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构成的形式》的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教案

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教案

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教案教案标题: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 掌握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在设计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对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1. 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 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在设计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学生对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培养。

教学准备:1. 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的相关教材和资料。

2. 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的实例图片或设计作品。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中的设计,如海报、广告、书籍封面等。

2. 提问:你认为这些设计中有哪些共同的特点?为什么它们看起来美观?步骤二:讲解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15分钟)1. 介绍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如对称、平衡、重复、对比等。

2. 通过实例图片或设计作品,解释这些法则在设计中的应用。

步骤三:讨论和分析(15分钟)1. 分组讨论:请学生分成小组,观察并分析一些设计作品,找出其中运用了哪些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2.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选择一幅设计作品进行展示,并分享他们的观察和分析结果。

步骤四:设计实践(20分钟)1. 要求学生选择一个主题或场景,设计一个海报或广告,运用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2. 学生可以使用纸和铅笔进行初步的草图设计,然后使用电脑或其他绘图软件进行最终的设计。

步骤五:展示和评价(10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设计作品,并解释他们是如何运用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的。

2. 全班评价和讨论每个设计作品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以及对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的理解。

步骤六:总结和拓展(5分钟)1. 总结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 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分析设计作品,进一步培养对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参观艺术展览或设计展览,进一步了解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在实际设计中的应用。

以平面构成为题的美术课教案

以平面构成为题的美术课教案

以平面构成为题的美术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和要素。

2. 培养学生对平面构成的审美意识和创新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平面构成原理进行创作,提高其美术素养和审美水平。

二、教学内容1. 平面构成的概念与意义2. 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点、线、面3. 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重复与变化4. 平面构成的形式:网格构成、圆形构成、三角形构成、方形构成等5. 平面构成的应用:海报设计、插画创作、字体设计等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经典平面构成作品,引发学生对平面构成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详细讲解平面构成的概念、基本要素和基本原理,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3. 实践:引导学生进行平面构成练习,运用基本原理和形式进行创作。

4. 互动:组织学生展示作品,互相评价,总结平面构成的技巧和心得。

5. 拓展:介绍平面构成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平面构成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程度。

2. 学生运用平面构成原理进行创作的能力。

3. 学生在互动环节的参与度和表现。

五、教学资源1. 平面构成相关书籍和资料。

2. 平面构成作品展示图片。

3. 绘画工具和材料(如画纸、画笔、彩色铅笔等)。

4. 设计软件(如Photoshop、Illustrator等)。

六、教学活动1. 课堂讲解:通过PPT展示,详细讲解平面构成的概念、基本要素和基本原理。

2. 练习指导:分步骤指导学生进行平面构成练习,包括点、线、面的组合,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重复与变化的运用。

3. 创作辅导:引导学生运用平面构成原理进行个人创作,提供必要的技法支持和创意建议。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对各自的作品进行分析和讨论,分享创作心得。

5. 作品展示:邀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班级内部的评价和交流。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平面构成的理论知识,让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

《平面构成形式作业设计方案》

《平面构成形式作业设计方案》

《平面构成形式》作业设计方案一、课程背景《平面构成形式》是一门专注于探讨平面构成原理、设计规律和艺术表现的课程。

通过进修本课程,学生将能够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观点和技巧,提高审美能力和设计水平,为将来的设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 理解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和设计规律;2. 掌握平面构成形式的基本技巧和方法;3. 提高审美能力,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设计的能力;4. 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三、作业设计方案1. 作业一:平面构成元素分析要求学生选择一幅具有代表性的平面作品,对其进行构成元素的分析。

包括构图方式、色彩运用、形式结构等方面的分析,以及作者的设计意图和表现手法。

学生需要通过文字描述和图示展示自己的分析结果,同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思考。

2. 作业二:平面构成形式设计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技巧,设计一幅具有奇特构成形式的平面作品。

可以选择主题自由,但要求在构图、色彩、形式等方面体现出对平面构成原理的理解和运用。

学生需要提交设计草图和最终成品,并附上设计说明和反思。

3. 作业三:团队合作项目要求学生分组合作,设计一幅大型平面作品,展示团队的合作能力和创造力。

每位学生承担特定的任务和角色,共同完成作品的构思、设计和制作。

作品可以是海报、展板、宣传册等形式,要求体现出团队成员的个性和风格,同时保持整体的统一性和协调性。

四、评判标准1. 作业一:平面构成元素分析评分要点包括分析深度、逻辑性和观点奇特性。

学生需要准确把握作品的构成因素,理清其之间的干系,提出合理的见解和思考。

分析结果需要结合图示,清晰明了。

2. 作业二:平面构成形式设计评分要点包括构图创意、色彩运用和形式表达。

学生需要展现出奇特的设计风格和创意思维,同时运用所学技巧和原理,使作品具有艺术感和表现力。

设计说明和反思也是评分的重要依据。

3. 作业三:团队合作项目评分要点包括团队协作、作品质量和展示效果。

团队成员需要密切合作,分工明确,共同完成作品的设计和制作。

构成基础11平面构成的形式—密集与肌理构成

构成基础11平面构成的形式—密集与肌理构成

银川能源学院教案续页(批注、补充、 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记瞅序性构成的概念,并对作业进行点评会 思考提问、作业等)首先组织教学, 看。

