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科学哲学之波普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讲科学哲学之波普尔

一、科学与非科学的分界问题

(一)经验主义的“分界”观

1.传统经验主义:科学的特征在于基于经验的观察方法,而非科学或形而上学的特征则在于其思辨方法。

2.逻辑经验主义:有意义的陈述包括分析命题和经验命题,前者虽然对实在本身没有任何断定,但它的形式是合乎逻辑的;后者属于经验科学的范围,

具有可证实的经验内容。

(1)证实原则(justification):如果一个命题在逻辑上得到证明,那它就具

有逻辑意义,如果是在经验上得到证明,那它就具有经验意义,所

有经验科学的陈述必须是能最后判定其真或伪的。

(2)形而上学既不想断言分析命题,也不想落入经验科学领域,它就不

得不使用一些无应用标准规定的、因而无意义的词,或者把一些有

意义的词用这样一种方式组合起来,使它们既不产生分析的(或矛

盾的)陈述,也不产生经验陈述。在这两种情况下,假陈述都是必

然的产物。

(二)波普尔的“分界”观

1.不能通过观察还是思辨区分科学和非科学,现代物理学理论如爱因斯坦理论是高度思辨的,而很多伪科学如占星术则是基于观察和归纳的。

2.经验证实原则是一个不可实现的理想。从逻辑上不可能通过诉诸经验的方式最终证实一个普遍命题,而一个反例则足以证伪一个相应的普遍规律。

3.证伪原则(falsification):衡量一种理论的科学地位的标准是它的可证伪性或可反驳性或可检验性。一种理论要成为科学,“就必须能同可能的观察或想

象得到的观察发生矛盾才行。”牛顿物理学和爱因斯坦物理学。

(1)如果一种理论与一切可能的观察都一致,就是说,一个无论如何也

找不出缺点或无法被驳倒的理论是不可证伪的、不可检测的,因而

不是科学理论。占星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决定论、唯心主义。

(2)分界问题不是意义问题:发现一个理论是非科学的或者形而上学

的,并不会因此而发现它是不重要的和无意义的。

(3)我们不可能把这条线画得过于分明,大多数科学理论都起源于神话。

比如,人们可以把牛顿理论的历史一直追溯到阿那克西曼德,而后

者则是不可检测、不可反驳的,但它仍然是有意义的。

二、归纳问题

(一)培根神话

1.获取知识的前提:破除“四假相”。为了进行纯粹的清白无暇的观察,我们必须清除我们心灵中的一切偏见、一切先入之见、一切理论。只要我们睁

开眼睛,耐心地、不带偏见地观察,被观察之物的本质就会向我们显现。

2.培根神话:一切科学都始于观察,缓慢地、小心翼翼地(通过归纳)过渡到理论,然后再通过观察对理论加以证实。这种模式可以表述为:观察-

理论-证实。

(二)休谟对培根神话的颠覆

1.逻辑学解释:归纳在逻辑上是不能成立的和无效的,因为它导致无穷后退。

理论决不能从观察陈述推演出来,也不能靠观察陈述为理论寻找理性论证。

2.心理学解释:为什么大多数人仍然相信归纳法的有效性?休谟的回答是“习惯联想”,即重复性的习惯使人们相信在过去发生的事情在将来也要发生。

(三)康德对培根神话的颠覆

1.无论从直观上、历史上还是逻辑上,都不可能运用归纳法从经验观察中得到一种科学理论。

2.我们不是通过观察从自然界引出规律,而是把规律强加于自然界。

(四)波普尔的批判理性主义

1.休谟对于归纳问题的心理学处理即其“习惯联想”说放弃了理性主义,把

盲目的习惯看作指导我们思想和行动的力量。

2.康德的缺陷是:他相信牛顿力学是真实的和不可更改的,就是说,存在真

理性的、无需进一步修正的理论。

3.归纳推理的模式在心理学、方法论和逻辑上都存在问题。从心理学上看,

人们倾向于寻找支持自己信仰的证据,而忽略与自己的信仰相悖的证据;

