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 41 原电池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4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 4-1 原电池(教案)
Cu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 4-1 原电池(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体验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探究过程;2.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构成原电池的条件;3.能够写出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方程式.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与分析思维能力。
2.实验引导学生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方法,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3.加深理解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辨证唯物主义的思维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一些实验和科学探究过程,使学生增强探索化学反应原理的兴趣,树立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志向。
教学重点:通过对原电池实验的研究,引导学生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以及这种转化的综合利用价值。
教学难点: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教学过程:【引入】电能是现代社会中应用最广泛,使用最方便、污染最小的一种二次能源,又称电力。
例如,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手提电脑、手机、相机、摄像机……这一切都依赖于电池的应用。
那么,电池是怎样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呢?我们这节课来一起复习一下有关原电池的相关内容。
【板书】4.1 原电池一、原电池实验探究【讲解】:铜片、锌片、硫酸都是同学们很熟悉的物质,利用这三种物质我们再现了1799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伏打留给我们的历史闪光点!【实验探究】(铜锌原电池)【问题探究】1、锌片和铜片分别插入稀硫酸中有什么现象发生?2、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硫酸中,现象又怎样?为什么?3、锌片的质量有无变化?溶液中c (H+)如何变化?4、锌片和铜片上变化的反应式怎样书写?5、电子流动的方向如何?【讲解】:我们发现检流计指针偏转,说明产生了电流,这样的装置架起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桥梁,这就是生活中提供电能的所有电池的开山鼻祖----原电池。
【板书】(1)原电池概念: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提问】:在原电池装置中只能发生怎样的化学变化?【学生】:Zn+2H+=Zn2++H2↑【讲解】:为什么会产生电流呢?【回答】:其实锌和稀硫酸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的转移,但氧化剂和还原剂热运动相遇发生有效碰撞电子转移时,由于分子热运动无一定的方向,因此电子转移不会形成电流,而通常以热能的形式表现出来,激烈的时候还伴随有光、声等其他的形式的能量。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原电池》41课时的教学稿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原电池》41课时的教学稿一、教学目标- 了解原电池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掌握原电池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理解原电池在实际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二、教学内容1. 原电池的定义和分类2. 原电池的构造和工作原理3. 常见的原电池类型及其特点4. 原电池在实际中的应用案例三、教学重点- 原电池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常见的原电池类型及其特点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介绍原电池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构造。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介绍原电池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构造。
2. 实验法:设计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原电池,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
实验法:设计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原电池,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和交流他们对原电池应用案例的理解和想法。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和交流他们对原电池应用案例的理解和想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电池,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电池的好奇心。
