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九上《我的叔叔于勒》精品公开课教案

合集下载

我的叔叔于勒公开课教案(最新10篇)

我的叔叔于勒公开课教案(最新10篇)

我的叔叔于勒公开课教案(最新10篇)我的叔叔于勒教案及教学设计篇一一、教材简介:《我的叔叔于勒》选自短篇小说集《羊脂球》,作者莫泊桑是法国十九世际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善于从平凡琐屑的事物中截取有典型意义的片断,小中见大地概括出生活的真实。

他的作品构思新颖,描写生动,人物语言个性化,布局谋篇独具匠心。

这篇小说讲述了菲利普夫妇得知因乱花钱而被他们赶走的弟弟于勒在国外发了大财后,开始热切地盼望他归来,可当他们在游船上邂逅了沦为穷水手的于勒后却视他为灾难,由盼转为害怕而急于躲避,以至改乘另一条船回家的故事。

作者通过菲利普夫妇对亲弟弟于勒态度的前后截然不同的变化,批判了势利、冷酷、只认金钱不认人的丑恶灵魂,也揭露了金钱至上、人情如纸的不良社会现象。

二、教学目标:在速读的基础上精读,体悟课文运用对比手法有效刻画人物性格的写法,。

理解小说表现的主题思想。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体悟课文运用对比手法有效刻画人物性格的写法是教学重点。

能力的迁移是难点。

设定原因1。

对比手法的成功运用是这篇小说的一大特色。

作者通过了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前后对比揭示了小说的主题。

2。

把这篇课文设置在八年级上速读(三)的《“诺曼底”号遇难记》之后,是由于前一课通过先速读后精读的方式达成了让学生通过人物语言把握人物形象的教学要求。

而且补充了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变色龙》的阅读。

文中的警官奥楚篾洛夫由于狗主人的变化而多次变色,从而鲜明地刻画出一个沙皇俄国时期见风使舵、媚上欺下的小官员形象,揭示了当时权势金钱笼罩下的社会状况。

而这一点与本文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两文都在人物自身语言的客观体现和感情流露方面进行了前后对比,给以辛辣讽刺,刻画了巧言厚颜的“这一个”。

这就更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理解课文内容与把握其主题思想,也更容易体悟对比手法在刻画人物方面的有效作用。

四、教学环节:(一)导入:同学们还记得前不久刚学过的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变色龙》吗?文中的沙俄警官奥楚篾洛夫因狗主人的不同而前后数次变色,形象地刻画出了一个沙俄时代见风使舵、媚上欺下的小官员形象。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优秀8篇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优秀8篇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优秀 8 篇作为一名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我的叔叔于勒》教案优秀 8 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本文为九 (上)第二单元第二课,单元主题为“学会读书——感悟· 品味· 赏析” 。

这一单元收录的四篇文章都是小说。

小说通过塑造生动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揭示人性的假恶丑,彰显人性的真善美。

它对人物内心活动揭示之深刻,对人物性格刻画之细腻,是其实文学样式所无法比拟的。

高尔基说过“文学即人学” 。

学生通过对小说的阅读,在享受审美愉悦中,认识自己,提升自己,同时引发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思考。

本单元上承七年级的小说单元,下启九(下) 的小说单元,对于养成阅读小说的习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我的叔叔于勒》是中学语文教材传统篇目,是法国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代表作之一。

小说通过菲利普夫妇对其亲兄弟于勒的前后态度变化,尖锐地指出了金钱左右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即使是亲兄弟也概莫能外。

作者用平常的的人物,平常的情节,表现一个普通的主题,可是能表达得深刻,能够给人启发,耐人寻味。

小说通过人物描写来传递作者的思想以及写作意图。

教学过程中,应以人物为中心,在情节发展的动态中分析人物。

由点及面,分析人物性格,从而揭示小说主题。

1、学习本文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和对比的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2、体会小说起伏曲折的情节和精妙的艺术构思。

1、品读对菲利普夫妇的精彩的描写,把握文中菲利普夫妇的形象。

2、运用朗读想象法,体会人物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1、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以金钱为中心的人与人的关系,批判极端利己主义的人生观。

2、学会同情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劳动者。

学习本文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体会对比手法的成功运用及其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上第15课《我的叔叔于勒》教案及答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上第15课《我的叔叔于勒》教案及答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上第15课《我的叔叔于勒》教案及答案一. 教材分析《我的叔叔于勒》是人教部编版语文九上第10单元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作者童年时与叔叔于勒相处的美好时光,表达了作者对叔叔的敬爱和怀念之情。

本文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通过本文的学习,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感受亲情的美好,增强对家人的关爱。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九年级后,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能够理解并分析文章的内容。

但对于本文中所表达的深厚亲情,部分学生可能因为年龄和生活经验的限制,难以深入体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感受作者的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手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提高自己的分析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亲情的美好,学会关爱家人。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叔叔的敬爱和怀念之情。

2.突破策略:通过情感带入、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感受亲情。

五. 教学方法1.情感带入法:教师通过讲述自己与家人的故事,引导学生感受亲情。

2.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内容,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3.案例分析法:教师选取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中的亲情关系,加深对亲情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课文:提前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准备案例:教师搜集生活中的亲情案例,用于教学过程中分析。

3.准备课件:制作课件,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述自己与家人的故事,引导学生进入亲情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手法。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选取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中的亲情关系,加深对亲情的理解。

2022年部编版语文九上《我的叔叔于勒》教案(公开课)

2022年部编版语文九上《我的叔叔于勒》教案(公开课)

