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国也》练习(含答案)

合集下载

《寡人之于国也》练习答案

《寡人之于国也》练习答案

《寡人之于国也》练习答案1.解析:A.“涂”通“途”,B.“属”通“嘱”,D.“见”通“现”。

答案:C2.解析:A.古义:庄稼收成不好。

今义:心肠狠,暴躁。

B.古义:更加。

今义:增加。

C.古义:耽误、错过。

今义:抢、强取。

答案:D3.解析:罪:归罪,归咎。

答案:D4.解析:A.读cù,密,细密;C耽误;D同“毋”,不要。

答案:B5.解析:于:到。

答案:C6.解析:A生、死:活着的人,死的人,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C 衣:穿,名词活用为动词。

D王:称王,为王,名词活用为动词。

答案:B7.解析:“未之有也”和例句都是宾语前置句,A判断句,B 状语后置句,D省略句:数口之家,可以(之)无饥矣。

答案:C8.答案:(1)不违农时数罟不入洿池斧斤以时入山林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2)五十者可以衣帛矣七十者可以食肉矣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3)地利不如人和(4)失道者寡助亲戚畔之天下顺之(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9.解析:D项和例句的“胜”都是“尽”的意思。

答案:D10.解析:例句和C项表示肯定语气。

A项表停顿,B项表疑问,D项判断句标志。

答案:C11.解析:D项的“之”是代词,其余是助词。

答案:D12.答案:(1)百亩大的田地,不要耽误它的耕种时节,数口之家就可以不挨饿了。

(2)认真地办好学校,反复地用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大道理教导老百姓,那么,须发花白的老人也就不会自己背负或顶着重物在路上行走了。

(3)百姓对生养死葬都没有遗憾,就是王道的开端了。

13.答案:获于上有道/不信于友/弗获于上矣/信于友则必悦其亲/悦亲有道/自身不诚/不悦于亲矣14.解析:“未之有也”是宾语前置句,即“未有之也”。

答案:(1)身处下位的人(臣子)如果得不到在上位的人的信任,也就不可能治理好平民百姓。

(2)极端真诚而不能使人感动的人,是没有过这样的事的,不真诚是不能感动人的。

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 习题(含答案)

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 习题(含答案)
(1)对小王,你这样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小王的母亲,你这样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文学常识填空:
孟子,名轲,字,战国时著名的思想家,与孔子并称为 “” ,称其为“”。《孟子》是记载孟轲言行的书,由编成,全书共7篇,是经典著作之一。南宋朱熹将《孟子》与、、合在一起称“四书”。
15.①无通“毋”,不要。
②无通“毋”,不要。
③颁同“斑”,花白。
④涂同“途”,道路。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通假字。要从句意上理解字义,记住通假字。如①无通“毋”,不要。②无通“毋”,不要。③颁同“斑”,花白。④涂同“途”,道路。
C.无乃尔是过与D.又闻子规啼夜月
二、语言表达
11.善用比喻,可以把抽象的道理说得清楚明白,并且饶有趣味。《孟子·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巧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把梁惠王“移粟”“移民”的救灾本质揭示得清清楚楚。请模仿这种用法,根据下面的情景,写一段含有比喻的话。分别对小王和其母亲进行劝说。
情景:暑假就要到了,小王决定只身到外地去“闯荡”一番,以便积累“社会经验”,为以后的“独立”打基础。而小王的妈妈却对16岁的儿子的这番想法不以为然,认为这个年龄应该老老实实地待在家读书,这才是以后“独立”的基础。
1.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为 动用法。
2.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活用为名词。
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
4.数词活用为动词,数词的使动用法。
此外 ,名词用作状语的现象在古代汉语中也很常见。在在现代汉语中,普通名词一般不能用作状语,古今有别。
14.hàoyèshēngcù gǔwūsàngtúnzhìxùwàngpiǎo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寡人之于国也》含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寡人之于国也》含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寡人之于国也》含答案(2022秋·浙江·高二学业考试)阅读下在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教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苸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节选自《寡人之于国也》)5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斧斤.以时入山林斤:斧子B.谨庠序..之教庠序:古代的地方学校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负戴:负担、背负D.王无罪..岁无罪:没有罪过58.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鸡豚狗彘之畜B.臣之壮也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D.不知日之入59.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孟子陈述了“民加多”的措施与统治者应持的态度,侧面阐释了“民本、仁政”思想。

B.从“王道之始”到“王道之成”,说理逻辑明晰,层次递进,显示了孟子雄辩的艺术。

C.选文通过“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的夸张手法,形象地批评了统治者的错误认识。

D.选文描绘了理想社会的图景:丰衣足食,安居乐业,普行教化,老有所安,幼有所教。

参考答案:57.D 58.A 59.D【解析】5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D.“无罪:没有罪过”错,罪:这里活用为动词,归罪。

“无罪”:不要归罪。

故选D。

5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之”,助词“的”,翻译:(对)鸡豚狗彘的饲养。

B.“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寡人之于国也》同步练习(附答案)

《寡人之于国也》同步练习(附答案)

《寡人之于国也》同步练习(附答案)一、选择题。

1.下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河内凶(凶年,谷物收成不好)B.邻国之民不加(更加)少C.填然鼓之(代词,代“鼓”)D.弃甲曳(拖着)兵而走2.下面的加黑的字意义不同的一组是()A.涂有饿殍而不知发春心莫共花争发B.弃甲曳兵而走斩木为兵C.或五十步而后止,或百步而后止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D.是亦走也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3.对下列各句中“之”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斯天下之民至焉②鸡豚狗彘之畜③树之以桑④未之有也⑤邻国之民不加少A.①②⑤/ ③/ ④ B.①③⑤/ ②/ ④C.①②④/ ③⑤ D.①②⑤/ ③④4.下列各句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句是()A.请以战喻B.寡人之于国也C.王无罪岁D.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5.选出与“申之以孝悌之义”句式不同的一项()A.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B.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C.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D.五亩之宅,树之以桑6.下列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养生丧死无憾B.弃甲曳兵而走C.五十者可以衣帛矣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7.选出下列各句加点词释义有误的一项。

A.王好战,请以战喻(喜欢)B.谨庠序之教(谨慎,这里指认真从事)C.或百步而后止(或者)D.王道之始也(开端)8.下列句子中不含实词活用的三项是()①谨庠序之教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③五亩之宅,树之以桑④五十者可以衣帛矣⑤百亩之田,勿夺其时⑥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⑦斯天下之民至焉⑧移其粟于河内A.⑤⑦⑧B.①③⑤C.③⑥⑦D.②④⑤9.与“未之有也”句式相同的一句是()A.树之以桑B.申之以孝悌之义C.弃甲曳兵而走D.无乃尔是过与二、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后面各题。

