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必修三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课件

高中历史必修三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课件

科技投入的增加
政府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支持基 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等多方 面的研究。
人工智能发展
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大数据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得到广泛应 用,在医疗、金融、交通等领域取得显著成果。
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
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支持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推动人工智能技 术在各个行业的落地应用。
科技创新体系包括创新主体、创新资源、 创新环境和创新政策等多个方面。
科技创新体系的运行机制包括需求驱动、 问题导向、协同创新和开放共享等多个方 面。
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
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的意 义
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有助于引 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提高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 ,促进国际合作和共同发展。
高中历史必修三建 国以来的重大科技 成就课件
目录
• 建国初期的科技成就 • 改革开放以来的科技成就 • 新时代的科技成就 • 科技成就的影响与意义
01
建国初期的科技成就
科技体制建立
1949年,成立中国 科学院,负责组织领 导全国的科研工作。
1958年,成立国家 科学技术委员会,加 强对科技工作的领导 。
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科技创新体系概述
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性
科技创新体系是指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 主体,高校和科研机构为支撑,市场为导 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是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 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是提升国家核心竞 争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科技创新体系的主要构成
科技创新体系的运行机制
增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科技交流与合作有助于增进国际友谊,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
引领未来发展方向

第19课-建国以来重大科技成就

第19课-建国以来重大科技成就

会儿,没想到却看到了让他更加吃惊的情景。
【思考4】
材料1:联合国粮农组织发表《2004年全球粮 食安全状况报告》中指出,全球有8.52亿人处在经 常性的饥饿中,饥饿和营养不良每年使500多万儿 童死亡。
材料2:当代中国农邓民小说平吃在饭全靠国“实两行平的”以:家一庭联产 靠邓小平;二靠袁承隆包平责”任。制西为方主世要界形称式,的杂责交任稻制是调动 “东方魔稻”。国了际农上民甚生至产把的杂积交极稻性当,作解中放国了继农四村生 大发明之后的第五产大力发,明推,动誉了为农“业第的二发次展绿;色袁革隆平的 命”。杂交水稻饥不饿仅问杂民和解题交的粮决水收食了稻入中提,国高解人了 决的水 了吃稻 农产 民量 的, 吃增 饭加 问了 题农
2008年9月 25日21时10分, 神舟七号飞船 在酒泉卫星发 射中心点火升 空。
一名苏丹小女孩,
瘦骨伶仃,身后立一只
不一怀好名意苏的丹秃小鹫女,孩它,虎瘦骨伶 仃,视眈身眈后着立,一正只要不伺怀机好扑意的秃
鹫,上来它。虎卡视文眈·卡眈特,开正始要以伺机扑
上来为小。女卡孩文已·卡经特死开了始,可以为小
【思考3】我们应该从这些新老科学家身 上学习什么精神?
“两弹一星”精神: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大力协同、勇于攀登。
载人 航天 工程 巡礼
2003年10月15日, “神舟”五号成功发 射, 16日顺利返回。
2005年10月12日, 中国“神舟六号”升空, 17日顺利返回。
材料一
赫鲁晓夫和美国总统 肯尼迪的较量(漫画)
美军入侵朝鲜的同时,还 悍然出动第七舰队入侵我 国台湾海峡
20世纪60年代,中苏边界 谈判破裂后,苏联不断进行 武装挑衅,制造流血事件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课件(共49张PPT)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课件(共49张PPT)

人。”
钱学森
③卫星技术
1970年,我国第 一颗人造地球 卫星“东方红 一号”成功发 射。
意义: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宣告中国进入航天时代。
第一篇章
我们的成就
术三 中 1、1992年:政府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决策 的个 国 国掌 成 2、1999年起:“神舟”号飞船4次无人飞行成功 家 握 3、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发射成功 为 载世 4、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发射成功 人界 航上 天
成就一:强大的国防科技——“两弹一星”
第一篇章
我们的成就
成就二:开创“太空新时代”的载人航天技术
1、1992年:政府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决策 2、1999年起:“神舟”号飞船4次无人飞行成功 3、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发射成功 4、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发射成功 5、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发射成功 6、2011年11月15日:“神舟八号”发射成功 7、2012年6月16日:“神舟九号”发射成功
④为了打破美苏对我国的核垄断和核威胁, 增强国防力量。 目的
3、两弹一星”成果:
①核科学
中国 “两弹元 两弹元勋-邓稼先(1924-1986年)
安徽怀宁人,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 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 邓稼先是中国爱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为了祖国的 强盛,为了国防科研事业的发展,毅然舍弃国外优厚的待 遇,回国甘当无名英雄,默默奋斗了数十年。他在中国核 武器的研制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却鲜为人知,最后 因受核辐射严重伤害、全身大出血而病逝,年仅61岁。 直到他去世后,人们才知道了他的事迹。他的遗言是: 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 1967年氢弹爆炸成功; “死而无憾”。 功,打破美、苏的核垄断;

