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综述
行为金融学理论发展综述
为现代金融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世纪 60 年 20
M 建立了M iller M定理 开创了 金融学, , 公司 成
代Sharp 和Lintner 建立并扩展了资本资产定 , , 价模型(CAPM 20 世纪 7。 )0 年代, 基于无套利 原理罗斯(Ross)建立了更具一般性的套利定价 理论(APT)0 20 世纪70 年代Fama 对有效市场 ( 假说俘 H) 进行了正式表述, M Black, Scholes 和 M t on 建立了期权定价模型 OPM 至此现代 er ( )。 ,
场影响是正面或是负面等等主观判断。 人们在 市场中总是宁愿接受客观风险的影响而不愿 "portfolio selection",建立了 现代资产组合理论, 接受自己决策而带来的风险。 3 )过度自信旧verconfidence ) 大 量 研 标志着现代金融学的 诞生。 ,M 此后,odigliani 和
模型从这两种偏差出发, 解释投资者决策模型 如何导致证券的市场价格变化偏离效率市场
假说的。
现。第一, 人们在对不确定事物进行判断和估 计时通常会设定一个初始值, 然后根据反 馈信 息对这个初始值进行修正。实验心理学表明, 这种修正往往是不完全的, 人们的观念仍倾向 于初始值。第二, 行为人不仅不依据新信息对 他初始信念进行修正, 反而将新信息错误理解 为对他的原有信念的进一步证明, 进而强化他 对原有信念的信心。例如, 人们会对新信息进 行选择性识别, 或对新信息进行有利于维护原
了不确定条件下对理性人选择进行分析的框 架, 展了预期效用函数理论。A~ 和 Debreu
将其吸收进瓦尔拉斯均衡的框架中, 发展并完 善了一般均衡理论, 成为经济学分析的基础, 从
金融专业文献综述
金融专业文献综述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研究文献综述摘要具有比较优势、差异性和多样化的中小企业以市场为导向并适应要素禀赋特点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追求规模经济和实施赶超战略使我国中小企的发展一直处于强位弱势的尴尬境地。
尽管中小企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其整体素质和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在不断提高,但目前中小企融资难妁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度展的主要障碍.本文从融资困境的现状原因及对策方面做出文献综述关键字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原因对策1. 融资的概念《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对融资的理解是,融资是指为支付超过现金的购货款而采取的货币交易手段或为取得资产而集资所采取的货币手段。
国内对融资的定义有两种:一是资金融通;二是储蓄的投资转化.2.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2.1企业方面肖红新、徐秀红(2008)指出中小企业经营状况容易受到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负债能力有限,所需的信贷资金多为短期的小额资金,融资成本和代价较高;中小企业往往处于生存和竞争考虑具有强烈隐瞒信息的偏好,从而使信息不对称问题更加严重。
吕晓伟(2002)指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主要表现在金融界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上观念陈旧,政府没有相关支持政策,中小企业融资的直接间接渠道不畅。
金永红、奚玉芹(2008)认为我国中小企业现在的状况是经营风险高、资信水平低、信用形象不高以及抵押担保制度不当,整体面对融资困难的问题。
2.2政府方面政府作用的缺失,在这方面,国内学者达成共识。
政府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应该是积极干预的。
而我国政府对中小企业许多方面还做得不够,造成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结构不合理、行为的不规范和效率的低下,主要表现在:政府对中小企业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政府对中小企业政策存在不对等.另外,有学者认为,“国民待遇”的缺失也是导致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重要原因.国民待遇的基本特征是一种平等待遇,它是实行市场经济的条件。
高正平(2004)认为我国中小企业与国有企业相比受到不平等的待遇,具体表现在市场准入壁垒、税负环境、商业票据融资、信用和法律等几个方面。
行为金融学研究综述
行为金融学研究综述行为金融学研究综述引言行为金融学是一门相对较新的学科领域,它通过关注人们在金融决策中的行为模式和倾向,揭示了金融市场中的很多现象和问题。
本文旨在对行为金融学的研究进行综述,从理论基础、主要研究领域、方法论及对金融市场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总结。
一、理论基础行为金融学的理论基础主要源于心理学和经济学的交叉研究,尤其是关于人们决策行为的相关理论和观点。
在心理学领域中,行为金融学主要借鉴了认知心理学和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
其中,认知心理学关注人们决策过程中的认知偏差和限制,实验心理学则通过实验证据揭示人们在特定条件下的行为倾向。
经济学对行为金融学的理论构建和分析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传统的经济学理论通常假设理性决策者在面对信息不完全和风险时,能够做出最佳的经济决策。
