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下册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教案 苏科版

合集下载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1.4、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教案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1.4、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教案

1.4、人耳听不到的声音教学目标:1、知道人耳能听到声波的频度范围,了解超声波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

2、知道超声波的特点及其用途,了解超声波的特点及其危害。

3、知道次声波的特点及其用途,了解次声波的特点及其危害。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超声波、次声波的概念及特点;难点:超声波、次声波的特点及应用。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物体的_________产生声音,声音在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中传播。

2、声音以_______的形式传播。

3、声音的特征有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4、提问:有声波传到正常的人耳处,是否一定能听到吗?二、新授:1、(板书)一、听不见的声音存在设置情景:课件:蜜蜂、蝴蝶分别由远飞近,由近飞远的视觉和听觉重现让学生观察和思考:是否有振动现象?而振动是否听到了声音,并思考为什么听不到声音?2、声音按是否听到可分为(1)、可听声——_____Hz----_______Hz(2)、超声波(3)、次声波3、超声波特点具有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应用见书P214、次声波特点及应用将它作为预报地震、台风的依据和监测核爆炸的手段。

三、总结:四、作业1、收集猫、狗等你感兴趣的动物发出的声音的频率范围,并与同学交流。

2、除了歌唱家、音乐家之外,还有哪些人的工作与声有关,把它们列出来,讨论,找出一种分类的方法。

3、完成学习指导用书相关练习。

五、补充练习1、人的听觉上限的频率是________Hz,人们把高于这个频率的声波叫做_______;人的听觉下限的频率是________Hz,人们把低于这个频率的声波叫做_______。

2、大象可以用人类听不到的声音进行交流,实际上,大象的语言对人类来说就是一种________。

2022年苏科版物理《人耳听不见的声音》精品教案(推荐)

2022年苏科版物理《人耳听不见的声音》精品教案(推荐)