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新中国成立后,钱学森萌发起 一个强烈的愿望:早日回归祖国, 用自己的专长为国家建设服务。
美国海军部次长说:“一个钱 学森抵得上5个海军陆战师,我 宁可把这个家伙枪毙了,也不能 放他回红色中国去!”
为此他受到美国政府迫害,失
去自由,历经五年于1955年才回
“导弹之父”钱学 到祖国,表现了高度的民族自尊
纸刊登着两则新闻:“一批解密文件表明,1953年美国曾想利用
核武器攻击中国的援朝部队”“1954年,美、英等国考虑用核武
器进攻中国。”刚刚建立的新中国就面临着日益增长的核威胁。
材料2 1969年3月,中、苏两国军队在珍宝岛发生了三次武
装冲突。勃列日涅夫竟打算“一劳永逸地消除中国威胁” ,准
备用中程导弹对中国的军事政治目标实施“外科手术式核打击”。
太空青椒
太空佛手茄子 太空西红柿
饥饿的女孩
联合国粮农组织 发表《2004年全球 粮食安全状况报告》 中指出,全球有 8.52亿人处在经常 性的饥饿中,饥饿 和营养不良每年使 500多万儿童死亡。
摄影者是1994年普利策奖得主、南非摄影家凯文·卡 特
干枯的土地,奄奄一息的孩子,紧盯“猎物”的兀鹰。
二、袁隆平与杂交水稻技术
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一、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1.“两弹一星”
“两弹”:核弹、导弹
“一星”:人造地球卫 星
材料1 1945年8月6日,美国在日本广岛投下了一
颗原子弹。1949年8月29日,苏联爆炸成功第一颗原子弹。1952
年10月3日,英国进行了第一次核爆炸。1984年和1985年初,报
——2004年“感动中国” 评委会对袁隆平的评语
三、赶超时代的信息技术 ——“银河”系列巨型计算

建国以来重大科技成就

建国以来重大科技成就

*建国以来重大科技成就,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时间成就意义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加强了中国国防能力;为和平利用核能打下基础,和平利用核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964年自行设计制造中近程导弹实验成功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中国进入航天时代2003年10月15日载着杨利伟的“神舟”五号飞船成功返回地面。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1973年袁隆平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2001年,袁隆平获得中国国家最高奖项——“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杂交水稻之父;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阶段背景成就或表现“双百”方针的内容提出(1956年)新中国成立后,社会制度的变化,人民的生活方式、社会交往方式发生了变化;三大改造完成,大规模经济建设开始,为让知识分子发挥更大作用。

老舍《茶馆》、郭沫若《蔡文姬》、杨沫《青春之歌》等毛泽东提出双百方针,即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曲折(文革时期)左倾干扰,政治运动的扩大化,特别是文革的到来把学术问题当成政治问题,甚至上升为阶级斗争问题进行了批判:如王蒙小说《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艾青寓言诗《蝉的歌》,电影《早春二月》。

文艺的春天(新时期)文革结束,新时期到来,党总结教训经验,清算了极“左”倾路线;“双百”方针的贯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

以反映“文化大革命”主题的“反思文学”和“伤痕文学”;以改革实践为主题的文学作品;反映丰富的社会生活的戏剧、电影;进入21世纪,文学艺术的内容更加丰富,形式多样化,中国文化正走向世界。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ppt课件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ppt课件

提示:(1)高科技成果能反映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和综合
国力,影响它的国际地位。(2)为了反对核威胁,打破核垄断,维
护国家安全。
2.“两弹一星”研制成功的重大历史意义是什么?
提示:(1)打破了美苏两国对我国的核垄断与核威胁,提高了中
国的国际地位,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2)展示了我国 的实力,增强了国防力量,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 , 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3)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科技骨干,为我 国高新技术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袁隆平培育成功杂交水稻的意义是什么?
(4)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现代化建设中起什么作用?
一、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1.背景: 两弹一星 (1)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果断作出发展“_________”的 战略决策。
核武器 和_________ 空间技术 的垄断。 (2)为了打破美、苏等国对_______
3.“两弹一星”精神是什么? 提示:“两弹一星”精神是对我国尖端科技成就发展的肯定 , 是对科学工作者无私奉献、勇于攀登科学高峰精神的肯定。其
重大成果的取得体现了科学家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精神 ,自
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勇于攀登科学高峰的精神。
4.载人航天工程的实施有何影响? 提示:(1)标志着中国航天技术步入先进国家行列 ,提高了中国 的国际地位,激发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2)成为带动 高新技术及相关领域发展的强大动力,从而带来巨大的经济效
2.成就:
领域 时间 1964年 20世纪 90年代 成 爆炸成功 就 意 防能力 义
原子弹 第一颗_______
加强了中国的国

技术
先后建成秦山、 和平利用核能为 大亚湾 核电站 国民提供电力 _______

最新中国现代发展主要成就(总)资料

最新中国现代发展主要成就(总)资料

中国现代发展主要成就一.科技发展成就(一)、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1、导弹:1960年,中国仿制的第一枚近程导弹发射成功;1964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1966年,中国第一枚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1971年,我国研制的第一枚洲际导弹首次飞行成功。