然而,行为金融学的出现质疑了这种假设,认为人们在实际决策过程中往往受到情绪、心理偏差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非理性的决策。
二、主要研究领域行为金融学的研究范围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领域:1. 决策心理学:研究人们决策的认知过程、心理偏差和风险态度。
其中,前景理论和期望效用理论是行为金融学中的两个重要理论模型。
前景理论认为人们在面对风险时,存在着风险规避和风险寻求的不对称行为。
期望效用理论则主要研究人们决策时对效用的感知与评估。
2. 资产定价:研究资本市场中价格波动的原因和特征。
传统的资产定价模型通常基于理性投资者的假设,认为市场价格会自动回归到公允价值。
然而,行为金融学认为投资者情绪和心理偏差会导致市场价格与真实价值之间的偏离,并产生价格泡沫和过度买卖等现象。
3. 市场行为:研究投资者的行为动机、交易行为和市场交易的影响因素。
行为金融学研究发现,投资者情绪和心理偏差往往会影响他们对市场中的股票或资产的决策和操作行为,从而导致市场交易的不稳定和非理性。
4. 金融风险管理:研究金融市场中的风险管理策略和决策行为。
行为金融学认为,投资者往往根据过去的经验和情绪倾向来评估风险和制定风险管理策略,而不仅仅是基于理性的决策。
金融学 专业介绍
金融学专业介绍
金融学(Finance)是从经济学中分化出来的应用经济学科,是以融通货币和货币资金的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具体研究个人、机构、政府如何获取、支出以及管理资金以及其他金融资产的学科。
金融学专业培养具备金融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能在银行、证券、投资、保险及其他经济管理部门和企业从事相关工作的专门人才。
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证券、投资、保险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相关业务的基本训练,具有金融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
金融学专业的主要课程有: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财政学、国际经济学、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管理、证券投资学、保险学、商业银行业务管理、中央银行业务、投资银行理论与实务等。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金融市场的日益繁荣,金融学专业的就业前景非常广阔。
学生毕业后可以在各类金融机构、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相关部门从事金融业务操作与管理、金融投资分析与决策、金融产品设计与开发等工作。
金融专业综述报告模板
金融专业综述报告模板金融专业综述报告一、引言金融专业作为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和深厚的理论基础。
本报告旨在对金融专业进行综述,包括专业背景、学科发展、职业前景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总结。
二、专业背景金融专业是一门以研究金融现象、分析金融市场、制定金融决策为主要内容的学科。
金融专业的学科门类主要包括金融学、金融工程、保险学、证券投资与基金、金融工具与市场等,涵盖了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产品、金融工具等多个领域。
三、学科发展金融学作为金融专业的核心学科,经历了从传统金融到现代金融的发展过程。
传统金融主要关注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的运行规律,而现代金融则更注重创新金融产品与工具、分析金融风险与价值等问题。
金融工程作为现代金融的重要分支学科,通过运用数理统计和计算机技术,从事金融产品设计、金融工具开发等工作。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兴起,金融专业也逐渐与科技融合,出现了金融科技等新兴学科。
四、职业前景金融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
金融行业包括银行、证券、保险、基金、投资等多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就业需求。
金融专业的毕业生可以从事金融机构的财务管理、投资分析、风险控制等工作,也可以从事金融市场的研究、金融产品的开发等工作。
此外,随着互联网金融和金融科技的发展,金融专业的毕业生在新兴的金融科技公司和创业企业中也有很好的就业机会。
五、结语综上所述,金融专业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和深厚的理论基础,学科发展迅猛,职业前景广阔。
未来,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创新和发展,金融专业将继续为经济社会的繁荣做出贡献。
对于学习金融专业的学生来说,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以应对日益复杂的金融市场和竞争环境。
金融文献综述范文
一、引言金融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受到了广泛关注。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金融学的研究领域也在不断扩大。
本文旨在对近年来国内外金融学领域的研究文献进行综述,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二、文献综述1.金融风险管理金融风险管理是金融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金融风险管理的理论、方法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研究。
如王宏伟(2018)提出了一种基于Copula函数的金融风险管理模型,能够有效评估金融资产组合的风险。
