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城市建设史第一篇
《外国城市建设史》中外全套
《外国城市建设史》课程讲稿第一篇最初的城市---奴隶制社会的城市第二章古埃及的城市第一节古埃及社会背景一自然条件二历史分期分为四个时期:古王国时期(公元前3200—bc2400年)中王国时期(公元前2400—bc1580年)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580—bc1150年)晚期(公元前1150—bc30年)三宗教哲学埃及的奴隶制直接从氏族贵族演化而来。
国家机器特别横暴,形成厂中央集权的皇帝专制制度。
有很发达的宗教为这种政权服务,并实行政教合一,国王为“法老”。
认为人在现实世界是极为短暂的,而人死后,灵魂是永生的,要在千年之后复活,死后的世界是永存的。
四其他发展几何学、测量学,创造了起重运输机械,并学会了组织几万人的劳动协作。
天文学、历法、数学、医学、美术、文学等均达到教成的水平。
这些成就对城市和建筑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第二节古埃及城市概况一孟菲斯古城1孟菲斯古王国第一王朝的首都●白色城墙●法老金字塔、神庙等建于城外远离城市的沙漠边缘●第三朝裘萨的墓地与城并驾,有建筑师的参入●死者之城比生者之城永恒2伊套城十二王朝的首都●城墙与城壕二卡洪城建设时间:12王朝,公元前2000多年长方形,380x260米城市职能:一是认为维修金字塔而建,一是认为通往绿洲的交通要道城市功能分区:奴隶居住区、贵族区、商人及手工业者等中产阶级住区城市防御设施:砖城墙,城内分区死墙城市交通路网:棋盘式,奴隶居住区的主路8—9米宽城市中心:有神庙,城东有集市阶级差异---占据城区的风向优劣区位,建筑密度大小产生原因—建金字塔/开发绿洲三第比斯城生者与死者之城---古埃及中王国与新王国时期(BC1085--2040)(鲁克索与卡纳克神庙已经建在城中,死者之城与生者之城不再离的太远)死者之城规模不亚于生者之城,重视,同时也促进生者之城的繁荣生存。
与金字塔不同,出现山陵崖墓。
城市自然环境:峡谷,两岸悬崖峭壁,尼罗河两岸城市用地规模:9x6公里城市人口规模:盛时10万人城市空间布局:很长中轴线由西南往东北贯穿四阿马纳城人性与生活化的城市---古埃及新王国时期,首都阿玛纳城,尼罗河沿岸,自由布局,宫殿、行政建筑与其他用地结合紧密。
外国城市建设史第1——4章
第一篇古代的城市第一章城市的起源一、从狩猎、自然采集到饲养家畜原始社会大约有几十万年的时间,原始人过着完全依附于自然的狩猎与采集经济生活,即猎人有时穴居、巢居,有时跟踪兽群游猎。
旧石器时代,人们为谋取生存,游猎范围较广。
而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转入了相对定居的生活,开始出现了土窑。
有的居住地有好几个土窟(图1—1)。
考古学家发现,大约在一万五千年前的中石器时代,部落居民点出现了。
渔民与猎人不同,渔民往往需要一个基地,以便以捕捉鱼类、贝壳、收集海藻以及采集块茎植物为生。
那些滨水定居点有三个特征(1)茅屋或帐篷选址显示出某种相对的秩序或者受自然条件如气温、日照、潮汐和风的影响。
(2)建筑物布局显示出社会的等级关系。
(3)避邪符咒与占卜盛行。
中石器时代的主要特点:一是出现了细石器,二是发明了弓箭,三是绵羊与狗的驯养,这是驯养家畜的开始。
当人们学会了饲养家畜,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但为了寻找牧草和适宜气候,他们还不得不经常流动,并从事实物交换。
他们活动于过冬暂息点与夏季放牧地之间,具有良好水源地方成了定居点,主要以帐篷为家。
二、农业革命与农业居民点一万或一万二千年以前,即新石器时代中期,—个新时代开始了,即农业革命。
在与自然的长期斗争中,原始人学会了播种,以及有组织的采图1—1 旧石器时代晚期定居点集,使农收与畜牧分离开来。
产生了第一次社会(今乌克兰)大分工。
那时原始的农业和畜牧业为人们提供了经常的食物积存,因而人们进入了永久的定居生活,并使得经常性的交换成为可能。
土地耕作者的居民点产生于公元前7000~4000年(图1—2)。
人的定居同避寒暑风雨,同罗盘上的方位与基地自然条件密切结合起来。
陶器的出现是人们定居生活的证明。
新石器时代的住所有了很大的进步,并且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
房屋设计的造型,吸取了容器塑造的构思(图1—3)。
图1-2 新石器时代居民点(今德国Hallstatt)今天已很难找到原始农村定居点的遗址。
外国城市建设史-1
2.中期——罗马共和国时期的城市建设
罗马营寨城
3.后期——罗马城和罗马城市广场建设
2.荷马时期
以《荷马史诗》作为了解该段时期历史的 基础
3.古风时期
地域部落取代了血缘部落的关系,城市中 出现自由权,有权参与国家政事,重点在于圣 地建筑群建设,自然神崇拜取代祖宗崇拜。圣 地由统治中心变为民众公共活动中心,圣地最 主要是守护神庙建设,然而居住类建筑很简单, 公众以户外活动为主,因此注重建设立面并修 建广场、竞技场、敞廊。
罗马共和时期与罗马帝国时期广场建设的异同
罗马共和时期广场是城市社会经济政治的中心,
罗马帝国时期广场是皇帝树碑立传的纪念地。 共和时期广场建筑连续形成不相协调,帝国时期 通过柱廊得到统一。 广场由开敞走向封闭,有自由走向严整,目的在 于塑造一个供人观赏的三维空间。 共和时期广场组织较乱,帝国时期通过多个彼此 垂直轴线组成一个整体。
外国城市建设史
推荐阅读书目:
1.
芒福德. 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 北京: 建工出版社, 2005. 2006.
