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科大学生理学-04血液循环
生理学:第四章_血液循环
第四章血液循环血液系统:心脏和血管组成。
血循环的功能:①物质运输(主要功能)②体液调节(运输各种内分泌激素和其他体液物质)③血液防卫功能④内分泌功能(研究证实心脏和血管还具有此项功能)第一节心脏的泵血功能血液循环的过程:心脏不断地、有节律地收缩与舒张,将血液从静脉吸入心脏,并射入动脉而实现其泵血功能。
左侧——体循环右侧一一肺循环瓣膜起着活门的作用,控制血液沿一个方向流动。
心脏的特点:①功能合胞体:心肌细胞闰盘处的缝隙连接是细胞间通道,是低电阻区,具有高度的通透性。
兴奋能够以局部电流的形式直接进入相邻细胞,实现同步性活动,增强心肌的收缩力。
②对Ca2+依赖性大:心肌细胞肌浆网不发达,钙离子储备少。
引起心肌细胞收缩的概离子大多来自细胞外。
第一节心脏的泵血功能一)心动周期(掌握)心脏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称为心动周期。
通常指心室的活动周期。
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心房和心室的机械活动都可分为收缩期和舒张期。
心动周期可作为分析心脏机械活动的基本单元。
心动周期的长短与心率有关。
成年人心率为75次/分,则每个心动周期持续 0.8秒。
全心舒张期:心房和心室均进入舒张状态,持续0.4秒。
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心房和心室的活动依一定次序和时程先后进行,心房和心室的收缩期均短于舒张期。
当心率加快时,收缩期和舒张期均缩短,但舒张期缩短的程度更大,因此,心率过快时对心脏的持久活动不利。
二)心脏的泵血过程(掌握)1•心室收缩期(0.3s)等容收缩期(0.05秒):房室瓣关闭一动脉瓣关闭特点:心室容积不变,血液是不可压缩的,因此室内压ff。
射血期快速射血期:0.10秒,泵出血量2/3 (此期室内压升高达峰值)减慢射血期:0.15秒,泵出血量1/32.心室舒张期(0.5s)等容舒张期(0.06 — 0.08s):动脉瓣关闭一一房室瓣关闭特点:心室容积不变,室内压JJ。
心室充盈期快速充盈期:0.11秒,占2/31/6。
心脏各部分在泵血活动中作用1•心室收缩:心室—动脉压力梯度,心室射血]舒张:心房—心室压力梯度,心室充盈因此,心室的活动对于心脏泵血功能起关键作用。
生理学笔记——第四章血液循环
⼀、⼼动周期与⼼率 1.概念:⼼脏⼀次收缩和舒张构成⼀个机械活动周期称为⼼动周期。
由于⼼室在⼼脏泵⾎活动中起主要作⽤,所以⼼动周期通常是指⼼室活动周期。
2.⼼率与⼼动周期的关系: ⼼动周期时程的长短与⼼率有关,⼼率增⼤,⼼动周期缩短,收缩期和舒张期都缩短,但舒张期缩短的⽐例较⼤,⼼肌⼯作的时间相对延长,故⼼率过快将影响⼼脏泵⾎功能。
3.⼼脏泵⾎ (1)射⾎与充盈⾎过程(以⼼室为例): ①⼼房收缩期:在⼼室舒张末期,⼼房收缩,⼼房内压升⾼,进⼀步将⾎液挤⼊⼼室。
随后⼼室开始收缩,进⼊下⼀个⼼动周期。
②等容收缩期:⼼室开始收缩时,室内压迅速上升,当室内压超过房内压时,房室瓣关闭,⽽此时主动脉瓣亦处于关闭状态,故⼼室处于压⼒不断增加的等容封闭状态。
当室内压超过主动脉压时,主动脉瓣开放,进⼊射⾎期。
③快速射⾎期和减慢射⾎期:在射⾎期的前1/3左右时间内,⼼室压⼒上升很快,射出的⾎量很⼤,称为快速射⾎期;随后,⼼室压⼒开始下降,射⾎速度变慢,这段时间称为减慢射⾎期。
④等容舒张期:⼼室开始舒张,主动脉瓣和房室瓣处于关闭状态,故⼼室处于压⼒不断下降的等容封闭状态。
当⼼室舒张⾄室内压低于房内压时,房室瓣开放,进⼊⼼室充盈期。
⑤快速充盈期和减慢充盈期:在充盈初期,由于⼼室与⼼房压⼒差较⼤,⾎液快速充盈⼼室,称为快速充盈期,随后,⼼室与⼼房压⼒差减⼩,⾎液充盈速度变慢,这段时间称为减慢充盈期。
(2)特点: ①⾎液在相应腔室之间流动的主要动⼒是压⼒梯度,⼼室的收缩和舒张是产⽣压⼒梯度的根本原因。
②瓣膜的单向开放对于室内压⼒的变化起重要作⽤。
③⼀个⼼动周期中,右⼼室内压变化的幅度⽐左⼼室的⼩得多,因为肺动脉压⼒仅为主动脉的1/6. ④左、右⼼室的搏出⾎量相等。
⑤⼼动周期中,左⼼室内压最低的时期是等容舒张期末,左⼼室内压是快速射⾎期。
因为主动脉压⾼于左⼼房内压,所以⼼室从⾎液充盈到射⾎的过程,是其内压从低于左⼼房内压到超过主动脉压的过程,因此⼼室从充盈到射⾎这段时间内压⼒是不断升⾼的。
生理学课件(第四章--血液循环)(医学PPT课件)
异长调节:通过改变心肌初长度引起心肌 收缩力改变的调节
(4)心室功能曲线(Starling曲线)
