴朗,万里无云;蓝蓝的天空白云飘;乌云密布……云是由水汽凝结而成的,水汽是大气的组成部分;每年春季西北沙尘暴来临,漫天黄沙……微小尘埃是大气的组成部分;大气最主要的成分是无色无味的空气,其中氧气、氮气占了百分之九十九,氧气是生物呼吸不可缺少的气体,氮是生物蛋白质的主要组成部分,此外空气中还含有二氧化碳和其他的微量气体,植物光合作用需要消耗二氧化碳。
三、先分后总分析大气圈的“防弹衣”、“遮阳伞”、“保温被”作用防弹衣作用:大气呈气体状态,密度非常小,它凭什么挡得住成千上万的流星体的袭击,没有钢铁那么坚硬,没有大理石那么致密,但是大气层非常的厚,厚度超过1000km,流星体以每秒数十公里的速度冲进大气层中,绝大多数因剧烈摩擦而燃烧殆尽。
(若不理解,对比微风、台风的速度和强度来解释陨星与大气摩擦之剧烈)遮阳伞作用:教师:请女同学解释晴天遮太阳伞为什么能有效保护皮肤?学生讨论……教师:遮阳伞能反射太阳光,吸收紫外线,减少太阳光对皮肤的辐射。
2.1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
-利用多媒体展示地球大气层的壮观图片,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生活的地球被什么包围着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对,我们生活在地球大气层中,那么你们对大气层了解多少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
2.教学目的:
-激发学生对大气层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通过展示地球大气层的美丽图片、视频等,引发学生对大气层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结合生活实例,如天气预报、航空飞行等,让学生感知大气层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2.采用多元化教学策略,突破重点难点。
-利用图表、模型等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化地理解和记忆大气组成和分层结构。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如通过提问“为什么大气层要分层?”来启发学生思考。
2.1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大气的组成成分,掌握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及对大气特性的影响。
-学生能够描述大气的主要组成成分,如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并了解它们在大气中的体积分数。
-学生能够解释各组成成分对大气特性(如温度、气压等)的影响。
2.理解大气的垂直分层结构,掌握各层的特点及对地理环境的作用。
5.实施形成性评价,关注学习过程。
-采用课堂提问、小组讨论反馈、实验报告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导其调整学习方法,促进个性化学习。
6.融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在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让学生认识到保护大气层的重要性。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尊重和热爱,激发其终身学习的兴趣。
3.强化实践操作,提升应用能力。
大气组成及垂直分层教案
大气组成及垂直分层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大气的组成及其垂直分层结构;2. 掌握各层大气的特点和功能;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1. 大气的组成;2. 大气的垂直分层结构;3. 各层大气的特点和功能。
教学难点:1. 大气的垂直分层结构;2. 对流层和高层大气的特点和功能。
教学准备:1. 地球大气层结构图;2. 大气组成和垂直分层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地球大气层结构图,引导学生观察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结构;2. 提问:同学们知道大气是由哪些气体组成的吗?各层大气有什么特点和功能?二、大气组成(10分钟)1. 讲解大气的组成,包括干洁空气、水汽和固体杂质;2. 介绍各成分在大气中的含量和作用;3. 引导学生思考大气组成对地球气候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三、大气垂直分层(10分钟)1. 讲解大气的垂直分层结构,包括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外层空间;2. 介绍各层大气的特点,如对流层的云雨现象、平流层的臭氧层等;3. 分析各层大气对地球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四、对流层(10分钟)1. 讲解对流层的组成、特点和功能;2. 分析对流层在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中的作用;3.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对流层中的云雨现象。
五、高层大气(10分钟)1. 讲解高层大气的组成、特点和功能;2. 分析高层大气在地球环境和人类活动中的作用;3. 引导学生思考高层大气对对流层和地表的影响。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观察大气组成及垂直分层结构,使学生了解了各层大气的特点和功能,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大气组成和垂直分层对地球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科学素养。
六、大气层中的气候变化(10分钟)1. 介绍对流层和平流层中的气候变化因素,如温度、湿度、气压等;2. 讲解气候系统的组成和大气层在气候变化中的作用;3. 分析大气层中的气候变化对地球生态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教案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了解大气的重要性。
2. 掌握大气的组成。
教学内容:1. 大气的定义和重要性。
2. 大气的组成成分。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讨论大气的意义和作用。
2. 讲解大气的定义和重要性。
3. 介绍大气的组成成分。
作业:1. 研究大气的组成成分的资料。
第二章:大气的垂直分层教学目标:1. 理解大气的垂直分层结构。
2. 掌握不同层次大气的特点。
教学内容:1. 大气的垂直分层结构。
