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中医考研《方剂学》最完整考点总结七版教材同步完美打印
2014中医考研《中医内科学》最完整七版教材考点精华精简总结同步疯狂背诵版完美打印傲视宝典同步
2014中医考研《中医内科学》最完整七版教材考点精华精简总结同步疯狂背诵版完美打印傲视宝典同步2014中医考研《中医内科学》考点精华总结一、感冒1. 风寒证:辛温解表荆防败毒散或荆防风达表汤若湿较重,肢体酸痛,头重头胀,身热不扬,--羌活胜湿汤2. 风热证:辛凉解表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3. 暑湿证: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小便短赤加六一散、赤苓4. 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若平素表虚自汗,易受风邪者--玉屏风散阳虚--再造散5. 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二、咳嗽A 外感咳嗽1. 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咳散2. 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化痰桑菊饮夏令夹暑+六一散、鲜荷叶3. 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肺止咳桑杏汤若凉燥证(燥证+风寒)--杏苏散B 内伤咳嗽1. 痰湿蕴肺:健脾燥湿、化痰止咳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症情平稳后可服六君子丸或杏苏二陈丸标本兼顾2. 痰热郁肺:清热化痰肃肺清金化痰汤3. 肝火犯肺:清肺平肝、顺气降火泻白散合黛蛤散4. 肺阴亏耗:滋阴润肺、止咳化痰沙参麦冬汤三、哮证A. 发作期 1.寒哮:温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或小青龙汤2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或越婢加半夏汤3寒包火证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4风痰哮证三子养亲汤痰壅喘急,不能平卧,加葶苈子猪牙皂泻肺涤痰必要时用控涎丹5虚哮平喘固本汤附:喘脱回阳救急汤合生脉饮如面青喘急,烦躁不安,汗出肢冷,舌淡紫,脉细,另服黑锡丹B.缓解期1肺脾气虚:补肺固卫六君子汤2肺肾气虚: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四、喘证A.实喘 1 风寒袭肺:宣肺散寒麻黄汤若得汗而喘不平--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若属支饮复外寒而喘咳,痰液清稀多泡沫--小青龙汤2 表寒里热:宣肺泄热麻杏石甘汤3 痰热郁肺:清泄痰热桑白皮汤4 痰浊阻肺:化痰降气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5 肺气郁痹:开郁降气平喘五磨饮子B.虚喘 1 肺气虚耗:补肺益气养阴生脉散合补肺汤中气虚弱,脾肺同病(食少便溏腹中气坠)--补中益气汤2 肾虚:补肾纳气--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肾阴虚--七味都气丸+生脉散3正虚喘脱--参附汤送服黑锡丹配合蛤蚧粉五、肺痈1. 初期:清肺解表银翘散2. 成痈期:清肺化瘀消痈千金苇茎汤合如金解毒散热毒瘀结,咯脓浊痰,腥臭味严重+犀黄丸3. 溃脓期:解毒排脓加味桔梗汤胸部满胀,喘不得卧,大便秘结,脉有力--桔梗白散4. 恢复期:养阴补肺沙参清肺汤合桔梗杏仁煎六、肺痨1 肺阴亏损:滋阴润肺月华丸咳嗽频而痰少质粘者+琼玉膏。
(完整版)方剂学笔记_完美打印版
(完整版)方剂学笔记_完美打印版第一章绪论 I方剂与方剂学的概念■方剂:是中医在辨证审机,确立治法的基础上,按照组方原则, ?一首合格的方剂应是安全有效的。
■方剂学:研究治法与配伍规律及临床运用的一门基础临床学科。
I 方剂的起源与发展一、先秦时期 1、〈〈五十二病方》 2、〈〈黄帝内经》二、汉代〈〈伤寒杂病论》战国记载52病,药物247种大部分成书战国略晚于《五十二病方》东汉末期张仲景(机)载方314首通过选择合适药物,酌定适当剂量,规定适宜剂型及用法等一系列过程,最后完成防治疾病的药方。
意义:我国现存最古老的一部医方著作意义: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著作意义:创造性的融理、法、方、药于一体。
被后世尊为“方书之祖” 分两部分:〈〈伤寒论》主要是六经辨证/〈〈金匮要略》讲杂病三、魏晋南北朝时期 1、〈〈肘后方》晋?葛洪(评价:验便廉)2、〈〈小品方》继〈〈伤寒杂病论》外,还有论瘟疫四、唐朝 1、〈〈备急千金要方》与〈〈千金翼方》孙思邈著共载方7500余首2、〈〈外台秘要》王焘五、宋代 1、《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载方2、《小儿药证直诀》六、金元时期 1、《伤寒明理论》 2、金元四大家① 刘完素:字守真 788首钱乙六味地黄丸出于此书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政府颁发的成药药典。
金?成无己创河间学派(后人尊称刘河间)意义:我国第一部详析方剂理论的专著,开创了方论的先河。
--观点--倡导“火热论”〈〈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六气皆从火化” “五志过极皆能化火” ② 张从正:字子和号戴人,师从刘完素。
《儒门事亲》以汗、吐、下三法攻邪③ 李杲:字明之号东垣老人,后尊称李东垣。
〈〈脾胃论》…… 辨析补益脾胃之法④ 朱震亨:字彦修号丹溪翁,后人尊称朱丹溪。
〈〈丹溪心法》主张滋阴降火之法“病由邪生,邪去正安”“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倡导“相火论”七、明代 1、〈〈普济方》朱棣 2、〈〈医方考》吴昆八、清代 1、〈〈医方集解》汪昂 2、〈〈医学金鉴?删补名医方论》吴谦 3、温病学派① 叶天士(桂)② 吴鞠通(瑭)③ 薛雪(生白)④ 王七雄(孟英)第二章方剂与辨证论治 I 方剂与病证I 方剂与治法一、治法:辨明证候之后,在治疗原则的指导下,载方61739首如:知柏地黄丸我国最大的一部古方书。
(完整版)方剂学总结(各方面都包括).
