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学简史ppt

合集下载

文字学 汉字的起源PPT文档89页

文字学 汉字的起源PPT文档89页
文字学 汉字的起源
41、实际上,我们想要的不是针对犯 罪的法 律,而 是针对 疯狂的 法律。 ——马 克·吐温 42、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 像影子 跟随着 身体一 样。— —贝卡 利亚 43、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 步。— —杰弗 逊 44、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 理。— —托·富 勒
45、法律的制定是为了保证每一个人 自由发 挥自己 的才能 ,而不 是为了 束缚他 的才能 。—— 罗伯斯 庇尔

谢谢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

汉字学简史

汉字学简史

• 40年代,还有的学者开始从心理学的角度 研究汉字。 • 有的研究现代汉字学的问题。 • 有的把研究成果运用到教学中去,对内: 如何教小学生;对外,如何教外国人。
• 80年代,大陆(内地)出现一种“文化 热”,即从文化的角度研究汉字,有人就 公开、明确提出“汉字文化学”。 • 其实这里的研究,名义上是从古代汉字出 发,但实际上谈的是汉语与文化的关系, 并非从汉字出发,而是从语言的角度出发 的。
3、字书的编纂 • 在汉字学史上,“字书”一词作为通名有 两种含义: • 一是指童蒙识字课本,通常只是编次文 字,没有解说; • 二是指解说汉字形、音、义的书,即后世 所谓“字典”。
• 汉字学史上第一部字书就是相传为周宣王 时太史籀搜集、汇编的童蒙识字课本《史 籀篇》。 • 秦统一六国后,李斯奏罢不与西土文字相 合者,又据《史籀篇》加以整理,或省其 繁重,或改其奇怪,而成秦篆,乃作《仓 颉篇》。同时赵高作《爰历篇》,胡毋敬 作《博学篇》。
二、汉字学的范围
• “文字学”这个名称,虽然在我国出现是 在。 • 然而研究汉字的学问,传统的文字学(小 学),从汉代算起,已经有了一千多年的 历史。
•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是我国历史上 第一部文字学专著,也是我国第一部汉字 字典,它成书于公元100年,发表于公元 121年。
• 它的出现标志着汉语文字学的正式创立。
汉 字 学 简 史
本讲要点
一、汉字学 二、汉字学的范围 三、汉字学简史
一、汉字学
1、汉字学的定义 • 汉字学:是以汉字为研究对象而建立起来 的一门学科,主要研究汉字的形和形与 音、义的关系。
2、汉字学的名称 • 然而“汉字学”这个名称,过去是没有 的。 • 传统观念,“文字”就是“汉字”,因 此,“文字学”就是“汉字学” 。

汉字学简史

汉字学简史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
(一)祖述《说文》之字书 1、《古今字诂》三卷魏张揖。是许慎之后较早地 承《说文》而编纂的字书。 2、《字林》七卷西晋吕忱 3、《字统》二十卷北魏阳承庆
4、《古今文字》十卷北魏江式
江式(?—523)南北朝北魏官吏,文字、训诂学家。 字法安,陈留济阳(今河南兰考)人。少承家业,篆 体尤工,洛京宫殿诸门板题署,皆式所书。撰古今文 字凡四十卷,本许氏说文,上篆下隶。
(三)字书、韵书等 本时期编有全面解释汉字形音义的大型字书 《字海》100卷,这是唐代以武则天名义编的, 惜未流传下来; 编有解释儒家和佛教经典著作文字音义的工 具书,如唐· 陆德明《经典释文》、玄应《一切 经音义》(又称《玄应音义》)、慧琳《一切经音 义》 (又称《慧琳音义》); 编有解释通用汉字音义的韵书,如隋· 陆法 言《切韵》、唐· 孙偭《唐韵》,它们实是按字 音分韵编排的字书。
(四)文字书的雏形——《苍颉篇》及其他 字书的形式: 以七言韵文为主,杂以三言、四言,罗列两千 余字,分类部居。如“金”字之后列“银 铁……”与以“金”为部首,统领诸从“金” 字的部首编排法完全吻合。 部首排列法是将汉字按意义范畴分类排列的自 然结果,因为同一部首的字在字义系统中一般 属于同一类别。
2、王仁眗《刊谬补缺切韵》
《王一》:出自敦煌,称敦煌本王韵,平声不存,不知 韵目小注概况;上声存52韵,有19处韵目小注;去声 57韵,有17处韵目小注;入声28韵,有9处韵目小注。 《王二》:出自北京故宫,有明人项元汴子京的跋语, 称项跋本王韵或内府本,只有平声韵下有四处韵目小注; 周祖谟先生认为王二本“不能与切韵合为一谈,只能看 做刊谬补缺切韵系列的一种。”王二本分四声,五卷, 大韵分195韵,小韵3671个,韵字1万多。 《王三》:是完本,有宋濂跋语,称宋濂跋本王韵,与 原本十分接近,王三分五卷,平声54,上声52韵,去声 57韵,入声32韵,全书分4声,195韵。