2、1960年,中国第一枚火箭发射成功;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70年,我国用“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1975年,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

3、计算机:1983年,“银河—Ⅰ”巨型计算机诞生;1992年“银河—Ⅱ”型计算机研制成功;1997年运算130亿次∕秒的“银河—Ⅲ”计算机研制成功4、南极考察:1984年11月20日我国南极科考队乘远洋考察船——“向阳红10号”首次向南极进发;1985年2月20日我国第一座南极科学考察站——长城站,在南设得兰群岛的乔治王岛上建成;1989年2月26日又建立了第二座南极科学考察站——中山站;2009年4月10日我国第25次南极科考队乘“雪龙号”凯旋而归。

5、20世纪60年代,袁隆平开始水稻高产育种研究:1973年,袁隆平培育第一个杂交水稻品种“南优二号”;1974年袁隆平研究籼型水稻成功;2001年,获得中国国家最高奖项——“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6、其他:1959年大庆油田第一口油井喷射出石油;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成功;1966年我国数学家陈景润取得哥德巴赫猜想证明世界领先成果;1988年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建造成功并首次实现正负电子对撞;1994年“NCFC工程”通过美国Sprint公司连入Internet的64K国际专线开通;2001年人类基因组“中国卷”的绘制工作宣告完成;2006年全线长1142 公里的格尔木至拉萨段铁路通车,青藏铁路全线建成并通车;(二)、中国载人航天计划1.第一步:无人、载人飞船(神一至神四:无人上天;神五至神六:载人上天)2.第二步:空间交汇对接(神七航天员空间出舱,天宫一号和神八、神九、神十空间对接探索)3.第三步:空间试验站(长期性航天空间站,辅助其他航天工程开展工作)1999年9月-2003年初“神州号”无人飞船四次升空并安全着陆;2003年10月“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把杨利伟送入太空并返回;2005年10月“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把费俊龙、聂海胜送入太空并返回;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把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送入太空并返回。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七单元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课件(共21张PPT)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七单元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课件(共21张PPT)
能力
用核技术为国民提 秦山、大亚湾核电站建成
供电力
仿制近程导弹成功 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 弹试验成功
我国国防力量进一 步加强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 五个发射卫星的国
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家,开始进入航天
时代
“神舟五号”飞船载着宇 航员杨利伟成功升空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 三个掌握载人航天 技术的国家
2、建国以来取得重大科技成就的原因
材料一:中华民族曾经缔 造出遥遥领先于世界的四 大发明,然而16世纪之后, 中国科技发展却逐渐落后 于世界,尤其是1840年以 后,尽管近代中国的仁人 志士百般努力将现代科学 引入中国,近代中国科技 仍然远远落后于西方先进 水平。新中国成立后,我 国的科技事业得到较全面 的发展。
4、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3、科技的发展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材料一: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材料二: 如果60年代
的袁隆平院士突破经典遗传理论的 禁区,提出水稻杂交新理论。他培 育的杂交水稻自推广种植以来,已
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 氢弹,没有发射卫星, 中国就不叫有重要影响 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
6、20世纪80年代,我国为促进科技发展而采取的措施 不包括
A.制定“863计划” B.制定是“星火计划” C.制定“火炬计划” D.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我国国防力量进一 步加强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 五个发射卫星的国
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家,开始进入航天
时代
“神舟五号”飞船载着宇 航员杨利伟成功升空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 三个掌握载人航天 技术的国家
1965年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在中国首次实现
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 的全合成,开辟了人 工合成蛋白质时代

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D
7、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国防事业不断发展, 中国如果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 国就不能叫做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 样的国际地位。对其中提到的“两弹一星”的表 述正确的是( ) A.“两弹”都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爆炸成功的 B.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使我国跨入核国家行列 C.我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是1970年成功发射的 D.原子弹的研制是我国现代国防建设的开始
天河二号每秒5.49亿 亿次
五、领先世界的生物技术
为提高国民生 活水平和健康 作出了贡献
1965年我国首次人工 合成结晶牛胰岛素成 功
人类基因图谱
重组人p53 腺病毒注射液
合作探究五:近代以来长期落后世界的中 国科技,为什么在建国后能够取得如此重 大成就? ①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②党和政府的重视和正确决策 ③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的努力 ④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
入了放射物。但仍坚持回核试验基地, 坚持要自己去装雷管,并向周围的人下 命令:“你们还年轻,你们不能去!” ◆得知患癌症,倒在病床上他平静地 说:“我知道这一天会来的,但没想到 它来得这样快。
“两弹元勋”邓稼先
◆临终前他留下的话仍是如何在尖端 (1911年-2007年) 武器方面努力,并叮咛:“不要让人家 把我们落得太远……”
合作探究三:“两弹一星”研制成功的历 史意义
学思之窗: ①打破了美苏两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 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 断,开辟了中国的航天时代。 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
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 ②加强了国防力量,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营造 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了安定环境。为和平利用核能打下了基础。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首次实现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 “银河一号” “神五”载人成功升空和返回 基因工程技术
改革开放 时期
1983 2003
20世纪末
我国自主研发的银河系列巨型计算机
银河—I
1983年12月诞生 每秒运算一亿次以上
银河—Ⅱ
1992年诞生 运算速度为每秒十亿次
银河—Ⅲ
1997年通过国家鉴定, 运算速度为每秒百亿次
三、计算机技术与生物技术的发展
1、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1)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 (2)1983年,中国研制出第一台计算机“银河Ⅰ号” (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
2004年荣获世界粮食奖
1973年成功培育出杂交 水稻品种——南优2号
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袁隆平选育出的杂交水稻的重要意义: 1、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 2、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三、计算机技术与生物技术的发展
1、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1)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 (2)1983年,中国研制出第一台计算机“银河Ⅰ号” (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
②60年代中苏关系也急剧恶化 材料2: 1969年3月,中、苏两国军队在珍宝岛发生了三次武 ③美苏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 装冲突。勃列日涅夫竟打算“一劳永逸地消除中国威胁”,准备 用中程导弹对中国的军事政治目标实施“外科手术式核打击”。 2、目的: 为了冲破美苏两大国对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垄断 材料3:“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的
“神舟5号”飞船返回舱
杨利伟返回地面后自主出舱
神舟号飞船顺利升空
“神舟六号” 飞行员费俊龙(左)和聂海胜
神舟六号”航 天员传回的画面, 画面中展示的是 从太空看到的中 国大地。