各论第一章解表剂凡以解表药为主而组成,具有发汗解肌,疏达腠理,透邪外出等作用,主治表证的方剂统称解表剂。
属八法中的“汗”法。
解表剂除主要用于解除表证外,还可用于麻疹、疮疡、水肿、痢疾等初起兼有表证者。
解表剂多用辛散轻扬之品,不宜久煎,以免药性耗散,作用减弱。
外邪入侵①皮毛而入:伤寒(主要)伤阳气②口鼻入:温邪,流行性感冒,伤津耗气,神昏第一节辛温解表适用于由外感风寒引起的发热、恶风寒,头项强痛、肢体酸痛、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等表证。
第二节辛凉解表适用于外感风热引起的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咳嗽,口渴咽痛,舌尖红,苔薄黄,第三节扶正解表适用于体质素虚又感外邪而致的表证。
第二章泻下药凡以泻下药为主组成,具有通导大便,泻下积滞,攻逐水饮等作用,治疗里实证的方剂。
第一节寒下适用于里热积滞实证,症见大便秘结、腹部胀满或疼痛拒按,甚或潮热谵语,苔黄脉实等。
第二节温下适用于里寒积滞实证。
症见大便秘结,腹部胀满,腹痛喜温,手足不温,苔白滑,脉沉紧等。
(寒邪非温不去,积滞非下不除)第三节润下适用于肠燥便秘证。
因热邪伤津,或素体火盛,肠胃干燥所致的肠燥便秘,症见大便第四节逐水第五节攻补兼施第三章和解药凡具有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肠胃,截疟等作用,治疗少阳证、肝脾不和证、肠胃不和证、疟疾的方剂,统称和解剂。
属八法中“和”法。
第一节和解少阳适用于少阳证,症见往来寒热,胸胁满闷,心烦呕吐,不欲饮食,口苦,咽干,目第二节调和肝脾主治肝脾不和证,症见胸闷胁痛,不思饮食,大便泄泻等。
第三节调和肠胃主治肠胃不和之寒热错杂,升降失常,虚实相兼,表现为心下痞满,脘腹胀满,第四章清热剂凡以清热药为主组成,具有清热、泄火、凉血、解毒、以及滋阴透热等作用,主治里热证的方剂,统称清热剂清热剂一般是在表证已解,热已入里,且里热最盛,尚未结实的情况下使用。
第一节清气分热第二节清营凉血第三节清热解毒具有清热泄火解毒作用,适用于三焦火毒热盛;上中二焦邪郁生热,胸膈热盛;或风第四节气血两清第五节清脏腑热具有清解脏腑经络邪热作用,适用于邪热偏盛于某一脏腑所产生的火热证候。
方剂学重点复习全资料(完美版)
名解1、君药: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2、臣药: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作用的药物;针对重要的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3、佐药:佐药有佐助药、佐制药、反佐药之分4、佐助药: 配合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兼证的药物;5、佐制药: 用以消除或减弱君臣药的毒性,或能制约君、臣药峻烈之性的药物;6、反佐药: 病重邪甚,可能拒药时,配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以防止药病格拒。
7、使药:使药有引经药、调和药之分,8、引经药: 能引领方中诸药至特定病所的药物;9、调和药: 具有调和方中诸药作用或具有矫味作用的药物。
10、十剂:“十剂”说始于唐代藏器《本草拾遗·条例》,原是针对药物按功用分类的一种方法。
宋·佶《圣济经》于每种之后加一“剂”字,金·成无己《伤寒明理论》中说:“制方之体,宣、通、补、泄、轻、重、滑、涩、燥、湿十剂是也。
”用为方剂分类法。
11、八阵:“八阵”出于明·景岳《景岳全书》,即补、和、攻、散、寒、热、固、因,用为方剂分类法。
是对原有功用(治法)分类方法的发展。
12、八法:“八法”是清代医家程钟龄根据历代医家对治法的归类总结而来的。
包括汗法、和法、下法、吐法、温法、清法、消法、补法。
13、辛甘化阳:按中药的性味配伍的用药法或治法,指辛味药与甘味药配伍同用,有助于人体阳气的化生或化生阳气以助散寒。
如桂枝汤中辛味的桂枝与甘味的炙甘草配伍同用,可以化生卫阳。
14、酸甘化阴:按中药的性味配伍的用药法或治法,指酸味药与甘味药同用,有益于滋化人体阴液的生长。
如桂枝汤中酸味的芍药与甘味的炙甘草配伍合用,可以化生营阴。
15、逆流挽舟:是一种治疗外邪陷里痢疾的治法。
外邪陷里而成的痢疾,可以用解表剂疏散外邪,使表气疏通,里滞亦除,其痢自止;这种治法称为“逆流挽舟”法。
方如败毒散,原方治疗气虚外感证,清代医家喻嘉言用本方治疗外邪陷里而成的痢疾。
《中医方剂学》重要知识点
《中医方剂学》重要知识点中医方剂学是中医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它研究中医方剂的配方和应用。