教学目标1.了解超声波的特点;知道超声波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了解次声波的特点及其危害.2.通过演示实验, 引导学生探究物理现象;训练学生运用准确的物理语言表述观察到物理现象;培养学生查找、整理相关资料以及交流表达能力.3.通过对超声波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的了解、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开展;通过对次声的来源及其危害的分析, 加强学生的社会观点和环境保护意识.教学重点超声波的特点及其应用.教学难点次声波的来源及其危害.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实验探究、小组合作交流、多媒体辅助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导语一师:在我们生活中, 我们能听见蜜蜂飞舞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 为什么听不见蝴蝶飞舞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呢?用多媒体播放《蓝猫淘气三千问》中火山、地震爆发前夕, 自然界的动物引颈倾听, 然后立即四处逃散的片断.[猜一猜]〔1〕火山、地震爆发前夕, 自然界的动物有什么异常反响?〔2〕它们是通过什么途径获得这种信息的呢?人为什么不能?学生讨论交流后引入新课.板书课题:人耳听不见的声音导语二师:我们知道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那么对于听觉正常的人在空气中是不是都能听见物体振动发出的所有声音呢?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一〕人与一些动物的听觉范围[做一做]用一台音频发生器由低到高发出不同频率的声音, 你先闭上眼睛仔细听, 当听见声音就举起手, 直到听不见声音就放下手臂, 另一些同学根据你的动作记录相应的声音频率的数值, 这就是你能听见的声音频率范围. 以同样方式测一测其他同学的听觉频率范围. [点拨]师:每个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并不相同, 一般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通常在20Hz----20000Hz之间, 叫做可听声. 频率高于20000Hz的叫超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叫次声波. 各种动物的听觉频率范围不同, 像蝙蝠、海豚、飞蛾能听见超声波;而大象、鲸能听见次声波.[小结归纳]〔板书〕1.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2.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3.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二〕超声波与次声波的应用1、超声波的特点及应用这些特点请兴趣小组同学给大家汇报.A组同学汇报:人们利用超声波定向性好, 在水中传播距离远特点制成声纳, 可以发现潜艇和鱼群, 还可以测绘海底形状.B组同学汇报:超声波可以成像. 医院利用B型超声波诊断仪做胃部、腹部检查, 还可以观察胎儿的发育情况.C组同学汇报:利用超声波的多普勒效应制成速度测定器, 交警在高速公路上测定车辆的速度.D组同学汇报:超声波能使清洗液剧烈振动, 有去污作用, 人们制成超声波清洗器. 超声波还能使塑料膜之间摩擦生热, 粘合在一起, 制成超声波焊接器.[点拨] 师:超声波的特征:方向性好, 穿透力强、易于获得集中的声能.[应用]〔1〕B超检查母体胎儿〔2〕超声波速度测定器〔3〕超声波清洗器〔4〕超声波焊接机2、次声波的特点及应用次声波人耳听不见, 它却时刻潜伏在我们身边, 它是怎么产生, 有哪些危害, 请E组同学上台汇报.E组同学汇报:次声波是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飞机飞行, 火箭发射, 火车, 汽车奔驰都会产生次声. 大自然中火山爆发, 陨石坠落, 地震, 海啸, 台风, 雷电都会产生次声波,它能传的很远, 能轻易绕过障碍物, 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造成严重的危害, 使人恐惧、恶心、神经错乱, 甚至五脏破裂. 强度大的次声会对机器设备、建筑物产生破坏. 过渡:对自然现象产生的次声波进行分析研究, 可以更深入地认识这些现象的特征和规律. 利用这些规律, 用于对地震、台风、火山爆发等的监测和预报.例如:根据大气核爆炸产生的强大的次声波, 我们可以侦察到哪个国家在什么地点, 什么时候, 以什么方式进行了多大能量的核爆炸.总结:地震产生次声波会使房屋倒塌, 对人类造成伤害. 科学家正在研究、监测和控制次声波, 有效防止它的危害, 并利用它预报地震, 台风和监测核爆炸.[点拨] 师:次声波的特征:传播距离远, 不容易被吸收.三、应用迁移稳固提高类型一: 超声波与次声皮[例1] 蝴蝶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5—6次, 蜜蜂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300—400次, 为什么凭听觉能发现飞行的蜜蜂而不能发现飞行的蝴蝶?[解析]蝴蝶翅膀振动的频率为5—6Hz, 在人听觉范围之外;而蜜蜂翅膀振动频率为300—400Hz, 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之内. 所以……[例2]地震来临之前, 为什么一些动物显得焦躁不安, 而人没有太大感觉?[解析]因为一般情况下, 一些动物的听觉范围比人的听觉范围广. 地震前会发出次声波,不在人耳的听觉范围之内. 所以人没有太大的感觉, 而一些动物能听到, 就显得不安.类型二: 超声波与次声波的应用[例3] 以下不是超声波应用的是A.用声呐系统探测潜艇B.动物感知地震前的声音C.海豚用来判断方位而发出的声音D.蝙蝠捕捉蚊虫时发出的声音[例4]医院里的B超机是利用超声波来诊断病情的, 但是人们却听不到它发出的声音, 这是因为A.声音太小B.声音太大C.声音频率大于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D.声音频率小于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总结]1.超声波与次声波.2.超声波和次声波的应用.3.超声波的特性:方向性好, 穿透力强、易于获得集中的声能.4.次声波的特性:传播距离远, 不容易被吸收.[拓展]1.声音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30m/s,为了开辟新航道,某科学探测船装有回声探测仪器,探测水下有无暗礁,如下图,探测船发出的声音信号0.6s被仪器接收到.〔1〕探测船发出的声音为了有更好的回收的效果, 最好用什么声波?为什么?〔2〕通过计算说明海底障碍物到探测船底的距离是多少?〔3〕假设探测船在海上航行时, 轮船上的一位气象学家无意间将一只氢气球在脸颊上贴了一下, 感觉到气球在剧烈地振动, 打得他的脸颊一陈疼痛, 于是这位气象学家马上向大家发出紧急报告:“海上风暴即将来临〞. 就在当天夜里, 海上发生了剧烈的风暴, 一只氢气球怎么能预测海上的风暴呢?试分析气象学家判断风暴的依据是什么?[答案]:〔1〕最好用超声波. 因为超声波方向性好, 穿透能力强.〔2〕459 m〔3〕远处发生风暴会产生次声波, 次声波传播速度比风浪的速度快得多, 并能引起气球的振动.2.阅读以下短文, 然后答复以下问题超声波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是利用超声波的特性研制而成的传感器. 超声波是一种振动频率高于声波的机械波. 它是由换能晶片电压的鼓励下发生振动而产物的, 具有频率高、波长短, 特别是方向性好、能够成为射线而定向传播等特点. 超声波对固体、液体的穿透本领很大, 尤其是在不透明的固体中, 它可穿透几十米的深度. 超声波碰到杂质或分界面会产生反射形成回波, 碰到活动物体能产生多普勒效应. 因此, 超声波广泛应用研究在工业、国防、生物医学等检测方面.以超声波作为检测手段, 必须产生超声波和接收超声波. 完成这项功能的装置就是超声波传感器, 习惯称为超声波换能器, 或者超声探头.〔1〕超声波具有什么特点?〔2〕超声波有哪些应用?试举两例.[答案]〔1〕频率高, 波长短, 方向性好, 穿透本领大.〔2〕检查病情;超声波碎石;超声波清洗;超声波测距等.四、当堂稳固.1、人发出声音的频率范围约为85——1100HZ, 查阅资料, 收集蝙蝠、海豚、狗、猫以及其它你感举趣的动物发出声音的频率范围, 并与同学们交流.2、除了歌唱家、音乐家之外, 还有哪些人的工作与声有关?把这些工作列出来.五、作业布置.课外探研:蝙蝠、海豚、鲸如何利用超声波捕捉食物、定位、导航?六、板书设计.1.4 人耳听视的声音1、人耳听觉的频率的范围:20~20000Hz2、超声波〔1〕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 穿透力强、易于获得集中的声能.〔2〕超声波的应用:检查病情;超声波碎石;超声波清洗;超声波测距等.3、次声波〔1〕次声波的特点:传播距离远, 不容易被吸收.〔2〕次声波的危害:次声波对人体有一定的危害.〔3〕次声波的利用:用于对地震、台风、火山爆发等的监测和预报.第4节机械能及其转化教学过程设计一、引入新课问题引入:你会害怕吗?想想做做:用绳子把一个铁锁悬挂起来.把铁锁拿近自己的鼻子, 稳定后松手, 头不要动.铁锁向前摆去又摆回来. 铁锁摆回时会碰到你的鼻子吗?会距离你的鼻子很远吗?在这个实验里, 铁锁的动能和势能在不断转化. 在转化过程中, 机械能的总量有什么变化吗?观察、思考、交流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入手,使学生很快地进入课堂的学习.二、探究新知◆探究活动1:请同学们观察滚摆的运动情况, 在滚摆运动的过程中动能和重力势能是怎样变化的.过程分析:下降时:重力势能逐渐减小, 动能逐渐增大, 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上升时:动能逐渐减小, 重力势能逐渐增大, 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一、动能和重力势能可以相互转化思考、交流思考、交流、分析创设情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得出动能和重力势能之间可以进行相互的转化.◆探究活动2:分析下面几个运动中, 物体动能、重力势能的转化.实例1:单摆实例2:“碰撞球〞实例3:“过山车〞二、动能和弹性势能可以相互转化◆探究活动3:请同学们用弹弓将橡皮弹射出去,在弹射的过程中动能和弹性势能是如何变化的.◆探究活动4:分析、交流分析、交流思考、分析、交流通过实例分析, 让学生体会动能和重力势能之间可以发生相互的转化.学以致用学以致用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分析能分析下面几个运动过程中,物体动能、弹性势能的转化.实例1:撑杆跳实例2:蹦床分析:动能和重力势能、弹性势能之间可以发生相互转化.三、机械能1.定义:动能与势能统称为机械能.◆探究活动5:请同学们观察滚摆的运动,在滚摆运动的过程中机械能是如何变化的.2.机械能守恒:只有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思考、分析、交流分析、交流分析、交流分析、总结思考、观察、量之间的变化.通过实例分析, 让学生体会动能和弹性势能之间可以发生相互的转化.通过机械能概念的得出, 使学生体会物理概念的建立过程.通过已经建构的物理概念,重新再现物理情景, 引发学生思考.四、水能和风能的利用流动的水形成水流, 流动的空气形成风, 从能量的角度来看, 自然界的流水和风都具有大量的机械能, 是天然的资源, 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开始利用水能和风能了.人们修建拦河坝来提高上游的水位,在坝底安装水轮机, 发电机装在水轮机的上面, 它们的轴连接在一起, 水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风吹动风车, 可以带动发电机发电.单个风力发电机的输出功率较小, 在风力资源丰富的地区, 可以同时安装几十台到几百台风力发电机, 组成“风车田〞, 联在一起供电.交流三、稳固练习1.被踢向高处的足球, 从它离开脚上升到最高点的过程中, 它的__________能逐渐减小, ________能逐渐增大, 在这一过程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能.思考、练习2.跳伞运发动在“中华第一高楼〞——上海金茂大厦进行跳伞. 运发动从345 m的高度跳下, 下落一段时间后翻开降落伞做匀速直线运动.在下落过程中, 运发动和降落伞的( )A.势能不断减少, 动能不断增加, 机械能不变B.势能不断减少, 动能不断增加, 机械能减少C.势能不断减少, 动能先增加然后保持不变,机械能减少D.势能不断减少, 动能先增加后减少, 机械能不变四、课堂小结一、根本知识1.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2.机械能二、根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思考、答复、交流学生通过课堂小结, 使知识更具系统性.五、知识延展阅读科学世界:卫星在运行过程中机械能守恒.(1)当卫星从远地点向近地点运动时, 它的势能、动能、速度如何变化?(2)当卫星从近地点向远地点运动时, 它的势能、动能、速度如何变化?思考、练习创设问题情景, 引导学生分析, 稳固所学知识.六、布置作业课本:P74 动手动脑学物理1~4板书设计第4节机械能及其转化一、动能和重力势能可以相互转化二、动能和弹性势能可以相互转化三、机械能1.定义2.机械能守恒四、水能和风能的利用。

