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管理论文
风景名胜区管理例
![风景名胜区管理例](https://img.taocdn.com/s3/m/4b319172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6283470.png)
风景名胜区管理例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风景名胜区成为人们休闲度假的首选目的地。
然而,管理一座风景名胜区并非易事,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以确保游客的安全和满意度。
本文将以风景名胜区管理为例,探讨一些管理措施和策略。
风景名胜区的管理应注重保护自然环境。
保护自然资源是管理风景名胜区的首要任务。
管理者应制定合理的规划和政策,限制游客数量,避免过度开发和破坏。
同时,加强环境监测和保护措施,确保植被和动物群落的健康发展。
风景名胜区的管理应注重游客服务。
提供优质的游客服务是吸引游客并提升满意度的关键。
管理者应培训员工,提高其服务意识和专业水平。
同时,建立完善的游客接待中心和信息咨询点,为游客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和帮助。
此外,合理规划游览线路和设施,确保游客能够安全、便捷地游览风景名胜区。
第三,风景名胜区的管理应注重安全管理。
游客的安全是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管理者应制定详细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加强安全巡查和监控,确保游客在风景名胜区内的安全。
此外,加强对游客的安全教育和引导,提高游客的安全意识,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第四,风景名胜区的管理应注重文化保护。
许多风景名胜区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管理者应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防止文物被破坏或盗窃。
同时,加强对游客的文化教育,提高他们对文化遗产的认知和尊重。
风景名胜区的管理应注重合理利用资源。
管理者应制定合理的收费政策,确保风景名胜区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推动旅游业的发展,促进经济繁荣。
管理一座风景名胜区需要综合考虑自然环境保护、游客服务、安全管理、文化保护和资源利用等方面的因素。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和策略,才能确保风景名胜区的可持续发展,为游客提供优质的旅游体验。
有关旅游管理论文范文
![有关旅游管理论文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f79243c8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0d.png)
有关旅游管理论文范文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内各行各业都有了长足的发展,旅游业作为我国第三产业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发展势头一直保持得比较强劲。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有关旅游管理论文范文下载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有关旅游管理论文范文篇1浅析中国传统文化与旅游管理一、引言我国是一个拥有丰富旅游资源的国家,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正成为了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在新的发展形势下,更好地发展旅游产业,提升旅游产业的管理水平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从另一方面来讲,我国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有着辉煌灿烂的文化。
如果将传统文化与旅游管理相结合,以此来提升旅游管理水平和质量,就可以有效促进我国旅游管理的进步,进而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旅游产业。
二、旅游管理与中国传统文化概述我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发展史的悠久古国,在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留下了无数的旅游资源。
我国的旅游资源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这也让我国的旅游资源颇具中国特色,受到了我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的喜爱。
无论是自然资源还是人文资源,通过与我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增添了极大的人文色彩。
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加强对旅游业的管理,在管理中不断发扬我国传统文化,使旅游业在我国传统文化的指引下不断进步是我国旅游业管理的重要思路,也是当前形势的必然要求。
三、传统文化影响下旅游管理模式的选择分析想要在传统文化影响下提升旅游管理水平,就需要紧随时代发展,将市场作为引导,然后通过政府的宏观调控作为辅导。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旅游业管理需要更加健全、完善,要努力提升旅游产业的规模,不断提升旅游企业的整体素质,提升旅游企业的管理水平。
重视旅游企业融资与资本经营并加大对旅游资源的开发与管理等。
与此同时,更应该重视政府的作用,将政府作为对付市场失灵时重要的补充手段。
另外,还要加强行业协会的作用,在当前传统文化影响下的旅游管理工作中,旅游行业协会的作用和力量不可小觑。
旅游景区存在的问题论文范文
![旅游景区存在的问题论文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7c2313cb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1665b77.png)
旅游景区存在的问题论文范文旅游景区是许多国家的经济支柱之一,可以为当地带来不小的经济收益。
