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脊柱病变

合集下载

脊柱病变理论课

脊柱病变理论课

椎间盘退行性变
3 髓核退变:晚于 纤维环退变,主 要表现为脱水、 碎裂,有时可出 现气体(“真空” 现象)和钙化。
[病理]
椎间盘退行性变
3 髓核退变:晚于 纤维环退变,主 要表现为脱水、 碎裂,有时可出 现气体(“真空” 现象)和钙化。
[病理]
2、椎间关节退行性变
•原因
•多为椎间盘退行性变以后导致的椎间关 节异常活动和失稳所致。
• 4、侧位平片测量椎管矢状径:对骨性椎管狭 窄有诊断意义。 • (1)颈椎管矢状径正常> 13mm,10-13mm 时为相对狭窄,10<mm为狭窄。 • (2)腰椎管矢状径正常>18mm,15—18为相 对狭窄,<15mm为狭窄。
• [诊断与鉴别诊断] • 引起椎管狭窄的原因很多,其病因诊断及鉴 别需结合影像学和临床资料综合判断。
• [X线表现] • 1、椎缘骨: • (1)以腰椎多见,多数位于腰4 前上(下)角(约94% )。 • (2)多为单椎体单发,少数为单 椎体多发或多椎体多发。 • (3)侧位片上:位于椎体前上 (下)角 • 大小不一三角形骨块;周边硬化 如皮质;内为松质。 • 后缘为一斜面,与椎体缺损区相 对应。 • 骨块与椎体间有一厚薄一致透亮 带。
颈椎软骨终板钙化与颈椎间盘退 变和椎体骨赘形成的关系
• 结果:退变程度较轻或基本正常的颈椎间盘软骨 终板结构良好,潮标清晰;退变程度较重的颈椎 间盘软骨终板发生明显纤维化,潮标前移,钙化 软骨和软骨下骨板增厚.退变颈椎间盘周边软骨 终板潮标明显前移,钙化和骨化层增厚,形成突 向外侧的椎体边缘的骨赘. • 结论:颈椎软骨终板的不断钙化和骨化导致颈椎 间盘营养发生障碍可能是启动颈椎间盘退变的 关键因素,退变椎体周边软骨终板的不断钙化和 骨化是椎体骨赘形成的根本原因.

《骨科病理学课件-脊柱疾病》

《骨科病理学课件-脊柱疾病》

1
手术适应症
如神经根压迫症状明显、疾病进展迅速、
手术种类
2
疾病影响生活质量等。
包括椎间盘切除、椎板切除、脊柱融合
等不同种类的手术。
3
手术风险
手术风险包括感染、神经损伤、术后并 发症等。
脊柱疾病的康复与护理
康复训练
通过物理治疗、康复操、按摩 等帮助患者恢复脊柱功能。
饮食护理
保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 素和矿物质,有助于骨骼健康。
护理建议
如保持正确姿势、避免过度用 力、定期复查等。
脊柱肿瘤分为原发性和转移性, 可导致脊髓受压、神经功能障碍 等症状。
诊断脊柱疾病的方法
1
影像学检查
2
包括X线、CT、MRI等,可以清晰显示脊
柱结构和病变情况,帮助明确诊断。
3
体格检查
通过观察症状和体征,如局部疼痛、肌 力减退等,初步判断可能的脊柱疾病。
实验室检查
如血液常规、炎症标志物检测,有助于 了解炎症性脊柱疾病的情况。
椎管是脊柱的中空管道, 内部包含脊髓和神经根。
脊柱疾病分类
炎症性疾病
如强直性脊柱炎和骨髓炎。
退行性疾病
如腰椎间盘突出和脊柱骨质疏 松。
损伤性疾突出
腰椎间盘突出是指椎间盘向椎管 内突出,常引起腰背痛、肢体放 射性疼痛等症状。
脊柱管狭窄
脊柱肿瘤
脊柱管狭窄是指椎管内空间变窄, 导致脊髓和神经根受压,出现背 痛、间歇性跛行等症状。
脊柱疾病的治疗及预防措施
onservative Treatments
包括物理疗法、药物治疗、 康复训练等。
Surgical Treatments
如椎间盘切除术、脊柱融合 术等,适用于严重病例。