《文字发展简史》课件

《文字发展简史》课件
甲骨文
甲骨文是一种古老的中国文字,使用 龟甲和兽骨记录刻画文字。
古代的文字
古埃及文字
古埃及使用象形文字和表 意文字,记录着神话、历 史、法律和宗教等内容。
古希腊文字
古希腊使用的是字母文字, 为后世的拉丁字母和西欧 语言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古罗马文字
古罗马使用拉丁字母,传 播到欧洲各地并成为现代 欧洲语言的基础。
《文字发展简史》PPT课件
这份PPT课件将带你了解人类文字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图画文字到近代的 印刷术和现代的智能文字识别技术。
人类最初的文字
1
楔形文字
2
楔形文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巴比伦,
在泥板上刻写,使用尖锐的金属或石
头工具。
3
图画文字
人类最早通过图画来表达信息,将物 体的形象画在墙壁和岩石上。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语音输入文字
语音识别技术的发展让人们 可以通过语音输入语言文字, 提高书写效率。
总结
1 文字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重要性
文字是人类文明的媒介和载体,记录了人类的思想、历史和文化。
2 人类对于文字发展的不断探索
人类从最早的图画文字到现代科技的文字处理方法,一直在不断探索文字的可能性。
3 文字技术的进步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
中世纪的文字
纸张的发明
纸张的发明使书写和传播文字 更加便捷,推动了中世纪的文 化繁荣。
清真寺中的书法艺术
中世纪的伊斯兰世界在清真寺 内开展了精美的书法艺术。
捷克国王的书法
捷克国王查理四世是一位热爱 书法艺术的君主,他的作品以 华丽和复杂的装饰闻名。
近现代的文字
1
印刷术的发明
德国的谷特伯格发明了可移动铅字印刷术,这一技术的发展改变了文字传播的方 式。

文字学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可编辑全文

文字学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可编辑全文
1、緒論
2、漢字的性質和起源
3、傳統的漢字結構理論 象形
4、指事 會意
5、形聲一
6、形聲二
7、轉注 假借 六書說批判
8、甲骨文
9、金文
10、甲骨、金文的特点
11.戰國文字及其特點
12 小篆
13 隶书
13.2楷書、草書和行書
14 汉字发展变化的内部规律
15 古今字、異體字和通假字
文字學
為什么要學文字學?
72

81
73

81
74

81
75

81
76





71
會意是“合文”為字,由可獨立表義的偏
旁組合而成,彼此之間是平等的關係。
象形一般是獨體,複體象形的兩個部件之
間則是有主從關係的。
指事字拆開後一部分是可獨立表義的部件,
另一部分是本身沒有意義的指事符號。
81
(四)形聲


71
形聲者,以事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35

六書條例的提出,當是由于秦漢時期對漢
字構造的認識不但已經模糊,而且出現了
大量曲解的現象。六書條例不但可以正本
清源,而且托源于《周禮》,以示淵源有
自,對提高小學的地位有其獨特的意義。
二、“六書”的具體內容
71
37
(一)象形
鹿:
1. 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日月是也。
71
38
象形字的類別
義),按語言的順
序作綫性排列
漢字體系形成的時間
我們現在所能見到的形成體系的漢字最早的是商代
的甲骨文,但甲骨文已經是相當成熟的文字體系,