2. 不同层次大气的特点。
教学活动:1. 讲解大气的垂直分层结构。
2. 分析不同层次大气的特点。
作业:1. 研究大气的垂直分层结构的资料。
第三章:对流层教学目标:1. 掌握对流层的特征。
2. 了解对流层的重要现象。
教学内容:1. 对流层的定义和特征。
2. 对流层的重要现象。
教学活动:1. 讲解对流层的定义和特征。
2. 分析对流层的重要现象。
作业:1. 研究对流层的特征和现象的资料。
第四章:平流层教学目标:1. 掌握平流层的特征。
2. 了解平流层的重要现象。
教学内容:1. 平流层的定义和特征。
2. 平流层的重要现象。
教学活动:1. 讲解平流层的定义和特征。
2. 分析平流层的重要现象。
作业:1. 研究平流层的特征和现象的资料。
第五章:高层大气教学目标:1. 掌握高层大气的特征。
2. 了解高层大气的重要现象。
教学内容:1. 高层大气的定义和特征。
2. 高层大气的重要现象。
教学活动:1. 讲解高层大气的定义和特征。
2. 分析高层大气的重要现象。
作业:1. 研究高层大气的特征和现象的资料。
第六章:大气层的边界教学目标:1. 理解大气层的边界特征。
2. 掌握大气层与地表之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1. 大气层的边界定义和特征。
2. 大气层与地表之间的相互作用。
教学活动:1. 讲解大气层的边界特征。
2. 分析大气层与地表之间的相互作用。
作业:1. 研究大气层的边界特征和与地表之间关系的资料。
第七章:大气层的稳定性教学目标:1. 理解大气层的稳定性概念。
大气组成及垂直分层教案
大气组成及垂直分层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气的组成成分及其占比。
2. 使学生理解大气层的垂直分层及其特点。
3.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大气的组成成分及其占比。
2. 大气层的垂直分层及其特点。
三、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互动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
2. 相关图片和图表。
3. 教学案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地球大气层的概念图,引导学生思考大气的组成和分层。
2. 讲授:介绍大气的组成成分及其占比,如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
3. 互动讨论:分组讨论大气层的垂直分层及其特点,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外层空间等。
4.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如飞机飞行、卫星发射等,让学生了解不同大气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5. 知识拓展:介绍大气层中的现象,如臭氧层、极光等。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让学生掌握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 板书设计:大气组成及垂直分层1. 组成成分: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2. 垂直分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外层空间3. 特点:不同层次的温度、压力、生物多样性等有所不同4. 应用:飞机飞行、卫星发射等5. 现象:臭氧层、极光等六、教学内容与要求1. 让学生了解对流层的特点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 使学生理解平流层的特点及其作用。
3. 培养学生分析实际问题,如飞行、气候变迁等。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对流层的特点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 平流层的特点及其作用。
八、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互动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九、教学准备1. 教学PPT。
2. 相关图片和图表。
3. 教学案例。
十、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对流层和平流层的概念图,引导学生思考两者的特点和作用。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教案适用年级:八年级学科:地理课时:2课时编写人:[你的名字]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大气的组成成分及其作用;掌握大气层的垂直分层结构及特点;学会运用相关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大气现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大气的组成;利用图表、模型等工具,分析大气层的垂直分层结构;开展小组讨论,分享大气现象的解释与应用。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对自然界中大气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关爱环境、保护大气资源的意识;提高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大气的组成成分及其作用;大气层的垂直分层结构及特点。
2. 难点:大气层的垂直分层结构与天气、气候的关系;运用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大气现象。
四、教学方法2. 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大气层的垂直分层结构,分享学习心得;3. 实践探究:观察生活中的大气现象,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4.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图片、视频、动画等展示大气层的垂直分层结构。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动画等展示大气层景象,引发学生兴趣;提问:“你们知道大气是由什么组成的吗?它有什么作用?”2. 自主学习:教师巡查辅导,解答学生疑问。
3. 课堂讲解:讲解大气层的垂直分层结构及特点;分析大气层与天气、气候的关系。
4. 实践探究: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大气现象,如雾、霾等;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分享观察心得。