2. 卡尔维诺. 看不见的城市.译林出版社 ,
3. 张京祥.西方百年城市规划史纲.东南大学
出版社, 2005
第四章 外国古代城市建设史
城市的发源地:
尼罗河流域的埃及,两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 亚,黄河中下游的中国,印度河流域的印度
帕提农神庙是供奉雅典娜女神的主神庙,又称万神殿, 建于公元前5世纪中叶,现仅留有一座石柱林立的外壳。
《外国城市建设史》中外全套
《外国城市建设史》课程讲稿第一篇最初的城市---奴隶制社会的城市第二章古埃及的城市第一节古埃及社会背景一自然条件二历史分期分为四个时期:古王国时期(公元前3200—bc2400年)中王国时期(公元前2400—bc1580年)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580—bc1150年)晚期(公元前1150—bc30年)三宗教哲学埃及的奴隶制直接从氏族贵族演化而来。
国家机器特别横暴,形成厂中央集权的皇帝专制制度。
有很发达的宗教为这种政权服务,并实行政教合一,国王为“法老”。
认为人在现实世界是极为短暂的,而人死后,灵魂是永生的,要在千年之后复活,死后的世界是永存的。
四其他发展几何学、测量学,创造了起重运输机械,并学会了组织几万人的劳动协作。
天文学、历法、数学、医学、美术、文学等均达到教成的水平。
这些成就对城市和建筑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第二节古埃及城市概况一孟菲斯古城1孟菲斯古王国第一王朝的首都●白色城墙●法老金字塔、神庙等建于城外远离城市的沙漠边缘●第三朝裘萨的墓地与城并驾,有建筑师的参入●死者之城比生者之城永恒2伊套城十二王朝的首都●城墙与城壕二卡洪城建设时间:12王朝,公元前2000多年长方形,380x260米城市职能:一是认为维修金字塔而建,一是认为通往绿洲的交通要道城市功能分区:奴隶居住区、贵族区、商人及手工业者等中产阶级住区城市防御设施:砖城墙,城内分区死墙城市交通路网:棋盘式,奴隶居住区的主路8—9米宽城市中心:有神庙,城东有集市阶级差异---占据城区的风向优劣区位,建筑密度大小产生原因—建金字塔/开发绿洲三第比斯城生者与死者之城---古埃及中王国与新王国时期(BC1085--2040)(鲁克索与卡纳克神庙已经建在城中,死者之城与生者之城不再离的太远)死者之城规模不亚于生者之城,重视,同时也促进生者之城的繁荣生存。
与金字塔不同,出现山陵崖墓。
城市自然环境:峡谷,两岸悬崖峭壁,尼罗河两岸城市用地规模:9x6公里城市人口规模:盛时10万人城市空间布局:很长中轴线由西南往东北贯穿四阿马纳城人性与生活化的城市---古埃及新王国时期,首都阿玛纳城,尼罗河沿岸,自由布局,宫殿、行政建筑与其他用地结合紧密。
第一章外国奴隶制社会时期的城市建设
• 对希腊的继承与发扬
– 奴隶——工匠 – 感性——理性
• •
个人纪念物的建设 社会结构——游氓阶层
第一章 外国奴隶制社会时期的城市建设 第六节 古罗马时期的城市建设
三、罗马的城市建设 古罗马建设的历史可分为三个时期: 伊达拉里亚时期(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2世纪) 罗马共和国盛期(公元前2世纪--公元前30年) 罗马帝国时期(公元前30年--公元475年)
•
玛雅文化的太阳神金字塔
2、文化特征
• 体现为一种阶段的文明,由于阶级的分化及宗教崇 拜,城市建设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宫殿及宗教建筑的 建设方面,而世俗建筑很粗陋,城市居民甚至居住 在窝棚之中。
第一章 外国奴隶制社会时期的城市建设 第四节 古代美洲城市建设
二、城市建设实例 1、特奥蒂瓦坎城:
二、城市建设实例 2、丹诺奇迪特兰城:
第一章 外国奴隶制社会时期的城市建设 第五节 古希腊的城市建设
一、社会进程及城市建设 2、荷马时期(BC12世纪—BC17世纪中叶) 3、古风时期(BC7世纪中期——BC490年——希波战争开始) 4、古典时期的城市建设(BC490—BC404
古典时期最著名的城市建设实例是雅典和雅典卫城的建筑。
雅典广场
第一章 外国奴隶制社会时期的城市建设 第六节 古罗马时期的城市建设
三、罗马的城市建设 1、早期—伊达位里亚时期的城市建设 2、罗马营寨城 3、庞贝城 4、罗马城及罗马广场的建设 5、比较共和时期广场与帝国时期的广场 6、古罗马城市建设特征
罗马城地图
第一章 外国奴隶制社会时期的城市建设 第六节 古罗马时期的城市建设
第一章 外国奴隶制社会时期的城市建设 第五节 古希腊的城市建设
一、社会进程及城市建设 5、希腊化时期的城市建设
外国城市建设史-1
公元前五世纪的希腊雕塑
帕提农神庙
古希腊的城市
古风时期与古典时期的古希腊城市
594BC.梭伦变法---发展生产与对外贸易 亚里士多德《政治篇》---探讨社会、人口与城邦等问题 柏拉图《乌托邦》---理想城市 朴素的唯物论、奴隶制民主政治、科技发展、没有宗教特权阶层 的阻挠----四大发展动因
古希腊的城市
古埃及相形文字---城市
卡纳克阿蒙神庙的大殿柱
阿玛纳城中心区平面图
古埃及的城市
城市建设成就
1、 因地制宜选择城建用地 2、 出现最早的城市分区 3、 棋盘式道路布局---古希腊HIPPODAMUS结构形式的雏形 4、 建筑群落与景观设计
古埃及的城市
掌握: 古埃及城市布局与其宗教信仰的关系 卡洪城的主要特点 古埃及城市建设的主要成就和影响
外国城市建设史
第一编 古代的城市
城市的起源 古埃及的城市 两河流域和波斯的城市 古印度和古代美洲的城市 古希腊的城市 古罗马的城市
最早的原始人聚居地
在法国尼 斯NIZZA 地区考古 发现的迄 今30万年 前的旧石 器时期的 原始人聚 居地,是 迄今为止 所发现的 人类最早 的建筑
城市的起源
原始社会---狩猎、采集,有穴居、巢居,以游猎为主 旧石器晚期---相对定居、土窑 中石器时代---部落居民点 三个特点: 有秩序、受自然条件的影响 显示社会等级 辟邪与占卜 新石器时代中期---农业革命(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农业/畜牧业) 7000BC.-4000BC.---土地耕作者居民点,易碎不宜携带的陶器 罐子装物,房子装人---采用容器形状,减少建材用量 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从农业中剥离出来 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商品、货币交易、商人 4000BC.-3000BC.---城市产生---城市革命,文字---城市 城市:交通便利、利于交易、防卫需要
城建史外国篇
• 爱琴文化的城市——迈锡尼 约公元前2000年左右,希腊人开始在巴尔干半 岛南端定居。从公元前16世纪上半叶起逐渐形成一 些奴隶制国家,出现了迈锡尼文明。迈锡尼成为爱 琴世界的中心。迈锡尼主要的城市建设是城市核心 的卫城。卫城里有宫殿、贵族住宅、仓库、陵墓等 ,外包城墙。