方剂是中医临床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通过药物的组合、剂量和配方方法,以调节人体阴阳平衡、气血运行情况、脏腑功能等为目的,达到治疗疾病、促进健康的效果。
中医方剂学的重要知识点包括方剂的分类、方剂的起名原则、方剂的制备方法、方剂的功效与应用等。
首先,方剂可以按照其组成药物的性能、喜克相济关系、疾病所在部位等因素进行分类。
常见的分类方法有按照药性分为寒热温凉平,按照组方目的分为疏表解表、清热利湿、理气和中、养阴补虚等。
了解方剂的分类有助于我们对方剂的特点和应用进行理解和记忆。
其次,方剂的起名也有一定的原则。
方剂的名称通常由主药和辅料的名称组成,如桂枝汤、四逆散等。
方剂的命名既要表达方剂的作用特点,又要具备简洁易记的特点,方便医生在临床中使用。
方剂的制备方法也是中医方剂学中的重要内容。
方剂的制备方法包括煎煮法、蒸馏法、浸泡法等。
不同的制备方法能够提取药物中的有效成分,使其更好地发挥药效。
方剂的功效与应用是中医方剂学中最关键的知识点之一。
通过对方剂中各种药物的组合和配方方法的研究,可以了解方剂的作用机制和应用范围。
方剂的应用需要根据临床实际情况和病人的具体病情进行个体化的调整和应用。
中医方剂学的研究对于中医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方剂的合理应用不仅可以有效治疗疾病,还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
因此,掌握中医方剂学的重要知识点,对于中医医生和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总结一下,《中医方剂学》是中医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它研究中医方剂的配方和应用。
方剂的分类、起名原则、制备方法以及功效与应用都是中医方剂学中的重要知识点。
掌握这些知识点有助于提高中医医生的临床能力,有效治疗疾病,促进健康。
希望以上内容能满足您的需求。
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告诉我。
方剂学笔记完美打印版
方剂学笔记完美打印版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第一章解表剂概说一、概念:凡以解表药为主组成,具有发汗、解肌、透疹等作用,用以治疗表证的方剂,统称解表剂。
二、立法依据:解表剂是根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因其轻而扬之”的原则立法,属八法中的“汗法”。
三、功用:解表剂总的功效是:发汗、解肌透疹、消痈。
四、适应范围:主要用治表证,凡风寒所伤或温病初起,以及麻疹、疮疡、水肿、痢疾等病初期,见有恶寒、发热、头痛、身痛、苔薄白、脉浮等表证者,均可用解表剂治疗。
1、小儿麻疹:麻疹以透为顺,本法具有辛散发表作用,可使疹毒由肌表向外透达。
2、痈疮肿毒:初期病位在表,且多见恶寒、发热等表证,使用本法可促进痈肿消散。
3、水肿:初起而见有发热、脉浮等表证者,多为风湿之邪束于肌表,肺失宣降,通调水道功能失调,水液留于肌肤而为水肿。
本法发汗解表,宣通肺气,使在表之邪随汗而解。
表证病性有寒热之别,患者体质有强弱之异,故分为:辛温解表、辛凉解表、扶正解表三类。
六、注意事项:1、解表剂多为辛散轻扬之品,不宜久煎,否则药性耗散,解表作用减弱。
2、解表剂宜温服,服后可饮适量热水,并宜加衣盖被以助取汗,但以遍身微似有汗为佳,若汗出不彻,则病邪不解;汗出太过,又可耗伤津液,甚至造成亡阳危候。
3、要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南方地带或夏季气候炎热,人体腠理疏松,易出汗,故使用解表剂,用量不宜过重,亦不宜用较峻烈的发汗剂;北方或冬季较寒冷,使用本类方剂,用量宜重,并选用发汗力较强的方剂,以免汗出不彻。
4、若表邪未解,而又见里证者,一般原则应先解表后治里;表里并重者,则应表里双解。
若外邪已入里化热或麻疹已透,疮疡已溃,虚证水肿,吐泻失水等,不宜使用本类方剂。
5、本类方剂,一般宜饭后服用,服后禁食生冷、油腻之品,以免影响药物的吸收。
方剂学笔记完美打印版
第一章解表剂概说一、概念:凡以解表药为主组成,具有发汗、解肌、透疹等作用,用以治疗表证的方剂,统称解表剂。
二、立法依据:解表剂是根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因其轻而扬之”的原则立法,属八法中的“汗法”。
