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章毫针操作基本技术讲述
毫针法操作流程及要点说明
毫针法操作流程及要点说明毫针法是一种传统的中医针灸技术,目的是通过针刺,激活人体气血运行,达到调理健康的作用。
下面是毫针法的操作流程及要点说明:
一、流程
1.检查患者病情:询问病史、观察舌苔、脉象等。
2.准备工具:选择合适的毫针和手术器械,消毒工具。
3.选择穴位:根据病史、舌苔、脉象等,确定需要刺激的穴位。
4.穴位处理:用消毒棉球或酒精消毒穴位周围的皮肤,遵循穴位的取穴规律。
5.刺入毫针:将毫针慢慢插入穴位,注意尊重疼痛感觉,不宜快速、强力。
6.反复弹毫:将毫针在穴位中反复弹动,激发皮肤、筋膜、经络反应,以达到治疗效果。
7.拔出毫针:一般来说,毫针的刺激时间不可过长,一般2-3分钟为宜。
8.治疗结束:观察患者反应,帮助患者整理衣物、饮水等。
二、要点说明
1.根据病情选择毫针:选择适合的毫针对于治疗效果有着重要的作用,毫针是从不同材质制作而成,不同的毫针有不同的医疗作用。
2.消毒工具、穴位处理:治疗前需要认真消毒工具,防止交叉感染。
穴位需要规范处理,依照操作标准。
3.注意毫针插入深度:插入毫针不宜过深,以免伤及内脏等重要器官,同时不宜过浅,以免无法激活经络。
4.注意针刺力度:针刺力度要掌握好,刺入速度过快、过强对身体有害。
5.细心观察患者反应:治疗过程中要细心观察患者反应,了解治疗效果。
如出现不适,应立即停止治疗。
总之,在进行毫针法操作时,要认真把握操作流程和要点说明,正确使用毫针对于患者的疾病治疗有着积极的作用。
2第二章毫针操作基本技术1
(二)临床运用
1.揣穴定位; 2.减轻进针疼痛; 3.辨别得气; 4.减轻组织损伤; 5.激发经气,辅助刺手控制针感。
38
(三)注意事项
双手配合,协同进针、行针。 押手用力适度,不要喧宾夺主。
39
三、进针法
(一)操作方法
1.双手进针法 (1)爪切进针法 (2)挟持进针法 (3)舒张进针法 (4)提捏进针法 2.单手进针法:挟持针柄,挟持针身
21
4.旋转揣穴法
旋转有关部位,使穴位充分暴露的方法。适 用于骨骼、肌腱、血管覆盖处。如取养老穴, 令患者屈肘,掌心向下,用另一手指按在尺 骨小头的最高点,然后掌转向胸部,当手指 滑入的骨缝中取穴。
22
5.滚摇揣穴法
左手拇指掐住穴位,右手牵拉并左右摇滚肢 体远端的掐穴方法。适用于关节处的穴位。 如阳池穴,以左手拇指紧掐其穴,右手握住 患者四指,用轻微力量牵拉并左右摇滚,使 关节松弛,穴位暴露于指下。
23
6.升降揣穴法
左手拇指紧掐穴位,右手握住肢体远端并上 下摇动的揣穴法。如解溪穴,用左手固定踝 部,拇指紧掐其穴,右手握住足尖,上下摇 动使踝关节松动,以暴露穴位。
24
7.滚摇升降揣穴法
左右摇滚、上下抬举,以屈伸关节,暴露穴 位的揣穴法。如肩髃穴,左手拇指紧掐其穴, 右手托握肘关节,上下抬举,左右摇滚,使 穴位显露于指下。
7
第二节 毫针操作基本功
一、基本功训练方法 (一)练意、练气 1.蓄积丹田之气以增强周身之力 2.调自身之气以利于控制经气 3.去浮躁二字以练清静之功
8
(二)练针、练指
1.纸垫练针法 2.棉球练针法 3.纸板练针法 4.守神练针法 5.自身练针法 6.相互练针法
针刺技术 毫针刺法 消毒及体位选择
2.选择体位 侧卧位
适用于肢体侧 面、少阳经腧 穴、上下肢的 部分腧穴操作。
2.选择体位 仰靠坐位
适用于前头部、颜面 部及颈部、胸上部和 上肢的部分腧穴操作。
2.选择体位 俯伏坐位
适用于头顶部和后 头部及项部或肩部 或背腰部的腧穴操 作。
2.选择体位 侧伏坐位
适用于头顶部和后头 部及项部或肩部或背 部 34 35
直径(mm) 0.45 0.42 0.38 0.34 0.32 0.30 0.28 0.26 0.24 0.22
(二)毫针刺前的准备
1.思想准备(操作前沟通)和消毒
(1)患者思想准备:病人要神情安定,意守感传。 (2)医者思想准备:医者要聚精会神,意守神气。
1. 针具器械消毒 2. 医者手指消毒 3. 针刺部位消毒 4. 治疗环境消毒
• 高压蒸汽灭菌法 • 药液浸泡消毒法 • 煮沸消毒法
2.选择体位
仰卧位
适用于头面部 和胸腹部及上 下肢的部分腧 穴操作。
原则:①患者:舒适,便于留针;
②医生:便于取穴和操作。
2.选择体位 俯卧位