• 迈锡尼平面
•
卫城是迈锡尼建筑最突出的成就之一,它不仅具有城堡的 作用,而且是一个城邦的中心,它是以后希腊古典时代卫城 建筑的先导。狮子门就是这座城堡的大门。
•
•
雅典卫城在城内一个陡峭的山顶上,用乱石在四周 砌挡土墙形成大平台。东西长约300米,南北最宽处为 130米,建筑物分布在平台上,山势险要,只有西边一 个上下通道。 • 作为古希腊建筑的的代表作,雅典卫城达到了古希 腊圣地建筑群、庙宇、柱式和雕刻的最高水平。这些 古建筑无可非议的堪称人类遗产和建筑精品,在建筑 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迄今保存下来的大量的珍贵遗 迹,集中展示了希腊的古代文明。
于是规划师们不得不放弃了完成综合艺术总图的理想和尝试而致力于改造设计城市中的某一细小部分井由细节逐步扩大到周围的环境对中世纪城市进行织地毯式的小规模修文艺复兴的城市突破了中世纪城市宗教内容的束缚教堂建筑居于次要地位大型的世俗性建筑构成了城市的主景象佛罗伦萨佛罗伦萨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中心如果说意大利是文艺复兴的发源地那么它的最初的曙光却是从佛罗伦萨升起的
外国城市建设史重要内容汇总和答案
1、卡洪城 P5 2、乌尔城 P11 3、新巴比伦平面 P12
5、普南城 P32
4、米利都城 P29~P30
6、罗马营寨城 P37 7、古罗马广场 P39
城市社会、政治、经济活动的中心 建筑彼此在形式上与整体不协调,规模更大 广场封闭、轴线对称 有丰富的雕像装饰,从战争中掠夺
第二篇 中古的城市
售赎罪券;不承认教会有解释《圣经》的绝对权威,不承认教士沟通神人的中介作 用,认为《圣经》是信仰的最高原则,因信即可称义,教徒能够与上帝直接相通相 遇;要求用民族语言举行宗教仪式,简化形式,主张教士可以婚娶。
宗教改革沉重打击了封建制度和天主教教会,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和民族语言文 化的发展,为后来的资产阶级革命扫清了道路,在政治、经济和社会各方面具有深 远的影响。
期露天拜火不设庙宇 7、乌尔城、巴比伦城和新巴比伦城的基本特征 P10~P12 乌尔城
2100BC.~2000BC.建城、有城墙城壕的卵形城市(外城)、方形内城。 内城为宫殿和僧侣府第、分区明显、以山岳台为核心的公共中心(税收、署衙、作坊、 商店、仓库等)、四合院宫殿、小街避日晒。
5、古埃及城市建设的主要成就和影响 P9
巴比伦城与新巴比伦城 双重城墙,九处城门,城市主轴
8、古希腊的文化与历史发展 P22
9、圣地建筑群与卫城的区别 P23 卫城:
国家政治、文化、宗教、军事中心,高处神圣之所、专政时期的产物 。 在建筑上,卫城以防御为主,它与自然环境不相协调。 圣地: 由宗教发展起来的公共活动场地。 圣地因地制宜,构成活泼多姿的建筑空间突破了旧式卫城的格局。 圣地中心的神庙在构图上统率全局,既照顾远处观赏的外部形象,又照顾到内部各个 位置的观赏。 利用地形灵活构图、以神庙为构图中心、考虑活动时的内外观赏视线变化、公众场所。 10、雅典卫城的基本特征 P27 卫城: 原意为奴隶主居住的地方,希波战争以后被视为国家的象征,遇有宗教活动或国家庆 典,公民列队上山祭神。 卫城建在一陡峭的山岗上,仅西面有一通道盘旋而上,建筑物分布在山顶上一天然平 台上。 卫城山门: 卫城山门位于西端陡坡上,是卫城的唯一入口,为了因地制宜,做成不对称式。两翼较 小,山门壮观,从山门就可以看到卫城的中心——雅典娜女神像。主体建筑为多立克 柱式,内部采用爱奥尼克柱式,装饰华丽,外观简朴庄重。 神庙: 卫城主体建筑,为歌颂雅典战胜波斯侵略者的胜利而建。其型制是希腊神庙中最典型 的,即长方形平面的列柱围廊式。
01外建史(全)
2、构造: 分四级,各级土台外层用火砖砌成,而且砖色不同 第一级黑色象征地下世界;第二级红色象征人世,
第三级青色象征天堂,最上一级白色象征太阳; 塔的上层是一个小神庙祭室。
二、萨尔贡王宫(萨艮王宫)
1、坚固 2、人首翼牛像 3、观象台
4、重视装饰:有墙群,大量使用贴面 砖、琉璃砖,重点部位还做浮雕
——即“美加仑式”,在规则的长方形中,以 狭端为正面,门口设两个柱子,并且在这两端构 成三角形的山墙。
列柱式——在端柱式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在一 端或两端设一列柱(四或六根)。
列柱围廊式——在神庙四周设一圈柱廊。 假列柱围廊式——将柱演变为壁柱。 双列柱围廊式——内部为壁柱,外围一圈柱廊。
1、 实例:奥朗日剧场
2、罗马大角斗场 型制:平面采用椭圆形 结构:观众席架在环形拱和放射形拱上 功能:功能合理,疏散人流迅速;对以后
的体育馆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立面:存在着多种对比
大角斗场
——外墙以灰白色凝灰岩砌筑,高50m,气势非凡
二、神庙
1、梅宋卡瑞神庙
2、万神庙(Panthon,又称潘提翁神庙) 门廊:面阔33m,正面八棵科林斯柱子;
南立面:采用一大片封闭的石墙,主要是为了起 到衬托的作用;
北立面:有意识地将门厅拉出,便于山下的观瞻
伊瑞克先神庙的西、南立面
伊 瑞 克 先 神 庙 的 女 像 柱 廊
5、雅典娜雕像
§3-5 希腊化时期建筑
一、突破了古典时期城邦的局限,随着经济的繁荣,建 筑的规模、类型、施工水平都有了很大的发展,从而 开拓了新领域:
b. 空间:内部空间简洁、多变,开创了内部 空间序列的艺术手法
尼姆水道
返回
四、巴西利卡:
外国城市建设史(课件)-推荐下载
外国城市建设史(课件整理)第一编远古时期的城市1、城市的起源原始社会---狩猎、采集,有穴居、巢居,以游猎为主旧石器晚期---相对定居、土窑中石器时代---部落居民点三个特点:有秩序、受自然条件的影响;显示社会等级;辟邪与占卜新石器时代中期---农业革命(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农业/畜牧业)7000BC.-4000BC.---土地耕作者居民点,易碎不宜携带的陶器,罐子装物,房子装人---采用容器形状,减少建材用量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从农业中剥离出来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商品、货币交易、商人4000BC.-3000BC.---城市产生---城市革命,文字---城市城市:交通便利、利于交易、防卫需要2、古埃及的城市2.1社会背景1)历史沿革4000BC. 原始社会过渡奴隶社会---3500BC. 上下埃及---3200BC.