八上《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教案 (公开课专用)2022年苏科版教案 (3)

八上《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教案 (公开课专用)2022年苏科版教案 (3)

课题四、人耳听不到的声音自主空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人耳能听到声波的频率范围,了解超声波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知道超声波的特点及其用途,了解次声波的特点及其危害;知道次声波的特点、危害和利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观察能力,增强合作与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开展,渗透STS观点和环境保护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超声波、次声波的概念及其特点难点:超声波、次声波的特点及利用教学流程[课前复习]噪声与乐音的区别;噪声的危害及控制[新课引入] 演示:手在空中来回摆动几下提问:手在振动吗?但为什么听不见这个振动发出的“声音〞呢?比拟:人能听见蜜蜂飞行时翅膀振动发出的嗡嗡声,却听不见蝴蝶飞行时翅膀振动所发出的声音。

——自然界中还存在着一些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新课学习]比拟蜜蜂飞行时翅膀的振动和蝴蝶飞行时翅膀振动有何不同?——振动频率不同。

说明:人的听觉频率是有范围限制的。

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 Hz之间的声波。

举例:风声、雨声、流水声、动物发出叫声、乐器演奏声……各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各不相同,尤其以年龄不同而差异显著:年轻人可听到低于20 Hz的声音,小孩最高达30000 Hz ~40000 Hz,老年人:50 Hz ~12000 Hz,70岁以上仅为1000 Hz ~4000 Hz。

各类动物听觉范围区别也较大。

阅读教材P20“生活物理社会〞,蝙蝠可听到1000 Hz ~120000 Hz的声音,大象能听到1 Hz ~20000 Hz的声音。

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 H 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 Hz的声波。

查找:能听到超声波的动物:蝙蝠、海豚、狗、猫〔蟋蟀、蚂蚱、老鼠、飞蛾、座头鲸、白暨豚〕;能听到次声波的动物:狗、大象。

蝙蝠与超声波:1793年,意大利科学家斯普兰瑞尼发现失去视觉的蝙蝠行动自如,于是他让其分别丧失嗅觉、味觉、触觉和听觉做比照实验,发现只有失去听觉后无法捕食和飞行。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声现象》教案与反思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声现象》教案与反思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声现象》教案与反思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声现象》教案与反思》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声现象》教案与反思这篇文章共17077字。

相关文章
《三年语文上册《4 古诗三首》生字拼音组词》:1、三年语文上册《4 古诗三首》生字拼音组词我会写寒hán(严寒、寒冷、寒来暑往) 径jìng(径直、途径、大相径庭) 斜xié(斜线、斜坡、目不斜视) 霜shuāng(霜冻、风霜、霜期) 赠zèng(赠言、赠送、《《傅雷家书》知识要点》:1、《傅雷家书》知识要点简介:《傅雷家书》是傅雷夫妇写给儿子的书信集,摘编了傅雷先生1954年至1966年的186封书信,最长的一封信长达7000多字。