心肌初长度与主动张力间的关系
分析: A.初长度=2.0~2.2um
粗细肌丝最佳重叠 — 最适初长度
B. < 2.0~2.2um ? > 2.0~2.2um ?
(4)心室功能曲线(Starling曲线)
4、心音(heart sound)
1、定义:心肌收缩、瓣膜启闭、血液流速改变形
成涡流、血液撞击心室壁和大动脉壁
2、组成:每个心动周期中有4个心音
第三心音:部分健康儿童和青年人 第四心音:心房音(异常剧烈收缩)
特征
频率 振幅 时程
机制
S1
低 高 长 房室瓣关闭
S2
高 低 短 半月瓣关闭
意义Βιβλιοθήκη 标志心室收缩的开始 标志心室舒张的开始
N:55%~65%
意义:是评价心功能较为客观的标准
2.心脏做功量:内功、外功
心肌耗氧量
心脏的效率:外功占心脏总能量消耗的百分比
(1)每搏功:心室收缩一次做的功 =搏出量×射血压+血流动能(可忽略)
左室搏功=搏出量× 血流比重× (平均A压-左心房平均压)
(2)每分功:心室每分钟内收缩射血做的功 =每搏功×HR
反映房室瓣功能
反映半月瓣功能
二、心脏泵血功能评定
1.输出血量
(1)每搏输出量/搏出量 (stroke volume,SV): 一侧心室每收缩一次 所搏出的血量 安静时N:60~80ml 平均70ml
(2)每分输出量/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 :
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量,=搏出量×HR 安静时N:4.5~6.0L 平均5.0L
生理学4血液循环
生理学4血液循环在人体生理学中,血液循环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过程。
它负责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同时将废物和二氧化碳带走,以保持身体的正常运转。
这一过程是由心脏、血管和血液共同完成的。
心脏是血液循环的中心。
它负责泵血,将血液输送到全身。
心脏由四个部分组成: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和右心室。
其中,左心室负责将血液泵入主动脉,而右心室则负责将血液泵入肺动脉。
血管是血液循环的通道。
它们由平滑肌和内皮细胞组成,负责输送血液。
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动脉负责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静脉则负责将血液从身体各部返回到心脏。
毛细血管是动、静脉之间的微小通道,它们负责将血液输送给细胞。
血液是血液循环中的液体成分。
它由血浆、红细胞和白细胞组成。
血浆中含有大量的水分和营养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和维生素等。
红细胞则负责输送氧气,而白细胞则负责消灭病菌和清除废物。
肺循环:血液从右心室泵入肺动脉,经过肺部将二氧化碳排出,吸收氧气,然后返回左心房。
体循环:血液从左心室泵入主动脉,经过全身各部,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给细胞,同时将废物和二氧化碳带走,最后返回右心房。
微循环:血液通过毛细血管与细胞进行物质交换。
淋巴循环:淋巴系统中的淋巴管负责输送淋巴液,清除废物和过多的液体。
物质交换:血液循环为身体的各个部位提供了氧气和营养物质,同时也将废物和二氧化碳带走。
免疫防御:白细胞在血液循环中巡逻,可以发现并消灭病菌和其他外来入侵者。
温度调节:血液循环帮助维持体温稳定,当身体温度过高时,血液流动加快以散热;当温度过低时,血液流动减慢以保持体温。
激素调节: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通过血液循环到达靶细胞,调节生理功能。
例如,胰岛素帮助细胞吸收葡萄糖,甲状腺激素调节新陈代谢的速度等。
维持内环境稳态:血液循环有助于维持体内的水、电解质平衡以及酸碱平衡,确保身体各系统的稳定运行。
神经传导:神经系统通过血液循环将信号传递给身体各部,指挥并协调身体的活动。
生理学_第四章血液循环
第四章血液循环在整个生命活动过程中,心脏不停地跳动,推动血液在心血管系统内循环流动。
心血管系统(cardiovascular’system)由心脏和血管组成,血管又由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组成。
血液循环的主要功能是完成体内的物质运输。
细胞代谢所需的营养物质和o2,以及代谢产生的代谢产物和CO:都依靠血液循环来运输。
此外,由内分泌细胞分泌的各种激素及生物活性物质也通过血液循环运送至相应的靶细胞,实现机体的体液调节;机体内环境理化特性相对恒定的维持以及血液的防卫免疫功能的实现,都依赖于血液的循环流动。
循环功能一旦发生障碍,机体的新陈代谢便不能正常进行,一些重要器官将受到严重损害,甚至危及生命。
心血管系统的活动受神经和体液因素的调节,且与呼吸、泌尿、消化、神经和内分泌等多个系统相互协调,从而使机体能很好地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
第一节心脏的泵血功能心脏是推动血液流动的动力器官,其主要功能是泵血。