第一(MENES)王朝分古王国、中王国、新王国和晚期四个历史时期2)宗教信仰人生短暂、灵魂永生、千年复活生者之城简单马虎,死者之城神圣永恒,生死分离3)建造水平大量人力物力,多工种的合作天文历法、数学、测量学、几何学、工程机械等发展防御水患2.2城市概况孟菲斯古城------白城、第一王朝首都、持续千年卡洪城------通往法尤姆绿洲路上的小城、中王国时期、长方形、砖砌城墙、东西分区(死墙)、南北分阶层底比斯城------中王朝时期首都、分置尼罗河两岸、神庙位于城中、南北中轴线、精美柱雕、凿岩为陵崖墓崇拜(巉chan岩)阿玛纳城------新王朝时期都城、崇拜太阳、没有城墙的带形城市、顺(尼罗)河布置、灵活的棋盘式道路格局、北(下层)中(皇帝)南(官吏)三区、出现城市中心区、毁于风沙2.3城市建设成就1、因地制宜选择城建用地2、出现最早的城市分区3、棋盘式道路布局---古希腊HIPPODAMUS结构形式的雏形4、建筑群落与景观设计掌握:1.古埃及城市布局与其宗教信仰的关系3.古埃及城市建设的主要成就和影响3.两河流域和波斯的城市3.1古西亚文明历史沿革--古巴比伦王国(公元前19世纪)、埃及帝国和亚述帝国(公元前16世纪初)、新巴比伦王国(公元前7-6世纪)、波斯帝国、马其顿帝国(公元前4世纪)信仰宗教--多神教、天体(山岳台)崇拜与国王(宫殿)崇拜相结合、宗教与社会商业活动一体、波斯时期露天拜火不设庙宇成就--天文学、数学、精美雕饰3.2城市概况乌尔城2100BC.-2000BC.建城、有城墙城壕的卵形城市、内城为宫殿和僧侣府第、分区明显、以山岳台为核心的公共中心(税收、署衙、作坊、商店、仓库等)、四合院宫殿、小街避日晒巴比伦城与新巴比伦城3000BC.建巴比伦城---650BC.建新巴比伦城---跨河两岸、矩形平面、双重城墙、设九门、高大的山岳台和神庙、狭窄的小巷、新巴比伦的空中花园----东方贸易中心掌握:山岳台建筑与古西亚宗教信仰的关系乌尔城、巴比伦城和新巴比伦城的基本特征4.古印度城市2500BC.-1500BC.史前文化---哈拉帕文化的存在1000BC.雅利安文化的冲击、住宅与城镇建设的准则、罗盘定方位、按规定划分地块和街道、游行用地环城街、中央高起的STUPA(窣su屠婆)按照天堂的美好愿望修建城市死者之丘---莫亨约达罗城、周密计划兴建的哈拉巴城、孔雀王朝时期的华氏城5.古代美洲的城市三个文化中心:古墨西哥、古玛雅、古印加古墨西哥地区:特奥蒂瓦坎城、丹诺奇迪特兰城古玛雅地区:提卡尔城古印加地区:著名的马丘比丘(MACHU PICHU)遗址特奥蒂瓦坎城:天神降生之地、印第安文明发祥地、太阳神、月神和羽蛇神崇拜、雄伟的庙宇建筑6.古希腊的城市6.1自然与文化背景古典文化先驱、欧洲文明摇篮、影响2000多年多岛多山、土地不富饶、盛产大理石、气候宜人、以海上霸权为基础的外贸型奴隶制商品经济多神教、崇拜人本身、人神同形、实用主义宗教四个历史时期:荷马时期、古风时期、古典时期、希腊化时期6.2古典时期为古希腊文化的代表爱琴文化的代表---克里特岛与迈西尼岛城邦/市国家---奴隶制之下的民主政治6.3古风时期与古典时期的古希腊城市594BC.梭伦变法---发展生产与对外贸易亚里士多德《政治篇》---探讨社会、人口与城邦等问题柏拉图《乌托邦》---理想城市朴素的唯物论、奴隶制民主政治、科技发展、没有宗教特权阶层的阻挠----四大发展动因圣地建筑群:利用地形灵活构图、以神庙为构图中心、考虑活动时的内外观赏视线变化、公众场所卫城:政治军事与宗教中心、位于高处的神圣之所、建筑不考虑环境关系、专政时期的产物、以防御为目的6.4古典时期的雅典与雅典卫城雅典城:自发形成、背山面海、无轴线无规则、街巷复杂纪念希波战争胜利而大规模建设起来的城邦国家雅典卫城:雅典全盛时期的纪念碑、希波战争后历经40年建造叫“卫城”,实为圣地建筑群和平民公众活动地祭奠守护神----雅典娜女神、陡峭山地建筑群、按行进路线视线来设计、建筑类型多样6.5希波丹姆规划型式希波丹姆规划型式:公元前5世纪、希波战争后为大规模城市建设服务、理论阐述几何形式、棋盘式道路骨架、中央十字大街、靠一侧的中心广场秩序美、数学比例和谐城市分区、分类成为典范、影响深远在米利都的实践:主要公共建筑靠近港口、南北两区6.6希腊化时期的城市建设城市中心:由庙宇卫城转变为城市中心广场遵循:严格的几何和数规律与秩序广场周边设敞廊、讲求透视效果和气势普南城(尼罗河入海口处的)亚历山大城:近百个亚历山大城,分布于地中海、印度、阿富汗等地壮丽完整重视文化(亚历山大本人迷恋东方文化)掌握:古希腊的文化与历史发展圣地建筑群与卫城的区别雅典卫城的基本特征希波丹姆规划型式7、古罗马的城市7.1历史背景西方奴隶制发展的最高阶段城邦制、公民权、神人同形、军事强权统治、自由民主生活三个历史时期:伊达拉里亚时期、罗马共和时期、罗马帝国时期分裂后:东罗马帝国(君士坦丁堡,后为拜占廷帝国)、西罗马帝国(罗马城)7.2伊达拉里亚时期的城市建设选择高地建城,先修城墙力求体现对天体和世界的认识,体现宗教思想城市规则、分区明确街坊内,围绕内院造房子7.3罗马共和时期的城市建设主要兴建:军事、运输、娱乐、大型市政和商业设施罗马营寨城---战争需要、方形城堡、棋盘路十字干道,以北非的提姆加德为代表古罗马城:公元前753年奠基、自发形成、后有城墙以罗马七丘为核心的城市中心建设逐步建设增长的中央广场群:共和广场与帝国广场被火山吞没的庞贝城:原为营寨城、不规则卵形、著名的潘萨府邸7.4罗马帝国时期的城市建设帝国时期是古罗马的鼎盛期,主要兴建:娱乐设施、纪念物、宫殿和赢利性公寓帝国时期的古罗马城:台伯河的运输设施、古罗马输水道、公元前5世纪的上下水道、大型公共浴场、逐步完善起来的帝国广场以自然景观为背景的大型建筑群落---阿德良离宫凯旋门---与列柱街道、广场、交叉路口相结合,阅兵式7.5维特鲁维与《建筑十书》公元1世纪的论文集,第一部完整的建筑学和城市规划理论总结城市选址建筑物选址街道布置与广场设计关于理想城市的构想,对后来文艺复兴时期的影响掌握:罗马营寨城的基本特征伊达拉里亚时期城市建设思想罗马共和时期古罗马城的特征《建筑十书》的作者与其主要论述第二编中古的城市1、西欧中世纪封建城市1.1西欧中世纪社会概况中世纪初期(5-10世纪)---城市衰落时期世袭制/封建庄园/战争/中国没有这样一个阶段9-10世纪前后城市兴起,始于意大利行会GUILD的建立/多种方式改变政治和经济结构/城市自治机构(如市政厅、议会、法庭、监12-13世纪城市繁荣,成为社会活动中心1.2封建城市的规划建设特征三大起源类型:军事要塞型、封建城堡型、商业交通便利型城市选址与发展保守的选址、突破城墙发展、逐步专业化的商业街市道路---环状与放射状为主(后期也有方格网)教堂建筑与城市中心广场丰富的城市景观教区划分(小教堂/井亭/喷泉雕塑/商住混合/专业化商业街)、建筑体量/色彩/建材的巨大反差、自发形成的街道、城市主体色调1.3中世纪的意大利城市西罗马帝国的防卫型据点---工商业城镇最先进的城市公共建筑城市共和国教堂高塔与城市独立纪念碑代表:佛罗伦萨、威尼斯、热那亚、比萨西格诺利亚广场和大卫雕塑、水城与圣马克广场、山城锡耶那与德尔坎波广场1.4法兰西中世纪城市王权与封建领主的斗争也是城市发展动力之一中世纪的巴黎古罗马营寨城、塞纳河口的城岛、多次扩建城墙和城市、卢浮宫/巴黎圣母院等大型设施的修建圣米琪山城---典型的城堡型城市2、东罗马与俄罗斯中世纪封建城市2.1社会概况公元5-6世纪强大