字里行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以及对国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物理教案范文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物理教案范文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人耳听觉频率范围,认识到超声波和次声波的存在。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验的能力,激发学生探究未知世界的兴趣。

3.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念。

教学重点:1.人耳听觉频率范围。

2.超声波和次声波的特点及应用。

教学难点:1.超声波和次声波的形成原理。

2.实验探究过程中的数据分析。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人耳能听到多高的声音吗?2.学生回答:一般来说,人耳能听到20Hz-20000Hz的声音。

3.提问:那低于20Hz和高于20000Hz的声音,人耳能听到吗?4.学生回答:听不到。

二、探究人耳听觉频率范围1.讲解:人耳听觉频率范围在20Hz-20000Hz之间,低于20Hz的声音称为次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音称为超声波。

2.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次声波和超声波的特点。

3.分组讨论:次声波和超声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实验探究1.实验一:探究次声波的特性a.准备实验器材:音叉、泡沫、蜡烛等。

b.实验步骤:将音叉振动,观察泡沫和蜡烛的反应。

c.实验现象:泡沫和蜡烛没有明显反应。

d.分析实验结果:次声波能量较小,不足以使泡沫和蜡烛产生反应。

2.实验二:探究超声波的特性a.准备实验器材:超声波发生器、水、塑料片等。

b.实验步骤:将超声波发生器放入水中,观察塑料片的振动情况。

c.实验现象:塑料片产生明显振动。

d.分析实验结果:超声波能量较大,可以使塑料片产生振动。

2.学生讨论:次声波和超声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超声波清洗、次声波探测等。

五、课后作业1.复习教材,理解人耳听觉频率范围及次声波和超声波的特点。

2.举例说明次声波和超声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了解人耳听觉频率范围及次声波和超声波的特点。

2.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积极参与,提高了观察、思考和实验能力。

3.教师在课堂上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八年级物理上册1.4人耳听不到的声音教案(新版)苏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1.4人耳听不到的声音教案(新版)苏科版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教学目标1.知道人耳的听觉范围是20Hz——20000Hz。

2. 通过交流与合作,了解超声波的特点,了解超声波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

3. 了解次声波的特点及其危害。

4. 拓展学生视野,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渗透STS观点和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设想重点:人耳的听觉范围是20Hz——20000Hz难点:通过交流与合作,了解超声波的特点,了解超声波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教法:自主学习、合作讨论、多媒体辅助。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音频发生器、扬声器、B超图片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引入新课问:人的耳朵是不是能听见所有的声音呢?我们来试试看!二、讲授新课1、人耳的听觉范围测试人耳的听觉的频率范围:用一台音频发生器由低到高发出不同频率的声音,让学生闭上眼睛仔细的听,当刚听到到时就举起手臂,直到听不到就把手下。

指导学生阅读“生活·物理·社会”,对不同的动物的听觉范围进行了解,从而了解为什么他们具有一些特殊的生活习性。

2、超声波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这些特点请兴趣小组同学给大家汇报。

给学生观看B超图像。

总结:超声波具有定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可用于测距、清洗、焊接,医院里还用于击碎患者肾结石,免于病人开刀的痛苦。

3、次声波次声波人耳听不见,它却时刻潜伏在我们身边,它是怎么产生,有哪些危害,请E组同学上台汇报。

总结:地震产生次声波会使房屋倒塌,对人类造成伤害。

科学家正在研究、监测和控制次声波,有效避免它的危害,并利用它预报地震,台风和监测核爆炸。

三、课堂练习分析“WWW”的第1 题。

昆虫飞行时翅膀都要振动。

蝴蝶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5至6次,蜜蜂飞行时每秒振动300至400次,为什么凭听觉能发现飞行的蜜蜂而不能发现飞行的蝴蝶?中考物理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五月五,过端午”,端午节要赛龙舟、吃粽子,下列关于粽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煮熟的粽子飘香,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B.刚出锅的粽子冒“白气”是一种汽化现象C.粽子的温度越高,所含有的热量越多D.煮粽子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粽子的内能【答案】A【解析】A. 煮熟的粽子由于温度升高,分子热运动剧烈,所以香味能够飘出来,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8年级物理苏科版上册教案《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8年级物理苏科版上册教案《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8年级物理苏科版上册《四、人耳听不到的声音》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超声波的特点,了解超声波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

2.了解次声波的特点及其危害。

3.拓宽学生视野,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渗透环境保护意识教育。

4.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查找资料,整理资料以及交流表达的能力。

二、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分组合作学习,自主学习。

三、实验器材音频发生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加湿器手提电脑四、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大家听说过小狗会做算术吗?请大家看段视频,(播放视频)小狗真的这么聪明吗?想让你家的小狗也变的这么聪明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学完本节课内容,你也可以训练小狗做算术。

板书课题: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2. 人和一些动物听觉的频率范围大家看,这是音频发生器,用它可以发出各种频率的声音,请问同学们什么是频率,频率单位是什么?(学生回答),好我们用音频率发生器发出声音,大家来听一听。

打开音频发生器,他有×100档,×10档,×1档,发出1500Hz的声音,同学们能听到吗?然后发出15Hz声音,同学们能够听到吗?(学生回答),那么它是不是还在发声呢?下面找一个同学来摸一摸纸盆,有什么感觉?(学生说出感受),(纸盆在振动,在发声)。

纸盆在振动说明它在发声,但是我们听不到它发出的声音。

有些频率声音是我们人耳听不到的,每个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并不相同,一般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为:20~20000Hz ,频率高于20000 Hz的声音是超声波,低于20 Hz的声音是次声波。

板书:可听声:频率在20~20000Hz之间。

1. 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 Hz。

2. 次声波:频率低于20 Hz。

在我们生活中,蝴蝶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5-6次,蜜蜂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300—400次,我们能听到谁飞行发出的声音?(学生回答),那为什么听不到蝴蝶发出的声音呢?(学生回答)。

