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书有感·其二

合集下载

古诗观书有感其二翻译赏析

古诗观书有感其二翻译赏析

古诗观书有感其二翻译赏析《观书有感其二》作者为宋朝文学家朱熹。

古诗词全文如下: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前言】《观书有感二首》是南宋大学问家朱熹的组诗作品。

这两首诗是描绘其“观书”的感受,借助生动的形象揭示深刻的哲理。

这是一首有哲理性的小诗。

借助池塘水清因有活水注入的现象,比喻要不断接受新事物,才能保持思想的活跃与进步。

人们在读书后,时常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诗中就是以象征的手法,将这种内心感觉化作可以感触的具体行象加以描绘,让读者自己去领略其中的奥妙。

所谓"源头活水",当指从书中不断汲取新的知识。

【注释】艨艟:也作古代攻击性很强的战舰名,这里指大船。

一毛轻:像一片羽毛一般轻盈。

向来:原先,指春水上涨之前。

推移力:指浅水时行船困难,需人推挽而行。

中流:河流的中心。

【翻译】昨天晚上,江河里的春水顿时涨起来了,这使得大战船漂浮在水面上犹如一根羽毛那样轻了。

往日少水时,多少人花费了多少力气也不曾移动巨船一尺一寸,如今好了,船可以自由自在地航行在河流当中。

【鉴赏】朱子此诗以泛舟作比喻,深含哲理。

一方面可用来比喻悟道时豁然贯通的自在快乐,一方面也用来比喻行事在时势未到时的盲动无益,和时机成熟时的畅通无阻。

这首诗是《观书有感二首》之一首,大约作于绍兴三十二年前后,写读书治学的体会。

朱熹的三传弟子王柏说:“前首言日新之功,后首言力到之效。

”这首诗的前两句是叙述、描写,因为昨夜下了大雨,江边春水猛涨,所以本来搁浅的“蒙冲巨舰”,就像鸿毛那样浮了起来。

后两句是议论,是对上两句哲理的揭示。

当“蒙冲巨舰”因江水枯竭而搁浅的时候,多少人费尽力气推,都是枉费,哪能推得动呢?可是严冬过尽,春水方生,形势就一下改变了,从前推不动的“蒙冲巨舰”,此日在一江春水中自在航行,多轻快!这首诗给人的启迪是:别做在干岸上推船的蠢事,而应为“蒙冲巨舰”的自在航行输送一江春水。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观书有感其二古诗拼音版

观书有感其二古诗拼音版

观书有感其二古诗拼音版观ɡu ān 书sh ū有y ǒu 感ɡǎn ·其q í二èr宋s òn ɡ 朱zh ū熹x ī昨zu ó夜y è江ji ān ɡ边bi ān 春ch ūn 水shu ǐ生sh ēn ɡ,蒙m én ɡ冲ch ōn ɡ巨j ù舰ji àn 一y ì毛m áo 轻q īn ɡ。

向xi àn ɡ来l ái 枉w ǎn ɡ费f èi 推tu ī移y í力l ì,此c ǐ日r ì中zh ōn ɡ流li ú自z ì在z ài 行x ín ɡ。

译文:昨天夜晚江边的春水大涨,那艘大船就像一片羽毛一般轻盈。

以往花费许多力量也不能推动它,今天却能在江水中央自在漂流。

注释:蒙冲:古代攻击性很强的战舰名,这里指大船。

一毛轻:像一片羽毛一般轻盈。

向来:原先,指春水上涨之前。

推移力:指浅水时行船困难,需人推挽而行。

中流:河流的中心。

赏析:本诗借助形象喻理。

它以泛舟为例,让读者去体会与学习有关的道理。

“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其中的“蒙冲”也写作“艨艟”。

因为“昨夜”下了大雨,“江边春水”,万溪千流,滚滚滔滔,汇入大江,所以本来搁浅的“蒙冲巨舰”,就如羽毛般那浮了起来。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说往日舟大水浅,众人使劲推船,也是白费力气,而此时春水猛涨,巨舰却自由自在地飘行在水流中。

诗中突出春水的重要,所蕴含的客观意义是强调艺术灵感的勃发,足以使得艺术创作流畅自如;也可以理解为创作艺术要基本功夫到家,则熟能生巧,驾驭自如。

这首诗很可能是作者苦思某个问题,经过学习忽然有了心得后写下来的。

《观书有感》其二的意思

《观书有感》其二的意思

《观书有感》其二的意思《观书有感·其二》的意思是昨天夜晚江边的春水大涨,那艘大船就像一片羽毛一般轻盈。

以往花费许多力量也不能推动它,今天却能在江水中央自在漂流。

全诗内容:《观书有感二首》宋朱熹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注释:艨艟(méng chōng):一作“蒙冲”。