脊柱病变的CT诊断

脊柱病变的CT诊断

脊柱病变的CT诊断【摘要】随着CT的广泛应用,CT检查对头颅、胸部、腹部实质脏器及椎管椎间盘等病变的诊断价值均已得到肯定,此外对骨骼病变的检查及诊断亦不为例外,它能获得传统手段更多更有用的信息。

本文阐述CT在脊柱病变:①椎间盘退行性损伤性病变;②椎管狭窄;③外伤病变;④肿瘤和炎症性病变CT检查中所起的作用。

【关键词】脊柱病变;CT诊断1.检查指证1.1评价各种原因所致的椎管狭窄,包括先天性及后天性,外伤、手术继发的狭窄等,了解狭窄原因和椎管内通道的状况。

1.2评价不同原因的椎间盘病变,了解其突出、脱出、退变的程度,确定椎间盘受感染和肿瘤侵及的范围。

1.3脊椎先天性发育异常。

如脊椎裂、脊膜膨出、脊膜脊髓膨出等的检查及诊断。

1.4作为诊断脊椎和椎旁肿瘤和炎性肿块的选用手段及疗效随访观察方法。

1.5导向行活检或针吸活检,椎间盘突出的化学溶栓和抽吸治疗的定位。

2.检查技术2.1层厚选择:检查椎间隙用2-5mm。

脊椎则用8-10mm,对较少的局限性病灶必要时用5mm以下层厚,以减少部分容积效应的影响。

2.2对疑有病变累及椎管者,可酌情行CT加泛影葡胺或非离子型造影剂脊髓造影(CTMM),常用量4-14ml,腰穿后注入硬膜囊。

也可在常规脊髓造影后约4小时再做延迟CT。

亦可注入气体取头低足高位。

2.3CT静脉造影(CTVG):可通过体表静脉或股静脉插管注射泛影葡胺或非离子型造影剂并延迟扫描,主要使硬膜外静脉丛显影便于观察椎间盘后缘与其关系。

对一些血管类肿瘤的定性和术后疤痕组织复发性椎间盘突出的显示有帮助。

2.4后处理技术选用:应用靶扫描放大图像3-5倍,并用骨和软组织窗分别显示。

选择图像重建技术可于不同方位对脊椎的三维结构更好的了解。

目前较为先进的螺旋CT机能够快速扫描并通过工作站进行三维立体成像,故此在操作技术上更便易行。

3.常见病变的CT诊断3.1椎间盘退行性损伤性病变:传统的平片和脊髓造影只能显示椎间盘病变的一些间接征象。

脊柱与脊髓的先天性病变

脊柱与脊髓的先天性病变

脊柱畸形
脊柱先天畸形
脊柱先天畸形
脊柱先天畸形
冠状裂
脊柱先天畸形:脊柱裂
脊柱裂:因两侧椎板未闭合而在椎弓中部 形成骨性缺损。
分为隐性脊柱裂和显性脊柱裂。
隐性脊柱裂
脊柱裂
脊柱先天畸形
椎弓崩裂及脊柱滑脱:椎弓崩裂指椎弓峡部缺损,若引 起椎体前移,则称为脊柱滑脱。
椎弓峡部裂,裂隙位于环形椎弓影的内下方,由内上斜 向外下。
脊髓先天性畸形的发生与分类
神经管闭合障碍导致脊髓不能正常闭合,从而形 成了一组畸形——开放性脊柱裂,是指脊柱背侧 中线部位的间充质、骨组织及神经组织融合缺陷 所引起的一系列先天性发育异常性疾病,包括: 脊膜膨出、脊髓脊膜膨出。
脊髓脊膜膨出:胚胎发育第三周,由于神经外胚 层细胞多糖分子表达缺陷使两侧神经褶不能融合 成神经管,与表皮外皮层相连,导致神经管局部 开放,由于神经板周边与表皮外皮层相连,使间 充质不能进入神经外胚层后方而位于一侧,不能 正常发育而形成脊柱裂,脊髓、脑脊液和神经组 织通过脊柱缺损突出于表面。
脊柱与脊髓的先天性病变
(一)脊柱先天畸形
脊柱的生长发育 脊柱的先天畸形
脊柱的发育
胎儿脊柱的发育经历3个不同的阶段: 原始间充质阶段: 软骨阶段:胚胎发育第2个月; 骨化阶段:胚胎发育第3个月;
间充质阶段
脊索是一无分节的中轴细胞索,位于胚胎神经 管的腹侧,起支持框架作用,同神经管一起, 构成背侧体节器官(与体节向背侧中轴器官的 分化有关)。
本阶段特征性改变是间充质椎体内软骨形成, 开始于胚胎发育第2个月。
此时,原始颈椎椎体成对软骨化骨中心出现。 椎体的软骨内化骨自椎体尾部方向开始,在胚 胎发育第2个月内完成。椎弓的软骨内化骨对 称性开始于椎弓根,于胚胎第4个月时完成。