27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27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2004年“感动中国” 颁奖词: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
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 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 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 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
一介农夫,播撒智能,收获富
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 的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 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
分享个人学习心得
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提“工匠 精神”,国务院常务会新闻通稿中首次使用“品质革命” 这一提法。
1、成就
①1983年,银河——Ⅰ②1997年,银河——Ⅲ
2、意义
使中国在这个领域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中国政府实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 实现了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银河计算机在国防
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矗立 着一个红黄两色相间的大 机柜。这就是1983年我 国自行设计和研制的第一 台每秒运算速度达亿次的 巨型计算机“银河—I”。 它的诞生,使我国成为继 美国、日本之后第三个能 独立设计和研制巨型计算 机的国家
材料一:邓小平说“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
原子弹、氢弹,提没高有国发射际卫地星,位中国就不叫有
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 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 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材《料中二华:人原民子共反弹和对爆国核炸政成府威功声胁的明当》,天,打,明新确破华指社出播:发中 国发展核核武器垄,断是为,了维防护御,和为平了保卫中国人
材料二:1959年夏天,形势已经很清楚,苏联讲不向中国
提供制造原子弹的全面技术。周恩来说,我们自己造,从
零开始,用八年时间造出来。但是由于大跃进和政治运动,
中国的原子弹计划严重受阻。
思考:处于何种国际、国内形势下,中国开 始研制原子弹?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发展原因及其历史启示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科技事业蓬勃发展,在原子能技术、空间技术、高能物理、生物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等诸多领域,已达到和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主要科技成果主要有:1961年制造出1.2万吨水压机,1964年我国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我国第一颗导弹爆炸成功,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1974年袁隆平研究培育出高产杂交水稻,1983年我国首次研制成每秒运算1亿次的计算机银河I型巨型计算机,1984年我国首次发射定点卫星同步实验通信卫星成功,1985年向太平洋预定海域发射远程火箭成功,1988年我国第一座高能加速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首次对撞成功,1999年我国第一艘“神舟”号宇宙飞船安全返回,2003年我国“神舟”5号载人宇宙飞船发射成功并顺利返回。

从“两弹一星”成功到载人航天事业所经历的成功历程,反映了一个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载录了一个在历史大跨越中自信与豪迈,印证了一个伟大正在实现伟大腾飞的光辉历程。

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科技事业发展创造了前提;二是党和政府对科技发展的重视和正确决策,为科技事业发展提供了保证;三是优秀科学家和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科技事业中的开拓创新和无私奉献。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现代化科技事业得到较全面的发展。

它带给我们深刻的历史启示:民族独立是科技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科技发展是民族独立和国际地位提高的有力保障;科技的发展与社会政治环境、国家政策关系密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课件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课件

3
自主可控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卫星导航系统,使我国在这一领域具备了自 主可控的能力。
我国第一台国产计算机诞生
技术独立
科学创新
产业崛起
1964年,我国成功研发第一台 国产计算机——103型计算机, 实现了计算机技术的自主可控。
国产计算机的诞生推动了我国 计算机科学和技术的快速发展, 为国家技术进步做出了重要贡 献。
2 环境保护
三峡工程重点解决了长 江流域的洪水问题,改 善了流域生态环境。
3 经济贡献
三峡工程的发电能力为 我国提供了大量廉价、 清洁的电力,促进了国 家经济的发展。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
1
全球组网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多颗卫星组成,实现了全球范围内的定位服务。
2
精准导航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提供高精度、高可靠性的导航服务,广泛应用于交通、航海、 农业等领域。
中国第一艘国产船舶下水
乘风破浪
1972年,我国第一艘国产 船舶“长江号”在上海下水, 标志着中国船舶制造业的 飞速发展。
技术创新
国产船舶下水突破了国外 技术垄断,证明了中国造 船工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经济发展
中国船舶工业的崛起为国 家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提 供了坚实的支撑。
中国高速铁路的建设和发展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课件
在建国以来的科技领域中,中国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就。从第一颗原子 弹到超高速磁悬浮列车,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中国科技的辉煌之路。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成功爆炸
历史性突破
1964年,我国成功研制并成功 爆炸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为 世界五强之一。
科学实力跃升
这一成就标志着中国在核技术 领域迈入世界先进行列,为后 续科技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技发展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就,为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福祉作出了巨大贡献。