但是,在旅游景区中也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游客的体验,也损害了景区的形象。
本文将探讨旅游景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一、过度开发许多旅游景区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进行了过度开发,造成了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景观的失真。
这不仅损害了当地环境的可持续性,也影响了游客的游览体验。
解决这一问题的方式是制定相关的保护政策,限制旅游景区的开发规模,保护当地的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
二、旅游资源的滥用许多旅游景区存在着旅游资源的滥用问题。
比如,在海滩上乱丢垃圾、在文物古迹上涂鸦、破坏自然环境等行为,都会对景区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解决这一问题的方式是通过设置罚款机制或设立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对游客行为的监管和管理。
三、服务质量不高在许多旅游景区,游客常常遭遇到服务质量不高、价格虚高等问题,这会对游客的游览体验造成很大的影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旅游景区必须加强对服务质量的管理,提高服务质量,保证游客的权益。
同时,对于价格虚高的问题,需要制定合理的收费标准,并严格执行。
四、环保意识淡薄许多游客缺乏环保意识,常常在旅游时摧残自然环境、乱扔垃圾等行为,这会对景区造成很大的影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旅游景区应该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提高游客的环保意识,让游客成为旅游的积极参与者和推动者。
总之,旅游景区存在的问题,必须得到有效的解决。
旅游景区应该加强管理,保护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提高服务质量,加强环保宣传等方面的工作。
只有这样,才能让旅游景区成为人们理想的旅游目的地,并为当地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旅游景区管理体制问题论文
![旅游景区管理体制问题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3b81552d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f1.png)
旅游景区管理体制问题论文旅游景区管理体制问题论文(通用7篇)旅游景区管理体制问题论文篇1[ 摘要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旅游景点的管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中国的计划经济环境和现有的旅游景区管理制度,日益突出的缺陷严重影响了旅游业的增长和发展以及景区建设和管理工作的力度。
在本文中,作者把旅游景区管理理论与实际出游经验相结合,分析了中国旅游景区管理的现状和问题,比较当前的优势和旅游景区管理的弊端,同时对提出了旅游景点管理制度改革的一些建议。
[ 关键词 ] 旅游景区管理体制管理模式体制改革一、引言随着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很多地区开始大力开发旅游景区,据国家旅游局统计,截止到2007年,中国旅游景区的数量一共有20000家景区和景点。
作为一名旅游管理专业的本科生,本文作者也曾游离一些国内外的著名的旅游景区,深切感受到旅游景区在游客旅游活动中的重要性。
但是与旅游景区蓬勃发展的局面相对应的是,中国旅游景区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很多不和谐的因素,这些因素直接制约着旅游景区和旅游景点的发展,同时也在限制中国整体旅游行业的发展。
二、中国旅游景区的管理经营体制的现状在找出中国旅游景区管理体制问题之前,首先要明确管理经营体制的现状。
目前,中国景区的管理经营体制可归纳为三种模式:1.政府专营的管理经营模式。
这种模式的特点是由政府成立的机构对景区进行经营管理。
实行财政统收统支。
2.租赁、承包或买断的模式。
这种模式的最大特点是,用租赁或承包模式,政府可能不需要通过太多努力就可以收到比自己经营还要多的收入。
3.用现代企业制度经营景区模式。
这种模式的做法是:景区以经营性资产作价,吸收其他经营成分,组成多元化经济成分的股份公司。
用现代企业制度对景区进行经营。
从以上三种经营管理模式,我们可以清楚看到:用现代企业制度经营景区最为科学和合理,只有在用现代企业制度经营模式下,才能更好地进行旅游景区的营销管理。
景区安全管理论文
![景区安全管理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bd08c74a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a3.png)
景区安全管理论文篇1试论风景区公共安全管理【摘要】随着我国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学者对于风景区旅游的关注与研究越来越多。
但这些研究多是从环境管理、自然资源保护性利用、可持续发展等角度进行深入探讨,对于风景区的公共安全管理问题鲜有涉及。
风景区的公共安全管理包括自然灾害管理、人为灾害管理、治安管理及安全管理等多个方面,是一个多元化、多层次的体系。
因此,本文将从一个全新的、系统的角度对风景区的公共安全现状做出客观评价,并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风景区公共安全管理公共安全事件一、研究背景近几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假期出游的人员数量呈逐年递增趋势。
而风景名胜区因其风景优美、环境宜人,越来越成为旅游者尤其是生态旅游者追逐的热点。
这也就意味着,风景区已逐渐成为一个众多人聚集的场所,相应的公共安全隐患也就逐步暴露出来。
2022年国家旅游局共收到各地报送的旅游突发公共事件48起(包括1起发生于2007年),共造成147人死亡,4人失踪,401人受伤。
其中旅游重大突发公共事件6起,88人死亡,4人失踪,132人受伤;较大事件35起,59人死亡,231人受伤;一般事件7起,38人受伤。
一个个触目惊心的数字,使人们在叹息之余,更清楚地认识到旅游安全不容忽视。
旅游景区安全是旅游景区发展的基本保障,没有安全就没有旅游景区的发展。
旅游景区安全是旅游的生命线,是旅游景区经济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是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理念的必然要求。