5. 课堂小结: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掌握情况;提问:“你们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大气现象吗?”2.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大气层的垂直分层结构,分享学习心得;教师巡查辅导,解答学生疑问。
3. 课堂讲解:讲解大气层与天气、气候的关系;分析大气层的垂直分层结构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4. 实践探究: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大气现象,如雨、雪等;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分享观察心得。
大气组成及垂直分层教案
大气组成及垂直分层教案第一章:大气概述1.1 引言:介绍大气的重要性,引导学习者对大气产生兴趣。
1.2 大气的定义:解释大气的概念,包括其对地球的影响。
1.3 大气的组成:介绍大气的成分,包括氮气、氧气、水蒸气等。
1.4 大气的体积:介绍大气的总体积以及其对地球的覆盖范围。
第二章:大气层结构2.1 引言:介绍大气层的结构,引导学习者对大气层的组成产生兴趣。
2.2 对流层:介绍对流层的特点,包括其温度、密度等。
2.3 平流层:介绍平流层的特点,包括其温度、臭氧层等。
2.4 中间层、热层和外层:简要介绍这三个大气层的特点。
第三章:大气压力和温度3.1 引言:介绍大气压力和温度的重要性,引导学习者对这两个概念产生兴趣。
3.2 大气压力:介绍大气压力的概念、单位以及其变化规律。
3.3 大气温度:介绍大气温度的概念、单位以及其变化规律。
3.4 压力和温度之间的关系:解释气压和温度之间的关系。
第四章:大气运动4.1 引言:介绍大气运动的概念,引导学习者对大气运动产生兴趣。
4.2 风:介绍风的形成、分类以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4.3 气旋和反气旋:介绍气旋和反气旋的概念以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4.4 大气环流:介绍大气环流的类型、形成原因以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第五章:大气污染5.1 引言:介绍大气污染的重要性,引导学习者对大气污染产生兴趣。
5.2 大气污染物的来源:介绍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包括自然和人为因素。
5.3 大气污染物的危害:介绍大气污染物对人类、动植物和环境的影响。
5.4 大气污染防治措施:介绍大气污染防治的措施,包括法律法规、技术改进等。
第六章:大气现象与天气6.1 引言:介绍大气现象与天气之间的关系,引导学习者对天气产生兴趣。
6.2 云:介绍云的形成、分类以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6.3 降水:介绍降水的形成、分类以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6.4 天气系统:介绍天气系统的概念、类型以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第七章:气候变化与全球变暖7.1 引言:介绍气候变化和全球变暖的重要性,引导学习者对这两个概念产生兴趣。
2.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
1.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了大气的基本概念,对大气层有初步的了解,但对其深层结构和作用机理认识不足,需要在本章节中进行深入探讨;
2.采用直观教学手段,突破重点与难点
-制作大气层结构模型,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大气层的垂直分层;
-利用图表、动画等形式,生动演示大气层各部分的相互作用,降低学生对抽象知识点的理解难度。
3.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如:“为什么飞机要在对流层飞行?”“大气层对气候变化有何影响?”等,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本章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是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的重要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以下知识与技能:
1.理解大气的概念、组成及其在地球上的作用;
2.掌握大气垂直分层的基本原理,了解各层大气的特点及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3.学会运用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大气现象,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提出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教师给予解答和指导。
五、作业布置
针对本章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的教学内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学生绘制大气层结构图,标注各层的特点、作用以及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以巩固对大气层垂直分层知识的掌握。
2.结合课堂所学,让学生选取一个生活中与大气层相关的现象,如飞机飞行、天气预报等,分析其与大气层的关系,并撰写分析报告。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教学设计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及其与生产和生活的联系。
【教学目标】
1.了解大气的组成及其作用﹔
2.认识人类活动对大气成分的影响;
3.知道大气的结构,掌握对流层和平流层大气的特点;
4.了解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和作用,树立人类与环境和谐发展的观念和意识。
【教学重难点】
大气的主要组成部分、分布特点及作用;大气成分变化的影响;
【教学方法】问题探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提出问题:这些地方的空气成分相同吗?引出大气的概念。
【新课教学】
环节一:名词解析大气及大气成分
提出问题:1.什么是大气?2.大气的主要成分?3.大气主要成分的分布特点及作用?
结论总结:
环节二:问题探究大气成分变化及影响
提出问题1:当大气当中的某些成分发生变化会带来哪些影响呢?