人的听觉的范围是20~20000Hz,那动物的听觉频率范围呢?接下来请大家阅读:人和一些动物听觉的频率范围,并思考:哪些动物能听到超声波,哪些动物能听到次声波?(学生阅读,回答)刚看到的小狗做算术视频,小狗肯定没有这么聪明,只是狗的主人向小狗发出了超声波信号,大家也可以用超声波训狗器训练你家的小狗。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1.4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学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1.4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学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1.4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学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源于苏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材,具体章节为1.4《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本节课主要介绍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类型、特点以及产生原因,同时引导学生了解声音传播的条件以及人耳听觉的局限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类型及其特点,理解声音传播的条件。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类型及其特点,声音传播的条件。

难点:超声波和次声波的概念及其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播放一段海浪声、鸟鸣声等自然声音,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的声音,引发对声音的兴趣。

2. 知识讲解:(1)介绍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类型:超声波和次声波。

(2)讲解超声波和次声波的特点及其产生原因。

(3)解释声音传播的条件,引导学生了解人耳听觉的局限性。

3. 例题讲解:通过例题,讲解超声波和次声波在实际中的应用,如超声波在医学诊断、次声波在地震监测等方面的应用。

4. 随堂练习:根据所学内容,设计一些简单的练习题,让学生即时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对超声波和次声波应用的认识,互相解答疑问。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人耳听不到的声音、超声波、次声波、声音传播条件等关键词。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简述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类型及其特点。

2. 举例说明超声波和次声波在实际中的应用。

3. 讨论声音传播的条件以及人耳听觉的局限性。

答案:1.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分为超声波和次声波。

超声波是指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次声波是指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

超声波具有定向性强、穿透力强等特点,常用于医学诊断、金属检测等领域;次声波常常与自然灾害如地震、台风等有关。

(八年级物理教案)人耳听不见的声音教案2

(八年级物理教案)人耳听不见的声音教案2

人耳听不见的声音教案2八年级物理教案一、教学设计思路:随着物理学科课程内容的改革,教学中既要突出学科领域中一些最基本的概念和原理,还要介绍最新的科学知识和有关方法,同时增加与社会及人类自身发展密切相关的内容,所以本节内容应运而生。

也许会有许多学生产生这样的疑惑:既然听不见,为何也称为声音。

这是缘于声的概念已不再局限在听觉范围内了。

基于此,本课先由一些现象让学生体会:有些声音人耳竟然听不到。

进而开门见山地介绍人耳所能听到的声波的频率范围,同时给出了超声波和次声波的定义。

然后通过列举大象、蝙蝠等动物的发声频率范围,引发学生的兴趣。

本课中通过音频发声器让学生感受声音,也说明了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是现代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能力,是自主性学习必需的能力。

让同学课前查阅资料,课堂汇报,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

在探究学习中培养创新意识,锻炼实践能力。

本节课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分清什么是可听声和不可听声。

课前布置学生查阅资料,上课进行讲述、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观察实验能力。

开拓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科学素质。

从知识的层面上,只要求学生常识性地了解就可以了,以期引起学生对现代声学技术及其应用的兴趣和关注。

教学目标:1、知道人的听觉范围是20HZ——20000HZ2、了解超声波的特点和应用,知道次声波的危害及监测;3、通过对超声波和次声波的研究、激发学生对声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人的听觉频率范围;超声波的特点和应用;次声波的危害和监测五、教学难点:两种声波的特点及应用六、教学资源:音频发生器、音箱;人和动物听觉频率范围图片,声纳的应用,超图象,课外兴趣小组汇报的音像资料(PPT文件亦可,课前安排好)。

七、教学过程: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活动目的(一)情境引入(二)新课教学1、人与动物听觉范围2、超声波3、次声波小结及讨论作业手在空中来回摆动几下;问:你听到手振动发出的声音了吗?你能听到蜜蜂飞行翅膀振动发出的嗡嗡”声吗?能听到蝴蝶飞行时翅膀振动所发出的声音吗?这说明了什么呢?(板书)人耳听不到的声音活动:测一测你的听觉频率范围,用一台音频发生器连音箱由低到高发出不同频率的声音。

八年级物理 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江苏科技版

八年级物理 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江苏科技版

初二物理人耳听不见的声音某某科技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人耳听不见的声音二. 教学重点、难点:1. 了解人耳听觉的频率X围;2. 超声波的特点及其用途;3. 掌握次声波的特点、应用及危害三. 主要知识点分析1. 人耳听声的X围A. 人耳所能听到声波的频率X围通常在20~20000Hz之间,我们称之为可听声。

2. 超声波及应用A. 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叫做次声波。

B. 不同的动物听觉X围不同,有些动物,如蝙蝠、海豚、飞蛾等能听见频率高于20000Hz 的超声,而大象、鲸等能听到频率低于20Hz的次声。

C. 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好、穿透力强、易于获得较为集中的能量等特点,人们利用超声波方向性好、在水中传播距离远等特点制成了声纳装置。

D. 超声波能够成像,如B 超;超声波能使清洗液产生剧烈的振动,有去污作用,据此人们制成了超声波清洗器。

超声波还能使塑料之间摩擦生热,从而黏合在一起,商店里的超声波焊接器,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3. 次声波知识A. 生活中的次声波时刻潜伏在我们身边,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及汽车的奔驰,以及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陨石坠落、地震、台风、海啸等都能产生次声波B. 次声波的特点是可以传播得远,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人们可以利用这一特点来预报地震、台风、海啸和监测核爆炸。