张丽丽(2019)研究了金融风险管理在金融危机中的作用,认为有效的风险管理策略能够降低金融危机发生的可能性。
2.金融创新金融创新是金融行业发展的动力。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金融创新的理论、实践及其影响进行了广泛研究。
例如,李明(2017)分析了金融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认为金融创新能够促进经济增长,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赵婷婷(2018)探讨了金融科技对传统金融业的影响,指出金融科技将推动金融业转型升级。
3.金融监管金融监管是维护金融市场稳定、防范金融风险的重要手段。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金融监管的理论、实践及其改革进行了深入研究。
如刘强(2016)分析了金融监管改革的必要性,提出了完善金融监管体系的建议。
张勇(2017)研究了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的关系,认为金融监管应与金融创新相协调。
4.金融发展金融发展是金融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金融发展的理论、实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广泛研究。
如陈文(2015)分析了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认为金融发展能够促进经济增长。
黄丽娟(2016)研究了金融发展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指出金融发展能够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
5.国际金融国际金融是金融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国际金融的理论、实践及其影响进行了广泛研究。
如王思宇(2014)分析了国际金融风险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影响,提出了防范国际金融风险的建议。
《2024年行为金融学研究综述》范文
《行为金融学研究综述》篇一一、引言行为金融学是一门结合心理学、行为科学和金融学的交叉学科,它致力于研究金融市场中投资者行为及其对资产定价、市场波动和投资决策的影响。
随着金融市场的日益复杂化和投资者行为的多样化,行为金融学逐渐成为金融学领域的研究热点。
本文将对行为金融学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参考。
二、行为金融学的基本理论行为金融学基于心理学和行为科学的理论,提出了与传统金融学不同的观点。
它认为,投资者的决策过程并非完全理性,而是受到心理、情感、认知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行为金融学强调研究投资者行为、市场情绪、心理偏差等因素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三、行为金融学的主要研究领域1. 投资者行为研究:这是行为金融学最核心的研究领域,主要探讨投资者的心理特征、决策过程以及这些因素如何影响投资者的投资行为。
2. 资产定价与市场波动:研究心理偏差和市场情绪如何影响资产定价和市场的波动性,为投资者提供更为准确的投资策略。
3. 金融市场异象:针对金融市场中的一些异常现象,如封闭式基金折价、IPO溢价等,探讨其背后的行为因素。
4. 行为资产组合理论:研究投资者在投资组合选择过程中的心理和行为特征,以及这些特征如何影响投资者的资产配置。
四、行为金融学的研究方法行为金融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验法、调查法和实证分析法。
实验法通过设计实验环境,观察投资者在特定情境下的行为;调查法则是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来研究投资者行为的规律;实证分析法则通过运用统计分析等手段来检验理论和模型的有效性。
五、行为金融学的研究成果自行为金融学诞生以来,其在金融领域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首先,许多学者对投资者的心理偏差进行了深入研究,如过度自信、损失厌恶、锚定效应等。
这些研究揭示了投资者在决策过程中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
其次,行为金融学对资产定价和市场波动的解释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实证支持。
此外,行为金融学还为金融市场监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金融专业文献综述选题
金融专业文献综述选题
以下是几个金融专业文献综述选题供参考:
1. 中国股市波动性与投资组合风险的关系:基于GARCH模型的实证分析
2. 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金融市场预测方法研究综述
3. 消费者信贷行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国外研究综述
4. 债券市场流动性对股票市场的影响:基于事件研究法的分析
5. 金融创新对银行业务风险的影响:基于国内外文献的综述
6. 金融危机后不同国家货币政策的比较分析
7. 人工智能技术在金融风控领域的应用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8. 财务报表信息披露对投资者决策的影响:基于事件研究法的分析
9. 社会责任投资对公司财务表现的影响:基于Meta分析法的综述
10. 银行竞争对金融稳定性的影响:基于文献分析的综述。
行为金融学综述