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

禹闻善①言,则拜。

大舜有大焉,善②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

③自耕稼陶渔以至为帝无非取于人者取诸人以为善④是与人为善⑤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⑥。

《寡人之于国也》同步练习附答案

《寡人之于国也》同步练习附答案

《寡人之于国也》同步练习附答案一、基础达标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凶:收成不好,荒年B.邻国之民不加.少加:更C.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检:同“捡”,捡拾D.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罪:归咎、归罪【解析】选C。

检:同“敛”,收敛,积蓄。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解析】选A。

A.既,均为“已经”。

B.则,连词,就;连词,表转折,却。

C.焉,语气词;代词,哪里,怎么。

D.而,连词表承接;表转折,却。

3.对下列各句中加点介词“于”的意义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①寡人之于国也②则移其民于河东③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④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⑤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A.②④相同B.②③⑤相同C.①⑤相同D.①②③④⑤各不相同【解析】选D。

①为“对于”,②为“到”,③为“比”,④为“在”,⑤为“跟”。

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文段,完成4~7题。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不违.农时(违背、违反,这里指耽误)B.五亩之宅,树.之以桑(种植)C.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牲畜)D.申.之以孝悌之义(反复陈述)【解析】选C。

畜:畜养。

5.下列与“谷不可胜食也”的“也”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B.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D.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练习含答案

