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面试说课稿《声音的传播》
教师招聘《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说课稿-物理学科
教师招聘《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说课稿-物理学科《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各位考官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下面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来说一说我的设计。
一、说教材(过渡句)首先来说一说我对教材的理解。
声是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物理现象,本章讲述的是一些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有关的声学初步知识。
本章教材在整个初中阶段物理知识中虽不是重点,但从新课程标准要求来看,本章教材对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合作意识以及科学探究精神等都有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课题研究的是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从知识和技能上应该掌握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和声速三个问题。
为了体现“从物理走向生活”和“物理现象就在我们身边”的新课程理念,教材中设计了一些探究性实验。
二、说学情(过渡语)合理的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因此要切实做好学情分析,了解学生。
接下来我将对学情进行分析:声的产生和传播的物理原理比较抽象,不易为学生所认识,八年级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还是以具体的、形象的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分析归纳能力等相对薄弱,因此在教学中可通过一些简单的、现象明显的实验,来演示声的产生与传播过程,使学生了解声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另外,学生在这之前已经学习过速度,这对学生学习本节课“声速”部分是十分有益的。
三、说教学目标(过渡语)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等实验,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交流和合作的意识。
四、说教学重难点(过渡语)明确了教学目标,本课的重、难点就显而易见了,我的教学重难点是:【重点】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声音的传播》 说课稿
《声音的传播》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声音的传播》。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声音的传播》是人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单元中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的学习是在学生已经对声音有了初步的认识和感受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对声音传播方式和介质的探究,为后续学习声音的特性、声的利用等知识奠定基础。
教材以活动和问题引导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通过实验、观察、分析等方法,让学生逐步了解声音传播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二、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的阶段。
他们在生活中已经对声音有了一定的感受和体验,但对于声音传播的原理和特点还缺乏系统的认识。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简单的实验操作能力,但在思维的逻辑性和科学性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培养和引导。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目标知道声音能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
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2、科学探究目标通过实验探究,能描述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现象。
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设计并实施简单的对比实验,研究声音传播的条件。
3、科学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在实验探究中的合作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热情。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声音传播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科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知道声音能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教学难点:设计并实施对比实验,探究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效果。
五、教学方法为了达成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实验探究法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获取直接经验,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
2、问题引导法通过提出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声音的传播》说课稿
《声音的传播》说课稿《声音的传播》说课稿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
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声音的传播》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声音的传播》说课稿1一、说课标解读我说课的课题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新教材)第2章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对本课题新课标的要求是,通过实验,认识声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这一方面给我们指定了通过什么方式来让学生学习声的问题;另一方面给我们指定了主要学习声的哪些方面的问题。
二、说教材分析声是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物理现象,本章讲述的是一些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有关的声学初步知识。
本章教材在整个初中阶段物理知识中虽不是重点,但从新课程标准要求来看,本章教材对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合作意识以及科学探究精神等都有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课题研究的是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从知识和技能上应该掌握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和声速三个问题。