行为金融学综述行为金融学(behavioral finance,BF)作为新兴的金融学分支与占据金融学统治地位已经有三十年之久的有效市场假说(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EMH),对金融学的基础——套利,投资人理性以及自1980年代以来涌现出来的大量异常现象进行了达二十年之长的争论,双方此消彼长,加深了人们对金融市场的理解,促进了金融学向更广更深的方向发展。
一、介绍在传统金融学的范式中,“理性”意味着两个方面:首先,代理人的信仰是正确的:他们用于预测未知变量未来实现的主观分布就是那些被抽取实现的分布。
其次,给定他们的信仰,在与Savage的主观期望效用(SEU)概念相一致的意义上,代理人做出正常可接受的选择。
BF是一种研究金融市场崭新方法,至少部分地以对传统范例面临的困难做出反应的面貌出现的。
广义上,BF认为通过使用某些代理人不是完全理性的模型,可以更好的理解某些金融现象。
在某些行为金融学模型中,代理人的信仰不完全正确,大都是因为不恰当的应用贝叶斯法则。
在另一些模型中,代理人的信仰是正确的但做出的选择通常是有疑问的,与SEU不相容。
BF最大的成功之一是一系列理论文章表明在理性交易者和非理性交易者相互影响的经济体中,非理性对价格的影响是实质性的和长期的。
文献称之为“套利限制(limits of arbitrage)”,这构成了BF的两大块之一。
(见第二部分)为了做出清晰的预测,行为模型常需要指定代理人的非理性形式。
人们究竟怎样误用贝叶斯法则或偏离SEU呢?在此引导下,行为经济学家们典型地求助于认知心理学家汇编的大量实验证据,这些都是关于人们形成信仰时潜在的偏误,和人们的偏好或给定信仰后怎样做出决策的。
因此心理学构成了BF的第二大块。
(见第三部分)我们考虑BF的特殊应用:理解整个股市,平均回报的横截面情况,封闭式基金定价;理解投资者特殊群体怎样选择其资产组合和跨时交易;理解证券发行,资本结构和公司的股利政策。
行为金融学文献综述
行为金融学文献综述行为金融学,就是将心理学尤其是行为科学的理论融入到金融学中,从微观个体行为以及产生这种行为的更深层次的心理、社会等动因来解释、研究和预测资本市场的现象和问题。
自1980年代以来,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了金融市场中存在很多不能被传统金融学所解释的现象,比如股权滋价之谜、波动率之谜、封闭式基金之谜、股利之谜、小公司现象、一月份效应、价格反转、反应过度和羊群行为等等。
学者们将这些违背有效市场假说,传统金融学理论无法给出合理解释的现象称之为“异象”或“未解之谜”。
金融市场中存在的大“异象”对传统金融学产生了巨大冲击,尤其向有效市场假说提出严峻挑战。
因此,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完美的”传统金融学理论。
传统金融学理论把人看作是理性人,即人们在从事经济活动时总是理性的,追求收益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人们的估计是无偏的,满足贝叶斯过程。
因为人的假设与现实中人的决策行为有一定差异,所以人们开始关注人类行为及心理在决策中的作用,运用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来研究金融问题,行为金融学应运而生。
从而金融学的研究焦点开始从“市场”研究转向“人类行为”研究。
心理因素在投资决策中的作用方面的研究可以追溯至1936年凯恩斯的“空中楼阁理论”,该理论认为投资者是非理性的,证券的价格取决于投资者共同的心理预期。
然而,真正意义上的行为金融学是由美国奥瑞格大学教授Burrel和Bauman(1951年)提出来的。
他们认为在对投资者的决策研究仅仅依赖于化的模型是不够的,还应该考虑投资者的某些相对固定的行为模式对决策的影响。
心理学Slovic(1972)教授从行为学角度研究了投资者的投资决策过程。
随后,Tversky 和Kahneman在1974年和1979年分别对投资者的决策行为进行了行为金融学研究,分别讨论了直觉驱动偏差和框架依赖的问题,从而奠定了行为金融学研究的基础。
20世纪80年代,金融市场中的大量“异象”被发现,推动了行为金融学的发展。
《2024年家庭金融研究综述》范文
《家庭金融研究综述》篇一一、引言家庭金融研究是近年来金融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关注家庭在金融市场的行为和决策过程,以及这些行为和决策对家庭财务状况和宏观经济的影响。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家庭金融问题日益受到学术界和实务界的关注。
本文旨在全面综述家庭金融领域的研究现状,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二、家庭金融研究的主要领域1. 家庭资产配置家庭资产配置是家庭金融研究的核心领域之一。
该领域主要研究家庭如何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收益预期和流动性需求等因素,将资产分配到不同的金融产品中。
目前,该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资产组合理论、投资策略、风险评估等方面。
2. 家庭负债与信贷家庭负债与信贷是家庭金融研究的另一个重要领域。
该领域主要研究家庭的负债结构、负债来源、负债风险以及信贷市场的发展和监管等问题。
随着消费信贷和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该领域的研究也日益受到关注。
3. 家庭保险与保障家庭保险与保障是家庭金融研究中相对较为独立的领域。
该领域主要研究家庭如何通过购买保险等金融产品来规避风险、保障财产和人身安全等问题。
该领域的研究重点包括保险需求、保险市场发展、保险产品创新等。
三、家庭金融研究的方法与数据家庭金融研究主要采用实证研究方法,通过收集和分析家庭金融数据来探究家庭的金融行为和决策过程。
目前,常用的数据来源包括央行调查、统计局调查、金融机构数据库等。
在研究方法上,学者们主要采用描述性统计、计量经济学、实验经济学等方法。
此外,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等方法也逐渐被应用到家庭金融研究中。