当前,频繁发生的旅游安全事故,既造成了重大的游客人身财产损失,又严重地影响了旅游目的地的整体形象,阻碍了旅游业的正常发展,给旅游安全管理敲响了警钟。
随着旅游活动规模的急剧扩大,以及散客自助旅游、探险旅游等旅游形式的蓬勃发展,影响旅游安全的因素日趋复杂化,旅游景区安全事故呈现出高发态势。
旅游景区安全正在成为旅游业的重中之重。
二、研究意义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但同时也带来了威胁与挑战。
旅游景区管理(范文大全)
![旅游景区管理(范文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406d34f9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bd.png)
旅游景区管理(范文大全)第一篇:旅游景区管理浅议九寨沟景区的生态旅游管理寨沟景区通过引入国际标准化管理、确立“绿色旅游”新理念实现了景区管理理念的生态转型,开创居民参与景区保护的管理新模式实现了环境保护主体的多元化,实施“六精五细”的管理举措实现了景区生态旅游管理的精细化,实践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生态旅游管理模式,为国内旅游景区的生态管理提供了参照。
九寨沟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境内,因沟内有九个藏族村寨而得名,海拔在2 000米以上,生态环境保持得相当完整,沟内分布一百零八个湖泊和大片原始森林,不但有五花海、五彩池、树正瀑布、诺日朗瀑布等绝佳的风景,还拥有大熊猫、金丝猴、扭角羚、梅花鹿等珍贵动物资源。
2007年5月8日,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旅游景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九寨沟曾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山沟,今天却以“人间仙境”、“童话世界”的美誉蜚声中外。
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年接待游客10余万人,发展到现在的200多万人;景区年经营收入从100多万元提高到现在的6亿多元,九寨沟的旅游资源得到了极大地开发。
但是,与其他一些景区的过度开发以至旅游资源衰竭的情况不同,九寨沟坚持以生态旅游为核心理念,努力保护自然环境的秀丽和纯净。
九寨沟景区的管理者,坚持以自然旅游资源的科学开发为出发点,全力向中外游客展现一个原始古朴、神奇梦幻的人间仙境,这里原始的生态环境、一尘不染的清新空气和雪山、森林、湖泊组合成幽美的自然风光,成为全国唯一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两顶桂冠的圣地。
九寨沟旅游开发的巨大成功,是与景区有效的生态旅游管理息息相关的。
一、多元化的环境保护主体在全国的其他一些地区,自然景区内往往存在着景区内居民与景区管理者之间的利益冲突:一些景区管理局为了保护环境,往往限制或取缔景区内的居民参与旅游服务业活动;而居民为了获取自己的经济利益,也时常置景区的生态保护于不顾,二者由此形成了紧张对峙的关系。
景区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景区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abb0e26e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cd.png)
景区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随着人们休闲观念的改变和旅游市场的不断扩大,景区的发展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热点。
但是,景区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了许多问题。
本文将从人员管理、环境保护、商业开发等方面探讨景区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人员管理问题一些景区存在着对导游、售票员、保安等工作人员低待遇、缺乏培训、工作强度过大等问题。
这些不良现象不仅会影响景区的形象,还会引起游客投诉,从而影响景区的持续发展。
为此,有必要加强对景区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
提高工作人员的待遇,加大对他们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素质和服务水平,使他们更加专业化、人性化、服务化,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服务。
同时,要建立完善的人员管理机制,在现有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制定更加严格的规定,对违规行为进行严格的处罚,确保景区人员管理规范化、制度化。
二、环境保护问题景区的发展必须与环境保护相结合,而一些景区的开发和管理方式与环境保护发生冲突,对景区的生态环境产生了很大影响。
针对这种情况,必须加强对景区环境保护工作的管理和监管。
建立健全景区环境保护制度,明确环境保护责任,对污染、损害环境的行为进行打击和问责。
同时,加强环境保护意识的宣传教育,提高游客对环境保护的意识,促进游客文明旅游,减少对景区环境的影响。
三、商业开发问题景区的商业开发成为景区发展的重要方面,但是,一些景区在商业开发方面存在着乱收费、缺乏规划、商业竞争不公等问题,给游客带来了很多不便和不满。
应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这些问题。
建立健全景区商业管理体系,严格规范景区内商业经营行为,规范商业服务价格,打击不正当竞争行为。
同时,加强对商业开发的规划和管理,防止盲目开发,保持景区的原生态和文化特色。
四、信息化建设问题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景区发展的重要方向。
但是,一些景区落后于信息化建设,信息化技术应用不足。
因此,应加强景区信息化建设,运用先进技术满足游客需求,提升游客服务质量。
建立数字化、网络化的景区管理信息系统,优化人员管理、资源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景区运营水平。
旅游景区管理申论作文作文
![旅游景区管理申论作文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0b3a1696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de.png)