为了体现“从物理走向生活”和“物理现象就在我们身边”的新课程理念,教材中设计了一些探究性实验。
三、说学情分析声的产生和传播的物理原理比较抽象,不易为学生所认识,八年级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还是以具体的、形象的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分析归纳能力等相对薄弱,因此在教学中可通过一些简单的、现象明显的实验,演示声的产生与传播过程,使学生了解声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另外,学生在这之前已经经历过速度的学习,这对学生学习本节课“声速”部分是十分有益的。
四、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等实验,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交流和合作的意识。
《声音的传播》 说课稿
《声音的传播》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声音的传播》。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声音的传播》是初中物理声学部分的重要内容,它既是对声音产生的进一步延伸,也为后续学习声音的特性、声的利用等知识奠定了基础。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声音传播的条件、介质的种类以及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等内容。
教材首先通过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水中的鱼能听到岸上的声音,引出声音传播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身体验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从而得出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的结论。
接着,教材介绍了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并给出了一些常见介质中的声速数据。
最后,教材还安排了一些拓展性的内容,如回声的产生和应用,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声音传播的理解。
二、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对声音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但对于声音的传播还缺乏系统的了解。
这个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动手实验,但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对一些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和观察分析来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探究精神。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2)了解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的传播速度大小关系。
(3)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声音传播有关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2)通过对生活中声音传播现象的分析,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2)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声音的传播》说课稿
《声音的传播》说课稿各位xx大家好,我是xx号考生。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声音的传播》。
新课标提倡,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一切教学活动的开展都要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首先来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声音的传播》是科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第5课的内容,这一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声音的大小、高低以及产生的原因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教材呈现的两个活动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声音的传播方式。
二、说学情在教学过程中,想要更好的因材施教,就要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
我所面对的四年级学生,他们经过一年的学习,对科学已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学生考虑问题不深入,逻辑性思维不强,实验操作能力也有待提高,所以在本课当中我将通过活动引导学生,让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进一步提升科学探究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将教学目标设计如下:1.知识与技能:知道声音是通过物体以波的形式进行传播的;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学会描述实验过程和现象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从实验中获取事实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四、说教学重难点在教学目标的实现过程中,我将教学重点设置为:重点:理解声音是需要通过物质进行传播的。
难点:知道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
五、说教学方法为了体现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我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讲授法,小组合作法,实验探究法,课堂讨论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在看看、想想、做做中掌握知识。
六、说教学用具为了更好的完成本课目标,我将在每个小组准备土电话、1米唱的铝箔条、木质米尺、棉线、尼龙绳以及实验记录表进行实验活动。
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声音《声音的传播》教师招聘面试试讲教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模板
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声音《声音的传播》教师招聘面试试讲教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模板1教学目标科学概念: 声音是通过物体以波的形式,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
声音可以通过物体传播,不同物体传播声音的能力不同。
过程与方法: 借助实验和想象,对声音传播的方式进行描述。
设计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实验,对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现象进行比较。
