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病机理
针灸的医学原理
针灸的医学原理
针灸被认为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其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经络理论:中医认为人体的经络是一种能量循环的通路,通过身体的各部位,如肌肉、脏器等相互联系,形成了一个系统。
针灸通过在特定穴位上插入针具,可以刺激经络中的气血流动,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
2. 异位反应:针灸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引发人体的自愈机制。
插入针具刺激特定的穴位后,人体会产生一种奇特的生理反应,如麻木感、刺痛感等,这种反应被称为异位反应。
针灸通过激活这种反应,促进人体自我调节和修复的能力。
3. 神经调节:针灸刺激穴位可以通过神经传导作用,影响人体的神经系统。
针灸可以调节神经兴奋性,改变大脑中的化学物质释放,如内啡肽、血清素等,从而产生镇痛、抗炎等效果。
4. 微循环改善:针灸对微循环也有一定的影响。
微循环是指血液在微小血管中的流动情况,与人体组织的供氧供养密切相关。
针灸可以通过改善微循环,增加局部血液流量和氧气供应,帮助身体排除代谢产物,促进组织修复。
综上所述,针灸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在理论上涉及多个方面。
它通过刺激经络、引发异位反应、调节神经系统和改善微循环等机制,起到促进人体自愈和恢复健康的作用。
中医针法的治疗原理
中医针法的治疗原理
一、疏通经络
中医认为,人体的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负责传递信息、营养和氧气,以及排除废物。
当经络阻塞时,气血运行受阻,身体各部位得不到充分的营养和氧气,废物也不能及时排除,导致疾病的发生。
针法通过刺激穴位,疏通经络,使气血运行畅通,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二、调和气血
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气血不和则百病生。
针法通过调节气血的平衡,改善身体的生理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例如,针灸可以刺激身体产生内源性药物因子,调节内分泌系统,促进气血的生成和运行。
三、调和阴阳
中医认为,人体内部存在着阴阳两种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的力量。
阴阳平衡是身体健康的标志,一旦失衡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针法通过刺激穴位,调节阴阳平衡,使身体恢复健康。
例如,针灸可以调节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平衡,缓解疼痛等症状。
四、扶正祛邪
中医认为,人体内存在着正邪两种力量,正邪力量对比决定了身体的健康状态。
正力量强则身体健康,邪力量强则疾病发生。
针法通过刺激穴位,增强正气,祛除邪气,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例如,针灸可以增强身体免疫力,提高抵抗力,抵御外邪侵入。
五、调和脏腑
中医认为,人体内部存在着五个脏腑(心、肝、脾、肺、肾),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脏腑功能正常是身体健康的保障,一旦脏腑功能失调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针法通过刺激穴位,调节脏腑功能,使身体恢复健康。
例如,针灸可以调节消化系统功能,缓解胃痛、腹泻等症状。
针灸什么原理
针灸什么原理
针灸是一种传统中医疗法,其原理是通过在特定穴位上插入细针来刺激身体的自愈能力。
根据中医理论,人体的经络系统是贯穿全身的能量通道,而穴位则是这些通道上的特定点。
通过刺激穴位,针灸能够调节和平衡人体的能量流动,以及促进机体的自我修复。
具体来说,针灸可以通过以下几个原理来产生疗效:
1. 经络调整:刺激特定穴位可以调节经络的气血流动,疏通堵塞的经络,促进气血的循环,从而恢复机体的平衡状态。
2. 神经调节:针刺穴位可以刺激神经末梢,通过神经途径传递信号到脑部,产生反射作用,引起身体的内源性物质释放。
这些物质包括内啡肽、血清素等,它们具有镇痛、抗炎、抗压等作用,有助于缓解疼痛和改善身体的功能状态。
3. 局部效应:针刺穴位后,局部会产生微创伤,进而引发一系列生理反应,如组织修复、炎症反应等。
这些反应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增加局部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力,有利于身体自身的康复。
针灸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在很多疾病的治疗中被广泛应用。
虽然其具体机制尚未完全理解,但通过调整机体的平衡,刺激自愈能力,针灸能够帮助缓解疼痛,改善身体功能,并在某些情况下辅助治疗疾病。
针灸治病机理
针灸治疗作用在正常的生理情况下,机体处于经络疏通、气血畅达,脏腑协调,阴阳平衡的状态。
而在病理情况下,则经络壅滞,气血不畅,脏腑失调,阴阳失衡。
针灸治病就是通过针刺或艾灸腧穴,以疏通经络气血,调节脏腑阴阳,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一疏通经络疏通经络是针灸治病最主要,最直接的作用。
中医理论中“不通则痛”,即指经络闭阻不通而引发的多种病症。
经络闭阻不通,气血流行不畅,甚至气滞血瘀,从而引发肢体或脏腑组织的肿胀、疼痛。
气血不能正常运行到相应肢体和脏腑组织,又会引起肢体的麻木、痿软、拘挛或者脏腑组织功能活动失去平稀,解结,就是疏通经脉,使脉道通利,气血流畅。
二扶正祛邪扶正祛邪是针灸治病的根本法则和手段。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其转归过程,就是正气与邪气相互斗争的过程。
疾病的发生是正气处于相对劣势,邪气处于相对优势。
既病之后,机体仍会不断产生抗病能力,继续与病邪抗争。
若正能胜邪,则邪退病愈,若正不敌邪,则病情加重。
针灸治病不外乎扶正与祛邪两个方面。
扶正就是扶助正气,补益脏腑气血,增强抗病能力,正气得复就有利于抗邪;祛邪就是祛除病邪,减轻疾病症状,消除致病因素,病邪得除又减轻对正气的损伤。
针灸治病的过程就是不断发挥扶正祛邪的作用。
凡邪盛正气未衰者(新病),治宜祛邪为主,邪去正自安;正虚邪不盛者(久病),治宜扶正为主,正复邪自除。
若正已虚而邪未衰,单纯扶正则难免助邪,一味祛邪又更伤正气,故治宜攻补兼施。
若以正虚为主者,扶正为上,兼以祛邪,或先补后攻;若以邪实为主者,祛邪为上,兼以扶正,或先攻后补。
三调和阴阳调和阴阳是针灸治病的最终目的。
疾病的发生从根本上说是阴阳的相对平衡遭到了破坏,即阴阳的偏盛偏衰代替了正常的阴阳消长。
既然阴阳失调是疾病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因此,调理阴阳,使失调的阴阳向着协调方面转化,恢复阴阳的相对平衡,则是中医治病的基本原则。
综上所述,针灸的治疗作用实质上就是对机体的一种良性调节作用——调节经络气血,调节脏腑阴阳。
针灸治病的原理
针灸治病的原理
针灸,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已经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数千年的悠久历史。
它是通过在人体特定的穴位上插入针灸针,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那么,针灸治病的原理是什么呢?