脊柱病变精品PPT课件

脊柱病变精品PPT课件

鉴别诊断
➢硬膜外疤痕:有手术史,疤痕位于硬膜囊与手术部位之间, 其CT值往往低于椎间盘,疤痕组织增强比椎间盘明显。MRI 上疤痕呈长T:中长T:信号影,增强扫描强化明显。
➢椎管内硬膜外肿瘤:如神经纤维瘤等,可形成类似椎间盘突 出样的肿块。其密度低于椎间盘,强化较为明显。且合并有 椎体及椎小关节骨质破坏,椎间孔扩大。
影像表现(MR检查)
椎间隙变窄。 椎间盘变性显示为T2WI等低信号,正常的层样结构消失。 膨出的椎间盘纤维环呈低信号,对硬膜囊及椎间孔内的脂肪产生压迫。 髓核变性在T2WI上呈低信号。 椎体终板破裂,肉芽组织侵入,椎体内出现长Tl和长T2信号。 椎体终板骨增生硬化,呈长T1和短T2信号。 椎体终板下骨髓内脂肪沉积增多呈短T1和中等T2信号。
Schmor结节,周围反应性骨质硬化。
影像表现(MR表现)
➢椎间盘突出时,髓核突出于纤维环之外,呈半球状、舌状向后方及侧后方突出。 ➢信号强度依髓核变性程度而异,一般呈等T1中长T2信号, ➢突出的髓核与未突出部分间有一“窄颈”相连。 ➢髓核突出部分与髓核未突出部分分离,突出髓核游离于椎体后方。 ➢硬膜囊、脊髓或神经根受压,与突出的髓核相对应, ➢受压节段脊髓水肿或缺血表现为等或长T长T2异常信号。 ➢硬膜外静脉丛受压迂曲,在椎间盘后缘与硬膜囊之间可见条状或弧形高信号影。 ➢对椎间盘钙化显示不敏感。
脊柱和椎管内常见疾病影像诊断
影像检查方法
★ X线平片 ★ CT ★ MRI ★ 脊髓造影
正常X线表现(脊柱平片)
★ 正位 ★ 侧位 ★ 斜位
异常X线表现 (脊椎)
★ 曲度变化 ★ 破坏
◆ 边缘增生硬化 良性病变,脊柱结核 ◆ 边缘无硬化 恶性病变,转移瘤 ★ 骨质增生 ★ 形态变化:侧弯或后突畸形、骨性强直、 椎管和椎间孔扩大、椎体楔变 ★ 椎间隙变化:增宽、狭窄

脊柱退行性病变

脊柱退行性病变

2.清朝黄遵宪曾作诗曰:“钟声一及时,顷刻不少留。虽
获变 脊椎滑脱 黄韧带肥厚
获得性椎管狭窄
获得性椎管狭窄
椎间盘 硬膜囊 小关节
黄韧带
椎间盘 硬膜囊
小关节 黄韧带
椎管狭窄测量方法
椎管狭窄测量方法
椎管狭窄诊断方法及标准
方法及标准
颈(胸)段椎管狭窄 椎管矢状径小于10mm
腰段椎管狭窄
1、矢状径小于1.2cm, 横径小于1.6cm 内切圆面积小于97 mm2
2.特点 (1)近代中国交通业逐渐开始近代化的进程,铁路、水运和 航空都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2)近代中国交通业受到西方列强的控制和操纵。 (3)地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 3.影响 (1)积极影响: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 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加强了中国与世界各地的 联系,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2)消极影响:有利于西方列强的政治侵略和经济掠夺。
筹办航空事宜