汉字学汉字的历史发展金文PPT课件

汉字学汉字的历史发展金文PPT课件

夏·管流爵
5
青铜器的时代
• 青铜时代 夏商——秦汉
约公元前2000年——220年
6
青铜器的种类
• 烹饪器
•兵 器
• 盛食器
•乐 器
•酒 器
• 车马器
•水 器
……
7
烹饪器
商 刘 鼎
·
商·兽面纹鬲
西周·甗
8
盛食器
商 · 戈 父 丁 簋
青 铜 敦
云 纹 方 豆
鬲 比 盨
9
饮酒器
商 · 旅 爵
商 · 父 己 角
16
金文的时代
金文始于商代,盛于西周,延 续至秦汉。金文作为一个时代风 格的字体,主要指鼎盛时期的西 周金文。
17
金文的命名
• 金文 • 钟鼎文 • 吉金文字 • 钟鼎款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18
金文的内容
• 记时:按年月日的顺序记时; 干支记日、四分法记月。
• 记事:事件发生的地点和主要参与者; 铜器名称、制作人等。
• 套语:“用作宝尊彝”、“万年子孙永宝用”、 “子子孙孙永宝用享”……
19
金文的内容
• 宗教祭祀 • 法律诉讼 • 军事征伐 • 训谕规诫 • 政治活动 • 歌功颂德
20
宗教祭祀——天亡簋铭文
21
军事征伐
• 利簋铭文 • 虢季子白盘铭文
22
利簋
• 《尚书·牧誓》:“时 甲子昧爽,王朝至于 商郊牧野,乃誓。”
商 · 父 乙 觶
商 · 黄 觚
10
盛酒器
商 · 兽 面 纹 尊
大 尊 缶
商 · 壶
商 · 徙 卣
11
盛酒器
盘 龙 纹 铜 罍

中国汉字的发展历程PPT课件

中国汉字的发展历程PPT课件
第17页/共22页
第18页/共22页
8印刷字体
• 印刷术发明后,为适应印刷,尤其是书刊印刷的需要,文字逐渐向适于印刷的方向发展,出现了横平竖直、 方方正正的印刷字体—宋体。其发端于雕版印刷的黄金时代—宋朝,定型于明朝,故日本人称其为"明朝体 "。由于宋体字适于印刷刻版,又适合人们在阅读时的视觉要求,是出版印刷使用的主要字体。
一 甲骨文
• 秦统一文字前,中国的汉字,不论从字体、应用角度而言,还是混乱的。古文广义而言,其包括大篆在内 的小篆以前的文字;狭义的讲,指中国文字史上大篆以前的文字。这里采用狭义的古文概念。古文包含甲 骨文与金文;其中,前者被人们视为中国最早的定型文字。
第1页/共22页
• 甲骨文字:为商朝后期用写或刻的方式,在龟甲、兽骨上所留下的文字,其内容 多为“卜辞”,也有少数为“记事辞”。甲骨文大部分符合象形、会意的造字原 则,形声字只占20%。其文字有刀刻的,有的填满朱砂,也有直接朱书墨书的。 因文字多为图画文字中演变而成的,象形程度高,且一字多体,笔画不定。这说 明中国的文字在殷商时期尚未统一。甲骨文因多为刀刻在龟甲兽骨上,故其文字 带有坚硬的笔法。这种如刀刻的笔法,亦有被运用在现代平面设计上。
第19页/共22页
九 电脑字体
• 随看文化事业的发展、科技的发展,在西方文字体的影响下,又出现了黑体、美术字体等多种新的字体, 如海报(POP)体、综艺体、勘亭流等,及更多的宋体之变形,如仿宋、扁宋等。并将各类汉字电脑化, 运用的范围更加广泛。
第20页/共22页
谢谢!
第21页/共22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11页/共22页
第12页/共22页
5楷书
• “楷书“又名真书、正书、今隶。如欧阳询、柳公权等碑帖之字属之。包含了古隶之方正、八分之遒美及 章草之简捷等。这种字体一直沿用至今,被视为标准字体且为世人所喜爱。楷书有一种稳重而衍生出宁静 之感;文字因个人书写的方式、性格之异,而有不同风格的同一字体。

