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实验技术一

合集下载

微生物学实验一 微生物制片及形态观察

微生物学实验一  微生物制片及形态观察

实验一微生物制片及形态观察一、显微镜油镜的使用显微技术是微生物检验技术中最常用的技术之一。

显微镜的种类很多,在实验室中常用的有:普通光学显微镜、暗视野显微镜、相差显微镜、荧光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等。

1. 结构光学显微镜是由光学放大系统和机械装置两部分组成。

光学系统一般包括目镜、物镜、聚光器、光源等;机械系统一般包括镜筒、物镜转换器、镜台、镜臂和底座等(图1-1)。

图1-1 光学显微镜结构图标本的放大主要由物镜完成,物镜放大倍数越大,它的焦距越短。

焦距越小,物镜的透镜和玻片间距离(工作距离)也小。

油镜的工作距离很短,使用时需格外注意。

目镜只起放大作用,不能提高分辨率,标准目镜的放大倍数是十倍。

聚光镜能使光线照射标本后进入物镜,形成一个大角度的锥形光柱,因而对提高物镜分辨率是很重要的。

聚光镜可以上下移动,以调节光的明暗,可变光栏可以调节入射光束的大小。

显微镜用光源,自然光和灯光都可以,以灯光较好,因光色和强度都容易控制。

一般的显微镜可用普通的灯光,质量高的显微镜要用显微镜灯,才能充分发挥其性能。

有些需要很强照明,如暗视野照明、摄影等,常常使用卤素灯作为光源。

2. 原理显微镜的放大效能(分辨率)是由所用光波长短和物镜数值口径决定,缩短使用的光波波长或增加数值口径可以提高分辨率,可见光的光波幅度比较窄,紫外光波长短可以提高分辨率,但不能用肉眼直接观察。

所以利用减小光波长来提高光学显微镜分辨率是有限的,提高数值口径是提高分辨率的理想措施。

要增加数值口径,可以提高介质折射率,当空气为介质时折射率为1,而香柏油的折射率为1.51,和载片玻璃的折射率(1.52)相近,这样光线可以不发生折射而直接通过载片、香柏油进入物镜,从而提高分辨率。

显微镜总的放大倍数是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而物镜的放大倍数越高,分辨率越高。

3. 使用方法1)低倍镜观察先将低倍物镜的位置固定好,然后放置标本片,转动反光镜,调好光线,将物镜提高,向下调至看到标本,再用细调对准焦距进行观察。

实验一显微镜油镜的使用及微生物基本实验技术

实验一显微镜油镜的使用及微生物基本实验技术

实验一显微镜油镜的使用及微生物基本实验技术实验一显微镜油镜的使用及微生物基本实验技术一、实验目的1. 复习显微镜低倍镜和高倍镜的使用技术。

2. 了解油浸系物镜的基本原理,掌握油浸系物镜的使用方法。

3. 掌握微生物实验的操作技能。

二、实验内容:1.学习油浸系物镜的使用方法。

2.用油镜观察细菌和酵母菌染色装片。

3. 学习微生物实验的操作技能。

三、实验材料和用具细菌三型、酵母菌染色装片;显微镜、香柏油、擦镜液、擦镜纸;试管、培养皿、移液管、纱布、棉花等。

四、操作步骤(一)显微镜油浸的使用1.将显微镜置于平稳的实验台上,镜座距实验台边沿约为4cm,坐正。

2.调节光源:将低倍物镜转到工作位置,把光圈完全打开,聚光器升至与载物台相距约1mm 左右。

转动反光镜采集光源,光线较强的天然光源宜用平面镜,光线较弱的天然光源或人工光源宜用凹面镜,对光至视野内均匀明亮为止。

观察染色装片时,光线宜强;观察末染色装片时,光线不宜太强。

3. 低倍镜观察染色装片首先下降镜台,将酵母菌染色装片置于载物台上,用标本夹夹住,将观察位置移至低倍镜正下方,镜台升至距装片0.5cm处,适当缩小光圈然后两眼从目镜观察,转动粗调节器使镜台下降至发现物像时,改用细调节器调节到物像清楚为止。

移动装片,把合适的观察部位移至视野中心。

4. 高倍镜观察染色装片眼睛离开目镜从侧面观察,旋转物镜转换器,将高倍镜转至正下方,注意避免镜头与玻片相撞。

再由目镜观察,仔细调节光圈,使光线的明亮度适宜。

用细调节器校正焦距使物镜清晰为止。

将最适宜观察部位移至视野中心。

不要移动装片位置,准备用油镜观察。

5. 油镜观察染色装片提起镜筒约2cm,将油镜转至正下方。

在玻片标本的镜检部位(镜头的正下方)滴一滴香柏油;从侧面注视,小心慢慢降下镜筒,使油镜浸在油中至油圈不扩大为止,镜头几乎与装片接触,但不可压及装片,以免压碎玻片,损坏镜头;将光线调亮,从目镜观察,用粗调节器将镜台徐徐下降(切忌反方向旋转),当视野中有物像出现时,再用细调节器校正焦距。

