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元朝

合集下载

北大中国通史课件 之——从大蒙古国到元朝

北大中国通史课件 之——从大蒙古国到元朝
——钱穆《国史大纲》 钱穆《国史大纲》 钱穆
大蒙古国(1206-1259) 1206-1259)
创立国家制度
3,创制蒙古文字
4,颁行法律与设置司法长官 大札撒》 《大札撒》,札鲁忽赤
5,分封子弟
大蒙古国(1206-1259) 1206-1259)
《 蒙 古 秘 史 》 汉 字 音 译 的 大 蒙 古 国 史 书
元朝的百年统治(1260-1368) 1260-1368) 十一行省
州 府 州 路 府 州
层 级 之 间 存 在 复 杂 的 统 属 关 系
元朝的百年统治(1260-1368) 1260-1368) 元
行 省 示 意 图
是 元 代 地 方 最 高 行 政 机 构
行 省 —— —— 行 中 书 省 事 之 简 称
大蒙古国(1206-1259) 1206-1259)
成 吉 思 汗
大抵鞑人身不甚长,最长 大抵鞑人身不甚长, 不过五尺二三,亦无肥厚. 不过五尺二三,亦无肥厚. 其面横阔而上下促, 其面横阔而上下促,有颧 眼无上纹,发须绝少, 骨,眼无上纹,发须绝少, 形状颇丑.鞑主忒没真者, 形状颇丑.鞑主忒没真者, 其身魁伟而广颡长髯, 其身魁伟而广颡长髯,人 物雄壮,所以异也. 物雄壮,所以异也.…… 其人英勇果决,有度量, 其人英勇果决,有度量, 能容众,敬天地,重信义. 能容众,敬天地,重信义.
元朝的百年统治(1260-1368) 1260-1368)
张帆 元代宰相制度研究》 《元代宰相制度研究》
李治安 行省制度研究》 《行省制度研究》
元朝的百年统治(1260-1368) 1260-1368)
伟 , 南 控 江 南 , 北 连 朔 漠 . 幽 燕 之 地 , 龙 蟠 虎 踞 , 形 势 雄 元 大 都 城 图

最新北京大学历史系参考书目

最新北京大学历史系参考书目

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参考书目【教材】《中国史纲要》,翦伯赞主编,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中国古代简史》,张帆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历史学》(大学文科指导书目),李玉、吴宗国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中国历史文选》(修订本)张衍田编,北京大学出版社【通史参考书】《国史大纲》,钱穆,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中国文化史导论》,钱穆,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吕著中国通史》,吕思勉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中国通史》,白寿彝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中华二千年史》,邓之诚,中华书局1983年版《简明中国古代史》,张传玺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3版《中国古代史研究概述》,《中国史研究》编辑部,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中国历史研究专题述评》,胡凡等主编,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讨论集》,《历史研究》编辑部,三联书店1957年版《中国古代史分期讨论五十年》,林甘泉等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中国大历史》,黄仁宇著,三联书店1997年【阅读杂志】《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文献索引】《中国古代史论文资料索引》,复旦大学历史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中国史研究入门》(上、下),山根幸夫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

《先秦史研究概要》,朱凤瀚、徐勇编,天津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战国秦汉史论文索引》,张传玺等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

《魏晋南北朝史书目论文索引》,武汉大学图书馆1982年版。

《魏晋南北朝研究论文书目引得》(1912-1969),邝利安编,台湾中华书局。

《东洋学文献类目》,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

【先秦篇参考书】《中国文明起源新探》,苏秉琦,三联书店1999年版《中国早期国家》,谢维扬,浙江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中国古代文明与国家形成研究》,李学勤主编,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中国古代社会研究》,郭沫若,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夏商史稿》,孙淼,文物出版社1987年版《西周史》,杨宽,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西周史》,许倬云,三联书店1994年版《先秦史论稿》,徐中舒,巴蜀书社1992年版《中国奴隶社会史》,金景芳,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春秋史》,童书业,山东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战国史》,杨宽,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古史新探》,杨宽,中华书局1965年版《先秦两汉史研究》,吴荣曾,中华书局1995年版《十批判书》,郭沫若,人民出版社1954年版《中国古代思想史》第1卷,侯外庐主编,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士与中国社会》,余英时,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中国青铜时代》,张光直三联书店1999年版【秦汉篇参考书】《秦汉史》,吕思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秦汉史》,林剑鸣,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秦汉史》,翦伯赞,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剑桥中国秦汉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阎步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先秦两汉史论丛》,韩连琪,齐鲁书社1986年版《先秦两汉史研究》,吴荣曾,中华书局1995年版《秦汉问题研究》,张传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秦汉史论集》,高敏,中州书画社1982年版《秦汉魏晋史探微》,田余庆,中华书局,1993年版《中国政治制度通史》(10卷)秦汉卷,白刚主编,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两汉魏晋南北朝宰相制度研究》,祝总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1998年版《察举制度变迁史稿》,阎步克,辽宁大学出版社1989、1996年版《品位与职位——秦汉魏晋南北朝官阶制度研究》,阎步克,中华书局2002年版【魏晋南北朝篇参考书】《魏晋南北朝史》(上下册),王仲荦,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两晋南北朝史》(上下册),吕思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魏晋南北朝史纲》,韩国磐,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金明馆丛稿初编》,陈寅恪,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陈寅恪,三联书店1954年版《魏晋南北朝史论集》,周一良,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魏晋南北朝史札记》,周一良,中华书局1985年版《魏晋南北朝论丛》,唐长孺,三联书店1955年版《魏晋南北朝史论丛续编》,唐长孺,三联书店1959年版《魏晋南北朝史论拾遗》,唐长孺,中华书局1983年版《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唐长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读史集》,何兹全,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秦汉魏晋史探微》,田余庆,中华书局1993年版《东晋门阀政治》,田余庆,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魏晋南北朝经济史》,高敏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秦汉官制史稿》(上下册),安作璋、熊铁基,齐鲁书社1984年版《中国政治制度通史》(10卷本)魏晋南北朝卷,白刚主编,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中古文人生活》,王瑶,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理学·佛学·玄学》,汤用彤,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魏晋南北朝文化史》,罗宏曾,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隋唐篇参考书】《隋书》:《高祖纪》、《炀帝纪》、《百官志》、《食货志》,及相关列传。