15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目标】1.从不同角度梳理故事情节,体会叙事技巧。

2.揣摩人物心理,把握人物形象。

3.理解小说主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从不同角度梳理故事情节,体会叙事技巧。

2.揣摩人物心理,把握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一、导入,激兴趣师:同学们,你们在大街上碰到过乞丐吗?你们会给他钱吗?生:〔略〕师:如果这个乞丐是你的亲人你会上前去跟他相认吗?生:〔略〕师:在崇尚金钱的社会里,亲情有时候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法国小说家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看于勒的兄弟情能否经得起时间和金钱的考验。

课件出示:莫泊桑,法国19世纪后半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一生创作了6部长篇小说和300多篇中短篇小说,他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对后世产生极大的影响。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一生》《漂亮朋友》,短篇小说《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羊脂球》等。

【设计意图】谈话导入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容易触发学生独特的个人体验,使学生更容易参与到思考和讨论中去。

了解文学常识,有助于学生解读文本。

二、速读,理情节学生活动:快速浏览课文,扫清字词障碍〔可参见《状元大课堂》P143“字词清单〞〕,标注关键字词,弄清文章主要内容。

1.抓住小说特点,理顺情节这是一篇小说,根据小说“开端—开展—高潮—结局〞的特点,可以怎样划分?课件出示:第一局部〔第1—4段〕:故事的开端,盼于勒。

第二局部〔第5—19段〕:故事的开展,赞于勒。

第三局部〔第20—48段〕:故事的高潮,遇于勒。

第四局部〔第49段〕:故事的结局,躲于勒。

2.抓住逻辑关系,理顺情节小说的构思既要精巧独特,又要合情合理。

如何从因果关系和逻辑角度来梳理本课的故事情节呢?课件出示:原因:于勒挥霍家产,被送到海外。

菲利普一家因于勒的挥霍陷入困境,等待在海外发财的于勒归来解困。

结果:于勒破产成了穷光蛋。

菲利普夫妇弃他而去。

初三上册语文我的叔叔于勒教案(优秀5篇)

初三上册语文我的叔叔于勒教案(优秀5篇)

初三上册语文我的叔叔于勒教案(优秀5篇)教学难点篇一结合自己体验,理解感悟小说主题思想。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通过菲利普夫妇对于于勒态度的前后对比,理解小说对金钱至上的人际关系的揭露。

2、品评小说的语言,体会人物个性化的描写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菲利普夫妇对于于勒态度的前后对比,理解小说对金钱至上的人际关系的揭露。

教学难点品评小说的语言,体会人物个性化的描写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一课时教学程序:(一)导入同学们我们都学过魏晋文豪曹植的《七步诗》。

当时他受哥哥曹丕相迫,若在七步之内做不出诗来就要以死谢罪,所幸他才华横溢,危急关头作了这首《七步诗》出来。

豆秸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中哭泣。

我们本来是同胞兄弟,为什么你那么急迫地加害于我呢?兄弟关系何至于此!全是因权位引发的双方利益的对立,从而无视兄弟亲情。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也向我们展示了一种兄弟间的关系。

下面,我们就一起进入课文《我的叔叔于勒》,来看看这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兄弟关系。

(二)作者简介居伊•德•莫泊桑(1850~1893),19世纪后半叶法国的批判现实小说家。

生于没落贵族家庭。

自幼酷爱文学,七十年代刻苦学习写作,大作家福楼拜是他的文学导师。

1880年短篇小说《羊脂球》问世,轰动法国文坛,是作者的作。

长篇小说中最出色的是《一生》和《俊友》。

短篇小说《家人》、《两个朋友》、《项链》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他的小说在艺术手法上有很深的造诣,特别是短篇小说。

他的作品重视结构的布局,行文波澜起伏,引人入胜,故事情节巧妙真实,结局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另一个突出特点是用洗练的笔墨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塑造了很多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

还擅长从平凡琐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段,以小见大地概括出生活的真实。

(三)初读感知1、提问: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注意生难字词的读音,并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栈桥zhàn 牡蛎lì 撬开qiào拮据:jiéjū手头紧,经济境况不好。

《我的叔叔于勒》九年级语文教案2篇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我的叔叔于勒》公开课课件

《我的叔叔于勒》九年级语文教案2篇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我的叔叔于勒》公开课课件

《我的叔叔于勒》九年级语文教案2篇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我的叔叔于勒》公开课课件下面是收集的《我的叔叔于勒》九年级语文教案2篇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我的叔叔于勒》公开课课件,供大家阅读。

《我的叔叔于勒》九年级语文教案1一、教材分析1.地位和作用《我的叔叔于勒》是初三年级的一篇讲读课文,是外国文学作品中的名家名篇。

从整个初中语文教材小说应完成的教学目标看,要教会学生体会通过塑造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描写环境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在本单元,本课教材应完成的教学任务主要是: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学习其中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作者的态度感情,认识资本主义社会里几乎没有人间亲情、友情,只有金钱的现实。

使学生更加热爱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

2.教学目标(1)理解小说表现的主题思想。

(2)体会人物语言的个性化,进一步学习运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3.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作者从多方面刻画人物形象,以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运用对比手法成功刻画人物性格。

难点:悬念的铺排,构思的巧妙。

二、学情分析绝大部分学生对学小说兴趣较大,他们很关注小说情节的发展、人物的命运,看过小说之后印象较深的就是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的命运结局。

对于小说中的字、词、句,大部分学生不会感觉有难度。

这有利于调动广大同学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能力的培养、欣赏水平的提高。

三、教法分析1.整体感知法指导学生在阅读小说时,把握主要人物的主要情况,从整体感知小说。

2.比较教学法与《变色龙》比较,抓住人物善变的特点,理解对比手法成功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

3.自主讨论法让学生逐步深入地理解小说的主题。

四、学法指导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在分析人物、环境时,要抓住一个“变”字,通过变化的对比,以及与《变色龙》的比较,培养学生比较思维的能力。

