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心理学第二次,平时作业2020秋华工答案
东大22春《管理心理学》在线平时作业2【参考答案】

《管理心理学》在线平时作业2【参考答案】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
1.174.人与机器之间的信息交流是()的研究内容。
A.通讯科学
B.社会心理学
C.工程心理学
D.管理心理学
标准答案:C
2.179.所谓“隔行如隔山”,是指影响沟通的社会障碍因素中的()。
A.职业障碍
B.地位障碍
C.组织结构障碍
D.认识障碍
标准答案:A
3.7.自由回答式、言语联想式和情境导入式都属于()问卷。
A.封闭式
B.半封闭式
C.开放式
D.主观式
标准答案:C
4.99.“P-O-X”模式与“A-B-X”模式的区别在于()。
A.前者无需确认认知主体,后者需要确认认知主体
B.前者需要确认认知主体,后者无需确认认知主体
C.前者注重认知对象,后者注重认知主体
D.前者注重认知主体,后者注重认知对象
标准答案:B
5.18.被尊称为工业心理学之父的是()。
A.莉莲·吉尔布勒斯
B.雨果·闵斯特伯格
C.福兰克·吉尔布勒斯
D.斯特恩
标准答案:B
6.166.在一般情况下,在完成简单任务时,()的群体效率较高。
A.异质结构
B.同质结构
C.正式群体
D.非正式群体
标准答案:B。
河南电大管理心理学第二次作业及参考答案(2020年8月整理).pdf

1.有人对女性的评价是“年轻时唧唧喳喳,结婚有了孩子拖拖拉拉,老了婆婆妈妈”,这属于社会知觉中的(D)(2.00分)A. 晕轮效应B. 近因效应C. 首因效应D. 社会刻板印象2.群体这个概念是美国社会学家( A )提出来的,用来描述社会中一小群具有特定关系的人群。
(2.00分)A. 库利B. 米尔斯C. 勒温D. 马斯洛3.独立、果断、勇敢、优柔寡断等属于性格的什么特征?( B )(2.00分)A. 情绪B. 意志C. 态度D. 理智4.“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指的是人际吸引中的( B )。
(2.00分)A. 接近吸引B. 相似吸引C. 才能吸引D. 互相吸引5.动机产生的内在条件是( B )。
(2.00分)A. 兴趣B. 需要C. 价值观念D. 诱因6.具有不爱与人交往、孤僻、多愁善感、富于联想等特征的人属于( C )(2.00分)A. 多血质B. 粘液质C. 抑郁质D. 胆汁质7.人与人从不认识到关系亲密,通常有四个发展阶段,A觉察相识、B稳固相容、C亲密互惠、D表面接触。
按照人际关系发展阶段的规律,发展顺序应该是( A )。
(2.00分)A. A-D-C-BB. A-B-C-DC. A-D-B-CD. D-A-C-B8.能够提供对某一个体、某一团体或某一组织的详尽分析,能提供变化的动态方面的见解,对于组织内部问题的诊断和纠正极有帮助的方法是( A )(2.00分)A. 个案法B. 实验法C. 测验法D. 观察法9.“一俊遮百丑”属于社会知觉中的什么效应?( A )(2.00分)A. 晕轮效应B. 近因效应C. 社会刻板印象D. 首因效应10.个体在群体中有时会比他们单独时有更小的责任感,属于( D ) 群体心理现象。
(2.00分)A. 从众B. 社会致弱C. 社会促进D. 责任分摊11.根据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强、平衡、灵活的类型是( B )(2.00分)A. 兴奋型B. 活泼型C. 抑制型D. 安静型12.( D )是人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9095)《管理心理学》网上作业题及答案

(9095)《管理心理学》网上作业题及答案1:第一次作业2:第二次作业3:第三次作业4:第四次作业5:第五次作业6:第六次作业7:第七次作业8:第八次作业1:[论述题]论述题1、工作内容的设计包括哪些方面?参考答案:1)工作的广度。
即工作的多样性。
工作设计得过于单一,员工容易感到枯燥和厌烦,因此设计工作时,尽量使工作多样化,使员工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能进行不同的活动,保持工作的兴趣。
2)工作的深度。
设计的工作应具有从易到难的一定层次,对员工工作的技能提出不同程度的要求,从而增加工作的挑战性,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克服困难的能力。
3)工作的完整性。
保证工作的完整性能使员工有成就感,即使是流水作业中的一个简单程序,也要是全过程,让员工见到自己的工作成果,感受到自己工作的意义。
4)工作的自主性。
适当的自主权力能增加员工的工作责任感,使员工感到自己受到了信任和重视。
认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使员工工作的责任心增强,工作的热情提高。
5)工作的反馈性。
工作的反馈包括两方面的信息:一是同事及上级对自己工作意见的反馈,如对自己工作能力,工作态度的评价等;二是工作本身的反馈,如工作的质量、数量、效率等。
工作反馈信息使员工对自己的工作效果有个全面的认识,能正确引导和激励员工,有利于工作的精益求精。
2:[论述题]论述题2、工作应激的个人对策有哪些?参考答案:1.锻炼目前,国家正在推行全民健身计划,使各种年龄的人都参加体育锻炼。
一些慢性病患者也遵从医嘱进行适当的锻炼。
散步、跑步、游泳、打球等等体育运动有利于增强人们的体质。
体质的增强可为应付应激奠定基础。
虽然目前还没有确实的证据表明体育锻炼会直接消除或减轻应激,但体质的增强能帮助人们更有效地应付应激则是合乎逻辑的。
2.放松放松也是克服应激的有效方法。
一般的放松,如静坐可以使肌肉松弛和头脑平静。
放松也可以采取特殊的技术,如中国的气功和印度的瑜伽都是使人放松的特殊方法,它们都有利于克服应激。
组织行为学第二次--平时作业2020春华南理工大学-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激励答:同勉励一意,激励也是人力资源的重要内容,是指激发人的行为的心理过程。