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经典课件第十一章——元朝

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经典课件第十一章——元朝
志费尼《世界征服者史》
一、大蒙古国
撒麻耳干
1219年 1220年 1221年 1222年 1223年 1225年
成吉思汗统军15万出征 进入花剌子模国境 蒙古军攻占花剌子模都城撒马耳干 摩诃末逃入里海病死 成吉思汗在印度河畔击溃花剌子模嗣王札兰丁的军队 追击摩诃末的蒙古军哲别、速不台部进入高加索地区 哲别等劫掠南斡罗思、黑海北岸、克里米亚半岛后东归 成吉思汗回到蒙古
第十一讲 元
一、大蒙古国
二、元王朝
一、大蒙古国
吉利吉思
一、大蒙古国
余大钧先生 译注 《元朝秘史》(《蒙古秘史》)是
关于蒙古早期历史最重要的史料
一、大蒙古国 成吉思 合罕 讷 忽札兀儿:迭额列 腾格里 额扯 札牙阿秃 脱列克先 孛儿帖 赤那 阿主兀。格儿该 亦讷 豁埃 马阑勒 阿只埃。腾汲思 客秃勒周 亦列罢。斡难 沐涟 讷 帖里兀捏 不峏罕哈敦 纳 嫩秃剌周,脱列克先 巴塔赤罕 阿主兀。 成吉思 皇帝 的 根源: 上 天 处 命有的 生了的 苍色狼 有。 妻 他的 惨白色 鹿 有来。 腾汲思(水) 渡着 来了。 斡难 河的 源行 不峏罕哈敦(山) 行 营盘做着, 生子的 巴塔赤罕 有来。
拔都
②太宗窝阔台 1229~1241在位
拖雷 1227~1229监国
钦察汗国
太宗后乃马真氏 1241~1246摄政
③定宗贵由 1246~1248在位 合失
④宪宗蒙哥 ⑤世祖忽必烈 1251~1259 在位 1260~1294 在位
旭烈兀
伊利汗国
阿里不哥 1260~1264 称汗
定宗后斡兀立氏 1248~1251摄政
一、大蒙古国
莫斯科
1238~39年
1241年4月 里格尼茨 1240年

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

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

48
约 100
1000余
1500余
地方行政制度的改革
层级与名称的改变 1.隋文帝取消郡 2.隋炀帝改州为郡
西晋 北周与陈
隋文帝时 隋炀帝时
19 263
300余
172 617
1232 1562
约 1500
190
1255
隋代改地方行政三级制 为二级制,唐代又出现 向三级制回归的倾向。

唐太宗时 10
州(郡) 县
3 、
以 才 授 官
二、隋朝前期的政治经济措施
(一)政治制度的整理与更革
《隋书·刑法志》: 蠲除前代鞭刑及梟首轘裂之法,其流徒之 罪皆減從輕。 刑法简要,疏而不失。
死刑 流刑 徒刑 杖刑 笞刑 绞、斩 一千里、一千五百里、二千里 一年、一年半、二年、二年半、三年 六十、七十、八十、九十、一百 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
族文化因素的凑集,而是在前代北族入主强劲 的中央集权趋势拉动下,社会的统治人群发生
巨大变化,从而整合各种因素形成新的文化并 赋予其绚丽多彩的新特点。
王小甫《隋唐五代史:世界帝国· 开明开放》
二、隋朝前期的政治经济措施
(一)政治制度的整理与更革 (二)“大索貌阅”与“输籍之 法”
从隋代到初唐,不是制度剧变或者大
於是計帳進四十四萬三千丁,
新附一百六十四萬一千五百口。
三、大一统格局的形成
(一)南北统一的深层因素 制度因素 观念因素 文化因素 (二)鼎盛局面的出现
三、大一统格局的形成
1、南北统一的深层因素
589
於是陳國皆平。得州三十、郡一百、縣四百。 ——《资治通鉴· 隋纪一》
三、大一统格局的形成
1、南北统一的深层因素

北京大学中国古代文学教案——元代文学

北京大学中国古代文学教案——元代文学

北京大学中国古代文学教案——元代文学元代文学概论元代是蒙古贵族掌握国家权力的时代。

蒙古族在北方崛起后,先后灭掉了西辽、西夏、金、大理、吐蕃等政权,公元1271年,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定国号为元,公元1279年灭掉南宋,统一全国。