在分析悬念铺排时,要扣住一个“巧”字,以达到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通过自主讨论式的方法,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并获得一定的学习方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欣赏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形象,感悟文学艺术的美。

九年级语文《我的叔叔于勒》教案(通用14篇)

九年级语文《我的叔叔于勒》教案(通用14篇)

九年级语文《我的叔叔于勒》教案〔通用14篇〕九年级语文《我的叔叔于勒》教案〔通用14篇〕九年级语文《我的叔叔于勒》教案篇1一、作者简介莫泊桑〔1850-1893〕,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作家。

1880年完成了《羊脂球》的创作,轰动了法国文坛。

许多作品流传甚广,尤其是短篇小说,使他成为一代短篇小说巨匠。

长篇小说有《漂亮朋友》等;短篇小说有《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等。

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地挖苦和揭露了资本的罪恶,尤其是在资产阶级思想腐蚀下的人们精神的堕落。

二、故事背景《我的叔叔于勒》写于1883年,是莫泊桑前期的作品。

当时的法国资产阶级不仅和工人阶级的矛盾日益锋利剧烈,而且也和小资产阶级的矛盾日益锋利剧烈起来。

小资产阶级贫困破产已成为普遍的社会问题。

一局部不甘心破产的小资产阶级成员,纷纷踏上了漂洋过海的险途,企望在美洲、亚洲甚至非洲闯出一条大发横财的生路,梦想着有朝一日腰缠万贯荣归故里。

本篇小说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写出来的。

三、理解词义1.拮据:手头紧,经济状况不好。

2.与日俱增: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长。

3.十拿九稳:形容很有把握。

4.褴褛:形容衣服破烂。

5.文雅:〔言谈、举止〕温和有礼,不粗俗。

6.煞白:面色极白,没有血色。

7.张皇:惊慌,慌张。

8.狼狈:形容困苦或受窘的样子。

9.惊讶:觉得非常奇怪、非常惊讶。

10.郑重其事:形容对待事情非常严肃认真。

四、课文分段第一局部(①—④):故事开端,写菲利普盼望于勒归来。

第二局部(5-19):故事的开展,插叙旧事,采用比照手法,概括介绍了于勒去美洲前后贫富不同的情况及菲利普夫妇相应的不同的态度和看法。

第三局部(20-48):故事的高潮,巧遇于勒。

面对已沦落为穷水手的弟弟于勒,菲利普夫妇的态度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第四局部(49段):故事的结局,一家人躲避于勒。

五、句子解析1.唉!假如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父亲这句永不变更的话有什么作用?这个句子在小说中多处出现,这是作者在竭力渲染菲利普夫妇盼望于勒归来的一个细节,真是望眼欲穿,焦急万分,恨不得立即相见。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最新6篇)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最新6篇)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最新6篇)课时篇一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是(生:《我的叔叔于勒》),如果于勒是你的叔叔,你会用怎样的语气来读标题?那么,今天我们学的课文于勒是谁的叔叔?(学生回答可能:莫泊桑、若瑟夫)这两个人物是同一个人吗?小说中的我若瑟夫是作品塑造的人物形象,不是作者。

二、感悟标题,初涉小说同学们在文章中找找和标题相照应的一句话,体会若瑟夫对叔叔的感情。

我在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句式上的反复强调叔叔是我们家的亲人,更流露出我对叔叔的同情,更显示了我内心无比心酸的感受。

我的叔叔究竟有着怎样的命运,他和我们一家将有怎样的故事发生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莫泊桑短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

(板书课题)三、走进课文,熟悉小说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小说,思考两个问题1、介绍于勒的命运2、介绍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2、小说中的于勒有着怎样的命运?请同学们找出课文的情节来说明一下。

早期放荡(第6段)中期阔绰(8-10)有一封被家人视为福音书的信我们请卢俊同学念一念。

老年落魄(29段后)3、菲利普一家是怎样对待不同命运的于勒的?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①赶(第7段)送、打发表面上用词很客气,实际上暗示菲利普夫妇的狠心,惯例一词更是体现了当时社会人与人之间普遍的冷漠关系。

②发了财的于勒让菲利普夫妇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第8段末,12段母亲的话(赞)第3、4段,13、14、15段,语意反复,同样的情景在课文中出现了两次,在他们的生活中却出现了无数次,足已写出全家人对于勒的企盼之情。

③朝思暮想的于勒有一天真的出现在菲利普夫妇面前时,他们又是怎样做的呢?(躲)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玛洛船,以免再遇见他。

小结:菲利普夫妇对待于勒的态度可以说是反复无常,然而变化的外衣下,似乎让我们看到了他们不变的内心:那就是金钱至上的丑恶灵魂。

4、列夫托尔斯泰曾经这样说过: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

语文公开课《我的叔叔于勒》教案

语文公开课《我的叔叔于勒》教案

语文公开课《我的叔叔于勒》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我的叔叔于勒》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分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审美情感和文学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家庭、亲情和人生的思考,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家庭关系和人生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对他人的关爱,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背景介绍:介绍作者莫泊桑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了解《我的叔叔于勒》的发表时间和背景。

2.2 课文梗概:概述课文《我的叔叔于勒》的故事情节,介绍主要人物和事件。

2.3 课文细节分析:分析课文中的重要段落和语句,解读作者的表达意图和情感。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阅读理解训练: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完成阅读理解题目,检测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2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课文中的主题和人物关系,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3.3 写作练习:让学生根据课文中的情节,编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对家庭和亲情的看法。

第四章:教学评估4.1 课堂讨论评估: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合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4.2 写作评估:评估学生写的短文内容是否与课文主题相关,语言表达是否准确流畅。

4.3 阅读理解评估:对学生的阅读理解题目进行评分,了解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课文原文:提供《我的叔叔于勒》的原文,方便学生阅读和分析。

