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组织机构的发展进程

合集下载

电化教育发展简史

电化教育发展简史

第二章电化教育发展简史教育发展的历史说明,教育手段和教育方式总是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

教育史学家认为,教育史上曾有过三次革命,现在正进行以电化教育为标志的第四次革命。

第一次是大约在公元前30世纪,专职教师的出现。

第二次是约在公元前11世纪,文字体系的出现。

第三次是约在公元12世纪,印刷术的出现。

第四次是从19世纪末开始,现代科学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即电化教育的出现和兴起。

第一节电化教育产生和发展概况电化教育专家认为.国外电化教育的产生和发展大体经历了五个阶段,一、萌芽阶段电化教育萌芽于19 世纪末期,19 世纪90 年代,幻灯运用于教学,揭开了电化教育的序幕。

二、起步阶段20 世纪20 年代,是电化教育的起步阶段。

无声电影应用于教学,并开始实施有组织的教育播音。

三、初期发展阶段40 年代录音、电视进人教育领域。

幻灯、电影、广播、录音教育都有一定的发展。

特别是电影教育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并显示出了它对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

四、迅速发展阶段从50年代到60年代,是电化教育的迅速发展阶段。

50 年代有彩色电视、程序教学机等,60 年代有电子计算机等电教媒体被应用到教育教学中。

在教育理论上着重研究综合媒体的利用及其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用“教育技术”的名称代替了视听教育的名称。

60 年代初,香农等的信息论引入到教育教学领域,促进了电教教材的迅速发展,并产生丁教育传播学。

五、系统发展阶段从70 年代起,电化教育进人系统发展阶段。

1.70 年代有彩色电视录像系统、电子计算机教学系统、卫星广播电视系统等,80 年代初有激光视盘、立体电视、电子黑板、磁性照相等又相继用于教育教学。

同时,系统沦、信息论、控制论的理论和方法被用来研究电化教学规律,从而加强了电化教育的学科建设。

2.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大力推广电化教育。

美国、英国、日本、法国等是世界电化教育发达国家。

80 年代以后,各国普遍重视卫星电视教育的利用和电子计算机教学系统的开发,当前的信息高速公路和多媒体技术用于教学,使电化教育的发展进人了一个新的阶段。

我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产业发展历程初步探析

我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产业发展历程初步探析

我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产业发展历程初步探析作者:杨好利刘中霞来源:《价值工程》2012年第19期摘要:中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从上世纪二十年代发展到今天已经走过了80多年的风风雨雨。

在这中间我国电化教育的发展经历了三起三落,为了使我国电化教育能够更快更好的发展,电化教育的发展史研究就显得更加重要。

电化教育产业作为电化教育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构成了电化教育发展史研究和探讨的重要方面。

关键词:电教产业界定;电教产业的作用;电教产业的现状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19-0268-020 引言南国农先生一直强调,我国的电化教育是大电教而非小电教,它主要有三大组成部分:电教事业、电教产业、电教学科。

电化教育事业是一种公众事业,具有公益性,不应完全产业化,但是不能没有电教产业,电化教育事业和学科的发展,不能没有电教产业的支持,电教产业是电教事业和学科发展的物质基础,电化教育发展史不能没有电教产业的篇章。

从这里我们足以看出电教产业在我国电化教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1 电教产业的界定电化教育产业作为电化教育系统的构成要素之一,为了更好的研究电教产业的发展历程,首先必须界定电教产业的涵义,本文主要从产业、教育产业的角度出发来探讨电教产业的内涵。

1.1 教育产业的定义产业化指的就是经济社会的行业、部门能够完全为社会生产或提供使用价值产品或者效用产品。

什么叫商业化?商业化就是以盈利赚钱为目的按照商品经济原则运作向社会提供使用价值或效用。

依照这一个标准,教育部门、公共行政部门毫无例外地都应产业化,它们都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产业部门。

所谓教育产业,不是指教育机构的其他产业,也不是教育和产业相加,更不是教育归教育,产业归产业,而是一个特有的社会教育事物,它是专事提供教育劳务的机构的“集合体”。

由此可见,教育产业是教育的“集合体”。

因此,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中,明确地把教育划为第三产业,并且作为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全局性、先导性影响的基础行业加以大力发展。

我国教育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基于《中国电化教育》(2005—2009年)的载文分析

我国教育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基于《中国电化教育》(2005—2009年)的载文分析
率 2 . % ̄合作度 1 9 与 国外教育学期刊的平均 32 9 1 : 1 . , 2 合作率 5 . % ̄ 合作度 1 1 E 75 1 4 : I . p 常接近 。 1 8 表 显示 , 历年的合作率和合作度没有 明显的变化 ,这在某种
联系还较少,近五年作者数仅 9人次。 表 3 作者地 区 分布


作 者 分 析
( )作 者合作 情 况 一
表 1 历年 载丈作者合作情况
时间 1 人 2 人
2 0 05
2O 6 O 20 7 0 20 8 0 20 9 0
3 人 4 人 5 人及以上 篇数
作者人次
合作度 合著率 ( %)
19 5
19 8 15 6 15 7 14 1
男,四川资中人 ,西华师范大学讲 师,硕士 ,主要从 事课程与教 学论研 究。 女 ,四川旺苍人 ,西华师范大学讲 师,硕士 ,主要从 事教 育心理 学研究 。

_

_
_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_
_
_
_

●_
__
_
_
_
_
_
_
__
_

_
_

__
_
_
_
_
_
_

_
__
_
_
_
_
_
_
_
_
重庆 三 峡 学院 学 报
( )多产作 者情况 三 本文将 《 中国电化教育 》 0 5 20 年发文量 20- 09