三、从驿传到邮政 1.邮政 (1)初办邮政: 1896年成立“大清邮政局”,此后又设 , 邮传邮正传式部脱离海关。 (2)进一步发展:1913年,北洋政府宣布裁撤全部驿站; 1920年,中国首次参加 万国。邮联大会
2.电讯 (1)开端:1877年,福建巡抚在 架台设湾第一条电报线,成为中国自 办电报的开端。
3.发展 (1)原因: ①甲午战争以后列强激烈争夺在华铁路的 修。筑权 ②修路成为中国人 救的亡强图烈存愿望。 (2)成果:1909年 京建张成铁通路车;民国以后,各条商路修筑 权收归国有。 4.制约因素 政潮迭起,军阀混战,社会经济凋敝,铁路建设始终未入 正轨。
二、水运与航空
1.水运 (1)1872年,
(2)特点:进程曲折,发展缓慢,直到20世纪30年代情况才发生变 化。

脊柱退行性病变PPT课件

脊柱退行性病变PPT课件
1、椎间盘膨出 2、椎间盘突出(中央型、外侧型、远外侧型)
14
Company Logo
脊椎退行性变

椎小关节病
椎体边缘 骨赘形成
15
Company Logo

椎小关节退行性改变
16
Company Logo

4
Company Logo

5
Company Logo

6
Company Logo

椎小关节解剖
7
Company Logo

椎间盘退行性改变
脊柱退行性病变
LOGO
主要内容

1. 椎间盘及椎小关节解剖 2. 椎间盘退行性改变 3. 椎间盘突出症分类 4. 脊椎退行性病变
5. 椎管狭窄
2
.
椎间盘解剖

软骨 终板
层状明软骨
纤维环
复杂的纤维和纤维软骨样结构,分为 内、外纤维环
获得性椎管狭窄
脊椎退行性变 椎间盘退行性变 脊椎滑脱 黄韧带肥厚
17
获得性椎管狭窄
Company Logo
椎间盘 硬膜囊 小关节
黄韧带

获得性椎管狭窄
椎间盘 硬膜囊
小关节 黄韧带
18
Company Logo

19
Company Logo
髓核
由纤维软骨和基质构成
3
Company Logo

椎间盘神经血管分布
纤维环周围有来自节段性动脉分支的小血管穿入,多在椎 间盘的前后缘。 椎间盘的神经分布与血管相似,在纤维环的周边有丰富的 神经末梢。 前部和两侧部主要接受窦椎神经的纤维。 窦椎神经多发自脊神经后支,也可发自总干,接受交感神 经小支后经椎间孔返回椎管,故又名返神经。

【医学PPT课件】脊柱常见病变的影像诊断PPT

【医学PPT课件】脊柱常见病变的影像诊断PPT
• 原发性骨恶性淋巴瘤约占所有结外淋巴瘤 病例中的3-5%,占所有原发性恶性骨肿瘤 的5%,各年龄组均可发病,主要见于20-40 岁,男女之比为2:1。
• 非何杰金氏淋巴瘤较常见。
脊柱恶性淋巴瘤影像特点
• 原发性脊柱恶性淋巴瘤好发于胸椎,多先侵犯椎体,呈浸润 性生长,可先累及单个椎体,然后侵犯相邻椎体。
• 肿瘤未钙化部分 T1WI呈低-等信号, T2WI呈高信号
• 肿瘤钙化部分在 T1WI及T2WI上均呈 低信号。
• 增强后强化明显
骨样骨瘤
骨母细胞瘤
• 1.该肿瘤不太多见,约占骨肿瘤总数的1%,男 女之比为2:1,患者年龄80%小于30岁,25岁左 右为发病高峰。
• 2.脊柱的发病率较高,其中半数发生于腰椎, 其次是胸椎、颈椎和骶椎,椎骨上的病变多位 于脊柱的后方,尤以椎弓根易先受累。
多发性骨髓瘤
• T2WI上呈高信号 。脂肪抑制T2WI 或STIR序列上,由 于脂肪信号被抑 制,病灶的高信 号较T2WI更明显 。
多发性骨髓瘤
• MR骨质破坏或骨髓 浸润区在T1WI呈边 界清楚的低信号。 多发散在点状低信 号,分布于高信号 骨髓背景内,呈特 征性的“椒盐状” 改变。
恶性淋巴瘤
• 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中轴关节慢性炎症为 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 发病年龄10-40岁,高峰位于20岁左右。 • 男女比例为5:1。 • C-反应蛋白升高,血沉加快,90%血清组织
人类组织相容性抗原HLA-B27阳性。RF阴性。 (血清阴性脊椎关节炎) • 病理基础:关节滑膜非特异性炎症。