5.2 阅读理解题目:设计阅读理解题目,帮助学生检测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5.3 讨论话题:提供与课文相关的话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思考。

第六章:教学过程6.1 导入新课:通过引入作者莫泊桑的其他作品或者相关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6.2 课文讲解:对课文《我的叔叔于勒》进行详细的讲解,分析故事情节、人物关系和主题思想。

《我的叔叔于勒》公开课教案最新8篇

《我的叔叔于勒》公开课教案最新8篇

《我的叔叔于勒》公开课教案最新8篇我的叔叔于勒教案及教学设计篇一一、教材和学生分析《我的叔叔于勒》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第五册第四单元(小说单元)的一篇小说。

课文是十九世纪著名的世界短篇小说家莫泊桑的优秀短篇小说。

小说写的是法国的滨海城市哈佛尔的一个普通家庭的凡人凡事。

哥哥菲利普是个小公务员,一家生活十分拮据,因嫌弃浪荡子的弟弟于勒而送他到美洲去碰运气。

当收到于勒发了大财并愿意回来跟哥哥同住的信后,菲利普夫妇一家天天盼星星、盼月亮似的盼他回来。

当菲利普一家到附近的哲而赛岛去旅行,在船上意外的发现了重又潦倒落魄的、*卖牡蛎为生的于勒时,夫妇惊惶、恐惧,急忙躲开。

小说用菲利普的小儿子自述的口气写成,所以题目叫《我的叔叔于勒》。

小说通过菲利普夫妇对待于勒前后截然不同的看法和态度,有力地表现了“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马克思、恩格斯语)的主题。

马克思、恩格斯的话可谓一针见血。

然而今天来看这部小说所表现的主题远非仅此而已,小说也真实的反映了当时像菲利普夫妇一样挣扎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们生活的辛酸。

再者,小说所揭示的这种异化了的人和人的关系在一百多年后的今天仍然存在,人和人之间究竟应该如何相处,至今仍是一个值得讨论的话题。

小说围绕于勒命运的变化安排情节,跌宕曲折,富于悬念;另外小说通过人物语言、行动、表情来揭示人物心里,细腻地刻画人物性格。

小说语言朴实,易懂。

课前了解到学生思想比较活跃,对小说所反映地问题很容易结合自己的认知经验来理解。

学生也是初次学习小说,比较感兴趣。

二、教学目标、重难点说明教材无论是细腻的人物刻画,还是巧妙的情节安排,还是深刻的主题揭示,都是值得学习、鉴赏和探讨的。

然而课只有四十分钟,注定要有所舍弃,注定要有所侧重。

我想,学生初次学习小说,是应该让其了解阅读小说的'基本方法,了解小说的三要素。

另外,读小说,不仅能得到艺术的享受,更应该能从中得到对社会、自然、人生的感悟。

2024年《我的叔叔于勒》公开课教案精选

2024年《我的叔叔于勒》公开课教案精选

2024年《我的叔叔于勒》公开课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的叔叔于勒》一课。

主要内容包括:研读课文,分析文本情节,理解作者对叔叔于勒的描绘及所反映的社会现象;通过具体事例,深入剖析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变化,探讨金钱至上的社会风气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文本情节,掌握小说的基本结构。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金钱至上观念的批判意识,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分析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变化的原因,理解小说反映的社会现象。

重点:掌握小说的基本结构,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道德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课文预习、笔记本、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亲情图片,引发学生对亲情的思考,进而导入本课。

2. 课文研读:a.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小说情节。

b.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分析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变化。

c. 小组讨论,探讨金钱至上的社会风气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3. 例题讲解:a. 请学生列举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变化的三个事例。

b. 分析这三个事例中,菲利普夫妇的态度是如何变化的。

4. 随堂练习:a. 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句子,描述菲利普夫妇的态度变化。

b. 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答案。

六、板书设计1. 课文《我的叔叔于勒》2. 中心思想:揭示金钱至上的社会风气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3. 重点内容: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变化的原因及影响。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你谈谈对菲利普夫妇态度变化的认识。

b. 结合实际,谈谈金钱至上的社会风气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2. 答案:a. 菲利普夫妇的态度变化反映了金钱至上的社会风气,使他们从亲情至上转变为金钱至上。

b. 金钱至上的社会风气容易导致人际关系的疏离,让人们失去对亲情的珍视。

《我的叔叔于勒》优秀教师教学设计(精选12篇)

《我的叔叔于勒》优秀教师教学设计(精选12篇)

《我的叔叔于勒》优秀教师教学设计《我的叔叔于勒》优秀教师教学设计(精选12篇)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我的叔叔于勒》优秀教师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的叔叔于勒》优秀教师教学设计篇1教学设想:《我的叔叔于勒》是法国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名篇。

要在教学中体现新的课程改革理念,就应当遵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通过学生触摸文本,感悟习得语言的精华后,进行个性化的阅读,结合交流、研讨和教师的点拨启发,去深层次、多角度地理解小说中的主题。

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允许是多元的。

”所以我的设想是在小说主题金钱说、虚荣说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做更深一步挖掘,要求学生抓住小说中人物的形象,提高学生的分析鉴赏品评能力,提升学生的人文品格,丰富学生的人文精神,摒弃传统教学中给人物贴标签的做法,真正地去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并做出合乎情理的评价。

在阅读鉴赏中,让学生认识到“人间自有真情在”,我们的社会并不都是弥漫着污浊的铜臭之气。

一、教学目标1、触摸文本,感悟语言的精华,品味作品精雕细啄的语言张力。

2、初步掌握运用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来揭示人物心理的方法。

3、个性化地鉴赏人物形象,二、教学重难点1、如何看待小说中的人物,提高分析鉴赏能力。

2、运用人物描写的方法,写片断短文。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1、导入新课学生齐背曹植的《七步诗》。