适用于头项部 和腰背部及上 下肢的部分腧 穴操作。
第二节 针刺操作方法
(一)毫针的结构和规格
1.毫针的结构
毫针分为针尖、针身、 针根、针柄、针尾5个 部分。
2.毫针的规格
(1)毫针的长度规格
旧规格(寸) 0.5 1 1.5 2 2.5 3 4 4.5 5 6 新规格(mm) 15 25 40 50 65 75 100 115 125 150
(2)毫针的粗细规格
毫针基本操作教材
第四节 毫针基本操作技术
九、留针法 (一)操作方法 1、静留针法 2、动留针法
第四节 毫针基本操作技术
九、留针法 (二)临床应用 1、候气 2、守气和行气 3、留针应根据病症情况而施用 4、留针应根据病证性质而施 5、留针应根据患者针感来掌握
第四节 毫针基本操作技术
第二节 毫针操作基本功
二、基本功训练的效果 (一)增强指感,体察经气 (二)增强气力,气力结合,驾驭经气 (三)守神定志,意气力结合
第三节 针刺前的准备
一、患者的体位 (一)选择体位的重要性 1.对于正确取穴、针刺操作、持久留针和防
止针刺意外等都有重要意义。 2.对部分重症和体质虚弱,或精神紧张、畏
第一节 毫针的结构和规格
三、毫针的选择 (一)针具质量的选择
(二)针具规格的选择
四、毫针的检查
一、基本功训练方法 (一)练意、练气
强蓄 周积 身丹 之田 力之
气 以 增
于调 控自 制身 经之 气气
机 以 利
静去 之浮 功躁
二 字 以 练 清
第二节 毫针操作基本功
一、基本功训练方法 (二)练针、练指 1、纸垫练针法 2、棉球练针法 3、纸板练针法 4、守神练针法 5、自身练针法 6、相互练针法
传热、导电性能虽优于不锈钢针,但针体较粗,强度、韧性
远不如不锈钢针,加之价格昂贵,除特殊需要外,一般很少
应用。
第一节 毫针的结构和规格
一、毫针的构成 (二)毫针结构
第一节 毫针的结构和规格
一、毫针的构成 (三)毫针的分类
第一节 毫针的结构和规格
二、毫针的规格 (一)毫针的粗细规格
第二章毫针基本操作技术
36
0.20
直径:mm
(二)毫针的长短规格
旧规 格inch
新规 格mm
0.5
13
1
25
1.5
40
2
50
3
75
4
100
5
150
4
• 三、毫针的选择 (一)针具质量的选择
(二)针具规格的选择
5
• 四、毫针的检查 (一)检查针尖 (二)检查针身 (三)检查针根 (四)检查针柄
6
第二节 毫针操作基本功
25
(二)临床运用 1.深浅刺法 2.深浅补泻 3.取穴处方
(三)注意事项
26
• 六、提插法 (一)操作方法 (二)临床运用 1.催气 2.行气 (三)注意事项
27
• 七、捻转法
(一)操作方法
(二)临床运用 1.进针 2.催气 3.行气 4.针感保留与消减 (三)注意事项
28
• 八、导气法和平补平泻法 (一)操作方法 1.导气法 2.平补平泻法 (二)临床运用 1.催气、守气 2.适应病症
(三)守神定志、意气力结合
9
第三节 针刺前的准备
• 一、患者的体位 (一)选择体位的重要性
(二)临床针刺时常用体位 (三)选择体位的注意事项
10
• 二、腧穴的揣定 (一)操作方法 1.指切揣穴法 2.按压揣穴法 3.分拨揣穴法 4.旋转揣穴法 5.滚摇揣穴法 6.升降揣穴法 7.滚摇升降揣穴法
11
(一)操作方法 1.指按法 (1)单指押手法 (2)双指押手法
2.掌按法
17
(二)临床运用 1.揣穴定位 2.减轻进针疼痛 3.辨别得气 4.减轻组织损伤 (三)注意事项
最新毫针的基本操作
七、补泻手法
③ 迎随补泻法:进针时,针尖随着经脉循行去的方 向刺入,为补法;进针时,针尖逆着经脉循行来 的方向刺入,为泻法。
④ 疾徐补泻法:进针时徐徐刺入,少捻转,疾速出 针者,为补法; 进针时快速刺入,多捻转,徐徐 出针者,为泻法。
⑤ 开阖补泻法:出针时迅速按揉针孔为补法;出针 时摇大针孔而不立即按揉为泻法。
⑥ 平补平泻: 进针得气后均匀地提插、捻转后即可 出针。
八、留针法
• 定义:将针刺入腧穴并施行手法后,使针留置穴 内称为留针。
• 目的:加强针刺的作用和便于继续行针施术。 • 静留:时间长短,不可一概而论,应根据患者具
体病情而定。一般15~30分钟。 • 动留:在留针过程中做间歇性行针,以增强、巩
固疗效。 • 留针过程是机体得气后正邪交争的过程,时间应