我国高校教育技术组织机构的沉浮及成因

我国高校教育技术组织机构的沉浮及成因
另调 查 显示 ,机 构 名 称 的 设 置 跟 高 校 所 属 区域 存 在 一 定
多样 、机 构管理归属不一 、机构职能定位模糊 、机构 发展 境
遇 兴衰 迥 然 。在 《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 ( 2 0 1 0
—Hale Waihona Puke 2 0 2 0 )》、 《 教 育信 息化 十 年 发 展 规划 ( 2 0 1 1 —2 0 2 0年 )》
我国高校 的教 育技术机构从 1 9 7 8年成立至今已有 3 0多
年 的历 史 ,3 0年 成 长 , 几度 兴 衰 ,几 度 沉 浮 , 教 育技 术 部 门 为 高 校 教 育 教 学 改 革 和 教 育 技 术 学 科 发 展 做 了很 多工 作 ,起 了非 常 重 要 的作 用 。 如 今 ,沐 浴 在 教 育 信 息 化 、教 育现 代 化
( 南 通 大 学 现 代 教 育 技 术 中 心 , 江 苏 南通 2 2 6 0 1 9 ) 【 摘要 】 我 国 高 校 的教 育技 术 组 织 机 构 , 是伴 随着 2 O世 纪 7 O年 代 末 电化 教 育 的重 新 起 步 而 诞 生 的 。 经 过 3 O多年 的建 设 发 展 , 教 育 技 术组 织机 构 为高 校 的教 育 教 学 改 革 和 教 育信 息技 术 工 作 做 出 了突 出贡 献 ,功 不 可 没 。 可对 机 构 发 展 现 状 的调 查 发 现 , 如 今 部 分 高校 陷入 机 构 名 称 设 置 混 乱 、职 能 定位 模 糊 、地 位 被 边 缘 化 等 困境 。在 回溯 职 能机 构 3 0年 风 雨 历 程 及 职 能变 迁 中 ,文 章 剖 析 了现状 问题 产 生 的深 层 次 原 因 ,并试 着 提 出 当前 我 国高 校 教 育技 术组 织 机 构 建 设 的 若 干 建 议 。以期 能 以史 为 鉴 ,推 陈 出 新 , 顺 应 形 势 , 借 势发 展 。

中国电化教育_教育技术_年表_二_

中国电化教育_教育技术_年表_二_

哈尔滨市筹建哈尔滨广播大学和哈尔滨电视师范大学。
1960年2月5日 温州地区开办农业技术广播学校。
1960年2月
北京市成立电视大学, 北京教师进修学院也开办电视教学, 教学节目都由北京电视台负责播放。
1960年3月
北 京 市 将 北 京 师 范 学 院 首 都 教 育 电 影 厂 、八 一 电 影 制 片 厂 的 军 、科 教 片 室 与 北 京 市 卫 生 局 的 电 影 摄 制 组 合 并 组 建北京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
[ 文章编号] 1003- 1553(2006)12- 0063- 08
2006 年第 12 期( 总第 164 期) 中国电教史
中国电化教育( 教育技术)年表( 二)
阿伦娜
( 内蒙古师范大学 传媒学院,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2)
为配合中国教育技术史的研究, 真实、全面地反映 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 我们根据历史资料编撰了 本年表。年表是按照李龙先生提出的我国电化教育( 教 育技术) 发展的四个阶段, 即初创阶段( 20世纪20年代 至40年代末期) 、奠基阶段( 20世纪40年代末期至70年 代中期) 、发展阶段 ( 20世纪70年代末期至90年代初 期) 、深入发展阶段(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 而 分 段 的。
萧 树 滋 在《卫 生 宣 传 工 作 》创 刊 号 发 表 文 章《幻 灯 片 — — — 宣 传 儿 童 卫 生 的 有 效 武 器 》。
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将俄语讲座改为俄语广播学校。
基金项目: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信息化进程中的教育技术发展研究”, 批准号: AYA010034 63
1978 年 4 月 29 日 教育部为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举办小型电化教育展览, 展 出 幻 灯 机 、投 影 器 、录 音 机 、电 影 放 映 机 、闭 路 电 视 系 统

我国电化教育的发展概况-模板

我国电化教育的发展概况-模板

我国电化教育的发展概况【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电化教发展非常迅速。

越来越多的人更加想了解我国电化教育的发展情况。

为了满足广大读者的需要,我按年份收集整理了我国电化教育的发展情况;(1)解放前的电化教育。

解放前,我国是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经济上极端贫穷,技术上十分落后,教育事业也十分落后, 鉴于国外视听教育的发展,提高了教育效率和效果,使我国教育界的有识之士开始进行了电化教育的尝试。

(2)解放初期的电化教育。

解放后,党和政府一开始就注意到电化教育的发展,唱机、录音机、16毫米电影机、幻灯机、幻灯片、唱片、录音带、教学影片开始进入学校,为电教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条件。

一批中小学和高等院校开展了电化教育,并取得了比较显着的成效。

(3)重新起步的电化教育。

从78年开始,我国电化教育事业重新起步。

邓小平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代表党中央提出:“要制定加速发展电视、广播等现代化教育手段的措施,这是多快好省发展教育教育事业的重要途径”。

从此,我国电化教育事业进入了一个迅速发展的阶段。

邓小平同志又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进一步推动我国电化教育的发展。

电化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关键词】我国;电化教育;发展概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电化教育发展非常迅速。