教师总结。

《七步诗》的内容是哥哥曹丕为了政治上的争权夺利而残酷迫害弟弟曹植。

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我的叔叔于勒》则由于弟弟在经济上的穷困潦倒致使手足形同陌路。

2、复述小说内容学生运用小说三要素,结合于勒在三个不同时期,菲利普夫妇的态度变化。

教师适时板书:败——恐怖(祸水)富——希望(福星)(语言、动作、神态)穷——恐怖(仇恨)3、触摸文本、感悟语言圈画出文中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称呼的词语,结合于勒的两封信,你认为于勒是怎样的一个人?学生自读、圈画、讨论。

《我的叔叔于勒》公开课教学设计

《我的叔叔于勒》公开课教学设计

《我的叔叔于勒》公开课教学设计《我的叔叔于勒》公开课教学设计(精选5篇)知识与能力:1、把握小说人物形象及其作用,学习本文细致地描写人物内心世界,对人物作个性化描写的方法。

2、品评小说的语言,提高实际的语言运用能力。

过程与方法:l、诵读法莫泊桑的小说语言简洁明快,幽默机智。

课文在技巧的运用上很出色,如人物的心理描写、悬念的运用、情节的安排等方面。

指导学生表情朗读或分角色朗读,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分析人物的语言、行动和表情是如何揭示心理活动和刻画人物性格的。

课堂教学以朗读揣摩为主。

2、探究讨论法这篇小说的内蕴很丰富,在组织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创设情境,激活学生思维,主动质疑问难,合作探究以释疑,培养解读小说的能力。

1、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提高道德观念。

2、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对小说题材接触过一些,对三要素的内容有所了解,但是理解分析、鉴赏文章主题和写作手法远没有形成系统,感性多,理性少。

所以调动他们已有的生活积累,引导学生积极阅读,体验感知,思考领悟,提高他们的品味鉴赏能力。

3、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从多方面刻画人物形象,以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的丰富内蕴。

4、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同学们!前几年,大街小巷流行着一首《流浪歌》,大家想听吗?(播放歌曲)歌听完了,可一个愁苦、孤独的浪子形象却留在了我们的脑海中,让我们不由得产生怜悯之情,是啊!家是温馨的港湾,流浪的心多么渴望这个港湾的慰藉啊!可有这样一个浪子,在外流浪多年,当家人遇到他时,不但不接受他,反而还骂他,什么原因呢?大家想不想了解这个故事?这个故事说它远,它发生在遥远的19世纪的欧洲,说它近,它就在我们眼前,请大家打开课本,这个故事的名字叫《我的叔叔于勒》。

二、检查预习1、读准生字音。

(幻灯片出示生字)2、作者介绍莫泊桑(1850—1893)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着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初三上册语文《我的叔叔于勒》教案5篇

初三上册语文《我的叔叔于勒》教案5篇

初三上册语文《我的叔叔于勒》教案5篇初三上册语文《我的叔叔于勒》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分析小说人物形象,探究小说的主题。

2过程与方法: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学习本文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外貌等刻画人物性格的写法,进而揭示小说的主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

【教学重点】把握小说中菲利普夫妇的主要性格特征。

【教学难点】多角度探究小说的主题。

【教学方法】开放性与启发诱导式。

【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猜测质疑1让学生用一个字来概括画面的内容。

2体会文中两处环境描写的作用。

3导入:概括你阅读小说的以有知识,你认为本节课我们应该探究什么问题?就这篇小说你还有何疑问?二梳理问题,分析小说人物形象学生大胆猜测与质疑。

将问题分类,按由主到次的顺序解决。

菲利普夫妇:自私虚伪……于勒:生活贫困狼狈不堪“我”:善良有同情心,没被金钱腐蚀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前后不同的态度说明了什么?三探究小说主题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及小人物的辛酸,表达了作者渴望真诚平等的人际关系。

四拓展延伸设计两道习题:(考察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训练学生基本语文能力)1教师根据课文内容出一则上联“十年苦盼天涯咫尺亲人好似摇钱树”,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对出一则下联。

2假如在船上遇见的于勒是一个百万富翁,菲利普夫妇又该如何表现?让学生尝试即兴创作并表演课本剧。

五布置作业1选作题:请学生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接着续写小说的结尾。

(激发学生想象,让学生能结合人物自身的性格特点进行创造性的发挥,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

)2必做题:要求学生每人课外至少阅读莫泊桑的一篇小说,如《项链》《羊脂球》等。

两周后开莫泊桑的读书报告会。

(有针对性的训练学生的写作,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进一步整体感知莫泊桑小说的艺术魅力。

)初三上册语文《我的叔叔于勒》教案【篇2】教学目标:1了解本文巧妙的构思及曲折的情节;2学习通过表情行动心理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的手法;3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阅读:15我的叔叔于勒》公开课教案_1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阅读:15我的叔叔于勒》公开课教案_1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文章主题。

2、认识19世纪法国社会状况,摒弃虚荣心,提高道德观念。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从多角度刻画人物形象的妙处教学难点:理解小说表现的主题思想。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由作家白落梅的“世间的所有相遇都是久别重逢”导入。

二,讲授新课(一)跳读课文, 初识人物。

十年思盼,天涯咫尺,同胞好似摇钱树。

一朝相逢,咫尺天涯,骨肉恰如陌生人。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副对联概括的是莫泊桑的短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的故事情节。

小说集中写了发生在菲利普一家人身上的苦乐故事。

你们觉得这一家人生活的怎么样?文中有没有相应的词语可以归纳?讨论:你认为小说中的人物都有哪些痛苦的事?1、有人认为于勒痛苦。

理由是:小人物的辛酸(虽然早年糟蹋钱,但是中年后的于勒改变了,可最终还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艰辛和窘迫,不想拖累人,还想保留一点点的自尊,不被亲人重视。