激励这个概念用于管理,是指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也就是说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去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员工努力去完成组织的任务,实现组织的目标。
2.团队答:团队(Team)是由基层和管理层人员组成的一个共同体,它合理利用每一个成员的知识和技能协同工作,解决问题,达到共同的目标。
团队的构成要素总结为5P,分别为目标、人、定位、权限、计划。
团队和群体有着根本性的一些区别,群体可以向团队过渡。
一般根据团队存在的目的和拥有自主权的大小将团队分为五种类型:问题解决型团队、自我管理型团队、多功能型团队、共同目标型团队、正面默契型团队。
3.组织设计答:组织(Organization) :正式的有意形成的职务结构或职位结构。
组织设计的任务是:1、组织设计的任务是提供结构系统图和编制职务说明书。
2、组织设计的任务是设计清晰的组织结构,规划和设计组织中各部门的职能和职权,确定组织中职能职权、参谋职权、直线职权的活动范围并编制职务说明书。
3、组织结构:指组织的基本架构,是对完成组织目标的人员、工作、技能和信息所作的制度性安排。
4、组织结构的特点:复杂性、规范性和集权性。
5、组织活动可以分解为横向和纵向两种结构形式:1)纵向结构设计的结果是决策的层级化,即确定了由上到下的指挥链以及链上每一级的权责关系(有明确的方向性和连续性)。
2)横向结构设计的结果是组织的部门化,即确定了每一部门的基本职能、每一位主管的控制幅度、部门划分的标准以及各部门之间的共所关系。
3)职务说明书要求明确:该管理职务的工作内容、职责与权力,组织中该职务与其他职务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职务当事人所应具备的专业背景、知识结构、管理能力等基本条件4.沟通答:沟通(communication)是人们分享信息、思想和情感的任何过程。
这种过程不仅包含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也包含形体语言、个人的习气和方式、物质环境——赋予信息含义的任何东西。
华工-管理心理学作业

《管理心理学》网上平时作业作业提交要求:只提交题目的答案, 请将选择题答案写在答题框 内。
请不要以附件形式提交答案。
一、单选题(共 25 题,每题 2 分;请将选择题答案写在答题框内)题 号 答 案 13 D 1 D 14 C 2 B 15 C 3 D 16 B 4 A 17 D 5 B 18 D D 19 C 6 B 20 B 7 A 21 A 8 D 22 C 23 C 9 10 C 11 C 24 B 12 C 25 A1. ( 是 A.个体心理 B.群体心理 C.组织心理 D.病理心理 2.( BD)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管理心理学研究内容的 。
)主持霍桑实验的人是。
A.亚当斯 B.梅奥和罗利斯伯格 C.艾宾浩斯 D.费斯汀格 3.( D )每个人特定人群总有一种共同的、较为一致且固定的看法,并以此作 为判断其人格的依据,这种现象被称为 。
A.光环作用 B.假定相似作用 C.首因效应 D.社会刻板效应4.( A )由于缺乏或期待某种结果而产生的心理状态被称为 ,人们从事某 种活动,为某一目标付出努力的意愿被称为 ,通过满足员工的需要而使其努 力工作,从而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被称为 。
A.需要;动机;激励 B.需要;激励;动机 C.动机;需要;激励 D.动机;激励;需要 5. (B)以感情来维系成员之间关系的群体是。
A.正式群体 B.非正式群体 C.参照群体 D.实属群众 6.( D )下列关于非正式组织缺陷的陈述不正确的是 A.非正式组织往往是小道消息传播的渠道; B.非正式组织往往会抵制变革; C.非正式组织是造成员工从众的一个重要原因; D.非正式组织减少了员工间相互交流的渠道; 7.( B )群体的结构与任务完成的效率有着密切关系,研究表明当完成较复杂 的任务时, 的群体效率较高。
A.同质 B.异质 C.相同 D.合作 8.( A )许多研究发现, 工作取向且 导更能促使员工有高绩效和高工作满意感。
管理心理学第二次作业

管理心理学第二次作业数得分,满分 100 分说明问题 1得 2 分,满分 2 分沟通管理是指所选答案:个体或组织对自己的沟通过程进行有意识的管理过程,目的是达到有效沟通信息交流和情感交流的目的。
沟通可以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按沟通渠道的正式程度可分为所选答案: 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下面关于“忠恕”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所选答案: 是换位思考PAC 中A 代表的是什么心态所选答案: 成人心态组织沟通渠道有五种形式,其中圆圈型网络是指所选答案: 每一个人都从他临近的两位员工那里接受信息,不与其他人进行沟通舒尔茨(Schultz )研究冲突形式,认为冲突所具有的共同要素中不含有所选答案: 秩序混乱“有两个东西我都想要,得这个也要得那个,鱼与熊掌我要兼得”的这种冲突属于所选答案: 双趋冲突冲突管理是指所选答案: 在冲突显现之后采取的应对策略冲突管理的原则中,“我向性”的含义是所选答案:人的思维习惯都是以我向性为主,习惯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组织中具有核心作用的是所选答案:领导权变理论的最终目标是所选答案:提出最适合与具体情景的组织设计和管理活动廉姆森将公司内部管理的组织形态分为三种类型,其中M型所选答案:亦称事业部制或多部门结构,这种结构可以针对单个产品、服务、产品组合、主要工程或项目、地理分布、商务或利润中心来组织事业部通过连续不断的学习过程和实践,创造出能适应外部商业环境变化的组织,叫做所选答案:学习型组织组织政治行为的实质在于所选答案:维护组织的长远利益关于潜规则的理解正确的是所选答案:潜规则的目的是个人利益的最大化组织心理契约是指所选答案:员工在组织活动过程中与组织有心理上的约定下面有关危机管理的论述中,不正确的是所选答案:晚期是以专业服务为核心领导影响力是指所选答案:领导的权力真实的或实际发挥的大小程度领导的胜任特征理论视野认为所选答案:决定领导效果的不一定是内在的品质,而是行为的综合因素。