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练习含答案

寡人之于国也检测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B.数罟不入洿池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D.涂有饿莩而不知发2.下列句子中不含实词活用现象的两项是A.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B.五十者可以衣帛矣C.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E.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3.下列四句中的“请”与“请问贵姓”的“请”用法相用的两项是A.王好战,请.以战喻 B.曹刿请.见C.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 D.可以一战,战则请.从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B.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C.夫颛臾,者先王以为..东蒙王 D.忠之属也,可以..一战5.下列各句中的“以”字,用作连词的一项是 ,用作介词而又处于相同句式当中的两项是A.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B.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C.王好战,请以.战喻 D.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E.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F.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G.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6.下面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是A.斧斤以时..入山林按照季节 B.五亩之宅,树.之以桑种植C.谨庠序..之教,申之以教悌之义秩序;敬爱兄长 D.谷.不可胜食泛指粮食7. 选出对下列各句中加点介词“于”字意义解说正确的一项①寡人之于国也②则移其民于河东③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④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⑤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A.②④相同B. ②③⑤相同C. ①⑤相同D. ①②③④⑤各不相同8.选出对下列句子中句式相同能归类在一起的一项①是亦走也②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③王道之始也④树之以桑⑤申之以孝悌之义⑥未之有也⑦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A.①②③⑥B.②④⑥C.②④⑤⑦D.③⑥⑦9.加点词活用情况与其他各项不同的一项是A.填然鼓.之B.树.之以桑C.五十者可以衣.帛矣D.谨.庠序之教10、下列加横线的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河内凶有战乱B.邻国之民不加增加少C.填然鼓之代词,代'鼓'D.弃甲曳拖着兵而走二、一词多义1.数愿得补黑衣之数触龙说赵太后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寡人之于国也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六国论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数罟不入洿池寡人之于国也蒙冲斗舰乃以千数赤壁之战2.直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爱莲说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国也系向牛头充炭直卖炭翁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指南录〉后序3.发百发百中成语发射发闾左谪戌渔阳九百人陈涉世家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寡人之于国也野花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醉翁亭记主人忘归客不发琵琶行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以猝发五人墓碑记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五人墓碑记4.兵非我也,兵也寡人之于国也穷兵黩武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触龙说赵太后草木皆兵5.胜驴不胜怒,蹄之黔之驴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寡人之于国也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忆江南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岳阳楼记三、词类活用1然而不王者2树之以桑3五十者可以衣帛矣4填然鼓之5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6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7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四,指出下列句子的类型1斧斤以时进山林2申之以孝悌之义3未之有也4非我也,岁也5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劝学检测练习一、选择题1、下边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B.君子生非异也;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D.虽有槁暴,不复挺者;2、为下列各句加点词选出一个恰当的义项;1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A.假如B.假装C.借助,利用D.假的2积土成山,风雨兴焉.;A.在那里B.什么C.助词D.代词“之”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A欺凌,损害 B.晒 C.又猛又急的 D.暴躁3、“而”字主要有下列用法,后边句中的“而”属哪种用法,请把相应的用法的序号填在句后的括号里;a.连词,表并列关系;b.连词,表递进关系;c.连词,表转折关系;d.连词,表因果关系;e.连词,表顺承关系;f.连词,表修饰关系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③吾尝终日而思矣④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⑤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⑥蟹六跪而二螯4、下面句中的“焉”字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A.积土成山,风雨兴焉B.子亦有不利焉C.朝济而夕没版焉D.将焉取之5、按照“之”字的意义的用法,选出全是代词的一项①青,取之于蓝②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③不如须臾之所学也④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⑤冰,水为之⑥君将哀而生之乎⑦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⑧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A.②③⑤B.①⑤⑥C.③⑦⑧D.④⑤⑧6、从文言句式特点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是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B.何陋之有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7、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用法及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取之于.蓝③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②寒于.水④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A.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B.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C. ①②不同,③④不同;D.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 斗折蛇.行B.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C.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D.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二、指出下列句中古今异义的词,并解释其意义;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2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3木直中绳, 以为轮,其曲中规;4蚓无爪牙之利三、一词多义,1.绝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以为妙绝佛印绝类弥勒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于之地六百里2.强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3.假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乃吾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假有人焉,举我言复于我,亦必疑其诳4.望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先达德隆望尊予犹记周公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5.闻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博闻强志初闻涕泪满衣裳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况草野之无闻者欤以勇气闻于诸侯扫后更闻香过秦论检测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加横线字的音、义都正确的一组是A.蒙故业méng承接膏腴之地gāo yú肥沃B.履至尊lǚ实行振长策cè马鞭子C.瓮牖绳枢yǒu窗户鞭笞天下chí打D.制其弊bì疲惫逡巡jùn xún徘徊2、以下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两项是A.赢粮而景从;B.合从缔交,相与为一;C.振长策而御宇内; D.余威震于殊俗;E.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 ;3、下列句中“之”的意义同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 B.北收要害之郡;C.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D.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4、对下列加线的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A、因遗策:沿袭B、揭杆为旗:打开;C、却匈奴七百余里:击退D、不爱珍器重宝:吝惜;5、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线词与例句中的加线词用法相同的一项例句:外连衡而斗诸侯A、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B、箕畚运于渤海之尾C、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D、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二、解释下列各组句子中词语的意义;1、因:①因利乘便,宰割天下②蒙故业,因遗策③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2、延:①秦人开关延敌②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3、爱:①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②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4、致:①以致天下之士②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5、及:①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②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三、词类活用指出活用字的类型和意义1崤函之固2因利乘便,宰割天下3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4内立法度,……外连横而斗诸侯;5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6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7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8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9陈涉瓮牖绳枢之子,10且夫天下非小弱也11履至尊而制六合12外连横而斗诸侯13伏尸百万,流血漂橹14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15吞二周而亡诸侯16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17序八州而朝同列四、指出下列句子类型1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2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3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4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5一夫作难而七庙隳6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7陈利兵而谁何;8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五、一词多义1 制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秦有余力而制其弊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2亡追亡逐北,伏尸百万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吞二周而亡诸侯河曲智叟亡以应3利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4固秦孝公据崤函之固固国不以山溪之险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5遗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蒙故业,因遗策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夜不闭户,路不拾遗6度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挈大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师说检测练习一、选择题:1. 下列加点词语含义相同的一组是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B.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圣人无常师.C.吾从.而师之D.其闻道.也亦先乎吾乃大惊,问所从.来余嘉其能行古道.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欲人之无惑也.难矣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三人行,则.必有我师B.而耻学于.师 D.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不拘于时,学于.余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3.下列加线词语的注音和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传:chuán,流传B.作师说以贻之贻:dài,赠送C.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读:dòu,句中的停顿D.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谀:rú,阿谀,奉承4.对下列句子中划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师说以贻之贻:赠送B.不耻相师师:老师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道:风尚D.其闻道也亦先乎吾闻:懂得5.下列各句中划横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古之学者必有师 B.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C.吾从而师之 D.师不必贤于弟子6.下列两组加点词的含义分析正确的一组是①其为惑.也,终不解矣③圣人之所以..为圣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A.①与②的“惑”相同, ③与④的“所以”不同B.①与②的“惑”相同, ③与④的“所以”亦相同C.①与②的“惑”不相同,③与④的“所以”也不同D.①与②的“惑”不相同,③与④的“所以”相同7.从句式特征看,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一句相同的一项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C.不拘于时,学于余 D.圣人无常师二、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写出本字并解释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⑵或师焉,或不焉三、找出句中古今异义词,并解释其意义古之学者必有师小学而大遗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吾从而师之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今之众人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年十七,好古文四、写出句中词类活用词的用法和意义吾师道也或师焉,或不焉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吾从而师之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小学而大遗五、指出下列特殊句式的类型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不拘于时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4、而耻学于师..5、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六、一词多义其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余嘉其能行古道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之郯子之徒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古之学者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句读之不知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君将哀而生之乎蚓无爪牙之利吾欲之南海寡人之于国也答案一、选择题1、B2、D E3、A D4、B5、B、EG6、C7、D8、C9、D10、D二、一词多义1.数愿得补黑衣之数触龙说赵太后数目、数量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寡人之于国也几、若干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六国论命运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shuò屡次数罟不入洿池寡人之于国也cù密、细密蒙冲斗舰乃以千数赤壁之战shǔ计算2.直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爱莲说与“曲”相对,不弯曲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国也仅、只系向牛头充炭直卖炭翁价值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指南录〉后序径直、直接3.发百发百中成语发射发闾左谪戌渔阳九百人陈涉世家征发、派遣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寡人之于国也打开野花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醉翁亭记花开主人忘归客不发琵琶行出发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以猝发五人墓碑记发出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五人墓碑记发出、抒发4.兵非我也,兵也寡人之于国也兵器穷兵黩武成语战争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触龙说赵太后军队草木皆兵成语士兵5.胜驴不胜怒,蹄之黔之驴承受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寡人之于国也尽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胜利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忆江南超过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岳阳楼记优美的三、词类活用2然而不王者名词作动词----称王3树之以桑名词作动词-----种植4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名词作动词-----穿5填然鼓之名词作动词-----击鼓6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名词作动词-----归罪 7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变少、变多; 8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动词作名词------活着的人,死去的人四、特殊句式状语后置斧斤以时进山林申之以孝悌之义宾语前置未之有也判断句非我也,岁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劝学答案一、选择题1.C2.1C 2A 3B3.①c ②b ③f ④d ⑤f ⑥a4.B5B6A7 C 点拨:于:从/比;而:表并列/表转折;8、C 点拨:C.水,名词作动词,游泳;其余三项是名词作状语;二、指出下列句中古今异义的词,并解释其意义;1“博学”在句子中的意思是广博地学习;今天一般指“学问广博精深”;2“寄托”在本句中是“藏身”意;今通常指“托付”或者“把理想、感情、希望放在某人或某事物上”;“用心”在本句中是“因为用心”的意思,“用”,以,因为的意思;今天是集中注意力或怀着某种念头的意思;3“以为”在句子中的意思是“把……当作”;今义通常是“认为”的意思;4爪牙在句子中的意思爪子和牙齿;今义比喻为坏人效力的党羽,帮凶,是贬义词;三、一词多义,1.绝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停止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隔绝以为妙绝极点佛印绝类弥勒非常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于之地六百里断绝2.强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有力的弓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强健、强壮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有余、略多乃自强步,日三四里 qiǎng,勉强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强盛3.假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借、借用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借助、利用乃吾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假装假有人焉,举我言复于我,亦必疑其诳假如、如果3.望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远看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盼望、希望先达德隆望尊声望予犹记周公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农历十五日5.闻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听见博闻强志见闻、见识初闻涕泪满衣裳听说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使上级听见况草野之无闻者欤声望、声名以勇气闻于诸侯闻名、出名扫后更闻香用鼻子嗅过秦论答案一、选择题1、A2、C D3、A4、B揭:举起5、D例句中“斗”是动词的使动用法,D中“归”也是动词的使动用法,A中“善”为形容词用作动词,B中“箕畚”是名词作状语,C中“先”、“后”是形容词意动用法;二、解释下列各组句子中词语的意义;1、因1趁着2沿袭3就着2、延1引进、迎接2延续3、爱1吝啬2爱护4、致1招纳2获得5、及1等到2赶得上追得上三、词类活用指出活用字的类型和意义词类活用之形容词作名词崤函之固坚固地势因利乘便,宰割天下有利形势词类活用之名词作状语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像席子一样、像包裹一样、像口袋一样内立法度,……外连横而斗诸侯; 对内、对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向南、向西、向东、向北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向南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向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像云一样、像回声一样、像影子一样词类活用之名词作动词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用瓮做、用绳系词类活用之形容词作动词且夫天下非小弱也变得弱小名词作动词履至尊而制六合登上使动用法外连横而斗诸侯使--------争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使---------漂浮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使--------削弱吞二周而亡诸侯使------灭亡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使-----------愚昧序八州而朝同列使-----------朝拜四、指出下列句子类型1判断句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2被动句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一夫作难而七庙隳3宾语前置句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陈利兵而谁何;4介宾结构后置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五、一词多义1 制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统率、指挥秦有余力而制其弊控制、制服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制度、规模2亡追亡逐北,伏尸百万逃跑的士兵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丢失吞二周而亡诸侯灭亡河曲智叟亡以应通“无”,没有3利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锋利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有利形势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锋利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好处4固秦孝公据崤函之固坚固地势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固执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既、已5遗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丢失蒙故业,因遗策遗留的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给予夜不闭户,路不拾遗遗失之物6度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规章制度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挈大计算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越过师说答案一、选择题:1.B2.B3.C4.B5.B6、C.7、A.同为判断句; 二、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写出本字并解释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传授⑵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不三、学习古今异义古之学者..必有师古:求学的人今:有专门学问的人小学..而大遗古:小的方面学习今:专门的一个求学阶段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特殊的指示代词,相当于“用来……的”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吾从而..师之古:是两个词,从:跟随;而:而且今:连词,表结果、目的等;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古:无论今:常用义为“没有”;今之众人..古:一般人、普通人今:常指许多人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古:不一定今:用不着,不需要年十七,好古文..古:先秦两汉散文今:五四以前文言文统称四、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吾师道也学习、或师焉,或不焉从师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从师2、意动用法吾从而师.之名词以……为师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动词以……为羞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名词以……为师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动词以……为耻3、形容词作名词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惑”放在动词“解”后面作宾语,意为疑惑的问题;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和“愚”处于主语的位置上,意为圣人、愚人;小.学而大.遗小的问题,大的问题五、指出下列特殊句式的类型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判断句2、不拘于时被动句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句4、而耻学于师..介词结构后置句5、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庸……乎”表反问,意为“难道……吗”六、一词多义其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他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那些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他们余嘉其能行古道他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他们的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大概,表猜测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欲多么,表感叹之郯子之徒这些巫医乐师百工之人这些古之学者的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取消句子独立性句读之不知宾语前置标志六艺经传,皆通习之音节助词,无实义君将哀而生之乎作代词,指代自己蚓无爪牙之利定语后置标志吾欲之南海作动词,“到”、“往”。