因元代文学上承金代,故讲元代文学一般以元灭金的1234年为起点,至1368年朱元璋即皇帝位结束,时间跨度共一百三十余年。

程朱理学的成为官学。

全真教的流行。

诗歌创作的承前与启后。

散文的重视经世致用。

然诗文的成绩难与小说、戏曲的辉煌相比。

尤其是元曲(剧曲与散曲)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元代文学的代表。

第一章元杂剧的发展线索及其他第一节元杂剧的发展线索元杂剧的发展可分为三期:初期,自蒙古灭金至元世祖忽必烈至元三十一年(1234—1294)。

中期,自元成宗铁穆耳元贞元年至元文宗图帖睦尔至顺三年(1295—1332)。

晚期,元顺帝帖睦尔统治时期(1333—1368)。

初、中、晚三期,杂剧创作在地域上的变化,在内容和艺术表现上各自的特点。

第二节元杂剧繁荣的原因特定的社会经济环境。

艺术形式的成熟。

伟大的作家与出色的演员。

第三节元杂剧剧本的特点一本四折。

题目正名。

科介。

角色分工。

第四节元杂剧剧本的保存情况著录情况。

总集与选集。

第二章关汉卿元代杂剧创作主体的分析。

对元杂剧创作影响最大的两类作家。

关汉卿,元代浪子文人的代表。

对勾栏的熟悉,对百姓生活的贴近与文人的眼光。

第一节儒者的情怀关汉卿是一位文人。

他以他的意识形态来反映现实生活、捕捉问题、选择角度,通过剧本来剖析社会与人生。

他以他的儒生本色,提升了杂剧剧本的思想价值。

以《窦娥冤》、《诈妮子》、《单刀会》等剧本为例,看关汉卿对人性的透视、对历史的思考、对现实的批判。

第二节当行的作品关汉卿出入瓦舍,不但与歌场、艺人关系密切,且躬践排场,亲自参加演出。

对勾栏与演剧的熟悉,使关汉卿的剧作适合舞台演出。

冲突的设置;人物的塑造;语言的个性化;第三章白朴及初期其他作家第一节白朴在元杂剧创作初期,一批剧作家经历了朝代鼎革的社会大变动、历尽人生的沧桑,白朴可以看作他们的代表。

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下教学大纲

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下教学大纲

赵冬梅中国古代史(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国古代史(下)》学分:4任课教师:赵冬梅副教授上课时间:周二34节,周四56节上课地点:理教313课程说明:本课是主要针对中文系留学生的本科生必修课,目的是通过较为系统的讲授,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和重大问题,积累有关古代政治、经济、制度、文化、民族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为进一步理解中国、研究中国文化奠定基础。

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PPT授课;预习、复习;阅读、思考集体讨论:渐进与突变:8至18世纪的中国考核方式:开卷作业:共占总成绩的40%;1、阅读缩写:15分(一部专著或三篇论文。

期末交)2、代拟试卷:10分(期末交)3、集体讨论:15分(分组、全体积极参与)期末考试: 闭卷, 占总成绩60%。

参考资料目录:教材:《简明中国古代史》,张传玺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3版《中国古代简史》,张帆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参考书-通史部分:《国史大纲》,钱穆,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中国通史》,白寿彝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中国古代史研究概述》,《中国史研究》编辑部,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黄仁宇著,三联书店1997年版《剑桥中国史》,崔瑞德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The Search For Modern China , Jonathan D. Spence, New York & Lon don: W.W. Norton & Company, 1999.参考书-断代部分隋唐:《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陈寅恪,三联书店1954年版《唐代政治史述论稿》,陈寅恪,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隋唐五代简史》,吴宗国,福建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宋辽金:《辽宋西夏金史》(《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卷》分册),邓广铭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8年版《宋史》,陈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中国通史参考资料》古代部分第五册,翦伯赞、郑天挺主编,中华书局1986年版元明清:《元史》(《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卷》分册),韩儒林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年版《元代史》,周良霄、顾菊英,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明清史讲义》上下册,孟森,中华书局1981年版《朱元璋传》,吴晗,三联书店1965年版《万历十五年》,(美)黄仁宇,中华书局1982年版《明清易代史独见》,陈生玺,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康雍乾三帝统治思想研究》,高翔,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康雍乾经营与开发北疆》,袁森坡,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版参考书-专题部分:《中国政治制度通史》,白钢主编,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瞿同祖,中华书局1991年版《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隋唐社会生活史》,李斌城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和唐宋江南经济研究》,郑学檬,岳麓书社2003年版《辽宋西夏金社会生活史》,朱瑞熙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多视角看江南经济史(1250~1850)》,李伯重,三联书店2003年版《明清社会经济史论文集》,傅衣凌,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走出理学:清代思想发展的内在理路》,姜广辉,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梁启超论清学史二种》,梁启超,复旦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文献索引:《中国古代史论文资料索引》,复旦大学历史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中国史研究入门》(上、下),山根幸夫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东洋学文献类目》,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隋唐五代史研究概要》,张国刚,天津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二十世纪唐研究》,胡戟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宋史研究论文与书籍目录》,宋晞,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出版部,1983年版《宋史研究论文与书籍目录续编》,宋晞,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出版部,2003年版《二十世纪宋史研究论著目录》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年版《二十世纪辽金史论著目录》,刘浦江编,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版《元史学概说》,李治安、王晓欣编,天津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明史研究备览》,李小林、李晟文主编,天津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中国近八十年明史论著目录》,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明史研究室编,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清史史料学初稿》,冯尔康著,南开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清史论文索引》,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编,中华书局1984年版。

北京大学中国通史古代部分教学大纲及参考书目

北京大学中国通史古代部分教学大纲及参考书目

本系图片 | E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 教学 >> 正文《中国通史(古代部分)》教学大纲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 点击数:164 | 更新时间:2006-9-18 | 文章录入:webwalker | 【字体:小 大】中国通史(古代部分)课程大纲及参考书目中国通史(古代部分)作为全校通选课,授课对象是非历史系本科生。