越来越多的人更加想了解我国电化教育的发展情况。

为了满足广大读者的需要,我们按年份收集整理了我国电化教育的发展概况的资料,供同志参考。

1920年,我国的电化教育开始萌芽。

同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创办了“国光影片公司”,曾拍摄了不少的无声教育影片。

如《盲童教育》、《驱灭蚊蝇》等。

这是我国拍摄的最早的教育影片。

1922年,南京金陵大学农学院开始用手摇留声机配音的幻灯、电影进行棉、粮优良品种的栽培技术的宣传教育活动。

1923年,陶行知先生为了加快提高全国人民的基础文化,辞去了大学教授的职务,专任中华教育改进社总干事,大力推行平等教育运动。

浅谈中国中小学电化教育的发展趋势

浅谈中国中小学电化教育的发展趋势

浅谈中国中小学电化教育的发展趋势中国电化教育走过了半个世纪的路程。

全国范围的中小学开展电化教育已有30多年的历史。

目前,基本上覆盖全国各地的卫星教育电视网络初步建成,从中央到地方已形成电教专业工作系统。

一大批中小学电教设备初具规模,部分学科电教教材成龙配套,电视节目与计算机教学软件不断增加,一批教师初步掌握一般电教技术,电教研究与实验硕果累累,电教管理向着科学化的方向迈进,电化教学在部分地方和学校普遍展开,成效显著。

中小学电化教育面临着新的形势。

如何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发展中小学电化教育?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认真探索这个课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未来的电化教育将沿着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总趋向、伴随经济发展与教育改革的进程而逐步前进。

中小学电化教育寓在其中,将会发生一系列的变革,总的趋势如下:1、电教观念将从单纯的工具手段论,向着现代教育技术体系转变。

电化教育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与教改实践基础上的一类现代教育媒体,它代表着时代精神,应当扩展涵概当代所有的各类先进的教育媒体技术;教育本是综合运用各类媒体、手段、方法达到预期目的的社会行为,具有整体性。

当今,中小学开展电化教育的成功,不仅在于自身诸要素的优化,而且在于同各类教育技术的密切结合。

现代教育思想、教育教学设计、教育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古代、近代与现代各类教育媒体综合化、融为一体,形成现代教育技术体系将是未来发展的总趋势。

电化教育必将从原来的狭隘的观念中跳出来,同国际接轨,成为现代教育技术的同义语。

2、电教环境将从校园式向着国际化的方向转变。

目前的中小学电化教育多是一校一班一课地进行,虽然通过软件交流,其信息渠道同传统教育方式相比宽阔一些,但仍有较大的局限性。

在未来的世界里,以光纤电缆为“公路”以计算机、电视、电话融为一体的多媒体机为“汽车”,以图、文、声、象并茂的信息为“货物”,遍布世界各地的信息高速传输网,即信息高速公路将逐渐形成。

第2章 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简史

第2章 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简史
——《EQ》作者丹尼尔.高曼
信息科学与工程系
教育学家的处方:四大支柱教育观
Learning to know(学会认知)—使学习者学会认识 的手段、方法,培养继续学习的能力; Learning to do(学会做事)—使学习者具有在一定 的环境中工作的能力,培养实践能力; 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学会合作)—使学习者 具有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团结合作的精神,培养协作完成 跨学科项目的能力; Learning to be(学会生存)—使学习者具有适应环 境变化求得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所需的应变能力,掌握信 息技术,适应在信息社会中生存。
20%IQ+80%EQ=100%成功
最新观点
成功=20%IQ+20%出身与机遇+60%EQ
信息科学与工程系
EQ五个方面的含义
认识自身的情绪; 妥善管理自身的情绪; 自我鞭策和自我约束; 理解他人情绪(即要有“同理心”); 人际关系管理。
自制与同情是这个时代最需要建立的两大道德支柱。
延迟满足与克制冲动都是基本的情绪技巧。
1949年建立广播学校开办俄语讲座;1960年,上海成立电化教育委员会, 并成立上海电视大学。
③ 重新起步阶段:1978-1993年
1978年成立了中央电化教育馆和中央广播电视大学;1983年,华南师范大 学首办电化教育本科专业,84至85年,又一些师范院校开设电化教育本科专 业;1987年国家教委正式确定“电化教育”专业名称,1990年,北京师范大 学正式提出“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名称及课程体系。
信息科学与工程系
第三节 中国教育技术定义的演变 一、官方定义
1、《教育大辞典》(1992年) 教育技术是人类在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一切 技术手段和方法的总和。 2、《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2004年)

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

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

1998年定义: 现代教育技术:
e——Education:
我国电化教育定义演变反映了国内外教育技术发展的共性: • 首先,教育技术的出现是同物理、电子的物化技术的发展 和应用分不开的;最初使用“教育技术”一词,是用来强 调媒体制作、开发、利用以及对新传播工具的开发使用; • 其次,随着物化技术的发展,同硬件技术相配套的教学软 件制作及开发利用问题日益突出,这时人们认识到教育技 术是由软硬件组成; • 再次,随着软硬件开发利用的深入,开始更多地从方法和 方法论高度考虑教育技术问题,如媒传教学法、程序教学 法、教学系统设计等成为教育技术研究的热点问题。
电化教育的 兴起
电化教育的 初步发展
19501965
播音教育、电视教育 学校(中小学与高校) 电化教育
电化教育的 重新起步
1978-90 年代中 期
全国电教系统形成 1978年教育部建立了中央电化教育馆 电教实验与教改实验, 1993年将“电化教育”专业更名为“教育技术学”专业 电化教育深入课堂
教育技术的 迅速发展
李克东教授
和实践。
• 教育技术是根据教育理论和科技知识,开发和使用 各种媒体及其他学习资源,优化教与学的一种实践
和研究。
桑新民教授
5
我国教育技术发展历史发展阶段 时间源自19191949特征
幻灯、电影、无线电 等媒体在教育中得到 了应用
典型事件
1922年南京金陵大学(1952年并入南京大学)农学院开始运用幻灯片和 电影片到各地宣传科学种棉知识。 1917年,商务印书馆开始拍电影,而金陵大学理学院开展电影教育。 1932年,“中国教育电影协会”在南京成立;1937年,建立了“播音教 育委员会” 1940年,教育部将电影教育委员会和播音教育委员会合并,成立了电化 教育委员会。 1949年11月文化部科学普及局成立了电化教育处 1958年9月筹建北京电化教育馆

