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布尼亚病毒ppt课件

合集下载

病毒的形态结构与分类ppt课件

病毒的形态结构与分类ppt课件
病毒的形态结构与分类
.
1
课程内容
病毒概念(concept) 病毒大小(size) 病毒结构(structure) 病毒形态(morphology) 病毒命名(nomenclature) 病毒分类(classification) 参考资料与思考题目
2
病毒-virus
没有细胞结构,专性寄生在活的敏感宿 主体内,可通过细菌滤器,一般在0.2μm 以下的超微小微生物,须在电镜下观察。
Electron micrograph
Crystallographic model
26
Helical naked capsid viruses
RNA
Protein
Tobacco mosaic virus Electron micrograph
Tobacco mosaic virus Model
27
6
7
衣原体 390nm
A、大肠杆菌噬菌体 ( 65 ×95nm )
立克次体 450nm
B、腺病毒 (70nm )
C、脊髓灰质炎病毒
A
G 葡萄球菌
(30nm )
(1000nm)
D、乙脑病毒
牛痘病毒
F
( 40nm )
B
300×250nm
E、蛋白分子 (10nm )
E
C
F、流感病毒
D
( 100nm )
15
16
17
18
电镜
球形颗粒 杆状颗粒
人、动物和真菌病毒多呈球状, 少数为弹状或砖状
植物病毒和昆虫病毒多线状和杆 状,少数为球状
复杂形状颗粒 细菌病毒即噬菌体,部分为蝌
蚪状,部分为线状或球状

新型布尼亚病毒查房

新型布尼亚病毒查房

NT-ProBNP:
速平均心室率171次/
9960pg/ml
分,反复出现,予西
地兰、维拉帕米、地
尔硫卓治疗
住院经过
康复出院
新型布尼亚病毒核糖核酸检测正常 血小板、体温正常,术前准备完善
由感染科转入我科
2022 056-07
3
2022 06-10
4
行冠状动脉造影示:三支病变 左前降支植入支架3枚
告知病人不能抓挠皮肤
软易消化的饮食,不能有骨带刺
护理评价
术前1天 6月6日 11:00
O1 病人水肿消退
窦性心律 心率:84次/分
O2 病人能平卧,胸闷较前好转
O3 病人未再出现心律失常
O4 病人未出现出血的情况
日期
5-24 5-27 5-30 5-31 6-1 6-2 6-6
新型布尼亚病毒 (copies/ml) 2.25E+05(+)
2 心律失常 阵发性心房扑动伴心室率过速 3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
入科时间:2022年05月31日由感染科转入心血管科
转入我科前的诊疗经过
农田割草后出现高热,最高40℃,伴血小板减少,伴 腹泻恶心,当地查新型布尼亚病毒核酸阳性
TNI:0.54ng/ml, 心房扑动伴心室率过
接触隔离
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 采用接触传播的隔离与预防: √手消毒 √戴手套、口罩 √必要时戴护目镜、穿隔离衣 √独用器械(心电监护、体温表) √密封废弃桶
标识: √床头,病历夹,腕带做好隔离标识 √双层黄色垃圾袋,外层贴“特殊感染”字样标识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人护理常规
接触隔离: 病人所接触的物品全部放入黄色垃圾袋 病房内的物品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 医务人员接触病人的体液、血液时应戴手套 必要时戴面屏、护目镜,穿隔离衣 尽量安排单间隔离 隔离期至病人的血液检测不出病毒