- 引导学生思考:电池是如何产生电流的?不同种类的电池有何区别?2. 了解原电池(10分钟)- 讲解原电池的定义和分类,介绍原电池与其他电池的区别。
- 带领学生了解原电池的基本原理和构造,重点讲解正极、负极和电解质的作用。
3. 探究原电池的工作原理(15分钟)- 设计实验:使用锌片和铜片制作一个简单的原电池。
- 让学生按照实验步骤操作,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出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4. 常见的原电池类型介绍(10分钟)- 介绍几种常见的原电池类型,如干电池、碱性电池、铅酸蓄电池等。
- 讲解它们的特点、优缺点以及在实际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领域。
5. 小组讨论(15分钟)- 分成小组,让学生选取一个他们熟悉的原电池应用案例进行讨论。
- 让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引导学生思考不同原电池在应用中的优缺点。
6. 总结(5分钟)- 对本节课研究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学生需要掌握的重点和难点。
【新人教版】化学选修四:4-1《原电池》教案设计
第一节原电池●课标要求1.体验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探究过程。
2.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能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课标解读1.通过实验体验由化学能转为电能的探究。
2.掌握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3.能正确书写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教学地位本节内容则以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所涉及的原电池常识为基础,通过进一步分析原电池的组成和探究其中的原理,引出半电池、盐桥、内电路、外电路等概念,恰好很好地全面体现本册教材的目标特点。
是本章重点内容之一。
●新课导入建议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体验水果电池电流的存在进行了下列实验。
用橘子一个,铝片和锌片各一片,电灯泡一个,按图连接好。
在实验前,先用砂纸擦去金属表面的氧化膜,实验时保持两金属插在橘子上不能直接接触。
你知道在上述水果电池中,电流的强弱与两极的距离有什么关系吗?影响电流的因素还可能有哪些呢?【提示】距离越近,电流越大。
另外,电流大小还与两金属片宽度以及两电极金属性相对强弱等因素有关。
●教学流程设计课前预习安排:(1)看教材P71~72页,填写【课前自主导学】中的“知识1,原电池”,并完成【思考交流1】; (2)看教材P72页,填写【课前自主导学】中的“知识2,原电池的设计”,并完成【思考交流2】。
⇒步骤1:导入新课、本课时教材地位分析。
⇒步骤2:建议对【思考交流】1、2多提问几个学生,使80%以上的学生都能掌握该内容,以利于下一步对该重点知识的探究。
⇓步骤6:师生互动完成“探究2”,可利用【问题导思】中的问题由浅入深地进行。
建议教师除【例2】外,再变换一下 ⇓步骤7:教师通过【例2】和教材P72页讲解研析“探究2”中的问题进行总结。
⇒步骤8:在老师指导下由学生自主完成【当堂双基达标】中的4题,验证学生对探究点的理解掌握情况。
⇒步骤9:先让学生自主总结本课时学习的主要知识,然后对照【课堂小结】以明确掌握已学的内容。
安排学生课下完成【课后知能检测】。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41《原电池》第一课时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41《原电池》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目标- 了解原电池的基本概念和构造- 掌握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电化学反应- 能够分析原电池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教学重点- 原电池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原电池的电化学反应教学难点- 掌握原电池的电化学反应机理- 分析原电池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教学准备- 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 多媒体教学设备- 实验器材和化学药品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与电池相关的实际应用,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原电池的基本概念和构造,引导学生了解原电池的组成部分和工作原理。
2. 讲解原电池中的电化学反应,包括正极、负极和电解质之间的电子转移和离子迁移过程。
3. 通过示意图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原电池的工作过程。
实验演示(20分钟)1. 进行原电池的实验演示,展示原电池的组装和工作原理。
2. 引导学生观察电池的正负极变化以及电池的工作状态。
知识巩固(15分钟)1. 分组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原电池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
2. 每个小组汇报讨论结果,进行全班讨论。
拓展应用(10分钟)1.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原电池的实际应用案例,让学生了解原电池在生活和工业中的作用。
2. 鼓励学生思考原电池的未来发展方向和可能的改进措施。