中国电化教育_教育技术_机构管理发展的反思与展望_赵慧臣

中国电化教育_教育技术_机构管理发展的反思与展望_赵慧臣

中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机构管理发展的反思与展望赵慧臣(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河南开封475004)[摘要]中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机构的管理活动应该吸取历史上同类实践活动的经验教训,不断审时度势,推陈出新。

改革开放以来,电化教育机构的发展沿革具有鲜明的特点。

从教育管理学的视角出发,以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从管理观念、管理体制、管理活动和管理机制四个层面,深入分析中国电化教育机构管理发展的经验教训,有利于反思得失,把握现在,展望未来。

[关键词]电化教育;教育技术;机构;管理发展;反思展望[中图分类号]G40-057[文献标识码]A[作者简介]赵慧臣(1982—),男,河南永城人。

讲师,博士,主要从事知识可视化、网络教育和教育技术史研究。

Email :zhc412328@ 。

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7年度重点课题“中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发展史研究”(项目编号:DCA070186);2008年教育部重点课题“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应用策略研究”(项目编号:DCA080149)电化教育(教育技术)不仅是一门学科,还是一项事业。

作为事业而言,电化教育有力推动了教育发展。

“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营造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电教事业。

我们的电教机构的建设、电教专业的建设、空中学校系统的建设等等,就规模来说,都是举世无双的。

这是中外教育史上的伟大壮举。

”[1]而对于电化教育事业的效果,也有需要完善之处。

南国农先生曾经反思说:“我国的电教事业,论规模,排在世界前列,但论效益,比一些发达国家,尚有不小的差距。

我们要努力赶上。

只有全面改革,才能全面发展、全面繁荣,我们首先要多想想改革的问题。

我们需要改革什么?需要朝哪个方向发展?哪些是有利于我国电教发展的因素?哪些是不利因素?”[2]从哲学角度看,所有的人类实践都是在历史上已有实践成果的基础上,并为了解决历史实践所未能解决的问题而展开的。

可以说,电化教育今日实践是对昨日实践的继续、深化和扩展,明日实践又是对今日实践的反思、批判和超越。

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简史

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简史

教育最优化的控制项目一般包括:教育的时 间量(t)、教学的信息量(u)、学习的负担量 (c)、教育的成本(s)、学习的成绩(w)。
如以E表示教育最优化程序,则有: E=f( w,s,c,u,t )。它表明最优化教育应是这五 个量的函数,应以时间最短、教学量最多、负担 最轻、成本最低、成绩最高来达到教育最优化。
在这之后,不少同志发表文章赞同这一观点, 认为 “ 电化教育名不符实,难于理解,它造成 了理论研究的混乱,给实践活动带来了困难,而 且‘电化教育’这个术语‘概念自相矛盾,逻辑 混乱’,造成了‘电化教育 ’与所谓‘传统教 育’的对立,‘电教’从整个教育中自我孤立, 自我隔绝。适应现代科技和教育需要,适应人们 的认识水平,电化教育应改名为‘教育技术’。 ” 目前可以 “ 采用两个名称同时并用的办法 ,作为过渡,即对内的行政职能和服务工作,保 留电化教育名称,而学科建设和对外学术交流, 采用教育技术这个名称 ”。
2.兴办电化教育专业 随着电影和播音教学的开展, 一些学校开始设电影播音课程,开办电影播音专业,培养电 教专业人才。
3.出版电化教育刊物 由上可见,电化教育是在国外视听教育的影响下而引入 我国的。它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由上海、南京、无锡、 苏州的一些学者和有关学校的倡导,逐步开展起来。因其在 教育中发挥了作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才引起了政府部门 的注意,先在社会教育中,后在学校教育中进行推广。
电教教材编制是开展电化教育的中心环节,也是提高电化教育质量的关键 所在。这一时期的电教教材主要是唱片、幻灯片、投影片、录音带、电影片和录 像带等类型。
制作途径主要有三种: 1、 专业生产厂家制作; 2、 各级电教机构制作; 3、 教师自制; 为了提高电教教材的编制质量,80年代成立了电教工作人员和各学科专家 教授结合的电教教材协作组,与文字教材编审委员会结合在一起,编制配套的音 像教材。 最初,电教教材大多是通过中央电教馆组织向全国发行的。为了改进电教 教材的流通和使用,中央和许多省、市电教馆、高校电教中心也陆续成立了音像 教材出版社,为电教教材的出版社发行开辟了新的渠道。

第三讲 教育技术在我国的发展

第三讲 教育技术在我国的发展

一、电化教育的出现
1. 视听设备在教育中应用的出现
一些民众教育馆也开始运用幻灯、电影、播音等开展宣 传教育活动。江苏省镇江民众教育馆是比较活跃的一个。 他们将大礼堂作为放映厅,规定时间,轮流放映教育影片 和教育幻灯片。他们还动手安装了巡回施教车,外出巡回 展出图片、照片、实物、模型,放映幻灯和电影。
由于旧中国经济不发达,科学技术落后,加上政府对教 育的重视不够和投入不足,因此电化教育始终处于一种 自发状态,只在南京、上海一带少数城市的学校社会团 体中有所开展,始终未能有大规模的推广。
早期电化教育的实质是视听媒体设备在教学教育中的应 用,相当于美国的视听教育,从本源上说是从国外引进 的一种教学手段的应用。
一、电化教育的出现
1. 视听设备在教育中应用的出现 2.“ 电化教育”名词的出现 3.兴办电化教育专业,举办培训班 4.出版电化教育刊物 5.组织机构的建立 6“电化教育”的含义,及对它的争议 7.小结:
二、电化教育的初步发展
1. 成立领导机构 2. 社会电化教育的发展 3. 学校电化教育的发展 4. 文革期间 5. 小结
6 “电化教育”的含义,及对它的争议
四十年代末,在我国教育界中展开了第一次关于“电 化教育”一词的讨论。
1948年6月,中国教育学会电影与播音教育研究委员 会第二次会议上,针对当时电化教育事业中,出现的关 于名词的问题作出了决定。决定指出:“目前所公认之 名词中(一)有错误者应予废止,(二)有不妥而沿用 已久者,先暂与合理名词并同试用,相当时期后再予决 定。”在这次会议中决定应立即更改的四个名词中,不 包括“电化教育”一词。因此,“电化教育”一词便被 继续沿用了下来。
3.兴办电化教育专业,举办培训班
➢ 1936,江苏省立教育学院设电影播音教育专科 ➢ 1939,金陵大学设电影播音专修科 ➢ 1948年,专修科改为电化教育系,分电影组和