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

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

该病毒与布尼亚病毒科白蛉病 毒属的裂谷热病毒
Uukuniemi 病毒的氨基酸同源 性约为 30%。 布尼亚病毒科病毒抵抗力弱, 不耐酸、易被热、乙醚、
去氧胆酸钠和常用消毒剂及紫 外线照射等迅速灭活。
传染源
➢被感染动物:牛、羊、狗、猪、鸡、鼠类 ,患者也是重要传染源
传播途径
➢蜱虫叮咬 ➢牛虻 ➢蚊、白蛉及牛虱尚不能排除传播本病可能
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
认识蜱虫
认识蜱虫
认识蜱虫
➢ 蜱虫属于节肢动物门蛛形纲,寄螨目,蜱总科,成虫背面有盾板(硬 壳),称为硬蜱,没有盾板叫软蜱。
➢ 目前中国已知蜱虫种类110多种和亚种,分属硬蜱科9属和软蜱科2属 。可以携带83种病毒、14种细菌、17种螺旋体、32种原虫,在所有可 以传播疾病的媒介中蜱虫仅次于蚊子。
。 ➢ 成虫必须吸食第三个宿主,吸饱血的雌虫产下一堆虫卵后死亡。 ➢ 生命周期1~3年,多数时间在自然环境生存,吸附宿主吸血只有几天
时间。
蜱虫吸血特点
➢ 蜱虫吸血很慢,需要吸附在宿主身上数天,直到吸饱血为止。 ➢ 吸血行为并不持续,绝大多数发生在吸血最后的12~24小时,此时体
重增加80~120倍。
分离出一种“新型布尼亚 病毒(SFTSV)”(与其他白 蛉病毒相比:S片段相对 保守,氨基酸同源性最高 仅有41%左右,NS片段变 异最大,氨基酸同源性仅 11%;L和M片段氨基酸同 源性21-36%)
➢白蛉病毒属分三大组:一组对人类致病的 ,如立夫特山谷热病毒(Rift Vally Fever Virus)等;另一组对人类不致病,如乌库病 毒(Uukuniemi virus);而SFTSV则为第三组
Hale Waihona Puke 媒介 蚊、 蠓蜱白蛉

新型布尼亚病毒 (2)

新型布尼亚病毒 (2)
Company Logo
传染途径
传播途径尚不确定。目前,已从 病例发现地区的蜱中分离到该病毒 。部分病例发病前有明确的蜱叮咬 史。尚未发现人传人的证据。急性 期病人血液可能有传染性。
Company Logo
预防控制措施
(一)加强病例管理,降低传播风险。一般情况下无需对病人实施隔离。 对病人的血液、分泌物、排泄物及被其污染的环境和物品,可采取高温、高 压、含氯消毒剂等方式进行消毒处理。在抢救或护理危重病人时,尤其是病 人有咯血、呕血等出血现象时,医务人员及陪护人员应加强个人防护,避免 与病人血液直接接触。 (二)开展各级医疗卫生专业人员培训,提高防治能力。各地应当开展对 医务人员和疾控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医务人员发现、识别、报告和治疗能 力;提高疾控人员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处置能力。 (三)加强检测,提高实验室诊断能力。发现疑似病例时,应当及时采集 标本开展实验室检测。各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当尽快建立对该病的实验 室检测能力。已发生或可能发生疫情的地市级和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 心和医疗机构也应当逐步建立该病的实验室诊断能力。 (四)做好公众健康教育,提高防病知识水平。积极、广泛地宣传疾病防 治和蜱等媒介昆虫的防制知识,使广大群众掌握最基本的预防常识从而有意 识地去保护自己,及时有效地采取预防手段,使公众正确对待疾病的发生, 避免疫情发生后引起不必要的社会恐慌。 (五)做好媒介控制工作,降低传播媒介密度。应当通过开展爱国卫生运 动、进行环境清理,必要时采取灭杀蜱等措施,降低生产、生活环境中蜱等 Company Logo 传播媒介的密度。
新型布尼亚病毒 (SFTS virus)
组员: 演讲:黄灵敏 资料:张宁 制作:莫秀芳
发现 形态 临床表现 传染途径预防控制措施
Company Logo