没有亲人没有朋友,茕茕孑立十分痛苦。

)2、也有人为二姐、二姐夫痛苦。

理由是:第18段,他也是金钱的奴隶,也许并不爱二姐,跟一个自己不爱的人结婚也挺痛苦的。

3、有人认为菲利普夫妇痛苦。

理由是:⑴、物质方面:贫困。

⑵、精神方面:贫乏。

①菲利普夫妇有梦想吗?从哪里看出来?(第3、16、22段。

生活在社会底层,作为社会底层小人物,生活拮据,却又向往上流社会的生活。

)②谁是他的希望?(第3段。

于勒成为全家人的希望)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

有梦想也如同没梦想。

还是痛苦。

③读一读父亲永不变更的话,盼望于勒。

分析“惊喜”一词。

惊喜什么?是见到阔别十年的弟弟而惊喜,还是发财归来的于勒能使家庭境况改变而惊喜?)盼了多少年?有盼头就有希望,思盼太久,一直盼都没盼来就痛苦了。

④最后盼来于勒了吗?(船头巧遇,终于盼来的是近乎乞丐的于勒,不是惊喜却是惊吓,把菲利普一家所有的梦想,所有的期盼击得粉碎。

)。

小结:拨开金钱的面纱我们看到了菲利普一家人的的辛酸,忙忙碌碌都是为了摆脱物质的贫困,而精神的贫乏是最为可悲的。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16课 《我的叔叔于勒》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16课 《我的叔叔于勒》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6课《我的叔叔于勒》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感知故事内容,梳理小说故事情节。

2.赏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分析人物形象。

3.思读课文,探究小说主人公及多元主题。

培养学生正确的金钱观、亲情观。

教学重难点:重点:1.赏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分析人物形象。

2.思读课文,探究小说主人公及多元主题。

难点:思读课文,探究小说主人公及多元主题。

培养学生正确的金钱观、亲情观。

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由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导入:同学们知道世界四大短篇小说巨匠吗(世界四大短篇小说巨匠是: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美国的欧·亨利和美国的马克·吐温。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法国莫泊桑的短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领略他的精彩之处。

二、【任务一】预习成果展示与交流1.作者简介莫泊桑(1850-1893),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1880年完成了《羊脂球》的创作,轰动了法国文坛。

许多作品流传甚广,尤其是短篇小说,使他成为一代短篇小说巨匠。

长篇小说有《漂亮朋友》等;短篇小说有《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等。

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地讽刺和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尤其是在资产阶级思想腐蚀下的人们精神的堕落。

2.故事背景《我的叔叔于勒》写于1883年,是莫泊桑前期的作品。

当时的法国资产阶级不仅和工人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激烈,而且也和小资产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激烈起来。

小资产阶级贫困破产已成为普遍的社会问题。

一部分不甘心破产的小资产阶级成员,纷纷踏上了漂洋过海的险途,企望在美洲、亚洲甚至非洲闯出一条大发横财的生路,梦想着有朝一日腰缠万贯荣归故里。

本篇小说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写出来的。

3.理解词义拮据:手头紧,经济状况不好。

与日俱增: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长。

十拿九稳:形容很有把握。

褴褛:形容衣服破烂。

文雅:(言谈、举止)温和有礼,不粗俗。

初中九年级语文上册《我的叔叔于勒》优质教案

初中九年级语文上册《我的叔叔于勒》优质教案

初中九年级语文上册《我的叔叔于勒》优质教案3篇初中九年级语文上册《我的叔叔于勒》优质教案一教学目的知识目标:1、学习小说通过人物语言、行动、表情揭示人物心理、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3、认识资本主义社会金钱关系的丑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4、体会巧妙的构思,掌握曲折的情节。

能力目标:1、学习运用个性化描写及对比手法刻画人物。

2、把握小说的情节构思,锻炼创造性思维。

德育目标:认识19世纪法国社会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摒弃虚荣心,提高道德观念。

教学重点1、理解通过人物语言行动表情揭示人物心理、刻画人物性格的写法。

理解课文从多角度刻画人物形象,运用对比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

2、体会巧妙的构思,掌握曲折的情节。

教学难点1、对小说主人公的判断。

2、悬念的铺排,构思的巧妙,主题的分析。

教学准备幻灯片或小黑板教学时间四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利用名言导入:金钱能够影响到人与人的关系,这不仅在过去、在国外,即使在现在、在我们周围,也是一个深刻的社会问题。

关于金钱对资本主义社会人际关系的影响,马克思、恩格斯曾有两段精彩的论述。

“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

”“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别的联系了。

”“货币能使各种冰炭难容的人亲密起来,迫使势不两立的人互相亲吻。

”由这两段可看出,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什么关系呢?生答:纯粹的金钱关系。

金钱能使水火难容、势不两立的人亲密起来,同样,也能使亲密无间的人如同陌路。

这节课我们就来看一个“嫌贫爱富”的故事。

二、导学导读1、板书课题;简介作者(P168)莫泊桑(Maupassant 1850~1893)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一生创作了6部长篇小说和356多篇中短篇小说,他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一生》、《漂亮朋友》;短篇小说《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羊脂球》等。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课文《我的叔叔于勒》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课文《我的叔叔于勒》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我的叔叔于勒》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我的叔叔于勒》的故事情节,掌握文中的关键词汇和表达手法,学习短篇小说的阅读和分析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角色扮演、情感体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批判性思维和情感共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课文学习,激发学生对家庭关系的思考,培养他们对人性复杂性的理解和同情。