强直性脊柱炎
• 中央型突出:为 髓核物质通过纤 维环后部中央突 出,到达后纵韧 带下。
椎间盘突出(后外侧型)

脊柱的病理改变 PPT课件

脊柱的病理改变 PPT课件
外科适应症:
1,弯曲发展 2,Cobb’s角超过45度 3,僵硬的弯曲 4,影响心血管和/或肺部功能
脊柱侧弯(6)
手术的目的:
1,防止畸形进一步发展 2,脊柱与骨盆的平衡的恢复比矫正侧弯更重要 3,防止危及呼吸功能 4,防止背痛 5,美观
脊柱侧弯-治疗方案(1)
I型
脊柱侧弯-治疗方案(2)
脊柱侧弯(1)
概念:
脊柱侧弯是脊柱固定的侧向弯曲;通常 在冠状面上侧向弯曲超过10度,即为不正 常。
脊柱侧弯(2 )
临床表现:
1,冠状面上侧向弯曲 2,矢状面上胸椎后凸增加 3,椎体旋转 4,椎体畸形 5,胸廓畸形
脊柱侧弯(3)
分类:
一,非结构性:姿势性等 二,结构性:
1,特发性(80%) 2,神经肌肉性 3,先天性 4,神经纤维瘤病 5,间充质异常 6,类风湿样疾病
颈 椎 骨 折(1)
C1环的骨折( Jefferson骨折)
寰枢椎旋转半脱位
齿突骨折(三型) (图97-1)
颈 椎 骨 折(2)
枢椎椎弓根骨折(绞刑者骨折) 图96-20
颈 椎 骨 折(3)
C3-C7前部压缩骨折 颈椎屈曲-压缩损伤 后伸-压缩损伤
胸椎骨折
屈曲型损伤:
滑脱复位的适应症
马尾神经综合征
滑脱>50% 严重腰骶部畸形造成躯干失常
严重疼痛或神经症状,同时伴有以下二个以 上的指标:
1. 腰骶部后凸畸形或滑脱角>25°;
2. L5楔形变明显;
3. S1终板成呈圆顶形;
4. 腰椎过度前凸,腰骶关节成垂直位;
5. 需要减压的L5神经根性疼痛;
6. 年轻女性;