的拜占廷帝国没有城市衰落拜占廷文化的影响1、较少教会的垄断,哲学与神学分离(11世纪)2、综合了东方文化和古希腊罗马文化3、13世纪的“文艺复兴思潮”罗斯人的崛起和(16世纪中叶)统一的俄罗斯国家君士坦丁堡---沟通东西方的金桥拜占廷时期的宗教建筑---连续的穹隆顶之下的巨大室内空间60米高的圣索非亚大教堂(东正教中心教堂)三面环水的城市和防卫城墙,中心区仿古罗马七丘优美的沿海景观和城市轮廓线2.2俄罗斯的建设活动公元10-13世纪前后已有相当繁荣的大城市大量的广场、教堂,市政设施先进,商贸繁华依托封建势力发展起来的小城市---世袭城市摆脱蒙古人的侵略后,形成以莫斯科为首都的沙皇制多民族国家克里姆林(莫斯科)建筑群音译,意“内城”,城市中心设防的区域,由宫殿、教堂、塔楼、防卫设施组成,围有城墙跳跃的洋葱头穹顶----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宫是战后民族解放和国家繁荣的建筑纪念碑,体现爱2.3阿拉伯与其它伊斯兰教国家的中世纪城市6-7世纪伊斯兰教产生8世纪中叶阿拉伯国家统一---萨拉森帝国至10世纪分裂为多个独立的伊斯兰教国手工业和商业兴盛,科技文化发达集中在数学、化学、造纸、航海、医学、文学等方面伊斯兰城市宗教改变了城市建设观念,借以描绘对天堂的向往城市反映教义,也反映对宇宙的认识---城市的象征性以穆斯林区为单位组成城市以清真寺为核心(包括图书馆、浴室、医院、学校、经文学院、井亭等)的穆斯林区受气候影响---封闭式设计:城市、穆斯林区、街道、院落住宅巴扎---经商的场所,市场巴格达、伊斯法罕、撒马尔罕、格兰纳达3、印度中世纪封建城市5-7世纪进入封建社会,9世纪印度教成为国教由婆罗门教和佛教的长期结合渗透形成印度教突厥人带来伊斯兰教以及新的建筑类型,经文学院、清真寺、塔、陵墓等14世纪起建立强大的莫卧尔帝国莫卧尔王朝的新都---安哥拉宫殿等世俗建筑逐渐丰富起来城堡防卫严密,坚固高大印度之珠---泰姬.玛哈尔陵墓4、日本中世纪封建城市7世纪进入封建社会,受中国唐文化影响飞鸟时期的京城藤原京仿唐长安,奈良时期的平城京(奈良)、平安时期的平安京(京都)也都受中国影响9世纪始形成独特的日本文化平城京仿隋唐长安城制,约1/4大小方格网道路形式,条坊制,有东西京、东西市宫城位于主轴线北,坐北朝南日本城市均无城墙平安京天守阁---卫城中央的高楼,军事堡垒,权力象征,1576年至1643年间5、文艺复兴与巴洛克时期的城市5.1文艺复兴---欧洲资产阶级文化的萌芽由东而西渐,拜占廷文化中的人文主义思潮影响下,14世纪开始最早出现在意大利意识领域斗争:以复兴古典为旗帜的新文化,但反映新兴阶级的政治与权力要求反对封建、神学、经院哲学和僧侣主义,强调以人为中心的人文主义早期(佛罗伦萨)、盛期(罗马)、晚期(威尼斯)文艺复兴时期以及随后的巴洛克时期5.2建筑理论与建设活动思想解放,全面繁荣 15世纪发现古罗马维特鲁威《建筑十书》遗稿阿尔伯蒂Alberti与理想城市Ideal City1450年著述《论建筑》(另外还有费拉瑞特、斯莫卡齐等理论家、设计师)合理选址,兼顾城市与要塞便利美观的原则---人文主义思想的体现理性思考---文艺复兴运动的特征理想城市:中心为教堂宫殿城堡等,街道由中心辐射出去,几何形体,星形、棱形防御城堡/城墙已出现格栅形(方格网)道路和矩形城市建设活动科学合理化的设想,实施少(缺少新的生产力做动力和经济基础)改建活动由细节而始,逐步扩大至环境大型世俗建筑取代宗教建筑,成为城市主要景观5.3城市改建、广场与园林建设佛罗伦萨通往西格诺利亚广场的乌菲齐大街1434年勃鲁乃列斯基主持的佛罗伦萨大教堂穹顶威尼斯与欧洲客厅---圣马可广场拓建街道,新建筑类型如市政府、钟塔、博物馆、行业集会所等圣马可广场:10世纪初建,历经修建(1902年复建钟塔);由三个梯形广场复合而成的封闭形广场;临海有两个由东罗马帝国搬来的立柱,98米高耸的塔楼,华丽的教堂,哥特式总督府,连续发券外廊。
外国城市建设史1~3章
第三章 两河流域和波斯的城市
3、亚述科萨巴德城
新巴比伦王国时期以前亚述统治时期。 城市近似方形,宫殿建在西北城墙中段高台上,台上有高大的宫 城城墙和宫门;宫城外有皇城; 宫殿一半凸出到城墙外,一半在城内,既防外敌,又防内患。
33
第三章 两河流域和波斯的城市
科萨巴德宫城34来自第三章 两河流域和波斯的城市
金字塔群远离城市修建。 首都设在伊套伊。
16
第二章 古埃及的城市
2 卡洪城:
中王国时期,为建造金 字塔而形成的城市。 平面方形,有完整的砖 砌城墙、互相垂直的街 道,城中有厚墙将城划 分为东西两部分,奴隶 区、贵族和自由民区。 城市分区明确,对比鲜 明,反映了奴隶制社会 阶级分化的景况。
17
21
第二章 古埃及的城市
阿玛纳城中心区 中部为皇帝统治中心
有皇宫、神庙、行政 机关、文化机构等性 质、大小不同的建筑, 景观丰富、生动。
22
第二章 古埃及的城市
新王国时期神庙
23
第二章 古埃及的城市
卡
纳
克
卡纳克阿蒙神庙入口
阿
蒙
神
庙
卡纳克阿蒙神庙石柱
卡纳克阿蒙神庙石像
24
第二章 古埃及的城市
卢克索神庙
一 两河流域发展概况 1.发展过程:
1)公元前4000年 奴隶制国家; 2)公元前19世纪 汉谟拉比统一 两河流域,建立巴比伦王国; 3)公元前16世纪 埃及帝国;
苏马莲文化的象形文字
27
第三章 两河流域和波斯的城市
4) 公 元 前 7 世 纪 后 半 叶 公元前6世纪后半业, 建立新巴比伦王国;
发明了用沥青为粘结材 料的拱券、穹隆结构和 保护墙面的面砖和琉璃 砖等。
外国城市建设史
三、外国城建史——知识要点第一篇古代的城市1. 古埃及的城市建设成就1) 用地选择上因地制宜。
村镇庙宇修筑于尼罗河畔的高地上,解决水源与交通运输;金字塔修筑于远离河道的高地沙漠上,免受水患。
2) 最早运用城市分区(不是功能分区),如卡洪城分两区,阿玛纳分三区3) 最早运用棋盘式路网,对希伯丹姆规划型式有重要的影响4) 出色的建筑群落与景观设计,规划中应用对称、序列、对比、主题等构图手法。
古王国时期金字塔时代,太阳崇拜,定都孟菲斯中王国时期迁都底比斯,古埃及文明顶峰,十二王朝建卡洪城新王国时期军事成为核心问题,贸易发达,建立卡纳克神庙,定都底比斯卡洪城—通往法尤姆绿洲路上的小城、中王国时期、长方形、砖砌城墙、东西分区西部为奴隶,东部南北分阶层贵族(北)和中产阶级(南)、精美柱雕、凿岩为陵崖墓崇拜-底比斯城------今卢克索地区,内有卡纳克神庙,横跨尼罗河两岸,东北-西南走向,埃及历史上最重要的贸易中心,当时有红海船队,尼罗河左岸部分由大量陵墓“帝王谷”崖墓,此处被视为城市的有机组成,生者死者并重。
孟菲斯:埃及最古老的都城,位于上下埃及交界处和尼罗河三角洲顶端,地理位置优越,衰落后在罗马帝国时期再度兴起至641年,之后逐渐解体。
古希腊的城市2. 希波丹姆规划型式及其演变、影响、米利都城规划要点a.希波丹姆规划型式特点希波战争前,希腊大多数城市都是自发形成。
希波丹姆采用了一种几何形状的,以棋盘式路网为骨架的规划结构型式。
希波丹姆最早从理论上予以阐述,在希波战争后大规模用于城市建设中。