首先,针灸治病的原理基于中医的经络学说。
中医认为人体内部有着数条经络,通过这些经络可以使气血得以运行。
当人体出现疾病时,往往是由于经络阻塞或气血不畅引起的。
针灸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插入针灸针,可以刺激经络,促进气血的运行,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其次,针灸治病的原理还基于中医的阴阳五行学说。
中医认为人体内部的阴阳
五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当人体出现疾病时,往往是由于阴阳失衡或五行失调引起的。
针灸可以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施加刺激,调节人体的阴阳五行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此外,针灸治病的原理还涉及到现代医学的神经调节机制。
研究表明,针灸可
以通过刺激人体的神经末梢,激活神经系统,从而调节人体内部的生理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比如,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穴位,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从而改善内分泌失调引起的疾病。
总的来说,针灸治病的原理是多方面的,既包括了中医经络学说和阴阳五行学说,也包括了现代医学的神经调节机制。
针灸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其治疗原理在历经千年的实践检验后,被证明是有效可靠的。
当然,针灸治病也需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希望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针灸这一传统的疗法能够得到更广泛的认可和应用,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针灸作用原理
针灸作用原理针灸作为一门精湛的中医疗法,古老而又神奇,曾受到清朝皇室的宠幸,被认为可以治病救人,而今也备受重视,尤其是在中国,其作用原理早在几百年前就有了相关记载。
针灸作用原理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针灸可以影响人体内的生理活动,包括动力学和生物学方面。
针灸可以平衡人体机能紊乱所引起的内环境障碍,从而调节人体内的酸碱平衡,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组织的供氧,以及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
第二,针灸可以产生药效。
针灸的药效是通过针刺引起的刺激和微创伤,激活人体的内分泌系统,使其产生和释放激素,调节内分泌功能,对于病因紊乱机能紊乱、机体免疫功能减弱者,可以得到有效的治疗作用。
第三,针灸可以调节心理紊乱。
针灸可以促进人体的心理平衡,缓解或消除病痛引起的心理压力,明显减轻抑郁症和紧张症等精神功能障碍,从而达到改善病情的目的。
总而言之,针灸的作用原理主要有生理影响、药效作用、心理调节三个方面。
针灸把中医辩证法与西医药物疗法完美结合,中西医结合之技术,充分发挥了中西医术奥妙,以及有效利用针灸技术,在治疗保健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
因此,在针灸治疗中,要恰当使用针灸技法,灵活搭配,以达到良好的针灸治疗效果。
说到针灸,不得不提它的安全性,因为针灸是一种古老的疗法,可能有一些不可预知的风险,尤其是在治疗疑难病症时尤为重要。
因此,在施行针灸治疗前,应仔细检查患者的身体情况,并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选择最佳的针灸技法。
另外,也要注意技术的正确性,该针刺处需适度而不可过分,以避免间断性刺激引起感染或坏死等不良反应。
由此可见,针灸作为一种古老而神奇的疗法,其作用原理非常复杂,要正确理解并恰当施行才能发挥良好的疗效。
只有通过深入的研究,了解针灸的历史渊源和作用机理,才能保证针灸治疗的安全性,并取得更好的养生效果。
针灸为什么能治病?原理是什么?