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

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

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摘要】进入21世纪,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为标志的教育技术,推动了教育教学史上又一次划时代的革命。

纵观教育技术的发展,我国已经走过了半个多世纪,本文对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进行了总结回顾。

【关键词】教育技术;发展;历程自上个世纪30年代以来,我国“教育技术”一直被称为“电化教育”。

90年代末,随着国外现代教育技术的蓬勃发展,国内从研究学者到政府官员均认为“电化教育”这一名称已经不能符合时代的需求,不利于国际交流和学科发展。

1998年高等教育教学专业名录将“电化教育学”改名为“教育技术学”, 2002年将“中国电化教育协会”正式更名为“中国教育技术协会”。

至此,“教育技术”这一名称在我国正式启用。

为促进教育技术的迅速发展,国家采取了各种政策和措施。

1 政策支持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教育技术的发展。

1949年11月文化部科技普及局成立了电化教育处,负责领导全国教育技术工作。

后来,还成立了一些专门的机构。

1958年前后,中国掀起了教育改革运动,推动了高等学校和中小学电化教育活动的开展。

我国教育技术真正意义上的发展,是在改革开放以后的30多年。

2000年,教育部制定了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和实施“校校通”工程的战略目标。

同年,召开了“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在会上明确规定了中小学必须将信息技术课程列入必修范围,这次会议全面启动了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工程。

2001年11月29日,教育部发布了《关于中小学校园网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了校园网建设的基本原则、设计和建设的基本要求、主要内容及领导机制。

2002年2月27日,教育部发布了《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见》。

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教育部明确提出了实施“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的行动指南,指出要加快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教育信息资源开发和使用以及建立规范的人才培养体系等,全面提高中小学基础教育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

浅谈我国电化教育的发展

浅谈我国电化教育的发展

浅谈我国电化教育的发展作者:贺志忠来源:《课程教育研究·上》2014年第02期【摘要】本文结合实际工作,对我国电化教育的发展历程及现状进行了简要分析,并对我国电化教育的发展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电化教育发展创新【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2-0025-02我国的电化教育历经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其涉及的范畴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融入了幻灯、声音、影像、计算机、互联网等一些列科技成分,通过不断的与时俱进,电化教育一直保持着其在最短时间内达到最广大的范围并且收到最好的效果的设立初衷,同时,新的时代还赋予了电化教育要结合传统教育,实现教育最优化的使命。

1.电化教育的作用与地位电化教育作为教育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老师向学生进行教育的一种有效的途径。

电化教育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进步,当前随着声音、视频、网络等一些列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科技电化设备被制造出来。

作为老师,可以轻松的利用电化教育设备来拓展教育的空间和时间,这极大的方便了教学过程中重点问题的突出、解决教学难点、缩短教学时间,也有利于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以及学生自学的开展。

因此,电化教育对于提高教学质量的贡献有十分明显的。

电化教育的发展使得在一些领域内电化教育已经取代了教师的地位,但从教学的整体过程中,电化教育不能作为教学的主导,只能成为老师教学的有利补充,而不能完全取代老师。

因此,对电化教育的认识应该基于教师是教学核心的前提下,我们发挥教师关键地位的基础上,深入发展各种电化教育手段,进一步促进其深入发展,让电化教育更好的服务教学过程,成为老师教与学生学的有效工具。

2.我国电化教育的发展历程纵观我国电化教育的发展历程,可以将其细分为三个阶段2.1电化教育的初创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指的是五十年代末以及六十年代,在这段时间内,我国教育管理机构逐渐认识到电化教育的重要性,开始向一些高等院校配发电化教育的设备,但是这些设备的科技含量也较低,只能传播简单的声音以及影像,因此其使用的便利性还不足。

教育技术大事记

教育技术大事记

中国教育技术初创时期(20世纪初期)1922 金陵大学农学院设立推广部, 从美国农业部购买幻灯片、电影片, 配上留声机或口头讲解, 到各地宣传介绍科学种棉的知识。

1923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在嘉兴举办的千字课教学试验中使用幻灯进行教学1932 7月,中国教育电影协会在南京成立, 积极提倡电影教育化、教育电影化。