【典型例题】例1. 医生在利用“B超”给病人检查身体时,人们看到了电脑展示的一些图像却听不到一点声音,这是因为()A. 超声波的响度太小B. 声音的响度太大C. 声音的频率小于人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D. 声音的频率大于人所能听到的频率分析:医生用的“B超”是“B型多普勒超声波”,是频率超过了人的听觉X围的声波,因而人们是听不到的。

其它如“A超”“彩超”也是超声波。

答案:D说明: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一般人的听觉无法听到,我们把这种声波叫做超声波,其特点是:波长短可聚集成狭小的线束,其次功率大,因为超声波频率高而介质振动比较快,能量大。

物理:1.4《人耳听不见的声音》教案1(苏科版八年级上).doc

物理:1.4《人耳听不见的声音》教案1(苏科版八年级上).doc

人耳听不见的声音一、教学设计思路:随着物理学科课程内容的改革,教学中既要突出学科领域中一些最基本的概念和原理,还要介绍最新的科学知识和有关方法,同时增加与社会及人类自身发展密切相关的内容,所以本节内容应运而生。

也许会有许多学生产生这样的疑惑:既然听不见,为何也称为声音。

这是缘于声的概念已不再局限在听觉范围内了。

基于此,本课先由一些现象让学生体会:有些声音人耳竟然听不到。

进而开门见山地介绍人耳所能听到的声波的频率范围,同时给出了超声波和次声波的定义。

然后通过列举大象、蝙蝠等动物的发声频率范围,引发学生的兴趣。

本课中通过音频发声器让学生感受声音,也说明了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是现代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能力,是自主性学习必需的能力。

让同学课前查阅资料,课堂汇报,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

在探究学习中培养创新意识,锻炼实践能力。

本节课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分清什么是可听声和不可听声。

课前布置学生查阅资料,上课进行讲述、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观察实验能力。

开拓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科学素质。

从知识的层面上,只要求学生常识性地了解就可以了,以期引起学生对现代声学技术及其应用的兴趣和关注。

二、教学流程:三、教学目标:1、知道人的听觉范围是20HZ——20000HZ;2、了解超声波的特点和应用,知道次声波的危害及监测;3、通过对超声波和次声波的研究、激发学生对声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人的听觉频率范围;超声波的特点和应用;次声波的危害和监测。

五、教学难点:两种声波的特点及应用六、教学资源:音频发生器、音箱;人和动物听觉频率范围图片,声纳的应用,B超图象,课外兴趣小组汇报的音像资料(ppt文件亦可,课前安排好)。

七、教学过程:教学反思:。

苏科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人耳听不到的声音》教案及反思

苏科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人耳听不到的声音》教案及反思
苏科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人耳听不到的声音》教案及反思
教学项目
详细内容
一、教材分析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是声学部分的拓展内容。教材从人耳的听觉范围切入,引出超声和次声的概念。内容包括超声和次声的产生、特性、传播规律以及在生活、科技、军事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教材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有助于学生理解抽象的声学知识,让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与实际应用的紧密联系,拓宽学生对声音范畴的认知,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物理现象和科学技术奠定基础。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超声的这些特性对它的应用有什么影响呢?” 为后续学习应用做准备。
4. 超声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一)
设计意图:深入了解超声在医疗诊断中的应用原理。
(1)教师播放医院超声检查的视频,展示医生操作超声仪器,屏幕上出现人体内部器官图像的过程。
(2)教师讲解超声诊断原理:超声探头发出超声,超声在人体不同组织界面反射和折射,反射波被探头接收,经处理形成图像。利用超声穿透性和不同组织对超声反射不同的特性。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超声和次声的概念、频率范围及特性。
(2)超声在医疗(超声诊断、超声治疗)、工业(超声清洗、超声探伤)等领域,次声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应用原理。2.教学难点:
(1)超声和次声的产生机制及特性的微观理解。
(2)超声和次声在复杂环境下的传播规律及相互作用。
(3)引导学生从物理原理角度深入理解超声和次声在不同领域应用的内在逻辑。
(2)教师强调超声和次声知识在现代科技和生活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关注相关现象,进一步探索。
13. 课堂练习
设计意图:巩固知识,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1)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多种类型练习题,如选择题(超声频率范围是以下哪个选项)、填空题(次声在____中可传播很远)、简答题(简述超声清洗原理)。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第6课时人耳听不见的声音》教学案(苏科版)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第6课时人耳听不见的声音》教学案(苏科版)

教学目标班级姓名1、了解超声波的特点,了解超声波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2、了解次声波的特点及其危害。

课前预习1、人耳能听到的声波的频率范围通常在至之间,我们把它叫做可听声。

频率高于的声波叫做超声波,频率低于的声波叫做次声波。

2、超声波具有、、等特点。

3、超声波主要应用于、、、等方面。

4、声呐是应用超声波、等特点制成的。

5、超声波速度测定器利用超声波的,能很快测出网球在运动中的速度。

6、次声波可以传得很,很容易,且。

7、监测与控制次声波有助于减小它的危害,次声波主要应用于预报、,监测。

8、昆虫飞行时翅膀都要振动,蝴蝶每秒振动5~6次,蜜蜂每秒振动300~400次,当它们都从你身后飞过时,凭你的听觉()A.能感到蝴蝶从身后飞过B.能感到蜜蜂从身后飞过C.都能感到它们从身后飞过D.都不能感到它们从身后飞过学习过程1.学生讨论交流课前预习,教师适当解释。

2.典型例题(1)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强烈地震,给人们造成了几十年不遇的特大灾害。

地震时产生的(选填“超声波”、“次声波”或“电磁波”)对建筑物、人的平衡器官功能的破坏性很大,使人产生恶心、晕眩、旋转感等症状,严重的会造成内脏出血破裂,危及生命。