三、功用:解表剂总的功效是:发汗、解肌透疹、消痈。
四、适应范围:主要用治表证,凡风寒所伤或温病初起,以及麻疹、疮疡、水肿、痢疾等病初期,见有恶寒、发热、头痛、身痛、苔薄白、脉浮等表证者,均可用解表剂治疗。
1、小儿麻疹:麻疹以透为顺,本法具有辛散发表作用,可使疹毒由肌表向外透达。
2、痈疮肿毒:初期病位在表,且多见恶寒、发热等表证,使用本法可促进痈肿消散。
3、水肿:初起而见有发热、脉浮等表证者,多为风湿之邪束于肌表,肺失宣降,通调水道功能失调,水液留于肌肤而为水肿。
本法发汗解表,宣通肺气,使在表之邪随汗而解。
表证病性有寒热之别,患者体质有强弱之异,故分为:辛温解表、辛凉解表、扶正解表三类。
六、注意事项:1、解表剂多为辛散轻扬之品,不宜久煎,否则药性耗散,解表作用减弱。
2、解表剂宜温服,服后可饮适量热水,并宜加衣盖被以助取汗,但以遍身微似有汗为佳,若汗出不彻,则病邪不解;汗出太过,又可耗伤津液,甚至造成亡阳危候。
3、要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南方地带或夏季气候炎热,人体腠理疏松,易出汗,故使用解表剂,用量不宜过重,亦不宜用较峻烈的发汗剂;北方或冬季较寒冷,使用本类方剂,用量宜重,并选用发汗力较强的方剂,以免汗出不彻。
4、若表邪未解,而又见里证者,一般原则应先解表后治里;表里并重者,则应表里双解。
若外邪已入里化热或麻疹已透,疮疡已溃,虚证水肿,吐泻失水等,不宜使用本类方剂。
5、本类方剂,一般宜饭后服用,服后禁食生冷、油腻之品,以免影响药物的吸收。
第一节辛温解表麻黄汤《伤寒论》方歌麻黄汤中臣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汗解表宣肺气,伤寒表实无汗宜。
组成麻黄桂枝杏仁甘草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中医考研《方剂学》最完整考点总结七版教材同步完美打印
《方剂学》第一章、解表剂方名功效主治辨证要点方歌麻黄汤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外感风寒表实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麻杏发啥】麻黄汤中臣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汗解表宣肺气,伤寒表实无汗宜。
桂枝汤解肌发表调和营卫外感风寒表虚证恶风发热,汗出头痛,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鬼将接踵】桂枝芍药等量伍,姜枣甘草微火煮,解肌发表调营卫,中风表虚自汗出。
九味羌活汤发汗祛湿兼清里热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项强,肢体酸楚疼痛,口苦微渴,舌苔白或微黄,脉浮【就喜欢发疯】九味羌活配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甘草同发汗祛湿兼清热,分经论治变通良。
加味香苏散发汗解表理气解郁外感风寒,兼有气滞证发热恶寒或恶风,头痛项强,鼻塞流涕,无汗,身体疼痛,胸脘痞闷,,苔薄白,脉浮陈兄生娇子,老象慢惊风。
小青龙汤解表散寒温肺化饮外寒里饮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喘咳,痰多而稀,胸痞,或干呕,或痰饮喘咳,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小甘外伤】小青龙汤桂芍麻,干姜辛草夏味加,外助风寒内停饮,散寒蠲饮效堪夸。
止嗽散宣利肺气疏风止咳风邪犯肺证咳嗽咽痒,咯痰不爽,或微有恶风发热,舌苔薄白,脉浮缓【直白宣讲】止嗽散用百部菀,白前桔甘荆陈研,宣肺疏风止咳痰,姜汤调服不必煎。
银翘散辛凉透表清热解毒温病初起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有汗不畅,咳嗽咽痛,头痛口渴,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银竹竿轻】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疏风清热煮无过。
桑菊饮疏风清热宣肺止咳风温初起,表热轻证咳嗽,身热不甚,口微渴,脉浮数【上路疏风】桑菊饮用桔杏翘,芦根甘草薄翘饶,疏风清热宣肺咳,风温咳嗽服之消。
麻杏甘石汤辛凉宣泄清肺平喘肺热壅盛证身热不解,咳逆气急,甚则鼻煽,口渴,有汗或无汗,喘咳,舌苔薄白或黄,脉浮而数【种新鞋油】仲景麻杏甘石汤,辛凉疏表清肺喘,邪热壅肺咳喘急,有汗无汗均可尝。