下面将列举一些主要的科技成就。

一、航天技术领域的成就自1956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以来,我国航天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

1980年,我国首次成功发射了自主研制的卫星实践一号,标志着我国进入了航天技术的新阶段。

1999年,我国成功地进行了载人航天试验,成为继美国和俄罗斯之后第三个能够独立进行载人航天的国家。

2019年,我国成功完成了嫦娥四号探测器的任务,实现了首次月背软着陆和巡视探测,为人类探索月球的探险之路打开了新的篇章。

二、信息技术领域的成就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

1994年,我国与互联网正式连接,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信息时代。

随后,我国的互联网用户规模不断扩大,互联网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

2019年,我国成功发射了首颗5G通信卫星,标志着我国进入了5G时代,为我国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三、核能技术领域的成就我国在核能技术领域也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就开始进行核电站的建设。

2002年,我国成功研制出第一台自主设计的核电站——秦山核电站,并将其投入商业运营。

此后,我国核电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已建成多个核电站,核能发电已成为我国能源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人工智能技术领域的成就近年来,我国在人工智能技术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我国的人工智能技术在图像识别、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2017年,我国的人工智能技术在国际大赛中击败了许多国家的技术团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此外,我国还加大了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投入,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人工智能人才,为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生物技术领域的成就我国在生物技术领域也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2003年,我国成功解析了人类基因组,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完成该项目的国家。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第19课学案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学习目标】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重点难点】重点:建国后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难点:科技的发展在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基础梳理】一、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1.目的:为了打破、等国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反对核威胁。

2.成就:(1)“两弹一星”:①1964年,中国第一颗爆炸成功,加强了中国的国防力量。

②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仿制成功。

③1964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实验成功。

④1970年,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2)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①决策:1992年,中国政府作出实施的战略决策。

②成就:2003年10月15日,载着杨利伟的“”飞船成功升空。

③影响:中国成为世界上第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二、袁隆平与杂交水稻1.杂交水稻培育的背景:(1)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关乎国计民生。

(2)为了提高粮食产量,许多科学家付出艰辛的努力。

是他们中杰出代表。

2.杂交水稻的培育过程:(1)1964年袁隆平发现水稻。

(2)1973他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

(3)2001年,袁隆平获得“”3.杂交水稻培育的影响:(1)袁隆平是世界上成功利用的第一人,多次获得,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2)大大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解决了中国人的的吃饭问题。

(3)也被认为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问题,联合国粮农组织把在全球范围内推广技术作为一项战略计划,聘请袁隆平为,为一些国家培训技术专家。

三、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1.计算机的研制和发展(1)背景: ①1946年,美国研制出世界第一台大型电子计算机;②,中国开始计算机研制工作。

(2)成就:①1983年,研制出“”;②越来越先进的计算机在十几年间先后问世。

(3)地位:中国高性能研制技术已经居于世界前列。

(4)意义:加速了国家发展。

2.生物技术(1)成就:①1965年,人工合成在中国首次,这是世界上第一个的全合成,开辟了人工的时代。

19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19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三、农业科技——杂交水稻
中国农民说,吃 饭靠“两平” 一是邓小平; 二是袁隆平。
三、农业科技——杂交水稻
1、南优2号的选育 (1)1964年,袁隆平偶然发现了一株天然杂交 水稻,优势非常明显。 (2)1973年,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 2号。
2、杂交水稻的意义
提高水稻产量,有助于解决世界性饥饿问
温家宝总理在200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 指出:30年来,伴随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我国 科学技术取得了历史性发展。下列各项,不能为温 总理的讲话提供佐证的是( ) A.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B.秦山和大亚湾核电站建成 C.成功发射神舟号载人宇宙飞船 D.成功研制“银河”巨型计算机 解析:A。A项是在1973年,B项是在20世纪80年代 以来的成就,C项是在2003年,D项是在1983年。A 项为正确答案。
第五单元
现代中国科学技术与文化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两弹一星” 载人航天技术
现代农业 生物技术
计算机技术
一、“两弹一星”
1、概念:
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2、重大成就 (1)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2)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仿制近程导弹成功。 1964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3)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 号”的发射成功。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开始进入航天时代
• 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中国首 次实现,这也是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的全 合成,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 • 到20世纪末,中国在依靠基因工程技术改 良动植物品种、治疗人类重大疾病的药物 研究等方面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为提高 国民生活水平和健康作出了贡献。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9课-建国以来重大科技成就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9课-建国以来重大科技成就