旅游景区管理申论作文作文近年来,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众多景区的兴起。
然而,随着旅游热潮的蔓延,一些景区管理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给游客的旅游体验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针对这一问题,我认为景区管理应该加强,并主动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难题。
首先,景区管理需要加强环境保护工作。
一些景区由于大量游客的涌入,导致环境受到破坏,如乱扔垃圾、乱停乱放等现象屡见不鲜。
因此,景区管理部门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环境教育宣传,引导游客自觉保护景区环境,同时加大对垃圾分类、回收处理等环保工作的投入,确保景区能够持续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
其次,景区管理还应重视游客的安全问题。
近年来,一些景区发生的游客伤亡事件引起了广泛关注,客观上影响了旅游业的发展。
为了保障游客的人身安全,景区管理部门应加强对景区内的安全设施、设备的检查和维护,并完善紧急救援机制,保证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有效地救助游客。
此外,景区在接待游客时,也应加强对游客的安全宣传,提高游客自我保护意识。
此外,景区管理部门还应注重提升服务质量。
作为景区的主办方,提供优质的服务是其应尽的责任。
景区管理部门应加强对景区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专业素质和服务意识;同时,建立健全投诉处理机制,认真处理游客的投诉,并采取相应措施改进服务质量。
只有提高服务质量,旅游者才能享受到愉快的旅游体验,对景区产生良好的口碑,从而促进旅游业的长远发展。
总之,加强景区管理是保障游客权益、提升旅游体验的必然要求。
景区管理部门应积极应对环境保护、游客安全和服务质量等问题,不断改进管理方式和方法,为游客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旅游环境,使景区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理想之地。
只有这样,我们的旅游业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有关于旅游管理方面的论文
![有关于旅游管理方面的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cc33cf0a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ca.png)
有关于旅游管理方面的论文旅游是人们为了休闲、商务或其它目的,离开惯常的环境,到某些地方去以及在某些地方停留,但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一年的活动。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有关于旅游管理方面的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有关于旅游管理方面的论文篇1浅析旅游经济与旅游生态环境效应摘要:近几年来,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全世界都在面临的问题,各个国家在发展经济建设的同时也在注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对生活质量的追求也更加完善,旅游成为他们放松身心、舒缓压力的重要途径。
旅游业如火如荼的发展破坏了自然生态环境,是生态系统无法维持平衡,因此,如何协调旅游经济与旅游生态环境效应之间的关系成为现阶段旅游业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环境税;旅游经济;旅游生态环境效应一、在环境税背景下,旅游业发展的经济地位从环境的角度来看,旅游经济与旅游生态环境效应存在着矛盾,但是从经济的角度来看,旅游业有促进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这种相互制约的关系使旅游业的发展在我国分成两派,一种是旅游业发展促进经济的建设,另一种是旅游业发展抑制经济的建设。
(一)在环境税背景下,旅游业发展促进经济的建设20世纪60年代旅游业的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旅游的行业中来,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中的支柱行业,对世纪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据相关部门统计,在20世纪90年代,旅游业的增加值对全球GDP的影响远超其他行业,也就是说,旅游业已经成为世界第一产业。
在这种国际形势背景下,我国旅游业的建设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作为带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产业,为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综合竞争力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另外,由于旅游商品不受关税壁垒的约束,因此旅游业还能促进商品的进出口,增加外汇收入,对国际收支的平衡有着积极的影响。
(二)在环境税背景下,旅游业发展抑制经济的建设虽然旅游业的大力发展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带来了很多的好处,但是这种情况并不适用于所有的地区,过度发展旅游业也会对经济建设造成一定的阻碍。
浅谈我国旅游景区游客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旅游景区经营与管理期末论文大全
![浅谈我国旅游景区游客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旅游景区经营与管理期末论文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c36922ed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f1.png)