江苏省立教育学院成为全国第一座教育电台。

1934 中国教育电影协会出版了《电影年鉴》,反映了当时对电影教育和教育电影的观点。

19367月,教育部委托金陵大学理学院在南京举办电化教育人员训练班, “电化教育”名称正式启用。

9月,江苏省立教育学院创办电影播音教育专修科(招生时名称为电影广播教育专修科), 学制二年, 招收高中毕业生。

1937 7月,教育部成立播音教育委员会, 在全国建立了播音教育指导区41个;七月七日,日本侵华战争爆发,各地电化教育开始陷入困境。

1940 11月,教育部将电影教育委员会和播音教育委员会合并成立电化教育委员会, 并在社会教育司下设第三科, 主管电化教育工作。

金陵大学理学院派孙明经去美国考察电化教育。

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编印《电化教育》一书作为社会教育辅导丛书之一。

1943 金陵大学成立电化教育学会,同年,教育部为金陵大学颁发“查该校年来办理电化教育, 卓有成绩, 应予嘉奖”的嘉奖令。

1945 5月27日在四川重庆成立中华电化教育学社。

苏州国立社会教育学院建立电化教育专修科。

1946 4月,教育部参与《电影与播音》的编辑工作, 使该杂志成为全国性的电化教育刊物。

6月18日,舒新城、孙明经等人发起成立中国教育学会电影与播音教育研究委员会。

1947 3月,教育部选送萧树滋、白芷洁赴美攻读视听教育硕士学位, 杜维涛同时选派去采购设备。

北平师范大学建立电化教育馆( 后改为直观教育馆) , 创办教育广播电台, 拍摄无声教学影片和幻灯片, 并在教育系开设电化教育选修课。

1948 南国农赴美攻读比较教育与视听教育硕士学位。

电化教育

电化教育

五:听觉类电教媒体
人们获取信息的感觉通道中,听觉仅次于视觉,可见听觉在教 学中的重要性。在教学中常见的听觉类电教媒体主要有广播和录音。
1、广播
定义:广播是传送声音的一种通道。广播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由无 线电台通过发射天线发射电磁波来传播声音,这叫无线广播;另一 种是由广播台(站)通过电缆传输来传播声音的,这叫有线广播。 原理:广播是通过扩音机将音频信号放大,供很多人同时收听的信 息传递方式,它通过传声器把声音信号变成电信号,经扩音机发大 处理后,再由扬声器把电信号变换成声音信号。传声器和扬声器起 声、电转换作用,而扩音机起到信号放大作用。 广播媒体的特点:
具体而言,电化教育在我国产生发展,大致上 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2、电化教育在我国的产生以及发展
第一阶段:产生起步阶段(30年代前后)
“电化教育”这个词,最早在30年代就已经提出。在此 之前,已有人在教育中尝试用幻灯机、无声电影、无线 电播音等,20年代,中国教育的先行者陶行知先生在嘉 兴就用过幻灯进行教学试验,南京金陵大学在采用手摇 留声机配音放映幻灯片,翻译和制作无声电影供教学使 用等方面也作出了很多工作。
幻灯的特点:
其特点和投影基本相同,只是软件尺寸比投影小,亮度不及投 影高,因此幻灯的功能很大程度上已被投影取代
四:视觉类电教媒体
幻灯机基本构造及成像原理
四:视觉类电教媒体
3、投影、幻灯的银幕
定义:银幕是一种将某些光学物质涂敷在基材上,形成符合一 定要求的反射能力,用以显示视觉影像的设备。 投影和幻灯都需要把光束投射到银幕上形成影像,因此银幕的性 能和挂置,对放映的效果有很大的影响。
为教师备课、教学,学生学习提供素材和教材;
能为教学创造所需要的情境,如音教学提

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

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

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我国的教育技术发展主要分为两个大的阶段,即电化教育的形成和初步发展阶段和改革开放以后电化教育向教育技术的全面发展阶段。

1、电化教育的形成和初步发展阶段教育技术作为一个新兴的实践和研究领域,在美国开始于视听教育运动,而在我国则是以电化教育的出现为标志。

20世纪初叶,幻灯传入我国,开始了最早的无声电影和幻灯教育手段,随着外国视听教育的发展,30年代视听概念引入我国,受到当时政府教育部门和学者的注意,确立了“电化教育”名称。

解放前当时经济、教育、科技发展落后,我国的电化教育只是星星点点,在少数几个城市,学校,社教机关有所开展,未能大面积推行。

2、电化教育向教育技术的全面发展阶段1)电化教育是否更名为教育技术的讨论,从 1982年开始,1984-1986年进入高峰期。

这场讨论后,国家教委在1987年发布了“高师本科专业目录”,正式确定了“电化教育”的名称,而在1986年国家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立教育技术硕士专业,教育技术学也就正式在我国建立起来了,同时出现了教育传播学、教育技术学、电化教育学三科鼎立的同步发展的格局。

2)教育技术定义、内涵的探讨。

分别从教育技术定义、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对象、教育技术学的研究领域、教育技术学的方法等这些方面来探讨教育技术的定义、内涵。

3)教育技术本质的争鸣,形成了工具说,方式说,要素说三种观点。

50年代,由于新行为主义介入教育领域,以斯金纳为代表的掀起了程序教学运动,对以后的个别化教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20年代70年代起教育技术进入系统发展阶段。

1970年全美教育协会视听教学部正式改名为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并独立于全美教育协会。

此时也出台了1970年定义,此定义正式将系统方法纳入教育技术之中。

1972年的定义:教育技术是这样一个领域,它通过对所有学习资源的系统鉴别、开发、组织和利用,以及来通过对这些过程的管理,来促进人类的学习。

这一定义首次使用了“教育技术”,“学习资源”的术语,第一次将“管理”引进定义,认为教育技术是开发和使用教学资源的系统过程。

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简析.doc

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简析.doc

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简析北京师范大学信息科学院黄荣怀曾兰芳余冠仕摘要:本文分析和探讨了目前我国教育技术理论和实践领域存在的问题,包括软硬件建设不能同步、重效应轻效果、理论研究与实践需求存在较大差距、实践领域的管理体制欠完善、支持教育技术的青金欠充足、照搬国外理论和经验等,并提出了与教育技术发展息息相关、尚待解决的实际问题。