(4)打破大国武力威胁、核垄断,增强国防力量。
材料3:“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的欺
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毛泽东
【探究】结合材料,谈一谈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领导人为什么 要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作出发展“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9课-建国以来重大科 技成就
(1)背景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9课-建国以来重大科 技成就
“863”计划
1986年3月,《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 计划)纲要》从世界高技术发展趋势和中国的 需要与实际可能出发,坚持“有限目标,突出 重点”的方针,选择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 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和 新材料7个领域15个主题作为我国高技术研究 与开发的重点、组织一部分精干的科技力量, 希望通过15年的努力,力争达到目标。
课程标准:
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9课-建国以来重大科
技成就
课堂探究: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发 展科技的战略决策。
1956年,制订了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 确定以发展原子能、火箭和电子计算机等高 科技为重点。
1963年,制订了第二个科学技术发展规划— —部署了导弹、原子弹、氢弹的研究试验, 人造卫星的研制。(“两弹一星”战略)
(1924—1986)
他是谁? _邓__稼__先___
邓稼先(1924—1986),中国物理学家;1950年获美国普渡 大学博士学位,当年返回祖国。他是中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开 拓者与奠基人之一,也是中国核试验在技术上的主要组织领导者之 一。被誉为中国的“两弹高中元历史勋必修”பைடு நூலகம்第技。1成9课就-建国以来重大科

第19课_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第19课_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课程标准:
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一、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1、“两弹一星”
原子弹 导 弹 人造地球卫星
材料1 1945年8月6日,美国在日本广岛投下了一颗原子弹。 1949年8月29日,苏联爆炸成功第一颗原子弹。1984年和1985年 初,报纸刊登着两条新闻:“一批解密文件表明,1953年美国曾 想利用核武器攻击中国的援朝部队”“1954年,美、英等国考虑 用核武器进攻中国。” 材料2 1958年夏天起,中苏两国在涉及国家利益的一系列问题上 发生了冲突。苏方出于自身的需要,提出双方共同合作在中国建 设一座长波电台和建立一支联合潜艇舰队。但中国认为,实际上 侵犯中国的主权,并有控制中国的企图。1960年7月16日,苏联 驻华临时代办苏达利柯夫向中方递交照会。照会单方面宣布召回 所有在华专家….. 材料3 赫鲁晓夫上台以后,提出同美国平起平坐、实现美苏合作、 共同主宰世界的基本战略。随着苏联经济、军事实力进一步增强, 从50年代后期起,美苏争霸的格局逐渐形成。 材料4:“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的欺 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毛泽东
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都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 术,结果是促进了我国近代科技的发展,但仍处于落后 地位,也没有改变中国“弱国无外交”的社会地位。 原因:
洋 务 派: 学西方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制度,因而不能改变 中国落后的面目。
资产阶级: 学西方先进科技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历程,但由于 资产阶级的局限性,他们没能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中国 仍然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地位。 启 示: 要改变中国的落后面貌,除了向西方引进先进技术 外,最根本的是要获得民族的独立,民族独立是国家

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钱学森
小组讨论三:
科技的发展对我国现代化建
设起了怎样的作用?
小组讨论三:
科技的发展对我国现代化建设起 了怎样的作用?
1、加强中国的国防力量,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为现 代化建设提供和平的国际环境。 2、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增强了综合国力。 3、振奋了民族精神,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4、推动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
• 材料三 改革开放后,国防科技工业实施“保军转民”战 略,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发展核电,中国核事业的发展 揭开了新的篇章。经过20多年的努力,中国的核电建设取 得了可喜的成就。
• (1)材料一中的“两弹一星”是什么?建国初期我 国发展“两弹一星”计划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 • (2)有人认为,建国初期,新中国百废待兴,国内
3.科教兴国。 4.维护世界和平,避免核战争的灾难。 5.科学是一把双刃剑,要正确对待合理把握,
为人类造福。
为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和健 康作出了贡献 居世界前列,加速了国家 信息化发展
材料一:刚刚建立起的新中国就面临着战争的威胁。报 纸刊登着两条新闻:“1953年美国曾想利用核武器攻击中国 的援朝部队。”“1954年,美英等国考虑用核武器进攻中国.”
材料二:1969年,中苏两国军队在珍宝岛发生三次武装 冲突。之后苏联苏联领导层反应强烈,勃列日涅夫竟打算 “一劳永逸”的消除中国威胁,准备用中程导弹对中国的军 事政治目标实施“外科手术打击”。
材料三:“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 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毛泽东
请结合材料分析讨论, 新中国成立后,在一穷二白、百废待兴的
情况下为什么要发Βιβλιοθήκη “两弹一星”?新中国成立后,在一穷二白、百废待兴 的情况下为什么要发展“两弹一星”?