心脏的泵血依靠心脏收缩和舒张的交替活动而得以完成。
心脏收缩时将血液射入动脉,并通过动脉系统将血液分配到全身各组织;心脏舒张时则通过静脉系统使血液回流到心脏,为下一次射血做准备。
正常成年人安静时,心脏每分钟可泵出血液5L左右。
,一、心脏泵血的过程和机制(一)心动周期心脏的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称为心动周期(carc~tc cycle)。
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心房和心室的机械活动都可分为收缩期(systole)和舒张期(diastole)。
由于心室在心脏泵血活动中起主要作用,故心动周期通常是指心室的活动周期。
心动周期是心率的倒数。
如果心率为每分钟75次,则每个心动周期持续().8s。
如图4—1所示,在心房的活动周期中,先是左、右心房收缩,持续约0.1s,继而心房舒张,持续约0.7s。
在心室的活动周期中,也是左、右心室先收缩,持续约0.3s,随后心室舒张,持续约0.5s。
当心房收缩时,心室仍处于舒张状态,心房收缩结束后不久,心室开始收缩。
生理学课件4.血液循环课件
心脏的电生理特性
心脏具有电兴奋性,电信号在心脏内 部传播,引起心肌的收缩和舒张运动 。
心电信号的传播速度非常快,确保心 脏能够在极短时间内完成收缩和舒张 运动,维持血液循环。
心电信号由窦房结发出,通过心脏的 传导系统传播到心房和心室,引起心 肌的同步收缩。
血压
血压是维持血液循环的重要因素,它推动血液在 血管中流动。
血管阻力
血管的阻力与血液的粘度共同影响血液循环的动 力学。
06
CATALOGUE
血液循环的意义与影响
血液循环对人体的意义
维持生命活动
血液循环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 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同 时带走代谢废物,维持人体正
常生命活动。
调节体温
通过血液循环,人体可以调节 体温,保持恒定的体温。
定。
血液的功能
物质运输
通过红细胞运输氧气和营养物质 到身体各部位,同时排除二氧化
碳和其他代谢废物。
免疫功能
白细胞具有免疫和防御功能,能够 识别和清除入侵的病原体。
止血和凝血
血小板参与血液凝固过程,有助于 止血和损伤修复。
03
CATALOGUE
心脏的结构与功能
心脏的结构
01
02
03
04
心脏是一个肌肉泵,主要由心 肌组成,分为四个腔室:左心 房、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
脑部血液循环不畅可能导致脑缺血、脑梗塞 等疾病。
感染性疾病
血液循环中的免疫成分减少可能导致感染性 疾病的发生。
THANKS
感谢观看
毛细血管
连接动脉和静脉,形成毛细血管 网,进行物质交换。
血管的功能
生理学第四章血液循环知识点总结
生理学第四章血液循环知识点总结血液循环是人体内最为重要的生命循环之一,通过血液循环,身体可以得到充足的氧气和养分,同时排出代谢产物和二氧化碳。
血液循环还协调了免疫和内分泌系统的功能,维持了体内稳态。
在生理学的第四章中,涉及了血管结构、心脏功能、血液流速等多个方面的知识点,下面我们将以从浅入深的方式来进行全面评估和总结。
1. 血管结构1.1 血管组成: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在血管结构部分,我们首先要了解的是血管的组成。
人体内的血管主要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类,它们在结构和功能上各有特点。
动脉具有厚壁和弹性,能够承受心脏泵血时的压力,将含氧血液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器官。
静脉的壁较薄,但富含弹性纤维,起到血液回流的功能。
毛细血管是血管系统中直接与组织细胞接触的部分,通过其薄壁,进行气体、养分和代谢产物的交换。
1.2 血管的自主调节功能我们还需要了解血管具有的自主调节功能。
血管能够根据组织器官对氧气和养分的需求量,灵活调节血流量和血压,保持组织的正常代谢活动。
这种自主调节功能依赖于血管内膜的特殊细胞和生物活性物质的调控作用,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的重要保障。
2. 心脏功能2.1 心脏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在了解了血管结构后,我们将深入探讨心脏的功能。
心脏是人体内一颗重要的器官,它由心房、心室、心瓣和心肌组成。
心脏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心房和心室的舒缩运动,使血液能够顺利地在体内循环。
心脏的每一次收缩和舒张都受到心脏内传导系统的调节,确保了心脏的正常收缩节律和输出血量。
2.2 心脏的自律性和兴奋传导心脏还具有自律性和兴奋传导的功能。
心脏不仅能够自主地维持一定的搏动节律,还能够受到外界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影响,实现适应机体需要的心率和心搏力。
心脏的兴奋传导系统通过特定的电生理过程,将兴奋信号快速地传播至整个心脏肌肉组织,保证了心脏的高效协调收缩。