【全文】中国汉字发展史概述(PPT42页)

【全文】中国汉字发展史概述(PPT42页)
仓颉龙颜侈侈四目灵光,上天作令为百王宪,实有睿德,生而能书,及长登阳虚之山,临于玄扈,洛水之纳,灵龟负书,丹甲青文,仓帝受之,于是,穷天地之变,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羽,山川掌指而创文字形成声贝,以相生为字,以正君臣之分,以严父子之仪,以肃尊卑之序,法度以生,礼乐以兴,刑罚以著,为政立教,领事办官。 ——《白水县志》
甲骨文
甲骨文
甲骨文造字的三种方法
甲骨文
大型涂朱牛骨刻 甲骨文殷墟的甲骨文12生肖甲骨文
甲骨文
金文
起源
金文起于商代,盛行于周代,是由甲骨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文字。因铸刻于钟鼎之上,有时也称为钟鼎文。据统计,金文约有3005字,其中可知有1804字,较甲骨文略多。
发展
金文的内容是关于当时祀典、赐命、诏书、征战、围猎、盟约等活动或事件的记录,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金文字体整齐遒丽,古朴厚重,和甲骨文相比,脱去板滞,变化多样,更加丰富了。
发展
宋体字便于书写和刻写,字体美观端庄,适应了印刷出版业的行业操作要求,成为宋代文化造极的见证者。
特点
横平竖直,横细竖粗,起落笔有棱有角,字形方正,笔画硬挺。
代表人物
秦桧
影响
改变楷体印刷困难,加强书籍的印刷和文化的传播,宋体字不但有中国书法的魅力,还具有雕版印刷及木版刀刻的韵味,是对传统书法的继承和发展。
《仓圣鸟迹书碑》
戊巳甲乙,居首共友,所止列世,式气光名,左互爻家,受赤水尊,戈茅斧芾。
一 汉字的发展
——甲骨文 ——金文 ——大篆 ——小篆 ——隶书 ——草书 ——楷书 ——行书 ——宋体
文字发展演变
甲骨文
金文
大篆
小篆
殷商
商代后期
西周后期
殷商

汉字 知识 ppt课件

汉字 知识 ppt课件

涵和表达方式。
06
汉字趣谈
汉字中的趣味故事
01
02
03
汉字的起源
讲述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过 程,包括甲骨文、金文、 小篆等不同字体的特点和 发展历程。
汉字的构造
解析汉字的构造原理,介 绍象形、指事、会意、形 声等造字方法,以及汉字 部首的含义和作用。
汉字的简化
介绍汉字简化过程和简化 方法,包括形声简化、同 音异形简化等,以及简化 汉字的优缺点。
详细描述
汉字读音由声母、韵母和声调组成,不同的声母和韵母组合以及声调的变化可 以表达不同的意思。此外,汉字读音还受到方言、历史演变等因素的影响,因 此有些汉字存在多音字的现象。
汉字的字形
总结词
汉字字形是汉字知识的核心,了解汉字的字形有助于更好地 理解和记忆汉字。
详细描述
汉字字形由笔画组成,不同的笔画组合形成了不同的汉字。 此外,汉字字形还受到书写规范、字体设计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有些汉字的字形可能略有差异。
甲骨文和金文的发现
商代和西周时期,人们将文字刻在龟 甲和兽骨上,形成了甲骨文;而金文 则出现在铜器上。
汉字的演变过程
甲骨文、金文到小篆
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字逐渐从图画文字演变为线条文字,形成了 甲骨文和金文,最终演变为小篆。
小篆到隶书、楷书的演变
小篆逐渐简化,形成了隶书;隶书进一步简化,形成了楷书。
用汉字。
异体字与规范字
异体字指的是音义相同但字形不 同的字,而规范字则是指被官方 认定为标准的字体。了解异体字 与规范字的关系,有助于避免书
写混乱。
错别字与正字
错别字是指书写错误的字,而正 字则是指正确的标准字体。纠正 错别字,使用正字,是汉字规范