中国学者提出的领导方式理论是所选答案:CPM理论美国学者罗伯特·豪斯(Robert House)提出路径—目标理论(Path-GoalTheory),对这一理论理解不正确的是所选答案:领导者应依据下属的成熟水平来决定自己的领导方式保罗·赫塞和肯迪斯·布兰查德(Kenneth. Blanchard)提出下属领导的权变理论,认为应根据下属的成熟度选择相应的领导风格。
组织行为学第二次·平时作业2020秋华南理工大学网络教育答案

一、名词解释1.变革答:变革就是指组织根据外部环境和内部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和完善自身结构和功能,以提高其适应环境,求得生存和发展需要的应变能力。
2.沟通答:是人们分享bai信息、思想和情感的任何过程。
这种过程不仅包zhi含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也包含形体语言、个人的习气和方式、物质环境——赋予信息含义的任何东西;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的通畅。
沟通的信息流表达:信息时间域流——记忆;信息空间域流——宿原;信息时空域流——传播。
3.冲突答:冲突是指个人或几个人或团体之间,由于对同一事物持有不同的态度和处理方法而产生矛盾,dao这种矛盾的激化就称为冲突。
冲突常表现为由于观点、欲望、利益或需求的不相容而引起的一种激烈的争斗。
4.领导答:指引和影响个体、群体或组织在一定条件下来实现所期望目标的行为过程及对象。
二、简答题5.简述心理与行为的关系答:心理决定行为,行为是心理的体现。
意识就是现时正被人感知到的心理现象。
我们在清醒状态下,能够意识到自己的行为目标,对行为的控制;除了意识活动,人还有无意识活动。
无意识活动在人的心理中是很普遍的。
我们每个人都有做梦的经验,梦境的内容可能被我们意识到,但梦的产生和进程是我们意识不到的,也是不能进行自觉调节和控制的。
人的自动化了的活动,在通常情况下我们是意识不到这类活动的结构的。
无法回忆起的记忆或无法理解的情绪常属于无意识之列。
偶尔,无意识中的一些东西也会闯入意识之中,诸如失言说漏了嘴、笔误,会把无意识中的愿望泄露出来。
有意识的动作或经验可能在梦境、联想和神经紧张症中表现为无意识的东西。
总之,无意识活动也是人反映外部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
人借助于它来回答各种信号,而未能意识到这种反应的整个过程或它的个别阶段。
6.简述调整型激励理论的特点及其有管理中的应用答:整型激励理论主要分为:强化理论,归因论,挫折理论;强化理论指的是对一种行为的肯定或否定的后果(报酬或惩罚),它至少在一定程度上会决定这种行为在今后是否会重复发生。
2020秋华南理工《组织行为学》平时作业二

2020秋华南理工《组织行为学》平时作业二2020-2021年第一学期平时作业2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变革答:是指组织根据外部环境变化和内部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和改善自身结构和功能,以提高其适应环境、求得生存和发展需要的应变能力。
2.沟通答: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的通畅。
沟通的信息流表达:信息时间域流——记忆;信息空间域流——宿原;信息时空域流——传播。
3.冲突答:冲突是一个过程,这种过程肇始于一方感受到另一方对自己关心的事情产生消极影响或将要产生消极影响。
冲突包含2个必要因素:1. 被双方感知2. 存在意见的对立或不一致,并带有某种相互作用。
以上因素决定了冲突过程的出发点。
4.领导答:领导是在一定条件下,指引和影响个人或组织,实现某种目标的行动过程。
其中,把实施指引和影响的人称为领导者,把接受指引和影响的人称为被领导者,一定的条件是指所处的环境因素。
领导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互动过程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5.简述心理与行为的关系答:行为是有机体的反应系统,它是由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的。
行为不同于心理,但又和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
行为总是在一定的刺激下产生,而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
不理解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就难以理解其外部行为。
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心理学研究的一条基本法则就是通过外部行为推测内部心理过程。
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学有时也叫做研究行为的科学6.简述调整型激励理论的特点及其有管理中的应用答:调整型型激励理论调整型激励理论重点研究激励的目的(即改造、修正行为)。
主要包括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和挫折理论等。
(1)强化理论强化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斯金纳等人提出的一种理论。
强化理论是以学习的强化原则为基础的关于理解和修正人的行为的一种学说。