新布尼亚病毒ppt课件

新布尼亚病毒ppt课件

.
3
概述3
❖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经国家传染病和突 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主动监测发现 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迅速展 开追踪研究,确认其致病原为一种新的布尼 亚科病毒
.
4
概述4
❖ 该病毒已被命名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布尼亚病毒,简称新布尼亚病毒。中国CDC 完成的该研究结果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 志》(NEJM)上
中)。 2.新型布尼亚病毒IgG抗体。
.
19
诊断1
❖ (一)诊断标准。 ❖ 依据流行病学史(流行季节在丘陵、林区、
山地等地工作、生活或旅游史等或发病前2周 内有被蜱叮咬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 结果进行诊断。
❖ 1. 疑似病例:具有上述流行病学史、发热
等临床表现且外周血血小板和白细胞降低者。
.
20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bunyavirus),简称“新布尼亚病毒”,一 种新的布尼亚(Bunya)科病毒,发热伴血 小板减少综合征(俗称蜱咬病,一种以严重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为主要特征的新型传染性 疾病)的致病原
.
2
概述2
❖ 该病毒从2010年9月到2011年3月,在中国湖 北、河南、山东、江蘇、安徽和辽宁等6个省 份至少导致36名患者死亡
警惕!一种新 发传染病
.
新布尼亚病毒
❖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bunyavirus,SFTSV),简称新布尼亚病毒
.
1
概述1
❖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 (SFTSV,severe fever with

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教育课件

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教育课件
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
教育课件
1943年,布尼亚病毒 (bunyamwera virus,BUNV)首次在非洲乌干达西 部布尼亚姆韦拉 (Bunyamwera)被发现
过去虫媒病毒按抗原分组:经典A 组和B组(现分别定义为黄病毒科 和披膜病毒科),当时只好把这类病毒定义为 C组病毒
1975年,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将 C组病毒统一归入布尼亚病毒科 ( bunyaviridae)
散发为主,具有明显的地区聚集性。检测2013-2016 年10月23省7419例确诊,355人死亡,病例主要分 布河南、山东、湖北、安徽、辽宁、浙江、江苏7 省
Zhan J; Wang Q; Cheng J et al.Virol Sin.2017 ;32(1):51-62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11, 364:1523 -1532 Virol Sin.2017 ;32(1):51-62
人: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 汉坦病毒肺综合症(HPS)
650多种植物:各种各样的症状
媒介 蚊、 蠓

白蛉


牧草虫
病毒基因组结构与功能
布尼亚病毒为分节段的单股负链 RNA病毒, 病毒体通常为 具有包膜的球形或卵圆形,直径为80-120nm
基因组包括大( L)、中(M)和小( S)3个片 段:
布尼亚病毒科
病毒属 布尼亚病毒属
La Crosse
内罗病毒属
新疆出血热、内罗毕羊病
白蛉病毒属
裂谷热
汉坦病毒属
汉坦病毒
蕃茄斑萎病毒属
Tomato spotted wilt
宿主及疾病(症状)
人:发热、脑炎 牛: 流产、先天缺陷