把基本形态按疏与密、虚与实、向心与离心等方式进行构成的形式称为密集构成形式。

它具有方向性和目的性的运动特征。

在这种形式的构图中,元素最密集的地方和最稀疏的地方均为视觉焦点。

密集构成形式根据元素的形态不同可划分为点密集、线密集、形密集、自由密集等类型。

B、密集骨骼''密集”常指骨骼方面,密集骨骼可分三类:1.趋于点的密集一以点状位置为中心的基本形趋附于这些点的周围。

(图1)2.趋于线的密集一概念的线在画面内构成骨骼,基本形趋附于这些线的周围。

(图2)3.无定性密集一设计可随意构成。

点与线的密集均得以规律性骨骼来引导设计的构成,其结果较接近规律方面。

点的密集近似重复与发射,线的密集近似渐变。

在使用无定性密集时,应注意统一感。

肌理构成肌理指形象表面的纹理。

肌理又称质感,由于物体的材料不同,表面的组织、排列、构造各不相同,因而产生粗糙感、光滑感、软硬感。

肌理是理想的表面特征。

人们对肌理的感受一般是以触觉为基础的,但由于人们触觉物体的长期体验,以至不必触摸,便会在视觉上感到质地的不同。

我们称它为视觉质感。

肌理有视觉肌理和触觉肌理之分。

肌理给人以各种感觉,并能加强形象的作用与感染力。

A、视觉肌理视觉肌理是指眼睛所看到的肌理,无须用手摸而能感觉到它的特征。

实B、视觉肌理的运用有多种方法可获得视觉肌理的效果,现介绍一些常用技1.绘写一细致的肌理花纹可以用手直接描绘在平面上,也可采用工具辅助。

绘写的肌理有规则和不规则等。

干或湿的笔触,因其程度不同,获得特殊之效果。

(图图12.拓印一用油墨或颜料涂在凹凸不平的物体上进行拓印。

(图2)那孩翻蠡图23.喷洒一将颜料调制成适宜的稀度,进行喷、洒或倾倒在平面上所获得的肌理效果。

(图3)擦刮一在着色的平面上,用利器摩擦或刮刻表面也可获得肌理。

《平面构成》教学教案

《平面构成》教学教案

《平面构成》教学教案教案教学目的和任务:目的在于通过对理论的学习,掌握平面构成的概念,以及在设计中的意义及应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更高层次的造型能力、审美判断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理解平面构成的概念,以及在设计中的意义及应用。

结合实例进行讲解,举例说明。

教学方法:理论指导与实践。

多媒体演示、举例分析教学过程:第一章概述构成是一种造型概念,按一定的原则将各种造型要素组合成美的形态,其过程和结果称为构成。

更明确地说是研究视觉设计中最基本的造型(构成)要素——形、色、体在二维或三维的空间里排列和组合形成的美的形态,是从诸多的审美实践中概括和总结出来的形式法则。

内容包括《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三大块。

平面设计的过程是“三大构成”——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的综合应用过程。

第一节平面构成的概念、用途与学习意义一、什么是平面构成平面构成是一门视觉艺术,是在平面上运用视觉反应与知觉作用形成的一种视觉语言,按照一定的构成原理,将点、线、面等造型要素在平面上进行排列、组合,构成具有装饰美感的画面,从而创造出新的视觉形象。

平面构成则是以轮廓塑造形象,是将不同的基本形按照一定的规则在平面上组合成图案。

二、平面构成的用途与学习意义用途:平面构成力求从点、线、面这些单个的视觉元素开始,通过构成训练让我们熟悉设计的“字”和“词”,然后用材料和质感丰富视觉的感受,通过构图、形式美法则、视觉心理等,去研究各种元素组合的形式和效果。

构成的训练,为平面设计搭建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它是设计的基础。

意义:创造性与活力是设计人员的必备素质。

要进行有目的的视觉传达和艺术创造,就必需掌握并应用视觉语言。

学习平面构成的意义不仅在于解决平面排版的问题。

它要解决两大问题。

1、设计者对形态的认识与再创造。

2、学习和把握视觉语言的基本规律及应用。

二、平面构成设计的元素概念元素:是在头脑里存在的点、线、面、体。

视觉元素:是将概念元素体现在实际设计中,包括大小、形状、色彩、肌理等。

《平面构成形式导学案》

《平面构成形式导学案》

《平面构成形式》导学案导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将能够理解平面构成形式的基本观点,掌握平面构成形式的分类和特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设计思维。

一、导入引导1. 展示一些具有不同平面构成形式的艺术作品,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2. 提出问题:你认为这些作品是如何构成的?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3. 引导学生思考:平面构成形式在我们平时生活中的哪些方面可以找到?它们对我们的生活有何影响?二、观点讲解1. 什么是平面构成形式?平面构成形式是指在平面上通过线条、色彩、形状等元素组合而成的视觉形式,是艺术作品的基本构成因素之一。