第十章 脊柱病变PPT课件

第十章 脊柱病变PPT课件

三、鉴别诊断
强直性脊柱炎
颈椎退行性骨关节病X线表现 A.颈椎生理曲度以C4 椎体为中心向后成角,C5、6椎体后缘骨质呈唇样增生,C5~ 6椎间隙变窄(白箭);B.钩椎关节边缘变尖(白箭)、增生硬化
颈椎退行性骨关节病CT、MRI表现 A.颈椎CT横断位:颈椎后纵韧带钙化,脊髓受压,椎管前后径变窄;B.颈椎MRI 矢状位T2WI:C5~6节段椎管狭窄,脊髓受压,C6~7节段脊髓内条形脊髓水肿高信号 (白箭)
二、影像学表现
(一)X线表现 ①椎间隙变窄或前窄后宽,脊柱生理前突消失、变直,甚至后弓;②脊 柱侧弯;③Schmorl结节;④椎体缘后翘和椎体唇样增生、骨桥形成或游离骨 块;⑤脊柱不稳,脊柱椎体前、后轻微移位。 (二)CT表现 1.直接征象 ①椎间盘膨出;②椎间盘凸出;③椎间盘钙化;④髓核游离; ⑤Schmorl结节形成;⑥颈椎椎间盘凸出以中央型多见。 2.间接征象 ①硬膜囊前缘及椎间孔内脂肪间隙移位、变窄,甚至消失; ②硬脊膜囊、脊髓或马尾神经及神经根受压移位;③椎间盘真空征和髓核钙 化;④椎体边缘骨质可见唇样增生、硬化。
椎体终板退行性变Modic-I型 MRI表现 A.矢状位T1WI B.矢状位T2WI:L4椎体下缘及L5椎体上缘终板呈条带状长T1、长T2信号 (白箭);C.矢状位T1WI D.矢状位T2WI:L5椎体下缘及S1椎体上缘终板呈条带状短T1、长 T2信号(白箭);E.MRI矢状位T1WI F. MRI矢状位T2WI:L4椎体下缘及L5椎体上缘及L5椎体 下缘及S1椎体上缘终板呈条带状长T1、短T2信号(白箭)
第一节 脊椎退行性变
二、影像学表现
(一)X线表现 1.椎体边缘骨质增生肥大、硬化或唇样改变,严重者接成骨桥。 2.髓核钙化及Schmorl结节 3.椎间隙及椎间关节间隙变窄,关节面硬化,关节突变尖。 4.韧带钙化,可见斑片状、条形高密度钙化影。 5.脊柱生理弯曲变直、后凸、侧弯,脊椎不稳,甚至出现滑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颈椎椎间盘退行性变MRI表现 A.矢状位T1WI:C4~5椎间盘脱出髓核与未脱出部分之间以“窄颈”相连(白箭),呈等信 号;B.矢状位T2WI:C4~5椎间盘脱出髓核呈低信号,脊髓受压变形, C4~5节段脊髓内可见 条形脊髓水肿高信号(白箭)
第三节 椎管狭窄
椎管狭窄(spinal canal stenosis)是指由于构成椎管的脊椎、软骨 及软组织异常,引起椎管有效容积减少,压迫神经根、脊神经节、脊髓和 血管等结构而引起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椎管狭窄MRI表现 A.脱出椎间盘及脊髓可见强化,脊髓明显受压变形,椎管有效容积减小(白 箭);B.T1WI:C3~4椎间盘脱出并向上位于C3椎体后缘(白箭),C3~4节段椎管狭窄; C.T2WI:多节段椎间盘凸出及脱出,同时可见黄韧带肥厚(白箭)、脊髓水肿及椎 管狭窄
第一节 脊椎退行性变
二、影像学表现
(一)X线表现 1.椎体边缘骨质增生肥大、硬化或唇样改变,严重者接成骨桥。 2.髓核钙化及Schmorl结节 3.椎间隙及椎间关节间隙变窄,关节面硬化,关节突变尖。 4.韧带钙化,可见斑片状、条形高密度钙化影。 5.脊柱生理弯曲变直、后凸、侧弯,脊椎不稳,甚至出现滑脱。
脊椎退行性变X线表现 A.C6、7 椎体边缘骨质增生肥大,骨桥形成(白箭);B.L3~4椎间盘内条形气体低密度 影(白箭),腰椎椎体边缘骨质增生肥大;C.L1、2、3椎体边缘骨质增生,L2~3椎间隙变窄, L5 椎体滑脱(白箭)
二、影像学表现
(二)CT表现 1.椎间盘向四周均匀膨出于椎体边缘,外周可有弧形钙化。硬膜囊前 缘及椎间孔内脂肪可受压,脊髓可有或无受压移位,椎间盘出现真空征和 髓核钙化,Schmorl结节形成。 2.椎间关节间隙变窄,关节面增生、硬化、变形,关节面下方可见囊 性变,关节突变尖及椎间关节内积气。 3.黄韧带肥厚、钙化,硬膜囊侧后缘受压、移位;后纵韧带肥厚、钙 化或骨化。 4.椎体骨结构改变多表现为椎体边缘唇样增生、硬化。 5.椎管、椎间孔及侧隐窝的继发性狭窄,脊椎前、后移位或异常旋转。
