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依赖危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网络依赖危害、原因及对策探索
(2011-01-23 23:00)
•标签: - 分类:未分类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是21世纪最引人注目的社会现象之一。它以沟通方便快捷、联系广泛、信息海量等特点改变着人类的生活、学习和娱乐的方式。使用互联网的人数迅速增加,2004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第14次统计报告显示:我国上网用户总数为8700万,比2003年同期增长27.9%,上网计算机达到3630万台。2007年,我国信息产业部副部长奚国华发布了一个最新数据:我国互联网上网人数达到1.44亿,其中宽带上网用户9700万户。到2010年,我国互联网网民数有望达到2亿,年均增长8%,普及率为15%。目前,互联网已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与人们生活紧密地连接在一起,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诸多的变化,如网上银行、网上购物、网上交流、网上学习等,很难想象如果没有网络人们该怎样生活。然而,网络也象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网络给人们带来了便捷的交流与沟通方式,但另一方面网络使用过度也会使人产生心理障碍或社会适应障碍。尤其是在校大学生,由于网络使用率高、上网的便捷和闲暇时间多等特点,过度使用网络比例较高。在我国网民中21~25岁的青年人占79.5%,大专以上学历的占89%,大学生已经成为网络成瘾的高发人群。[1]过度网络使用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心理健康等问题带来了很多的负面影响。南京大学社会学系王梁2006年的调查发现,大学生群体中轻度依赖者占29.3%,较重依赖和严重依赖者分别占10.3%和4.1%[2]。如何运用有效的方法来帮助大学生正确使用网络,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和心理辅导老师关注的课题[3]。我国许多高校针对网络依赖的学生开展了一系列干预活动,如:知识讲座、宣传教育、心理咨询、时间管理等,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尤其是心理咨询,是帮助大学生减少网络依赖的有效途径。然而,学校网络依赖人数较多,少数的心理辅导老师很难有效解决众多的大学生网络依赖问题。因此,本文试从团体心理辅导角度对网络依赖学生进行综合干预,试图能为解决大学生网络依赖寻求有效的途径。
1 网络依赖行为对大学生的危害
互联网给大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便捷,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但与此同时网络依赖也给部分大学生带来了较多的负面影响。
1.1 导致大学生荒废学业[4]
由于沉迷于网络,部分学生上课迟到或逃课,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多门功课不及格。上海某高校退学、试读和留级的237名学生中, 约有80%的学生是因为无节制地沉湎于电脑游戏、看碟片和上网聊天而荒废了学业。中科院心理研究所2006年对全国13所高校的调查显示,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日趋严峻,80%中断学业的(包括退学、休学)大学生都是因为网络成瘾。合肥工业大学的一项调查也显示,2005届该院共有16名同学留级或退学,其中90%都是因为沉溺于网络游戏造成的。有部分同学虽然没有留级或退学,但已有多门功课挂红灯,出现了心理障碍,整天无所事事,没有理想、缺乏责任心、不愿交往,不能自我控制。
1.2 影响大学生的人际交往
部分学生因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沉迷于网上交往,渐渐地疏远了同学、老师、朋友和亲人,社交面变窄,人际关系冷漠,与真实的人际关系隔绝。虚拟交往,也造成对现实生活中朋友的疏远,使大学生人际关系疏淡、交往能力下降,个人又易产生焦虑、孤僻、压抑、冷淡等心理障碍。王弘等人(2008)的研究发现,大学生网络依赖和人际困扰之间呈显著正相关,而且人际关系困扰严重的人群网络依赖行为越严重。
1.3 危害大学生的身体健康
长期的上网,使得一些学生作息时间混乱,不按时吃饭,睡眠时间大大减少,导致精神萎靡、身体素质下降。不分白天黑夜地上网,严重地伤害他们的身体;同时运动减少,也使这些大学生失去了年轻人的活力。