针灸为什么能治病?原理是什么?传统中医认为针灸的作用是“调气”、“疏通经络”,这种宏观的解释比较适合学习针灸专业的人士去理解。
那新中国成立之后对针灸的研究更加明细了,针灸从“分子”水平去分析,它的原理是什么呢?现代医学研究证明,针灸的作用是通过神经体液调节及细胞免疫等等过程发挥作用的。
1、与神经系统有关。
传统中医认为,针灸是通过“扶正祛邪”、“疏通经络”、“调和阴阳”等作用来调整人体的“偏盛”,达到治疗的目的。
针灸有“补”有“泻”,“补虚泻实”是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
直接谈谈临床病案,从病人身上去体会针灸。
国医大师程莘农的孙子,程凯博士用左侧滑肉门治疗抑郁症。
怎么使用的呢,作用原理是什么呢?程凯教授讲过,针尖通过腹壁,针尖触及大肠表面,用三才针法快速震颤,使大肠蠕动,针体自动滑入十二指肠表面,再用震颤手法使十二指肠蠕动,刺激腹交感神经,使其兴奋,从而达到治疗抑郁症的目的。
艾灸“神阙穴”即肚脐,为什么能够止泻?脐壁受胸10肋间神经支配。
艾灸可兴奋交感神经,抑制副交感神经。
胃肠功能主要受副交感神经支配,所以当交感神经兴奋时,就能有效抑制胃肠道功能的亢进,从而达到止泻的作用。
这些都说明了针灸的作用与神经密切相关。
2、与细胞免疫有关。
有关研究表明,针刺足三里穴,能使体内白细胞含量升高,从而促进白细胞吞噬细菌能力增强,提高人体免疫力。
这就是中医所说的“扶正祛邪”之法。
针灸治疗疼痛时,会明显增加局部软组织的血液循环,加快炎症因子的代谢,提高人体“痛域”,从而达到治疗疼痛的目的。
针灸的原理还不止这些,目前现代医学对针灸作用原理的认识还很浅显。
什么是经络,经络的主体是什么,经络能通过肉眼看吗?这些问题虽有些认识,但我认为还是很浅薄。
需要我们一起努力学习和发现。
中医针灸疗法概述
中医针灸疗法概述针灸作为中医传统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在中国历史悠久的医学体系中存在了几千年。
它源自中国古代智慧,通过刺激人体特定穴位以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疾病和促进健康的目的。
针灸的疗效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认可,并成为世界上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替代疗法之一。
1. 针灸的原理和机制针灸的治疗效果基于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包括气血运行理论、经络系统理论和阴阳平衡理论。
根据中医理论,人体的疾病是由于气血的不畅通或者阴阳平衡失调所引起的。
针灸治疗通过刺激人体的穴位,调节气血的运行和阴阳的平衡,从而恢复身体的健康。
2. 针灸的应用范围针灸疗法适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包括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皮肤科等。
常见的应用包括疼痛疾病如头痛、颈椎病、腰痛等,消化系统疾病如胃炎、胃溃疡等,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以及神经系统疾病如面瘫、帕金森等。
3. 针灸的操作技巧针灸的操作技巧包括选择合适的穴位和刺激方法。
穴位的选择是根据病情和治疗目的来确定的,通常需要在人体的特定穴位上进行刺激。
刺激方法包括针刺、灸烧、拔罐等,根据不同的疾病和个体情况选择适合的刺激方法。
4. 针灸的疗效和安全性针灸疗法在许多疾病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通过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针灸可以缓解疼痛、改善免疫系统功能、促进血液循环等。
此外,针灸还具有无药物依赖性和少副作用的优点。
然而,针灸疗法并非适用于所有人。
对于某些人群,如孕妇、严重出血病患者以及皮肤病患者等,需要谨慎使用针灸疗法。
此外,合格的针灸师和卫生条件也是确保疗效和安全性的关键。
5. 针灸的发展和现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针灸疗法也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改进。
现代研究已经揭示了针灸的神经生物学机制,并开发出了一系列辅助设备和技术用于针灸治疗。
在国际范围内,针灸疗法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推广。
许多国家设立了针灸学院,培养针灸师,开展科学研究,努力促进针灸疗法的发展。
总结:针灸疗法是中医传统疗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治疗各种疾病和促进人体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针灸治疗原理
针灸治疗原理针灸治疗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被誉为中华传统医学的瑰宝。
针灸治疗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调整阴阳平衡阴阳平衡是人体健康的基础,当阴阳失衡时,人体容易生病。
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脏腑功能的平衡,使阴阳重新达到平衡,从而恢复健康。
二、扶正祛邪针灸能够增强人体的正气,提高免疫力,从而抵抗邪气的入侵。
同时,针灸还能够引导邪气外出,达到祛邪的目的。
三、疏通经络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针灸能够疏通经络,使气血运行顺畅,从而改善疾病症状。
四、现代研究结果现代研究发现,针灸具有调节作用、镇痛作用和修复组织作用。
针灸可以治疗多器官、多系统及内外妇儿、五官、皮肤等方面的病变。
五、治疗方法针灸治疗是一种从外治内的方法。
通过经络、腧穴的作用,以及应用一定的手法,来治疗全身疾病。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会根据中医的诊疗方法,诊断病因、找出疾病关键、辨别疾病性质、确定病变所属经脉和脏腑,并辨别表里、寒热、虚实等类型,从而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六、治疗过程针灸治疗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是诊察,医生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方法,了解患者的病情。
接下来是辨证,医生根据患者的症状、体质、病史等,辨别病因、病机、病变部位等。
然后是确定治疗方案,医生根据辨证结果,选择适当的穴位和针灸手法。
最后是实施治疗,医生按照治疗方案,进行针灸操作。
总之,针灸治疗原理主要包括调整阴阳平衡、扶正祛邪、疏通经络等方面。
针灸具有调节作用、镇痛作用和修复组织作用,可以治疗多器官、多系统及内外妇儿、五官、皮肤等方面的病变。