教学重点:莫泊桑在《我的叔叔于勒》中所描绘的家庭关系和社会阶层的冲突。

学生对小说主题的深入理解和情感体验。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小说中复杂的人物心理和社会背景。

引导学生将小说中的主题与现代社会和个人生活经验相结合,进行深入思考。

作者简介:居伊·德·莫泊桑:法国著名小说家,以其犀利的社会观察和深刻的心理描写著称。

教学准备:《我的叔叔于勒》课文PPT课件,包含莫泊桑的生平简介、《我的叔叔于勒》的文学特点和相关历史背景。

与小说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资料,如19世纪法国社会风貌、家庭生活场景等。

学生作业本、笔、角色扮演卡片、小组讨论记录表、“我的家庭故事”写作卡片。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5分钟)1. 展示19世纪法国社会风貌的图片或视频,简要介绍当时的社会背景。

2. 通过视觉资料,激发学生对《我的叔叔于勒》的兴趣和好奇心。

课文学习(20分钟)1. 作者介绍:详细介绍莫泊桑的生平和《我的叔叔于勒》的创作背景,为理解课文内容提供背景。

2. 朗读课文:请几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注意语调和情感表达。

3. 生字新词:解释文中的重要词汇,确保学生理解并能正确使用。

4. 内容理解:引导学生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讨论莫泊桑对家庭关系和社会阶层冲突的描绘。

深入探讨(15分钟)1. 人物心理: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探讨他们的心理活动和社会行为。

2. 主题思考:讨论小说的主题,如家庭关系、社会阶层、人性的复杂性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主题在现代社会的意义。

互动活动(20分钟)1.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每组选择小说中的一个场景进行角色扮演,深入体验人物的心理和行为。

第16课《我的叔叔于勒》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16课《我的叔叔于勒》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16课《我的叔叔于勒》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理解小说内容,把握故事情节。

2. 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主题。

3.学习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揭示人物心理的方法。

4.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主题。

2. 教学难点:学习通过人物描写来揭示人物心理的方法,培养学生对社会现实的思考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亲情是非常珍贵的情感。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亲情也可能会受到金钱等因素的影响。

今天,我们将学习法国作家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1. 作者简介莫泊桑(1850—1893),19世纪后半叶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与俄国契诃夫和美国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项链》《羊脂球》和《我的叔叔于勒》等,长篇小说《一生》《漂亮朋友》等。

2. 背景链接当时的法国,资产阶级不仅和工人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激烈,而且也和小资产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激烈起来。

小资产阶级贫困破产已成为普遍的社会问题。

一部分不甘心破产的小资产阶级成员,纷纷踏上了漂洋过海的险途,企望在美洲、亚洲甚至非洲闯出一条大发横财的生路,梦想着有朝一日腰缠万贯荣归故里。

三、字词积累1. 出示下列词语,让学生认读:拮据(jiéjū)、端详(duān xiáng)、十拿九稳、褴褛(l án lǚ)、与日俱增、张皇、狼狈、阔绰(chuò) 、迟疑不决、莫名其妙2. 让学生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1)拮据:手头紧,经济境况不好。

(2)端详:仔细地看。

(3)十拿九稳:比喻很有把握。

(4)褴褛:(衣服)破烂。

(5)与日俱增: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长。

(6)张皇:惊慌;慌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叔叔于勒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阔绰、拟定、栈桥”等字词的音形义。

2.理解全文内容,理解主题思想。

过程与方法
1.学会从多种角度,梳理小说的情节结构。

2.把握这篇小说的主要内容和人物形象。

3.理解人物的心理描写、悬念的运用、情节的安排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文主题的理解,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价值观和人生观。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把握这篇小说的主要内容和人物形象。

2、理解人物的心理描写、悬念的运用、情节的安排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
学会从多个角度对这篇小说的主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表达兄弟情深的成语,比如:情同手足、手足之情、难兄难弟、八拜之交、两肋插刀、肝胆相照、患难与共、有福同享、同盘而食、刎颈之交、连枝带叶、风雨同舟、让枣推梨、伯歌季舞、亲密无间……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与兄弟感情有关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体会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兄弟之情是怎样的。

二、自主预习
1.背景资料
居伊•德•莫泊桑(1850—1893),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1880年完成了《羊脂球》的创作,轰动了法国文坛。

以后离职从事专门的文学创作,并拜福楼拜为师。

10年间他写了300多个短篇和6个长篇,其中许多作品流传久远,尤其是短篇小说,使他成为一代短篇小说巨匠。

长篇小说有《一生》《漂亮朋友》(《俊友》)等;中短篇小说有《菲菲小姐》《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等。

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地讽刺和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尤其是在资产阶级思想腐蚀下的人们精神的堕落。

2.检查预习
(1)订正字音
阔绰.(chuò)拟.定(nǐ)栈.桥(zhàn)拮据
..(ji
éjù)牡蛎
..(mǔlì)
别墅.(shù)撬.开(qiào)煞.白(shà)诧.异(ch
à)褴褛
..(lánlǚ)
更.加(gèng) 呕吐.(tù)
(2)词语释义
褴褛:(衣服)破烂。

阔绰:排场大,生活奢侈。

煞白:本文指由于恐惧、愤怒等原因,面色极白,没有血色。

狼狈不堪:困顿、窘迫得不能忍受。

形容非常窘迫的样子。

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

三、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
1.你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篇小说的主要内容吗?
答案示例:小说描写的是“我”的叔叔于勒不仅挥霍尽自己应得的财产,还大大占用了父亲应得的那一部分遗产,父亲只好打发于勒到美洲去了。