(完整版)方剂学总结归纳
药剂学总结归纳第一单元概述细目一方剂与治法要点一方剂与治法的关系:在辨证的基础上确定治法;在治法的指导下选用适宜的药物组成方剂。
治法是组方的依据,方剂是治法的体现。
方剂的功用、主治必须与治法相一致。
“方从法出,法随证立,以法统方,方即是法”要点二常用治法:清·程钟龄《医学心悟》“八法”:汗、吐、下、和、温、清、消、补1.汗法:【解表剂】通过发汗解表、开泄腠理、宣发肺气等作用,使外感六淫之邪由肌表随汗而解的一种治疗方法。
适用于外感风寒或风热表证,麻疹初起疹出不透,水肿腰以上肿甚,以及疮疡、痢疾、咳嗽、疟疾而有寒热表证者.2。
吐法:通过催吐的方法,使体内有形之邪随吐而出的一种治疗方法.适用于痰涎、宿食或毒物停留在咽喉、胸膈、胃脘,急需去除的病证。
3。
下法:【泻下剂】—骏下通过荡涤肠胃、通泻二便,以祛除体内有形实邪的一种治疗方法。
适用于实邪阻结、大便不通、或泄泻不爽,以及淤血、结痰、积水肿胀等证。
4.和法:【和解剂】通过和解与调和的方法,使半表半里之邪或脏腑、阴阳、表里失和之证得以解除。
5.温法:【温里剂】通过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等作用,使在里之寒邪得以消散的一种治疗方法。
适用于中焦虚寒,寒饮内停、阳气衰微,以及寒凝经脉等里寒证。
6.清法:【清热剂】通过清热、泻火、凉血等作用,使在里之热邪得以解除。
适用于热在气分、热在营血、热在脏腑,以及虚热证等里热证。
7。
消法:-缓消通过消食导滞、行气活血、化痰利水以及驱虫等方法,使气、血、痰、食、水、虫等所结成的有形之邪渐消缓散。
适用于饮食停滞、气滞血瘀、癥瘕积聚、水湿内停、痰饮不化、疳积虫积以及疮疡痈肿等病证。
8。
补法:【补益剂】通过补益人体气血阴阳的不足,恢复人体正气,治疗各类虚弱证候的一种治疗方法.适用于各种虚证,如气虚、血虚、阴虚、阳虚,以及五脏虚损等.*细目二方剂的组成与变化要点一方剂配伍的目的:配伍的总体目的不外增效、减毒两个方面.一是增强原有药物的作用,调和偏性.如四逆汤。
2014考研方剂学笔记(完美版).
第六章解表剂P39含义:凡以解表药为主组成,具有发汗解肌,疏达腠理,透邪外出等作用,主治表证的方剂。
适应症:1、表证2、麻疹、疮疡、水肿、痢疾等初起兼有之表证分类:辛温解表、辛凉解表、扶正解表注意事项:1、方药多不宜久煎(多辛散轻扬之品组方,久煎药性耗散,作用减弱);2、汗出程度以遍身微汗为佳(汗出不彻病邪不解/太过则耗气伤津);3、表邪未尽又见里证,一般先解表后治里,表里并重当表里双解;4、外邪已入里、麻疹已透、疮疡已溃、或虚证水肿,均不宜使用。
1、麻黄汤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君主治:风寒表实证桂枝→发汗解肌,温经通脉臣恶寒发热,无汗而喘,脉浮紧杏仁→降利肺气,止咳平喘佐助头身疼痛,舌苔薄白甘草→缓和药性,调和诸药佐使病机:风寒束表(寒邪为主),营卫郁滞,肺失宣降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治法:发汗解表,宣肺平喘2、桂枝汤桂枝→发汗解肌,温经散寒(散,发汗) 相反相成君主治:风寒表虚证及营卫不和证白芍→养血敛营, (收,敛汗) 调和营卫恶风,发热,汗出,脉浮紧生姜→助桂枝解表散寒,和胃止呕头痛,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相对1而言)大枣→滋脾生津病机:风寒袭表(风邪为主),营卫不和甘草→益气和胃,调和诸药治法:解肌发表,调和营卫药后调理:①啜热稀粥②温覆3、小青龙汤麻黄、桂枝→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君主治:风寒客表,水饮内停证(外寒内饮证)干姜、细辛→温肺化饮,兼助麻桂解表驱邪臣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多而稀,舌苔白薄,脉浮半夏→燥湿化痰,和胃降逆痰饮咳喘,不得平卧/ 身体疼重,胸痞,干呕,头面四肢浮肿…白芍→养血益阴病机:素有寒饮,复感风寒致肺失宣降(咳喘←水寒射肺,肺失宣降)五味子→收敛肺气(止咳) 治法:发汗解表,温肺化饮甘草→调和诸药功效:发汗解表,温肺蠲饮(或温肺化饮).4、银翘散银花、连翘→清热解毒,疏散风热君主治:温病初起牛子、薄荷→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发热,微恶风寒,口渴,咽痛,脉浮数荆芥穗、淡豆鼓→辛散表邪,制约方中诸药过甚寒性无汗或有汗不畅,头痛,咳嗽,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桔梗→宣肺止咳病机:风寒袭表,热郁肺卫生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治法:辛凉透表,清热解毒鲜芦根、竹叶→清热生津(止渴) 