通过中医的诊疗方法,医生可以诊断病因、制定治疗方案,并进行针灸操作,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针灸治疗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一种安全、有效、无副作用的天然疗法,深受广大患者的喜爱。
针灸治病的原理是什么
针灸治病的原理是什么
针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利用针刺刺激特定的穴位来治疗疾病。
其原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释:
1.经络理论:中医认为,在人体内部存在着经络系统,通过这些经络传导气血和信息。
针灸通过刺激穴位来调整经络的运行,使气血得以顺畅流通,从而恢复和促进人体的正常功能和抵抗力。
2.促进血液循环:针灸可以刺激皮肤和局部组织,通过改变血管的扩张和收缩,调节血液流量,从而改善血液循环。
良好的血液循环有助于输送养分和氧气到疾病部位,帮助恢复损伤的组织。
3.神经调节:针灸可以刺激神经末梢和肌肉,产生反射作用,从而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
它可以通过调节神经递质的释放,改变神经兴奋性和阻滞疼痛传导,从而缓解疼痛和调节身体的平衡。
4.调整免疫功能:针灸可以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促进机体的免疫反应。
它可以增加白细胞数量和活性,促进细胞因子的产生,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
5.调整内分泌系统:针灸可以调节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影响各种激素的分泌和平衡。
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针灸可以调整内分泌的紊乱,从而改善相关疾病的症状。
总之,针灸治疗的原理是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来调整经络的运行,促进血液循环,神经调节和免疫调节,从而恢复和促进身体的正常功能。
针灸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疗法,广泛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和症状。
针灸的原理与应用
针灸的原理与应用一、针灸的原理针灸是一种中医疗法,起源于中国古代。
其治疗原理基于中医理论中的经络和气血的概念。
根据中医理论,人体的经络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网络,通过这些经络传输气血,维持人体的正常功能。
而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经络,调节气血的循环,从而恢复人体的健康。
针灸的原理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1.刺激经络:针灸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刺激,可以激活经络,促进气血的流动。
这种刺激可以通过针刺、灸热或按摩等方式进行。
2.调节气血: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经络,调节气血的平衡。
根据中医的观点,疾病是由于气血的不平衡所引起的,而针灸可以通过调节气血的流动,恢复人体的健康。
3.激发自身的治愈机制:针灸可以激发人体内部的自愈能力,促进组织的修复和恢复。
通过刺激穴位,针灸可以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淋巴循环和神经活动,从而加速组织的修复。
二、针灸的应用针灸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的各个领域,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疼痛管理:针灸可以有效缓解各种类型的疼痛,包括肌肉疼痛、关节疼痛、神经痛等。
通过刺激相应的穴位,针灸可以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和释放天然的镇痛物质,从而缓解疼痛。
2.内科疾病治疗:针灸在内科疾病的治疗中也有一定的应用。
例如,针灸可以调节消化系统的功能,缓解胃肠不适、纳差、消化不良等症状。
此外,针灸还可以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对抑郁症、焦虑症等疾病有一定的疗效。
3.妇科疾病治疗:针灸在妇科疾病的治疗中有较广泛的应用。
例如,针灸可以调节女性的月经周期,缓解痛经、经期不调等问题。
此外,针灸还可以调节女性的生殖功能,提高生育的机会。
4.康复和辅助治疗:针灸在康复和辅助治疗中也有一定的应用。
针灸可以促进创伤和手术后的组织修复,减轻并发症的发生。
此外,针灸还可以辅助治疗各种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
5.美容和养生:针灸在美容和养生方面也有一定的应用。
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进行针灸刺激,可以提高皮肤的血液循环,促进胶原蛋白的合成,从而改善皮肤的光滑度和弹性。
针灸作用原理
针灸作用原理
针灸是一种古老的中医疗法,它依靠经过特定准备的细针刺激身体的特定穴位,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针灸的作用原理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 祛病扶正:针灸可以通过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祛病扶正的效果。
根据中医理论,疾病的发生是由于人体的阴阳失衡导致的,而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穴位,调整阴阳平衡,促进病理状态的逆转。
2. 促进气血流通:针灸刺激穴位可以通过祛除气血的淤滞,促进气血的流通。
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与气血运行不畅有关,针灸可以刺激穴位,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从而改善疾病症状。
3. 调整神经系统:针灸可以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促进神经内分泌的平衡。
针刺穴位可以刺激神经末梢,传递信号到中枢神经系统,从而通过调整神经系统的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4. 改善免疫功能:针灸可以调节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通过刺激穴位,针灸可以促进免疫细胞的活性,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加强机体的防御能力。