本课以中国古代政治史演变的大势为主要线索,使同学对中国古代史的发展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框架。

同时关注中华民族形成、中国版图形成等重大问题的历史进程,并努力把握各个历史阶段在古代政治、制度、经济、社会发展演变上的特色。

在讲授过程中,将历史学的知识性与学术性相结合,吸取学界最新研究成果,希望增强同学们对中国古代史的兴趣并引发同学们的思考。

考试方式:平时成绩占40﹪,要求在课下阅读中国古代史学术书籍,并完成书评一篇。

期末闭卷考试成绩占60﹪。

2006年教材:张帆:《中国古代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课程号:02132750课程名称:中国通史(古代部分)学分:2.0教师:叶炜时间:周三 11-12(19:10-21:00) 9月13日第一讲、青铜文化与礼乐文明:多元的古代社会9月20日第二讲、春秋战国时代的社会变动9月27日第三讲、秦始皇及其遗产10月11日第四讲、西汉从无为走向全盛10月18日第五讲、从统一到分裂10月25日第六讲、门阀社会及其解体11月1日第七讲、回归大一统:承上启下的隋唐时代11月8日第八讲、唐文化圈的形成11月15日第九讲、“祖宗之法”与宋朝制度11月22日第十讲、骑马民族国家:辽、金、元11月29日第十一讲、明代的政治与制度12月6日第十二讲、清代统一多民族国家之形成12月13日第十三讲、专制文明之巅12月20日复习12月27日考试参考书目:马克·布洛赫:《历史学家的技艺》,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年。

【免费下载】北大历史系参考书目

【免费下载】北大历史系参考书目

北京大学历史系参考书目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参考书目【教材】1《中国史纲要》,翦伯赞主编,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2《中国古代简史》,张帆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3《历史学》(大学文科指导书目),李玉、吴宗国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4《中国历史文选》(修订本)张衍田编,北京大学出版社【通史参考书】5《国史大纲》,钱穆,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6《中国文化史导论》,钱穆,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7《吕著中国通史》,吕思勉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8《中国通史》,白寿彝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9《中华二千年史》,邓之诚,中华书局1983年版10《简明中国古代史》,张传玺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3版11《中国古代史研究概述》,《中国史研究》编辑部,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12《中国历史研究专题述评》,胡凡等主编,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13《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讨论集》,《历史研究》编辑部,三联书店1957年版14《中国古代史分期讨论五十年》,林甘泉等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15《中国大历史》,黄仁宇著,三联书店1997年【阅读杂志】《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文献索引】16《中国古代史论文资料索引》,复旦大学历史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17《中国史研究入门》(上、下),山根幸夫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

18《先秦史研究概要》,朱凤瀚、徐勇编,天津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19《战国秦汉史论文索引》,张传玺等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

20《魏晋南北朝史书目论文索引》,武汉大学图书馆1982年版。

21《魏晋南北朝研究论文书目引得》(1912-1969),邝利安编,台湾中华书局。

22《东洋学文献类目》,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

【先秦篇参考书】23《中国文明起源新探》,苏秉琦,三联书店1999年版24《中国早期国家》,谢维扬,浙江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25《中国古代文明与国家形成研究》,李学勤主编,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26《中国古代社会研究》,郭沫若,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27《夏商史稿》,孙淼,文物出版社1987年版28《西周史》,杨宽,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29《西周史》,许倬云,三联书店1994年版30《先秦史论稿》,徐中舒,巴蜀书社1992年版31《中国奴隶社会史》,金景芳,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32《春秋史》,童书业,山东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33《战国史》,杨宽,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34《古史新探》,杨宽,中华书局1965年版35《先秦两汉史研究》,吴荣曾,中华书局1995年版36《十批判书》,郭沫若,人民出版社1954年版37《中国古代思想史》第1卷,侯外庐主编,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38《士与中国社会》,余英时,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39《中国青铜时代》,张光直三联书店1999年版【秦汉篇参考书】40《秦汉史》,吕思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41《秦汉史》,林剑鸣,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42《秦汉史》,翦伯赞,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43《剑桥中国秦汉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44《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阎步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45《先秦两汉史论丛》,韩连琪,齐鲁书社1986年版46《先秦两汉史研究》,吴荣曾,中华书局1995年版47《秦汉问题研究》,张传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48《秦汉史论集》,高敏,中州书画社1982年版49《秦汉魏晋史探微》,田余庆,中华书局,1993年版50《中国政治制度通史》(10卷)秦汉卷,白刚主编,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51《两汉魏晋南北朝宰相制度研究》,祝总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1998年版52《察举制度变迁史稿》,阎步克,辽宁大学出版社1989、1996年版53《品位与职位——秦汉魏晋南北朝官阶制度研究》,阎步克,中华书局2002年版【魏晋南北朝篇参考书】54《魏晋南北朝史》(上下册),王仲荦,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55《两晋南北朝史》(上下册),吕思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56《魏晋南北朝史纲》,韩国磐,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57《金明馆丛稿初编》,陈寅恪,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58《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陈寅恪,三联书店1954年版59《魏晋南北朝史论集》,周一良,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60《魏晋南北朝史札记》,周一良,中华书局1985年版61《魏晋南北朝论丛》,唐长孺,三联书店1955年版62《魏晋南北朝史论丛续编》,唐长孺,三联书店1959年版63《魏晋南北朝史论拾遗》,唐长孺,中华书局1983年版64《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唐长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65《读史集》,何兹全,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66《秦汉魏晋史探微》,田余庆,中华书局1993年版67《东晋门阀政治》,田余庆,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68《魏晋南北朝经济史》,高敏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秦汉官制史稿》(上下册),安作璋、熊铁基,齐鲁书社1984年版69《中国政治制度通史》(10卷本)魏晋南北朝卷,白刚主编,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70《中古文人生活》,王瑶,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71《理学•佛学•玄学》,汤用彤,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72《魏晋南北朝文化史》,罗宏曾,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隋唐篇参考书】《隋书》:《高祖纪》、《炀帝纪》、《百官志》、《食货志》,及相关列传。