(完整版)寡人之于国也练习及答案

(完整版)寡人之于国也练习及答案

寡人之于国也(同步测试)选择题1、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B.数罟不入洿池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D.涂有饿莩而不知发2、句子中不含实词活用现象的两项是A.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B.五十者可以衣帛矣C.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E.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3、下列四句中的“请”与“请问贵姓”的“请”用法相用的两项是A.王好战,请.以战喻 B.曹刿请.见C.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 D.可以一战,战则请.从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养生..衣帛矣..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B.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C.夫颛臾,者先王以为..一战..东蒙王 D.忠之属也,可以5、下列各句中的“以”字,用作连词的一项是( ),用作介词而又处于相同句式当中的两项是( )A.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B.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C.王好战,请以.战喻 D.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E.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F.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

G.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6、下面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是A.斧斤以时..入山林(按照季节) B.五亩之宅,树.之以桑(种植)C.谨庠序..之教,申之以教悌之义(秩序) D.谷.不可胜食(泛指粮食)7、下列加横线的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河内凶(有战乱) B.邻国之民不加(增加)少C.填然鼓之(代词,代'鼓')D.弃甲曳(拖着)兵而走8、下面的加横线的字意义不同的一组是A.涂有饿殍而不知发春心莫共花争发B.弃甲曳兵而走斩木为兵C.或五十步而后止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D.是亦走也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9、对下列各句中'之'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斯天下之民至焉②鸡豚狗彘之畜③树之以桑④未之有也⑤邻国之民不加少A.①②⑤/ ③/ ④ B.①③⑤/ ②/ ④ C.①②④/ ③⑤ D.①②⑤/ ③④10、与“树之以桑”句式相同的一句是A.非我也,岁也 B.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C.或五十步而后止 D.公与之乘,战于长勺11、下列各句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句是A.请以战喻 B.寡人之于国也 C.王无罪岁 D.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12、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A.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B.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C.直不百步耳 D.弃甲曳兵而走13、选出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A.河内凶.,则移民于河东(年成坏,受灾) B.弃甲曳兵而走.(跑)C.养生..不王者(这样却)..丧死无憾(保养生命) D.然而14、加点词活用情况与其他各项不同的一项是A.填然鼓.之 B.树.之以桑 C.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D.谨.庠序之教15、选出加点实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A.或.百步而后止(或许)无如.寡人之用心者(及,比得上)B.请.以战喻(请您) 谷不可胜.食也(尽,完)C.申之以孝悌..(兄弟友爱)之义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打开官仓)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通“班”)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约束)16、选出加点的“以”字,意义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A.请以.战喻 B.以.五十步笑百步 C.斧斤以.时入山林 D.申之以.孝悌之义17、选出“之”字相同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①寡人之于国也②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③树之以桑④申之以孝悌之义⑤王道之始也⑥填然鼓之⑦无如寡人之用心者⑧未之有也⑨察邻国之政⑩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A.①④⑥ B.②③⑦ C.③④⑧ D.⑤⑨⑩18、选出对下列各句中加点介词“于”字意义解说正确的一项①寡人之于国也②则移其民于河东③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④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⑤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A.②④相同B. ②③⑤相同C. ①⑤相同D. ①②③④⑤各不相同19、选出对下列句子中句式相同能归类在一起的一项①是亦走也②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③王道之始也④树之以桑⑤申之以孝悌之义⑥未之有也⑦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A.①②③⑥ B.②④⑥ C.②④⑤⑦ D.③⑥⑦20、选出对下列文言句子中的划线部分翻译不正确的一句A.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高中文言文《寡人之于国也》练习附答案