所谓强化,从其最基本的形式来讲,指的是对一种行为的肯定或否定的后果(报酬或惩罚),它至少在一定程度上会决定这种行为在今后是否会重复发生。
20秋学期《管理心理学》在线平时作业2【东北大学答案51736】

4.9.情景模拟法具有针对性、()、预测性、动态性等特点。 A.主观性 B.客观性 C.模拟性 D.选择性
5.14.德国的()提出了理想行政组织体系的模式和原则,对组织理论的建设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A.泰勒 B.梅奥 C.法约尔 D.韦伯
3.117.常言道,“爱屋及乌”,这恰好符合了认知失调理论()。 A.正确
B.错误
4.122.媒体主动报道比企业打广告效果好,这符合态度改变理论中沟通问题()。 A.正确 B.错误
5.121.根据费斯汀格的观点,如果要想改变人的原有态度,最好是引发他做出与原有态度相矛盾的 行为()。 A.正确 B.错误
6.171.下列情形中,能最大提高生产效率的是()。 A.群体目标与组织目标一致,但群体凝聚力较弱 B.群体目标与组织目标一致,但群体凝聚力较强 C.群体目标与组织目标不一致,但群体凝聚力较强 D.群体目标与组织目标不一致,但群体凝聚力较弱
7.28.群体动力理论的创始人是心理学家(),该理论又被称为“场”理论。 A.霍尔 B.勒温 C.琼斯 D.凯利
8.169. 就是群体对其成员的吸引力和成员对群体的向心力。 A.群体凝聚力 B.群体协作力
C.群体合作力 D.群体约束力
9.61.“远亲不如近邻”反映了空间距离对于人际交往的影响,这符合影响社会认知的()因素。 A.认知者 B.认知对象 C.认知方法 D.认知情境
10.13.在科学管理的发展过程中,第一条流水生产线诞生,其创建者是()。 A.泰勒 B.亨利福特 C.法约尔 D.韦伯
3.40.在以下实验中,()属于泰勒在科学管理中曾经做过的实验。 A.车间照明实验 B.铁锹实验 C.搬铁块实验 D.金属切削实验
管理心理学第二阶段在线作业答案(2)

管理心理学第二阶段在线作业答案第1题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根据--的经验来判断某种行为可能导致某种结果或满足某种需要的概率。
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0.5此题得分:0.5批注:第2题俞文钊的同步激励理论认为--实施物质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措施,才能取得最大的激励效果。
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0.5此题得分:0.5批注:参见我国关于激励问题的理论与实践第3题领导班子最好具有--质结构。
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0.5此题得分:0.5批注:参见团体的结构第4题在对待重大的问题上,团体成员的基本观点、基本信念必须--,才能保证组织任务的顺利完成。
您的答案:B题目分数:0.5此题得分:0.5批注:参见团体的结构第5题团体--使成员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您的答案:B题目分数:0.5此题得分:0.5批注:参见团体的作用与功能第6题团体的规范是指团体所确立的每个成员都--遵守的行为规范和标准。
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0.5此题得分:0.5批注:参见团体的规范第7题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往往是导致组织失败的--因素之一。
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0.5此题得分:0.5批注:参见团体的人际沟通第8题由--以上沟通通道组成的结构形式称为沟通网络。
您的答案:B题目分数:0.5此题得分:0.5批注:参见人际正式沟通的网络第9题管理是一种--的领导。
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0.5此题得分:0.5批注:参见领导与管理的区别第10题现代的组织概念,把组织看成--的社会技术系统。
您的答案:B题目分数:0.5此题得分:0.5批注:参见现代的组织观第11题管理心理学是一门具有多层次、多维度、应用性边缘--的理论性学科。
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0.5此题得分:0.5批注:参见管理心理学的学科性质第12题军队是典型的--型组织的例子。
您的答案:B题目分数:0.5此题得分:0.5批注:参见组织结构第13题知识--既影响知觉的内容,还影响知觉的准确性。
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0.5此题得分:0.5批注:参见影响个体知觉的主观因素第14题一个人能正确地认识自己是--成熟的标志。
管理心理学·随堂练习2020秋华南理工大学网络教育答案

管理心理学,随堂练习第1章管理心理学概述1.1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1.(单选题)管理心理学研究()A.组织管理中人的行为规律与潜在心理机制B.个体心理现象C.财务和编制D.财务答题: A. B. C. D.(已提交)参考答案:A 问题解析:2.(单选题)社会人假设认为()A.人的行为规律无法看透B.个体心理现象总是比群体心理现象重要C.社交需要是人类行为的基本激励因素,而人际关系则是形成人们身份感的基本因素D.人都是为金钱而来工作的答题: A. B. C. D.(已提交)参考答案:C 问题解析:1.2管理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和研究逻辑1.(单选题)霍桑实验表明()A.只要薪酬高,工作绩效就高B.社会福利有保障,工人的积极性就高C.工作环境好,工人的积极性就高D.工人不是只受金钱刺激的“经济人” 答题: A. B. C. D.(已提交)参考答案:D问题解析:1.3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单选题)访谈法主要包括()A.结构化访谈B.结构化访谈、无结构化访谈和半结构化访谈C.无结构化访谈D.结构化访谈、半结构化访谈参考答案:B问题解析:2.(单选题)测验法指()A.心理学专业工作者访谈被试B.采用标准化的心理量表或精密的测验仪器来测量被试有关心理品质或行为口心理学的调查口.心理学工作者对个人的采访答题: A. B. C. D.(已提交)参考答案:B问题解析:第2章管理心理学的历史沿革与人性假设2.1管理心理学的产生1.(单选题)古典管理心理学阶段,主要强调()A.以人的管理为中心B.以人际关系为中心C.以工作效率为中心口.以心理管理为中心答题: A. B. C. D.(已提交)参考答案:C问题解析:2.2管理心理学的发展1.(单选题)需要层次理论是()提出的。