文字学概要课件-PPT

文字学概要课件-PPT
本),上篇书体,下篇形论,并未专论训诂。容庚在燕京
大学开文字学,《形篇》讲字体,《义篇》讲说明文字结 构的“六书”,也是有“义”之名而无“义”之实。
• 所以,唐兰说“民国以来,所谓文字学,名义上 虽兼包形音义三部分,其实早就只有形体(引者 按:这里所说的“形体”包括文字结构)是主要 部分了”(《中国文字学》第6页)。有的学者并 明确把音韵、训诂排除在文字学之外。如1926年 出版的顾实的《中国文字学》,只论述文字之由 来、文字之变迁和文字之构造。又如,1933年何 仲英出版《文字学纲要》(上海民智书局初版), 他认识到文字学不应包括音韵、训诂,因此把自 己原来的文字学著作改写为此书,专门讨论汉字 的形体。20世纪30年代,唐兰先生提出:文字学 研究的应当只是文字的形体。他在1934年手写石 印的《古文字学导论》(当时除随堂发给学生外, 曾加印了100部,由来薰阁书店公开发行)中说 “文字学研究的对象,只限于形体,我不但不想 把音韵学找回来,还得把训诂学送出去”。
的大量发现(其中包括殷墟甲骨文等前所未见的
重要资料的发现),古文字研究的水平有了很大
提高。清末的吴大澂、孙诒让等人已经根据古文
字指出了《说文》的一些问题。进入民国时代以
后,这方面的研究有进一步的发展。大量的古文 字资料和有关的研究成果,为现代意义的文字学 的建立,准备了重要的条件。

对现代意义的文字学的建立起了更重
文字学概要
第一章 绪论
• 教材 • 裘锡圭《文字学概要》,商务印书馆1988年第一版,1990年第二次
重印,1996年第三次重印,2001年第六次印刷;台湾万卷楼图书有 限公司,1994年3月第一版,1995年4月再版 • 主要参考书 • 1.唐兰《中国文字学》,1986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据开明书店1949年 3月版重印本 • 2.唐兰《古文字学导论》(增订本),齐鲁书社,1981年1月

看汉字 学历史PPT

看汉字 学历史PPT

第五讲
汉字与古代地理知识
我国历史悠久,在汉字和古代文献中有 相当多的地理知识。例如:地,许慎《说文解 字》:“元气初分,轻清阳为天,重浊阴为 地,万物所陈列也。” 《易·系辞上》:“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 于地理。”所谓地理,就是地之纹理,也即 山陵川泽之分布与地势的走向。古代中国的 地理知识,有九州、四渎、四海等概念。

廾 → 异 → 举 → 寸
→ 专
远取诸物

第一类:象自然物之形 如:日 →月→ 山 → 水→ 瓜→ 雨

第二类:象日常生活中的器物之形

如:斤→ 网→ 皿→ 豆→ 戈→ 门→ 麦
第三类:象动物之形












② 象形时取其特征,突出重点








蛇(它) 鼠


3.汉字表意性质的扩展
第七讲
汉字与古代玉文化
一、“玉”字的形体演变
商代 西周 战国 汉代 现代
一串玉 规整化 加区别符号 沿袭西周 沿用至今
二、从汉字形体看古代玉文化
1
玉是古代贵重的货币
玉 珏
二玉相合为一珏。
——《说文解字》
1
玉是古代贵重的货币
玉 珏
以珠玉为上币
——《管子》
1
玉是古代贵重的货币
玉 珏 寶
2 禮