课堂作业1. 思考并写下一篇关于原电池的应用文章。
2. 预习下节课内容。
总结反思- 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强调原电池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 确保学生对原电池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有清晰的理解。
参考资料-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教材- 多媒体教学资料- 实验教材和实验指导书。
高中化学 原电池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4
第四章 电化学基础第一节 原电池(导学案)【学习目标】:1、让学生体验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探究过程;2、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构成原电池的条件;3、能够写出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方程式.【学习重点】:进一步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能够写出电极反应式和原电池反应方程式。
【学习难点】: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教学用具】:有关实验用品【学法指导】:比较法 归纳法 推理法【知识衔接】:回顾《必修2》原电池的定义、组成条件的有关知识【学习过程】:【引言】:我国计划在2020年左右实现“嫦娥登月”工程。
这项伟大的工程大家想一想离开了“电力系统”能否实现?如果不能给其提供持续稳定的电流能否顺利完成各项任务?我们在高中新课程标准必修2中已经初步学习了有关化学能与电能之间的相互转换必须通过一定的装置。
装置设计的合理性,对于能量的转换效率至关重要。
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如何合理的设计原电池装置。
一、课前复习:(A 级)由练习引导学生复习必修2原电池的定义、组成条件等。
1、原电池定义:2、组成原电池的条件:3、原电池正、负极规律 ①负极——电子 的极。
通常是活泼性 的金属,发生 反应。
②正极——电子 的极。
通常是活泼性 的金属或非金属导体,发生反应。
【练习】:下列哪些装置能组成原电池?( )【实验探究】:请根据反应:Zn + CuSO 4 = ZnSO 4 + Cu设计一个原电池,并进行实验。
二、由实验导入新课:【实验探究】:通过系列探究性实验,以深化对原电池的原理的理解:【实验1】、将锌片和铜片分别通过导线与电流计连接,并使锌片和铜片不直接接触,再同时浸入盛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中。
【思考】(指导学生观察现象并分析原理)电流表指针有没有偏转?指针稳定吗?两极上都有什么现象?【实验2】、将锌片和铜片分别通过导线与电流计连接,并使锌片和铜片直接接触,然后浸入盛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中。
(指导学生观察现象并分析原理)普通干电池“神七”用 太阳能电池【思考】:上述实验装置构成了原电池吗?如果没有发生原电池反应,铜片表面为什么明显有红色的铜析出?如果发生了原电池,为什么电流表指针没有发生偏转?【设疑】:(B级)如何设计一个能持续产生电流、效率较好的原电池?【实验3】、p71实验4-1(指导学生观察现象并分析原理,点出半电池、盐桥、内电路、外电路等概念)【实验现象】:有盐桥存在时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即有电流通过电路。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原电池》41课时的教学稿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原电池》41课时的教学稿课时安排- 授课时间:1课时(45分钟)- 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原电池的定义、组成、工作原理及其能量转化过程。
- 教学重点: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及其能量转化。
- 教学难点:原电池反应的机理及电极反应的书写。
教学内容引入(5分钟)- 提问:什么是电池?电池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回顾: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称为电池。
知识讲解(20分钟)1. 原电池的定义- 介绍原电池的定义: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或金属和非金属)通过电解质连接起来,能自发地进行氧化还原反应,并产生电流的装置。
2. 原电池的组成- 讲解原电池由正极、负极、电解质和外部电路组成。
3.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说明原电池在工作时,负极上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上发生还原反应。
- 强调电子从负极沿导线流向正极,形成闭合回路。
4. 能量转化- 阐述原电池是将化学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装置。
例题讲解(10分钟)- 例题:给出一个原电池的实例,如锌锰电池,让学生分析其正负极、电解质及电极反应。
- 解析:引导学生根据金属的活泼性判断正负极,再根据电解质确定电极反应。
课堂练习(5分钟)- 练习题:让学生完成有关原电池的练习题,以巩固所学知识。
- 辅导:对学生的练习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其掌握原电池的知识。
总结(5分钟)- 回顾:本节课学习了原电池的定义、组成、工作原理和能量转化。
- 强调:原电池是一种重要的化学电源,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