1.4 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沉迷于网络的学生通常对生活和学习兴趣不足,缺乏人生目标,对亲情淡漠;而且,网络成瘾还会使大学生的人格发生明显的改变,使他们变得自私、怯懦、自卑,失去朋友和家长的信任。潘聪绒(2008)的研究发现,网络依赖性越强的大学生,其心理健康水平越低。
2 大学生网络依赖的原因分析
造成大学生网络依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文化因素,网络技术本身特点,网络规范及法律不建全等,但最重要的还是大学生自身的心理因素。
2.1 自我确认偏差
人对自我的认识是通过周围的评价实现的。许多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的高中阶段,曾经是学校的“佼佼者”。进入大学后,周围的评价参照系发生了变化。每一位大学生要接受新环境对自己的重新评价。大多数从“佼佼者”转变成为“普通人”,甚至是“落后者”,自我认识发生偏差,自信心不足,自我开始出现迷失。地位角色的转变, 如果没有一个合理的调适, 就容易产生失落感, 甚至自卑感[7]。角色转变的不适应是网络成瘾形成的催化剂。
2.2 认同需要缺失
每个人都有被别人认同的需要。大学时期作为从儿童到成年的过渡阶段,最渴望获得他人的认同。由于一些大学生与父母存在代沟,交流和沟通较少,很少从父母哪里获得认同。在学校的环境中,也很难从老师和同学处获得认同,内心精神的需求在现实生活中很多都得不到满足。网络的出现恰好给予他们一个机会。在网络游戏中,游戏的高技巧性、复杂性使游戏者产生他在现实生活中不易取得的成就感、力量感和自尊感。
2.3 人际交往障碍
人际交往既是网络依赖的原因,与此同时,网络依赖也可导致人际交往障碍。
人际交往障碍,导致大学生在现实中缺少朋友和交流。而在网上,交际的主体都是平等的,可以把对方想象得更加完美,同时,也不易发现对方的缺点及暴露自己的缺点。刘本荣(2006)的研究表明,网络正常使用群体在人际关系总分以及交谈行为、交际与交友、待人接物、和异性交往四个方面均显著高于网络依赖群体。王弘(2008)的研究也发现,大学生
网络依赖和交际与交友困扰、待人接物困扰、异性交往困扰之间呈显著正相关。
2.4 人格特征偏差
网络依赖的大学生人格特征倾向于激动、烦恼、忧虑、抑郁,在生活中表现为焦躁不安,易受环境的支配,易失眠,对所遭遇的挫折与阻挠沮丧悲观,缺乏与人接近的勇气。潘聪绒(2008)的研究发现,网络依赖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人格缺陷,主要表现为性格更内向、情绪更不稳定。王滨(2006)的研究还发现,网络成瘾倾向者比非网络成瘾倾向者更容易感到孤独,并且感受到的孤独感更强。
2.5 缺乏自我控制
缺少自制能力,是网络依赖者的一个重要特点。一些大学生对网络依赖的危害十分了解,而且已经成为网络使用过度的受害者。自己也曾多次下决心减少上网时间,但是每天上网时就是很难控制自己。
2.6 缺乏目标规划
一些大学生没有人生目标,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没有学习动力。考大学之前,一些学生是在家长的逼迫或督促下学习;考上大学后,旧的目标已经实现,新的目标没有确立,同时家长也很难督促。学习缺少了动力和压力,加之大学的课程又有一定的难度,一些学生放松了要求,跟着感觉走,沉迷于网络。
2.7 缺乏宣泄渠道
目前在校大学生面临着学习、人际交往、就业等方面的压力。面临这些压力,对于缺乏有效应对策略的学生而言,往往是借“网”消愁。
3 大学生网络依赖的对策
随着在校大学生人数日益增多,大学生群体中网络依赖的人数也相对较多。虽然造成大学生网络依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心理因素是引起大学生网络依赖的最重要因素。而且,网络成瘾的学生很少会主动寻求帮助[1]。针对上述特点,本研究采取了以团体心理辅导为核心的综合干预对策,以期能为治疗网络成瘾寻找有效的途径。
3.1 组织力量,积极排查
本研究选取某高职院学生为研究对象,按照网络依赖临床界定的标准先由班主任、辅导员推荐及自我报名等形式排查出网络依赖对象,甑选标准[4]如下:
(1)上网时间:是否干扰个体正常生活节律和社会活动与周围人群对其的评价;
(2)上网行为:是否与学习、生活、工作毫无关系;
(3)个体心理指标:与非上网时的情绪状态比较;
(4)个体行为指标:①不断增加上网时间;②无法抑制上网行为;③对于非上网时的消极体验;④隐藏上网费用。其中正常生活的恶化是网络依赖的直接指标和临床判断基准。在此基础上用Yong氏量表(20个问题)进行筛查,选择Yong氏量表得分大于40分的41名学生作为本研究中团体心理辅导的干预对象。
3.2 团体辅导,主动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