圭,瑞玉也„„公执桓圭, 珪 珪 九寸;侯执信圭,伯执榖 圭,皆七寸。以封诸侯。 ——《说文解字》

古 玉 圭 图
4
玉是无声的语言
远古玉玦

汉字发展简史 PPT课件

汉字发展简史 PPT课件

晋 王羲之兰亭序
2020/3/5
行书作品
1.2 汉字的演变
5)草书 草书是为了适应快速书写的要求而出现的。草书作为
一种字体而正式具有其名,还是东汉章帝时的事。章草保 持有隶书的笔势,比隶书简易,有些点画有所省略。
唐 怀素自பைடு நூலகம்帖
2020/3/5
草书作品
1.3 汉字的发展
1.3 汉字的发展
1.3.1 古文字时代 从19世纪末出土的殷商甲骨文到公元前221年的秦朝为古文字时代,它包 括:甲骨文、大篆、小篆、古隶。
认识各种书体
3 2020/3/5
前言
??? 为什么要学字体设计
文字的功能
1.信息交流与知识传播 2.文化传承与象征 3.形象符号与视觉吸引
字体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1)logo上的字体设计 2)招贴广告上的字体设计 3)POP广告上的字体设计 4)书籍装帧上的字体设计 5)利用电脑软件设计的字体 6)影视及多媒体中的字体设计 7)文字在版面设计中的应用
2020/3/5
1.1 汉字的起源
我们把在原始绘画遗存中的网纹图、陶
器上的绳纹和陶制的网坠等实物称为“绳
纹时代”。
“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宋代词人
张先描述失恋后的女孩思念古人、心事
纠结的状态。中国结是中华民族特有的
文化精髓,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
《千秋岁·数声鶗鴂 》张先 (宋代) 数声鶗鴂。又报芳菲歇。惜春更把残红折。雨轻风
2020/3/5
大篆作品
小篆作品
1.2 汉字的演变
2)隶书 隶书的出现,是为了加快书写的速度。是汉字一种比较简便易 于书写的字体。它出现于秦代,大量使用于汉代。隶书将篆书 的笔画减少,将圆匀的线条截断,化圆为方,变弧线为直线。

第1章 绪论(2) 中国文字学简史

第1章  绪论(2) 中国文字学简史

著錄銅器及其銘文的專書: 有呂大臨《考古圖》、趙九成《續考古圖》、宋徽 宗勅撰的《博古圖》兼錄器形和銘文; 有薛尚功《歷代鐘鼎彝器款識法帖》、王俅《嘯堂 集古錄》、王厚之《鐘鼎款識》單錄銘文。 呂大臨《考古圖釋文》為最早的金文字典。
博古圖

北宋時發現戰國秦王 詛咒楚王的刻石,即 所謂詛楚文,對於秦 大篆研究頗有價值。
東漢 熹平石經
許慎《說文解字》,是中國第一部研究、 解釋漢字的專著,其問世宣佈了漢語文字 學的建立,《說文解字敘》對漢字的起源、 發展、六書等漢字理論都有深入的研究, 奠定了傳統文字學的理論基礎。 劉熙《釋名》,從字音角度解釋字義,也 對後世的漢字研究產生了影響。

三、魏晉南北朝時期 主要表現在字書的編纂上。 自三國至隋,所著字書將近百部,如: 按漢字形體編排的《字林》(晉· 呂忱)、 《玉篇》(梁· 顧野王), 按字音分韻編排的《聲類》(魏· 李登)、 《韻集》(晉· 呂靜), 識字課本《千字文》(梁· 周興嗣)。
在其他古代铭刻,诸如玺印、货币、石刻、 陶器文字方面,清代均有专门研究的著作 问 世, 吴 大 澂 《 说文古 籀补 》 、 初 尚 龄 《吉金所见录》、张廷济《清仪阁古印偶 存》、陈介祺《十钟山房印举》、桂馥 《缪篆分韵》等书反映了这些方面所获的 成绩。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殷墟甲骨文被发现。 王懿荣为认识甲骨文字的第一人。 刘鹗《铁云藏龟》是首部甲骨文著录书。 孙诒让《契文举例》开研究甲骨文的风气。 孙诒让《名原》把金文、甲骨文、石鼓文和《说 文》中古文、籀文等古文字结合起来互相校勘, 这是用甲骨文考订金文的第一部著作。 罗振玉《殷商贞卜文字考》最早考定甲骨文的真 实出土地点为河南省安阳小屯村即殷都故墟, 甲骨文是商王朝占卜的遗物,推进了甲骨文的 研究。