浅谈我国旅游景区游客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旅游景区经营与管理期末论文大全第一篇:浅谈我国旅游景区游客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旅游景区经营与管理期末论文大全浅谈我国旅游景区游客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在旅游景区管理过程中,有很长一段时间忽视了对游客的管理, 造成了很多不良的后果, 如环境污染、文物的破坏、游客的投诉等等, 给旅游景区造成了重大损失。
在这些由于对游客管理不善造成的损失中, 旅游景区失去的不仅是金钱, 更重要的是失去了游客对景区的信任, 从而使景区的经营活动陷入困境。
游客管理指景区经营管理者以游客为管理对象,对游客在景区内活动全过程的组织、管理, 以保证景区内的旅游活动能长期稳定的发展。
由管理的目标差异出发, 可以将游客管理分为环境负面影响管理和游客体验管理。
一方面, 旅游者在旅游活动过程中带来诸多负面影响, 需要一定的面向游客的管理措施。
另一方面, 游客在一定时空中总是容易集中, 局限于某些季节、部分时段及少数景点, 容易造成拥挤、等待等不愉快的旅游体验。
因此, 游客管理还必须考虑对数量众多的游客如何有序组织, 以维护正常的游客游览和娱乐的问题。
根据管理的侧重点不同又可将游客管理模式分为环境导向型、游客导向型、环境-游客导向型三种。
环境导向型管理模式上要适应于自然景观或文物古迹类景区,游客导向型游客管理模式主要适用于人造景区,环境-游客导向型管理模式则介于二者之间。
游客管理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旅游目的地的发展,合理有效的游客管理对旅游景区的维护管理起到重要作用,在保护旅游环境的同时提升了文化环境内涵,实现旅游景区环境、社会和旅游目的地经济的可持续最大化发展。
由于缺乏有效的游客管理及对游客管理的不重视,导致我国很多旅游景区出现了资源损毁、游客满意度下降,旅游需求减退等使多方利益蒙受损失的情况。
游客管理在我国景区的实际运营过程中得不到重视,相当部分景区只有在旺季时才将游客管理作为景区工作的重点。
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1、重视经济效益,忽视游客管理。
旅游管理的毕业论文优秀8篇
![旅游管理的毕业论文优秀8篇](https://img.taocdn.com/s3/m/334271b7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ad.png)
旅游管理的毕业论文优秀8篇旅游管理毕业论文篇一摘要:从生态旅游资源、交通区位、经济社会环境、旅游规模、旅游规划等方面详细论证了聊城市发展生态旅游的优势,为区域发展生态旅游挖掘优势提供决策依据。
关键词:聊城市;优势;生态旅游一、生态旅游概述。
生态旅游是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特别顾问谢贝洛斯·拉斯喀瑞于1983年首次提出,当时是指生态旅游的物件是自然景物,并且在旅游过程中这些自然景物不应受到损害[1]。
在全球环境危机的背景下,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觉醒,生态旅游作为绿色旅游消费,一经提出便在全球引起巨大反响,生态旅游的概念迅速普及到全球,其内涵也得到了不断充实,目前一般将生态旅游定义为“回归大自然旅游”、“绿色旅游”和“保护旅游”、“可持续发展旅游”。
中国旅游业在经历了二十多年以观光为目的的初级发展阶段后,休闲度假式旅游及其他商业性旅游已逐渐成为旅游消费的主流和国内旅游发展的重要方向。
休闲度假旅游业作为当今富有蓬勃活力和巨大潜力的朝阳产业,已成为各国高度重视和普遍关注的行业。
实践证明,生态旅游的发展不仅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更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逐渐为旅游业界和理论研究者所重视与关注,已经成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它的实施对于旅游区的保护和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山东省聊城市具有独特的自然资源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交通便利、通讯发达。
在创建“江北水城·运河古都,—生态聊城”的过程中,聊城市把握住北京奥运会、新中国成立60周年、第十一届全运会和上海世博会等难得机遇,通过科学市场定位和明确发展目标,逐步打造生态旅游体系,并积极纳入到山东省旅游大格局中,呈现出蓬勃的生机。
二、聊城市发展生态旅游的优势。
聊城市地处山东省西部,位于北纬35°47‘-37°03′,东经115°16′-116°30′之间。
总面积8590km2,全市为黄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具有显着的季节变化和季风气候特征,属半干旱大陆性气候,气候适宜,光照充足。
旅游景区论文
![旅游景区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25d6fe7c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3f.png)
旅游景区论文旅游景区的发展与管理摘要:旅游景区是指具有相对完整的自然、历史、文化及其他旅游资源,以及配套设施和服务的地理区域。
旅游景区的发展对于促进旅游业的繁荣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本文旨在分析旅游景区的发展与管理,并提出相关建议。
第一部分:旅游景区的定义与特点旅游景区是指具有特定自然生态条件或是具有丰富历史文化遗产的地方,具有吸引游客前来观光、休闲、度假、学习及娱乐等目的的独特景观或资源。
旅游景区的特点包括:1. 自然资源:如山水风光、动植物等。
2. 历史文化:如古迹、文物、传统风俗等。
3. 旅游设施与服务:如交通、住宿、餐饮、娱乐等。
4.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第二部分:旅游景区的发展趋势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需求的广泛普及,旅游景区发展呈现出以下趋势:1. 多元化:旅游景区的发展不仅仅是自然景观的保护和利用,更注重融合人文、历史、文化等元素。
2. 个性化:旅游景区要注重突出自身特色和个性化,吸引更多游客。
3. 文化交流:旅游景区应鼓励和促进不同地区、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4. 可持续发展:旅游景区的开发与管理必须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第三部分:旅游景区的管理与规划旅游景区的管理与规划是保障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包括:1. 人员管理:包括景区人员组织架构、员工培训与管理等。