2. 平面构成形式的分类:(1)线条构成:线条是平面构成形式中最基本的元素,可以分为直线、曲线、虚线等。

(2)色彩构成:色彩是平面构成形式中具有明显感染力的元素,可以分为红、黄、蓝等基本色彩。

(3)形状构成:形状是平面构成形式中具有奇特特点的元素,可以分为圆形、方形、三角形等基本形状。

3. 平面构成形式的特点:(1)简单性:平面构成形式追求简洁明了,排除多余的元素,突出主题。

(2)比照性:平面构成形式通过比照线条、色彩、形状等元素,产生视觉冲击力。

(3)流畅性:平面构成形式追求画面的流畅性和连贯性,使整体构图更加和谐。

三、实践探究1. 分组讨论:请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行选择一个主题,设计一个平面构成形式的作品,并展示给全班。

2. 创作实践:让学生在教室上动手实践,尝试应用线条、色彩、形状等元素进行平面构成形式的创作。

3. 互动分享:学生可以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作品,听取他人的建议和意见,不息完善自己的设计。

四、拓展延伸1. 观摩名家作品:指挥学生观赏一些闻名艺术家的平面构成形式作品,让他们感受不同艺术家的构图风格。

2. 创新设计:鼓励学生在实践中不息尝试创新,将平面构成形式运用到平时生活和设计中,培养他们的审美眼光和设计思维。

五、教室总结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对平面构成形式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掌握了基本观点和分类特点,培养了审美能力和设计思维。

平面构成及平面构成教案

平面构成及平面构成教案

平面构成及平面构成教案教案:平面构成及平面构成一、教学目标1.了解平面构成的概念及特点;2.能够应用平面构成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3.掌握平面构成的相关性质和定理。

二、教学重点1.平面构成的概念及特点;2.平面构成的方法;3.相关性质和定理的运用。

三、教学难点1.平面构成的方法的理解和运用;2.相关性质和定理的推导和应用。

四、教学过程第一部分:引入(10分钟)1.创设情境:老师出示一张平面图,询问学生这是一个什么图形?学生回答是平面图形。

2.引发问题:老师问学生,你们知道平面是由什么构成的吗?第二部分:概念讲解(20分钟)1.老师讲解平面构成的概念:平面由一组点组成,这些点在同一平面上,用于表示二维的图形。

2.老师讲解平面构成的特点:平面上的任意两点可以画出一条直线,平面外一点和平面上的一个点可以画出一条直线,平面外两点只能画出一条直线。

第三部分:方法讲解(30分钟)1.老师讲解平面构成的三种方法:a.给出平面上的几个点,通过这些点画出直线,直线相交的地方就是构成的平面;b.给出平面上的一个点和一条直线,通过这个点在直线上画出另一条直线,两条直线的交点即是构成的平面;c.给出平面上两条直线,通过这两条直线上的一个点画出另一条直线,这三条直线的交点即是构成的平面。

2.老师通过示例演示以上三种方法的具体步骤。

第四部分:性质和定理讲解(30分钟)1.老师讲解平面构成的相关性质和定理:例如,平面上的两条直线相交于一点,并且这个点和另一条直线上的一个点构成的直线也在平面上。

2.老师通过示意图和推理说明以上性质和定理的推导过程。

第五部分:练习(30分钟)1.学生进行练习,通过给出的几个点和直线,验证平面构成的方法是否正确;2.学生通过给出的问题,运用平面构成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第六部分:总结(10分钟)1.老师总结平面构成的概念、特点、方法以及相关性质和定理;2.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性发言。

五、教学资源1.平面图纸;2.直尺、铅笔等绘图工具;3.相关性质和定理的历史资料。

平面构成教案(二)(构成形式)

平面构成教案(二)(构成形式)

平面构成(二)重复构成一、重复的概念重复:相同或相近的形态连续的、有规律的反复出现。

重复基本形:就是在重复设计中连续使用的元素。

二、重复的类型1.基本形的重复:在构成设计中连续使用同一个基本形进行规律排列所构成的画面。

2.形状的重复:在整个构成中相同形状的基本形反复出现,但在基本形的大小、色彩等方面可以有所变动。

3.大小重复:相似或相同的形状,在大小上进行重复。

4.色彩重复:在色彩相同的条件下,形状、大小可有所变动。

5.方向的重复:形状在构成中有着明显一致的方向性。

6.骨格的重复骨骼:构成图形的骨架、框架。

(如图)骨骼的作用:(1)分割画面的空间;(2)固定基本形的位置。

分割:在平面构成中,把整体分成部分,叫分割。

1.等形分割:要求形状完全一样,分割后可以把分隔界线加以取舍,会有良好的效果。

2.自由分割:自由分割是不规则的,将画面自由分割的方法,它不同于数学规则分割产生的整齐效果,它的随意性,给人活泼不受约束的感觉。

3.比例与数列:利用比例完成的分割构图。

分隔给予一定的法则,如黄金分割法、数列等。

通常具有秩序、明朗的特性。

骨骼的分类以及单元形在骨骼中的应用(1)规律性骨骼:有精确严谨的骨格线,有规律的数列关系,基本形按照骨格排列,有强烈的秩序感。

主要能构成重复、渐变、发射等构成形式。

非规律性骨骼:没有严谨的骨格线,构成方式比较自由。

主要能构成密集、变异等构成形式。

(2)作用性骨骼:使基本形可以彼此分成各自的界线,给基本形准确的空间,基本形在骨格单位内可自由改变位置、方向、正负,甚至越出骨格线。

但单元形移出骨骼线便会受到分割,作用性的骨骼线可与基本形相叠,产生覆叠、透叠的关系或改变单元形色彩。

(如图)(4)非作用性骨骼:只决定单元形的位置,有助于单元形的排列组织,但不会影响单元形的形状,也不会将空间明显分割为相对独立的骨格单位。

三.作业:作业名称:重复构成作业内容:利用所学知识做9cm*9cm的重复构成作品一张作业要求:1、单元形或形象在构成中可发生应用形式的微变;2、构成形象要具有统一的或有变化的视觉美感。