综上所述,针灸的作用原理主要包括祛病扶正、促进气血流通、调整神经系统和改善免疫功能等方面。
通过这些作用,针灸可以治疗和预防多种疾病,并改善人体健康。
中医扎针的原理
中医扎针的原理中医扎针,又称针灸,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理论体系。
针灸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调和阴阳:中医认为,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都是阴阳两种基本属性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整人体内的阴阳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2. 通络活血:中医认为,经络是人体内外联系的通道,气血运行的路径。
疾病的发生往往与经络气血的阻滞有关。
针灸可以疏通经络,活血化瘀,使气血畅通,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3. 调整脏腑功能:中医认为,脏腑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脏腑功能的失调是导致疾病的重要原因。
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相应的穴位,调整脏腑功能,使其恢复正常,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4. 调节神经内分泌:现代研究表明,针灸的刺激作用可以引起神经系统的反应,从而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功能。
这种调节作用可以使人体内部的环境达到一个新的平衡状态,从而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5. 提高免疫力:针灸可以刺激人体的免疫系统,增强免疫细胞的活性,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这对于预防和治疗各种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6. 促进血液循环:针灸可以扩张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增加血流量,从而为组织提供充足的营养和氧气,有利于病变组织的修复和再生。
7. 消除炎症反应:针灸可以抑制炎症介质的产生,减轻炎症反应,从而达到消炎止痛的作用。
8. 调节心理因素:针灸可以调节大脑皮层的功能,使人体处于一种舒适的状态,从而缓解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总之,中医扎针的原理是多方面的,它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整人体内的阴阳平衡、经络气血、脏腑功能、神经内分泌、免疫力等多个方面,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针灸作为一种独特的治疗方法,具有疗效确切、副作用小、操作简便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地人们的关注和认可。
中医针灸疗法的原理和功效分析
中医针灸疗法的原理和功效分析一、介绍中医针灸疗法的概述中医针灸疗法是中国传统医学宝库中的珍贵瑰宝,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理论体系。
其原理基于中医学的理念,采用刺激穴位和经络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恢复健康。
在过去几千年中,针灸作为主要治疗手段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其功效不仅包括疾病治疗,还涉及健康保健和身心调节等方面。
二、中医针灸疗法的基本原理1. 穴位选择与刺激:根据经络理论,在人体表面存在着一定数量的穴位。
经过长期耕耘实践和总结,中医发现每个穴位都与特定的器官或系统相对应,并通过刺激这些穴位来调节相关部分功能。
2. 经络系统:在中医学中,经络是构成全身脉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常情况下,气血通过经络流动,保持身体平衡和协调。
针灸疗法通过刺激穴位,促进气血运行和通畅。
3. 阴阳平衡:中医强调阴阳的概念,认为健康取决于阴阳的平衡。
针灸可以调整和平衡身体内部的阴阳关系,从而促进健康恢复。
三、中医针灸疗法的主要功效1. 疼痛管理:近年来,针灸在缓解各种类型的疼痛上表现出色,包括头痛、颈肩腰背痛、关节炎等。
针刺可以释放内源性镇痛物质,并调节神经递质,减轻或消除不适感。
2. 内分泌失调:许多内分泌问题,如月经失调、更年期综合征等,针灸都能帮助恢复正常的生理排泄与代谢。
通过在特定的穴位进行刺激,可促进相应机能的正常发挥。
3. 免疫系统增强: 针灸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
通过调节免疫细胞及相关因子水平, 如白细胞、巨噬细胞、细胞因子等,增强机体抵抗力,预防和减少疾病的发生。
4. 康复治疗:针灸在康复治疗中起到重要作用。
例如,在中风康复中,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能促进受损神经的再生和重建神经连接,加速康复。
5. 心理健康:许多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和失眠等,都可以通过针灸来缓解或改善。
刺激穴位可以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改善情绪和睡眠问题。
四、中医针灸与西医治疗的结合中医针灸疗法已逐渐得到国际认可,并被应用于临床实践当中。
针灸治疗的机理研究与应用
针灸治疗的机理研究与应用针灸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一项重要治疗手段,在国内外广受欢迎。
然而,其治疗机理一直备受争议。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了针灸的治疗效果,并且揭示了其治疗机理,使得针灸治疗在临床应用中得到广泛推广。
一、神经调控学说针灸治疗的第一个理论就是神经调控学说。
神经调控说认为,针刺刺入穴位后,刺激身体的神经系统,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对身体进行调节。
《黄帝内经》所言,“针艾之法,知阴阳之要,审五脏之所在,虚实之所感,以取其要,刺之可治”,即说明针灸能够通过刺激穴位之间的经络系统来调整人体气血的流通,从而起到治疗作用。