四、家庭金融研究的成果与影响家庭金融研究不仅为学术界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成果,同时也对实务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理论方面,家庭金融研究为资产组合理论、消费理论等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在实务方面,家庭金融研究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有助于制定更加符合家庭实际情况的金融政策和措施。
此外,家庭金融研究还为金融机构提供了客户分析和产品设计等方面的支持。
金融经济学主要学派及内容综述
试析金融经济学各学派的特点(四大学派)缩为3000字左右金融经济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由经济学、金融学、数学等学科整合形成,研究金融市场有效配置。
本文试图从金融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及最新趋势出发,对金融经济学各个发展时期的主要学派的理论、内容及其该学科的发展趋势做出简单介绍。
1引言金融经济学作为一门经济学、金融学、数学的交叉学科,是20世纪50年代发展起来的,但对于金融经济学的定义,美国经济学家李兹森伯格(Robert H.Lizenberger)将金融经济学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的金融经济学提供公司财务与资本市场两方面经济学理论基础,狭义的金融经济学则侧重于资本市场,重点在金融资产的估值与定价,实际上是讨论金融市场有别于一般的商品和市场的特殊的均衡机制的建立机制。
”[1]而克特尔(Brian Kettell)则把金融经济学定义为“经济学、金融学、和投资管理学中涉及金融市场的那些方面。
金融经济学主要涉及当投资者力图在不确定性的市场中建立投资组合时,确定资产价格的模型的建立。
主要关注的问题是如何对单个证券和证券组合进行估价。
”[2]简单地说,金融经济学就是一门金融市场资源有效配置的科学。
美国经济学家马科维茨(H.Markowitz)1952年在《金融学杂志》上发表的仅有14页的论文被金融界认为是现代资产组合理论的起点,同时也标志着现代金融理论的诞生[]。
在之后的几十年里,沿着资本市场理论和公司财务理论两个分支,以投资者理性、有效市场假说为假定基础,运用严密的数理知识与逻辑模型为分析方法,将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高度抽象为简单的数学模型,推导出一个完备和完美的理论体系,构成标准金融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框架。
这些理论主要包括:有效市场假说、资产组合理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套利定价理论、期权定价方程、资产结构理论等。
然而正是由于其严格的理论假设和高度抽象化的数学模型,使得标准的金融经济学理论与现实存在相当大的差距,没有充分考虑到投资者在市场上的具体投资行为而造成的缺陷,1970年代后,标准金融经济学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2024年行为金融学研究综述》范文
《行为金融学研究综述》篇一一、引言行为金融学,作为金融学与心理学的交叉学科,旨在研究投资者在金融市场中的实际决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它挑战了传统金融学中的理性人假设,提出了人的行为和心理因素在金融决策中的重要作用。
本文旨在全面梳理行为金融学的研究现状,对其发展历程、主要研究领域及成果进行综述。
二、行为金融学的发展历程行为金融学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心理学和金融学的交叉研究。
早期,心理学家通过实验研究人的决策过程,而经济学家则关注市场效率与价格形成机制。
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传统金融学的理性人假设与现实存在较大差距,于是行为金融学逐渐兴起。
三、行为金融学的主要研究领域1. 投资者行为研究投资者行为研究是行为金融学的核心领域之一。
该领域主要研究投资者的心理偏差、认知误区、情感因素等如何影响其投资决策。
如过度自信、损失厌恶、锚定效应等心理现象均是该领域研究的重点。
2. 市场异象研究市场异象是指无法用传统金融学理论解释的金融市场现象。
行为金融学通过对这些异象进行研究,试图揭示其背后的心理和行为因素。
如股票溢价之谜、封闭式基金之谜等都是市场异象研究的典型案例。
3. 金融市场预测与风险管理行为金融学通过研究投资者的心理和行为,为金融市场预测和风险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如投资者情绪指数的构建、市场泡沫的识别与防范等都是该领域的研究重点。
四、行为金融学的研究成果与影响行为金融学的研究成果丰富多样,对金融市场的理解和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
首先,行为金融学挑战了传统金融学的理性人假设,提出了人的心理和行为在金融决策中的重要作用。
其次,行为金融学为金融市场预测和风险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有助于提高投资决策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此外,行为金融学还为政策制定提供了依据,有助于提高金融市场的公平性和透明度。
五、未来展望尽管行为金融学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未来,行为金融学的研究将更加注重跨学科交叉研究,结合心理学、神经科学等学科的知识和方法,深入探讨人的心理和行为在金融市场中的影响机制。
金融学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金融学毕业论文文献综述金融学是一门研究资金的流动、投资决策和金融市场的学科,其核心领域包括金融市场、金融工具和金融机构。
本文将对金融学领域的文献进行综述,围绕着金融市场、金融工具和金融机构分别进行讨论,以期对金融学的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做出总结。
一、金融市场综述金融市场是进行资金交换和资本配置的场所,包括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和外汇市场等。