由于它的破坏性大,并且它的频率低于Hz,人耳却无法直接听到,所以要尽量远离地震源。

(2)有一种电动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干净又舒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动牙刷发出的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B.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C.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D.超声波能传递能量课堂巩固:1、高于的声音叫超声,低于的声音叫次声,超声和次声人耳(填“能”或者“不能”)听见。

人耳所能听到的声波频率范围通常在Hz至Hz之间,我们把它叫做。

2、与可听声相比,超声波具有性好,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能等特点。

3、火箭发射、飞机飞行以及自然界中的台风等都会产生次声波。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但人们可以利用次声波来监测,预报、等。

苏科版八年级第一章第四节人耳听不到的声音教案

苏科版八年级第一章第四节人耳听不到的声音教案

教案:苏科版八年级第一章第四节人耳听不到的声音一、教学内容1.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定义和分类;2. 声音的传播和接收原理;3.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原因和特点;4. 超声波和次声波的应用实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定义和分类,知道声音的传播和接收原理;2. 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超声波和次声波的特点和应用;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传播和接收原理,超声波和次声波的应用实例;2. 教学重点: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定义和分类,声音的传播和接收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扬声器、耳机等);2. 学具:笔记本、课本、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听一些常见的声音,如掌声、咳嗽声等,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有些声音我们能听到,有些声音我们听不到。

2. 知识讲解:介绍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定义和分类,解释声音的传播和接收原理。

3. 实例讲解:通过一些实例,如蝙蝠的回声定位、医院的B超等,让学生了解超声波和次声波的特点和应用。

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实验演示: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如超声波击碎结石等,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超声波的威力。

6.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超声波和次声波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并选出代表进行汇报。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人耳听不到的声音1. 定义和分类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2. 传播和接收原理声音的传播:通过介质(如空气、水等)传播声音的接收:人耳、仪器等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定义和分类。

2. 请解释声音的传播和接收原理。

3. 举例说明超声波和次声波的应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是否能熟练掌握所学知识,有哪些不足之处需要改进。

八年级物理上册《1.4 人耳听不见的声音》教案 苏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1.4 人耳听不见的声音》教案 苏科版

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教后小记:
《人耳听不见的声音》这节内容比较简单,我早一天布置学生回去先看书预习,有条件的学生建议上网了解本节课有关的内容,并完成指导用书中预习导航的内容,第二天交上来检查。

从学生的预习来看,空格部分填的还可以。

但上课时发现学生预习时,书上重要的一些地方并没有划线,还是空白一片,似乎没有预习的迹象,以后还要强调这一点。

这节内容主要讲了可听声和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区别即超声波和次声波,以及超声波和次声波的特点和应用。

由于超声波的应用中有声呐应用,利用其回声定位测距,所以有部分学生联想到雷达也可定位导航,汽车里也有GPS导航,所以把这些填了上去。

由于目前他们的知识有限并没有真正知道其中缘由,但他们确实思考了,还是值得表扬的。

上课时,我要求学生完成学案内容,由于有了前一天的预习,做起来还比较快。

学生互相批改,明确自己的成绩,积极性也比较高。

我觉得这样效果还不错,但是还要督促他们巩固概念,不能只有短暂记忆。

八年级物理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教学设计 苏科版

八年级物理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教学设计 苏科版
难 点
超声波与次声波的特征及应用解释
教 学
方 法
观察法、讨论交流、讲授法
教 具
学 具
直尺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那么物体振动发出声音我们就能听到吗?
见导学稿




八年级物理人耳听不到的声音教学设计苏科版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教学目标


与能力
(1)知道什么是超声波,什么是次声波,什么是可听声。
(2)了解超声波与次声波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知识的学习,学会根据特点进行应用
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超声波和次声波的应用,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 学
重 点
知道什么是超声波,什么是次声波
教 学

八上《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教案 (公开课专用)2022年苏科版教案 (2)

八上《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教案 (公开课专用)2022年苏科版教案 (2)

人耳听不见的声音教学设想:学生平时都是通过感觉器官来感知周围的世界,因而他们对于感觉不到的、未知的事物往往充满了好奇。

因此,本节课的关键就是如何引导他们感知这些听不见的声音,提高他们的探究兴趣。

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声音可按频率进行分类,即可听见声音和人耳听不见的声音,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开拓视野,使学习声学更加系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学目标:1.知道人耳的听觉范围是20~20000Hz。

2.了解超声波的特点。

3.知道超声波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

4.了解次声波的特点及其应用和危害。

5.通过对超声波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的了解,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开展。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重点:超声波的特点及其应用、次声波的来源及其危害。

难点:次声波的来源及其危害。

教学突破:通过实验的演示、学生交流与合作,引导学生探究物理规律,以及通过大量的资料收集,拓展学生视野,激发学习兴趣,来分化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预习。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引入新课:猜一猜:在火山、地震爆发前夕,自然界的动物有什么异常反响?它们是通过什么途径获得这种信息的?人类为什么不能?学生讨论答复。

通过讨论交流引入新课。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人耳的听觉范围:过渡:可见,我们的耳朵是不能听见所有的声音的。

讲解:人耳的听觉范围在20~20000Hz之间,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低于20Hz 的声音叫次声。

学生阅读第21页的“生活、物理、社会〞,了解人和一些动物的听觉范围,并说出与此相关的生活习性。

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对不同的动物的听觉范围进行了解,从而了解为什么它们具有一些特殊的生活习性,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超声波:想一想:教材中五幅图中超声波的应用分别利用了超声波的什么特点?教师总结: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的特点。

可用于测距、清洗、焊接,医院里还用于击碎患者肾结石,免于病人开刀的痛苦。

学生讨论、分析归纳,说出自己的看法。

第四节《人耳听不见的声音》教案(苏科版初二上) (5)