高中文言文《寡人之于国也》练习附答案

高中文言文《寡人之于国也》练习附答案寡人之于国也《孟子》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寡人之于国也》选自《孟子·梁惠王上》,是该篇上部分的第三章。

正是在接触、交谈的过程中,孟子与梁惠王彼此有了进一步了解,于是有了《寡人之于国也》这篇传诵千古的政事问答。

练习1.下列对此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第一部分(第1段),提出“民不加多”的疑问。

战国时代,各诸侯国的统治者,对外争城夺地,相互攻伐,“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对内残酷剥削,劳役繁重,破坏生产力。

B. 第二部分(第2-4段),分析“民不加多”的原因。

孟子直接回答“民不加多”的问题,启发对方,使对方容易接受。

C. 第三部分(第5-7段),阐述了孟子“仁政”的具体内容──使民加多的根本措施。

D. 《寡人之于国也》是《孟子·梁惠王上》中的一章,是表现孟子“仁政”思想的文章之一。

(完整版)寡人之于国也同步训练(含答案)

(完整版)寡人之于国也同步训练(含答案)

《寡人之于国也》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检测1.下列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养生..丧死无憾 B.弃甲曳兵而走.C.五十者可以..不王者,未之有也..衣帛矣 D.然而2.选出下列各句加点词释义有误的一项(1)(2) .(1)A.王好.战,请以战喻(喜欢) B.谨.庠序之教(谨慎,这里指认真从事)C.或.百步而后止(或者)D.王道之始.也(开端)(2)A.斧斤.以时入山林(斧子一类的工具) B.数罟不入洿.池(洼地积水)C.申之以孝悌.之义(敬爱兄长)D.尽心焉.耳矣(在那里)3.选出下列加线的词释义正确的一项。

(1) (2) .(1)非我也,岁.也A.年岁B.时光C.年成D.星宿名称(2)百亩之田,勿夺.其时.A.强取;季节B.丧失;时机C争夺;时代 D.削除;时间4.下列句子中不含实词活用的三项是()①谨庠序之教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③五亩之宅,树之以桑④五十者可以衣帛矣⑤百亩之田,勿夺其时⑥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⑦斯天下之民至焉⑧移其粟于河内A.⑤⑦⑧B.①③⑤C.③⑥⑦D.②④⑤5.下面“之”字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察邻国之政②填然鼓之③王道之始也④树之以桑⑤未之有也⑥是仅异于刺人而杀之⑦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矣⑧申之以孝悌之义A.①⑦/②/④⑧/③/⑤⑥B.①③/②④/⑤/⑥⑧/⑦C.①③/②/④⑥⑧/⑤/⑦D.①③/②⑥⑧/④/⑤/⑦6.解释下列各句中“以”的意义和用法。

①申之以孝悌之义②请以战喻③以五十步笑百步④斧斤以时入山林二、课文阅读训练“不违农时,……未之有也”。

1.这部分阐述了孟子实行“王道”的______ _(几)种措施,是孟子“仁政”的具体内容。

另外,请用~~在文中划出孟子主张“教民”的具体内容。

2.这部分第一段共五句,可分几层?请回答,并概括每层的大意。

答:3.与“谷不可胜食也”一句中“胜”字意思,用法相同的一句是()A.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B.驴不胜怒,蹄之C.日出江花红胜火D.不胜枚举4.“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孝悌之义B.树之以桑C.百亩之田D.邻国之政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数罟不入氵夸池(数罟:密网)B.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丧死:丧失生命)C.谨庠序之教(庠序:学校)D.鸡豚狗彘之畜(豚:小猪彘:猪)6.与“未之有也”句式相同的一句是()A.树之以桑B.申之以孝悌之义C.弃甲曳兵而走D.无乃尔是过与7.孟子的谈话具有雄辩的气势,这一部分在语言上的主要特点是()A.使用比喻句式B.使用对偶句式C.使用排偶句式D.使用排比句式【创新能力训练】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后面各题。

《寡人之于国也》练习(含答案)

《寡人之于国也》练习(含答案)

《寡人之于国也》练习(含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13小题)1.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A.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B.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C.直不百步耳 D.弃甲曳兵而走2.加点词活用情况与其他各项不同的一项是()A.填然鼓之 B.树之以桑 C.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D.谨庠序之教3.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与例句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完全相同的一组()例:养生丧死无憾A.然而不王者 B.王无罪岁C.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 D.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4.选出加点实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A.或百步而后止(或许)无如寡人之用心者(及,比得上)B.请以战喻(请您) 谷不可胜食也(尽,完)C.申之以孝悌(兄弟友爱)之义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打开官仓) 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通“班”)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约束)5.选出加点的“以”字,意义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 )A.请以战喻 B.以五十步笑百步 C.斧斤以时入山林 D.申之以孝悌之义6.选出“之”字相同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 )①寡人之于国也②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③树之以桑④申之以孝悌之义⑤王道之始也⑥填然鼓之⑦无如寡人之用心者⑧未之有也⑨察邻国之政⑩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A.①④⑥ B.②③⑦ C.③④⑧ D.⑤⑨⑩7. 选出对下列各句中加点介词“于”字意义解说正确的一项( )①寡人之于国也②则移其民于河东③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④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⑤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A.②④相同B. ②③⑤相同C. ①⑤相同D. ①②③④⑤各不相同8.选出对下列句子中句式相同能归类在一起的一项()①是亦走也②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③王道之始也④树之以桑⑤申之以孝悌之义⑥未之有也⑦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A.①②③⑥ B.②④⑥ C.②④⑤⑦ D.③⑥⑦9.选出与“未之有也”句式相同的一项()A.时不我待 B.兵不血刃 C.莫衷一是 D.自愧弗如10、下列各句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句是()A.请以战喻B.寡人之于国也C.王无罪岁D.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11.关于《孟子》下列说法不当的一项是()A.《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并称儒家“四书”。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练习:8寡人之于国也+Word版含答案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练习:8寡人之于国也+Word版含答案

第三单元DISANDANYUAN8寡人之于国也课后篇稳固提高随堂操练一、课内精读阅读下边的文字,达成第 1~4 题。

梁惠王曰 :“寡人之于国也 ,悉心焉耳矣。

河内凶 ,则移其民于河东 ,移其粟于河内 ;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 ,无如寡人之专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 ,寡人之民不加多 ,何也 ?”孟子对曰 : “王好战 ,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 ,兵刃既接 ,弃甲曳兵而走。

或百步尔后止,或五十步尔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 :“不可以 ,直不百步耳 ,是亦走也。