原为古代攻击性很强的战舰名,这里指大船。

一毛轻:像一片羽毛一般轻盈。

向来:原先,指春水上涨之前。

推移力:指浅水时行船困难,需人推挽而行。

中流:河流的中心。

赏析:本诗借助形象喻理。

它以泛舟为例,让读者去体会与学习有关的道理。

“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其中的“蒙冲”也写作“艨艟”。

因为“昨夜”下了大雨,“江边春水”,万溪千流,滚滚滔滔,汇入大江,所以本来搁浅的“蒙冲巨舰”,就如羽毛般那浮了起来。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说往日舟大水浅,众人使劲推船,也是白费力气,而此时春水猛涨,巨舰却自由自在地飘行在水流中。

诗中突出春水的重要,所蕴含的客观意义是强调艺术灵感的勃发,足以使得艺术创作流畅自如:也可以理解为创作艺术要基本功夫到家,则熟能生巧,驾驭自如。

这首诗很可能是作者苦思某个问题,经过学习忽然有了心得后写下来的。

创作背景:公元1196年(庆元二年),为避权臣韩傧胄之祸,朱熹与门人黄干、蔡沈、黄钟来到新城福山双林寺侧的武夷堂讲学。

应南城具上塘蛤蟆窝村吴伦、吴常兄弟之邀,到该村讲学,为吴氏厅堂书写“荣木轩”,并为吴氏兄弟创办的社仓撰写了《社仓记》,还在该村写下了《观书有感二首》。

这是组诗的第二首。

作者简介:朱熹,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逆翁。

谥文,又称朱文公。

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

观书有感其二古诗全文诗意

观书有感其二古诗全文诗意

观书有感其二古诗全文诗意
观书有感其二。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书中自有千古事,书中自有华丽句。

书中自有智慧慧,书中自有真知识。

书中自有人生理,书中自有天地理。

这首古诗表达了书籍的珍贵和重要性。

诗人通过“书中自有黄
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来形容书籍就像是一座黄金屋,里面充满
了宝贵的知识和智慧,就像是拥有了无价的宝石。

接着诗中提到
“书中自有千古事,书中自有华丽句”,说明书中蕴含着丰富的历
史和文学知识,读书可以让人了解千古事迹,感受华丽的语言。


句“书中自有智慧慧,书中自有真知识”强调了书籍中蕴含的智慧
和真知识,读书可以使人获得智慧和真知识。

最后两句“书中自有
人生理,书中自有天地理”则表明书籍中包含了人生和天地的道理,读书可以让人了解人生和天地的奥秘。

这首古诗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生动地表达了对书籍的赞美和珍视,表达了对知识的向往和追求。

读完这首古诗,让人深刻感受到了书籍的重要性和价值,激励人们要多读书,汲取智慧,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

朱熹《观书有感二首·其二》原文、译文及鉴赏

朱熹《观书有感二首·其二》原文、译文及鉴赏

朱熹《观书有感二首·其二》原文、译文及鉴赏《观书有感二首·其二》是宋代文学家朱熹创作的一篇诗歌作品。

本文将对其原文进行呈现和译文,同时对该作品进行鉴赏。

朱熹的《观书有感二首·其二》原文如下:始觉外篇应自嗟,四声分定觉盈差。

老夫超然识底物,神县安能致诸奢!岁月虽多惊浩浩,廉单未尽强滔滔。

取将补之好学士,为余千龄焉相保。

《观书有感二首·其二》的译文如下:一开始感到外篇应该自嗟叹,四声的划分让我感到无比焦虑。

年老的我超然物外,明辨事物底细,神性的低居如何能去满足奢望呢!岁月的流逝虽然众多,但那廉俭的功德未尽,强烈的水流滔滔不绝。

选择优秀学子来补充那不足之处,保持一千年的乃是余下的期许。

《观书有感二首·其二》是朱熹在读书时的心境与感受的抒发。

他首先面对的是外篇,即诗词中声调的划分,朱熹感到不解和焦虑,认为四声的划分并不完备,导致了声调的不准确。

接着,他反思自己超然物外的境界,意指自己在识别底层事物方面具有过人的能力,但同时也质疑自己是否能够满足诸多外在的奢望。

朱熹提到岁月的流逝,尽管经历了许多风雨,但思想境界上的廉俭还未能彻底完成,最后,他希望能够找到优秀的学子来继承他的事业,保持一种持久的追求与期许。

从审美角度来看,《观书有感二首·其二》展示了朱熹那种思考现实与超越现实的精神。

他以声调的不准确为引子,展示了对学识的批判和呼唤;再通过自省人生的经验,表达了对虚无主义的追求,同时也彰显了自己在超然于世的状态下对于精神追求的执着;最终,他寄予了对后世学子的期望,希望他们不负时代,持续对真理的执念,将理想传承下去。