汉字的前世今生ppt课件

汉字的前世今生ppt课件
在“ ”上加一短横,表示树梢的所在。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先用一长画“一”表示位置,再用一 短画一”表示物体;物体在位置上方 的便是 (上)。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甲骨文把五指的手简化为三指,人手 退后一寸有脉搏的地方叫做寸口,用 一指出寸口的位置。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鸟飞到地面,表示至的意思。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 指事字的构造,主要可分为两种
(一)纯粹用记号来表示抽象概念,一眼看过去 就可以大致认识。如“上”、“下”二字。 (二)在象形字上面附加不成文的符号,以表 示抽象概念,要仔细观察才能发现它的真正字 义。如“本”、“末”二字。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妇=女+帚 妇女拿着扫帚。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休= 人+ 木 人靠在木旁休息。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汉语文字学简史56页PPT

汉语文字学简史56页PPT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法律有权打破平静。——马·格林 47、在一千磅法律里,没有一盎司仁 爱。— —英国
48、法律一多,公正就少。——托·富 勒 49、犯罪总是以惩罚相补偿;只有处 罚才能 使犯罪 得到偿 还。— —达雷 尔
50、弱者比强者更能得到法律的保护 。—— 威·厄尔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说形
4、释义
5、注音
6、说文价值:⑴备列古籀篆文,是古文字资料的 宝库;⑵阐发条例,奠定了文字学的理论基础; ⑶构造系统,为历代字书编纂的楷模;⑷穷根 析源,是统一规范文字的典要。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
1.祖述《说文》之字书
(1)《古今字诂》三卷魏张揖。是许慎之后 较早地承《说文》而编纂的字书。
第一章:绪论
第三节 汉字学发展简史