”曰 :“王如知此 ,则绝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 ,谷不可以胜食也 ;数罟不入洿池 ,鱼鳖不可以胜食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 ,材木不可以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以胜食 ,材木不可以胜用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 ,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 ,树之以桑 ,五十者能够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 ,无失其时 ,七十者能够食肉矣;百亩之田 , 勿夺其时 ,数口之家能够无饥矣;谨庠序之教 ,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 ,黎民不饥不寒,但是不王者 ,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 ,则曰 :‘非我也 ,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 ,兵也’ ?王无罪岁 ,斯天下之民至焉。

”.1.以下语句中加点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 邻国之民不加.少加:更。

B.王好战 ,请以战喻喻 :做比喻。

.C.申之以孝悌之义申 :频频陈说。

.D.王无罪岁 ,斯天下之民至焉罪 :冒犯。

.分析 D 项 ,“罪”,归咎、归咎。

答案 D2.以下对文中有关文化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 《孟子》由战国期间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与《论语》《大学》《中庸》合称“四书”。

B.寡人 ,是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

与之相像的君主的自称还有“孤”和“不谷”“不禄”。

C. “河内”“河东”的“河”都是指黄河 ,今日“河南”“河北”也大概是以黄河为分界限确立的政区。

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练习(含答案)

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练习(含答案)

《寡人之于国也》检测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B .数罟不入洿池C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D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2.下列句子中不含实词活用现象的两项是( )A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B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C .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D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E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3.下列四句中的“请”与“请问贵姓”的“请”用法相用的两项是( ) A .王好战,请.以战喻 B .曹刿请.见 C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 D .可以一战,战则请.从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B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C .夫颛臾,者先王以为..东蒙王 D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5.下列各句中的“以”字,用作连词的一项是( ),用作介词而又处于相同句式当中的两项是( ) A .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B .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C .王好战,请以.战喻 D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E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F .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

G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6.下面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斧斤以时..入山林(按照季节) B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种植) C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教悌之义(秩序;敬爱兄长) D .谷.不可胜食(泛指粮食)7. 选出对下列各句中加点介词“于”字意义解说正确的一项( )①寡人之于国也 ②则移其民于河东 ③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④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⑤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A.②④相同B. ②③⑤相同C. ①⑤相同D. ①②③④⑤各不相同8.选出对下列句子中句式相同能归类在一起的一项( )①是亦走也 ②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③王道之始也 ④树之以桑 ⑤申之以孝悌之义 ⑥未之有也 ⑦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A .①②③⑥B .②④⑥C .②④⑤⑦D .③⑥⑦9.加点词活用情况与其他各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填然鼓.之 B .树.之以桑 C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D .谨.庠序之教10、下列加横线的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河内凶(有战乱)B.邻国之民不加(增加)少C.填然鼓之(代词,代'鼓')D.弃甲曳(拖着)兵而走二、一词多义1.数愿得补黑衣之数《触龙说赵太后》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寡人之于国也》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六国论》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数罟不入洿池《寡人之于国也》蒙冲斗舰乃以千数《赤壁之战》2.直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爱莲说》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国也》系向牛头充炭直《卖炭翁》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指南录〉后序》3.发百发百中成语发射发闾左谪戌渔阳九百人《陈涉世家》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寡人之于国也》野花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醉翁亭记》主人忘归客不发《琵琶行》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以猝发《五人墓碑记》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五人墓碑记》4.兵非我也,兵也《寡人之于国也》穷兵黩武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触龙说赵太后》草木皆兵5.胜驴不胜怒,蹄之《黔之驴》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寡人之于国也》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忆江南》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岳阳楼记》三、词类活用(1)然而不王者(2)树之以桑(3)五十者可以衣帛矣(4)填然鼓之(5)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6)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7)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四,指出下列句子的类型(1)斧斤以时进山林(2)申之以孝悌之义(3)未之有也(4)非我也,岁也(5)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劝学》检测练习一、 选择题1、下边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寡人之于国也》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寡人之于国也》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寡人之于国也》阅读练习及答案(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寡人之于国也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上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20. 以下加点的“数”,读音和意义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①数罟不入洿池②数口之家③范增数目项王④不过数仞而下⑤识盈虚之有数A. ①与②B. ②与③C. ④与⑤D. ②与④21. 以下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例句: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A.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B.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C. 杳不知其所之也。

D. 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

22. 以下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 孟子之所以赞扬梁惠王“好战”,是由于“行王道”的根本目的是打赢每一仗。

B. 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设喻,默示梁惠王移民移粟跟邻国国君治国不尽心无本质区分。

C. 孟子在文章中提到的“王道”,事实上是儒家的一种政治主见,即以仁义治天下。

D. 孟子认为“行王道”的详细内容主要是顺应农时,合理进展生产,保障民生,施行教化。

《寡人之于国也》阅读练习及答案.doc

《寡人之于国也》阅读练习及答案.doc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寡人之于国也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B:“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湾池,鱼蹩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苹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 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口:'非我也,兵也。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20.下列加点的“数”,读音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①数罟不入滂池②数口之家③范增数目项王④不过数仞而下⑤识盈虚之有数A.①与②B.②与③C.④与⑤D.②与④21.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A.然而不王考,未之有也B.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C.杳不知其所之也。

D.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

2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孟子之所以赞扬梁惠王“好战”,是因为“行王道”的根本目的是打赢每一仗。

B.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设喻,暗示梁惠王移民移粟跟邻国国君治国不尽心无本质区别。

C.孟子在文章中提到的“王道”,实际上是儒家的一种政治主张,即以仁义治天下。

D.孟子认为“行王道”的具体内容主要是顺应农时,合理发展生产,保障民生,施行教化。

寡人之于国也练习(含答案)

寡人之于国也练习(含答案)

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精选练习一、积累与运用1.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A.涂有饿莩而不知发B.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C.直不百步耳D.弃甲曳兵而走2.选出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A.河内凶.,则移民于河东(年成坏,受灾)B.弃甲曳兵而走.(跑)C.养生..不王者(这样却)..丧死无憾(保养生命) D.然而3.加点词活用情况与其他各项不同的一项是()A.填然鼓.之 B.树.之以桑C.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D.谨.庠序之教4.选出与“未之有也”句式相同的一项()A.时不我待B.兵不血刃D.莫衷一是D.自愧弗如5.选出加点实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A.或.百步而后止(或许)无如.寡人之用心者(及,比得上)B.请.以战喻(请您) 谷不可胜.食也(尽,完)C.申之以孝悌.(兄弟友爱)之义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打开官仓) 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通“班”)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约束)6.选出加点的“以”字,意义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 )A.请以.战喻 B.以.五十步笑百步C.斧斤以.时入山林D.申之以.孝悌之义7.选出“之”字相同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 )①寡人之.于国也②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③树之.以桑④申之.以孝悌之义⑤王道之.始也⑥填然鼓之.⑦无如寡人之.用心者⑧未之.有也⑨察邻国之.政⑩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A.②④⑥B.①⑦⑩C.③⑥⑧D.④⑤⑨8.翻译句子①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②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③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④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⑤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人也。