根据针感、针刺目的决定。九、出法• 定义:又称起针、退针。在施行针刺手法或留针达到预 定针刺目的和治疗要求后,即可出针。
• 要求: ① 左手持消毒棉球按压穴位,右手拇、食指持针柄,捻针
退出皮肤,动作要轻柔。 ② 出针后,按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尤其是面部和头部
毫针的基本操作
毫针的结构与规格
长短规格
寸
1 1.5 2 2.5 3 4 5
毫米mm 25 40 50 65 75 100 125
粗细规格
号数 26 27 28 29 30 31 32
毫米mm 0.45 0.42 0.38 0.34 0.32 0.30 0.28
(2)双手进针法:
• 指切进针法 • 又称爪切进针法, • 操作:用左手拇指或
七、补泻手法
① 提插补泻法: 先浅后深,重插轻提,提插幅度 小,频率慢,操作时间短者,为补法。(下插用 力为主) 先深后浅,轻插重提,提插幅度大, 频率快,操作时间长者,为泻法。(上提用力为 主)
毫针基本刺法操作规范
毫针基本刺法操作规范
一、定义:毫针是针灸临床使用最多的一种针具,分为针尖、针体、针根、针柄、针尾5部位。
二、操作步骤与要求
1、术前准备:选择一次性毫针,针身应光滑、无锈蚀,针尖应锐利、无倒钩。
根据病情选取适当的施术部位,选择患者舒适、医者便于操作的施术体位,应注意环境清洁卫生,避免污染。
2、消毒:
部位消毒:可用75%乙醇或碘伏在施术部位消毒。
医者消毒:医者双手应用肥皂水清洗干净,再用75%
乙醇擦拭。
3、进针法:
(1)单手进针法:多用于较短的毫针。
(2)双手进针法:舒张进针法、提捏进针法等。
4、行针法:主要包括提插法和捻转法两种。
5、针刺得气
针刺针下是否得气,可以从两方面来判断。
一是患者对针刺得感觉和反应;另一是医者对针刺手指下的感觉。
当针刺入腧穴得气时,患者有酸、麻、胀、重等感觉;医者的刺手可体会到针下沉紧等反应。
6、留针:将针刺入皮肤腧穴后,留置20min~30min左右,医生可根据病情来去确定留针时间,在此期间可行针。
7、出针:留针时间已到,针下轻滑,即可出针;如针
下仍沉紧着,则稍稍向上提针,待针下轻滑时即可出针。
押手持消毒干棉球轻压刺部位,刺手拇、食指持针柄,将针退出皮肤后,立即用棉球按压针孔,以防止出血。
三、注意事项
正确运用进针方法、进针角度和深度,勿将针身全部刺入,以防折针。
四、禁忌证。
(1)患者疲乏、饥饿或精神高度紧张时。
(2)皮肤有感染、瘢痕或肿瘤部位。
(3)有出血倾向、凝血机制障碍患者。
第二章 毫针基本操作技术 - 长春中医药大学
一、患者的体位 二、腧穴的揣定 三、消毒 1. 针具器械消毒 针具器械消毒包 括高压消毒、煮沸消 毒、药物浸泡消毒。
第二章 毫针基本操作技术
第一节毫针的结构和规格 第二节毫针操作基本功 第三节针刺前的准备
一、患者的体位 二、腧穴的揣定 三、消毒 2. 医生手指消毒 先用肥皂水洗手,并冲洗干净,再 用75%酒精棉球拭擦。施术时尽量避免 手指接触针身,需要接触时可用消毒棉 球作间隔物。
第二章 毫针基本操作技术
第一节毫针的结构和规格
一、毫针的构成 二、毫针的规格 三、毫针的选择 四、毫针的检查
每次用针前后,都要严格检查针 具,不合要求的针具立即丢掉, 有的针具可以通过修整后再使用。 (一)检查针尖 检查针尖有无钩毛弯曲现象,有三 种方法。 1. 捏握体会法 2. 棉团提捻法 3. 肉眼观察法
第二章 毫针基本操作技术
第一节毫针的结构和规格 第二节毫针操作基本功 第三节针刺前的准备 第四节毫针的基本操作技术
六、捻转法 捻转法 将针刺入一定深度后,用拇 指与食、中指挟持针柄作一前一后、左 右交替旋转捻动的动作。
第二章 毫针基本操作技术
第一节毫针的结构和规格 第二节毫针操作基本功 第三节针刺前的准备 第四节毫针的基本操作技术
2. 俯卧位 适用于后身部的腧穴。
3. 侧卧位 适用于侧身部的腧穴。
4. 仰靠坐位 适用 于前头、颜面、 颈前、上胸部以 及肩部与上、 下肢前面、侧面的 腧穴。
5. 俯伏坐位 适 用于头顶、后头、 项背、肩部的腧 穴。
6. 侧伏坐 位 适用 于侧头、 面颊、颈 侧、耳
第二章 毫针基本操作技术
第一节毫针的结构和规格 第二节毫针操作基本功 第三节针刺前的准备
一、患者的体位 二、腧穴的揣定 三、消毒 4. 治疗室内消毒 治疗台上的床垫、枕巾、毛毯、垫席、 床单等物品,要经常换洗晾晒。治疗室 内保持空气流通,卫生洁净,并定期用 专用消毒灯照射消毒。