神经调控说的主要机理,是针灸可以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通过神经介质调节体内机能。
研究发现,针灸能够通过刺激穴位来调节神经系统,解除肌肉紧张、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等,从而起到治疗作用。
二、循环调控学说循环调控学说是说道养分供给和代谢废物,是针灸治疗的第二个理论。
针刺定位准确的穴位可以改善该穴位手足毛细血管代谢状态,促进该穴位的血液循环和氧气供应,并通过提高局部活性物质摄取和代谢功能来达到治疗的效果。
循环调控学说的主要机理,是针刺穴位可以诱发机体局部代谢与血液循环变化,导致相应部位营养的加强,废物代谢的减少,并从而促进组织恢复。
三、生物反应调控学说生物反应调控学说是指人体对针刺穴位的生物反应,针灸的治疗的第三个理论。
针刺刺入皮肤后,机体产生一系列生物物质,并引起多种相应反应,如疼痛、发热、红肿、出汗等反应,从而使整个机体得到调控。
生物反应调控学说的主要机理,是人体对针刺穴位的刺激反应,可以改变生物体内部环境。
针刺穴位之后,通过生物反应,可以加强机体的免疫与调节机制,提高人体自身治疗能力,完成一定的自愈过程.结语综上所述,针灸治疗的理论基础是多元的。
针灸治疗的机理已经从神经调控学说、循环调控学说和生物反应调控学说等各个角度进行了研究。
治疗不仅是在特定穴位使用特定治疗技术,而是通过神经、血液、代谢、分子等多种相互关联的机制来实现治疗目标。
中医针灸治疗的临床应用及机理研究
中医针灸治疗的临床应用及机理研究中医针灸治疗的临床应用及机理研究摘要:针灸作为中医药学中的重要疗法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
本论文通过定量分析、SWOT分析以及建立模型等方法开展了针灸治疗的模拟仿真研究,旨在探索针灸治疗的临床应用及其机理,为其推广与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结果表明,针灸治疗能够有效缓解各种疾病症状,其机理是通过调节人体内环境,促进气血运行,调理脏腑功能等多种途径发挥作用。
然而,在其临床应用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如针灸治疗的标准化、规范化以及公众认可度等方面,需要进一步加以改进和研究。
关键词:针灸治疗,临床应用,机理研究,定量分析,SWOT分析,模拟仿真1. 引言针灸作为中国传统医学中的疗法之一,在治疗各种疾病及症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其疗效被广泛认可,但其具体的临床应用及其机理仍然存在争议。
本研究旨在通过定量分析、SWOT分析以及建立模型等方法,深入研究针灸治疗的临床应用及其机理,为推动针灸治疗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2. 材料与方法2.1 定量分析采用定量分析方法,对大量已有的临床实验和文献进行统计和分析,以评估针灸治疗在不同疾病中的疗效,并探索其应用规律和机制。
2.2 SWOT分析通过SWOT分析方法,对针灸治疗进行内部和外部环境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的评估。
从支持、技术发展、市场竞争等方面分析针灸治疗在临床应用中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2.3 模拟仿真建立针灸治疗的模拟仿真模型,模拟针灸对人体内环境、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的调节作用,探索其机理。
通过调整模型参数,观察针灸的疗效和作用机制。
3. 结果与讨论3.1 针灸治疗的临床应用定量分析结果显示,针灸治疗在多种疾病症状的缓解中具有一定的疗效。
针灸对疼痛症状的缓解效果显著,对内分泌和神经系统疾病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然而,在针灸治疗的临床应用中,仍然存在着治疗效果不稳定、疗效评价指标不一致等问题。
3.2 针灸治疗的机理研究基于模拟仿真模型的结果显示,针灸治疗通过刺激穴位,调节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多个生理系统的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针灸起作用的原理是什么
针灸起作用的原理是什么
针灸作为一种传统医学疗法,其治疗效果的产生有以下几个原理:1. 经络灸热理论针灸可通过经络输送、聚散气血,调节阴阳平衡,达到治疗效果。
灸热可活血化瘀,Needling可疏通经络。
2. 针刺激理论Needling或Moxa Heat可激活小径神经递质释放,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并Ca使用一系列生物反应,加快组织修够,产生镇痛等效果。
3. 针药理作用理论Needling过程中会引起组织损伤,使得细胞释放各种生物活性物质,起到药理作用,如抗炎镇痛、免疫调节等。
4. 神经调控理论针刺激可调整神经兴奋性,改变痛觉传导通路的传递性,抑制痛觉在中枢的传递,达到镇痛作用。
5. 门控理论针刺激可在脊髓后角激活束间细胞,关闭痛门,阻断痛觉信号到达大脑,产生止痛作用。
6. 内分泌调节理论针灸治疗可引起下丘脑-垂体-内分泌系统轴的变化,调控神经内分泌网络,平衡内环境稳态。
7. 整体平衡理论针灸可调和阴阳气血,协调脏腑功能,恢复气血津液、精气神的动态平衡,达到整体治疗效果。
针灸作为一种综合性疗法,其治疗效应来源于多方面机制的共同作用结果,既有机械作用,也有反射与调节效应。
这些理论仍在不断完善与发展之中。
针灸——作用机理
针灸——作用机理简介针灸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有着悠久的历史。
它通过刺激穴位,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以达到治疗疾病和维护健康的目的。
针灸的作用机理涉及多个方面,如神经调节、内分泌调控、免疫调节等。
神经调节针灸通过刺激穴位,引起身体的神经反应,从而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
研究表明,针灸能够调节神经递质的释放,如增加内啡肽、血清素等的含量,降低脑内多巴胺的含量。
这些神经递质的变化可以影响疼痛感知、情绪调节等生理和心理过程,从而对疾病产生治疗效果。
内分泌调控针灸还能够对人体的内分泌系统产生调节作用。
研究发现,针灸可以调节下丘脑-垂体-靶腺的功能,促进激素的分泌和平衡。
例如,对于女性的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征等问题,针灸能够调节雌激素和孕激素的水平,缓解相关症状。
免疫调节针灸还能够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研究表明,针灸可以调节细胞因子的产生和释放,提高免疫细胞的活性。
这些效应使得针灸在预防和辅助治疗各种疾病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如感冒、过敏、免疫性疾病等。
其他作用机理此外,针灸还有一些其他的作用机理。