征.拜议郎,再迁为乐安太守。

大将军梁冀威震天下时遣书诣蕃有所请托不得通使者诈求谒蕃笞怒杀之坐左转修武令稍迁,拜尚书。

零陵、桂阳山贼为害,公卿议遣讨之。

蕃上疏驳之曰:“二郡之民,陛下赤子也。

《寡人之于国也》练习题及答案

《寡人之于国也》练习题及答案

一、双基夯实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数(cù)罟?洿(kuā)池?弃甲曳(yè)兵B.孝悌(tì)? ??饿莩(fú)? ??养生丧(sānɡ)死C.狗彘(zhì)? ?鸡豚(tún) ??庠(xiánɡ)序之教D.衣帛(bó)? ?畜(chù)养 ? ?请以战喻(yù)【答案】C(A.洿:wū;B.莩:piǎo,D.畜:xù)2.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邻国之民不加少牺牲玉帛,弗敢加也B.直不百步耳系向牛头充炭直C.弃甲曳兵而走斩木为兵,揭竿为旗D.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日出江花红胜火【答案】C(A加:①更,②夸大;B直:①只,不过,②通"值",价钱;C兵:兵器;D胜:①尽,②超过,胜过。

)3.下列句子中不含实词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①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②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③五亩之宅,树之以桑④五十者可以衣帛矣⑤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⑥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⑦斯天下之民至焉⑧移其粟于河内A.⑤⑦⑧?B.①③⑤C.③⑥⑧? ????D.②④⑤【答案】A(①鼓,名词动用;②王,称王;③树:种植;④衣,穿;⑥丧,埋葬。

) 4.下列句子的句式与"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相同的一项是( )A.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B.夫晋,何厌之有C.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D.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答案】B(都是宾语前置)5.下列各项中都属于孟子的"仁政"措施的是( )①养生丧死无憾②不违农时③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⑤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⑥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A.①②③? ????B.②④⑤C.②③⑥? ????D.①④⑤【答案】 B6.对课文意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梁惠王"移民""移粟"的措施,并没有使人民增多,因此就向孟子提出了疑问。

【基础训练】必修3《寡人之于国也》课后练习(含答案)

【基础训练】必修3《寡人之于国也》课后练习(含答案)

《寡人之于国也》课后练习一、基础考查1.加粗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曳兵(yè)数罟(cùgǔ)洿池(wū)B.鸡豚(tún)狗彘(zhì)庠序(yǎng)C.孝悌(tì)饿莩(piáo)供养(gōng)D.衣帛(yī)王天下(wàng)不可胜用(shēng)2、选出与例句中加点词用法不同的一句()例句: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

A.七十者衣.帛食肉。

B.填然鼓.之。

C.王无罪.岁。

D.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3、选出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例句:树之以桑A.王好战,请以战喻B.以五十步笑百步C.斧金以时入山林D.申之以孝悌之义4、下列各句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句是A.请以战喻B.寡人之于国也C.王无罪岁D.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5、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B.涂有饿莩而不知发C.明日,徐公来,孰视之D.谨庠序之教6、选出与“谷不可胜食也”的“也”用法相同的一项。

A.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B.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D.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7、选出下列句式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A.未之有也。

B.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C.是社稷之臣也。

D.是亦走也。

8、与“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我孰与城北徐公美?B.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C.噫!微斯人,吾谁与归?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9、选出下列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A.河内凶,“河内”指黄河以北。

B.谨庠序之教,“庠”、“序”都指学校,商代叫“序”,周代叫“庠”。

C.申之以孝悌之义,“孝”指尊敬父母,“悌”指敬爱兄长。

D.丘也闻有国有家者,“国”指国家,“家”指家庭。

10、下列句中加粗的“于”作“比”讲的一项是A.寡人之于国也B.移其粟于河内C.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二、课内精读阅读5—7段,完成后面各题。

《大学语文》专升本《寡人之于国也》习题(含答案)

《大学语文》专升本《寡人之于国也》习题(含答案)

《寡人之于国也》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寡人之于国也》的体例是()A.记叙文 B.议论文 C.说理散文 D.诗歌2.《孟子》的作者为()A.孟子 B.孟子与其学生 C.司马迁 D.刘向3.《寡人之于国也》课文选自()A.《战国策·齐策》 B.《论语·季氏》C.《庄子·秋水》 D.《孟子·梁惠王上》4.《寡人之于国也》所体现的孟子的政治思想为()A.治国之礼,为政以德 B.以民为本,实行王道C.以法治国,奖励耕战 D.顺应自然,无为而治5.“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中的“凶”字的含义是()A.凶恶 B.战乱 C.恶狠 D.灾荒6. 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认为形成“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良好社会风尚的主要措施是( )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B.“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C.“百亩之田,勿夺其时”D.“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7.孟子的政治思想是( )A.王道B.霸道C.大同 D.小康8.倡导“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是( )A.老子B.孔子C.孟子 D.墨子9. 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认为实现“数口之家可以无饥”这一目标的主要措施是( )A.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B.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C.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D.“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10. 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用“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来揭示当时社会的贫富悬殊,这种表现方法是( )A.铺垫B.对比C.反衬 D.象征11.贯穿《寡人之于国也》始终的论题是( )A. 民何以才能够加多 B.小恩小惠不是王道C.实行王道的根本措施 D.实行王道的正确态度12.善用“欲擒故纵,引君入彀”辩论手法的是( )A. 孟子 B.孔子 C.庄子 D.李斯二、填空题1.《寡人之于国也》说理的特色是_______。