近年来,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对金融市场产生了深远影响。
例如,电子交易平台、高频交易和虚拟货币等新兴金融工具的出现,使得市场的流动性和效率得到了提升。
此外,金融市场的风险管理和监管也成为了近年来的研究热点。
为了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研究学者们提出了许多风险管理和监管的方法和政策,如VaR模型和马克龙法则等。
二、金融工具综述金融工具是金融市场中的各种交易工具,包括股票、债券、期货和衍生品等。
不同金融工具的特性和风险影响着投资者的决策行为。
例如,股票是股权的代表,投资者通过购买股票来参与公司的所有权与利润分配;债券则是债权的证明,投资者通过购买债券来获得利息和本金的偿还。
在金融学的研究中,金融工具的定价和投资组合是重要的研究方向,学者们提出了CAPM模型、Black-Scholes模型和马科维茨模型等方法来帮助投资者进行理性的投资决策。
三、金融机构综述金融机构是进行金融中介和资金对接的组织,包括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等。
金融机构在金融市场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经营状况和风险管理直接影响着金融市场的稳定性。
在金融学研究中,许多学者关注金融机构的盈利能力、流动性风险和信用风险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监管措施和政策。
例如,Basel协议对银行资本充足率的要求,旨在提高银行的风险防范和资本充足能力。
综上所述,金融学作为一门研究资金流动和金融市场的学科,其核心领域包括金融市场、金融工具和金融机构。
通过对金融学领域的文献综述,我们可以了解当前金融学研究的热点和趋势,包括金融科技在金融市场的应用、金融工具的定价和投资组合、金融机构的盈利能力和风险管理等。
金融深化理论文献综述
有关金融发展理论的文献综述建成博士金融发展理论形成的标志:是美国斯坦福大学两位经济学教授罗纳德·I·麦金(Ronald I McKinnon)和爱德华·s·肖(Edward S.Shaw)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于1973年,他们两人各出版了各自的著作。
麦金农的著作是《经济发展中的货币和资本》,由布鲁金斯学会出版;而肖的著作是《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由牛律大学出版社出版。
他们在书中提出了著名的"金融抑制"论断,把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欠发达归咎于金融抑制。
在他们看来,经济发展的前提是金融不能处于抑制状态.为此他们主张"深化"金融或在有关国家推行金融自由化。
这两本著作的出版标志着金融发展理论由以前的零散观点到那刻已成了系统性的理论分支。
本文将按时间顺序把金融发展理论分成四个发展阶段,最后并对其进行比较和简要评价。
本文目的在介绍金融发展的形成和发展历程中让读者对其有初步的了解。
第一:1973年以前思想可以归结为金融发展理论的源泉。
金融发展理论是由麦金农和肖两人于1973年创立的,麦金农和肖深受自由主义思想的影响,他们在各自的著作中都提出了发展中国家走金融自由化道路的激进主张。
从这种意义上讲,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亚当·斯密和杰里米·边沁等人在各自的著作中所表述的自由主义思想可谓是麦金农-肖理论的渊源。
金融发展理论的另一渊源是有关金融之于经济发展重要性的思想或观点,因为金融发展理论的实质是突出了金融因素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
这方面的思想至少可以追溯至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
熊彼特在其成名之作《经济发展理论》(1912年出版)一书中,强调了金融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他进一步指出,金融和发展具有如下的关系;"在这种意义上的信贷提供,犹如一道命令要求经济体系去适应企业家的目的.也犹如一道命令要求提供商品去满足企业家的需要;这意味着把生产力托付给他。
《2024年行为金融学研究综述》范文
《行为金融学研究综述》篇一一、引言行为金融学,作为金融学与心理学的交叉学科,旨在研究投资者在金融市场中的实际决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它挑战了传统金融学中的理性人假设,转而关注人类的认知、情感以及社会影响因素在金融决策中的作用。
本文将对行为金融学的研究进行综述,分析其发展历程、主要理论、实证研究以及未来研究方向。
二、行为金融学的发展历程行为金融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但直到80年代才逐渐形成独立的学科体系。
其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初步形成阶段、理论体系构建阶段和实证研究阶段。
初步形成阶段,学者们开始关注投资者在金融市场中的非理性行为,如过度自信、过度反应等。
这些非理性行为导致市场出现异常现象,如股票溢价之谜等。
理论体系构建阶段,行为金融学开始借鉴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逐步建立起自己的理论体系。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卡尼曼和特沃斯基的预期理论,他们提出了人类决策中的心理账户和框架效应等概念。
实证研究阶段,学者们运用大量实证数据验证了行为金融学理论的正确性,进一步推动了行为金融学的发展。
三、行为金融学的主要理论行为金融学的主要理论包括过度自信、损失厌恶、心理账户、框架效应等。
这些理论解释了投资者在金融市场中的非理性行为和决策过程。
过度自信是指投资者对自己的判断和决策过于自信,忽视潜在的风险。
损失厌恶则是指投资者对损失的敏感度高于对同等收益的敏感度。
心理账户则是指人们在心理上将财富划分为不同的账户,对不同账户的财富进行不同的评估和决策。