2022年高考历史(北师大版)总复习教师用书:第2讲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Word版含解析

2022年高考历史(北师大版)总复习教师用书:第2讲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Word版含解析

第2讲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化考纲要求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化。

课标提示 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化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考点一 从三公九卿到二府制1.汉承秦制:西汉王朝基本上沿袭秦制,在中心建立辅佐皇帝的三公九卿制度。

太尉名义上是全国最高军事长官,但没有调兵权;御史大夫“掌副丞相”;丞相成为执掌实际大权的最高行政长官。

2.内外朝制度(1)内朝:汉武帝重用尚书及一些侍从人员,形成实际的决策机构。

(2)外朝:设在宫廷外的丞相官府机关,变成执行机构。

3.三省六部制(1)演化⎩⎨⎧①三国:魏文帝设中书省执掌机要,尚书台变成执行机构。

②西晋:门下省作为皇帝的侍从和顾问机构。

③南北朝:门下省成为参与决策的机构。

④隋唐:建立三省六部制度。

(2)职责: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

六部负责具体事务。

(3)作用⎩⎨⎧①使相权趋于分散,便于皇帝的把握。

②分工明确,职权专一,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4.二府制(1)演化⎩⎨⎧①五代十国:在三省六部之外,另设枢密院。

②宋元:枢密院主管全国军事,与中书省并重,号称“二府”。

③元:以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行政机构,枢密院仍是全国最高军事机构。

(2)影响:减弱了宰相职权,使皇帝集权更为强化。

考点二 从郡国并行制到行省制 1.西汉(1)郡国 并行制⎩⎪⎨⎪⎧①缘由:总结秦亡教训,分封同姓贵族为王。

②概况:在中心政府直辖区,设郡、县直接管理;在诸侯王的封地,由王国实施统治和管辖。

③影响:诸侯王势力日益强大,导致了吴楚七国之乱。

④结果:汉景帝和汉武帝先后打击王国力力,郡国并行制名存实亡。

(2)刺史制度⎩⎨⎧①目的:为加强中心对地方把握。

②实施:汉武帝时,将全国划分13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人。

③职能:奉皇帝之命,监察郡国。

2.五代、宋、辽、金:设道(或称路)、府(或称州、军、监)、县三级制。

3.元朝:行省制度(1)目的:为了有效把握宽敞的领土。

(2)内容:大都四周地区由中书省直辖,西藏地区由宣政院管辖。

历史参考书目

历史参考书目

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参考书目【教材】《中国史纲要》,翦伯赞主编,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中国古代简史》,张帆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历史学》(大学文科指导书目),李玉、吴宗国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中国历史文选》(修订本)张衍田编,北京大学出版社【通史参考书】《国史大纲》,钱穆,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中国文化史导论》,钱穆,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吕著中国通史》,吕思勉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中国通史》,白寿彝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中华二千年史》,邓之诚,中华书局1983年版《简明中国古代史》,张传玺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3版《中国古代史研究概述》,《中国史研究》编辑部,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中国历史研究专题述评》,胡凡等主编,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讨论集》,《历史研究》编辑部,三联书店1957年版《中国古代史分期讨论五十年》,林甘泉等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中国大历史》,黄仁宇著,三联书店1997年【阅读杂志】《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文献索引】《中国古代史论文资料索引》,复旦大学历史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中国史研究入门》(上、下),山根幸夫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

《先秦史研究概要》,朱凤瀚、徐勇编,天津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战国秦汉史论文索引》,张传玺等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