通过对验证结果分析,获取不断完善的证据验证猜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从实验中获取事实是认识世界基本方法。
形成不断完善验证方式获取更为可靠证据来解释世界的意识。
2学情分析1.学生通过前几课的学习,已经知道声音是由振动产生。
但对于声音是用什么方式传播和在不同物体中传播能力不同,学生的前概念较少。
通过课前调查发现学生对本课的前认知也仅限于人与人之间的讲话声通过空气来传播。
人在空气中、水中听到的声音是不一样的等。
根据学生已有知识,本课引入我以教师讲课声怎么样传到学生耳朵里面展开猜测,进而验证空气能否传播声音。
2.对于“毛线、金属线、塑料线”传播声音能力不同学生通过听四种不同的土电话分别传声来获取证据,但实验过程中证据区别不够明显,每个组获取证据也有所差异。
所以在本环节教学中除了引导学生不断完善验证方式,科学验证方法外,还要引导学生利用新的形式、新的器材来获取更为直观,更为可靠的证据来验证猜测。
3.声音通过声波传播。
声波对于学生来说看不见,摸不着。
学生对声波概念的建构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教师通过水滴滴落水面产生的波纹、音叉敲击后放置水面产生水波,让学生在声音传播方式、水波形状之间建立联系。
并根据联系展开想象,利用现象迁移和推理形成和建构声波概念。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对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情况通过多层次、多方式验证活动获取更可靠的证据来验证猜测。
教学难点:借助实验、视频、图片,利用想象和推测,对声音的传播方式进行描述。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声音的传播》说课稿
《声音的传播》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大家好!我所准备的这堂实验课选自科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五课,课题为“声音的传播”。
本课是在学生了解了声音的大小、高低、产生的原因等基础上进一步指导学生探究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体,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的。
教学时,我先采用一个小游戏:打“土电话”(出示实验1课件)。
通过活动,调动学生的兴趣,同时引出本课所要学习的知识:声音是怎样传播的,导入新课。
再结合本单元第二课所接触过的实验:用敲击过的音叉接触水面,音叉振动引起了水的波动,指导学生动手实验。
强调这次实验的重点是要仔细观察水面是如何波动的,把它描述出来。
老师结合学生的描述,得出结论: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止痒通过物质,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的(出示文字)。
然后进一步设疑:声音在所有的物体中都可以传播吗?引出第二个实验: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
实验时,先出示实验材料,让学生猜想一下是不是声音在这些材料中都能传播,哪种材料传播声音的效果更好。
之后,再让学生讨论用以上材料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声音在这些不同材料中的传播情况不同。
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老师先进行演示实验(出示实验2课件),让全班同学观察,将实验结果填入表格(出示表格),再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研究其它不同材料传播声音的情况。
试验过后结合生活实际,说说声音的传播在生活中有哪些运用,老师介绍“声纳捕鱼”(出示图片)。
最后以“玻璃罩中的小闹钟”作为拓展延伸,讨论小闹钟的声音是如何进入到耳朵的,并思考:抽取玻璃罩中的空气能否听到声音,试着说理由。
本次实验课学生能利用实验,通过观察、描述,理解声音是通过物体以波的形式,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的,并借助实验和想象,探究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情况。
本次实验课,我将第二部分研究“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进行实验创新。
声音的传播说课稿
《声音的传播》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早上好!我是03号考生。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声音的传播》。
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方法和说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分别进行阐述。
首先说教材,《声音的传播》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四(上)第三单元《奇妙的声音王国》的第二课。
是在学生了解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原因基础上进一步指导学生探究声音能在气体、固体、液体中传播以及认识声音传播的方向,通过本节课的探究,可以为今后学习有关于“声”方面的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次,说学情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是声音传播的条件,这是本课教学的中心环节。
学生联系生活会有一些肤浅的认识,而对于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学生就知之甚少了,所以通过实验探究声音的传播条件和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效果的差异是本课的关键所在。
本课对教材结构和内容的分析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声音能在沙、水、空气或其他物质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即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不同的介质的传声效果不同。
2、知道声音可以向各个方向传播。
过程与方法:1、能够对声音的传播方向作出假设,并设计出合理的实验,找到问题的答案。
2、会按步骤实施实验计划,仔细观察,认真比较。
会给传声效果排序。
3、能通过动手实践活动探究阻碍声音传播的方法。
4、运用类比的方法了解声音传播的方式:声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观察、实验、假设、资料在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2、理解科学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
3、学习安静地做声学实验。
教学重点、难点:声音是如何传播的是认识声现象本质所必须掌握的知识,从教材的安排及教学目标的要求上看,它应是本节课的重点。
声音的传播需依赖一定的物质,这在现实生活中很难直接感受到,它需要借助于实验及推理分析才能得出。
由于实验本身的局限性,小学生理解、推理及想象能力又相对薄弱,我认为本节的难点,应是理解声音的传播必须依赖于一定的物质。
二、说学生学生年龄特点分析:三、四年级孩子大脑发育趋于成熟,研究表明,人脑在10岁之前发育速度最快,12岁左右脑重已经与成人相当,思维发展水平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声音的传播说课稿
声音的传播说课稿声音的传播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自然教材第八册第17课《声音的传播》。
根据课标中要求,在高年级段要求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学习模拟实验和设计简单的实验,着重培养他们的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发展他们的想象能力和创造精神。