微生物生物化学实验技术

微生物生物化学实验技术

微生物生物化学实验技术微生物生物化学实验技术是一门涉及微生物和生物化学的实验技术学科,其研究内容包括微生物的生长特性、代谢途径、原生态功能等方面。

在实验室中,通过一系列实验手段和技术手段,可以研究微生物的生物化学过程,揭示微生物在环境中的作用和影响。

一、菌种的保存和鉴定在微生物生物化学实验技术中,首先需要进行菌种的保存和鉴定工作。

菌种的保存是为了长期保存某种微生物,以备后续实验使用。

常见的保存方式包括在琼脂培养基上制备菌斑、制备冻干粉末或低温冷冻保存等。

而菌种鉴定则是为了确保所使用的微生物种属准确,常见的鉴定方法包括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检测、分子生物学技术等。

二、微生物生长曲线的绘制和分析微生物生长曲线是研究微生物生长和繁殖规律的重要手段。

利用实验技术,可以通过不同培养条件下不同时间点的菌液浓度进行测定,从而得到微生物生长曲线。

通过绘制生长曲线并进行数据分析,可以了解微生物在不同生长阶段的生长速率、最大生长速率、最大生长速率等参数。

三、微生物代谢产物的检测和分析微生物代谢产物是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物质,包括有机酸、氨基酸、酶等。

通过实验技术,可以对微生物代谢产物进行检测和分析,了解微生物的代谢途径和代谢产物的种类及含量。

常见的检测方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等。

四、微生物酶活性的测定和应用微生物酶是微生物体内产生的一种特殊蛋白质,具有催化作用。

通过实验技术,可以对微生物酶的活性进行测定,了解酶的催化特性和反应底物的种类。

此外,微生物酶在生物化学工程、食品工业、医药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通过研究微生物酶的活性和性质,可以进一步开发和利用其潜在的应用价值。

五、微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趋势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微生物工程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新兴的技术包括代谢工程、系统生物学、合成生物学等,将为微生物生物化学实验技术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和挑战。

同时,微生物生物化学实验技术在环境保护、资源利用、新药开发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将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微生物工程实验报告

微生物工程实验报告

实验1 培养基的配制和灭菌一、目的要求1.了解培养基的配制原理和方法,掌握其配制过程。

2.了解几种灭菌方法,掌握高压蒸汽灭菌法的原理及其使用方法。

3.熟悉菌种分离筛选的前期准备工作及操作方法。

4.每2人一组,每人一份实验报告。

二、实验材料1.药品:酵母粉、蛋白胨、氯化钠、琼脂、葡萄糖、KNO3、MgSO4•7H2O、FeSO4•7H2O、1N HCl、1N NaOH2.设备:高压蒸汽灭菌锅、紫外线灭菌灯、75%酒精棉。

3.材料:天平、药匙、电炉、pH 试纸、烧杯、量筒、5mL、10mL 注射器、玻璃棒、试管、培养基、吸管、移液器(1mL 0.2mL)、牛皮纸、线绳、标签等。

三、实验内容(一) 培养基的配制1.培养基的配制方法和步骤1)称量:按照配方正确称取所需药品放于烧杯中。

2)溶化:在烧杯中加入所需水量,玻棒搅匀,加热溶解。

3)调pH 值:用1N NaOH 或1N HCl 调pH,用pH 试纸对照。

4)加琼脂溶化:加热过程要不断搅拌,可适当补水。

5)分装:注意不要污染试管塞或纱布。

6)包扎成捆:用记号笔注明何种培养基。

7)灭菌:在高压锅中, 115 °C 高温灭菌30min。

2.培养基的配制A.富集培养基(液体):海水2216E 液体培养基(g/L):蛋白胨5.0,酵母粉1.0,海水1L,pH 8.0。

取50mL 分装250mL 三角瓶后,8 层纱布封口,外包1层牛皮纸,121℃,高温灭菌20min。

B. 2216E 斜面(固体):海水2216E 液体培养基中加入2%的琼脂粉,加热溶化琼脂,每支试管内。

加入3mL,121℃高温灭菌20min,灭菌后摆斜面。

C. 无菌生理盐水和保种液:生理盐水: NaCl 0.85% 蒸馏水配制。

每支试管加入5mL,盖上试管帽、包扎、121°C 高温灭菌20min。

保种液:生理盐水,加25%甘油D. 碳源优化培养基:以海水2216E 液体培养基(蛋白胨0.5%,酵母粉0.1%,磷酸铁0.01%,人工海水,pH7.6)为基础,碳源分别是:葡萄糖、蔗糖、甘油、柠檬酸钠、乳糖,每种碳源的添加量为1%。

微生物实验

微生物实验

①标 本
③ 孔径 光栏
⑤ 光轴中心调节 螺钉
③ 视场 光栏
N.A聚=(0.6-0.8)N.A物
操作步骤如下: (1)可变光栏的中心对准聚光镜的中心。如果可变光栏的水
平是固定的,则装配时已保证它与聚光镜合轴,不必调整;如果可 变光栏的水平位置可以移动,则应把可变光栏关到最小,使它的 中心孔对准聚光镜下方的透镜中心。
实验一培养基的配置、灭菌与无菌操 作技术
1、明确培养基的配制原则,掌握配制培养基的一般方法 和步骤; 2、掌握玻璃器皿的洗涤和包扎方法,了解玻璃器皿的灭 菌方法和原理; 3、了解几种常用灭菌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应用范围; 4、掌握高压蒸汽灭菌技术,。
微生物学实验所用的器皿,大多要进行消毒、灭 菌和用来培养微生物,因此对其质量、洗涤和包 装方法均有一定的要求。清洁的玻璃器皿是实验 得到正确结果的先决条件,包扎方法要能保证防 止污染杂菌。空的玻璃器皿一般用干热灭菌,若 用湿热灭菌,则要多用几层报纸包扎。
为什么要将培养基倒置培养?
显微镜概述 微生物的个体微小,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因
此,显微镜就成为微生物学研究工作者不可缺少的基本工 具。所以,了解显微镜的种类、结构、功能和正确地掌握 不同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显微镜可分为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两大类。光学 显微镜有普通光学显微镜、相差显微镜、微分干涉差显微 镜、暗视野显微镜、紫外光显微镜、偏光显微镜和荧光显 微镜。下面主要介绍普通光学显微镜。
一、目的要求 1.学习显微镜的结构、功能和使用方法。 2.学习并掌握油镜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3.学习微生物涂片、染色的操作技术;
4.掌握细菌单染色和革兰氏染色的方法;
5.掌握革兰氏染色反应原理、操作步骤和意义。