教学评估-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原电池的练习题,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 考试:在单元考试中设置有关原电池的问题,全面评估学生的理解程度。
参考资料-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教材- 《高中化学教学指导书》- 相关学术论文和教学案例---以上是关于《原电池》的教学稿,如果有任何需要修改或补充的地方,请随时告诉我。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原电池》第41课时说课文件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原电池》第41课时说课文件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的第41课时,主要内容是关于原电池的介绍和原理。
通过研究本节课,学生将了解原电池的结构、工作原理以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原电池的概念和结构;- 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及其在电路中的应用;- 能够分析原电池的优缺点并举例说明。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实验观察和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引导学生合作研究,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珍惜资源,节约能源。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原电池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分析原电池的优缺点并举例说明。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和展示实物,引发学生对电池的思考。
2. 概念讲解:介绍原电池的概念、结构和工作原理。
3. 实验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原电池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
4. 知识总结:对原电池的结构、工作原理和优缺点进行总结。
5. 拓展应用:引导学生思考原电池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手电筒、遥控器等。
6. 归纳概括: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归纳概括,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2. 实验器材:原电池、导线、灯泡等3.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六、教学评估1.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操作步骤、实验结果和结论等。
2.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学生,检查他们对原电池的理解程度。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原电池的优缺点和应用场景。
七、板书设计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原电池》第41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过程与方法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教学过程1. 导入2. 概念讲解3. 实验探究4. 知识总结5. 拓展应用6. 归纳概括教学资源1. 教材2. 实验器材3. 多媒体设备教学评估- 实验报告- 课堂问答- 小组讨论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高中化学4.1原电池教案(新人教版选修4)
第一节原电池(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原电池的组成及工作原理2 学会写电极反映式和原电池反映方程式教学重点:进一步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能够写出电极反映式和原电池反映方程式。
教学难点: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教学用具:有关实验用品教学进程:第一节原电池一.课前温习:由练习引导学生温习必修2原电池的概念、组成条件等。
(学生回忆,回答,老师总结)【练习】下列哪些装置能组成原电池?()【板书】原电池1.含义:将化学能转换成电能的装置。
2.组成四要素:(1)电解质溶液(2)两极上有活泼性不同的物质(至少一种是金属)(3)组成闭合电路(4)能自发发生氧化还原反映3.实质:将氧化还原反映的电子转移变成电子的定向移动,即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
二.导入新课【板书】二.探讨原电池工作原理【设疑】若是你要出较远地方,交通工具是电动自行车,要抵达目的地,行驶的自行车蓄电池如何放电才能如你所愿呢?【回答】那固然是放电越久越好!【导入】好,下面咱们将结合高一有关原电池知识来探讨如何的原电池如何工作,如何持续放电!【演示实验】1.将锌片和铜片别离通过导线与电流计连接,并使锌片和铜片直接接触,然后浸入盛有CuSO4溶液的的烧杯中。
(指导学生演示实验并观察总结,回答问题)【板书】1.现象:铜片表面明显有铜析出,电流计显示无电流通过。
【分析】铜不与CuSO4溶液反映,铜片表面却有红色的铜析出,且锌片逐渐溶解,说明原电池发生了电极反映,用物理学的电学知识可判断电流计指针不动,可能是锌片直接接触,形成回路,而通过电流计极为微弱,无法使指针偏转。
【设疑】若要证明上述装置就是原电池,确实实现了化学能与电能之间的转换,就必需证明锌片与铜片之间确实有电流,如何证明?(老师提问,学生试探回答。
)【演示实验】2.将锌片与铜片别离通过导线与电流计连接,并使锌片和铜片不直接接触,再同时浸入盛有CuSO4溶液的烧杯中。