毫针技术操作规范及注意事项
毫针技术操作规范及注意事项毫针技术,是指利用毫针针具,通过一定的手法刺激机体的穴位,以疏通经络、调节脏腑,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疗疾病的目的。
毫针技术的适应证广泛,用于治疗内、外、妇、儿等科的多种常见病、多发病。
一、基本操作方法包括消毒、进针、行针、留针、出针等。
1.消毒针刺前必须做好针具、腧穴部位及医生手指的消毒。
2.进针法进针时,一般用双手配合。
右手持针,靠拇、示、中指夹持针柄,左手按压针刺部位,以固定腧穴皮肤。
临床常用以下几种进针方法:(1)指切进针法用左手拇指或示指的指甲切按腧穴皮肤,右手持针,针尖紧靠左手指甲缘迅速刺入。
(2)舒张进针法用左手拇、示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皮肤撑开绷紧,右手持针刺入。
用于皮肤松弛部位的腧穴。
(3)提捏进针法用左手拇、示二指将欲刺腧穴两旁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上端将针刺入。
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如印堂穴等。
(4)夹持进针法左手拇、示二指持消毒干棉球,裹于针体下端,露出针尖,将针尖固定在所刺腧穴的皮肤表面,右手捻动针柄,两手同时用力,将针刺入腧穴。
用于较长毫针的进针。
3.行针与得气毫针刺入后,施行提插、捻转等行针手法,使之得气,并进行补泻。
得气亦称针感,是指将针刺入腧穴后所产生的经气感应。
当这种经气感应产生时,医生会感到针下有沉紧的感觉;同时病人出现酸、麻、胀、重等感觉。
得气与否以及得气的快慢,直接关系到针刺的治疗效果。
常用的行针手法有以下两种:(1)提插法提插法是将针刺入腧穴一定部位后,使针在穴内进行上、下提插的操作方法。
将针从浅层向下刺入深层为插;由深层向上退至浅层为提。
(2)捻转法捻转法是将针刺入一定深度后,用右手拇指与示、中指夹持针柄,进行前后旋转捻动的操作方法。
4.留针与出针医生可根据病情确定留针时间,一般病证可酌情留针15~30分钟。
出针时,用左手拇、示指按住针孔周围皮肤,右手持针作轻微捻转,慢慢将针提至皮下,然后将针起出,用无菌干棉球按压针孔,以防止出血。
刺法灸法学之毫针操作基本技术
刺法灸法学之毫针操作基本技术
毫针操作基本技术包括:插针法、按压法、拔针法、刺法灸法中心技术、调整穴位等。
其中,插针法是将灸针刺入指定通道深处的过程;按压法是采用按压或拨摆的方法,以增强针刺效果的方法;拔针法是在经过一定的针推拉后,利用手指上下及左右拍打灸针,使针头能够拔出穴位的过程;刺法灸法中心技术是指通过持续性地刺针,使其收到回输入信号,从而使针灸起到疗效的技术;调整穴位技术是指在插针前,进行针灸穴位的放松及调整,以便起到良好的针灸效果的技术。
针法除了插针法、按压法、拔针法以及调整穴位技术外,还有推法法、敷药法等。
推法是在针头推动的情况下,利用快速变化的力量,使外层的肌肉收缩并产生让病人感受到的剧烈刺痛感,从而起到疗效的技术。
而敷药法则是在插针时,在穴位外层或中层直接依照要求敷入中药或其他物质,达到药性的刺激作用,从而起到疗效的技术。
此外,还有一种叫转刺法的针法,它是以斜向方式插针,从外层至内层,然后从内层慢慢拔出,以促使血液循环,使病灶得以缓解的技术。
最后,还有一种叫销伤法的针法,它是在推法的基础上,将针推至最大深度后,长时间地保持插刺,以促使病灶的活血化瘀,以治疗病灶的技术。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毫针操作基本技术,无论是插针法、推法法还是转刺法,都需要护理工作者拥有良好的技能,比如要控制针头正确的深度、正确的推拉力度及根据身体病状对调整穴位进行调整等。
这些都需要护理工作者有十足的经验与能力,才能取得好的成效。
毫针基本刺法操作规范
毫针基本刺法操作规范毫针刺法基本操作规范1、定义毫针刺法是泛指毫针的持针法、进针法、行针法、补泻法、留针法、出针法等完整的针刺方法。
2、术语2.1 毫针针灸临床使用最多的一种针具,分为针尖、针体、针根、针柄、针尾5部分。
2.2 刺手针刺治疗时,执针进行操作的手称为刺手,一般为右手。