微生物常用实验3篇

微生物常用实验3篇

微生物常用实验第一篇:细菌涂片染色实验细菌涂片染色实验是微生物学中最基本的实验之一。

通过染色方法,使细菌变得可见,便于观察形态、结构、数量等特征,有利于研究其生长、代谢、致病性等方面。

下面,我们来介绍细菌涂片染色实验的具体步骤:一、制备细菌涂片1.取出培养基上生长良好的细菌菌落,用不锈钢嵌片环沿中心点轻压一下。

2.将嵌片环中的菌落涂匀于无菌载玻片上,制备成直径约1厘米的薄片。

3.待载玻片上的细菌涂片晾干,并用火焰消毒。

二、涂片染色1.用火焰将铺有细菌涂片的玻片烤干。

2.将烤干的玻片浸入甲醇中,固定一分钟,再用水漱洗。

3.将玻片浸入碘酒中,固定一分钟,再用水漱洗。

4.将玻片浸入乙醇中,使背景颜色褪去,再用水漱洗。

5.将玻片浸入洋红染色液中,染色时间不超过1分钟。

6.用水冲洗干净,晾干后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

通过细菌涂片染色实验,我们可以直观地观察到细菌的形态、大小、聚集情况、颜色等,有助于鉴定细菌种类,并进一步深入研究其生物学特性。

第二篇:厌氧培养实验厌氧菌是一类生长需要在完全无氧条件下进行的微生物。

在许多疾病的发病机制中,厌氧菌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研究厌氧菌对于认识疾病的发病机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下面,我们来介绍厌氧培养实验的具体步骤:一、制备厌氧培养基制备厌氧培养基是进行厌氧菌培养的关键。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准备培养基,并在其中加入培养菌株所需的配方和其他适宜的添加剂。

2.将培养基分装到无菌针筒或暗口瓶中。

3.在体积的一半至三分之二处加入去氧剂(一般为Thioglycolate或Dithiothreitol)。

二、厌氧细菌接种与培养1.准备厌氧细菌培养物的接种种子。

一般情况下,把生长适应在厌氧条件下的细菌进行分生处理来获得设计数量的细胞,并将其重新悬浮在与培养基相同的缓冲液中。

2.在无氧条件下接种厌氧菌,避免暴露于空气中。

可以通过使用瓶盖和橡胶塞的局部替代或全封闭气密容器的方法来实现无氧条件。

微生物实验—三平板分离技术1

微生物实验—三平板分离技术1

实验三微生物分离纯化技术一、目的要求掌握浇注平板法、平板涂抹法和平板划线法分离微生物的基本原理和具体操作二、实验材料1、菌种2、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3、试剂和仪器:无菌水、无菌培养皿、无菌吸管、无菌三角玻棒、接种环、酒精灯、火柴、标签纸、水浴锅2人一组,每人分别用三种方法操作三个培养皿三、实验原理平板划线分离法是指把混杂在一起的微生物或同一微生物群体中的不同细胞用接种环在平板培养基表面通过分区划线稀释而得到较多独立分布的单个细胞,经培养后生长繁殖成单菌落,通常把这种单菌落当作待分离微生物的纯种。

有时这种单菌落并非都由单个细胞繁殖而来的,故必须反复分离多次才可得到纯种。

其原理是将微生物样品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多次作“由点到线”稀释而达到分离目的的。

浇注平板法和涂布平板法是两种最常用的菌种分离纯化方法,它们不仅可用于分离纯化,还可用于计数等。

浇注平板法是将待分离的试样用生理盐水等稀释液作梯度系列稀释后,取其中一合适稀释度的少量菌悬液加至无菌培养皿中,立即倒入融化的固体培养基,经充分混匀后,置室温下培养。

最后可从其表面和内层出现的许多单菌落中选取典型代表,将其转移至斜面培养后保存,此即为初步分离的纯种。

涂布平板法是指取少量梯度稀释菌悬液,置于已凝固的无菌平板培养基表面,然后用无菌的涂布棒把菌液均匀地徒步在装个平板表面,经培养后,在平板培养基表面会形成多个独立分布的单菌落,然后挑取典型的代表移接至斜面,经培养后保存。