新型布尼亚病毒防控进展ppt课件

新型布尼亚病毒防控进展ppt课件

•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简称SFTS)
布尼亚病毒科
病毒属 布尼亚病毒属
La Crosse
宿主及疾病(症状)
人:发热、脑炎 牛: 流产、先天缺陷 人: 出血热 羊: 出血性胃肠炎、流产 人: 胃肠炎、出血热 反刍动物: 坏死性肝炎、出血、流产 人: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 汉坦病毒肺综合症(HPS)
• (二)鉴别诊断。
• 应当与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等立克次体病、 肾综合征出血热、登革热、败血症、伤寒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疾病相鉴别。
地区分布
2011年全国监测数据:总共报告571例病例,死亡例59例 13个省份有病例报告
病死率10.33%,比流行初期( 30%)明显降低
中国以外的地区也发现病例:中东地区,美国,韩国等
病例2
病例3
• • 楼某,女,68岁,农民,户籍和现住址均为义乌市上溪镇黄山一村 。 患者于6月10日无明显诱因下开始出现发热、伴有畏寒乏力等不适症状, 最高体温达39.5度 。6月13日前往黄山卫生院治疗,诊断为中暑,经对症 处理后无明显好转,6月14日下午转入义乌市复元医院治疗,查血常规示 白细胞2.18*109/L,血小板105*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1.5*109/L,淋巴细 胞计数0.6*109/L,门诊以发热待查收住入院。患者于6月18日开始出现言 语模糊,6月19日下午出现昏迷,目前患者住在复元医院重症加强监护室 内。6月17日血常规示白细胞1.36*109/L,血小板51*109/L。6月18日血常规 示白细胞2.73*109/L,血小板30*109/L。尿蛋白2+。6月19日,中心医院感 染科楼莲青主任会诊后,查体未发现有明显蜱虫叮咬痕迹,仍考虑疑似发 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报告疾控中心。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2型糖 尿病基础疾病。 从6月25日开始,经输血处理,血小板正常。7月1日死亡。 患者住上溪镇黄山一村,1个人居住,自行耕种一块菜地,发病前2周曾在 地里种地割草,耕地附近不远处就有一片茶山。询问患者儿子,其母亲家 中近1月是否发现蜱虫以及近2周是否被蜱虫咬伤史均不详(家属最近一次 回家为6月2日前后)家中未饲养动物,亦未在家中发现老鼠,未于其他野 生动物接触,但附近邻居家中饲养有鸡、鸭、狗、羊等动物。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
小牛蜱等
生活史:蜱的一生经历4个阶 段
活动季节:春秋季是蜱的活 动高峰,冬天基本不活动
寄生部位:草地、动物与人 体皮肤
15
– 蜱的活动期比较长,一些蜱传疾病的研究表明,蜱 的成虫、若虫和幼虫均可带毒并传播疾病。
– 蜱的寄生动物种类广泛,主要寄生于牛、马、羊、 猪、犬、野兔、刺猬等,饲养和接触寄生蜱的家畜 及宠物,可能被蜱叮咬。
白蛉病毒属分三大组:一组对人类致病的 ,如立夫特山谷热病毒(Rift Vally Fever Virus)等;另一组对人类不致病,如乌库病 毒(Uukuniemi virus);而SFTSV则为第三组
SFTSV毒株根据全长S片段基因序列可分为 C 和 J 两种基因型,其中 C 基因型又可分为 C1~C4 四种亚型
散发为主,具有明显的地区聚集性。检测2013-2016 年10月23省7419例确诊,355人死亡,病例主要分 布河南、山东、湖北、安徽、辽宁、浙江、江苏7 省
Zhan J; Wang Q; Cheng J et al.Virol Sin.2017 ;32(1):51-62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11, 364:1523 -1532 Virol Sin.2017 ;32(1):51-62
Virol Sin.2017 ;32(1):51-62
发病机制
李德新.˜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11,25(2):81-84
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phlebovirus (SFTSV), listed in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Prioritized Pathogens, is an emerging phlebovirus with a high fatality1-4. Owing to the lack of therapies and vaccines5,6, there is a pressing need to understand SFTSV pathogenesis. SFSTV non-structural protein (NSs) has been shown to block type I interferon induction7-11 and facilitate disease progression12,13. Here, we report that SFTSV-NSs targets the tumour progression locus 2 (TPL2)-A20-binding inhibitor of NF-κB activation 2 (ABIN2)-p105 complex to induce the expression of interleukin-10 (IL-10) for viral pathogenesis. Using a combination of reverse genetics, a TPL2 kinase inhibitor and Tpl2-/- mice showed that NSs interacted with ABIN2 and promoted TPL2 complex formation and signalling activity, resulting in the marked upregulation of Il10 expression. Whereas SFTSV infection of wild-type mice led to rapid weight loss and death, Tpl2-/- mice or Il10-/- mice survived an infection. Furthermore, SFTSV-NSs P102A and SFTSV-NSs K211R that lost the ability to induce TPL2 signalling and IL-10 production showed drastically reduced pathogenesis. Remarkably, the exogenous administration of recombinant IL-10 effectively rescued the attenuated pathogenic activity of SFTSV-NSs P102A, resulting in a lethal infection. Our study demonstrates that SFTSV-NSs targets the TPL2 signalling pathway to induce immune-suppressive IL-10 cytokine production as a means to dampen the host defence and promote viral pathogenesis.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症PPT演示课件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症PPT演示课件
分型
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临床表现,FTS可分为轻型、普通型、重型和危重型四种类型。其中,轻型和普 通型患者症状较轻,预后良好;重型和危重型患者症状严重,病死率较高。
02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及流程
疑似病例
具有流行病学史、发热等临床表现且外周血血小板和白细胞降低者,应疑似发 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确诊病例
建议相关部门加强公众对发热 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健康教 育,提高公众对该疾病的认识 和预防意识,减少疾病的发生 和传播。
倡导国际间在发热伴血小板减 少综合征研究领域加强合作与 交流,共同分享研究成果和经 验,推动全球范围内对该疾病 的防治工作取得更大的进展。
THANKS
感谢观看
要分布在山区和丘陵地带的农村地区。
季节分布
02
FTS的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在春季和夏季,与蜱虫的活
动季节相吻合。
人群分布
03
任何年龄均可感染FTS,但中老年人和从事户外劳动的人群更容
易感染。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
临床表现及分型
临床表现
FTS的潜伏期一般为1-2周。患者发病时、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出血倾向,如鼻出血、牙龈出血、皮肤瘀点或瘀斑 等。严重者可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汇报人:XXX
2024-01-12
• 疾病概述 • 诊断与鉴别诊断 • 治疗原则与方案 • 预防措施与健康教育 • 研究进展及挑战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
01
疾病概述
定义与发病机制
定义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FTS)是一种由新型布尼亚病毒引起的 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蜱虫叮咬传播。