朱熹在这首诗中的语言简练,寥寥数语给人以深思。

他以自我追求的现实境遇为切入点,通过对感受和经验的反思,进而展现了对超越尘世和持续追求真理的渴望。

透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到朱熹对于学识与理想的严肃态度。

他在自己已经感到无从选择之时依旧坚守初心,启发人们思考和反思。

观书有感其二拼音版

观书有感其二拼音版

观书有感·其二
朱嘉
昨夜江边春水生,
蒙冲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
此日中流自在行。

译文
昨天夜晚江边的春水大涨,那艘大船就像一片羽毛一般轻盈。

以往花费许多力量也不能推动它,今天却能在江水中央自在漂流。

注释
蒙冲:古代攻击性很强的战舰名,这里指大船。

一毛轻:像一片羽毛一般轻盈。

向来:原先,指春水上涨之前。

推移力:指浅水时行船困难,需人推挽而行。

中流:河流的中心。

创作背景
公元1196年(庆元二年),为避权臣韩信之祸,朱嘉与门人黄王、蔡沈、黄钟来到新城福山双林寺侧的武夷堂讲学。

应南城县上塘始蟆窝村吴伦、吴常兄弟之邀,到该村讲学,为吴氏厅堂书写荣木轩”,并为吴氏兄弟创办的社仓撰写了《社仓记》,还在该村写下了《观书有感二首》。

这是组诗的第二首。

朱熹观书有感其二翻译

朱熹观书有感其二翻译

《观书有感·其二》的翻译是:
昨天夜晚江边的春水大涨,那艘庞大的战船就像一根羽毛一样轻。

以往花费许多力量也不能推动它,今天在水中间却能自在地移动。

原诗: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出处:宋·朱熹《观书有感·其二》
诗歌赏析
这首诗写艨艟,这是古代的一种战船,很大、很重,要把它从沙滩上推下水,要用很多人去推挽。

昨天夜里涨潮了,春水漫上沙滩,船自然地浮起来了。

庞然大物的战舰,飘在江面上,就像一柄鹅毛一样,乘着水势自由地航行着。

诗将船于水涨前后两种情况对比了写,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先前是“枉费推移力”,船重自然要用大力,今天,“艨艟巨舰”变得“一毛轻”,可以于“中流自在行”,原因就在于“昨夜江边春水生”。

“向来”“昨夜”“此日”三个时间,“推移”“水生”“自在”三种状态,前后是截然不同的状态,中间是转化的过程。

朱熹虽然是理学家,可是写诗还是明白形象思维的。

观书有感其二古诗道理

观书有感其二古诗道理

观书有感其二古诗道理
朱熹的《观书有感其二》。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这首诗从字面上很好理解,艨艟巨舰,需要在大江大海中航行才能才能轻快地、自在地航行。

如果这种的大船只能在浅水中,就是推行也像是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一样,人世间的痛苦也莫过于此。

所以,想要大船可以自由自在地行驶,关键就在于经过漫长而艰辛的思索之后,所能够得到的顿悟。

因为想要思想的船舶可以自由地航行,自己的就要从拉纤的纤夫变成努力前行,在自由自在的理想世界驰骋。

朱熹认为:
“盖通天下只是一个天机活物,流行发用,无间容息。

据其已发者而指其未发者,则已发者人心,而凡未发者皆其性也”(《朱文公文集》卷32《答张敬夫》)。

这段话就是说,天下的就是一个活动的有机体,现在知道的就是人心,但是没有理解的就是原来的本性,也就是哲理。

“这个道理,吾身也在里面,万物亦在里面,天地亦在里面。

通同只是一个物事,无障蔽,无遮碍。

吾之心,即天地之心。

圣人即川之流,便见得也是此理,无往而非极致……”(《朱子语类》卷36)
这段话就是朱熹关于哲理的最终解释,就是人和天地一样,所有的道理都在其中,也就说,心理合一。

天地万物都是一个道理,也就是“万物化育之处见得天地之心”(《朱子语类》卷1)
所以,朱熹在苦读之后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一个人想要获得孔子所说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顺应自然万物的发展,就是要经过苦读,自己做自己纤夫,在浅水处奋力前行,等到修行到了汪洋大海的时候,就会自然而然达到一个境界。

人生想要得到升华,想要得到有我达到无我的境界,就需要历经千辛万苦地修行。

观书有感其二的意思和解释

观书有感其二的意思和解释

观书有感其二的意思和解释
观书有感其二的意思和解释
观书有感·其二
朱熹〔宋代〕
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