(指导学生演示实验并观察总结,回答问题)【板书】2.现象: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并指示电子是由锌片流向铜片,在铜片表面有红色的铜析出。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原电池》41课时的教学稿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原电池》41课时的教学稿课时目标本课时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原电池的基本概念、结构和工作原理,并能够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解析和评价不同类型的原电池。
教学准备- PowerPoint课件- 实验器材:锌片、铜片、酸性电解质溶液、导线等- 学生实验报告模板教学过程1. 导入- 引入问题:你知道手机、手表等电子设备是如何供电的吗?- 引导学生思考电池的作用和种类,并与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联系起来。
2. 知识讲解- 介绍原电池的概念和结构,包括正负极、电解质、电子流动等基本要素。
- 分析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解释锌和铜在电池中的作用过程。
3. 实验演示- 利用实验器材进行原电池的演示实验,展示锌和铜片在酸性电解质中的反应和电流的产生。
-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让他们亲身体验原电池的工作过程。
4. 实验讨论- 结合实验结果,引导学生讨论原电池的优缺点以及不同类型原电池的特点。
-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改进原电池的性能和寿命。
5. 知识总结- 对本课时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原电池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6. 课堂练习- 分发学生实验报告模板,要求学生根据实验过程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
- 检查学生的实验报告,对他们的实验操作和分析能力进行评价。
7. 课堂延伸- 鼓励学生在家庭生活中寻找和使用不同类型的电池,了解实际应用中的原电池。
课后作业1. 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复习和巩固本课时所学知识。
2. 准备下一课时的实验报告,完成相关实验操作。
教学反思本课时采用了理论讲解与实验演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通过实验讨论和实验报告的要求,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和科学分析能力。
下一次教学可以加入更多的实际应用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原电池的实际价值。
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四 4.1 原电池教案
Cu ×第四章电化学基础第一节原电池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体验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探究过程;(2)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构成原电池的条件;(3)能够写出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方程式.2.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与分析思维能力。
(2)实验引导学生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方法,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3)加深理解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辨证唯物主义的思维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过一些实验和科学探究过程,使学生增强探索化学反应原理的兴趣,树立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志向。
教学重点通过对原电池实验的研究,引导学生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以及这种转化的综合利用价值。
教学过程【引入】电能是现代社会中应用最广泛,使用最方便、污染最小的一种二次能源,又称电力。
例如,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手提电脑、手机、相机、摄像机……这一切都依赖于电池的应用。
那么,电池是怎样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呢?我们这节课来一起复习一下有关原电池的相关内容。
【板书】§4.1 原电池一、原电池实验探究讲:铜片、锌片、硫酸都是同学们很熟悉的物质,利用这三种物质我们再现了1799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伏打留给我们的历史闪光点!【实验探究】(铜锌原电池)实验步骤现象1、锌片插入稀硫酸【问题探究】1、锌片和铜片分别插入稀硫酸中有什么现象发生?2、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硫酸中,现象又怎样?为什么?3、锌片的质量有无变化?溶液中c (H+)如何变化?4、锌片和铜片上变化的反应式怎样书写?5、电子流动的方向如何?讲:我们发现检流计指针偏转,说明产生了电流,这样的装置架起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桥梁,这就是生活中提供电能的所有电池的开山鼻祖----原电池。