2. 资源保护:包括自然资源的保护、文化遗产的保护等。
3. 游客体验:包括游客服务、景区导览、安全管理等。
4. 市场营销:包括宣传推广、营销策略、品牌建设等。
5. 收益管理:包括票价制定、经营收益管理等。
第四部分:旅游景区管理的挑战与对策旅游景区在管理过程中面临着一些挑战,如游客过度拥挤、环境破坏、文化冲突等。
为应对这些挑战,应采取以下对策:1. 控制游客量:限制游客数量,采取预约制度等措施。
2. 加强环境保护:加强环境监测、限制开发等。
3. 文化交流与教育:加强文化交流与教育,提升游客素质。
4. 收益再投资:将收益再投资于景区管理与发展。
旅游管理的毕业论文(通用9篇)
![旅游管理的毕业论文(通用9篇)](https://img.taocdn.com/s3/m/8ed3b9d8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4275f72.png)
旅游管理的毕业论文(通用9篇)从上世纪开始,旅游业发展迅猛,已经成为很多国家和地区的支柱产业。
在人类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较发达的今天,旅游成为人们追求生活品位,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方式。
牛牛范文为您精心收集了9篇旅游管理的毕业论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旅游管理毕业论文篇一摘要:本文通过县域旅游、县域旅游品牌的概念,结合循化县旅游发展的实际情况,分析循化县在进行县域旅游品牌塑造和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优势,提出循化县县域旅游品牌塑造的对策。
关键词:循化县;旅游品牌;塑造;县域青海河湟地区县域旅游在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023年这一地区的循化县被评为县域旅游百强县,但是,由于资金投入不足、宣传和推广的力度和宽度不够以及品牌定位不准确等原因使这一地区很多的旅游品牌不为人知。
因此,从循化县存在的问题来看,青海河湟地区的县域旅游必须要充分挖掘这一地区县域旅游资源的潜力,通过旅游品牌的塑造或重塑,推动当地县域旅游业的发展。
一、县域旅游与县域旅游品牌。
县域旅游是以行政区划为基础的由各种旅游相关元素组成的区域旅游,即区域旅游在行政区划意义上的一种层次分级形式,具有地域范围较小的特点。
品牌是指消费者对产品及产品系列的认知程度。
从一般意义来说,品牌是一个名称、名词、符号或是设计,或者是他们的组合,其目的是识别一些销售者或群销售者的产品或服务,并使之同竞争对手的产品和劳务区别开来。
旅游品牌是指旅游经营者凭借其产品及服务形象的名称、标记或符号,或他们的相互组合,是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的统一体,体现着旅游产品的个性及消费者对此的高度认同。
旅游品牌是一个地区旅游业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能够树立旅游目的地良好的整体形象,大大增加客源,有力地提升旅游目的地的市场竞争力。
县域旅游品牌是在县一级地域行政级别的旅游资源基础上,能够展现本地旅游整体形象进而促使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产生向往,并能体现出当地独特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结合体,是县域旅游提高旅游竞争力的核心。
旅游景区安全管理分析及对策论文(共2篇)
![旅游景区安全管理分析及对策论文(共2篇)](https://img.taocdn.com/s3/m/62de1df76bec0975f465e2fa.png)
旅游景区安全管理分析及对策论文(共2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1篇:华山旅游景区游客安全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近年来,旅游安全事故的研究成为旅游界长期讨论的话题,也成为旅游景区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
景区的安全管理关系到游客对景区的认知,是景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点。
在分析游客安全管理相关理论的基础上,以华山景区为例,探讨其事故发生的原因,研究应对策略。
为华山景区的旅游发展提供参考,以此来减少华山旅游景区安全事故的发生。
安全管理华山旅游景区事故安全措施一、引言伴随着我国的经济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从追求物质上的享受转变成追求精神上的享受。
这使得旅游业成为了当今社会最富活力的朝阳产业。
然而,一项旅游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则是,保障旅游者的生命安全。
这是在旅游业中不容忽视问题。
最近,越来越多旅游安全事故的频频发生也使得人们将这一问题看成旅游行业中的首要问题。
如何改善景区的安全管理工作,如何提高景区的安全系数,对旅游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二、相关理论分析(一)华山基本情况华山景区海拔米,是我国著名的“五岳”之一,被称为“西岳”。
华山具有特殊的地质、地貌景观。
它是由一块巨大而完整的花岗岩构成,有东、西、南、北、中五个主峰。
除此之外,华山还是我国著名的道教圣地。
现存有七十二个半悬空洞,道观20余座,其中著名的玉泉院、镇岳宫等被列为全国重点道教宫观。
自古以来,华山以其雄奇俊秀的自然景观,丰富的人文景观、自然资源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赢得了古今中外、华夏儿女的仰慕,在陕西旅游文化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和鲜明的特色。
(二)旅游景区安全管理1.景区安全管理基本含义景区的安全,是管理当中的重中之重,它关系到游客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景区的形象与影响力,是影响景区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环节。
旅游景区安全管理是指根据国家旅游安全工作方针政策,为确保景区和旅游者的人身及财产安全,在企业接待服务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系列制度、措施方法等管理活动的总称。
广东景区管理论文
![广东景区管理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476e226469dc5022abea006d.png)