材料分析:二氧化碳:通常状况下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也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
读“全球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变化和全球气温变化曲线图”,回答问题:
(1)全球二氧化碳含量变化趋势是全球气温变化趋势是;
(2)分析这两者的因果关系。
提出问题2:二氧化碳含量持续增加,会产生怎样的危害?
全球变暖→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淹没
【课后探究】
提出问题:大气当中哪些成分变化会带来以下的影响?
【课堂小结】
1.大气的主要组成部分:干洁空气;水汽;杂质
2.CO2增加→全球变暖→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淹没。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教案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教案第一章:大气的概念与组成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气的定义和作用。
2. 使学生掌握大气的主要组成成分。
教学内容:1. 大气的定义:地球表面至太空之间,包围着地球的气体层。
2. 大气的作用:保护地球生物免受宇宙射线伤害,维持地球温度,参与水循环,支持飞行等。
3. 大气的主要组成成分: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氩气等。
教学活动:1. 引入讨论:询问学生对大气的了解,引导学生思考大气的重要性。
2. 讲解与演示:通过PPT或黑板,讲解大气的定义、作用和组成成分。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大气的作用,并展示讨论结果。
4. 问答环节:回答学生关于大气组成成分的问题。
作业布置:1. 请学生总结大气的定义、作用和组成成分,并在课堂上分享。
第二章:大气的垂直分层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气垂直分层的概念。
2. 使学生掌握大气各层的名称、特点和主要现象。
教学内容:1. 大气垂直分层的概念:大气按密度和温度变化,分为若干层。
2. 大气各层的名称和特点: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外层空间。
3. 主要现象:如臭氧层、极光等。
教学活动:1. 讲解与演示:通过PPT或黑板,讲解大气的垂直分层概念、各层的名称、特点和主要现象。
2. 图片展示:展示各层大气的图片,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各层的特点。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大气各层的现象,并展示讨论结果。
4. 问答环节:回答学生关于大气垂直分层的问题。
作业布置:1. 请学生总结大气垂直分层的概念、各层的名称、特点和主要现象,并在课堂上分享。
第六章:对流层的特点和现象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对流层的基本特点。
2. 使学生掌握对流层中的主要气象现象。
教学内容:1. 对流层的基本特点:距离地球表面最近的大气层,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容纳了大部分天气现象。
2. 对流层中的主要气象现象:风云、雷电、降水、蒸发、温室效应等。
教学活动:1. 讲解与演示:通过PPT或黑板,讲解对流层的基本特点和主要气象现象。
3.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教学设计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以下过程与方法:
1.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主动探究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2.利用地理图表、实物模型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大气中主要气体有哪些作用?
-各个大气层的特点和功能是什么?
-大气层对地球生态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影响有哪些?
2.小组展示: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评价。
3.教师点评:对各小组的表现进行点评,强调重点知识,纠正错误理解。
-结合课堂学习,绘制一幅大气垂直分层的思维导图,标注各层的特点、功能和相互关系,以加深对知识体系的理解。
2.实践探究:
-收集资料,了解大气层中的一种稀有气体,如氩、氦等,分析其在大气中的作用和存在意义。
-以小组为单位,探讨气候变化对大气层的影响,撰写一份简要的报告,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3.拓展阅读:
(二)讲授新知
1.大气组成:详细讲解大气中各种气体的组成、含量及作用,特别是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主要气体,以及稀有气体和痕量气体的作用。
2.大气垂直分层:介绍大气垂直分层的基本概念,包括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逸散层的特点、功能以及各层之间的相互关系。
3.教学手段:运用地理图表、实物模型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认识,提高学生对大气层的理解和记忆。