【板书】(1)原电池概念: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问:在原电池装置中只能发生怎样的化学变化?学生:Zn+2H+=Zn2++H2↑讲:为什么会产生电流呢?答:其实锌和稀硫酸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的转移,但氧化剂和还原剂热运动相遇发生有效碰撞电子转移时,由于分子热运动无一定的方向,因此电子转移不会形成电流,而通常以热能的形式表现出来,激烈的时候还伴随有光、声等其他的形式的能量。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原理》4.1原电池教案新人教版选修4
第四章电化学基础§4.1 原电池一、探究目标体验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探究过程二、探究重点初步认识原电池概念、原理、组成及应用。
三、探究难点通过对原电池实验的研究,引导学生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以及这种转化的综合利用价值。
四、教学过程【引入】电能是现代社会中应用最广泛,使用最方便、污染最小的一种二次能源,又称电力。
例如,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手提电脑、手机、相机、摄像机这一切都依赖于电池的应用。
那么,电池是怎样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呢?我们这节课来一起复习一下有关原电池的相关内容。
【板书】§ 4.1原电池一、原电池实验探究讲:铜片、锌片、硫酸都是同学们很熟悉的物质,利用这三种物质我们再现了1799 年意大利物理学家 ---- 伏打留给我们的历史闪光点!【实验探究】( 铜锌原电池) ×Cu Zn 实验步骤现象1、锌片插入稀硫酸2、铜片插入稀硫酸3、锌片和铜片上端连接在一起插入稀硫酸【问题探究】1、锌片和铜片分别插入稀硫酸中有什么现象发生?2、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硫酸中,现象又怎样?为什么?3、锌片的质量有无变化?溶液中c (H + ) 如何变化?4、锌片和铜片上变化的反应式怎样书写?5、电子流动的方向如何?讲:我们发现检流计指针偏转,说明产生了电流,这样的装置架起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桥梁,这就是生活中提供电能的所有电池的开山鼻祖----原电池。
【板书】( 1)原电池概念: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问:在原电池装置中只能发生怎样的化学变化?学生:Zn+2H+2+2↑=Zn +H讲:为什么会产生电流呢?答:其实锌和稀硫酸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的转移,但氧化剂和还原剂热运动相遇发生有效碰撞电子转移时,由于分子热运动无一定的方向,因此电子转移不会形成电流,而通常以热能的形式表现出来,激烈的时候还伴随有光、声等其他的形式的能量。
显然从理论上讲,一个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若能设法使氧化与还原分开进行,让电子的不规则转移变成定向移动,便能形成电流。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41《原电池》第一课时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41《原电池》第一课时教案教案名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原电池》第一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原电池的概念、组成和分类。
2. 使学生掌握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及其能量转化过程。
3.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原电池的概念2. 原电池的组成和分类3.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4. 原电池的能量转化过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原电池的概念、组成、分类和工作原理。
2. 教学难点:原电池的能量转化过程。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原电池的相关知识。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地展示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能量转化过程。
3. 结合实例分析,让学生体会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1.1 展示干电池、燃料电池等日常生活中的原电池实例,引导学生关注原电池的应用。
1.2 提问:什么是原电池?原电池是如何工作的?2. 讲解原电池的概念2.1 讲解原电池的定义:原电池是一种能够将化学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装置。
2.2 强调原电池的特点: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两极性、闭合回路。
3. 介绍原电池的组成和分类3.1 讲解原电池的组成:负极、正极、电解质、导线。
3.2 介绍原电池的分类:酸性电池、碱性电池、中性电池、燃料电池等。
4. 讲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4.1 展示原电池工作原理的示意图,讲解负极和正极的反应过程。
4.2 强调电子转移和离子迁移在原电池工作中的重要性。
5. 分析原电池的能量转化过程5.1 讲解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离子迁移。
5.2 举例说明原电池在实际应用中的能量转化过程。
6. 巩固知识,解决问题6.1 提问: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能量转化过程有哪些实际应用?6.2 让学生结合生活实例,分析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能量转化过程。