本课是继《声音的产生》之后继续让学生探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从能力培养看,属于“分析综合能力”的系列。
课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指导学生认识声音在气体、固体、液体中都能传播。
第二部分指导学生认识声音在物体中是怎样传播的。
通过本节课的探究,可以为今后学习有关于“声”方面的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会初步做实验的能力,能够关注生活中的一些显著科学事物和现象,但学生在性别、兴趣、文化背景等方面存在差异。
我所教的四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自学能力强、动手操作能力强,愿意合作。
针对这种情况,我在设计本节课的时候,充分挖掘学生这一方面的潜能。
三、教学目标及确立教学目标的依据根据课标中的建议,结合三维目标确定本节课的目标是:(1)通过本课学习探究,学生能够理解声音在气体、固体、液体中都能传播。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设计并会做物体传声的实验)和分析综合能力(运用分析综合的方法,认识声音传播的三种途径)。
(3)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对科学一丝不苟的认真态度。
我在教学目标的确定,力求达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紧密结合。
因此我把学生通过设计和亲自实验,理解声音在气体、固体、液体中都能传播确定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向周围传播确定为本节课的难点。
所以本节课的教学关键点是学生设计并会做物体传声的实验。
四、教法、学法、评价方式本节课我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思维为主线”的原则贯穿教学始终,跳出教材对教学的束缚,并采用直观演示法、分组合作实验法,在某些环节辅助以一些常规教学法,如谈话法、讨论法等,并创建多元化的课堂评价机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以激励性的评价语言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并引导学生自评互评,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声音的传播的说课稿10篇
声音的传播的说课稿10篇声音的传播的说课稿篇1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5分钟)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了声音的世界里,在我们的周围有各种各样的声音──优美动听的音乐令我们心旷神怡,可恶的噪声却可能干扰我们正常的学习、生活,使我们心情烦躁。
大家想不想了解一些有关声音的知识呢?好,那么就请允许我做一名导游,伴随同学们来探究声音知识的宝库吧!通过Windows操作系统自带的媒体播放机播放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向学生展示乐曲的波形图,使学生感到惊奇;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一些常见的声音,请学生思考这些声音都是由什么物体发出的,从而使学生产生疑问,活跃思维。
接下来,再通过声波枪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从而顺利引入新课。
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和各种各样的声音打交道,但是,你可能不会想到,声音居然会和现代战争中的高科技联系在一起。
目前,美国加州的一家公司已经成功研制出一种新式武器──声波枪,它可不是普通的枪,因为它发射的不是子弹,而是一种能量强大的声波,而且它专门用来袭击人类,被袭击者往往会感到胸闷、头痛、休克甚至死亡。
如果说机枪大炮来得更光明磊落的话,声波枪则显得有些暗箭伤人。
为什么呢?因为声波枪所发射的声波不在我们人耳的听力范围之中,它看不到、听不见也摸不着,来去无踪。
不知道同学们听到这则消息后心里会不会感到紧张?我们暂且不去考虑美国人要拿声波枪去对付谁,但是,面对可能到来的伤害,我们能够束手无策吗?大家有没有防御声波枪的好办法?作为十几岁的初中生,我们还没有能力去主动进攻,那么,我们今天就象科学家一样去探究一下防御声波枪的好办法。
这时,便将学生带入了一个有趣的物理情境。
教师接着提示:《孙子兵法》上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声波枪如此厉害,要想有效地防御它,我们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声波?声波是怎样产生的?它又是如何传播到我们身边来的?板书: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二、实验探究讲解新课(35分钟)1、通过探索性活动探究声音的产生(7分钟)这个活动过程分三个步骤进行:探索性活动──小结──事例交流。
声音的传播说课稿
声音的传播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涉及到声音的传播,是初二物理课本上的第三章内容,共分为二十四学时。
本次讲解涉及到声音的传播方式、速度、介质,以及声音的反射、折射和干涉等内容。
整个教材旨在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解析声音传播的规律,让学生掌握声音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验精神。
二、教学目的1. 能够掌握声音的传播方式以及传播速度。
2. 能够理解声音传播的基本原理,如反射、折射和干涉。
3. 能够应用声音传播的知识,解释生活中实际应用场景。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 声音的传播方式通过图片和视频的展示,讲解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传播方式,让学生区分不同介质中声音的传播特点。
2. 声音的传播速度通过与光速的比较和实验的演示,让学生掌握声音传播速度概念和公式,帮助学生理解声音传播速度与介质密度、弹性模量的关系。
3. 声音的反射和折射通过实验演示和课件讲解,让学生理解声波的反射和折射原理,并通过生活中具体例子说明反射和折射对声音传播的影响。
4. 声音的干涉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干涉现象,理解声波的干涉现象原理。
5. 生活中的应用通过与学生互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如海豚定位、超声波探测器等实际应用场景。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内容较为多元,有传播、速度和原理等多个方面,并且涉及到具体的实验和应用场景,因此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对不同方面的内容有全面的了解。
难点是要让学生理解声音传播的原理和公式,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场景中。
五、教学手段本节课的教学手段主要包括:高清图片和视频、PPT演示、实验演示、互动讨论、案例分析等,旨在让学生对声音传播有更深刻的理解。
六、教学安排本节课分为三个部分,每个部分的内容和时间如下:1. 声音的传播方式(20分钟):通过图片和视频的展示,讲解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传播方式。
2. 声音的传播速度、反射和折射(40分钟):通过实验演示和课件讲解,让学生掌握声音传播速度概念和公式,理解声波的反射和折射原理,以及反射和折射对声音传播的影响。
声音的传播说课稿
声音的传播说课稿一、教学背景本次课程是高一英语听力课程中的一节,属于第一单元“听力基础训练”。
学生已经学过英语基本发音规则和音标,并且已经进行了一定的听力训练。
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教授学生如何通过声音来理解文章的意思。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材来源于高一英语课本中的听力材料。