1) 几何形式,以棋盘路网为城市骨架2) 两条垂直大街从城市中心通过,中心大街一侧布置中心广场,中心广场占1个或1个以上街坊。
3) 城市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圣地、公共建筑区、私宅地段。
私宅地段划分为3种住区。
b.米利都城规划要点(希波丹姆的规划思想在米利都城的建设工作中得到完整的体现)1) 三面临海,四周筑城墙,城市采用棋盘式路网。
外国古代城市建设1
2、荷马时期(BC12世纪—BC17世纪中叶) 荷马史诗为后人了解希腊当时的社会状况、经济状况、民众习 惯、城市建设、建筑设计方面提供了大量的史料,并且通过欧 洲许多考古学家在19世纪—20世纪前期的考古发掘工作获得了 证实。 这时期的希腊半岛长期处于城邦和城邦的战争之中,长年的征 战对于城市建设是巨大的阻力,这一时期,难于找到在这方面 的一些辉煌的成就。
三、成就总结
1.城市选址上,因地制宜: 生者之城:近河——水源、交通运输; 死者之城,远离河道、沙漠高地——防止水患; 2.最早运用功能分区的原则:卡洪城、阿玛纳城——体现为功 能性分区,阶级性分区。 3.棋盘式路网:阿玛纳城 4.城市景观设计:阿玛纳城,运用了城市设计的多种手法。 5.建筑群风格统一、主次分明。 6.宗教为神庙,陵墓非常发达,并且用较大的尺度来表现神的 力量。
位于一个狭窄而陡峭的山峡陡坡两侧是250300m高的壁立的悬崖前面横过一道很深的河谷环境极其险峻在宽度不足足140m的圣地里修造了曲折的道路沿路布置了许多小小的祭品库之类的建筑物组成一幅幅富有变化的然而又各自完整的画面以高台上的阿波罗神庙居于主导地位庙后是个圆形剧场景观非常奇险壮丽能给人强烈的震撼
外国城市建设史
第三章 古代印度城市
一、时代背景
1、社会进程: BC3000年 出现国家,开始城市建设活动 BC2600年 开始印度河文明 BC2000年 外族(雅利安人)入侵,产生婆罗门教 BC500年 佛教产生,盛于BC300—400 AD600—900 形成封建社会,印度教形成 2、文化特征: · 宗教意识是社会主要的意识形态 · 由于外族,统治民族发生更替, 产生宗教等文化思想方面的交替(城市建设艺术特性的变化); 多元共生的文化特性(城市建设艺术特性的多元性)。
外国城市建设史1~3章
上古时期的城市 中古时期的城市 近代时期的城市 现代时期的城市
1
本讲主要内容
第一章:城市的产生 第二章:古埃及的城市 第三章:两河流域及波斯的城市
2
参考书目
外国城市建设史,沈玉麟编,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 张京祥编著. 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史纲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等。 【美】刘易斯· 芒福德著.宋俊岭,倪文彦译. 城市发展史——起源、 演变和前景,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编写组,北京:中国 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苏】A.B.布宁,T.O萨瓦连斯卡娅著,黄海华译,王仲谷校:城 市建设艺术史——20世纪资本主义国家的城市建设 北京:中国 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2 卡洪城: 中王国时期,为建造金 字塔而形成的城市。 平面方形,有完整的砖 砌城墙、互相垂直的街 道,城中有厚墙将城划 分为东西两部分,奴隶 区、贵族和自由民区。 城市分区明确,对比鲜 明,反映了奴隶制社会 阶级分化的景况。
19
第二章 古埃及的城市
崖墓——古代埃 及除金字塔外又 一种陵墓方式。 多建于尼罗 河上游地区。这 里多为山区,因 此古埃及人利用 山体来作为陵墓 的主体。 崖墓往往和 神庙结合在一起 ,有些崖墓还有 巨大的石雕作为 其立面 中王国时期崖墓壁画
23
第二章 古埃及的城市
阿玛纳城中心区 中部为皇帝统治中心 有皇宫、神庙、行政 机关、文化机构等性 质、大小不同的建筑, 景观丰富、生动。
24
第二章 古埃及的城市
新王国时期卡纳克阿蒙神庙建于公元前1530-前323年,是所有太 阳神庙中规模最大的。其平面达366米×110米。。
25
第二章 古埃及的城市
外国城市建设史个人整理笔记
外国城市建设史个人整理笔记外国城市建设史第一篇古代的城市第一章城市的起源1.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城市开始形成2.城市的定义:城市是非农业人口集中,以从事工商业等非农活动为主的居民点,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社会、经济、文化活动的中心,是城市内外各部门和各要素有机结合的大系统。
3.城乡规划法中的城市:建制镇、县级市、地级市、直辖市4.城市的条件:①聚集性:一定的人口密度;②经济性:二、三产业为主,非农人口比重大;③社会性:社会综合实体5.城市的特征:①以人为主体;②高度集中;③中心作用;④多样性与复杂性第二章古埃及的城市1.古埃及人的宗教哲学对城市建设的影响:认为人在现实世界是极为短暂的,而人死后,灵魂是永生的,所以皇帝的陵墓和庙宇成为主要的建筑物。
2.代表城市:孟菲斯古城、卡洪城、底比斯、阿玛纳城3.孟菲斯古城:四周布满堑壕,城防坚固厚实。
(战乱引导城市发展出新的职能——防御)4.卡洪城:阶级差别在城市规划布局中的反映 5.古埃及城市建设的成就及其对后世的影响:①在用地选择上,注意因地制宜;②最早运用功能分区原则(卡洪城、阿玛纳);③最早应用棋盘式路网(阿玛纳),对其后古希腊希波丹姆规划形式的形成有重要影响;④建筑群与城市景观设计(阿玛纳),规划中引用了对称、序列、对比、主题、尺度等建筑构图手法。
第三章两河流域和波斯的城市(古巴比伦)1.古代西亚文明城市建设:①宫殿常与山岳台邻近,山岳台往往又与庙宇、仓库、商城等在一起,形成城市的宗教、商业和社会活动中心;波斯城市世俗建筑占主导地位;②为避免水患和潮湿,两河流域地区的大型建筑,一般都建造在高大的土台之上。
2.代表城市及特点:②巴比伦城与新巴比伦城:跨河两岸;矩形平面,双重城墙,设九门;城里规划整齐,路径明确(新巴比伦空中花园——希腊人称之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第四章古印度与古代美洲的城市1.古印度城市特点:①住宅和城镇开始制定规划准则;②用罗盘定朝向,城内土地分块要按某种规格进行,城市中心是块高地,后来代之为塔楼;③城市主要干道和建筑物按照当地主要风向取正南北向。
外国城市建设史—城市的起源
第一章 城市的起源
三. 城市的产生
l 工具由石器进化到金属工具,人类的手工制作达到较 高的水平,并引导了进一步的社会革命。