7. 课堂小结7.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原电池的概念、组成、分类和工作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原电池●课标要求1.体验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探究过程。
2.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能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课标解读1.通过实验体验由化学能转为电能的探究。
2.掌握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3.能正确书写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教学地位本节内容则以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所涉及的原电池常识为基础,通过进一步分析原电池的组成和探究其中的原理,引出半电池、盐桥、内电路、外电路等概念,恰好很好地全面体现本册教材的目标特点。
是本章重点内容之一。
●新课导入建议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体验水果电池电流的存在进行了下列实验。
用橘子一个,铝片和锌片各一片,电灯泡一个,按图连接好。
在实验前,先用砂纸擦去金属表面的氧化膜,实验时保持两金属插在橘子上不能直接接触。
你知道在上述水果电池中,电流的强弱与两极的距离有什么关系吗?影响电流的因素还可能有哪些呢?【提示】距离越近,电流越大。
另外,电流大小还与两金属片宽度以及两电极金属性相对强弱等因素有关。
●教学流程设计课前预习安排:(1)看教材P71~72页,填写【课前自主导学】中的“知识1,原电池”,并完成【思考交流1】;(2)看教材P72页,填写【课前自主导学】中的“知识2,原电池的设计”,并完成【思考交流2】。
⇒步骤1:导入新课、本课时教材地位分析。
⇒步骤2:建议对【思考交流】1、2多提问几个学生,使80%以上的学生都能掌握该内容,以利于下一步对该重点知识的探究。
⇓步骤6:师生互动完成“探究2”,可利用【问题导思】中的问题由浅入深地进行。
建议教师除【例2】外,再变换一下命题角度,使用【教师备课资源】中例题,以拓展学生的思路。
⇐步骤5:在老师指导下由学生自主完成【变式训练1】和【当堂双基达标】中的1、2、3题,验证学生对探究点的理解掌握情况。
⇐步骤4:教师通过【例1】和教材P71~72页讲解研析对“探究1”中的注意事项进行总结。
⇐步骤3:师生互动完成“探究1”,可利用【问题导思】设置的问题由浅入深地进行。
⇓步骤7:教师通过【例2】和教材P72页讲解研析“探究2”中的问题进行总结。
⇒步骤8:在老师指导下由学生自主完成【当堂双基达标】中的4题,验证学生对探究点的理解掌握情况。
⇒步骤9:先让学生自主总结本课时学习的主要知识,然后对照【课堂小结】以明确掌握已学的内容。
安排学生课下完成【课后知能检测】。
课标解读重点难点1.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2.能够写出电极反应式。
3.体验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
1.通过设计铜锌原电池两种方案的对比,加深原电池原理的理解。
(重点)2.正确书写电极反应与电池反应方程式。
(难点)3.会设计简单原电池。
(重点)原电池1.原理(以铜、锌原电池为例)装置举例2.电极反应锌片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Zn-2e-===Zn2+铜片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Cu2++2e-===Cu总电极反应式为:Cu2++Zn===Cu+Zn2+3.构成条件条件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较活泼的做负极电解质溶液形成闭合回路能自发地发生氧化还原反应1.(1)原电池的两电极必须是金属吗?(2)Cu与稀H2SO4能否设计成原电池?【提示】(1)不一定。
如可用石墨做电极。
(2)不能。
Cu原电池的设计1.用还原性较强的物质作负极,向外电路提供电子;用氧化性较强的物质作正极,从外电路得到电子。
2.将两极浸在电解质溶液中,通过阴、阳离子的定向移动形成内电路。
3.放电时负极上的电子通过导线流向正极,再通过溶液中离子移动形成的内电路构成闭合回路。
2.在内电路中,阴、阳离子分别向哪个极板移动?【提示】阴离子→负极,阳离子→正极。
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问题导思】①原电池中,电子流出的极是正极还是负极?【提示】负极。
②若某电极在反应过程中增重,是原电池的正极还是负极?【提示】正极。
1.由组成原电池的两极材料判断较活泼的金属为负极,较不活泼的金属或能导电的非金属为正极。
2.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向判断外电路中,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
3.根据原电池电解质溶液中离子的移动方向判断在原电池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移向正极,阴离子移向负极。
4.根据原电池中两极发生的反应判断原电池中,负极总是发生氧化反应,正极总是发生还原反应。
若给出一个总方程式,则可根据化合价升降来判断。
5.根据电极质量的变化判断原电池工作后,某一电极质量增加,说明溶液中的阳离子在该电极上放电,该极为正极,活泼性较弱;反之,如果某一电极质量减轻,则该电极溶解,为负极,活泼性较强。
6.根据电极上有气泡产生判断原电池工作后,如果某一电极上有气体产生,通常是因为该电极发生了析出H2的反应,说明该电极为正极,活动性较弱。
7.根据某电极(X)附近pH的变化判断生成H2或吸收O2电极反应发生后,均能使该电极附近电解质溶液的pH增大,因而原电池工作后,X极附近的pH增大了,说明X极为正极,金属活动性较弱。
原电池中,活泼性强的金属不一定做负极:如下面的原电池。
(1)中Al作负极。
(2)中Cu作负极。