2.3 押手针刺治疗时,配合刺手按压穴位局部、协同刺手进针、行针的手称为押手,一般为左手。
2.4 行针毫针金针后,为了使患者产生针刺感应,或进一步调整针感的强弱,以及使针感向某一方向扩散、传导而采取的操作方法。
2.5 得气毫针进针后在腧穴部位所产生的酸、麻、胀、重等感觉,称为得气,又称针感或针刺感应,表示经气已至针下。
3、操作步骤与要求3.1 施术前准备3.1.1 针具要求针灸临床所使用的毫针应符合GB2040的规定。
3.1.2 针具选择根据患者体质、年龄、病情和腧穴部位的不同,选用不同规格的毫针。
短毫针注意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作浅刺之用;长毫针多用于肌肉丰厚部位的腧穴,作深刺、透刺之用;平柄针和管柄针主要在进针器或进针管的辅助下使用。
为防止针刺意外事故的发生,多次使用的毫针与一次性毫针在每次使用前,均应严格检查,如发现有损坏等不合格者,应予以剔除。
3.1.4 毫针操作基本训练针刺操作者在进行针刺治疗前,应经过指力和指感的训练。
3.1.5 体位选择针刺时对患者体位的选择,应以术者能够正确取穴、施术方便、患者在留针和行针时感到舒适为原则,患者常用的体位有卧位和坐位。
3.1.5.1 卧位3.1.5.1.1 仰卧位:适用于胸腹部的腧穴。
3.1.5.1.2 俯卧位:适用于腰背部的腧穴。
3.1.5.1.3 侧卧位:适用于侧身部的腧穴。
3.1.5.2 坐位3.1.5.2.1 仰靠坐位:适用于前额、颜面、上肢、颈前和上胸部的腧穴。
3.1.5.2.2 俯伏坐位:适用于头顶、枕项、肩背部的腧穴。
3.1.5.2.3 侧伏坐位:适用于头颞、面颊、颈侧、耳部的腧穴。
简述毫针刺法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毫针刺法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毫针刺激穴位,调整气血流通,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毫针刺法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对于练习者来说至关重要,下面将详细介绍毫针刺法的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一、毫针刺法操作流程:1、准备工作在进行毫针刺法前,首先需要准备好必要的器械和消毒物品。
包括毫针、灸盒、酒精、棉签、手套等。
操作者需保持手部清洁,必要时需要戴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具。
2、选择穴位根据患者病情和需要治疗的部位,选择相应的穴位。
毫针刺法常用的穴位有百会穴、风池穴、合谷穴等。
3、术前交流在进行毫针刺法前,需要与患者进行术前交流,了解患者的病情及身体状况,以便确定治疗方案。
4、消毒穴位在进行毫针刺法前,需要对所选穴位进行消毒处理,用75的酒精棉球擦拭穴位周围,保持皮肤的清洁。
5、操作技巧毫针刺法需要掌握准确的插针位置和力道,以避免误伤患者。
插针时要稳健而轻柔,避免过快过猛地插入,以免刺激到患者的神经或血管。
6、调节插入毫针后,需要适当旋转毫针以调节刺激力度,根据患者的反应做出相应调整。
7、拔针在给定的时间内,根据治疗需要逐一拔出毫针,避免过急过快,以免造成不必要的疼痛和刺激。
8、整理术后需将使用的器械进行清洁消毒,并将毫针进行分类、整理、包装。
二、毫针刺法注意事项:1、严格消毒在进行毫针刺法前,必须做好穴位消毒工作,保证穴位周围的皮肤和毫针的清洁。
2、选择适当的毫针毫针的选择要适合穴位的深浅和肥瘦,以及患者的个体差异。
3、注意力道和深浅在插入毫针时要根据穴位的深浅和患者的具体情况,掌握适当的插入力道和深浅。
4、避免感染交叉在使用毫针刺法时,要避免感染交叉,每根毫针只能使用一次,并且要严格分类、清洁、消毒,确保下次使用时卫生安全。
5、注意患者的反应在进行毫针刺法时,要随时留意患者的反应,如有异常需要及时处理,并且在术后对患者进行观察。
6、术后护理毫针刺法术后,需要进行相应的护理工作,如保持穴位清洁、避免感染、注意饮食和休息等。
第二章毫针基本操作技术讲述