第四节《人耳听不见的声音》教案(苏科版初二上) (5)

第四节《人耳听不见的声音》教案(苏科版初二上)(5)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明白人耳能听到声波的频率范畴,了解超声波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

(2)明白超声波的特点及其用途,了解决声波的特点及其危害(3)明白次声波的特点、危害和利用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观看能力,增强合作与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爱好,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导学生关注科技进展,渗透STS观点和环境爱护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超声波、次声波的概念及其特点。

难点:超声波、次声波的特点及利用。

教学器材电脑、实物投影、多媒体课件①、②、③;测试听觉频率表,课题申请表。

课前活动1.查阅相关资料,收集一些常见动物的听觉频率范畴及人与某些动物的发声频率范畴。

2.查阅相关资料,收集一些超声波的应用的实例及次声波所造成危害的实例。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复习提咨询;通过前几节的学习,我们明白声音是什么?学生:物体的振动学生:声波师:声音的高低是由什么决定?学生:频率(1秒内振动的次数)师:有声波传到正常人耳处,是否一定能听到吗?学生:讨论二、进行新课(板书)一、听不见的声音存在设咨询:听不见的声音存在吗?设置情形:(课件①蜜蜂、蝴蝶分不由远飞近,由近飞远的视觉和听觉重现) 学生:摸索观看师:猜想与讨论通过观看课件①,你是否能确定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存在吗?小组讨论回答:存在,蜜蜂、蝴蝶的翅膀振动都传到入耳,我们听见蜜蜂飞的声,但听不到蝴蝶的飞的声。

师:归纳小结在强度一定,频率不同的声波中,有的我们听不见。

设咨询:哪些声音你听不见,你想明白吗?师:下面看课本第20页,人和一些动物听觉频率范畴,比较猫、狗、蝙蝠、海豚能听到超声波,大象、狗能听到次声波。

师:演示课件②;播放音频发生器由低到高发出的不同频率的声波并显示频率段数。

利用课件②如何测试听觉范畴?测试活动(共2次)学生:观看生:分组讨论测试方案:两人一组相互合作;防止干扰,被测试人闭上眼睛,注意倾听,刚听到时举手直到刚听不见时放下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蓝猫淘气三千问》中火山、地震爆发前夕,自然界的动物引颈倾听,然后立即四处逃散的片断。

[猜一猜](1)火山、地震爆发前夕,自然界的动物有什么异常反应?
(2)它们是通过什么途径获得这种信息的呢?人为什么不能?
学生讨论交流后引入新课。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板书课题: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一)探究“人耳听觉的频率范围”。

我们通过前面的学习,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现在请同学们将自己右手在空中快速来回摆动,我们能观察到手在振动,振动的物体一定发出声音,但你不能不能听到你手振动所产生的“声音”?为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过渡设问:在实际生活中,像这样的现象还有没有?。

引导学生就生活中的生物去寻找
师点评引导:人耳听觉的频率范围是有限的
多媒体播放:蜜蜂、蝴蝶在花上飞舞。

问题:(1)人能听见蜜蜂飞时翅膀振动发出的嗡嗡声,但能不能听见蝴蝶飞行时翅膀振动所发出的声音?
(2)为什么在夜晚狗和猫能够觉察人类所不能觉察的声音?
学生讨论,各自发表看法。

(学生自主阅读、学习“生活物理社会”)
(1)人耳能听到的声波的频率范围:_______________;
(2)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___________;
(3)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__________;
学生阅读“超声波”:与耳听声音相比,超声波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能_______________,易于获得____________等特点,因而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二)超声波在生活中的应用。

看一看:
用多媒体播放声呐形成的声波、胎儿的B超图像,超声波速度测定器。

思考讨论:1、教材P21中四幅超声波的应用分别利用了超声波的什么特点?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际生活中超声波的作用还有哪些?
学生:根据自己课前查找的相关资料,发表看法。

(三)次声波。

播放《犬笛》片段:
驯犬员一吹犬笛,狗在很远很远的地方就可以“听”到,并立刻奔向驯犬员所在的地方……
设问:①影片中的犬笛发出的是一种什么声波?为什么能穿越高山、森林,传得很远很远?
②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声音潜伏在我们身边?
人耳能不能听见?
学生分组讨论:
引出结论:
(1)铁笛发出的是次声波,频率在20HZ以下,它能很容易绕过障碍物,传得很远很远,而且无孔不入。

(2)火山爆发、地震、核爆炸都产生相伴随的次声波。

乘坐火车、汽车、轮船和飞机时感觉疲倦,这也是因为它们摆动产生了次声波的缘故,所以次声波对人体有一定的危害。

过渡:对自然现象产生的次声波进行分析研究,可以更深入地认识这些现象的特征和规律。

利用这些规律,用于对地震、台风、火山爆发等的监测和预报。

例如:根据大气核爆炸产生的强大的次声波,我们可以侦察到哪个国家在什么地点,
三、板书设计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1、人耳听觉的频率的范围。

2、超声波。

(1)超声波特点。

(2)超声波的应用。

3、次声波。

(1)次声波的危害。

(1)次声波的利用。

四、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例1] 蝴蝶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5—6次,蜜蜂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300—400次,为什么凭听觉能发现飞行的蜜蜂而不能发现飞行的蝴蝶?
[解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2]地震来临之前,为什么一些动物显得焦躁不安,而人没有太大感觉?
[解析]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例3] 下列不是超声波应用的是()
A.用声呐系统探测潜艇 B.动物感知地震前的声音
C.海豚用来判断方位而发出的声音 D.蝙蝠捕捉蚊虫时发出的声音
[例4]医院里的B超机是利用超声波来诊断病情的,但是人们却听不到它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
A.声音太小 B.声音太大
C.声音频率大于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 D.声音频率小于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
五、总结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