布尼亚病毒科概述

布尼亚病毒科概述

An overview of Bunyaviridae
WANG Ying1, SHAO Bai2, YU Chang⁃you2, FANG Shao⁃qing1, LIU Ming⁃jie1, SUN Bao⁃jie3 1 Yantai Entry ⁃ Exit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Bureau, Yantai 264000, Shandong Province, China; 2 Shandong Entry ⁃ Exit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Bureau; 3 Qingdao Airport Entry⁃Exit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Bureau Abstract: Bunyaviridae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vector⁃borne viruses which are spread by medical arthropods and rodents including mosquitoes, sandflies, midges, rats and others, with mammals such as the human being as its host. It turned out that the “tick bite event”occurring in Henan, Shandong and other places in 2010 was human infectious diseases caused by a new Bunyaviridae spread by its tick vector. Diseases caused by the virus, if severe enough, may lead to multiple organ failure,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警惕!一种新 发传染病
.
新布尼亚病毒
❖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bunyavirus,SFTSV),简称新布尼亚病毒
.
1
概述1
❖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 (SFTSV,severe fever with
.
12
临床表现
❖ 潜伏期: 尚不十分明确,可能为1周~2周。
.
13
临床表现1

发热
❖ 体温多在38℃以上,重者持续高热,可达 40℃以上,部分病例热程可长达10天以上。

.
14
临床表现2
❖ 乏力、纳差、恶心、呕吐等, ❖ 部分病例有头痛、肌肉酸痛、腹泻等。 ❖ 查体常有:颈部及腹股沟等浅表淋巴结肿大伴
压痛、上腹部压痛及相对缓脉。
.
15
临床表现3
❖ 少数病例病情危重: ❖ 意识障碍、 ❖ 皮肤瘀斑、 ❖ 消化道出血、 ❖ 肺出血等, ❖ 可因休克、呼吸衰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DIC)等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
.
16
实验室检查1
❖ 二、实验室检查 (一)血常规检查。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减少, 多为1.0-3.0×109/L,重症可降至1.0×109/L 以下,嗜中性粒细胞比例、淋巴细胞比例多 正常; 血小板降低,多为30-60×109/L,重症 者可低于30×109/L。 (二) 尿常规检查。 半数以上病例出现蛋白尿(+~+++),少 数病例出现尿潜血或血尿。
中)。 2.新型布尼亚病毒IgG抗体。
.
19
诊断1
❖ (一)诊断标准。 ❖ 依据流行病学史(流行季节在丘陵、林区、
山地等地工作、生活或旅游史等或发病前2周 内有被蜱叮咬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 结果进行诊断。
❖ 1. 疑似病例:具有上述流行病学史、发热
等临床表现且外周血血小板和白细胞降低者。
.
20
诊断2
❖ 2. 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具备下列之一者: (1)病例标本新型布尼亚病毒核酸检测阳性; (2)病例标本检测新型布尼亚病毒IgG抗体 阳转或恢复期滴度较急性期4倍以上增高者; (3)病例标本分离到新型布尼亚病毒。
.
21
鉴别诊断1
❖ (二)鉴别诊断 ❖ 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等立克次体病 ❖ 肾综合征出血热 ❖ 登革热 ❖ 败血症 ❖ 伤寒 ❖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疾病相鉴别。
.
3
概述3
❖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经国家传染病和突 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主动监测发现 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迅速展 开追踪研究,确认其致病原为一种新的布尼 亚科病毒
.
4
概述4
❖ 该病毒已被命名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布尼亚病毒,简称新布尼亚病毒。中国CDC 完成的该研究结果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 志》(NEJM)上
.
5
概述5
❖ 专家指出,这一发现是继SARS冠状病毒发 现后,世界病毒学研究领域又一个突破性进 展。得到了国际科学界的重视和认同,表明 我国病原学及新发传染病的研究达到一个更 高水。
.
6
病原学 1
❖ 布尼亚病毒科病毒抵抗力弱,不耐酸、易被 热、乙醚、去氧胆酸钠和常用消毒剂及紫外 线照射等迅速灭活。
.
17
实验室检查2
❖ 可出现不同程度LDH、CK及AST、ALT等升 高,尤以AST、CK-MB升高为主,常有低钠 血症,个别病例BUN升高。