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在2004 年8日发表的《2004年全球粮食安全状况报告》 中指出,全球有8.52亿人处在经常性的饥饿中, 饥饿和营养不良每年使500多万儿童死亡,饥 饿直接和间接给各国国民生产力和国家经济 造成上百亿美元的巨额经济损失。
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是邓 小平;二靠袁隆平。中国农民为什么要 这么说?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意义:
①加强了中国的国防力量,打破 了美苏的核垄断,有利于维护世 界和平; ②带动了相关科技的发展; ③为和平利用核能创造了条件。
秦 山 核 电 站 内 部 大 亚 湾 核 电 站
中国在任何 情况任何时 侯不会首先 使用原子弹
钱学森一家
1960年中 国仿制近程导 弹成功。 1964年独 立研制的中近 程导弹发射成 功,揭开导弹、 火箭发展史新 一页。
1973年-南优二号
杂交水稻的主要贡献:
杂交水稻增产明显,南优2号单产一般比常 规稻增产20%以上; 杂交稻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 杂交稻在世界范围推广,被许多国家引种, 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饥饿的女孩》
《垂死的女人》
看了这两幅图片你有何感想?
粮食问题对中国及其世界的影响
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于北京时间2003 年10月15日9时整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发射升 空。飞船按照预定轨道环绕地球14圈,在太空飞行21小时18分。10月16 日6时23分飞船在内蒙古主着陆场成功着陆,返回舱完好无损,杨利伟自 主出舱。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
1967年氢弹爆炸成功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思考:中国为什么要发展核武 器?当时面临着怎样的国际环 境? 为什么中国要集中力量首先在 一些尖端领域取得突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课标要求: 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两弹一星” 载人航天技术
现代农业 计算机技术 生物技术
第一篇章
我们的成就
成就一:强大的国防科技——“两弹一星”
两 弹 自 一 主 星 指 学 的 习 是 什 么 ?
时间
成果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仿制近程导弹成功 60年代初 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 1964年 程导弹试验成功 1970年
意义
“银河-Ⅰ型” 加速了国家信息化 “银河-Ⅱ型” 人工合成结 晶牛胰岛素
生物 技术
为提高国民生活 基因工程技术 水平和健康作出 了贡献
第一篇章
我们的成就
成就一:强大的国防科技——“两弹一星” 成就二:开创“太空新时代”的载人航天技术
成就三:卓越的现代农业
成就四: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
第二篇章
精神) 材料一 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 有发射卫星,…… 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 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邓小平 材料二 [美]经济学家 唐· 帕尔伯格:袁(隆平)正 引导我们走向一个丰衣足食的世界。 材料三 航天技术的发展带动了计算机行业,新材料, 生物技术,钢铁业,通讯技术,空间技术,能源技术等领 域的发展。每投入1元就可以获得7-12元的回报。航天, 将为国民经济发展带来多大动力。 材料四 美国《纽约时报》发表评论:“中国的航天 计划激发了中国人民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1、根系发达。且根系功能旺盛,吸肥、吸水能力强。 今天中国水稻种植面积中,约有一 2、光能利用率高。能较好地利用光能,制造更多的养 半是采用袁隆平培育的杂交产品,每年 分;物质积累多,为穗大粒多创造了条件。 生产的稻谷可以多养活 6000多万人。 3、穗大粒多。一般平均每穗有150粒左右,每亩比常规 2004年,袁隆平领导的超级杂交稻项目 稻品种增产 50~60公斤。 4、适应性广。有较强的耐旱、耐淹、耐碱、耐酸能力。 不断取得重大突破,在育种方面提前一 无论在山区、高寒山区、丘陵区、平原湖区或者肥田、 年实现了大面积亩产超过800公斤的目 瘦田、深泥脚田、浅泥脚田、冷浸田种植,均表现增产。 标,这意味着每年又可以多养活 7500 万 特别是在山垄田、冷浸田改种杂交稻后,往往表现成倍 人。 增产。
中国是人口超级大国,国外曾有人 质疑:“到21世纪30年代,中国人口将 达16亿,那时怎么养活这么多人?”
第一篇章 我们的成就
成就一:强大的国防科技——“两弹一星” 成就二:开创“太空新时代”的载人航天技术
成就三:现代农业 —— 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1、 1973年:杂交水稻——“南优二号”
杂交水稻优势
材料1 材料2
穷二白的情况下作出发展“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
美苏争霸,
美国敌视中国
导致世界局势紧张
赫鲁晓夫和美国总统 肯尼迪的较量(漫画)
美军入侵朝鲜的同时,还 悍然出动第七舰队入侵我 国台湾海峡。
第一篇章 我们的成就 【探究1】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为什么要在一 穷二白的情况下作出发展“两弹一星”的战略决 策?
术三 中 1、1992年:政府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决策 的个 国 国掌 成 2、1999年起:“神舟”号飞船4次无人飞行成功 家 握 3、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发射成功 为 载世 4、2005年10月9日:“神舟六号”发射成功 人界 航上 天
成就二:开创“太空新时代”的载人航天技术 技第
第一篇章
我们的成就
成就一:强大的国防科技——“两弹一星”
成就二:开创“太空新时代”的载人航天技术
1、1992年:政府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决策 2、1999年起:“神舟”号飞船4次无人飞行成功 3、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发射成功 4、2005年10月9日:“神舟六号”发射成功 5、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发射成功 6、2011年11月1日:“神舟八号”发射成功 7、2012年6月16日:“神舟九号”发射成功
中国发展核武器,是为 了防御。中国在任何时 候、任何情况下,都不 “两弹一星”的影响: 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加强了国防力量,创造了安定的环境;
打破了美苏的核垄断,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促进了生产力的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
第一篇章
我们的成就