某高二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索铝电极在原电池中的作用,设计并进行了以下一系列实验,实验结果如下。
编号电极材料电解质溶液电流计指针偏转方向1 Mg、Al 稀盐酸偏向Al2 Al、Cu 稀盐酸偏向Cu3 Al、石墨稀盐酸偏向石墨4 Mg、Al NaOH 偏向Mg5 Al、Zn 浓硝酸偏向Al(1)实验1、2中(2)写出实验3中的电极反应式和电池总反应方程式。
(3)实验4中Al作正极还是作负极?为什么?写出Al电极的电极反应式。
(4)解释实验5中电流计指针偏向Al的原因。
(5)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在原电池中金属铝作正极还是作负极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解析】一般情况下,较活泼的金属作原电池的负极,根据实验1、2的结果,自然得出1中Al作正极,2中Al作负极。
在NaOH溶液中,Al比Mg活泼,作负极。
在浓硝酸中由于Al发生钝化,Zn作负极。
【答案】(1)不同;(2)Al为负极:Al-3e-===Al3+,石墨为正极:2H++2e-===H2↑,2Al+6H+===2Al3++3H2↑;(3)Al作负极,因为Al能与NaOH溶液反应而Mg不能与NaOH溶液反应,Al+4OH--3e2+2H2O;-===AlO-(4)实验5中由于Al在浓硝酸中发生钝化,所以Zn为负极;(5)与另一电极材料的活泼性、电解质溶液的酸碱性以及电解质溶液的氧化性强弱等因素有关。
本题学生易只考虑活泼性强的作原电池负极,而易忽略原电池必须是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1.有如图所示的两个原电池装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A池中负极的电极反应为Mg-2e-===Mg2+B.Mg在A池中为负极,在B池中为正极C.B池中电子的流向:Mg→AlD.原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A池溶液的pH会增大【解析】判断原电池正负极,除考虑活泼性还要注意电解质溶液对正负极的影响。
对于稀硫酸来说,镁是比铝更活泼的金属;但对于氢氧化钠溶液来说,铝是比镁更活泼的金属,所以A池中镁是负极,B池中铝是负极,B对;A池中电极反应为Mg-2e-===Mg2+,A 对;B池中电子流向为Al―→Mg,C项错。
A池中正极2H++2e-===H2↑,随着反应进行,c(H+)减少,pH增大,D对。
【答案】原电池原理的应用【问题导思】①若纯锌与粗锌(含Fe、C等)分别与同浓度的稀H2SO4反应制取H2,哪种方法产生H2的速率快?【提示】粗锌。
②将金属a、b用导线相连插入稀H2SO4中,发现b上产生气泡,则a与b相比较,谁更活泼?【提示】 a1.加快氧化还原反应的速率例如:在锌与稀硫酸反应时加入少量CuSO4溶液能使产生H2的速率加快。
2.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例如:有两种金属a和b,用导线连接后插入到稀硫酸中,观察到a极溶解,b极上有气泡产生。
根据电极现象判断出a是负极,b是正极,由原电池原理可知,金属活动性a>b。
3.用于金属的防护如要保护一个铁闸,可用导线将其与一锌块相连,使锌作原电池的负极,铁闸作正极。
4.设计化学电池例如:以2FeCl3+Cu===2FeCl2+CuCl2为依据,设计一个原电池。
(1)将氧化还原反应拆成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两个半反应,分别作原电池负极和正极电极反应式。
负极:Cu-2e-===Cu2+正极:2Fe3++2e-===2Fe2+(2)确定电极材料若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为金属单质,可用该金属直接作负极[如为气体(如H2)或溶液中的还原性离子,可用惰性电极(如Pt、碳棒)作负极]。
正极的电极材料必须不如负极材料活泼。
本例中可用铜棒作负极。
用铂丝或碳棒作正极:(3)确定电解质溶液一般选用反应物中的电解质溶液即可。
如本例中可用FeCl3溶液作电解液。
(4)构成闭合回路。
装置现象金属A不断溶解,生成二价离子C的质量增加A上有气泡产生(1)装置甲中负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乙中正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丙中溶液的pH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四种金属活泼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甲、乙、丙均为原电池装置,依据原电池原理,甲中A不断溶解,则A为负极、B为正极,活泼性:A>B,乙中C极增重,即析出Cu,则B为负极,活泼性:B>C,丙中A上有气体即H2产生,则A为正极,活泼性:D>A,随着H+的消耗,pH变大。
【答案】(1)A-2e-===A2+(2)Cu2++2e-===Cu(3)变大(4)D>A>B>C原电池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方法这是电化学知识的一个重点和难点问题,如果题目给定了图示装置,先分析正、负极,再根据正、负极反应规律去写电极反应式;如果题目给定了总反应式,可分析此反应中的氧化反应或还原反应(即分析有关元素的化合价变化情况),再根据溶液的酸碱性等实际情况去写电极反应式,另一电极反应式可直接写或将各反应式看做数学中的代数式,用电池反应减去已写的电极反应式,即得结果,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对于可充电电池的反应,需要看清楚“充电、放电”的方向,放电的过程应用原电池原理,充电的过程应用电解原理。
(1)写电池反应时,正、负极电极反应式进行加和时,应注意电子得失要相等,再加和。
(2)利用总反应式减去其中一极反应式时也要注意电子守恒。
(3)弱电解质、气体或难溶电解质均用分子表示,其余用离子符号表示。
(4)注意电解质溶液的成分对正极、负极反应产物的影响,正、负极产物可根据题意或据化4参与电极反应生成PbSO4。
学方程式确定,如铅蓄电池中电解质溶液H2SO4中的SO2-(5)写电极反应式时要保证电荷守恒、元素守恒,可以根据电极反应式的需要添加H+或OH -或H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