l 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产生了第二次社会大分工 。随后出现了以交换为目的的生产-----商品生产,于是 出现了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阶级-----商人。
l 手工业者和商人通过生产和出售商品牟利,摆脱了对 土地的依赖,选择交通便利的地方聚居,逐渐形成最 早的城市雏形。
l 西方的第一批城市诞生于公元前4000---公元前3000年 。
6
4
第一章 城市的起源
二、农业居民点
l 新石器时代产生第一次社会大分工,人类开始进 入永久的定居生活。
l 世界范围内最早的农业定居点主要分布在几条河 流域:尼罗河(古埃及)、长江和黄河(中国)、印 度河恒河(古代印度)、幼发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河和底格里斯河( 古代巴比伦)等 。
l 埃及与两河流域的居民点形式:6—60户,每户有 火炉、供奉家神,村内有庙宇,村周有护栏。
外国城市建设史
1
第一章 城市的起源
一、穴居、巢居、部落民族
l 旧石器时代人类的生 活居无定所,依附于采、 狩猎,采用穴居、树居。
l 中石器时代出现了部 落居民点,但人们的居所 仍经常变动。
西班牙阿尔塔米拉岩洞壁画
2
第一章 城市的起源
法国拉斯科洞穴岩画
3
第一章 城市的起源
英国索尔兹伯里石环
l 距今一万五千年前(中石器时代)部落居 民点出现 。
外国城市建设史重点总结
外国城市建设史目录城市规划交流群:237497509第一篇古代的城市第一章城市的起源第二章古埃及的城市第三章两河流域和波斯的城市第四章古印度与古代美洲的城市(缺)第五章古希腊的城市第六章古罗马的城市第二篇中古城市第七章欧洲中世纪封建城市第八章东罗马与俄罗斯的中世纪封建城市第九章阿拉伯国家与其他伊斯兰教国家以及印度、日本的中世纪封建城市(缺)第十章文艺复兴与巴洛克时期的城市第十一章绝对君权时期的城市第三篇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第十二章近代资本主义城市的产生和欧洲旧城改建第十三章近代亚非拉殖民地城市和美国新建的大城市第十四章近代城市规划的理论与实践第四篇现代城市第十五章20世纪二次大战前的城市规划与建设第十六章战后40年代后期的城市规划与建设第十八章 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城市规划与建设第一章城市的起源现代意义的人类出现(五万年前)→部落居民点(一万五千年前)→农业居民点(一万二千年前) →城市出现(公元前4000—公元前3000年前)一、穴居、巢居、部落民族l 旧石器时代人类的生活居无定所。
2 中石器时代出现了部落居民点,但人们的居所仍经常变动。
3 距今一万五千年前(中石器时代)部落居民点出现。
二.农业居民点l 新石器时代产生第一次社会大分工,人类开始进入永久的定居生活。
世界范围内最早的农业定居点主要分布在几条河流域:尼罗河、长江和黄河、恒河、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等。
2 埃及的居民点形式。
三.城市的产生l 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产生了第二次社会大分工。
2 有了第二次社会大分工,随后出现了以交换为目的的生产-----商品生产,于是出现了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阶级-----商人。
3 手工业者和商人通过生产和出售商品牟利,摆脱了对土地的依赖,选择交通便利的地方聚居,逐渐形成最早的城市雏形。
4 第一批城市诞生于公元前4000---公元前3000年。
第二章古埃及的城市一、社会背景1. 地理位置:位于非洲东北部、尼罗河下游,是非洲与欧洲、亚洲接壤的唯一国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商业繁盛,有高尼亚城、摩里亚城、费斯塔城等,诺索斯城为众城之城。 2、围绕高地上的防守据点或宫殿而形成,平面不规则。 3、街道弯曲,住宅拥挤,无城墙。 4、居民以手工业者和商人为主,按职业分区聚居。 5、早期建筑以世俗性为主,后期每一城镇有各自保护神。
• 迈西尼 1、建立于公元前2000年后半叶。 2、卫城为城市核心。卫城里有宫殿、贵族住宅、仓库、陵墓等 3、城门(狮子门)、城墙坚固,防御性强。
两河流域和波斯的城市
古西亚文明
• 历史沿革 --古巴比伦王国 ( 公元前 19 世纪 ) 、 埃及帝国和亚述帝国 历史沿革-- 古巴比伦王国 公元前19 世纪) 19世纪 -- 古巴比伦王国( 公元前16世纪初) 新巴比伦王国(公元前7 世纪) 波斯帝国、 16世纪初 (公元前16世纪初)、新巴比伦王国(公元前7-6 世纪)、波斯帝国、 马其顿帝国(公元前4世纪) 马其顿帝国(公元前4世纪) • 信仰宗教--多神教、天体(山岳台)崇拜与国王(宫殿)崇拜相结合、 信仰宗教--多神教、天体(山岳台)崇拜与国王(宫殿)崇拜相结合、 --多神教 宗教与社会商业活动一体、波斯时期露天拜火不设庙宇 宗教与社会商业活动一体、 • 成就--天文学、数学、精美雕饰 成就--天文学、数学、 --天文学
希波丹姆规划型式的影响
• 积极 (1)几何化、程序化、典雅的规划形式一方面满足了希波 战争后以及古罗马时期大规模殖民城市规划建设中迅速、 简便化的要求; (2)确立了一种新的城市秩序和城市理想,既符合古希腊 数学和美学的原则,也满足了城市中富裕阶层对典雅生活 的追求。 • 消极 (1)使古希腊的城市规划从传统上的“杂乱”、有机走向 形式上的典雅和呆板,甚至为了构图的形式美而全然不顾 自然地形的存在; (2)给城市生活的活力及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桎梏, 为城市专制主义的滋生创造了条件。
古埃及金字塔
古埃及的城市
城市概况
• 孟菲斯古城------白城 、 第一王朝首都 、 白城、 第一王朝首都、 孟菲斯古城 白城 持续千年 • 卡洪城 • 底比斯城 • 阿玛纳城
卡洪城-----中王国时期、长方形、砖砌城墙、东西分区(死墙)、南北分阶层 中王国时期、长方形、砖砌城墙、东西分区(死墙)、南北分阶层 )、
城市的起源
• 原始社会 狩猎、采集,有穴居、巢居,以游猎为主 原始社会---狩猎 采集,有穴居、巢居, 狩猎、 • 旧石器晚期 相对定居、土窑 旧石器晚期---相对定居 相对定居、 • 中石器时代---部落居民点 中石器时代 部落居民点 三个特点: 有秩序、 三个特点: 有秩序、受自然条件的影响 显示社会等级 辟邪与占卜 • 新石器时代中期 农业革命(第一次社会大分工 农业 畜牧业) 新石器时代中期---农业革命 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农业 畜牧业) 农业革命( 农业/畜牧业 • 7000BC.-4000BC.---土地耕作者居民点,易碎不宜携带的陶器 土地耕作者居民点, 土地耕作者居民点 罐子装物,房子装人---采用容器形状 采用容器形状, 罐子装物,房子装人 采用容器形状,减少建材用量 • 第二次社会大分工 手工业从农业中剥离出来 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从农业中剥离出来 • 第三次社会大分工 商品、货币交易、商人 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商品 货币交易、 商品、 • 4000BC.-3000BC.---城市产生 城市革命,文字 城市 城市产生---城市革命 城市产生 城市革命,文字---城市 城市:交通便利、利于交易、 城市:交通便利、利于交易、防卫需要