.
18
实验室检查3
❖ (四)病原学检查。 1.血清新型布尼亚病毒核酸检测。 2.血清中分离新型布尼亚病毒。
(五) 血清学检查。 1.新型布尼亚病毒IgM抗体(尚在研究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bunyavirus),简称“新布尼亚病毒”,一 种新的布尼亚(Bunya)科病毒,发热伴血 小板减少综合征(俗称蜱咬病,一种以严重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为主要特征的新型传染性 疾病)的致病原
.
2
概述2
❖ 该病毒从2010年9月到2011年3月,在中国湖 北、河南、山东、江蘇、安徽和辽宁等6个省 份至少导致36名患者死亡
应当慎重使用。
.
25
预后
❖ 绝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但既往有基础疾病、 老年患者、出现精神神经症状、出血倾向明 显、低钠血症等提示病重,预后较差。
.
26
小结
❖ 1、保持警惕,注意防护, ❖ 2、想到有一种新发传染病病原(新布尼亚病
毒) ❖ 3、发热血小板减少鉴别诊断。
.
27
.
28
.
7
病原学 2
❖ 新发现的病毒属于布尼亚病毒科
(Bunyaviridae)白蛉病毒属
(Phlebovirus),病毒颗粒呈球形,直径 80-100 nm,外有脂质包膜,表面有棘突。 该病毒与布尼亚病毒科白蛉病毒属的裂谷热 病毒Uukuniemi病毒的氨基酸同源性约为 30%。
.
8
流行病学 1
❖ 1. 地理分布。目前已在河南、湖北、山东、 安徽、辽宁、江苏等省发现该病病例,病例 主要分布在以上省份的山区和丘陵地带的农 村,呈高度散发。
30×109/L)者,可输血浆、血小板。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4
治疗3
❖ 中性粒细胞严重低下患者(低于1×109/L), 建议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 体外实验结果提示利巴韦林对该病毒有抑制 作用,临床上可以试用。
❖ 继发细菌、真菌感染者,应当选敏感抗生素 治疗。同时注意基础疾病的治疗。
❖ 目前尚无证据证明糖皮质激素的治疗效果,
.
22
治疗1
❖ 治疗 本病尚无特异性治疗手段,主要为对症支
持治疗。 患者应当卧床休息,流食或半流食,多饮
水。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尿量等。
.
23
治疗2
❖ 不能进食或病情较重的患者,应当及时补充 热量,保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尤其注 意对低钠血症患者补充。
❖ 高热者物理降温,必要时使用药物退热。 ❖ 有明显出血或血小板明显降低(如低于
.
9
流行病学 2
❖ 2. 发病季节。本病多发于春、夏季,不同地 区可能略有差异。
.
10
流行病学 3
❖ 3. 人群分布。人群普遍易感,在丘陵、山地、 森林等地区生活、生产的居民和劳动者以及 赴该类地区户外活动的旅游者感染风险较高。
.
11
流行病学 4
❖ 4. 传播途径。传播途径尚不确定。目前,已 从病例发现地区的蜱中分离到该病毒。部分 病例发病前有明确的蜱叮咬史。尚未发现人 传人的证据。急性期病人血液可能有传染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