运用:本方为治疗风热表证之常用方剂5、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麻黄→宣肺平喘,开表散邪“去性取用”·君主治:肺热壅盛证石膏→清(肺胃)热,生津止渴·身热不解,咳逆气急,舌苔薄黄,脉数杏仁→降利肺气,止咳平喘臣有汗或无汗,鼻翼扇动,苔薄白,脉浮或滑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病机:肺热壅盛(表邪未尽,入里化热致宣降失常)运用:本方为清肺热之要方功效:辛凉宣泄,清肺平喘6、(人参)败毒散《小儿药证直诀》羌活/独活→祛风散寒,除湿止痛君主治:气虚,外感风寒湿邪之证川芎→祛风行气,活血止痛·臣憎寒壮热,无汗,肢体酸痛,脉浮重取而无力柴胡→辛散外邪“先安未受邪之地”·头项强痛,鼻塞声重,胸膈痞满,咳有痰,苔白腻枳壳/桔梗→宣降肺气,化痰止咳病机:正气不足,又感风寒湿邪(兼有痰阻气滞)前胡/茯苓→祛湿化痰治法:散风除湿,益气扶正人参→益气健脾功效:益气解表,散风除湿甘草→益气补中,调和诸药第七章泻下剂P67含义:以泻下药为主组成,具有通导大便,泻下积滞,攻逐水饮等作用,治疗里实证的方剂。
七版教材方剂学复习笔记版
第一章、解表剂方名功效主治辨证要点方歌方歌麻黄汤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外感风寒表实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麻黄汤中臣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汗解表宣肺气,伤寒表实无汗宜。
桂枝汤解肌发表调和营卫外感风寒表虚证恶风发热,汗出头痛,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桂枝芍药等量伍,姜枣甘草微火煮,解肌发表调营卫,中风表虚自汗出。
九味羌活汤发汗祛湿兼清里热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项强,肢体酸楚疼痛,口苦微渴,舌苔白或微黄,脉浮九味羌活防风苍,辛芷芎草芩地黄,发汗祛湿兼清热,分经论治变通良。
加味香苏散发汗解表理气解郁外感风寒,兼有气滞证发热恶寒或恶风,头痛项强,鼻塞流涕,无汗,身体疼痛,胸脘痞闷,苔薄白,脉浮加味香苏陈草煎,荆防艽芎生姜蔓;发汗解表理气郁,表寒重证止痹痛。
小青龙汤解表散寒温肺化饮外寒里饮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喘咳,痰多而稀,胸痞,或干呕,或痰饮喘咳,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解表蠲饮小青龙,麻桂姜辛夏草从,芍药五味敛气阴,表寒内饮最有功。
止嗽散宣利肺气疏风止咳风邪犯肺证咳嗽咽痒,咯痰不爽,或微有恶风发热,舌苔薄白,脉浮缓止嗽散用百部菀,白前枯草荆陈研,宣肺疏风止咳痰,姜汤调服不必煎。
银翘散辛凉透表清热解毒温病初起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有汗不畅,咳嗽咽痛,头痛口渴,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桑菊饮疏风清热宣肺止咳风温初起,表热轻证咳嗽,身热不甚,口微渴,脉浮数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麻杏甘石汤辛凉宣泄清肺平喘肺热壅盛证身热不解,咳逆气急,甚则鼻煽,口渴,有汗或无汗,喘咳,舌苔薄白或黄,仲景麻杏甘石汤,辛凉宣肺清热良,邪热壅肺咳喘急,有汗无汗均可尝。
脉浮而数柴葛解肌汤解肌清热外感风寒,郁而化热证恶寒渐轻,发热增盛,无汗头痛,目痛鼻干,心烦不眠,咽干耳聋,眼眶痛,舌苔薄黄,脉浮微洪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芩芍枯草姜枣芷,羌膏解表清热良。
七版教材方剂学复习笔记整理版
第一章、解表剂方名功效主治辨证要点方歌麻黄汤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外感风寒表实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麻黄汤中臣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汗解表宣肺气,伤寒表实无汗宜。