古埃及的城市
城市建设成就
• • • • 1、 因地制宜选择城建用地 、 2、 出现最早的城市分区 、 3、 棋盘式道路布局 古希腊 古希腊HIPPODAMUS结构形式的雏形 、 棋盘式道路布局---古希腊 结构形式的雏形 4、 建筑群落与景观设计 、
古埃及的城市
掌握: 掌握: • 古埃及城市布局与其宗教信仰的关系 • 卡洪城的主要特点 • 古埃及城市建设的主要成就和影响
• 圣地建筑群与卫城(区别) 圣地建筑群与卫城(区别) 1、卫城以防御性为主;圣地建筑群以公共活动为 主,包括竞技场、旅舍、会堂、敞廊、神庙等 建筑。 2、圣地建筑群与地形和自然景观相结合,建筑群 空间构图比较活泼,神庙为构图中心,既照顾 远处欣赏的外部形象,又照顾到内部各个位置 的观赏;卫城为氏族制政治、军事和宗教中心, 位于高地或山顶,同自然环境不协调。 3、圣地建筑群与卫城建筑布局的不同反映了平民 文化与贵族文化的对立 4、后期古典时期雅典卫城建筑群是之前圣地建筑 群与卫城的结合,自由并与居住环境相协调。
布局特点: 布局特点:卫城与其他市街地
哈拉巴城平面
莫亨约-达罗城平面
莫 亨 约 - 达 罗 城 遗 址
莫 亨 约 - 达 罗 城 浴 池
古代美洲的城市
• • • • 三个文化中心:古墨西哥、古玛雅、 三个文化中心:古墨西哥、古玛雅、古印加 古墨西哥地区:特奥蒂瓦坎城、 古墨西哥地区:特奥蒂瓦坎城、丹诺奇迪特兰城 古玛雅地区: 古玛雅地区:提卡尔城 古印加地区:著名的马丘比丘( PICHU) 古印加地区:著名的马丘比丘(MACHU PICHU)遗址
• 特奥蒂瓦坎城:天神降生之地、印第安文明发祥地、太阳神、月 特奥蒂瓦坎城:天神降生之地、印第安文明发祥地、太阳神、 神和羽蛇神崇拜、 神和羽蛇神崇拜、雄伟的庙宇建筑
五 古希腊的城市
5.1 古希腊的自然条件与社会背景
• 地理条件: 地理条件:多山,海岸线曲折; 希波战争后,确立以外贸为主 的奴隶制商品经济结构。 气候条件:亚热带气候,户外 气候条件: 活动(体育)盛行。 地质条件:盛产大理石与陶土, 地质条件: 适宜建筑发展。
•
米利都城
1、三面临海,四周筑城墙。 2、两条垂直大街从城市中心通过,城市路网为棋盘式。 3、中心开敞空间呈“L”形,有多个市场。 4、城市分为南北两个部分,北面街坊面积较南面街坊小。 5、城市中心: (1)四个功能区,东北及西南为宗教区,北与南为商业区,东 南为主要公共建筑区; (2)城市中心用地选择适合港口运输及商业贸易要求; (3)南北两广场为规整长方形,结合商店用房。
宙斯神
• •
• 社会背景 1、奴隶主的民主政治对社会、经 济、政治、科学、艺术的影响。 2、奴隶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 2、信奉多神教,反对对自然现象 的崇拜,神为幻想的人,庙宇 盛行。 3、神人同形,维护自由民的民主 政治,公民公共活动场所众多。
大力神
雅典卫城
雅典剧场
5.2
• 克里特
爱琴文化的城市
德尔菲的阿波罗圣地 奥林比亚圣地复原图
• 古典时期的雅典与雅典卫城 1、雅典 、
文化背景: 文化背景:奴隶制经济发达,手工业、商业、航 海业繁盛,科学文化和民主思想进步。 城镇布局: 城镇布局:从考虑帝王和神灵向为整个城镇服务 转移。 (1)希波战争后修筑城墙,防御体系完整。 (2)背山面海,城市布局不规则,无轴线关系。 (3)广场无定形,建筑群排列无定制,因地制 宜,有司法、行政、商业、工业、宗教、文 娱交往等社会功能。 (4)城市街道曲折狭窄,结合地形自发形成, 无铺装,卫生条件差。 (5)建筑类型丰富。 (6)居住平等,街坊呈方格型,贫富混居。
亚述-浮雕
亚述-陶瓷
苏美尔—阿卡德 时期雕塑
巴比伦 -汉漠拉比法典石碑
亚述时期的城市生活场景
城市概况
• 乌尔城 2100BC.-2000BC.建城、有 城墙城壕的卵形城市、内城 为宫殿和僧侣府第、分区明 显、以山岳台为核心的公共 中心(税收、署衙、作坊、 商店、仓库等)、四合院宫 殿、小街避日晒
勒柯布西埃画的雅典城速写
• 雅典卫城(人本主义与自然主义的完美结合) 雅典卫城(人本主义与自然主义的完美结合) 1、雅典全盛时期的纪念碑、希波战争后历经40年 建造,叫“卫城”,实为圣地建筑群和平民公 众活动地 2、建于山顶之上,有乱石挡土墙而成的大平台,山 势险要。 3、建筑群布局自由活泼,顺应地势与观景要求。 4、南坡有平民活动中心,露天剧场和竞技场,体现 了设施的平民化。 5、建筑布置、入口与各部分的角度存在一定关系, 符合数学庇撒格拉斯分析。
底比斯城-----底比斯城 中王朝时期首都、分置尼罗河两岸、神庙位于城中、南北中轴线、 中王朝时期首都、分置尼罗河两岸、神庙位于城中、南北中轴线、精 美柱雕、凿岩为陵崖墓崇拜(巉岩) 生者之城与死者之城界限不明显 美柱雕、凿岩为陵崖墓崇拜(巉岩),生者之城与死者之城界限不明显
阿玛纳城-----阿玛纳城 新王朝时期都城、崇拜太阳、 新王朝时期都城、崇拜太阳、没有 城墙的带形城市、 尼罗) 城墙的带形城市、顺(尼罗)河布 灵活的棋盘式道路格局、 置、灵活的棋盘式道路格局、北 下层) 皇帝) 官吏) (下层)中(皇帝)南(官吏)三 区、出现城市中心区
古印度城市
• 2500BC.-1500BC.史前文化---哈拉帕文化的存在 2500BC.-1500BC.史前文化---哈拉帕文化的存在 史前文化--• 1000BC.雅利安文化的冲击、住宅与城镇建设的准则、罗盘定方位、 1000BC.雅利安文化的冲击、住宅与城镇建设的准则、罗盘定方位、 雅利安文化的冲击 按规定划分地块和街道(长街、宽街)、游行用地环城街、 )、游行用地环城街 按规定划分地块和街道(长街、宽街)、游行用地环城街、中央高起 STUPA( su屠婆 屠婆) 的STUPA(窣su屠婆) • 按照天堂的美好愿望修建城市 • 死者之丘---莫亨约达罗城、周密计划兴建的哈拉巴城、孔雀王朝时 死者之丘---莫亨约达罗城、周密计划兴建的哈拉巴城、 ---莫亨约达罗城 期的华氏城
外国城市建设史
第一篇
古代的城市
城市的起源 古埃及的城市 两河流域和波斯的城市 古印度和古代美洲的城市 古希腊的城市 古罗马的城市
最早的原始人聚居地
在法国尼 斯NIZZA 地区考古 发现的迄 今30万年 前的旧石 器时期的 原始人聚 居地,是 迄今为止 所发现的 人类最早 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