2.《寡人之于国也》中的有两个生动的比喻最后演化成为了两句成语,它们是__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寡人之于国也》练习(含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13小题)
1.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A.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B.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C.直不百步耳 D.弃甲曳兵而走
2.加点词活用情况与其他各项不同的一项是()
A.填然鼓之 B.树之以桑 C.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D.谨庠序之教
3.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与例句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完全相同的一组()例:养生丧死无憾
A.然而不王者 B.王无罪岁
C.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 D.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4.选出加点实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
A.或百步而后止(或许)无如寡人之用心者(及,比得上)B.请以战喻(请您) 谷不可胜食也(尽,完)
C.申之以孝悌(兄弟友爱)之义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打开官仓) 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通“班”)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约束)5.选出加点的“以”字,意义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 )
A.请以战喻 B.以五十步笑百步 C.斧斤以时入山林 D.申之以孝悌之义
6.选出“之”字相同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 )
①寡人之于国也②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③树之以桑④申之以孝悌之义
⑤王道之始也⑥填然鼓之⑦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⑧未之有也⑨察邻国之政⑩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A.①④⑥ B.②③⑦ C.③④⑧ D.⑤⑨⑩
7. 选出对下列各句中加点介词“于”字意义解说正确的一项( )
①寡人之于国也②则移其民于河东③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④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⑤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A.②④相同
B. ②③⑤相同
C. ①⑤相同
D. ①②③④⑤各不相同
8.选出对下列句子中句式相同能归类在一起的一项()
①是亦走也②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③王道之始也
④树之以桑
⑤申之以孝悌之义⑥未之有也⑦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A.①②③⑥ B.②④⑥ C.②④⑤⑦ D.③⑥⑦
9.选出与“未之有也”句式相同的一项()
A.时不我待 B.兵不血刃 C.莫衷一是 D.自愧弗如10、下列各句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句是()
A.请以战喻B.寡人之于国也C.王无罪岁D.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11.关于《孟子》下列说法不当的一项是()
A.《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并称儒家“四书”。

B.《孟子》是一部记录春秋末期思想家孟子言行的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C.《孟子》由孟轲及其弟子编成,内容涉及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

D.多用比喻、对比度、排比手法,长于论辩是孟子散文的主要特色。

二、阅读“不违农时……斯天下之民至焉。

”文字,完成14—19题(35分)12.选出下列“数”字读音与意思相同的一项(4分)()
①数罟不入洿池②数口之家③范增数目项王④媒人去数日⑤识盈虚之有数
A.①② B.②③ C.④⑤ D.②④
13.选出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4分)()
A.谷不可胜食也/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B.勿夺其时/夺项王天下者C.涂有饿莩而不知发/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D.非我也,兵也/行军用兵之道14.翻译下列各句:(14分)
①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②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③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④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⑤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15.“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一句用什么修辞手法说明了什么道理?(3分)
16.第一段和第二段中,孟子分别提出了发展生产的哪三条措施?(6分)
17.据文意,在孟子看来,行王道必须具备哪两个条件?(4分)
四、文学常识(11分)
1、《论语》是一部记录
()言行的
()体散文集,由
()记载。

2、()、()、
()、()合称为“四书”。

3、()是记载()时期思想家孟轲言行的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4、出自《寡人之于国也》的两个成语是()、()。

五,课文默写(14分)
1、(),谷不可胜食也。

(),鱼鳖不可胜食也。

(),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

2、(),(),五十者可以衣帛矣,(),(),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参考答案
1D2D3C 4C5C6C 7D8C 9A 10C11B12D 13A14①五亩大小的建宅基地,如果种上了桑树,那么五十岁的人也能穿上丝织衣服了。

②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孝悌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那么,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在路上背着或顶着东西。

③如果做到了这些却不能称王,这种情况是从未出现过的。

④(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和大力发展文化教育。

)⑤大王如果做到不归咎于年成,那么,天下的百姓就都会来归顺了。

15.(用比喻手法揭露害民的不是荒年而是统治者的暴政。


16.(第一段:①不违农时②数罟不入洿池③斧斤以时入山林。

第二段:①五亩之宅,树之以桑②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③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17这种说法与拿刀把人杀死后,说“杀死人的不是我,而是兵器”的说法有什么不同?
1、A(B pèi-bó;C zuàn-zuǎn;D bēi-póu)
2、C(A塞,充满;B直,简直;D唱同“倡”,倡导)
3、D(A时代,建立;B比,对待;C但是,看;D战役)
4、B(A凭,因而;B助词,的;C比,在;D因为,写)
5、C(A判断句;B省略句,定语后置句;C状语后置句;D一般陈述句)6.D 7.D 8.D9、⑴、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

⑵、且尔言过矣。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⑶、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⑷、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⑸、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⑹、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⑺、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⑻、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⑼、然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

⑽予为斯序,既痛逝者,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
二、7、(1)浮,动(2)明明是自己所乘之舟上下波动,却说是前面的城郭在水面上浮动;明明是波涛汹涌,浪拍云天,却说是天空也为之动荡。

一“浮”一“动”,进一步渲染了磅礴的水势,流露出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

三、(一)8、(1)形容山路危险,泛指道路艰难。

(2)跌倒,比喻事情不顺利,失败。

9、那么这次战役的价值,简直可以使天地震惊,使鬼神悲泣,同武昌起义的战役一同永垂不朽。

(注意“则、斯、直、惊、泣、并”这几个字的意思)
10、C(无比喻)
(二)11、(1)索求(2)指北洋军阀(3)(局势,局面,心情等)不安定(4)勉励(5)空、白白地(6)确实、实在
12、(1)省略句,状语后置句(2)省略句,定语后置句(3)判断句
13、(1)那时候,我正为了准备北上讨伐敌人,在桂林统帅军队。

(2)不然的话,不能继承先烈的遗志并且使它发扬广大,对这些遗事空发感慨,这实在是后死者的莫大羞耻啊!
(3)我写这篇序文,是为了痛掉死去的先烈,并且用它来勉励读这本书的人们。

14、(1)第一层,开头第一句,略述邹君求序的事。

(2)第二层:第二句,较详尽地写了在非常环境中自己肩负的责任。

(3)第三层:第三句,正反说理,先从正面阐明发扬先烈牺牲精神的重要,再从后面指出空发感慨的无济于事。

(4)第四层:第四句,以简洁的文字点明了“为斯序”的目的,痛逝者,勖国人。

这一“痛”一“勖”,寄情无限,正是序文的主旨。

四、14、C(至,极)15、A(A空、白白地;B完,全、终;C正确、对,这;D信,写)
16、D(A凭,因为;B就是,即使;C跟、和,替;D希望)
17、B(所以:用来……的)18、A(①③⑤抒发“吾至爱汝”的感情)
19、C(“三件”改为“一件”)
20、(1)尊敬我家里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家里的长辈;爱护我家里的儿女,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里的儿女。

(2)与其让我先死,不如你比我先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