3. 血液流速3.1 血流动力学的基本参数我们还需要了解血液流速的相关知识。
血液循环-医学生理学-讲义-04
第四章血液循环循环系统心脏和血管共同组成。
血液作为物质运输的载体,在心血管中按一定的方向周而复始地流动,称为血液循环。
第一节心脏的生物电活动心脏的主要功能是泵血。
具有起搏细胞和特殊传导系统,使得心脏能够自动产生节律性兴奋。
心肌细胞分为工作细胞和自律细胞,自律细胞组成的特殊传导系统包括窦房结、房室交界、房室束和末梢浦肯野纤维网。
一、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一)工作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离子基础1.静息电位安静状态下心肌细胞膜对K + 有较高的通透性, K + 顺浓度梯度从膜内向膜外扩散而接近K + 的平衡电位,构成静息电位的主要成分。
在静息状态下I K1 电流是形成静息电位的主要离子流。
钠内向背景电流、乙酰胆碱激活激活的K + 通道和生电性Na + - K + 泵的活动也参与静息电位的形成。
2.动作电位心室肌细胞的动作电位可分为0、1、2、3、4五个时相:(1)去极化过程:又称为0期。
兴奋时,其膜内电位由静息时的-9OmV迅速上升到+3OmV左右,形成动作电位的升支。
0期去极相的时间短,去极速度快,其最大速率为200一300V/s。
决定0期去极化的Na。
通道是一种快通道,它激活开放的速度和激活后失活关闭的速度均很快,其开放时间仅为lms左右。
通常将0期去极速度快的心肌细胞称为快反应细胞,其动作电位则称为快反应动作电位。
(2)复极化过程:从0期去极化结束到恢复静息电位或极化状态的过程称为复极化过程,包括1、2、3期,历时300-40Oms。
1)1期:又称快速复极初期。
膜内电位由+3OmV迅速恢复到OmV左右,历时约10ms。
0期去极和1期复极速度均较快,把这两部分合称为锋电位。
1期复极是由短暂的一过性外向I to 电流引起。
在去极化到约-2OmV时激活。
可被K + 通道选择性阻断剂(4-氨基吡啶等)所阻断。
2)2期:又称缓慢复极期。
膜内电位基本停滞于OmV左右,又称平台期,是整个动作电位持续时间长的主要原因。
生理学教材 第四章 血液循环
第四章血液循环(Circulation)本章导读血液循环是维持生命的基本条件。
生命不息,循环不止。
机体内的血液通过周而复始的循环,运送营养物质、内分泌激素和其他生物活性物质到达相应的组织器官和靶细胞,同时携带其代谢终产物经由排泄系统排出体外,从而保证了新陈代谢的不断进行,实现了体液调节和血液的免疫防卫功能,进而维持了内环境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
循环系统是一套连续、封闭的管道系统,由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两部分组成。
血液循环的原动力来源于心脏的泵血功能,心脏泵血功能的实现是以其特定的生物电活动为基础的。
按照心肌细胞不同的电生理活动特点,可将其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构成心房和心室壁的普通心肌细胞,即工作心肌细胞;另一类是具有自动节律性或起搏功能的心肌细胞,即特殊传导系统心肌细胞。
心肌细胞具有的一般生理特性是:兴奋性、自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
正常心律的自律性兴奋由窦房结发出,传播到右心房和左心房,然后经房室交界区、房室束、浦肯野纤维传播到左、右心室,引起心房、心室先后有序的节律性收缩。
心脏泵血的过程即是心脏进行节律性有序舒缩的过程。
心脏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的一个机械活动周期即为心动周期,它可以作为分析心脏机械活动、研究其泵血机制的基本单位,对心脏泵血功能进行正确的评价具有重要的临床实践意义,其常用指标有心输出量、心脏作功量等。
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有前负荷、后负荷、心肌收缩能力和心率。
按照各类血管不同的功能特点,可将其分为三类:即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血液由左心室泵出后,循动脉系统分配至各器官组织,在毛细血管网处进行物质交换后,又经静脉系统收集回流至右心房,继续新一轮的心肺循环。
血压是指血管内的血液对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也即压强。
血压的形成有两个基本的条件,即心血管系统内有血液充盈和心脏射血。
动脉血压是血液在动脉内流动时对单位面积动脉管壁所产生的侧压力,可分为收缩压和舒张压。
凡参与形成动脉血压的因素,都可以影响动脉血压。
生理学课件(第四章-血液循环)课件
血流调节
通过神经和体液调节机制,影响血管 平滑肌的舒缩状态,从而调节血流量 和血压。
心血管反射
心血管反射是指心血管系统对各种刺 激的反应,通过调节心率和血管舒缩 状态来维持血压稳定。
微循环和淋巴系统
微循环的概念
指微动脉与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是血液与组织进行物质交换 的主要场所。
微循环的结构与功能