文章最后预测T教育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认为庄谊重视教育技术实践性和支持性研究,更全面审视和研究计算机教育应用,更关注技术环境下的学习心理研究,更重视学习活动的设计与支持以及需要进一步完善教育技术学科建设。

关键词:教育技术教师培训学习活动学习支持教育技术作为教育改革的制高点和突破口.已成为人们住目的焦点。

那么,教育枝术如何更有效地促进教育教学改革、促进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如何把握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这已是人们共同关注的问题。

一、教育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教育技术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教育的发展,这值得我们欣喜。

但我国的教育技术丁作确实还存在不少问题,有的问题还很严重,如果不重视,不解决,势必会阻碍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对我国的教育改革事业产生不良影响:1.几个误区(1)硬件、软件建设不同步。

这是一个我国教育技术发展过程十的老问题.往往是重硬件,轻软什。

70年代末日。

年代初,我国出现过一哄而上搞电视课堂搬家的现象,造成了很大的浪费。

90年代以后,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兴起,教育信息化成为世人瞩目69焦点。

据2000年底不完全统计,全国中、小学各类计算机没备242万台,建立校园网的学校5700所。

至此,硬件建设已取得一定成绩.但软件建设还是没有跟上硬件建设的步伐,·软件匮乏”成为开展教育技术工作的瓶颈。

因此,我们应该关注硬件和软件的并行建设,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软件建设的路子。

(2)重效应轻效果。

这反映在多个方面:其一,重技术轻理论。

教师热衷于学习技术,而对教育技术理论则持怀疑、否定甚至拒绝的态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组织机构的发展进程(曹梅,张增荣,张舒予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摘要:我国电化教育组织机构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重新起步(1978—1984 年)、快速发展(1985—1998 年)和调整深化(1999 年至今)三个阶段,本文在史料分析基础上归纳阐述了各个阶段组织机构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呈现了我国电化教育组织机构发展的30 年概貌。

关键词:中国电化教育发展史;教育技术;组织机构;管理一、引言在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框架之下,组织发展的内涵包括两个部分:(1)作为外在实体的组织机构的发展;(2)组织机构运作过程中所依赖的管理体制的发展。

因此,关于我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组织机构及其管理发展的史论研究,作为“中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发展史研究”的子课题之一,共产生两篇研究型文章。

本文为第一篇,从组织结构的发展切入,另有一篇从管理体制的沿革切入,共同描绘我国电化教育组织发展的30 年历程。

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史料分析和归纳总结,揭示我国电化教育组织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历史规律,从而帮助探寻更贴近教育信息化需求的机构改革及其管理发展的方向,推动电化教育组织管理的顺利改革,使我国电化教育组织机构能够在教育信息化进程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二、我国电化教育组织发展的阶段划分国内阿伦娜、李龙等研究者在整理1920—2008年我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大事记时,沿着媒体技术的发展轨迹把我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划分为四个阶段,其中1978 年至今划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是音像技术为主,后一阶段是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主。

从媒体技术角度划分教育技术事业的发展阶段也许是合理的,但是就电化教育组织发展的过程而言,因其属于管理的发展范畴,因此更多会跟教育管理体制发展的轨迹相吻合。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的李伟涛在进行“我国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三十年述评”时将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划分为恢复稳定(1978—1984 年)、重点突破(1985—2000 年)和全面深化(2001 年至今)三个阶段。

我们认为这种阶段划分更适用于我国电化教育组织机构及其发展的历程回顾。

因此,我们着力围绕我国电化教育组织机构及管理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沿着时间的纵向维度,将我国电化教育组织机构发展历程划分为三个相对独立的阶段:(1)重新起步(1978—1984 年);(2)快速发展(1985—1998 年);(3)调整深化(1999 年至今)。

其中,1985 年和1999 年是两个重要的时间分水岭:1985 年5 月,《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掀开了教育体制改革的序幕,教育领域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阶段;而1999 年,国务院以国发[1999]4号文批转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充分认识到教育技术的地位和作用,明确提出“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而同期正值计算机网络技术突飞猛进和日趋普及。

因此,上个世纪末,无论从媒体技术,还是国家政策、教育系统发展等方面都面临一个历史性转折。

下面我们将以时间为纵线,依次阐述我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组织机构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发展特点。

三、我国电化教育组织机构的重新起步(1978—1984年)“文革”之前,我国电化教育组织机构已经得到了初步发展,达到了一定的规模和水平。

1978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我国电化教育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与关怀下重新起步。

这一阶段,重点发展的电化教育机构是业务性机构,主要是中央电化教育馆及各省市电化教育馆。

1978 年7 月24日,教育部向国务院呈报《关于筹建中央电化教育馆、北京教育电影制片厂》的请示报告,提出:要扩大教育规模,加快发展速度,提高教育质量,必须积极发展电化教育,筹建中央电化教育馆,这个机构的编制暂按150 人考虑。

该报告于8 月30日经国务院批准。

继教育部组建“中央电化教育馆”这一专业电教机构之后,不少地区教育部门和高等院校也相继组建了电教的业务性机构,包括省市级电化教育馆和高校电教中心等,并培训了一批电教器材使用与维修的技术骨干。

这一阶段,中央电化教育馆内部也应电教事业发展的需要而发生过若干次机构调整,例如,1981 年教育部办公会议决定:中央教育电影制片厂停建,设备器材由中央电化教育馆接收。

中央电化教育馆30人编制用于成立电影处,开展教学影片的摄制和发行工作。

1983 年,广播电视部同意在中央电教馆设立录音录像制品出版机构,机构名称为“中央音像教材出版社”。

这表明,这一阶段比较重视视听技术和音像技术等媒体技术,该方面的管理任务也比较突出,需要设置相应的机构来专门负责。

这一阶段,我国远程教育教学性机构得到了开创性发展。

1978 年10 月,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筹备处成立,并于次年(1979 年2 月),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与全国28 所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广播电视大学于同一天正式开学。