框架效应则是指人们在不同的问题框架下会做出不同的决策。
四、行为金融学的实证研究行为金融学的实证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投资者行为、市场异常现象和资产定价等。
在投资者行为方面,学者们通过调查和实验等方法研究了投资者的决策过程和心理因素。
例如,研究发现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存在过度自信、损失厌恶等非理性行为。
这些非理性行为导致市场出现异常现象,如股票溢价之谜等。
金融学的期末总结
金融学的期末总结首先,金融市场是金融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我们学习了证券市场、货币市场和期货市场等不同类型的金融市场。
证券市场是公司和投资者之间进行资本交换的场所,包括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
股票市场是公司通过发行股票融资的市场,股票的价格会受到供求关系和公司业绩等因素的影响。
债券市场是公司和政府发行债券融资的市场,债券的利率和价格呈现反向关系。
货币市场是短期资金交易的市场,主要交易的金融工具包括存款、短期债券等。
期货市场是交易标的物的未来交割权利的市场,通过期货合约进行交易。
其次,金融机构也是金融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我们学习了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公司等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
商业银行是最常见的金融机构,它提供存款、贷款、信用卡等服务。
投资银行主要参与企业的融资和并购等业务。
保险公司主要提供风险保障和资产管理服务。
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在金融体系中扮演了不同的角色和功能,它们相互之间存在着复杂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在金融学中,我们还学习了金融工具的分类和特点。
金融工具是指能够代表和转移金融资产和金融风险的合同或证券。
金融工具包括股票、债券、期货、期权、衍生品等。
不同的金融工具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应用,投资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和收益需求进行选择。
此外,我们还学习了金融衍生品的交易和风险管理。
金融衍生品指的是派生于金融工具的金融产品,如期权和期货合约。
金融衍生品的交易可以通过交易所或场外市场进行。
在交易金融衍生品时,投资者需要合理评估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
最后,金融政策也是金融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我们学习了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是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手段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政策。
财政政策是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等手段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政策。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和效果都是比较复杂和深远的,政府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经济政策目标来制定合理的政策措施。
在本学期的学习中,我对金融学的重要理论和实践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行为金融学理论研究综述
No6 .
D c2 0 e .0 8
行 为 金 融 学 理论 研 究综 述
赵 洪丹 . 丁志 国 2
(. 1吉林 师 范大 学 经 济学 院 , 吉林 四平 ,3 0 0 16 0 ;
2 吉林 大学 数 量经济研 究中心 , . 吉林 长 春 ,3 0 2 10 1 )
[ 摘 要 ] 行 为金 融学 理 论 以其 开创 性 的视 角 重 新 审视 金 融 市 场 的投 资 行 为 , 传 统 金 融 学 理 论 提 出 了前 所 对
n n e 发 表 的 “ ot l ee t n 一 文 标 志 着 现 代 金 ac” P r oi S lci ” f o o 融 学 理 论 的 开 端 。 Mak w t 借 助 于 统 计 技 术 发 展 的 ro i z 均值一 差模 型研究 了投资 者 的最优 投 资决策 问题 。 方 此 后 的 3 年 里 , 论 创 新 不 断 涌 现 , 融 学 理 论 得 0 理 金 到 了 空 前 的 发 展 。 同 样 在 2 世 纪 5 年 代 。 0 0
中在 投 资 者 心 理 、 场 异 象 和 模 型 构建 方 面 。 市
[ 关键 词 ] 行 为 金 融 ; 论 框 架 ; 象 理 异 [ 图 分类 号 ] F 3 中 80 [ 献标识码] A 文 [ 文章 编 号 ] 10 — 6 42 0 )6 0 3- 4 0 7 5 7 (0 8 0 — 0 3- 0
题 的研 究 提 出 了著 名 的 “ MM 定 理 ” 奠 定 了 现 代 公 ,
司 财 务 理 论 的 基 础 。 S a p ( 9 4) L n n r 1 6 ) h r e 1 6 , ite ( 9 5 和
Blc ( 9 2) 资 产 组 合 理 论 的 相 关 假 设 前 提 下 , ak 17 在 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融学综述
大三的上学期,本人选修了名为《金融学》的课程。
作为一个理科生,虽然之前对这些非本专业的知识内容没有任何涉及,当初选修也只是抱着好奇涉猎的态度,毕竟这是当前社会上较热门的专业之一。