A.梅奥B.法约尔C.泰勒D.马斯洛答题: A. B. C. D.(已提交)参考答案:D问题解析:.3管理心理学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人性假设第3章激励理论分析3.1西方的激励理论A.公平性原则B.适应性原则C.优化组合原则口.公平性原则、适应性原则、优化组合原则答题:A. B. C. D.(已提交)参考答案:D 问题解析:3.2中国的激励理论1.(单选题)工作设计的原则包括()A.员工激励原则、能力开发原则B.动静结合原则、能力开发原则C.员工激励原则、动静结合原则D.员工激励原则、能力开发原则、静结合原则答题: A. B. C. D.(已提交)参考答案:D问题解析:3.3激励理论的比较及其文化相对性1.(单选题)古典管理心理学阶段,主要强调()A.以人的管理为中心B.以人际关系为中心C.以工作效率为中心口.以心理管理为中心答题: A. B. C. D.(已提交)参考答案:C问题解析:第4章激励理论的应用4.1薪酬激励和工作设计1.(单选题)工作投入的特点是()A.时间长B.愿意加班C.活力、奉献和专注D.奉献和专注答题: A. B. C. D.(已提交)参考答案:C问题解析:A.公平性原则B.适应性原则C.优化组合原则0.公平性原则、适应性原则、优化组合原则答题: A.B. C. D.(已提交)参考答案:D问题解析:3.2组织公民行为与工作投入1.(单选题)组织公民行为是()A.员工自觉自愿的行为B.领导的行为C.组织要求的行为D.领导安排的行为答题: A. B. C. D.(已提交)参考答案:A问题解析:2.(单选题)工作投入的特点是()A.时间长B.愿意加班C.活力、奉献和专注D.奉献和专注答题: A. B. C. D.(已提交)参考答案:C问题解析:第5章组织中的知觉与归因5.1组织中的社会知觉1.(单选题)社会知觉指()A.个体对社会的知觉B.个体对他人、群体以及对自己的知觉C.个体对自然的知觉D.个体对自己的知觉答题: A. B. C. D.(已提交)参考答案:B问题解析:2.(单选题)影响人际知觉的因素主要有()A.知觉者的特点B.知觉对象和知觉情景的特点C.知觉对象的特点D.知觉者、知觉对象和知觉情景的特点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D 问题解析:5.2组织中的归因1.(单选题)凯利的归因理论包括()A.区别性B. 一致性、一贯性C. 一致性D.区别性、一致性、一贯性答题: A. B. C. D.(已提交)参考答案:D问题解析:5.3知觉和归因在管理中的应用1.(单选题)组织承诺是指()A.管理者对组织的承诺B.管理者对员工的承诺C.组织成员对组织的承诺D.组织成员对自我的承诺答题: A. B. C. D.(已提交)参考答案:C问题解析:第6章组织中的决策6.1决策过程1.(单选题)()属于个体决策A.“股份制”的决策B.“全民所有制”的决策C.“厂长负责制”的决策D.“集体负责制”的决策答题: A. B. C. D.(已提交)参考答案:C问题解析:6.2决策模型1.(单选题)群体决策中的群体盲思指()A.由于群体内压力而造成的心理效率、现实检验以及道德判断的退化B.由于群体内压力而造成的心理效率降低C.由于群体内压力而导致的对现实检验的忽视D.由于群体内压力而造成的胆小怕事答题: A. B. C. D.(已提交)参考答案:A问题解析:2.(单选题)凯利的归因理论包括()A.区别性B. 一致性、一贯性C. 一致性D.区别性、一致性、一贯性答题: A. B. C. D.(已提交)参考答案:D问题解析:6.3个体决策6.4群体决策第7章情绪劳动与管理7.1情绪劳动1.(单选题)情绪劳动是指()A.由于工作压力而造成的延长劳动B.为了获得报酬而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控制,以营造出公众可以观察并接收的面部和身体上的动作表现C.为了取悦领导的两面情绪口.为了多挣钱而情绪积极的劳动答题: A. B. C. D.(已提交)参考答案:B 问题解析:7.2情绪劳动与员工心理健康1.(单选题)情绪劳动管理中的深层扮演指()A.情绪劳动者在工作中有意识地管理自己的情绪B.情绪劳动者通过面部表情、声音等改变外部表现,而个体内部感受并不改变C.情绪劳动者只是听从领导的安排D.情绪劳动者尽力处理好同事间的关系参考答案:A 问题解析:7.3情绪劳动的管理1.(单选题)工作投入与工作倦怠的关系是()A.统一B.独立C.对立D.适应答题: A. B. C. D.(已提交)参考答案:D 问题解析:2.(单选题)工作设计的原则包括()A.员工激励原则、能力开发原则B.动静结合原则、能力开发原则C.员工激励原则、动静结合原则D.员工激励原则、能力开发原则、动静结合原则答题: A. B. C. D.(已提交)参考答案:D问题解析:第8章员工卷入与管理8.1心理契约1.(单选题)心理契约对工作的影响主要表现为()A.可减少雇用双方的不安全感B.可提高员工的薪酬C.可减少管理者与员工间的冲突D.可增强员工的家庭和谐答题: A. B.C. D.(已提交)参考答案:A问题解析:8.2组织承诺1.(单选题)人际关系理论是()提出的。
组织行为学1·第二次平时作业2020秋华南理工大学网络教育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变革:变革就是指组织根据外部环境和内部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和完善自身结构和功能,以提高其适应环境,求得生存和发展需要的应变能力。