例如,针刺会产生局部的微创伤,引发局部组织的修复反应,促进血液循环和细胞再生;针灸可以增强体内的气血运行,平衡阴阳失调;还可以改善情绪状态,减轻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结论综上所述,针灸的作用机理是多方面的,涉及神经调节、内分泌调控、免疫调节等多个层面。
针灸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根据不同的疾病和病情,通过刺激穴位,调节人体的生理和心理过程,起到治疗疾病和维护健康的作用。
然而,针灸的具体机制还有待深入研究和探索,以更好地应用于临床实践和医疗保健。
针灸作用的原理
针灸作用的原理针灸,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它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插入细长的针来治疗疾病和促进健康。
尽管针灸的疗效在西方医学界一直备受争议,但它在世界范围内仍然被广泛使用,并且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揭示其作用的原理。
针灸的原理可以归结为三个主要方面:神经调节、神经内分泌和免疫调节。
第一,针灸的神经调节作用是通过刺激针灸穴位来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
研究表明,插入针头后,针刺部位的神经纤维会释放多种神经递质和生物活性物质,如内啡肽、多巴胺和组织胺等。
这些物质可以抑制疼痛传导,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组织修复,并通过对神经元的刺激来调节神经活动。
第二,针灸的神经内分泌作用是通过调节内分泌系统来产生治疗效果。
研究表明,针灸可以调节垂体-下丘脑-靶腺系统,改善内分泌的平衡。
它可以促进某些激素的分泌,如内啡肽、血清素和胰岛素等,从而产生镇痛、抗炎和抗衰老的作用。
第三,针灸的免疫调节作用是通过调节免疫系统来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
研究发现,针灸可以调节巨噬细胞、T细胞、B细胞等免疫细胞的活动,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提高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除了上述的三个主要方面,针灸还可以通过刺激局部组织、改善氧气和营养供应、促进细胞代谢等方式产生疗效。
尽管针灸的作用机制还存在一定的争议,但众多的临床研究和案例都证明了针灸的治疗效果。
许多人通过针灸成功治疗了各种疾病,包括慢性疼痛、消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
在许多情况下,针灸可以与药物治疗相辅相成,提供更全面和综合的疗效。
虽然针灸的原理并非完全被科学所证实,但其作用的确被广大患者所认可和接受。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对针灸疗效更深入的研究,相信针灸的作用原理将会有更全面、深入的解释。
尽管如此,针灸依然是一种安全、有效且可靠的治疗方式,为人们的健康带来了福音。
针灸作为传统中医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疗效和作用原理一直备受关注。
无论是对于针灸的信仰者还是持怀疑态度的人来说,研究针灸的原理对于推动医疗科学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针灸的神经生物学机理
针灸的神经生物学机理针灸是一种古老的中医治疗方法,通过刺激人体的穴位来调节身体的平衡和健康。
近年来,随着神经生物学的发展,针灸的作用机制逐渐被揭示。
本文将介绍针灸的神经生物学机理,以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和优势。
关键词:针灸、神经生物学、穴位、刺激针灸是一种基于经络理论的疗法,通过刺激穴位来调整人体的气血循环、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
研究表明,针灸刺激可以产生神经反射,从而调节身体各个系统的功能。
神经生物学机理针灸刺激作用于皮肤和肌肉,可以引起神经末梢的兴奋。
这些神经末梢向脊髓和大脑发送信号,进而调节相关神经元的活动。
具体来说,针灸的神经生物学机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神经-体液调节:针灸刺激可以引起神经末梢的兴奋,释放多种神经递质和激素,如多巴胺、内啡肽和肾上腺素等,从而调节人体的神经内分泌系统。
2、脊髓水平调节:针灸刺激可以通过脊髓反射弧来调节身体各个系统的功能。
例如,刺激足三里穴位可以引起膝跳反射,改善下肢血液循环。
3、大脑水平调节:针灸刺激还可以影响大脑的多个区域,如额叶、颞叶和岛叶等,调节人体的认知、情感和免疫等功能。
临床应用针灸在临床应用中具有广泛的效果和优势。
下面列举几个方面:1、疼痛缓解:针灸刺激可以抑制疼痛信号的传递,从而缓解各种疼痛症状,如头痛、颈痛、腰痛等。
2、神经系统疾病治疗:针灸可以用于治疗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如帕金森病、多发性硬化和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等。
3、免疫调节:针灸可以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从而缓解过敏症状、减轻炎症反应等。
4、心血管系统调节:针灸可以改善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如调节血压、缓解心绞痛等。
5、妊娠调理:针灸可以用于调理孕期女性的身体,缓解孕吐、头痛等不适症状。
结论本文介绍了针灸的神经生物学机理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和优势。
研究表明,针灸刺激可以引起神经反射和神经内分泌调节,从而调节身体各个系统的功能。
在临床应用中,针灸被广泛地用于缓解疼痛、治疗神经系统疾病、调节免疫和心血管系统等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灸治病机理
针灸治病的范围很广,它可以治疗功能失调的病症,如尿闭、遗尿、便秘;可以治疗器质性疾患,如小儿麻痹后遗症,神经性耳聋、视神经萎缩可以治疗急、慢性炎症,如急性圃尾炎、急性扁桃体炎、风湿性关节炎;可以治疗传染病,如细菌性痢疾;也可以治疗寄生虫病,如疟疾;可以用来矫正异常胎位;更可以治疗由于各种病因引起的疼痛,如三又神经痛、神经性头痛、手术后创口疼痛;并可做为外科手术时的麻醉手段一一针刺麻醉等等。
针灸为什么能够治疗这么多性质完全不同的疾病?这就是所谓针灸治疗的机理问题,也属于针灸治疗作用的范畴许多实验表明,针灸主要是激发和调动机体内固有的抗病能力,对机体各系统的功能有调整和稳定的作用,这是目前已经得到实践证明的针灸对机体的基本作用。