营养物质交换和代谢
营养物质交换的过程
营养物质通过循环系统,从血液中扩散进入组织细胞内,供细胞代谢和功能活动 所需,同时将细胞的代谢产物排出到血液中。
代谢的调节
营养物质交换和代谢受到多种因素的调节,如激素、神经递质、细胞因子等,这 些因素通过影响细胞膜通透性和代谢酶的活性,调节营养物质交换和代谢过程。
心脏泵血机制
心脏泵血是通过心室的收缩和舒张 实现的,当心室收缩时,室内压升 高,将血液泵出;当心室舒张时, 室内压降低,血液回流。
心输出量和心率
心输出量
心输出量是指心脏每分钟泵出的 血液量,是衡量心脏功能的重要 指标。心输出量等于心率与每搏
输出量的乘积。
心率
心率是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 正常成年人安静时的心率在60100次/分之间。心率的变化受到 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年龄、性别、
止血和血栓形成
止血
当身体受到损伤时,血液会从伤口流出,止血过程即启动,以防止血液流失过多。
血栓形成
在某些情况下,例如动脉粥样硬化,血液中的血小板和凝血因子会聚集形成血栓,阻止血液流通。
抗凝和纤溶系统
抗凝
抗凝系统的作用是防止血液过度凝结,通过产生抗凝血酶和蛋白质C等物质来抑制凝血 因子。
纤溶
纤溶系统的作用是溶解已经形成的血栓,通过产生纤溶酶和纤溶酶原激活物等物质来溶 解血栓。
生理学-血液循环
19:48
(三)、心脏泵功能的贮备 心输出量随机体代谢的需要而增长的能力, 称为泵功能贮备或心力贮备 可由安静时的4.5-6L/min增加到30L/min左右; 通过三个途径实现: 心率储备:适当增加心率,2~2.5倍; 舒张期储备:增加心舒末期容积(增加前负 荷),约 15 ml 收缩期储备:减小心缩末期容积(增加收缩, 约 55 ~ 60ml。
19:48
3、心肌收缩力:心肌收缩力(本身的收缩率)
↑→搏出量↑
• 交感兴奋、肾上腺素等→心肌收缩力↑ • 迷走兴奋、乙酰胆碱等→心肌收缩力↓ 4、心率:在搏出量一定时,心率↑→心输出量↑ • 心率<40~50次/分→心舒期↑↑→心室 充盈有限→心输出量↓ • 心率>170~180次/分→心舒期↓↓→心 室充盈不足→心输出量↓
19:48
四、心
心音特点 形成机制
音
第一心音
音调低,时间长
第二心音
音调高,时间短
心室收缩,房室瓣关闭; 动脉瓣关闭,血流冲击 心室射血冲击动脉壁 动脉根部管壁
生理意义
临床意义 最佳听诊部位
标志心室收缩开始
心室肌收缩力大小;房 室瓣功能
标志心室舒张开始
动脉压高低;动脉瓣功 能
左锁中线第5肋间
第2肋间胸骨左右缘
19:48
等容舒张期 (0.06-0.08s)心室开始舒张房内压<
室 舒 期
0.5s
充盈期
室内压(房室瓣关闭)<动脉压(动脉瓣关闭 )心室容积不变是 室内压下降速率和 幅度最大的时期。
(0.42s) 心室进一步舒张房内压>室内压 (房室瓣开放)<动脉压(动脉瓣关闭)心房内 血液流入心室是室内容积和速率增加最多 和最快的时期,全心均处于舒张状态0.40s。
生理学第四章 血液循环 习题及答案
所阻断。
120.心交感神经兴奋时,其末梢释放的
和心肌细胞膜上的
受体结合,可导致心率
,兴奋经房室交界传导速度
,心肌收缩力
。
121.刺激右侧心交感神经以引起
作用为主,剌激左侧心交感神经以引起
作用为主。
122.血管活性肠肽具有对心肌的
作用和对冠状血管的
作用。
123.交感缩血管神经的节后纤维末梢释放
,此递质能与血管平滑肌上的
,其离子成分
为
离子。
77.窦房结细胞动作电位 0 期除极的内向电流是由
负载的,而快反应细胞 0 期
的除极是由
内流引起的。
78.迷走神经兴奋时,窦房结细胞最大舒张电位的绝对值
,自律性
。
79.房室交界主要包括
,
和
三个功能区域。其中,除
区外,都具有自律性。
80.在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中,有自律性的部位包括
,
水平的范围内变动时,
压力感受性反射最敏感,纠偏能力最强。
128.阻断一侧颈总动脉血流时该侧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的传入冲动
,可导致动
脉血压
。
129.引起心肺感受器兴奋的适宜刺激有两类:
和
。
130. 化学感受性反射的效应主要是使呼吸
;在低氧、窒息、失血、动脉血压
过低等情况下,则参与对
的调节。
131.在完整机体中,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对心血管活动的影响是心率
低于血浆胶体渗透压,而使肺部
组织液的压力为
压的缘故。
136.脑血管接受
纤维和
纤维的支配。在正常情况下,影响脑血流量
的主要因素是
。
137.当平均动脉压在
生理学4血液循环
汇报人: 202X-01-05
• 血液循环系统概述 • 血液循环运动对健康的影响 • 血液循环系统疾病及其预防 • 改善血液循环的运动方式与建议
01
血液循环系统概述
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
心
作为血液循环系统的动力源,负责推动血液流动 。
血管
负责输送血液,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血液
04
改善血液循环的运动方式与建议
定期进行有氧运动