平面构成完全详细教案

平面构成完全详细教案

平面构成完全详细经典教案第一章: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1.1 平面构成的定义1.2 平面构成的作用1.3 平面构成与设计的关系1.4 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1.5 平面构成的基本原则第二章: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2.1 点2.2 线2.3 面2.4 色彩2.5 文字第三章:平面构成的基本原则3.1 对称与平衡3.2 对比与统一3.3 重复与节奏3.4 对比与变化3.5 比例与尺度第四章: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4.1 单独构成4.2 组合构成4.3 骨骼构成4.4 重复构成4.5 近似构成第五章:平面构成的应用技巧5.1 创意方法与技巧5.2 构图方法与技巧5.3 色彩搭配与技巧5.4 文字设计技巧5.5 综合应用与实践第六章:平面构成的构图法则6.1 黄金分割法6.2 三分法6.3 对角线构图6.4 中心构图6.5 框架构图第七章:平面构成的视觉传达7.1 视觉元素的引导7.2 视觉焦点的设计7.3 视觉层次的打造7.4 视觉对比的应用7.5 视觉统一与平衡第八章:平面构成的创意表现8.1 创意的来源与激发8.2 创意思维的方法8.3 创意的表现技巧8.4 创意与构成的融合8.5 创意实践与评析第九章:平面构成的应用于视觉设计9.1 海报设计中的应用9.2 广告设计中的应用9.3 书籍设计中的应用9.4 包装设计中的应用9.5 网页设计中的应用第十章:平面构成的案例分析与实践10.1 经典案例分析10.2 平面构成实践项目一:标志设计10.3 平面构成实践项目二:招贴设计10.4 平面构成实践项目三:插画设计10.5 平面构成实践项目四:版式设计第十一章:平面构成的材料与技法11.1 传统平面构成材料11.2 现代平面构成材料11.3 平面构成技法概述11.4 绘图软件在平面构成中的应用11.5 实践项目:材料与技法的运用第十二章:平面构成在摄影与摄像中的应用12.1 摄影中的平面构成12.2 摄像中的平面构成12.3 色彩、光线与构图的关系12.4 实践项目:摄影与摄像的平面构成应用12.5 案例分析:摄影与摄像作品中的平面构成技巧第十三章:平面构成在空间设计中的应用13.1 平面构成与室内设计13.2 平面构成与建筑设计13.3 空间中的色彩与材质应用13.4 实践项目:空间设计中的平面构成实践13.5 案例分析:空间设计中的平面构成案例第十四章:平面构成在时尚设计中的应用14.1 平面构成与服装设计14.2 平面构成与配饰设计14.3 时尚设计中的色彩与图案应用14.4 实践项目:时尚设计中的平面构成实践14.5 案例分析:时尚设计中的平面构成案例第十五章:平面构成的综合与应用15.1 平面构成在跨学科中的应用15.2 平面构成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15.3 创意与实用的平衡15.4 实践项目:综合平面构成实践15.5 案例分析:平面构成的综合应用案例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元素、原则、形式、技巧以及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平面构成的形式》的教学设计

《平面构成的形式》的教学设计

《平面构成的形式》教学设计授课者:王敏【科目】:美术【课题】:平面构成的形式【授课时数】:1学时【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理解平面构成形式的概念、意义、用途和方法2、操作目标:能够熟练运用构成形式进行设计3、情感目标:体会平面构成的形式美、秩序美4、创造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出具有个性的基本形和构成形式【重点】:主要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和常见的构成形式【难点】:如何启发学生运用创造性思维,理解平面构成形式的多样性。

【教学环节】:(一)组织教学,按常规进行(二)导入新课:根据老师的一副摄影作品,引出平面构成与生活息息相关,平面构成对于我们的生活非常重要。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找找这副图中包含你学过的哪些知识?)(学生回答:四方连续)(三)前课回顾:连续纹样,点、线、面。

(教师提问:一个单位与重复的多个单位比较起来,你觉得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多个单位重复可制造出让人印象深刻的效果,产生强烈的感染力。

)(四)教授新课:1、明确学习任务、重难点(重复还仅仅只是最基本的平面构成形式之一,今天我们还要来学习平面构成的其他构成形式。

)2、学习以下构成的概念、形式、知识点,并欣赏作品——①、重复构成1.概念:重复是指同一画面上同样的造型重复出现的构成方式。

2.对基本形的要求::可以在骨格内重复排列,也可有方向、位置的变动,填色时还可以“正”、“负”互换,但基本形超出骨格的部分必须切除。

②、近似构成1.概念:近似是指形态的接近或相似的构成方式。

2.基本形的近似获取:联想(从品种、意义、功能等)、削切(把一个完整的形削切等)③、渐变构成1.概念:构成形式,骨格与基本形具有渐次变化性质的构成形式。

2.渐变构成有两种形式:基本形的渐变(形象、大小、方向、虚实、位置、明度等)骨骼的渐变(单元、双元、等级、阴阳等)④、发射构成1.概念:发射是一种特殊的重复或渐变。