材料是一篇短文,内容是讲述一次旅行的经历。
文章中涉及到了一些地理和文化知识,需要学生通过听力来理解文章的意思。
三、教学目标1.学习如何通过声音来理解文章的意思;2.掌握一些听力技巧,如预测、推测、判断等;3.提高听力水平,能够听懂一些基本的英语交流;4.增加一些地理和文化知识。
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播放一段英语歌曲来引导学生进入英语学习的氛围。
2.讲解声音的传播讲解声音的传播原理,并且通过实验来展示声音的传播过程。
3.讲解听力技巧讲解听力技巧,如预测、推测、判断等,并且通过实例来展示如何运用这些技巧来听懂英语文章。
4.听力训练播放短文,要求学生在听完后回答相关问题。
在播放过程中,老师会停顿几次,让学生自己预测或者推测接下来的内容。
5.巩固与拓展巩固学生对于短文的理解,并且通过一些拓展知识来增加学生的地理和文化知识。
6.作业布置布置听力作业,要求学生通过听力材料来回答问题,并且要求学生注意听力技巧的运用。
五、教学反思在这堂课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提高听力水平。
通过讲解声音的传播原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声音的传播过程。
通过讲解听力技巧,让学生更加有条理地进行听力训练。
通过实例和拓展知识,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文章的内容。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我还需要更好地掌握教材内容,更好地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也需要更好地注意调节课堂氛围,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说课稿 声音传播
声音的传播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叫**,来自于******班,我讲课的题目是《声音的传播》。
首先是我的说课部分:我将从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学目标—教学理念—教学流程和板书设计六个方面进行说课,其中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学目标和板书设计已在我的教学设计中详细体现,由于时间关系,这里不再叙述:下面重点介绍我的教学流程:分为新课导入,新课教学,作业布置。
第一部分,新课导入:在新课导入中,我通过创设春夏秋冬这一年四季中与声音有关的情境以及大自然的电闪雷鸣和音乐厅震撼人心的音乐等等。
然后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并且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吗?”来引出今天的新课——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第二部分,新课教学,分两大环节1、声音是以何种形式传播的?这是本节课的突破点所在。
其我将会利用类比水波的思想,解释声音是以波的形式向远处传播。
2、声音是如何传播的?这也是本节课重点。
(1)提出猜想:例子:医生通过听诊器可以听到心脏的跳动或者肺部的声音。
由此我们可以猜想:声音的传播可能需要某种东西做为媒介。
(2)实验探究:由学生进行实验:两位同学合作,一位同学轻敲桌面,另一位同学把耳朵贴在桌面上听。
再把两张桌子分开一条缝,进行同样的实验,前后对比。
另外,两位同学体验土电话的交流方式。
感受固体可以传声。
再举例一首小诗,《小儿垂钓》,提问,思考回答,解释水原来也可以传声。
最后举例,在太空中,宇航员需要靠无线电才可以交流。
根据这些实验及现象我们可以得到结论。
(3)得出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且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第三部分,作业布置。
声音传播速度?课下预习本节课我始终坚持“物理来源于生活”的理念,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及现象贯穿全课,通过我对其的讲解和学生自主探究的成果,让学生深刻理解其中的物理知识。
从而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声音的传播》说课稿
《声音的传播》说课稿一、教材分析及其依据:1、《声音的传播》是小学自然第十册第五单元中的内容,它是在学生了解了声音的大小、高低、产生的原因基础上进一上步指导学生探究声音能在气体、固体、液体中传播以及认识声音是以声波的方式传播的,教材的编写意在使学生经过实验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究大自然奥秘的情趣。
2、教材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由易到难有层次地显示了“声音的传播”知识结构:(1)、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研究声音在空气中传播并且方向是四面八方的。
(2)、分组实验研究声音能在固体、液体中传播,并让学生自己由实验进行归纳总结。
(3)、经过实验和形象的比喻,增强了学生的理性认识,了解声波像水波进行传播。
(4)、引导学生根据已学知识,总结声音是怎样传播的,并通过部分练习进行巩固。
3、《新课标》指出,本课教学要引导学生理解声音能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并能做传声音的实验进行证明,巩固。
二、教学目标及其理论依据:本课时根据《新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拟定了以下3个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时的教学,理解声音在气体、固体、液体中都能传播。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运用分析,综合的方法,认识声音传播的途径)3、经过操作,观察、分析、归纳,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方法及其依据:1、游戏引入,激发学习动机。
通过美妙的音乐,师生之间打电话的游戏引入新课,促使学生“愿问其详”,激发求知欲。
2、加强直观,丰富感知。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活动是认识的源泉,智慧从动作开始”,教学时,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把理性认识化在分组实验和学具操作中,让学生在静态和动态中获得感知并形成表象,理解声音能在气体、固体、液体中传播,促使学生思维由具体向抽象的转化。
3、创设情景,培养学习兴趣。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情感并不一定伴随认识效果自然而然的产生和发展,而需教育者的专门评价和培养。
”教学时,通过设置情景,表扬激励等多种方法,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既长知识又长智慧,在学中乐、乐中学。
教师招聘面试《声音是怎样传播的》试讲稿
教师招聘面试《声音是怎样传播的》试讲稿•一、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上课,同学们好!生:略。
师:同学们请坐。
在上课之前,大家一起看一下老师手中的发生器,一起回忆一下我们上节课所学的,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呢?谁来回答一下?请第三组第四排的男生你来试一下。
生:略。
师:好的,请坐,这位同学将知识掌握的非常牢固啊。
他说声音是由发声器震动产生的,非常正确,那么老师有一个新的疑问,你们觉得声音是怎样传播到耳朵里的?能不能用画图的方式来表达你的想法呢?大家一起来试一下。
生:略。
师:好啦,大家把自己的画作举起来,让老师看一下。
嗯,看来大家对于声音的传播方式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是沿直线传播的,有人认为是以波纹的形式传播的。
那么今天让老师带领大家继续在声音的世界里探个究竟。
【板书标题】(二)合作学习,把握新知1.声音以声波的形式进行传播师:那要解决这个问题,大家先跟着老师一起来看两个小实验,首先老师如果把这些泡沫球放在发生装置上,大家看一下在这个装置发出声音时,你看到了什么?我们生物课代表第一个举手了啊,那么请你来分享一下。