(蒙冲一作:艨艟)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译文
昨天夜晚江边的春水大涨,那艘大船就像一片羽毛一般轻盈。

以往花费许多力量也不能推动它,今天却能在江水中央自在漂流。

注释
蒙冲:古代攻击性很强的战舰名,这里指大船。

一毛轻:像一片羽毛一般轻盈。

向来:原先,指春水上涨之前。

推移力:指浅水时行船困难,需人推挽而行。

中流:河流的中心。

第 1 页共1 页。

朱熹《观书有感二首·其二》原文译文赏析

朱熹《观书有感二首·其二》原文译文赏析

朱熹《观书有感二首·其二》原文|译文|赏析《观书有感二首·其二》是宋代学问家朱熹的组诗作品。

这两首诗借助巨舰无人能推动却能自由航行在水中,比喻艺术创作需要灵感的道理。

下面我们来看看吧。

《观书有感二首·其二》原文宋代:朱熹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译文及注释译文昨天夜晚江边的春水大涨,那艘庞大的战船就像一根羽毛一样轻。

以往花费许多力量也不能推动它,今天在水中间却能自在地移动。

注释渠:它,第三人称代词,这里指方塘之水。

那得:怎么会。

那:通“哪”,怎么的意思。

清如许:这样清澈。

如:如此,这样。

清:清澈。

为:因为。

源头活水:比喻知识是不断更新和发展的,从而不断积累,只有在人生的学习中不断地学习、运用和探索,才能使自己永保先进和活力,就像水源头一样。

“艨艟”:古代攻击性很强的战舰名,这里指大船。

一毛轻:像一片羽毛一般轻盈。

向来:原先,指春水上涨之前。

推移力:指浅水时行船困难,需人推挽而行。

中流:河流的中心。

赏析第二首诗也是借助形象说理的诗。

它以泛舟为例,让读者去体会与学习有关的道理。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其中的“艨艟”也写作“蒙冲”。

因为“昨夜”下了大雨,“江边春水”,万溪千流,滚滚滔滔,汇入大江,所以本来搁浅的“艨艟巨舰”,就如羽毛般那浮了起来。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说往日舟大水浅,众人使劲推船,也是白费力气,而此时春水猛涨,巨舰却自由自在地飘行在水流中。

诗中突出春水的重要,所蕴含的客观意义是强调艺术灵感的勃发,足以使得艺术创作流畅自如;也可以理解为创作艺术要基本功夫到家,则熟能生巧,驾驭自如。

这首诗很可能是作者苦思某个问题,经过学习忽然有了心得后写下来的。

《观书有感二首》所蕴含的道理属于美学原理范畴,其一首的说理角度是欣赏美,其二首的说理角度是创作美,这种美学原理是带有一定普适性的。

例如:如果读者抛开诗歌本身的描述对象,完全可以把这种道理引申开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书有感·其二
宋代:朱熹
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译文
昨天夜晚江边的春水大涨,那艘大船就像一片羽毛一般轻盈。

以往花费许多力量也不能推动它,今天却能在江水中央自在漂流。

注释
蒙冲:古代攻击性很强的战舰名,这里指大船。

一毛轻:像一片羽毛一般轻盈。

向来:原先,指春水上涨之前。

推移力:指浅水时行船困难,需人推挽而行。

中流:河流的中心。

创作背景
公元1196年(庆元二年),为避权臣韩侂胄之祸,朱熹与门人黄干、蔡沈、黄钟来到新城福山双林寺侧的武夷堂讲学。

应南城县上塘蛤蟆窝村吴伦、吴常兄弟之邀,到该村讲学,为吴氏厅堂书写“荣木
轩”,并为吴氏兄弟创办的社仓撰写了《社仓记》,还在该村写下了《观书有感二首》。

这是组诗的第二首。

赏析
本诗借助形象喻理。

它以泛舟为例,让读者去体会与学习有关的道理。

“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其中的“蒙冲”也写作“艨艟”。

因为“昨夜”下了大雨,“江边春水”,万溪千流,滚滚滔滔,汇入大江,所以本来搁浅的“蒙冲巨舰”,就如羽毛般那浮了起来。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说往日舟大水浅,众人使劲推船,也是白费力气,而此时春水猛涨,巨舰却自由自在地飘行在水流中。

诗中突出春水的重要,所蕴含的客观意义是强调艺术灵感的勃发,足以使得艺术创作流畅自如;也可以理解为创作艺术要基本功夫到家,则熟能生巧,驾驭自如。


首诗很可能是作者苦思某个问题,经过学习忽然有了心得后写下来的。

朱熹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逆翁。

谥文,又称朱文公。

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

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