广东景区管理论文范文一:广东旅游资源开发现状与对策摘要: 旅游产业被认为是最有发展潜力的行业,能带动整个地区的发展.目前,旅游业对广东的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通过对广东旅游业现状的分析得出资源品位以中低档次为主,缺少国际名牌,区域开发方向不够明确,项目确定随意性大,人造游乐景区景点建设风潮一度过热,不少景区规划建设缺乏特色,格调雷同,旅游环境建设力度不足,缺乏统一规划等缺点并提出了相应对策,为广东旅游资源开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依据,为政府决策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关键词: 旅游资源; 开发利用; 对策; 广东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多,假日经济迅速升温,对旅游业产生强烈的需求。
对广东旅游产业的发展状况作省际、省内和国际的全面比较分析,无疑有利于正确认识广东旅游产业在全国和亚太地区的定位,推动其健康发展。
各省市的旅游增加值比重与五个与旅游业相关的行业—交通、邮电、商业、餐饮和社会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密切相关。
旅游业的发展拉动交通、邮电、商业、餐饮和社会服务业的发展,而交通、邮电、商业、餐饮和社会服务业的发展,又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条件,使它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进一步增强。
本文广东旅游资源的特点、近期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广东旅游资源开发的对策和建议,为广东旅游资源开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为政府决策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一、广东旅游资源的概况1、广东旅游资源的概貌广东省地处热带亚热带,北倚南岭,南临南海,陆地面积17.8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3368公里,居全国第一;海岛759个不含明礁,居全国第三。
陆岸延伸至水深200米处的大陆架面积约18万平方公里,与陆地面积相当,如以海洋面积35万平方公里计算,相当于陆地的两倍,是个海洋大省。
陆地地貌景观,山地、丘陵、台地、平原兼有,而以山地丘陵分布最广,山地约占全省陆地总面积的32.68%,丘陵占28.64%,台地占15.13%,平原占23.66%,从风景资源看,既有气势磅礴的山峦风光,亦有象形地貌众多的丹霞、岩溶奇观;平原水乡风光绮丽,沿海及岛屿、岬角、海湾相间排列,滨海沙滩蜿蜒,海洋波涛壮阔;而内陆许多水库、湖泊山水竞秀,川峡险滩惊美奇特,自然风光多姿多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景观生态视角下周边环境与旅游景区的协调规划—以千山风景区为例【摘要】在景区周边环境涌现出许多与景区不协调问题的同时,旅游者对景区周边化境与景区完整性的做法已不适应当前旅游的发展。
本文引入景观生态学的边缘效应、景观连接度与基本理论,以千山风景区为例,对景区周边环境与景区协调规划问题进行了论述。
认为景区周边环境应从维持稳定性的集中于分散结合、加大连接度和发挥效用的延展文化意境、体现地域特色与互利共生方面进行规划设计,以实现景区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关键词】景区周边环境协调规划景观生态学1.引言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城镇现代化的推进,旅游景区周边涌现出许多与景区不协调的现象。
设施建设成为破坏景观和谐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旅游资源圈起来进行封闭式开发,这种忽视周边环境与景区完整性的做法已不适应游客越来越挑剔的目光。
景区周边环境是在2005年《西安宣言》[1]中正式提出的,虽然是针对古迹遗址而言,着重于历史文化环境,但其中许多理念也适用于自然旅游景区。
本文所提及的周边景区环境指整体的社会经济活动与景区关系密切或自然环境相似,居民认知感较强。
周边环境地域范围可以通过定性或定量的方法界定,是以景区为基点在各个方向上延展的宽度,宽度并非等距,但至少会有一个优势影响方向。
景区生态在旅游方面的研究主要在旅游区域开发、旅游区域规划设计的应用领域。
很多人对旅游景观的关注主要集中在对旅游景区内格局和结构、功能的布局设计上,而对景区边缘即景区周边环境尚未缺乏足够的注意和充分的研究。
2.理论分析2.1景区周边环境与景观生态学[2]1)边缘效应。
斑块边缘部分常常具有较高的物种丰富度和初级生产力。
景区周边环境中常常具有较多的景观,丰富度要高于景区内。
景区与外界物质、能量交换越强,边缘地带即周边环境中的景观丰富度越强。
若不进行积极有效的规划,这种现象就会演变为一种消极作用。
2)岛屿生物地理学。
岛屿面积越大以及与大陆距离越近,其物种多样性越高。
景区可以看作处于背景基质中文化自然景观所围合的岛屿,景区与其周边环境的整体性保护区面积越大,越能支持或“供养”更多的景区景观要素。
这也增加了景区景观协调的周边环境,相当于扩大了景区面积。
3)景观连接度。
景区周边环境与景区愈是具有相似的功能和景观元素,相互联系较多,景观连接度越高。
景区周边环境作为一种景观生态过渡带的联结纽带,成为景区与背景区域的缓冲,一方面与景区密切相关,与景区景观密切相似,另一方面又与景区有区别。
4)景观对比度。
相似景观要素彼此差异很大,其间过渡带意味着对比度较强,自然形成的景观是低对比度的,因此,自然景观与其周边环境是存在一定异质性的,低对比度的相似景观,周边环境与景区协调,就要保持周边环境与景区的低对比度。
5)中度干扰理论。
中度干扰能增加景观多样性和灵动性,因此不要简单的排除干扰,也不要频繁干扰。
构建景区空间异质性以及维持其功能,就不可忽视“缘”中的各种干扰。
景区经济效益好,周边环境中人为干扰常常表现为过度商业化;景区效益差,表现为任意侵占利用周边环境中的土地或进行破坏周边环境资源的建设,这些干扰都需要调控。
2.2景区周边环境的规划根据景区周边环境与景区景观协调的内涵,系统功能的正常发挥有赖于周边环境与自然结合、与景区紧密联系。
同时通过管理建设对景区文化加以传播,在周边环境中营造地域特征,将互异共生的过程进行培育、扶持,是周边环境获取合理性与资源支持的重要手段。
景区周边环境的规划设计框架图3.旅游景区周边环境规划及其实现3.1.千山周边环境概述[3]千山风景名胜区位于辽宁省中部,西距鞍山市中心17公里,北距辽阳30公里。
总面积125平方公里,规划面积72平方公里,其中核心景区面积44平方公里。