生:略。
师:我们课代表说看到了泡沫球跳起来了,而且跳起来的泡沫球呈现的形状有点像波浪,观察的非常细致,请坐。
那接下来,再来看一下第二个小实验,如果老师用手中这个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请第一小组的同学上讲台近距离观察一下。
生:略。
师:你们看到了什么呢?生:略。
师:他们看到了水面产生了波纹,而且一圈一圈地扩散出去了,概括的非常准确。
那老师来告诉大家声音在传播的时候,其实是以波的形式进行传播的,在传播的过程中,是向四面八方同步进行的,大家理解了吗?2.声音传播需要借助介质师:那通过刚才的小实验,大家已经掌握了声音的传播方向和传播形式,那现在我们再来想一想声音传播到我们的耳朵中这个过程是否需要借助什么物质呢?生:略。
师:看来大家的猜想非常多样化啊,那哪位同学的答案是正确的呢?跟着老师来看一下讲台上这个模型装置,在钟罩中有大家看不见的、摸不着的空气与我们刚才用到的发生装置,那为了帮助大家理解,老师在空气中放入一些小圆纸片来模拟空气。
声音的传播说课稿逐字稿
科学《声音的传播》逐字稿导入:同学们,有这样一个故事,唐朝有位和尚得到了一口大钟,但是这口钟啊,无缘无故的就会发出声响,这个和尚就疑神疑鬼,都吓得生起病来,后面经人指点,原来是在远处的一座山上,有另外一个小和尚在敲钟,这个现象在我们科学上叫做声音的共鸣!那么声音到底是怎样传播的呢?声音都能在哪些条件下进行传播呢?我们今天这节课就一起来学习探讨声音的传播。
新授讲解:1.同学们,现在老师跟你们在面对面的交谈说话,是不是都能够听见,嗯,也就是说我们之间交谈的声音是通过什么来传播的?对,通过空气进行传播,那么是不是在所有的空气中声音都能传播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则视频,将一个发声的闹钟啊,放进玻璃罩内,听一听声音;再用抽气筒慢慢的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仔细聆听闹钟声音的变化。
然后播放视频,并且请同学们找到科学学生活动手册这本书,打开书本的第八页,把上面这个表格完成,除了实验方案这一栏不要写,其余的都要填写完整,等一下老师要进行检查,好,现在视频播放完了,你观看这则视频之后有怎样的发现吗?首先将小闹钟放在玻璃罩中,对玻璃罩去抽气,声音的变化是越来越小。
取下抽气筒之后,让空气重新进入玻璃罩,闹钟声音的变化是逐渐变大。
最后同学们,我不知道你们观察发现了没有?那时候玻璃罩中的空气被抽取完之后,闹钟还会发出声响吗?嗯,不会,那么这个原因具体是什么呢?对,因为声音在真空中是不能够进行传播的,通过这则视频,我们可以发现,声音可以依靠空气向各个方向进行传播,比如说老师现在向左边这边同学来说话,这边能够听见,向右边这位同学来说话也能够听见,说明声音传播的方向是各个方向,没有固定的。
同学们,我们想一想,既然在气体中声音可以传播,那么在固体和液体中,声音又能够进行传播吗?下面我们一起来继续探究,现在请同学们同桌之间相互合作,一位同学耳朵贴在桌子上,而另一位同学用一只笔放于桌面,用另一只笔敲击这只笔,看看你的同桌贴在桌面上能够听到你敲击的声音吗?然后再反过来进行,分别感受一下好,哪位同学跟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感受,你能够听见同桌敲击桌面的声音吗?能,那么,这一实验又说明了什么了?对,说明的是声音能够在固体中进行传播,并且传播的方向是怎样的?是的,也是向各个方向。
教师招聘《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说课稿-物理学科
教师招聘《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说课稿-物理学科《声音的产生和传扬》各位考官大家好,今日我说课的题目是《声音的产生和传扬》。
下面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来说一说我的设计。
一、说教材(过渡句)首先来说一说我对教材的理解。
声是日常生活中常常接触到的物理现象,本章讲解并描述的是一些与同学的生活和学习有关的声学初步学问。
本章教材在囫囵初中阶段物理学问中虽不是重点,但从新课程标准要求来看,本章教材对于培养同学的问题意识、合作意识以及科学探索精神等都有主动的、不行替代的作用。
本课题讨论的是声音的产生与传扬,从学问和技能上应当控制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扬需要介质和声速三个问题。
为了体现"从物理走向生活'和"物理现象就在我们身边'的新课程理念,教材中设计了一些探索性试验。
二、说学情(过渡语)合理的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因此要切实做好学情分析,了解同学。
接下来我将对学情举行分析:声的产生和传扬的物理原理比较抽象,不易为同学所认识,八班级同学对事物的认知还是以详细的、形象的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分析归纳能力等相对薄弱,因此在教学中可通过一些简洁的、现象显然的试验,来演示声的产生与传扬过程,使同学了解声的产生和传扬条件。
另外,同学在这之前已经学习过速度,这对同学学习本节课 "声速'部分是非常有益的。
三、说教学目标(过渡语)按照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同学的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扬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扬的速度不同。
【过程与办法】通过探索"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传扬需要介质'等试验,熬炼同学初步的观看能力和讨论问题的办法,培养同学运用物理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看法价值观】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在活动中培养同学擅长沟通和合作的意识。
《声音的传播》的说课稿
声音的传播说课稿【说教材】本节课说课的内容是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奇妙的声音王国》第2课《声音的传播》。
这一课是在上一课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之后运用对声音的已有知识探究声音的传播。
本节课安排的特点是:学生在感觉声音,明白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而且知道声音的变化和常见物体音高的变化的基础上再来探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这样的学习过程是能使学生锻炼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转化,为以后的思维转化奠定基础。
【说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对声音在物体中的传播方向作出假设,并设计相应的实验,找到问题的答案。
2.会按步骤实施实验计划,仔细观察,认真比较。
科学知识1.通过实验知道声音能在沙、水、空气或其他物质中传播。
2.学会制作土电话,使用土电话玩通话游戏。
知道土电话是通过固体(线)传声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理解观察、实验、假设、资料在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2.理解科学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
3. 学习安静地做声学实验。
【说教学重难点】“声音”是贯穿这一章的线索,而且声音在我们的生活中无所不在,所以通过观察、比较、讨论交流等活动认识到声音是通过物质传播的是这节课的重点。
对声音的探索,明白声音在不同的物质中传播不同,需要深层次的理论证明,所以这个是本节课的难点。
【说学生分析】对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学生联系生活会有一些肤浅的认识,而对于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速度不同,学生可能就知之甚少,所以实验探究声音的传播条件和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效果差异是本课的关键所在。