桂枝汤解肌发表调和营卫外感风寒表虚证恶风发热,汗出头痛,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桂枝芍药等量伍,姜枣甘草微火煮,解肌发表调营卫,中风表虚自汗出。
九味羌活汤发汗祛湿兼清里热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项强,肢体酸楚疼痛,口苦微渴,舌苔白或微黄,脉浮九味羌活防风苍,辛芷芎草芩地黄,发汗祛湿兼清热,分经论治变通良。
加味香苏散发汗解表理气解郁外感风寒,兼有气滞证发热恶寒或恶风,头痛项强,鼻塞流涕,无汗,身体疼痛,胸脘痞闷,苔薄白,脉浮加味香苏陈草煎,荆防艽芎生姜蔓;发汗解表理气郁,表寒重证止痹痛。
小青龙汤解表散寒温肺化饮外寒里饮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喘咳,痰多而稀,胸痞,或干呕,或痰饮喘咳,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解表蠲饮小青龙,麻桂姜辛夏草从,芍药五味敛气阴,表寒内饮最有功。
止嗽散宣利肺气疏风止咳风邪犯肺证咳嗽咽痒,咯痰不爽,或微有恶风发热,舌苔薄白,脉浮缓止嗽散用百部菀,白前枯草荆陈研,宣肺疏风止咳痰,姜汤调服不必煎。
银翘散辛凉透表清热解毒温病初起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有汗不畅,咳嗽咽痛,头痛口渴,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桑菊饮疏风清热宣肺止咳风温初起,表热轻证咳嗽,身热不甚,口微渴,脉浮数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麻杏甘石汤辛凉宣泄清肺平喘肺热壅盛证身热不解,咳逆气急,甚则鼻煽,口渴,有汗或无汗,喘咳,舌苔薄白或黄,脉浮而数仲景麻杏甘石汤,辛凉宣肺清热良,邪热壅肺咳喘急,有汗无汗均可尝。
柴葛解肌汤解肌清热外感风寒,郁而化热证恶寒渐轻,发热增盛,无汗头痛,目痛鼻干,心烦不眠,咽干耳聋,眼眶痛,舌苔薄黄,脉浮微洪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芩芍枯草姜枣芷,羌膏解表清热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査、泻下剂
方 名
功效
主治
辨证要点
方歌
大 承 气 汤
峻下热结
阳明腑实证 热结旁流证 里热实证之 热厥痉病或 发狂等
痞,满,燥,实,
苔黄,脉实
大承气汤大黄硝, 枳实厚朴先煮好, 峻下热结急存阴, 阳明腑实重证疗。 去硝名为小承气, 轻下热结用之效。 调胃承气硝黄草, 缓下热结此方饶。
大黄牡丹汤
泻热破瘀, 散结消肿
解表蠲饮小青龙, 麻桂姜辛夏草从, 芍药五味敛气阴, 表寒内饮最有功。
止 嗽 散
宣利肺气 疏风止咳
风邪犯肺证
咳嗽咽痒,咯痰不爽,或微 有恶风发热,舌台溥白,脉 浮缓
止嗽散用百部菀, 白前枯草荆陈研, 宣肺疏风止咳痰, 姜汤调服不必煎。
银 翘 散
辛凉透表 清热解毒
温病初起
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有 汗不畅,咳嗽咽痛,头痛口 渴,舌尖红,台溥白或溥黄, 脉浮数
阳气虚弱, 外感风寒证
恶寒发热,热轻寒重,无汗 肢冷,倦怠嗜卧,面色苍白, 语音低微,舌淡苔白,脉沉 无力或浮大无力(用辛温发 表药后汗不出)
再造散用参附芪, 桂甘羌防芎芍齐; 再加细辛姜枣煮, 阳虚寒闭最相宜。
加 减 葳 蕤 汤
滋阴解表
素体阴虚, 外感风热证
头痛身热,微恶风寒,无汗 或有汗不多,咳嗽,心烦, 口渴,咽干(口燥),舌红, 苔薄白,脉数
仲景麻杏甘石汤, 辛凉宣肺清热良, 邪热壅肺咳喘急, 有汗无汗均可尝。
柴 葛 解 肌 汤
解肌清热
外感风寒, 郁而化热证
恶寒渐轻,发热增盛,无汗 头痛,目痛鼻干,心烦不眠, 咽干耳聋,眼眶痛,舌苔薄 黄,脉浮微洪
陶氏柴葛解肌汤 邪在三阳热势张 苓芍桔草姜枣芷 羌膏解表清热良
升 麻 葛 根 汤
解肌透疹
麻疹初起
疹出不出(或出而不畅),身 热头痛,咳嗽,目赤流泪, 口渴,舌红,苔薄而干,脉 浮数
阎氏升麻葛根汤, 芍药甘草合成方; 麻疹初期出不透, 解肌透疹此方良。
败 毒 散
散寒祛湿 益气解表
气虚,外感 风寒湿表证
憎寒壮热,头项强痛,肢体 酸痛,鼻塞声重,咳嗽有痰, 胸膈痞满,舌淡苔白,无汗, 脉浮而按之无力
外感风寒, 兼有气滞证
发热恶寒或恶风,头痛项强, 鼻塞流涕,无汗,身体疼痛, 胸脘痞闷,,苔薄白,脉浮
加味香苏陈草风, 荆艽姜蔓与川芎; 恶风身热头项痛, 胸腕满闷服之松。
小
青
龙
汤