二、影像学表现
(四)颈椎病影像诊断要点 1.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或反向弯曲。 2.椎间隙变窄或出现前窄后宽。 3.椎体前后缘骨赘形成。 4.椎间孔变形、变小呈哑铃形或不规则形。 5.椎间关节及钩椎关节变尖、增生硬化。 6.椎体不稳,可见双突、双边征。 7.项韧带、前纵韧带及后纵韧带钙化与骨化。 8.CT显示椎间盘变性、突出、真空征、髓核及后纵韧带钙化等表现, 显示硬膜囊和神经根受压程度,可测量椎管和侧隐窝的狭窄程度。 9.MRI上脊髓水肿在T2WI和STIR上为表现为局灶性、线条形高信号;纤 维环和髓核的退变,在T1WI和T2WI上纤维环和髓核均显示为低信号。
第十章 脊柱病变
主要内容
第一节 脊椎退行性变
第二节 椎间盘退行性变 第三节 椎管狭窄
第一节 脊椎退行性变
脊椎退行性变(degenerative spinal diseases) 为骨关节退行性疾 病中常见疾病,多为生理性老化过程,尤其是活动度较大的下颈椎、下胸 椎和腰椎。
一、临床与病理
临床:早期可无明显症状,当椎体及椎间关节增生、椎间盘突出及韧 带增厚、钙化明显时可压迫脊髓、神经根和血管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和体 征。 病理:脊椎退行性变病理改变包括椎间盘、椎间关节、脊椎周围韧带 和椎体骨质的退行性变。
二、影像学表现
(三)MRI表现 1.直接征象 ①椎间盘膨出;②髓核凸出及脱出 ;③髓核游离;④ Schmorl结节 。 2.间接征象 ①硬膜囊、脊髓或神经根受压移位;②脊髓水肿或缺血; ③椎间盘积气和髓核钙化;④椎体边缘骨质增生硬化、骨赘形成;⑤硬膜外 静脉丛迂曲、受压。
三、鉴别诊断
髓核游离型椎间盘突出应与硬膜外肿瘤鉴别。
脊椎退行性变CT表现 A.椎间关节突增生,双侧椎间关节内可见条形气体影(白箭);B.腰椎 间盘向椎管内突入,硬膜囊受压,椎间盘可见真空征(白箭)
二、影像学表现
(三)MRI表现 1.椎间盘膨出 2.椎间盘变性 3.椎体骨质增生、骨赘形成 4.韧带钙化或骨化 5.椎间关节退变 6.椎体终板及终板相邻的骨髓信号改变 按Modic法可分为三型:① Modic-I型 ;②Modic-Ⅱ型 ;③Modic-Ⅲ型
第二节 椎间盘退行性变
椎间盘退行性变包括髓核退行性变、透明软骨终板退行性变和纤维环 退行性变。腰椎间盘退行性变较多见,尤其腰4~5及腰5骶1最常见;其次为 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其中颈4~5、颈5~6及颈6~7多见;胸椎间盘退行性变少 见。
一、临床与病理
临床:主要为局部刺激症状及脊髓、神经根及血管的压迫症状。 病理:髓核退变为髓核出现脱水、变性、弹性减低、碎裂,甚至出现 真空现象和钙化;软骨终板退变为软骨细胞坏死、囊变、钙化和裂隙;纤 维环退变为纤维环出现玻璃样变及裂隙样改变,并向四周膨出,周围韧带 发生钙化等。
Schmorl结节影像表现 A.L1椎体下缘及L2、3椎体上缘半圆形凹陷缺损,外周呈高密度硬化缘 (白箭);B. 椎体可见局限性圆形低密度压迹,外周呈高密度骨硬化带; C.L3椎体上缘半圆形压迹,其内容与椎间盘信号相同(白箭其后缘正中仍保持前凹状态;B.椎间盘局 限性向后突出,硬膜囊受压;C.椎间盘突入椎管内,硬膜囊受压变形;D.椎间盘后缘正中 半圆形软组织影向椎管内突出
三、鉴别诊断
强直性脊柱炎
颈椎退行性骨关节病X线表现 A.颈椎生理曲度以C4 椎体为中心向后成角,C5、6椎体后缘骨质呈唇样增生,C5~ 6椎间隙变窄(白箭);B.钩椎关节边缘变尖(白箭)、增生硬化