从方法论上看,除非已经事先具有关于有待观察的东西的理论,否则观察

就无从搜集;从逻辑上看,任何归纳推理都带有或然性。

4.归纳即基于许多观察的推理,是神话。它不是心理事实,不是日常生活事

实,也不是一种科学程序。真正的科学方法不是归纳法,而是演绎法。三、猜想与反驳:科学方法论

(一)科学始于理论

1.科学不可能从不带有任何理论的纯观察开始。“没有‘纯粹的’观察这种事物,也就是说,没有无理论成分的观察。一切观察——尤其是一切科学观

察——都是按照某种理论对事实进行的解释。”

2.人生来就具有许多直觉知识——许多对种种境况做出反应的方式和期待,新生婴儿就是在这个意义上期望喂奶的。“我们生来就有期望,生来就有‘知

识’”。

(二)理论即猜想或假设

1.先天的“期望”并不等同于先天正确的,因为这些“期望”是可错的。我

们的先天知识也可能落空,这表明甚至这种知识也仅仅是假设的。一切定

律和理论本质上都是试探性、猜测性或假说性的,即使我们感到再也不能

怀疑它们时也是如此。

2.理论和假说是同等的,甚至像牛顿理论和爱因斯坦理论这种最为成功地经

受了检验的理论也不再享有任何“权威”,它们依然是并且始终是猜想或假

说。“一切科学知识都是假设的或者猜想的。”

(三)科学方法论:问题→尝试性解决(猜想)→排除错误(反驳)→新的问题

1.科学发现的过程就不是对理论进行证实的过程,而是“挑错”即证伪的过程。

2.一切有机体都是通过试错法(trial and error)进化的,从阿米巴到爱因斯坦只有一步之遥。二者的差别在于:“科学家有意识地、审慎地试图发现错

误,以搜寻论据驳倒其理论,包括诉诸他以自己的理论和才智设计的最严

格的实验检验。”

3.科学的目标不再是理论的提出和证实,而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是通过猜想和反驳,使“我们能够从我们的错误中学习”,从而促进知

识的增长。

4.一种理论的被反驳不应被视为该理论的失败,相反,应当视为它的成功。

面对反驳或证伪,一方面,我们应当主动地、真诚地寻求检验;另一方面,

我们也不应当轻易地放弃自己的理论,因为这意味着对反驳不加批判地全

盘接受,意味着理论没有接受应有的严格检验。

5.猜想-反驳方法是对一种古老传统的回归,这就是前苏格拉底的传统。前苏格拉底的哲学或科学表明:西方科学并不是从收集观察材料出发的,而是

从关于世界的大胆理论出发的。

四、真理观

(一)真理是一种调节性因素

1.没有真理的标准,只有科学进步的标准。在科学中,我们永远不知道是否已经掌握了真理,但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能够相确定哪个理论更好,能

够知道我们正在进步。虽然没有真理的标准,然而却“存在着在寻求真理

中的进步的理性标准,因此存在科学进步的标准。”

2.科学同寻求确定性或概然性或可靠性都毫不相干。我们所关心的并不在于确定科学理论是安全的、确定的或者概然的。既然知道难免有错误,我们

关心的只是批判和检验理论,希望发现我们在哪里错了;关心的是从我们

的错误中学习,并且有幸的话得出更好的理论。

3.证伪主义寻求的不是一般的、空洞的和纯粹的真理,而是有意义的、有启发性的和相关的真理。“所有的桌子都是桌子”必定是真的,它肯定比牛

顿和爱因斯坦的引力理论更真实,但它在理论上是没有意义的,因而不是

我们在科学上要追求的目标。

明天要么下雨,要么不下雨,这是千真万确的,但这并不会告诉我们明天是否要带雨伞。“如果我们关心大胆的猜测,即使它们可能迅速被证明

为虚假,这种关心也是出于我们的方法论信念:只有借助于这样的大胆的

猜测,我们才能指望发现有趣而有关的真理。”

(二)科学追求的是逼真性(truthlikeness or verisimilitude)

1.科学进步与知识增长。科学必须增长,必须进步,这是科学的题中应有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