解表散寒 温肺化饮
外寒里饮证
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 喘咳,痰多而稀,胸痞,或 干呕,或痰饮喘咳,不得平 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 浮肿,舌苔白滑,脉浮
大黄附子汤
温里散寒 通便止痛
寒积实证
腹痛便秘,手足不温, 苔白腻,脉弦紧。
金匮大黄附子汤, 细辛散寒止痛良; 温下治法代表方, 寒积里实服之康。
温 脾 汤
攻下冷积 温补脾阳
阳虚寒积证
腹痛便秘,脐下绞结,手足 不温,畏寒喜热,苔白,脉 沉有力
温脾附子大黄硝, 当归干姜人参草; 攻下寒积温脾阳, 阳虚寒积腹痛疗。
第一章、解表剂
方 名
功效
主治
辨证要点
方歌
麻 黄 汤
发汗解表 宣肺平喘
外感风寒
表实证
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 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
麻黄汤中臣桂枝, 杏仁甘草四般施; 发汗解表宣肺气, 伤寒表实无汗宜。
桂 枝 汤
解肌发表 调和营卫
外感风寒 表虚证
恶风发热,汗出头痛,鼻鸣 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 浮弱
人参败毒草苓芎, 羌独柴前枳桔共, 薄荷少许姜三片, 气虚感寒有奇功。
参苏饮
益气解表 理气化痰
气虚外感风 寒,内有痰湿 证
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鼻 塞,咳嗽痰白,胸脘满闷, 倦怠无力,气短懒言,苔白 脉弱
参办饮内用陈皮, 枳壳前胡半夏齐, 干葛木香甘桔茯, 气虚外感最相宜
再 造 散
助阳益气 解表散寒
桂枝芍药等量伍, 姜枣甘草微火煮, 解肌发表调营卫, 中风表虚自汗出。
九味羌活汤
发汗祛湿 兼清里热
外感风寒湿 邪,内有蕴热
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项强, 肢体酸楚疼痛,口苦微渴, 舌苔白或微黄,脉浮
九味羌活防风苍, 辛芷芎草苓地黄, 发汗祛湿兼清热, 分经论治变通良。
加 味 香 苏 散
发汗解表 理气解郁
银翘散主上焦疴, 竹叶荆蒡豉薄荷, 甘桔芦根凉解法, 清疏风热煮无过。
桑 菊 饮
疏风清热 宣肺止咳
风温初起,表 热轻证
咳嗽,身热不甚,口微渴, 脉浮数
桑菊饮中桔杏翘, 芦根甘草薄荷饶; 清疏肺卫轻宣剂, 风温咳嗽服之消。
麻杏
甘石
汤
辛凉宣泄 清肺平喘
肺热壅盛证
身热不解,咳逆气急,甚则 鼻煽,口渴,有汗或无汗, 喘咳,舌台溥白或黄,脉浮 而数
湿热郁滞之 肠痈初起
右下腹疼痛拒按,甚或局部 肿起,或右侧腿屈而不伸, 伸则痛剧,或时时发热、恶 汗、自汗出,舌苔黄腻,脉 滑数。
金匮大黄牡丹汤, 桃仁芒硝冬瓜仁。 泻热破瘀散结肿, 肠痈初起腹痛康
大 陷 胸 汤
泄热逐水
水热互结之 结胸证
心下硬满,疼痛拒按,便秘, 舌燥苔黄,脉沉有力
大陷胸汤用硝黄, 甘遂为末共成方; 专治水热结胸证, 泄热逐水效非常。
麻 子 仁 丸
润肠泻热 行气通便
肠胃燥热之 便秘证
大便干结,小便频数,苔微 黄,脉细涩。
麻子仁丸脾约治, 杏芍大黄枳朴蜜; 润肠泻热又行气, 胃热肠燥便秘施。
济 川
.、八
煎
温肾益精
肾阳虚弱, 精津不足
大便秘结,小便清长,腰膝 酸软,头目眩晕,舌淡苔白, 脉沉迟
济川苁蓉归牛膝, 枳壳升麻泽泻使; 温肾益精润通便, 肾虚精亏便秘宜。
加减威蕤用白微, 豆豉葱白桔梗随;
草枣薄荷共八味, 滋阴发汗功可慰。
麻 黄 附 子 细 辛 汤
助阳解表
素体阳虚,外 感风寒证;暴 哑
发热(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恶寒甚剧,虽厚 衣重被,其寒不解,神疲欲 寐,脉沉微;突发声音嘶哑, 甚至失音不语,或咽喉疼痛, 恶寒发热,神疲欲寐, 舌淡 苔白,脉沉无力
麻黄细辛附子汤, 助阳解表代表方, 阳虚外感风寒证, 寒重热轻脉沉良。
十 枣 汤
攻逐水饮
悬饮,实水
咳唾胸胁引痛, 或水肿腹胀,二便不利, 脉沉弦。
十枣非君非汤剂, 芫花甘遂合大戟; 攻逐水饮力峻猛, 悬饮水肿实证宜。
增 液 承 气 汤
滋阴增液 泻热通便
热结阴亏证
大便秘结,口干唇燥,苔黄, 脉细数
增液承气玄地冬, 更加硝黄力量雄; 温病阴亏实热结, 养阴泻热肠道通。
舟 车 丸
行气逐水
水热内壅, 气机阻滞证
水肿水胀,口渴,气粗,腹 坚,大小便秘,脉沉数有力
舟车牵牛及大黄, 遂戟元化槟木香; 青皮橘皮轻粉入。 泻水消胀力量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