【说教学方法】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讲授法、实验法,这样两种教学方法的结合,更能是同学们接受新知识,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充满了积极性。
【学习成果】:预计学生能够●根据对声音在物体中传播方向的假设设计实验。
●按照设计的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并得出结论。
●知道声音能在沙、水、空气或其他物质中传播。
【学习成果评价】概念发展层次1:学生不能通过实验知道声音能在沙、水、空气或其他物质中传播。
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面试初中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试讲稿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试讲稿(一)新课引入师:请同学们展示预习中出现的问题或预习所获成果,小组交流5分钟学生分组交流、讨论。
第一组:看教材12页图1-1-1,图中各是什么物体在发声?物体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特征?第二组:向同学说出一些比较新奇的发声现象,说出他们是怎样发声的?第三组:声是靠什么传播到远处的?第四组:什么是声波?能向同学作出形象的说明吗?第五组:介绍声速,声速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第六组:什么是回声?知道哪些利用回声的实例?怎样利用回声来测距离?(二)新课讲授师:经过同学们小组内的交流、讨论,对声音有了初步的认识,现在就我们一起来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知识点一: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师:请同学们动手做一做:怎样利用桌上的器材,如:直尺、橡皮筋、气球、玻璃杯、纸、笔、音叉等,让它们发出声音。
比比看,谁的方法多,谁的发声方法有创意?学生们立即活跃起来:第一组:用直尺打桌子,再把尺放在桌边用手拨动。
第二组:把橡皮筋架在两手上拨动。
第三组:吹气球,弹动、放气听声。
第四组用笔敲打玻璃杯等。
第五组:弹打纸或桌面。
第六组:敲打音叉师:请大家思考刚才发出的声音各是什么物体在发声?有什么共同特征?生答:尺子、橡皮筋、气球、玻璃杯、音叉等,他们发声时都在振动。
师:请大家观察实验一:敲打音叉,看到听到什么?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迅速插入水中一部分,又看到什么?用手握住振动的音叉,会怎样呢?生答:敲打音叉,音叉振动,发出声音;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迅速插入水中一部分,会看到水花四溅;用手握住振动的音叉,声音马上停止。
师:请观察实验二:击鼓。
鼓面在振动吗?如果在振动,你如何证明?能否让看的人感受到它的振动?说出你的方法。
学生一答:鼓在振动,我在鼓上放纸屑,看到纸屑在跳。
学生二答:我把手放在鼓H感觉它在抖动。
学生三答:我的乒乓球放在鼓上弹起很高师:请同学们摸着自己的声带,说一句话。
体会手上的感觉,说出感受。
生答:说话时感觉手在抖动、是声带在振动;不说话就不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招聘面试说课稿《声音的传播》各位考官大家好,我是xx号考生。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声音的传播》。
新课标提倡,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一切教学活动的开展都要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首先来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声音的传播》是科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第5课的内容,这一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声音的大小、高低以及产生的原因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教材呈现的两个活动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声音的传播方式。
二、说学情在教学过程中,想要更好的因材施教,就要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
我所面对的四年级学生,他们经过一年的学习,对科学已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学生考虑问题不深入,逻辑性思维不强,实验操作能力也有待提高,所以在本课当中我将通过活动引导学生,让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进一步提升科学探究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将教学目标设计如下:1.知识与技能:知道声音是通过物体以波的形式进行传播的;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学会描述实验过程和现象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从实验中获取事实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四、说教学重难点在教学目标的实现过程中,我将教学重点设置为:重点:理解声音是需要通过物质进行传播的。
难点:知道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
五、说教学方法为了体现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我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讲授法,小组合作法,实验探究法,课堂讨论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在看看、想想、做做中掌握知识。
六、说教学用具为了更好的完成本课目标,我将在每个小组准备土电话、1米唱的铝箔条、木质米尺、棉线、尼龙绳以及实验记录表进行实验活动。
七、说教学过程接下来,主要谈谈对本课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导入新课:在这一环节我将展示一张有声贺卡,悄悄将他打开,并问: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发现呢?当位于教室各个位置的学生都说出听到了美妙的音乐声时,我将追问:为什么大家都听到了声音?贺卡传出的声音是怎么传到我们的耳朵里的?以此引入今天的新课:今天就让我们通过学习新课《声音的传播》,来解决这些问题。
意图:以有声贺卡导入能充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创设问题情景,能激活学生思维,使学生带着探索未知的心理进入新的教学。
(二)新课教学在这一环节,我将分为如下两个活动进行。
活动一:振动物体与声波。
我将结合本单元第二课所接触过的实验:用振动的音叉接触水面引起水面波动,指导学生动手实验,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并描述水面是如何波动的,以此引导学生初步感知:震动的物体会引起周围物体的振动。
在这基础上我会让学生玩一玩土电话小游戏,并通过思考声音是怎么从电话的一端到达另一端的?进一步感知声音的传播方式。
游戏结束后我将引导学生总结: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
意图:通过动手实验,小游戏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后面活动探究做好铺垫。
活动二: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
我将用PPT展示各种不同的实验材料,并引导学生猜测声音在这些物体中的传播效果是否一致以及哪一种材料传播效果最好,并将想法记录下来。
在此之后,我会让学生对自己的猜想进行验证。
在实验前我将组织学生谈论实验中的注意事项,然后我再强调三点:(1)每次敲击音叉的力度大小要一样;(2)将物体的一端紧连着音叉,另一名同学在另一端倾听;(3)时刻保持教室安静,认真倾听各种材料物体的声音传播并记录。