发射构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必须向四处扩散或向中心聚集;二是具有明确的中心点。

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教案

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教案

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教案教案标题: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包括对称、平衡、重复、对比和节奏等。

2. 能够运用形式美法则进行平面构成的设计和创作。

3. 提高学生对形式美的欣赏和审美能力。

教学准备:1. 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的相关知识和案例。

2. 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的图片和示例。

3. 绘画和设计工具,如纸张、铅笔、彩色笔等。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展示一些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的图片和示例,引起学生对形式美的兴趣和好奇。

2. 向学生介绍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的概念,并解释每个法则的含义和作用。

知识讲解:1. 详细讲解对称的概念和作用,如何在设计中运用对称来达到平衡和美感。

2. 解释平衡的概念和不同类型的平衡,如水平平衡、垂直平衡和放射性平衡,并展示相关案例。

3. 探讨重复的作用和方法,如何通过重复来增加视觉效果和统一感。

4. 介绍对比的概念和运用,如颜色对比、形状对比和大小对比等,展示相关案例。

5. 解释节奏的概念和种类,如重复节奏、交替节奏和渐变节奏,并展示相关案例。

案例分析:1. 提供一些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案例,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其中运用的形式美法则。

2. 引导学生讨论每个案例中形式美法则的作用和效果,以及如何运用到自己的设计中。

实践活动:1. 学生根据所学的形式美法则,选择一个主题进行平面构成的设计和创作。

2. 学生可以使用绘画和设计工具,将所学的形式美法则应用到自己的设计中。

3. 学生展示自己的设计作品,并与同学分享彼此的创作过程和体会。

总结反思:1.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强调其在设计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2.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总结自己在设计中运用形式美法则的经验和不足之处。

3. 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和实践形式美法则,提高自己的设计和创作能力。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欣赏形式美的例子,如建筑物、艺术品和广告等。

2. 给予学生更多的设计任务和挑战,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平面构成的形式的教学设计

平面构成的形式的教学设计

平面构成的形式的教学设计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平面构成的形式》教学设计授课者:王敏【科目】:美术??【课题】:平面构成的形式????????????????【授课时数】:1学时【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理解平面构成形式的概念、意义、用途和方法2、?操作目标:能够熟练运用构成形式进行设计3、?情感目标:体会平面构成的形式美、秩序美4、?创造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出具有个性的基本形和构成形式【重点】:主要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和常见的构成形式【难点】:如何启发学生运用创造性思维,理解平面构成形式的多样性。

?【教学环节】:(一)组织教学,按常规进行(二)导入新课:根据老师的一副摄影作品,引出平面构成与生活息息相关,平面构成对于我们的生活非常重要。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找找这副图中包含你学过的哪些知识?)(学生回答:四方连续)(三)前课回顾:连续纹样,点、线、面。

(教师提问:一个单位与重复的多个单位比较起来,你觉得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多个单位重复可制造出让人印象深刻的效果,产生强烈的感染力。

)(四)教授新课:1、明确学习任务、重难点(重复还仅仅只是最基本的平面构成形式之一,今天我们还要来学习平面构成的其他构成形式。

)2、学习以下构成的概念、形式、知识点,并欣赏作品——①、重复构成1.概念:重复是指同一画面上同样的造型重复出现的构成方式。

2.对基本形的要求::可以在骨格内重复排列,也可有方向、位置的变动,填色时还可以“正”、“负”互换,但基本形超出骨格的部分必须切除。

②、近似构成1.概念:近似是指形态的接近或相似的构成方式。

2.基本形的近似获取:联想(从品种、意义、功能等)、削切(把一个完整的形削切等)③、渐变构成1.概念:构成形式,骨格与基本形具有渐次变化性质的构成形式。

2.渐变构成有两种形式:基本形的渐变(形象、大小、方向、虚实、位置、明度等)骨骼的渐变(单元、双元、等级、阴阳等)④、发射构成1.概念:发射是一种特殊的重复或渐变。

《平面构成》教学设计

《平面构成》教学设计

《平面构成》教学设计平面构成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构成的类别以及平面构成设计的定义和平面构成四类元素知识点。

平面构成设计的基础知识点、线、面三大要素,“掌握”并“运用”构成设计中最基本的点、线、面三大要素和运用基本规律。

能力目标:理解和掌握构成的三要素,通过临摹练习,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去学会平面构成设计的形式,并“运用”构成三大要素在学生自己动手设计的平面构成图。

情感目标:着重培养学生提高对艺术的欣赏水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激发学生们对形的敏感性和创造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设计创造能力,引导学生。