四、实验过程(1)稀释平板法A 每组取培养皿2只,即每个同学做1只。

先在无菌培养皿底部贴上标签,注明分离菌名、稀释度、组别、班级。

B 另取一吸管,以无菌操作法吸取10-3或10-4稀释液0.2mL,加在无菌培养皿的一边;C 取已熔化的在水浴锅中保温45-50 ℃左右的培养基,分别倒入上述培养皿中(见图-2),轻轻转动培养皿,使菌液、培养基充分混匀铺平,放在平坦的桌面上,凝固后,倒置于37 ℃恒温培养。

微生物学实验技术

微生物学实验技术

微生物学实验技术
微生物学实验技术是研究和发掘微生物的重要方法,也是一门多种实验技术和方法的
综合。

它既可以应用于生物体内,对微生物调查,可以使用培养基或特定介质进行鉴定,
也可以用来通过遗传工程分离、改造微生物,了解不同微生物的全部 trait 特性。

一、培养微生物
培养微生物是一种最常用的微生物实验技术,需要使用特定的培养基,通过控制温度、湿度等变量的变化来培养不同的微生物。

通过检测培养基中的微生物数量及某些代表性特征,可确定微生物的分类特征,来鉴定微生物的种类和形式。

二、基因组测序
基因组测序是一种实验技术,是分析一个微生物种类全部 genetic 的方法。

主要利
用高通量DNA测序技术,对样品中贮藏的 DNA 进行范围检测,得到 DNA 的测定序列,从
而确定微生物的遗传结构、物种种类,以及特定物种生态和功能特征。

三、共价法抗菌药敏试验
共价法抗菌药敏试验是研究微生物对一类药物或多类药物的抗性程度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检测药物剂量的不同,在药物浓度相同的情况下微生物在某种时间内生长情况不同,
来确定微生物对某种药物或多类药物的抗性情况。

四、特异性提取
特异性提取是一种以特定方法从微生物中提取出特定“ biomolecule ”,比如 DNA、蛋白质等,分离和纯化微生物某功能元件或特征分子的实验技术。

这种技术既可以提取大
量的基因片段,也可提取微量的特异性物质。

五、遗传修饰
遗传修饰是一种利用遗传工程改造或添加微生物特定遗传物质来改变微生物的特性的
实验技术,常用来进行分子育种和改良育种,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微生物实验

微生物实验

实验一光学显微镜的操作及细菌、放线菌和蓝细菌个体形态的观察一、实验目的(1)掌握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原理,学习显微镜的操作方法和保养。

(2)观察细菌、放线菌和蓝细菌的个体形态,学会生物图的绘制。

二、显微镜的结构、光学原理及其操作方法(一)显微镜的结构和光学原理显微镜是观察微观世界的重要工具。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显微镜的种类越来越多,用途也越来越广泛。

微生物学实验中最常用的是普通光学显微镜,其结构分为机械装置和光学系统两部分。

显微镜的结构如图-1所示。

A B图-1 显微镜的结构1.机械装置(1)镜筒:镜简上端装目镜,下端接转换器。

镜筒分单筒和双筒两种。

单筒有直立式(长度为160mm)和后倾斜式(倾斜45°)。

双筒全是倾斜式的,其中一个筒有屈光度调节装置,以备两眼视力不同者调节使用。

两筒之间可调距离,以适应两眼宽度不同者调节使用!(2)转换器:转换器装在镜筒的下方,其上有3个孔,有的有4个或5个孔。

不向规格的物镜分别安装在各孔上。

(3)载物台:载物台为方形(多数)和圆形的平台,中央有一光孔,孔的两侧各装1个夹片.载物台上还有移动器(其上有刻度标尺),可纵向和横向移动。

移动器的作用是夹住和移动标本用。

(4)镜臂:镜臂支撑镜筒、载物台、聚光器和调节器。

镜臂有固定式和活动式(可改变倾斜度)两种。

(5)镜座:镜座为马蹄形,支撑整台显微镜,其上有反光镜。

(6)调节器:调节器包括大、小螺旋调节器(调焦距)各一个。

可调节物镜和所需观察的物体之间的距离。

调节器有装在镜臂上方或下方的两种。

装在镜臂上方的是通过升降镜臂来调焦距,装在镜镜下方的是通过升降载物台来调焦距,新式显微镜多半装在镜臂的下方。

2.光学系统及其光学原理(1)目镜:一般的光学显微镜均备有2~3个(对)不同规格的目镜,例如,5倍(5×)、10倍(10×)和15倍(15×),高级显微镜除了上述3种外,还有20倍(20×) 。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实验一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及细菌染色与形态观察第一部分:显微镜的使用一、目的要求1.熟悉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油镜的使用原理和显微镜的维护方法。

2.学会正确使用油镜观察细菌的基本形态和特殊构造。

3.了解各种显微镜的主要特征。

二、实验原理(一)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微生物实验室中最常用的是普通光学显微镜,它的构造可分为机械部分和光学部分。

1、机械部分普通复式光学显微镜的机械部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目镜、镜筒、基座回转器、物镜、载物台、光圈、聚光器、光源、镜臂、细调节器、粗调节器等。

2、光学部分:目镜、物镜、聚光器、光圈、光源。

(二)放大倍数标本首先经物镜放大,在目镜的焦距平面上形成一个实像,再经过目镜放大成最终的虚像。

总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与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物镜的放大倍数愈大,其工作距离(物镜镜头到标本片之间的距离)愈短,这时光圈就要打开得愈大。