《魏晋南北朝史书目论文索引》,武汉大学图书馆1982年版。

《魏晋南北朝研究论文书目引得》(1912-1969),邝利安编,台湾中华书局。

《东洋学文献类目》,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

【先秦篇参考书】《中国文明起源新探》,苏秉琦,三联书店1999年版《中国早期国家》,谢维扬,浙江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中国古代文明与国家形成研究》,李学勤主编,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中国古代社会研究》,郭沫若,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夏商史稿》,孙淼,文物出版社1987年版《西周史》,杨宽,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西周史》,许倬云,三联书店1994年版《先秦史论稿》,徐中舒,巴蜀书社1992年版《中国奴隶社会史》,金景芳,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春秋史》,童书业,山东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战国史》,杨宽,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古史新探》,杨宽,中华书局1965年版《先秦两汉史研究》,吴荣曾,中华书局1995年版《十批判书》,郭沫若,人民出版社1954年版《中国古代思想史》第1卷,侯外庐主编,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士与中国社会》,余英时,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中国青铜时代》,张光直三联书店1999年版【秦汉篇参考书】《秦汉史》,吕思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秦汉史》,林剑鸣,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秦汉史》,翦伯赞,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剑桥中国秦汉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阎步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先秦两汉史论丛》,韩连琪,齐鲁书社1986年版《先秦两汉史研究》,吴荣曾,中华书局1995年版《秦汉问题研究》,张传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秦汉史论集》,高敏,中州书画社1982年版《秦汉魏晋史探微》,田余庆,中华书局,1993年版《中国政治制度通史》(10卷)秦汉卷,白刚主编,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两汉魏晋南北朝宰相制度研究》,祝总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1998年版《察举制度变迁史稿》,阎步克,辽宁大学出版社1989、1996年版《品位与职位——秦汉魏晋南北朝官阶制度研究》,阎步克,中华书局2002年版【魏晋南北朝篇参考书】《魏晋南北朝史》(上下册),王仲荦,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两晋南北朝史》(上下册),吕思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魏晋南北朝史纲》,韩国磐,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金明馆丛稿初编》,陈寅恪,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陈寅恪,三联书店1954年版《魏晋南北朝史论集》,周一良,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魏晋南北朝史札记》,周一良,中华书局1985年版《魏晋南北朝论丛》,唐长孺,三联书店1955年版《魏晋南北朝史论丛续编》,唐长孺,三联书店1959年版《魏晋南北朝史论拾遗》,唐长孺,中华书局1983年版《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唐长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读史集》,何兹全,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秦汉魏晋史探微》,田余庆,中华书局1993年版《东晋门阀政治》,田余庆,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魏晋南北朝经济史》,高敏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秦汉官制史稿》(上下册),安作璋、熊铁基,齐鲁书社1984年版《中国政治制度通史》(10卷本)魏晋南北朝卷,白刚主编,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中古文人生活》,王瑶,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理学·佛学·玄学》,汤用彤,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魏晋南北朝文化史》,罗宏曾,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隋唐篇参考书】《隋书》:《高祖纪》、《炀帝纪》、《百官志》、《食货志》,及相关列传。

【观点】元朝对后世中国的四大影响

【观点】元朝对后世中国的四大影响

【观点】元朝对后世中国的四大影响本文章于2015-6-29发布累计浏览199次【观点】元朝对后世中国的四大影响张帆澎湃新闻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由北方草原游牧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

它的统治究竟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是一个很难回答,但同样又很难回避的问题。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主任张帆教授长期研究元史,他认为,元朝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可以从大统一、专制的强化、制度的断裂、经济的波动这四方面来看。

封面张帆像:李媛绘说到元朝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似乎有很多方面可以说,您是怎么界定“影响”的呢?张帆:这个问题可以有几方面的理解。

第一,有些东西是自然发展的,从逻辑上推断,没有元朝也会这样,最多是进度、规模稍有差异而已。

虽然说历史不能假设,可看发展趋势确实如此。

比如过去经常讲的,程朱理学在思想界占统治地位,这件事发生在元朝。

但实际上,程朱理学占据统治地位是一个自然的趋势,即使没有元朝也会如此。

无论它是好是坏,和元朝都没有太大关系。

还有讲元朝经济发展成就,经常谈到棉花种植的推广,也是一样的道理。

没有元朝,棉花种植也会逐渐推广。

俗文学方面,杂剧、散曲等在元朝以前就有很好的基础,没有元朝同样也能发展起来。

因此上述种种,严格说来都不能算是“元朝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第二,还有这样一种情况,元朝带来某种影响,但到元朝灭亡,这个影响就逐渐消失了。

比如像“四等人制”—这个概念现在有些争议,可能不太准确—以及儒士地位的下降,中西陆路交通的活跃,基督教的传播,这些影响在元朝灭亡后并没有延续下去。

它们可以算是“元朝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但比较次要。

第三种情况,在元朝统治下出现某种现象,和前面的历史基本接不上,但和后面的历史能接上,这才是最主要的“影响”,是我们重点要谈的。

不过这里面又有一个问题,就是第三种情况,所谓主要的“影响”,其中相当一部分与金朝有关。

在很多时候,元朝和金朝的影响是混在一起的,很难截然划分。

金、元都是北方民族王朝,前后相承,对中国历史有相同方向的推动。

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参考书目

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参考书目

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参考书目【教材】《中国史纲要》,翦伯赞主编,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中国古代简史》,张帆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历史学》(大学文科指导书目),李玉、吴宗国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中国历史文选》(修订本)张衍田编,北京大学出版社【通史参考书】《国史大纲》,钱穆,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中国文化史导论》,钱穆,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吕著中国通史》,吕思勉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中国通史》,白寿彝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中华二千年史》,邓之诚,中华书局1983年版《简明中国古代史》,张传玺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3版《中国古代史研究概述》,《中国史研究》编辑部,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中国历史研究专题述评》,胡凡等主编,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讨论集》,《历史研究》编辑部,三联书店1957年版《中国古代史分期讨论五十年》,林甘泉等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中国大历史》,黄仁宇著,三联书店1997年【阅读杂志】《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文献索引】《中国古代史论文资料索引》,复旦大学历史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中国史研究入门》(上、下),山根幸夫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

《先秦史研究概要》,朱凤瀚、徐勇编,天津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战国秦汉史论文索引》,张传玺等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

