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的本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美的本质问题的追问史
就像上述剧中人物一样,人们似乎都可以非常自信地谈论“美是什么”的问题,并且都可
以得出自以为正确的答案。然而,美学史上的情形却正相反。自古希腊时代的柏拉图以来,美
的本质问题已成了美学中最深奥、最困难的问题之一,美学家们一直深感讨论和回答这个问题
的艰难,甚至望而生畏。由于美的本质问题直接与有关世界的存在、人的存在等最基本的哲学
问题联系在一起,因此,要理解美的本质问题,我们有必要首先了解一下有关这一问题的探讨
历史。
一、作为美的定义问题的美的本质问题
从美学史上看,美的本质问题的探讨包括了三个方面,即“什么是美”、“美是怎样存在的”以及“为什么美”。
首先谈“什么是美”。
“什么是美”涉及了美的定义。从柏拉图开始,就不断有学者试图给“美”下一个定义。
在《大希庇阿斯篇》中,柏拉图从各种美的事物如美的花、美的人、美的制度等,一直追溯到“美本身”,希望求得有关“美是什么”的一个确切答案。只是到了最后,他也没有获得一个
明确的观念,只能慨叹“美是难的”①。但是,正如我们在第一章里曾经指出的,柏拉图就此
却开启了一条寻找美的定义的基本思路,即美的本质的探讨应能寻找出那个导致一切美的东西
之所以美的共同本质。除了柏拉图之外,著名哲学家如亚里士多德、西塞罗(Ciceron)、维特罗维奥(Vitruvius)、普洛丁(Plotinus)、奥古斯丁(Augustine)、托马斯·阿奎那(T.Aquinas)等人,都曾给美下过定义。一般说来,在古希腊罗马时代,人们普遍认为美是和谐(这其实也
是直到19世纪西方美学家的共识);在中世纪,人们认为美是完善(这个观点也一直延续到欧洲大陆的启蒙运动时期);近代英国经验派美学家则认为美是快感。而自从美学学科诞生以后,关于美的定义更是五花八门、应有尽有。黑格尔所谓“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就是一个最著
名的定义。
应该说,这种从“美是什么”的角度来理解、探讨美的本质问题的做法,在现代西方美学中已
基本消失了。但由于它在前苏联的美学研究中影响极大,而当代中国美学又主要是借鉴前苏联
美学来讨论这个问题的,因此,我们在当代中国美学中不难发现很多关于“美”的定义,如
“美是自由的形式”(李泽厚)、“美是自由的象征”(高尔泰)、“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
象化”(蒋孔阳)等等。
以今天的眼光来看,把“美的本质”等同于“美的定义”,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很显然,
这条由柏拉图开启的思路,带有鲜明的柏拉图主义色彩。柏拉图假定存在着一个可以脱离具体
的美的事物的“美本身”,然后再询问“美本身”究竟是什么。这里,柏拉图其实是忽视了实
体与属性之间的根本区别。就像我们说一个人长得美,这与说一个人长得白在逻辑上是同一类
型的陈述。其中,人是实体,“美”或“白”只是实体的属性;属性可以千千万万,可以定义
实体,但实体则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东西,属性不能变成实体。当柏拉图提出“美本身”的时候,他就无意中把作为属性的美换成了作为实体的美。这种把“美”实体化的做法,显然是有问题的。我们不妨可以反问一下:“真的存在‘美本身’这样一种东西吗?”回答一定是“不存在”。虽然,我们不能说美学史上所有替美下定义的美学家都与柏拉图一样,都认为存在一个
可以脱离具体事物的“美本身”,但是人们在追随柏拉图的思路时,总是不免染上某种抽象化、概念化的毛病,因而他们的工作也是很可置疑的。此外,这一思路也受到了以维特根斯坦为代
表的分析哲学的批判。分析哲学认为,从语言上看,“美”字本是一个形容词,甚至是个感叹词,美学家误把它变成了名词,从而带来了无穷的混乱,询问“美是什么”也许就是这种混乱
所造成的最大错误之一。维特根斯坦等人的看法尽管失之偏激,却不是没有道理的。可以说,
抽象地讨论美的本质所带来的弊病,就是流于概念游戏,而它往往又是寻求美的定义的结
果。
二、作为美的来源问题的美的本质问题
美的本质问题有时又等于“为什么美”的问题,也就是把美的本质问题理解为美的根源或
来源问题。这种倾向也是古已有之,但主要出现在前苏联和当代中国美学中。20世纪50年代,前苏联美学界曾经爆发过一场关于美的本质问题的大论战,并形成了两个大派别:自然派与社
会派。自然派主张,美是一种自然属性;社会派则认为,美是一种社会属性。这里,两派所关
心的,实际不是给美下一个确切的定义,而是要对美的产生作出解释:美是怎么来的?这种发
生在前苏联美学界的倾向,在20世纪50年代和80年代中国的美学讨论中也曾有明显体现。例如,李泽厚把客观论与社会论揉在一起,在美的本质问题上提出了一种类似于前苏联社会派美
学的“客观社会论”学说——社会派美学也是主张客观论的,只不过李泽厚混合了美的来源问
题和美的存在问题。这样,美的本质问题所包含的“为什么美”这一面,在前苏联和当代中国
美学中,便主要体现为美是自然产物还是社会产物的争论。
无疑,“为什么美”或美的来源问题,是美学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对此,人们可
以有神秘的或理性的、先天的或后天的、自然的或社会的等等不同理解,但几乎没有一个美学
家能够回避这一问题。例如,柏拉图在这个问题上就属于神秘主义或半神秘主义的。他似乎认为,真正的美是神灵赐予的,“神对于诗人们像对于占卜家和预言家一样,夺去他们的平常理智,用他们作代言人,正因为要使听众知道,诗人并非借自己的力量在无知无觉中说出那些珍
贵的词句,而是由神凭附着来向说话。”②欧洲中世纪美学家们更是神秘主义者了。又如,
著名的精神分析学家荣格(C.G.Jung)是位先天论者,认为美来源于世代相传的“集体无意识”。当然,大多数近现代美学家都是用理性的、世俗的原因来解释美的。前苏联和当代中国的美学界,也都采用这种理性的、世俗的原因来解释美的来源。前苏联的自然派美学和社会派美学,
都属于在试图用唯物主义方式解释美的根源时所出现的不同看法。这些看法对于建立马克思主
义美学来说是必要的,也表明了美的来源或根源问题的重要性。问题是,如果就此把“美的来源”与“美的存在”混为一谈,那就是极端错误的。
在我们看来,美学中所谓美的本质问题,主要应该是指美的存在问题。
三、作为美的存在问题的美的本质问题
所谓“美的存在”,就是我们前面所说“美如何存在”的问题。它所指的是:在审美活动中,美是存在于主体一方,还是存在于客体一方,抑或存在于主客体双方的交流、统一?用中
国传统哲学的术语来表述,就是在审美活动中,美是在心(主体)还是在物(对象),抑或在
于心物之间?通常,人们以“美是主观的”、“美是客观的”,或者“美是主客观的统一”等
说法,所表达的就是这个问题。
中西方美学的发展历史已经充分表明,美学家们在讨论所谓“美的本质”问题时,心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