没想到于勒竟发了财,而且来信说要赔偿父亲的损失,于是贫困中的“我们”一家日夜盼望于勒归来,二姐还借此促成了婚事。

在一家人去哲尔赛岛旅游时,在船上遇到沦为穷水手的于勒。

大家的希望变为失望,母亲大骂于勒,最后“我们”远远地躲开了于勒。

2.小说的故事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你能将这篇小说的情节划分为这四部分吗?
答案示例:开端(1—4):盼望于勒。

发展(5—19):夸赞于勒。

高潮(20—47):巧遇于勒。

结局(48—49):躲避于勒。

(二)研读分析
1.小说围绕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变化,展开曲折的情节。

试根据下面的提示,从多种角度,梳理一下课文的情节结构。

原因→结果(逻辑)
期待→破灭(心理)
开端→发展→高潮(情节发展)
悬念→结局(技巧)
答案示例:于勒挥霍家产,被送到海外。

菲利普一家因于勒的挥霍陷入困境。

菲利普一家等待在海外发财的于勒归来解困。

于勒破产成了穷光蛋。

菲利普夫妇弃他而去。

(逻辑)
于勒发财,菲利普一家盼望于勒归来解困。

于勒成了穷光蛋,希望破灭了。

(心理)
菲利普一家因于勒的挥霍陷入困境。

菲利普一家等待在海外发财的于勒归来解困。

船上发现于勒破产成了穷光蛋。

菲利普夫妇弃他而去。

(情节发展)菲利普一家等待于勒归来,为什么?于勒在海外发财了。

不料于勒成了穷光蛋,菲利普夫妇失望怨恨而归。

(技巧)
2.通过对故事情节的梳理,你能理解这篇小说的线索吗?
答案示例:这篇文章有两条线索:明线是菲利普夫妇对待于勒的态度;暗线是于勒的贫富变化。

第二课时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分析小说的内容,我们看出文中人物的变化很大,那他们具体是怎样变化的?为什么这样变化呢?请大家跳读文章,找出描写人物的语句,结合下面问题探究人物的前后变化。

二、合作探究
1.突破重难
(1)小说中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称呼是不断变化的,你能找出他们是如何变化的,以及他们是围绕什么变化的吗?请把下列表格补充完整。

(2)品析菲利普夫妇在意外遇到于勒时各自的言行神态,探讨他们遇到于
勒时的心情、态度是怎样的?
结合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可以看出遇到于勒时,菲利普夫妇极度失望,担心、害怕,恐怕于勒认出自己,憎恨于勒骗了自己。

(3)通过小说的细节描写,我们可以看出菲利普夫妇是怎样的人物形象?
答案示例:菲利普夫妇是很典型的小市民形象,他们自私贪婪、唯利是图、冷酷无情、嫌贫爱富。

菲利普还爱慕虚荣,菲利普太太(克拉丽丝)小气精明、临乱不慌、刻薄泼辣。

(4)文中的于勒、“我”有怎样的特点?
答案示例:于勒:原来是一个行为不端,糟蹋钱的人。

后来有钱时知恩图报。

最后落魄时,是一个自食其力的人。

若瑟夫:真诚,善良,纯洁,有同情心。

2.写法探究
这篇小说除了叙事手法、运用生动形象的细节描写外,在写作手法方面还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答案示例:(1)以小见大。

从家庭琐事中“开掘出不寻常的社会意义”。

(2)设置悬念。

前四段倒叙,设置悬念。

文章第三段说“只要一看见从远方回来的大海船进口来,父亲总要说他那句永不变更的话:‘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父亲为什么会这样说呢?设置了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3)作品贯穿着两条线索。

明线是菲利普夫妇等对于勒的逐、盼、遇、躲,暗线是于勒的沦落、暴发、再沦落,双线并行。

(4)对比手法。

文中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前后对比,“我”与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对比等。

3.主题理解
(1)结合全文进行合作讨论: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示例: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发生变化的原因可能有多方面:
①菲利普夫妇很穷,怕于勒再来拖累他们;通过下面语句可以看出来:“并不是有钱的人家,也就是刚刚够生活罢了。

”“我母亲对我们的拮据生活感到非常痛苦。

”“别叫这个小子又回来吃咱们!”“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


②骨肉关系也要以金钱来衡量;通过下面语句看出来:“于勒,大家都认为分文不值的于勒,一下子成了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

”“只要这个好心的于勒一回来,我们的境况就不同了。

他可真算得一个有办法的人。

”“她没再往下说,因为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


③虚荣心,怕女婿和其他人看不起自己;从虽然很穷,“可是每星期日,我们都要衣冠整齐地到海边栈桥上去散步”,“父亲是被这种高贵的吃法打动了”“我总认为这个青年之所以不再迟疑而下决心求婚,是因为有一天晚上我们给他看了于勒叔叔的信”可看出菲利普夫妇比较虚荣,现在于勒又穷又老,所以怕女婿和其他人看不起自己。

④其他原因。

……
(2)作者要通过这篇小说来反映怎样的社会现实呢?
答案示例:①资本主义社会中异化的人和人的关系。

菲利普为什么不肯和亲弟弟相认?是因为金钱的作用。

这样残酷的情景,是资本主义金钱至上社会的现实概括。

②小人物生活的辛酸。

从菲利普夫妇立场看,菲利普一家不得不忍受生活的艰辛,因为贫困,女儿出嫁都成了问题,于勒发财的消息,成了他们摆脱窘迫生活的唯一救命稻草,是他们生活的精神支柱。

后来他们遇见了穷困潦倒的于勒,挣扎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为了生活,只能丢失亲情。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篇小说以小见大,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对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前后态度进行了鲜明的对比,勾勒出一幅19世纪后半叶法国小市民生活的剪影。

让我们体会到资本主义社会中异化的人和人的关系,和小人物生活的辛酸。

对照我们现在的舒适生活,希望我们珍惜幸福生活,珍惜亲情。

四、练习设计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五、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