千山,古称积翠山,又名千顶山、千华山、千朵莲花山,素有“东北明珠”之美誉。
千山附近大大小小分布有参差有致的餐馆、农家院、自驾游住宿以及娱乐场所、温泉等。
但是千山也会隐含有许多小的缺陷,像千山的票价管理、环境管理、卫生管理、人员管理以及对游客的态度等,都需要好好规划一下。
千山周边的餐饮或农家乐等或多或少都会存在宰客现象,这也是一种非常不良的现象,对千山的长远发展都非常不利。
3.2景区周边环境规划设计概述周边环境是在景区外围一定区域内包括景观环境、自然环境和人文社会环境在内的复合系统,景观环境主要指景观风貌。
景观风貌是与景观的形成密切相关的内容,是直接构景因素。
周边环境规划设计主要指对景观风貌的布局控制。
从空间上看,周边环境规划设计还应当与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总体相适应;从时间上看,规划设计也并非一劳永逸,由于旅游景观各要素和游客心理等变量的运动,它是个动态的过程。
3.2.1景区规划的主要因素[4]1)资金。
景区的开发、建设与经营需要大量资金,开发商的财力是否雄厚是景区成功与否的关键。
景区的开发除了购置土地和建造成本外,还要大量资金用于景区内娱乐设施的购置,博物馆的藏品收购以及为了增强展示或娱乐效果而安装的各种高科技设施。
因此,景区需要不断、定期的投资,开发新项目,为了降低成本,取得景区的高效益,就需要对景区周边环境进行合理适度的开发。
千山风景区周围有许多小山坡,可以开发为令游客兴奋地滑雪场,以丰富旅游的兴致感;各种农家院也可以加入如观光采摘园、生态娱乐园等具有吸引力的项目,这不仅可以为千山获得更多游客,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充分利用了千山周边环境的优势地域,取得规模效益,带动各种产业的发展。
2)产品。
景区产品的概念创意是否独特是开业后成功营销的基础,只有独一无二的产品体验才能让游客支付高价。
①景区的位置是产品的一个重要的构成要素,也是景区经营能否成功的一个关键,位置的选择要考虑到景区距离客源地的距离、景区与整个旅游目的地的关系(是否可以共享客源),以及进入景区的交通是否便利。
②成功的景区还要善于利用一些特殊活动丰富产品内容,吸引回头客。
③景区产品的质量体现在景区的环境质量,服务是否热情主动、训练有素,以及是否设有人性关怀的设施等。
④景区产品的价值要“物有所值”,避免讨价还价。
3)市场。
市场是景区开发和经营管理时必须时刻关注的一个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是确定景区的目标市场能否不断增长,市场和顾客的需求是否产生了变化,什么样的变化。
4)管理。
景区的管理决定了景区能否长久的存在市场上,因此景区需要制定包括景区周边环境在内的景区管理战略。
3.2.2关于千山风景区与其周边环境的协调机制1)集中于分散相结合。
景观生态学强调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景观总体布局模式。
强调集中使用土地,确保大型自然植被斑块的完整性。
①结合自然。
旅游规划与自然结合紧密,尤其对于处于城镇中的景观而言。
城市景区在改变周边环境的游览活动中,一种方法就是在周边环境中利用植物活化观赏场景,景区周边环境自然斑块的恢复或引入,可以改善、美化景区环境以及营造旅游气氛。
千山风景区目前存在的“干巴巴”、灰土土”、“闷沉沉”、“脏兮兮”的现状都是可持续发展的障碍。
千山景区内部河流较少,不少河段垃圾充斥,清理河沟并注水既是对景区原貌的尊重,也靓化了周边自然环境。
绿化和水景面积增加,自然也就增添了休闲意味,这对千山景区是一种现代化的补充。
对于千山周边敏感区来说,周边环境可作为城镇公共绿地和公共景观的建设地,其中生态绿地不仅数量要多,而且分布均匀,植被造型多样,不仅有常见的草坪式的平面结构还要利用植被垂直层次分叠结构,尽量选择乡土树种植,采用自然化田园式绿化布局。
②周边环境中旅游服务及设施采取相对集中的布局。
景观生态学强调集中使用土地,为保证旅游景观完整性和突出景观主体性,可利用中度干扰理论进行调控管理和景观布局,充分发挥景观氛围塑造的功能。
千山景区周边环境中旅游服务与设施在空间上要表现出一定的集聚性,这样做一是防止周边环境在发挥经济功能上的全面铺开,对景区文化功能喧宾夺主的遮蔽。
二是旅游设施此时可兼做社区居民使用,有利于游客与当地居民交流与沟通,进而增强景区人文气息。
三是集中可生产规模效应,有利于控制、产生良好秩序,如千山景区可对车队的整治在定点集中,按顺序拉客,统一定价,避免混乱。
2)增强周边环境与景区的联接度。
[5]景区周边环境联接度高,游客在周边环境中感知景区信息较容易,对景区识别及旅游流动就会很方便,对景区的认同和好感也会增强。
没有与景区氛围类似的周边环境,游客往往近在咫尺却与景区遥隔千里。
在千山景区,尽管景区距汽车站不远,由于忽视周边环境的管理与建设,游客在进入千山正门前,感受不出旅游气息。
依景观生态学的原理,景区与周边环境中相邻景观要素彼此较相近,景观要素间过渡带较宽且变化缓慢,景观对比度低,连通性较好,因此千山周边环境建设需在加大绿化空间的基础上,利用各种建筑设施展示千山与周边有机和缓慢的梯度变化。
拆除周边环境中与千山景区视觉冲突的现代化商业和居民楼,新建筑形式和结构要素要与景区内相似居民则沿用该形式形成鲜明特色,为千山风景区创造视觉美和欣赏空间,以此加大景观联接度,缩短游客心理和景区之间的距离。
3)规划设计出与惯常景观不同的能唤起旅游者美感的景观。
周边环境在景区规划中易产生魅力,因此要善于发挥这种边缘地带中信息量大、审美作用强的特点,以增强视觉冲突,反衬出景区与周边环境的不同寻常。
在千山风景区的周边环境中,可在与景区景观保持大体一致的基础上,设计一些变异,如时尚美和另类元素的融入。
因为千山景区面积较大,周边环境中景观要素与景区中的建筑过分一致性,会给人一种乏味、沉闷之感,由于风格的完全相似性,游人对千山的惊讶会大打折扣。
千山周边环境中分布有许多错落有致的农家院、餐饮店等,这些可以考虑开发一些异样景观,进行一些变更改造,,用休闲娱乐的主题和千山旅游统一起来。
例如,与千山旅游摄影大展联系起来,将这些厂房设施加以修饰,可变为艺术性的景观,这些创意产业的发展将丰富千山的内容、色彩和视觉形象。
3.2.3发挥景区辐射场的作用[6]1)延展景区文化精神意趣和意境情趣。
景区周边环境规划中延展景区内涵很重要,景区内涵在周边环境中要发挥强大的场所效应,使旅游者在周边环境中就能感受到即将要游览或体验的景区所需传递的信息,感受出景区文化的时代特征、自然地域环境和地域文化特色。
拓展景区精神有多种方式,可利用建筑符号、园林手段等。
千山景区周边环境中新娱乐区、休闲区的开发,都必须要考虑到千山风貌所要表达的历史、文化、社会环境,不可能以推机式的大规模、剧变的改造方式进行,可通过开阔视野、小建筑点缀等再现这一具有典型文化特色的历史空间,展现千山景区的情韵,增强千山景区是凝聚力,形成一道千山景区的文化景观。
2)周边环境要有地域特色。
周边环境中应有地方性文化表达的一席之地。
如今,千山景区实际观赏的地方文化内容很少,同时,随着景区周围村民生活的变迁升级,现代化的居住建筑拔地而起,因此在景区周边环境中展示地方文化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