尽管没有相应的专业基础,但听了姚静娟老师(授课老师)的几节课后,对这门专业多多少少有了一些认识,加上在网上查阅的多篇论文资料,在结课之际,写一篇金融学综述。
首先大致讲一下课程内容,首节课上老师便将金融学与货币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谈了一些货币的定义、产生、形式演变等等。
货币是指任何一种可以执行交换媒介、价值尺度、延期支付标准和完全流动的财富储藏手段等功能的商品,都可被看作是货币;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是货币;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从形式上主要经历了三种形式。
由最开始的实物货币形式:一些杂乱的商品如食物,衣服,牲畜等等进行的物物交换;然后是金属货币形式:金银铜这些作为流通的主要货币,以此来衡量物品价格;最后是信用货币形式:包括纸币现钞和存款货币,这也是当今主要的货币形式。
然后是关于信用及利息的一些相关讲解。
所谓信用,是指依附在人之间、单位之间和商品交易之间形成的一种相互信任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
信誉构成了人之间、单位之间、商品交易之间的双方自觉自愿的反复交往,消费者甚至愿意付出更多的钱来延续这种关系。
信用具有社会性。
偿还和付息是经济和金融范畴中的信用的基本特征。
之后几节课所讲内容涉猎很广,大致有金融机构体系,金融市场,商业银行,信托与租赁,保险,中央银行,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金融深化与金融改革以及金融监督与管理。
限于篇幅与字数,就不一一详细叙述,就其中的金融中介——银行及政府对其的监督和管理这几点做一些深入的综合描述。
金融系统最基本的功能是对资金进行时间上和空间上的配置。
联结储蓄者与投资者的金融系统由金融市场和金融中介组成。
严格意义上的金融中介机构是在间接融资过程中为借款人和贷款人提供中介服务的金融机构,他们向最终贷款人发行(或出售)间接证券(或次级证券),然后购买最终借款人发行的原始证券。
按这一定义,大多数(不是全部)金融机构都是金融中介机构,但直接融资中的金融机构(如证券公司)不在金融中介机构之列。
然而,由于
层出不穷的金融创新和金融机构的混业经营,实际中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间接融资中的金融中介机构与直接融资中的金融机构之间的界限已越来越模糊。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表现为银行业的集中度不断下降,银行数量不断上升。
80年代中期,中国只有四家大型国有银行。
到2010年,全国银行共160多家,其中包含国有、股份制和城市商业银行。
随着数量的不断增多,竞争日益激烈。
而关于银行的集中度和竞争度的变化对银行风险又有着密切联系。
已有研究对此三者的关系存在着两种截然对立的假说。
对于银行集中度和银行风险的关系而言,一种观点认为银行集中度的提高会降低银行风险,这可被称为“集中度——稳定性假说”。
支持该假说的理由有以下几个:一、银行集中度越高,银行的市场势力越强,越能够获得更多的利润,这将提供较高的资本缓冲,或提升银行的特许权价值,从而有助于抵御不可预期的冲击,并降低银行从事高风险贷款或投资活动的诱因,系统性银行危机发生的概率也因此更低。
二、在信息不对称的信贷市场上,具有市场势力的银行能够从事关系型贷款,获得贷款方资信情况,提高贷款组合的质量,。
此外,与小银行相比,大银行在监督贷款使用时存在一定的比较优势,这也有助于银行的稳定性。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银行集中度提高会增加银行风险,即“集中度——脆弱性假说”。
支持该假说的理由如:高集中度的银行系统提升了银行的市场势力,允许银行收取较高的贷款利率,这诱使企业从事高风险的投资,增加企业的道德风险问题。
相应地,贷款的违约概率会增加,银行倒闭的风险也会增加。
而银行的风险性对国民、国家都有着巨大影响。
集中度的风险影响问题如今还在困扰着经济学家,无法给出明确的关系。
但不同时代不同时期,政府能否给出最佳的管理监督政策就显得尤为重要。
自1949年建国以来,我国银行监管法制发展历经了建国初期的开创阶段,计划经济时期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等三个阶段。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1995年3月18日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银行法》及1995年5月10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标志着我国银行监管法制体系已初步成形。
这两部大法成为我国银行监管法制体系的核心。
虽然,我国的银行监管已形成了一定的体系,但还存在许多不足和缺憾,还需要不断补充与完善。
美国次贷危机引爆的金融海啸,重创欧美,席卷全球,导致欧美乃至世界各地的金融机构损失惨重,继而演变成全球经济危机,又祸及实体经济,目前危机造成的负面影响仍然深不见底。
美国牌的投资银行业务模式和风险控制曾受到各国热捧,美国对金融业监管的法律制度、法律理念等几乎成为国际金融示范法。
纵观当今国际金融制度的设计,几都融入了美国理念,而正是美国式的制度设计缺陷,使得许多金融业的庞然大物一旦感染病毒便几乎在一夜之间轰然倒塌。
金融海啸中,世界金融法律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失去了航标。
无论是
1929年的经济危机还是当前的金融危机,投资银行业务对于引发金融风险都扮演着重要角色。
但是可以肯定投资银行不会因华尔街五大投资银行并购转型而消失,投资银行业务的进一步发展,包括投资银行业务的创新更是不容置疑。
金融危机暴露出目前的金融监管制度对投资银行的专业监管远未完善,目前急需探索研究。
如何既保持投资银行业务的活力,发挥其潜在的融资功能,又能够有效约束其内在的贪婪的本性?如何理顺市场自由和政府监管的关系,既能够防止市场主体滥用市场自由权利,又要避免政府手伸得太长?这就需要相关领域专家与政府人员从多方面进行考虑,整理出一套适应当前国情,符合市场时代要求的监督治理方案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