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 骑自行车等能够促进血液循环, 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身体代谢水
平。
定期进行有氧运动可以加速血液 循环,促进新陈代谢,有助于排
出体内毒素,保持身体健康。
建议每周进行至少3-5次有氧运 动,每次持续30分钟以上,根 据个人身体状况适当调整运动强
戒烟限酒对改善血液循环也非常重要 ,烟草和过量饮酒会损害血管健康, 影响血液循环。
增加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鱼类 、坚果、橄榄油等,有助于降低血液 粘稠度,改善血液循环。
应尽量避免吸烟和过度饮酒,同时注 意控制盐的摄入量,以降低高血压和 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保持良好的作息与心态
良好的作息习惯有助于调节内分泌系统,维持正常的生 理功能,促进血液循环。
03
血液循环系统疾病及其预防
动脉粥样硬化的预防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药物治疗
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避 免过度肥胖。
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降脂、抗血小板等 药物。
控制危险因素
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定期 监测并积极治疗。
高血压的预防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减轻压力、保持心理健康。
淋巴循环
淋巴系统作为血液循环的辅助 ,帮助运输蛋白质、脂肪和免
生理学课件第四章血液循环
06 临床应用与案例分析
CHAPTER
高血压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探讨
发病机制 遗传易感性
交感神经活性增强
高血压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探讨
粘滞性
血液的粘滞性与其成分和温度有关,影响血液流动阻力。
流动性
血液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可在心血管系统中流动。
渗透性
血浆中的水分和溶质可通过毛细血管壁与组织液进行交换 。
血管系统结构与分类
结构
血管系统由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组成。动脉是将血液从 心脏输送到全身各部位的血管,静脉是将血液从全身各部 位输送回心脏的血管,毛细血管是连接动脉和静脉的细小 血管。
04 血液流动原理及影响因素分析
CHAPTER
血流动力学基本概念介绍
01
02
03
血压
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对血 管壁产生的侧压力,通常 指动脉血压。
血流阻力
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所遇 到的阻力,主要由血液黏 滞度和血管长度、内径决 定。
血流量
单位时间内流过血管某一 截面的血量,与血管两端 的压力差和血管对血流的 阻力有关。
各类血管生理特性比较
弹性储器血管
大动脉等弹性储器血管具有较大的可扩张性,能在心脏收 缩期接纳大量血液,并在舒张期将血液连续不断地推向外 周。
分配血管
中动脉作为分配血管,将血液输送到各器官组织。其管壁 较厚,平滑肌丰富,可在神经体液调节下收缩或舒张,以 改变管腔大小和血管阻力,从而影响局部血流量和血液阻 力。
心血管活动反射性调节实例讲解
《生理学基础》第四章 血液循环
《生理学基础》第四章血液循环
第四章《血液循环》主要介绍了血液循环的相关知识。
血液循环是指血液在体内循环的过程,它由心脏、血管和血液三个基本组成部分组成。
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循环系统的组成:循环系统主要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
心脏是循环系统的中心,通过心房和心室的收缩和舒张,推动血液在体内循环。
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通过形成一个闭合的系统,使血液能够在体内流动。
2. 血液的组成: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两部分组成。
血浆是血液的非细胞性成分,含有水、蛋白质、糖类、脂类等物质。
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它们在血液中起着各自特定的功能。
3. 循环的机制:血液循环经过两个循环系统,即肺循环和体循环。
肺循环是指血液从心脏经过肺部,完成氧气的吸入和二氧化碳的排出。
体循环是指血液从心脏经过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完成物质的输送和代谢产物的排出。