成就一:强大的国防科技——“两弹一星” 阅读P93最后一段回答:我国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历程
3、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发射成功 4、2005年10月9日:“神舟六号”发射成功 5、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发射成功 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神舟七号飞船在酒 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
成就一:强大的国防科技——“两弹一星” “航天英雄”
第一篇章
我们的成就
神八与 成就二:开创“太空新时代”的载人航天技术 “天宫 阅读P93最后一段回答:我国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历程? 一号” 1、1992年:政府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决策 交会对 接 2、1999年起:“神舟”号飞船4次无人飞行成功
2003年10月15日, “神舟”五号成功发射, 16日顺利返回。
第一篇章
我们的成就
成就一:强大的国防科技——“两弹一星” 阅读P93最后一段回答:我国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历程?
成就二:开创“太空新时代”的载人航天技术
1、1992年:政府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决策 2、1999年起:“神舟”号飞船4次无人飞行成功 3、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发射成功 4、2005年10月9日:“神舟六号”发射成功
第一篇章
我们的成就
成就一:强大的国防科技——“两弹一星” 成就二:开创“太空新时代”的载人航天技术 成就三:卓越的现代农业
成就四: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
自主学习P94
领域 时间 计算 1983 机 1993
1965 年 20世 纪末
计算机和生物技术
成就
发展
是世界上第一个蛋 白质的全合成,开 辟了人工合成蛋白 质时代
我们的思考
【探究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建国以来 取得一系列重大科技成就的原因。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后,提出“向科学进军”, 1949
年 11 月,成立了以郭沫若为院长的中国科学院,逐步 建成了由中央各部门、高等院校和地方组成的科学研究 体系。 1956 年,中国制定《 1956—1967 年科学技术 发展远景规划纲要(草案)》,把发展以原子弹、导弹 为代表的尖端科技放在突出位置。
第二篇章
我们的思考
【探究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建国以来 取得一系列重大科技成就的原因。
1 、国家的独立(保障) 2、党和政府重视科技,采取了重要措施
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4、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努力 5、改革开放后,经济实力增强
第二篇章 我们的思考 【合作探究4】新中国科技的发展对我国现代化建 设起了什么作用?(提示:政治,经济,军事,科技,
2005年10月12日, 中国“神舟六号”升空, 17日顺利返回。
第一篇章
我们的成就
成就二:开创“太空新时代”的载人航天技术 翟志刚 阅读P93最后一段回答:我国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历程? 中国"太空 1、1992年:政府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决策 行走"第一 2、1999年起:“神舟”号飞船4次无人飞行成功 人。
他是谁? 钱学森 ________
“我带了几双眼下中国还不能生产的尼龙袜子送给 父亲,还带了一脑袋关于原子弹的知识献给祖国。” 为了祖国的强盛,他在美国留学取得博士学位后的第 9 天即登上了轮船返回祖国。他默默无闻地在核工业 战线上奋斗几十年,被誉为“两弹元勋”。
邓稼先 他是谁? ________
第二篇章
我们的思考
【探究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建国以来 取得一系列重大科技成就的原因。
1、国家的独立(保障) 2、党和政府重视科技,采取了重要措施。
第二篇章
我们的思考
【探究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建国以来 取得一系列重大科技成就的原因。
材料二 20世纪中期以后,以航天技术、原子能技 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为代表的世界性的第三次科 技革命到来,科学技术飞速发展,超过了以往任何 历史时期。为适应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我国广 大科技工作者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取得“两弹一 星”的重大成就。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 发展水平的提高,我国科学技术事业有了进一步发 展,中国在航天技术和运载火箭技术方面都已达到 了世界先进水平。
第一篇章
我们的成就
成就一:强大的国防科技——“两弹一星” 成就二:开创“太空新时代”的载人航天技术
成就三:现代农业 —— 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1、1973年:杂交水稻——“南优二号” 2、影响: ①大大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有助于解决了 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 ②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粮食短缺问题
袁隆平 : 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1年国家科学技 术奖获得者 “杂交水稻之父”
材料3 20世纪60代中 苏边界谈判破裂后,苏 60年代中苏关系急剧恶化 联不断对中国进行武装 挑衅,制造流血事件。
材料4 “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 增强国防力量 不受人家的欺负 ,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毛泽东
第一篇章 我们的成就
成就一:强大的国防科技——“两弹一星”
2、成果: ①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②1964年:第一枚中近程火箭发射成功 ③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 号”发射成功 3、背景:①美苏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 ②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敌视中国;
1964年
“东方红一号” 人造 地球大的国防科技——“两弹一星”
1、概念: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2、成果: ①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