难点:如何让学生运用创造性思维,进行平面构成的设计。

三、教具与学具教师需准备:收集有关平面构成优秀设计图、海报、广告或者是以前学生优秀的作品,电脑、投影仪。

学生需准备:纸、铅笔、黑色水性笔、圆规、三角尺。

四、教学方法和指导1、教学方法:主要采取“启发-----引导法”以实例为线索,充分运用大量的教具、平面广告、平面构成图片、画图不断采用演示现场举例讲解。

2、学法指导:欣赏大量优秀的平面构成作品,除了接受系统的课题强化训练,同时要培养艺术修养。

五、教学过程1、课前预习知识平面构成概念要素是人的眼睛所看不见的,它只存在于人们的意念之中,例如人们会感到形式尖角上的有点,形的轮廓不有线,并且面包围了体,体占据了空间等。

这些点、线、面、体、并不真正存在,都只是概念性的。

2、导入:复习上节课所学的构成的类别以及平面构成设计的定义和平面构成四类元素知识点。

讲授新课:活动:使用幻灯展示一些优秀的平面设计作品。

讲解:平面构成设计的三要素:可以说所见到的都是形象,纸面上的一点,无论再细雨小,只要可见就一定有其形状、大小、色彩和肌理。

虽然人们仍然习惯于将点、线、面的形象简称为“点”、“线”、“面”小组根据预习学习讨论几幅图片的规律,总结出重复、渐变构成等方法。

实践:运用点、线、面变化动手制作一幅构成,要求运用学过的方,优秀作品展示最后小组点评。

《平面构成》教学方案

《平面构成》教学方案

《平面构成》教学方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了解不同形式的平面构成。

2.能力目标:能够通过平面构成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表现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美的欣赏能力,增强对平面构成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1.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1)基本概念:构成要素、构成方法、构成规律。

(2)基本方法:线的构成、面的构成、纹的构成、点的构成。

2.不同形式的平面构成(1)线的构成:直线、曲线、折线、曲线的组合等。

(2)面的构成:基本平面构成单元、平面构成元素的组合等。

(3)纹的构成:基本纹样、纹样的变化、纹样的组合等。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教师简单介绍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引发学生的兴趣。

2.理论讲解(30分钟)教师详细介绍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通过示例和图片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3.学生实践(4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根据自己的想法和创意进行平面构成的实践,将所学的概念和方法运用到实际中。

4.展示和评价(20分钟)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并进行互相评价和分享,教师进行总结和指导。

四、教学方法1.启发引导法:通过提问和示例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2.情感教育法: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和欣赏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兴趣。

3.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五、教学资源1.教具:白板、彩色粉笔、纸张、剪刀、胶水等。

2.图片和示例:准备一些与平面构成相关的图片和示例,用来辅助教学和实践活动。

六、教学评价1.观察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实践活动和表现,评价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2.互评评价:学生进行相互评价和分享,老师进行总结和指导。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和学生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表现能力。

同时,通过合作学习和情感教育的方法,增强学生对平面构成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对美的欣赏能力。

平面构成的形式的教学设计

平面构成的形式的教学设计

平面构成的形式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物体形态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创造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教学幻灯片或视觉教具,包括不同形状和颜色的图形。

2.笔、铅笔、直尺和量角器等绘图工具。

3.学生的绘图纸。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0分钟)1.展示几个简单的图形(如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等),引导学生讨论它们的形状、颜色和表面特征。

2.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如何通过这些图形的组合创造出不同的形态?平面构成是如何影响我们的视觉感受的?第二步:讲解(15分钟)1.通过幻灯片或视觉教具,讲解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包括主次关系、对称性、平衡性、比例和颜色等。

2.向学生展示一些例子,并解释其中的平面构成原则。

第三步:实践练习(20分钟)1.要求学生选择一种基本图形,然后设计出一个新的形态,这个形态要包含至少3个原则(如对称性、比例和颜色)。

2.学生使用绘图工具和纸张,绘制出自己的设计,务必注明所使用的原则和基本图形。

3.学生完成绘图后,互相分享和讨论自己的设计,并给予建议和反馈。

第四步:评价和总结(15分钟)1.邀请几个学生展示自己的设计,并解释所使用的平面构成原则。

2.教师评价并提供一些建议和改进建议。

3.总结本节课学习到的内容,并强调平面构成在设计和艺术中的重要性。

4.作业:要求学生在家中选择一个物体,分析其形态和结构,了解它是如何通过平面构成来呈现出来的,并写一份简短的报告。

教学延伸活动:1.班级展览:学生的设计作品可以在教室中进行展览,供其他学生观赏和学习。

2.制作海报:学生可以将自己的设计作品制作成海报,以宣传平面构成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通过实践练习,深入了解了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通过观察和分析物体形态的能力的培养,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平面构成的作用,并提高创造和表达能力。

此外,通过展览和制作海报等延伸活动,学生的学习成果能够得以展示和推广,增加学习的乐趣和实际应用的意义。

《平面构成的形式》的教学设计

《平面构成的形式》的教学设计

《平面构成的形式》教学设计授课者:王敏【科目】 : 美术【课题】 : 平面构成的形式【授课时数】 :1 学时【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理解平面构成形式的概念、意义、用途和方法2、操作目标:能够熟练运用构成形式进行设计3、情感目标:体会平面构成的形式美、秩序美4、创造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出具有个性的基本形和构成形式【重点】:主要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和常见的构成形式【难点】:如何启发学生运用创造性思维,理解平面构成形式的多样性。