第一节 毫针的结构与规格
一、毫针的构成
青铜针、铁针
最早的金属针具
(一)制针材料
金针、银针 不锈钢针
1.强度高,韧性与弹性好 2.针体挺直光滑 3.耐高温,防锈蚀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毫针主要是不锈钢针, 但也有采用金针、银针者。
第一节 毫针的结构与规格
一、毫针的构成
(二)
毫
针尖:针身的尖端锐利部分。是刺入穴位的关键部位。(针芒) 针身:针尖与针柄间的主体部分。是刺入穴位的主要部分。(针体)
对应关系见表2-2 毫针长短规格表
旧规格(英寸) 0.5 1 1.5 2 2.5 3 3.5 4 4.5 新规格(毫米) 15 25 40 50 65 75 90 100 115
旧规格与新规格采用相对值对应:即1英寸=25毫米,0.5英寸=15mm, 以此累加。 临床上以1~3寸(25~75mm)的毫针最为常用,其中又以1.5寸(40mm) 者用得最多。长针多用于肌肉丰厚部位深刺或透穴;短针多用于肌肉 浅薄部位浅刺,如头面部穴位、耳穴。
第二章 毫针基本操作技术
第二章 毫针基本操作技术
毫针,是针体微小而细,针尖锋利的一种针具,是 《内经》“九针”中的第七种针具。古代九针经过几千年 的医疗实践,某些针具逐渐弃置不用,而毫针逐渐成为针 刺的主体,一直流传至今。当今临床上所讲的针灸,其中 针刺主要指毫针。
毫针因其针体微小而细,《内经》中又称之为“微 针”、“小针”;民间俗称“银针”。
第二章 毫针基本操作技术
当使用毫针在周身腧穴(经穴、奇穴、阿是穴)针 刺时,称为“体针”;
当使用毫针在耳穴、头穴线等某一特定部位针刺时, 又叫“耳针”、“头针”。
前者属于大针灸系统,后者属于微针系统。 毫针的基本操作技术,包括持针法、进针法、行针法、 留针法、出针法等毫针的基本操作过程及其技法。是针灸 医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操作技能。每一种刺法,都有它的操 作规程和具体要求,必须刻苦学习,勤奋实践,才能掌握。
毫针的基本操作
对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骨关节疾病,毫针能够缓解肌肉紧张、减轻疼痛,促进关节功能恢复。
骨关节疾病
在治疗失眠、胃痛、月经不调等内科杂病方面,毫针也有显著疗效,通过调和脏腑功能,达到治病求本的效果。
内科杂病
随着针灸在国际上的认可度不断提高,毫针作为针灸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更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预防
为了防止折针 ,应认真仔细地检查针具 ,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针具应剔出不用 ;避免过猛 、过强地行针 ;在行针或留针期间 ,嘱患者不要随意变换体位 ;针刺时更不宜将针身全部刺入腧穴 。在进行提插 、捻转等手法时 ,如感觉不灵活 、有涩滞感时 ,应及时查明原因 ,
毫针操作注意事项
05
选择患者舒适且能长时间保持的体位,如仰卧位、侧卧位等,确保治疗过程安全。
原因:针具质量欠佳,针身或针根有损伤剥蚀;针刺时针身全部刺入腧穴内;行针时强力提插、捻转 ,肌肉猛烈收缩;留针时患者随意变更体位 ,或弯针、滞针未能进行及时的正确处理
现象
行针时或出针后发现残断的针身留在患者体内
处理
医者态度必须从容镇静 ,嘱患者切勿变更原有体位 ,以防断针向肌肉深部陷入。若残端部分露于体外时 ,可用手指或镊子将针起出。若断端与皮肤相平或稍凹陷于体内者 ,可用左手拇 、食二指垂直向下挤压在断针之上 ,右手持小镊子将断针取出。若断端完全深入皮下或下方更深层时 ,应在 X线下定位 ,手术取
国际化推广
结合现代科技手段,研发出智能化针灸设备,实现精准定位、自动进针等功能,提高针灸治疗的便捷性和安全性。
智能化发展
针对不同患者和病症特点,制定个性化的针灸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个性化治疗
THANKS
中医护理毫针法技术操作规程
中医护理毫针法技术操作规程毫针法是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一种针刺技术。