显微镜的性能受物镜的分辨距离或分辨力所限制。

分辨距离即透镜所能分辨的两个物点之间的最小距离,分辨距离愈小,透镜的分辨力愈高,物像也就愈清晰。

因此常以分辨距离来衡量显微镜的分辨力。

R=0.61λ/N.A式中:R-----分辨距离;λ------作用光的波长;N.A------数值口径。

一些介质的折射率介质折射率空气水玻璃香柏油1 13 55 1.56三、实验内容(一)材料:显微镜,香柏油,擦镜纸。

(二)方法:细菌很小,须使用油镜方可观察到。

油镜是显微镜上最重要的部件之一,观察时与玻片非常接近,稍不小心即可压碎玻片,更严重的是损坏镜头,故必须极其仔细地学习油镜的使用方法:1、为使低倍镜取得最适之光源,可将低倍镜头调节到离载物台约1cm的高度,将聚光器提高,光圈完全打开,然后调节电压旋钮至视野最合适。

2、滴一滴香柏油,固定于载物台上,用推动器调节到载物台正中。

在双目侧视下,下旋粗调节器,使油镜头浸入油中几乎与标本片相接触。

然后眼睛从目镜观察(如光线不足,可适当增大电源电压),徐徐上旋粗调节器至看到模糊物像之后,再用细调节器调节以使物像清晰。

微生物学实验

微生物学实验
5. 分装:将培养基分装于5支试管,其余全部倒入250mL 锥形瓶中,分别塞上棉塞。分装时可用漏斗以免使培养基 沾在管口或瓶口上面造成污染(见图2-3)。分装量:固体培 养基约为试管高度的1/5,灭菌后制成斜面(图2-4)。 分装入锥形瓶内以不超过其容积的3/5为宜。半固体培养基 以试管高度的1/3为宜.灭菌后垂直待凝。注意不要污染棉 塞和瓶口。 6. 包扎成捆,挂上标签,注明何种培养基。 7. 灭菌备用:灭菌条件:1210C(相当蒸汽压力0.103MPa) 培养基灭菌后必须在37℃下恒温培养24h,确定无菌生长, 方可使用。
微生物学实验
实验一 细菌的形态和结构观察
观察细菌的菌落特征 掌握简单染色法和细菌涂片方法 在油镜下观察细菌个体的形态特征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的差不多 原理 形态观察要紧包括群体的形态和个体的形态观察。
细菌的差不多形态要紧分为球菌、杆菌、螺旋菌三大类,近年 还发现星状和四方形细菌等。细菌形态受培养时间、培养基成 分、浓度、培养温度、培养时间等发生变化。
【四】实验步骤

对各种来源的样品进行对比,如平板菌落数和菌落类型等? 饭前为何要洗手? 如何防止培养物的污染与防止细菌的扩散方面?


实验四 培养基的配制与灭菌
1.熟悉玻璃器皿的洗涤和灭菌前的准备。 2.掌握培养基和无菌水的制备方法。
3.掌握高压蒸气灭菌技术。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的差不多
3.观察标本时,必须依次用低、中、高倍镜,最后用油镜。
当目视接目镜时,特别在使用油镜时,切不可使用粗调节
器,以免压碎玻片或损伤镜面。
4.观察
时,两眼睁开,养成两眼能够轮换观察的适应,以免眼睛
疲劳,同时能够在左眼观察时,右眼注视绘图。

微生物学实验1

微生物学实验1

三、流程 涂片→干燥 固定→染色 初染→媒染 脱色→复染 干燥→固定 染色( 媒染→脱色 复染) 镜检 镜检。 涂片 干燥 固定 染色(初染 媒染 脱色 复染)→镜检 四、步骤 1. 涂片:取一洁净的载玻片,在载玻片的中心滴一小滴蒸馏水,以无菌 接种环分别挑取少量菌体涂片,干燥、固定。玻片要洁净无油,否则 菌液涂不开。 2. 初染:滴加结晶紫(以刚好将菌膜覆盖为宜)于两个玻片的涂面上,染色 1~2min ,倾去染色液,细水冲洗至洗出液为无色,将载玻片上水甩 净。 3. 媒染:用卢戈氏碘液媒染约l min ,水洗。 l 4. 脱色:用滤纸吸去玻片上的残水,将玻片倾斜,在白色背景下,用滴 管流加95%的乙醇脱色,直至流出的乙醇无紫色时,立即水洗,终止 脱色,将载玻片上水甩净。 脱色时间一般约20~30s。 5. 复染:在涂片上滴加番红液复染约2~3min ,水洗,然后用吸水纸吸 干。 6. 镜检:用高倍镜观察 7. 实验结束后处理:清洁显微镜。
实验一 微生物的染色及观察
一、 实验目的 1.学习并掌握显微镜的原理及使用方法 2.了解革兰氏染色法的原理及其在细菌分类 鉴定中的重要性。 3.学习掌握革兰氏染色技术。
二、实验原理 1. 复式显微镜的结构:机械装置、光学系统 显微镜成像原理:成倒立放大的虚像 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观察前准备→ 显微观察→用毕后的处理
三、实验步骤 • 称药品→溶解→调pH值→融化琼脂→过滤分 装→包扎标记→灭菌→倒平板 • 配方: 配方: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NaCl 5.0g 蛋白胨 10.0g 牛肉膏 5.0g 琼脂 20.0g 蒸馏水 1000ml pH 7.0 淀粉培养基: 淀粉培养基: 牛肉膏 5.0g 蛋白胨 10.0 g NaCl 5.0 g 可溶性淀粉 2.0 g 琼脂 20.0 g 蒸馏水 1000 ml pH 7.2 明胶培养基: 明胶培养基: 蛋白胨 5g 牛肉膏 3g 明胶 120g 蒸馏水 1000mL pH 7.2