创办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面向全国进行远程开放教育的广播电视大学,是邓小平同志上世纪70 年代末亲自作出的一个高瞻远瞩的战略决策,在教育史上揭开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远程教育开放大学的新篇章。

1980 年8 月,教育部长蒋南翔在全国广播电视大学80 级开学典礼上的讲话,首次明确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的教学性机构的定位,确认其社会功能和主体地位。

如果说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是发展高等教育的“两条腿”之一的话,则1981年7 月国家农委、农业部、中国科协、教育部、中央广播事业局等10 部门联合举办的中央农业广播学校(1987 年2 月改名为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则体现了国家利用现代媒体技术和远程开放教育模式来开展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意图。

由此,面向高等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在职培训、农村教育的远程开放教育得到了开创和初步发展,发展出典型的两类远程教学性机构。

这一阶段也是我国高校电化教育(教育技术)院、系或专业起步发展的阶段。

1978 年杭州大学、浙江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陆续在物理系内设置电化教育方向,培养人才;1983 年6 月,经教育部批准,华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开设电化教育本科专业,学制四年;1984 年,东北师范大学也开设电化教育本科专业,南京师范大学开设成人电化教育专科专业。

至此,高校电化教育(教育技术)院、系或专业得到了起步。

除了上述业务性机构、远程教育教学性机构、高校教学性机构的发展之外,这一阶段我国电化教育科研机构、学术机构和专业机构也得到了初步发展。

1979 年教育部批准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成立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开创了我国电化教育科研机构的先河。

1979 年6—8 月,教育部电教局委托西北师范学院举办“电化教育研讨班”,研讨期间37 所院校代表发起成立了“中国电化教育研究会”,推选程光为会长,南国农、萧树滋、孙明经、廖太初为理事。

随后多种机构陆续诞生,如“中国高校外语电教协会”、“全国中学计算机教育试验中心”等。

这些学术研究机构的出现,搭建了我国高等院校电化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交流平台,对同期我国电化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专业机构方面,教育电视台、音像教材出版社等也得到了初步发展,如1980 年教育部电化教育局经商有关部门批复,同意湖南省沅江县建立教育电视台;1983 年隶属于中央电化教育馆的“中央音像教材出版社”成立等。

总体上,这一阶段我国电化教育组织机构的发展呈现如下特征:(一)电化教育各种类型的机构都开始陆续建立并起步发展,包括业务机构、教学机构、学术机构、科研机构和专业机构五种类型,建立起比较全面的电化教育的组织机构体系,初步实践并探索着各类机构的职能和作用的发挥。

这些机构的成立和起步,外在地表征了我国电化教育事业的重新起步和恢复发展。

(二)优先发展了一些全国性电化教育机构,如中央电化教育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中国电化教育研究会等。

这符合了重新起步阶段的我国电化教育事业发展的需求,起步之初由上而下的管理更为有效,能够在短时间内有效地指导全国电化教育事业的起步和恢复发展。

(三)在教育部的直接领导下,以“中央电化教育馆”为龙头的电教馆业务机构体系得到了快速发展,通过其强有力的行政力量和宏观领导,在全国范围内充分发挥了统领和指挥作用。

(四)该阶段,我国电化教育的组织机构首先在高校得到了一些发展,出现了一些高校电教中心,但是尚未发展到中小学层次,中小学校很少具有专门电教机构,对中小学各类电教服务的任务则是由各县市的电化教育馆来承担。

四、我国电化教育组织机构的快速发展(1985—1998年)(一)高校教育技术机构的快速发展1978 年高校电教重新起步时,大多数学校没有专门机构。

据1986 年统计,建立电教机构或设专人管理电教工作的普通高校有694 所,占全国普通高校总数的65.8%。

据1996 年初“中国电化教育协会”在北京、上海、湖北、陕西4 省市抽样统计,95%以上的普通高校建立了科室以上级别的电教机构。

此外,考察高校电教中心的级别发现,至1997 年全国高校处级电教中心约占高校电教机构总数的2/5 左右。

因此,从数量上和级别上都可以看出高校电教机构总体上得到了快速发展,这一时期的发展奠定了中国高校电化教育的基本格局。

这一阶段,高校教育技术机构的发展并非一路直线上扬。

正如我国电化教育协会秘书长刘雍潜在回顾普通高校电化教育发展历程时认为,上世纪80 年代末到90 年代初,面临计算中心和网络中心的挑战,“多中心、小而全”的管理现状严重地影响了高校教育技术的建设和发展,高校电教机构发展势头减弱,出现了短暂的停滞,表现在适应和磨合中间歇性发展的特征。

但是,高校电教机构很快地就进行了自身的调整与组织建设,持续地进行机构改革和管理职能的转变,迎来了新一轮快速发展。

(二)“计算机辅助教学”相关机构的发展上个世纪80 年代末90 年代初,信息技术革命浪潮波及我国,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的兴起,给教育技术增添了新活力,计算机辅助教学在高校、中小学校日益发展。

但由于管理体制、思想观念等种种原因,计算机辅助教学工作在很多高校不由电教机构负责,而是由计算中心或计算机系负责。

自1984 年原国家教委成立“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试验中心”以后,1985 年“全国计算机辅助教育学会”成立,在“中国电化教育协会”成立之前;随后1987 年国家教委将“全国中学计算机教育试验中心”改为“全国中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负责指导全国中小学计算机辅助教育工作的开展,1992 年又改为“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现为“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研究中心”。

1991 年,国家教委成立“中小学计算机教育领导小组”,1993 年中央电化教育馆与上海教育科学研究所联合在上海召开全国计算机辅助教学研讨会,会议决定:由中央电教馆牵头,组建“全国中小学计算机辅助教学协作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