(一)评估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
2、针刺取穴部位的局部皮肤情况。
3、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4、心理状况。
(二)目标遵照医嘱选择穴位,解除或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
通过其疏通经络,调整脏腑气血功能,促进机体的阴阳平衡,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三)禁忌证1、疲乏、饥饿或精神高度紧张时。
2、皮肤有感染、瘢痕或肿痛部位。
3、出血倾向及高度水肿。
4、小儿囟门未闭合式的头顶腧穴部位。
(四)告知1、针刺过程中出现头晕、目眩、面色苍白、胸闷、欲呕等属于晕针现象,及时通知医师。
2、针刺时可能出现疼痛、血肿、滞针、弯针等情况,患者不必紧张,医护人员会妥善处理。
如有酸麻、胀痛、沉、紧、涩等感觉,属正常针感。
(五)物品准备治疗盘、毫针盒(内备各种毫针)、皮肤消毒液、棉签、棉球、镊子、弯盘,必要时备毛毯、屏风等。
(六)操作程序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2、协助患者松开衣着,按针刺部位,取合理体位。
3、遵医嘱选择腧穴,先用拇指按压穴位,并询问患者的感觉。
4、消毒进针部位后,按腧穴深浅和患者胖瘦,选择合适的毫针;同时检查针柄是否松动、针身和针尖是否弯曲带钩;术者消毒手指。
5、根据针刺部位,选择相应进针方法,正确进针。
6、当刺入一定深度时,患者局部产生酸、麻、胀、重等感觉或向远处传导,即为“得气”。
得气后调节针感,留针。
7、起针时一手按压针刺周围皮肤处,一手持针柄慢慢捻动将针尖退至皮下,迅速拔出。
随即用无菌干棉球轻压针孔片刻,防止出血。
检查针数,以防遗漏。
8、操作完毕,协助患者穿衣,安置舒适卧位。
整理床铺,清理用物,做好记录并签名。
(七)护理及注意事项1、操作前检查用物是否齐备,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2、做好解释工作,消除患者紧张情绪。
选择合理部位,暴露腧穴,方便操作,注意保暖。
3、遵医嘱准确取穴,正确运用进针方法、进针角度和深度;勿将针身全部刺入,以防折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9
三、进针法
(一)操作方法
1.双手进针法 (1)爪切进针法 (2)挟持进针法 (3)舒张进针法 (4)提捏进针法 2.单手进针法:挟持针柄,挟持针身
图
33
(二)临床运用
1.保持针体端直坚挺 2.有助于指力深透 3.掌握针刺操作的刺激量和针刺的方向
深浅:通过持针之刺手,体察针刺方 向、深浅及有效刺激量,尤其是针下 如鱼吞饵的得气感。
34
(三)注意事项
1.持针必须端正安静 2.持针必须正指直刺
35
二、押手法
《灵枢•九针十二原》: “右主推之,左持而御之。”
22
5.滚摇揣穴法
左手拇指掐住穴位,右手牵拉并左右摇滚肢 体远端的掐穴方法。适用于关节处的穴位。 如阳池穴,以左手拇指紧掐其穴,右手握住 患者四指,用轻微力量牵拉并左右摇滚,使 关节松弛,穴位暴露于指下。
23
6.升降揣穴法
左手拇指紧掐穴位,右手握住肢体远端并上 下摇动的揣穴法。如解溪穴,用左手固定踝 部,拇指紧掐其穴,右手握住足尖,上下摇 动使踝关节松动,以暴露穴位。
3
毫针的分类
图
4
二、毫针的规格
(一)毫针的粗细规格
号数 24 26 28 30 32 34 36
直径 0.45 0.40 0.35 0.30 0.25 0.22 0.20 直径:mm
(二)毫针的长短规格
旧规格 0.5 1 1.5 2
3
4
5
inch
新规格 13 25 40 50 75 100 150
20
3.分拨揣穴法
用拇指前后左右推拨,将肌腱、血管分开, 按定穴位。如取内关穴,用左手拇指按定其 穴,将肌腱和血管拨开,并找到指感强烈的 部位作为进针点。
21
4.旋转揣穴法
旋转有关部位,使穴位充分暴露的方法。适 用于骨骼、肌腱、血管覆盖处。如取养老穴, 令患者屈肘,掌心向下,用另一手指按在尺 骨小头的最高点,然后掌转向胸部,当手指 滑入的骨缝中取穴。