一 萌芽时期(周秦時期)
(一)周秦汉字分析与《周礼》“六书”
1、汉字: 古代对文字的称呼:文、名、书、书契 2、零星材料: 楚庄王“止戈为武”、 韩非子“自环谓之私,背私谓之公”、 《左传·宣公十五年》“伯宗曰:‘故文,反正为 乏’。” 《左传·昭公元年》“医和曰:‘于文,皿虫为 蛊’。”
▪ 《五经文字》三卷 唐·张参 对说文部首有 重要改动,部首归为160部
3、关于“六书” ▪ 《周礼》成书不迟于东周惠王时代(前676—
前652),“六书”至迟在东周早期已经形成。
▪ 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 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 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二)古代关于汉字起源的传说和猜想
▪ 《吕氏春秋》:“奚仲作车,仓颉作书”。
▪ 《易经·系辞下》:“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 人易之以书契。”
▪ 部首排列法是将汉字按意义范畴分类排列的自 然结果,因为同一部首的字在字义系统中一般 属于同一类别。
▪ 关于《仓颉篇》
▪ 以之为原型,汉代新字书:武帝司马相如《凡将 篇》、元帝黄门令史游《急就篇》、李长《元尚 篇》。元始中,扬雄《训纂篇》,班固《太甲 篇》、《在昔篇》。贾鲂《滂熹篇》,崔瑗《飞 龙篇》。
曾整理出《竹书纪年》、《穆天子传》等古籍。 这些简书被后人称为“汲冢书”或“汲冢竹书”。
(三)隋唐五代时期
1.辨正文字之字书
适应纠正文字使用混乱这一需要而出现的。
▪ 最早的是颜师古的《字样》,是作为校勘 楷书正误的根据而作的.
▪ 《干禄字书》一卷,唐·颜元孙 以平上去入 四声为纲,按206韵为次编列单字,每字之下所 列异体,分别以“俗、通、正”标明。
《急就篇》句例
▪ 急就奇觚与众异,罗列诸物名姓字。分别部居 不杂厕,用日约少诚快意,勉力务之必有喜。 请道其章:宋延年,郑子方,卫益寿,史步 昌……姓名讫,请言物:……量丈尺寸斤两铨, 取受付予相因缘。稻黍秫稷粟麻粳,饼饵麦饭 甘豆羹……诸物尽讫五官出:宦学讽《诗》 《孝经》《论》,《春秋》《尚书》律令文。 治《礼》掌故砥砺身,智能通达多见闻……汉 地广大,无不容盛,万方来朝,臣妾使令,边 境无事,中国安宁……
(2)《字林》七卷西晋吕忱 (3)《字统》二十卷北魏阳承庆
▪ (4)《古今文字》十卷北魏江式
▪ 江式(?—523)南北朝北魏官吏,文字、训诂学家。 字法安,陈留济阳(今河南兰考)人。少承家业,篆 体尤工,洛京宫殿诸门板题署,皆式所书。撰古今文 字凡四十卷,本许氏说文,上篆下隶。
▪ 《上古今字表》:皇魏承百王之季,绍五运之绪,世 易风移,文字改变。篆形谬错,隶体失真。俗学鄙习, 复加虚造。巧谈辩士,以意为疑。炫惑于时,难以厘 改。传曰:以众非非行正言。信哉得之于斯情矣。乃 曰:追来为归,巧言为辩,神虫为蚕,如斯甚众,皆 不合孔氏古书、史籀大篆、许氏《说文》、《石经》 三字也。
唐·封演《闻见记》说,《声类》是“以五声 命字,不立诸部”。 (2)晋·吕静《韵集》;
《魏书·江式传》说,《韵集》是“宫商角徵 羽各为一篇”。
3.古文字书
汲冢竹书:
中国历史上最早一次大批出土的战国时代简牍 资料。西晋咸宁五年 (279)汲郡(今河南汲县)一 个名叫不准的人盗掘了一座战国晚期的魏襄王墓, 获得写在竹简上的各种书籍数十车。
二 《说文》学时期
▪ (一)两汉的成就
是东汉许慎所著的《说文解字》。
许慎与《说文解字》
1、编排:“其建首也,立一为端,方以类聚,物 以群分,同牵条属,共理相贯,杂而不越,据 形系联,引而申之,以究万源,毕终于亥。”
2、字体:小篆为正。兼收古文、籀文、奇字、或 体、俗体。
▪ 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 其不与秦文合者。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 高作《爰历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 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
(四)文字书的雏形——《苍颉篇》及其他
字书的形式:
▪ 以七言韵文为主,杂以三言、四言,罗列两千 余字,分类部居。如“金”字之后列“银 铁……”与以“金”为部首,统领诸从“金” 字的部首编排法完全吻合。
▪ 文字学史上第一部字书《史籀篇》可能就是配 合这次文字整理而编写的。
▪ 2、秦代的疏通文字是历史上有明文记载的又一 次文字整理活动。李斯《仓颉篇》、赵高《爰历
▪ 篇》、胡毋敬《博学篇》。
《说文·序》:
▪ 其后诸侯力政,不统于王,恶礼乐之害己, 而皆去其典籍。分为七国,田畴异亩,车途异轨, 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
▪ 孔安国《尚书序》:“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 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
▪ 《荀子·解蔽》:“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 者壹也。”
(三)汉字的早期整理——书同文
周秦时代至少有两次汉字整理活动
1、关于史籀篇
▪ 《礼记·中庸》“(子曰)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 行同伦”。
▪ 《管子·君臣》也云:书同名,车同轨,此至正 也……先王之所以一民心也。

▪ 唐上元元年(760)由孙强增字,宋大中祥符六年 (1013)陈彭年、吴锐、丘雍等重修。现存《大广益会 玉篇》已非野王原本;另有《玉篇》残卷存于日本,可 能是顾氏原本(于《古逸丛书》中)。
2.韵书
1.出现的条件:文字形体的变迁,反切注音方 法的产生,四声的发现等。
2.代表著作 (1)魏·李登《声类》;
(5)《玉篇》
▪ 顾野王(519~581)字希冯,吴郡(今江苏苏州吴 中区)人,仕梁陈两朝。《玉篇》卷首有野王自序和进 《玉篇》启,为奉命而作(呈梁武帝之子萧绎)。

▪ 第一部楷书字典。原本《玉篇》16917字,残卷保存 2100余字。体例依据说文,分542部。增加了新产生的 “爹、爸、爷”等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