-阅读与大气层相关的科普文章或书籍,如《大气物理学》、《地球大气层》等,拓宽知识视野。
-观看与大气层相关的纪录片,如《地球脉动》、《大气层之谜》等,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3.1 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 教学设计
3.1《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教学设计【课程标准】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及其与生产和生活的联系。
【教学目标】1.了解大气的组成及其作用﹔认识人类活动对大气成分的影响。
2.运用大气层气温随高度变化示意图,探究分析各层的温度变化特点及成因,提升综合思维。
3.通过课外观察,了解对流层大气的特殊现象,如逆温、雾霾等,并能运用相关原理解释地理现象,提升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
4.根据所学知识和原理,了解臭氧层对人类的重要意义,关注雾霾问题和全球变暖现象,增强环保意识,树立人地协调观。
【地理核心素养】【教材分析】大气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最活跃的因素。
教材首先介绍了大气的组成情况:一是大气的组成成分以及不同成分的占比情况和分布特征,而是各组成成分与人类(生命体)的相互关系。
其次,根据温度等大气物理状况随高度变化的特征,把大气分成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并逐一介绍了各层大气的气温垂直变化、气流运动状况等,着重分析了这三层大气分别与人类生产生活的联系。
为了更好的落实课程标准中的有关要求,教材在教学内容处理上运用了较多的图表资料,如“干洁空气组成饼状图”“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臭氧浓度分布阴影图”等,还设计了一处“探究”(探究臭氧对地球上生命的意义)和两处“活动”(人是雾霾和逆温现象),重在分析大气组成和垂直分层的特征和变化规律,并探究大气组成要素的变化和垂直分层特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教学重难点】本节内容总体上比较简单,包含两部分内容,即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是学生学习后面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的基础。
学生在平时对臭氧层、温室气体、对流层等知识有所了解,教师在本节内容的教学中需要通过各类图表,把学生平常所了解的零碎知识纳入整个大气组成和垂直分层的知识体系中。
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大气的组成,了解各类成分的作用及人类活动对大气组成的影响;通过学习大气的垂直分层,了解各层大气的气温状况、运动特征及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培养人地协调观。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教案
• ③地形逆温 • 在低洼地区(谷地、盆地)因辐射冷却, 冷空气沿斜坡下沉流入低洼地区形成逆 温。这种逆温称为地形逆温。 • ④平流逆温 • 暖空气水平移动到冷的地面或气层上, 由于暖空气的下层受到冷地面或气层的 影响而迅速降温,上层受影响较少,降 温较慢,从而形成逆温。主要出现在中 纬度沿海地区
⑴该日此地发生大气逆温现象的时段是 A.8时~16时30分 B.17时~23时 C.16时30分~7时 D.23时~5时 C
• ⑵发生大气逆温现象的最大高度约为 • A.500米 B.100米 C • C.350米 D.150米
• ⑶当某地大气发生逆温时( B ) • A.空气对流更加显著 • B、抑制污染物向上扩散 • C、有利于大气成云致雨 • D、减少大气中臭氧的含量 • 此类题中解析温度梯度为0是临界, 大于0则表明气温随高度上升而上 升,即逆温。
1、右图示意大气垂直分层,读图回答: ⑴图中正确表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 的曲线是( B ) A.① B.② C.③ D.④ ⑵对短波通信具有 重要意义的电离层 位于( D ) A.I层顶部 B.Ⅱ层底部 BDC C.Ⅱ层中部 D.Ⅲ层
⑶2003年10月我国 发射的“神州5号” 飞船运行轨道所在 的大气层( C ) A.气温在-50°C 到20°C之间 B.气温随高度增加 平稳下降 C.最低气温约为 -80°C D.最高气温约为 40°C
水
固体杂质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3、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 依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 温度、密度、运动状况
大气的垂直分层
电 离 层
高层大气
处于80—500km 高空的电离层能 反射地面的无线 电短波.
平流层 对流层
气温初稳后升热 只因层中臭氧多 水平流动天气好 高空飞行很适合 气温随高度的增 加而递减, 纬度不同厚度变; 天气复杂且多变, 风云雨雪较常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看天宫二号、神州十一号的相关报道,思考神州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成功“对接”时,位于大气垂直分层中的哪一层?这一层的大气温度随着高度升高是怎样变化的?”
“拿出ipad完成大气的组成练习,有错题的同学可以打开书库中的相应的课本点击来观看视频”
“请一组的同学来给我们分享一下他们的成果。”
“完成得很好,那老师有一个疑问,一般情况下,一年中城市出现雾的次数多于郊区,这主要是什么原因呢?”