《魏晋南北朝史书目论文索引》,武汉大学图书馆1982年版。

《魏晋南北朝研究论文书目引得》(1912-1969),邝利安编,台湾中华书局。

《东洋学文献类目》,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

【先秦篇参考书】《中国文明起源新探》,苏秉琦,三联书店1999年版《中国早期国家》,谢维扬,浙江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中国古代文明与国家形成研究》,李学勤主编,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中国古代社会研究》,郭沫假设,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夏商史稿》,孙淼,文物出版社1987年版《西周史》,杨宽,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西周史》,许倬云,三联书店1994年版《先秦史论稿》,徐中舒,巴蜀书社1992年版《中国奴隶社会史》,金景芳,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春秋史》,童书业,山东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战国史》,杨宽,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古史新探》,杨宽,中华书局1965年版《先秦两汉史研究》,吴荣曾,中华书局1995年版《十批判书》,郭沫假设,人民出版社1954年版《中国古代思想史》第1卷,侯外庐主编,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士与中国社会》,余英时,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中国青铜时代》,张光直三联书店1999年版【秦汉篇参考书】《秦汉史》,吕思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秦汉史》,林剑鸣,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秦汉史》,翦伯赞,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剑桥中国秦汉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阎步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先秦两汉史论丛》,韩连琪,齐鲁书社1986年版《先秦两汉史研究》,吴荣曾,中华书局1995年版《秦汉问题研究》,张传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秦汉史论集》,高敏,中州书画社1982年版《秦汉魏晋史探微》,田余庆,中华书局,1993年版《中国政治制度通史》(10卷)秦汉卷,白刚主编,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两汉魏晋南北朝宰相制度研究》,祝总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1998年版《察举制度变迁史稿》,阎步克,辽宁大学出版社1989、1996年版《品位与职位——秦汉魏晋南北朝官阶制度研究》,阎步克,中华书局2002年版【魏晋南北朝篇参考书】《魏晋南北朝史》(上下册),王仲荦,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两晋南北朝史》(上下册),吕思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魏晋南北朝史纲》,韩国磐,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金明馆丛稿初编》,陈寅恪,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陈寅恪,三联书店1954年版《魏晋南北朝史论集》,周一良,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魏晋南北朝史札记》,周一良,中华书局1985年版《魏晋南北朝论丛》,唐长孺,三联书店1955年版《魏晋南北朝史论丛续编》,唐长孺,三联书店1959年版《魏晋南北朝史论拾遗》,唐长孺,中华书局1983年版《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唐长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读史集》,何兹全,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秦汉魏晋史探微》,田余庆,中华书局1993年版《东晋门阀政治》,田余庆,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魏晋南北朝经济史》,高敏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秦汉官制史稿》(上下册),安作璋、熊铁基,齐鲁书社1984年版《中国政治制度通史》(10卷本)魏晋南北朝卷,白刚主编,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中古文人生活》,王瑶,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理学·佛学·玄学》,汤用彤,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魏晋南北朝文化史》,罗宏曾,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隋唐篇参考书】《隋书》:《高祖纪》、《炀帝纪》、《百官志》、《食货志》,及相关列传。

北大中国古代史

北大中国古代史

北大中国古代史
北大中国古代史是北京大学历史系的一门必修课程,旨在教授学
生关于中国古代历史的基本知识和理解。

这门课程涵盖从夏朝到明朝
的时间段,并重点关注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演变。

在北大中国古代史课程中,学生将学习夏、商、周等古代王朝的
兴衰历史以及各个朝代的统治者和政治体制。

课程还将介绍古代社会
的阶级结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

另外,学生将了解古代文化的发展,例如,儒家思想的影响以及诗词、音乐和绘画等艺术形式的兴盛。

北大中国古代史的教学方法多样,包括传统讲授、课堂讨论、小
组研讨和学术写作。

通过这些教学形式,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提
出问题,以拓宽他们的历史视野和思维方式。