2.沟通:是人们分享信息、思想和情感的任何过程。
这种过程不仅包含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也包含形体语言、个人的习气和方式、物质环境——赋予信息含义的任何东西;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的通畅。
3.冲突:冲突是指个人或几个人或团体之间,由于对同一事物持有不同的态度和处理方法而产生矛盾,这种矛盾的激化就称为冲突。
4.领导:指引和影响个体、群体或组织在一定条件下来实现所期望目标的行为过程及对象。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5.简述心理与行为的关系答:心理决定行为,行为是心理的体现。
意识就是现时正被人感知到的心理现象。
我们在清醒状态下,能够意识到自己的行为目标,对行为的控制;除了意识活动,人还有无意识活动。
无意识活动在人的心理中是很普遍的。
我们每个人都有做梦的经验,梦境的内容可能被我们意识到,但梦的产生和进程是我们意识不到的,也是不能进行自觉调节和控制的。
人的自动化了的活动,在通常情况下我们是意识不到这类活动的结构的。
无法回忆起的记忆或无法理解的情绪常属于无意识之列。
总之,无意识活动也是人反映外部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
人借助于它来回答各种信号,而未能意识到这种反应的整个过程或它的个别阶段。
6.简述调整型激励理论的特点及其有管理中的应用答:整型激励理论主要分为:强化理论,归因论,挫折理论;强化理论指的是对一种行为的肯定或否定的后果,它至少在一定程度上会决定这种行为在今后是否会重复发生。
根据强化的性质和目的,可把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
在管理上,正强化就是奖励那些组织上需要的行为,从而加强这种行为;负强化就是惩罚那些与组织不相容的行为,从而削弱这种行为。
正强化的方法包括奖金、对成绩的认可、表扬、改善工作环境和人际关系、提升、安排担任挑战性的工作、给予学习和成长的机会等。
管理心理学第二次,平时作业2021秋华工答案

管理心理学第二次,平时作业2021秋华工答案一、简答题1.心理现象的实质是什么?答:心理现象是心理活动的表现形式。
通过心理现象可以反映出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三类。
心理过程是指在客观事物作用下,心理活动在一定时间内发生、发展的过程。
通常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
copy 心理状态是心理活动的基本形式之一,是指在一段时间内相对稳定的心理活动。
如认知过程的聚精会神与注意力涣散状态,情绪过程的心境状态和激情状态,意志过程的信心状态和犹豫状态等。
心理特征是指心理活动进行时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特点。
例如有的人观察敏锐、精确,有的人观察粗枝大叶;有的人思维灵活,有的人思考问题深入;有的人情绪稳定内向,有的人情绪易波动、外向;有的人办事果断、有的人优柔寡断等。
这些差异体现体在能力、气质和性格上的不同。
在人的心理生活中,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三者紧密联系。
2.简述管理心理学的概念。
答:管理心理学是有关情境中个体、群体和组织管理行为的理解、解释、预测和变化规律,以便改进和提高工作生活质量与管理效能的学科。
3.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学说的内容是什么?答:人的本质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
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而社会关系实在人的实践活动中生成的。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思想主要有三个命题:一是“劳动或实践是人的本质”;二是“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三是“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
关于第一个命题,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
这一思想,提出人的生命活动具有特有的方式,即实践或劳动。
实践活动是人和动物的最本质的区别,也是产生和决定人的其他所有特性的根据。
在马克思看来,作为人的生命活动的物质生产,和作为动物的生命活动的生产之间有着本质区别。
动物只是按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把自己内在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
2021春国开电大一体化《管理心理学》第2次平时作业答案

2021春国开电大一体化《管理心理学》第2次平时作业答案注意:题目顺序可能是随机的,请仔细核对题目再答题,答题次数有限,请珍惜一、单选题(共4题,共20分)1、双因素理论是由()提出的。
A:弗鲁姆B:阿德弗C:亚当斯D:赫茨伯格参考答案是:D2、目标管理理论的创始人是()。
A:彼得•德鲁克B:阿德弗C:赫茨伯格D:麦克里兰参考答案是:A3、在生活压力源中,员工家庭成员、师长、邻里或亲朋好友的期望与态度属于()。
A:重要人员的影响B:个人生活事件的影响C:生活方式的变化D:经济收入压力参考答案是:A4、()是一位美国心理学家,早期曾从事动物社会心理学的研究。
A:马斯洛B:阿德弗C:赫茨伯格D:麦克里兰参考答案是:A二、多选题(共4题,共20分)1、西方管理心理学家将管理者的气质分为三种类型()。
A:躁郁质型B:分裂质型C:黏着质型D:抑郁质型参考答案是:A B C2、马斯洛认为,生理需要包括()。