微生物实验室技能

微生物实验室技能

微生物实验室技能一、引言微生物实验室技能是指在微生物实验室中进行微生物培养、鉴定、分离和检测等操作的技能。

微生物实验室是进行微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场所,掌握微生物实验室技能对于开展微生物学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微生物实验室技能的相关内容。

二、微生物培养技能1. 无菌操作无菌操作是微生物实验室中最基本的技能之一。

它包括使用无菌工具、无菌培养基和无菌条件进行操作,以避免微生物样品受到外界细菌的污染。

无菌技术的主要步骤包括灭菌、消毒、穿戴无菌服和操作台面等。

2. 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是微生物实验室中常用的技术。

通过分离和纯化微生物,可以得到单一的微生物种类,为后续的鉴定和研究提供条件。

分离方法主要有涂布法、稀释涂布法、过滤法等。

3. 培养基的选择和制备培养基的选择和制备是微生物培养的关键环节。

根据微生物的营养需求和生长特性,选择合适的培养基进行培养。

常用的培养基有富集培养基、选择性培养基和差异培养基等。

制备培养基时要注意消毒和配制的准确性。

三、微生物鉴定技能1. 形态观察形态观察是微生物鉴定的一种常用方法。

通过观察微生物的形态特征,如菌落形状、颜色、边缘等,可以初步判断该微生物的种属。

2. 生理生化鉴定生理生化鉴定是微生物鉴定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检测微生物的生理生化特性,如产酶能力、氧需求、发酵产物等,可以进一步确定微生物的种属。

3. 分子生物学鉴定分子生物学鉴定是近年来微生物鉴定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分析微生物的DNA序列,比对数据库中的序列信息,可以快速准确地确定微生物的种属。

四、微生物检测技能1. 快速检测方法快速检测方法是微生物实验室中常用的技术之一。

它可以快速检测微生物的存在和数量,节省时间和成本。

常用的快速检测方法包括PCR、ELISA、荧光定量PCR等。

2. 抗生素敏感性测试抗生素敏感性测试是微生物检测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对微生物对抗生素的敏感性进行测试,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微生物学实验

微生物学实验

微生物学实验实验一实验室环境和人体表面微生物的检查实验二油镜的使用和细菌的简单染色实验三细菌的革兰氏染色和芽孢染色实验四微生物大小的测定和酵母菌死活细胞的鉴定实验五培养基的配制与消毒灭菌实验六土壤微生物的分离纯化与鉴定实验七食品微生物检验 (一)细菌总数测定实验八食品微生物检验(二)大肠菌群数测定实验九大肠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实验十IMViC与硫化氢试验实验一、实验室环境和人体表微生物的检查1.一、目的:1.比较来自不同场所与不同条件下细菌的数量与类型;2.观察不同类型微生物的菌落形态特征;3.体会无菌操作的重要性。

2.二、原理:1.微生物无孔不入,无处不在。

2.微生物→营养琼脂平板→菌落或菌苔。

(37 ℃倒置培养24 h)3.描述:菌落的大小、表面光滑或粗糙、干燥或湿润、隆起或扁平、边缘整齐或锯齿状、菌落透明或不透明、颜色以及质地均匀与否、疏松或紧密等,以便检查环境中细菌的类?秃褪 俊?4.细胞、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四大类型都可能存在,本实验重点观察细菌。

3.三、器材:1.培养基:营养琼脂平板(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2.器具:无菌水、灭菌棉签、接种环(针)、酒精灯等。

4.四、步骤:1.标记。

组号/姓名、日期、样品来源。

2.接种。

3.倒置培养,37℃ 24 h4.观察结果。

5.五、结果6.样品来源菌落数菌落类型特征描写本实验室(流动空气30 min)1 大小形态干湿扁/隆透明度颜色边缘23接种室(不流动空气30min)洗手前洗手后头发屑指甲垢实验台门把1.六、思考题:1.人多的实验室与少人走动的实验室比较,平板上的菌落数和菌落类型有区别吗?试解释。