4. 循环的调节:血液循环的调节主要由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共同完成。
神经系统通过控制心脏的收缩和舒张,调节心脏的输出量和心率。
内分泌系统通过激素的分泌和作用,影响血管的收缩和舒张,调节血管阻力和血压。
血液循环是人体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过程,它保证了氧气、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等物质的运输和交换,维持了体内各个组织和器官的正常功能。
正常的血液循环对于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心脏的泵血功能 一、心肌收缩的特点 1.对细胞外Ca2+的依赖性: “钙触发钙释放”(calcium-induced calcium release) 2.“全或无”式收缩:细胞间呈缝隙连接 3.不发生强直收缩:有效不应期长
二、心脏泵血的过程和机制 (一)心动周期(Cardiac cycle) 定义:心房或心室每收缩和舒张 一次称为一个心动周期。 心律75次/分时,心动周期 为0.8秒
初长度对心肌、骨骼肌肌收缩力 影响的比较
心肌
骨骼肌
相同点: ①初长度变化可改变粗、细肌丝的有 效重叠程度和活化横桥数目; ②最适前负荷时,粗细肌丝处于最佳重 叠状态,产生张力最大; ③达最适前负荷前,随负荷和初长增 加,收缩强度(张力)也逐渐增加;
不同点: ①心肌伸展性小:因胞外间质富含胶 原纤维,多层肌纤维排列有交叉。 ②主动张力曲线和心室功能曲线不 出现降支:因即使前负荷很大情况 下,肌小节最长不超过2.25~ 2.30 μm,使心脏不会在前负荷明显 增加时出现搏出量和搏功下降。
=(心脏所完成外功÷心脏耗氧量)×100% Cardiac efficiency ≈20%~25%
四、心泵功能贮备 cardiac reserve
心输出量随机体代谢而增加的能力。 以心脏每分钟能射出的最大血量即最 大心输出量表示。 心率贮备:静息心率2倍(160~180次/分) 末期容积 收缩期贮备 缩到 35~40ml(55→15~20ml) 搏出量储备 舒张期贮备 扩到 15~20ml(125→140ml)
2.后负荷对搏出量的影响 心室肌后负荷是指大动脉血压
160
后负荷与心输出量的关系
①当大动脉BP↑→ 等容收缩期延长而射血 期缩短,同时心肌缩短速度和程度↓→搏 出量↓;而BP↓, 则有利于心室射血。 ②继发引起异长调节: 在BP↑引起搏出量↓ 时→余血量↑→ 心肌初长增加→搏出量 不变。 ③继发引起等长调节及神经体液调节。 **②③两种继发调节使心肌初长度和收缩 能力与后负荷相适应,维持适当心输出量
影响前负荷的因素: 心室充盈量 = 静脉回心血量+余血量 (前负荷) (心室最大射血后,剩余的血量) 静脉回心血量:①心室的充盈持续时间 ②静脉回流速度 ③心包内压 ④心室顺应性(△V/△P) 余血量的增减:取决于心肌收缩力和总 充盈量是否改变。 结论:一定范围内,随着心肌初长增 加,搏出量增加称心的定律
(2)心室充盈期(filling phase) 快速充盈期(rapid filling):心室舒 张→室内压 <房内压→房室瓣开放→血 液快速入室(心室的抽吸作用),容积迅速 增大。充盈量占总量3/4,持续0.11s。 减慢充盈期(slow filling):房-室压力 梯度减小→少量血液慢速入室。此期持 续时间0.22s,且大部分时间处于全心舒 张, 但室舒期的最后0.1s→开始下一心 动周期的房缩期 (atrial systole)。
≈ 55%~65%
2.每分输出量(minute volume)和
心指数(cardiac index)
每分输出量(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
定义: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量。
公式:每分输出量=搏出量×心率
minute volume = stroke volume×heart rate
≈ 5~6L/min 左右两心室心输出量基本相等。
(四)心动周期中心房内压的变化
心房压力曲线
a波:心房收缩; c波:室缩,房室瓣关闭,上凸; x波:室射血,房室瓣向下牵曳;v波:静脉血入房; y波:房室瓣开,血液由房入室; 波动范围:左房2~12mmHg;右房0~5mmHg
(五)心音 heart sound
心音 第一心音 产生时间 心室收缩期开始 产生原因 1.房室瓣关闭; 2.心室射血冲击 血管及血液涡 流引起的振动 声音性质 音调低、钝 持续时间 0.12~0.14s 听诊部位 左锁骨中线第五 肋间隙(即心尖部) 第二心音 心室舒张期开始 1.动脉瓣关闭; 2.血液冲击动脉 壁根部及心室 内壁振动 音调高、亢 0.08~0.1s 胸骨右,左缘第二肋间隙 (主,肺动脉瓣听诊区)
2.心室舒张期(Ventricular diastole) (1)等容舒张期 (isovolumetric relaxation phase) 心室肌舒张→室内压 <动脉压→ 动脉瓣关闭(产生第二心音)→室内压 仍然>房内压→房室瓣没开→心室容 积不变。持续0.06s~0.08s。此期室内 压急剧下降。
(2) 复极化过程:历时200~300ms