A:衣B:食C:住D:行参考答案是:A B C D3、激励因素包括()。
A:成就B:认可C:责任D:工资水平参考答案是:A B C4、生活压力源包括哪几个方面()。
A:重要人员的影响B:个人生活事件的影响C:生活方式的变化D:经济收入压力参考答案是:A B C D三、判断题(共5题,共20分)1、气质有好坏之分。
参考答案是:B:错2、双因素理论认为,激发人的动机的因素有两类,一类为保健因素,另一类为激励因素。
参考答案是:A:对3、马斯洛认为这五种需要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次序是完全固定的。
参考答案是:B:错4、目标管理实质是一种管理上的激励技术,也是职工参与企业管理的形式之一。
参考答案是:A:对5、压力本身有害。
参考答案是:B:错四、问答题(共5题,共35分)1、简答心理疏导要在哪三个层面进行。
参考答案是:1、找寻诱发心理健康的诱因层面(内外诱因)2、确定心理健康引起的心理反应的层面(表现层面)3、探寻认知根源的层面(深层的认知、归因层面。
华师大管理心理学平时作业(含答案)

平时作业要求:平时作业:名词解释:(30分,每题6分)1、双因素理论:一类是能促使人们产生工作满意感的激励因素,一类是促使产生不满的保健因素。
2、晕轮效应:是指一旦我们对另一个人形成了一个大体的印象后,我们往往会以与这种印象。
相一致的方式去估价他所有的特征或特点,这就叫做晕轮效应,也称为光环效应。
3、强化:斯金纳解释人和动物行为的基本原理。
斯金纳认为,凡在行为之后伴随有强化事件出现的那种行为,以后出现的可能性将增加。
凡没有强化事件伴随其后的那种行为将被淘汰。
强化原理与效果律用词不同,但实质上相同。
4、刻板印象:刻板印象主要是指人们对某个事物或物体形成的一种概括固定的看法,并把这种观看法推而广之,认为这个事物或者整体都具有该特征,而忽视个体差异。
5、非正式群体:人们在活动中自发形成的,未经任何权力机构承认或批准而形成的群体。
非正式群体的存在是基于人们社会交往的需要。
简答题:(70分,每题14分)6、影响知觉的因素有哪些?答:(1)知觉者因素:包括知觉者的态度、价值观、动机、需要、兴趣、经验、个性特点。
实验表明,知觉结果受知觉者生理、需要、动机和过去经验的影响。
(2)知觉对象因素:包括运动、新奇、对比、声音、大小、重复等。
(3)情景因素:包括时间、工作环境和社会环境。
人的知觉离不开一定的情景,也离不开对当时情景的分析。
7、解释操作性条件反射。
答:操作性条件反射是一种反应型条件反射,个体只有在强化的条件下才会形成这种反射。
斯金纳认为,如果人们的行为可以得到积极强化,会增加这种行为发生的频率。
反之,该行为重复的可能性会下降。
8、简述从众行为产生的原因。
答:从众行为的产生受个体对事物的了解程度、情境因素、个体特征多方面因素影响。
人们的从众行为有表面与内心两个层面,表现为表面从众、内心也接受;表面从众、内心却拒绝;表面不从众、内心却接受;表面不从众、内心也拒绝四种情况。
9、影响工作满意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答:1. 人格:外向性的人格对工作满意度高于内向性的人格2. 价值观:注重享受工作过程的人比注重工作回报的人工作满意度更发高3. 工作情境:在工作者眼里,工作本身是否有趣,有意义也会影响工作满意度;和同事,上下级的关系也会影响工作满意度。
《管理心理学》·平时作业2020年下半年华南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管理心理学·平时作业
提交方式:附件
一简答题
1. 什么是心智模式?心智模式带来的负面效应有哪几种?
答:心智模式又叫心智模型,是指深植我们心中关于我们自己、别人、组织及周围世界每个层面的假设、形象和故事。
并深受习惯思维、定势思维、已有知识的局限。
也通常指人们一种习以为常、理所当然的认知。
心智模式带来的负面效应包括删减效应、建构效应、曲解效应、一般化效应
2.心理契约对工作的影响。
答:心理契约对工作的影响:
(1)工作本身:工作的多样化、工作方法与工作的自主权;
(2)进修与提升;
(3)工作群体:友好和具有合作精神的同时,是影响员工工作满意度的一般因素;
(4)工作条件;
(5)企业文化。
3.简述行为与环境的关系。
答:(1)人们要适应社会环境;
(2)社会环境影响个人行为;
(3)社会环境和生物遗传共同对人类行为产生影响;。
2020年管理心理学第二次作业-华南理工网络教育学院

提交方式:附件
一、简答题。
1.请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答: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第一层次:生理上的需要呼吸、水、食物、睡眠、生理平衡、分泌、性;
第二层次:安全上的需要人身安全、健康保障、资源所有性、财产所有性、道德保障、工作职位保障、家庭安全;
第三层次:情感和归属的需要友情、爱情、性亲密;
第四层次:尊重的需要自我尊重、信心、成就、对他人尊重、被他人尊重
第五层次:自我实现的需要道德、创造力、自觉性、问题解决能力、公正度、接受现实能力
2.什么是情绪劳动管理。
更多作业答案威信(yaoyao9894)
答:情绪劳动管理是指要求员工在工作时展现某种特定情绪以达到其所在职位工作目标的劳动形式的管理方式。
3.请简述凯利归因理论的主要特点。
答:三维归因理论又称三度理论,是由百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凯利于1967年创立的一种社会心理学理论。
指人们在进行因果归属时需从主、客观领域中的三个范畴去着手。
所谓三度个范畴,即(1)客观刺激物(存在);(2)行动人(人);(3)所处关系或情境(时间和形态)。
凯利认为,在把一个特殊内结果归属容于某个特定原因时,沿着这三个方面的线索可以很快考察出对归属中的信息资料的认识。
4.组织公民行为是指什么?
答:组织公民行为指的是一种由员工自主决定的行为,不包括在员工的正式工作要求当中,但它无疑会促进组织的有效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简答题
1.心理现象的实质是什么?