颈椎退行性骨关节病CT、MRI表现 A.颈椎CT横断位:颈椎后纵韧带钙化,脊髓受压,椎管前后径变窄;B.颈椎MRI 矢状位T2WI:C5~6节段椎管狭窄,脊髓受压,C6~7节段脊髓内条形脊髓水肿高信号 (白箭)
椎体终板退行性变Modic-I型
MRI表现
A.矢状位T1WI B.矢状位T2WI:L4椎体下缘及L5椎体上缘终板呈条带状长T1、长T2信号 (白箭);C.矢状位T1WI D.矢状位T2WI:L5椎体下缘及S1椎体上缘终板呈条带状短T1、长T2 信号(白箭);E.MRI矢状位T1WI F. MRI矢状位T2WI:L4椎体下缘及L5椎体上缘及L5椎体下 缘及S1椎体上缘终板呈条带状长T1、短T2信号(白箭)
一、临床与病理
临床:临床上依据狭窄部位的不同,所产生的临床表现各不相同。不同 部位的脊髓、神经根和血管等结构受压可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椎管狭窄部 位以下腰椎和颈椎多见。 病理:①先天性椎管狭窄;②获得性椎管狭窄;③混合性椎管狭窄。
二、影像学表现
(一)X线表现 1.先天性椎管狭窄 椎弓根变短、增粗,椎板增厚,椎管前后径变短和椎 弓根间距变小。 2.获得性椎管狭窄 脊椎退行性变、脊柱不稳、椎体后缘骨赘、后纵韧带 钙化或骨化、椎间关节增生硬化、椎间孔失去正常形态。 (二)CT表现 1.CT显示椎弓短小、椎弓板增厚、椎体边缘部骨质增生、硬化、椎间盘 膨出或突出、椎间关节增生、后纵韧带及黄韧带肥厚和钙化。 2.椎管变形及狭窄,胸段和上腰段椎管呈三叶形改变。 3.硬膜外脂肪线受压、消失、侧隐窝狭窄及硬膜囊、脊髓受压。 4.CT三维重组图像对判定椎管狭窄有很大帮助。 5.CT扫描层面需平行于椎间盘及椎体层面。①侧隐窝矢状径小于等于2mm 为狭窄;②椎间孔宽度小于2mm为狭窄;③颈椎椎管前后径小于10mm时即可诊 断为颈椎管狭窄;④腰椎椎管前后径小于11.5mm时可诊断为腰椎管狭窄;⑤ 当腰段椎管横断面积小于l.45cm2可诊断为椎管狭窄,更为准确。
腰椎间盘退行性变MRI表现 A.横轴位T2WI:椎间盘向椎管内突入,硬膜囊受压(白箭);B.矢状位T1WI:L4~5椎 间盘脱出髓核与未脱出部分之间以“窄颈”相连(白箭);C.矢状位T1WI:L4~5椎间盘 脱出并游离于L5椎体后方,呈稍低信号(白箭);D.矢状位T2WI:L4~5椎间盘脱出并游离 于L5椎体后方,呈低信号(白箭)
椎管狭窄CT表现 A.腰椎CT横断位:椎间盘向椎管内突入,硬膜囊受压变形,椎管有效容积减 小;B.腰椎CT横断位:椎管内可见半圆形软组织影及钙化影;C.颈椎CT横断位: 后纵韧带钙化,椎管前后径狭窄
二、影像学表现
(三)MRI表现 1.先天性椎管狭窄可累及一个或多个平面的骨性椎管。矢状位和 冠状位显示椎管向心性狭窄;横断面显示椎弓短粗,走形趋向平行。 2.获得性椎管狭窄显示椎体、椎间关节增生及黄韧带、后纵韧带 肥厚、钙化或骨化使椎管、椎间孔及侧隐窝狭窄、变形。 3.椎间盘膨出或突出使硬膜外脂肪受压、变形或消失。 4.硬膜囊、脊髓前缘或侧后缘受压、变形、移位,严重者可出现 脊髓水肿、缺血及囊变,表现为脊髓内等或稍长T1、长T2信号,STIR呈 高信号。 5.椎管内占位性病变或邻近病变侵入椎管内,造成椎管有效容积 减小。
二、影像学表现
(一)X线表现 ①椎间隙变窄或前窄后宽,脊柱生理前突消失、变直,甚至后弓;②脊 柱侧弯;③Schmorl结节;④椎体缘后翘和椎体唇样增生、骨桥形成或游离骨 块;⑤脊柱不稳,脊柱椎体前、后轻微移位。 (二)CT表现 1.直接征象 ①椎间盘膨出;②椎间盘凸出;③椎间盘钙化;④髓核游离; ⑤Schmorl结节形成;⑥颈椎椎间盘凸出以中央型多见。 2.间接征象 ①硬膜囊前缘及椎间孔内脂肪间隙移位、变窄,甚至消失; ②硬脊膜囊、脊髓或马尾神经及神经根受压移位;③椎间盘真空征和髓核钙 化;④椎体边缘骨质可见唇样增生、硬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