2.通过本实验,在防止培养物的污染和防止细菌的扩散方面,你有何体会?3.4.实验二油镜的使用和细菌的简单染色一、实验目的1、学习和掌握油镜的原理和使用技术。

2、学习微生物涂片、染色的基本技术,掌握细菌的简单染色法。

二、实验原理1.油镜使用原理:光镜的几种物镜中以油镜的放大倍数最大,尤其适用于微生物学研究。

微生物检验的基本操作技术

微生物检验的基本操作技术
1、形态结构和培养特性观察
1)、在固体培养基上,观察: 菌落大小、形态、颜色(色素是水溶性还是脂溶
性)、光泽度、透明度、质地、隆起形状、边缘特 征及迁移性等; 2)、在液体培养中: 表面生长情况(菌膜、环)混浊度及沉淀等; 3)、半固体培养基穿刺接种:
观察运动、扩散情况。
1.点状 2.圆形 3.丝状 4. 不规则形 5.假根状 6.纺锤 状
d.表面:有无生长、性状(膜状、环状)、菌膜厚薄及 表面特征(光滑、颗粒、皱状);
e.其他:有无特殊气味,色素。如果是糖发酵培养基则 主要观察是否产酸和有无气体。
5)、穿刺接种法(半固体接种)
多用于保存菌种、观察动力及厌氧培养等也可以 用于观察细菌的某些生化反应。 (1)如斜面接种法持好菌种管及培养基管; (2)以灭菌接种针从菌种管取菌,垂直刺入培养基的中 心(半固体或一般琼脂高层)直达近管底部(但不能 完全刺到管底),接种针应沿原路退出; (3)经培养后半固体培养基可观察到:沿穿刺线生长, 线外的培养基清亮表示细菌无动力;穿刺线模糊不清, 或沿穿刺线向外扩散生长,或整个培养基混浊表示细 菌有动力。
③ 处理和接种食品标本时,进入无菌室操作,不得随 意出入,如需要传递物品,可通过小窗传递。在无 菌室内如需要安装空调时,则应有过滤装置。
2、超净工作台
超净台的使用与保养: (1)风速保持在0.32-0.48米/秒; (2)使用前开启紫外灯照射30分钟以上; (3)让超净台预工作10-15分钟; (4)使用完毕后,用70%酒精将台面和台内四周擦拭干
(1)取菌技巧 D
1. 调整 Pipetman 刻度 (P1000 吸取 范围 200 ~ 1000μl)
2. 插上灭过菌之 Tip
(用力插紧)

微生物学的实验技术和研究方法

微生物学的实验技术和研究方法

微生物学的实验技术和研究方法微生物学是一个涉及微观生命领域的学科,对人类和自然界的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

微生物可以是细菌、真菌、病毒等单细胞或单核细胞生物,其中很多都是人类健康和生产活动的重要影响因素。

微生物学的实验技术和研究方法不仅能够探索微生物在生态环境中的行为,还可以深入研究微生物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种人类疾病的原因和治疗方法。

一、培养技术细菌和真菌需要特定的培养基,在特定的物理、化学条件下生长。

例如,一般的培养基是TSB(液体),TSA(固体),这些培养基有不同功效,包括适合以某种特定生长方式的菌种和提供菌体所需的某些蛋白质和营养物质等。

在实验室中,通常使用灭菌技术来保持培养基的无菌。

使用灭菌设备,例如高压灭菌器和自动化微生物分类器等,可以使得微生物得到安全且正确地运作和增殖。

二、生物分子技术生物分子技术是微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手段,它包括PCR技术、DNA测序、RNA干扰等多种方法。

PCR技术可以制造大量重复的DNA序列,使得细胞的DNA更容易提取和研究;同时,PCR技术还可以检测病原菌的存在和确定病原菌的DNA序列。

DNA测序技术还可以揭示菌群之间的变化和在不同环境中的分布情况,这对理解微生物生态学是非常必要的。

三、细胞生物学技术细胞生物学技术可以揭示微生物与宿主的互动方式。

例如,一个流行病学家可以标记病毒,并研究它在宿主体内的移动行为。

细胞生物学技术中,光镜、电镜等显微镜技术成为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可以让研究者们研究细菌或病毒在单一细胞和群体层面的行为和互动效应。