“尘埃是水汽的凝结核能促成雾的形成,由于城市里的废气排放量要比郊区的大,尘埃较多,所以城市出现雾多于郊区”
“拿出ipad完成大气的组成练习,有错题的同学可以打开书库中的相应的课本点击来观看视频”
“是的,因为大气层的保护,大多数流星体都在下落过程中因摩擦而燃烧殆尽,我们的大气层就像一层结实的‘防弹衣’!“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走进大气层,学习它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1
大气的组成
“包围在地球外部的气体总称为大气,大气的组成和构成十分复杂,首先来看看大气究竟是由什么组成的?请同学们翻开书本75页自学这部分内容,以四人为一小组完成大气的组成部分学案,完成后请小组长将结果用ipad拍下来并用蓝牙传输给我,看看哪个小组完成的最快。”
2.通过阅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分析大气分层结构、各层气温变化、气流运动方式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3.通过绘制大气温度垂直变化图,充分理解大气温度变化的原因,同时锻炼地理绘图、读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大气的存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尤其是对流层和平流层、电离层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树立人类与环境相互协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观念和意识。
重、难点
重点:大气各垂直分层的名称;对流层、平流层温度变化特征及应用。
难点:对流层、平流层的温度变化特征及成因
教学方法
谈论法、讨论法
媒体运用
PPT
教学过程
内容
媒体
教师活动
教后记
导入
“大家都知道月球表面遍布着环形山,请问是什么力量造就了这样的地貌?”
“没错,是陨石撞击造成的,但是资料显示:每年进入地球大气层的流星体物质总量达上万吨,同在太空环境中,为什么地球上的景观与月球不同?”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保温作用
吸收紫外线,保护地球生命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作为凝结核
组成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大气分层
气温变化
大气运动状况
(对流/平流)
主要现象
及主要人类活动
T变化小
人造地球卫星
H↑
T
H↑
T
H↑
T
对流层
H↑
T
Part 2
大气的
垂直分层
“大家做的还不错,那大气形成的连续圈层称为大气圈或大气层。由于地球引力的影响,大气总质量的90%集中在15km高度以内,99.9%集中在50km以内,2000km高度以上,大气及其稀薄,逐渐向星际空间过渡,无明显上界。”
“所以大气圈的密度随高度的增加而?
除此以外,大气的温度、大气的运动状况也随高度的增加而不同。”
小结
“回顾下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
板书设计
组成干洁空气、水汽、尘埃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垂直分层
专题8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自学书本75页内容,完成大气的组成部分学案
大气是由哪些成分组成的?
其中,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正确配对大气组成成分与作用
大气组成成分
作用
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保温作用
维持生命活动的必需物质
“对流层气温下热上冷,原因是热量来自于地面辐射,这是怎样的一个过程呢?”
“对流层如此气温变化方式会引起大气怎样流动呢?有同学能说说吗?”
“热空气会一直呆在下面吗?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所以形成了大气的对流运动。”
“并且对流层集中了几乎全部的水汽与杂质,而水汽和杂质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所以对流层有复杂的天气现象。”
“正因为大气的物理性质随高度的增加而不同把大气分成来不同的层次,从地表到高空分别是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电离层)以及热层。”
“首先来看与人类活动最密切的对流层。”
“对流层的高度是0-12km,观察一下气温曲线,温度随高度的升高而?所以对流层的下部温度?上部?”
“对流层气温下热上冷,原因是什么?”
“接着来学习平流层,平流层的高度是12-60km,温度随着高度的升高而升高。原因?上部?下部?
平流层是飞行的最佳大气层,你能说说为什么吗?”
“中间层的高度是60-80km,温度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为什么呢?所以平流层的大气是如何运动的?平流层会有复杂的天气现象吗?”
“热层的高度是80-800km,温度随高度的升高而升高。原因?如何利用?受到太阳活动的影响。”
学校:
讲课人:
日期:
课题
专题八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识记大气的主要组成成分和大气垂直分层的各层名称;
2.了解干洁空气、水汽和尘埃在大气中的作用;
3.理解各层的气温变化、气流运动、天气状况等主要特征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大气组成”相关内容以及填写表格,归纳大气的组成成分及其作用;
“散逸层的高度是800km以上,大气十分稀薄,有人造卫星已经宇宙火箭的存在。”
“根据刚才所学知识,将任务二大气的垂直分层填写完整,完成后请小组长将结果用ipad拍下来并用蓝牙传输给我,请一组的组长来给我们总结一下大气的垂直分层”
“我们在生活中接触的一直是低层大气,谷歌的副总裁尤斯塔斯见到了不一样的大气层,并且称赞很美,我们来看看是怎么回事。”
“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温的同时又不断释放地面辐射使大气增温。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下降,海拔每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6.5℃。”
“大家都看过极限挑战,假如在玉龙雪山山脚下海拔为2680米,测得温度15℃,极限挑战摄制组到达4680米高度时,理论状态下测得的温度为多少?怎么计算?”
“观察下图,分析对流层厚度与纬度的关系以及原因。猜测一下与季节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