1期(快速复极初期):由+30→0mV左右, 历时10ms。0期和1期合称锋电位 (spike potential) 由Ito 电流(transient outward current) 即K+外流引起的。Ito通道在去极化到-40 mV时激活,开放5~10ms。
心动周期中心房和心室活动的顺序和时间关系
(二)心脏泵血过程
基本机制(mechanism): 动力:压力梯度(高→低) 血流单方向:心肌的舒缩→ 室内压变化→瓣膜开闭→ 血流方向
1.心室收缩期(Ventricular systole) (1)等容收缩期(isovolumetric contraction phase): 心室肌收缩→室内压 >房内压→ 房室 瓣关闭(产生第一心音),但室内压仍然<动 脉压→动脉瓣没开→ 心肌等长收缩,心室 容积不变。 a.持续0.05s, 若BP升高,此期延长 b.此期室内压急剧升高。
富含肌原纤维,主要执行收缩功能。 例如 心室肌细胞 心房肌细胞 有兴奋性、传导性、收缩性,无自律性。
②自律细胞
rhythmic cell:
含肌原纤维少或缺乏,主要功能是产生 和传导兴奋,控制心脏的节律性活动。 例如 窦房结P细胞 浦肯野细胞 有兴奋性、传导性、自律性,无收缩性。
2、根据生物电活动尤其AP的0期除极速度 不同,分: (1)快反应细胞: ①快反应非自律细胞:心房肌细胞和心 室肌细胞 ②快反应自律细胞:心房传导组织;房室 束和浦肯野纤维细胞 (2)慢反应细胞: ①慢反应自律细胞:窦房结细胞;房结区 和结希区自律细胞 ②慢反应非自律细胞:结区细胞
(二)心率的调节 ①一定范围内,心率↑→心输出量↑ 心率过快>180次/分→舒张期明显变 短→充盈量↓→搏出量↓→心输出 量↓ 心率过慢<40次/分→舒张期过长→因 充盈量已达极限,不能再增加充盈 量→心输出量↓ ②心率↑→心肌胞内Ca2+浓度↑→心 肌收缩能力↑(阶梯现象) ③影响心率因素: (staircase phenomenon) 神经:交感(+)、副交感(-) 体液:E、NE、甲状腺素、体温等。
心指数(cardiac index) : 以每平方米体表面积计算的心输出量 Cardiac output Cardiac index =━━━━━━━━━━ body surface area 中等身材成人,静息心指数约为: 5~6L÷1.6~1.7m2 ≈ 3.0~3.5L/min/m2
(二)心脏作功量 每搏功(strok work):心室一次收缩所做 的功。包括搏出血液所增加的压强能和 动能,即: 每搏功=搏出量×射血压力+动能(可忽略) ∴搏功(j)=搏出量(L)×(平均动脉压-左 房平均压)mmHg×13.6×9.807×(1/1000)
代替左室舒张末期压力 代替射血期左室内压
=0.07L×(92-6)mmHg×13.6
×9.807×(1/1000) = 0.803J
每分功(J/min)=搏功(J)×心率=60.2J 左室功是右室功的6倍 (因肺A平均压为主A平均压1/6) 心脏的效率(Cardiac efficiency ): 心脏所做外功占心脏总能量消耗量的 百分比。
左、右心室功能曲线(犬)
左心室 右心室
代替心室舒张末期压力
心室功能曲线可分三段:
①充盈压12~15mmHg(16~20cmH2O)是心 室最适前负荷。通常左室充盈压仅有5~ 6mmHg,说明心室有较大的初长度贮备。 ②充盈压15~20mmHg (20~27cmH2O)曲线 趋平坦,说明前负荷在上限范围变动对泵血 功能影响不大。 ③充盈压高于20mmHg (27cmH2O),曲线 平坦或轻度下倾,不出现明显降支,说明前 负荷即使超过20mmHg,搏功不变或仅轻度 减少。
3.心肌收缩能力的影响cardiac contractility(等长调节)
NE 心肌收 缩能力 改变对 心室功 能曲线 的影响
ACh
①心肌收缩能力指心肌不依赖于负荷而能 改变其收缩强度和速度的内在特性。是通 过改变兴奋-收缩耦联等内在因素(活化横 桥数量、肌球蛋白ATP酶的活性)实现的 ②儿茶酚胺使心功能曲线向左上方移位。 心力衰竭、ACh等使曲线向右下方移位。 ③影响收缩能力的因素:胞浆内Ca2+浓度、 和肌钙蛋白对Ca2+的亲和力;CA、钙增 敏剂(如茶碱);ACh、缺氧与酸中毒、甲 低等。
AO MC
AC
MO
1.心房收缩期 2.等容收缩期 3.快速射血期 4.减慢射血期 5.等容舒张期 6.快速充盈期 7.减慢充盈期
(2)射血期(ejection phase) 快速射血期(rapid ejection):心室肌 继续收缩→室内压上升>动脉压→动脉瓣 开放→血由心室射入动脉。 a.此期血流速快,射血量大,占总射血 量70%,持续0.1s; b.容积缩小,室内压达峰值。 减慢射血期(slow ejection):室内压 由峰值逐渐下降→射血速度↓,靠惯性 射血。射血量占总量30%,持续0.15s
三、心泵功能的评定
(一)心脏的输出量 1.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SV)和射 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 搏出量:一次心搏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 60~80 ml,左、右室相等。 射血分数:搏出量占舒张末期心室容积的 百分比。 Stroke volume ejection fraction=━━━━━━━100% End-diastolic volu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