【教学环节】 :(一)组织教学,按常规进行(二)导入新课:根据老师的一副摄影作品,引出平面构成与生活息息相关,平面构成对于我们的生活非常重要。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找找这副图中包含你学过的哪些知识?)(学生回答:四方连续)(三)前课回顾:连续纹样,点、线、面。

(教师提问:一个单位与重复的多个单位比较起来,你觉得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多个单位重复可制造出让人印象深刻的效果,产生强烈的感染力。

)(四)教授新课:1、明确学习任务、重难点(重复还仅仅只是最基本的平面构成形式之一,今天我们还要来学习平面构成的其他构成形式。

)2、学习以下构成的概念、形式、知识点,并欣赏作品——①、重复构成1.概念:重复是指同一画面上同样的造型重复出现的构成方式。

2.对基本形的要求::可以在骨格内重复排列,也可有方向、位置的变动,填色时还可以“正”、“负”互换,但基本形超出骨格的部分必须切除。

②、近似构成1.概念:近似是指形态的接近或相似的构成方式。

2.基本形的近似获取:联想(从品种、意义、功能等)、削切(把一个完整的形削切等)③、渐变构成1.概念:构成形式,骨格与基本形具有渐次变化性质的构成形式。

2.渐变构成有两种形式:基本形的渐变(形象、大小、方向、虚实、位置、明度等)骨骼的渐变(单元、双元、等级、阴阳等)④、发射构成1.概念:发射是一种特殊的重复或渐变。

发射构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必须向四处扩散或向中心聚集;二是具有明确的中心点。

《平面构成形式导学案-服装设计基础》

《平面构成形式导学案-服装设计基础》

《平面构成形式》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入在我们四周的世界中,无处不在的是各种各样的平面构成形式。

从建筑物的外观到海报的设计,从画作的构图到网页的布局,平面构成形式无处不在,为我们的视觉世界增添了无限的美感和艺术感。

今日我们将进修关于平面构成形式的知识,了解其基本原理和运用技巧。

二、进修目标1. 了解平面构成形式的定义和特点;2. 精通平面构成形式的基本原理;3. 进修平面构成形式的运用技巧;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设计和创作。

三、进修内容1. 平面构成形式的定义和特点平面构成形式是指在平面上通过线条、外形、颜色等元素的组合和排列,形成具有美感和艺术感的视觉效果。

其特点包括简洁明了、整体协调、重点突出等。

2. 平面构成形式的基本原理平面构成形式的基本原理包括对称性、平衡性、重复性、比照性等。

对称性指平面构成形式中元素的摆布、上下、前后等位置干系对称一致;平衡性指平面构成形式中元素的大小、外形、颜色等在视觉上的平衡感;重复性指平面构成形式中元素的重复出现形成统一感;比照性指平面构成形式中元素之间的大小、外形、颜色等比照干系。

3. 平面构成形式的运用技巧平面构成形式的运用技巧包括构图原则、颜色搭配、字体选择等。

构图原则包括黄金分割、对角线构图、中心构图等;颜色搭配包括冷暖色调搭配、比照色搭配、同色系搭配等;字体选择包括字体大小、字体风格、字体排版等。

四、进修方法1. 理论进修:通过教室讲解、教材阅读等方式,了解平面构成形式的定义、特点、基本原理和运用技巧。

2. 实践操作:通过实际设计和创作作业,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和实践。

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优秀的平面构成形式作品,进修借鉴他人的阅历和技巧。

五、进修评判1. 教室表现:乐观参与谈论、勤勉听讲、完成作业等;2. 作业评定:按照作业要求完成设计和创作作业,符合平面构成形式的基本原则和运用技巧;3. 考试测试:参与期末考试,考核所学知识的精通状况。

《平面构成形式导学案-服装设计基础》

《平面构成形式导学案-服装设计基础》

《平面构成形式》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平面构成形式的基本观点和特点;2. 掌握平面构成形式的分类和表现方法;3. 能够运用平面构成形式进行创作和设计。

二、导学内容:1. 什么是平面构成形式?平面构成形式是指在平面上通过线条、形状、色彩等元素组织出来的具有一定规律性和美感的形式。

它是设计和艺术创作中非常重要的观点,能够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和吸引人。

2. 平面构成形式的分类:(1)线条构成形式:通过线条的延伸、交错、重复等方式来构成形式;(2)形状构成形式:通过不同形状的组合和排列来呈现出新的形式;(3)色彩构成形式:通过色彩的搭配、比照和运用来构成形式;(4)纹理构成形式:通过纹理的重复、变化和组合来构成形式。

3. 平面构成形式的表现方法:(1)对称构成:在平面上通过对称的方式排列元素,使整体呈现出平衡和和谐;(2)重复构成:通过元素的重复来形成节奏感和统一性;(3)比照构成:通过比照不同元素的大小、形状、色彩等来产生鲜明的比照效果;(4)节奏构成:通过元素的排列和间隔形成节奏感和动态感。

三、导学活动:1. 观察实践:让学生观察周围的平面构成形式,如广告海报、包装设计、艺术作品等,分析其构成因素和表现方法。

2. 创作实践:让学生运用线条、形状、色彩等元素进行创作,设计一个具有奇特平面构成形式的作品。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分享自己的作品并讨论不同构成形式的特点和效果。