防止弯针、断针。 4.对活动障碍者,应根据其本身的体位选择
适当的位置。
18
二、腧穴的揣定
(一)操作方法 1.指切揣穴法 左手拇指指甲在穴位上用力切掐,以宣散气
血,减轻疼痛,固定穴位。又叫爪切法。本 法临床最为常用。
19
2.按压揣穴法
左手五指张开或并拢用力按压,将肌肉压平 以防移位,便于进针。用于肌肉松弛处,如 腹部中脘穴,可将中指按压该处,其他四指 排开将腹部压平。
(一)检查针尖 (二)检查针身 (三)检查针根 (四)检查针柄
7
第二节 毫针操作基本功
一、基本功训练方法 (一)练意、练气 1.蓄积丹田之气以增强周身之力 2.调自身之气以利于控制经气 3.去浮躁二字以练清静之功
8
(二)练针、练指
1.纸垫练针法 2.棉球练针法 3.纸板练针法 4.守神练针法 5.自身练针法 6.相互练针法
mm
5
三、毫针的选择
(一)针具质量的选择 选用国标指定的优质不锈钢制作针具,即根
据国家标准《不锈耐酸钢技术条件》中规定 的铬18鎳或氧铬18鎳之不锈钢制作的针具。 (二)针具规格的选择 根据患者的年龄、体型与体质、病情、腧穴 部位选用不同规格的针具
6
四、毫针的检查
用针前后,都要严格检查针具,通过修整后 可以使用的必须修理,修理不好的必须剔除 不用。目前沿海城市用一次性针。
11
俯卧位:
后身部(后头、腰臀、四肢)。 图
12
侧卧位:
侧身部(侧头、胁肋、臀、四肢)。 图
13
仰靠坐位:
头面、颈前、上胸、四肢部。 图
14
俯伏坐位:
头顶、枕项、肩背、上肢部。 图
15
侧伏坐位:
侧头、面颊、颈侧、耳穴。 图
16
(二)选择体位的原则与意义
1.原则 医生:取穴准确,操作方便。 患者:自然舒适,持久留针。 2.意义 体位选择适当,取穴准确,操作方便,病人能持
《难经•七十八难》:“知 为针者信其左,不知为针者 信其右。”
36
(一)操作方法
1.指按法 (1)单指押手法 (2)双指押手法 2.掌按法
37
(二)临床运用
1.揣穴定位; 2.减轻进针疼痛; 3.辨别得气; 4.减轻组织损伤; 5.激发经气,辅助刺手控制针感。
38
(三)注意事项 双手配合,协同进针、行针。
27
第四节 毫针基本操作技术
一、持针法: 持针法,是术者操持毫针,保持其端
直坚挺的方法。 持针施术的手,又叫刺手,一般多为
右手持针。持针时术者必须全神贯注, 心手配合。
28
(一)操作方法 1.两指持针法
29
2.三指持针法
图
三指持针法
30
3.四指持针法
图
31
4.持针身法
图
32
5.两手持针法
刺法灸法学
第二章 毫针基本操作技术
江西中医药大学
1
第一节 毫针的结构和规格
一、毫针的构成 (一)制针材料
不锈钢针
(二)毫针结构
2
(三)毫针的分类
1.环柄针:针柄由金属丝绕成环形,又 叫圈柄针。
2.花柄针:针柄由两股金属丝绕成盘龙 状,又叫盘龙针。
3.平柄针:环柄针去尾而成。 4.管柄针:针柄由金属薄片制成管状者。
9
二、基本功训练效果
1.增强指力,气力结合、驾驭经气。 2.增强指感,体察经气,帮助了解穴位
的得气反应(如沉、紧、涩、轻、缓、 滑等)。 3.守神定志、意气力结合:排除浮躁, 以利于全神贯注,控制针感,驾驭经 气。
10
第三节 针刺前的准备
一、患者的体位 (一)临床针刺时常用体位 仰卧位:前身部穴位(头面、胸腹、四肢) 图
24
7.滚摇升降揣穴法
左右摇滚、上下抬举,以屈伸关节,暴露穴 位的揣穴法。如肩髃穴,左手拇指紧掐其穴, 右手托握肘关节,上下抬举,左右摇滚,使 穴位显露于指下。
25
(二)临床运用
1.正确取穴定位 2.了解局部特征 3.协助经络切诊
26
三、消毒
(一)针具器械消毒 1.高压蒸汽灭菌法 2.药液浸泡消毒法 3.煮沸消毒法 (二)医者手指消毒 (三)针刺部位消毒 (四)治疗室内消毒
久留针,并能防止针刺意外; 体位不当,则取穴不准,操作不便,易引移动
体位而发生弯针、滞针、断针、晕针等意外。体 虚病重、紧张畏针者,体位选择尤为重要。
17
(三)选择体位的注意要点
1.对初诊患者作好宣传,消除紧张情绪,积 极配合治疗。
2.施针穴位局部衣服要解开,充分暴露。 3.针刺与留针过程中嘱患者不要移动体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