(一)针灸可以加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在致病因子的作用下,人体内发生了器质性病变或功能性障碍等一系列病理现象,但同时人体内的抗病机制也动员起来,产生一系列生理反应以与之斗争,这种现象在《黄帝内经》中称为“正邪共会',中医学中一般称为“邪正交争'。
如果抗御疾病的因素能充分调动起来,那末就能拒病邪于机体之外。
针灸具有“治神'的作用,就是通过治理神气'调动和加强抗御疾病的积极因素,从而消除导致疾病的消极因素。
提
出本观点的事实根据很多,举例而言:针灸并不能直接杀死病原体,但为什么能治疗一些传染病和炎症疾病?在急性菌痢时,针灸可以解除结肠痉挛,缓解腹痛,同时使白细胞吞噬能力及抗体增加'有利于控制感染。
针刺治疗急性阑尾炎时,白细胞吞噬能力增高,血中氢皮质素等也增高,说明加强了机体生理性防御措施,从而抑制炎症的发展。
动物实验证明,针灸可以防止由于炎症引起的组织坏死,有抗炎症渗出的作用,而对炎症的屏障作用(在炎症病灶与正常组织之间形成一道防御“墙”)不但不削弱,反而加强。
对于地方性甲状腺肿患者,针灸疗法可使肿大的腺体缩小。
一般认为,这种病由缺碑引起,治疗就是给患者补充碘化物。
但针刺本身并非补充碘化物,怎么能治疗这种病呢用放射性同位素碘等研究表明,针刺后血浆中碘含量和甲状腺摄碘的能力提高,而尿中的排出量则有所降低,提示针刺的疗效是通过提高机体和甲状腺对碘的利用率来实现的针刺有一定的抗休克作用。
在动物实验中,先造成休克状态(如用动脉放血方法造成失血性休克),针刺“水沟'可以使血压升高,死亡率降低,恢复正常血压所需血量。
关于针刺镇痛的实验研究则证明了针刺可以调动机体内在抗痛能力而发挥针刺麻醉的作用。
其作用原理是:针刺兴奋了中枢神经系统内的一系列神经结构,使传人的疼痛信号在不同水平受到抑制,故而有镇痛效果。
另一方面,科学工作者也证明:在针刺作用下,人体和动物的中枢
神经系统内“内啡肽'(一种内源性吗啡样物质)含量明显增加,后者也起镇痛作用。
二、针灸疗法具有调整作用
正常人体有保持其自身的内环境相对稳定的作用。
例如在一定范围内,外界温度虽有变化但体内的温度却能维持在正常水平等等。
这是由于正常人体具有一种调整作用,中医理论则认为是阴阳二气保持平衡,人体气机调和的结果,即所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从其气则和,违其气则病'。
针灸疗法能够调节气机,使之协调,也就是能够促进这种调整作用。
临床上有许多这样的例子:针灸同一腧穴既能发汗,又能止汗;既能治遗尿,又能通尿团;既能治疗便秘,又能治疗腹泻;既能治疗高血压病,又能使休克状态的低血压回升动物实验也获得类似结果。
例如,对狗的实验中针刺某些穴位可以使血压调节系统的稳定性提高一倍以上。
血流动力学的研究表明,在接受针刺的动物,肾及小肠的血流量和心输出量都比对照动物稳定。
给实验动物人工造成高血糖,针刺可使血糖降低;人工造成低血糖,同样针刺可使血糖升高。
对正常动物,针刺经穴则无明显影响。
在人体,针刺对正人血糖含量的影响是不恒定的,但对血糖原水平偏低者,针后升高,而对血糖原水平偏高者则针后下降。
曾有报道,对缺乳妇的某些经穴施予针灸,可使生乳素的分泌机能加强,同时临床上也看到与此相平行的疗效。
其他实验例子还有:动物注射
肾上腺素,心率变慢(通过反射引起的),针刺可削弱这种变化,使心率变慢程度减少。
对动物施予痛刺激,心率加快,针刺可使增速的心率减慢人为地造成动物多尿或少尿,用耳针针刺可以纠正这种异常状态。
针灸对机体功能的这种调节作用,有时也叫做“双向性调节'。
从上面所举实验例子可见针灸对机体的效应与针灸当时机体的机能状态有关。
在机体机能偏离正常状态的情况下,针灸有促进机体机能恢复正常的功效。
上述针灸能够提高机体抗病能力的作用,实质上也可以说是机能调整的表现,例如针刺的抗炎作用就是针刺对植物神经、局部血液循环、细胞免疫及内分泌等功能调节的综合结果。
又如针刺对病理痛的镇痛效果是针刺的抗痛与针刺的抗炎及解痉等作用协同活动而取得的当然,针灸治病要取得疗效还与选取的经穴,运用的手法密切相关。
取穴问题又涉及经络理论对此有所谓“经穴特异性'的研究,也就是:根据“循经取穴'等原则选穴针灸是否疗效卓著?不按经络学说用针施灸是否就无疗效?关于这个问题在临床上与实验室里已经做了不少工作,然而结果却不一致。
有人说穴位特异性是肯定的,有人说穴位功能似无明显的特异性。
例如有报告针刺心包经的内关穴对早期冠心病和可疑冠心病患者,可使其心电图TV4~6升高,而在相同条件下针刺大肠经的温溜穴或三焦经的外关穴则TV4~6不升高或虽升高但不显著,因而证明了穴位作用有明显的特异性。
但更多的实验却
观察到穴位只有相对特异性。
例如有的作者根据针刺对产妇子宫的收缩作用,选特异性穴位。
阴交,非特异性穴位悬钟、颊车及阳陵泉等,观察各个穴位针刺后的效应,结果表明非特异穴位对子宫收缩也有一定的作用,但效果比特异性穴位差。
(三)针灸作用是如何来完成的
关于实现针灸作用的途径,已有大量实验材料证明,神经或神经一一体液途径是必不可少的。
例如在观察针灸对网状内皮系统影响的实验中指出,交感神经与吞噬能力的提高有密切关系,迷走神经则有抑制吞噬机能的作用,有一个完整的反射弧参与这一过程。
针灸对体液性免疫影响的研究工作表明,针灸对特异性的或非特异性的免疫体一般均可增加其效价,而电针神经干时也可产生同样效果。
在这个过程中,下丘脑一一垂体系统与大脑皮层亦参与活动。
因此认为:针灸对免疫体的影响,与神经一一一体液调节有关。
许多实验明确指出,在实现针灸效应时,有关的神经或神经一一体液机制的任一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针灸作用的完成。
尽管如此,也有些人根据自己的实验结果声称:神经与神经一一体液并不能解释所有事实,因而提示,可能还有神经及体液以外的因素参与针灸的作用,这就有必要理一步探讨古典的经络学说了。
关于机体接受针灸刺激以后,神经系统发生什么样的活动过程,以致最终导致机能调整的效果,这是一个更
加深人而细致的问题,与此有关的研究相对地稀少。
有些工作表明,针灸在调节植物性神经系统的功能以及使中枢神经系统及其高级部位的兴奋与抑制过程的恢复协调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这提示了针灸之所以有调整作用,以及针灸之所以能促使中枢神经系统动员机体抵抗疾病的生理性代偿与防御措施,从而消除病理过程的一种可能机制。
但这种认为还相当粗浅,不够完善,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加以补充和修正。
过去在针灸作用原理研究方面所做的工作,特别是近年对针刺镇痛机理的探讨,给今后关于本问题的继续深人研究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我们必须认真总结实验研究和针灸治病的大量资料。
诚然,针灸可以治疗多种疾病,但各种疾病的疗效如何?即使同一种病,其疗效与针灸取穴、手法、患者年龄、病情等关系如何?疗效具体指标是什么?疗效的巩固程度如何?临床观察有没有对照组?有没有治疗失败的等等。
概括地说,针灸治病的临床规律到底如何?我们必须深人探讨。
对成功的经验要发扬;对失败的事例也应重视实事求是,稳步前进。
探索针灸治病机理,不仅在于解决针灸治病的道理,而且在于用这个道理去进一步提高针灸治病的效果,扩大针灸治病的范围,使得在整个医学上有所发现'有所前进,这才是研究针灸治病机理的根本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