4. 展示交流: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互相交流、评判和改进。

四、拓展延伸:1. 艺术实践:鼓励学生参与平面设计比赛或展览,提升自己的设计能力和表现水平。

2. 艺术欣赏:组织学生参观艺术展览或美术馆,感受不同艺术家的平面构成形式作品,拓展视野和思维。

3. 艺术理论:引导学生了解平面构成形式的相关理论知识,深化对设计和艺术的认识和理解。

五、总结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对平面构成形式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能够更好地运用它进行创作和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面构成的形式》教学设计
授课者:王敏
【科目】:美术
【课题】:平面构成的形式
【授课时数】:1学时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平面构成形式的概念、意义、用途和方法
2、操作目标:能够熟练运用构成形式进行设计
3、情感目标:体会平面构成的形式美、秩序美
4、创造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出具有个性的基本形和构成形式
【重点】:主要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和常见的构成形式
【难点】:如何启发学生运用创造性思维,理解平面构成形式的多样性。

【教学环节】:
(一)组织教学,按常规进行
(二)导入新课:
根据老师的一副摄影作品,引出平面构成与生活息息相关,平面构成对于我们的生活非常重要。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找找这副图中包含你学过的哪些知识?)
(学生回答:四方连续)
(三)前课回顾:连续纹样,点、线、面。

(教师提问:一个单位与重复的多个单位比较起来,你觉得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多个单位重复可制造出让人印象深刻的效果,产生强烈的感染力。


(四)教授新课:
1、明确学习任务、重难点
(重复还仅仅只是最基本的平面构成形式之一,今天我们还要来学习平面构成的其他构成形式。


2、学习以下构成的概念、形式、知识点,并欣赏作品——
①、重复构成
1.概念:重复是指同一画面上同样的造型重复出现的构成方式。

2.对基本形的要求::可以在骨格内重复排列,也可有方向、位置的变动,填色时还可以“正”、“负”
互换,但基本形超出骨格的部分必须切除。

②、近似构成
1.概念:近似是指形态的接近或相似的构成方式。

2.基本形的近似获取:联想(从品种、意义、功能等)、削切(把一个完整的形削切等)
③、渐变构成
1.概念:构成形式,骨格与基本形具有渐次变化性质的构成形式。

2.渐变构成有两种形式:基本形的渐变(形象、大小、方向、虚实、位置、明度等)
骨骼的渐变(单元、双元、等级、阴阳等)
④、发射构成
1.概念:发射是一种特殊的重复或渐变。

发射构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必须向四处扩散或向中心聚集;二是具有明确的中心点。

2.发射骨骼的形式:骨格分类(离心式、向心式、同心式)
⑤、特异构成
1.概念:在一种较为有规律的形态中进行小部分的变异,以突破某种较为规范的单调的构成形式.
2.特异构成的因素:有形状、大小、位置、方向及色彩等
⑥、分割构成
1.概念:分割是按照一定恶毒比例和秩序进行切割或划分的构成形式。

分割也是一种常用的构成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室内的空间分割、书报的版面分割、平面设计上的空间分割都是根据分割原则而设计的。

⑦.分割的形式:
等行分割、自由分割、比例和数列分割
⑧、密集构成
1.概念:比较自由性的构成形式,就是数量很多的基本形在某些地方密集起来,而在其他地方疏散。

2.密集的形式:预置形密集、无定形密集
⑨、对比构成
1.概念:形象与形象之间,形象本身的各部分之间表现出显著差异,就是对比。

2.对比的形式:形状对比、大小对比、位置对比、粗细对比、方向对比、色彩对比、空间对比
⑩、肌理构成
1.概念:凡凭视觉即可分辨的物体表面之纹理,称为肌理,以肌理为构成的设计,就是肌理构成。

2.肌理的形式:视觉肌理,绘写、印拓、熏炙、自流、印刷或自印、拼贴;
触觉肌理,现成的肌理、改造的肌理
3.制作更多的肌理图案:滴色法水色法水墨法吹色法蜡色法撕贴法压印法干笔法木纹法叶脉法拓印法盐与水色法
3、课堂小结
学生参与讨论,明确自己任务,在教师的引导下,阅读课本,查找资料,找出问题,逐个讨论,找出答案,讨论时运用“一帮一”、“组帮组”学习法)
(教师提问:在这些平面构成的形式中,我们找到哪些基本的骨骼格式?)
(90度排列格式、45度排列格式、弧线排列格式、折线排列格式)
(教师提问:将这些平面构成的形式按照“规律”和“不规律”来分,可以怎样归类?)
(规律性的构成形式:重复、近似、渐变、发射、特异等;
非规律性的构成形式:密集、对比、分割、对比、肌理等;)
5、出示一些广告作品,欣赏作品中平面构成的形式的综合运用。

(学生活动及时点拨总结每部分内容:理清思路讲解学习内容、大胆质疑,提出疑惑、积极参与讲解和讨论)
(五)课堂总结:
1、知识网络梳理
2、布置作业
当堂小练:
以一个基本形为单位,选择任意一种构成形式创作一副作品。

色彩:不限
尺寸:16*16c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