作为考核形式,北大中国古代史通常会有定期考试和课程论文要求。

这些考核旨在检验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总之,北大中国古代史是一门丰富多彩的学科,旨在让学生了解
和欣赏中国古代历史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能
够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演变,并从中获得对于中国文化传统的
深刻洞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大蒙古国
应该知道,除非敌人投降,鞑靼人是绝不停战的。…他们有成吉思汗的遗
命,如果可能,要征服所有的民族。
的,也不知道他们的语言是什么,他们是什
么种族,他们信仰的宗教是什么——只有上
帝知道,他们是什么人,他们是从那里跑出
来的……
(俄)《诺夫哥罗德编年史》
你侵略了许多既属于基督教徒又属于其他人 的国家,蹂躏它们,使之满目荒凉。…你挥 舞着惩罚之剑,不分青红皂白地向全人类进 攻。…兹特劝告、请求并真诚地恳求你们全 体人民,从今以后,完全停止这种袭击……
一、大蒙古国
1241年4月 里格尼茨
莫斯科 1238~39年
1240年 基辅
佩斯 1241年4月
1242年
1236~37年
1243年 萨莱
一、大蒙古国
西征② 西征①
西征③
哈剌和林
一、大蒙古国
西里西亚诸侯 亨利二世
一、大蒙古国
由于我们的罪恶,我们不知道的部落来到了。
没有人知道他们是什么人,他们是从哪里来
第十一讲 元
一、大蒙古国 二、元王朝
一、大蒙古国 吉利吉思
一、大蒙古国
余大钧先生 译注 《元朝秘史》(《蒙古秘史》)是 关于蒙古早期历史最重要的史料
一、大蒙古国
成吉思 合罕 讷 忽札兀儿:迭额列 腾格里 额扯 札牙阿秃 脱列克先 孛儿帖 赤那 阿主兀。格儿该 亦讷 豁埃 马阑勒 阿只埃。腾汲思 客秃勒周 亦列罢。斡难 沐涟 讷 帖里兀捏 不峏罕哈敦 纳 嫩秃剌周,脱列克先 巴塔赤罕 阿主兀。
成吉思 皇帝 的 根源: 上 天 处 命有的 生了的 苍色狼 有。 妻 他的 惨白色 鹿 有来。 腾汲思(水) 渡着 来了。 斡难 河的 源行 不峏罕哈敦(山) 行 营盘做着, 生子的 巴塔赤罕 有来。
当初元朝的人祖:是天生的一个苍色的狼。与一个惨白色的 鹿相配了。同渡过腾汲思名字的水来。到于斡难名字的河源 头、不儿罕名字的山前住着,产了一个人名字唤作巴塔赤罕。
★ 创制蒙古文字
★ 分封子弟
★ 颁行法律与设置司法长官(也可札鲁忽赤)
一、大蒙古国
ĸ Ú­ ¶î Â× Í¬ ĸ Ó×µÜ Ìú ľ ¸ç Õý ÆÞ ³¤×Ó Êõ ³à Õý ÆÞ Èý ×Ó ÎÑ À« ̨ ´Î ÆÞ ×Ó À« ÁÐ ¼á
ͬ ĸ µÜ ºÏ Èö ¶ù ͬ ĸ µÜ ×Ó °´ ³à ̨ Õý ÆÞ ´Î ×Ó ²ì ºÏ ̨ Õý ÆÞ Ó××Ó ÍÏ À×¼Ì ³Ð ¸ ²ú
一切东西都掌握在皇帝手中,达到这样一种程度,因此没有一个人胆
敢说这是我的或是他的,而是任何东西都是属于皇帝的。…不管皇帝和
首领们想得到什么,不管他们想得到多少,他们都取自于他们臣民的财
产。不但如此,甚至对于他们臣民的人身,他们也在各方面都随心所欲
地加以处理……
加宾尼《蒙古史》
他们的服从和恭顺,达到如此地步:一个统帅十万人马的将军,离汗 的距离在日出和日没之间,犯了些过错,汗只需派一名骑兵,按规定的 方式处罚他。如要他的头,就割下他的头,如要金子,就从他的身上取
——《秘史》第一节原文、旁译、总译
一、大蒙古国
一、大蒙古国
把儿坛
也速该 诃额伦
铁木真
(成吉思汗)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孛儿帖
合不勒汗
忽图剌汗
答里台
合撒儿 合赤温 帖木哥 别克帖儿 别里古台
术赤 察合台 窝阔台 拖雷 阔列坚
一、大蒙古国 成吉思汗(1162~1227)
成吉思汗早年经历: 1170年9岁 父也速该被塔塔儿人毒
若要厮杀,你识者!
皇帝大国土里达达每将四向周围国土都收了,不投底国土都收了,你每
不听得来?投去了底人都一处行打,你每不听得来?阿每将劫掳你每底寄
不及都收抚了,听你每根底来?高丽国王,你每底人户投拜了的人依旧住
坐,不投拜底人户杀有!
窝阔台汗三年(1231)蒙古致高丽牒文
往者…鞑尝遣两金牌至蜀,大书伪号于牌之上,自谓为天所锡。附以幅 纸,几百有余言,狂僭异常,悖慢无礼,大概只欲吾投拜,否则厮杀耳。 吾以讲好为和,彼则以投拜为和。 蔽以一言,盖欲臣妾我也,欲使我国中尽行投拜也。 南宋李鸣复奏疏
太祖皇帝初起北方时节, 哥哥兄弟每商量定,取天 下了呵,各分地土,共享 富贵……
《元典章》卷九《吏部三》
3% 2%1% 4% 2% 3% 3%3% 79%
一、大蒙古国
鞑靼皇帝对于每一个人具有一种惊人的权力。…不管他给予他们什么 命令,不管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不管这命令是要他们去作战、去生或 去死,他们都绝对服从,没有一个字的反对。即使他要求他们的未婚的 女儿或姐妹,他们也把她奉献给他,不出一句怨言。
死, 部众流失,家道中衰 1173年12岁?因捕鱼纠纷,杀死异母
弟别克帖儿 1179年18岁 遭遇蔑儿乞人袭击,妻
孛儿帖被掠走 1180年19岁 在克烈部首领王汗(也
速该义兄弟)和札答阑部首领 札木合帮助下夺回孛儿帖。与 札木合共同游牧 1182年21岁 与札木合分离。大力拉 拢其父旧部属,力量渐盛 1189年28岁 被拥戴为乞颜部汗
一、大蒙古国
立你做皇帝。你若做皇帝呵,多敌行俺做前哨,但掳得美 女妇人并好马,都将来与你。野兽行打围呵,俺首先出去 围将野兽来与你。如厮杀时违了你号令,并无事时坏了你 事呵,将我离了妻子家财,废撇在无人烟地面里者!
《秘史》载1189年 铁木真任乞颜部汗时贵族誓词
1206年前后的制度建设:
★ 建立千户、百户授封制度 ★ 创建怯薛护卫军
走金子……
志费尼《世界征服者史》
一、大蒙古国
撒麻耳干
1219年 成吉思汗统军15万出征 进入花剌子模国境 1220年 蒙古军攻占花剌子模都城撒马耳干 摩诃末逃入里海病死 1221年 成吉思汗在印度河畔击溃花剌子模嗣王札兰丁的军队 1222年 追击摩诃末的蒙古军哲别、速不台部进入高加索地区 1223年 哲别等劫掠南斡罗思、黑海北岸、克里米亚半岛后东归 1225年 成吉思汗回到蒙古
教皇致蒙古大汗书
《出使蒙古记》收录了传教士 出使蒙古的报告和有关档案
一、大蒙古国
天底气力,天道将来底言语,所得不秋底人有眼瞎了,有手没了,有脚
子瘸了。
圣旨:差撒里打火里赤军去者,问你每:待投拜,待厮杀?…若你每待
厮,交阿每一处厮,相杀住到老者。若还要投呵,依前一般去投了者去。
若你每民户根底的爱惜,依前一般去投拜来。下去底使臣快快地交回来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