再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将实验结果填入实验记录表。
通过两个活动,我会结合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声音是以波的形式进行传播的,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能力不同。
最后让学生结合结论解释导入中的问题,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实验活动过程中领悟实验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
(三)巩固提高在这一环节,我将从以下两点进行:1.同学们,通过实验我们已经知道声音能在空气、固体中传播,谁能说说声音还能在什么物体中传播?我将适时出示一个有关钓鱼的flash动画,让学生通过回忆钓鱼要在岸上保持安静,否则鱼儿会吓跑,启示学生说出,声音还能在液体中传播。
2.出示一张宇航员们在月球上利用无线电设备通话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到空气是声音传播的重要物质。
3.自由发言阶段。
让学生举例声音传播的实例,并用所学知识解释其中的原理。
意图:这样设计能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了解更多与科学有关的知识,体会知识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四)小结作业在小结环节,我将引导学生结合我的板书以及简单的问答形式对本课进行回顾。
在作业布置方面,我会让学生课下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探究:木棒和铁棒的声音传播能力,并记录下来,下节课伊始进行分享。
这样运用开放性且学习小组合作的形式布置作业,可以较好的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将知识的学习延伸到第二课堂。
八、说板书设计为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理解掌握,我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我的板书。
这就是我的板书设计。
以上是《声音的传播》说课稿,希望对各位考生有所帮助。
教师招聘面试心态的调整众所周知,教招面试一般有着试讲、说课两种主要形式。
广大考生,无论是经验丰富的还是初出茅庐的,在面试这一环节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疑惑,下面我们就针对不同形式的问题一一做出解答。
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是试讲,什么又是说课?简单来说,试讲是给考生拟定范围,让其在有限时间内模拟出一堂课出来;说课就是考生面对一些有经验的老教师,用叙述的形式告诉经验丰富的老手们自己这堂课该怎么上。
这两者的区别很容易弄懂,考生明白之后又会普遍产生一个问题:老师,我已经明白了模式,又搞懂了设计思路,但我怎么仍旧讲不好一堂课呢?其实在我看来,不是考生的知识或者设计有问题,而是归根到底,问题出自心态上。
当然,这里说的心态,不是指考试前的紧张焦虑,不自信等等,我所指的,更多是面试中自己身份与所处环境的转换。
首先来说一说试讲。
所谓试讲,前面已经说过了,就是一个微型课堂,考生的定位很明确,一位正在给学生上课的老师。
我们可以仔细回想下,不管是你在求学的任何时段,在上课的时候,一直都是只有老师一个人不停地唱着独角戏,一个人支撑起整个课程吗?答案当然不是,课堂当中不仅有老师,还有学生,那么出于这点,在设计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时刻不可以忘了学生的存在。
有很多考生自己意识到这点,但是用的却很生硬,简直就是为了体现学生而体现学生,那这也是不行的。
你的学生不应该很生硬甚至突兀地出现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是自然而言、顺理成章地体现出来,这就要求考生在安排学生出现环节的时候,动动脑筋,例如在开头导入的部分,自然与学生互动引出想讲的内容、分析重点难点时让学生自由讨论等等。
这样相对来讲,设置的合理一些,考生既然已经注意到了学生的地位,自己的身份随即也会拿捏到位,心态自然就摆正过开来。
除了试讲,让考生头疼的还有说课。
有的考生一开始接触说课觉得用语相对平实,主要叙述自己授课思路,应该比试讲简单,实则未必。
正是因为说课相对平实,这才考验考生的功底。
说课要面对的不是学生,而是有丰富经验的老教师们,考生要做的是向他们阐述自己的授课思路正确与否。
在这里,我们要注意到,同样作为教师,但面对的群体已经转变,由之前什么都不懂、需要老师去一步步引导的学生,转换为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们。
这就需要考生及时调整心态,以一种同行之间交流的语气阐述自己的授课思路及意图。
所以在这时,对不对是不是等等问学生的一些语言不要应用,如果有必要带入说课环节中的,考生需要引导学生的话语,也请用:那么我会采用……的提问方式向学生提问,引导学生……这样的方式带出来,这才是说课,否则说课就会与试讲搞混,这是不允许的。
以上就是华图讲师对心态调整的建议,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
1、教师在讲课时站的位置讲课时,教师站在教室的前中央,即讲桌与黑板之间,这样做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师站在讲桌与黑板之间,除两边的学生外,大多数学生是直视的,这对保护学生视力有益处。
若站在一角,则大部分学生的视线是斜的。
踱步讲课,学生目光随之移动,久而久之对学生的视力也会有影响。
此外,教师讲课总是辅之以板书,还要随时参阅教案,站在讲桌与黑板之间,口述笔写,随手可到,浏览教案,低头可及,既节约时间又方便应手。
若站在一角或踱来踱去讲课,板书时需向黑板靠拢,参阅教案时又要向讲桌靠拢,这既浪费时间又不方便。
2、教师正确的站姿站姿是教师在课堂中最重要的举止之一。
在课堂上,教师不同的站立姿势,对学生的心理有不同的影响。
站姿的要求:端正、稳重、亲切、自然。
正确的站姿:正向抬头,双目平视前方,嘴唇微闭,面带微笑,自然平和;两肩平行、放松,稍往下压,使人体有向上的感觉;躯干挺直,身体重心应在两腿的中央,做到挺胸、收腹、立腰(这样会给学生以力度感);双臂自然下垂于身体两侧,或放在身体前;双腿直立,两足分开20公分左右的距离或两脚靠拢,脚尖呈V字型。
女教师两脚可并拢;男教师双腿张开与肩宽,保持身体的端正。
3、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的站姿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身体微微前倾,这种姿势表明对学生说的话感兴趣,也表明教师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学生身上,没有走神,增加了亲切感。
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错误的站姿:自己板书,背对学生,给学生一种不礼貌的感觉,学生也不能从教师的表情中判断自己的回答是否正确,是否需要继续回答;双手放在裤袋里或两手反在背后,一副师道尊严、居高临下的姿态,没有一点亲切感。
4、教师站姿的注意事项①学生自习时,老师可以用手撑住桌沿,把重心移到某只脚上,但不能长时间手撑桌面,免得学生认为您疲惫不堪,影响听课情绪。
②擦黑板时,教师的站立要稳,不能全身猛烈抖动,左右摇晃,否则会破坏教师的课堂形象。
③教师讲课的站位不能呆板地固定在一点上,应适当地移动位置,或到学生座位间进行巡视。
④忌侧身而站。
心理学研究表明,侧身而站和面向黑板而站说明教师的心理是封闭的,不利于阐述教学内容,而且给学生留下缺乏修养的印象。
⑤忌站时重心移动太快。
站时重心忽左忽右,彰显信心不足、情绪紧张、焦虑。
面对学生站稳,表明教师准备充足,有信心上好这堂课,有能力控制整个教学局面。
⑥忌远离讲桌,站在讲台的前左角或前右角。
打游击左右来回移动,或者在学生座位行间踱来踱去,不符合礼仪规范和卫生要求。
⑦忌把双手交叉抱在胸前或背在身后,给学生一种傲慢的感觉。
⑧如果站立过久,可以将左脚或右脚交替后撤一步,但上身仍须挺直,脚不可伸得太远,双腿不可叉开过大,变换也不能过于频繁。
⑨站立时,忌全身不够端正、双脚叉开过大、双脚随意乱动、无精打采、自由散漫的姿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