在使用显微镜的过程中,需要控制自由游动的细胞,并使其可以在碳涂片上留下显著的痕迹,从而定量研究其行为。

四、流式细胞分析技术流式细胞分析也是微生物学中常用的实验技术之一。

通过该技术,可以将微生物群体的重要特征分类、定量和解析,例如大小、形状、表面性质和成分等等。

利用流式细胞分析技术,可以研究微生物在不同纬度和维度上的组成和动态变化,还可以对微生物的反应速度和耐受力进行研究,为改善和预防疾病提供支持。

《微生物实验技术》课件

《微生物实验技术》课件
利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的形态、大小、细胞结构等特征。
显微镜观察
通过染色技术,使微生物细胞着色,以便更清楚地观察其形态和结构。
染色观察
分类
根据微生物的形态、生理生化特性等,将其归入相应的分类单元的过程。
鉴定
利用各种方法和技术,对微生物进行种、属、种的鉴定,确定其具体分类地位。
03
微生物实验技术方法
总结词
对微生物基因组进行序列比对和分析,了解基因组的组成和结构。
基因组序列分析
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微生物进行系统发育分析,了解其进化关系。
系统发育分析
通过预测基因功能,了解微生物的代谢和生命活动特点。
功能基因预测
04
微生物实验技术的应用案例
微生物检测
在食品工业中,微生物检测是确保食品安全的关键环节。通过实验技术,可以检测食品中的细菌、霉菌等微生物,评估食品的卫生质量。
微生物治理
05
微生物实验技术的安全与防护
A
B
C
D
建立实验室准入制度,确保只有具备相应资格和授权的人员才能进入实验室。
实验室准入制度
定期对实验室进行内务管理,确保实验室环境符合安全卫生要求。
实验室内务管理
根据微生物的危害程度,对实验室进行生物安全等级划分,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生物安全等级管理
制定应急处理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
应急处理措施
01
03
02
04
穿戴个人防护用品
在实验过程中,应穿戴符合要求的个人防护用品,如实验服、口罩、手套等。
避免直接接触
尽量避免直接接触微生物及其培养物,如需接触,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分辨率:0.2nm;放大倍数106倍。 – 人眼分辨率0.2mm;光学显微镜分辨率0.2um,放大倍数1000倍。
• 基本构造 – 电子束照明系统:电子枪、聚光镜 – 成像系统:物镜、中间镜、投影镜 – 真空系统:用两级真空泵抽气,保持电子枪、镜筒及记录系统内的 高真空。 – 记录系统:用荧光屏显示或感光胶片作记录。
• 用铂、金等金属进行倾斜喷镀,以形成对应于凹凸的电子反差, 再经碳垂直于断面进行真空喷镀,形成一个连续的碳膜,然后用 消化液把样品本身消化掉,将剩下的碳膜及其构成图形的金属微 粒移到载网上进行电镜观察。
• 冷冻蚀刻技术主要用来观察断裂面的蛋白质颗粒和膜表面结 构,样品不需包埋、固定,能更好地保持样品的真实结构。
• 2θ最大值 = 140℃,空气中n = 1,最短的可见光波长λ = 450nm,分辨率D = 292nm,约0.3um
• 油镜:n = 1.52,D = 0.2um
• 普通光镜的最大分辨率D = 0.2um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2. 相差显微镜技术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 荧光: – 自发荧光:通过激发光使物体发出荧光,如叶绿素、维生素A – 诱发荧光:通过诱导剂作用而发出的荧光,如甲醛蒸汽处理诱发细 胞和组织中生物单胺类产生荧光 – 荧光染料染色荧光:丫啶橙对细胞DNA、RNA同时染色后,DNA 呈绿色荧光,RNA呈橙色荧光。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电磁透镜
1.33×10-5~ 利用样品对电子的散 1.33×10-3Pa 射和透射形成明暗反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超薄切片技术
• 固定-- 脱水-- 包埋-- 切片--染色 – 固定:要求保持样品的形态结构不发生改变,常用固定剂为戊二 醛和锇酸等,通常在低温下固定。 – 包埋:使样品中各种细微结构在切片过程中都得到均匀良好的支 撑,使切成的超薄切片仍能保持连续完整并且有足够的强度,并 能耐受干燥以及观察时的电子轰击、高温和真空挥发。常用的包 埋剂为环氧树脂。包埋剂多与水不相溶,所以包埋前要经过一系 列脱水处理。 – 切片:厚度通常为40~50nm,常用玻璃刀。 – 染色:用重金属盐进行染色以形成明暗反差。样品中不同成分对 染料有不同亲和性(脂肪:锇酸;蛋白质:铅盐;核酸:醋酸铀)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电子显微镜与普通光学显微镜的基本区别
光学显微镜
分辨本领 光源
200nm
可见光
(λ:400-700nm)
100nm 紫外光
(λ约200nm)
透镜 玻璃透镜
玻璃透镜
真空 不要求
不要求
成像系统 利用样品对光的吸收形 成明暗反差和颜色变化
电子显微镜
约0.1nm
电子束 (λ:0.01~0.9nm)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一、显微镜技术
• 光学显微镜技术 – 普通光学显微镜技术 – 相差显微镜技术 – 荧光显微镜技术
• 电子显微镜技术
1.普通光学显微镜技术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light microscopy)
• 结构 – 光学放大系统:物镜(油镜、高倍镜和低倍镜)和 目镜(10×、16×) – 照明系统:光源、反光镜和聚光器 – 机械和支架系统
(phase-contrast microscopy)
• 相差显微镜与普通显微镜的区别:
– 在物镜后装有一块“相差板”,偏转的光线分别通过相差板的不同区 域,由于相差板上部分区域有吸光物质,使两组光线之间增添了新的 光程差,从而对样品不同密度造成的相位差起“夸大”作用。最后这 两组光线经过透镜又会聚成一束,发生互相叠加或抵消的干涉现象, 表现出肉眼可见的明暗区别。
(fluorescence microscopy)
• 仪器:点光源(高压汞灯),滤色系统 • 原理:荧光物质,激发光,发射光
– 利用一个高发光效率的点光源(高压汞灯),以最小表面释放出最 大数量的紫外光(365nm)和蓝紫光(420nm),经过滤色系统, 作为激发光,激发标本内的荧光物质发射出各种不同颜色的荧光后, 再通过物镜和目镜(石英玻璃制成)的放大进行观察,这种荧光在 显微镜下很容易辨认,敏感性高,能对细胞的特定物质进行定性、 定位和定量观察。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分辨率
• 分辨率:指区分开两个质点间的最小距离。 D = 0.61λ/ (n·sinθ) D:分辨率 λ:波长 n:物镜与物体间介质折射率 2θ:物镜镜口角 N.A:即n·sinθ,数值孔径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冷冻蚀刻技术
• 方法 – 冷冻 —快速低温冷冻法
• 将样品在液氮或液氦中迅速冷冻
– 断裂—低温下断裂 – 蚀刻:在真空中冰升华 – 复型
• 相差显微镜将光程差或相位差转换为振幅差,即明暗差别。 相差显微镜的样品不需染色,可以观察活细胞及细胞内的某 些细微结构。
– 光线通过不同密度的物质时,其滞留程度也不同,密度大则光的滞留 时间长,密度小则滞留时间短。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3. 荧光显微镜技术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
4. 电子显微镜技术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electron microscopy)
• 原理:使用波长比可见光短得多的电子束作为光源(波长一般小于 0.1nm),用电磁透镜聚焦,电镜镜筒中要求高真空,图象需用荧光屏 来显示或感光胶片作记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