答:心理现象是心理活动的表现形式。
通过心理现象可以反映出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三类。
心理过程是指在客观事物的作用下,心理活动在一定时间内发生、发展的过程。
通常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
copy 心理状态是心理活动的基本形式之一,是指在一段时间内相对稳定的心理活动。
如认知过程的聚精会神与注意力涣散状态,情绪过程的心境状态和激情状态,意志过程的信心状态和犹豫状态等。
心理特征是指心理活动进行时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特点。
如有的人观察敏锐、精确,有的人观察粗枝大叶;有的人思维灵活,有的人思考问题深入;有的人情绪稳定内向,有的人情绪易波动、外向;有的人办事果断、有的人优柔寡断,等等。
这些差异体现体在能力、气质和性格上的不同。
在人的心理生活中,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三者紧密联系。
2.简述管理心理学的概念。
答:管理心理学是有关情境中个体、群体和组织管理行为的理解、解释、预测和变化规律,以便改进和提高工作生活质量与管理效能的学科。
3.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学说的内容是什么?
答:人的本质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
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而社会关系实在人的实践活动中生成的。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思想主要有三个命题:一是“劳动或实践是人的本质”;二是“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三是“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
关于第一个命题,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
这一思想,提出人的生命活动具有特有的方式,即实践或劳动。
实践活动是人和动物的最本质的区别,也是产生和决定人的其他所有特性的根据。
在马克思看来,作为人的生命活动的物质生产,和作为动物的生命活动的生产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
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把自己内在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
因此,人将自然界和自身当作认识和改造的对象,并能够利用自己的智慧创造工具,既改造自然界,也改造自身。
关于第二个命题,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马克思认为,凡是有某种关系存在的地方,这种关系都是为我而存在的;动物不对什么东西发生“关系”,而且根本没有“关系”。
人类社会存在两种关系,自然关系和社会关系,人的本质离不开同自然的关系,但更重要的是由社会关系决定的,一切现实的人都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在一切社会关系中,生产关系是主要的社会关系,是“决定其余一切关系的基本的原始的关系”。
在生产关系的基础上,人们进一步形成了政治的、法律的、道德的、宗教的以及行业间的等复杂的社会交往,并从不同侧面、不同层次映现着人的本质。
关于第三个命题,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他们的需要即他们的本性”。
这里,马克思不仅赋予需要以前提性,而且赋予它以普遍性、永恒性和能动性。
马克思还特别强调指出,“需要的发展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新的证明和人的本质的新的充实。
”人类发展史,就是一部人的需要即人的本性的不断改变和发展的历史。
离开了人的需要,人的一切实践活动和一切社会关系都将不复存在。
可见,这一命题不仅涵盖了前两个界定的内容,而且揭示
了前两个界定的原因。
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这一界定,是对前两个界定的综合。
4.简述行为与环境的关系。
答:人类活动不断地影响自然环境,引起环境质量的变化,这种变化又反过来影响着人类正常的生活和健康。
在生产活动方式比较简单、规模比较小时,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不大。
产业革命推动了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也影响和破坏了人类环境,特别是生态系统。
人类与环境之间,存在着一种既对立又统一的特殊关系。
所谓对立,即人类的主观需求和有目的活动,同环境的客观属性和发展规律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矛盾。
人类必须认识环境,必须遵循环境的发展变化规律从事生产和活动,不然,就必然会遭到环境的报复和惩罚,不利于人类生存的环境问题就会随之发生。
所谓统一,即人类以环境为载体,总是在一定的环境空间存在,人类的活动总是同其周围的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和相互转化。
人类既是环境的产物,在一定意义上讲,也是环境的塑造者,人类的活动不可能无止境地向环境索取,也不可能永远不加限制地在向环境排放废弃物。
当人类的行为遭到环境的报复而影响到人类本身的生存和发展时,人类就不得不调整自己的行为,以适应环境所能允许的范围。
5.简述知觉的概念,影响知觉的因素有哪些?
答:简单地说知觉就是人对外界事物产生感觉的处理过程,知觉是各种感觉的结合,是认识的整体.知道来自感觉自然受感觉影响,但主要有三类:知觉对象知觉者知觉情境.详情可参考心理学中的"知觉特征及影响因素"那是很长的大篇,在此就不多列出.
二论述题
1.论述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答: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人的行为和心理的复杂性,决定了管理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多样性,如观察法、实验法、问卷法、测验法等等。
问题的性质不同,研究的方法也不一样,选择何种方法,通常取决于研究所提出的任务。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研究方法。
(一)观察法
在日常生活条件下,观察者以感官为工具(如眼、耳等),直接观察他人的行为,并把结果按时间次序作系统记录的研究方法,称为观察法。
在于现代管理心理学研究中,必要时也采用视听器材,如录像机、照相机、录音机等工具协助观察。
(二)谈话法
研究者通过面对面的谈话,以口头信息沟通的途径直接了解他人心理状态的方法称为谈话法。
根据谈话过程中结构模式的差异,可以把谈话法分为有组织的谈话和无组织的谈话。
(三)实验法
研究者有目的地在严格控制的环境中创设带有一定条件的环境,从中诱发被试产生某种心理现象,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研究的方法称为实验法。
实验法依试验场地的性质差异,可以分为实验室实验和现场实验两种。
实验室实验是在专门的实验室内进行的,可借助各种仪器设备而取得精确的数据。
它具有控制条件严格、可以反复验证等特点。
管理心理学研究中关于学习行为、信息沟通等许多实验,都是在实验室中进行的。
但实验室实验具有很大的人为性,往往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使所得结果与实际情况存在一定的差距。
(四)测验法
测验法是采用标准化的心理量表或精密的测量仪器测量被试有关心理品质的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